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天开了:这地方何等可畏/孙毅 长老

但就是在这个需要忍耐才能生活下去的日常世界中,我们会经历到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让我们在那些熟悉的地方有可能一时间会不由地呼出:“这地方何等可畏!”

一、

雅各在逃难的路上,有天晚上梦见一个梯子由天立到地上,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下来上去;且有耶和华神在梯子顶端亲自向他说话。他醒了以后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于是他把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创28:17-19)

雅各把那个让他感到何等可畏的地方称为神的殿,反映出他所在的旧约时期的普遍观念,就是神只在他的殿中临在,与人相遇。不过,在所罗门还没有建造起来神殿之前,神与人的相遇并没有限定在特定的地方。只是每次与人相遇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于,那个原本平淡无奇的地方,一下子变成人不敢轻易迈进的地方;以致于摩西想要走过去的时候,他听到的命令是:“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3:5)

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神圣的色彩正在褪去。我们今天很难在一个场所经历到“这地方何等可畏”的经验。只有在神的殿中,我们还多少会经历到一种让人油然心生的敬畏。正像一首歌中所唱的,在神的殿中,你要谨慎你的脚步。当然,我们会说,圣经中所记载的都是一些神特别拣选的人物,我们没有他们所有的特别经历十分正常。但问题是,我们已是生活在新约的时期,生活在耶稣基督已经复活之后。正如基督所说:“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太13:16)

二、

在基督的门徒所看见的新景象中,有一个景象与雅各看到的十分相似,“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约1:51)这里基督是在应许他的所有门徒都会看到天开了,而不是其中几个特别的人;并且不需要与某个特定的圣殿关联起来,而是凡他所在的地方,都可能发生,因为他的身体就是神的殿。

在新约圣经随后的记载中,我们看到基督的这个应许确实应验了。在司提反被犹太众人推出去将要被打死之前,他定睛望天,就见证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徒7:56)使徒保罗也曾经见证说,他认得的那个人“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林后12:4)不过,这些经历也还是十分特别,其中也没有涉及到我们在这里所思想的那个现象:“这地方是何等可畏!”

其实在门徒的经历中,有一个场景让我们看到十分相似的景象,就是耶稣带着三个门徒上了高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三个门徒听到云彩里有声音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彼得在震惊之中,一面说“这里真好”,一面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因为他们甚是惧怕(可9:2-8)。对他们来说,山上这个地方一时间变得让人何等可畏,这倒不是因为这地方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天在这里开了,有神的话语传递下来;是因为基督在他们面前显现出了让人不能直视的极大荣光。

这让人可畏的事发生在山上,就是说,不是在遥远的天上,而是就在地上,在门徒所生活在其中的日常世界之中。在那个让人敬畏的时间过去后,“门徒突然周围一看,不再见一人,只见耶稣同他们在那里。”这位耶稣就是他们日常所熟悉的那个夫子。而当他们下到山下时,他们还会遇到每天都会遇到的辩论与医治。这种日常生活是如此的日常,以至我们都会认同耶稣在这个时候所发出的感叹:“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但就是在这个需要忍耐才能生活下去的日常世界中,我们会经历到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让我们在那些熟悉的地方有可能一时间会不由地呼出:“这地方何等可畏!”

三、

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在此世的生活中,都有可能经历到天开了的经历。而当我们有这样经历的时候,我们随后所说的,就会与当年雅各说的稍有不同:“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国,通向天国的门。”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是神的独生子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上所已经带给我们的。

当我们说到神国的时候,神学字典上已经把它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大意是,神国不是指一片疆域,而是指神的统治使人心顺服之处。确实,要想表述严格,就不可能不抽象。但问题是,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其相遇的时候,神的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具体的经历;并且,尽管神国不是指某个特定的空间,但在我们经历其中的时候,还是会让我们心里不由地惊呼:“这地方何等可畏!”

