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103期主题:家庭的使命

简讯


1、5月28日、6月4日、6月11日、6月18日这四个主日没有弟兄姊妹去平台敬拜。

2、灵沛弟兄/亚娜姊妹于2017年5月1日举行婚礼,结为百年好合。
3、2017年5月28-30日,夫妻团契举行营会,共有45多个家庭的夫妻携子女参加,人数总计100余人。
4、2017年6月17日-18日,启发小组举行圣灵周末营会,有18人参加。有慕道友在圣灵周末中被感动要卸载手机游戏,脱离游戏的捆绑,回来后每天都很渴慕的读圣经。


教牧书信


登山宝训之三:主动和好——2017年6月6日圣餐分享/孙毅长老

只有当我们乐意顺服,并通过顺服的行动让自己回到那个与神有约的合适的位置上,我们才可能与神保持合适而畅通的交通关系。


家庭营会


上帝在家庭中的旨意以及如何丈夫带领整个家庭/晓峰牧师

选择事奉耶和华不敬拜偶像,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你仔细思想,需要你来衡量各种利弊、得失、后果,然后做一个智慧的决定。


妻子在家庭中的事奉和角色/晓峰牧师

所以妻子作为帮助者的内涵就是要扶持你的弟兄,帮助你的丈夫,成为神所要求他成为的人。所以我们说帮助者的角色主要是在家庭中,而非是在事业上。


父母在教养孩童中的责任/袁灵传道

凡事都要先有目标,教育孩子也不例外。你知道要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儿,才谈得上寻找方法、制定计划、才能评估、检讨,也就是说要先有“异象”。


家庭中的金钱管理/袁灵 传道

如果你的自我形象,你的价值感,你的安全感,你的情绪高低都在于有钱没钱以及钱多钱少,那么你其实就是金钱的奴隶,你是在为钱而活,而不是为主而活。


服侍中的收获/光宇

在这次服侍中,我再一次体会到,人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目标感和意义感,这样,无论做的具体的事是什么,都能够更积极、更乐观,身心灵也更轻松。


家庭营会感恩分享/新雨

在服侍之前,我们赞美队的成员一起祷告,让我们在敬拜之夜体会到圣灵做成的和谐的工作,平时练习都感觉配合得不很好,但是那天晚上我们都感受到圣灵在其中让我们配搭的合适,彼此之间的默契是平时练习的时候不曾有的。


生命相连,共沐主恩——记溪水边小组夫妻营会感恩

我是户外之后加入守望,没经历过户外之前几百人同时敬拜的场面,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多人的敬拜赞美活动。音乐一响起,新雨带领我们一起全心投入祷告和赞美中,能感受到所有人是那么的尽心尽性在赞美,那种场面真是太激动人心了。


致未出生的宝贝/利平

这次涉及到的每一个家庭都被感谢了,这让妈妈感到,这里没有评选,这是一个按着恩赐彼此服侍的群体。也相信天父爸爸比大总管看的更全,他为每个人的付出预备奖赏。


父亲的角色


趁着年轻,当记念造你的主——父亲节青少年团契分享
/赵弟兄
给女儿乖乖的信/好智

给宝贝的一封信/虹洗

给女儿阿玖的信/洪雷

给女儿新歌的第一封信/检萍

给儿子摩西的信/李平

给儿子小鹿的信/强富

给女儿罗以的信/青春

给女儿诗篇的信/仁爱

给儿子印印的信/印印爸爸

给女儿信子的信/徐鑫

给女儿彤彤的信/旭广


美好见证


Rope Holders 抬褥子的人/大水

我所能做的,无论是陪伴或是探访,也仅仅是以我破碎、伤痛的心,去聆听、触碰另一颗伤痛的心灵,然后相互搀扶着来到主的面前。

 

登山宝训之三:主动和好——2017年6月6日圣餐讲章

文/孙毅长老

讲道经文: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1-24)

上文中,耶稣讲道,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他一定知道门徒们听了可能会很惊讶,他们怎么能做的比文士和法利赛人还要好呢?怎样才算是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呢?于是,耶稣下面就举了六个有关实践律法的例子,来说明他对律法的理解如何与文士及法利赛人不同。这六个例子的选择都是极有深意的。今天我们读到的经文就是他举的第一个例子,让我们一起来看在这个例子所涉及的律法实践中,我们如何可能在信仰生活中活出胜过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

一、经文要点

这里所说的“不可杀人”,就是摩西律法中所讲的第六戒。(出20:13)这里的“杀人”主要是指有意的谋杀。摩西律法中对于有意杀人的罪,都订出了明确的惩治条款,因此,“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而经文在这里的重要转折就是:“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当把这两句话并列地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带出一个新的意思:向弟兄动怒就相当于犯了杀人的罪。这里“动怒”这个字有“内心生出来对某人的持续的怨恨与愤怒”这个意思。与谋杀有一点共同之处在于:即对他人有意识的怨恨。只不过谋杀已经将这种有意识的怨恨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如果我们仔细读这一段话,就会发现一种发展的递进过程:起先可能不过是内心中的不满与怨恨,随后发展到口中骂对方是“拉加”或“魔利”。“拉加”的意思,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白痴”,头脑空空的意思;“魔利”更重一点,是骂一个人“蠢货”,就是非常愚蠢的意思。心里充满的口里就说了出来。从内心的不满到语言暴力,已经是向前迈了一步,再下一步就是杀人的行动了。

因此,将“不可杀人”落实到信仰实践中,耶稣指出,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实质性的对抗之前,“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太5:25)将这个冲突在最初阶段就化解掉,而不是到了实质性对抗阶段,才来实践“不可杀人”的诫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对“不可杀人”之诫命的理解,不是限在行为的层面,而是从导致这种罪行的源头上来理解对这条律法的实践。从更高的义的层面来来成全律法,就不只是“不可杀人”,也不只是“不可动怒”,而是要“主动和好”。
律法从其精神上讲,不是只成为我们行动的规范,而同时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生命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活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里外一致的生活。

二、人的怒气

如果我们里面的怒气没有得到对付,单是就外面的行为上来遵守“不可杀人”的诫命,那么我们的义确实没有胜于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我们可能会说,在现实生活中,谁不会因为某些不顺的事情或遇到不对付的人而生气呢?人的怒气真可能导致那么严重的结果吗?或许当时的门徒也会有这样的念头,耶稣将动怒与杀人关联起来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

当我越多地思想人的怒气与杀人的关系,就越认识到主耶稣对人性的洞察,真是远超越当时的文士与法利赛人,以及我们在历史上所读过的那些哲学家们。怒气不是遇到某些事情或某些人时才偶然会有,不是某些人易于动怒,另一些人不会有怒气。实际的真相是:作为亚当的后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易怒的,都是暴力的。差别只在于有些人控制力或教养高一点,有些人控制力或涵养差一点而已。怒气或暴力是我们从亚当继承来的败坏人性的重要特征之一。耶稣所选的六个例子极有深意就在如此:他要借着对律法的阐释,揭露那些已经深入到我们人性中的败坏之处。这也正是神颁布律法的首要用意:将那隐藏在我们人性深处的罪性显露出来,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的本相。

其实,无论人的自控能力有多高,人性中的暴力与易怒倾向还是会在不经意之间显露出来。如果按一到十来分怒气的等级的话,那么最初级的表现就是对他人的不满与抱怨,而这是我们差不多在每个人的言语中都能够听到的。在出租车上,你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司机聊天,差不多十句话中有八九话是抱怨这个社会或是某些中国人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岗位,只要是我们常在的任何一个人群之中,我们都会将我们的不满归咎到某几个人的身上,这几个人就会成为我们所谓的“出气筒”,他们似乎是造成一切问题的原因,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他们几个人承担。

人们的这种不满与抱怨发展上一个等级就是内心中的怨恨;再上一个等级就进入到愤怒的层级了。好在由于上帝的保守,法治好的国家还有法律的制约,让人因为害怕法律的惩罚,而不敢擅自发泄。但是在法治失去控制的时期,人们不再需要为自己的暴力行动付出代价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暴力特征就会肆无忌惮地发泄出来。这一点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将他们的老师暴打致死,可以发明出各种各样的酷刑来折磨人到痛不欲生的程度,这真是对人的暴力性的最直接的展示。文革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人们是否因为经历了这种惨痛就学习的好了一点呢?前几年在西安发生的为抗议日本占据钓鱼岛而抵制日本汽车的事件,一个人用自行车圈锁将另一个人的头上砸出一个洞,以致伤者今天还躺在医院中,再次说明,人的这种暴力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

可能我们会说,这样的人还是少数。确实多数人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至少在通常情况下不会达到九十的级别。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努力控制,就不会失控。之前看过一个电影,主人公因为有一次失控的行为被法官要求去看心理医生。他开始非常不服气,觉得自己是脾气非常好的人,那次不过是十分偶然的事情,因此他去见心理医生想着不过是走个过场。没有想到,这个医生百般地刁难他,给他出了很多的难题,让他处在十分尴尬的场面。他在忍了多次之后,终于失控了。而这种自控能力比较强的人在失控时,所发的愤怒是更大的。医生通过这种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真相,好让他有更好的自控能力。

确实,在我们的生命没有在基督里发生根本转向之前,人们能够找到的出路就是:或者操练出更好的自控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危害不是太大的方式将里面的怒气不时的发泄出来。在我们的里面还没有更新之前,我们的里面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垃圾场,所产生的沼气如果没有一些方式发泄出来,有一天是会爆炸的。现在网络中的语言暴力成为最为通常的发泄途径。然而,就算是人们似乎仅仅是说了几句“白痴”或“蠢货”之类的话,他们也还是难免受到将来的审判,因为这样的言语正暴露人们还活在亚当有罪的本性中。

三、生命的转变

人们对他人的不满与怨恨,其实最终都会汇总到对那位看不见的上帝的不满与怨恨,只是这个方面人们不太意识到而已,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认识神的人来说。因此,要想从这种怒气和暴力中解脱出来,还需要从根本处解决,即先要有人自己与神的和好。当我们受到光照,认清自己的本相后,生命发生的最重要的回转就是:不再将所有的问题或责任都归在他人身上,不再下意识地将自己当作是审判者,而是看清自己本性的败坏,看清自己才是上帝愤怒要落于其上的“可怒之子”,(弗2:3)于是在他的面前认罪悔改,以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恩典为自己求得赦免。生命经历这样的转变,特别是认识到自己已蒙上帝的赦免,我们才有可能从易怒和暴力的本性中脱离出来,成为和平之子。这里,“动怒”与“和好”形成两种生命形态的鲜明对照。

人借着基督与上帝的和好,还是要落实到人与人的和好中。就如23-24节所说,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这句话应用在我们这些已经蒙恩得救之人身上的话,可以理解为,我们若是听任自己与弟兄之间存在着因不满所带来的隔阂,那么我们就难以在祷告中与神保持好的交通关系,这两个方面似乎是联系在一起。神不仅是要我们每个人与他和好,他还希望我们会与身边的邻舍也因此和好。神的灵内住在我们的里面,他洞察我们的内心肺腑,甚至比我们更认识我们自己,让我们无法在他的面前用各种的理由为我们自己辩解。唯有通过顺服地通过和好的行动,才能够表明我们真是属他的和平之子,才有可能与他有真实的交通。

这里说“先去同弟兄和好”,与主祷文中所讲的,免了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是一个意思,都是要求我们要主动。这里要求的主动是就那些已经蒙得救的人来说的,如果我们生命真在基督里有转变,就当通过行动体现出来。只有当我们乐意顺服,并通过顺服的行动让自己回到那个与神有约的合适的位置上,我们才可能与神保持合适而畅通的交通关系。

我们需要在教会中操练,知道一种和好的人际关系的样本应该是怎样的,就如加尔文把教会理解为是训练与栽培门徒的学校,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门徒的见证,那么在教会中操练人际关系的和好与重建,就可以让我们所学习的功课得以用在教会之外的人际关系的重建上。第二个操练的场所就是我们的家庭,如果圣灵真让我们明确地认识到我们与父母之间,以及与其他兄弟姊妹之间,还存在着彼此怀怨的情况,特别是在我们还没有信主前积累成的,那么我们当尽力地祷告解决。第三个操练的场所就是工作单位。

教会之外人际关系的重建对于我们生命的更新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的这个比喻,耶稣是用比较负面的角度来讲的,如果我们注意到“路上”、“审判官”、“衙役”和“监里”的程度发展,就知道他在这里想说的就是,作为他的门徒,我们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要比他人更为主动地去解决之间所发生的冲突,而不是等到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动手。

四、主动和好

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基督门徒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走在他人的前面,不仅是比他人先意识到冲突之所在,同时也主动地去寻求解决。

“想起弟兄对你有什么不满”(新汉语译本),这种不满可能是我确实得罪了对方,也可能就是对方的误解,对我有意见;然而无论是什么原因,就算是对方的误解,甚至是对方的原因,只要是存在着隔阂,我们都有责任先去寻求和好。

作为一种应用,如果你意识到某人对你有不满,你应该如何处理呢?

