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创世记》十二10-十三章4
前言:
虽然创世记中亚当为人类的第一先祖,挪亚为人类的第二先祖,虽然在《希伯来书》的信心先辈录中有众多人物,如亚伯、以诺、摩西,以及以色列历史中的众多圣徒,但如果说旧约最为著名的圣经人物的话,还是非亚伯拉罕莫属。因他在上帝的救恩计划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当然这是上帝在他身上有非常特殊的作为所致。亚伯拉罕不但是以色列人和主耶稣肉身的先祖,而且是被称为信心之父。以至于,新约中不但主耶稣多次提到亚伯拉罕,使徒的书信中也多次提及亚伯拉罕。
这样一个著名的圣经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上帝的恩典,也得到了很多从上帝来的启示和光照。他也有很多的见证被提说,并流传至今作为我们的激励和借鉴。但这并不表示亚伯拉罕天然就是一个信心刚强的人,也非他的信心不用经过历练。上帝所特别拣选并使用的人并非是一个完全人。他也有信心软弱的时候。也就是说,亚伯拉罕留给我们的,除了正面的见证之外,还有反面的教训。
在亚伯拉罕的失败经历中,最具典型性的就是他两次谎称撒拉是自己的妹妹。今天的经文就是分享亚伯拉罕第一次撒谎的事件。
一、亚伯拉罕下埃及的决定
1.这次饥荒中下埃及符合上帝的心意吗?
族长的时代,迦南地有经常性的旱灾发生,而埃及因依靠尼罗河很少有饥荒,所以在迦南有饥荒时,人们跑到埃及去寻活路很常见。亚伯拉罕刚到上帝指示他要去的地上不久,就遭遇了饥荒,他该如何应对呢?这段经文在提到这个事件时,记载的非常简洁:“那地遭遇饥荒。因饥荒甚大,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在那地暂居”(创十二10)。从亚伯拉罕到下埃及的决定之间就一个“就”字,没有任何记录亚伯拉罕曾为饥荒求助于耶和华,也没有记录他曾为是否要去埃及求问过耶和华,更没有上帝主动告诉他可以暂时前往埃及。这和后来以撒、雅各在遭遇饥荒时候的记载很不一样。以撒的时候也有饥荒发生,只是以撒遭遇饥荒的时候耶和华上帝向他显现,明确地告诉他:“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你寄居的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我必坚定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创二十六2-3)。雅各的时候也有饥荒发生,只是雅各那个时候是差派儿子们前往埃及去买粮,自己并未离开应许之地,后来之所以他也上埃及去,是因为他在听说了约瑟在埃及的消息,之后雅各并未马上就动身前往埃及,而是先来到别士巴献祭给耶和华神,求问上帝的心意,上帝亲口指示他说:“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为我必使你在那里成为大族,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也必定带你上来,约瑟必给你送终”(创四十六3-4),因此雅各才带领全家前往埃及去找约瑟。
而且,这节经文在描述亚伯拉罕去埃及的时候特别使用了“下”这个词,而没有用前往、去等词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下降、沉下”的意思,在《创世记》十一章中人类建造巴别塔时,“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创十一5),后面又记载:“耶和华上帝说’…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创十一7),这两处经文中的“降临”和“下去”与这里描写的亚伯兰就下埃及的“下”是同一个词。这个用法有一种暗示亚伯拉罕是在走一个灵性下沉的路。
并且,这里的“暂居”一词就是用来描述寄居的词,当然亚伯拉罕并没有想,去埃及就不再也不回到上帝所指示他寄居的迦南地了,他的打算可能就是先在埃及待一段时间,等饥荒过去了,就还回来。但这个词语用在这里,给人一种较强的暗示,过寄居的生活本来应当是上帝的呼召,但这次的寄居决定却是亚伯拉罕自己“要在那里暂居”,这不是上帝的意思。
