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文/天明

弟兄姐妹,主日平安!非常感谢神带领我们一起来到他的面前,让我们有美好的敬拜的时间,让我们来寻求我们的主,愿神借着他的话语赐福我们每一个人。
今天一起来看一段圣经,新约《马可福音》4:35—41:
“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祷告:“慈悲怜悯的天父,我们仰望你,来到你的面前,恳求你临到我们当中,借着圣灵来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说话。你把你的话撒在我们心灵的土壤里,你的话语像芥菜种般在我们心田里发芽成长、开花结实,成为成就你荣耀的伟大信心,愿主与我们同在,奉主耶稣的名祷告。”
主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这是当年主耶稣在一个晚上,对门徒说要渡过加利利海,到海的那边,就是格拉森人的地方,也是外邦人所居住的地方。听到主这样一个召唤,门徒们很兴奋,他们也非常喜悦这事,因此圣经记着说:“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主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主的旨意显明了,门徒们要成就这个旨意。但是要成就这个旨意的时候,他们发现是谁带领谁渡到那边呢?发现不是主带领他们去。门徒们非常积极,说:“主啊,你在船上休息,该到了显出我们看家本领——打鱼的夜晚要划船的本领——的时候了。主你在那里休息,我们要带你渡到那边去。”
但是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最后他们大声呼叫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所以主的旨意向我们显明说:“渡到那边去吧”,但主的旨意不是凭我们自己就能成就的,尽管那个领域是我们非常熟悉和拿手,非常有经验的。门徒们曾经整夜地在加利利海打鱼,在多少个晚上渡过加利利海到格拉森那边。但今天主对他们说“渡到那边去吧”的时候,他们要凭自己来带领主,或者来成就主的心意的时候,他们受到了极大的拦阻,直到他们向主呼求,主就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因此,当主对我们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警醒,我们不能凭我们自己来成就这个旨意,尽管这是我们熟悉的,是我们曾经有经验的,或最能发挥我们长处的。我们发现,凭我们自己不能。不是我们来承载着主,而是主承载着我们。虽然主好像在我们的船上,但主在承载着我们的命运,主在承载着我们的前程,主在带领着我们渡过加利利海。
主当时对门徒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透过这次渡海的经历,他们更加地认识了他们撇下一切跟随的那位主。原来一直跟随他,听了许多的讲道,白天也听了很多天国的比喻,但是经过这次经历,他们更深地认识了主——他们所相信、信靠、跟随和呼求的主,以及掌管天地万物的主,因此他们更加害怕。原来是害怕风浪,现在是害怕主了,敬畏的心油然而生:原来我们的主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主,原来在船上休息的那位主,向我们沉默的那位主,当我们来呼求他,由他承载我们渡到海那边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他是一位掌管万有的主,掌管风和海的主。而且不是我们承载了他,是他承载了我们;不是我们成就他的旨意,而是他带领我们到海的彼岸。
在海的彼岸,发生了奇妙的拯救和极大的释放,医治临到了那里,原来一个被鬼附的人在那里得到释放、自由,成为愿意跟随耶稣基督的人。有的时候我们不明白神的旨意,我们只明白“渡到那边去吧”。对神在彼岸所要成就荣耀的、伟大的、拯救的医治和释放的工作,我们不一定能完全测知。
今天这个主日是非常特殊的主日,尤其对讲道来讲,是非常特殊,因为今天是要进行建堂动员。我本来要起一个题目“我们起来建造吧”。昨天我改了题目,觉得“我们渡到那边去吧”更充满了诗意。当然对我来讲,当结束这篇信息的时候,我希望我们的回应是什么?是我们起来建造吧!巴不得透过今天的信息,透过神的话语,听到主对我们说:“渡到那边去吧!”
