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亚伯拉罕的信心——2013年7月24日祷告会分享/晓峰 牧师

新约希伯来书11:8-10

【来11:8】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

【来11:9】  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

【来11:10】 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一同来祷告:天父,我们感谢你招聚我们众人一同来到你施恩座前,愿今天晚上的时间都在你的看顾、带领和保守之中;也愿你那赐各样亮光、恩典和看见的圣灵在我们中间工作,愿你的话语在我们心中建立,你的真理来扶持我们、来坚固我们。你亲自带领下面的时间,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这段经文是新约中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在整篇《希伯来书》当中论到信心的时候讲得比较多的。十一章可以说是信心伟人的领悟,里面提到了很多人。从亚伯开始一直到挪亚、亚伯拉罕、约瑟。其中论到亚伯拉罕是在第8—19节,是所有经文当中最长的一段。当然我们对亚伯拉罕也很熟悉,这是在圣经新约当中对旧约人物引用最多的。我们也称亚伯拉罕为“信心之父”。尤其是保罗在《加拉太书》中特别提到说,因信称义并不是从保罗才开始的,也不是从新约就开始的,而是从旧约就开始了,是从亚伯拉罕开始的。犹太人拿亚伯拉罕来说信心,保罗也拿亚伯拉罕来说信心在我们中间所起的作用。

我们今天所读的这三节经文,论到了亚伯拉罕在信心当中的三个层面,所以今天就从三个层面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层面是【来11: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创世记》12章第一次提到亚伯拉罕因着信就出去了,出去的时候,还不知道往哪里去。事实上,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呼召并不止一次。并不是说亚伯拉罕住在拿鹤城的时候,上帝一呼召,亚伯拉罕就出来了。其实应该是他在吾珥的时候就已经呼召他了,所以亚伯拉罕和他的父亲从吾珥来到拿鹤城,只是到了这个城就停在了这里。所以在拿鹤城的时候,神的呼召再次临到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就出来了。

这里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特别提到信心当中顺服的层面。其实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他出去并不如此容易,因为当时在拿鹤城有很多偶像崇拜。可能大家看过关于亚伯拉罕小时候的轶闻或者故事,犹太人的传统和穆斯林的传统其实关于亚伯拉罕都有很多传说。说亚伯拉罕的灵性并不是他在蒙召的时候才那样,而是从小上帝就给了他很多引导和带领。一个著名的小故事说:“亚伯拉罕家有很多偶像,供奉着很多神,都是拿木头和石头做成的。有一天,他父亲给偶像献上了肉的祭物,亚伯拉罕趁他们都出去的时候,拿棍棒打碎了很多,就剩下一个。过一会儿他父亲回来说:‘这是谁打碎的?’亚伯拉罕说:‘这是他们打架打碎的,然后最强壮的就留下来了,因为他们争着要吃肉。’他父亲说:‘这不是用木头石头雕的吗?怎么能打架呢?’亚伯拉罕说:‘你都知道这是木头、石头雕的,显然他们并不是真神。’”

这些都是轶闻当中的传说,但我们从其中可以看到,亚伯拉罕因着信这句话对于今天的我们,其实和我们今天认识的信心多少有些不同。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在团契时代,第一届圣经学校的时候,天明牧师讲《圣经神学》那门课,就问大家一个问题,说:“我们今天可以知道创造天地万有的上帝,知道有主耶稣。如果神向亚伯拉罕显现,他当时怎么就知道那是上帝,是创造天地万有的神呢?”当时大家说了很多答案,天明牧师说:“因为圣经里面说,荣耀的神向他显现。所以当上帝向亚伯拉罕显现的时候,上帝的荣耀,就使亚伯拉罕确信说,这一位就是天地之间唯一至高的真神。他的信心是基于对于上帝的认识,他听到上帝的声音对他说让他出来的时候,他就遵命出去了。”

我想,这里面提到的是信心当中最基本的层面,当你认识上帝,听到上帝声音的时候,你就当去行。信心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信心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信心最重要的层面就在于行。可以说,今天读到的经文在这三个层面里面,基本上都讲到信心基本而重要的层面,所以这一层的信心对亚伯拉罕来说,我起了个名字叫——不知而行。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前面是什么,我们才去行。但亚伯拉罕出来的时候,去哪里,他还不知道。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他的信心可能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信心稍微有一些不同。我们平时所理解的信心都是上帝给我们有清楚的指引,告诉你要去何方,然后我们就去。但这里没有告诉亚伯拉罕去何方,只是告诉亚伯拉罕要出来,亚伯拉罕就出来了。所以在某个意义上来说,有时,你凭着信心而行,在世人看来是冲动,甚至在世人看来是一种疯狂的做法。我们如果对《创世记》比较熟悉的话,知道《创世记》中亚伯拉罕出来的时候,特别有一句话说:那一年亚伯拉罕75岁。如果亚伯拉罕20出头的话,那么他还是个小伙子,正处在年少气盛冲动的时候,某天晚上做了异梦,一冲动就出去了。不,亚伯拉罕在那个时候已经75岁了。所以他离开他的本地、本族、父家的时候,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行为。因为他从拿鹤出来出到他不知道去的地方。别人可能会问他说:“你要去哪儿呢?”他怎么回答呢?他肯定说:“我不知道去哪儿,我只知道要走。”

