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灵修心得分享辑录之一

编者按:为推动学生团契的弟兄姊妹操练灵修,建造属灵生命,从今年九月初开始,永刚弟兄推荐大家用慕安德烈的《在内室里》灵修。办法是每天默想一节经文,然后写下心得与大家交流。以下辑录的是三位弟兄的心得分享,内容包括生命更新、个人独处、以圣言为粮、恒切祷告、认罪悔改、强调爱心和委身信仰七个方面,似乎可约略呈现出敬虔派灵性生活的特点。本期摘录其中之一部分。

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

常新的生命

凡世界上的事,无论它多么绚丽夺目,蓬勃兴旺,它至终的结局总是衰残。但有一件事与这个世界的衰败逆向而行,那就是基督徒的内在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春、美貌、健康,这些都要渐渐褪去。然而,基督徒里面的生命却可以一天新似一天,而且这种更新变化要一直持续到永恒里。

这节经文唤醒我们来关注我们内在的生命。若我们每天都要花时间来整理仪容,或者强健身体,我们就更当每天花时间来检视我们内在的生命,在父的座前卸下重担和愁烦,在他的爱中洗去倦容和眼泪,又以他的话语作食物,强健灵命。基督徒啊,在你整理好衣装开始新的一天以前,请记得先满足你里面的需要,这会给你带来一整天的祝福。(永刚)

生生不息

一项对比,外体与内心。外体正经历毁坏损伤(being wasting away),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being renewed day by day)。这是使徒保罗宣教生活的写照。

如果没有内心生活,人活着就会像工具一样机械行事,像野兽一样靠本能行动。但人有神的形象,是有灵的活人。他的思想、意念、情感是一个宝藏,一生的果效由此发出。

我们的内心有生命的泉源。就像井水,从井底常年涌出活水,井水才会是清冽甘甜的。我们内心的泉源就是圣灵,借着神的话语每天滋润我们的生命。这新生命每天都在更新长大。按着它的本性、它的计划、它的时间,不匆忙,不着急。你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无动于衷,只是不要抗拒它,慢慢地你会发现在它的带领下,自己正经历改变。而且,这更新改变是有方向的,就像向日葵种子会长出向日葵而不是月季一样,新的生命种子会结出新生命的果子。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夜以继日,寒来暑往,好像一直在简单地重复。于是人们以为世界就是按照规律而行,没有差错,没有意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只要遵循世界的规律就可以了,他的命运、人生、思想、态度也应是这样,天人合一。其实不是这样,太阳东升西落,夜以继日,寒来暑往,好像是重复,但不是简单地循环,它们都在奔向某个方向。而且,靠着每日上帝的护理,它们才能继续往前奔走。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日常生活和工作好像也在重复,但试问如果离开上帝的慈爱和恩典,这一切看似平常的东西还能存在吗?因此,怀着感恩的心去欣赏,去领受身边的祝福吧。我们不要做死人,在死人的眼里,一切了无生机,都是死的。要做活人,看到清澈平静的湖面底下,有活水源头,生生不息。(祖潘)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

靠神的话而活

这句话再次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在的生命,人的肉体靠食物而活,而属灵的生命靠神口里的话而活。我们的身体缺乏了食物的供应就必定会饥渴、疲乏,我们内在属灵的生命缺少了神的话语也一定会软弱无力。而且供应属灵生命的重要性要远大于供应身体的需要,耶稣在禁食四十昼夜后拒绝了魔鬼让他获取食物的建议,他用神的话语来坚固自己。

然而,我们不要以为靠着每天快速地浏览少量经文就可以坚固自己的属灵生命。口里吞吃食物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身体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就需要在胃里面长时间地去消化这些食物。所以,神的话语若只是在我们眼前闪过,就很难造就内在的属灵生命,我们需要长时间地去默想神的话,才能从神的话语中获取生命的滋养。因此,《诗篇》作者告诉我们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1:2)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中,愿我们不要忽略这一件蒙福的事,就是每天花时间来到神的面前,默想他的话语,你必因此得着极大的祝福。(永刚)

生命之粮

人活着不仅是能够呼吸,而且还要活出有灵活人的生命,就是神形象的荣耀。可是因为罪的缘故,人们在口腹方面花费了太多时间,却与神远离了,所以,世上有多少人真正活着呢?

神的话语对人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没有它的滋润,生命就不可能是健康的。不认识神,听不到神话语的人,或在灯红酒绿间醉生梦死,或在黑暗中四处爬行。拿着圣经的基督徒,眼睛和心思却在圣经之外,好像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乞丐。看到这一切,不是令人觉得可怜可悲吗?(祖潘)

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6)

进入内屋

内屋是一个人最安静、最自在、最隐秘、最安全之处。在内屋里,人不受打扰;在内屋里,人不受拘束;在内屋里,人袒露自己;在内室里,是最真实的自己。耶稣说,我们要在这样的地方向父祷告。当房门关上的时候,不再有观众和别人的眼光,愁烦和急迫之事也不能再打扰我。我要安息在父深沉的宁静当中,当我注视仰望父的时候,他丰盛的慈爱和怜悯如同暖流浇灌在我的里面,洗去一切的疲乏、伤痛和愁烦。在父的同在里,喜乐、信心和力量都在慢慢地增长,以致人的脸庞也映射出父的荣光。

