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天职:灵性生活的第三个维度 文/格伦·G·斯科吉文 汪咏梅译

人对生命意义的需要

一个渴得要死的人只想要一样东西——水;一个饿得要死的人只渴望一样东西——食物。对这种极度渴望之人,除非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否则,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然而,人类还有其他需要,一旦我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其他“高级”需要便会浮现,让人们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寻求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便是这些高级需要之一。上帝就是将人设计成这样。那些生活已经相对成功舒适的人往往开始强烈地感受到这种需要,他们开始询问:我人生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
现代的生活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令人欣喜的是,基督教信仰为我们提供了一样东西,它满足了这种对生命意义的需要。这个东西就是基督徒的天职(Christian vocation),它是上帝赐予的礼物。vocation这个词源于圣经中的一种观念——对一个人生命的呼召,即,上帝差遣或委托一个人去做某些事,这些事关系到永生。天职是一种呼召,呼召人参与到上帝更大的旨意中来。
我们将在本文探讨这个话题,尽量将天职置于基督徒的灵性生活这个更大的背景之中来讨论。

基督徒灵性生活的三个维度

基督徒的灵性生活指的是借着主耶稣基督,在圣灵改变我们、赐予我们力量的临在中,整个一生都活在上帝面前。基督徒的灵性生活和与神同行的基督徒人生是同义词。它不只是关系到教会活动,而是关系到每一周的每一刻。有人说:“灵性生活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我们一切所行都来自那个中心,在那里我们的心锚安定在上帝之中。”
灵性生活有三个维度。第一个是关系的维度,涉及人与上帝及他人的良好关系。第二个是改变的维度,它给我们的灵魂带来改变,医治我们的灵魂,促进我们的圣洁。第三个是天职的维度,涉及的是我们被呼召去开始新的生活、从事新的使命。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说:基督徒的生命涉及到连结、变化和行动(connecting, becoming and doing)。这三者相互联系,每一点对于活出上帝想要我们活出的生命都必不可少。
从以基督为中心的角度来看,第一个维度是关于基督和我们在一起,第二个维度是关于基督在我们里面,第三个维度,也是我们在此重点讨论的维度,是关于基督透过我们工作。基督借着圣灵邀请人们来到他面前,甘心接受他的改变,然后跟随他进入世界。这个模式始终不变,真正的灵性生活包括相遇、改变和行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天职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生命中接受呼召、生活有目的,这非但不是负担,反而是一份极大的恩赐。这是因为从上帝而来的呼召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希望自己有用、有创造性,它也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将精力投入到某件有价值的事情当中。有人曾经说过:“人生不仅仅是安排生活,获得安全和舒适。”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某件有价值的事情当中去是幸福的,很少有什么礼物能够与这种幸福相媲美。
我们在哪里找到这件有价值的事情呢?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在这件世界上寻找到了。这个世界,这个充满痛苦和冲突的世界,是上帝呼召我们工作的场所。基督徒真正的灵性生活效法的是道成肉身的模式,天职就是跟随上帝的心进入世界。
上帝在创造之时就计划要我们与他保持关系,上帝也计划要我们工作。上帝邀请我们投身于某件有价值的事情当中,投身于比我们的自我更大的事情当中。这不是强加给我们的沉重负担,而是一份不可思议的礼物,我们生命的意义部分来自于它。
在耶稣的生命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主题。耶稣和门徒从犹太往加利利去,途中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人所住的中间地带,中午耶稣在这个小城的水井旁休息,门徒买食物去了。他们走后,耶稣和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开始了一段谈话,这场相遇导致妇人的生命发生改变。门徒拿着午饭回来时,耶稣已经对食物失去了兴趣。他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约4:34)耶稣用“食物”这个词表明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灵魂的食物,那就是他从自天父那里领受的使命中获得的健康活力和事奉的热心。

上帝的旨意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荣耀上帝,我们无论做什么,为的都是达到这个目的(参林前10:31)。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最终会从事不同的工作。尽管如此,我们都会在上帝三个主要旨意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三股洪流挟裹着我们前进。
上帝对人类的第一大旨意,我们称之为创造的命令(创1—2章)。上帝呼召我们在负责任地使用地球资源的同时照管地球。这个命令(或者说使命)使基督徒从事艺术、科学、医学、工业、商业、政治成为合法化。从事这些领域的工作丝毫不比从事与教会有关的工作逊色。
上帝对人类的第二大旨意是通过传福音参与到上帝救赎的工作当中(太28章),有时候这也被称作福音使命。上帝一直不断地在寻求“为了人的益处,将人引向他自己”,上帝也为我们在这当中安置了角色。
上帝对人类的第三大旨意是建立上帝的国度(太6章)。这个世界有许多痛苦、苦难和不公正,所以,我们像耶稣教导我们的那样,祈祷他国度的降临。耶稣开始了上帝在这个世界的统治,在这个世界,承认上帝在生活的每个领域掌有王权,幸福便欣然而至。上帝呼召我们基督徒为这个国度的到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各人所从事的职业表达了上帝对每个人独特的计划,这些职业与上帝对我们各自的塑造一致,也与我们拥有的能力和倾向一致。我们以这样那样的方式符合上帝对人类的三大旨意,我们通过各自的工作来荣耀上帝,在工作当中我们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肢体的自由

当基督身体的各个肢体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上帝的这三个旨意就通过整个教会实现了。没有一个人被呼召去做所有的事情,我们不必嫉妒他人的天赋,或努力去变得像他人一样。上帝将他的工作分配给了普世教会,我们只是被呼召去从事自己那份工作。当每个人都专心承担分配给自己的角色时,上帝的旨意就完美地实现了。在现实为我们提供的各种选择当中,我们得到上帝的许可,去承担那些似乎反映了我们真实自我的角色。这一真理可以成为我们自由的巨大泉源。

宗教改革的智慧

世界上大部分的宗教都有一个等级结构,上帝或最高的实在位于顶端,广大信徒位于金字塔的底部,中间是两类特殊的人——祭司或僧侣和圣徒,他们被认为超出众人、与上帝更加接近。在世界各大有组织的宗教中,这个模式一直延续了下来,这确实不同寻常。
最初的基督教的一个革命性之处在于,这种等级制度彻底被打破。从此将不再有一个特殊的祭司阶层,每个基督徒都有权利直接亲近上帝,有权利为自己履行祭司的职分(彼前2:9),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基督徒都是祭司。从此也将不再有一个杰出的圣徒组成的特殊阶层,因为现在每个基督徒都被呼召作圣徒——作一个真正属灵的人。整个宗教等级制度被废除,教会变成一个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每个成员享有同等的价值和尊严。
后来,教会慢慢偏离了它在圣经中的原始根基,宗教等级制度再次潜入。16世纪发生了宗教改革,当时很多基督徒回到圣经,重新发现了圣经中古老的“人人皆祭司”的观念。他们重新发现,在教会机构工作的人并非总是比从事科学或商业的忠实的基督徒要强。上帝的国度在处处被建立,上帝的子民在生活的每个行业都会发现自己的天职。宗教改革的一个革命性的洞见是:上帝不仅在建立教会,他还在拓展自己的国度。上帝在创造之时就计划要他的子民过一个顺服、工作的人生,他们的人生会给世界带来不同。

喜乐和有用

尽管如此,我们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要问:我们如何识别自己的人生呼召?我们如何知道在上帝宏大的计划中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角色?
首先我们应该澄清两点。第一,很自然地,我们都希望看到上帝对我们人生的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上帝为我们的道路提供的亮光往往只照亮前面几步的路程。履行自己的天职要求我们与上帝不断地亲近。当我们每时每刻沿着这条道路与上帝同行时,我们不大可能发现上帝“一揽子”的旨意。但是,我们的人生很可能固定不变地指向一个方位——我们天生倾向于从事某种工作或服务,在它当中我们感到特别地满足和适合。
第二,谈到“天职”时,我们并非单指为了挣钱而从事的那份工作。天职还包括我们承担的一切其他角色,包括我们的家庭责任和志愿活动。
有些基督徒认为,上帝的意愿总会与我们自己的意愿相反。实际上,你可以通过这个标志识别这些基督徒:他们推论说,什么事情若出于上帝,你就不会喜欢它。这种想法源自对上帝的真正心意产生的一种严重误解。事实是,上帝很看重我们的幸福,他对我们人生的呼召总是与我们最深层的自我一致。
关于基督徒的天职,最富有洞见、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是: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是你最深的激情(即,深深打动你、激励你的东西)与世界的真正需要相会的地方。上帝呼召我们去做的事情,通常是我们内心渴望去做、世界也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因此,要想发现上帝对我们个人的呼召,我们必须熟知上帝对世界的心意,同时与我们真正的自我保持联系。天职就出现在这两个深层实在的交汇处。
这个综合体的两个部分都必不可少。假定有个人喜欢为电视拍摄啤酒广告,他也许觉得这样做挺好,但是,这离世界真正需要人们去做的事情仍然相差甚远。相反,一个身为医生的传教士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麻风病者聚居区工作,她所从事的工作无疑是世界需要人们去做的工作。可是,假定这位传教士恨恶自己的工作,每天害怕起床去上班,变得越来越抑郁,那么,显然她还没有发现她渴望去做的事情。
因此,基督徒个人的天职包括充满激情地去从事有益于世界的工作。由于我们服务世界的具体形式与我们的倾向和能力相适应,因此,它只会使我们充满活力,而不会使我们精力枯竭——即便有时候我们会经历艰难。上帝的呼召会与我们的能力,尤其与我们的激情相吻合,但是,上帝的呼召也同样无疑会召唤我们走出“舒适地带”。

发现个人呼召的关键

除以上那些总原则之外,基督徒在寻求对个人天职更深的洞见时,至少需要培养以下三点素质:圣洁、明辨和勇敢。

 1、圣洁
在我们决定是否听从上帝的呼召之前,上帝不会将我们真正的天职过多地启示给我们。他不会递交一个详细的计划供我们审阅,希望我们有可能接受他提出的条件。上帝的呼召事先就要求我们圣洁(即,彻底的顺服)。在这点上,信心之父亚伯拉罕是我们的榜样。“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来11:8)。基督徒真正的虔诚从来都不勉强,而是表现出随时乐意遵从的特性。
对上帝旨意的这种彻底顺服绝对不会剥夺基督徒的能动性或使他变得不负责任,认识到这点也很重要。好的宗教不会抑制人的健康发展。我们都将长大成人,能够思考圣经,回顾我们的经历,周密地审视各种选择,运用智慧决定自己的天职。圣洁单单意味着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到,“天职不是关乎我们自己”。上帝应该在第一位,我们已经达到了坦然接受这点的程度。

2、明辨
        发现自己独特的个人呼召是一个灵性洞察的过程,它要求我们聆听,认出圣灵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其他声音与上帝的声音竞争,其中包括影响力巨大、持错误价值观的媒体,我们自己想象力丰富的潜意识,以及魔鬼的低语。我们如何知道哪个声音是正确的?
当然,这要求我们愿意去聆听,同时自己要心地单纯。除这些初步条件外,它还要求我们熟悉上帝说话的声音。正如打电话时,往往在朋友或家人自报姓名之前,我们就能够认出他们的声音一样,我们也能够认出上帝的声音。听到上帝讲话,我们就知道是他。在回应法利赛人对他的攻击时,耶稣阐明了类似的观点。他说,到了羊群出去吃草时,牧人把羊领出去,“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约10:4)。我们只需要认出上帝的声音就行,而认出上帝的声音由对上帝的熟悉而来,是长时间熟悉上帝的话语、与上帝同行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3、勇敢
最后,我们必须谈谈勇敢的美德。这是因为,知道上帝已经呼召我们去做什么,并不能保证我们会坚持到底,真正地行出来。耶稣在登山宝训的结尾讲到两个盖房人的故事——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聪明的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耶稣解释说,与此类似,凡听见他的话就去行的就是聪明人(太7:24)。
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被呼召去做的事情前景看似不太乐观,或看似太艰巨、令人气馁,而拒绝顺从上帝的呼召。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就从需要知道自己的呼召过渡到需要勇气顺从上帝的呼召。甚至在主耶稣之前,古希腊人就认识到勇敢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勇敢就是为了一个更高、更强制性的责任战胜自己恐惧的力量。约书亚需要勇敢(书1:9),保罗祈求自己能够勇敢(弗6:19—20),耶稣在导致他走上十字架的事件过程中为我们树立了勇敢的榜样。

扬起我们的帆

我们常常倾向于认为,就我们这种普普通通的状况,我们不可能干出什么大事业。我们每天所做的工作似乎缺乏意义,我们之所以继续从事目前这份工作,只是为了挣钱。有时候我们在内心与这种恐惧挣扎,我们担心自己能力的有限、工作环境的世俗使得我们的生命变得毫无价值,使我们没有资格真正参与到上帝的工作当中。走出这条黑暗幽谷的途径是,认识到尽管我很平凡,上帝无条件的爱仍然环绕着我。另外一个真理就是,上帝能够在我实际的能力和局限范围内实现他的旨意。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低估我们平凡、世俗的状况下所存在的种种可能性。上帝选择了伯利恒的马棚而不是耶路撒冷的宝座,选择了渔夫而不是知识分子来领导他的教会。诗人奥登(W. H. Auden)很好地表达了这点,他说:“即便是最平凡之物,也染上了荣耀的色彩。”
无论何时思考上帝对我们的人生呼召,我们都必须问:要成就这些事情,我们的力量和干劲从何而来。4世纪普瓦蒂埃的希拉利(Hilary of Poitiers)的话在今天听起来仍然那么真实,在回应上帝的呼召时,他祷告说:“如果我真的要去从事这项工作,主啊,我必须祈求你的帮助与慈爱。请你用风鼓起我为你扬起的帆,在航程中领我前行,也就是,主啊,请你将生气吹到我的信心里,使我能够继续前行。”像希拉利一样,我们必须成为水手,扬起我们的帆,让上帝的生气——赐我们能力的风——推动我们前行。

