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二)

文/晓峰牧师

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一同来祷告:

主,我们要在祢的面前感谢祢,因为祢常常把祢话语摆在我们面前来引导、帮助我们,惟愿我们众人这样聚集的时候,祢有特别的恩典临在我们身上,借着祢的话语,照亮我们的心灵,也借着祢的话语,使我们能够更认识祢,以便我们在地上的时候,不单能够知道,能够认识,更是在地上能够被祢所使用,成为祢名的见证,愿主祢在下面的时间里,特别与我们同在,祷告奉我主耶稣的名。阿门!

上午分享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十字架是我们信仰的核心,或者说被钉十字架的基督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十字架显明了人的罪,而且粉碎了人一切所依靠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基督的十字架拆毁了我们一切所有的。

下午我们特别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层面。如果说上午分享的是,十字架显明了人的软弱、人的犯罪和人的愚拙,那么下午我们分享的就是,十字架反映了上帝的智慧以及基督成为了我们的智慧。在教会层面上,十架信息有时候我们似乎直接分享的并不多。可能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或许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反抗。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既然是我们信仰的中心,所以有时候在教会里可能就会被当做一种“政治正确”。就是说,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拿这一句话来回答,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弟兄姐妹出现了任何信仰上的问题,个人的软弱、困惑以及生活当中的跌倒,如果来跟小组长或牧者沟通的时候,你如果说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拯救,耶稣基督就是我们的智慧,祂就是我们的力量,这总没有错,这话适用于任何情况。可是对于需要被帮助的弟兄姐妹而言,当我们把这句放之四海教会而皆准的真理放在他面前的时候,可能他会发现,对他似乎没有什么帮助,相反,可能给他带来很多定罪,他会觉得太对不起主了。我想,这个不是弟兄姐妹的问题,这个恰恰是今天教会软弱的原因。甚至,这或许是作为话语执事的传道人在基督耶稣的十字架上有亏缺。十字架的丰富和奥秘,其实远超过我们平时所思想的那一点点深度。若有人觉得十字架的道理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这并非说十字架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对于十字架的认识过于肤浅。可以这么说,十字架的道理值得我们费尽一切的心思、时间和精力去思想它。但你会发现,今天这个时代,充满了太多的“智慧”,有各种各样的速成。比如,我们书,如果字数太多,我们可能就很难坚持读下去。当年橡树出版了《圣经导读》,我刚拿到时,我就跟冠辉提过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把书印得这么薄呢?我之前买的版本比这厚。冠辉说,我们出版的这个比老版还多了一万多字呢。我说,为何要把字印得这么密呢?冠辉说,我们就是怕书印厚了,大家读的时候觉得有压力。这个沟通的场景反映了什么呢?现代人读书的话,最好文字少,行距大,而行间距小、不配插图、信息量比较大的书,我们不太喜欢读。但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世界上,越是允诺你能够非常快地达到一个目标或者掌握一种技能,那种技能价值一般不那么大。很多东西需要慢慢学才能学会,越是价值高的东西,越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在你生命中形成。而十字架的道理在人看来是愚拙的,人会认为上帝不是那么聪明,何必如此费事呢?神不是全能的神吗?祂说一句话不就赦免我们的罪了吗?何至于上帝花了这么多力气。

圣经上说,在创立世界以先,神已经在耶稣基督里拣选了我们。这句话我们读了之后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我们读圣经的时候会发现,旧约和新约就围绕着一个中心。我们说圣经有主人公,就是耶稣基督,旧约讲神要派一位来,新约就讲那一位来了,祂还要再来。圣经就在讲这一件事。那么你在读圣经的时候,有没有想,上帝为何要花如此大的力气?祂的智慧到底显明在什么地方?尤其圣经里面一再讲到——亘古以先、创世以前。你会发现,这已经超出我们的理性了。这些语句对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心灵,形成了哪些方面的喂养呢?因此,我们今天下午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对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你是怎么来看待的?或者说,十字架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说,上午我们还着重在一个罪人对于十字架的反应的话,下午我们就着重说对于一个认识耶稣基督的人,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件事本身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觉得十字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那我们就从十字架看到了上帝的公义和严厉。你怎么看待十字架,你就会怎么看待上帝;你怎么看待十字架,你就会怎么看待你的生活。甚至说,你对于十字架事件认识的深度,就决定了你对上帝认识的深度。我们一想到被钉十字架的耶稣时,我们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有没有觉得,耶稣非常可怜?你有没有同情过祂?你心中对耶稣充满了怜悯吗?我想,可能有些人被十字架感动,就是因为他被自己的怜悯给感动了,他太同情耶稣了,他看《耶稣传》的时候泪流满面,但他可能还不真认识耶稣。我们发现,有时不是基督徒也可以被十字架感动。但你读圣经的时候,圣经充满了上帝对我们的怜悯,主耶稣怜悯我们,祂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还为这个世界来祷告,祂同情我们,绝不是我们要同情祂。所以,圣经常常给人们一种颠覆性的观念,至少,我读经的时候看到,圣经里面说的的确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智慧,圣经真理颠覆我很多的观念。如果我们觉得十字架太费事了,从某个角度表明我们会轻视上帝的计划,因为言下之意有更简便高效的办法。十架事件在一个人心目当中的认知甚至反映了这人是不是一个真认识上帝的人。当保罗说,我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时候,我想,对于今天这个时代而言,可能很多人会对保罗说的这句话嗤之以鼻。但是,不但保罗,甚至历史上无数圣徒,都把十字架的信息看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信息。反观今日,我们会发现,对十字架更为深入一些的思想可能不多。所以,怎么来认识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反映了我们信仰真实的状态。

曾有传道人说,你怎么知道你现在的属灵状况是正常的呢,就看你在面对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时候,你心里还会不会被感动。如果想到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时候,我们觉得没什么,那就表明我们的属灵状态或者信仰根基有问题,他认为这是个标志,也就是作为属灵生命健康的标志。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十字架其实是一个奥秘。主耶稣为什么要被钉十字架呢?这件事早已超出了我们理性的极限,从世界的角度看充满了很多的矛盾,是罪人不能明白的。穷尽这世上最伟大的头脑,都难以想到上帝这样拯救的方法,竟然是祂儿子道成肉身舍命在十字架上。这件事情本身,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从上帝而来的极其神奇的作为。我常常觉得我们所信的真是启示性的,这不是人间智慧能发明的,比如道成肉身、死而复活、三位一体等等。所以,人类的智慧一面对十字架的时候,就显出了贫乏无知。保罗在这里说的,世人看为愚拙的道理,但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就是这个意思。他们看耶稣基督是软弱的、是失败的,但神的软弱总比人刚强。

我们面对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时,须意识到,这个世界在上帝眼中只有两个群体,也就是这世上只有两种人。我们现在就是论到了十字架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即你怎么来看待这个世界呢?对这个世界最为基本的认知层面,我们必须看到,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把这个世界一分为二了。分成哪两个群体呢?从保罗说的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可以知道这个世界在十字架前,就分成两个群体,一个群体叫灭亡的人,另一个群体叫得救的人。这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认识。所以,我们会发现,圣经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很简明。这个世界上就两种人,你放眼望去,除了得救的,就是灭亡的。你会说,这当然,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吗?但是,你是否曾以这样的眼光看待过这个世界呢?在我们的眼中,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里面,依然附加了很多外在的东西。我们看很多人的时候,往往先看到不是生与死的层面,而是某某博士、某某经理、某某局长、某个年收入多少的人、某个开什么车来的人、穿什么衣服来的人,我们很少从圣经的生命观去看待一个人。基督徒如果能够以上帝的眼光、以十字架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你的眼睛就具有了属灵的基本洞察力。你一眼就看穿了这个世界的繁华本质,你一眼就看透了这个世界的各样荣辱升黜。你的内心就看淡了这个世界上的荣华富贵,你也同样看清了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平凡,甚至你可以看明你所经历的眼前的任何祸福。你知道这一切都将过去,转瞬即逝,这一切在上帝眼前,其实都不算什么。只有信耶稣,只有十字架在他身上有印记的人,才有了真正可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条件。因为那个威胁你的东西在你心目中,它本身的价值、位置、分量,因着十字架的缘故,你已经把它归与合适的地位了。你看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在你面前不再是以一种虚妄的假相的方式出现。所以,保罗一直在这里说,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讲智慧,只不过我们讲的智慧不是这属世灭亡之人的智慧,而是属灵的智慧。

圣经讲的很多道理都很简单,虽然简单,却很基本,也很重要,并不容易在我们生活当中成为你思考和看待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我们通常看一个人的时候,先看这个人的相貌、穿着、工作及教育背景等。犹太人当时就是这么看耶稣的,拿撒勒人有什么好的呢?连最正直的犹太人都这么看。谁是最正直的犹太人?拿但业。主耶稣称赞他说,这是心中没有诡诈的犹太人。但是连拿但业听见腓力介绍说他遇见弥赛亚时,拿但业问,是谁?腓力说,是拿撒勒人耶稣。拿但业就说,拿撒勒能出什么好的呢?别人就是这么看耶稣的。所以,保罗后来说,我过去曾凭着肉体认过耶稣,但从今以后,我不再凭着肉体认人了。就像我们一样。我们上午说,十字架粉碎了我们一切所有,拆毁了我们的智慧和价值判断,但我们今天依然还带着这样的价值判断。如果一个人有教授或是公司总裁的头衔,人们心里对他的评价和尊重,跟你对待教会当中一个没有这些身份的弟兄姐妹,是不一样的。甚至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没有意识到人在我们心中居然是分层次的,这就表明,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十字架的能力。保罗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在看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一下子穿过这一切看到了他的灵魂。看到他灵魂的真实状况,因为在你看,这个世界上只有被十字架得着的人和弃绝十字架的人。你看到一个灵魂是失丧的灵魂,你心里就会油然而发对他的爱。你看到这个灵魂是认识基督的灵魂,你心里就油然而发对他的亲近。你只有这样看世界的本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东西是从生命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不是文化也不是教育的结果。

这段时间,大家都知道我岳母突然得了重病。在医治过程中,和其他亲属不可避免会谈到生与死,有人就曾说:你们好像并不惊慌,好像能面对。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是别人能觉察出来的时候,那就表明你有一些内在的东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很多价值观念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不是靠修炼而成的,谁也修炼不到这种程度。当你认识为你钉十字架的耶稣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惊慌那么害怕了,这就是真实的信仰。我要说的是,当我们看一个个的灵魂时,你如果从基督的角度,从十字架的角度,你会发现,你看到了更为深刻的东西,你看到了本真的东西。所以,保罗说,属灵的人看透万事。这也是《哥林多前书》里面所讲的。你作为认识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人,你有看这个世界的一种眼光,你能看透很多真相。当我们面对躺在病床上的亲人时,我们内心当中的痛苦通常有两个方面。首先,我们看到疾病的可怕,其实是罪的可怕;不但身体痛苦,灵魂也痛苦。不认识上帝的人,内心没有支撑,真要面对一些事情时,人们里面的软弱可以到一个地步,只能逃避。米兰•昆德拉有本书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其实在人的心灵层面,无论轻重,你的生命都承受不了。所谓轻重,轻就是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这些看似抽象的东西,重就是这个棘手的现实问题我怎么解决。但无论轻重,有一个时刻,有一个机会,你会看到,你都支撑不了。

