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工作的意义 文/游冠辉

在欧洲的一座古典城市,有一群工人在工地上用石头盖一栋美丽的建筑。有个记者分别问了三个工人他们在做什么。其中一个说:“笨蛋,你看不见吗?我在搬这些石头。”第二个颇感自豪地说:“我在为我这一代建一座丰碑。”第三个说:“我在帮助建造上帝的国度。”这三个人手中所做的工作一模一样,然而他们工作的态度和目的迥然不同。第一个人是完全把工作当做苦差,工作对于他而言毫无乐趣可言。他之所以要工作,是为了赚取钱财,养家糊口。第二个人视工作为建功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历史中留下辉煌的成就。第三个人则是为了荣耀神而工作。
我们都知道,第三种态度才是正确的态度。既然我们活着的目的是荣耀神并以神为乐,我们工作的目的也不例外。保罗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31)又说:“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西3:23)在道理上,每个基督徒都会认同这一点。可是,落实到我们日常具体的工作,我们会发现有极大的反差。我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的机械劳动与荣耀神有什么关系?我每日繁琐的行政工作与荣耀神又有什么关系?许多人在实际的工作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劳苦愁烦,痛苦无聊,根本体会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谈不上荣耀神。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我们手中的工作呢?

工作的劳苦与乐趣

我们的神是一位工作的神。圣经以神创造之工开始:“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他用六日创造了天地万有,第七日就歇了他手中的工,安息了。神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然后把治理这地的使命托付给了人(参 创1:28)。治理神所创造的美好世界是神赐给我们始祖亚当的工作。亚当被神安置在伊甸园里修理看守园子,为动物命名。伊甸园里的工作充满诗意和创造性。
人类堕落后,地受了咒诅,长出荆棘和蒺藜。人必须终身劳苦、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参 创3:17—19)。工作中也充满了劳苦(参 诗90:10;104:23)。为了生存而劳苦工作成了一个人的基本责任。保罗曾经吩咐帖撒罗尼迦人:“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是人堕落之后必须承担的一个后果,是“必要性秩序”(J. Ellul 语)的一个部分。人不可能再像伊甸园里的亚当那样美好、喜乐地工作。卡尔·蒙宁格(Karl. A. Menninger)说:“那些滔滔不绝地谈论工作是何等充满喜乐的人可能是一些不需要做太多工的人。”1基督徒一样必须面对这个事实,即人要生存必须工作,而且工作中确实有劳苦。保罗清楚地意识到,对于堕落之后的人,工作中充满了劳苦,但是人仍然要竭力工作,而且应该为了能施舍、周济穷人而工作。保罗自己为了不让别人受累,在帖撒罗尼迦的时候辛苦劳碌,昼夜做工;在哥林多的时候,一边织帐篷一边传道。保罗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常常供给同人的需用。“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保罗也教导那些过去偷窃的人说:“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弗4:28)
然而,神赐给我们的工作并不只是苦差。人类堕落后,工作中虽充满了劳苦,但这并不能抹杀工作是神给人的恩赐。对于被神救赎的基督徒来说,工作更不应该是苦役。基督徒作家弗里德里克·布切纳在论到基督徒的呼召时说:“神所呼召你工作的地方正是你发自内心深处的喜乐与世界深切的需要交汇的地方。”2神总是呼召我们去做最适合我们做的工作。当世界的需要与我们工作的激情交汇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呼召所在。塞耶斯(Dorothy Sayers)说:“工作是按神的形象受造的人的自然活动与功用……工作首先不是人为了活着而去做的事,而是人活着要去做的事。工作是,或应该是,工作者禀赋的充分表达,他在其中发现精神、思想和身体的满足,并以此献给神。”3神自己是创造者。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生来就有工作的热情和创造的冲动。人若不工作,会变得无聊空虚,生活没有意义。当人的创造性被发挥,禀赋被使用的时候,工作便带来了内心的满足。基督徒运动员利德尔(Liddel)说:“他把我造成一个快跑的人。当我跑步的时候,我就感到快乐。”每个人应当做他本性最适宜的工作,尽心竭力地做好,并在其中得到满足。
人们很容易把工作仅仅作为获得钱财或功名的一种手段,因此很难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工作诚然有其要实现的目的,但我们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虽有劳苦,却同样可以是愉悦的。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说:“如果你要拿出基督徒的作品,就要做一个基督徒,尽心创造一份美丽的作品,而不要摆一副基督徒的架势。”我们要先做好基督徒,才能拿出基督徒的作品。同样,我们要先做好工作,我们的工作才能达到它的目的。我们很容易有一个敬虔的态度,而对于工作本身却不够投入。我们服侍邻人和基督都需要用卓越的工作来服侍。卓越不是指一份工作的高贵或卑贱,而是指我们工作的品质。我们的服侍若是尽心的,我们的工作就应该达到我们的恩赐所能企及的最卓越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的内心就有满足的喜乐。