天职观与教会事奉

《杏花》:《杏花》本期的主题是天职观,或者说是神对个人的呼召与其所从事工作的关系。虽然我们更多地侧重在普通弟兄姊妹的职场领域来谈论这个问题,但它对于工人在教会中的服侍来说也同样适用。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会向堂会的转型所带来的组织及制度化是否会削弱教会工人对神呼召的领受,而使教会服侍变成一种职业。

孙毅:教会的组织与制度化并不必然地与教会工人对神呼召的领受相冲突。不过,你提到的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教会的组织与制度化并不必然导致教会工人对神呼召之领受的削弱。按照保罗对教会的描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这个身体能够形成并运转起来,其重要的特点是,每个肢体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肢体(部分),并且这些肢体要能够很好地配搭起来。当教会机体的结构得以显明,其中某些“部分”的需要也就向众圣徒显明出来。这就是加尔文所说的教会对个人的呼召,这呼召构成了神对教会工人的外在呼召的方面。教会方面的呼召是对神在当事者内里所显明之呼召的印证,正显明了“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教会有机体的建造,教会的组织与制度化并不必然与神对个人的呼召相冲突。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看,制度化也确实存在着你所说的那种风险。一般来说,一种组织形态常常意味着一种科层制的形成;而科层制则意味着被归于其中不同部门或不同决策层面的工人往往可能只是看到本部门或本层面的需要,而失去对教会整个有机体的全面看见。另外,如果我们过于追求制度的某些形式要求,而没有让制度为神在我们众人心中共同的带领服务,也有可能让我们只看到了制度中某些条规的要求,而失去对制度整体精神的理解。这些都有可能遮盖神对教会的带领,其中也包括个人对神呼召的领受。

《杏花》:如果确实有将呼召退化为一种职业的风险的话,教会的组织化是否对于所有参与教会服侍的同工都有影响,还是更多地影响到全职服侍的教会工人?

孙毅:当然是对所有参与教会服侍的同工都会带来影响。不过,相对来说,对全职同工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对于兼职同工来说,其参与教会的服侍,更多地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来服侍,这意味着他/她有更多的选择,看自己适合在哪些方面来参与教会的服侍,有较多的时间或机会来明白神对自己个人的呼召。他/她不能够在具体事工中投入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退出来。
而对于全时间在教会中服侍的同工来说,其在教会组织机体中的职分或岗位很容易变成他/她的首要身份,使其更可能受到科层制的限制。就是说,全时间的同工在可能将其从神所领受的呼召转变为一种职业方面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如果说兼职同工会由于投入不足而受到科层制的影响,那么,全职同工可能会由于将其变为一种职业而受到其负面的影响。

《杏花》:我注意到,新的教会章程中,特别规定了治委会的构成中长老的人数要多于牧师的人数,以及带职服侍的执事要多于全时间服侍的执事。这样的规定反映出教会治理什么样的理念?与我们在这里所谈论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孙毅:之前我在关于教会章程修订的理念一文中已经提到过,这方面的规定强调众圣徒共同服侍教会的理念,即无论是所谓的带职工人(“平信徒”)还是全职工人,大家一同参与教会服侍的理念。与我们今天谈论的问题相关的是,无论带职的同工还是全职的同工,大家都是因着神对各人的呼召而参与教会服侍的,这个方面对于所有参与服侍者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并不是说只有全时间在教会服侍的人才有神的呼召。
无论是在治委会层面还是执事层面,规定带职的同工多于全职的同工,从积极方面是为了鼓励带职弟兄姊妹的服侍,而从另一方面也多少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谈的问题:防止教会成为全时间同工的职业单位或事业机构。

《杏花》:真有这种可能吗?比如说从教会历史上看,这是否是中国教会反对教会建制的主要理由呢?

孙毅:中国本土教会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时候,受到敬虔派的圣洁运动以及当时出现不久的灵恩运动的重要影响。反思中国本土教会最初出现时何以会受到这两个运动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其实多少反映出中国本土教会想与当时在中国占主流的差会背景下的建制教会区别开来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愿望中,既有当时历史背景下民族主义的情绪,也有神学上西方教会自己对宗派化体制教会的反思所带来的反弹,如弟兄会或灵恩运动的思想观念所给予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形式上确实是出现了中国本土教会,但神学上其实还是追随着当时的一种神学思想的潮流。其实这个神学思想的潮流可以追溯到18世纪欧洲的大复兴运动。对于很多教会史学家来说,大复兴运动是一个所谓的“平信徒运动”。就当时出现的循道宗来说,其中参与教会服侍的多数工人是平信徒,即没有被教会按立的工人,其中有些后来甚至成为主要巡回讲员。不过,这里所谓的“平信徒”,按照梁家麟的定义,主要是指“那些未受过神学训练、未经某个宗派教会授职、亦未经按立的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140页)。
按照这个线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本土教会的产生,从某个方面来说,可以看作是大复兴这个“平信徒运动”的结果;而且八十年代以后的复兴同样是这个运动的延续。不过,对于这个看法,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从西方教会的角度来看,这个“平信徒运动”的产生是对历史上已经存在着的建制教会的一种反弹;但从中国教会的角度,从其二百年的教会历史来看,除了在差会背景上出现过建制性教会外,中国本土的教会还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建制教会,所以也说不上是对建制教会切身的反思与反弹。换言之,中国本土教会之前对于教会建制的反对,从神学上看基本上是依赖西方教会的神学反思。所以单就中国教会自身的历史来说,我们还不能说在历史上真出现了这种可能性。

《杏花》:现在一些城市教会正在迈向制度化的建造,那么从你所说的这个历史线索来看这更接近于西方教会历史中的哪一个阶段呢?大公教会的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借鉴的意义吗?

孙毅:对现在很多城市教会的带领者来说,带领教会迈向组织与制度化的建造,是他们切身经历到的一种需要或神对教会的带领。从这样一种大的趋向来看,我更愿意说,中国教会的历史现状更接近于早期教会的情况。这或许也是上世纪中国本土教会最初出现时,一直追求要回到使徒时期的结果。确实,早期使徒教会兴起,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平信徒运动”。主所召的12个门徒,都不是在圣殿中服侍的“祭司”或“利未”人。他的主要门徒是渔夫,与当时的祭司阶层甚至不属于一个阶层,而被看为“没有学问的小民”。
但是在数代教会的带领者过去之后,主教制作为一个历史上无法避免的体制成为教会体制的主导。过去没有学问的小民现在被学识渊博、大权在握的主教们所取代,并在这种体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拥有特权的“圣职阶层”。
现在我要回到了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中国教会在进行制度化建造的进程中,真正构成组织化之危险的,不是组织或制度化本身,而是圣职群体借着组织化而在教会中成为合法的特权阶层。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教会就需要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了。
当然,幸运的是,我们是生活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的时代,教会已经继承了宗教改革的基本精神,比如“信徒皆祭司”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基本意义就是消除了天主教传统的圣职阶层与平信徒阶层之间的阶层差别。

《杏花》:如果教会的组织或制度化存在着这样的风险,那么在你看来,对于全职工人或者带职工人来说,如何能够让自己的服侍不至于从天职沦为一种职业?

孙毅:这个问题我也想得不是很多。就目前想到的,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说。
首先,教会能够切实地实行轮流退修的制度。无论是带职还是全职的服侍者,当然特别是全时间的教会工人,在服侍到一定年限时,能够保证有一段时间的退修,从事奉的工作中出来,让自己有时间回到神的面前,维护和更新自己所领受的从神而来的呼召。我们在耶稣的服侍中可以看到这个特点。福音书不只是记录了他带领他的门徒一同退修,也记下了他独自退修的情况。
当然在教会实际的运转中,确实存在着种种不能够让人离开的理由;有些确实是由于缺少工人而带来的,也有些则是由于人不能够放下而造成的。是否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放下所有的服侍,特别对全职同工构成了挑战。
第二,就是学习分工及团队服侍。在这个方面,当年的使徒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在教会遇到治理方面的问题时,使徒们放权给所选出来的执事,让他们进行治理,从而使自己有可能持守神给他们的托付:“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教会治理,就其是从神而来的呼召与天职来说,是被神所托付的一种责任;而退化为一种职业时,则其意味着在这个群体中持有某种权力。学习持守神给个人的呼召带来的托付,从另一个侧面看,就是学习在团队服侍中放权给神所呼召的其他同工。当然,在这种放权中,挑战来自于同工彼此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其实主要是来自于同在基督里对神的信心。
第三,全时间同工与带职同工形成一个服侍的团队,共同寻求神对这个团队(而不是对一个人)的呼召与异象的带领。
这里对兼职同工的挑战是,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寻求神对这个团队的带领,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去祷告与思想。而对全时间同工的挑战是,是否认为神只对自己有呼召或异象的托付。能够使一个带领教会的团队合而为一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从上面而来的神对这个团队因而也是对教会带领的异象与呼召。一旦其中的个人将自己的服侍降格为一种职业或事业的追求时,这个团队就立刻解体了。