我们的信仰在我们的灵魂当中,祂是我们灵魂的锚。圣经里面说,耶稣是我们的生命,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都可以到祂这里来,祂就使我们得安息。这些话语可能在很多人的生命当中都体会过。当有些事情突然摆在你面前,你发现,你居然可以面对它,有力量有盼望,这就是你信仰的真实。所以,当你认识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时候,你就知道,你的人生发生变化了,你的灵魂与过去再也不一样了。这就是这里所讲的,上帝对于这个世界用十字架的方式区分出两个群体来。那么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呢?我们在这个世界当中,在宣扬福音,在活出信仰见证的时候,一定会面对反对、逼迫和敌意。所以,如果你处在一个充满压力、到处都是反对你的环境里时,我们不要觉得意外,心里也不要充满委屈,你也不要说,我做错什么了吗?我不是在听从上帝的命令对人传讲拯救的好消息吗?为什么我们还会面对这样的氛围呢?神早就跟你说过,这就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这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信仰自由度,加拿大、美国、中国可能面对不同的因信仰而有的压力和挑战,其实从本质上看,差不太多。我已经不再从一种政治体制的层面来看待我们所处的国度和环境了。如果十字架对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提升,对于政治观点、生命观点的提升,没有带领我们超越这个属世的东西,十字架在你生命当中就不是能力了。今天很多人忙着移民,因为我们要逃离雾霾,去呼吸新鲜空气,但十字架可以让我们超越雾霾对我们生命的影响。我想,作为一个基督徒,认识了耶稣基督十字架的人,你的眼光必须超越今天一切属世的东西,这就是基督的十字架所带给我们的,唯有十字架的能力能让我们超越身边一切属世的压力。

我曾经对很多古建筑的消失和文化中一些东西的遗落,心里很担忧,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自从我信主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些早晚都会没有。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会过去,唯有遵行神旨意的将永远长存。我就是靠着这一点,可以面对今天很多东西的消失。实际上这是我们认识上帝的起点,你必须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来思想这位神,甚至说,如果没有十字架,你就不太可能从创造去思想这位上帝。我们知道,创造是上帝给人的证据,保罗在《罗马书》里面说得很清楚,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这是上帝权能的一个证据。我们说这是普遍启示,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然而,即使有这样的证据,你发现,罪在人心中的影响是,人们明明知道有神,也知道这位上帝是怎样的上帝,但就是不来认识祂,也不荣耀祂。所以,创造本身并不能构成一个人认识上帝真正的起点,你把各种证据摆在人面前是没有用的,唯有十字架可以使一个人谦卑下来。他要么被激怒,要么就谦卑,他别无选择。你也不可能用其他的方式来介绍这位上帝,西方文明吗?如果不归回十字架,什么文明、民主、自由都没有用。我们应当思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把福音展现开来。我并非说,我们见了所有的人,都要单刀直入地传福音——“信耶稣吧,不信耶稣就灭亡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在讲我们传福音内在动力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再靠着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而希望用一种文明、先进、科学、智慧的方式来触动对方,那么对方可能会感兴趣,但也会很快就失去兴趣。所以,你要论到上帝、论到福音,必须论到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是必然。因此,你要认识上帝,也必须是从十字架来认识上帝。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神学的思考和探讨也必须以十字架作为起点和根基。就像我们上午所说的,如果没有十字架的话,新约和旧约就很难统一起来。因为在十字架上,我们对上帝本性的认知才变得真实起来。唯有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上帝的公义、上帝的慈爱、上帝的能力和上帝的智慧。

面对十字架,我们会不会觉得我们的神心硬如铁?祂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把我们从罪恶当中拯救出来。谁如果说旧约的耶和华上帝,或者说三位一体中的天父上帝不如圣子耶稣基督对我们的爱更加深刻的话,我想他就还不理解什么叫舍子之爱。做父母的通常都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受苦,为人父母的更能深刻体会什么叫天父上帝的爱,那是舍子之爱。所以上帝的公义到了什么程度?是宁可让祂的儿子上十字架的公义。而上帝的慈爱是什么样的爱呢?依然是舍子之爱,宁可让祂的儿子被钉十字架的爱。上帝的信实是什么样的信实呢?祂万事以先所计划的,当日期满足的时候,让祂的儿子被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到时候满足之时,祂就藉着罪人的手,将自己的独生爱子钉在十字架上。这就是救恩的历史。上帝的怜悯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你知道十字架这个事件,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上帝所有本性的展现。如果没有十字架这个事件的话,我们对于上帝的认知只能是模糊的。你可以认识到上帝的权能,因为你一看到宇宙万物浩渺广大的时候,你觉得这一位上帝太伟大了。所以,你唱那首诗歌《你真伟大》,你可以唱第一段,但你唱不了第二段第三段。诗篇十九篇你可以读前半部分,你读不了后半部分,因为前面讲到上帝的创造,后面讲到上帝的律法。只有面对十字架的时候,你才能真知道大有权能的创造之主是一位什么样的神,祂对你是什么样的。祂是有权能,但祂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十字架就是联系这位大有权能的上帝跟你我之间的纽带。所以,你只能以此作为突破点,作为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以此来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神。上帝是可以让我们去寻求的,但只有通过耶稣基督,你才能寻求得到。你不可能通过其他任何的途径,所以,圣经里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除了我以外,你不可能认识上帝,就是这个意思,你不可能离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去认识神,圣经里面没有开出第二条路来。

只有十字架可以化解我们信仰中的很多张力,比如说,最著名的,也是我们常思想的,上帝的全能跟这个世界中的苦难,到底是什么关系。上帝如果是全能的,岂不是跟这世间的苦难之间相矛盾吗?有很多为上帝辩护的理论,但我们必须要讲,这是个奥秘,任何理论都不会让你满意,哪怕你了解很多神学说法,也可能找不到一个符合你理性的、使你满意的答案。但是,可以让我的理性忍耐下来,就是让我的理性降伏下来的,唯有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帝给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非常简单,就是——看,这个人!这是当年彼拉多在众人面前指着主耶稣说的那句话。上帝用的方式就是,看!神的儿子,祂竟然被钉在了十字架上,祂竟然忍受了这世上最大的屈辱和死亡。当你看到祂的时候,你内心的疑问还可以有,但放到了恰当的位置。所以我们常常说,人堕落之后,连理性都堕落了,连理性都具有贪婪的本性了,就是有些问题,我必须要一个我能理解的、能接受的答案,才算善罢干休。但我们的理性不是那么大有能力的,很多问题我们不能明白,但并不妨碍我们相信。我可以保留很多困惑,我们的信仰不是只有把你所有理性上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个信仰才是可信的。旧约里摩西说,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这句经文也是我刚刚信主时非常喜欢的,因为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特别提到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的?就是告诉我们,有些事,不需要你现在就明白,也是你不能明白的。就像主耶稣跟门徒讲到,很多事本来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承担不了,我现在告诉你们,你们也理解不了。如果说,你信的这位上帝,在你的心目中没有存留下疑问的话,祂比你的理性小,这是一定的,因为你的理性已经把祂包含进来了,那祂还是至高的神吗?所以,一定会有我们不理解的地方。但你的张力化解在哪儿?理性的张力需要化解,就在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关于上帝的全能和苦难、罪和死亡、永生、公义、喜乐、平安、得胜,等等,这一切,都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体现出来了。

可是保罗在论到这一点的时候,常常说这是神在创世以先就定下的计划。我们必须提到这一点,因为从《以弗所书》开始,使徒保罗不只强调过一次,说我们在创世以先就被上帝所拣选了,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也是出于上帝在创世以先所定下的救恩的计划。为什么保罗要特别强调这一点?他甚至说这就是上帝救恩的奥秘,历世历代所隐藏的救恩奥秘,但是今天竟然被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他至少告诉我们一点,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不是一个意外,不是一个补救,它不是上帝看到亚当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之后说,没想到亚当堕落了,然后做了一个补救。它是上帝在创造亚当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因此,十字架不是耶稣基督的失败。所以,我们不需要同情耶稣,相反,你想到十字架,心里应该充满了欢喜。你应该说,这就是上帝的大能,因为上帝在创世以先就知道了,十字架本身就是神所预定的。不知道大家在读《创世记》的时候,有没有这个疑问,神知道亚当会堕落吗?神如果知道亚当会堕落的话,为什么会任凭他堕落呢?还是说,神也不知道亚当那一刻会不会听从撒旦的话?如果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涉及上帝的预知和预定。应该说,这本来就是上帝的创世计划。神当然知道,亚当会选择堕落,但这并不意味着,亚当就不需要为自己的堕落负责任,这是两回事。举个例子,如果你看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电影的主人公一开始就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以后所有的情节就都在这个失败的基础之上展开,看得你很痛苦,你冲过去跟导演说,你知道他要这么做吗?导演当然知道了。同样,神就是救恩历史的导演,人类的历史就是祂的历史(不过,上帝并没有推动亚当去犯罪,祂给了亚当一次真自由,允许亚当这么做)。但如果这么一想的话,你就会觉得,十字架就不是我们平时所想的那样一种感受了。上帝明明知道,亚当一定会选择背离祂,祂还是决定要创造。唐崇荣牧师在某次讲道中曾说过,上帝对于人类的创造,是个冒险的行为。这句话信息量很大。上帝会冒险吗?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居然会冒险?说这是上帝冒险的举动,因为上帝知道这个人会悖逆会背叛的,祂知道,创造了这个人之后,给了他一切,他会恨创造主。给了他自由的选择,他用自由的选择来选择反对神,但神依然选择创造。你就知道,十字架的爱,在创世以先,就定下来了。我们就知道什么叫保罗所说的“深哉!上帝的智慧”。这在我们看来是无解的,怎么才能让一个全然抵挡上帝的灵魂重新归回呢?上帝要的很多,我们不理解上帝为什么用十字架的方式,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理解什么叫爱。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耶稣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救我们,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上帝要的是什么。

上帝要的不是被主责备的那些法利赛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表面行为上的遵从,如果是这样的话,上帝可以用奇异的天象,让所有人都归信,但那是上帝所要的吗?那是世上君王的方式,以权能和恐惧来统治人心。圣经里很多时候用的词语背后都是有对象性的,以赛亚书说到,祂要用公理来统治世界,祂不是像属世的王,你不听就把你下到监里。世界就是这样,罪人所生活的世代就是这样,你一不听话,就有各样的手段惩罚你。但那又能怎么样呢?恐惧对人的压制只是暂时的,一旦他的惧怕没有了他还会听命于那个被看为限制的律法吗?所以,上帝不要那个。上帝要让一个人低头俯伏敬拜祂,太容易了,如果说选择一种强硬的方式的话。我们说,神要的更多,祂不单要你身体的完全奉献,还要你灵魂的完全奉献,祂不单要你口舌的完全奉献,祂更要你心怀意念的完全奉献。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达到这种目标呢?只有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这就是上帝的智慧,神竟然能想出这样一个方法来。当一个人完全抵挡上帝、变成上帝的仇敌之后,上帝竟然说,我依然能够有方法让他重新归回,重新跟上帝建立一种神所要的关系。当我们通过耶稣基督认识上帝之后,跟起初亚当被造直接认识上帝是不一样的。也有很多弟兄姐妹问到,我们是不是又回到起初亚当伊甸园那样的一种荣耀的状态中呢?不,而是远超过那种状态,比亚当的那种状态稳固得多,因为有耶稣基督做你的中保,祂是你永世的中保。我们的信仰必须要中保,或者说我们的生命必须要中保。有耶稣基督做我们的中保,我们的灵魂就是稳固的。

