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教导我们要持定生命,乃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一些势力在努力地诱使我们放下这最为宝贵的,去抓住那次要的东西。
月度归档:2015 年11 月
主日报告事项——2015年11月8日
主日报告事项——2015年11月8日
北京守望教会2015年11月8日 主日敬拜程序
万国阿,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
因为他向我们大施慈爱。耶和华的诚实存到永远。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篇117篇)
◎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开始今天的主日敬拜!
齐声诵读:诗篇145篇
1(大卫的赞美诗。)我的神我的王阿,我要尊崇你。我要永永远远称颂你的名。
2我要天天称颂你,也要永永远远赞美你的名。
3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
4这代要对那代颂赞你的作为,也要传扬你的大能。
5我要默念你威严的尊荣,和你奇妙的作为。
6人要传说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传扬你的大德。
7他们记念你的大恩,就要传出来,并要歌唱你的公义。
8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
9耶和华善待万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
10耶和华阿,你一切所造,的都要称谢你。你的圣民也要称颂你,
11传说你国的荣耀,谈论你的大能,
12好叫世人知道你大能的作为,并你国度威严的荣耀。
13你的国是永远的国,你执掌的权柄,存到万代。
14凡跌倒的,耶和华将他们扶持。凡被压下的,将他们扶起。
15万民都举目仰望你。你随时给他们食物。
16你张手,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
17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爱。
18凡求告耶和华的,就是诚心求告他的,耶和华便与他们相近。
19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
20耶和华保护一切爱他的人,却要灭绝一切的恶人。
21我的口要说出赞美耶和华的话。惟愿凡有血气的,都永永远远称颂他的圣名。
唱诗:称颂全能上帝(240)
天上的父神,我们爱你,在全地上尊崇你圣名;
愿你国度如今临到我们中间,当我们宣扬你奇妙作为。
颂赞主圣名,全能上帝,昔在今在永在的父神;
颂赞主圣名,全能上帝,你坐王到永远!(唱3遍)
齐声诵读:歌罗西书 1:13-22
13他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
14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
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16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17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
18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19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
20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21你们从前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
22但如今他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
唱诗:有一活泉充满宝血(35)
1、有一活泉充满宝血,从主肋旁流下,罪人只要在此一洗,必能洁净无瑕。
必能洁净无瑕,必能洁净无瑕。罪人只要在此一洗,必能洁净无瑕。
2、临死一贼得见此泉,心喜求主记念,我罪虽然比他更深,主能洗我完全。
主能洗我完全,主能洗我完全。我罪虽然比他更深,主能洗我完全。
3、被杀羔羊血何奇妙,蕴藏除罪能力,洗净教会圣洁荣美,何等奇妙能力。
何等奇妙能力,何等奇妙能力。洗净教会圣洁荣美,何等奇妙能力。
4、自我因信看见此泉,能力涌我心间,我心赞美主爱完全,一生必要传扬。
一生必要传扬,一生必要传扬。我心赞美主爱完全,一生必要传扬。
5、等我离世见主面时,我要赞美不歇,我今虽然拙口笨舌,仍要歌唱主恩。
仍要歌唱主恩,仍要歌唱主恩。我今虽然拙口笨舌,仍要歌唱主恩。
齐声诵读:哥林多后书 4:7-18
7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
8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
9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10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11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12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13但我们既有信心,正如经上记着说,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信,所以也说话。
14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耶稣一同复活,并且叫我们与你们一同站在他面前。
15凡事都是为你们,好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神。
16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17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18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唱诗:鼓舞(294)
1、你在世上虽有苦难,人生道路多有坎坷,但我们的主已胜过世界,他应许永与我们同在。
2、你要跑那当跑的路,也要打那美好的仗,因有见证人环绕如云彩,靠主你可以刚强壮胆。
【副歌】
哦,让圣灵引导你的心,让主爱成为你的动力,愿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为荣耀主圣名。
讲道经文:使徒行传18章
18:1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
18:2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克劳第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18:3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做工。
18:4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
18:5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18:6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原文是血)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原文是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18:7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 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18:8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18:9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18:10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18:11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 神的道教训他们。