更何况,亚伯拉罕在到埃及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可能的危险,并为自己的安危开始预备应对方案,只为自己预备却并未考虑别人,而且所用的方法是撒谎,这些都让我们知道此次前往埃及亚伯拉罕的内心里面充满了惧怕,而非信心,他惧怕埃及人会杀他(创十二12),甚至他也知道自己说的应对方法不是一个好主意,这显然会对撒拉不利,因此经文记载的是他对撒拉说“求你说,你是我的妹子”(创十二13),其目标就是单纯地“我的命也因你存活”(创十二13)。当然,从常识来看,粮食短缺时前往一个有粮的地方去躲避饥荒是正常的。只是,对于其他人在面临饥荒的时候,前往埃及去找粮无可厚非,对于亚伯拉罕就需要慎重考虑。因为,迦南地对于亚伯拉罕来说意义非凡。迦南地是上帝指示他来的地方,他不能随意前往一个上帝未曾指示他去的地方去寻求供应。别人可以随意而行,照着喜好迁徙居住,唯独亚伯拉罕不行。他的住所和境界的挪移,都不是随便的,而是要照着上帝的心意和引导。
因此,这一段经文中亚伯拉罕的种种表现似乎都显明了他不应当去埃及,至少他不应当在没有经过求问耶和华神就匆忙地“下”埃及。所以,虽然这段经文对于亚伯拉罕去埃及没有任何评论,但我们从经文的写作手法中就可以感受到,亚伯拉罕这一次的行动不是因上帝的带领,只是“因饥荒甚大”(创十二10)。
2.饥荒发生对于亚伯拉罕信心磨练的意义
但从某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饥荒的发生正是上帝对于亚伯拉罕的考验,这是对出吾珥之后给亚伯拉罕的第一个试炼,这个试炼跟后来献以撒的挑战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刚刚鼓足了勇气,下定了决心,离开了本地本族父家的亚伯拉罕来说,这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亚伯拉罕刚刚蒙恩灵性高峰之时,上帝就藉着饥荒将一个考验的环境放在了他面前。或许他以为既然是上帝的带领,又有令人欣喜的应许,那么迦南之旅一定充满了平安、喜乐、顺利、财富、名声等等。上帝刚刚告诉他“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十二2-3),“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创十二7),他可能正处在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中,突然这地就遭遇了大饥荒。亚伯拉罕该怎样来理解上帝对他说的话呢?他还要留在这里吗?如果这个时候的亚伯拉罕将眼光投向上帝,并聚焦在上帝呼召他的话语之上的话,他的信心很有可能就会是一次突破,就像在献以撒时他的信心被提升至认识到上帝乃是可以让人从死里复活的神一样,比如这一次他的信心可能就会突破到“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中所出的一切话”(申八3)。
// 这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很多时候的信仰经历,我们刚被上帝呼召来认识他的时候,内心里面充满了对于上帝的热情和追随,我们以为信仰之路每一个时刻都会像初信时的那种豁然开朗、自由与喜乐的状态,谁曾想在跟随上帝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艰难、压力、痛苦和危险呢?但上帝会让我们来面对这个世界的各种突发的事件和环境中的患难,藉此来磨练我们真实的信心,也除去我们里面的骄傲和私欲,让我们谦卑并学会来信靠他。
// 亚伯拉罕之所以被称为信心之父,他的信心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上帝藉着一次又一次的艰难、环境等试炼熬炼出来的。事实上没有谁的信心是天生的,生而为罪人,对上帝没有信心才是天生的。对上帝的信心是超然的,是与这个世界相冲突,与人的天性相违背的,因此信心只能是上帝赐予的,是上帝主动的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多次操练才能形成的。
二、亚伯拉罕的软弱
1.环境与呼召之间的张力
