经文:【太16:5】 门徒渡到那边去,忘了带饼。【太16:6】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太16:7】 门徒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带饼吧。【太16:8】 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这小信的人,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彼此议论呢?【太16:9】 你们还不明白吗?不记得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篮子的零碎吗?【太16:10】 也不记得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吗?【太16:11】 我对你们说,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这话不是指着饼说的。你们怎么不明白呢?【太16:12】 门徒这才晓得他说的,不是叫他们防备饼的酵,乃是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
上主日的信息主要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对主耶稣的试探,主耶稣拒绝并责备了他们之后,就离开他们去了。今天这段经文记录的是随后主耶稣藉着这个试探事件对门徒的教导,核心内容就是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主题词就是酵这个词。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享这一段经文,一,门徒的愚钝。二,门徒的危机。
一、饼
1.主耶稣教导的时机
很有可能主耶稣是在船上对门徒说的这一段话,就是说一离开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刚一上船,主耶稣就对门徒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我们知道,主耶稣对门徒的教导通常都是现场教学法,总是会针对某个特别的场景来教导。比如,前面两次喂饱几千人的神迹,都是藉着考试门徒来行的;比如医治迦南妇人的女儿也是藉着门徒的请求和问话来进行的;再比如,在海面上行走在风浪中和彼得对话,等等。这次主耶稣一上船就提醒门徒,同样是在刚结束和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的对话后的自然教导。因此,主耶稣所说的这句话和刚才岸上发生的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对耶稣的试探事件有关联。但显然,门徒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刻的门徒并没有在思想主耶稣刚才和法利赛人撒都该人之间的对话,加利利海上也风平浪静,门徒可能此刻满脑子正在考虑是船怎么划,方向是哪里,午饭怎么解决,等等。因此,可能在门徒耳中听见主耶稣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在他们看来耶稣这句话好像突如其来,刚一上船就听见这么一句不容易理解的话。// 这就是门徒和主耶稣对于属灵氛围的感知不同。门徒一般是有具体的事,或者面对肉眼可见的风浪的时候,门徒才觉得需要基督话语的帮助和扶持;而对心灵无形的侵蚀之风吹来的时候,门徒因为属灵的敏锐不够,就不觉得需要倚靠基督,也就不明白耶稣为何突然说这句话。此刻的门徒并没有意识到,刚刚发生在耶稣和法利赛人之间的对话正是需要他们思想,需要警醒的,主耶稣就是针对他们的毫无觉察才说这句话的。
2.门徒的反应
但门徒又知道主耶稣一定不会无的放矢,不会真说和他们当下毫无关联的话。他们马上就开始思想,夫子这时候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奥,是因为我们现在只有一个饼吧,马可的平行经文说“门徒忘了带饼,在船上除了一个饼,没有别的食物”(可八14)。于是“门徒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带饼吧”。可见,门徒的第一反应不是从属灵的视角来理解耶稣所说的话,而是从一个地上属世的视角来解读。对门徒而言,首先,刚才耶稣和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的对话他们没有太关注,也没有太受什么影响;然后,此时可能正是午饭的时候,他们正在想怎样解决吃饭的问题;第三,他们发现,他们只带了一个饼,不够这十几个人吃的。就是说,在门徒的心思里,他们此刻正满心想着午饭怎么办,船多长时间才能靠岸,我们该去哪买饼,等这些问题。就在这个时刻,他们听见主耶稣突然对他们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正想着饼呢,就听见主耶稣说到酵,门徒马上就把饼和酵这两个有点关联的词语放一块来理解了,因为以色列日常饮食中有发面饼,也有无酵饼。这两个词确实有关联。进而,门徒就从这两个词语的关联,扩展到对耶稣所说整句话的解读上来了,夫子这是在对我们没有带足够午饭需要的饼不满吧,这是在提醒我们,宁可饿着肚子把船划到另一边去买饼,也不能此刻返航靠岸去向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去买饼,因为他们的饼是发面饼,夫子不喜欢吃发面饼。