18:12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
18:13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 神。」
18:14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
18:15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18:16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18:17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18:18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18:19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18:20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18:21就辞别他们,说:「 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18:22在西泽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18:23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18:24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或译:口才)的,最能讲解圣经。
18:25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18:26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 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18:27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或译: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
18:28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题目: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点击查看)
回应诗歌:神的教会向前进(224)
神的教会向前进,神的教会向前进,
争战已经得胜,众仇敌已消灭,我们正齐步向前进,
疑云愁雾消退,高声呼喊胜利,神的教会正向前进。
共颂: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马太福音6:9-13)
『敬拜结束』
祝福歌:我们成为一家人
1我们成为一家人,因着耶稣,因着耶稣,成为神儿女。
我们成为一家人,因着耶稣,因着耶稣,成为神国的子民。
因着耶稣得洁净,因着耶稣入光明,因着耶稣同享复活的生命。
同享生命的喜悦,同在主爱中联结,因着耶稣同受丰盛的产业。
2我们成为一家人,因着耶稣,因着耶稣,成为神儿女。
我们成为一家人,因着耶稣,因着耶稣,成为神国的子民。
因着耶稣同敬拜,因着耶稣蒙慈爱,因着耶稣彼此恩慈来相待。
或在喜乐中欢唱,或遇苦难同哀伤,因着耶稣同渡人生的风浪。
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2015年11月8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使徒行传 18:9-10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分享使徒行传的第18章。本章经文尽管不长,但所记载的内容无论时间还是空间的跨度都相当大。从时间说,至少有两年。从空间说,一开始在地中海的西边,到结束时横跨了整个地中海,经过东边又到了北边。全章经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17节,记载的是保罗在大名鼎鼎的哥林多开拓教会有关的事情;第二部分是18-23节,记载的是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的结束与第三次宣教旅程的开始;第三部分是24-28节,记载了与大有能力的工人亚波罗有关的事。
以下我们就按照经文的顺序,依次看看神借这章经文要向我们说什么话。
一、一座城市与一个教会
保罗领受了马其顿的异象,随即与同工们进入欧洲开拓教会。在腓立比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但也遭遇了激烈的反对,被迫离开了这马其顿的头一座城。随后一路辗转,在逼迫中保罗独自一人到了希罗文化的中心雅典。在这里,保罗尽管有机会在亚略巴古传道,但反应比较冷淡,效果不明显(完全征服希罗文华,要到教父奥古斯丁的时代)。此时的保罗,一路开拓教会,一路争战,一路面对逼迫;带着对年轻教会和弟兄姊妹的牵挂,带着身体刚刚痊愈的创伤,带着旅途的疲惫,又独自一人——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工场,需要争战中的休整与安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保罗抵达了哥林多。
与雅典的“文雅”截然不同,哥林多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大都市。这里是水陆交通的要冲,是各色人等、各样宗教的汇聚之地。这里有犹太人的会堂,还是亚该亚省的首府。这个城市一方面非常富有,但另一方面却也因道德败坏而闻名——综合这一切,就使得哥林多成为一个稳定的工场,一个合适的福音基地。保罗显然洞察了这一点,于是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半,是除了以弗所以外《使徒行传》记载第二长时间的。
保罗要开拓哥林多的教会,使福音在这里站稳脚跟,首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自己先要有相对稳定的生活,二是要建立起同工团队,然后才能有效地达成建立和牧养教会的目标。和一般宣教士的经历类似,保罗的第一步就是在城里找份工作,安顿自己。否则生活无着,就很难长期、稳定地开展福音事工了。保罗出身犹太文士,他们的传统是都有养生的一技之长,因为他们教导律法必须是免费的。保罗出生于基利家的大数,那里的羊毛制造业非常发达,保罗也就学了织帐篷的手艺,现在派上用场了。刚好同业的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刚从意大利来,保罗投奔了他们,一起做工,生活因此稳定下来。这就不仅为后面教会的开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也给保罗一段休整恢复的时间。保罗后来自己说:“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徒 20:34),实在是真的,保罗确实是一个全能的基督工人。这提醒那些有心成为宣教士,尤其是有心去福音薄弱之地开拓的弟兄姊妹,在出发之前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学会养生的一技之长是非常重要的。
百基拉和亚居拉可不仅仅是保罗的“老板”,他们更是保罗得力的同工,是神特别预备的。他们夫妇被迫离开罗马,真正的目的就是到哥林多会合保罗,组成一个开拓的同工团队,并开放他们的家庭,成为新生教会的摇篮——神的作为实在是太奇妙了——他们与保罗同族、同业、同为基督徒,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时,保罗也召回了留在马其顿的西拉和提摩太,整个同工团队由此形成。
教会的拓展一定伴随着逼迫,这是属灵争战的规律,腓立比如此,哥林多也如此;保罗当年如此,我们现在还是如此。在哥林多,逼迫依旧来自犹太人,因为保罗还是从会堂开始传道。他们先是抗拒、毁谤,促使保罗离开了他们,开始专心在外邦人中工作。但他们却不肯善罢甘休,又到法庭控告保罗,企图借助政府的力量实行打压,阻止福音的传播以及教会的建立与拓展。但与之前的腓立比不同,这次犹太人没有得逞,由于官府拒绝受理,他们不仅碰了一鼻子灰,而且还有人被打。因此,保罗他们开拓教会的工作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哥林多的教会很快就建立并兴旺起来了。当然,在保罗离开以后,哥林多的教会却经历了不少内部的纷争与搅扰。看来,内忧外患是每个教会都不能避免的。我们自己的经历,也与此相符。但愿我们能靠主得胜!