弟兄姊妹们,这不是旅行!知道吗?亚伯拉罕是拖家带口的,他出来的时候带着他家里的仆人,有两三百人了,他带着他所有的家产,带着撒拉。他没有儿子,所以带着他叔叔的儿子罗得。亚伯拉罕当时离开拿鹤城的时候,动静很大的。他的亲朋好友,他周围的邻居可能都会问他说:“你这是要做什么呀?搬家吗?”亚伯拉罕离开这里,从此再没有回去过,包括他为他儿子以撒娶妻的时候,他都没有回去,而是让他的老仆人回去的。就从这一天起,亚伯拉罕就没有住过房屋。或许亚伯拉罕出来的时候还不知道前面面临的是什么,他只知道上帝对他说:“出去,走!”他就走了。很多人看到亚伯拉罕的作为有欠考虑,并不成熟等等,但他确实照着上帝的吩咐而行。信心在很多时候可能不那么清晰。我说不是那么清晰,并不是说你不清楚从上帝而来的领受,而是说你不清楚前面面临的是什么。很多人对这个事情都是有评估的,大家都会说,你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这么做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危险,或者你这么做可能不会出现你所想要的结果,不!如果所有的你都预料到了,所有的你都经过了衡量、评估,说就是这样的,那可能就不叫凭信心而行。

就如今天我们所做的事,可能大家都听了很多很多,很多人一直在说,你们这叫以卵击石对抗一个强大的政权。我说,不!第一我们不叫对抗,第二我从来没这么想过,只是想,这是不是上帝让我们去做的。没有这样的信心你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不是从得与失和力量对比的角度去考虑。所以这是第一层面说,亚伯拉罕出来的时候,他还不知往何处去。信心有时候使你不清楚前面很多的东西。

我在2004年的时候回到北京,其实回北京之前要做什么并不太清楚,也不清楚去哪个教会。我心里有一个想法,就是以上帝的真理来牧养和教导,所以我那时基本的思路就是在家里建立一个小的查经班,有十几个弟兄姊妹一起查经,然后每周再一起吃饭。因为我的信仰从开始就是靠吃饭来开始的。那个时候,几乎每周和弟兄姊妹在一起吃两次饭,所以买了个包饺子的器具。这是我理想中和我想象中事奉的场景。回来之后,我先去了海淀堂一次,然后又去了其他教会一次。回来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祷告说,求神给我预备事奉的地方,也跟那边的主任牧师交通了,在走之前他就特别为我们祷告,求神来预备合适的地方。所以我们就跟介绍我们的姊妹说,我们觉得去那个教会不是很合适,她说有什么不好吗?我说不觉得不好,那个教会非常有名。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那就去另外一个教会吧。后来就去了保福寺的青三团契,是冰霞姊妹出来接的我们夫妇。去了青三,说句实话,不觉得大家那么热情,觉得比去的第一个家庭教会平淡多了。但是那天唱完诗歌,一开始讲道,我们夫妇两个就基本上确定,这就是上帝带领我们要来的教会。这个时候那种感动你很难说是什么,我们两个互相看了一眼,就基本上定了,说就是这里。但青三的弟兄姊妹可能不是特别清楚,因为第二周我们两个就奔到深圳去了,在那里呆了一个月。那时一个姊妹好像跟我说,她记得我们第一周来了,发现后面四周都没来,但是没想到我们四周后又回来了。

从那天起,我就跟弟兄说,这就是神所带领我们的。然后就开始了在教会当中的事奉。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在教会当中的事奉生活是以如此精彩的方式展开的,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教会会有这么多人。真的!我原来在的教会人也很多,上午两堂,加起来将近1500人,还设四个分堂。我觉得很正常,但我也觉得,我承担不了那么大的一间教会,但神就是这么带领的。所以,当我们回来之前,并不知道前面要走的路是什么,更不要说你会想象到,有一天你门口会住着人,好几人会看着你,你会和警察每周都面对面地打交道。这是无法预料的事情,从来都没有想过。所以我每次读到亚伯拉罕出来时,去哪儿还不知道。我想即使我们每一个人在蒙召之后,你前面摆的道路都不知道,但你知道这就是你在上帝面前作为一个基督徒应走的路。你凭着信心往前走就可以了,碰见什么事情就去面对什么事情。