内室,是父为他所爱的儿女预备的施恩之所。在那里,有安息,有抚慰,有鼓励,也有喜乐。“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诗73:25 )天父的儿女们,不要再去各处寻找,也不要彷徨不定,请进入你的内屋,那是你蒙福的所在。(永刚)

珍惜相处

主耶稣教导门徒们祷告时不要学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喜欢在十字路口等公开场合祷告,故意叫别人看见。他要门徒进入内室,在那里与天父密契相交。

进入内室,暂时把自己与世界隔开。不用理会要求、责任、压力,不需要行动、挂虑、承担。进入内室,不仅是朝见满有大能的天父,而且是享受与美善圣洁的新郎相交。在他面前,松开紧握的手,打开关闭的心,向他倾吐爱意,享受着这份甜蜜和温馨。

进入内室,我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心跳得厉害,周围没有亮光,没有声音,我开始感到不安。脑海里一幅幅画面涌现,还有不知从哪里跳出来的惊吓的声音。我感到害怕,孤独,不断寻找自己,渴望在黑暗中要抓住点什么,但是又碰不到。我将这一切带到神面前,开始不住地呼求,紧紧地依靠他。我知道他不会抛弃我,他了解我,知道我,以慈爱和诚实待我。我的心开始安静,放松,专注地思想他,暖流涌遍全身。

在这一切过后,我打开门,走出内室,整个人洋溢着幸福,看到天那么蓝,草那么绿,每个人都那么可爱。(祖潘)

花时间认识神的同在

这还不过是个开端,我必须花时间来认识他与我同在,并且祷告在暗中察看我的父,确信他知道我是如何渴望他的帮助和带领,也确信他愿意侧耳垂听。

来到内室,把世界隔在外面,与主独处。这是“进入内室的路”,然后呢?在内室做什么?

路易斯批驳三种内室里的行为。一是“自己构想神的形象”,总觉得如果没有构想清楚,就没有与神同在,祷告也就失败。二是“调理心思去爱”,希望制造一种感觉来使神与自己同在,以为神同在与否依赖于自己内在的感觉。三是“完全属灵与生活脱节”。举例说,只为母亲不要世俗而祷告,却不为她的风湿病祷告。

那么在内室里究竟做什么呢?就是花时间认识神的同在。这种认识不是虚假地制造感觉,而是真心地相信神必垂听。不以信心来抓住神的应许,而靠自己用私意来制造感觉,在内室中是极其痛苦疲惫的。这种痛苦和疲惫使人厌倦祷告,并产生焦虑。

花时间认识神的同在,是因着信,借着祷告。“要承认你的每一件罪,也要将你一切的需要都带到他面前。要在基督的名里向父献上祷告。请记得,与耶稣有交通的祷告是不会徒然的。”(郭鹏程)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18:1)

恒切祷告

这节经文指出我们祷告生活里面的一个很深的软弱,就是常常灰心而不祷告。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教会面临的极大的难处,挚爱的亲人还未信主,个人的婚姻或者家庭生活,工作或服事中的重担,等等。和这些迫切的需要相比,我们的祷告是何等地缺乏。其实,并不是我们不曾为此祷告,而是祷告一段时间后看不到什么结果就放弃了。

耶稣在这里设的比喻给我们两个提醒。一是提醒我们爱他人和爱自己的心都不够强烈,以致我们甘于这种暗淡的光景而不作为。我们比不上那个要求伸冤的寡妇,她为着自己的冤情常到地方官那里诉求。二是提醒我们在神面前缺乏祷告的信心。教会的得胜,灵魂的得救,生活的需要和工作中的见证,这每一样需要都和寡妇伸冤的诉求一样正当。然而,我们在神面前的信心却比不上那寡妇在不义之官面前的信心。“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路18:8)

我们要知道那坐在天上施行审判的比地上的不义之官更加公义,他比那不尊重世人的更有恩慈和怜悯。主说:“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让我们把那些在灰心中失落的祷告都重新拿起来,带着信心来到他面前常常祷告。(永刚)

恒切祷告

对那些自己不在意的事情,我不会向神祷告,即便献上祷告,也是沉闷和漫不经心的。能够让我恒切不住祷告的,必定是在我看来至关重要的。可是,它的重要性也经常被我遗忘,特别是过了一段时间它没有成就的时候。这时,我会怀疑它对我而言真的那么重要吗?恐怕是我求错了吧?哎呀,不要想它了,何必让自己担上这副担子不能释然呢?每当这个时候,我便选择放弃。

什么对我而言是重要的?有时候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就信以为真。有时候是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的,可我觉得太难不敢接受。这一切的困惑和怀疑把我弄得好惨,为了逃避这一切,我竟然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以为这一切就这样消失了。好糊涂啊,为何不向神倾诉呢?这一切的感觉不是有一位体察人心的主和你分担吗?一次又一次的祷告,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种真实的感受,理解它,更深地看到所求之事的方方面面,自己的看法和心意也被不断更新。想到这点,祷告虽然迟延未蒙应允,尽管一时令人灰心、难受,但在一次次的心意更新变化中,我更深地认识到我所在乎的是什么,我之所是,还有神之所是。所以,恒切祷告,总不是徒然的。(祖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