而对耶稣来说,门徒如此来理解祂的话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哪怕是从饮食的角度来理解,主耶稣也不可能此时提醒门徒不要从法利赛人撒都该人那里得到饼,第一,主耶稣本就有解决饮食需要的能力,后面主耶稣以一个多次反问的方式来提醒门徒,如果真的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对于耶稣来说,不是轻而易举的吗?主耶稣会因为他们忘记带饼而责怪他们吗?这不可能啊,反而主耶稣因为他们太过于看重饼的缺乏问题而责备他们,“你们这小信的人,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彼此议论呢?你们还不明白吗?不记得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篮子的零碎吗?也不记得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吗?”。几千人吃饭的需要主耶稣都能解决,而且这样的神迹奇事门徒在短期内还连续经历了两次,此刻竟然还在为只有一个饼不够耶稣和门徒等十几个人吃的而担心耶稣为此批评他们。这思路确实让人很诧异。可以说,这一段经文是主耶稣对门徒责备的最严厉的一次,因为福音书很少用这么长的经文篇幅来记录主耶稣对门徒小信的连续多次的反问式责备,特别是马可福音的平行经文更是突出,“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也不记得吗?我掰开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篮子呢?他们说,十二个。又掰开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筐子呢?他们说,七个。耶稣说,你们还是不明白吗?”(可八17-21)。这几乎就是主耶稣拎着门徒的耳朵冲他们呼喊“你们不记得吗?你们忘记了吗?你们还不明白吗?你们没有看见吗?”。门徒哪怕从吃饭的角度来理解,也应该说虽然只有一个饼,但主你有能力解决午饭的需要。而不应该是,主耶稣因为没有吃的对我们生气了,但祂又不好直接向我们发脾气,就用一种旁敲侧击的方式来对我们表达不满。第二,主耶稣也从来没有在饮食上排斥过法利赛人,反而主耶稣还多次赴法利赛人的宴请,和他们一起吃饭。第三,而且,主耶稣此前明确对门徒说过,“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十五11)。吃什么喝什么不重要,人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才重要。法利赛人或许注重食物的外在规条,主耶稣在饮食上从来没有这么多讲究。
我们看到,门徒对耶稣所说话语的理解和耶稣真正的意思之间,完全不沾边,南辕北辙。他们的愚钝令人惊奇。门徒此刻的表现,就好像对于耶稣前面短期内所行的两次喂饱几千人的神迹一无所知似的,似乎之前听见耶稣祷告,看见耶稣掰饼,传递饼给众人的不是他们。这两个神迹对他们而言好像只是作了一个梦,对他们几乎没有产生信心上的影响。
3.门徒为何如此反应
我们要思想的是,为什么门徒会有这样令人惊诧,令耶稣失望的反应呢?可能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他们如此愚钝的反应当中,就在主耶稣对他们说的要谨慎要防备的提醒当中。照着主耶稣的期望,门徒应当不要等主耶稣先说话,他们应当像过往听见主耶稣用比喻讲道听不懂的时候那样,主动来问主耶稣,你刚才所讲的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没听懂,再多讲一些给我们听吧。因为根据门徒对耶稣所提醒话语的完全误解就知道,门徒很显然对于前面主耶稣拒绝和回应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的话,也基本没有听明白。既然没有听懂,门徒此刻内心不应该被要如何解决午饭的想法给充满,而是还在思想、关注刚才耶稣和法利赛人撒都该人之间的交锋。这样的话,哪怕他们还是不明白耶稣说的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这句话,也不至于产生从酵到饼这么大的偏差。或者至少门徒应当能感受到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是带着不信的恶心来试探耶稣的,但很大可能门徒也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主耶稣主动提醒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的酵,也印证了门徒的这种迟钝。因此,主耶稣对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所说的要学会分辨天气和神迹的话,何尝不是也同时是对门徒所说的呢!// 甚至,门徒非但没有属灵的分辨力,反而门徒可能对于耶稣对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回应有自己的看法。