1、如果圣灵已经让你明确地认识到,就是你的原因,因为某事情处理不当而得罪或伤害到弟兄或姊妹,那么祷告,求神让你有悔改,并赐给你合适的机会,主动地找对方去道歉,求得对方的原谅与宽恕。

2、如果你意识到对方对你有不满,而你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那么祷告,求神让自己谦卑下来,找机会与对方沟通,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而不是按过去的样子,你看我不顺眼,我还看你不顺眼呢!或者,找自己亲近的人,先诉苦把对方说一通。后面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合适的。这里说,你去直接找当事的那个人,而不是先在其他人面前说。

3、和解需要我们有如下的心态:接受你与对方的不同,在你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所带来的压力前提下,用爱去接纳对方,虚己给对方以空间,而不要以为真理在握。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户外的原因,我知道那些当年离去的一些弟兄姊妹,内心里都会有对教会带领者有抱怨或不满,或许有我们处理不当的原因,或者有理念不同一时无法理解的原因,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盼望着有一天,神能够赐我机会,使我可以与那些中间出现了隔阂的肢体恢复交通。我在神的面前可以坦诚地说,我愿意与每一位可能产生了隔阂的肢体交流,寻求在基督里的和好。

 

回应诗歌:115首,法兰西斯祷文

 

上帝在家庭中的旨意以及如何带领整个家庭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约书亚记》第24章15节:

24:15 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我们一起来祷告:

“天父,我们在你的施恩宝座前,俯伏来敬拜你。因为你用你自己的权能,召集我们到你面前来,我们今日能够一同聚集在你面前,这是出于你诸般的恩典。惟愿我们能够在这样的时间里面,把自己分别为圣献给你,你也藉着你的话语,不单洁净我们的心,而且激发我们、更新我们。愿接下来的时间,你临在我们中间,作主作王。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我们这次营会分享的主题是“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在这个主题之下,分别会有四个单元的信息。第一部分就是我们今天下午要分享的,关于上帝在家庭当中的旨意以及丈夫带领家庭的责任,明天我们会分享妻子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事奉神,后天会分享关于父母在教养孩童中的责任以及家庭财务的内容。

我们的人生可以分为不同阶段,尤其是在信仰的历程中。比如从我们教会来看,有三个信仰阶段,也对应三个不同团契,第一个就是学生团契,如果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认识神了,这是很感恩的事。可是,我们会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人读书的时候在学生团契里有很多事奉的参与,很热心,一旦毕业参加工作,他的聚会和信仰生活完全就是另一个状态了。信仰的第二个阶段是青年团契,就是单身还没有建立家庭的弟兄姊妹。第三个阶段,就是夫妻团契。在这三个阶段中,或许有的弟兄姊妹,在读书的时候热心事奉,参加工作之后在教会里依然很热心地参与,但是他一结婚,你发现似乎在教会就不太能看到他的身影了。他似乎在实践圣经里面所说的以家庭为重。总之,我们的生活有很强的阶段性形态。而且,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生第一个孩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现在可能要加上生第二个孩子,我们的时间精力可能会更多投入在家庭当中。按照保罗所说的,人不如守素安常为好(林前七6),但是如果你们要是结婚的话,你们要知道,在婚姻中就要开始为配偶去操心,需要有很多时间精力投入在配偶和孩子的身上,这是上帝给予所有进入婚姻之人的责任。所以,今天用《约书亚记》的这节经文,我们把主题界定在上帝对一个家庭的心意,或者说家庭的本质是什么。

《约书亚记》二十四章15节这节经文,把家庭的责任和本质、家庭的目标和方向界定得非常清楚。也就是说,家庭就是为了侍奉神,家庭是一个事奉上帝的单位,不是以一个一个的个体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事奉上帝的团队。我们或许不常从事奉上帝的角度来看待每个人所经营的家庭,甚至在婚前辅导,对要进入婚姻组建家庭的弟兄姊妹而言,我们也不太去强调组建家庭的首要目标是为了事奉上帝。我们会强调说,你在家庭当中,上帝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心意。但我想,我们一旦进入婚姻组建家庭之后,需要来思想,我的家庭目标到底是什么?其实在任何一个团体,上到国家下到一个一个的公司、机构都有其目标和梦想,它都会告诉其中的成员它的方向是什么。所以,你在家庭当中,你的梦想与方向是什么?你在家庭当中的人生使命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这次营会信息要以《约书亚记》的这节经文来作为切入点。

我们先简单来看一下《约书亚记》的背景。这卷书共24章,第22 -24章这三章是《约书亚记》的结尾,其实这三章主要以约书亚在临终之前的三篇讲道构成,一篇比一篇讲得长。22章这一篇,只有几节经文,这是对约旦河东的两个半支派讲的,23章这一篇是对约旦河西其余的支派讲的,而24章是约书亚把以色列所有支派的官长、长老召集来跟他们讲的。第24章通常情况下被称为是以色列人在过河之后的第四次立约典礼,就是约书亚带领他们再次到上帝面前立约。我们在读第24章,尤其在读刚才这节经文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一种感觉,约书亚说这句话的时候好像不那么高兴。约书亚在他卸任之时,他要对整个以色列民族做他离职的演讲,他的内心不是高兴的,而是非常沉重和失望的。因为约书亚说,如果你们觉得事奉耶和华不好,今天你们就可以做别的选择,这似乎暗示了以色列人此刻还在心怀二意,事实上,以色列人此刻真的还在心怀二意吗?

《约书亚记》这24章经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1-12章是第一部分,主要讲打仗,13-24章是第二部分,主要讲分地。这就是约书亚记的主题:进入应许之地。但我们要知道,直到约书亚死去,以色列人并没有完全得着应许之地。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从攻打耶利哥城开始,一直到约书亚卸任不再带领整体以色列人打仗,中间打了七年,这七年大体上平定了整个迦南地,大的敌人都被消灭了。这之后直到约书亚死,中间还打了十八年的仗。从约书亚过约旦河到约书亚在应许之地死去,一共过了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一直都有战争。甚至可以这么说,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大卫时代。从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一直到四百年之后,以色列人才算真正得着了应许之地。所以,虽然这是一个分地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愉快。打完七年战役之后,约书亚说,所有的地方都打完了,并不是说所有的敌人都消灭了,而是说大体的战役都打完了。然后约书亚说,下面我们可以拈阄来分地了。约书亚在拈阄分地的时候,只有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犹大支派、玛拿西支派和以法莲支派分地之后去占领所分之地。犹大支派有迦勒,玛拿西和以法莲是兄弟俩,约书亚就是以法莲支派的。以法莲支派和玛拿西支派拈阄把那些地拿完之后,过了不久,又返回来找约书亚,说,这地分的不好,再给我们分一点吧。他们为什么觉得不好呢?因为那地上面还有迦南人,他们不想费劲打仗,他们就跟约书亚说,你再给我们弄一块已经打完仗的地。约书亚当时非常生气,把他们批评了一顿,让他们去打仗。我们会觉得,以法莲和玛拿西这么差劲吗?可是你知道,还有更差劲的,其他支派连拈阄都不来。以至于约书亚跟其他不拈阄的支派说: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书十八3)?他们为什么耽延呢?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一拈阄,他们就要接着打仗。虽然都是局部战争了,但他们还是不想打,他们要坐享其成。等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接着打,然后他们就可以不付任何代价地得着应许之地了,这就是其他支派的想法。所以,约书亚就批评他们,催促他们。后来他们被催得没有办法,也觉得不好意思,就派了个小分队去把剩余的地勘察了一遍。你会发现,这是圣经里非常讽刺的一幕。勘察的过程,他们进去就四处画地图、划边界,四处查看,没有一个人干涉他们,这真的就像圣经里说的,神使以色列的仇敌像石头一样寂然不动。那时候,迦南人已经都怕了。我们会觉得,这已经算是非常差劲的了。但其实还有一个支派,比这些不来拈阄的支派还要差劲,那就是但支派。但支派就从来没有进去过应许之地,他们最终居住在但这个地方,也就是以色列最北端的那个城市,那根本不是上帝给他们的。他们为什么不进应许之地呢?他们拈阄之后先看了一眼,觉得那地上的人太厉害了,他们觉得打不过,他们就开始在应许之地四处漂流。漂流了一段时间之后,《士师记》里面记载了,他们终于漂流到了最北端,出了应许之地了,他们发现那个城市不错,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城市的人很善良、好欺负,所以他们灭城占领了那里。这是耶和华非常不喜悦的一件事,所以到了《启示录》的时候,但支派就被直接从十二支派中除名了,他们不算为上帝的子民。

我们之所以要分享《约书亚记》的这个背景,是因为《约书亚记》其实预表了基督的得胜和基督徒的生活。《约书亚记》里面,七年的战争可以看为预表了基督十字架上的得胜,基督已经成就了整个救恩,获得了整个属灵争战的得胜,他已经击败了撒旦。但是,我们每一个被呼召来跟随基督的人,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依然有我们所要去得的属于我们的应许之地。基督得胜之后,争战依然在继续。所以《约书亚记》的后面,约书亚就呼召这些支派,让他们去得上帝所量给他们的地界,是按照宗族为单位上去争战。《约书亚记》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迦勒说的那一段话:现今我已经85岁了,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心在还是如何。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那里有亚纳族人,并宽大坚固的城,你也曾听见哦。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书十四10-12)。迦勒当时要的是整个迦南地里面最难打的那一块,那里面的人都极其高大,但迦勒打胜了。今天基督徒的生活跟当初《约书亚记》中以色列所面对的应许之地的得着有很强的类比性。我们以为信主得救之后,人生的使命基本上就完成了,我们以为争战就已经结束了,我们以为就可以过平静的生活了,其实神为每一个家庭都预留了你应该去争战获取的。这是这一节经文的大背景。

我们来看约书亚所说的这一节经文。“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催促,约书亚其实是把一个刻不容缓的决定放在了以色列人面前,告诉他们,去得神为他们所定好的应许之地,是他们不能有任何迟延的,是他们必须现在、马上就要去面对的。每一次我们读经如果你听到现在、今日如何的时候,你就要知道,这往往是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你不能说,等我的葡萄园都收完了,我再好好想一想,也不能说,我回家先安顿好了一些事情之后再来做决定。约书亚在这里直接跟以色列人讲的是,必须照着神在他们进入迦南之前命令他们的去得应许之地,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虽然,以色列人并没有把迦南人从应许之地当中完全赶出去,当然这也是神留着这些人来试炼他们,看他们对神是否忠心。所以,如果今天你要知道,带领家庭来事奉神、跟随神,这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圣经里说,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了。我们对家庭毫无带领,任凭家庭照着世界的风俗去生活,我们不能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或者是一件可以慢慢等待的事情。圣经里面凡是说到“此刻、今日、你现在就可以作抉择”,都是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件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当然,对于当初的这些以色列人而言,他们并不觉得那么紧急。因为基本上大的战役都打完了,而且也有了立足之地,上帝划定的界线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他们觉得无所谓,但上帝给的命令却是要灭绝净尽。所以,如果在我们的家庭当中,我们也觉得,还有一个是否要事奉跟随神的问题没有解决,暂且等一等吧。不,属灵的问题很难等待。我们到后面的时候还会看到,其实约书亚一再地提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第15节里面说道,今日你就可以选择要事奉的。在这里,“选择”这个词,我们读了之后应该觉得有点奇怪。对于事奉上帝,难道是可以选择的吗?就像约书亚说的,你们如果觉得事奉耶和华不好,今日可以选择事奉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的神或者可以选择住在这地亚摩利人的神。似乎约书亚给了他们三选一,是吗?其实这不是一个选择,这是上帝给了他们一个可以拒绝上帝的自由。甚至可以认为约书亚在这里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个讽刺。就像我们有时跟朋友说,你一定要选择做什么事呢,我们也不会拦着你,但是要告诉你后果是什么,我们劝你最好不要那么做。约书亚说的话有点这个意思,他给了一个不可能的选项,其实是个非常明显的讽刺,以色列人很清楚,耶和华是不允许敬拜偶像的。所以,其实约书亚把一个不可能的选项放在他们面前了,从某个意义上说,不是给他们选择,这是在催促他们,或者说,这是在激发他们。就像保罗说的,外邦人的数目不断地在添加,其实是为了激发以色列人的心。因此,约书亚在这里其实是在激发这些支派们,跟他们讲,在事奉耶和华和事奉偶像之间,你们今日必须做一个决定,不可以拖延。

