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何为禁果? 文/袁大同

 一提起“禁果”,人们会以为我要谈“婚前性行为”的问题,其实我在这里正是想纠正对这一概念理解的谬误。如果你在圣经中搜索“禁果”这个概念,你会发现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这一概念在圣经中却找不到。也就是说圣经中根本就没有这个词。所以我们可以确认:虽然现代人经常使用“禁果”这个概念, 然而,这却不是圣经的概念。
“禁果”顾名思义就是“禁止吃的果子”,我们都知道实际上这个概念源于圣经中的如下经文:“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
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世人心目中“禁果”指的是圣经中所说的不可吃的“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但是二者所表示的意义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禁果”在世人所理解的意思是暗指两性关系。人们认为:亚当夏娃没有顺服上帝的旨意,背着上帝偷偷地发生了性的关系。这在上帝的眼中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他们被惩罚离开了伊甸园。于是,多少年来“偷吃禁果”在社会中最经常的用法就是指青年男女没有结婚就发生性关系。然而,这一在社会上早已经约定俗成的概念和含义却完全是世人对圣经经文的误解和误用。
我们必须澄清:圣经中“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与两性关系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指判断善恶主权的归属。上帝不让亚当吃那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乃是不让亚当拿到判断善恶的主权,而不是禁止亚当和夏娃发生两性关系。因为上帝创造了性;正是上帝看到亚当一个人“独居不好”,才特意亲自为亚当造了夏娃来满足他内在的需要;是上帝亲自将夏娃带到亚当的跟前;而且上帝的目的就是要他们有亲密的两性关系。“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不仅要“成为一体”,而且他们彼此“赤身露体”没有羞耻感。因此,我劝基督徒以后不要再使用“禁果”这个概念。因为它根本就不是圣经的概念,所以我们还是要引用圣经的原文“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而不使用这种完全歪曲了圣经原意的简称。
明白二者意义的区别后, 我们自然会思考下面这些问题:首先,神为什么不让人拥有分别善恶的主权?其次,既然吃了必定要死,为什么不用栅栏把那棵树围起来,亚当和夏娃碰不到不就可以避免犯罪了吗?
一、爱与自由

要解释这些问题,首先必须了解“爱与自由”的关系。我们的基本观点是:自由是爱的重要成分。不给自由,就不是真正的爱。不论多么好的事情,只要是强加于人的就不会令人感觉到爱。提笼架鸟的人一定不是真正爱鸟的人,鸟也不会感到被爱,因为鸟失去了自由。同样有些“养儿防老”的父母们,也像提笼架鸟的人一样,对儿女是自私的爱;我培养你,是为了我日后“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所以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儿女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但上帝不是这样爱我们的, 他精心创造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爱我们。所以他给我们人类充分的自由,包括自由意志和行动的自由。
但是,拥有自由的权利却不等于同时就有了分别善恶的能力。比如小孩子都喜欢用手指去捅墙上的电源插孔。你给他自由,他就会选择这样做,他有自由,但是他却不知道捅进去之后的结果会怎样。只有父母知道其后果如何。正像只有上帝知道什么是善和恶一样——那是上帝他自己的主权。上帝之所以不让人吃那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一个原因是我们基督徒众所周知的,上帝给亚当的一个考验,看他是否完全地顺服上帝的旨意。但是如果只是为此,那么任何一棵树的果子都可以作为测验的题目,但为什么只是“分别善恶树的果子”?这里还有另一层重要的含义,乃是上帝不让人单单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善恶、决定取舍并采取行动。