一,门徒没有觉得法利赛人撒都该人这次来提出让耶稣行个神迹的要求,有什么大的问题。门徒可能觉得这个请求很合理啊。在门徒看来,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一同来请耶稣行个神迹,此联合阵仗足显他们对耶稣的看重。而在门徒眼中,行个神迹对于耶稣来说是小事一桩,轻而易举,他们看见太多耶稣行神迹的事了。而且在门徒的理解中,耶稣行神迹不就是为了吸引犹太人的注意力吗?不就是为了让人来跟随耶稣吗?若是此刻耶稣在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眼前真行了一个神迹,他们不就服了吗。为何耶稣拒绝在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面前行神迹,并且还责备他们呢?门徒此刻心里对此不但有些疑问,或者还有些不满呢;不满的疑问和听见耶稣讲道用比喻没有听懂的疑问不同,听讲道不明白是理性没有懂,此时的疑问是觉得耶稣这么拒绝人家不够好,人们很多时候对耶稣言行的疑问是因耶稣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和他们的期望不同所带来的。若门徒这么想,那么他们此刻对于行神迹的看法就和之前他们请耶稣为迦南妇人行一个神迹医治她女儿的想法类似,不是出于爱心,而是出于某种个人的私欲。请耶稣救迦南妇人的女儿,不是出于对这个迦南妇人的爱,而是出于一种厌烦,赶紧行一个神迹打发她走,离我们远点。而可以对法利赛人撒都该人行一个神迹,也不是出于爱,而是你们求神迹,就给你们,这样你们就无话可说了,这是以力压人。因此哪怕门徒感受到了法利赛人撒都该人此时请耶稣行神迹是一种试探,门徒也不会多么在意,可能反而会却觉得他们这是撞枪口上了,因为我方的确有行神迹的能力,还怕你来试探吗?我立刻展示给你看,看你服不服。
二,若门徒没有感受到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让耶稣行一个神迹请求的背后的试探和凶恶,门徒当然也就不会听明白耶稣对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的回应话语。耶稣为何拒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让祂行神迹的请求呢?一方面是知道他们是出于对神的试探,出于恶意,“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雅一13)。另一方面,主耶稣也知道单纯神迹对人的影响力并没有人所以为的那么大。// 我们要提及一点人们对于神迹的错误认知,以及对于信仰中信心的错误认识。先不论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是基于什么样的试探心理,就照现代人可能有的一种想法来看,常有人说,若耶稣能行一个超自然的神迹让我看见,我就信祂,比如祂如果能让苹果不往地面掉落,而是往天空漂浮,我就信祂是神的儿子。世人这时所说的信,其实最多只是相信耶稣有展现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能力。而受现代自然科学熏陶的所谓科学至上的人更可能会采取两种说法,一,这是魔术,障眼法;二,这种现象虽然我现在还不能理解,但科学最终会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的。相信耶稣的能力的信心,不是我们所说的信耶稣是基督,尊祂为主的得救的信心。而且,哪怕一个人真的是想只要我看见耶稣在我眼前行了一个神迹,我立刻就会认祂为我生命的主,这人其实也不能凭自己做到这一点。这样想的人,太小看人性里面败坏的深度了。他以为他看见神迹了,他就有能力自我更新自己的败坏本性了,这怎么可能呢?若没有圣灵在一个人心里作超然更新改变的工作,一个罪人看一万个神迹奇事也不会信耶稣是基督,反而他神迹看的越多,不是心灵越发柔软,而是会越发刚硬和麻木,会越发藐视和抵挡神。// 比如拿但业一开始不信拿撒勒能出什么好的,等到腓利带他见了耶稣,他听见耶稣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约一48),他立刻说“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约一49)。拿但业这种对耶稣的认识,不是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推理出来的,他的这个宣告是蒙了圣灵恩典的开启才能有的,就像彼得对主说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之后,主对他所说的“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的”(太十六17)。神会藉着神迹来开启人的心灵,赐给人有灵里更深看见的恩典,看见神迹,又看见神迹背后的属灵真理,这是双重恩典。单看见神迹,没有圣灵内在的开启,人凭自己看不见更深处的属灵真道。
三,其实,罪人对神迹的渴望,还有出于人里面的猎奇心理。很多人想看到神迹,他们并非是来寻找神,而是来看一个有能力的表演,跟看让人喝彩的杂技表演类似,是出于一种嬉笑轻浮的好奇心。而罪人对神迹奇事好奇的背后更深的层面,就是罪人想要利用和掌控这种超然的能力为己所用,为己谋利。就像彼得在撒玛利亚遇见的那个想要用钱买圣灵能力的行邪术的西门一样。这其实和魔鬼在旷野三次试探耶稣的时候所用的试探如出一辙,魔鬼的第一个试探是“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太四3),主的回应是“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魔鬼的第二个试探是“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太四6),主的回应是“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太四7)。我们看到,撒旦这两个试探都是让主耶稣运用神迹奇事的能力,一个为满足自己身体的需要,一个为满足人性里面虚荣的需要。主耶稣胜过了这两个试探。但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却在这两个试探中被胜过了,他们虽然不是求神迹奇事的能力来满足自己的对权势物质的贪心和虚荣,但他们却是利用属灵的事务来作为满足私欲的工具。现在他们让耶稣为他们再行一个神迹,更是出于不信和试探的恶心。