神开始的工作,就必有神的同在、保守与安慰,逼迫中更是如此。我们经历过,都是见证人。主引领保罗到哥林多建立教会,主就坚立并祝福他们手中的工作。主不仅为保罗预备了工场和同工,而且预备了一位开明的政府首脑迦流。他是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辛尼加的兄弟,也是一位公正、智慧的政治家。当犹太人企图借助政府打压保罗和教会的时候,迦流没有上当,而是坚持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不肯介入犹太人内部的宗教纠纷(在他看来是这样)。这就在客观上保护了保罗,支持了新生的教会。但愿我们的领导人也能有同样的政治智慧。经上说神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神的人得益处”(罗 8:28),这又是一个明证。相信就在我们目前的处境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万事”,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在当时激烈争战的环境下,面对着内外的压力与挑战,仅有这些“万事”可能还不足够,还需要主明显同在的凭据,才能坚固保罗及同工们的信心。主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我们的境况和需要,于是就在夜间的异象中向保罗说话:“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主的名称为“以马内利”,他真是与我们同在的神!相信保罗在哥林多坚持的一年半之中,这异象、命令和应许带给保罗多少信心、力量、勇气和安慰啊!今天守望教会依然在争战之中,依然面对着内外的压力与挑战,同样需要从主而来的命令与应许。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在我们比较疲惫与软弱的时候,内外争战却再趋激烈,主对我们说话吗?回顾最近这几个主日所分享的使徒行传的经文,你不觉得与当下教会的处境很契合、很“应景”吗?现在我们最需要什么?不就是“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吗?只要我们持守从主而来的异象,主就应许我们:“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我们已经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异象之路,不正是如此吗?感谢主!因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 13:7)
二、一个结束与一个开始
在哥林多开拓并建立了教会以后,保罗决定返回耶路撒冷和安提阿。直接的原因也许是保罗急于回耶路撒冷圣殿还愿,当然这也标志着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的结束。我们不知道保罗为何许愿和许了什么愿,但所许的既是拿细耳人的愿,一定很重要,可能与求主的特别保守有关。我们在急难、危险之时,可能也许过愿,但当平安来临以后,可曾记得实实在在地还愿呢?这不仅是感恩,还是守约,更涉及敬畏:“你向耶和华你的 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必定向你追讨,你不偿还就有罪;你若不许愿,倒无罪。你嘴里所出的,就是你口中应许甘心所献的,要照你向耶和华你 神所许的愿谨守遵行。”(申 23:21-23)
保罗带着百基拉和亚居拉先到了以弗所,并留他们在那里。这是一个深具战略眼光的安排,尽管保罗暂时不能久留,但却为第三次宣教旅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之后,我们就将看到这一安排的重要意义。保罗非常知人善任,留下的这对夫妻同工,实在是建立并维护福音基地最合适的人选。这也提醒我们,教会和教会领袖应该有长远的眼光,要为未来的事工事先预备。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功课需要学习。
保罗继续前行,先到耶路撒冷,不仅是去还愿,更是要向众教会的母会报告外邦教会拓展的情况。犹太教会与外邦教会的合一,是初代教会面临的最重大、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也是保罗一直致力追求的。探访耶路撒冷的教会,就是保罗重要的举措之一(其他还包括外邦教会给耶路撒冷的捐献等)。离开了耶路撒冷,保罗回安提阿教会述职。他最初在这里受差派,尽管越走越远,但这里却是属灵的根,保罗又一次回家了。
但作为一个从主领受了明确而特殊使命的外邦人的使徒,保罗不仅深知自己的责任,而且一生忠心于此。于是过了不久,保罗又出发了,开始了第三次宣教的旅程。一如既往,保罗不忘顺路探访以前建立的教会,坚固牧养信徒。对于一个蒙主呼召的工人,他的一生应该是持续服侍的一生,结束就意味着新的开始,正如这里的使徒保罗一样。有时想,等户外敬拜结束了,就可以歇歇了,但心里也明白,那时也该是我们踏上新征程的时候了。