神为什么不让人自己分别善恶?亚当虽然一被造出来就是一个成人的身体,但是他的思想却不是一下就被按照某种模式造好的。上帝不控制人的思想,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人不过是神手中随意摆弄的玩偶。人的思想需要在生活的经历中逐步发展成熟。就好像一个孩童,他自己没有能力判断一件事情何为有益,何会招损。所以在他年幼的时候应由父母为他选择,并教导他、带领他、保护他,使他逐步走向成熟,并开始学习自己做决定。
但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什么可以给,什么不能给”的选择权在父母。父母不能不加选择,任何事情不管好坏都一古脑地给孩子,并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从中做出选择。因为孩子没有能力判断哪个对自己好,哪个对自己不好。所以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而伤害自己。如果你把选择的空间都给了孩子,以后发现问题又来告诉他许多的“不可以”来限制他的选择,那孩子就感到处处受限而没有了自由。
上帝的心意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只给他接触善的事情,不让他接触恶的事情,那么,孩子所领受的就一定都是善的事情。这样,孩子既能享有充分的行动自由,又只知行善,不知行恶,直到他长大成熟。
上帝创造了亚当也亲自地教导亚当。上帝只告诉亚当不能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却没有说不能吃“生命树”上的果子。上帝的心意很明确:等人有了永恒的“生命”之后,才能有分别善恶的能力。
为什么只能给孩子善的而不给他恶的呢?因为孩子的心就好像是一张白纸,你往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你在他年幼的时候往里面灌输什么,他长大以后就会还给你什么。再者,“先入为主”。当善在心里扎根以后,只要遇到与他以往所领受的相悖的事情,他就能够自动识别出来,并加以抵制。
我22岁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北京,那是文革后期,没有上学和工作的机会。我的父亲是个大夫,为了让我掌握一技之长而日后有谋生的手段,就让我学习给人看病。他教我学习听诊的时候告诉我说:不要什么样的心脏都听,或急于听病人的心脏,只听正常的心脏,(比如说我自己的和家里健康人的心脏)。等我完全听熟了正常心脏的心音后,他才开始让我接触其他人的心脏。而一旦遇到与我所听惯了的心音不一样的声音时,我会立刻反应出这心脏“不正常”,尽管我还不能判断是什么病,但是我会很确定地说这个心脏“有病”。具体什么病那是下一步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如果我们只给孩子善的不让他接触恶的,一旦他走进充满邪恶的社会不是尽吃亏吗?所以很多的家长也是从小就教给孩子很多的防身之术:干活长点眼力价,不打勤不打懒,专打没眼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虽然家长也会给孩子很多有益的教导,但是当这些世俗的观念搀和在一起给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掌握更牢固的往往是后者。这就叫作“污染”。你的孩子被污染了。耶稣期望我们的心永远像一个孩子那样单纯,不被污染。“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18:1—3)你看,我们都以为一个人头脑越复杂,心眼越多就越成熟。所以很多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很诡异,很灵巧,很会说讨人喜悦的话,从来都占便宜而不吃亏就感到很高兴;若发现自己的孩子不会“来事”就失去安全感了。因为我们盼望自己的孩子在复杂的社会上能够游刃有余。然而这却不是上帝的心意。所以耶稣要我们“回转”——就是掉过头来,往回长。往哪?往小孩子的样式长。就是洗去心灵所受到的污染,向我们小的时候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样式“发展”。
罪越少,自由就越多;罪越多,自由就越少。耶稣为什么要我们圣洁?因为我们心里面越圣洁,就越有外面的自由;里面越有罪恶,外面的自由就越少。过去我们社会的民风很纯朴的时候,人们拥有很多的自由。我记得小的时候,我奶奶出去买菜从来都不锁门,只跟邻居喊一声:“郭妈帮我看下门,我买菜去。” 那时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连银行都是玻璃门而没有铁栅栏。现在呢,不要说平房,就连住高层建筑的都是家家铁门铁窗,甚至要几道锁。人还没有犯刑事罪就早早把自己关进了“牢笼”。
创世之初,上帝只给人一条命令,那就是不许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其他的呢?可以“随意吃”。后来随着人的逐步堕落和罪恶的增加而产生了“十诫”,乃至详尽的摩西律法书。不正是向人说明这一点吗:里面越罪恶,外面所受的辖制就越多,人身的自由就越少。