那为什么用“选择”这个词呢?所谓的“选择”,有点像伊甸园里面,上帝给亚当所立的那条律法一样,园中所有树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唯独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我们可能会有疑问,上帝为什么给这样一条命令呢?上帝为什么还给人有犯罪的可能呢?上帝为什么还允许有试探和诱惑临到亚当夏娃呢?这就叫道德。没有选择,就谈不上道德。从来没有选择,何谈道德、忠诚和爱呢?如果没有自由,也就是没有一个拒绝和背叛的机会,那都不是真正的道德,也不是真实的忠诚。

圣经里面充满了各种选择,最典型是罗得。当年罗得的牧人跟亚伯拉罕的牧人为草场起了争执,亚伯拉罕非常大度地给了罗得一个选择,跟罗得说,你要往东我就往西,你要往西我就往东,罗得就选择当时不单是水草肥美之地,而且他更看重的是接近索多玛和蛾摩拉。还有另一个典型的选择,是路得。当时路得和俄珥巴妯娌二人,在面对自己的婆婆要回以色列的时候,她们两个人一开始都说要跟着年老的婆婆一起回去,可是,拿俄米不让她们两个跟着,拿俄米说你们还年轻,还可以改嫁,你们要是跟着我回以色列了,你们就没法活了,所以俄珥巴放声而哭,抱着拿俄米哭完之后就走了,回摩押地去了。然而路得却做了选择说,你不要赶我走,你去哪我也去哪,你在哪死我也在哪死,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的国就是我的国。我们说,这是圣经当中最令人感动的宣言。这就是选择。其实,约书亚在这里是在催促他们要做一个心甘情愿的决定。告诉他们说,你们要选择事奉耶和华。

约书亚在这里说“选择”这个词的时候,如果我们熟悉《申命记》,就应该能够想起来,当年摩西在临死的时候,站在摩押平原上对着第二代以色列人说了同样的一段话,“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三十19)。所以,约书亚在这里讲到你们要选择事奉大河那边的神呢还是要选择事奉耶和华呢,就提醒他们,也是提醒今天的我们,任何属灵的选择,都不是小事,任何属灵的选择,都是关乎生死祸福的,这个一点都不夸张。任何属灵选择,都是生死祸福的选择,或生或死,或是灾祸,或是祝福。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这是无所谓的,选择了之后既不影响上帝赐福于我,也不影响上帝降祸于我。不,只要是涉及到属灵的选择,都是生死祸福的选择。约书亚在这里让他们做这个抉择的时候,他回想的就是摩西当年对以色列人所说的那一段话。

下面我们可以简单地运用一点关于选择在生活中的应用。当有一天,你说我已经感觉不爱你了,这在今天的家庭当中很常见。不用说七年十年,新婚夫妇结婚三个月或者一年,可能有一个人心里就会说,我感觉已经不爱对方了。然后,就可以决定不爱对方了,就跟着不爱的感觉走了。这个时候,你要做选择。什么叫爱呢?就是我有各种选择,我可以选择不爱你,我也可以选择爱你,我可以选择背叛,我也可以选择忠诚。对于基督徒而言,爱是一个选择、一个决定,爱是一个行动,不是一种感觉。不是你感觉不爱了,你就可以决定不爱了。作为基督徒,你的心思意念已经被更新了。当你感觉不爱他的时候,只是表明,你现在面临一个选择可以不爱他了。但同时更表明,你也可以做一个选择,继续爱着他。你的选择表示你可以继续行走在正确的路上,你必须凭着你的理性对于真理的认识,做正确的选择,所以,爱是一种选择。亚当在伊甸园里面,他只要选择不吃那棵树的果子,他就选择了对上帝的忠诚和对上帝的爱。在家庭当中也一样,你不是凭着感觉来决定是否爱对方,你是凭着誓言和上帝的话语来爱对方,这就叫行在真理中。

我们常常不是这样的,我们常行在感受中、行在情绪中。感觉不可以左右你的决定和选择,应该是上帝的道来决定你的选择。而且,上帝更加奇妙的是,当你决定继续爱对方的时候,当你心里没有那个感受却决定一如既往地对他好,你的感受会被你的行动所引导。甚至有时候你自己会惊讶,我为什么会对这个人这么好呢?当有一天,你真的为自己的爱而惊讶的时候,你再去思想当初为什么会做那样一个决定,你会发现,圣经的真理就在你身上成为你真实的经历了。所以,约书亚在这里说,你要做一个选择,面对上帝,而这个选择是极其重要的选择。然后,我们看到,其实约书亚真的不是在让他们做选择,而是在催促他们,是让他们做正确的选择。虽然,我们说伊甸园里面那棵分别善恶树的考试,是个开卷考试,但与其说是个开卷考试,还不如说连答案都告诉你了。你要选择生不要选择死,就告诉你,那棵树的果子你不要吃,答案都告诉你了。其实,约书亚在这里一再力劝以色列人,不要回到从前,不要和迦南人一样,不要与这个世界为伍,而要事奉耶和华。所以他后面说,“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我们先来看“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中的“必定”,这是一个虚词,希伯来文里面并没有这样一个实词。但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斩钉截铁的,是一种毫无退路的选择。这节经文其实还有另一个让我们惊奇的地方,约书亚似乎提了一个并不那么高的要求。约书亚的要求并不高,就是不要拜偶像,应该事奉耶和华。在我们今天看来,这难道不是一个基督徒最基本的选择吗?那么我要说,你选择事奉耶和华不敬拜偶像,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你仔细思想,需要你来衡量各种利弊、得失、后果,然后做一个智慧的决定。新约里面,保罗在《罗马书》中说道,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理所当然”这个词跟今天说的“必定”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基本的涵义就是,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去事奉上帝,这是你能做出的最符合理性的选择。如果你要是前后衡量,理性上都会告诉你,除了事奉耶和华,其他的选项都不合算。约书亚的意思是说,你只能选择事奉神,你不能做其他的选择。做其他任何的选择,都是选择了灾祸和死亡。所以,从理性的层面,你也知道事奉神是唯一的正路。

但是,这节经文里面其实包含了另一层意思,这不单单是一个理性的判断。我如果问在座的诸位,你是想着事奉耶和华还是事奉巴力呢?没有一个人会说,我要去事奉敬拜土地爷。你一定会说,我选择事奉耶和华。但你理性上的明白和你生活上实际的经历,是有差距的,就是我想事奉耶和华,可是常常不能做到。可是为什么约书亚在这里敢于说“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呢?这就不单是一个理性上的抉择了,这更是一个意志上的顺服。如何才能做到意志上的顺服呢?你不单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还能够做成。怎样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约书亚在上帝面前,把自己交在上帝手中了。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我刚信主的时候,教会一个团契的带领人曾经给讲过一个他自己的见证。他说,他用了15年的时间才信耶稣。他这15年,每个主日开车把自己的孩子和妻子送到教会,他去旁边逛商场。他知道信主非常好,所以他鼓励孩子跟妻子都去教会,就像今天我们在座的有些家长,也可能经历了这样一个类似的信仰阶段,就是把孩子送到主日学,鼓励妻子去敬拜,然后自己不去。他知道那是好的,但他不去,这叫理性上的明白。但他意志上的决定是,我不能去。所以约书亚在这里说“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不单单是表明他明白这件事,他明白选择耶和华是好的,而且他在意志上也做了决定是“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但这就不是靠着他的能力可以做到的了。这就是一个义人和一个罪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他明白靠着自己的能力不可能顺服下来,约书亚在这里清楚知道,他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带领整个家庭到上帝面前来。我们从来没有说,一人得救,全家得救。你信主了,不代表你的家人自然就信主了。但是,圣经里面却有很多关于家庭对上帝的事奉。上帝在乎你内心当中的谦卑和意志上的顺服,就是我知道这事我做不到,但神一定能做到。我相信约书亚在他的个人祷告当中,常常为他的家庭和他能一同来事奉上帝在神面前求神来工作。所以,他敢于说“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

一个带领家庭的领袖,如果你觉得是你在带领这个家庭,你有这个能力,往往显明的结果是,你带领不了这个家庭。真正带领这个家庭的是我们的主。其实,家庭在本质上是一个祭坛。所谓的祭坛,就是说这是一个不断地向上帝献祭来事奉上帝的团队。所以,家庭是一个事奉上帝的单位。这是家庭的目标,或者说,这是任何一个弟兄在家庭当中作头,他要带领家庭的方向——你要带领家庭来事奉上帝。如果你带领这个家庭,被人说,你带领的这个家庭,在世人眼中看来不那么幸福,没有关系,上帝从来没有说你要带领一个幸福的家庭。你不必以此为目标。因为,很多家庭会经历各种灾难,有很多痛苦、意外会临到家庭。有时候不是我们的错,你也不必承担那样的责任。你带领的目标,是让这个家庭来事奉上帝,这就可以了。至于事奉到什么程度,走到哪个地步,那不是你能够决定的。我们的孩子不可能一生陪伴我们,或早或晚,我们会离开他,或许也有意外,他会离开我们。但你只要带领他事奉上帝,这就可以了。作为一个家庭的带领者,弟兄不要把那不可能之事放在自己的肩头上。你不要给妻子承诺说,五年后,我必定赚一百万,不要做这样的承诺。赚不赚一百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带领她来敬拜上帝、事奉上帝,这是家庭的本质与核心。

我们有时可能会把对家庭的事奉目标和标准给世俗化了,比如你觉得,要给家里买一个大房子,买一个什么样的车,给孩子上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让妻子挎一个昂贵的包,他觉得这样就尽到了对家庭的责任,这是他对家庭的带领。如果你将未来结婚之后的家庭目标定为就是要过一个什么水平的物质生活。我说,那你的生活就会充满了劳苦愁烦。圣经就是这么讲的,伊甸园里人类堕落之后,工作就不再是祝福了,就成了亚当的劳苦。今天我们在基督里面,你的家庭要归正,要回到事奉上帝的轨道上来。因此,家庭是一个见证上帝的单位。甚至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整个家庭的见证,超过你个人对上帝的见证。你的个人生活很敬虔,在单位的工作也很好,教会的事奉也不错,可是你从来不提你的妻子和孩子,或许我们在教会里面很敬虔,可是跟妻子的关系却很疏远,在教会对弟兄姊妹非常热情,回到家对妻子却非常冷漠,这不是蒙神喜悦的事奉。可以这么说,你这样的事奉对其他人或许会有益处,对你却没有益处。你可以传福音,很多人都藉着你信主得救,但你的传福音对你而言,没有什么造就,因为你的喜乐一回家就完全消失了。上帝将来追究的时候,首先不会问你说,你带领多少人信主,对一个进入婚姻家庭的人来说,尤其是对弟兄而言,上帝追究的第一责任就是你对整个家庭的带领怎么样。所以,这就是家庭的本质,家庭是一个事奉和见证上帝的所在。因此,无论是对于弟兄还是对于姊妹来说,家庭是你的第一事奉工场。你的第一事奉工场,不是工作也不是教会,而是你的家庭。保罗在《提摩太前书》里面说到,一个人若不能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管理神的教会呢?所以,家庭是夫妻的第一事奉工场。

家庭也是一个真正培育和训练属灵生命的场所,今天很多的心理辅导或者圣经辅导会特别注重原生家庭。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问题即使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也不能保证解决根本的问题,但为什么会那么受重视呢?就是因为家庭在一个人成长和品格塑造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你在社会上跟其他人的关系,基本上都是你的家庭关系的延续。上帝的奇妙在于哪儿呢?那就是,上帝设立了家庭。所以,我们要为此感恩,上帝设立了一个你不可能逃离和回避的关系。你再不乐意,你也要尽到你当尽的责任和本分。罪人一个最直接的反应,在面对矛盾、冲突和压力的时候,就会自我放逐。但人是关系的存有,神就是把我们放在各种关系当中,没有关系,就没有我们的本质。没有关系,就没有任何属灵生命的塑造。而家庭,就是上帝赐给你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基本关系。

作为一个人,你面对秩序、权柄的态度,你的忠诚、舍己等品格,都是在家庭当中来塑造的。如果说,上帝把我从小就从家庭当中给挪开了,那么上帝会有格外的恩典给我。家庭并不是上帝最终的心意,家庭其实是教会的预表。所以,将来在天上的时候,任何一个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都超越今天在地上最幸福的家庭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保罗在《以弗所书》里面说的,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是,这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而言的(弗五31-32)。所以,家庭其实预表了基督的教会,或者说预表了将来的新天新地,预表了将来新的国度。在家庭当中,我们可以去体会何为真正舍己的爱,这是家庭的神圣的意义。

上帝在家庭当中设定了秩序、责任和权柄。上帝在家庭当中所设定的秩序是什么呢?就是弟兄是家庭的头,妻子是帮助者,这是最基本的家庭秩序。责任就是,弟兄作为头,要作这个家庭的带领者,妻子作为帮助者,要帮助丈夫做好这个家庭的头。

