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姊妹们:
结束了三天紧张的“学前教育”,现在我坐在维真学院一层的读书/咖啡大厅写这封信。这两天接收到的大量信息让我此时有点蒙。所以分享这里的生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也借着书写稍微梳理、消化一下。
感谢神,来到温哥华,赶上这里最美夏季的尾声,一周以来几乎每天饱享阳光,尽管早上起来冻得恨不得穿件毛衣。晚上天黑以后在家门外安静的小路上来回走一走,在星空下向神祷告。我的卧室是照片里那栋房子最左侧、挂着白色窗帘的那一小间,非常安静。出门两分钟就是车站,十分钟直达维真。据当地人说这是富人区,不过我的房租却比其他地方还便宜。房东从90年代开始租房给维真的学生,家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是现成的,房东还给我铺了小熊维尼的床单。整个一层只住我一个人,楼上住四个女孩。房东的女儿大学刚毕业,自己开个巧克力公司,但还是对自己的人生非常迷茫。我为她祷告了几天,主日她开车带我去她的教会时,牧师讲道的信息是“神如何看待工作”,这让她异常惊讶。而那天在教会坐我旁边的一个姊妹说她刚搬新家,邀请我去吃东西。第二天我去了以后,她问我还缺什么,后来就开着车带我去了二手店、沃尔玛那样的仓储超市,买了牛仔裤、水杯、雨靴(10月份就到雨季了)、电饭堡;最后去副食店买大米时,她还帮我结了账,让我感激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晚上我在家做了饭,邀请同屋一起吃,得到了盛赞——其实就炒了个圆白菜。。。
这些是在生活最基本层面上让我觉得被接纳、被支持、被供应的一些小事。就是说,开了火,落了脚,甚至也感觉自己小有用处。不过这边吃的东西很贵(开车去COSCO量贩是另一回事),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几乎什么都不舍得买。后来有一天我默想“你们不要忧虑吃什么、喝什么”,发现有些功课不是过关了,只是没到那个境况。这一周多每天记账,我想一个月之后大致对生活开销有个概念。每一分钱都是神的恩典,不想滥用,也不想过分算计、以致忧虑。目前对我来说比较适用的,是去一个韩国人开的菜市场买菜、去印度人开的副食店买面条,以及去超市打折时间里买其他副食之类的。求神赐予智慧和精明,也保守我节俭和知足。
下面说说学院生活吧。这几天的“学前教育”(Orientation)涵盖了跨文化经历分享、学院历史及理念简介、道德规范、课程设置、认识教职人员、新同学社交活动等等。简单说,头两天我有点被吓到。幸亏在上周的跨文化生活介绍中,教宣教的老师已经事先打了预防针,告诉我们对跨文化厌倦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抽离”,然而靠着神的恩典,我们可以做的另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向神、向人开放,学习,提问。真不容易!尤其是当身边的人都在用各种口音哇啦哇啦地说着英语时,我是真想说中文啊!不过老生们分享了他们在跨文化经验中闹的各种笑话,让大家都释怀不少。诸如此类的新的挑战,促使我在度过了入学阶段事务性的忙碌之后,慢慢开始恢复规律的祷告生活。选择维真,本来就是向往神国度里的多样性;身边 各种肤色、各种口音,时时提醒着我——我们的神是全地的主,是万国、万民、万族的神。求神带领我越过语言的障碍、度过跨文化的“阵痛”,真正的融入其中,互相学习、彼此欣赏。与此同时,也特别感谢主把我和汪老师一同带来。虽然我们来之前不久才认识,但是在这里有一种格外的亲切和依靠。
这个学期我选了三门课——分别是旧约概论、希伯来语基础、基督教思想与文化,都是新生必修的。不算圣经,一门课平均阅读量在1000页左右,需投入135小时。我现在对此毫无概念,下封信中大概就会分享到学习的情况了。任侯士庭教职的老师提醒我们说,学习不是目的,透过所学的更多认识神才是,不要本末倒置。另外,找到一个教会委身,以及跟同学一起学习、建立起属灵伙伴关系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从中学到更多。
上个主日下午我参加了信友堂的聚会,在新人介绍中表达了守望教会弟兄姊妹对他们一直为我们代祷的感谢。不过当他们把对守望的深切关注投射到我身上时,也让我觉得压力很大。这个月我打算先去不同的教会看看,同时也祷告寻求主的带领。我希望找一个有不同族群在一起聚会、同时也看重宣教的教会聚会。请大家近期特别为此代祷。
先写到这里,欢迎大家来信劝勉、鼓励、提醒等等。你们的只言片语,都是给我加的“油”! :)
主里爱你们的,
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