大家熟悉《创世记》当中亚伯拉罕出吾珥的时候有一句话,神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你的本地、本族、父家……”,这句话一般情况下我们一读就读过去了,以为神就是让他离开本地、本族和父家。其实,如果我们试着去想象一下,在当时近东的那个地方,是以城邦为单位的,如果一个人离开他的本地,离开他的宗族,离开了他所依附的那个庞大的势力,离开了他的父家,基本上就意味着他失去了保障和安全。所以,当时亚伯拉罕离开这个地方,到神要带领他去的时候,不单单是说他前面不知道要去哪儿,同时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从此以后他脱离了一个安全所在,他脱离了一个宗族对他的保护。因为在当时,寄居到别人的地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大家在读《创世记》时,有时很不能明白,作为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居然也有污点。什么污点呢?就是他两次撒谎,同一件事情,他两次以撒谎的方式出卖了自己的妻子。他跟法老说,这是我妹妹;他对亚比米勒王说,这是我妹妹。撒拉确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除了是他妹妹以外,同时还是他的妻子,但是他却隐藏了这个。以至于撒拉在那么大年纪时竟被抢两次。他作为一个丈夫或者作为一个弟兄来说,太没有担当了,其实大家不了解。在当时的社会当中,亚伯拉罕在异国他乡的寄居之地,他所面对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杀身之祸,是生死的危险。所以,一个人出于天然的自我保护,这种软弱在那个时候就自然地凸显出来了。

我们不了解当时的背景时会说,怎么这样呢?今天可能不会有人这样把妻子推出去了。要知道亚伯拉罕出吾珥来到拿鹤城,出了拿鹤城来到迦南地,当他离开了本族和父家之后,他已经失去了地上势力的保障。其实作为一个基督徒,当你准备遵从主耶稣的时候,你跟亚伯拉罕是一样的。你已经不能再依靠过去你在世上的那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了,也不可能再通过走后门、送礼、找关系来保障你的权益,你所依靠的,惟有行在上帝的真理中,将一切事在祷告当中交托给神,你的保护在上帝那里。

我想,至少在信心的功课当中,亚伯拉罕在这一点儿上可能没有行出来信心的榜样来。但至少亚伯拉罕敢出去,我们一想就觉得太可怕了,所以当时亚伯拉罕出去面对的挑战是双重的。等到了迦南地,亚伯拉罕的生命真地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可能因信心软弱而做出了圣经里记载的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这是我们分享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信心的第一个层面——不知而行,就是他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就出来了,他也不知道所面临的危险他也就出来了。我想,简单地运用到我们的户外敬拜,其实当治委会在做户外敬拜这个决定的时候,可能很多弟兄姊妹都知道,我们预计的就是三周。我其实不止一次地分享过,对于我们的信心来说,就是三周的时间,因为三周之后无论如何我们都会被抓起来。所以三周之后,我们就可以决定结束了,但没想到,后来会有这么长的时间。这真是没有人能想到的,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每次当我回顾这两年多的经历的时候,知道这是惟有上帝才能做成的事情。不管那些家庭教会认同也好不认同也好,这两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去思想的。我也见过很多人在起初4.10以后跟我谈、写文章或者打电话或者当面分享,反馈非常激烈。但两年之后,再面对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有很多变化。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两年会面临什么,但上帝就这么带领我们走过来了。我为什么在这里对比亚伯拉罕呢?其实,当亚伯拉罕出拿鹤城来到迦南的时候,他可能想到将来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危险。但是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什么样的危险,他并不知道。我们也觉得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多的危险,但两年走过来,发现上帝平安的恩典却统治着我们,因为你的安全其实并不在世人的手中,你的安全是在神的手中。亚伯拉罕如果当时信心再刚强一些,我想他就是个完美的信心伟人。

第二层信心就是:【来11:9】  “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这节经文大家在读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应许之地做客还需要因着信吗?所以,我把亚伯拉罕的第二层信心称为“寄居自家的信心”。按说,“寄居”这个词都是指住在别人家,但要知道,亚伯拉罕的寄居生活跟所有的寄居都不同。亚伯拉罕的寄居其实是住在自个的家,为什么呢?他出来的时候虽然不知道去哪儿,但当走到了,上帝说就是这儿,他就停下来了。停下来后上帝对他说,这块儿地赐给你了。哇!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他当时听到这些话,我们无法去揣摩他的想法。假如是我们,你带来大批的人员、辎重、家产,各种东西。走到一个地方,上帝说,我把这块儿地赐给你了,他可能恨不得马上就建造房屋,因为说这块儿地归我了。但大家知道这个应许什么时候实现了?至少是430年之后。亚伯拉罕来到应许地之后,他寄居在上帝说这是给你的这块儿地上,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是不是活在一种张力当中?亚伯拉罕在神给他应许的地方支搭帐篷,对于亚伯拉罕来说,是他灵性生活当中必须去面对的。如果亚伯拉罕每天切切地跟神祷告:神啊,你的应许赶快实现,赶快让我真正地拥有这块地。有一天早上亚伯拉罕一起床,四处静悄悄的,起来一看,哇!迦南地的人都搬走了。他马上就回来感谢神说:神啊,应许之地实现了。可惜事实却不是这样。