第三个方面,十字架是认识我们自己的起点。你面对十字架的时候,你就知道,这就是我们的本相,本来要钉在上面的应该是我们。你之所以不能接受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就是因为你不能接受十字架对你的宣告,十字架破除人一切的骄傲。因此,保罗在这里说“有什么可夸口的呢?”这句话意味着,你已经坏到这个程度了,连上帝的儿子都得替你死,都得以死的方式才能救你。我们还有什么可夸口的呢?看到十字架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将来的去向,也就是我们不属这个世界。这是基督徒必须意识到的。钟马田医生讲过,今天这个世界有很多人有很多时尚的东西,他以他拥有的某些头衔、某些东西,让他觉得可以拿出来夸耀的、让别人欣赏的,基督徒也有时尚,我们的时尚是,我不属这个世界,我们是以此作为夸耀的。当别人说,你们活得跟我不一样,你应该心里觉得高兴,你应该说,是的,我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时尚就是领先的、潮流的,你的潮流是属天的潮流,远超过这个世代,而且永不过时。我们也必须知道,十字架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分水岭,这是我们的智慧。也就是,有一个事件,它成为你生命的划分,在你知道这个事件前后,你的生活必须不同,在你认识耶稣之后和你认识耶稣之前,似乎在别人看来你没有什么变化,但你自己知道,你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你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你不能再看自己像过去一样,你跟过去完全不同。认识十字架之前,我们就照着那运行在我们心中的邪灵、照着属世的风俗来生活,那时我们不认识神;但在明白了十字架的道理之后,你在地上的时候,必须以经历过十字架的样式来生活。因此,十字架应该是你人生的荣耀和喜乐,十字架应该是你人生的中心,是你人生当中的夸耀,是你引以为荣的东西,是你可以向别人展现的。保罗说,你有什么可夸的呢?没什么可夸口的。若有可夸,当指着主夸口。所以,你可以指着主耶稣向别人夸口,看,这就是为我而死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

我们一同来祷告:

主啊,感谢祢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当祢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乃是为着十字架而来,祢在十字架上承担我们的罪,并且胜过死亡,祢藉着十字架,将这个世界钉在了十字架上,我们也同样被钉在十字架上,但主祢却在剥夺了我们这一切之后,赋予我们更为尊贵、更为荣耀的生命和身份。因此,主啊,愿我们的生命在经过十字架之后,能够在祢的国度、权能、荣耀和尊贵上有份,祢本是如此向我们显明,祢呼召我们,并不是单单要我们能够脱离死亡和罪恶,更是要让我们进入到祢的荣耀当中。愿主祢常常吸引我们的心,到祢面前来思想和仰望祢的十字架,祷告奉我主耶稣的名。阿门!

(本文是晓峰牧师在2016年9月小组长中秋营会上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宣教不是教会的最终目标

文/约翰•派博

宣教不是教会最终的目标,敬拜才是。正因为人不敬拜神,才要有宣教。敬拜是终,宣教不是。

因为神是终,而人不是。当今世结束时,数以百万计被救赎的众生将俯伏于神的宝座前。那时宣教便可以停止。宣教是暂时的,而敬拜却永远长存。因此,敬拜是宣教的动力与目标。它是宣教的目标,因为我们宣教的目的就是要使万族尽情地享受神的荣耀,宣教的目的是要使万民在神的伟大中快乐。“耶和华作王,愿地快乐,愿众海岛欢喜”(诗 97:1),“神啊!愿众民都称谢你,愿万民都称谢你。愿万族都快乐欢呼”(诗 67:3-4)。    

然而,敬拜也是宣教的动力。热心敬拜神在先,主动传讲神在后。你若不视为至宝,就不会推荐给别人。宣教士如果不能先从心里说“我要因耶和华欢喜……我要因你快乐欢欣,至高者啊,我要歌颂你的名”(诗4:34; 9:2),他们就永远不能喊出:“愿万族都快乐欢呼!”宣教起始于敬拜,也终止于敬拜。

在人心的喜好和教会的优先次序中,如果追求神的荣耀没有放在寻求对人的益处之前的话,那么人不可能得着好的服事,而且对神的崇拜也只会流于形式。我这样说的意思不是要贬低宣教的价值,而是要抬高神的价值。当敬拜的火焰燃烧,并释放出神真实价值的热量时,宣教之光定会照亮地上那些最黑暗的族群。我真心盼望这一天的来到!
    
哪里对神的激情降低,哪里宣教的热心也会变得微弱。不以高举神的尊荣与美丽为中心的教会,将很难有炽热的心愿去“在列国中述说他的荣耀”(诗 96:3)。

世界上的第二件大事
    
在宣教中最关键的,是神要在教会的生活中处于中心位置。如果人不为神的伟大而惊愕,他们如何能奉差遣带去这响亮的信息:“因为耶和华是伟大的,该受极大的赞美,他当受敬畏,过于众神之上”(诗 96:4)?宣教不是始也不是终,而神是!这些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个真理是宣教士激情和忍耐的命脉所系。威廉・克里是现代宣教之父,他于1793 年从英国航行到印度,曾经这样描绘其中的联系:

我离开英国时,对印度人归主的盼望十分强烈。然而遇到重重困难,若非由神托着,这盼望便会消失。多亏我有神,并且他的道是真理。就算这异教徒的迷信比现在厉害一千倍,就算欧洲人所树立的榜样比现在差一千倍,就算我被所有人弃绝和逼迫,然而我的信心,既定睛在这确定无疑的道上,定能越过重重障碍,战胜各种试炼。神的事业必要得胜。

威廉•克里和千万个像他一样的人已经被一个异象所推动,这便是那位伟大并且要得胜的神。这异象必须在先,先要在敬拜中体验这一异象,而后才能在宣教中去彰扬这一异象。整个历史正朝一个伟大的目标推进,就是地上的万民要向神和他的爱子献上炽烈的敬拜。宣教不是目的,乃是途径。正因为如此,宣教是人类活动中的第二件大事。

神对自己的热心是我们对神热心的基石

神使上述真理牢牢抓住某个人或某个教会,其中方法之一就是让人们惊奇地认识到这个真理同样也适用于神。宣教不是神的最终目标,敬拜才是。当这一点深入一个人的心中时,一切都改变了。世界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的观念都更新了——包括对宣教事工的认识。

我们热心于看见神得荣耀,归根结底,我们热心的基础是神对自己要得荣耀充满了热心。在神自己的感情中,他自己处于中心和至高无上的位置。在神自己的心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他的荣耀。神不拜偶像,他并不违背第一条并且是最大的一条诫命。他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从自己尽善尽美的荣耀中得到喜悦,在全宇宙之中,对神显出的最大热心来自于他自己。
 
较其他任何我所知道的真理,这个真理更能使人确信敬拜是宣教的动力和目标。我们对神的热心为宣教事业提供动力,最深刻的原因在于神为自己发的热心。为宣教事业提供了动力。宣教是我们从神里面得到的喜乐向外流露,因为神从自己的神性中得到喜乐。而且敬拜之所以是宣教的目标,最深刻的原因是因为敬拜是神的目标。圣经中记录了神不停息地在万民中寻求赞美,“万国啊!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要颂赞他”(诗 117:1),这就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目标。既然这是神的目标,当然也必定是我们的目标。

敬拜是宣教的动力

神在自己心中的至尊地位并不表明他没有爱。实际上,这正是爱的泉源。按照神充满了怜悯的旨意,他对自我完美所存的喜悦要涌流出来,并且要与万民分享。我们可以重申前面提到的真理,在宣教中,敬拜是我们的动力和目标;同样,敬拜也是神在宣教中的目标和原动力。宣教发自神为自己所存的完全的热心。其目标是要与万民共享这一他为自己所存的热心(参见约15:11;17:13,26;太25:21,23)。宣教事工的能力要扎根于神的目标与原动力,也就是扎根于敬拜。

只有一位神为等候他的人行事

把神视为“必兴起来怜悯你们”(赛 30:18)的神,这一卓越的异象远不止在一个方面推动了世界宣教。我们尚未思想过的一个方面是,在万民所有的神祇中,我们这位神全然独一无二。以赛亚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说:“从古时以来,人未曾听过,耳未曾闻过,眼未曾见过,在你以外还有什么神,能为等候他的人行事的。”(赛64:4)换句话说,使以赛亚震惊的是,神的伟大看似有矛盾的一面,他不要人来为他做什么,如果人肯不靠自己并“等候他”的话,他反要借着为人行事来更加彰显他的伟大。

保罗在《使徒行传》 17:25 中说:“也不受人手的服事,好像他缺少什么;他自己反而把生命、气息和一切,赐给万人。” 这一点以赛亚早已意识到了。从本质上讲,基督教的独特之处在于:神的荣耀彰显于自由的恩典中。他满有荣耀,因他不需要万民来为他做什么。他反而可以白白地为他们做事。“因为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 事,而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许多人的赎价”(可 10:45)。宣教不是一个为神雇佣劳动力的工程,而是一个将人从别的神祇的重担和重轭下释放出来的工程(太11:28-30)。

以赛亚说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也未曾看见或听说这样一位神。“从古时以来,人未曾听说过,耳未曾闻过,眼未曾见过,在你以以外还有什么神”。以赛亚在各处所见的都是受人服事而不服事人的神。比方说,巴比伦之神彼勒与尼波:

彼勒俯伏,尼波弯腰;巴比伦人的偶像驮在走兽和牲口上。你们所抬的现在都成了重担,成了疲乏的牲畜身上的重负。它们一同弯腰、俯伏,不能保护重负,它们自己反倒被掳去了。“雅各家啊,以色列家所有余剩的人哪!你们都要听我的话,你们自出母腹,就蒙我怀抱;自出母胎,就蒙我提携。直到你们年老,我还是一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然怀抱你。我以前既然这样作了,以后我仍必提携你;我必怀抱你,也必拯救你……”(赛 46:1-4; 参见耶 10:3)。

真神与万民中假神之间的区别在于:真神托着人,而假神由人驮着。真神服事人,而假神要人服事。真神借着施怜悯而荣耀他的大能,假神以掳人为奴来夸耀他们的能力。神为他荣耀所发的热心驱使他施怜悯,对神的这种看法驱动着宣教,因为他在万神之中是全然独特的一位神。

世上最值得分享的信息

这位神还通过另外一个途径发动宣教事工。福音的命令从这一位神而来,往列国去。这是一个最值得分享并切实可行的命令,具体说来,就是要喜乐,要靠神欢喜。“耶和华作王,愿地快乐,愿众海岛都欢喜”(诗 97:1)。“神啊!愿众民都称谢你,愿万民都称谢你。愿万族都快乐欢呼,因为你按正直统管众民,并引导地上的万族”(诗 67:3-4)。“困苦的人看见了就喜乐;寻求神的人哪!愿你们的心苏醒”(诗69:32)。“愿所有寻求你的,都因你欢喜快乐;愿那些喜爱你救恩的,常说:‘要尊神为大。’”(诗 70:4)。对要传递信息的宣教士们来说,还有什么信息比这信息更好呢?因神欢喜!因神喜乐!因神欢呼!因你们最满足于神时,神从你们得的荣耀最大!神喜爱通过施怜悯于罪人而高举自己。

令人欣慰的是,当我们将这信息带到宣教战斗的前沿,正是要叫各地的人为他们自己寻求最大的好处。我们去呼召人归向神,并且那些近前来的人要说:“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的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 16:11)。神要在列国中荣耀自己,他发出命令:“要以耶和华为乐!”(诗 37:4)。对于全地所有的人,神第一也是最大的要求是他们要悔改,不再从他物中寻找满足,要开始单单地从他里面寻求喜乐。这位神不受人侍奉,只让人喜乐。世界上最大的罪并不是人类不去为他作工,以增加神的荣耀;而是我们不去以神为乐,来反映神的荣耀。因为当我们在神里面得到最大的喜乐时,他的荣耀也最大限度地从我们身上反映出来。