在教会中正式提到建堂,是2007年11月初的时候,当圣光堂合并进来的时候,建堂的异象在教会得以明确下来。我们首先要界定建堂不是要买一块地,在那里盖楼。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个并不现实。而是我们去买已经盖好的、相对独立的楼(或类似的写字楼),我们实际是购堂。但是为了方便,我们说建堂。2007年11月初,两堂整合时,治理委员会在教会正式提出建堂异象,从那时到现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神一直带领我们来祷告。我们在教会祷告会中祷告,在周三的祷告会里面祷告,我们也在新年的祷告会里祷告,在特别的祷告聚会中祷告,我们也在晨更祷告中祷告,甚至在个人的祷告里祷告,我们不断地为着建堂的异象在我们中间成就恒切祷告,祷告了一年半的时间,一直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建堂的必要和建堂的需要,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神对我们这样的召唤。
面对建堂,我们首先要向神献上我们的感恩,为以往我们所蒙的恩典来感恩。神设立了教会,使我们在教会中蒙恩,使我们在教会成长,使我们随着教会的成长,生命也不断地在成长,不断地成熟。带领我们成长到一个地步,能够考虑要不要建堂的地步,我们向神献上我们特别的感恩。神使我们的教会不断地成长、成熟,到了考虑、面对是否要建堂的抉择,这是神特别的恩典。
面临建堂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感恩,还要明白,建堂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建堂是我们教会成长的需要,教会亟需更大更稳定的聚会侍奉空间。简单地说,我们三堂的崇拜,虽然有主堂和副堂,但基本上都爆满了,我们需要更大的聚会空间。而且不单是成人,我们有将近一百位稳定、委身参加我们教会芥菜种主日学的儿童。六七个班的学生,在六七个家庭里面分开聚会。如果让他们都来到华杰的话,我们本来已不够用的地方,就更加不够用了。各个部门已在“抢调”资源,除了礼拜六,还有周间的晚上,在华杰我们教会所租用的各个房间都有小组和事工部门的活动,我们的空间已很难继续满足我们的需要,无论是我们聚会的需要,还是教会成长的需要。
而且租赁也面临着许多现实难处,去年我们经历过很大的艰难。有的时候有关部门通过给房东压力,不断让我们退房。我们这个地方并不是那么稳定,而且找到适合聚会、交通也方便、经济上以及其他各方面都合适的地方,越来越不容易。所以,短期这样的聚会是可以接受的,长期这样下去是很难的,并不适合,所以建堂也符合我们实际的异象。尽管我们教会可以通过分散聚会的方式解决聚会场所的问题,然而这并不符合我们教会所坚持的异象。神一直带领我们,将教会建造成“山上的城,灯台上的光”。所以目前我们不考虑分开聚会,直到我们建堂后考虑植堂的时候。
而且所建之堂,作为固定的教产,可以长期被使用。今天我们的教会,每年将很大部分的奉献,用于租赁聚会的场所,从资源和使用的角度来讲,建堂是把必要的房租支出,转变为教会的固定资产的有效方法。而且所建的堂,可以长期、稳定地使用,这对教会长远的发展是有益处的。所以今天我在这里报告一件事情: 2009年事工年度我们所要租的房子,房租已经超过一百万。我们每年要花一百零九万多,这是个信号,是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说的是属灵的信号,我们必须要考虑建堂的问题了。而且既要满足我们现在聚会、侍奉的需要,也要为将来我们的成长留下一定的空间,而不能说就买了这个地方,感谢主,但下周就不够用了。我们不但要承载今天教会的成长的需要,而且要承载近几年一段时间内教会稳定、平稳地成长的需要。我听说一个小男孩,他一年好像换了四双鞋。为什么呢?青少年嘛,身体长得快,个子也长得快,脚也长得快,换了一双鞋,刚刚合适了,穿得特别舒服。没过一两个月发现脚疼,磨得受不了,告诉他的家人再给他买。没过一个月,发现鞋的空间又不够了,再换一双,直到一年换了四双鞋。同样的,教会如果不留起码几年的成长空间的话,我们的建堂会成为我们的枷锁,我们没有办法继续成长。就像我们正在长身体,却穿上了刚刚合适而且有点紧的衣服。道理就这么简单。因此承载今年我们教会的成长,还有明年我们的成长空间,让我们几年还能平稳聚会的话,我们大概需要多大的聚会空间呢?我们估算了一下,需要一千五百平米左右。在我们教会治理委员会批准的方案中,建堂的目标是一千五百平米左右,如果是一千二百平米到一千五百平米间比较合适的房子也可以考虑,我们至少要一千五百平米以上的空间才将将够,这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空间。如果按一千五百平米来算的话,如果买写字楼,粗略地算,按每平米两万来算,总价需要三千万左右,这个数字是我们今年全部奉献的将近十倍,去年我们的奉献一共二百四十七万。