三、一个基地与一个工人
在详细记载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之前,路加在这里插述了一段有关一个基地和一个工人的故事:基地就是以弗所,负责人是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工人就是著名的亚波罗。若是缺了这段记载,恐怕我们就难以明白哥林多前书了。
基地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训人才,以弗所的福音基地现在为教会造就了一个大有能力的工人。我们刚才说保罗深具战略眼光,也知人善任,这里已经开始显露。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不仅能主动工作,不局限于自己团队的圈子,慧眼识英才;而且在真道上非常扎实,“将 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是合格的福音教师。教会既需要亚波罗这样前方的宣教士,也同样需要百基拉和亚居拉夫妇这样后方的支持人员。愿我们清楚自己的呼召,在各自的使命上忠心。今天的守望教会也是一个基地,主借着教会的整合、建堂、户外敬拜等一系列争战培训我们、造就我们,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大有能力的工人,“到了那里,就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
亚波罗有能力、有热心、有恩赐、有勇气、也有知识,但缺乏的是对全备真理的认识,这是一个难得的可造之材。主把他带到以弗所,就是为将其装备成为一个大有能力的工人。亚波罗能虚心受教,弥补自己的不足,实在难能可贵。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如果只沾沾自喜于自己的长处,不能及时弥补和矫正自己的短处,就不可能成为主合用的器皿。我们都当效法亚波罗,敏感于圣灵的带领,虚心向成熟的信徒学习,成为大有益于教会的人。
最后,我愿意以开拓哥林多教会的使徒保罗后来写给这个教会的第一封信结尾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不仅因为其中提到了今天经文涉及的大部分人,而且作为我们在神面前的祷告:“若是提摩太来到,你们要留心,叫他在你们那里无所惧怕,因为他劳力作主的工,像我一样。所以无论谁,都不可藐视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这里来,因我指望他和弟兄们同来。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的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 亚细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的问你们安。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你们要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我保罗亲笔问安。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林前 16:10-24)
愿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2015年10月每月一书 :《朋霍费尔:牧师,殉道者,先知,间谍》
书名:朋霍费尔:牧师,殉道者,先知,间谍
Bonhoeffer: Pastor, Martyr, Prophet, Spy
作者 :梅塔萨斯(Eric Metaxas)
译者 : 顾华德
ISBN : 9787542651662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 : 2015年9月
开本 : 32 k
页数 : 577页
一本朋霍费尔的深度传记,
一段直面纳粹的基督门徒生涯
内容简介
希特勒上台之后,一步步残害犹太人,蹂躏整个德国,甚至欧洲大陆。面对惨无人道的暴政,身为牧师和神学家的朋霍费尔,起初奋起抗击纳粹政权对于教会的侵入和控制,建立认信教会联盟来对抗帝国教会的妥协。随着纳粹暴政的巨轮碾碎无数人的生命,朋霍费尔和反抗组织的其他成员一道,越过抵抗的边界,采取了刺杀希特勒的密谋行动,试图从内部瓦解第三帝国,力阻狂轮。朋霍费尔倾听良心的声音,寻求上帝的旨意,在纳粹的邪恶面前挺身而出,为了捍卫真理和正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本书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内容详实,既扣人心弦,又发人深省,出版后很快荣登《纽约时代》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多项图书奖。
作者简介