世界上最令人振奋的想法便是神存着永不变更的目的:通过教会的宣教彰显他的荣耀,以及要将无限的喜乐赐给他的百姓,这两个目的实质相同。因此,神已下定决心,使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之中召集来的被救赎的民获得神圣的喜乐,他为这件事所发的热心,同他在凡事上求自己荣耀的热心完全相同。神在他心中所存的至尊会促使他释放怜悯,并推动教会的宣教浪潮。

圣经对神在宣教中至尊地位的表述    
    
圣经中某些经文强调了神的至尊,在推动教会宣教中的重要地位,从以上所谈的,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这些经文的力量。我们所看到的动机,使我们更加坚信神在圣经的宣教异象里处于中心位置。

我们曾看过一些旧约经文,指出神的荣耀是宣教宣言的中心:“要在列国中述说他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他奇妙的作为。”(诗 96:3)“使他们谨记他那至高的名。”(赛 12:4)诸如此类的经文还有许多,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耶稣、保罗和约翰对于这一点所作的直接论述。

为这名撇下家庭和产业

年轻的财主不愿意撇下财富跟从耶稣。耶稣将他打发走之后,说:“有钱的人是很难进天国的。”(太19:23)使徒们感到十分惊奇,便说:“这样,谁可以得救呢?”(25节),耶稣回答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却凡事都能。”(26 节)接着,彼得作为一个已经撇下房屋与产业来跟从耶稣的宣教士,他说:“你看,我们已经舍弃一切跟从了你,我们会得到什么呢?”(27 节)对彼得的牺牲之意,耶稣的答复略带温柔的责备:“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兄弟、姊妹、父母、儿女或田地的,他必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29 节)。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为我的名”这几个字。当一名宣教士撇下房屋、家庭以及产业时,耶稣认为他的动机理所当然是“为耶稣的名”,即为着耶稣的名声之缘故。神的目标是让他儿子的名在世界万民中得到高举和尊崇。因为哪里儿子受尊崇,父也就受了尊崇(可 9:37)。万膝因耶稣的名而下拜,“使荣耀归给父神”(腓 2:10-11)。因此,以神为中心的宣教是为着耶稣的名而存在的。

一个宣教的祷告:愿人尊神的名为圣

耶稣在圣经中多次教导说,宣教的动力来自神要在万国中得荣耀的热心,其中,也许主祷文的前两个呼求“愿你的名被尊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太 6:9-10),最能清楚地表达这一点。在这里,耶稣教导我们求神来尊崇他的名,并使他的国降临。这是一个宣教的祷告,目的是请神在那些忘记或亵渎神之名的人当中为他的名发热心(诗9:17;74:18)。要尊神的名为圣,其中的意思是要将神的名单独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并且要以超过对任何事物的忠诚与爱戴来爱惜和尊崇这名。耶稣首要的关注,在他教导的主祷文首句中就已体现出来,那就是要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族群尊崇神的名为圣。这是宇宙存在的原因。宣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的名尚未得到尊崇。

他要为这名受许多苦难

当保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悔改后,耶稣基督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与喜乐。“我也把万事当作是有损的,因为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 3:8)。这一忠诚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保罗在大马士革所领受的不仅仅是罪得赦免以及与宇宙之王相交的喜乐,还有他必须要受许多苦难。耶稣差遣亚拿尼亚给他带去这一信息:“我要指示他,为了我的名他必须受许多的苦。”(徒 9:16)保罗的宣教之苦是为 “这名”而受。当他接近生命尽头时,有人劝阻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他的回答是:“你们为什么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捆绑,就算死在耶路撒冷我也都准备好了。”(徒 21:13)对保罗而言,耶稣之名的荣耀和在世人中的声誉比生命更重要。

“在万国中彰显他的名”

保罗在《罗马书》 1 章 5 节中十分清楚地解释,他的使命和呼召是为了基督的名显于万民之中:“我们从他领受了恩典和使徒的职分,在万族中使人因他的名相信而顺服。”

使徒约翰同样描述早期宣教士的动机。他写信给他的一家教会,告诉他们,要“照着神所喜悦的”,为信主的弟兄送行。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们为主的名出外,并没有从教外人接受什么。”(约三 6-7)

斯托得对这两处经文(罗:5;约三 6-7)的讲解是:“他们明白神已将耶稣升为至高,赐他坐在宝座的右边,并将最高的职位赐给他,为要使万民口称耶稣为主。他们渴望耶稣能得着与他的名字相称的荣耀。”这种渴望不是梦想,而是确定无疑之事。在我们一切盼望的深处,当其他一切都无法依靠的时候,我们仍可屹立于一个伟大的现实上:永恒、自足的神无限地忠于他那伟大圣洁之名的荣耀,他永不动摇,直到永远。为了他在列国中的名他要行事,他的名将不会永远受人亵渎,教会的宣教一定要胜利,他必要在全地维护他的百姓与他的事业。

对失丧者爱心渐冷时 宣教大能愈彰显

对宣教来说,怜悯失丧之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动机。没有这一动机,我们也就无法在美善的谦卑之中与人分享白白得来的宝贝。然而,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对人的怜悯绝不能脱离为神荣耀所发的热心。约翰・道森是青年使命团的一位领袖,他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一道理。他指出对“失丧之人”或“世人”的那种强烈的爱是一种很难维持的感受,并且当它来到时也不是总能觉察到。

你是否曾想过爱失丧之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失丧之人”是我们基督徒常用的一个术语。许多信徒满怀罪责地搜寻着他们的内心,期待会出现某种慈爱之情,去推动他们勇敢地宣教。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去爱“失丧之人”根本不可能,你不可能对一个抽象名词或概念怀有很深的感情。你肯定发觉你不可能深深爱上照片上的一个陌生人,遑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诸如“所有失丧之人”这类模糊的概念

爱的奇迹

道森的话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鼓励的警戒,告诉我们不要把宣教停留在对陌生人怜悯的水平上。然而我也不愿低估神的能力,他可以将对远方种族的爱的负担加在人身上,而这种爱又是超自然的。比如说,OMS 国际组织的韦斯利・杜埃韦尔讲了他母亲对中国和印度的奇妙负担一事:

我的母亲多年以来都怀着为中国和印度迫切祷告的负担。多年来,在每日家庭祷告中,她几乎都要为这两个国家祷告。在结束祷告之前,她常常已经泣不成声。她的爱心深厚而持久。将来在永恒中,她必要因为对这两国多年的爱的负担而得奖赏。这是耶稣之爱,是靠着圣灵、通过基督徒发出来的。

我再次强调怜悯的动机与为神荣耀所发热心的动机不可分割。以神为中心的怜悯是唯一从永恒的角度关怀人的怜悯。怀着这种怜悯的人,每当想到那些拒绝神的荣耀并喝下神震怒苦杯的人所遭遇的凄惨,就潸然泪下。这种感伤不是因为失去了基督徒的喜乐而造成的。若果如此,那么非信徒就会讹诈基督徒,挟持他们的幸福以换取永生。绝非如此。基督徒为着失丧之人的宝贵灵魂哀伤乃是在神里面的喜极而泣,这似乎很矛盾。喜极而泣,是因为他们渴盼在神里面的喜乐能够向外扩展,进入到那些将要灭亡之人生命中;怜悯之泪,则是缘于这种喜乐受到拦阻,无法传递给他人。

神的呼召

神对我们高过一切的呼召,就是要我们将一生的追求与热心放在神的至尊上。倘若人不觉得基督的高贵,他就不会将宣教事业看为高贵。若没有一位伟大的神,便不会对世界产生一个广大的异象。若没有敬拜的热心,便不会有领别人来敬拜的热心。

神正以全能的热心在追求着一个面向全世界的目的,就是要从各族、各方、各民和各国中为自己召聚喜乐的敬拜者。他有着永不枯竭的热心,要在万国之中彰显他那至尊之名。因此,让我们的感情与他的感情看齐,并为着他名的缘故,让我们放弃对属世安慰的追求,参与到他全球性的目的中来。如果我们这样做,神以他的全能致力于荣耀他的名,这一心志将如同旌旗一般飘扬在我们的上空。就算遭遇万般艰难(徒 9:16; 罗 8:35-39),我们必不失败。宣教不是教会的最终目标,敬拜才是。宣教的存在是因为人不敬拜神。最大的使命首先是,以耶和华为乐(诗37:4),而后去宣告:“愿万族都快乐欢呼!”(诗 67:4)这样神才会自始至终得着荣耀,并且敬拜将为宣教事工提供强劲的动力,直到主来!

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为大哉!奇哉!万世之王啊,你的道途义哉!诚哉!

(本文摘自《愿万族都快乐》,约翰•派博 著  1994)

宣教与文化

文/庄祖鲲

前言:今日华人教会越来越重视宣教,因此莫不积极地推动宣教。正因此缘故,无论在神学院,或在教会,有关宣教方面有系统的教导,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如果要探究基督教宣教学,就必须研究宣教历史,因为宣教学本身是由三个主要的学术领域交集而成:宣教历史、宣教神学、文化人类学及社会学。在这三个领域中,宣教历史提供有关宣教的历史回顾;宣教神学提供宣教的圣经及神学基础;文化人类学及社会学则分别由文化和社会运动的角度对宣教提供新的透视。
 
超越文化的沟通

文化差异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因为每一个社会都透过自己的语言及文化,来看这个世界。但是没有一个文化是没有偏见的,因为跨越文化的传译和沟通,绝不是容易的事。文化差异会在好几个方面影响所传递的信息:第一,除非传信息者用接受者所能理解的形式来沟通,否则接收者无法接收信息。第二,信息本身必须经过翻译,而且扭曲的程度必须达到最低。第三,信息也要适应当地文化的处境,在建筑物外形、崇拜形式、诗歌和领导方式都要有所调整。而外来宗教在本地文化中的沟通,所遭遇的困难,与这些是相似的。

学者希伯指出,文化沟通包含三个层次:理性、情感和意志。在理性层次主要是传达资讯和意义;在情感层次是感受的分享;在意志层次则是价值判断的传达。通常在沟通时,这三个层次是同时进行的。

学者贺色格芮夫在分析跨文化沟通时,提出一个包含七个层次的模式。他指出,当某一信息由甲文化传至乙文化时,这信息会经过七层的“滤网”来解码。因此,影响信息传递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甲方对乙文化了解的程度,和乙方对甲文化了解的程度。换句话说,如果乙方对甲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当他们在“解码”时,比较能正确地解读信息的原意;或者,因甲方对乙文化有深入的认知,所以在甲方“加码”时,已采用乙方习用的密码,使乙方在解读时容易正确地掌握原意。

贺色格芮夫的七个滤网包括世界观、思考方式、语言形式、行为模式、社会结构、传播媒体和决定诱因等,在此我们只能作简略的介绍。

1、世界观

“世界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其中包含许多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前提假设,透过这些,人们来透视周遭的一切事物。换句话说,“世界观”好比是人们看世界时所带的“眼镜”,透过它,所有的事物都清晰了,很多事物也有了较合理的解释。
不同民族和文化都发展出独特的世界观。譬如说,中国人的世界观深受儒道二家的影响,道家强调“阴阳”、“道”和“无”等概念,儒家则强调“忠孝”、“孝道”和“性善”等观念。