我们把建堂的需要放在上帝的手中,我们祈求神亲自引领并赐福我们的建堂。所以今天我们必须在这里一起把建堂的需要摆在神面前。如果我们要购买一千五百平米几千万固定资产的房子的话,它带来的风险是什么呢?带给我们的挑战是什么呢?圣经中耶稣说如果要盖一座楼,必须要计算代价,看能建成不能建成,免得立了根基盖不成被人耻笑,这是主亲自说的。如果我们真的要实现这样的异象,实现这样的建堂目标的话,我们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呢?至少有几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是从外部来的挑战,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来自政府的风险。我们每迈进一步,我们所受到的压力就更大。我们凭着信心,弟兄姐妹们一起推动了登记的法律进程,我们继续堂会的转型,把十几个聚会点不断合并,最后我们共有六百个弟兄姐妹在华杰聚会,每堂二百人左右。每当教会迈进一步的时候,每当争取一分成长的空间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挑战,去年我们就经历了正面的冲击。当教会真的要购买一千多平米的房子成为固定的教产来公开使用的时候,我们所将面对的压力和风险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必须要首先计算的代价。
第二,经济上的压力。三千万的数目意味着什么?这不是小数,这是一个极大的数目。我们许多人原来没有面对过这个数目,它像天文数字一般。如果我们仅仅是把我的零花钱、多余的钱、不需要用的钱奉献出来;或者我们只不过奉献三百万,把二千七百万交出去,说耶和华你是全能的主、预备的主,从良心来看,我想这是不符合信仰的。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奉献,而其余的部分,如果不够的话,我们以信心来仰赖我主的供应,让他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供应我们的需要,使我们能够建堂成功。所以这意味着我们经济的根基会被摇动,对教会来讲,这是极大的经济压力。其实过去我们在租房子的事情上,神真的感动弟兄姐妹,在爱心上奉献了许多。在租房子的事情上,我们最近几年没有什么压力。我们过去早期的时候有过压力,比如在黄庄地下室聚会的时候,开始是七百块钱一个月,后来在旁边换了个三小间的套间,当时房租是一千三四。那时候每当要付房租的时候(三个月一付),无论是财务也好,弟兄姊妹同工也好,都要不断不断地祷告,求神为我们预备,而总是在要交房租的那天,才刚好预备好了。那时候我们经历过很大的压力,那是种什么压力?每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压力。但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千块钱,几万块钱,甚至不是几百万的问题,而是一个几千万的问题,这是极大的经济上的压力。我们弟兄姐妹能不能承担起这种经济上的压力?这是一个挑战。
第三,对教会的合一有很大挑战。透过尼希米带以色列百姓重建城墙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当神的百姓承载极大的属灵的工程、极大的侍奉的时候,他们承担着很大的压力。面对压力的时候,很多的社会问题,当时百姓的一系列问题,全面地爆发了。同样地,当我们承载着这样一个大的侍奉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承载这个侍奉,还要承载这个侍奉的压力带给我们的东西。我们会面对很多不同的意见,很多教会隐藏的问题,而它们都会在这个压力里面爆发出来,使我们不能合一。而且如果我们在建堂问题上没有处理好,没有管理好,没有做好,就会带来很多不满意或者批评,而这会带来教会的不合一。所以在神的教会里,最重要的是合一。而建堂是对我们教会的合一的一次极大的挑战,我们是否真的合一到这样的地步,单单来相信这是主的旨意,单单为主的缘故,每个人同心竭力来参与,按圣经的话“奋勇做这事”?这是对我们合一的挑战,是对教会成熟度的全方位考验。它考验我们的信心,也考验我们团队的侍奉,因为我们不仅要建堂,还要开展其他的事工,不能因建堂而不开展其他事工。因此,这是对团队侍奉的极大的考验。而无论面对外在的、内在的还是经济上的压力,我们都要靠着主坚定、平稳、有秩序地来开展教会的各项事工,并且在建堂上能够成功,这是对教会成熟度的极大的考验。因此,开展建堂事工,有挑战、要求、代价,我们必须要有信心,这是信心的工程,我们必须在主里面更深地合一,而且我们要竭尽全力、同心来承担,就像百姓一同来建造城墙一样。而且,启动以后,我们必须要成就这个事工,因此我们需要同心地祷告。我们要为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教会,都能真实地面对这样的挑战并且得胜来恳切地祷告。