对我们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保守心的圣洁。“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保守心灵的圣洁,因为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而不是财富和能力决定人生。当明白这个道理时,每当遇到灵与肉的争战时,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状况:撒个小谎就可以得到一个就业的机会;假装不知道就可以逃避一个责任;修改一个数字就可以得到大笔的利润……我们很多人的态度都是要看那个利益是否足够大而决定选择yes还是no的。这样做的时候,会得到一些切身利益,但是心灵却往往会因此而失去平安。初次撒谎时的脸红和心跳就说明这一点。只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太多之后,我们开始对某些小罪心安理得了,所以很多的人从小错小罪开始,直到可以“脸不变色心不跳”地犯大罪。圣经告诉我们,无论利益多么诱人,如果它会让我们的心灵失去平安就要坚决地拒绝,因为保守心灵的圣洁才是一生最大的利益所在。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多1:15)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心,是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是河流的源泉。源泉的洁净与否决定整个河流的水质。如果河流的源头被污染了,那么整条河的水都不能再饮用了。当心灵圣洁时,所做的一切都会讨上帝的喜悦;如果心灵污秽,做任何事(甚至在世人看来是好的事情)都会让上帝厌烦,因为根本的动机就是不洁净的。
上帝的心意只向那些像孩子般心地纯正的人显露:“那时,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5—26)
很多人曾问:我怎么从圣经中看不出神的心意?我怎么听不到神对我讲话?神首先会看我们的内心是否圣洁。因为他的旨意只向心地单纯的人显露。所以我们洁净自己的心是亲近神的第一步:“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哀3:40)没有内心的纯正,知识和智慧的增加只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烦恼和忧虑。我们都愿意增加知识和智慧,因为我们认为知识和智慧会给我们带来利益和安全感。所以你会看到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看重孩子的知识的获得。但是圣经说:“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1:18)
这里不是说增加知识和智慧不好,而是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在里面,尽管你所增长的见识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现实的收益,但是这些见识使你考虑事情更复杂,对未来的担心更多。而且在享受到你的收益的同时,你的贪婪和不安全因素也增加,所以你也根本得不到收获的喜悦。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多见世面可以让你看到从没看到过的美好,但也会让你感受到以往感觉不到的痛苦。
基督徒知道,我们的好处不在耶和华之外。也就是说:任何的“好处”,只要不是来自耶和华的,那就一定不是好处。所以我们不求世界的好处,乃是单单求上帝的赐福。因为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可是我们都不愿意“单纯”。人们不愿意单纯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怕吃亏,被恶人算计。但是我信了主之后才明白,我们永远不能靠自己的“聪明灵活”保护自己不受恶人的欺负,不被别人算计。上帝要我们保守心灵的纯正,而将自己的道路交托给他。“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16:9)因为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他每时每刻都在看顾我们。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所以在与人交往中不要动心计,要坦诚、率真。保罗告诫我们要情愿吃亏。“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林前6:7)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同他们的这一信念有很大的关系。父母们,你们谁能保护你们孩子让他们永远都不受欺负不吃亏呢?没有人能,唯有把他交托给基督,让他在基督里承蒙上帝亲自的保守,使他得真正的永久的福气,而不是一时的便宜和不吃亏。