环境变化会对信心造成冲击,如何应对这种令信心摇摆的力量,是摆在亚伯拉罕面前的问题。尤其是,当环境看起来非常严峻时,比如这次亚伯拉罕不单遭遇了应许之地的饥荒,这饥荒还甚大(创十二10)。当外在环境跟上帝的应许和带领越发有张力的时候,更是挑战我们的信心,我们可能就会怀疑,过去我们所领受的、所相信的、所走过的、所行的一切还是从耶和华上帝来的吗?面对环境的挑战,如果一旦忘记或者开始怀疑上帝起初的呼召和带领,那么对上帝的信心就会摇动,这动摇就是灵性的破口,外在局势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和惧怕就会进来,这时,人的心灵已经被摇晃得远离了上帝,只是关注在外在环境,而忘记了高天之上的至高者。在远离上帝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决策都是错的。或许此时的亚伯拉罕就面临这样的境地,该怎么办?回吾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上帝的呼召明明地放在面前,再软弱都不能否认这一点。但留在这里有饥荒,几百口子还要生活呢?所以,可能对于亚伯拉罕来说要先解决了吃饭生存这个“基本的”问题,然后才能谈得上上帝应许的实现。所以,不回吾珥,下埃及去。但埃及很危险,该怎么应对呢?属人的诡诈就冒出来了。
2.惧怕带来谎言等犯罪
当人要依靠自己来解决又大又难的事情时,惧怕和私欲就会趁虚而入。
亚伯拉罕下埃及的旅程不是带着一路信心和平安,反而充满了惧怕和各样的思虑。实际上亚伯拉罕前往埃及本身并没有什么道德上的问题,雅各就曾被允许去埃及。去往埃及也不一定就会有杀身之祸。这个可能性当然有,但可能性掌握在上帝手中,人若想要掌握可能性,就会被惧怕、愁苦和属人的计谋所充满。若是上帝的带领,其实亚伯拉罕完全可以平安地前往埃及。但亚伯拉罕是自己定意要去埃及的,他就只能自己处理各种可能的风险。
一个人在灵性软弱远离上帝的情况下,会怎样来解决问题呢?很多时候,灵性软弱被蒙蔽,并不意味着理性就不运转了。相反,这个时候人的头脑转动的还可能很快速。亚伯拉罕在选择了下埃及来解决问题之后,他依然能客观冷静地评估去埃及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和代价。他知道几件事,如一撒拉的美貌,二埃及人对撒拉的觊觎,三自己可能面临杀身之祸。在上帝缺席的情况下,亚伯拉罕靠着自己的“聪明智慧”,自然就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撒谎并牺牲妻子!
亚伯拉罕是这么打算的,事情也真的就如他所预计的那样发生了,撒拉真的被法老带到宫里了去了。亚伯拉罕也真的就任由自己的妻子被带走而一言不发。此时,在亚伯拉罕身上体现出了人内在罪性的典型特征,骄傲与怯懦的结合:自私。从亚当将责任推给夏娃为自己开脱到亚伯拉罕牺牲撒拉保全自己,人类罪的蔓延和传承显露无疑。
3.亚伯拉罕撒谎的深层原因
亚伯拉罕之所以要撒谎,一个主要的外在原因是因为撒拉的美貌。不但亚伯拉罕称撒拉“是容貌俊美的妇人”(创十二11),埃及人也说“那妇人极其美貌”(创十二14)。这就表明撒拉真的是一个外貌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女子,亚伯拉罕出吾珥的时候年75岁,撒拉比他小10岁(创十七17),出吾珥时撒拉65岁。如果照今天的年龄来看,六十多岁的老人很难谈得上容貌俊美了,但是考虑到亚伯拉罕那个时候人类的普遍寿命,比如撒拉90岁生以撒,终年127岁,似乎65岁还算是年轻。但联想到时隔二十多年后,撒拉再次被另一位王基拉耳王亚比米勒给抢走(创二十2),这里可能并不单单是说撒拉的美貌,也可能指撒拉的气质极具光彩令人倾慕。
但内在原因却是因为亚伯拉罕的恐惧和自私。亚伯拉罕之所以要让撒拉自称是其妹妹,主要是为了自保,他曾说“埃及人看见你比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要杀,却叫你存活。求你说,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创十二12)。为求自保,本无可厚非;但亚伯拉罕却以撒谎和将撒拉陷于危险与羞辱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就不好。
我们可能觉得亚伯拉罕太过于自私和懦弱,竟然将自己的妻子放在危险的境地来保护自己。但如果将亚伯拉罕放在当时的处境下来考量,似乎单纯的恐惧并不能完全解读亚伯拉罕如此做的深层原因。当年上帝呼召亚伯拉罕要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十二1)的时候,亚伯拉罕已经选择了离开他所熟悉的、安全的、有保障、有依靠的环境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对他意味着什么,从自身生命安全、妻子的安全到财产的安全,都已经没有了。可能在他离开吾珥的时候,他就已经深思熟虑了将来可能遇见的危险与挑战,也因此可能亚伯拉罕已经为自己即将面临的险境预备了一些应对的方案。也就是说,亚伯拉罕跟撒拉这样的约定很可能不是在面临饥荒要去埃及的时候才临时想到的,(难道埃及人比迦南人更加道德败坏,更加乐于抢撒拉吗?),而是在一开始出吾珥的时候,就已经做好的一些预案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亚伯拉罕同样的错误竟然犯两次,一次面对埃及法老,一次面对基拉耳王亚比米勒)。所以,亚伯拉罕在惧怕之下的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而言,是对上帝保护和供应的小信。