建堂是极其需要的,挑战是极其大的,但我们为什么要面对挑战必须建堂呢?我们为什么要以信心的方式来回应挑战呢?建堂在物质上,可以使我们教会拥有固定的、比原先更宽敞的、稳定的聚会场所,但我们看重的不单单是物质的条件,我们更看重神在属灵上带给我们的意义和祝福。如果仅仅从物质上来看,在哪里聚会不一样?都一样,主都与我们同在。我们更需要从属灵的角度来谈到它的意义:建堂是我们为实现“山上的城,灯台上的光”这一异象所迈出的必然一步,当然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过去三年多,我们一直在推动堂会的转型。我们为什么要推动堂会转型呢?第一,教会成长遇到了瓶颈,我们必须要从团契性模式转型为堂会型模式,这是从教会内部成长的角度来讲的;第二,我们相信家庭教会“浮出水面”,公开作见证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我们主动地合并起来聚会。今天我们回顾过去堂会转型的话,发现它有许多方面的意义。在这里我至少讲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我们从地下或半地下的状态里走出并进入到写字楼全教会一起公开聚会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摆脱原来的社会边缘群体的角色慢慢进入主流社会的一种转变。原来家庭教会都处于社会的边缘,今天却越来越进入主流社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转变。原来我们是在家庭里聚会,现在我们在写字楼里聚会。在家庭里聚会的时候,我们的教会受到家庭的局限,我们的聚会基本是以个人为主导性。但今天,当我们到了写字楼,建立一个团队来侍奉的时候,神向我们所要的,不是哪一个人的见证,而是一个有组织性的教会的整体见证。这是神所要的。面对冲击的时候,不单单是教会带领人的见证,不单单是同工们的见证,还需要整个教会的见证。我们这么做不单单是给个人更好的环境来聚会,而是要表现出整体的教会的见证。所以从边缘到主流社会的转变,也是从局限于个人和家庭的属灵影响力,慢慢转型,成为以教会的整体来做见证这样的一个转变。另外,过去我们所做的基本上是守住信仰,因此我们的老一辈们,在那样艰难的环境里面,为了持守纯正的信仰,为了在信仰上不作出任何的妥协,他们情愿被关在监狱里,情愿去劳改场,情愿离开自己的家庭,情愿殉道,他们所做的更多的是持守住信仰。当堂会转型的时候,我们要更进一步,不但要持守信仰,而且要用信仰正面、直接地影响这个世代。不单单是守住信仰,一个人信主就好了。不!必须进入到主流的社会,必须以教会的方式,以福音真理和爱正面地影响这个世代。仅仅是持守信仰的基督徒,不算是好的基督徒,用信仰来走进这个世代、影响这个世代,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听到福音,归在主耶稣的名下,这才是有力量的见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堂会转型基本成功了。
建堂是堂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主流社会,从家庭的、个人的变成了整体性的教会,我们要想从守住信仰转变为影响这个世代,建堂是必然的结果。而且建堂是教会真正地冲破这个环境,真正地不再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成长起来作见证的标志。从这个角度讲,我不希望把建堂理解为仅仅是金钱的工程,仅仅是土木的工程。它是教会整体地用信仰来冲破现今的环境,来影响这个世代的真正的开始。过去我们的老一辈们,为了持守信仰而摆上了自己。为了主的教会在这个世代更深更大的正面见证,我们需要再次来摆上自己。它需要对主更深的委身,可以甘愿牺牲自己的委身,对教会更深的委身。而不是这个教会不行,我到别的教会去,反正我只管崇拜、敬拜就好了。今天建堂所要求的,不是表现为这个层面的信心,而是你愿不愿意委身在这个教会里面,你愿不愿意与这个教会一同来为主作见证,成为“山上的城,灯台上的光”来照亮这个世代?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地委身,更加地摆上,再次把自己奉献给主。
第二,建堂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使我们的教会转型成为拓展型的教会,听起来压力很大,但相信这是从神而来的,我们每个人要付出很大代价,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力量。尽力到什么程度呢?是你的经济的根基被摇动了一下或者两下、三下,你经济的根基被主彻底地摇动了。趁着这个机会,你的经济的命脉或者经济的根基要被主摇动。如果没有到这个地步,建不了堂。到了这个地步,建堂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极大的祝福。当你经济的根基被圣灵摇动,由圣灵来掌管你的经济命脉的时候,你就向经济、向金钱得自由了。你的安全感不再建立在经济上,你的安全感会单单建立在耶稣基督上面,你不再从金钱的角度考虑和衡量人生,而是完全、单单从主的角度来考虑。因此,我们不仅要享受恩典,更是要给予,这会让我们为下一步的拓展,下一步的走出去,甚至将来的差传和宣教而改变自己的心态。因此,你在主里面更深地得着主,主也得着你。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真不希望有一天有个人对我们说,旁边那座楼我以两千块、三千块一平米来卖给你,我真不希望这样。如果那样,堂是有了,但我们的心却没有打开。很希望透过建堂,我们经济的根基彻底地被摇动一下,让圣灵来掌管,让圣灵成为你灵魂的锚,来掌管着你的人生。你的心彻底地向金钱自由,你的人生不再用金钱来衡量,你有从神而来的真正的自由。你知道从此以后的人生不再被这些所影响,唯有耶稣基督掌管你的人生。愿主保守我们!好像表面上看起来,我们为建堂奉献了。而从属灵的本质来讲,我们希望得着主,而主也完全地得着了我们。这是建堂属灵的意义。