随着对神的认识,我开始明白我们不能靠自己来保护自己,我们的真平安都来自神。“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3:5)我感谢主基督耶稣,是他使我这个已经被社会变得笃信“复杂”的人,又开始教导自己的儿子“单纯”了。我告诉他:与别人有纷争的时候都要谦让,因为这样必得耶和华祝福。后来神真的给他单纯谦和的品行和很多的祝福。

二、神不让人来“分别善恶”还有以下的原因

人是受造之物,辨别善恶的高度、角度、标准和能力都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所以在做决定时常常会背离上帝的意志。“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29)
首先,人辨别善恶的标准与神不同。“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箴21:2)其次,人辨别善恶的角度与神不同,我们看表面,而神看人心;当撒母耳奉神的差遣去耶西家为以色利膏抹未来的王时,看到耶西家外形俊美的儿子就以为一定是神所拣选的王。然而,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16:7)第三,人辨别善恶的高度与神不同。世上有很多事情在某个局部或某个时间段看来是不好的,但是从全局或长久来看却是好的。
约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单纯得在人看来几乎有点愚蠢的孩子,他本来就因为受到父亲的溺爱而遭到十个哥哥的嫉妒。他但凡有点心计就知道应该学会保护自己,而极力去讨哥哥们的喜悦,以避免父亲去世后受到哥哥的伤害。可是他却对自己的哥哥们没有一点的防范之心。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把哥哥们的恶行告诉父亲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把自己所做的梦讲给哥哥们听会招来更多的忌恨;而且竟然会在没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孤身一个人到很远的牧场去看望那些对他早已恨之入骨的哥哥们。结果遭到哥哥们的陷害。这在人看来是糟透了的事,而在神那里,却是一个美好计划的实施步骤。“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50:20)
人都喜欢福乐,而把患难看做不好的事情,所以一有福乐到来就欣喜万分,一遇到劳苦就痛苦不堪。我们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感觉好就好,感觉不好就不好。然而,我们的感觉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完全不能了解那造物主的智慧。“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传3:10)原来劳苦对我们品格的历练是有益的。神爱我们,所以才给我们劳苦。保罗告诉我们这个属天的奥秘: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反之亦然:很多在我们看来的“好事”、“美事”,给我们带来暂时的满足,却会对我们的家庭、儿女以及我们一生的幸福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比如,婚前同居,婚外恋,以及为满足自我对个人的名誉、地位、财富的追求。
第四,我们亲身经历的众多事实也告诉我们:人们根本没有识别善恶的能力。人能识别什么是真的吗?如果能的话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假神、偶像崇拜,以及假药、假酒、假名牌。
人能识别什么是善的吗?如果能的话就不会被制造和推销毒奶粉的所欺骗。人能识别什么是美的吗?如果能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丑陋的行径和妆扮。现在的年轻人的穿着打扮唯影星、歌星、球星的生活样式是瞻。神不要人着异性装束,而现代人以异性的装束为时尚。男人喜爱长发披肩、戴耳环、说话娘娘腔、很多男人热衷于各种化妆品。而女人们又都是男人一般的短打扮,且越来越短,越来越暴露。头发越来越短、衣服越来越短、裙子越来越短、裤子越来越短,而且说话铿锵有力语音越来越短。从装扮到性情到行为举止都越来越男性化。
第五,即使分别出善恶,人也没有行善的力量。我们接受主基督而有圣灵内住后,随着我们属灵生命的逐渐成熟,我们开始能够分别出世界上的某些善恶了。可是,即便能够知道善恶,我们却常常没有行善的力量。“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罗7:18—19)