也就是说在他出吾珥,刚刚抵达应许之地的时候,亚伯拉罕对上帝的认识还很少,他只是知道“荣耀的神向他显现”(徒七2),呼召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要他去往一个他还不知道的地方来(来十一8)。此刻,他遵命而行,但是这位上帝是什么样的神,对他如何,会保护他吗?等等这些事情,可能亚伯拉罕并不那么确信。在他的观念中,呼召他的这位耶和华上帝,或许与他从小生活环境中的那些偶像很像。他为耶和华做一些事情,耶和华给他一些好处。所以,遇见难处的时候,他并没有第一想到要来向耶和华神祈求,他觉得这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上帝可能并不会帮他,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想办法来应对危机,他要自己想办法活下去。联想到后面,亚伯拉罕和撒拉在领受了后裔应许之后,先是领养了一个大马士革人亿利以谢来继承自己的产业(创十五2),虽然亚伯拉罕觉得这实属无奈之举,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心里为没有亲生儿子来继承产业倍觉遗憾。但上帝却告诉他“这人必不成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创十五4)。撒拉见亚伯拉罕“一计不成”,就“又生一计”要将自己的使女给自己的丈夫为妾(创十六2),这样如果有了孩子也可以称为从亚伯拉罕本身所生的,虽然撒拉自己非常不甘心,她也觉得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心里为自己不能生育而倍感难过。为了“帮上帝”实现上帝的应许,亚伯拉罕就同意了。后来夏甲生了以实玛利,但耶和华上帝却说,从撒拉生的以撒才是承受应许的(创十七19,加四23节)。当听到上帝如此说的时候,无论亚伯拉罕还是撒拉都觉得很好笑(创十七17,十八12),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个时候,距离亚伯拉罕被呼召出吾珥,在迦南地居住,已经有二十四年之久了。一个凭着信心离开家乡的圣徒,在跟从上帝二十多年之后对于上帝话语的信心尚且如此微小,更何况刚刚听到上帝呼召,跟从上帝初期时对上帝的认识呢?// 亚伯拉罕的信心主要体现在三次高峰事件(也可以说这是的信心生活的三个阶段),第一个事件就是他在拜偶像的家中听到让他们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去往未知之地呼召的时候,他顺服了上帝的呼召;第二个事件就是在跟随上帝24年之后,面对要亲身生育一个后裔的应许虽然一开始心有疑惑,但最终“满心相信,上帝所应许的必能做成”(罗四21);第三个事件就是在跟随上帝约四十年之后,上帝要求他将独生的儿子所爱的以撒献为燔祭(创二十二2)。亚伯拉罕之所以被称为信心之父,其内涵主要是在这三个典型事件中所表达出来的顺服、信心和奉献,如果说出吾珥使得亚伯拉罕认识到呼召他的这一位乃是天地至高的主宰、荣耀的真神,那么生以撒就让亚伯拉罕认识到耶和华是使无变为有的神,献以撒使亚伯拉罕认识耶和华是叫死人复活的神,如使徒保罗在论到他的时候所说的:“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罗四17)。
在亚伯拉罕信心飞跃的这三个事件之间,所穿插的却是他信心的失败案例,如两次谎称撒拉只是自己的妹妹,娶夏甲等。我们要再一次提到被称为信心之父的亚伯拉罕,其信心的成长都是在一次一次的挑战和试炼中达成的,上帝的恩典和人的软弱交错相应,如使徒保罗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创十五6,罗四3)。不是说因为亚伯拉罕是一个完人,因此他被神看为义人,而是他在面对超越他理性所能解决的难处的时候,他选择相信并顺服神的话语,这就算为他的义。
4.这算撒谎吗?