工作的呼召与意义

人为了生存需要工作,但工作并不只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工作在神创造的秩序中有更积极的意义。人堕落之后,神的形象虽然受损,却没有完全丧失;同样,人的堕落虽然使工作的意义被扭曲,但工作并没有完全成为咒诅。神在人类堕落之前就设立了工作。人类堕落之后,神仍然命令:“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出20:9)神借着人类的工作来护理这个世界,供应人类的需要。工作本质上是神赐给人的呼召,是对邻舍的服侍。耶稣给我们最大的诫命是尽心、尽性、尽意爱神和爱人如己。忠心工作就是爱邻人的一种表现。
我们信了主后,面对工作有一种特别普遍的倾向,就是把工作视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认为工作毫无神圣的意义,只有与福音或教会直接相关的工作才具有永恒的价值。这种圣俗分开的倾向在教会历史上一直存在,在中世纪达到了巅峰。宗教改革弥合了圣俗之间的割裂,在工作观方面发动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在这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路德和加尔文,之后的清教徒又发展了他们的呼召观(天职观)。
路德的呼召观与因信称义和信徒皆祭司的教义是连在一起的。中世纪后期,善工或工作被天主教视为赢得救恩的途径,另一方面只有修士的生活方式被视为神的呼召(vocation)。路德重新发现了因信称义的教义之后,提出所有工作对于救恩都毫无意义,但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所有的工作,无论是教会的还是世俗的,都同样具有意义。出自信心的善行或工作就是对于神和邻人的服侍:“既然天父使我如此无比地富足,我为什么不应该白白地、欢欢喜喜地作那据我所知蒙他悦纳的一切善行呢?所以我要像基督将他献于我那样,将自己献于邻人;我此生将别无所有,只做我认为对邻人有必要、有益有利的那些事,因为借信心我就有了基督里一切富足的善美。”4路德认为,日常的每一种工作不分贵贱,都具有神圣的价值。神通过农民、面包师的工作为我们提供面包,通过奶牛工的工作为我们提供牛奶,通过司机为我们提供交通,通过医生为我们提供医疗……在路德看来,工作是“神的面具”,在各种工作者的背后,真正在看顾和护理人类的是神。路德说:“你在家里所做的与你在天上为主所做的同样有价值。我们在地上根据他的工作和吩咐被呼召所做的可以视同在天上为他所做的一样……所以,我们应该习惯于认为,我们的职位和工作是神圣的、为神所悦纳的,不是因为这个职位和工作本身,而是因为从对他的话语和信心中所生发出的顺服和工作。”5路德教导人们要在小事上尊荣神,将日常的工作视为神圣。他甚至说,一位父亲给孩子换尿布都是在尊荣神。
神赐给我们工作,是让我们参与到神对这个世界的护理和照顾。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便愿意借着工作来服侍邻人,荣耀神。路德特别强调服侍我们的邻人:“基督徒不是为自己而活,乃是为基督和邻人而活,否则他就不是基督徒。他借信心活在基督里,借爱活在邻舍里。”6基督徒工作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日常的劳动,服侍我们的邻舍。神在我们今世的生活中设立各种不同的职业,作为实现神对人类的爱和眷顾的渠道。当我们通过工作回应这些职业中的责任时,神便作为供应我们一切需要者临在我们中间。7