因此我们整个教会在属灵的气质上要转型成为拓展型的教会、差传型的教会,成为一个给出去的教会。宣教不是说生活够用了,把多余的部分拿出来。主说只有一件衣裳,没有换的,你还要不要去?也要去。有,带去当然更好。我们要把这个人生投入福音的事工。很希望透过建堂,透过我们竭尽全力的奉献,我们的生命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整个教会有属灵的气质上的改变,转型成为拓展型的教会。没过多久,我们要植堂,差派工人,在各处建立更多的基督耶稣的教会。那时我们的信心预备好了,这是一种给出去的信心,我们会明白什么叫做施比受更为有福。圣灵成为你灵魂的锚,那里面有安稳,那里面有平静,那里面有信心,那里面有勇气。该放下的时候放下,该抓住的时候抓住,该得胜的时候要得胜。
第三,这是我们向着主感恩的回应机会。我们常常会问一个问题:现在是时候吗?当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七十年过后,回到自己的故土,他们在所罗巴伯和约书亚的带领下,重建了圣殿的根基。在根基上要建造圣殿的时候,当时的政权不让他们建造,因此他们耽误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有建起来。因此他们建好了自己的房屋,修好了自己的橄榄园,经营自己的葡萄园,每个人都过着安稳平安的日子。每当有人提到是不是应该重新建造圣殿的时候,百姓们的回应都说,现在还不是时候,你看现在的环境。过去我们尝试过了,被拦阻了,你看现在的局势,我们能建圣殿吗,能重新建起来吗?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时候没到。后来神不得不兴起他的一个老仆人哈该,也兴起了年轻的仆人撒迦利亚来向他们说话。哈该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那时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这殿仍然荒凉,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吗?……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你们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这殿,我就因此喜乐,且得荣耀,这是耶和华说的。”最后说:“你们要追想此日以前,就是从这九月二十四日起,追想到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仓里有谷种吗?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橄榄树都没有结果子。从今日起,我必赐福与你们。”大家都说神的时候还没有到,但神说时候到没到?到了!凭什么到了?你们自己都住在天花板的房屋里面,安稳居住,神的圣殿仍然荒凉着。所以用这个经文,我是相信:神让我们建堂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因为我们教会的很多的弟兄姐妹工作稳定,并且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住处,教会该有自己的教堂了。尤其是大多数教会早期弟兄姐妹和大部分的同工,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住处,现在该是为神的教会来建堂的时候了。
有的人会说,神会住在这个殿里吗?这就是建一个堂而已,神是住在我们中间。但是当你居住在一个稳定的住处里面,如果你不考虑神的教会,没有把你的心思和意念放在神的教会,神就会认为你的心不在神的教会里。所以,该是建造神的殿的时候了!你不能够因着你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家庭和住处以及幸福美满的婚姻,你就在那里享受。神更希望你的心以神的教会为念。这是神的心意。当以色列人建圣殿时,就被神激励。大卫对先知说:“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宫中,神的约柜反在幔子里。”所以大卫想到了什么?我自己住在香柏木的、有天花板的房子里,却看到神的会幕在旷野里被风吹着、被雨水浸透着。大卫的良心里感到不安。神希望我们的心常在他的殿里。但是这个殿不是建堂的那个殿,而是教会。但今天这个教会需要一个稳定的地方,就像你需要一个稳定的住处一样。你说一个家庭需要不需要一个房子?拥有一个房子不是一个家庭的必备条件,没有房子,租房子照样可以生活,但一个家庭需要一个稳定的住处,同样的,神的教会也需要一个稳定的聚会场所。神希望透过建堂使我们的心从稳定的生活和住处,并他赐福的婚姻家庭的安稳里转回,让我们以神的教会为念,这是神的心意。现在是我们该感恩的时候,该以感恩来回报主的时候了。很多的人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只身来到北京,感谢主,在这里信了主,甚至在这个教会信了主。