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ra,
你好!
在读经和听讲道中我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想向你请教: 关于祷告,John Piper有一篇讲道中讲“为什么要祷告”,他分了几个点来说明。1、神要求我们这样做;2、祷告使我们的喜乐加增;3、祷告是基督徒特殊的权柄;4、荣耀圣父和圣子。在谈到第 3 点时,他说:
Nevertheless, God has ordained to make our prayers real causes of real events. Real causes. The words of James 4:2, “You do not have because you do not ask,” do not mean, “You would have had anyway, even if you didn’t pray, since God had a plan and your prayers don’t matter.” “You do not have because you do not ask” means prayer causes things to happen that do not happen if the prayers don’t happen.
(译文:然而,神已经命定使我们的祷告成为真实事件发生的真切原因。真切原因: 见《雅各书》4 章 2 节,“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意思并非是“即使不祷告,无论如何你都会得着,因为神有他的计划,而你的祷告并不重要”。“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是说“祷告使得某些事情发生,而不祷告,这些事情则不会发生”。)
我有两个疑问:首先这样的解释从字面上似乎让人理解为祷告是使得一些事情发生的必要因素。有其他姊妹认为,这样一来,和神的绝对主权及预定论似乎有一些矛盾。我的想法是,人的祷告的确参与了神所预定事件的实际发生;也听过一些观点说这和神的计划不是在一个人能完全理解的空间层面里面。这样想倒也不是那么的冲突。
另一点是,我不知道 Piper 用《雅各书》中的一句经文来论证自己要展开的观点,这样是不是合适。因为这句话是在“不可与世俗为友”的教训里出现的,“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我理解,这样的“求”和“得着”是有一个特定的目标的,就是在神里面生命的更新和洁净。有求必得的,是因为按着神的旨意,这和圣经里其他地方对祷告的教导倒十分吻合。如果单是把“你们得不着,因为你们不求”摘出来解释祷告的权柄,似乎有点把这个“权柄”放大了(我不是指 Piper这样解释是错的,或许我自己的理解更保守一些)。
不知道以上两点自己理解得对不对,想听听你的看法。
另外,在听讲道的时候,越来越觉得需要分辨,不仅是分辨异端,更多的是对一些神学体系下各种观念的分辨。感受是似乎越是神学体系相对完备的属灵领袖,越倾向于用自己的神学观来解释问题。John Piper据说是在美国真正的信徒中影响力最大的。他对上帝的渴慕对我是很大的激励,也希望可以怀着审慎的心态,从他以及众多伟大的神学家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
以马内利!愿神带领和祝福!
Sophia
Sophia ,
你好!
从来信中可以看出,你的思考非常细致,也具有一定的深度,我真的是为此献上感恩。现将自己初步思考和研究后的一些想法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一、对《雅各书》4:2-3中的“求”的理解
你在信中提及,这句话是在“不可与世俗为友”的教训里出现的,从上下文,“求”与“与世俗为友”的确有一定的联系,但我们也很难将“求”的“特定的目标”直接理解为“在神里面生命的更新和洁净”。从上文(3:13—18 )和下文(4:11)来看,“求”似乎与信徒之间真正的和平与和睦有关。在我看来,雅各在这里告诫信徒要避免的是“妄求”(4:3),劝勉信徒要追求的是积极而谦卑的“求”(4:2,6)。
二、对JOHN Piper的论证方式的反思
如果以上的解释能够成立,那么我认为,John Piper 的论证的确有欠严谨。
首先,从圣经的上下文来看,很难看出雅各在书信中有意将祷告和权柄联系在一起;
其次,从逻辑上说,“ 因为不求, 所以得不着”并不能够推导出“因为求, 所以得着”。
因此,要论证祷告的权柄或“祈求”和“得着”之间的某种程度的因果联系,需要引证其他经
文。
三、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
照着圣经的教导去祈求,是信徒的责任,而祷告蒙应允,则出于上帝的主权、恩典和怜悯。卡森教授对两者的关系有非常好的总结:一方面,神拥有绝对至高无上的主权,但在圣经上,他至高无上的主权从未减轻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人类是承担责任的受造之物,但在圣经上,人的责任从未减损神至高无上的主权,也没有使神置身于“偶发事件”之外。(参见卡森著:《保罗的祷告》,潘秋松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05年,213-214页。)
四、分辨、权威以及神学观的影响
我赞同你所采取的慎思明辨的学习态度(林前14:29)。我愿意和你共勉的是,尽管没有一个神学家或牧师的讲解像主耶稣那样完全,但有些神的仆人的教导,比如加尔文、欧文、爱德华兹、钟马田、巴刻和卡森等前辈的著作,已经历了历史的检验或得到了普世教会的印证,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很好的,可以作为信仰生活中的“辅助性权威”。从我有限的了解来看,John Piper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属灵前辈,讲道时常常陶醉在上帝的荣耀之中,听他的讲道,真的使我经历到了对上帝的更多的渴慕。
学习圣经时应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意思“读入”圣经的私意解经(彼前 1:20),而追求对圣经文本含义的“读出”,这是诸多弟兄姊妹的共识。然而,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正如唐崇荣牧师所赞同的那样,任何人在解释圣经时其实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的神学观(唐崇荣:《救赎论》,中国与福音出版社,1995年,172-174页),用哲学术语来讲,就是人无法脱离自己的前理解结构 。我们所能做的,是在谨慎运用各种解经原则的基础上,将自己对圣经的解释与上述“辅助性权威”进行比较和印证,保持适度的反省,同时又对上帝的引导和护理之工投入坚定的信靠(来1:3),相信尽管今生所知道的非常有限,但与主见面时定会超越今生各样的限制(林前13:12;约一3:2—3),永远享受与主的同在(帖前4:15—18;启21:1—4)!
愿主赐福你在恩典和知识上有更多的长进!
主内Ez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