我们可以列举一些不同的世界观,作为比较:

(1)自然主义(物质主义)的世界观: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及实证主义者,他们相信物质和空间是永存的。至于超自然的事物都被视为未开化民族的迷信而嗤之以鼻。自然界除了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外,也被视为需要人类去征服的对象。因此,“人定胜天”的口号,成为进步、成功的代名词。在传福音时,首先宣教士必须面对的,乃是科学与信仰的冲突问题。
(2)原始民族的世界观:他们大多数是多神论或精灵崇拜者,对他们而言,人与动物及神灵是共存的,而且界限也不明显,很重要的是不要去惊动或惹恼那些神灵或祖先,否则会引祸上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宣教,“灵界争战”是关键性的问题。
(3)印度教的世界观:印度教徒是一种一元论式的泛神论,相信宇宙万物原为一体,他们也相信轮回,以及人前生的恶行会造成“业力”,甚至影响今生。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无始无终、周而复始的,他们对人生主要是寻求解脱。在这样的世界观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介绍这位独一的三一真神。

在超越文化的宣教事工上,世界观的差异,是最难处理的问题。

2、思考方式

有许多人研究东西方人士思考方式之异同,古立克(Sidney L Gulick)认为西方人注重科学的、理性的思考,东方人则偏重神秘的、直觉的思考。诺斯若普(F. S. C. Northrop)则认为东西方人士都由感官经验入门,但是西方人偏重系统性理论的推敲,东方人却偏重在审美方面的涵意,因此东方宗教强调神秘主义、直觉思维和情感。而且东方人是实用主义的,他们强调实用的技术,少去研究其背后的理论基础。

学者指出中国哲学,无论是道家或儒家,都以“具体的经验”来探索真理,不像西方人依据前提假设或概念,也不像印度人依靠神秘经验和直觉。中国人强调人际关系及物我关系。例如儒家重视“礼”,并以此为其所有教训的落实。而所谓的“伦理道德”,几乎完全是谈到如何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很少论及处理事物本身的对与错。因此,像“职业伦理”和“生命伦理”等类的问题,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是很难找到答案的。但是在这种思维方式之下,中国人读圣经马上会想到的也是在伦理道德上的应用,而很少联想到其中的神学思想及属灵原则。

3、语言形式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近代学者激烈争辩的问题。渥夫(Benjamin L. Whorf)强调语言形态的歧义性,他认为语言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世界观,因为语言不仅表达意念,也塑造我们的思想。但是琼斯基(Noam Chomsky)则强烈地批判渥夫的理论,琼斯基认为,语言的差异只是表层的,它们的深层结构是相容的。所以,琼斯基强调语言及人类的相似性,而非相异性。近代的语言学者似乎较多倾向琼斯基的观点。

有些圣经的词句,若是直接照原文字面意思翻译,可能没有对等的词,必须用其他相似的词。例如非洲有一些部落没有见过“雪”,因此,“洁白如雪”只好翻译成“洁白如羊毛”。另外在某些地区,要翻译“我(耶稣)站在门外叩门”(启3:20)时遇见困难。因为在当地只有窃贼才会叩门,客人只会在门外“叫门”。因此,那段圣经在当地就被翻译为“我(耶稣)站在门外叫门”。这种翻译方式,一般称之为“动态对等译法”。

“动态对等译法”希望不但忠于原作者及他的信息,也希望能忠于信息对最初的读者期望造成的冲击。因此,他们使用接收者(读者)文化中的语言,来传达与作者原意相“对等”的意义,以带来对等的冲击。这种的翻译,主要是朝向对等的“回应”,而非朝向对等的“形式”。

4、行为模式

有研究指出,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里,只有少于35%是语言的部分,其他的都是非语言的部分。近代传播学大师豪尔(Edward T.Hall)在1959年,发表了他的名著《寂静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引起大众对“非口述之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之新认知。他指出,许多的文化是在非正式的层次上传达的,诸如姿态、手势、表情、站的位置、时间、声调,甚至眼神,都在传达重要的信息。

贺色格芮夫曾列出七种在跨文化沟通中宣教士要注意的事项:

(1)外表:如蓄长发合适吗?讲道可以穿凉鞋吗?一定要打领结吗?
(2)肢体语言:可以用手指指人吗?哪根指头是不能用的?讲话时眼睛可以注视对方吗?看哪里?
(3)触摸:可以摸孩子的头吗?异性见面拥抱合适吗?问安时可以脸贴脸吗?
(4)空间:两人对话时该保持多少距离才合适?我们应该保留私人空间吗?宴客时的首席在哪里?办公室要用隔间还是要用屏风?
(5)时间:聚会准时非常重要吗?讲道超过时间是过失吗?
(6)表达方式:讲话的腔调、速度、音调、表情等。
(7)环境因素:如教堂建筑外形及色彩、房间的家具布置,甚至化妆品的使用,都可能造成某种印象。

作为一名宣教士,我们要如何在行为模式方面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呢?第一,我们必须忠于圣经的教导和良心的提醒,也就是过圣洁的生活。言行一致,行事为人合乎圣徒的体统。第二,在无关对错的行为上,以“入境随俗”的态度,采取对当地人而言适当的行为模式(如服饰、发型和手势等)来进行沟通。第三,如果你对当地的某些行为模式的正当性有怀疑,你要先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如果必须予以纠正,也需要从非正式管道着手,加上全面、深入的教导,才能有果效。

5、社会结构

每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结构,每个人在他的社会中也有特定的角色和地位,这都会在沟通上造成影响。社会结构也会影响新观念的传递及扩散速度。语言学家尼达指出,每个社会对该由谁向某个阶层的人说些什么事,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因此,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宗教的传播),必须透过适当的人经由合适的社会管道传送。一般而言,人们比较多与同阶层的人沟通,也就是“平行式沟通”。至于“垂直式沟通”,则比较有影响力的沟通,大多数是由上而下的,较少是由下而上的。

罗马天主教一向的宣教策略就是偏重上层阶层,再由上向下传播福音。这种策略曾有效地带领许多欧洲蛮族的全族归信基督教,因而导致中下阶层人士对教会的疏离感。基督教(新教)的策略则一向由中下阶层着手,与政治当权派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然经由教育的手段,信徒在社会中的地位很自然会逐步上升,因此也同样能达到向上扩散福音的目的。

宣教士在选择传福音的对象时,也要考虑到其可能的后果。如果教会的主要成员是社会上的“边缘人士”,如醉鬼、流浪汉、黑社会成员、舞女等人,这些人对福音的反应一般比较热烈,但是社会上的中坚分子,却可能因此拒绝加入教会。在印度,大多数基督徒是来自于最低的贱民阶层,最高的婆罗门阶层很少人信主就是一例。但是北美偏中产阶级专业人士的华人教会,却又会使蓝领阶层的人士望而却步。

6、传播媒体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已使今日的文化扩散完全改观。中国古人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经成为事实。但是关于不同社会阶层人士应用传播媒体之癖好,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依据一项在美国的调查显示,社会中最高阶层成员主要依靠印刷媒体(报纸、杂志和书籍),中下阶层(占人口50%以上)则偏重电子媒体。在菲律宾的类似调查显示,在都市和乡村,收音机和电视是最主要的传播工具,报纸和杂志的阅读率很低。因此,在文化的传播方面,媒体的选择及使用方式,实在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从跨文化沟通的角度来说,宣教士要避免先入为主地以为,在自己的文化中最有效的传播媒体,在另一个文化中也一样有效。譬如在美国影响力很大的电视布道,在其他国家就未必吃香。

(本文摘自《宣教与文化》,庄祖鲲著,基督使者协会出版,2004年)

宣教中面对的民族主义问题

文/丹尼•特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亚洲国家获得了自治。虽然在许多事上也没有统一,但有一点却达成了共识:他们不能容忍任何带有旧的帝国主义气味的东西。

今天,存在着民族的抱负和盼望,遥远地区的村民或者觉醒了的部族成员,正走出孤立状态,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不只是在行动上与世上其他人直接来往,在民族意识里也有了合作的观念。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期间,西欧大部分的国家成功地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其余国家也在1870年至1918年间完成了这个任务。无论公民使用什么语言和来自什么文化传统,均按照各自的国籍,分为英国人、法国人或者西班牙人。

在不发达地区,今天许多国家正处在这个国家合一的分娩阵痛当中。

我们已经看到殖民体系的崩溃,它在过去的两百年里遮掩了宣教的光辉。在1945年,51个发起国家成立了联合国,从1960年开始,联合国大部分的新成员是脱离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国家。

自然地,这些国家行使他们新建立的主权,包括向基督教宣教士关闭他们的国家大门。其他的国家在自身利益的名义下采取行动,禁止或严格地限制宣教士的活动。

在这个世纪之交,所有的宣教都是家长专制统治和殖民统治。这种令人不愉快的状态一直持续着,直到在1910年,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宣教会议所作的研究和调查,突然间摧毁了这种自满和迟钝状态。使他们认识到,地方教会已经发展起来,并且不愿意受到家长专制统治的控制。这次会议之后,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要将权力从宣教机构“移交”到当地的教会,实际上,所有的宣教理事会和团体在此之前只是口讲而已,至多还是停留在观念上。

家长专制未必是坏事。起初它是自然的、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是在19世纪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的。这一点在非洲特别明显。在那里,早期大部分的归信者是逃跑的奴隶和来自部落社区的无赖恶棍。宣教士们收留了他们,给他们居住的地方,照顾他们,给他们食物、衣服、住所和安全感,教导他们读书和写字,给他们土地、种子和工具,建立他们的家园,另外还教他们做生意。宣教士所要求的回报只是他们的顺从。

而且,归信者并不反对这样做,他们毫无异议地接受宣教士的权威和领导。

当家长专制主义长期持续这样做的时候,真正的问题就来了。第二代和第三代人怎么办?他们受过教育,有能力、有经验,要在自己的事务上有自主权。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宣教士们完全失去了这个良机,他们继续认为这些基督徒仍像小孩子,需要继续地抚养、教育和保护他们,而没有把他们看为会处理事物、懂得教导培训、以及能做好教会行政工作的成年人。

在19世纪早期,随着欧洲的扩张,在土著居民的眼里,宣教士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代表。

凯恩写道,在那些日子里,帝国主义是国际生活的一种方式。欧洲所有强大的国家都有殖民地,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没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到了这个世纪之交,美国人仍持天定命运论,认为全能的神拣选美国成为伟大的施恩者。

在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后,白韦治竞选美国参议员议员,他总结得相当好:“命运在我们的政策上打了烙印,世界的贸易必须是、也应该是我们的。在商业之风吹拂下,跟在我们旗帜后面的是我们的制度。美国的法律、美国的秩序、美国的文明和美国的旗帜,都将移植到迄今仍是血腥和愚昧的海岸线上,并且从此以后,通过神的那些代理人使这些地方变得美丽和光明。”

并不是所有的宣教士都卷入到殖民主义中。事实上,奥尔说,在印度,(教会)的迅速发展,不是当地基督教社区的推动,而是欧洲和美洲的新教国家觉醒的结果,教会利用英国势力的扩张,将福音传到(南亚)次大陆,到印度去的宣教士,既不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也不是商业机构的代理人。(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正好相反,他们在那里不是为了寻找自身利益,而是为了寻找坟墓。