事实上,亚伯拉罕每天真正面对周围的是危险、是排斥。 撒拉死的时候,地都是他花钱买的,麦比拉洞是他花400舍客勒银子买的。如果我们处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亚伯拉罕可能会问神说:“神啊,这不是你给我的吗?我干嘛还花钱买呢?”那个时候,对于撒拉来说,是死无葬身之地,没有一块儿地属于他,他不知道该安放在哪儿。而且我们知道,亚伯拉罕出来之后,他一生过的是支搭帐篷的生活。如果支搭一天帐篷,我觉得挺诗意、挺浪漫的;支搭两天你还可以凑活,支搭一年你或许就受不了了。今天有很多人出去玩沙漠穿越之类的,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搭帐篷是什么感觉。但要知道,亚伯拉罕带着这么多人,带着撒拉、罗得、他的牛羊,他在神所说的,归于他的这块土地上却四处漂流、居无定所。亚伯拉罕其实过着一个不是在城市里生活的生活,是一个游牧漂流的生活,他一生在漂流当中。

所以我想,亚伯拉罕可能没有大件家具,因为搬起来比较费劲。我昨天晚上刚看了一篇小文章,说一个旅行者到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去拜访当地非常有名的智者。到了智者家后,他发现没有坐的凳子。因为智者只有一把凳子,智者自己坐着。他不好意思说,没有凳子坐。就说:“你家里怎么没有家具呢?”后来智者说:“那你带家具来了吗?”他说:“我是个旅行者。”智者说:“我也是。”很有意思,这个文章到这儿就结束了。那个智者为什么被称为智者,其实最后智者和旅行者的身份合一了。那个文章的结构其实就给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一个真正的智者就是一个旅行者,他并不认为这个地上是他永久安居的地方。那时我就在想,若基督徒读了这个小文章,基本上都会把自己安在寄居者的身份上,所以你既是寄居者也是旅行者,如果你真的是在寄居之地。

我们每个人在重生得救之后,要知道你就寄居在神应许属于你的地方,因为将来这个土地是属于你的。八福里面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承受地土。将来你要和神一同坐在宝座上。但是今天你却是在上帝应许给你的地方过寄居的生活,有很多权利不能保证,有很多生活非常不方便。但对于亚伯拉罕来说,要知道,他住在一个被别人住满的属于他的土地上。我不知道亚伯拉罕是不是每天都跟神祷告,如果他祷告的话,他的祷告注定是失望的。因为直到他死、他的儿子死、他的孙子死,上帝的应许他们都没看见。因此亚伯拉罕的第二个信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忍耐、等候。

天明牧师一个月前已经把祷告会的题目发给我了,这个月祷告会的主题就是诗篇27:14“要等候耶和华,当壮胆,坚固你的心。我再说你们要等候耶和华!”我当时想到的第一节经文就是希伯来书11章这里,说亚伯拉罕在寄居之地生活,他在应许之地过着寄居的生活。对于他来说,他忍耐等候了一生的时间。亚伯拉罕是不是来到应许之地后就想:神什么时候把应许之地给我呢?一年、两年、五年还是十年……圣经里从来没有记载这个细节。所以,在长时间等候上帝应许的时间当中,有时候是磨练,有时候是消耗。如果是磨练的话,你会发现,你的生命会越发地成熟,你的生命会被提升;但如果是消耗的话,你的信心就会失落。刚才我们敬拜时唱的第二首诗歌说:“起初的信望爱何处失落……”有时候,我们的信心可能是在等待和忍耐的过程当中被慢慢地消磨。我们没那么确信了,这是上帝带领我出来要走的路吗?如果要怀疑的话,我想亚伯拉罕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他每天在帐篷一住就开始想,这是上帝给我的应许之地吗?若是的话,为什么我还搭着帐篷呢?所以对亚伯拉罕来说,他一生在旷野支搭帐篷的生活,需要的是他在上帝面前的信心。当然信心的表现是他的忍耐。但这信心有一个层面,在旧约当中是读不出来的,就是你单独读《创世记》的话,你读不出亚伯拉罕的信心的内涵是什么。惟独当你读《希伯来书》的时候,你才能读出来。为什么?因为《希伯来书》中说:亚伯拉罕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这是亚伯拉罕信心的第三个层面。

这个层面我称之为“向上奔走”。我们很多人在忍耐等候时,更多的是忍耐等候那个结果,我们要求那个结果很快实现,上帝的应许马上成为现实,然后我们的心就平静安稳了。如果我们哪天进入新堂了,我们的心也就安息了。可要知道,对于亚伯拉罕来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一生都没有安息,而且他的子孙也没有安息。

常常让我惊奇的一件事是,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他能够一生呆在旷野里面不回去,以撒和雅各也能这么呆着,这个让人很是惊奇。他们依然是靠着这个信心,三代了还有这个信心。到了约瑟,更有这个信心。当约瑟死的时候,就告诉他的子孙说我的棺材你们走的时候要抬走。以色列人真的遵守了这个诺言,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的时候,真就带着约瑟的骸骨出去了。亚伯拉罕临死都没有看到那个结果,但《希伯来书》却说:“他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为什么?显然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他的喜乐,他内心的安息,并不是靠着那个结果来保证。甚至从某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这么说,亚伯拉罕当然相信上帝的应许不会落空,但亚伯拉罕的信心并不局限于说只相信上帝在地上的应许。