基督徒的工作权柄观1 文/天明

一、与权柄相连

圣经里有多处经文提到了要顺服权柄,这些权柄分别来自政权、单位领导、父母、丈夫和教会牧长。他们的权柄全部来自于神,没有一个权柄不是出于神的(罗13:1)。神将他的权柄赐予人,透过掌权的人在地上建立属神的秩序,罚恶赏善,因而众人都活在他主权的管理之下,这是神设立权柄的目的。
人对权柄需要正确回应——既然掌权者的权柄是来自于神,我们就应当尊敬他们、顺服他们。如果一个人不愿意顺服权柄,意味着他不愿意在神的主权管理之下。
很多人仅仅是出于惧怕而顺服掌权者,这样的顺服是错误的,合神心意的顺服是为主的缘故,从良心里发出来的。如果神的命令和地上掌权者的命令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顺从谁呢?顺从神。因为地上的权柄是来自于神,当地上的权柄与神的权柄矛盾的时候,我们当然应顺服神。
有人会问:“乖僻的领导,我凭什么顺服他?”妻子们说:“我的理由比他(丈夫)更正确,他是不对的,为什么我要顺服他?”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秩序的问题,而不是对错的问题,神把权柄放在了国家的政府、单位的领导、父母、丈夫的身上,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他们的人格都是平等的,神把他们放在了权柄的管理之下,以建立工作、家庭、教会的秩序,每个人都要生活在这个秩序里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权柄就像古代的“尚方宝剑”,我们可以称之为“圣上宝剑”,是从在上的唯圣的那一位而来的旨意。譬如有人带着皇帝的尚方宝剑来找我,我应该如何面对?只能跪下来领受。也许拿谕旨的人是我的对头,我根本不喜欢,更谈不上尊重,我也知道这个人的道德败坏,而且他对我不怀好意,我凭什么要向他跪下来?但是我知道我不是向他下跪,而是跪在尚方宝剑所代表的圣上的权柄面前。
圣经里顺服权柄、尊重权柄的榜样是大卫。大卫的领导是谁?是被神所膏立的扫罗。首先我们看看扫罗是怎么对待大卫的,扫罗见大卫做事情精明,得到百姓的尊重,他嫉妒大卫,妒火中烧以致满脑子都想着要“杀大卫”。扫罗两次设计要借非利士人的手害大卫,但发现大卫没有被杀,他便知道耶和华与大卫同在,而且女儿米甲爱大卫,他就更惧怕大卫,所以天天找机会寻索大卫,大卫就在躲避扫罗的仇杀中漂泊度日数十年。
大卫如何对待扫罗呢?大卫有两次机会均可杀掉扫罗,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第一次他割掉了扫罗的衣袍,割下之后心中自责不已:“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我万万不可伸手害他。”第二次,大卫和跟随的勇士来到扫罗的营中,神使扫罗、元帅押尼珥在内的所有人全睡着了。亚比筛想杀扫罗,大卫怎么说呢?“不可害死他,有谁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而无罪呢?……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他或被耶和华击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战阵亡。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耶和华的受膏者。”
后来大卫听说扫罗死了,就作哀歌吊扫罗,歌中说,“以色列啊,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以色列的女子阿,当为扫罗哭号。他曾使你们穿朱红色的美衣,使你们衣服有黄金的妆饰。英雄何竟在阵上仆倒。……英雄何竟仆倒。战具何竟灭没。”大卫真心为扫罗哭泣,当他得知基列雅比人埋葬了扫罗和约拿单的尸首,为此就厚待那地方的人。所以我们看到大卫对权柄是非常尊重的,他深知扫罗的权柄是出自于神,至于扫罗如何对待他,那是扫罗和神之间的事情,他所做的就是顺服、尊重神的权柄。
我想再举一个圣经里尊重权柄的例子,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一些,在《犹大书》9节,当摩西死了以后,神把它埋葬了,撒旦不甘心,想弄出摩西的尸体,这时谁在那里拦阻说不要刨坟?天使长米迦勒,他不仅是天使,还是天使长,他如何和撒旦争辩?是用毁谤的话吗?不是,他只说:“主责备你吧!”这节经文的上文就提醒“轻慢主治、毁谤尊位”的人的下场。就连天使长也不敢用毁谤的话来对付撒旦,这意味着原来撒旦的地位多高啊,如今他虽然堕落了,但是对米迦勒来说,他还是曾经的领导,故此不能羞辱他,只说交由主来责备他。
大家不要误解,以为我在说撒旦是领导,其实撒旦和我们没关系,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斥责撒旦,左右开弓把他弄走,但是米迦勒却没有这么做,由此可见我们对权柄是多么的不尊重。虽然撒旦已经堕落了,但他曾经拥有神赋予他的权柄,米迦勒甚至不敢用毁谤的话对待他。所以,真的巴不得我们能够理解何为尊重权柄。
我们不能否认,一些拥有权柄的人误用权柄,带给我们很多伤害,这些伤害来自父母、老师、单位领导,伤害之下我们不能尊重权柄,甚至轻看、藐视权柄,与权柄作对。譬如在工作单位中,无论按成绩、资历、人品或人缘,你应该得到提拔,但是领导却提拔了你和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或者不应该得到提拔的人——所谓的亲信,你就很受伤。你的内心忿忿不平,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逐渐失去了工作热情,你对所有的领导都有种反感的情绪:只要是领导就没有一个是好领导,领导都是自私的,领导都是拉帮结派的。存着这样的念头,你每换一个工作,在新单位甚至不熟悉的领导都被你贴上标签——领导肯定不是好人,哪有一个领导不以权谋私的。
在单位中,你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向领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领导可能当众嘲笑你,说你的意见荒谬,一文不值,或者心胸狭窄的领导认为你是和他作对而进行打击报复。你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此不再提任何建议,哪怕看到单位受到亏损,你都无动于衷,心想反正跟自己没关系,那是领导的事儿。故此,你在单位里总是沉默寡言,闷闷不乐。
从权柄而来的伤害让我们封闭自己的心,不愿与人交往,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反叛、抗拒、或者无视权柄,或者逃避权柄。我在这里提醒,虽然有伤害,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神为了我们的生活而设立秩序的那个权柄。我想在这里说一个大实话,如果你不去尊重原本出自神的权柄,不与权柄相连的话,你在这个社会就很难生活。跟父母搞不好关系,你在家里能有幸福吗?单位里跟领导搞不好关系,能出什么好的成绩或者工作能顺吗?没有与权柄相连的人是完全活在神管辖范围之外的人,但是有的时候你反而觉得很自义,只有你是最公义的,只有你是最真实的,只有你是敢作敢当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是一种对权柄的抗拒,不是对权柄的尊重,你真的会成为很不幸的人,你没有与神所赐的权柄在生命的最深处相连,那么你便永远活在伤害当中。
我们怎样才能从被权柄的伤害中得到医治而与权柄相连呢?
第一,我们必须要敞开。我们要把从曾经有权柄的人所受到的伤害坦露在神的面前。敞开旧伤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似乎让我再经历一次的伤害,但你必须敞开你的伤口和所受的伤害,因为这是得医治和恢复的第一步。那是一个多么不堪回首的记忆啊,但是你必须回到那痛苦的经历里,因为唯有这样,你才能从它最终的影响里彻底得到解脱。
在神的光照下,我们看到自己不过是一个罪人,我们不站在自义的立场来审判权柄,求神来怜悯我们。纵然再惧怕、再抗拒、再逃避,但是也一定得与权柄相连,而且是必须要相连,这是神的权柄。
第二,我们必须要饶恕曾经用权柄伤害我们的人,不管他多么可恨,所造成的你的人生的悲剧有多大,你必须要饶恕他们。饶恕是一个受伤的生命得以恢复的关键。当你宽恕他们后,你还要仍然按他们原来的身份接纳他们,并能够祝福他们。如果他们知道伤害了你,也知道你对他们所怀的怨恨,那么,你最好向他们表达你的饶恕,告诉他:“那一次你伤害我的那事,真的我现在彻底地饶恕你了,愿上帝祝福你。”
今天你要做决定,饶恕那些以权柄伤害你的人,并按着他们原来的身份来接纳,悔改自己曾经对权柄的态度,重新接受神的安排,与他们相连。

二、向权柄自由

与权柄相连之后,我们接着要分享向权柄自由。向权柄自由并不是脱离与权柄的关系,权柄从此以后不能再管我了,我也不在它的管理之下了,这个不叫自由。对待权柄心态上的自由,是出自完全对主尊重的缘故,不是为了图什么好处而顺服,不是为了讨好领导,不是阿谀奉承,不是为了得到好处,我们的顺服完全是出自对于主尊重的良心而来的。既然是出于良心,我们的顺服就是甘心的,这就是心态上的自由。
向权柄自由意味着向神自由,其实“向神自由”不是很好的词,我更喜欢用“向神坦诚”。因着神设立权柄的缘故,我们对那些拥有权柄者要顺服尊重。权柄是不能被挑战的,就如同神不能被挑战一样,挑战的话只有死路一条。今天特别提醒大家,我们是属神的,自由是一种诚实,我们自由是因为在神面前拥有诚实的良心。心灵自由,但不可以挑战、侵犯神的权柄。
向权柄自由意味着向掌权者本人自由。既然掌权者的权柄来自于主,我们要尊敬他们,并且凡事要存敬畏的心来顺服他们,但我们对掌权者的恭敬和顺服与掌权者本人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因为神给他们的位置和权柄,无论他们对你如何你都要去顺服,“不但顺服那良善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需要提及的是,因为这个缘故,当掌权者要我们去做违背主的律法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凭着我们的良心说“不”,这就是向权柄自由。
有一个弟兄告诉我,跟领导说“不”真不容易,他所在的公司为了营造“公司如家”的工作环境,老板下班后会让员工一起吃饭,吃完饭再加班,很晚回家,包括老板本人也是这样。但是这个弟兄觉得吃饭和工作是两回事,而且他是基督徒,除了工作以外他还有自己的家庭,在尝试了几次与同事共餐后,发现这不是偶然的行为,而成为老板和同事们的一个习惯,他酌量后很诚恳地对老板说:“妻子在家里已做好饭,孩子也等我回家,我不能参加聚餐。” 注意,你和领导说“不”的时候,首先要和领导充分地相连,相连是需要学习的,有的人没有和领导相连就说“不”,那就不是真正的向权柄自由。
虽然因为主的缘故我们可以顺服任何领导,但我们并不属于任何一个领导,所以我们向领导者本人是自由的。有时候因为我们的甘心顺服,单位或领导会称赞我们基督徒,但是有时候表达向权柄自由却会受到排斥,主说:“你们受逼迫是因为你们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恨恶你们。”总之,我们对神的顺服是绝对的,对人的顺服虽然是甘心的,却不是绝对的,这样的顺服必须经过神的律法和我们良心的过滤,这才是真正向权柄自由。

        向权柄自由的实际表现

1、能甘心顺服在上掌权者。我们对在上掌权者的顺服不是出于惧怕,而是出于对主的权柄的尊重,这样的顺服是单单为了讨神喜悦,故此顺服起来也是甘心乐意的。
2、和在上掌权者很坦诚地沟通。很多人怕领导,不敢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神把我们放在掌权者的管理之下,不是要叫我们成为只会听旨行事的机器人,或成为只会顺服没有任何思想的奴隶,神给了我们思想和智慧以及心灵的自由,这一切都是让我们彼此交流,真正向权柄自由,可以与在上掌权者真诚地交流,交换思想和意见,存一颗谦卑顺服的心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便意见没有被领导采纳,你也是甘心顺服,没有任何不舒服。
3、鼓起勇气向在上掌权者寻求帮助。神把掌权者放在我们上面,并不是为了辖制我们,而是为了借着他们来帮助我们、服事我们、祝福我们,主耶稣说,“你们大的要服侍小的”,可见神给掌权者的权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真正向权柄自由的人应该鼓起勇气向他们寻求帮助(当然是在他们的权柄管辖的范围之内)。圣经中尼希米就是一个例子,尼希米冒着生命的危险摆上自己,求王来帮助解决耶路撒冷城墙被毁的问题,城墙最终被修复,犹太人的信仰经历一次大复兴。
4、诚实地向在上掌权者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的建议不是对权柄的挑战,不是出自我们的骄傲或者狂妄,而是出自对权柄的尊重、出于工作的责任感和对领导的忠诚,提出建议表明我们愿意在权柄管理的范围内来解决问题。提建议的时候不应该这样说,“领导,就按照我所说的去办吧,这是最好的。”如果一个秘书总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领导,这个秘书很快就会下岗的,你可以提出宝贵的意见,让领导来修改,也许你的建议不是那么十全十美,但是因着你的态度好,也许领导对你就有了更多的赏识,你的工作就会做得越来越好。
5、绝不向罪恶妥协,也不向恶势力屈服。神给我们良心的自由叫我们对一切与罪妥协的命令说“不”;神给我们良心的自由叫我们相信神公义的主权而绝不屈服于恶的势力。如果领导让你去作假,首先你必须在与领导相连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我的内心里是很尊重领导的,并且愿意顺服,但作假与我的信仰相违背,所以不能做。请问有没有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请记住你必须要承担一些东西,不能仅仅推却说“对不起,我不能做”,要询问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如此就表明你向领导是真的自由了。
6、靠着神对抗那些邪恶势力,并且最后要除掉恶势力。我们既然相信神的公义永远掌权,就当靠着神战胜邪恶势力;我们既然相信神的公义最终得胜,就当照着神给我们的力量和权柄除掉恶势力。神赐下权柄的重要目的是赏善罚恶,如果你拥有权柄,你必须用它来除掉恶,除掉不公平,阻止罪的扩散,建立公义,建立赏善罚恶的制度。