虽然有时在宣教士和帝国主义者之间,有太多密切的联系,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两个集团是独来独往。商业公司常常拦阻宣教的道路,很少例外地,宣教士总是谴责商人和殖民主义者的生活方式,双方极少有合一和睦的时候。在宣教和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华尔斯写道:“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如果宣教是与帝国主义的兴起相联系,那么同样地,它也要随帝国主义的灭亡而灭亡。”
另外,在不发达的国家,宣教是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的。温特写道:“在这段时期,通过新教宣教士的努力,为全球新兴的国家政府民主制度的建立,为学校、医院、大学和政治根基的建造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宣教士眼中,非洲基督教的未来倚靠欧洲的影响和贸易,并且只有很少的宣教士反对帝国主义的基本观念。此外,尖锐的批评是没有什么理由的。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宣教士是殖民主义的一个必要构成部分,毫无廉耻地将欧洲文明与基督教的福音认同。但与其他任何外来的影响相比,宣教士是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带来的邪恶作斗争。他们进行着长期而又令人悲愤的战争(有时候是身体的),来反对人类历史上的凶暴行为。在奴隶贸易消失后,他们又提高声音,反对其他罪行,其中包括利奥波德王用来从刚果榨取橡胶的血腥谋略。绝大多数宣教士是支持非洲的,他们在种族平等的立场上常常遭到欧洲同胞的轻蔑。事实上,(如果)没有基督徒宣教士的良知,殖民主义的许多罪行就不会被完全遏止。

在中国的宣教士一早就公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长久以来,外国的外交官或商人在这些条约中得到实惠。在1926年1月,当18个宣教团体提出修订这些条约时,英国人拥有的《华北先驱》强烈地表达了商业的观点,它抨击了基督教会在政治问题上的立场。在北京,美国的部长麦穆雷同样采取了强硬的立场反对宣教士。当1943年这些条约最终得到修改时,没有哪一个团体比宣教士更感到幸福了。

宣教士所犯错误的程度不像一些20世纪的民族主义者所犯的那样严重。然而,在第三世界的眼中,福音与炮艇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给整个宣教运动抹上了污点。只有到了现在,在殖民体系崩溃之后,才从基督教身上挪去了帝国主义的污蔑。

生活在曾经成为殖民国家的人,对他们的文化和社会任何的批评都很敏感,尤其是来自西方的批评。他们不会介意批评西方,有时还是相当尖锐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憎恶对他们的批评。有时,这些人也对过分敏感地对待我们(西方人),但我们不得不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亚洲人仍然不敢肯定我们的批评是出于真诚,或者仅仅是要表达我们的优越感——从殖民时代延续下来的情感。他们也不敢肯定我们是要真诚地帮助他们,还是要拿他们寻开心。

凯恩继续写道:“在这个看法上,也许到时非洲和亚洲的人民会变得更加成熟,但他们仍然处在他们独立性的幼稚阶段,并敏感地寻求保卫他们的自由和自我设想。总之,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向他们提到诸如‘土著的’、‘异教徒’、‘不文明的’或者‘不发达的’这些词语。”

民族主义也大胆地从外国的基督教中挣脱出来。人们形成一个印象,认为要成为一个基督徒,就是要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接受一种外国的文化,基督教被看作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宗教信仰”,认为它剥夺了人们的民族特色。这是今天的宣教士必须要更加小心的原因,不要将西方基督教的形式移植到其他国家去,而是要让福音的种子在当地文化的土壤里生长。

伯尼德曾经说过,民族主义就像癌症,当一个人患了癌症,他们就不再考虑其他的东西。

毫无疑问,民族主义是宣教士今天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如果基督教没有参与当地文化的复兴和革新,他们就会受到怀疑。
几乎在所有的地方,基督教被当作是从西方来的舶来品。在亚洲,它被称作是一个“外国的宗教”;在非洲,它被看作是“白人的宗教”。这使在信仰方面脆弱的基督教归信者感到生活很困难,他们既想成为一个好基督徒,又想成为一个忠诚的公民,但风俗习惯常常与他们过不去,这一点在有国教的国家特别突出。

宣教士应该甘心情愿地在当地教会的领导下事奉。在19世纪,宣教士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始事奉的;后来,随着当地教会陆续出现,宣教士的角色就转变为当地教会的同工;现在,他蒙召是要更进一步地成为教会的仆人。有时,这样做既不容易,也是一些人所不愿意的……但是,作为耶稣的门徒,我们必须跟从他的脚踪。

本文摘自(《文化,在宣教中缺少的一个环节》,丹尼•特格著, 福音证主协会出版, 2001)

如何与回教徒传福音

文/Iskander Jadeed

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

如果每个人一生所遭遇的事情,并非偶然和机缘巧合,而是由神决定和护理;那么马可的话对世界的布道机构而言,所具有的真确性应更大多少呢?因为这是神,他指引信徒,差遣男男女女遵照基督的命令:“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族万民听。”把福音信息带到世界各地去。

很多神的仆人往普天下去实现他的呼召。我们不能忘记在漫长岁月中,这些早期英雄所付出的努力。在他们进入永恒的安息之前,已留给我们信心和祷告的模范。有谓:“在将近正午之时,阳光能被削减吗?”事实上,他们在阿拉伯国家——甚至伊斯兰教的中心埃及工作的至诚和勇气,足以激励我们摒弃任何因与回教徒对抗所带来的恐惧(事实上,中东的大部分国家是由回教徒组成的)。
在国家教会(National Churches)间存在着对回教徒工作的恐惧,这种情况并非单单由于受到近年来的政治、社会因素所影响而出现;而是在数世纪之前已开始萌生。当东方各国被伊斯兰大能的剑所征服,在某些统治者之下他们受到不公平对待,暴政之苦,这些形象仍存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不时引起恐惧和警觉。每个被征服的民族,他们的主权都曾受到侵犯。

还有另一个原因使中东的基督徒对福音工作缺乏兴趣。无可否认,有些回教徒归信基督后并不能结出生命改变的果子,而其他的基督徒却能展示出信心、道德勇气和对基督的热情。第一类皈依者的态度削弱了有些传教者的信心,使他们沮丧;由充满信心的胜利转变为失望与悲观。有人会为这些倒退的皈依者解说:因为他们并未在爱和诚意中被接纳,以致影响他们的生命成长;此外,当地教徒对有些放弃了财产和家庭皈信基督的人缺乏信任。

大部分基督徒对回教教义的无知,致使传道人的立论软弱无力。我有幸读到Al-g-hazali的著作《宗教知识的复兴》,发现书中蕴含高尚的品质,深奥的道德教训,由此我得到启示:教会领袖确实需要有对伊斯兰教本质的认识,具有对这个负责的宗教的作品、历史的知识。

怎样与回教徒接触?

我们应当跟从使徒约翰为我们提供的方法。他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注:有古卷作“我们”)的喜乐充足。”

在这奇妙的章节中,耶稣基督的使徒、福音的使者约翰向我们揭示了这信息的动机和目标,就是使非基督徒能分享祝福。这祝福是借救主耶稣而能在世界上滋长。祝福的首要是经过赦罪而得与神和好。主内的弟兄,这就是要你们顺从基督的命令——往普天下传福音给万民听。

亲爱的读者或者会问:我怎样能把福音传给那些人?答案就是:“献上弟兄的爱,终不失败。”因为只有爱,你才能获得他的信任;这样,你才能为自己打开说话的门,让你跟他谈及永远的生命。

这是真确的事实,基督徒最大的错误是对回教徒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爱心,我们必须为此忏悔。耶稣说:“其次(诫命)也相仿,就是爱人如己。”所以,不论我们是谁,让我们记得回教徒是我们的邻舍,耶稣吩咐我们去爱他像爱我们自己一样。

读者也许会问:“我怎样去爱他?”答案是:你一定要做到,在你的眼中,他是可爱的。在行为上,你要依据使徒的训示:“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上加上爱众人的心。”

帮助每一位有困难的回教徒,并且为他祷告。尝试去明白他和认识他的基本信仰。因为他已竭尽所能,只不过他如所有人一样受到魔鬼试探。他追寻生命的意义,并且盼望在神当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若你真诚地爱他,你须尝试去明白他的感受。要做到这地步,必须仔细研究他的信仰,而不是在其中寻找它的缺点,反要对抱有这种信仰的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有人对我说基督教与回教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如同一体。因为这两种宗教都是信独一的真神,不过是敬拜的方式不同罢了!因此,对我们的回教弟兄们不必宣讲福音。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福音中最宝贵、最重要的是以耶稣为救主,在伊斯兰教中并没有这项真理;而十字架和复活的信息,在回教中也是没有的。

圣经告诉我们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是十分敬虔的。他们相信独一真神,虽然如此,神仍感动使徒向他们宣讲耶稣基督,因为“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同样,回教徒过敬虔的生活,但神要他们听到并相信耶稣在世上完成的工作,把福音传给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要承认,我们所爱的回教弟兄们拥有一个有系统的宗教。他们被教导相信独一真神、天使、圣经和使徒,尽管他们相信独一真神和用特定的方法去敬拜他,但令人悲痛的是,福音并非他们所关注的范围,他们并不感到迫切的需要,因为他们重视功德外在的表现,这就成为他们接受福音的障碍。

向回教徒传福音之所以困难,还因着他们有好辩论、争议的倾向和陷于民族自傲之中。因为这原因,基督徒尝试以救赎的信息与回教徒接触时,他们有责任去学习付出最大的爱。我们了解回教弟兄在讨论宗教时,除了重复的方程式外,并不依赖其他方法:

“被高举颂赞的主说……”
“平安临到他的先知说……”
“领袖如此说……”

对于一个用以上方法讨论的人,逻辑和哲学不能派上用场。

在宗教讨论中,如果满足于运用逻辑和哲学,在过程中就会忽略了恩典的感动和功用。经验告诉我们,当讨论离开了恩典的灵,很快就会转移到社会、民族或政治方向。这样就会丧失原来以救赎为中心的目标,你会感觉自己在孤军作战。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是否遇到回教弟兄,没有任何开场白,就在他面前呼喊:“你要听啊!耶稣基督为你钉十字架,所以你要相信他,否则你将被抛进地狱之中!”

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被回教弟兄藐视也不必惊讶。或者,他会把你当做精神失常,最低限度也是个蠢才,或宗教狂热者,因为他听到你说一些刺耳奇怪的东西。

某位传道人和一位回教徒第一次会面,没有什么开场白,这位传道人就说:“你是一个败坏的罪人,不过,不用怕,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已经洗净你所有的罪。”这位回教徒立即站起来,愤怒地离开,因为那位传道人用了他不明白的语言向他讲述。

因此,在神的葡萄园中工作的弟兄,须努力尝试寻找一些向回教徒传讲救恩的方法。你的首要任务是向他提供圣经的准确性和它从未有被改写的证据,向回教徒传福音的工作者一定要留意一些重要事项:

1、对回教徒尊敬的人物,不要作直接或间接的攻击。

2、以基督的慈爱和忍耐对待你的听众,使整个过程充满信任的气氛。

3、了解他们的习俗,以致能知道怎样帮助他们去接受救恩。

4、在所有事项之中,最重要的是传道人要以清洁无瑕的心去爱他们,使他们肯定他有良好的动机,相信他表里如一和他的见证的真实无伪。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会引起某些问题:我怎样去吸引他们?我怎样为基督得到他们?我用什么方法引领他们进入在基督里的神的救恩之中,而不必攻击他们的信仰?