四,神迹奇事的真正用途。我们都知道魔鬼对耶稣的第三个试探“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太四8-9),这就正解释了前两个试探的本质,你可以为自己需要指挥神来做事。而主耶稣对第三个试探的回应也表明了行神迹奇事能力背后的属灵本质“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祂”(太四10)。神迹能力的运用,首先要出于神,也是为了显明神的荣耀,然后才是为了人的益处。因此,神的能力不会被人所强迫和利用,神不会像人和人之间怄气那样来动用自己神性的能力做事。神不会被人激动,一生气就证明一下自己真有人所不信所质疑的能力,若是这样,神就被人给掌控了。人对神的试探,其实就是试图掌控和利用神大能的尝试,比如以色列人因为没有水就发怨言就属于此类情况,他们难道不知道神有供应他们饮食的能力吗?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不愿意在神供应之前有少许忍耐,他们想要照着他们的意思强迫神动用能力来满足饥渴的需要,就说,神你还爱我吗?如果你现在还不给我水喝,你就是不爱我。他们试图以爱为理由来绑架神。人对神的试探,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想要一睹上帝超然能力的运行,让神拿出神是可信的凭据,神是爱我们的证据;实际上背后是试探和掌控。但神随己意行作万事,神从不跟人商议,神做事从来不是突然发现某人所提的建议真好,有些事情神没有考虑到,然后就照着这人的提议改变了自己原本的计划和想法了。行不行神迹,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行神迹,都完全是由神自己的旨意来决定的。
所以,门徒此刻对耶稣所说话语的错误解读,对于今日的基督徒来说,正是一个提醒和警诫。我们真的关注神的旨意和属灵的事务吗?还是,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私欲和地上的所得呢?我们若是被自我的意念和属世的东西充满在心里,我们里面就失去了属灵的分辨力和亮光。就是使徒约翰所说的“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不是饮食吃穿一点不用考虑,而是不要把这些放在生命需要的首位。什么是我们心灵中第一位的需求,就决定了我们对神的话语和作为的反应。
二、酵
因此,主耶稣才对门徒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上周小白牧师已经说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在当时是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前者算是精神领袖,专研律法;后者算是礼仪领袖,专职圣殿。但这两个群体,却是耶稣在地上最主要的敌对者。照他们的职分来说,这两个团体其实应当是最盼望弥赛亚,最先认出耶稣,最欢迎耶稣的人。照着他们的属灵知识和属灵职分来说,这两个原本应当对上帝最靠近最忠诚的群体,却在面对耶稣的时候是最恨耶稣,最敌对神的人。主耶稣对门徒提到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就是为了说明为何在这两群人身上会出现如此荒谬的情景。
因为酵的特点是隐蔽、不起眼,但后来却可以扩展影响到整体,就是圣经所说的“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林前五6)。酵这个词语在圣经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象征罪,比如这里所说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一种是象征福音的扩展,福音一开始只有少数人相信,但后来却扩展到普天之下万国万民,比如主耶稣在论到天国时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太十三33),后面保罗也说“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罗十一16)。主耶稣在今天这段经文中用酵这个词语是负面用法,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那些根本性败坏。主耶稣后面对门徒解释说酵是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就是指他们内心里面掩饰隐藏的自我中心、贪爱世界的人生信条。
1.法利赛人的酵
那么,法利赛人的酵具体指什么呢?是什么力量在他们心里中盘踞,使得他们面对这么多神迹都无动于衷,不被触动,反而如此“坚定地”抵挡耶稣,与神为敌呢?