三、以权柄服侍人

在谈到了与权柄相联、向权柄自由之后,我们接下来谈用权柄去服侍人。圣经教导我们,“你们知道外邦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在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做你们的佣人,谁愿为首,就必做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做多人的赎价。”神赐权柄最终的目的是以权柄来服侍人,权柄与服侍是不可分的。
世界的权柄观认为权柄代表成功,权柄意味着地位,拥有权柄者高高在上来管束人,享有权柄带来的诸多特权。但属神的权柄观截然不同,拥有权柄者处在仆人的位置上,随时准备着侍候别人。在神的眼里,最成功的人是那些谦卑服侍别人的人,越是降卑,到了给别人洗脚的地步,这才是成功。很多人常常问我,到天上有什么赏赐,有没有级别,这反应出我们根深蒂固的属世价值观,其实天上的赏赐不是以金、银、铜牌来论,天上的赏赐是主的肯定,在永恒里获得主的肯定便是最大的满足,赏赐和主耶稣自己相比,太微不足道了。24位长老把主给他们的冠冕戴在头上,很神气地走来走去吗?不是,他们把冠冕都放在主的脚前,都是主的恩典造成的,都是主的权柄和能力造成的,一切都是主的,荣耀、权柄、国度都是主的,所以保罗说:“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是我的荣耀,是我的冠冕。”
在世界的权柄观里,拥有权柄就意味着让别人服侍他们,并且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取自己的安逸、成就自己的事业。但属神的权柄观认为,拥有权柄者是要担待别人、服侍别人,甚至为了这样的担待必须牺牲自己的,就如同主耶稣一样“舍已做多人的赎价”。
二者本质的区别是:世界的权柄观以拥有权柄者的自我为中心,属神的权柄观因着主的权柄去舍己、爱人。彼拉多和耶稣分别是二者的代表,彼拉多是罗马总督,是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耶稣基督是至高神的儿子,天国的君王。彼拉多审判主耶稣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尽量不承担责任,而让别人去承担,甚至牺牲神的儿子来保全自己。而至高神的儿子、天国的君王耶稣基督就不一样,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所以在逾越节的宴席上,他一个个地为门徒洗脚,他既然爱了他们,就一定要爱他们到底,而且希望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去服侍他们。给人洗脚是仆人的责任,这就是彼得极力地说“你不能洗我”的原因,本来门徒们应该给主洗脚,但主耶稣脱下衣服,用毛巾束腰来服侍他们让彼得感到很惭愧,他不太能接受。主耶稣在分别的时刻用这样的服侍来告诉门徒,“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做多人的赎价。”他最终为了全世界罪人的罪,包括彼拉多的罪,也包括那些呼喊把他钉十字架的人的罪,悲惨地死在了十字架上。彼拉多是以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但主耶稣是以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权柄观。
权柄是宝贵的,因为这是从神而来的,但我们必须以神为中心来使用权柄,权柄真正的意义是去服侍别人,而不是要得着服侍。如果我们真的拥有权柄,就愿意舍去自己去服侍他人、成全别人,而不是谋取私利、成全自己,更不是为了自己的脸上有光,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圣经里面说领导对下属应该怎么样?不是威吓而是要尊重他们,“不要威吓他们,因为他们和你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并不偏待人”。不要忘记领导也是下属,是神的下属,不能威吓员工,更不能辱骂员工,伤害员工的人格。如果员工没有做好工作就直接按照合同办事,扣除当月的奖金,并且表达希望员工下次努力,给他一个机会。领导对待员工最重要的是公平,因为他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如果员工真的非常努力地工作,那么就应该给他们奖励。最近我听说很多基督徒的老板总说公司是基督的公司,把额外的工作加给员工,不给员工加班费,理由是“公司是属于主的,大家都是弟兄姊妹,”这是羞辱主名的,如果真的那样,公司账户应该直接挂在教会下面才对,不能挂在老板名下了。我劝告那些基督徒老板,不能以公司是属神的名义来剥削弟兄姊妹的爱心,让他们付出更多的劳动却没有报酬,即使你为神奉献的再多,神也不会悦纳。而且要坚持公义,罚恶赏善,让员工们知道真的是神的公义在这里掌权,公义掌权的时候才有真正的爱流露出来。有些领导喜好用情绪来控制员工,他喜欢员工加班,我知道很多领导下班后还坐在办公室,他不按时下班,员工即使没有事情可做还是要呆着,观看领导的动静。我们基督徒要向这些自由,我们必须冲破这些世界的价值观。我很希望我们中间很多人将来都当领导,律法里面是这么说的,“你们遵行神的律法的人,不是做尾而是做头”。如果你是一个遵行律法的人,神会把更多的责任托付给你,好让你更好地为别人服务,施行神的公义、爱和服侍。
最后来提一下使用权柄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每个人都有一些权柄,或大或小,如果神给我们权柄,我们怎么样来使用权柄?
第一,必须尊重在自己权柄之下的人,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可以恐吓或压制他们,不能够伤害人格,不能用你的情绪来控制他,要接纳他们与你的不同之处,并建立他们的专长。领导比较欣赏跟自己特质相似的人,但是不可能手下每个人都和你很像,一定要接纳员工的不同之处,建立他们的专长,要给他们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并允许他们失败。所以尊重的意思不仅要尊重人格,承认他的专长,还要给他一个发挥的空间。如果领导不给员工发展的空间,那表明不是真的尊重。
第二,必须公平、公义地对待在自己权柄下的人。圣经里提到领导,一般都用公平来做注脚,所以公平很重要。领导要保证给每一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在选拔人才时制订一个标准,员工在这个标准下竞争,如果领导无视标准,仅仅依靠关系提拔自己的亲信,那么对其他人就不公平。建立严明的赏罚制度,奖励那些积极的和有成就的,惩罚那消极懒惰的和没有完成任务的,在工作的待遇上要让员工的工作得到及时的报偿,不要让原来特别热心的员工因为赏罚不明而不再热心。领导很重要的一个责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可能发现人才并造就他们。扫罗王不太属灵,但扫罗王的军队很强大,圣经说扫罗王在各处寻找并找到那些有才干的人全部招募到他那里去。
第三,必须学会授权与人并且与他们建立合作配搭的团队。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和专长都是有限的,所以授权给人,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有责任来分担工作和责任,一同完成神给你的使命或工作的职责。我们在圣经中看到摩西很累,后来设立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在授权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被授权的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资格,不同的工作所要求被授权人的资格不一样;二是授权给人的时候必须要让被授权的人清楚地知道他们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和他们的权限(或界限),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彼此合作配搭的团队。
第四,行使权柄的过程中必须要接受监督和评估,换句话说一定要有个措施能够保护这种权柄,不要忘记神给我们的权柄不是一种独断专行的权柄,神设立一个领导,不是他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必须对权柄有保护的措施。设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在行使权柄的过程中接受监督,它不是为制约权柄,而是为了保护权柄正确的使用。因为人都是软弱的,人性都是败坏的,人都可能会犯错,而且人很容易被腐蚀,所以用权柄来彼此保护,可以防止独断专权。
第五,必须要敢于承担使用权柄所带来的一切责任。不怕做错误的决定,但不能不做决定,所以最糟糕的领导是不做决定的领导。现在的社会是很多人不做决定,怕承担责任,但领导不应该这样。神既然把我们放在行使权柄的位置上,我们就必须敢于承担责任,及时地来做出该做的决定,并承担行使权柄带来的一切责任、风险和后果。如果我们要做决定,那么首先要考虑这是否是我们权限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是否充分了解所要做决定的事件以及可能的后果,在充分祷告的基础上要做出我们的良心和理性对得住神和所服侍的人的决定。如果我们行使权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失误,有过失,应该坦诚地承认,求得谅解。不做决定没有人会批评你,有一天事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不做决定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作领导的必须要敢于做决定。
我希望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能珍惜神赐下权柄,运用神的权柄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来建立属神的秩序。我希望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明白神所设立的权柄何等的宝贵,何等的可畏,对我们的人生和整个人类的社会何等地有益,我们特别肯求神,开启我们圣灵的眼睛,让我们来更深地认识这个权柄,敬畏这个权柄,尊重这个权柄,并且与这个权柄相连,向拥有权柄者自由,并且按照神所赐给我们的权柄来治理这地,管理我们的家庭、工作、生活的领域,并且凡有的神不断要加给我们,好让神的国度、权柄最终遍满、统管这全地。荣耀、国度、权柄都是神的,阿们!

————————

1 本文根据天明牧师2007年“全人医治”讲座中关于权柄的部分整理而出,为了突出工作关系中的权柄观,本文删减了部分内容。

工作的意义 文/游冠辉

在欧洲的一座古典城市,有一群工人在工地上用石头盖一栋美丽的建筑。有个记者分别问了三个工人他们在做什么。其中一个说:“笨蛋,你看不见吗?我在搬这些石头。”第二个颇感自豪地说:“我在为我这一代建一座丰碑。”第三个说:“我在帮助建造上帝的国度。”这三个人手中所做的工作一模一样,然而他们工作的态度和目的迥然不同。第一个人是完全把工作当做苦差,工作对于他而言毫无乐趣可言。他之所以要工作,是为了赚取钱财,养家糊口。第二个人视工作为建功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历史中留下辉煌的成就。第三个人则是为了荣耀神而工作。
我们都知道,第三种态度才是正确的态度。既然我们活着的目的是荣耀神并以神为乐,我们工作的目的也不例外。保罗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31)又说:“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西3:23)在道理上,每个基督徒都会认同这一点。可是,落实到我们日常具体的工作,我们会发现有极大的反差。我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的机械劳动与荣耀神有什么关系?我每日繁琐的行政工作与荣耀神又有什么关系?许多人在实际的工作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劳苦愁烦,痛苦无聊,根本体会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谈不上荣耀神。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我们手中的工作呢?

工作的劳苦与乐趣

我们的神是一位工作的神。圣经以神创造之工开始:“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他用六日创造了天地万有,第七日就歇了他手中的工,安息了。神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然后把治理这地的使命托付给了人(参 创1:28)。治理神所创造的美好世界是神赐给我们始祖亚当的工作。亚当被神安置在伊甸园里修理看守园子,为动物命名。伊甸园里的工作充满诗意和创造性。
人类堕落后,地受了咒诅,长出荆棘和蒺藜。人必须终身劳苦、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参 创3:17—19)。工作中也充满了劳苦(参 诗90:10;104:23)。为了生存而劳苦工作成了一个人的基本责任。保罗曾经吩咐帖撒罗尼迦人:“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是人堕落之后必须承担的一个后果,是“必要性秩序”(J. Ellul 语)的一个部分。人不可能再像伊甸园里的亚当那样美好、喜乐地工作。卡尔·蒙宁格(Karl. A. Menninger)说:“那些滔滔不绝地谈论工作是何等充满喜乐的人可能是一些不需要做太多工的人。”1基督徒一样必须面对这个事实,即人要生存必须工作,而且工作中确实有劳苦。保罗清楚地意识到,对于堕落之后的人,工作中充满了劳苦,但是人仍然要竭力工作,而且应该为了能施舍、周济穷人而工作。保罗自己为了不让别人受累,在帖撒罗尼迦的时候辛苦劳碌,昼夜做工;在哥林多的时候,一边织帐篷一边传道。保罗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常常供给同人的需用。“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保罗也教导那些过去偷窃的人说:“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弗4:28)
然而,神赐给我们的工作并不只是苦差。人类堕落后,工作中虽充满了劳苦,但这并不能抹杀工作是神给人的恩赐。对于被神救赎的基督徒来说,工作更不应该是苦役。基督徒作家弗里德里克·布切纳在论到基督徒的呼召时说:“神所呼召你工作的地方正是你发自内心深处的喜乐与世界深切的需要交汇的地方。”2神总是呼召我们去做最适合我们做的工作。当世界的需要与我们工作的激情交汇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呼召所在。塞耶斯(Dorothy Sayers)说:“工作是按神的形象受造的人的自然活动与功用……工作首先不是人为了活着而去做的事,而是人活着要去做的事。工作是,或应该是,工作者禀赋的充分表达,他在其中发现精神、思想和身体的满足,并以此献给神。”3神自己是创造者。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生来就有工作的热情和创造的冲动。人若不工作,会变得无聊空虚,生活没有意义。当人的创造性被发挥,禀赋被使用的时候,工作便带来了内心的满足。基督徒运动员利德尔(Liddel)说:“他把我造成一个快跑的人。当我跑步的时候,我就感到快乐。”每个人应当做他本性最适宜的工作,尽心竭力地做好,并在其中得到满足。
人们很容易把工作仅仅作为获得钱财或功名的一种手段,因此很难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工作诚然有其要实现的目的,但我们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虽有劳苦,却同样可以是愉悦的。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说:“如果你要拿出基督徒的作品,就要做一个基督徒,尽心创造一份美丽的作品,而不要摆一副基督徒的架势。”我们要先做好基督徒,才能拿出基督徒的作品。同样,我们要先做好工作,我们的工作才能达到它的目的。我们很容易有一个敬虔的态度,而对于工作本身却不够投入。我们服侍邻人和基督都需要用卓越的工作来服侍。卓越不是指一份工作的高贵或卑贱,而是指我们工作的品质。我们的服侍若是尽心的,我们的工作就应该达到我们的恩赐所能企及的最卓越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的内心就有满足的喜乐。

工作的呼召与意义

人为了生存需要工作,但工作并不只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工作在神创造的秩序中有更积极的意义。人堕落之后,神的形象虽然受损,却没有完全丧失;同样,人的堕落虽然使工作的意义被扭曲,但工作并没有完全成为咒诅。神在人类堕落之前就设立了工作。人类堕落之后,神仍然命令:“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出20:9)神借着人类的工作来护理这个世界,供应人类的需要。工作本质上是神赐给人的呼召,是对邻舍的服侍。耶稣给我们最大的诫命是尽心、尽性、尽意爱神和爱人如己。忠心工作就是爱邻人的一种表现。
我们信了主后,面对工作有一种特别普遍的倾向,就是把工作视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认为工作毫无神圣的意义,只有与福音或教会直接相关的工作才具有永恒的价值。这种圣俗分开的倾向在教会历史上一直存在,在中世纪达到了巅峰。宗教改革弥合了圣俗之间的割裂,在工作观方面发动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在这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路德和加尔文,之后的清教徒又发展了他们的呼召观(天职观)。
路德的呼召观与因信称义和信徒皆祭司的教义是连在一起的。中世纪后期,善工或工作被天主教视为赢得救恩的途径,另一方面只有修士的生活方式被视为神的呼召(vocation)。路德重新发现了因信称义的教义之后,提出所有工作对于救恩都毫无意义,但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所有的工作,无论是教会的还是世俗的,都同样具有意义。出自信心的善行或工作就是对于神和邻人的服侍:“既然天父使我如此无比地富足,我为什么不应该白白地、欢欢喜喜地作那据我所知蒙他悦纳的一切善行呢?所以我要像基督将他献于我那样,将自己献于邻人;我此生将别无所有,只做我认为对邻人有必要、有益有利的那些事,因为借信心我就有了基督里一切富足的善美。”4路德认为,日常的每一种工作不分贵贱,都具有神圣的价值。神通过农民、面包师的工作为我们提供面包,通过奶牛工的工作为我们提供牛奶,通过司机为我们提供交通,通过医生为我们提供医疗……在路德看来,工作是“神的面具”,在各种工作者的背后,真正在看顾和护理人类的是神。路德说:“你在家里所做的与你在天上为主所做的同样有价值。我们在地上根据他的工作和吩咐被呼召所做的可以视同在天上为他所做的一样……所以,我们应该习惯于认为,我们的职位和工作是神圣的、为神所悦纳的,不是因为这个职位和工作本身,而是因为从对他的话语和信心中所生发出的顺服和工作。”5路德教导人们要在小事上尊荣神,将日常的工作视为神圣。他甚至说,一位父亲给孩子换尿布都是在尊荣神。
神赐给我们工作,是让我们参与到神对这个世界的护理和照顾。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便愿意借着工作来服侍邻人,荣耀神。路德特别强调服侍我们的邻人:“基督徒不是为自己而活,乃是为基督和邻人而活,否则他就不是基督徒。他借信心活在基督里,借爱活在邻舍里。”6基督徒工作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日常的劳动,服侍我们的邻舍。神在我们今世的生活中设立各种不同的职业,作为实现神对人类的爱和眷顾的渠道。当我们通过工作回应这些职业中的责任时,神便作为供应我们一切需要者临在我们中间。7

