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儿子按照父之前所定的计划,他依照着那个新的方式来对付罪与邪恶,并且因此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既是我们可以享受到的,也是我们可以去效法的。福音的呼召就是要基督的门徒以受苦的爱在世上履行上帝的胜利。
哲学家们还在纠结上帝何以会让邪恶进入到这个世界,即邪恶的来源问题时,在圣经中,上帝早已经在处置邪恶的问题了。旧约中,诗人关心的不是邪恶的理论问题,而是活生生的、何时它才能被对付的问题:“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要到几时呢?”(诗13:2)
从上帝对付邪恶的角度看,旧约就如一扇巨大的门,挂在一只小绞链上。这个小的绞链就是创世纪第12章,即亚伯拉罕蒙上帝所拣选。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这是上帝对付邪恶的一种全新方式的开始。
在此之前,当亚当和夏娃堕落而被邪恶所胜时,上帝只是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临走还每人赠送一套皮衣保暖。但不久上帝就发现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于是上帝在后悔忧伤之中,用遍地的大洪水更严厉地审判了这地上的邪恶,只有挪亚一家在上帝的面前蒙恩。可是此后,似乎邪恶在地上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在巴别塔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人类试图通过建立一座高塔以实现自己梦想的方式,来显扬自己的名、建立自己的统治、让自己更安全及自信。
这一次,上帝改变了他前两次的做法。一方面他通过变乱人的语言使人分散成为不同的族群,来挑战并抑制人的邪恶;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他拣选了亚伯拉罕一家,计划通过他及其家族来使地上的万族得着祝福的方式来战胜邪恶。(创12:3)上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置邪恶,这对人来说一直是一个奥秘,直到有一天保罗恍然认出,原来他在去往大马士革路上遇见的那位,就是亚伯拉罕的“那一个子孙”。(加3:16)
二、
不过,当我们沿着旧约的经卷读下去的时候,非常不幸地发现,这个被上帝拣选来祝福其他族群的亚伯拉罕的后裔,结果自己却上演了一出本地版的巴别,就是被掳巴比伦(希伯来文中巴别与巴比伦为同一个字)。在先知痛苦的反省与斥责中,我们看到,原本要被上帝使用来对付这世上邪恶的那群子民,自己却成了邪恶问题的一部分。
“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人数多于别民。”(申7:7) 只是因为耶和华上帝的爱,要守他向这民的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把这民从埃及为奴之地救赎出来。并在这个地上给这民建立了大卫的国,从大海直到大河的那边,来显明上帝的荣耀与公义。在某种意义上,先知是以这国感到自豪的,因为这国是建立在上帝亲自立的“大卫之约”基础上的国,“他的后裔要存到永远,他的宝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诗89:36)上帝要使用这国来对付这世上的邪恶,以色列国要成为山上的城、列国的光(赛42:6;49:6),在这个世界显明公义。
如果这是以色列民所蒙的呼召,从上帝那里所得的使命,那么在被掳巴比伦中,先知痛苦地发现以色列的任务失败了,这因此构成了他们的困惑:“你使他的光辉止息,将他的宝座推倒于地。”(诗89:44)本要作为列国之光的国民,自身也陷入到了黑暗之中:“你的烈怒压碎了我;你的猛击毁灭了我。苦难像洪水整天环绕我;患难从四面围困我。你使我最亲密的朋友也离弃我;黑暗成为我惟一的伴侣。”(诗88:16-18,现代中文修订本)
其实,上帝从始至终都是信实的,只是这被拣选的民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他们并非人们头脑中习惯有的高大全形象。且不说亚伯拉罕为了自保而撒谎,说撒拉是他的妹子而非他的妻子;刚刚经历了过红海之神迹而蒙拯救的以色列人,很快就显出是一群爱埋怨、悖逆和不知足的人;才走到西乃山下,就为自己铸了一只金牛犊。这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后来,尤其是在分裂为南北两国之后,先知所特别批评的以色列拜偶像的罪。正是这罪以及社会的不公义,使以色列国家灭亡,民众生活在被掳异乡的黑暗之中。就是说,本被上帝选来对付邪恶以及人之堕落困境的这一群子民,却正表现出堕落人性及社会邪恶的所有特征。上帝所用的这新方法失败了吗?
三、
从上帝所拣选的以色列人的失败中,显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公义与邪恶的分界线不在以色列人与外邦人之间,甚至也不在后来耶稣所选派的门徒与所有其他人之间,而只存在于上帝与所有人之间。所有的人都带着人的有罪的本性,身上都有着参与邪恶的因子。那些原来要被上帝用来恢复秩序、对抗邪恶的子民,一旦他们的身上出现了同样的邪恶的时候,只能使问题更严重。
被掳时期的先知认识到了这一点,即邪恶不只与外邦人有关,甚至也不只与人类有关,乃是亚当堕落后整个受造世界的悲剧。黑暗的权势是在超越人类的层面上活动,它对每个人都构成一种支配的势力。在但以理看来,它像是从海中上来的巨兽,向着上帝的国吼叫;把每个人都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如果现世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完全在黑暗权势之下,甚至上帝所选召的子民也在其支配之中,那么上帝是否已经放弃这个世界了?人们是否也要跟着放弃这个世界,一心盼望着到另一个世界寻找安慰?