丈夫在家庭当中被上帝所赋予的角色和责任具体是什么呢?作为弟兄,须意识到,上帝把你放在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上。这个地位就是,你作为家庭的带领者。所谓家庭的带领者,这就是你在地上,神所授予你的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很多弟兄姊妹说,我不知道上帝给我的呼召是什么。我就会问,你想结婚吗?他/她说想。那我说,上帝的呼召很快就显明了。如果你现在已经在家庭当中了,上帝在你身上的呼召已经显明了,就是你要作这个家庭的带领者。对于一个弟兄而言,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意识到,你负有一个神圣而重要的使命,一个艰难的任务,那就是你要带领整个家庭来事奉上帝。“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今天如果一个弟兄在家中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就是他根本还不知道上帝所赋予他的责任是什么,或者他知道他却轻视和抵挡这使命。他作为家庭的带领者,上帝赋予他一定的权柄,这个权柄可能会被某些弟兄会简化为“凡事我说了算”,但圣经中弟兄做头的权柄含义并非像世界的权柄那样的简单粗暴、自私骄傲。上帝所授予一个弟兄在家庭当中作头的权柄,分三个层面。

第一,先知的职分。丈夫在家庭当中,拥有神所赋予的宣讲真理的权柄。你有责任告诉妻子和孩子,圣经是怎么讲的。当某件事出现的时候,丈夫有责任告诉整个家庭,圣经的原则是怎样的,因此我们要如此选择。你有宣讲真理的权柄,上帝也给你相应的恩赐和能力。第二,君王的职分。既然让你作带领者,上帝就给你有决定和带领的智慧、位分。有时候你会发现,丈夫身上有做决定的气质,不管他是内向的性格还是外向的性格,是谨慎的,还是快捷的。第三,祭司的职分。弟兄在家中有祷告的权柄,全家人都不祷告的时候,你要祷告,你有为妻子、孩子祷告的权柄和责任。弟兄在家庭当中作带领者,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作属灵的带领者。不是在任何事务上做决定那么简单,而是要作属灵的带领者。

上帝赋予弟兄做决策的权柄,不是凭着力量来运用的。凡是当你运用权柄的时候,你运用权柄的背后动机是出于对妻子的爱,目标是为了妻子的益处,方式是自我牺牲。能做到这三点,凡事由你说了算。真实的权柄,不是凭着力量。你凭着你的体力、收入、嗓门和脾气来说了算,这都是对于权柄的误用。弟兄作为领袖和决策者,在家庭当中运用权柄的时候,这个权柄当然是上帝所赋予的,但是是你赢来的。大家要留意,弟兄作头的权柄是赢来的,是靠着你战胜了自我,得胜了罪的试探而得来的,不是靠着你打败了妻子和孩子打来的。上帝赋予基督作教会的元首,这是他在十字架上赢来的。你是靠着你属灵的品格,比如爱心、忍耐、担待、宽容、饶恕等等这些赢来的。这是对于权柄的运用。

第二个层面,弟兄作为家庭的带领者,表示你是这个家庭的责任人,任何事情的责任者。哪怕是妻子做错了,也是你负责任。哪怕别人攻击你,你也要作这个责任者。今天家庭当中很多的问题,就出在弟兄不愿意做责任人。似乎你看到有的家庭一帆风顺、从无争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家大事我决定,小事她决定,但我们家从来没有大事,这就是弟兄不负责任的表现。即使有人讽刺你,打击你,说你没有做好家庭的头,没有带领好家庭,你也不能丢弃这个职分。你也必须意识到,带领整个家庭的责任在你身上,虽百折而不挠。这个职分不是谁能给你取消的,所以你必须负这个责任,你想不想负都得负。

第三个层面,主动。你在家庭作带领者,家庭的任何事务,你必须主动地来处理。尤其是家庭当中出现危机的时候,比如夫妻之间有矛盾,姊妹可以耍脾气,但弟兄不可以,你得主动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弟兄要主动道歉,主动寻求和睦,主动没话找话。今天这个世代当中,弟兄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既不想负责任,又不想主动解决问题,能拖就拖。约书亚在这里说到,今日你就要选择事奉神还是事奉偶像。家庭当中出现大的问题,都是因为一个小问题被拖延成了大问题。

第四个层面,弟兄是家庭的供应者。我们过去讲弟兄是家庭供应者的时候,往往强调的是经济的供应,但实际上,弟兄对这个家庭的供应,经济可能只占小部分。你不能只是供应经济需要,这是堕落之后家庭里面才有的。当初在伊甸园的时候,用亚当供应吗?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就是伸手摘的问题。那个时候,从来没有说亚当是夏娃生活的供应者,上帝才是家庭供应的来源。弟兄作为家庭的供应者,是各样需要的供应者,你要供应这个家庭所需要的安全感、幽默感和温情,你是这个家庭属灵的“供应者”。

最后,弟兄是家庭的保护者。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很多弟兄的盲区。当初亚当在伊甸园的时候,他对夏娃最大的责任就是对夏娃的保护。夏娃之所以被蛇引诱,责任主要在亚当。上帝赋予亚当的责任是,他要保守看顾这个园子。所以,每个家庭其实就是一个伊甸园。每一个弟兄,是天生的战士,你必须敏感于这个世代对家庭的侵蚀,你必须敏感于撒旦以各样的方式对家庭的攻击,你必须敏感于今天孩子回来,跟你说的每一句话。你要站在整个家庭挑战的最前面。作为弟兄,在这个世代当中,要带领家庭做选择,你能跟约书亚一样说“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这是弟兄在家庭中首要的使命。最后说一点,对弟兄而言,如果你心里有疑问说,我把我的很多时间精力都放在家庭当中了,那我的回报是什么呢?你的回报就是,对基督之爱真实的经历和生命的丰盛。也就是说,上帝对于你生命的塑造,就是透过你对整个家庭的事奉而临在你身上的。所以圣经里面说,爱妻子就是爱自己。

我们一起来祷告:

“主,我们再次到你的施恩宝座前,来乞求你的恩典和你的怜悯。在今天这样的世代里面,我们格外需要再次在你面前来确立你对我们每一个弟兄的呼召,主啊,愿你的话语广开我们的心,吸引我们,不单给我们在你里面有坚定的心志乐意来选择事奉你,并且也给我们在你面前有谦卑依靠和寻求你的心。我们知道,带领家庭不是凭着我们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到的,这唯独在乎主你自己的权能。愿主你照着今天我们在你面前心志当中所盼望的,来施恩赐福给我们每一个家庭,尤其是让每一个弟兄能够在你里面刚强壮胆,就像当年你对约书亚的勉励那样,你当刚强壮胆。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本文是晓峰牧师5月28日在家庭营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妻子在家庭中的事奉的角色

文/晓峰 牧师

我们一起来翻开新约的《以弗所书》第5章第22节到33节,翻到之后我们一起来读这节经文。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带教会一样,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然而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

我们一同来祷告:

“天父,我们再次来感谢你,因为你常常将你的恩典摆放在我们的眼前,不单是让我们来思想,更是让我们的心来亲近、来顺服。愿每一次当我们来亲近你的时候,你就将格外的恩典倾倒在我们心里面。不单使我们的心能够明白,更愿我们的心能够在你的里面折服。也愿在接下来的时间,你的灵特别在我们中间工作,将你话语当中的亮光和能力都赐给我们。愿我们每对夫妻都能在家庭当中设立祭坛来敬拜你。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昨天我们以《约书亚记》二十四章15节的经文跟大家分享了关于家庭的本质,也分享了弟兄在家庭当中带领的职份。家庭的本质是一个祭坛,是侍奉和向上帝献祭的所在。家庭的本质同时也是一个乐园,在这里面有上帝各样的祝福和恩典。家庭也是一个堡垒,上帝在家庭里设立了各样的秩序,也在这里面来训练我们。弟兄作为家庭的头,意味着他是家庭的领袖,他有上帝所赐予的职份,因此也有上帝赐予的权柄,只是他对权柄的使用是靠着爱与舍己来行使。这是我们昨天所分享的内容的简单总结。

 

今天我们侧重分享的是姊妹的角色和责任。一般提到姊妹的角色和责任、姊妹在家庭当中如何来侍奉上帝的时候,通常都会想到一个词就是顺服。其实不单单是《以弗所书》这段经文,在圣经当中还有其他的经文也有关于姊妹要顺服自己丈夫的内容,比如说《彼得前书》里面,特别说姊妹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即使你的丈夫是不信主的,也要顺服他,神借着你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或许能让的丈夫来悔改归向神(彼前三1-2)。保罗在《提多书》里面也说,姊妹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免得上帝的真道被毁谤(多二5)。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论到姊妹要顺服自己的丈夫。

但是今天的文化是一个矛盾的文化,一方面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尤其是西方有女权主义,更不能说来顺服自己的丈夫。我听说,在西方有的场合下你要是给一个女士开门或者其他帮忙,她会觉得你是在轻视她。如果上台阶你帮她拎箱子的话,她会觉得你是看不起她,因为她觉得她跟你一样,她不需要你来帮忙。但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论到女性(妻子)的时候,常常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女性就应该在家庭当中对丈夫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忍气吞声。我们往往一旦提到“顺服”这两个字,姊妹们可能会往这些负面的词汇上来思想。所以让妻子在家庭当中甘心乐意地顺服,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觉得这太委屈自己了。那我必须要说,这个是文化的因素,这不是圣经里面对于顺服的界定。

圣经论到顺服的时候,从来就不是从一个姊妹(妻子)在家庭当中的角色和责任的角度来讲的。也就是说,顺服不是一个妻子的角色。我们该怎么理解呢?什么叫角色呢?比如说,你去一个公司应聘,你应聘时做一个设计师,那么你的职责就是要设计各种作品,而不是对你的老板百依百顺。听从上级对你工作的合理安排是对于权柄的基本尊重,但这不是你工作的职责和角色。

所以姊妹们不要有误解,我们一提到“顺服”,你不要误认为顺服就是你的角色,你丈夫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他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他让你生你就生,他让你死你就死。不,这不是姊妹们的角色。就任何一位女性而言,在你进入婚姻成为一名妻子之前,你的角色和责任上帝早就已经设定了。不是你的丈夫为你设定了角色和职责,也不是千百个家庭就有千百种不同的角色。更不是你的父母,社会为你设定了你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是上帝为你设定的。我们后面会谈到妻子在家庭当中的角色,但我们先要说明的就是,姊妹们的角色不是顺服。

那么顺服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顺服是姊妹面对自己的丈夫——上帝所赋予给他作头的职份的一种回应。就像你在公司里面该怎么面对你的上司一样,就像你学校里面该怎么面对你的老师一样。老师讲的不都是对的,你老板的决策在工作当中也不都是最好的。但只要不涉及到真理的对与错,你都需要以顺服来表达你对他们职分和权柄的尊重。

我们还举刚才的例子,比如说你作为一名设计师,你设计了一个东西,你老板看了之后说,要大红配大绿,你告诉老板说依你多年美术方面的训练,觉得这个搭配不好看,老板说听我的听你的?你只能说好吧那就听你的。这叫顺服,就是你老板即使做了一个在专业上看来是错误的决定,你也应该来听从。

当我们说到顺服是对上帝所赐于弟兄做头职份的一种回应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暗示了一种情况,就是你在有的情况下是可以选择不顺服的。有些情况下,姊妹是可以不用顺服自己的丈夫的。什么情况下呢?当你的丈夫要求你做犯罪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可以拒绝的,不,你是必须拒绝的。比如说你的丈夫跟你说,明天我们把家里面过期变质的植物油拿过去炸油条吧,然后有人问的话你就说是我们家用的最好的油。其实做生意过程当中,这种试探常常存在。作妻子的这时候就可以不顺服。

所以顺服这个角色本身其实根源在于你对于上帝的顺服,当你丈夫在运用权柄要求你做一件超出了真理范畴的事情时,已经是让你犯罪得罪上帝了,那么你出于对上帝的敬畏,“不顺从人,顺从神是应当的(徒五29)”。其实家庭当中99%的事情都不涉及对与错的事情,你丈夫让你做的事情基本上都不是让你犯罪,你们家庭当中很多选择,基本上都不是拜偶像和敬拜神之间这样的选择,大部分都是吃面条还是吃米饭的选择;是你们装修的时候在墙上刷成白色的还是刷成带颜色的。姊妹们可能都喜欢家庭稍微有情调和浪漫一些的,希望刷一个浅粉色的,一般弟兄是接受不了的,他不能接受一进了房间,天天面对的都是朦胧的粉红色。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了冲突,弟兄做了决定,就刷纯白色的,我的建议就是姊妹们顺服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因为这个问题出现了矛盾需要婚姻辅导的话,我们会跟弟兄说,姊妹既然这么想要一个有颜色的家庭氛围,那么你忍受一下就可以了,这个问题不涉及真理对与错,刷红色刷白色都是可以的。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刷白色才符合《圣经》,也不是刷粉红色才符合《圣经》,而是谁在上帝面前照着上帝所赐予的角色顺服上帝,谁就是符合《圣经》。而最终真正符合上帝的做法就是刷了粉红色。因为弟兄为妻子舍命嘛,连个白色都舍不了吗?所以出于为妻子舍命的爱的动机作决定的时候说,好,就刷粉红色。当然对于妻子而言她不能说,就得刷粉红色。妻子说,红色白色都好,最终你来决定。