加尔文扩展了路德的呼召观,对后来的清教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尔文和路德一样反对中世纪对于世俗工作的贬低。加尔文在注释《路加福音》10:38—42时说:“我们知道,人被造的明确目的是为了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而且没有哪一种牺牲比尽心竭力做好自己被召的工作、促进公共的利益更讨神的喜悦。”8马大受到耶稣的批评,不是因为她所做的事不重要,而是因为她工作的时间和态度出了问题。加尔文同样把工作视为神的呼召:“神安排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其当尽的本分,也为了避免任何人越过自己所当尽的本分,神称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为‘呼召’。”9 略微不同的是,路德把呼召视为神给定的岗位(station),加尔文则认为呼召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在职业选择上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原因有两个。第一,加尔文看重工作的益处,他相信神让我们做的工作一定会带来最大的益处。人在选择职业、确认呼召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恩赐和对社会的作用。加尔文教导说,神赐给我们各样恩赐,是要我们用这些恩赐使邻舍得益处。10因此,我们都当做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把自己的恩赐用在最能祝福社会、最能带给邻舍益处的工作上。第二,加尔文比路德更注重罪对于社会结构的腐蚀和败坏。由于罪的影响, 我们要积极地按照神的旨意去改变被败坏的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尔文的呼召观带有更积极主动变革社会的色彩。11
清教徒继承了路德和加尔文对于工作的态度。他们也认为,工作本身具有内在的尊严。威廉·丁道尔说:“洗碗和讲道是不同,但就讨神喜悦而言,二者毫无区别。”他们要求基督徒在世上要寻求他们的呼召。加尔文把呼召分为一般的呼召和特殊的呼召,前者指透过向外宣讲真道,邀请所有人来归向神的呼召,后者指带来重生的有效呼召。12清教徒也把呼召分为一般的呼召和特殊的呼召,但它们的涵义与加尔文所说的不同。在他们看来,一般的呼召就是相信基督的呼召,而特殊的呼召则是工作的呼召。威廉·帕金斯说:“一般的呼召是基督教的呼召,这个呼召对于所有生活在神的教会的信徒是共同的。特殊的呼召是属于一些特定之人的呼召:官员、传道人、主人、父亲、孩子、仆人、臣民以及其他共同的呼召。”13特殊的呼召也称为个人呼召,它是神按照所赐给我们的恩赐安排给我们的生活。个人呼召的目的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人生真正的目的就是服侍神和服侍人。美国清教徒传道人科顿·马瑟说:“神把人造成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期待从人类社会获得利益。人类社会从我们获得益处同样是应该的。我们根据神的秩序,以我们所从事的特殊职业造福社会。”14清教徒要求基督徒要在呼召中服侍神和邻人,而且要按照神的道来更新社会,寻求社会的公平和公义。
宗教改革的呼召观从创造论的角度为我们在世上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世上的每一份工作,在神的创造秩序之中,都是为了人类的益处而设立的。因此,我们“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当我们凭着爱心为主而工作的时候,就是在服侍邻人、荣耀神。新教呼召的观念后来脱离了信仰的背景,使得工作变得越来越世俗化。这一点提醒我们,基督徒的行动是生命的表达,离开了与神的关系,忘记了我们的所是,我们的所为必然会被扭曲,陷入虚空。

工作的永恒意义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有没有价值,还要看它是否存到永远,在永恒中被纪念。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末世论的角度来考查工作的意义。
耶稣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6:27)耶稣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挣钱谋生,而是说我们工作时不要以必朽坏的钱财为目的,而应当以神的旨意为目的。我们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所需要的一切,神就会加给我们。耶稣所爱的门徒约翰也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一2:17)
末世论与工作的意义之间的关联所涉及的最重要问题是新天新地的问题。圣经上说,这个世界要过去,主再来的时候,要赐给我们新天新地。这一点无可置疑。但关于旧天地与新天地的关系如何,人们的看法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旧的世界与新的世界完全是断裂的,没有任何的连续性。这个世界要被毁灭,新天新地是神全新的创造(参太24:29;彼后3:12)。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为,基督徒在世上的使命就是拯救灵魂,其他的工作没有永恒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旧的世界与新的世界关系紧密,具有很大的连续性。圣经中描述天地废去使用的是启示文学的语言,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新天新地是对旧世界的更新(transformation),而不是全新的创造。《彼得后书》 3:13与《启示录》 21:1提到新天新地,用的希腊词不是neos,而是kainos。前者指的是时间或来源上的新,而后者指的是性质或品质上的新。因此,“新天新地”(启21:1)指的不是在现有的宇宙之外出现一个全新的宇宙,而是一个被更新的宇宙,其与现有的宇宙存在着连续性。15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们今天的工作若做在主的心意上,便会存到永恒中,存在新天新地里。
圣经上类似《彼得后书》 3章的经文的确很容易让我们感觉到,这个旧的世界要被完全毁灭。但是,当我们仔细考察其他处的经文之后会发现,无论是保罗所说“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罗8:21),还是彼得所谓“万物复兴的时候”(徒3:1),都在指向一个被更新了的新天新地。然而,更新的意思是什么呢?有的人把更新看做是洁净和革新,把人的工作视为建立新天新地的一种途径,甚至把这个世界当做我们世世代代永远居住的所在。这种看法过于看重现有的世界与新天新地的连续性,必然会抬高人改变世界的工作。他们常常谈论救赎文化、救赎世界。英国神学家纽比金(Lesslie Newbigin)说:“想把天国带到地上,结果总是把下面的地狱带上来。”16耶稣从来没有命令我们去救赎这个世界。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太5:13—14)盐可以防腐,却不能把腐物变成新鲜的。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这表明将来的新天新地与现在的世界虽然不无连续性,却存在巨大的断裂,因为新天新地的性质是全新的。天地改换一新是主耶稣再来时顷刻间以圣灵的大能奇妙做成的改变,而不是依靠我们今天在世界上对世界的修修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工作并不能使这个世界变成新天新地。就像将来我们身体的复活是顷刻间就变成了不朽坏的灵体,它虽然与我们现在的身体存在着关联,却是全新的身体。身体的复活取决于主的大能,而不是我们今天对身体的维护。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在永恒中没有价值?当然不是!保罗劝勉哥林多的信徒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约翰听到天上有声音对他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示录14:13)可见我们在今世的工作不是徒然的,我们作工的果效在天上是被纪念的。但这果效不可理解为物质意义上的,仿佛我们今天建造的一栋美丽的建筑或建立的一个完善的制度将存到天上。
我们一方面希望神的国降临,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并为此殷勤作工,另一方面也当意识到,今天我们在地上所做成的工作,不过是天上更美之事的影子,正如摩西所建造的会幕不过是天上圣所的影子一样。如此,我们便不会因地上工作的卑微而轻视它,也不会因留恋地上的美好而忘记了对那更美家乡的盼望。