在神的预备之下,有了稳定的工作,且购买了房子,基本上有了稳定的生活。如果你再不以神的教会为念,再不把教会挂在你的心里的话,神今天就在这里说:“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神并不是不希望他的儿女富裕,神不是不希望他的儿女过安稳的日子,但是当我们在神的恩典和恩惠当中,却忘记了神的恩典,如果我们没有以神的心为心,以神的教会为念的时候,神的心意离开,这是必然的。我们今天还没到这个地步,在还没到这个地步之前,我们能不能像大卫一样,甘心乐意地,以信仰的良心和诚实来对神说:“我们愿意为教会的需要来建造会堂呢”?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回应神对我们人生的恩典呢?今天是我们要以我们实际的行动作出回应的时候,愿主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够活在感恩里面,能够来报答神。
神给的种种恩典没有办法用金钱来报答,但今天神更是愿意透过建堂来让我们的心回到神的家中,回到神的教会里。让我们以神的意念为意念,他是你生命的一切,他是你祝福的源泉,愿主怜悯我们!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对百姓说:“我们所遭的难,耶路撒冷怎样荒凉,城门被火焚烧,你们都看见了。来吧,我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免得再受凌辱。”尼希米告诉他们神施恩的手怎样帮助他,并王对他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作这善工。
祷告:今天当我们听到主你自己的呼唤:我们渡到那边去吧!不要停留在今天,不要停留在现在,不要知足于现今的状况。我们愿意回应你,我们愿意顺服你。若是主你的心意,若是主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全然顺服你。尽管要求的是更深的委身,更加的奉献,竭尽全力的爱。但我们都是你用宝血买赎回来的人,我们愿意起来建造,让守望教会以这样的回应来回应你的召唤,愿主赐恩赐福,得着每个人,更得着你的守望教会。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
(本文是天明牧师2009年3月15日在北京守望教会的主日讲道,由多加姊妹整理而成。)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

  • 主爱在中国(简谱)
  • 读者反馈
  • 庞德《诗章十三》
  • 加略山的爱 文/老海
  • 2010 年第三届洛桑会议简介
  • 我是谁? 文/朋霍费尔
  • 今天白天有雪 文/书拉密
  •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 文/李道生
  • 北京基督徒会堂建堂始末 文/王明道
  • 安全的道路上没有平安——读《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 文/小雪
  • 让主的心喜乐满足 文/沈颖
  • 建堂日记摘抄 文/snow
  • 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文/连枫
  • 咫尺天涯 文/曾淼
  • 山上的城 文/李红
  • 看见建堂的世界 文/ 许宏
  • 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 文/游冠辉
  • 建堂:怎能忘记弟兄姊妹——从社会学等角度看守望教会建堂 文/Jerry
  • 圣殿 文/新恩
  • 对“基督徒的自由”一文的回应 文/孙毅
  • 挣扎在上帝与凯撒之间——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基督教会 文/宋军
  • 我们为何不加入“三自”爱国会? 文/孙毅
  •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会堂之于国度的意义 文/王怡
  • 唐崇荣牧师建堂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 文/双燕
  • 守望教会2009建堂纪事 文/刘官
  • 守望教会牧师建堂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代祷书
  • 守望教会建堂奉献原则
  • 对建堂的主要疑问及回应1
  • 产权代表人声明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 米该雅惹着谁了?/宋军
  • 第一诫释义1 文/汤姆·华森 汪咏梅 译
  • 2010年秋季号卷首语
  • 全部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

    2010年 >>

  • 归家的鸟——我的天空阴转晴
  • 主的恩典够我用!
  • 双倍的赏赐,无尽的恩典
  • 信仰点滴
  • 福音特刊——理财or理命?
