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关于亨德尔的“弥赛亚”

亨德尔的「弥赛亚」可说是全世界被演唱最多的清唱剧(包括以英文及其他许多语言,当然英文唱的最多),也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圣乐;其中之「Alleluia」大合唱,更是许多大大小小的合唱团、圣歌队唱过或试著去唱,许多人都能「倒背如流」的曲子。而演出的人数,首演时有18人诗班(6位男童女高音,12位男性演唱者中有4位唱女低音、4位男高音、 4位男低音),共使用了33件乐器──12支小提琴、 4支中提琴、 3支大提琴、2支低音大提琴、4支双簧管、4支巴松管、2支小喇叭、1组定音鼓、1架管风琴。

这是1742年4月13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首演的编制。而莫札特在1789年重编的乐谱,使后来演出的人数大增,同年在伦敦就有275 位人声及248件乐器的记录。而1859年在伦敦的亨德尔100年逝世纪念会时,合唱团高达 2765人、乐器460件。1869年在美国波士顿「和平日节庆」演出时,更曾有过一万人大合唱「Alleluia」、500件乐器伴奏的记录。「弥赛亚」受欢迎的程度于此可见一斑。此外甚至有所谓的「弥赛亚大合唱节庆」,就如在美国普林斯顿的西敏寺音乐学院,常常邀请普林斯顿附近的居民,自备乐谱参加大合唱,英国的伦敦也常有此盛况,人数有时多达2000人。 当然,世上有许多贫穷的人,也因著「弥赛亚」的演出而多少获得些帮助,许多医院更因而被建造或改建。世界上各个角落每年都有人因为唱「弥赛亚」而获得心灵上的鼓舞,产生更多向上迈进的力量。许多基督徒因为听了它而更爱主、爱人。也有不少非基督徒(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合唱团员)因为参与了「弥赛亚」的演出而深受感动,决心追求真理、用音乐服事世人;福音的种子撒播在各种数不尽的,唱过、听过「Messiah」的人心田之中,任何适当的时期,都可能发芽开花而结果。 作为基督教音乐中的极品,清唱剧《弥赛亚》据说在伦敦首演时,英王乔治二世当歌队唱至“哈利路亚”大合唱时顿有直达天庭,亲面上帝之感,不禁起立听完此曲(《哈里路亚》要站着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的演奏而受损,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 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远从1708年即开始,一生约有两打作品,除了两首以意大利文写作之外,其他都以英文的脚本为依据。取材大多出自圣经。如:以斯帖、底波拉、扫罗王、以色列人在埃及、约书亚、参孙、所罗门王、 耶弗他、犹大马加比亚斯等,最后一首是譬喻式的 (Allegorical)《时间与真理的胜利》(The Triumph of Time and Truth)(1757年)。至于《弥赛亚》却是独树一格的作品,是一首包含了旧约及新约,注重灵修、思考有关救主《弥赛亚》的作品;这部清唱剧的全部曲谱是在一个月内完成的,这实在是神速。

1735年,作曲家已年过半百,然而这时候他的生活状况却变得异常窘迫——歌剧在英国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以至于他的创作成果一再付之东流,亨德尔亲手创建的歌剧院也不得不被迫关闭,曾经无比风光的音乐大师一下子成了负债累累的潦倒汉。就在这生活与事业的最低谷,伦敦一位著名的剧作家查理·詹宁斯给亨德尔寄送来了自己创作的三部宗教清唱剧剧本——《扫罗(Saul)》、《弥赛亚(Messiah)》以及《Belshazzar》。詹宁斯和亨德尔早在1725年就成为挚友,詹宁斯才华出众,是当时英国十分出色的剧作家,而亨德尔又发现詹宁斯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有相当高的领悟力和理解力,所以两人相互仰慕,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时詹宁斯寄来的三部剧本无疑好似“雪中送炭”,令作曲家欣喜不已。他立刻回信道谢,并决心对这些剧本进行潜心的研究。

此后的时光,亨德尔在阅读和思索中度过。虽然此时他生活在贫穷和困苦中,但充满宗教色彩的三部清唱剧剧本却让作曲家经历了一次精神世界的洗礼。《弥赛亚》更让亨德尔的思想获得升华,在这部剧作中他体会到了神的力量,心中重现阳光与感动。经过数年的思想积蓄,在1741年亨德尔开始着手创作基于《弥赛亚》剧本的音乐。历史上对于这部作品的诞生有非常详尽的纪录——亨德尔在当年8月22日(星期六)下午开始写作《弥赛亚》,6 天之内便完成了第一部份,9月6日完成第二部份,9月12日完成整曲的架构,然后写了管弦乐部份并加修整。完成整部作品前后一共只花了短短24天,速度是极其惊人且无丝毫的敷衍、懈怠。据闻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时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湿透手稿。尤其当他写到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这一段时,还双膝跪倒在地,双手向天,喊著说:“我看到天门开了!”作曲家似乎已经亲身看见、亲手触摸到救世主,亨德尔在感动之余,原本希望藉此赚点钱的念头也打消了,1742年在都 柏林首演时,海报上写著:「为了一些困苦的囚犯,以及梅尔舍医院的利益」而演出。在3月27日预演时,大家都非常感动,为了达到慈善演奏的最高效果(希望 多些人入座),宣传单上注明妇女们不穿蓬裙、男人不佩剑。4月13日首演果然引起轰动。《哈利路亚》合唱曲,哈利路亚原意是“将荣耀归给主,赞美救主”之意。这个合唱成为整部作品的高潮和精髓,也是如今最常上演的段落,在西方国家甚至是妇孺皆知的,其气势宏大,感人至深。

清唱剧是以宗教事件或宗教人物为主角的,以管弦乐与人声歌唱为 表现形式的大型作品,通常是作曲家根据剧本唱词写作旋律。《弥赛亚》的内容完全取材于圣经,剧作家詹宁斯对圣经各个篇章故事的采撷、编绘,具备高度的广博性,且能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剧本自身就具备很高的文学素质。作品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颂赞救主基督的全生涯,从旧约圣经的预言,到主耶稣的出生、生活、受难、受死及复活,以迄荣耀的再临,使我们清楚认识到整曲的一贯性。全曲主要精神虽然注重救赎的信息,却超越了教会的教义,成为一种非礼仪的圣乐,而向全世界人类传达救恩的喜讯。亨德尔经过对剧本长达数年的钻研领悟,加上其无比优秀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歌剧时积累下的经验,用自己独特而美妙的音乐语言,将这一严肃的主题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