论到顺服的时候,姊妹们要知道,顺服不是上帝给你的角色,是对于上帝所赐予弟兄身上权柄的尊重。他哪怕说的不符合你的心意,只要他定了,你出于尊重就应该顺服下来。但是顺服不意味着是认同,知道吗?你可以一直顺服一直不认同。顺服不是思想的改变,而是内心的尊重。有时候弟兄可能会做一个愚蠢的决定,你可以一直不认同。所以我们在说顺服的时候,都是在尊重和面对权柄回应的角度来讲的,你丈夫做了决定,你可以表达说,这个决定不太好,但是既然你一定要这样做,那就先这样。

所以姊妹们在顺服丈夫的时候,不要觉得对你是一种损失。其实不是一种损失,是一种保护。因为既然上帝设定弟兄在这个家庭当中作头、作决策、作带领,那么你顺服在他的决定之下,就是顺服在上帝的带领之中。这是一种保护。姊妹们的顺服不是一个痛苦的选择,而是一个喜乐的选择。因为想到我为了上帝的缘故竟然舍己忍受了弟兄如此的自我和愚蠢,你就心里面满有欢喜快乐了。因为你要看为谁而做这件事。你如果是为上帝而做这件事的话,你的内心就是喜乐的。

说到这我们必须说另一个、有时候我们会在婚前辅导会说的话题。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某一个人,他值得你为他去死、为他去生,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你的丈夫也不值得你如此的恋慕。如果说你把你人生中的希望、幸福、归宿、平安等都寄托在你丈夫身上的话,那么他就是你的偶像了。这个世界上谁也不能作为你幸福的保证,只有上帝可以。所以我们常常说什么叫偶像,当你内心当中渴望一个东西,而那个东西却带给你很多的痛苦和犯罪的倾向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偶像。用这个指标可以判断你生活当中的各种偶像,所以你的丈夫并不是你生命当中的至高。圣经当中的教导却是我们要为主而活,为主而死,上帝才是你生命当中的至高,这也是你生命的自由。

妻子对自己丈夫的顺服,不是在一种恐惧当中。今天可能有些姊妹对丈夫的顺服是在惧怕当中的,他怕丈夫不高兴,或者她怕因为她的不顺服对方会给她甩脸色,她会害怕出现她不想要的这些后果,因此姊妹没有办法,不得不选择一个看似成本最小的方案。不是这样的,你是出于对上帝所设立的权柄的尊重而来顺服。

这里讲到顺服的时候是普遍适用于所有的婚姻家庭的,不单单对于基督徒的婚姻,对于非基督徒的婚姻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如果在座的诸位当中有姊妹是基督徒,你的丈夫还没有信主,你需要顺服你的丈夫吗?依然需要。刚才我们读的《彼得前书》的经文,即使有不信主的丈夫,他虽然不听神的道,但是你依然也要顺服他,顺服的原则依然是不能超过对上帝的顺服。

那可能有姊妹会问说,上帝为什么要求在婚姻当中姊妹一定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呢?因为这是上帝所设定的秩序,这个秩序从创造的顺服就可以看出来。因为神先造的男人后造的女人,先造的亚当后造的夏娃。所以男性和女性其实在他们身上有各不相同的特质,这个特质是上帝所赋予的。后面我们会更多的来讲到这一点。

在家庭中,如果妻子的角色不是顺服的话,那么是什么呢?是帮助者。当我们说到妻子是帮助者的时候,不管是对于弟兄而言还是对于姊妹而言,我们都不要觉得帮助者是一个弱者,或者说帮助者在家庭当中是一个次要角色,或者帮助者在家庭当中不如弟兄的角色更加的高贵。其实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帮助者更加高贵。就像我们过去常说的,弟兄是直接拿土造的,姊妹是拿弟兄的一个肋骨造成的,就表明姊妹被造的材料是更加的高级。

那么帮助者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一个姊妹在家庭当中要帮助你的丈夫,你要帮助他什么呢?我们昨天说,作为一个弟兄对于供应者的角色也时候会有一种误区,以为是说我只要把钱挣到家里来了足够家庭的生活了,我的供应者的角色就完成了,不,那只是很小一部分。姊妹们有时候觉得说,我只要把孩子养大了,我把饭做了把地扫了,把衣服洗了,OK,我帮助者的角色也完成了。其实《圣经》里面论到,妻子作为一个帮助者的时候,那只是一些你帮助弟兄的方式,作为一个帮助者的内涵,是你要帮助你的丈夫能够成为合神心意、敬畏神、能够带领整个家庭的带领者,就是你要帮助你的丈夫成为那个带领者。这就是妻子帮助者的角色。

你可以在家里面付出了很多的辛苦,而你却可能没有真正尽到一个帮助者的责任,因为你常常打击你的弟兄,藐视他,讽刺他。有很多妻子在家庭当中真的非常辛苦,任劳任怨,但是你会发现夫妻关系很不好,似乎弟兄也不太领情似的。我想是因为你没有把握到帮助者的内涵。你总以为说我只要付出时间、精力、体力干活就行了,那为什么有时候要雇一个家政人员呢?所以妻子作为帮助者的内涵就是要扶持你的弟兄,帮助你的丈夫,成为神所要求他成为的人。所以我们说帮助者的角色主要是在家庭中,而非是在事业上。

那作为一个帮助者她主要在哪些方面来帮助弟兄呢?

第一个方面就是成为弟兄的谋士。《诗篇》里说“有谁曾做过主的谋士呢?”。姊妹真的是丈夫的谋士。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上帝对于弟兄的提醒是借着妻子来表达的。所以对于弟兄而言,你要格外地看重你的妻子。很多弟兄对于自己的妻子不是那么的尊重,觉得既然上帝给了我做头的权柄,那家里就是我说了算,因此这事不用征求她的意见。有时候弟兄征求妻子的意见就是走个过场,其实弟兄在征求意见之前,心里面的主意早拿定了,只不过是为了防止家里各种麻烦,怕自己不打招呼就定了带来各种争执,所以在真正执行之前通报一声,其实不是征求意见。弟兄对于一个问题、一个事件要跟妻子去商量,这个真正的尊重是你先不要下定了决心,更不要先斩后奏。你一定要跟她沟通,沟通的时候你是真的看重她的意见,你心里不要轻视你的妻子,沟通之前你就认定她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千万不要这么想。即使你的妻子所提的建议没有逻辑没有理性,你也要听。知道为什么吗?有时候上帝真的是赐予姊妹天生的直觉和敏感。比如说你要做生意,你回来跟姊妹说,我准备投资多少钱,跟谁谁谁合作,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意。如果你们家姊妹说,我觉得这个事不靠谱,你就要慎重。你问她哪不靠谱,妻子说我也不知道哪不靠谱,反正就觉得不靠谱,那么你就要慎重,你千万不要觉得她就是随便一说,说不定就是借着她提醒你说这事需要谨慎考虑,是有可能的。有时候妻子可能会告诉你说,你的合作伙伴我觉得不太放心,那你就要慎重地考量。妻子提很多的建议不是要你来评判说她提的建议好不好,合理不合理,而是让你来重视她的建议。这点我们在夫妻关系的讲座里面(在关于沟通的那一课),我们非常详细地讲过,在沟通当中沟通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才是有效的沟通,不单单是一个理性的理解过程,你要去体会她的感受、她内心的担忧,所以这就是弟兄对于姊妹作为帮助者的回应。

第二个方面是成为弟兄的陪伴者。姊妹要陪伴弟兄面对生活当中的一切。今天对弟兄而言,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压力、挑战和困难。弟兄被造的特质使得他不愿把这些压力跟你讲,他心里有事他可能不跟你说,但你不要觉得他真的没什么事。所以姊妹要作为陪伴者,当弟兄出现真正的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你不要离他而去,你要跟他在一起。比如说弟兄在外面自己开了一个公司,你要知道今天这个时代当中,自己创业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即符合信仰的原则,又要在生意上盈利,这个本身是需要极大的信心和智慧的。但是弟兄们都有一个创业梦,总想自己干。他打定主意非要这么干的时候,你就要陪着他一起。如果哪一天弟兄真的是因为经营上的问题欠了很多的外债,姊妹们千万不要说我带着孩子先回娘家,你自己处理这外债,什么时候钱还清了什么时候再打电话,我们娘俩再回来。我不是说姊妹们不需要和丈夫一起智慧的面对,比如说你借了高利贷,高利贷雇了一帮人,天天上你们家来骚扰你们,把门上喷红漆,堵锁眼,面对这种情况弟兄对于家庭有保护的责任,他可以建议妻子带着孩子先躲一躲,但是妻子千万不要说这事与我们无关,你自己把它搞定。

夫妻之间你是他最后的陪伴者,这个世界都可能离他而去,他父母可能离他而去,他的亲戚、同学、朋友,甚至教会的弟兄姊妹都可能离他而去,但你作为他的妻子,在他艰难的时刻必须陪在他的身边。这就是对他的帮助。你可以告诉他,纵然你失去了整个世界不是还有神吗?纵然你失去了所有朋友不是还有我吗?我想这就是上帝设立婚姻的目标。你不能够让他在最后需要有人支持的时候,你却成为了他的绝望和悲哀。这是作为帮助者的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方面是成为弟兄支持者,姊妹要做弟兄的支持者。一般而言姊妹们觉得对家庭有益的事情当然会支持自己的丈夫了,但我们在这里说支持者的时候往往是指对家庭有挑战的事情。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牧者讲过一句话,他说所有的殉道者都是妻子把丈夫送到了断头台上。这是我们今天早上灵修的经文,其实多少就有这个意思。(灵修经文: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罗马书16:3-4)亚居拉和百基拉,这夫妻两个人是为弟兄的性命可以置自己的颈项于不顾的。

如果你的弟兄所做的事情是一件必须要做的公平正义的事情,却同时可能会给家庭带来危险的时候,妻子要支持他,而不要成为他的拦阻。他本来已经面对很大的压力了,你同时成为他更大的压力。他内心当中已经非常地痛苦了,你又成为他新的痛苦,甚至你可以威胁他。你所谓的为了家庭的考虑,很多事可能是为了自己的考虑,不是为了丈夫和上帝荣耀的考虑。

我们开始的时候说家庭是侍奉上帝的家庭,所以神一定交给弟兄很多的工作,家庭是弟兄的第一侍奉工场,并不意味着说上帝不赋予弟兄有别的使命,先前亚当在伊甸园里面有很多使命,他要看顾园子、给动物起名字。所以弟兄可能有很多手中的事情要做,那是上帝给他的呼召。但你要知道,在今天这个弯曲悖谬的时代里面,上帝放在弟兄身上的呼召有时候会给家庭带来灾难的,姊妹们这时候要作为他的支持者。姊妹们可以告诉他说,你放心地在外面工作,家里的事都有我呢。如果哪一天弟兄因为良知和公义被抓走了,姊妹们要告诉他,让他在监狱里面安心地等待上帝公义彰显的那一天,这个真的不容易,惟愿上帝赐超然的恩典恩待这些有特殊使命和呼召的家庭。所以所有进入婚姻的姊妹们其实都要想这一点:你所嫁的这个弟兄,你愿意以你的生命来承担他吗?