加尔文扩展了路德的呼召观,对后来的清教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尔文和路德一样反对中世纪对于世俗工作的贬低。加尔文在注释《路加福音》10:38—42时说:“我们知道,人被造的明确目的是为了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而且没有哪一种牺牲比尽心竭力做好自己被召的工作、促进公共的利益更讨神的喜悦。”8马大受到耶稣的批评,不是因为她所做的事不重要,而是因为她工作的时间和态度出了问题。加尔文同样把工作视为神的呼召:“神安排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其当尽的本分,也为了避免任何人越过自己所当尽的本分,神称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为‘呼召’。”9 略微不同的是,路德把呼召视为神给定的岗位(station),加尔文则认为呼召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在职业选择上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原因有两个。第一,加尔文看重工作的益处,他相信神让我们做的工作一定会带来最大的益处。人在选择职业、确认呼召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恩赐和对社会的作用。加尔文教导说,神赐给我们各样恩赐,是要我们用这些恩赐使邻舍得益处。10因此,我们都当做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把自己的恩赐用在最能祝福社会、最能带给邻舍益处的工作上。第二,加尔文比路德更注重罪对于社会结构的腐蚀和败坏。由于罪的影响, 我们要积极地按照神的旨意去改变被败坏的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尔文的呼召观带有更积极主动变革社会的色彩。11
清教徒继承了路德和加尔文对于工作的态度。他们也认为,工作本身具有内在的尊严。威廉·丁道尔说:“洗碗和讲道是不同,但就讨神喜悦而言,二者毫无区别。”他们要求基督徒在世上要寻求他们的呼召。加尔文把呼召分为一般的呼召和特殊的呼召,前者指透过向外宣讲真道,邀请所有人来归向神的呼召,后者指带来重生的有效呼召。12清教徒也把呼召分为一般的呼召和特殊的呼召,但它们的涵义与加尔文所说的不同。在他们看来,一般的呼召就是相信基督的呼召,而特殊的呼召则是工作的呼召。威廉·帕金斯说:“一般的呼召是基督教的呼召,这个呼召对于所有生活在神的教会的信徒是共同的。特殊的呼召是属于一些特定之人的呼召:官员、传道人、主人、父亲、孩子、仆人、臣民以及其他共同的呼召。”13特殊的呼召也称为个人呼召,它是神按照所赐给我们的恩赐安排给我们的生活。个人呼召的目的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人生真正的目的就是服侍神和服侍人。美国清教徒传道人科顿·马瑟说:“神把人造成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期待从人类社会获得利益。人类社会从我们获得益处同样是应该的。我们根据神的秩序,以我们所从事的特殊职业造福社会。”14清教徒要求基督徒要在呼召中服侍神和邻人,而且要按照神的道来更新社会,寻求社会的公平和公义。
宗教改革的呼召观从创造论的角度为我们在世上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世上的每一份工作,在神的创造秩序之中,都是为了人类的益处而设立的。因此,我们“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当我们凭着爱心为主而工作的时候,就是在服侍邻人、荣耀神。新教呼召的观念后来脱离了信仰的背景,使得工作变得越来越世俗化。这一点提醒我们,基督徒的行动是生命的表达,离开了与神的关系,忘记了我们的所是,我们的所为必然会被扭曲,陷入虚空。

工作的永恒意义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有没有价值,还要看它是否存到永远,在永恒中被纪念。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末世论的角度来考查工作的意义。
耶稣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6:27)耶稣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挣钱谋生,而是说我们工作时不要以必朽坏的钱财为目的,而应当以神的旨意为目的。我们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所需要的一切,神就会加给我们。耶稣所爱的门徒约翰也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一2:17)
末世论与工作的意义之间的关联所涉及的最重要问题是新天新地的问题。圣经上说,这个世界要过去,主再来的时候,要赐给我们新天新地。这一点无可置疑。但关于旧天地与新天地的关系如何,人们的看法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旧的世界与新的世界完全是断裂的,没有任何的连续性。这个世界要被毁灭,新天新地是神全新的创造(参太24:29;彼后3:12)。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为,基督徒在世上的使命就是拯救灵魂,其他的工作没有永恒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旧的世界与新的世界关系紧密,具有很大的连续性。圣经中描述天地废去使用的是启示文学的语言,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新天新地是对旧世界的更新(transformation),而不是全新的创造。《彼得后书》 3:13与《启示录》 21:1提到新天新地,用的希腊词不是neos,而是kainos。前者指的是时间或来源上的新,而后者指的是性质或品质上的新。因此,“新天新地”(启21:1)指的不是在现有的宇宙之外出现一个全新的宇宙,而是一个被更新的宇宙,其与现有的宇宙存在着连续性。15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们今天的工作若做在主的心意上,便会存到永恒中,存在新天新地里。
圣经上类似《彼得后书》 3章的经文的确很容易让我们感觉到,这个旧的世界要被完全毁灭。但是,当我们仔细考察其他处的经文之后会发现,无论是保罗所说“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罗8:21),还是彼得所谓“万物复兴的时候”(徒3:1),都在指向一个被更新了的新天新地。然而,更新的意思是什么呢?有的人把更新看做是洁净和革新,把人的工作视为建立新天新地的一种途径,甚至把这个世界当做我们世世代代永远居住的所在。这种看法过于看重现有的世界与新天新地的连续性,必然会抬高人改变世界的工作。他们常常谈论救赎文化、救赎世界。英国神学家纽比金(Lesslie Newbigin)说:“想把天国带到地上,结果总是把下面的地狱带上来。”16耶稣从来没有命令我们去救赎这个世界。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太5:13—14)盐可以防腐,却不能把腐物变成新鲜的。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这表明将来的新天新地与现在的世界虽然不无连续性,却存在巨大的断裂,因为新天新地的性质是全新的。天地改换一新是主耶稣再来时顷刻间以圣灵的大能奇妙做成的改变,而不是依靠我们今天在世界上对世界的修修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工作并不能使这个世界变成新天新地。就像将来我们身体的复活是顷刻间就变成了不朽坏的灵体,它虽然与我们现在的身体存在着关联,却是全新的身体。身体的复活取决于主的大能,而不是我们今天对身体的维护。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在永恒中没有价值?当然不是!保罗劝勉哥林多的信徒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约翰听到天上有声音对他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示录14:13)可见我们在今世的工作不是徒然的,我们作工的果效在天上是被纪念的。但这果效不可理解为物质意义上的,仿佛我们今天建造的一栋美丽的建筑或建立的一个完善的制度将存到天上。
我们一方面希望神的国降临,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并为此殷勤作工,另一方面也当意识到,今天我们在地上所做成的工作,不过是天上更美之事的影子,正如摩西所建造的会幕不过是天上圣所的影子一样。如此,我们便不会因地上工作的卑微而轻视它,也不会因留恋地上的美好而忘记了对那更美家乡的盼望。

————————

1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03/september/19.65.html.
2 Frederick Buechner, Wishful Thinking : A Seeker’s ABC; quoted in Glen Scorgie’s A Little Guide to Christian Spirituality, Zondervan,2007, p.127.
3 Dorothy Sayers,“Why Work? ”,from http://www.faith-at-work.net/Docs/WhyWork.pdf.
4 《路德文集》(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20页。
5 Joshua Guzman,Significance of Call, p.27; thesis for MA, 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
6 《路德文集》(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24页。
7 参见Lee Hardy, The Fabric of This World,Eerdmans,1990, p.48。
8 http://www.ccel.org/ccel/calvin/calcom32.ii.xxiv.html.
9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中),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718页。
10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中),687页。
11 Alistair Mackenzie, “Faith and Work:John Calvin”, from http://sites.silaspartners.com.
12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中),987页。
13 The Work of William Perkins, The Sutton Courtenay Press, 1970, p.451.
14 Cotton Mather,“A Christian at His Calling”; quoted in Lee Hardy’s Fabric of This World, p.61.
15 Anthony Hoekema,The Bible and the Future, Eerdmans,p.280.
16 转引自杨腓力的《恩典多奇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 220页。

工作三部曲 文/宋军

求职篇

        《罗马书》 12:6—9
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

在当今社会,工作正蚕食着每一个人的时间,从各方面来讲,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就不能不引发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作为基督徒,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的价值何在?它是否是我们使命的全部、天命所归?它的异化将会如何破坏人的生活?它与我们的信仰生活关系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求和思考。由于我们教会有许多年轻的学子即将走上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而已在工作岗位上的弟兄姊妹也有反思自己工作观的必要,因此我愿意分数次与诸位分享有关基督徒工作观方面的信息,共同寻求神的心意。
首先,从求职开始。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呢?神有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些原则以便遵循呢?
这段经文是谈如何彼此搭配共同建立教会的,但其中所提到的原则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基督徒寻求神所托付的社会使命、履行社会责任方面。

一、 求职之前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恩赐(6—8节)

这里的恩赐,意为恩典的表达和显现,是指透过个人的言行来彰显神的恩典,更精确地说,就是透过个人在别人身上的服事而彰显神的恩典。为此,神将各种不同的恩赐即天赋赐给他的儿女们,使他们有可能在各个方面实践彼此相爱、相互帮扶的美好关系,共同兴旺教会、建设社会,神的荣耀借此彰显,自己的人生意义也因此实现。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体现之一就是恩赐都各有不同,没有人拥有所有的天赋,虽有多寡之分,但也绝不存在一个没有任何恩赐的人。相应地,我们没有指望也不可能去从事一切工作,我们只能按照神赋予我们的能力去从事他呼召我们去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确认自己的天赋,并决心为他人实践这些天赋。
保罗在此列举出七个恩赐的例子,可分为讲道的恩赐(说预言、教导、劝化)和服侍的恩赐(作执事、施舍、治理、怜悯人)两组。
其中“说预言”的意思是被神引导说出当说的话。“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注意“信心”一词是有定冠词的,表达的意思是“这信仰”,因此,这句话是说讲员讲道要合乎信仰,也即要确定自己的信息不在任何方面和基督教信仰发生冲突。
这段经文的主旨就是无论所得的恩赐是什么,都应当专心运用出来。
那我们拥有神所赐的哪些恩赐呢?这一认识过程本身就是困难、痛苦和漫长的,我们只有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它们。自我认识之路可能是漫长的,通常在我们必须作出判断和选择的时候,比如四年大学毕业时,我们往往还不能确知自己拥有哪些恩赐。好在过去的经历可以作为借鉴:我曾经做过什么,而且做得很好?那时运用了哪些技能,是规划、调研、执行、创作、教导还是监管?我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汽车、电脑、财务、管理、音乐还是数学?我的工作对象是什么,数字、语言、人物、机械、生物还是程序?我以何种方式与他人相连?团体还是独行侠?我是处在一个充满自由和责任的岗位上,还是在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地方工作以致自己的活动被彻底专门化?通过这种自传式的回顾,我们往往能初步发现自己能做好哪种工作。
除了反省过去的经历之外,对未来经历保持开放心态同样重要。因为自我认识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与个人已经拥有的条件相关,人的行为必须永远向各个方向保持开放,渴望学习,能够调整,允许自己重新定位,永远准备服从神至高无上的旨意。所以,在选择职业过程中,也应给自己留出实验的余地,在此过程中可以学到一些此前无法知晓的新东西,并能逐渐确信自己事实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也可能会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并能因此对自己更加了解,从而排除某种不适合自己的职业。职业选择很少是不可变更的,很多人在一生中要经历四五种职业变更,尝试与错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只有在开始从事工作时,才可能真正了解什么领域是适合自己的。
缺乏自知之明不是择业的唯一困难,诸如贪婪、傲慢、嫉妒、懒惰等罪性,以及恐惧、孤僻等心理问题也是困难的一部分,它们模糊我们的视线,使我们看不清自己是谁、被创造来做哪些事。我们可能因为收入问题而关注某一特定职业,把职业当作是通往巨大财富和物质享受的途径。或许,我们因为社会声望而被某一特定职业吸引,我们想向他人或自己证明,我们要比人们和自己想象的能干得多,以博得尊敬和钦佩。或许,我们对神所赋予的自身条件感到不满,嫉妒他人的天赋和成就,想通过工作来赢得自己不具备的所有才能和成绩。或者,我们因为家人对我们人生的期望,害怕令父母失望,而瞄准某些职业,患得患失地担心家人对我们的看法。于是,引导我们选择职业的因素与我们的特定天赋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基于连我们都不大清楚的某种潜在动机,我们身不由己地上了路,从此就被意义、价值、目标、方向等问题所困扰。
切莫认为每个人只能有一项适合自己的工作,明显的事实是,神所给予的恩赐,使我们能胜任很多种事情。比如,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抓捏的能力,通常应用在牙医、电工、外科医生、精密仪器制作等多种职业上。
除此之外,神还赐给我们两样宝贝来帮助我们缩小选择范围。首先是关注,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他人或社会的某一方面日益关注,比如他人的健康、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那我们就可以确信神正在我们内心作工,于是我们便可以培养相应技能来有效执行这些关注。
其次,神还会赐给我们独特的兴趣,比如对数学、音乐、历史的兴趣,这些兴趣进而使我们培养了一些可以服务他人的技能。
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才能、关注和兴趣,都是神亲自赐予的礼物,可以在我们的生命中显示出神的旨意。我们发现神在我们身上的旨意,与其说是通过寻找神迹和异象,不如说是与了解我们的所有所是密不可分。离开了神,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发生。你在此时此地是你所是,绝非偶然。正是神使你处于你所在的位置。我们最好的顺服,就是按照你之所是,在你所处的位置行动。
另外我们还需知道,神有时召唤人去做一些他极不能胜任的事,他有时也召人去做他们完全不情愿的事。如口齿不伶俐的摩西受召去劝说法老;内心很希望尼尼微被毁灭的约拿受召去呼唤对方悔改。神这样做,目的就是要特别彰显他的大能和荣耀。也就是说,虽然按常规而言,人应做那些他们能胜任的事,但也有例外。经由祈祷和意识到神的引导之手,我们应对自己生活中这种例外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