埃里克•梅塔萨斯(Eric Metaxas),美国作家,《纽约时报》畅销书《奇异恩典:威伯福斯与废奴运动》的作者。曾任寇尔森(Chuck Colson)主办的广播节目《突破点》的作者和编辑。常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今日基督教》等较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并担任CNN和Fox新闻频道的文化评论员。
推荐语
在这部厚重又精彩 的新传记里,梅塔萨斯清理了很多错误观念,重点呈现朋霍费尔自己的所言所行。那是个令人心痛的时代,不少教会接受了纳粹意识形态,其他的则屈从政府压力, 朋霍费尔纵然孤单,却坚守立场。梅塔萨斯笔下的朋霍费尔,头脑清晰,是一位信心坚定的基督徒,单单服从上帝和上帝的话语。
——《今日基督教》
“梅塔萨斯以热诚和神学素养讲述了朋霍费尔的故事,挑战修正主义者的说法,后者把 朋霍费尔描述成轻易丢掉教义的‘人文主义者’或道德主义者……他狂热地顺服上帝,他的想法在今天让许多人恐惧和厌恶,忠诚的信徒也不例外。梅塔萨 斯在书中提醒我们,宗教有多种形式——体面的、被驯化的、懦弱的——最终可能沦为魔鬼的工具。”
——《华尔街日报》
“朋霍费尔的伟大贡献在于,身处纷乱的时代,他对信仰的理解超越时代。梅塔萨斯的这本传记为当下这个时代所写——读起来像一部伟大的小说,在一部作品中融合了 对朋霍费尔神学的理解、20世纪德国复杂又悲痛的历史以及一个真基督徒英雄的内心挣扎。梅塔萨斯为基督教历史上最勇敢的人物作传,配得杰出传记作者的地 位。”
——Martin Doblmeier,电影制作人,《朋霍费尔》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家庭与童年
第二章 图宾根 1923
第三章 罗马假期 1924
第四章 柏林求学时期 1924-1927
第五章 巴塞隆纳 1928
第六章 柏林 1929
第七章 朋霍费尔在美国 1930-1931
第八章 柏林 1931-1932
第九章 元首至上 1933
第十章 教会与犹太人问题
第十一章 纳粹神学
第十二章 教会斗争开始爆发
第十三章 伯特利信条
第十四章 朋霍费尔在伦敦 1934-1935
第十五章 越演越烈的教会斗争
第十六章 法诺会议
第十七章 岑斯特与芬根瓦之路
第十八章 岑斯特与芬根瓦
第十九章 进退维谷 1935-1936
第二十章 战火冉冉燃起 1938
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 1939
第二十二章 德国的终结
第二十三章 从认信到密谋
第二十四章 密谋暗算希特勒
第二十五章 朋霍费尔的斩获
第二十六章 朋霍费尔陷入情网
第二十七章 刺杀希特勒
第二十八章 泰格尔监狱九十二号房
第二十九章 华尔基丽与史陶芬伯
第三十章 布亨瓦德
第三十一章 自由之路
精彩书摘
在纳粹暴行昭彰十年前,他已发出力阻狂轮呼声
纳粹在当权的头几个月就在整个德国推动其野心,其速度之快与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在所谓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下,整个国家都要按照国家社会党的规范彻底重组。没有人预料得到周遭的一切竟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改观。
朋霍费尔始终都有渠道获取机密信息,但当第三帝国的阴影横扫整个德国之际,大部分的信息都来自姐姐克莉丝特的丈夫,也就是在德国最高法院服务的汉斯·杜南伊律师。朋霍费尔家族得知让人特别感到不安的所谓《雅利安条款》(Aryan Paragraph)即将在4月7日正式实施,其结果是以“重建公职体系”为由,颁布一连串影响深远的法条:政府雇员必须具备“雅利安”血统;所有犹太后裔都将被迫离职。如果德国教会(基本上也就是国教)遵守这条命令的话,所有犹太籍牧师都会被迫离开服事的岗位,这也会波及朋霍费尔的朋友弗朗兹·希尔德布兰特。许多人对此都感到不知所措,整个国家都感受到一股必须顺从国家社会主义党的强大压力。朋霍费尔知道必须有人想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他就在1933年3月完成了这件事。他的结论就是他写的论文:《教会与犹太人问题》(The Church and the Jewish Question)。
一群牧师曾聚集在德皇威廉纪念教会的牧师格哈德·雅各比(Gerhard Jacobi)家中,讨论整个国家未来的方向。朋霍费尔打算在4月初向他们发表这篇论文。