或许有人会质疑:亚伯拉罕这么说算是撒谎吗?撒拉真的是亚伯拉罕同父异母的妹妹(创二十12),亚伯拉罕称撒拉为自己的妹妹看起来并没有虚假的成分。这难道不算为亚伯拉罕在去往一个陌生地方时应有的自我保护的智慧吗?谎言与否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从动机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考察的。隐瞒真实的信息并不算为撒谎,否定真实才是撒谎。比如有人问你家住址,你可以不告诉对方,你也可以有意只说在朝阳区,在海淀区这样的大范围,有意隐藏具体小区名,楼号等信息,这当然不是撒谎。再比如某天上午你去邮局寄东西回程的路上又去看望了一个朋友,中午回家的时候遇见邻居打招呼:干嘛去了?你可以说去邮局了,也可以说去看朋友了,也可以说先去邮局后去看了一个朋友,这都没问题;你单说去邮局了,不会在邻居那里造成一个你没有去看朋友的虚假信息,你是否去看过朋友对于邻居来说是一个完全隐藏的部分,或者看过或者没有邻居压根就不去关心这些。但如果有一个案件需要确定你上午都去过哪些地方,你就不能对警察说:我上午去邮局了,或者说我上午去朋友家了,这样的说法在描述部分真实的同时否认了另一部分真实,这样的回答就属于撒谎了。亚伯拉罕在面对法老时说:这是我的妹妹,他的重点其实是在说:她不是我的妻子,只是我妹妹。他很清楚当法老问“你和这个女子是什么关系?”时的目标是需要知道这女子是否是他妻子,当以部分真实的内容来传递一个虚假信息时,就属于撒谎。
5.代价
当然,对于亚伯拉罕来说,这的确算为一种“智慧”,事实上,从效果的角度来看,似乎还真起到了保护他的作用,他“安全了”。只是这种“安全”的代价很大。他只考虑了自己,却不考虑他与上帝的关系,对撒拉的影响,也未曾考虑对法老的影响。
第一,这安全是以违背上帝的命令为代价的;远离上帝、灵性受损,换来温饱和安全,得不偿失。正如新约所说:人若赚的全世界,失丧了自己的性命,又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十六26)。若非上帝的保守和格外的怜悯与恩典,我们早就失丧了。
第二,亚伯拉罕只想到了他自己,并没有对撒拉尽到保护的责任。撒拉不但是他的妹妹,更是他的妻子,妻子的身份远比妹妹的身份核心的多。亚伯拉罕任由撒拉被埃及法老带走,他考虑过撒拉是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吗?圣经虽然没有记载撒拉在这个过程中讲过什么话,但撒拉的一言不发就是撒拉的反应。亚伯拉罕怎么说,撒拉就怎么听从了。有两种可能,一撒拉内心并不认同,但是她为了自己的丈夫安全就顺服了,同时向耶和华神祷告恳求;二撒拉也觉得丈夫的主意可行,她就同意配合这个计划了。照着本段经文的记载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十七节说“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降大灾与法老和他的全家”(创十二17)。// 或许会有人说,亚伯拉罕保存自己也是出于让上帝对自己的应许能够得以实现的考虑,我们只能说,人的诡诈很有可能让人以上帝的名义欺骗他人并自我欺骗。
// 亚伯拉罕不但“安全”了,还得到了很多财物,“法老因这妇人就厚待亚伯兰,亚伯兰得了许多牛羊、骆驼、公驴、母驴、仆婢”(创十二16)。(据说,夏甲就属于这次法老所赐的仆婢中的一员)。似乎亚伯拉罕没有什么损失还得到了很多,但这所得不是荣耀,而是羞耻,有人卖主求荣,亚伯拉罕可以说是“卖妻得财”。
第三,而且,亚伯拉罕的隐瞒,也将法老置于灾难中。经文没有记载上帝降什么样的灾祸给法老以及他全家,就像多年后亚伯拉罕再次犯下同样撒谎的罪时,上帝对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家降灾并在梦中跟他说话(创二十1-18),但上帝一定让法老明白他全家遭灾就是因为他将撒拉给带入宫了,也一定让法老知道这女人是亚伯拉罕的妻子。亚伯拉罕在法老面前是一个失败的见证。面对法老劈头盖脸的指责,亚伯拉罕只能羞愧无言。照着上周袁灵传道分享“你也要叫别人得福”的应许之约的内容,这里的要叫别人得福,不是被动式的,而是主动地为上帝做见证,传福音,主动地与人建立关系,让人认识上帝。亚伯拉罕的埃及之行实在是一个见证的失败。他不但没有让法老得福,反而让法老全家有大灾(创十二17)。法老对于亚伯拉罕没有什么好印象,虽然没有收回送给亚伯拉罕的财物,但是这不是对亚伯拉罕的欣赏,而是一种在惧怕中的驱逐。