  • 他是改变人心的神
  • 认识主真好
  • 主是我患难中的力量
  • 福音特刊——影响我的一个人
  • 回家的路
  • 一个不可知论者的信主见证
  • 个人见证
  • 有福的确据
  • 福音特刊——信仰见证
  • 福音信息
  • 2010年圣诞福音特刊卷首语
  • 2010年冬季号——洛桑事件
  • 洛桑会议与政府宗教政策分析
  • 读者反馈
  • 寻找溪水边书屋 文/章以诺
  • 如此“能不忆江南”——远行记忆之六 文/姜原来
  • 不自由的公司 文/文峰
  • 这是新互联网革命的前夜? 文/许宏
  • 苦难是尊贵的——读《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 文/小雪
  • 浅评《多元社会中的基督教》 文/临风
  • 耶稣政治学? 文/许宏
  • 上帝的儿女何等有福——记“访民”老康
  • 你清理自己了吗? 文/孙毅
  • 参与书写中国基督徒的身份想像 文/宋军
  • 洛桑事件后守望教会与政府关系走向1 文/曹志
  • 普世教会传扬整全的福音直到地极 文/洛桑神学工作小组
  • 附2–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代祷信
  • 附1–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公开信
  • 被看护日记选 文/明义
  • 在通往洛桑会议的路上 文/魏洪
  • 我们为什么是家庭教会1 文/王怡
  • 洛桑中国参会者通信选录
  • 洛桑会议札记 文/王东
  • 洛桑会议日志 文/Maria
  • 洛桑事件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致洛桑会议的信1 文/天明执笔
  • 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筹备大事记 文/李继 整理
  • 神的全球城市宣教 文/蒂莫西·凯勒
  • 《洛桑信约》讲解节选1 文/约翰·斯托得 孙毅 译
  • 2010年冬季号卷首语
  •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 主爱在中国(简谱)
  • 读者反馈
  • 庞德《诗章十三》
  • 加略山的爱 文/老海
  • 2010 年第三届洛桑会议简介
  • 我是谁? 文/朋霍费尔
  • 今天白天有雪 文/书拉密
  •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 文/李道生
  • 北京基督徒会堂建堂始末 文/王明道
  • 安全的道路上没有平安——读《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 文/小雪
  • 让主的心喜乐满足 文/沈颖
  • 建堂日记摘抄 文/snow
  • 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文/连枫
  • 咫尺天涯 文/曾淼
  • 山上的城 文/李红
  • 看见建堂的世界 文/ 许宏
  • 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 文/游冠辉
  • 建堂:怎能忘记弟兄姊妹——从社会学等角度看守望教会建堂 文/Jerry
  • 圣殿 文/新恩
  • 对“基督徒的自由”一文的回应 文/孙毅
  • 挣扎在上帝与凯撒之间——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基督教会 文/宋军
  • 我们为何不加入“三自”爱国会? 文/孙毅
  •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会堂之于国度的意义 文/王怡
  • 唐崇荣牧师建堂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 文/双燕
  • 守望教会2009建堂纪事 文/刘官
  • 守望教会牧师建堂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代祷书
  • 守望教会建堂奉献原则
  • 对建堂的主要疑问及回应1
  • 产权代表人声明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 米该雅惹着谁了?/宋军
  • 第一诫释义1 文/汤姆·华森 汪咏梅 译
  • 2010年秋季号卷首语
  • 2010年夏季号——职场与服侍
  • 上班之前的祈祷
  • The Elixir 化石成金
  • 人,你怎能怎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培尔·金特》的百年追问 文/察世俗
  • 深山古树的叹息和守殿弟兄的祈祷——远行记忆之五 文/姜原来
  • 爱心在行动——简记“中国爱心行动义工协会” 文/Rita
  • 把灯放在灯台上 文/活水
  • 洛克菲勒是谁?
  • 那颗施予的果子——美国慈善基金制度的信仰源流 文/Snow
  • 史蒂文斯“全民神学”赏析1 文/顾乐翔
  • 书摘:还原真实的清教徒工作观1 文/勒兰·赖肯文 杨征宇译
  • 理财or理命? 文/明明
  • 文字事工三年整 文/慕义
  • 我所经历的三堂课 文/易禾
  • 办公室里的祈祷 文/书拉密
  • 谈基督徒在职场中的顺服与忠心 文/老曼
  • 尽仆人的本分——基督徒信仰在工作中的实践 文/冰霞
  • 全部 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