我们常常觉得,只有新约的基督徒才有那种属天的、将来的永恒当中的荣耀的盼望,好像旧约所给的上帝的应许都跟物质有关。如果以色列人遵从上帝的律法,那么神就让他们五谷丰登,就让他们牛羊成群,就让他们过得很平安、喜乐,没有外族入侵;如果他们不听话,那么就有瘟疫、有干旱、有盗贼、有入侵等等,基本上都是地上的。亚伯拉罕之所以被称为信心之父,那是因为他的信心真是超过我们今天很多基督徒的信心。他对将来的盼望并不单单局限在上帝所应许的说“迦南地是给你的”,他对于将来的盼望已经超越了属地的层面。圣经里没有讲神是怎么给亚伯拉罕这样的信心的。

亚伯拉罕真的可以被称为信心伟人或信心之父,因为他有很多原创的信心,因信称义这样的信心是从他那里开始的。把以撒献在坛上,也只有亚伯拉罕能做出来。因为在亚伯拉罕之前还没有死人复活,但他就能够凭着上帝的应许,能够得出一个神学上的结论说——他信那使死人复活的神。这个非常不得了。我们在神学上一旦出现冲突的时候,就陷在神学的纠结之中,亚伯拉罕却是在信心上有突破的。因为以撒是上帝赐给他的应许之子,将来以撒是要承受产业的,这点儿亚伯拉罕是确信无疑的。但同时神说你要把以撒献上,那对亚伯拉罕肯定纠结的是:那我要献上,谁在承受产业呢?他只能说,我献上以撒,还是以撒。那只能是死了又活了,他的信心就在这个时候有突破。

我想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他刚到应许之地的时候,他还为得着应许之地祷告。神说:“你站在这里向左、向右、向东、向西,你所看到的都归你了。”所以我觉得,他看的很远却没有那么大的信心。唯一的信心是神说,你的后裔要有天上的星、海里的沙那样繁多。亚伯拉罕肯定想着说那我得生很多孩子,把这地全占了。但最终神说,承受这块地的只有一个孩子——以撒。要知道亚伯拉罕在对待应许之子的问题上,也不是我们思想的那么简单的。既然撒拉不能生育了,那我就让她的使女夏甲替他剩一个孩子,也算承受地土。因为一般的释经书上说,为什么带着罗得呢,就是因为撒拉不育(撒拉本身是不能生育的)。一般的释经传统里面把罗得当成亚伯拉罕的义子。

那上帝说要从你生出一个来,怎么办呢?夏甲生出了以实玛利,但是都不算从撒拉生的。亚伯拉罕可能那时在想,撒拉已经多大了,一年生一个也不能生出那么多来啊。但就生了一个,是以撒。那亚伯拉罕信心的突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想可能是有了以撒之后。但我们只是猜测。我们说有了以撒之后,亚伯拉罕肯定祷告神说:“神啊,你要实现你的应许。”就像我们今天切切的祷告说上帝啊,赶快给我们开前面的出路,赶快给我们新堂的钥匙,赶快让我们进入新堂,赶快结束我们的户外等等。

亚伯拉罕在这个过程当中,在救恩的历史当中,他的信心的突破是如何达成的?因为保罗一直在讲,上帝在历代历史当中隐藏的救恩的奥秘,既然成为了奥秘,上帝便用启示的方式给了使徒们。但对于亚伯拉罕来说,他对上帝的认识超过了我们,他能超过属地的迦南地的得与失。所以很有可能,等有了以撒之后,撒拉再也不生了,就这一个。但他后来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七个孩子。但那些都是给了产业出去的,是不能承受迦南地的。所以只有一个孩子。那亚伯拉罕肯定要想了,到底怎么承受这块土地,上帝的应许怎么实现呢?等我老了、死了,神的应许还没实现,那他怎么办呢?因此亚伯拉罕的信心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有变化了。他心灵的安息和他在上帝面前的喜乐与满足并不是基于他能够看见应许之地的实现,而是完全单单在上帝的应许之中。上帝的应许或者上帝所赐给他信心的本身就是他心灵能够平静安稳的凭据。

所以,圣经的作者在这里特别写到说:“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我们刚才说到,亚伯拉罕从城里出来,进入到帐篷当中。而帐篷代表着寄居、漂流、居无定所的生活。城代表什么呢?城代表的是有保护、安全感、安宁。或者就我们平时所说的,城代表的是安息。他不用再四处搭帐篷,有固定的住所,而且在城里也有保护,也跟众圣徒在一起。亚伯拉罕的信心超越了地上应许之地实现的层次,他已经看到,他真正的安息,神为他预备那最好的就是永恒的住处。所以一般的释经当中就把这个直接解释成,也就是《启示录》所说的,那天上的耶路撒冷。基本上我们可以肯定不是地上的耶路撒冷,那个时候还没有听到耶路撒冷这个城市。