二、合乎神心意的职业应能实践爱邻舍的命令且能满足离恶为善的原则(9节)

基督教把工作看作是神圣召唤整体的一部分,神向所有人发出了同样的召唤,邀请我们跟随基督,一心一意成为他的门徒;同时,我们也被召唤去爱邻居,用神所赋予的才能去为邻人服务,这不仅限于教会内的服侍,也包括服务社会,职业正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爱人不可虚假”。不可虚假的意思是不可假冒为善。爱和假冒为善是互相排斥的。爱心若是德行的总纲,假冒为善就是罪恶的缩影。假冒的爱所暴露的邪恶就出现在犹大卖主的一吻中。
真诚地爱人,还应该持守一个原则,就是离恶行善。“恶要厌恶,善要亲近”。恨的要求紧接在爱的命令之后,对照鲜明,因为基督信仰的爱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辨识力,对所爱的对象的热切和忠诚,使它痛恨一切会危及对象幸福的恶事。爱与恨这两个词在这里充满激情。爱对于恶事的憎恨,表达了一种厌恶的态度,爱对于善的亲近,则表达了一种如胶似漆的联系。
在职业选择方面,这一命令和原则规限了为邻舍的益处这一目的性。加尔文主张,那些拥有基督信仰的人,应该“选择能给邻居带来最大利益的职业”。因为神使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之中,即我们每个人都须考虑自己在哪方面能帮助有求于自己的人”。然而,自私的动机经常妨碍人作出正确选择。一种持续的诱惑是仅仅从收入、安全、地位和满足感来评价工作,这些都直接增加我们自身的利益,是求职者普遍视为重要的因素。
例如,我可能怀着对那些会被虫蛀坏的世俗财富的过分渴求而着手选择职业。我真正想从工作中得到的是充足的金钱,以便能购买时尚豪宅、高级轿车,并去国外旅游,这些都是诸多媒体和商业广告所鼓吹的当代都市人体面生活方式所必备的因素。于是我便下决心去获取在现行劳务市场能带来年薪6位数字的那些技能。
但是我们能说那些许诺高报酬的职业同时也是最能服务于邻人,使其获得益处吗?在日本打工,一小时付给600—1000日元的属于正常的工作,而每小时一万日元的则绝大多数与色情行业有关。作为一名基督徒,则必须拒绝这些所谓满足人类需要的行业。即使是在道德上无可非议的领域,考虑到某些职业给邻居提供的有益服务要少于其他职业,很明显在优先性方面就略逊。美国天主教主教协会在致会众的信《所有人的经济公义》 (1986)中指出:“个人决定、私人和公共团体政策,各种权力关系,都必须由它们对那些在营养、住房、教育和保健方面缺乏最基本必需品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来评估。对最基本的人类需求的满足必须优先于对奢侈品、无益于公共利益的利润及不必要的军事配备等各种欲望的满足。”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我们自身工作的社会内容:对一名基督徒而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服务。我们在选择和评价自己的职业时,要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是否在工作中对人类集体作出了积极贡献?我是否帮助人们满足了正当的需求?我是否在以某种方式提高或促进人生中真实、美善、有价值的事物?
求神帮助我们认清他所赐给我们的恩赐,使我们立志为了神的荣耀和邻舍的益处的缘故,在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中,尽心竭力地发挥我们的恩赐。

天职篇

《使徒行传》 26:19—20
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先在大马色,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

很多父母都谈到观察一个孩子从在襁褓里到长大成人,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是极大的享受。同样,看一个新生的属灵婴儿如何经历一连串的成长阶段,而最终在主里锁定人生目标的过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悔改信主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主啊,你是谁?”第二个是“你要我做什么?”关于第一个问题,主耶稣会通过临到我们身上的各种事、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主动向我们启示他自己。至于第二个问题,则更多地需要我们去寻求,仰望主耶稣的启示和引导,发现自己当行的路。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并非一路平坦,有时以为看清了方向便兴冲冲地走下去,结果会发现那其实是一大段弯路;有时我们也会茫然地停在那里,辨不清方向,不知何往。经过反复努力、挫折、失望、灰心、气馁甚至绝望,我们才渐渐觉悟神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他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他早为我们安排了周全的计划。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我们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等年纪大了,才让那位爱我们的主牵引,带我们到没想到要去的地方。
保罗的人生历程就是见证。在他晚年,他站在新上任的罗马巡抚官府里,当着巡抚非斯都、大张威势而来的亚基帕王和他妹妹百尼基以及众多当地权贵、显要,伸手分诉。与这些高高在上、衣着光耀的达官贵人相比,这名阶下囚应是多么寒酸呢!然而,这位背负忧伤重担的60岁老人,却在这群虚荣艳俗的权贵中,显得那样高贵、悦目。他滔滔不绝地传讲耶稣基督的救恩,描述受苦、复活的主;自己是如何与主相遇,接受并认识他。最后,保罗充满尊严地说:“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这掷地有声的话,道出了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笃定,以及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的无怨无悔。保罗深信他的使命是从天上的神而来的,是主耶稣亲自向他显现赐给他的。保罗非常准确地将自己的使命概括为:“先在大马色,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令人羡慕的明确和执著。从而我们就不难理解,保罗在自己行将离世的时候,为何可以那么有把握地说出: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4:7)。
然而,保罗并非一开始就知道神要他做什么。他是个热心追求的青年,熟读圣经,深研律法,学识广博,禀赋出众,深得犹太领袖的重用,并被赋予逼迫基督徒的权柄,他为此大发热心,干得非常尽心竭力,以为是在事奉神。他整天忙着挨家挨户去搜查、逮捕、审问基督徒,忙得没有时间思想。当大祭司委派他离开耶路撒冷到大马色去逮捕更多的基督徒时,他踏上一条漫长而孤寂的旅程。不知走了多少天,终于大马色城已遥遥在望,突然天上发出强烈的光芒,比叙利亚正午的太阳还亮,大光四面照着他,他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用希伯来语叫他的名字。保罗问道:“主啊,你是谁?”耶稣回答了他,于是,一个新生的属灵婴儿诞生了。接下来,就是主叫保罗做什么的问题。当时,主耶稣并没有直接告诉保罗,而是吩咐他“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徒9:6)。主耶稣的确向大马色的门徒亚拿尼亚透露了他要保罗做的事——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主的名(徒9:15),甚至连保罗今后的境遇——将会为主的名受许多的苦难也告诉了亚拿尼亚。然而,亚拿尼亚并没有向保罗透露这些内容,他只是按手在保罗身上,使他恢复视力,告诉他将所看见的、所听见的向万人为主作见证,并为他施洗,给他饭食而已。异象必须来自天上,召命出自神亲自的吩咐(我信主不久即有姊妹当面说我将作全时间传道人,我不但不信,还莫名其妙地烦她这么说,想想都怕。直到神直接呼召我)。
信主之初的三年,保罗独自前往亚拉伯亲近主耶稣,当地人烟稀少,触目荒凉。这个渴慕的灵魂,寻求着主耶稣在旧约中的启示。他迫不及待地翻查所有有关弥赛亚的经文,终于惊喜地发现,先知的每一段预言,都与基督的受苦至死,最终进入荣耀的事实相符。他的心是何等兴奋喜乐,又何等遗憾阖族的人对圣经的明白启示长久以来盲目不察!他时刻也没有忘记主借亚拿尼亚对他的吩咐——你要将所看见的,所听见的,对着万人为他作见证。(徒22:15)
可以想见,三年以后回到大马色的保罗是何等急迫地想向他的同胞宣告这旷世的真理!保罗觉得自己未来的事奉应该是在自己的百姓中间。他是个希伯来人,拥有纯正的选民血统,从小即接受严格的犹太教育和训练,这一切不都是为特别的使命预备的吗?显然,他对万人一词的理解是自己的犹太同胞。
保罗和大马色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就即刻在各犹太会堂宣传耶稣,说他是神的儿子。他大有能力,驳倒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初战告捷,仿佛为他的憧憬大开了大门。然而,不久这胜利的远象就变得模糊不清了,当地愤怒的犹太人商议要杀他,多亏门徒趁夜用箩筐把他从城上缒下去,保罗才得以逃生。
但他的心意仍坚定不移,直接上耶路撒冷,在同窗好友巴拿巴的引见下与彼得、雅各会面,在那里奉主的名放胆传道,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不久,忍无可忍的犹太人设法杀他。大马色的门关上了,随着迫害的逼近,耶路撒冷的门也即将关闭。保罗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他来到圣殿中祷告。直到主亲口让他离开耶路撒冷,保罗与主争论,企图扭转神的心意。但主斩钉截铁地对他说:“你去吧!我要差你远远地往外邦人那里去。”(徒22:21)他做梦也没想到神会差他去向外邦人传福音,作为一名法利赛人出身的犹太人,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被自己偏狭的本民本族所厌弃。犹太律法师的教导是:“如果外邦人落水快淹死,犹太人不可去救他。虽然经上说不可流邻舍的血,但外邦人不是我们的邻舍!”
保罗回到家乡大数,重操旧业,织帐篷为生,一等就是四五年,想必保罗在此期间重寻自己的使命,从听到神的旨意到顺服,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在神的旨意与自己为神大发热心所拟定的计划相左的时候。保罗必定在主里面对自己多有对付。直到有一天好友巴拿巴来找他,兴奋地告诉他神在安提阿的奇妙工作,邀请他一同到这外邦城市去收割成熟的庄稼。保罗在安提阿教会工作了一年,就被这具有宣教异象的教会差派到外邦人中间传福音。主为保罗预备的大门终于开启了,一位外邦人的使徒踏上了征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来自天上的异象,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头,历经艰难险阻,直到他到了晚年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时自豪地说:我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我们每一个神的儿女都能够寻得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就是听见神的召唤,确定我们的天职,用我们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那从上面召我们来完成的使命。
在此,我们必须厘清“天职”这一概念。在圣经中,天职或召命的基本含义是指福音的召唤,纯粹又简单。我们被召唤来忏悔和笃信(徒2:38);我们被召唤来与耶稣基督建立关系(林前1:9);我们被召传扬那使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我们奉召成圣(彼前1:15,林前1:2);我们奉召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太28:19)。在此我们并无选择的余地决定哪一项适合自己,这些是神向所有人发出的召唤,是成为门徒的召唤。全体基督徒都有责任跟随基督,并在此过程中成为神要我们成为的人。福音的召唤不是就某一特定职业发出的,而是针对圣徒身份的。
然而,作为基督徒,我们也被召唤去爱邻舍,用神赋予的才能去为邻人服务。因此,我们不仅被召唤成为特定的一种人,而且还要行特定的一些事。此即所谓普遍呼召与特别呼召。前者就是号召我们成为基督徒,无论个人的人生岗位是什么,都要具备基督门徒的美德。而后者,就是召唤人来做某些特定的职业,以利用我们的恩赐去实践神让我们爱人如己的命令。我们通过在一系列的岗位中寻求各种天职,使饥者有食,寒者有衣,病者得治,无知者受到开导,弱者得到保护。借此我们实际上参与了神对人类的看护,神借我们的手赐下他的礼物,使人类能在世上生活,当我们每天早上为今天的面包祈祷时,已经有人在面包房忙着生产了。
天职当然包括我们寻找到的有薪职业,但实际上它的内涵更为广阔,所有人都拥有许多岗位: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等,这其中的每一个都是一种天职。也就是说,把我引入与他人联系中的每一件事情,使我的行为成为他人生命一部分的所有事情,都包含在天职之中。因此,我或许没有报酬性的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生命中没有召唤。我们应该摆脱天职只不过是一种工作,寻找生命的召唤就是去寻找职业的看法。职业只是我们整个天职结构的一个因素,在作为员工做完工作后,作为配偶、父母、基督徒、邻居和公民,我们仍然有其他事情要做。如果我们只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有给爱人、孩子、教会、社区留下任何时间,那么我们就没有听到和注意到神在我们生命中全方位的召唤。一位哲人呼吁:“人生不应在劳动中被折磨得精疲力竭。”这样的天职观要求我们将工作、家庭、教会、教育、休息都安排得妥贴平衡。
我自信主之后,寻得神对我的召命——牧会治史。可是,很长一段时期,我一直陷于困惑当中,总认为二者不可兼得,牧会与治中国教会史相争相吞,在时间和精力上顾此失彼,非常苦闷。年内本欲重拾旧业专以治史为念,但又被神拦阻,命我以牧会为重,同时不忘治史。感到甚难。直到前日接到主内好友一篇文章,才豁然开朗。文中提到沈从文对《史记》 的评价:“史记列传中写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相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史记这种长处,从来都以为近于奇迹,不可学,不可解。”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作者生命是有分量的,是成熟的。这分量或成熟,又都是和痛苦忧患相关,不仅仅是积学而来的!⋯⋯和当时作者对于人、对于事的理解认识相关,和作者个人生命所负担的时代分量也有关。”此即治史的关键所在——“必由痛苦方能成熟积聚的情,这个情即深入的体会,深挚的爱。”好友提醒我现今的牧会难道不是这份深入的体会、深挚的爱的预备吗?如此积蓄,他日才有望写出一部有血有肉、有泪有笑、万般阴霾终归一天赞美之朝阳、始于恩典终于恩典的历史。
神借好友文章发我昏昧,点醒我心,诚然如是!随着牧会年月的增长,每次讲授中国教会史都有更多更深看见,从中足见神用心美善!我的心中立时充满感恩和赞美,深感神叫万事都互相效力,不仅使我的召命更为清晰,也使目前所走的路更显其意义和价值,牧会治史二者终于整合为一,相得益彰。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在寻求你的天职吗?你听见神在你生命中的呼唤了吗?他要你做什么呢?还是你正在经历迷茫的旷野,辨不清方向?让我们像保罗那样作一个寻求的人,哪怕付出想当然而走上弯路的代价,哪怕是漫长的等待,神必会顾念我们这颗渴求的心,向我们显明他的旨意。我真盼望我们每一个人在见主前,都能无悔地说出:我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