保罗是我所知道的最最属灵的人了,如果说连保罗都是这样的一种状况,我们没有人可以例外。当人自己要分别善恶时,所行所想却常常是恶,而很少是善。我们信奉基督的人“分别善恶”的能力远比非信徒要强得多,因为我们有圣灵的带领,有圣经的参照。但是我们依然经常会在神的儿女中看到种种悖逆的行为。 神不叫我们论断别人,而是要我们常常反省自己的罪和过犯,但我们却偏偏常常论断别人,很少“看到自己眼中的梁木”。神不叫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论断,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还不能按照神的心意来分别善恶。我们要耐心等待,到了天上与基督一同作王之后,才有这个能力。
所以我们凡事都要祷告先求问神的心意。不能凭自己的血气和属世的聪明才智,要甘心顺服。但可悲的是:我们却不愿意顺服,常常“与神较力并且得胜”。以色列的意思就是“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的人。很多的基督徒以为:神是因为雅各与自己摔跤,坚持不懈以至于得了胜,所以才祝福他。那么,“与神摔跤”岂不成了好的事情?不是的。摔跤,就是你往这边用力我就往那边用力,你往那边拧我就往这边拧;反正总是跟你相反。“与神摔跤”就是跟神较劲,就是圣经中所说的“与我反对”。你想:他是至高无上的神,你跟神反着使劲,而且竟然执拗到胜过神,那能有你什么好处。
既然神不喜欢雅各与神摔跤,为什么还要同他摔一夜那么长的时间呢?这恰恰要说明神对他的容忍和怜爱,并且反衬出雅各的顽梗。因为神要雅各能彻底醒悟:你这样的较劲是徒劳无功的,你必须学会顺服神的旨意。所以神不仅耐心作雅各的“陪练”,而且“就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窝正在摔跤的时候就扭了。”摔跤主要就靠大腿窝的肌肉,现在神轻轻摸了一下,你连走路都不稳了还摔什么跤?神就是要让雅各知道:实际上,一切尽都掌握在神的手中。神所喜爱的不是雅各争强好胜的性格,而是他紧抓住神不放的态度:“那人说,天黎明了,容我去吧。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雅各没有说:“你不祝福我?对不起,有祝福我的。我去找别的神去了!”他紧紧地抓住耶和华神不放,单单仰望他,求他的祝福。而不是像雅各的后代以色列人那样,动辄就去拜假神。这就是神要我们对他的忠诚。我们知道神将以色列人比喻成他的妻子。这个妻子虽然有许多的毛病,但是只要她对丈夫忠诚,并且没有外心,单凭这点她的丈夫就会喜悦他。
我们基督徒是今天的以色列人,你会发现:我们也同雅各一样常常与神较力,我们不顺服,总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分别善恶。结果我们总是感到每天像是摔了一夜跤似的疲惫和痛苦。所以,要从雅各那里学到重要的功课:我们越早学会顺服神,并单单仰望他,就会越早得到安息。
路易师(C.S.Lewis)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对上帝说: ‘主啊,愿你的旨意成就在我身上!’;另一种人,则是上帝对他说:‘好吧,你随心所欲吧。’” 你愿意做哪种人? 当然是第一种。但可悲的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是第二种人占据绝对多数。而那少量的第一种人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时常软弱”的。

三、自由与约束

文读至此,可能有人会说:自由是爱的重要成分。不给自由,就不是真正的爱。那么为什么神还要给人约束呢?即便只是一点点,若完全没约束不就说明神的爱没有保留吗?他为什么保留这个约束呢?其实,神给人那么多的自由——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而只给人一点的约束——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
我们要知道:自由一定要伴随约束,这是上帝的律例。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当你享有一个自由的时候,就必然会同时受到更多的约束;当你自觉遵守一个约束的时候,你就会同时得到更多的自由。比如说:你可以享有行动的自由而不遵守交通规则,但是你同时就会受到交通事故、身体伤痛、罚款和吊销驾照的约束;你可以享有性的自由,不顾及婚姻里的忠诚,但是你同时就会受到艾滋病、性病、名誉受损和家庭破裂的约束。反过来,如果你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的约束,你同时就会享有快乐驾驶、免受处罚以及安全到达目的地的自由;你自觉地接受婚姻委身关系的约束,你同时就会享有安全性生活、和谐家庭、健康身体的自由。可是,人想要尽可能多的自由,而不想要任何的约束。所以,人没有为那么多“可以随意吃的”感恩,而偏偏只为那一个“不可吃的”心怀不满。
