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是一首情诗,这首诗歌具有在希伯来与古代近东情诗中很常见的素材。虽然这首诗歌在许多方面,很像古代近东的其他情诗,但是它并非一首普通的情诗。因为,它有许多地方在古代的同类作品中,都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在这里要提出这首诗歌独一无二的特色。首先,这首诗歌虽然使用许多自然意象,但它并不像其他古代近东的文学作品,把自然拟人化。自然对于以色列人,只不过是彰显神创造大能的受造物。这首诗歌与众不同的另一个地方是,它对于酒类的用法。在古代的情诗中,饮酒常是诱奸的媒介。但在这首诗歌中,类似这种用法的唯一地方是 5 章 1 节。虽然如此,这里并不是勾引天真少女,而是这对情人在新婚之夜的情调下,彼此之间的温存恩爱。第三,正如卡尔所说的,这首诗歌与其他古代情诗迥然不同,里面并没有不忠和嫉妒的地方。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我们很快会在下文中看到,这首诗歌很强调道德标准。这与许多古代近东情诗所表现的在性方面的放浪形骸,构成很强烈的对比。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首诗歌所表现的神学与道德观,与其他古代的情诗并不相同。它所强调的价值观,反而与整本圣经一致。所以,它绝对不是色情文学的作品,因为圣经的其他地方,也不乏这首诗歌所持有的价值观。或许,这首诗歌就是因为具有这个特征,足以证明它并不是世俗情歌,而是神所默示的诗歌。
一、情与理并重
所罗门的歌,是歌中之歌。愿他用口中的热吻与我亲嘴,因为你的热爱比酒更美。你的膏油香气芬芳;你的名字如同倒出来的膏油;所以众童女都爱你。(歌1:1—3,圣经新译本)
我们在这首诗歌里面,可以看到热情与纯洁、理智与感情的张力。这位女子使用很多词汇,来表达她对于爱情的渴望。她热切期待,她爱人的亲吻。她有理由如此期待,因为她情人的爱比酒更美。他的个性,正如他名字所表达的,好像膏油一样可爱迷人。
我们可能会认为,膏油悦人的馨香,指的是她爱人的身体,或者他身上香水所散发出来的味道。根据这个看法,这位女子是受到她爱人强壮的男性身体或者人格所吸引。但这并不是1章3节所要表达的重点。
诗人在这里使用押头韵的诗词修辞法,来达成他所要的加强目的。在1:3a的“你的膏油”(semeka),与1:3b的“你的名”(semeka)这两个字在原文中,具有三个相似的子音(s, m与k)与三个相似的元音(e, e与a)。因此,它们在语言和语音上都是成对的。厉底尔把这个观念表现得很美,他说:“这位女子的叙述,把他身上悦人的馨香,转为他品格美丽的隐喻。”
雅歌作者所要强调的是,最吸引她的甜美香气,乃是她爱人的“名字”,后者的香气远远超过他的体香。总而言之,我们如果把1:2与1:3并列在一起阅读,这两对互相成对的诗节,1:2a、b和1:3a、b就表示,她爱人具有魅力的两个原因是:“爱情”与“名字”。这两者中比较基本的是“名字”。在希伯来文化中,名字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声望、品格、美德和诚信。
这段经文也表示,性格对于爱情的重要性。这位女子对于她爱人的热情,不只是被荷尔蒙所激发出来的欲望,也是被她爱人的美好性格所吸引出来的渴望。这种表现,与使徒保罗对于爱的观念一致;保罗强调,爱就是一种性格:“爱是恒久忍耐……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13:4—5)
对于今日热恋中的男女,这句话是很重要的金玉良言。因为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爱常常被当作个人满足的借口,而且肉体的吸引力也被高举在性格成熟度之上。我们在路边摊上拿起任何一本杂志,不管是在它的封面或内文里,都会发现这两种事实。但是,这首诗并没有否认性,也没有贬抑肉体的吸引力。相反,它乃是表示,培养健全性格与保持圣洁亲密是有可能的事实。圣经说得一清二楚,有些事物,无论听起来多么不可能,都可以耐心等待。令你意乱情迷的爱人,就是这种事物之一。因此,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婚床也不要玷污”(来13:4)。使徒保罗也表示过:“爱是恒久忍耐”。