法利赛人的问题核心就是假冒为善,自诩敬虔。他们的外在特点就是假,沽名钓誉的伪君子。所言所行和内心不一致,并看重外在而忽视内在,用敬虔的外貌,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和贪婪。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人前一个面目,人后另一种面目。主耶稣对其的评价是“他们能说不能行”(太二十三3)。他们的内在特点就是贪,贪图属世的荣耀。把自己内心的诡诈和私欲包裹上一层属灵的外壳,试图掩盖和伪装,并以此欺哄神,欺哄人,也欺哄了自己。其外在言行都是为了从他人身上获取荣耀。// 他们就是使徒保罗所说的“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后三5)。
主耶稣曾藉着严厉地责备法利赛人,论到他们的两大主要罪状:一,不懂装懂,自以为知道真理,还把自以为真的错谬教导别人。被主耶稣称为瞎眼领路的。因此主耶稣就责备他们“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太二十三13,15-19)。今天教会和社会中都有这样不懂却冒充专家的人,极其自信,给人感觉非常专业,对某个领域又熟知又擅长,好为人师,非常乐于指教别人,也非常享受别人的夸奖和尊重,但当人夸奖的时候,却又故作谦虚。装两次,自我享受两次。二,表面遵行律法,其实内心和背后却满是不可告人的肮脏污秽。比如主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二十三14,23-28)。
当一个人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在神面前想要掩饰想要伪装想要逃避的时候,就会成为法利赛人。亚当当年犯罪之后躲避神就是如此,他拿无花果树的叶子遮掩自己赤身露体的羞耻,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神了。在至高者面前玩心眼,弄诡诈,除了给自己招致祸患和审判,没有任何益处。// 在当时与法利赛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个以色列人就是拿但业,主耶稣曾夸奖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约一47)。因此,他虽然也有自己的有限和无知,但神就开启他让他认识基督。
2.撒都该人的酵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相同点是,都不信神,都贪心,都是利用信仰为自己谋利。他们的不同点有两方面,一,法利赛人虚伪,撒都该人无耻;法利赛人阴险,撒都该人骄横。法利赛人是假装信,自己也以为自己敬虔;撒都该人是毫不掩饰自己的不信,自己却以为自己聪明务实。二,法利赛人利用律法谋利,撒都该人利用圣殿谋取私利。
撒都该人不信复活,不信天使,不信人有灵魂。保罗在耶路撒冷被犹太人围困的时候,曾利用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在复活问题上的不一致,引发他们之间的纷争。“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徒二十三8)。// 他们因为不信复活,就看圣经充满了矛盾,还曾找出一个他们自认为好像很有逻辑的问题来难为耶稣,“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那天,他们来问耶稣说,夫子,摩西说,人若死了,没有孩子,他兄弟当娶他的妻,为哥哥生子立后。从前在我们这里,有弟兄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死了,没有孩子,撇下妻子给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个,都是如此。末后,妇人也死了。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那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都娶过她”(太二十二23-28),主耶稣对此的回应是“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论到死人复活,神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吗?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太二十二29-32)。撒都该人是以无知为自己的聪明。