————————

1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03/september/19.65.html.
2 Frederick Buechner, Wishful Thinking : A Seeker’s ABC; quoted in Glen Scorgie’s A Little Guide to Christian Spirituality, Zondervan,2007, p.127.
3 Dorothy Sayers,“Why Work? ”,from http://www.faith-at-work.net/Docs/WhyWork.pdf.
4 《路德文集》(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20页。
5 Joshua Guzman,Significance of Call, p.27; thesis for MA, 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
6 《路德文集》(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24页。
7 参见Lee Hardy,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Eerdmans,1990, p.48。
8 http://www.ccel.org/ccel/calvin/calcom32.ii.xxiv.html.
9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中),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718页。
10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中),687页。
11 Alistair Mackenzie, “Faith and Work:John Calvin”, from http://sites.silaspartners.com.
12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中),987页。
13 The Work of William Perkins, The Sutton Courtenay Press, 1970, p.451.
14 Cotton Mather,“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 quoted in Lee Hardy’s Fabric of This World, p.61.
15 Anthony Hoekema,The Bible and the Future, Eerdmans,p.280.
16 转引自杨腓力的《恩典多奇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 220页。

2010年夏季号——职场与服侍 >>

  • 上班之前的祈祷
  • The Elixir 化石成金
  • 人,你怎能怎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培尔·金特》的百年追问 文/察世俗
  • 深山古树的叹息和守殿弟兄的祈祷——远行记忆之五 文/姜原来
  • 爱心在行动——简记“中国爱心行动义工协会” 文/Rita
  • 把灯放在灯台上 文/活水
  • 洛克菲勒是谁?
  • 那颗施予的果子——美国慈善基金制度的信仰源流 文/Snow
  • 史蒂文斯“全民神学”赏析1 文/顾乐翔
  • 书摘:还原真实的清教徒工作观1 文/勒兰·赖肯文 杨征宇译
  • 理财or理命? 文/明明
  • 文字事工三年整 文/慕义
  • 我所经历的三堂课 文/易禾
  • 办公室里的祈祷 文/书拉密
  • 谈基督徒在职场中的顺服与忠心 文/老曼
  • 尽仆人的本分——基督徒信仰在工作中的实践 文/冰霞
  • 我爸爸的手——在每天的工作中遇见神 文/西蒙·霍以德文 谭秀贞译
  • 职场灵性的保健1 文/聂文光
  • 天职:灵性生活的第三个维度 文/格伦·G·斯科吉文 汪咏梅译
  • 天职观与教会事奉
  • 基督徒的工作权柄观1 文/天明
  • 工作三部曲 文/宋军
  • 职场上的基督徒 文/科顿·马瑟文 汪咏梅译
  • 2010年夏季号卷首语
  • 全部 2010年夏季号——职场与服侍 >>