二、健康的自我形象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好像所罗门的幔幕。你们不要因为我黑,就盯着我,因为太阳把我晒黑了。我母亲的儿子生我的气;他们叫我看守家里的葡萄园,我自己私人的葡萄园,我却没有看守。(歌 1:5—6,圣经新译本)
这位女子不但在热情与贞洁之间可以保持平衡,也具有健全的自我形象与自信。她可能并没有通常使年轻女子具有吸引力的特质。首先,她在容貌上,并不是人所认为“美丽”的女子。有些人可能想在这首浪漫的情诗中,看到美若天仙的女子,但是这位女子把真相告诉我们:她的相貌并不美丽,而且肤色很黑。根据社会上其他女人的标准,她并不美丽,也没有吸引力。事实上,她可能黑得出奇,以致耶路撒冷的众女子会瞪着她看(1:6)。然而,这位女子另有想法。她自信满满地说:“我虽然很黑,却很可爱。”(1:5)她承认,她肤色黝黑如同基达的帐棚,但是她却自认,她好像所罗门的彩色幔子一样美丽。
第二,这位女子不能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好像灰姑娘一样,受到她兄弟们很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叫她去照顾葡萄园,使她不能照顾自己,因此被太阳晒黑。总而言之,皮肤黑并不是由于她天生的体质。她完全可以把她的不美丽理直气壮地归咎于她的兄弟或者太阳。但她没有如此,反而以她的容貌为荣说:“我虽然很黑,却很可爱。”
第二,这位女子不能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好像灰姑娘一样,受到她兄弟们很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叫她去照顾葡萄园,使她不能照顾自己,因此被太阳晒黑。总而言之,皮肤黑并不是由于她天生的体质。她完全可以把她的不美丽理直气壮地归咎于她的兄弟或者太阳。但她没有如此,反而以她的容貌为荣说:“我虽然很黑,却很可爱。”
基督徒妇女(或者男人)需要的提醒是,尽管许多人都认为基督“没有佳形,也没有威仪……他被藐视,被人拒绝。”(赛53:2—3,圣经新译本)但是世界如何看待基督,对于他并没有影响。他信心满满地出去见人,主动去找失丧的人群。自我形象很差的基督徒,应该仰望他们的弥赛亚,从他那里得到信心。
三、情与德并重
我心所爱的啊!求你告诉我,你在哪里放羊?中午你在哪里使羊群躺卧休息。我为什么在你众同伴的羊群旁边,好像蒙着脸的女人呢?你这女子中最美丽的啊!你若不知道,可以出去,跟随羊群的脚踪,在牧人的帐棚边,牧放你的山羊羔。(歌 1:7—8,圣经新译本)
追求之歌1告诉我们,这两位爱人如何约会。他们的约会有许多很感人的地方,其中有一件就是:约会并不是纯粹感官之乐的追逐,而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艺术。这位女子对于她爱人的热情,好像熊熊大火,因此迫切期待很浪漫的约会,并且主动订下一个。虽然如此,她显然也不愿牺牲她的端庄仪态、道德价值与自尊心,盲目地追求这一切。相同的,我们也觉得,这位女子的爱人虽然也同样热情,但他对于她所需要的肯定、道德感和名誉,仍然具有很敏锐的知觉。他温柔地肯定她的形像,并且安排一个很妥善的约会。
这首诗歌表示,充满热情同时又保持自制,就是谈恋爱的精致艺术。世界的说法正好相反。对于世俗而言,约会确实是一门艺术,但它并不是人际关系的艺术,而是自我满足的艺术。因为现代通俗文化表示,约会只是感性的,只要你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原来本该是学习彼此认识、沟通技巧和寻找委身的愉快经验,因此就变成追逐肉体关系的游戏。如果约会者在家里又缺乏父母的爱,这一切就会使约会变成危险的游戏,造成亚洲城市地区有许多青少女怀孕、婚外生育和堕胎。
仔细研究这首诗歌,我们会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对于发展健全的约会很有帮助。正如渴望之歌所说的,我们认为,情侣的关系同时具有私下和公开的两个层面。爱情并非通俗文化所说的,只是两人之间的“个人事务”。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赞同他们,但爱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牵涉到双方的朋友。就障碍之歌来说,这位女子的