然而正是这位但以理先知,直接地宣告说,他所信的这位上帝在人的国中掌权(但4:17,25,32)。 这位上帝没有放弃在这个世界中解决邪恶的问题。作为这个世界的创造者,既然是在自己所造的世界发现了问题,就会在这个世界中使其归正。因此无论是在约伯记中,还是在以赛亚书的后半部分,上帝都再一次作为创造者出现在先知的面前。特别是在以赛亚书中,一个无辜的上帝仆人的出现,为先知带来了一线光明。这位仆人既代表着上帝所拣选的以色列,又与以色列有所区隔,以致以色列本身都为他的命运感到惊恐,惊奇地看着这一位上帝的仆人竟然“被人厌弃,常经忧患”,而上帝也定意将他压伤,使他代替子民承受罪的咒诅。(赛53)
或许先知在当时对上帝这位仆人的了解也不是完全清楚,但正是因为对这位仆人的盼望,先知对以色列作为上帝子民所拥有的使命再次得到了明确:“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赛49:6)“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赛60:3)上帝没有放弃他对付邪恶的新方法,他的子民作为山上之城、列国的光的任务依然存在。
四、
上帝所编导的这出长长的连续剧直到他的儿子耶稣出场,才算是让人看出一些眉目出来。上帝自亚伯拉罕开始的呼召、撒下的种子,到了亚伯拉罕“那一个子孙”耶稣的时候终于开花结果。这结果就是上帝要借着他所选的这一族使地上的万族得着祝福,使地的邪恶最终被上帝的公义所战胜。
当上帝的儿子出场的时候,也正是黑暗的势力在这个地上达到鼎盛的时候。在最后的晚餐的那个夜里,当加略人犹大起身离开的时候,约翰福音宣告说:“那时候是夜间了。”(约13:30)先知所预言的那个“试炼的时刻”即将像大海啸冲进这个世界,甚至上帝的儿子那时在客西马尼园中也极其伤痛,需要恳切地祷告到一个程度,以至“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22:44) 其实在旧约的时代,这个场景就隐约地出现在那位在上帝眼中看为义的约伯身上。这个无辜的人因为在上帝眼中完全正直而为上帝所夸口,召来了那恶兽的围攻。恶兽想通过它的能力擒住约伯,证明人类根本不值得上帝为其花心思,期待上帝放弃这个世界,放弃那个让他害怕的对付邪恶的新方法。然而上帝没有放弃,他没有放 弃他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因此派出他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
在那个夜间,邪恶被许可在世界中任意地肆虐,在上帝的儿子身上显出其终极的恶行。迷糊的门徒、出卖老师的犹大、鞭打并戏弄耶稣的罗马兵丁、腐败的犹太公会、狂喊着钉十字架的群众、在十字架下辱骂的观看者,都不过是邪恶权势的展现,其中既包括了宗教的权势,也包括了政治的权势。在十字架上,上帝的儿子独自地承担起了以色列的召命,直接面对着这个世界的苦难、愚拙、悖逆及邪恶。在上帝的子民没有完成任务的地方,耶稣亲身地背负了这后果。
耶稣的复活向凡是跟随他的人显明,上帝自呼召亚伯拉罕所开始的对付邪恶的计划已经“成了”(约19:30)。 就如挪亚在方舟中经历了四十天的大雨后,终于看到了鸽子衔回了橄榄枝,复活是上帝审判旧世界的邪恶后,开始施行的新创造。这再次向人重现了上帝向摩西所应许的那句话:“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出3:7-8)
五、
早期教父理解十字架的事件,首先看到的是“得胜的主题”,即耶稣经历十字架后的复活,显明了撒旦势力在他身上的失败。当这黑暗的势力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它以为自己得胜了,却不想自己的势力竟被耗的精疲力竭,最后发现留在坟地中的不是耶稣,而是它自己。上帝在这个地上的真实事件中对付了邪恶,虽然从地上完全铲除邪恶还需要到将来的那个日子;但得胜的功效也不是只显明在将来上天堂的时候。
后来的哲学家在思想邪恶的问题时,很少涉及到十字架的事件,只是从创造论的角度一味地追问:“为什么良善又全能的上帝会从一开始就允许邪恶进入到这个世界呢?”而另一方面,一些后来的神学家发展出来的救赎论的主题,则从十字架的事件中只是看到了上帝对个人的救赎,基督的义使个人的罪得到赦免。人性中的罪与世界的邪恶之间的关系被淡化,上帝的公义被缩窄为单纯的义;以为这义只是让个人此世内心得着安慰,将来享受天堂的永福,这就是福音书所要告诉人们的故事。其实这不过是启蒙运动之后,随着启蒙思想家对基督信仰的改造,神学家做出的让步罢了。在福音书所记载的耶稣所在的那个社会中,罪所表现出来的邪恶势力,不只是通过个人身上的污鬼表现出来,也通过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及道德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由此超越了个人的层面。
六、
如果上帝现在来对付邪恶,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他是否会在炫目的火柱和云柱中降临,用无情的大水把法老及他的军兵淹没在深渊之中,或者如约翰和雅各当年所要求的那样,从天上降下火来,烧灭与他们敌对的人?其实在上帝儿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上帝更可能像是一位年轻的犹太先知,在逾越节时骑着驴驹进入到耶路撒冷,宣讲上帝的国、挑战腐败的权柄、洁净上帝的殿、与他的朋友共进晚餐,在祷告与痛苦中死于残酷不公的审判,以此背负起以色列的乃至整个世界的罪与邪恶的后果。
上帝的儿子既没有吩咐天上的火下来烧灭那些敌对的人,也没有躲开这个可能会置他于死地的京城耶路撒冷,或者绕过那个被掌权者的专权所污染的圣殿。按照父之前所订的计划,他依照那种新的方式来对付罪与邪恶,并因此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既是我们可以享受到的,也是我们可以去效法的。福音的呼召就是要基督的门徒以受苦的爱在世上履行上帝的胜利,这本书的作者怀特如是说。
(读N. T. Wright,《邪恶与上帝新世界》第二三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