对亚伯拉罕来讲,他的眼光超越了这个地方,超越了他的今生。也就是能够支撑他的,让他能够在这几十年里等候、忍耐下去的,其实是他在永恒当中属天的盼望。我记得奥古斯丁就是根据这个写的《上帝之城》。今天,我们可能活在一个有很大压力的城市当中,北京从各个方面来说,可能都不太适合人类的生存。当雾霾指数很高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换个地方生活。当房价涨到你不能承受的时候,当你现在的工资水平,你一眼望去,这五十年之内买不起房,你可能会想这不是适合我们生活的地方,很多可能我们想要离开这个地方。三四年前大家都说逃离北上广,然后一年以前大家又重返北上广。因为你到了其它小的二线城市,资源已经被各大家族瓜分了,可能连一个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这里生活成本虽高,但还有可以工作的机会。如果大家都从这个角度想的话,我想对于我们人生的视角和看法还没有超越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如果这么看的话,他何必出拿鹤城呢,他在城里呆着多好。或者有的弟兄姊妹说,那我们就移民。

大家可能会想着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移民到瑞士、芬兰。其实移民到哪儿,你心里的安息,那个地方都不能给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改善,但是你属灵的心灵的安息,只有在上帝——天上之城那里才能获得。为什么第三层的信心称为“向上奔走“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向前看,看我们将来的人生到了30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不!你要时刻往上看。其实你人生的结果,当你仰望上帝的时候,那种永恒的满足和喜乐已经就在你心里了。亚伯拉罕直到死都没有看到应许之地成为他的,他怎么过来的。他就是靠着第三层的信心,因为他盼望的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天上之城。

其实,我们很多的盼望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如果你看外面环境的话,我们的信心可能会常被摇晃。上帝可以使用很多人,要知道我们的盼望是在上帝那里。所以早上起来你一打开微博,你的心会跟着微博一起沉下去,看见好的信息,你的心又被提上来,你的心没有安息在上帝手里。所以今天我们很多时候被外在影响着。有的弟兄姊妹问我说,可以炒股吗?可以不可以炒基金等等。我说:“金融活动本身你都可以参与,只是你的心不能在那上面。”如果你把你的钱都放到股票上了,每隔两个小时看一次。股票一跌你的心跳就跟着上升,再接着你的血压也上来了,那你千万别玩这个。你的属灵生命还不足以使你能够对抗这些,何必把自己放在试探当中呢?同样的,网络世界也是这样,你的心灵在这上面有了安息,我想你可以在网络世界上自由而行。否则的话,你活在这个世界当中,看微博多了,就觉得活不下去了。真的有弟兄跟我说过,说看微博多了,觉得像活在一个罪恶深重的世界当中。我们确实生活在罪恶当中,这是我们作为基督徒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的,没有微博你也应该知道,有了微博你就更能体会得到。但他同时又说:“我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当时我就想,上帝比微博可厉害多了。所以我们的心灵要超越这个时代,超越这个世界。要知道我们将来的归宿是神在天上所预备、所经营的那座城。

对于基督徒来说,你今天可以迁徙,你不必是固定的住所,可以搬来搬去,当然搬家也很累,我前两天刚搬家。上下楼搬了几十趟。那一刻真是体会到搬家的弟兄姊妹们的不容易,但无论如何我们的盼望在神那里。神一定会在今生当中预备我们所使用的一切,但你的盼望不在今生。所以我把亚伯拉罕第三层的信心称为——向上奔走的天路。或许对我们每一位来说也是这样的。

我们一起来祷告:是的,主啊,你所要的,是要我们在你面前能够至死忠心,靠你不动摇。愿主使我们发酸的腿能够站立,下垂的手能够举起。如果我们在你面前有这样信心的持守,到了时候就必看见你为我们所预备的荣耀,愿一切的荣耀都归给你,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以少胜多——2013年8月圣餐聚会分享/袁灵 传道

士师记7:1-8;19-23

1 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2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3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4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5 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6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7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8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

19 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20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21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22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23 以色列人就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聚集来,追赶米甸人。

弟兄姊妹:平安!