第四个方面是成为弟兄的安慰者。我过去听一个传道人讲,师母一般是牧师的牧师。这个牧者不是在真理上教导他,虽然有可能,但这个更多的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陪伴、支持和安慰。可能他内心当中有很多的痛苦、失望、压力,你要站在他的身边做他的安慰者。在但实际的生活中,妻子往往不是做弟兄的安慰者,而是做批评者。当出现事情的时候,你不是去鼓励、安慰他,相反却是去埋怨他,说都是你的错,如果当初你不做这个决定的话,怎么会有今天这个情况?他本来已经很痛苦了,现在他发现那件事情不是他最大的痛苦,妻子有时候会成为弟兄生命当中最大的痛苦。外面生意的失败或者他遭遇的困难对他而言其实都不算最大的挑战,他最怕的是面对他需要安慰的时候,得来的却是苛刻的埋怨和批评。

刚才提到的四个方面是姊妹作为丈夫的帮助者的具体体现,你会发现这几点都不是在做家务,而是作为他灵魂的帮助者。

那么,姊妹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帮助者在家庭中事奉神呢?之前在提到顺服的时候多次强调顺服并不是姊妹的角色,其实已经在暗示了顺服可以看作是姊妹作为一个好的帮助者应有的品格。但是在顺服之外,作为帮助者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品格)。

第一个就是姊妹的温柔。作为姊妹的温柔其实在《圣经》当中提到了不止一次,尤其是在《彼得前书》里面提到说,姊妹不要以编头发、戴金饰、穿美好的衣服为她的外表的妆容,而是要以温柔安静的心在上帝面前来侍奉神(彼前三3-4)。在一个家庭当中我们会发现,上帝赋予弟兄权柄、决断、承担责任,其实在家庭当中有一个比权柄和威严更厉害的,就是姊妹的温柔。姊妹在爱心当中的温柔可以胜过弟兄一切的刚强。当看见弟兄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姊妹跟弟兄之间采取的方式往往是争执、批评、苛责,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不是姊妹应对弟兄的正确方式。不是争吵来解决问题,而是以温柔的心来面对。

姊妹的温柔对一个家庭来说极其重要。我们说弟兄建造家庭,姊妹使这个家成为一个家。弟兄可以把钱挣回家来,但是弟兄不能让这个家成为一个家。其实一个家庭真正的支柱是姊妹,弟兄通常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这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其实是姊妹。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氛围是由姊妹来决定的,一个姊妹就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和谐的程度。所以《贤德的妻子》那本书有一句话很有意思,那句话说“妈妈不高兴谁也别高兴”。你会发现在家里面如果弟兄出差一个星期或一两个月,这个家照常运转,孩子们该高兴还是高兴,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这个家一点都不乱。如果要是姊妹出差一个星期,不要说一个星期,出差三天,你会发现这个家快乱了套了。孩子们天天盼着,说妈妈去哪了。真的,姊妹是这个家庭当中的精神支柱,她决定这个家庭的氛围。姊妹要是不高兴了,这个家庭就是压抑。我小时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有一天我妈妈去探亲,下午突然开始下很大的雨,她没法回来,就留宿在亲戚家。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一天是我记忆中最为黑暗和压抑的一天,我们整个家庭包括我弟弟妹妹都小心翼翼地不敢多说话,吃完饭,赶快地悄悄地上床睡觉了。

所以作为姊妹你的责任非常重大,因为你可以轻易地夺取一个家庭的喜乐,你想家里其他人过不好,你只要把脸沉下来就谁都不好过了。所以姊妹的温柔是在家庭当中是扶持帮助丈夫非常重要的品格。

第二个是姊妹对于丈夫的尊重。今日家庭当中有很多问题不在于家庭当中的争执,而在于姊妹对于丈夫的轻视。一旦姊妹认为丈夫做了一件错事,或者做了一个不智慧的决定,姊妹们心里从此就开始轻视她的丈夫,从内心里面藐视他,这个叫不尊重,虽然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是顺服了。当姊妹不愿意去尊重自己的丈夫的时候,对这个家庭来说,带来的后果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不管你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你都需要尊重他。既然你的丈夫是神亲自为你“量身定做”的,你就不能藐视他。

我们举一个圣经当中的例子,大卫把约柜从俄别以东家迎回耶路撒冷的时候特别地高兴,那天他高兴得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把袍子给脱了,他是君王,他把袍子脱了穿着坎肩,圣经上说“他穿着细麻布以弗得,在耶和华面前极力跳舞”(撒下六14)。跳完舞之后大卫特别高兴地回家了,回到皇宫里把家人召集起来,要给每个人祝福。这个时候他妻子米甲说:“以色列王今日在臣仆的婢女眼前露体,如同一个轻贱人无耻露体一样,有好大的荣耀啊”(撒下六章20)。我在读《撒母耳记》的时候,读到“大卫在耶和华面前极力地跳舞”,都能感觉到从大卫扑面而来的那种内心的高兴,他不是在表演,他不是让别人觉得说这个王好有才华,像我们今天有的官长善于人前博取赞誉那样。他不是在获取民众的眼球,他在耶和华面前极力地跳舞,他内心的高兴那个时候不能压抑,我相信这是圣灵充满了他。但是米甲从一个世俗君王的角度说,一国之君竟然在卑贱人面前跳舞,而且穿得那么不雅观,她就当众羞辱大卫,这是真正的羞辱。大卫的回应非常有智慧,他说,我的确是一个卑贱人,而且我还要更加地卑贱。只是你所说的那些婢女,他们必定会尊重我(撒下六22)。这话说完了这件事就结束了,其实这件事没有结束,圣经的作者后面附注说,“扫罗的女儿米甲,直到死的日,没有生儿育女”(撒下六23)。

这件事情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前面大卫如此地高兴,一回到皇宫里面就被泼了一头冷水,你要知道那是在宫廷当中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的这话。米甲可以不认同吗?可以的。她不一定要去体会大卫的那种高兴,她可以不认同的。她没有必要在众人面前当众羞辱他的丈夫,羞辱以色列的君王,羞辱上帝的仆人。米甲那一刻看大卫,把他看成一个在旷野里和那些肮脏的羊打交道的牧羊人,她早就忘记了这是我的丈夫,这是神所选择的君王。她完全可以私下跟大卫单独地沟通,说今天跳舞是不是不太妥当呢?她可以理解不了上帝是不是真的喜悦大卫跳舞,但她可以提这个疑问。沟通完了之后大卫给了解释,她如果不能认同她还是可以不认同,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她不应该以藐视和羞辱来面对自己的丈夫。这是在圣经当中我们看到的非常典型的一个反面的例子。

其实圣经当中还有一个正面的例子,大家觉得圣经当中正面的例子是谁呢?就是《以斯帖记》里面的以斯帖。以斯帖她作为一个犹太人嫁给亚哈随鲁王,作为王后,她对于自己的丈夫真正是做到了尊重和顺服,并以此拯救了以色列人。事件关系这点我们就不多分享了。

如果妻子对于丈夫作头权柄的回应是顺服,那么丈夫对于妻子帮助者的回应是什么呢?也就是弟兄该怎么面对自己的妻子作为神所差派的帮助者呢?第一个就是敬重你的妻子。彼得说,姊妹是比你软弱的器皿,和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因此你要敬重她,以使你的祷告没有阻碍(彼前三7)。所以弟兄要敬重你的妻子,要尊重她,不要对她呼来喝去,有什么事情的时候要看重她的想法、意见和感受。这点我们前面说过。

第二个方面对弟兄来说多少有些挑战的,就是要夸赞你的妻子。既然这是上帝派来帮助你的,那么你要时不时地夸奖她,来称赞她。如果你们家装修设计得非常好,大家去了之后赞不绝口地说“这设计真的挺好的。”你要说“这都是我妻子设计的。”如果你工作当中有了任何的成就,你不要说这都是凭着我个人的努力得来的,像尼布甲尼撒王似的。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名人的采访,他们都不是基督徒。当主持人问到说你今天功成名就,你最感谢的人是谁呢?很多时候我听到的是,我最感谢的人是我的妻子。但我们很少听见基督徒的弟兄们当众夸赞自己妻子的。作为上帝所赋予给妻子帮助者的角色,你的夸奖就是对她最大的认可。你要知道,姊妹们工作的强度和劳累的程度可能比弟兄们在时间、精力、体力上投入的要多,你对他的尊重就是要夸奖她,否则妻子一般就任劳不任怨了。夸赞妻子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最后我以《箴言》三十一章29节的经文来作为今天信息的结束,那就是愿今天我们在座的诸位弟兄们,都能够称赞自己的妻子说,“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独你超过一切。”

我们一起来祷告:

“天父我们到你的面前特别来感谢你,你为我们每一个人建立家室。主我们要感谢你,你不单赐给我们婚姻,赐给我们产业,而且你也给我们智慧的话语和经营婚姻的能力。主啊,愿今天我们所听到的能够成为我们生命当中的动力,使我们能够知晓该如何在家庭当中来带领和实践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份,以使整个的家庭能够成为侍奉你的祭坛。也愿主你能够借着我们的家庭,借着在座的每一对夫妻的关系,能够来见证你在我们中间的荣耀和恩典。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本文是2017年5月29日晓峰牧师在家庭营会上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

父母在教养孩童中的责任

文/袁灵 传道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 22:6)】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 13:24)】

弟兄姊妹:平安!

今天下午我们要用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关于教育的问题。教育的话题其实很大很大,但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要讲的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可能很多弟兄姊妹是希望听到一些实际的教育方法,例如:如何带领家庭敬拜,如何教孩子祷告,应该报什么课外班……但在我看来,关于教育我们必须知道的有三点:第一、教育目标(异象),也就是你准备教育孩子哪些方面和使他成为什么样子;第二、教育者,也就是具体实施教育的人,他应当具备什么品格和素质;第三、教育方法,也就是怎么教、怎么训练。

而在这三者当中,我认为方法是最不重要的,而教育目标和教育者本身才是更重要的。

凡事都要先有目标,教育孩子也不例外。你知道要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儿,才谈得上寻找方法、制定计划、才能评估、检讨,也就是说要先有“异象”。我发现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清楚应当教孩子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现象,例如:孩子成绩好,但生活能力差,智商高,但情商低,这都是家长没有把那些重要方面纳入教育的结果。其实中国学校也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港台的提法是“德智体群美”,但是家长有没有真的认同并落实呢?所以我们要先搞清楚,你认为什么是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方面,并且你真愿意在那方面付出。

此外,教育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者,也就是家长、学校老师、主日学老师、课外班老师……而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因为家长才是要向上帝为孩子教育交账的那个责任人。所以家长是孩子教育的核心人物,他要负责制定目标,要负责挑选学校和老师,上公立学校还是教会学校,将来出国还是在国内,都要由家长做决定。此外,很多训练也应当由家长在家庭中完成,例如宗教教育、品格教育、性格培养、礼仪举止、待人接物。这些教育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是最方便最有效的。

而对家长来说教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其实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者自己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我们自己不行。我们自己其实才是孩子教育失败的关键原因,例如:对孩子漠不关心、简单粗暴、能说不能行、情绪不稳定。你整天抱着手机怎么管孩子玩手机,你整天和配偶吵架怎么教孩子心平气和。教育无论是品格还是技能,我们都只能把我们有的教给孩子,而我们自己都没有怎能传给别人呢?最终你孩子的样子不是你告诉他什么,而是你在他面前活出了什么样子。所以我今天特别要提醒大家别忙着教育孩子,我们自己先要接受上帝的教育。我们必须为自己不追求、不长进、拒绝学习忧伤痛悔,然后才能教育孩子。

前几天微信朋友圈传一个基督徒找孩子的帖子,刘岩、恩平都转了,好智认识孩子的家长。最后这个孩子找到了,我问好智孩子去哪儿了?原来是跟着邻居家的孩子泡游戏厅五天五夜。这么大的孩子离开家五天,既不想家,也不怕家长着急,已经说明教育很成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我看到有人在帖子里把责任全推给坏孩子和青春期,这真是愚蠢。我告诉大家,千万别相信青春期孩子变得不认识了的说法。青春期的孩子肯定在身心各方面都有一个爆发式的成长,但是这个成长并不是无迹可寻,也不等于叛逆。如果你和孩子一向感情好,彼此信任,保持沟通,建立了良性互动,那么这个时候你仍会保持对孩子的影响力,并且发现讲道理更容易。相反孩子叛逆,让你觉得都不认识了,往往不是孩子出问题了,而是暴露出你的前期教育失败了,说明你以前教育孩子就是简单粗暴,吓唬加忽悠,而没有真正的信任和学会沟通。

我劝遭遇青春期问题的家长不要把责任推给孩子、坏朋友、青春期和游戏,而要好好反思自己在教育上的疏忽和失误。你不让孩子打游戏,你让他干嘛?你让他看书,你自己看书吗?为什么书香门第的孩子擅长才艺,因为人家把琴棋书画当成生活,你整天看电视就别说孩子打游戏。我的意思不是说随他打,而是你自己也少玩,别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改、一起成长。

一、教育的基本目标

1、信仰传承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孩子是否信主,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从小认识上帝和教会。而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对他们将来接受信仰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口味,回民从小不吃猪肉一生都难以改变,我不是说读圣经、参加教会就等于真信主,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很熟悉这些事情,就会对上帝有亲近感,减少很多信主的障碍。所以你做还是不做,是否有意识的培养和熏陶非常重要。