当我们说神国已然临在于我们所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这并不是在说要在这个地上建立天国。凡是说要在这个地上建立天国的,根本就还没有认识到耶稣作为神的儿子来到这个世上已经做成的工作。这不是我们能够作的,而惟有神的独生子才能作。而这里要说的是,神的儿子已经做成了这个工作。神国通向地的道路已经打通,天国的大门借着神的儿子已然在这里打开。并且,我们并不是要等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顺着天梯上去,才能够享受到天国中与神的同在。其实,就是在此世,神的使者上来下去,我们已然能够经历到神国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他离我们各人不远”(徒17:27),不需要我们上天寻下地求。只要认识到来到这里的耶稣,神国的门就向你打开。

四、

问题是,对于我们这些认为自己认识耶稣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经历到神国的经历吗?我们是否在生活的某个时刻遇到过一个场景,以至我们心里不由地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地方的荣光竟让人不能直视?在这场景中,过去只在童话里听说的天使现在是如此的真实,以致我们能够感到他们的手就在我们的身上?在这场景中,我们所听到的以及我们所倾心吐意的话语,都是如此的真切以至不是在向着空气说话?

其实,如果这种情景我们只是在圣殿中遇到,这并不意味着神国只在圣殿里而不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这只说明我们过于习惯我们过去生活的世界,还不习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打开那扇通向纳尼亚王国的橱柜之门。这种世俗习惯的势力保罗也将其称为空中掌权者的势力(弗2:2)。它总是试图拦阻在我们与神国之间。它在空中,这意味着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让我们所经历的每个地方轻则是没留下印象,重则是沦为不堪回首之地。

这种世俗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在:人们总倾向于用某种人造的想象的景象来安慰我们饥渴的灵魂。在工作之中,我们会让自己沉浸在功名的远景中;在工作之余,我们或者让自己沉浸于网络及游戏给我们虚拟的世界中,或者让自己进入到电视及电影给我们描画的故事里。这里只是列举一二,而这些人造的景象成千上万,是我们在还不认识耶稣的时候就早以熟悉了的,现在延续到我们归信了基督之后的生活中。

五、

确实,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由有形及无形领域构成的生活世界中,只是在我们归信前,其中的无形领域是由空中看不见的势力控制着的。在我们信主后,虽然这种无形领域中的势力依然存在,但我们或许还没有认识到,我们已经可以不在其控制之下。

记得多年前游览张家界的时候,曾去过一个很大的名叫黄龙洞的溶洞。因为当时正在开发之中,因此进去看的时候,有些部分已经用灯光布置过了,有些则还保持着荒芜的残迹。因为当时进去浏览的人还不多,所以走在那些还未开发的阴暗荒芜之地时,大家都走的很快,心里难免有种压抑。而在那些用灯光布置过的地方,随着导游人员的解说,这看上去象什么象什么之类的地方,让人有种别有洞天的留连。现在想来,这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吗?人的本性是如此地想要逃避那虚无的黑暗,因此早已下意识地把人用灯光布置出来的场景当作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式。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只在于,那时的导游人员现在换成了电视里的播音员或解说员而已。

其实,这不是我们现代人才有的感受,古典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讲过这流传了千年的“洞穴比喻”。不过在柏拉图的比喻中,人只要还在这个世上,不爬出这个洞穴的话,就不可能看到那只在洞穴之外真光下的真实世界。但正是在这个灵魂无法忍受、一心只想逃离的荒芜之洞穴,神的儿子却甘心地来到了这洞里。他为这洞穴中的人带来了真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9)人不需要等到爬出洞穴之外才能看到。

问题仍然是刚才的问题:我们怎么才能在这洞穴中,在此世的日常生活里,看到那真光在我们生活中的光照,使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成为分别为圣之地?

六、

在我们思想这个问题时,需要认识到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想要打开那扇通向纳尼亚王国之橱门的人,首先要借着在基督里的恩典,让眼睛离开那些人照之光打出的各种景观,去适应这个世界那荒芜的本象,适应那平淡而无需各种刺激的生活。这种适应并非认同或接纳这种荒芜与黑暗,也并非是重回那隐修禁欲的生活;而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信念:神的国已然临到了这里,只要我们耐心等待,我们所信靠的基督就会帮助我们打开那扇橱门,在我们的眼前展开那让人意想不到的美景。那时,那看上去像是平淡如水的生活,就会变成美味如酒的欢宴。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历到“这是何等可畏的地方”,首先与我们每天有多少时间等候神有关。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时间在等候神呢?

(思想随笔系列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