今天我们要思想的经文是旧约《士师记》中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士师基甸带领以色列人战胜他们的宿敌米甸人,结束了以色列人被奴役的日子。而这个故事最突出的就是:神只使用三百人却战胜了百倍于己的敌人,显明这是一件神迹奇事。

根据创世记和出埃及记可知,米甸人也是亚伯拉罕的后代,住在巴勒斯坦南部的沙漠地带,属于游牧民族。摩西从埃及逃走后就是逃到米甸人那里放羊,并娶了米甸女子为妻,与米甸关系良好。但到士师时代,米甸已成为以色列的敌人。6章说上帝将以色列交在米甸手里七年,在这七年中每到收获的季节,米甸人就和亚玛力人还有东方人组成联军抢劫以色列全境,“毁坏土产,抢光食物和牲畜”,以致以色列人从肥沃的平原退到贫瘠的山地,所以上帝的使者呼召基甸时,他是在低洼的酒榨打麦子而不是在开阔的禾场。米甸联军的实力很强,从人数上讲6章5节说他们像蝗虫那样多,8章说他们被杀的有十二万,剩下的还有一万五千。而以色列被召聚的战士有多少呢?7章3节说以色列的战士是三万二千人,可以说实力悬殊。难怪上帝让胆怯的离开,结果一下走了二万二千只剩下一万人。如果是一万人打败十几万已经很了不起了,但也不是不可能,例如:中国历史上官渡之战曹操二万胜袁绍十万;淝水之战东晋八万战胜前秦八十万。所以,上帝又再减少人数,直减到三百人,使之成为无可辩驳的神迹。

对于战争的过程我们不详细考察了,因为这一段的重点乃在于以少胜多。并且我们说以少胜多并非上帝极其罕有的作为,反而整本圣经和历史都在不断彰显上帝以少胜多的事迹和能力。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以少胜多是上帝的工作方式,士师记中的这个神迹是上帝作为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就来思想以少胜多这个主题,并由此体会上帝的心意,也由此启发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教会仿佛世界中的少数;守望仿佛教会中的少数;上平台的仿佛守望的少数。

首先,上帝通常使用少数人来做成大事,以此避免人有骄傲的借口,并使人单单敬拜依靠祂。正如士7:2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

在旧约中,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一个奴隶的民族脱离大国的辖制是以少胜多;以色列人进迦南,一族征服迦南七族也是以少胜多;到今天,人口八百万的以色列被人口超过二亿的阿拉伯世界包围,经过四次中东战争,国家越打越强更是以少胜多;其实神拣选以色列作祂的选民,成为万国蒙福的源头本身就是经典的以少胜多,显明神的心意是:要人完全信靠祂,而毫不把信心建立在神以外的事物上。我听到很多基督徒真诚地感叹,为什么神起初拣选以色列而不拣选中国,中国人这么多,要是拣选中国人多好办事呀。其实这话本身已显示上帝为什么不选中国,因为这想法的关键是“人多好办事”,但上帝要我们接受的是“上帝同在好办事”。正如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和上帝在一起,你就是大多数”。

不仅旧约时代神常以少胜多,新约时代依然如此。教会起初被认为是小小的犹太教的小小的分支,但却经受住罗马帝国和整个异教世界的攻击,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但教会的影响却越过一切帝国的边界。不仅教会初建时如此,就是在基督徒占大多数的国家和时代,上帝也常常是使用少数人来带动信仰的复兴和教会的更新。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信纲时,他不过是个小修士,他的支持者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而对手却庞大又强大,但上帝高举他、使用他带来真理的复兴。19世纪兴起的循道主义,带动了欧美的信仰大复兴。但所谓“循道者”起初不过是几个年轻基督徒组成的小团体,而“循道者”这个称呼更是别人给他们起的外号,含有讽刺的意味,反映他们属于非主流。上周六,广州的林献羔牧师安息主怀,他和谢模善、王明道、吴维尊、袁相忱等前辈是宁肯坐牢也不肯向巴力屈膝的,但在那个年代里,没能胜过试炼、软弱跌倒的牧师恐怕更多。但哪些人会被后人记念,成为上帝持久的见证?哪些人是草木禾秸的工程,甚至成为后人的鉴戒,不是一目了然吗?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不要担心我们基督徒,我们守望,我们上平台的人好像是少数;也不要灰心,以为我们所做的好像没有果效。我们只有一件事需要担心,就是我们做的是否符合神的心意,其他的诸如别人的理解,支持都不重要也不必要。只要我们所做的合神心意,主若允许就必让我们看见做工的果效,即使现在看不见,在信心里也能看见,将来要显现影响;即使眼前看不见,在信心里也能看见我们和我们所做的在上帝蓝图中的价值。