    2010年 >>

  • 归家的鸟——我的天空阴转晴
  • 主的恩典够我用!
  • 双倍的赏赐,无尽的恩典
  • 信仰点滴
  • 福音特刊——理财or理命?
  • 他是改变人心的神
  • 认识主真好
  • 主是我患难中的力量
  • 福音特刊——影响我的一个人
  • 回家的路
  • 一个不可知论者的信主见证
  • 个人见证
  • 有福的确据
  • 福音特刊——信仰见证
  • 福音信息
  • 2010年圣诞福音特刊卷首语
  • 2010年冬季号——洛桑事件
  • 洛桑会议与政府宗教政策分析
  • 读者反馈
  • 寻找溪水边书屋 文/章以诺
  • 如此“能不忆江南”——远行记忆之六 文/姜原来
  • 不自由的公司 文/文峰
  • 这是新互联网革命的前夜? 文/许宏
  • 苦难是尊贵的——读《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 文/小雪
  • 浅评《多元社会中的基督教》 文/临风
  • 耶稣政治学? 文/许宏
  • 上帝的儿女何等有福——记“访民”老康
  • 你清理自己了吗? 文/孙毅
  • 参与书写中国基督徒的身份想像 文/宋军
  • 洛桑事件后守望教会与政府关系走向1 文/曹志
  • 普世教会传扬整全的福音直到地极 文/洛桑神学工作小组
  • 附2–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代祷信
  • 附1–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公开信
  • 被看护日记选 文/明义
  • 在通往洛桑会议的路上 文/魏洪
  • 我们为什么是家庭教会1 文/王怡
  • 洛桑中国参会者通信选录
  • 洛桑会议札记 文/王东
  • 洛桑会议日志 文/Maria
  • 洛桑事件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致洛桑会议的信1 文/天明执笔
  • 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筹备大事记 文/李继 整理
  • 神的全球城市宣教 文/蒂莫西·凯勒
  • 《洛桑信约》讲解节选1 文/约翰·斯托得 孙毅 译
  • 2010年冬季号卷首语
  •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 主爱在中国(简谱)
  • 读者反馈
  • 庞德《诗章十三》
  • 加略山的爱 文/老海
  • 2010 年第三届洛桑会议简介
  • 我是谁? 文/朋霍费尔
  • 今天白天有雪 文/书拉密
  •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 文/李道生
  • 北京基督徒会堂建堂始末 文/王明道
  • 安全的道路上没有平安——读《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 文/小雪
  • 让主的心喜乐满足 文/沈颖
  • 建堂日记摘抄 文/snow
  • 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文/连枫
  • 咫尺天涯 文/曾淼
  • 山上的城 文/李红
  • 看见建堂的世界 文/ 许宏
  • 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 文/游冠辉
  • 建堂:怎能忘记弟兄姊妹——从社会学等角度看守望教会建堂 文/Jerry
  • 圣殿 文/新恩
  • 对“基督徒的自由”一文的回应 文/孙毅
  • 挣扎在上帝与凯撒之间——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基督教会 文/宋军
  • 我们为何不加入“三自”爱国会? 文/孙毅
  •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会堂之于国度的意义 文/王怡
  • 唐崇荣牧师建堂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 文/双燕
  • 守望教会2009建堂纪事 文/刘官
  •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文/天明
  • 守望教会牧师建堂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代祷书
  • 守望教会建堂奉献原则
  • 对建堂的主要疑问及回应1
  • 产权代表人声明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 米该雅惹着谁了?/宋军
  • 第一诫释义1 文/汤姆·华森 汪咏梅 译
  • 2010年秋季号卷首语
  • 2010年夏季号——职场与服侍
  • 上班之前的祈祷
  • The Elixir 化石成金
  • 人,你怎能怎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培尔·金特》的百年追问 文/察世俗
  • 深山古树的叹息和守殿弟兄的祈祷——远行记忆之五 文/姜原来
  • 爱心在行动——简记“中国爱心行动义工协会” 文/Rita
  • 把灯放在灯台上 文/活水
  • 洛克菲勒是谁?
  • 那颗施予的果子——美国慈善基金制度的信仰源流 文/Snow
  • 史蒂文斯“全民神学”赏析1 文/顾乐翔
  • 书摘:还原真实的清教徒工作观1 文/勒兰·赖肯文 杨征宇译
  • 理财or理命? 文/明明
  • 文字事工三年整 文/慕义
  • 我所经历的三堂课 文/易禾
  • 办公室里的祈祷 文/书拉密
  • 谈基督徒在职场中的顺服与忠心 文/老曼
  • 全部 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