这是和圣灵的工作有关,因为是神叫他生长和指定收割的时间。

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们的回教弟兄对某些重要问题喜爱辩论,在社会上已蔚然成风。为什么在这方面我们不去迎合他们的喜好?
我回答说:我还没有听过任何一位回教徒是透过辩论而接受福音的真理,因为基于以下理由,争辩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a)争辩会带来混乱,不会带来果效。

(b)争辩打开了批评之门,引致互相敌视。

(c)争辩者只关心他们的原则和抓紧他所学的要义,形成武断和教条主义。

(d)大部分情况是结果引致在一般人中更广泛的争吵。

如果你的宣教工作使你蒙受羞辱和咒诅,那么,不要让愤怒驱使你去报复。工作期间,当我回答有关撒比别(Daleel Al Sabeebe)这本书的问题时,接到在摩洛哥一个年轻人的一连串问题。我不敢拖延回答,但这位年轻人对我的答复似乎不喜悦。所以,他寄给我一封充满侮辱字句的信。我读这封信的时候,感到被伤害和愤怒。不过,在我愤怒之时,圣灵用《箴言》15章的话语来提醒我:“回答柔和,使怒消退。”在智慧的亮光下,我用了我所能想到的最仁慈的词语去回信,在信末引用了登山宝训作为结束。我说:“你以敌视的态度待我,但基督教导我去爱你。你憎恨我、冤枉我,但耶稣把这信息放在我心中,叫我为你祈祷。真的,神赐给我力量去实践他的诫命,我很快乐,所以我为你祈祷。”

不久之后,我接到这位年轻人寄来的信。他的信是这样开始的:“我尝试给你回信时,我手中的笔,因惭愧而颤动。我能说些什么去弥补对你的攻击和言词冒犯呢?“宽恕我”这些字不能清楚涂抹我对你的伤害。但是我奉耶稣的名求你饶恕,是他使这种以宽恕战胜羞辱的爱,在你心中萌生出现。”

(本文摘自《怎样与回教徒分享福音》,Iskander Jadeed 著,作者原是一位服务于黎巴嫩法国兵团的叙利亚回教徒,在认识主后,成为一位长老会的牧师。他是回教国家中有名的学者,出版过不少书籍。)

真实的宣教,真实的需要

文/富贤

祷告:

主耶稣,祢是荣耀的君王,天父,我们也感谢祢的恩典,我们也邀请祢的圣灵在我们当中自由地运行,天父,我们盼望在这个时候,我们在这里聚集和敬拜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分享的时候,我们都能够经历祢在我们当中。在祢面前这个不配的孩子,把接下来的时间仰望在祢的恩手之上,让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主祢的荣耀和作为,也看到祢在教会当中的心意。我们感谢祢,求祢怜悯祢面前这个孩子,也膏抹我的口、帮助我,奉耶稣的名祷告。阿门!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弟兄姐妹有没有人家里是种果树的或者种过果树?果农在果园里种果树,一年辛辛苦苦,最期望的事情是什么呢?结果子,结许多又大又好的果子。

前几天,我参加教会小组,一位弟兄给我们带了一些核桃,他很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是生核桃,是从他们家自己种的树上摘下来拿给我们的。当时他说,他爸爸种这些核桃树的时候,差不多是几年以前,种的时候,亲属们都不太看好,但谁也没有想到,几年以后,这些核桃树开始结核桃了。所以,当他把核桃拿给我们的时候,我感觉这核桃是他的一种荣耀,是他们家庭的荣耀,因为核桃树结出果子来了。

我在老家种过麦子,我们都听过这句经文:“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它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当一粒麦子落在地里的时候,种子的角度上来说,它之后就不再是原先的样子了。有意思的是,那粒种子会慢慢地生出根,在根上面会有茎慢慢往上长,长出绿色的和草一样,最后长成一棵麦子。我想到这粒麦子的时候,我不觉得它死了,而是成了很多粒麦子的根。就像耶稣说的,一粒麦子埋在地里的时候,它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它消失了自己原来的样子。一粒麦种成了日后许多子粒的根,上面的子粒都是在这根上成长的,之后,那许多麦粒也会成为种子,然后结出更多的子粒来。

神是种果树的果农,也是种麦子的农民,而我们就是神栽种的那粒麦子。神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神希望我们每一位弟兄姐妹都能向下扎根,向上结出很多果子来。圣灵有九种果子,一类是向内的,结出属灵的品格;还有一类是向外的,就是在《约翰福音》15章里讲的,枝子连于葡萄树,要结出福音的果子。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宣教,因为我之前参加了一次短宣,也是藉着这次机会跟大家分享,让大家看到神的作为。可能许多弟兄姐妹听到过这类事情,也听过一些宣教的故事。我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也结合目前教会的状况、我自己的看见和祷告当中的一些感动。

我们先来看一段经文,《启示录》7章9-12节: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著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 神,也归与羔羊。”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 神,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 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每次讲到宣教,通常都会提到大使命,我常思考,为什么要宣教?宣教的目的是什么?读《启示录》的时候,这段话让我们看见一些方向和愿景。它告诉我们,将来有一天,在天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段经文提到,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被耶稣的宝血洗净的、穿着白衣的人,不分种族、不分肤色,这些人是拿着棕树枝在敬拜神的人。棕树枝在圣经中另一处地方也出现过,就是耶稣进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举着棕树枝高声喊“和散那、和散那”。而各国、各族、各民、各方,也让我想到宣教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将来有一天,中国人、日本人、孟加拉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朝鲜人、美国人,等等,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他们一起在神的圣殿里敬拜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是怎样的。所以,为什么会有宣教呢?其实宣教并不是目的,我们最近因为2030的缘故,也在推动宣教,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宣教”。但宣教并不是目的,宣教只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宣教的目的,就是将来有一天,在神的国里,这些人都能够来敬拜神。而现在,在那些地方,没有那样的人来敬拜神,所以需要宣教,把耶稣讲给他们知道。这就是大家平时经常说的“传福音”。在思考宣教的时候,我想到中国宣教史上的一群先辈——西北灵工团。那时候,他们的宣教是怎样的呢?就是从山东、河南一些地方,一直走着到新疆,要往国外去。他们如何传福音呢?他们走到哪里,村里谁接待他们,他们就到那户人家,告诉他们耶稣是谁。他们就这样,一直走到新疆。现在还有一些前辈在那边。我觉得,宣教可以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一个很宏伟的蓝图和计划,但同时,宣教也不在于高言大智,而开始于我们能够跟人分享福音。宣教不是我要去建学校、建医院,这些当然也是很好的宣教方式,但宣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无论怎样,我们要让那些没听过福音的人,可以听到耶稣的事情。

有一份统计数据提到在美国传福音的状况:1000个信徒和6个牧师,一年之内领一个人归主。我是2008年来到守望教会,2009年有户外敬拜,到2011年开始长期的户外敬拜。可能我对守望教会了解不是很多,2009年的时候,我们教会大概有七八百人,而2011年的时候,有大概一千多人。我在想,这三年的时间,我们教会增加了三四百人,也许其中有一百人是从其他教会或者在外地已经信主来到我们教会的,剩下二百人是我们传福音信主的,算起来差不多是700个人一年和50个人分享福音。也许并不是这700个人平分了,可能这700人中只有100个或者几十个人,是常常跟人分享福音的。我想,这是我们的现状,而且不仅仅是我们一间教会,很多教会也是如此。为什么不去分享福音?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许我们觉得自己不成熟、没有装备好,我们不知道怎样去传福音,或者我们没有时间、我们的生命没有见证,或者有的人觉得这是教会的同工、牧者才应该去做的事情。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我们觉得给别人传福音不是那么着急,也不是那么重要,我自己信就好了,路人与我没什么关系。

我之前读过一本书《更新变化的宣教》,它里面提到一个观点特别鼓励我。书中提到,宣教不是教会下面和主日学、青少年事工、唱诗班、文字事工、怜悯事工等并行的一项事工,宣教是上帝一开始就给教会的一个使命。耶稣拣选了十二门徒,差派了十二门徒,包括使徒时期的教会,每个教会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去得人,而且把这些人带到耶稣面前,把我们所领受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教导他们成为耶稣的门徒。宣教不是教会的一项事工,而是教会存在的目的之一。

除了福音书和《使徒行传》讲到的使命以外,我近期还有一个感受。

最近,我妻子的二舅去世了,她很难受,因为二舅跟她比较亲。她特别难过的不是他得病、去世,让她特别伤心的是,她上次回家的时候,见到她二舅,没有跟他传福音。没有想到那么快,只有短短几个月,这个人就走了,再也没有机会跟他讲福音了。

还有一件事,我在学校里服侍,现在每个学校都开始有了这样的“传统”——每年都有学生跳楼自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命的结束,但是从一个属灵的眼光来看,那个人没有听到福音,其实不只是一个肉体生命的结束,他的灵魂也坠入到地狱的烈火里面。耶稣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我们周围的人需要福音,也许不是那么着急,但我也鼓励弟兄姐妹们,能够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那个人真的需要福音。我今天上午去驾校,我跟一个教练讲了福音,直到今天,他告诉我他不信,因为他是佛教徒,我送他圣经,他也不要。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尽到了自己的本分,我不知道之后会怎样;但我切切地希望弟兄姐妹都能向你周围的人分享福音。

我所在的机构创始人有一件事情特别鼓励我。他说,没有一个人,我和他在一起超过15分钟,而不跟他聊到耶稣的。这个我做不到,但我也愿意尝试去做。我们不一定能做很多,但我们靠着神,去做我们能做到的。其实,传福音不是一件很简单、很舒服的事,每次跟别人讲完,别人对你的反应可能并不如你的心愿。传福音是一件需要付出的事情,但靠着圣灵的能力,我们每次都能经历到甘甜。即使是被拒绝,你会发现心里仍旧是甘甜的。

我们教会户外已经五年多了,留下来的大部分都很清楚,是神带领我们走出来,一直到现在,这是我们在信仰上不妥协的选择,是中国目前政教关系的突破和挑战,我们很清楚知道,这是神对我们的带领。户外到现在五年多,我真实的感受是,很多弟兄姐妹以刚强忍耐的心在坚持,然而也有很多人在经历生命里面的疲乏、劳累和软弱。我们进入新堂,户外就可以结束,在这个寻求的过程中,好像神对我们教会静默了。似乎这五年多的时间,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但我想,其实这五年多,神也在我们教会里面做了很多的事情。

这几年,我们有了一些沉淀,神让我们谦卑了很多。还有一个方面,神藉着弟兄姐妹为信仰的摆上,也在政府人员中作了见证,传了福音。当弟兄姐妹被拘留的时候,我们承受的压力更大,但福音却没有被拦阻。弟兄姐妹去到拘留所,这个社会底层的人,黄赌毒人员、小偷等等被人看不起的人,有机会听到福音。我们教会以前没有这么多的机会,向他们去传福音。我们不希望被拘留,神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而且还在继续,但神有祂特别的心意。以前我们圣诞节都是办大型的活动,而这几年的节日,弟兄姐妹走上街头,用各样的方式传福音的机会很多。在这几年,神也预备了我们教会,也有已经出去的宣教士,还有一些人出去读神学,专门读宣教专业。表面上看,教会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但神却在做预备的工作。我们的目光是否只停留在结束户外进新堂,还是我们也要看到神显明在传福音方面的一些心意呢?我们不是在这儿等着进新堂,而是在预备进新堂,这很不一样。我在想,一个1500平米的地方,我们教会应该怎样使用神所给的资源呢?当新堂来到的时候,是我们能够完全使用它的时候,神给我们这样一个1500平米的地方,我们是否能撑起那个地方呢?是呼召信主的人来一个大教会、一个有名望的教会呢,还是让那些因为守望教会的弟兄姐妹而听到福音的人进来呢?