动静有时篇

《路加福音》 10:38—42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简单回顾一下这件事的经过:耶稣进入一个村庄,村中的马大认识耶稣,邀请耶稣到家里歇息,于是耶稣来到这家人当中。姐姐马大忙着准备饭食,妹妹马利亚则坐在耶稣脚前听他讲道。面对发怨言的马大,耶稣肯定了妹妹。问题在于主耶稣肯定了什么呢?
中世纪的解经方法是喻意式的,认为马利亚代表了沉思生活,她专心安静在耶稣的面前,聆听、默想。马大则代表了实际生活,在厨房忙碌,以满足日常的身体需求,让耶稣感觉舒适。对于马大抱怨马利亚不参加劳动,耶稣回答说马利亚选择了上好的事。于是,便得出结论说耶稣在此给我们的教导是:沉思生活优于实际生活。这样,中世纪虔敬的基督徒便认为摆脱现实生活,完全献身于沉思生活,就是在过一种神圣的天使般的生活。其实,这一古老的错误是受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把人生的至善和终极目标归于沉思,即对美德的享受。一些人沉醉于隐修式的信仰生活,享受着对积极生活的鄙视态度,仿佛这种生活会使其远离天堂。
其实,耶稣在此仅是称赞马利亚对自己来临的反应比马大更恰当。既然耶稣通常满足于简朴的招待,那么马大当时应该做的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聆听耶稣的教导,而不是过度地操心食物。然而,马大却忙于操持,没有时间去聆听教诲。这就像人们盛情款待一位教师,却不在意倾听他所讲的,做出大量没有必要的准备,以致淹没了一切教诲。耶稣在称赞马利亚好过马大时,不是在表扬某一种生活方式,贬低其他。主耶稣是在指出这两姐妹在特定时刻,对自己的来临和教导所作出的不同反应的相对优缺点。当他探访她们时,一个在聆听,另一个却在劳动。圣经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原则: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传3:1)。人有工作的时间,也有聆听的时间。毫无疑问,马利亚也有劳动的时间,但她明智地安排好她的时间,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耶稣批评马大,不是因为她工作,而是因为她在错误的时间里劳动。
如果说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问题在于人们基于错误的理解上争作马利亚的话,今天的世界潮流则完全走到另一个极端,很多人都是忙碌的马大,这位姐姐在今天的名字是“工作狂”。在今天,工作是第一位的,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极不均衡地蚕食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那些白领和专业人士,被工作掌控得最紧。他们所有的人际关系,与父母、与妻子、与朋友,都必须让位于对成功职业的高速追求。许多人发现工作之不可抵御之处在于,它代表了竞争和认可,挑战和成就,刺激和兴奋。对成功和认可的小小品尝造就了人们更大的胃口,最后工作成为个人生命中的主宰,主宰就意味着它将提出一个要求:其他一切都退让为次要。于是,人们将自己献给工作,当作活祭。
为此,人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越来越多热衷于职业发展的人最终拥有的是破碎的婚姻、记恨的孩子、被遗忘的朋友、备用和边缘化的神。他们生活在对失败的持久恐惧之中,并且受他人评估和观点的束缚,陷入完美主义的网罗,对于他们的生命,耶稣描绘得最为到位,就像马大一样充满烦恼、焦躁,时常感受到伤害,对事物失去判断力。工作简直就像一个残忍的暴君,拿去人们的时间、温情和友善,它靠着充满世俗功利的承诺,把上钩者诱入其寺庙大门,并从他们生命中要求越来越多的付出,奴役和束缚把自己献上的人,而给予的满足感却特别少。
尽管如此,人们仍迫不及待地准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失业的压力成为当代都市人所面对的最为紧张的课题。上周走过某天桥,看见一个穿着干净的年轻人把头埋在手臂中坐着,地上的粉笔字很清秀:饿极了,找不到工作,谁能给我一份工作!工作,一个占据着我们头脑的词,一个仿佛左右着我们命运的家伙。
今天的时代病——工作狂,这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促使人们需要与富有恩惠的主耶稣相遇,寻求彻底的医治。
请听这段经文的现代版:一天,耶稣进了一个城市。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她认出了主耶稣,就欢喜快乐地接他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妹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马大很爱主耶稣,因为主耶稣使她的内心充满着平安和喜乐,给她的一切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她决心从此以后要为主而活。如何表达自己对主的爱呢?为了让耶稣住得宽敞一些,起居舒服一些,吃得营养且可口一些,出行方便一些,她盘算了一下,需要买高级别墅和轿车、高档家具和家用电器、高档饮食,这得努力工作赚钱才行。于是她出去找了两份工作,忙得七窍生烟、不舍昼夜。渐渐心里焦躁,感到自己都成了老妈子了。而主却没有赞赏自己,反而好像是马利亚深得主心,因而感到备受伤害。她三步两步冲到主耶稣面前,说:主啊,我的妹妹让我一人拼死拼活挣钱,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满足生活的要诀在于适度和简单,你应该每天都有与我安静交流的时间,马利亚也工作,但她知道与我亲近是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就是当我们真实遇见耶稣的时候,我们就相信了他,并邀请他来到我们的生命中,然后我们是作了马大呢,还是作了马利亚?
基督的门徒被呼召成为神要求我们成为的样式,培养基督的跟随者应有的美德。工作当然是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生命的全部,我们还需要祈祷、读经和沉思。基督徒的生活既不是单纯的沉思,也不是单纯的工作,而是沉思与工作之间的一种结合,二者经常互换。有时我们积极地从事上帝呼召我们去做的事,有时,我们又需要远离繁忙而去安静地祈祷和沉思。就如主耶稣在积极辛劳的工作之前或之后,都习惯花时间与天父在一起。基督徒的生活也应该体现出劳动与休息,行动与沉思,释放能量与休整积蓄之间的二重节奏,有动有静,有近有远,有张有弛,有进有出,各有定时,平衡而完美。如此,我们才能活得荣神益人,与众不同,满有基督属天的气质:荣美但不虚华、洒脱但不轻浮,淡泊但不木讷,辛勤但不愁烦⋯⋯我们因着主耶稣得到的实在美好!盼望我们的生命充满了感恩和赞美!

职场上的基督徒 文/科顿·马瑟文 汪咏梅译

“天职”这个清教徒信念既是对敬拜的劝诫,也同样是对工作的劝诫。在真正清教徒的教会中,每个信徒在日常生活中都遵从上帝的呼召,即便上帝呼召他去从事的工作是经商。在下面的讲章中,科顿·马瑟概括了基督徒经商应当遵行的道德标准。《职场上的基督徒》初印于1701年,美国各个教派的教会都在重述这篇讲道的要点,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如今这些要点已被重述数千次。

《创世记》 47:3
你们以何事为业?

所有基督徒都要注意两个呼召。每个基督徒都有一个普遍呼召,那就是在宗教服侍中事奉主耶稣基督,拯救自己的灵魂,这是上帝所有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帝呼召我们信他的儿子、悔罪、谨守与他相交的神圣方法、在世间为他的真理和道路作见证。上帝用这种神圣的召唤呼召我们,世上每个人都应该顺从上帝的呼召。
但是,每个基督徒也有一个个人的呼召,或曰一份具体的工作,借此他的作用与周围其他人区别开来。上帝将人塑造成社会性的人,我们期望从人类社会中获益,同样,人类社会也应该从我们当中获益。我们遵照上帝的吩咐去从事一项专门的职业, 通过这个职业的工作,我们对社会作贡献。
身负两个呼召的基督徒是一个船夫,他的船要划向天国——天父已经为我们预备的天家。假如他只注意其中一个呼召,只划一边的船桨,在通往永恒极乐之岸的旅程中,他的调度会很糟糕。基督徒不仅需要顺从神对他的普遍呼召,还需要顺从神对他的个人呼召。
因此,我们现在要问的问题是:对基督徒而言,什么叫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或者说,一个基督徒应当怎样从事上帝呼召他做的那份工作才能够把它做好?在今天的讲道中我们将讨论这个话题。

一、一个基督徒应当能够这样说:我有一份工作。

正常情况下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有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时候基督徒应该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某项专门、固定的工作,以便可以通过为别人及自己谋福利来荣耀上帝。基督徒若无事可干,他既谈不上可敬,也不合基督信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正如这些职业所精通的对象各种各样,这些职业当初被设计的目的各种各样一样。有些职业更直接地为我们邻人的灵魂服务,有些是为他们的安全服务,有些是为他们的防卫服务,有些是为他们的身体服务,有些是为他们的财产服务,有些是为他们的快乐服务。但是,通常情况下,一个基督徒一生不从事任何工作,直至疾病不幸降临,丧失工作了能力,这是不符合基督教信仰的。……
对“你们以何事为业?”这个问题,一个基督徒应当能够进一步说:我有一份被上帝允许的工作,而且是一份惬意的工作,也非常适合我的性格。……如果我们从事的职业会冒犯上帝,我们自己就不可能从中得到帮助。一份将人置于上帝的震怒之下的职业,人从中能得什么益处?从圣经严令禁止的职业中获得的一切收益,上帝的震怒都会将它劈成碎片。一个人从事上帝没有呼召他去从事的职业,此人和他的后代从中都不会得到什么益处。为了我们人生的道路,我们必须求教圣经,以免在选择职业时陷入罪的道路当中。……
我们应该视此为理所当然,那就是,除非这份职业倾向于给人类带来幸福,除非它有助于增进他人灵魂或现世的善,否则,你就不能去碰它,而且这份职业是邪恶的,良善的上帝呼召你将它弃之一边。……
凡是会让上帝蒙羞的职业,凡是只会助长人的情欲的职业,凡是使人真正的利益受损的职业,都应该一概拒绝。……我要说:一份职业,如果它的主旨与节制、与公平、与敬虔相背,基督徒就不可以借它谋生。只要是罪的工具,一切都不被上帝允许。
仅此还不够。基督徒应该设法做到使自己的职业既是被上帝允许的又是惬意的。从事一份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是极其不便的。父母们啊!在为儿女选择职业时,你们务必要考虑他们的能力和爱好,以免毁了他们。在对如此重大的问题作出决定之际,请你们通过祷告,通过禁食和祷告,大声地向上帝呼求,寻求他的指引。儿女们啊!你们在决定自己的职业时,也应该恒切地祷告,三思而后行,最重要的是,要审慎地为自己的工作设计正确的目标……

二、从事自己的职业时当有的一些美德

一个基督徒不仅应当能够清楚地说明他从事何种职业,还应当能够清楚地说明他在自己的职业中表现如何。仅只有一份职业是不够的,基督徒还必须重视自己的职业。要想把工作做好,基督徒在从事自己的职业时必须具备一些基督教的美德,尤其是:

1、基督徒工作应当勤奋

一个在工作上懒惰的人似乎不是事奉上帝的人。人们懒惰,除了给自己带来贫穷、痛苦、各种各样的失败外,还能带来什么呢?……相反,一个人勤奋工作,有什么他不能心想事成呢?勤奋的人鲜有贫穷的。一个人会因自己的工作得以高升吗?我要说,让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得以高升。……我告诉你们,一个人凭勤奋能够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年轻人,年轻时要努力工作,年老时就可以收获你劳动的果实。而且通常情况下,如果白天你没有好好工作,夜晚你怎能享受安眠?让工作占住你大部分的时间吧。……
真丢脸,来,工作吧。在工作中投入你的力量,发挥你的技能,杜绝一切不恰当的业余爱好。你可以不时地从事一些高尚的娱乐活动,但我恳求你,不要将它们当作肉食,而要当作调味品。如果娱乐活动侵占了你太多的工作,就取消这些活动。也许有一些人,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工作,而将一小时又一小时,甚至一天又一天的时间浪费在抽烟、喝酒、赌博、在酒馆虚度时光上。啊!对你们这些可悲的人,我必须像主耶稣那样说:你们这些可恶、懒惰的人,改邪归正吧,否则,你们离外面的黑暗就不远了。因为你如此地懒惰,你的钱财在日渐减少,你的信用及其他一切都在逐渐下降;因为双手无所事事,你的房屋将要归于无有,这些你都无动于衷吗?你慢慢就养成了懒汉和浪子的性格,这些你都无动于衷吗?……如果主耶稣基督发现你在仓库里,或商店里、小船上、田地里、你工作所在的地方,谁知道他会赐给你怎样的福气呢?……