三、上帝的保守
1.上帝对此事的介入
上帝对此事的介入重点其实并非是拯救自己的仆人于水火,而是怜悯自己仆人的胆怯和诡诈。法老也不是上帝要惩治的对象,而是藉着法老的驱逐令亚伯拉罕回到应许之地。故此,经文中所说的“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降大灾与法老和他的全家”(创十二17)的大灾应当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自然之灾,很可能是疾病,类似后来“耶和华为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的缘故,已经使亚比米勒家中的妇人不能生育”(创二十17)那样的疾病。// 而且,我们要留意经文中特意强调“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似乎暗示了上帝对亚伯拉罕下埃及、撒谎等一些行动的不喜悦。
2.撒拉的归回
在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中,撒拉具有一个重要的地位。虽然土地和众多后裔应许看似更重要,其实在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中,最重要的乃是后裔。而且,必须是从撒拉生的才是承受应许的。所以,撒拉不应该被抢走,不可以被人玷污。虽然亚伯拉罕常常看不到这一点,但上帝自己亲自保守撒拉。
3.亚伯拉罕的归回
虽然亚伯拉罕经历了自己灵性的低谷,经历了自己的软弱。但因为上帝的保守和怜悯,他得回撒拉,又得到很多埃及的财物,又重新回到应许之地,“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篷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创十三3-4)。这两节经文可以看作是亚伯拉罕重寻呼召之旅,他回到起初筑坛的地方,再次求告耶和华的名。“从前、起先”这两个词暗示了亚伯拉罕重新恢复了像起初蒙召来到迦南地时与上帝的关系。// 亚伯拉罕灵性的恢复体现在随后马上出现的和罗得的冲突处理中。
// 这是亚伯拉罕在领受上帝呼召之后的第一次信仰危机,不是如何应对饥荒的危机,而是持守呼召的危机。上帝给的异象是土地、后裔以及祝福。但是当在上帝所应许的土地上第一次遭遇饥荒的时候,上帝的应许就受到了“威胁”。若非上帝自己保证,这早就约归于虚空了。
四、今日的借鉴
亚伯拉罕跟随上帝的一生并不总是处于灵性的高峰,并不总是行在上帝的心意中,他也有软弱和跌倒的时候,只是上帝的恩典护庇超越人的失败,在人失败的时候总是显出上帝的刚强、信实与得胜。本段经文所记载的亚伯拉罕撒谎的这个故事,让人看到亚伯拉罕和我们本是一样性情的人,不是亚伯拉罕有多么特殊,而是上帝可以在一个罪人身上做成如此特殊的工作。没有天生的信心刚强者,都是在上帝的陶造之下才成为贵重器皿的。
而且,我们也看到,人都是虚谎的,不可靠的,唯有上帝是真实的(罗三4)。在亚伯拉罕经历了一个信心的高峰之后,突然就经历了一个信心的低谷。在他初次听到呼召的时候,他选择了顺服远离了一切的依靠和安全的保证;当他刚刚离开家乡遭遇饥荒的时候,他选择了依靠自己,前往埃及去寻找饮食的供应,解决危机。他是在领受上帝清晰呼召的情况从吾珥出来的,却在没有上帝清晰命令的情况下前往埃及,得胜与失败如此相近。只是,人纵然失信,神总是信实的。上帝计划和工作的成就,神自己保证,并不依赖人,他动了工,也必成就这工。纵然亚伯拉罕因着自身的软弱和胆怯去往了埃及并在哪里被羞辱,但上帝依然是他的保护者。面对未知和可能的危险、困境,唯有上帝才是可依靠的。
【箴29:25】 惧怕人的陷入网罗。惟有倚靠耶和华的,必得安稳。
回应诗歌:《全路程我救主领我》5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