将来,在守望教会中会有很多的宣教士,能够从主日学、从教会小组里面有人出来,这是需要预备的。也许,从我们自己的孩子中,有人会走出来,一个小学七年级的学生,到2030年,他是一个23岁的大学毕业生。将来有一天,我们的教会能不能尽力地奉献而使宣教士们可以专心服侍,不用为孩子、为父母的生活忧愁,不至于因为生活的原因而放弃神给他的呼召呢?如果我们差派人出去的话,我们能不能承担起这个?

我之前去参加一个宣教培训,有一个人分享,他说宣教就是离开原来的地方,去到一个新地方,在那里生活。我周围有一些宣教士,就面临着孩子读书的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的家庭变故。将来有一天,我们守望教会能不能建立自己的、或是和其他教会一起合办的宣教站或宣教中心,能给出去的弟兄姐妹提供专门的宣教训练?还有对宣教士的支持、关怀,以及宣教士回来后灵里的补充?以前,我听到一个人说,我们中国派出去的很多宣教士都是炮灰,为什么呢?就是派出去、给你钱,然后定期打电话问候一下、报告一下事工,就没有了。在这边的牧者同工,其实也很辛苦,但有弟兄姐妹和教会的支持和祷告。而出去的宣教士,有的是一家人或是一个小的团队,在那边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那我们教会能不能给这些人属灵里面的关怀、遮盖和支持呢?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进新堂,下一步要植堂、要宣教,那我们能不能承担起这个呢?如果我们教会有人要出去的话,我们能不能忠心地为这些人尽上祷告的本分?这就是真实的宣教,这也是真实的需要。

这次短宣有一个小插曲。这次由我带队,由一位当地的中国姐妹来接待我们,我们去的时候带了很多东西,当时有很多弟兄姐妹托我们给那位接待的姐妹带一些吃的,我当时觉得我们拿的东西已经很多了,所以我就说,如果不是特别大的,我可以带。当二十天的行程结束后,最后一天我们评估的时候,我问她的感受。第一个她分享的就是,很感恩,这二十天的时间跟中国人在一起,第二个事情就是,她说当你们表达说不能帮忙带东西的时候,她心里特别难过,带的是什么呢?有干菜、辣椒酱,还有凤爪等等。一个宣教士需要的是什么呢?我们日常需要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得到,但对于他们来说,不光是牧者的一个慰问电话,他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很多时候,他也有生活方面的需要。她在那边很难得到一些中国的食物。这是我第一次去到那么远的地方,所以这件事是一个遗憾,却也是一个提醒。我也鼓励在座的弟兄姐妹,当你想到周围的同工和一些在外面的弟兄姐妹的时候,可以在许多小事情上给他们多一些关心,这也是神所喜悦的。

我们最后还是以《启示录》7章9-12节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分享: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著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 神,也归与羔羊。”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 神,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 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祷告:

天父,我知道祢的圣灵在对每个人说话,主啊,我们听到很多,我们也常常听到各种讲道,但是求祢让这些道进入到我们心里面。当我们问主我可以做什么的时候,祢就来感动我们,让我们看到,我们可以在哪个小小的点上来参与。
天父,我真的感谢祢,使用祢面前这个不配的仆人。求祢的恩典临在祢的教会当中,也使用祢的教会,我们不知道户外何时结束,但我们知道我们该怎样来预备,迎接那个我们要进去的新堂。
天父,我们感谢祢,愿祢在我们当中得到当得的荣耀,也求祢看顾在那边宣教的弟兄姐妹和他们的服侍,奉耶稣的名祷告。阿门!

(本文是富贤弟兄是2016年9月28日在教会祷告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祂的意念高过我的意念——我的宣教之路

文/小小罗

主日学的幸福岁月

今天想,这一切都有神的奇妙安排。

我小时,家附近有一间家庭教会。七岁那年,我出于好奇,开始了在主日学的成长。

那是一个主日的下午,我走在路上,听见了虽然不够好听却很吸引我的赞美诗,就走进邻居家。之前,妈妈的朋友也给妈妈分享过福音,但她没去,但我在旁边听着,却印象深刻,所以,这一次,我就很开心自己受到的接待。

然后,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主日学。母亲很快也开始去教会了,父亲一开始反对,常常阻止我去主日学或者冬夏季的营会,觉得我会被带坏,或者说被带到他不想我走的道路上去。

然而,我真地很开心,因为每个主日可以唱诗歌也可以听故事,也有许多书籍可以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神的认识,最初只是知道祂的存在并祂是上帝,后来连续观看《耶稣传》,明白耶稣的救恩。我慢慢地明白,我需要不断地认识祂,建立和祂的亲密关系。
我很快就开始在同学中传福音了。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营会,老师问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梦想,我毫不犹豫地写:“以后要成为一个传道人。”身边服侍我们的人都很早去了神学院读书,然后回来服侍,看到他们很年轻,就把生命交托在主的手中,对我是极大的鼓励。

当时接待我们营会的家庭,把自己的家和金钱都放在主的手中,这样的使用和奉献,也给当时还是少年的我很大的激励,引发我许多思考。直到高中毕业,我都在营会里不断地学习和认识主,这期间我们一起参加营会的人中有几个后来也全时间服侍主。

大学这个训练营

2007年高中毕业刚刚来北京,身边没有弟兄姊妹也没有教会。第一个月快结束的时候,人觉得特别孤单和难过,很想离开北京,感谢主,祂提醒我应该去找到一间教会,于是我就联系了老家的教会,他们帮助我找到一位在守望教会的老乡。来的第一个星期,我就非常喜欢,看到许多年轻的弟兄姊妹被鼓励,后来校园团契的弟兄姊妹找到我,介绍我开始去团契,在那里也认识了现在所在机构的许多人。

这四年,对我生命很大影响的第一件事,应该算是因教会的缘故被校领导不断地谈话和威胁吧。还记得那是2008年5月,我兴奋地带着同学去教会,然后就被警察登记了,接下来几周,我不断地被找谈话。对于一个18岁的女孩来说,这算是一些打击。但是感谢主,这段时间,我靠着主,决定无论他们怎么做,我都不会在信仰上妥协,哪怕被学校开除也好。以至于校园的领导觉得我得了“偏执癫狂”。

不过,真是感恩,这是我学会计算跟随主代价的开始,也是我不断学习依靠和与弟兄姊妹相连结的开始。这期间,校园里面较年长的弟兄姊妹经常鼓励我,关怀我,为我祷告,教导我如何智慧地回答问题,也鼓励我坚定在神的话语里面。同时,我也看到许多人因着信仰的缘故舍弃了许多许多,赞美主,因祂配得这样的敬拜!

大二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一条新闻,讲日本年轻一代自杀的报道,我不禁潸然泪下,这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前,因着国内的教育,我非常不喜欢日本,民族自豪感超级强大,在这些人身上我没有任何的怜悯。然而,当主的爱摸着我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的狭隘和自义。主耶稣看到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他们流离失所,像羊没有牧人一般。从此,我开始关注日本,认为这是出于神的心意,我开始学习日语和心理学,希望以后能透过心理学的途径去帮助他们。然而,神的道路始终高过我的道路。

大三的时候,我一边努力学习心理学准备考研,一边自学日语,期待考级,还要学自己的专业课,每天非常忙。与此同时,我积极地参加各样的教会和团契活动,参加退修会和各种传福音活动。

不久,发生一件戏剧性的事,曾经带领我的一位宣教士挑战我去穆斯林国家短宣,看我那么积极传福音又鼓励我大学毕业后去穆斯林国家服侍一年。当时我就果断地拒绝了,觉得神要我去日本,我很清楚这事。但这位宣教士很有耐心和智慧,她不断地挑战我。我最终申请了去穆斯林国家短宣,还想反正有面试,神的心意会显明的,主肯定不会让我去的,我还要抓紧时间准备各样考试呢。不曾想,正是这件事整个改变了我的人生计划。

很快,我就顺利出行,去了孟加拉。在那里的15天,我没有一天不是带着泪水和哭诉入睡的,这对我来说很反常,我自认为比较理性,怎么会随便哭呢?我不断地求问神,祂对我说:“如果你觉得我对他们不公平,你期待他们认识我,那么你为什么不参与进来呢?”我无话可说。

在一次回住处的路上,看到一个当地妇人面朝夕阳,坐在马路边上,笑容很灿烂,很安详也很开心,却根本没看过我们一眼(在那里我们像明星一样,因为皮肤白点儿)。她的笑容刺痛了我的眼睛,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她在走向死亡,她所盼望的神不能带给她任何真正的盼望。但她不知道这一切,我却知道,我不应该赶紧告诉她真实的喜乐和盼望在哪里吗?“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这画面直到今天依然激励着我前行。

大四时,我开始在证券公司实习,在那样的环境下更多地看到这个世界的堕落,而那位妇人的笑容和那个画面在我眼前总是挥之不去,我知道自己没办法继续这样的生活了。我不是没有挣扎过,也不是没想过自己的未来,然而,靠着神的恩典,在各样的挣扎和祷告中,我计算好代价,决定顺服祂给的呼召和感动,加入自己最熟悉的机构,开始了在穆斯林国家的宣教工作。

2011年到2013年,我在中亚一个斯坦国服侍那里的大学生,那是一个不太大的城市,有大约40万人口,有六万多大学生,我们的目标就是用尽所有的办法接触他们,并向他们分享福音。每周一到周五上午有语言课,下午是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时候,在广场上,我们直接和他们搭讪,建立关系。因为他们非常看重关系,所以我们就不断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做事,例如爬山、聊天、做手工、游戏、运动,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分享福音。

感谢神,本来以为看不到任何人的改变(因为有许多宣教士在这里许多年都没有看到人信主),然而因着主的怜悯,这两年,我们团队(第一年四位姐妹两位弟兄,第二年四位姐妹)接触了大约1500人,竟然看到有10个人真正信主了! 这真是神迹!
 
一个朋友,每周五下午我都和她在一起,和她聊天,听她分享她的人生,我也分享我的生活、感受和许多故事,帮她卖东西(她是大四学生,一边上学一边自己做买卖,比我大一岁)。我为她祷告,送她各种属灵的书籍,并探讨《可兰经》和《圣经》……就这样,有时候失望,有时候绝望,有时候又极其感恩,在反反复复中,我学会了单单祷告神带领她认识救主耶稣,为她祝福。

后来,主彻底改变了她,她开始祷告了,主也鼓励她去教会,后来还参加了一个学习小组。我走的时候问她,你会不会嫁给一个不信耶稣的人,她的回答令我无比动容,她说她一定要嫁给一位弟兄,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会远离主(这是不容易的事,除了神迹没有别的,因为在这个国家,女孩结婚特别早,20岁左右就都出嫁了,她当时已经24岁,别人已经以她为怪,她竟然还能如此坚定)。当时,有一位严格的穆斯林朋友也在旁边,那个朋友开始质问她——你背叛了我们的信仰!我那时很紧张,因为我们的谈话是在市场里面,周围有很多人,那里的女人的地位很低,情况很危险。她却淡定地回应:“我没有背叛什么,我只是找到了真理!”然后,她开始和那位朋友分享福音!

这真是美好的见证!

感谢主!这件事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2013年5月底,我回来参加培训,决定再回到那里,继续陪伴他们一起寻求神,也期待有一天,那里也有信徒能被差派到别的地方。当然,这中间也有许多艰难的时刻,但是比起这一切,我深深地知道,我爱那里,也期待和主一起同工,得着更多失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