2、基督徒工作应当谨慎

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信仰基督教,在工作中却丝毫没有表现出谨慎,这对他所信仰的宗教是一种羞辱。每个人都应当以一种值得称赞的拼搏之心,努力去得到约瑟曾经得到的赞赏:没有人像你这样谨慎。
我尤其要提醒你们:人人都应当谨慎,好好学习,知晓、熟悉自己工作中的一切奥秘。成为你那个职业的能手,视自己不是一名行家为耻辱。谨慎会要求你对自己的工作有洞见,谨慎也同样要求你对自己的工作有远见。……因此,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能觉察到做每件事情的最佳时机吧,因为凡事都有定期。《传道书》中的那位智慧人说:“保守有时,舍弃有时。”聪明人会尽一切可能觉察行动的恰当时机。
同样的谨慎一定也会教导一个人在工作中怎样量力而行。一个人在工作中投入过多的精力是不谨慎的;工作时分心、毁了自己的健康、投资超出自己的财力,这都是不谨慎的,应当受到责备。此外,关于谨慎,我还有一点要告诫你们,那就是要量入而出。基督徒们啊!要听从这一忠告:一个人花得多、挣得少,或是投资多、收入少,这都是罪,通常都是罪,最终会成为一种耻辱。
因此,要经常检查自己生意的状况,这在谨慎的原则当中并不是最小的,古时关于智慧的《箴言》中就说到: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也就是说,要经常检查你的生意状况,看看是红火了还是萧条了,学会相应地调整你所关心之事的次序。……

3、基督徒工作应当诚实

的的确确,在我们借以谋生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严格地奉行公义的原则。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基督徒在他所行的一切事上都应当彻底地公义,以便他能够和保罗一样说:“弟兄们,我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徒23:1)基督徒应当效法他的主,圣经上说主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生意场上你要与别人做买卖,一种坚定的、不带半点掺假的诚实应该贯彻在所有买卖过程中。你工作的目的是要得金银,但你始终应该以金律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我再讲具体点好吗?我要说:在你的职业中,让诚实的原则促使你讲真话,在一切场合只讲真话。……

因此,不要向任何客户隐瞒你出于公平或仁爱应该让他知晓的事情,尤其是当客户信赖你的诚实时。无论在称赞商品还是在批评商品时,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对商品的类型、用途、价格,不要作任何与事实不符的宣称。……在每一桩交易中,都让诚实的原则使你免于任何欺诈或欺压行为。……因此,不要利用对方的需要或笨拙占他的便宜。利用对方的弱点掠夺对方,这是无情的、诡诈的、不人道的。
还有,如果你要从一个人手里买一样东西,但你怀疑这东西不是那人正当得来的,那就永远不要与这种人做交易。如果你担心人家要卖给你的是赃物,那就永远不要碰这些火炭,也不要招此污名,说你看到有人偷盗时,与他争夺赃物。有什么产品你需要为别人加工吗?那就好好加工这些产品,将每件产品做得完美无缺。不要拿任何不实用的东西欺骗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疏忽,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卑鄙,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欺骗。
但是我还有一点要说,那就是:让诚实的原则促使你认真地偿还你在生意中无法避免的债务。尽可能避免债务。……但是,一旦陷入债务,那就要随时准备偿清,正如此前你随时准备背负债务一样。先生们,我必须跟你们打官司,我要带你们到法庭上,我的意思只是要让你们明白法律!……不要随随便便陷入债务,既而随随便便一直背负着债务。的确在通常情况下(尤其在今日世界),没有债权人和债务人,生意就不可能进行下去。但是任何时候,只要你一想到自己手中握着另一个人这么多的资产,你不偿还给他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你就应该感到不安。据说有些人在深深陷入债务危机时,就用一些我不知道是什么的伪造物来欺骗债权人。对这些人,我无法用更温和的言辞,我只能告诉他们:你们这些盗贼,至高的神知道你们一切伪造、欺诈的行为,你们不会因之昌盛。最后我还有一点要说:让诚实的原则促使你在一切生意中守信。有时候你会许诺,让你的承诺像你的契约那样可靠。

        4、基督徒工作应当知足

基督徒不应该动不动就与自己的工作翻脸。一个人怀着一颗知足、满足的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这是上帝对他独特的恩惠。一个人具备某种气质,适合从事某一职业,另一个人具备另一种气质,适合从事另一种职业,这都是出自上帝的作为,上帝在那个人身上塑造了那种气质。……当一个人到了不喜欢自己的职业,而这份职业处处使他烦恼不安的地步时,这个人离灾祸恐怕就不远了!因此,我首先要极力奉劝大家:不要将你的工作视为你的负担或污点,不要因心地骄傲而以自己的工作为耻,在这份工作中你也许会成为他人的祝福。至于我自己,不管一个人从事的工作多么卑微(也许只是推独轮车),只要看见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地工作,我的心就深受感动,对他不禁肃然起敬。
有可能你发现别人从事的工作比你的更伟大、更富有,你也许认为,自己若从事另外一种工作,也可能变得更伟大、更富有。是的。可是,天父岂不是将你投放在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当中吗?……你现在的工作遇到了什么困难和不便的阻碍吗?在困境中知足,这是你向将你安置在此地的上帝所表达的崇高敬意。不要陷入烦躁的不满足之中,而要忍耐,像先知耶利米那样,得出结论说:这真是我的痛苦,我必须忍受!我必须忍受!……
因此,我还要极力奉劝大家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不要过于突然地离开上帝为他安排的工作。当一个人变得不适合他的工作,或他的工作变得不适合他时,他无疑可以离开这份工作。一个人可能会应邀变换工作,这种变换有时候是应当的,对此我毫不怀疑。但是有很多人,他们放弃自己的工作仅仅是出于贪婪和不满足。想一想,多少人会为之后悔?……我请大家自己去观察。
至于我自己,我对那些乘船远航、从事海上贸易的邻人有一种特别的敬意,他们为大众带来的福祉几乎可与从事任何其他行业的人相媲美。很多年轻人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引,出海贸易,我们不应该阻拦他们。可是,年轻人啊!你们当中很多人在岸上原本也有很好的工作,借这份工作你们也可能生活得很富裕。可是,在海上赚取的更多,这个希望令你们过于着迷,你们就到海上去了。请问:你们当中,是否十有八九都是这样破产!我想说的只是:圣人廷德尔说过:“上帝可以为我的良心作证,我为自己向上帝所求的世上之物,只限于满足我基本的生活需要,使我不至因缺乏而违背上帝的律法去偷盗。”若有人能够这样说,他们便有福了!

        5、基督徒工作应当虔诚

啊!让每个基督徒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都与上帝同行,在工作中考虑到上帝,仿佛在上帝的眼皮底下工作吧。先生们,我下面说的话是非常奇妙的:一个穷人,他关注上帝呼召他所从事的工作,在自己一切的工作中都织入一缕神圣的丝线,他最终在天国得到的可能是一些最大的荣耀。……

三、需要注意的几点

但是,现在有这样几点要提请大家注意:

第一,不要让你的个人呼召吞噬了你的普遍呼召。人啊,你们要小心,免得落入与可拉一党同样的命运,甚至被地吞灭。……终有一死的人啊,不要忘记,你有一个不朽的灵魂需要满足。“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而要忧虑“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不要忧虑前者而忘记了后者。对很多为工作中各种事务缠身、不得解脱之人,我们可以引用《路加福音》 10:41—42,对他们说:“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为了减轻身体需要的缺乏,你认真地做该做的事,这没错,做吧,做吧。但是,你的灵魂,你灵魂的得救,与上帝相亲,与基督——你灵魂唯一的救主——联合,这才是那唯一不可少的事。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愚蠢轻率到忽略这事的地步!啊!要努力确保在最后审判的时刻,你不但看到永恒中巨大的幸福,还看到这句话的应验:“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
因此,不要让自己的工作负担过重。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祷告、默想上帝的话语,不但自己独自祷告、默想,还要和家人一起祷告、默想。不管你身上背负着怎样的工作压力,都不要剥夺至高神从你这里收取的每日献祭。请放心,因为你对上帝的这般忠实,你一整天工作都会进展得更顺利。
更重要的是,要让生意为主日让位。在主日,要将所有的生意放到一边,单单在祷告中与上帝对话。……我要极力奉劝大家:主日不可从事任何买卖,不要惦念你世俗的生意,亵渎主日。只可祷告,将其他一切事务关闭在你灵魂之外,直等到安息日过去。先生们,我确信,如果你愿意做此实验,通常你会发现,由于你严格地守安息日,在整个星期当中你的工作都非常成功。
第二,要让对上帝的顺服成为你一切工作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在工作过程中,要仰赖上帝以取得成功。……
第四,要在你一切的工作中融入无数敬虔的思想和突然发出的祷告。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几千个神圣的思想?通过一个“化学过程”,从世界上最世俗的工作中提取神圣的思想,你可以使最世俗的工作变得超凡脱俗。甚至在工作之时,你就可以将这些思想转化为祷告,不管你正在尘世上做什么,你都可以使你的祷告上达于天。这是真正地顺着圣灵而行,这样为圣灵所充满,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平安与活力啊!
圣经中为什么会提到那么多职业?部分原因是为了让你在工作过程中思考圣经。圣经将商人引向这样的渴望——愿我做一个聪明的买卖人,找到重价的珠子!将农民引向这样的渴望——愿我心中的荒地被开垦!将水手引向这样的渴望——愿我的希望之锚通入幔内!将木匠引向这样的渴望——愿我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将金匠引向这样的渴望——愿我因得火炼的真金而富足!将裁缝引向这样的渴望——愿我的灵魂披上拯救的衣袍!谁会有这样的渴望呢——愿我的双脚随时准备去传和平的福音?

愿你们众人都从事自己正当的职业!愿恩惠慈爱在工作中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

摘自科顿·马瑟著《职场上的基督徒——两篇简短的讲道,分别就普遍呼召和个人呼召对基督徒进行指导》,波士顿,1701年,36页及以后。原文存于耶鲁大学图书馆。有部分删节。

2010年夏季号卷首语

在《以弗所书》4章中,保罗讲到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有神所赐各样的恩赐及职分后,特别强调这都是“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2—13)这里“成全”一词可以更确切地译为“装备”圣徒。因此保罗在这里谈到的是教会当有的一项重要使命或责任:使每一位圣徒在其中得到装备,好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今天我们可能会受到这个时代特有的消费主义的影响,把教会当作一个满足自己某种心理或情感消费需要的场所。但从保罗对教会使命的这一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教会不是一个俱乐部,给人提供心理的愉悦;不是一个商场,人在这里可以找到满足自己消费的某种产品;不是互助团体,其中成员可以提供彼此的心理安慰。教会更像是一个家,每个人在这里是作为儿女得到生命的喂养;教会更像是一所学校,圣徒在这里得到真理的装备与造就;更像是一个军队的训练基地,或登山者的大本营,为那些出去打仗或登山的人提供休整或给养。教会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消费,而是为了装备我们以建立基督的身体。
教会的责任是使每位圣徒得着装备,好让每位圣徒都可以尽自己在这个世代的本份。这个本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位圣徒在教会中尽自己的本份,参与教会的服侍,使教会这个团体作为基督在这个世上有形的身体,能够像山上的城、灯台上的光那样去见证基督的荣耀。而另一方面,每位圣徒也当在自己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尽自己作为基督门徒或其国度活的使者的本份,见证和服侍主。正是在尽自己本份的服侍与生活中,我们得以长大成人。
就第二个方面来说,我们在世上的工作同样当有来自于神对我们的呼召,其所具有的服侍神的神圣意义,与教会工人蒙召在教会中服侍主是没有区别的。教会的工人在教会中服侍要接受装备与训练,同样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服侍主也要接受装备与训练,好让我们能够等待、聆听并清楚神对我们工作的呼召;知道我们在世上的工作怎样能更好地为他作见证。其实,我们如果是蒙召选择一份工作,我们就知道,这个工作的首要意义不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荣耀神的名,并因此让自己的属灵生命能够在其中得到造就。
有时我们表现出的一个极端是,我们以为在工作中的成功就是对神的名的见证。其实我们对基督之名的见证,常常不是在世俗价值观判定出来的成功中得以实现,这反倒会成为我们追求自我成功的一个借口。当我们因为过度工作而忽略教会生活,缺少在教会中的装备时,我们并没有因此使基督的名得到荣耀,而是使我们属灵的生命遭受亏损,我们会因此缺乏打仗或登山的力量。
本期的主题是思想职场与服侍的关系,特别关注到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职场中来服侍神,见证我们主的荣耀。其中不仅涉及如何从基督信仰的角度对工作意义有全新的理解,也会涉及我们在职场服侍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愿神能够借着这些分享与见证,让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意义有重新的了解,对自己以往职场中的服侍有更多的反思,好让我们真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各尽其职,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