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雪氏自京赴绵竹纾难,端午时节犹课童孩。短信草成五古十余韵以寄,志其嘉行。
戊子岁多艰,天意高难诉。
坤轴西南坼,繁邑成墟土。
十万殇魂青,白骨积丘阜。
泣血归,千里悲离黍。
大哉悯斯民,故人赴巴蜀。
慰彼童稚颜,帐篷开庠序。
佳节逢端阳,举国犹凄楚。
谁持黄金粽,来续长命缕?
堪拥菖艾剑,一斩睡地虎!
劫灰问方朔,鹃啼拜臣甫。
此际哀鸿野,能诵离骚句?
璧怀十架经,默祷黎苦。
身遭罪深累,心解归何去?
若非沐恩光,安识谁为主?
神爱悬日月,我情凝草露。
云书待君归,还忆今风雨!
雪氏补充曰:
2008年6月19日,我正在四川绵竹体育场的一个帐篷学校里教学生写作文,广场传来一阵阵锣鼓,不知道又有什么活动了。正思忖间,江南的小友发来端午节的小诗一首,特别用了词牌《谒金门》。可惜我不在京城,金门之语相隔有些远,也顿悟锣鼓声是地方政府慰问抗震救灾的解放军。于是步其韵,酬和一首。友人这才知道我在灾区,慨然赋五言排律。时过境迁,当年帐篷学校的孩子大半已经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烈日酷暑,不值一提,反倒是那一段友情和诗词唱和,翻阅之时便觉暖意融融。
榴艳吐,又是一年重午。蒲剑艾旗毵万户,杨梅瓷碗贮。
十里江南风絮,十里龙舟喧鼓。欲唤诗魂同此住,频劳抛角黍。
——调寄谒金门,祝端午快乐
艳阳吐,不觉已是端午。清风缭绕穿万户,帐蓬歌声贮。
一派旗舞飞絮,九曲铿锵锣鼓。却是子弟书声住,含泪话离黍。
——接江南小友端午词,勉力奉之,并记抗灾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