2008年我在四川看到《十字架》光盘中那个被父母遗弃的盲童,如今他已经长成少年,并且能用钢琴自弹自唱赞美诗。他谈到自己被亲生父母所遗弃,而教会救了他,将他抚养成人并认识主基督耶稣,他从心里感谢主的恩典!大家都为他的美好见证而赞叹不已!弟兄姐妹问了他许多的问题,最后他问:“我是否可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在座的有曾经为自己的眼睛能够看见光而向神感恩的吗?”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知道别人,但我自己从来没有为此向神感恩过。看到这个盲童,听到这个扎心的问题,我才明白:神为什么创造了盲人、聋哑人,以及其他的残疾人。不是神的创造错了,而是他要借着这些人肉体上的软弱来让我们这些健康的人知道什么是恩典,学会感恩并且学会去爱。
我们太多的信徒,常常只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方面,所以总是埋怨神“为什么我没有?”一旦有了之后,我们又总是埋怨神“为什么我的不如别人?”我们很少为自己目前所有的感谢神,当我们不知道为自己已经得到的感恩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感到喜乐。因为人的幸福感来自于内在需要的满足。只有觉得满足的时候才可能幸福。然而,当人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而一心只想获得还没有的,这就是贪婪。贪婪的人永远不知道感恩所以就永远也感受不到幸福。“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传5:18)
人的心是无限的,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所以任何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限的事物都不能使它得到真正的满足。唯有永恒的上帝他自己能够满足我们心灵的需要。只有当我们得着上帝并被上帝所得着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得到满足。到那时,知道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也会看到自己目前所拥有的恩典:为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 可以尽情饮用的净水,能够看见的阳光, 能够享用的食物,为这些过去看来都无所谓的事而感恩,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因满足而喜乐。否则人“眼睛的明亮”只能使自己更加贪婪、嫉妒、焦虑、沮丧和痛苦。愿创造我们的神成为我们的满足和喜乐!

2010年春季号——福音与大使命 >>

  • 春 意——致基督 文/新盐
  • 端阳寄故人(并序) 文/朝鹿
  • 我的第一首情诗 文/Linda
  • 幸福就在你身边——致Nancy 文/午炎
  • 盛宴诗人的嚎叫与十字古寺的凝望——远行记忆之四 文/姜原来
  • 《阿凡达》影评两篇 文/侯军 等
  • 谁是传奇——萨林娜专访 文/察世俗 布拉 采访
  • 何其深厚 主的智慧 ——读《和平之子》 文/小雪
  • 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天堂?——读《蚁族》 文/武昕
  • 进入迦南地——读《圣经里的故事》 文/杜彩霞
  • 耶稣说:“你跟从我”是什么意思? 文/约翰·麦卡瑟
  • 今日的福音: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读《耶稣宣告的福音》 文/闻则信
  • 明天在哪里? 文/路加
  • 浪漫之旅 文/书拉密
  • 我信主的路 文/喜乐
  • 圣诞奇迹 文/企鹅
  • 从传福音中得力量 文/卫珍
  • 用平安的福音当鞋 文/曾淼
  • 风吹竹动 竹语风听 文/安然
  • 上帝,你在那里吗?——对马太·伍德里的采访1 文/赵杰 译
  • 对神话语的默想 文/乔治·缪勒 汪咏梅 译
  • 福音之火,熊熊燃起吧 文/新恩
  • 福音见证与生命光景 文/孙明义
  • 爱惜光阴 智慧交往 文/张晓峰
  • 福音使命与个人生命成长 文/诗恩
  • 福音使命与个人生命成长 文/诗恩
  • 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神学研讨会发言记录(3)
  • 大使命的本质 文/唐崇荣
  • 2010春季号卷首语
  • 全部 2010年春季号——福音与大使命 >>

    2010年 >>

  • 归家的鸟——我的天空阴转晴
  • 主的恩典够我用!
  • 双倍的赏赐,无尽的恩典
  • 信仰点滴
  • 福音特刊——理财or理命?