2、职业技能

在古代没有学校以前,犹太人的早期教育是在家庭完成,由父亲负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妥拉”,一是“手艺”。一个关乎心灵和道德,一个关乎谋生,两方面构成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其实中国古代也是如此,一要学习礼义廉耻,一要学习种地务工,而女孩要学习做饭家政都和将来谋生有关。其实,我们不要看不起谋生,这和人的品格灵性也是相关的,【在你们中间有人不按规矩而行,什么工都不做,反倒专管闲事。我们靠主耶稣基督吩咐、劝戒这样的人,要安静做工,吃自己的饭。(帖撒罗尼迦后书 3:11-12)】据我观察,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他在方方面面都不稳定可靠。职业观念不等于挣大钱,而是培养孩子做工吃饭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在我看主要是职业的教育。这个父母不一定有能力亲自教,但是父母有责任监督和调整方向。在国外很少人读研究生、博士,除非是真正喜欢,大部分读完本科就工作,还有很多技校,因为上学和工作有关,这是非常合理的。而我们那么多人读博士,其实不正常也没效果。所以父母不要盲目跟风,要把上学和职业挂钩,学文学理,学到什么程度要看孩子的特点,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但不是“以挣大钱为荣”。不一定要求门门功课都有好成绩,但需要注重一些将来干什么都用得着的科目。例如:英语。

3、生活能力

①照顾自己的能力——

包括过马路、买东西、做饭、洗衣服、使用家用电器,去银行、邮局、医院,开车。这些别以为是小事,其实也会影响人的自信和境界。生活能力不够就出不了远门,就不敢和更多人打交道,境界就狭窄。例如,我家出门旅游,走不出亚洲,因为我不会开车,影响很明显。我有很多事情是我有孩子之后学的,例如:游泳、坐飞机,开车,感谢主我愿意学也学得很快!这些明显影响我和人打交道、出远门和教育孩子的信心。虽然四十岁以后学也不晚,但是从小学岂不更方便,而且既然这些与人有益,何不越早学习越好。你要打算送孩子留学,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②保护自己的能力——

07年电影《盲山》讲女大学生被拐卖的故事。俗话说“被卖了还帮人点钱”,形容人傻,其实也是教育不足。最近还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儿童性侵犯。台湾自杀的美女作家林奕含,曾经对妈妈说:“我们家好像没有性教育”,她妈妈回答说:“性教育是给需要性的人的”,于是就失去了帮助女儿的机会。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回家注意有没有人尾随,不让别人触碰身体敏感部位,都需要教育。

③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交能力)——

包括怎么交朋友,怎么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人欺负你怎么办,怎么回应批评和表扬,怎么拒绝别人的追求,怎么向别人表示好感、怎么约会。

★ 社交能力需要礼仪训练

包括怎么接电话,怎么接待客人,怎么收礼物送礼物,朋友吃饭怎么付账,出席社交活动的穿着打扮,看电影,听音乐会,吃饭的规矩,吃中餐怎么夹菜,吃西餐怎么用刀叉。这些我们自己其实都不会,但是要学,和孩子一起学很有意思,不要说我老了就这样了,家长首先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好的随时学,坏的随时改”。

说到礼仪我们常常觉得礼仪就是“繁琐”、“虚伪”,但其实礼仪背后的精神是好的。就如同律法的本质其实是好的。礼仪体现很多好的观念,例如:给长辈让座,表示长幼有序;守时,代表尊重别人的时间;为女士开门,表示男人保护女人的意识,绅士精神怎么来的?就是这些细节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结果。有人总结礼仪的核心其实是“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所以真正懂礼貌的人一定让别人感到舒服、被尊重,因为礼仪的宗旨其实是“体贴他人”,这样的人怎能不受欢迎呢?传统意义上的绅士可能没有了,也许世界已经不时兴为女士开门,但是绅士精神始终都存在。

4、心理调节能力

这个特别特别重要,我很感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疏忽照顾孩子的心灵,这个比照顾身体更加重要。我自从孩子上小学,每天回来都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我从来不问他今天学什么了。如果他说不开心,或者我观察到他心里有事儿,伤心、愤怒、抱怨,都要帮他解决。解决方式包括:讲道理,教他祷告,引导他倾诉,拥抱、安慰、吃顿好的。不要把辅导简化为道理,年纪越小讲道理越少。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和睦氛围,和你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但我们很多家长其实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很严重,所以我一会要分享关于教育者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家长的心灵健康。

5、审美能力

包括对文学、音乐、美术、美食的兴趣和鉴赏力。这个可以帮助拓展孩子的心灵,为什么教会音乐很重要,因为音乐能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感受。开发一些艺术能力,就帮助孩子多一种途径接触上帝,因为上帝是一切美好的源头,所以艺术训练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种灵性开发。

6、优先次序

以上是我认为教育的一些基本目标,可能有些人觉得应该教孩子更多,也许有人觉得这已经太多了。如果你力量有限,需要删减或者定出优先次序。那么在我看:应该把信仰生活、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吃饭出门的能力可以后来学,不敢出远门也没什么大不了,干什么工作并不最重要,只要培养孩子不好逸恶劳做什么都光荣。而真正关乎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和上帝的关系,和别人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能敬畏上帝,与人和睦,接纳自己,在这三方面的关系都和谐,那这个人才是真正健康和幸福的。

二、教育者

1、按神的眼光认识自己

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最糟糕、最有害的态度就是嫌弃孩子。你们承不承认很多父母是嫌弃自己孩子的?我们是不是都有嫌弃自己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常常自欺,他们以为自己管孩子是爱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你的方式是“冷嘲热讽”、“羞辱咒诅”,各种冷热暴力,那么你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其实是嫌弃自己孩子的,或者说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就是如果他没考多少分,没找到什么工作,没挣多少钱,他就不值得你爱。这种有条件的爱不是真正的爱,不能接受孩子达不到自己标准,就是嫌弃孩子,这是最最伤害孩子的。很多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都有严重的问题,或者和父母的关系破裂不再来往,或者一辈子活在讨好父母的心理阴影里痛苦不堪。

为什么父母会嫌弃孩子,两个原因:一是骄傲,我某某英雄一世,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二是自卑,或者说不接纳自己。因为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潜意识里害怕孩子成为自己。据我观察,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不少父母给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自己却做不到,而自己越做不到反而越给孩子施加压力。例如:打游戏,玩手机。绝对不能让孩子玩,但是自己却看电视,玩手机没有节制。每次我看到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发脾气时,我都觉得其实他是在对另一个他瞧不起的自己在发火。我真的觉得孩子实在很可怜,常常是大人压力、失落、自卑的发泄口。

我看有些不错的孩子不是被教育出来的,相反是父母不怎么管的,因为管的少反而扭曲、压抑的少。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问题的牺牲品,你要想教育孩子,而不是害孩子,就需要自己先被医治,你要先和自己搞好关系然后才能和孩子搞好关系。

如何和自己搞好关系?唯有藉着灵修用神的眼光看自己。灵修不是读经祷告而已,而是在圣灵的引导下认识上帝、认识自己。加尔文说:人类一切智慧都包括在这两方面里。从神的眼光看,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另外,你虽不好,但神却爱你、为你舍己,你为什么还和自己过不去?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和自己搞好关系的基本问题。理性知道,心里是不是真的接受?灵修就是要解决这种问题。灵修就是看心理医生,这个医生就是上帝,而且每天都得挂号就诊。你以为灵修是什么?灵修就是医治、矫正我们心里和生命中一切的疾病。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们有多少人有灵修的习惯?有多少人深刻体验过灵修的价值?我们都是病入膏肓、有病不看的人,你着什么急对付孩子?先来对付自己吧!所以,认识上帝,认识自己,和上帝和好,和自己和好,然后可以教育孩子。

2、夫妻和睦

这比上什么幼儿园,上什么学都重要。很多夫妻为教育孩子争吵,甚至离婚,这是丢西瓜捡芝麻。如果有矛盾怎么处理?我建议:做最平常,普通、成本最低的那个选择。例如:选花最少钱、离家最近的学校。任何选择都有成本,而且可能是高利贷。买大房子,装修费更多,家具更多。买新衣服,就要买新鞋、新包、新手表、新眼镜。为什么有钱人会破产,因为所有开销都大,因此我也劝大家不要轻易提高生活水平,要一点点提高,务必不要低估后续成本,更不要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如果已经离婚,带孩子的一方不要抱怨另一方,或者说另一方的坏话,尽量做一个喜乐的单亲。

我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他们对我的教育很简单,就是“好好学习”加上“要有礼貌”,而没有宏大的三观教育。但是我家却非常和睦、温馨,没人离婚,也几乎没有争吵,我上大学时一度空虚到不想活了,那时唯一阻止我走绝路的原因就是不愿意伤害爱我的家人和破坏那个和睦的家。如果我的家充满争吵、分裂,让我没有可留恋的呢?最近俄罗斯传过来的死亡游戏其实主要就是帮那些生无可恋的人迈最后一步,推他们最后一把,而非能够吸引所有人。

3、投入耐心

教育需要投入,不仅是金钱,而是全身心。陪伴孩子对我们很多人已经很难了,而要达到训练的程度更要大量的投入。不要看不起辞了工作专门带孩子上课外班的家长,他们错在使孩子负担太重和功利性目的,但是他们肯投入这是值得肯定的。教育的成果基本在于投入,“投入多少,产出多少”,这是在教育方面也适用的普遍规律。

父母的投入分为三个层次:饲养孩子(只管吃喝),陪伴孩子(以孩子为主,不用心思),训练孩子(观察孩子的特点、制定计划、重复训练)。任何品格和技能都是这么操练出来的。你看看教练和运动员所做的事,你就知道训练的意思了。因为训练总需要反复,不是一次性完成,所以务必要有耐心。而基督徒训练孩子并不是为了争冠军,所以也不用急躁,要细水长流,也要注意量力而行。

4、开放好学和相信改变

回顾刚才我们提到的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不会的东西很多,不会又不学就只能简单粗暴。要想让孩子学,我们自己必须好学,要始终对新知识保持兴趣和开放的心。而且父母单纯的好学,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这种学习兴趣本身就会影响孩子。我们当中不少妈妈三四十岁才开始学钢琴,我还知道好几位八十多岁的老阿姨在学钢琴,我们需要这种精神。

此外,要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中国人容易很早就认为自己不会改变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会这么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还有希望”。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要先相信和渴望自己能改变,然后你才会更有信心和耐心帮助孩子改变。

三、人生是有季节的,教育也是

意思是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例如:结婚、生孩子,教育孩子也是。我刚才说任何年龄都可以改变,但是作为父母发挥的作用会不一样。1~6岁树立父母的权威,7~12岁教育孩子技能和习惯,13~18岁让孩子磨炼、实践,18岁以后基本需要放手,鼓励孩子独立。就像牧师对信徒发挥属灵影响力而非行政命令,家长对孩子也是如此,家长要知道你能命令孩子的时期其实很短。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你们孩子还小,请抓紧时间教育他们,孩子长大的很快,我们的时间很有限。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大了,如果你前面没有教育好孩子,那也不要补课了,要向前看。要按孩子已经成为的样子接纳孩子,如果要补课,只要注意培养亲情,并且让他看见你的改变。

『祷告』

家庭中的金钱管理

文/袁灵 传道

弟兄姊妹:平安!

一、首要的提醒

我们最后一个单元是分享关于钱财的问题。那么关于钱财我们要分享什么呢?可能有人期待我来分享根据圣经如何发财致富,或者根据圣经如何让你的财富保值增值。也就是想了解根据圣经有没有什么赚钱和理财的方法。那我现在告诉大家,如果大家想要学习这些事应当咨询企业家、投资专家和理财专家,我们当中也有这些专业人士,例如:仁爱、连枫……。而我或者晓峰要分享这些就不能作为牧师来分享,只能作为业余爱好者,而不能作为专家。因为投资、赚钱、理财这些事不是牧师的专业,这些也不是圣经的主题。就如同圣经并不能教你们物理、化学、生物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样圣经也不能教你们赚钱这门学问,因为这根本不是圣经的主题。

那么圣经的主题是什么呢?圣经的主题乃是: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需要被拯救;唯有基督是人类的救主;我们活着是为了神的荣耀而活。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宗教改革提出“五大唯独”的信仰要义——“唯独圣经”、“唯独基督”、“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神的荣耀”,这才是圣经根本要向我们宣告的,也是牧师真正应当不断传讲的。牧师没有资格和能力教人赚钱,但是牧师有资格和责任关心人的灵魂,并要常常提醒人你是否为了上帝而活。

牧师不应当装作什么都懂,特别是如果牧师把并非真理的事情当作真理教导人,那简直就是伤天害理。而信徒呢?也应当注意不要拿非牧师专业的问题来请教牧师,例如:买哪一只股票?要不要投资房地产?当然随便聊天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把牧师在这些事上说的话当作上帝的话。你以为牧师让你买的股票一定赚,那你就是把牧师当成了巫师。也说明你没有真理解牧师是干什么的,你也不知道你最需要牧师提醒你什么。