可以说,撒都该人已经完全把信仰给抛弃了,他们根本就不信神,更不要说盼望弥赛亚来临了,他们认为现在这样就很好,他们全面世俗化了。他们知道自己不信,他们知道自己是在糊弄百姓,是借着圣殿的服事在为自己谋利。但他们却以为自己这么作是好的,甚至觉得是在保护和服事百姓。// 法利赛人竟然可以容忍撒都该人是圣殿的主持,担任圣殿的重要职分,把持着向神献祭的事。百姓好像也没有什么意见。当然,撒都该人以自己的血统来坐在圣殿祭司的位置上。但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这是谁的殿,在他们眼中圣殿只是一个他们获利的平台,比如他们允许在圣殿里作生意,可以在圣殿里兑换银钱,从中牟利。以致使主耶稣发雷霆之怒,推翻他们兑换银钱的桌子,赶出他们用于买卖的牛羊。
撒都该人不是凭对律法的研读和信心,而是凭肉身的传承就占据圣殿祭司的位置。他们是为利益和权势,而戴上圣职的衣冠。他们看重的是信仰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 在他们眼中法利赛人所看重的名声太虚,远不如他们利用信仰得到的实惠。
3.要谨慎要防备
为何主耶稣在这里要告诫门徒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呢?因为,此刻门徒对耶稣的跟随,和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对耶稣的敌对,从某个角度来说,有类似之处。或者说,当主耶稣此刻对门徒讲要防备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的酵的时候,其实门徒心里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和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类似的想法,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心里的很多观念,门徒心里也有。比如,面对撒玛利亚人不接待耶稣,门徒就请耶稣降火烧死他们,这跟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要置耶稣于死地的心态一样,反对我的不支持我的我就藉着我手里的权柄和力量杀死他。耶稣说要在耶路撒冷受苦,彼得就拦阻耶稣说这事可不能临到你,这和法利赛人撒都该人贪图世俗的荣耀和享乐没有什么区别。奋锐党的门徒,可能所谋求的更多是犹太人的独立。犹大更加典型,他就是奔着今生的荣华富贵来跟随耶稣的。当他发现耶稣所说的会在耶路撒冷受苦,并且要被钉十字架不是在跟他们开玩笑,当他发现原来跟随耶稣非但不能升官发财,反而会有很多艰难和危险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地离弃了耶稣,并出卖耶稣获利。等等。不管门徒,还是法利赛人,撒都该人,他们或者跟随耶稣,或者敌对耶稣,他们背后很多都不是一个属天的目标,而是一个地上属世的目的。他们都对自我和今生的利益高度关注和看重,从而对于上帝和属灵的事务不那么关心。// 门徒和法利赛人撒都该人不同的地方在于,门徒因为蒙主呼召,他们所领受的恩典更多。但相对于主所给的恩典来说,他们对主所赐恩典的回应太少。原因就在于他们内心依然被自我和世界的很多东西占据着,这就成为他们属灵更新的拦阻和争战。
三、结语
从某个角度来说,罪人都一样,法利赛人,撒都该人,门徒中的犹大,以色列民众,所追求的都是属地的所得,而非是属天的荣耀。所以,当耶稣给不了他们在地上想要的,反而可能要威胁到他们现在在地上所拥有的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敌对耶稣。酵其实在这里是指向了一个人内心最深处对人发挥巨大影响力的那个核心追求。我们要思想的是,上帝是我们心灵最深处的核心追求,还是上帝是我们核心追求的助力呢?主耶稣对门徒说要谨慎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撒都该人的酵这句话,对于今天的我们应当具有格外的警醒,因为这两个群体在当时应该是被看为最爱主最靠近主的人,但他们却是最敌对耶稣的人群。因为他们在神面前的心不正(徒八21)。他们的心或向左偏邪,或向右偏邪,他们偏离了神自己。
最后,我以以赛亚书的一节经文来作为我们今日圣徒的警诫和劝勉“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赛三十20-21)。
回应诗歌:《82焚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