  • 他是改变人心的神
  • 认识主真好
  • 主是我患难中的力量
  • 福音特刊——影响我的一个人
  • 回家的路
  • 一个不可知论者的信主见证
  • 个人见证
  • 有福的确据
  • 福音特刊——信仰见证
  • 福音信息
  • 2010年圣诞福音特刊卷首语
  • 2010年冬季号——洛桑事件
  • 洛桑会议与政府宗教政策分析
  • 读者反馈
  • 寻找溪水边书屋 文/章以诺
  • 如此“能不忆江南”——远行记忆之六 文/姜原来
  • 不自由的公司 文/文峰
  • 这是新互联网革命的前夜? 文/许宏
  • 苦难是尊贵的——读《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 文/小雪
  • 浅评《多元社会中的基督教》 文/临风
  • 耶稣政治学? 文/许宏
  • 上帝的儿女何等有福——记“访民”老康
  • 你清理自己了吗? 文/孙毅
  • 参与书写中国基督徒的身份想像 文/宋军
  • 洛桑事件后守望教会与政府关系走向1 文/曹志
  • 普世教会传扬整全的福音直到地极 文/洛桑神学工作小组
  • 附2–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代祷信
  • 附1–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公开信
  • 被看护日记选 文/明义
  • 在通往洛桑会议的路上 文/魏洪
  • 我们为什么是家庭教会1 文/王怡
  • 洛桑中国参会者通信选录
  • 洛桑会议札记 文/王东
  • 洛桑会议日志 文/Maria
  • 洛桑事件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致洛桑会议的信1 文/天明执笔
  • 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筹备大事记 文/李继 整理
  • 神的全球城市宣教 文/蒂莫西·凯勒
  • 《洛桑信约》讲解节选1 文/约翰·斯托得 孙毅 译
  • 2010年冬季号卷首语
  •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 主爱在中国(简谱)
  • 读者反馈
  • 庞德《诗章十三》
  • 加略山的爱 文/老海
  • 2010 年第三届洛桑会议简介
  • 我是谁? 文/朋霍费尔
  • 今天白天有雪 文/书拉密
  •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 文/李道生
  • 北京基督徒会堂建堂始末 文/王明道
  • 安全的道路上没有平安——读《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 文/小雪
  • 让主的心喜乐满足 文/沈颖
  • 建堂日记摘抄 文/snow
  • 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文/连枫
  • 咫尺天涯 文/曾淼
  • 山上的城 文/李红
  • 看见建堂的世界 文/ 许宏
  • 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 文/游冠辉
  • 建堂:怎能忘记弟兄姊妹——从社会学等角度看守望教会建堂 文/Jerry
  • 圣殿 文/新恩
  • 对“基督徒的自由”一文的回应 文/孙毅
  • 挣扎在上帝与凯撒之间——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基督教会 文/宋军
  • 我们为何不加入“三自”爱国会? 文/孙毅
  •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会堂之于国度的意义 文/王怡
  • 唐崇荣牧师建堂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 文/双燕
  • 守望教会2009建堂纪事 文/刘官
  •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文/天明
  • 守望教会牧师建堂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代祷书
  • 守望教会建堂奉献原则
  • 对建堂的主要疑问及回应1
  • 产权代表人声明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 米该雅惹着谁了?/宋军
  • 第一诫释义1 文/汤姆·华森 汪咏梅 译
  • 2010年秋季号卷首语
  • 2010年夏季号——职场与服侍
  • 上班之前的祈祷
  • The Elixir 化石成金
  • 人,你怎能怎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培尔·金特》的百年追问 文/察世俗
  • 深山古树的叹息和守殿弟兄的祈祷——远行记忆之五 文/姜原来
  • 爱心在行动——简记“中国爱心行动义工协会” 文/Rita
  • 把灯放在灯台上 文/活水
  • 洛克菲勒是谁?
  • 那颗施予的果子——美国慈善基金制度的信仰源流 文/Snow
  • 史蒂文斯“全民神学”赏析1 文/顾乐翔
  • 书摘:还原真实的清教徒工作观1 文/勒兰·赖肯文 杨征宇译
  • 理财or理命? 文/明明
  • 文字事工三年整 文/慕义
  • 我所经历的三堂课 文/易禾
  • 办公室里的祈祷 文/书拉密
  • 谈基督徒在职场中的顺服与忠心 文/老曼
  • 全部 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