其次,参与上帝的计划不在于人多,而在于信心。

士7:3上帝命令基甸向以色列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这个命令其实不是一个特例,摩西在申命记20章规定打仗的条例,其中一条(8节)说“谁惧怕胆怯,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弟兄的心消化,和他一样”,新约罗马书14:23节也说“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可见,上帝不愿勉强人来荣耀祂,仿佛祂是软弱可怜的,甚至可以说上帝拒绝没有信心的人参与祂的争战。这不是上帝嫌弃人,而是上帝为人的益处着想。因为你没有信心而争战,如果很快打胜了你还是不明白信心的价值,以为争战不过如此,那下次遭遇更凶险的争战必站立不住;如果争战艰难,没有信心就会向仇敌暴露生命的破口,也会被仇敌利用动摇军心。正如申20:8说:“恐怕他弟兄的心消化,和他一样。”真正对神有信心的应当不在乎人数有多少,既不在乎战友有多少,也不在乎敌人有多少,正如基甸的三百勇士,战友一再减少,敌人却多如蝗虫,但都不影响他们跟随上帝的带领。正如诗33:16–18节说“君王不能因兵多得胜,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马得救是枉然的,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  和仰望他慈爱的人”;又如约一5:4节说“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而把信心建立在人数多少上,这就并非真实的信心。如果我们让仇敌看出我们是靠人数而非靠上帝,是靠人的鼓动而非依靠圣灵的感动进行争战,那我们就要被他们大大耻笑,因为属魔鬼的才是这方面的高手,谎言和煽动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省察自己里面有信心没有,如果主日去平台的人越来越少,你是否还愿意,还能够坚定地踏上那个平台呢?如果有一天你独自一人面对所有的警察,你是否能像以利沙的仆人看见满山的火车火马围绕你,你是否能像先知以利沙那样说“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我们要真有信心,就不该只担心去平台的人太少了,有时也要担心去平台的人是不是多了。因为上帝虽然希望更多人跟随祂争战,但上帝更看重那些战士的信心而不是他们的人数。

第三,上帝使我们成为少数人,是因我们先知的身份和使命。

箴9:10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林前2:15节又说“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所以,谁有资格做这世上的先知?谁能发出真正的预言?就是我们这成为上帝儿女的人。先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见别人没有看见的,所以做先知本身就意味着成为少数。并且先知不仅有能力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而且还有责任宣告出来。无论是上帝的审判,还是上帝的拯救,无论是上帝的怜悯,还是上帝的愤怒,先知都要忠实地传递,这就是做先知的使命,也是基督徒爱的责任。

而假先知遵循的是明哲保身的道理,他们只报喜不报忧,他们即使看见危机临近也不愿说出来。所以,无论从属灵的眼光,还是从爱神爱人的责任,还是从世人的刻意逃避,基督徒都注定要扮演少数派的角色,这是我们逃不掉的。并且我们成为少数是由我们的身份、使命、呼召决定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是一时一事做先知,而是一生一世做先知;就意味着我们不是现在是少数,而是主再来前一直是少数;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是少数不是为了追求将来成为多数,而是意味着当我们所宣告的成为事实,所行的成为共识,我们就要继续在新的方面成为少数。正如守望教会今天的坚持终有尽头,但必有上帝新的托付仍不可推辞。总之,属灵人就是看见世人看不见的,说出世人不敢说的,行出世人不愿行的,所以基督徒不是少数,谁是少数?基督徒不愿做少数,谁来做少数?如果教会不扮演先知的角色指出世界的问题与出路,而是追求融入世界的潮流和主流,就不再是灯台与山上的城;如果基督徒不再以言行见证上帝的心意,而是与这个世界妥协,让人以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就失去了盐味。而当我们要成为灯台,成为山上的城,发挥盐的功用,我们就是选择成为少数。但这个少数不是孤立的少数,而是与上帝同在的少数;不是毫无价值的少数,而是被上帝重用的少数;虽然看上去是被人敌挡、厌弃的少数,但必定是在天上被记念、得荣耀的少数。基督徒是重要的少数,是尊贵的少数。

这就是从神的心意解读我们现今似乎是少数的处境。结论是:我们不要害怕成为少数。不仅不害怕,还要适应成为少数;不仅适应,还要追求成为少数。因为这少数是神所喜悦、所重用、所记念的。

今天守望教会正在进行一场属灵的争战,我们不是仅仅为了可见的教堂,更是为了表明究竟谁是教会的主,也是藉此向国家宣告上帝为它立下的界限。在这场争战中,我们仿佛是少数,尤其是那些坚持上平台的弟兄姊妹,仿佛是少数中的少数。但上帝的心意是明显的,祂喜悦我们为祂成为少数。对那些勇敢参加争战的,包括被限制自由的,在派出所陪伴的,特别是每周都克服内外的挑战走上平台的弟兄姊妹,上帝愿你们不要自怜,愿你们不至灰心,愿你们知道上帝已重用你们:因你们的坚持,守望就依然存在;因你们的坚持,属灵争战就没有失败;因你们的坚持,仇敌就不能向神的教会夸胜。所以,你们必得上帝的赏赐与荣耀。

对那些还没有参与这场属灵争战的弟兄姊妹,上帝愿你们刚强壮胆,愿你们与祂的计划有分,愿你们加入少数派的行列。虽然我们加入与否无关上帝的得胜,但却关乎我们的福分与奖赏;虽然,我们争战不能凭血气而是凭信心,但你一时没信心是一回事,而没有信心却始终不追求信心则是另一回事。上帝起初使用300人大败米甸联军,但最终神藉这300人又鼓励了全体以色列人一同起来追赶米甸人,这就是士7:23节的意思。上帝的心意是愿祂的选民全体得荣耀。

现今守望的争战还在继续,这是上帝仍给我们每一个人机会赶上。上帝愿我们都能与祂的计划有关,也因此与祂的荣耀有份!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