爱人,把他的牧羊人朋友包括在他们的午餐约会里面。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相爱的见证人。他们在一起庆贺彼此相爱的幸福和美好(参1:9;3:7)。他们的关系,只有在洞房花烛夜,才会变得非常私人化。崔普萝有一个观察真的很有见地,她说在整本雅歌中,爱情是“有包容性的,这两位情侣的爱情,接纳许多人的爱与陪伴……只有在最后(洞房花烛夜),才把这个圈子的友谊排除在外。”
四、彼此赞赏
我的佳偶啊!你很美丽;你很美丽。你的眼好像鸽子的眼睛。我的良人,你很英俊,你很可爱。(歌 1:15—16,圣经新译本)
这位爱人,注视着他怀抱中的女子,赞叹说:“哦!你何等美丽!我的爱人,你何等美丽!”(1:15a)在希伯来原文中,他的衷心赞美显得更优雅:
哦!(hinnak)你何等美丽!(yapah)
我的爱人(ra’yati)
哦!(hinnak)你何等美丽!(yapah)
在这个诗节开始和结束的地方重复出现“哦!你何等美丽!”不仅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看到这女子的美丽,并且也注意到它们中间所夹的三明治:“我的爱人”。这位女子当然是他衷心赞美的焦点。
当他们互相注视的时候,这位女子深受感动,响应他的赞美,也惊叹说:“哦!你何等英俊!我的爱人,你何等迷人!”(16a)她的衷心赞美,在希伯来文中,与她爱人的赞美同样是优雅无比:
哦!(hinneka)你何等英俊!(yapeh)
我的爱人(dodi)
啊!(’ap)你何等可爱!(na’im)
在“哦!你何等英俊”与“啊!你何等可爱”这两句之间所夹的文字三明治,就是dodi(我的爱人)。所以,我们不用猜疑,她衷心所爱的对象,绝对不是dodi之外的任何人。
在恋爱中,互相赞美是一个既自然又必要的因素。如果要真正相爱,每个人都要在对方身上看到值得敬佩的特质,而他们所见的就用赞美来表达。在这首诗歌中,这对爱人在许多方面彼此赞美,包括名字、性格,以及身体的组成部分比如眼睛等所表现出的外在美。
正如我们所说过的,无论他们赞美的是什么特质,焦点都是内在美,而不是外面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首诗歌的对象是具有这些特质的人物,而不是特质的本身。这首诗歌结构的目的在于,让他们互相的赞美成为焦点。这位爱人的焦点是他的ra’ya(爱人),而这位女子的焦点则是她的dodi(同样翻作爱人)。如果把特质与人物分开来,就会使她们的赞美变得很空洞与肤浅。
在恋爱中,互相赞美是一个既自然又必要的因素。如果要真正相爱,每个人都要在对方身上看到值得敬佩的特质,而他们所见的就用赞美来表达。在这首诗歌中,这对爱人在许多方面彼此赞美,包括名字、性格,以及身体的组成部分比如眼睛等所表现出的外在美。
正如我们所说过的,无论他们赞美的是什么特质,焦点都是内在美,而不是外面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首诗歌的对象是具有这些特质的人物,而不是特质的本身。这首诗歌结构的目的在于,让他们互相的赞美成为焦点。这位爱人的焦点是他的ra’ya(爱人),而这位女子的焦点则是她的dodi(同样翻作爱人)。如果把特质与人物分开来,就会使她们的赞美变得很空洞与肤浅。
正如这首诗歌所暗示的,赞美对于情侣具有令人非常惊异的效用。当这位女子被她爱人的赞美迷住时,她的心思就从真实世界飞到想象的世界里。这个赞美带她进入想象里的未来家庭,一个温暖舒适,他们两人可以终生厮守的地方。赞美可以使恋爱充满色彩,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关系变得五彩缤纷。
五、寻常中的不寻常
我是沙仑平原的水仙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我的佳偶在女子中,正像荆棘里的百合花。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好像树林里的一棵苹果树;我欢欢喜喜地坐在它的荫下,它的果子香甜合我口味。(歌 2:1—3,圣经新译本)