德国教会当时正陷于混乱之中。部分教会领袖觉得教会应该跟纳粹和平相处,因为纳粹强烈反对共产党和无神论思想。他们相信教会应该顺从纳粹的种族政策与元首至上原则,借着政教结合,就可以让教会以及德国重新获得以往(也就是在凡尔赛合约以及过去混乱与羞辱的二十年之前)的荣耀。众人皆知,德国在魏玛时期道德低落。希特勒不是提到要重整国家的道德秩序吗?他们未必赞成他所有的想法,但他们相信如果教会能够重新振作,他们也许能影响他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次有一群人坚定地站在希特勒的背后支持他当权,然后满心欢喜地一举把两千年的基督教传统丢在脑后。他们渴望的是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教会,以及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能够站起来击退那无神又堕落的共产主义势力。他们大胆地称呼自己是“德意志基督徒”(Deutsche Christen),并且自诩为基督教中“积极的基督教派”(positive Christianity)。德意志基督徒不遗余力地攻击异己,而且经常会在教会里面制造许多纷争与派系。
但是教会里面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主流的新教领袖愿意考虑《雅利安条款》。他们的理由是受洗成为基督徒的犹太人,可以自行成立教会,而不需要刻意成为专属“德国人”的教会的一部分。在1930年代的时候,这种偏激的种族观念并不像现在那么少见,而且当时主张这种观念的人,也不会被视为充满仇恨的反犹太分子。
当各个种族应“平等隔离”的观念在实施种族隔离法的美国南部广受欢迎与流传时,朋霍费尔曾经亲眼目击,他知道这种观念深植在各种有关人种与族群的观念中。在欧洲与世界各地经常看得到强烈反对种族融合维持种族纯粹的思想;因此,尽管朋霍费尔知道这种想法与基督教信仰相抵触,但他也深知这是当时非常盛行的思想。所以,即使对犹太人没有任何恶意的德国神学家与牧师,还是有可能认为《雅利安条款》是行得通的。有些人相信带有犹太血统的人,在真心相信基督教之后,应该参加由犹太基督徒组成的教会。许多真诚的白种美国基督徒对其他种族的基督徒一直都抱持这种看法,直到数十年前才有所转变。朋霍费尔知道他不能直接指责这些人是种族歧视,他必须以理性辩论的方式驳斥这些观念。
朋霍费尔跟其他德国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体验过跟德国路德宗非常不同的教会。他在罗马看到来自不同种族与国家的基督徒聚在一起崇拜;他在美国纽约的哈林区也曾跟非裔美籍的基督徒一起崇拜;并透过合一运动跟欧洲的其他基督徒一起崇拜。他心中立即想到的问题就是,教会对犹太人问题的回应是什么?但隐藏在这个问题后面的其实是:什么是教会?
他一开场就说道:“历史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犹太人必须遵守国家针对其种族而非其宗教信仰所特别制订的法律。这使得神学家必须分别面对两个新问题。”
他提到教会对国家应该采取的态度,并运用《罗马书》十三章,和心有存疑的人找寻到共同的立足点。
“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换句话说,政府是上帝设立的,而其目的是要维持秩序。教会基本上对政府善尽其责(如制止邪恶,甚至动用武力)没有反对的理由。他的开场白似乎有点夸大,他说:“显然,新教教会没有权力直接针对政府特定的政治运作表示意见。”不过,他了解听众的想法,因此想要表示他在这一点上跟他们的看法一致。他也注意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可说是对路德唯命是从,而就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来说,路德往往会偏袒政府,例如路德对镇压农民暴动就表示十分赞同。朋霍费尔必须谨慎应对。
接着他厘清教会确实在政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什么样的角色呢?教会必须“不断地质问政府,其作为是否属于政府的正当作为,也就是说,这些作为要能够带来法治与秩序,而不会导致违法与失序。”换句话说,教会的职责是“帮助政府成为政府”。如果政府无法做到如圣经所命令的,创造一个法治与秩序的环境,那么教会就有责任提醒政府注意其失职的地方;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创造出的是一个“法治与秩序过于严酷”的环境,那么提醒政府注意这一点也是教会的责任。
如果政府制造的“法治与秩序过于严酷”,那么“政府就会过度伸张其权力,而剥夺基督教证道与基督教信仰……的各种权力”。朋霍费尔称之为一种“荒诞的情况”。他说,“教会之所以必须反对政府这种侵权行为,原因就在于,教会比较了解政府以及其作为的限度。危害基督教传讲福音的政府,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合法性。”
接着朋霍费尔列举出“教会可以对政府采取的三种行动”。首先是——前面已经提过——教会可以质疑政府的作为及其正当性,目的是帮助政府成为符合上帝旨意的政府。其次是——他在这里勇敢地跨出一步——“协助被政府作为所伤害的人”,教会“对所有阶层的受害人都需要担起无条件的义务”。在说完这句话之前,他再次更勇敢地跨出另一步(其实,这时有些牧师已经离席),他表示,教会“对所有阶层受害人都需要担起无条件的义务,即使他们不是基督徒也是一样”。每个人都知道朋霍费尔指的是犹太人,包括那些没有受洗成为基督徒的犹太人。朋霍费尔接着引用《加拉太书》6:11“向众人行善”的章节,认为帮助犹太人乃是基督教会责无旁贷的义务,这不仅语出惊人,更是前所未闻的说法。但朋霍费尔仍然意犹未尽。