这位女子的自我评价:只是很普通很平常。正当这位女子陶醉于她爱人的赞美,并且对于她们的亲密关系想得入神之时,她突然被一个认知震醒过来,因为她的真正自我与她爱人的赞美并不相符。她说:“我是沙仑平原的水仙花,是谷中的百合花。”
爱人对于她的赞美:出类拔萃的百合花。虽然这位女子把她自己比作许多百合花里面的一朵,但她的爱人却把她比作荆棘中的百合花(2:2)。在其他人眼中,她只不过是无数女子中的一位普通女子,但是在她爱人的眼中,她在女子中是很特别的一位。
真爱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她爱人的看法,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呢?原因很简单:其他人都是用裸眼看这位女子,但是她爱人则戴着爱情的透镜(’ababah)来看她。透过这镜子,这位女子看起来就像荆棘中的百合花。(换句话说,与这位女子比较,其他女子只不过是荆棘而已!)她在平凡中显得很不平凡。
真爱是一个人所能接受到的最佳保证。因为美丽会随时间消逝,但是真爱(’ababah)却可以永垂不朽,正如诗人在8章7节所说:“爱情,众水不能熄灭,洪流不能淹没。如果有人拿自己家里所有的财产去换取爱情,就必被藐视。”真爱会使人产生海枯石烂、此情不渝的恒久委身,使这位女子永远都是荆棘中的百合花。
1975年有一首流行歌曲,诠释一个很悲哀的信息。它的内容大致如下:“我在十七岁的时候看穿了真相,爱情只会向美丽的王后招手……对于我们这些脸蛋难看,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只好悲哀地独守空闺……。”而赞美之歌所传述的,则是一个迥然不同的信息。它是特别针对自认为平凡无奇的女子,提醒我们平凡有什么结果。美丽不能局限于好看的脸蛋、性感的身材、美好光润的皮肤等等这些很狭窄的定义。真爱可以打破这个定义。生命的奇妙就是,爱可以施行神迹,可以从平凡中制造不平凡。
在这首诗歌中,这位女子的自我评价是很诚实的。她只是无数谷中百合花里面很平凡的一朵。然而,爱情颠覆了这个见解,打开她男朋友的眼界。在他的眼中,她确实是谷中的一朵百合花,但她却是很不平常的一朵。用他的话来说,她就是“在荆棘里面的百合花”(2:2)。他认为,其他女孩子都是荆棘,只有他的女朋友是真正的百合花。同一个爱情的作用,也塑造了这位女子的眼界。她的爱人可能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年轻人。但是在她的眼中,他是很不平常的一位。正如她所说:“,我的爱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2:3)她认为,其他男人是野树林里的树木,只有她的男友才是会生长令人提神且好吃的苹果的果树。
这是一首何等浪漫美好的诗歌!一幅何等美丽的图画!不幸的是,在现实世界里,这种赞美只有在恋爱的时候才听得到,并且这种赞美的生命期通常也不会超过追求的阶段。在结婚之后,正好相反的斥责,反而可能是真的。在一位丈夫的眼中,每一朵野花都比家花香。相同地,对于一位妻子而言,其他男人都是会长甜美果实的苹果树,只有她丈夫是索然无味的木头。
这首赞美之歌为已婚的人打造一个理想,这理想对于在配偶身上找不到可以赞美的人特别适用。在已婚的乏味生活中,夫妻之间往往失落互相赞美的能力。以前使他们互相吸引的长处与美丽,往往会失掉魅力。然后,夫妻之间就把对方当做理所当然。
当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醒悟,这并不表示,对方以前的长处与美丽已经褪色了。相反,它们乃是因为变成我们很熟悉的事物,因此失掉了吸引力。这是夫妻关系陷入胶着的指针。但这并不是令人紧张与绝望的原因,相反,它应该激励我们加强彼此的认识。我们应该继续发现我们配偶具有的新内涵,使我们可以找到爱慕对方的原因。
请大家记住,在当初,就是因为我们在配偶的身上找到新东西,才使我们羡慕并爱上对方,这也就是继续互相赞美与欣赏的关键。
——————————
1 “ 追求之歌 ” 是作者在《天道圣经注释 · 雅歌》一书中,按雅歌的结构,给其中一部分总结的小标题。下文所提到的 “ 渴望之歌 ”、“ 障碍之歌 ”、“ 赞美之歌 ” 均然,不再另行作注。——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