他说,教会对政府可以采取的第三种行动就是“不只要为被压在轮下的受害者裹伤,更要阻止车辆继续前进”。有时候仅仅救助那些被政府恶行伤害的人还是不够;教会在适当的时机必须采取行动,直接对抗政府以阻止其继续行恶。他说,唯有在教会的存在备受政府的威胁,而政府不再符合上帝的旨意时,才可以如此行。朋霍费尔补充说,如果政府强迫“受洗的犹太人离开我们的教会,或者禁止我们向犹太人传福音”时,就符合这种条件。
在这种情形下,教会就“处于宣告信仰的状态(in statu confessionis),而政府的作为表明其已经失去合法性”。这个拉丁词组的意思是“处于宣告信仰的状态”(in a state of confession),原本是十六世纪的路德用语。到朋霍费尔的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种连宣告福音都遭受威胁的危机状态。“宣告福音”指的是传讲耶稣基督的好消息。朋霍费尔接着说:“一个政府若是让教会备受惊吓,就会失去其最忠诚的仆人。”
朋霍费尔又表示认信基督(confess Christ)就是对待犹太人如同外邦人。他表示,教会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努力向犹太人介绍他们还不认识的犹太弥赛亚。如果希特勒的法案通过立法,就无法完成这件事。他那扣人心弦又出人意表的结论就是,教会不仅应该接纳犹太人成为其中的成员,而且这就是教会之所以是教会的原因:它是犹太人和德国人站在一起的地方。他说:“关键绝不是我们这些德意志基督徒是否依然愿意在教会跟犹太人团契,而是教会应该负责任地传讲:教会的样式就是犹太人和德国人一起站立在上帝话语的面前。这就是教会是否仍然是教会的试金石。”
许多人都会想起《加拉太书》3:28所说,“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为了强调这一点,朋霍费尔在结论时引用路德注释《诗篇》110:3所说的:“上帝百姓与上帝教会的唯一标准就是:一小群领受上帝话语的人,纯然无杂地教导它,并在上帝话语遭迫害时,坚持宣告上帝的话语,且勇于承担落在他们身上的苦难。”
朋霍费尔在1933年春天所传讲的信息就是,为犹太人挺身而出乃教会的责任。即使对他忠实的盟友来说,这似乎也显得有些激进,尤其是当时的犹太人要到几年后才会经历一场场的恐怖苦难。对任何人来说,朋霍费尔的三个结论——教会必须质疑政府、帮助受政府迫害者以及在必要时对抗政府——似乎都难以领受。但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必然的结论。不久的未来,他将逐一把这三个结论化为实际的行动。
纳粹的节节胜利以及纳粹跟教会连手的计划都顺利进行,结果不但导致在教会内部掀起混乱,同时教会内部的各个派系也互相勾心斗角。朋霍费尔努力平息这些杂乱的意见,然后冷静理性地厘清这一切,他知道,如果不能巧妙地化解这些问题,最后的结果若不是寻求“政治考虑”,就是寻求“现实考虑”作为答案;如此一来就会偏离真正的福音,去崇拜一个按照人的形象而造的神,而不是敬拜上帝(也就是巴特所说、所写的“永恒的他者”)。正如协和神学院中许多用心良善的基督徒,曾经基于各种良善的理由不知不觉离弃了这位上帝,如今德国也有许多用心良善的基督徒,正在同样地重蹈覆辙。他们深信只要让自己的神学立场稍微通融一下,那么到头来一切都会非常圆满;他们许多人都真心相信在希特勒统治下,传福音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但是朋霍费尔知道,不愿跟犹太人站在一起的教会,就不是耶稣基督的教会,而带领人加入一个不属于耶稣基督的教会,不仅愚蠢,而且是异端的行为。自从朋霍费尔写完《教会与犹太人问题》后,他就非常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愿意为此牺牲一切。然而,这会是一条又遥远又孤单的道路。
阅读分享
冠辉 / 文
首先,这本书写得很吸引人,是一本特别扣人心弦的书。这也是因为他写的那个主题、那个时代。比如说希特勒上台,牵动了整个德国教会,里边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问题就是,一个极权政府上台后,它要控制教会。当时最突出的问题是犹太人问题,希特勒政府歧视、驱赶甚至屠杀犹太人,同时要求教会拒绝犹太人。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教会要不要听从政府的?犹太人能不能进到基督的教会?这个问题是直接涉及信仰的问题。当时大部分德国教会加入帝国教会,顺从希特勒。当时民族主义对德国影响很大,包括对很多基督徒。他们对希特勒还存在一些梦想。希特勒表面上承认基督教,而且支持基督教,背后实际上最终是要控制教会。
就在那个时侯,认信教会出现了,它是朋霍费尔一直推动并联合其他一些神学家和教会所成立的。认信教会最主要的是以信仰宣言的方式来划清跟帝国教会的界限,当时发表了《巴门宣言》。我看了《巴门宣言》的内容,信仰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基本上是正统信仰的立场。现在经常有人批判卡尔·巴特和朋霍费尔,简单地给他们扣上“新正统”的帽子,其实在那个时侯,他们是特别可敬的,那批人所做的,是一种力挽狂澜、力阻狂轮的使命,而且也并非只是出于个人英雄主义。朋霍费尔神学有争议,这些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但是从这本书里边,我因为只读到了他自己写的日记、著作,从这些直接的引言来看,没有看出他的信仰跟我们领受的正统信仰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整体上,他和神的关系都是很真实的,早期就不用说了,那时他的信仰可能还没有经历那种重生或跟神建立关系的过程,但是后来当他开始活跃,可以看出他的信仰是比较真实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今天中国的处境来说,这本书会涉及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认信教会反对帝国教会的妥协,抵抗纳粹政权对于教会的控制。这个问题是今天中国的教会也正在面对的,非常适切,政府在浙江折十字架,甚至通过五进五化试图进一步控制三自教会。这本书特别值得正面临逼迫和控制的基督徒阅读。
但是第二个问题会比较有争议,就是具体采取什么措施?包括对政权,到了什么地步,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朋霍费尔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转变,开始的时候他更多是从信仰的角度,用自己的教导和发表的言论来反抗政权,但是到后来,他觉得有一条界线要越过去,像之前那样做已经不行了,必须采取行动来阻止纳粹政权所做的。这个行动包括他参加反抗组织,最后甚至走到密谋刺杀希特勒这一步,他以间谍的身份在做这些工作。他的理论和道理很简单,当有一部庞大的机器,就像坦克一样要轧过一群人,或者一架机枪在扫射一群人的时候,看到那么多的生命就在巨轮底下被碾碎,你要不要阻止它?如果阻止它,你能不能现在就消灭它,比如以刺杀这种方式?他的伦理学里边谈到了处境伦理学,跟这个是有关系的,他背后肯定是有终极的标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可以撒谎?他认为在这种斗争当中是可以的,是为了背后那个正义的目的,在这个斗争过程当中,有些问题要从处境里去看,不能完全按照字面去处理,比如基督徒不能撒谎,所以我们跟希特勒和纳粹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能隐瞒任何事情,不能撒任何的谎,朋霍费尔认为不能这么脱离处境机械地处理问题,这跟他处境伦理学中的背景有关,以前不能完全理解,但看这本书的过程当中,就会更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提。你或许不认同他,但可以理解他在那个处境下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这是两个最核心的问题。
还有就是朋霍费尔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主要是对他神学思想的争议。这本书后面会提到“非宗教的基督教”,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我自己现在还把握不住,需要看更多的书,有一些研读才好判断。不管怎么样,也许你过去对他有种种的看法,包括不太认同他的神学,但有些东西可能是先入为主的,我觉得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之后再下判断会更好。而这本书就可以帮助我们对朋霍费尔有更全面的认识。
北京守望教会2011年11月1日户外敬拜通报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这个主日是2015年户外敬拜的第42个主日。北京天气晴。据我们统计,这个主日没有弟兄姊妹去平台敬拜。这是自教会户外敬拜以来,第十六次出现没有弟兄姊妹去平台参加户外敬拜的情况。此外,上个主日被行政拘留的曾淼、山越、惠波三位姊妹昨日已被释放,丹义姊妹本周三将被释放。
我们在此特别为在拘留所的丹义姊妹祷告,求主保守她的的身体,看顾她每一天的需要;求主赐她充足的恩典,使她在里面经历属天的平安和喜乐;求主的圣灵充满她,使她成为耶稣基督的福音和生命的见证;也求主保守她的家人,以恩典扶持他们,安慰他们。
我们在此继续在主面前恳切祷告:求主怜悯和帮助祂自己的教会,为我们开出路,使户外和建堂问题早日得到解决。让我们在主面前像诗篇的作者那样呼求:“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求你照着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诗90:13-16节选)
北京守望教会
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