我看到教会有一个可悲的现象,就是信徒问牧师怎么赚钱?怎么买房?怎么装修?怎么买车?但是对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乎自己灵魂的问题却不问也不听牧师的。所以,今天你们要想听具体的赚钱之道,你们就要失望了。我不讲这些,我也提醒你们不要听别的牧师胡扯这些问题。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圣经没有教人发财的不二法门;圣经也没有人人都能发财的应许。圣经讲的是“无论穷人富人都需要拯救”,圣经还说“无论穷人富人都应当为主而活”。所以,关于钱财的问题我首先要提醒大家:你们对钱财的态度正确吗?你们和钱财的关系正常吗?你是否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以致没有时间读经,没有时间祷告,没有时间和弟兄姊妹团契,也没有时间关心他人?你是否因为财宝增加或者减少相应的情绪高涨或者低落?你是否因为有钱就觉得自己是精英、是人中龙凤,又是否因为没钱就自我形象破产,觉得自己不配活在世上?如果我说的这些正是你的内心和生活形态,那么作为牧师我就要告诉你:如果你的自我形象,你的价值感,你的安全感,你的情绪高低都在于有钱没钱以及钱多钱少,那么你其实就是金钱的奴隶,你是侍奉玛门的,而不是侍奉神的,你是在为钱而活,而不是为主而活。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不要自欺,不要骗自己说我努力挣钱是为了奉献,我告诉大家,其实上帝根本不稀罕金银财宝。我们不要忘了寡妇奉献两个小钱的故事。神要我们全心爱他,而不是我们能奉献多少钱。圣经说【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弥迦书 6:7)】又说【因为,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的飞鸟,我都知道;野地的走兽也都属我。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诗篇 50:10-12)】

我们也不要以为有钱就荣耀上帝,贫穷就不荣耀上帝。如果是这样,我们当中没有房子,没有存款,甚至住在地下室里的弟兄姊妹有什么脸待在教会里?有什么脸作基督徒?可惜有的教会确实给穷人感觉他们不配作基督徒,或者不蒙上帝喜爱,因为这个教会高举金钱和财主。我们别忘了,耶稣的门徒没有几个有钱的,彼得有能力使瘫子起来行走,但他说“金银我都没有!”圣经从没鼓励人必须发财,反而警告我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天国还容易。”认为有钱才荣耀神纯粹是世界的标准。有人爱举清教徒的例子证明有钱荣耀神,因为清教徒都有钱。但其实清教徒荣耀神的地方不是有钱,而是他们的美德。例如:勤劳、勇敢、虔诚、爱心和重视教育。清教徒无论走到哪里都建立教堂和学校,无论多累都教孩子读经、祷告、学习要理问答。而财富只不过是这些美德的副产品,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绝对的。

而且富裕还可能使人贪图安逸、助长世俗化。所以有一句话形容富裕对清教徒后代的影响“财富是敬虔的儿女,但儿女长大却吞吃了他们的母亲”。这就是财富腐蚀人心灵的危机。所以不要把有钱和敬虔划等号,不要迷信大财主敬虔的故事。例如:卡内基建立了很多图书馆,但他的工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看书。所以,以为神鼓励挣钱,以为有钱等于荣耀神,这是对圣经的误解。

圣经教导的敬虔乃是不懒惰,不贪婪,不忧虑,知足、喜乐。一般来说,我们有这些美德,财富会逐渐积累,正如清教徒的例子。但这不是绝对的,即使并不富裕,这些美德也会使我们的生活有价值、有品质,使我们的家庭和睦、相爱,最重要的是神看重的是这些,这些才是绝对必要的。可惜,我们常常打着神的旗号追求财富却不追求敬虔,甚至牺牲敬虔追求财富,这就是人的诡诈。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二、治理家庭的责任

我要分享的第二点是要治理自己的家。具体到钱的问题上就是要考虑生活来源和安排生活支出,更具体地说就是赚钱和花钱。我刚才讲不要执着发财但不是说不用想钱的事。生活离不开挣钱和花钱这两件事,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孩子上学等等一切的花销,这些你都要考虑钱从哪里来和怎么花你的钱。尤其花钱需要用心思,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就显出你的智慧。有的富人捉襟见肘,有的穷人井井有条,显出他们智慧不同。

有的人以为完全不用想钱的事,一说钱就俗了就不属灵,这也是对圣经的误解,因为圣经说不要忧虑,但不是不要考虑。一个团体不一定人人都考虑钱的事,但是必须有人考虑这件事。牧师不一定考虑钱,彼得说“我蒙召是以祈祷和传道为念”,所以教会要有执事考虑钱的问题。《箴言》31章【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寻找羊绒和麻,甘心用手做工。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中的人,将当做的工分派婢女。她想得田地就买来;用手所得之利栽种葡萄园。……她的灯终夜不灭。她手拿捻线竿,手把纺线车。……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她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为众人所认识。她做细麻布衣裳出卖,又将腰带卖与商家。……(箴言 31:1-31)】在这里丈夫做什么呢?在城门口高谈阔论。而谁是这里表彰的属灵人呢?妻子。妻子做什么呢?赚钱和花钱。

可见,考虑这两件事并不是不属灵。马丁路德也是不考虑钱的人,所以马丁路德家常常在破产的边缘。其实他比较有钱,因为有诸侯的赠地,但是他随意花钱,大手大脚,动不动就请人吃饭,所以有一本记录马丁路德思想的名著叫《桌边谈话录》,就是记载马丁路德在饭桌上的高谈阔论。而马丁路德不至于露宿街头,不至于为了钱放弃他的改教事业多亏了他的妻子凯蒂。她就如同《箴言》31章的妇人智慧的处理生活的问题,成全了马丁路德。我也认识好多当代的名牧师,他们都不怎么考虑钱,但他们背后都有整天操心钱的妻子。

所以不要以为考虑钱的问题不属灵,一个家必须有一个人要考虑钱的问题。而另一个不考虑钱的人要谦卑,感恩,要承认你能不考虑钱是福气,是恩典,而不要自以为比挣钱花钱的那一位更属灵。那么,家里谁应当是考虑钱的那一位呢?不绝对。如果妻子愿意管又有能力就让妻子管,但是妻子要不愿意管就丈夫管。所以丈夫管钱是指丈夫是最后的责任人,其实不只是钱,丈夫是一切事情的最后责任人。包括妻子不愿意管孩子,要么丈夫就要顶上。但是妻子能干,感谢主,你就可以在城楼门高谈阔论了。

第三,夫妻一体的原则

这个原则在金钱方面的意思就是财产共有。这不仅是属灵原则,其实也是法律原则。我讲这篇之前特别查了一下《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指“工资、奖金、福利、公积金、生产经营所得、知识产权,接受的赠予和继承的遗产……”可以说一切都是共有的。举例:你是500强的老板,你妻子是家庭妇女,那么你的收入也有她的一半。我们中间也有全职太太,你知道这个原则吗?你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社会工作,或者觉得不如老公能干就自卑,没有安全感呢?那么你要知道这个原则,无论他多能挣,他挣的钱都有你一半,这就是夫妻的意义。共产党的法律尚且如此,我们基督徒的实际如何呢?你们财产共有了吗?你们彼此知道对方的收入吗?你们有把钱放在一起使用吗?你有小金库吗?其实设立小金库还是好的,因为他还知道这是不对的,最糟的是公开的拒绝财务透明和共享,这是违背神的心意也是违法的。

夫妻一体原则的应用:第一是透明,怎么合用是其次,首先必须透明,这关系彼此的信任,彼此藏着掖着的夫妻一定是有问题的夫妻。其次是合用。至于怎么合用可以灵活,一是全部上交财政,然后财政统一划拨。有的妻子每月只给丈夫很少钱,一分钱都算得清清楚楚,这也不好。有的是设立共同账号,各自保留一定数额,至于保留多少都好商量,但前提是透明和共同决定。

以上是夫妻一体的正面意义,其次是它的负面意义,就是债务共担。也就是一方欠的债务另一方也要承担。所以一方什么都没干,另一方挣的钱有他一半,而什么都没干的一方要是欠钱,另一方还要承担一半,这公平吗?这就是夫妻的意义。我说的一半只不过是法律的原则,按照神的心意是全部承担,因为夫妻一体。所以,婚姻中的人不要说我的事和配偶无关,尤其在钱的方面。你欠的钱,投资失败都影响的是整个家庭,而不是你自己而已。所以不要擅自做重大的决定,绝不要偷偷的借钱或者投资,不要说我是专家她是家庭妇女,我和她说了她也不懂,只要你的决定影响了配偶就要让她知情这是基本的伦理,信不信上帝都应该知道。

第四,界限的原则

意思是要分清对家庭的责任和其他的责任,需要设立界限,不能不顾配偶的意愿。例如:供应一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罪责之一就是给他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排了工作。其实这不是他特别腐败,而是中国文化里的普遍现象。就是一个人成功了,他就必须管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这个管不是帮助和孝敬的意思,而是无限的责任。例如:买房、装修、娶媳妇、生孩子,甚至你过什么生活他就必须过什么生活,哪怕让你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去年有个女博士被父亲杀害,就是因为不能满足父亲的要求。我们觉得父亲残忍,但父亲觉得她违背人伦,不配活着,这就是文化冲突。其实中国文化和圣经对责任都设定了层次,但中国文化是以父亲为核心的大家庭,圣经却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中国文化忽视个体的责任和价值,圣经强调每个人都要对上帝负责。对此我们要清楚区别,要有界限,要小心成为中国文化的牺牲品。具体界限以配偶可以承受的程度为准。配偶是被保护和照顾的,而不是被剥削、压榨、虐待和牺牲的,很多人拿家里的钱给兄弟姐妹根本不和配偶说,甚至认为配偶反对就是没良心,这是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是上帝的心意。

第五,保守心灵的原则

意思是做花钱的决定以心理能够承受的程度为限。例如:我们家买车,我的标准是以我开车发生剐蹭也不心疼为准。买车也好,买房也好,投资也好,任何“折腾”都是一样的道理。有钱是好事,但是挣钱花钱也会搅动心灵。例如:买了超过自己能力的东西,你会心疼或者陷入财政危机。圣经说“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平安,没有喜乐,焦虑,抑郁……这样的生命荣耀上帝吗?我不是歧视抑郁的人,其实我们都可能抑郁,所以要特别保守自己的心,不要虐待它,不要逼迫它,要小心你的每个花钱的决定都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不要给心灵增加负担,而要注意保守呵护。所以无论花大钱还是花小钱务必以不增加心灵负担为准。要知道我们都是软弱的,不小心随时都可能出状况。不要试探配偶,两个人信心不同,以信心小的为准。

其实任何选择背后都有价值观,如果一个选择是挣他一个亿,但代价可能是得抑郁症或者离婚。你选哪一个?选哪一个就代表你更看重哪一个,你可以为什么冒险,你准备牺牲什么就代表你的价值观。弟兄要小心自己建功立业的欲望,如果连宣教都要看你有没有信心,为什么你敢为赚钱冒家庭解体的风险呢?姊妹也一样要小心自己的欲望。姊妹的欲望可能表现在拿别人的丈夫和自己的丈夫比,或者总是表达我要有这个多好啊,要是能买那个才叫幸福啊,这就是推动丈夫去拥抱世界了。

归根结底,很多的家庭矛盾背后是价值观的冲突,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基督徒,我们更需要求神光照,看到我们的内心如何。但愿我们都努力工作,却不贪恋世界;都善于经营事业,更善于照顾自己的心灵。阿们!

『祷告』

服侍中的收获

文/光宇

 

这次端午营会,我协助张辉师母参与了较多具体的服侍,过程中不时有些感慨和心得。营会结束之际,趁记忆还新鲜,我就把服侍的过程中的美好收获数算数算吧!

一、关于带领者的责任

我虽然参与了本次营会服侍的几乎各个方面,有的弟兄姊妹叫我“大总管”,但从营会手册就可以看出,这次营会的总策划是张辉师母。因为孩子小,张辉不能承担太多具体的工作,但从我们的配搭中,我从另一个角度学习了应该怎样带领团队。

首先,做决策是领导者的责任。在营会策划阶段,因为了解到有些弟兄姊妹反映参加营会有点多和累,我就提出“要么今年停一次?”后来,张辉做了决定——还是继续搞。感谢神让张辉做了这个如今看来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否则至少我也就没有什么机会做“大总管”了!

其次,领导者需要补足团队成员的不足。例如,我在财务方面基本没有恩赐,脑子不清楚,因此这方面张辉就要参与更多,给负责财务的同工更多意见和建议。

还有,领导者需要承担整个团队工作的最终责任。哪里是薄弱环节,作为带领者和责任人,不是抱怨,不是把责任完全推到这个环节的成员身上,而是自己去把那责任承担起来。29日晚上从百里峡回来后,我累得不到十点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几十条服侍相关的微信,但张辉都已经回应和处理了。

28日的信息中,牧者讲到丈夫的角色和责任。丈夫在家中是领导者。但这个领导者不是可以对他的“部下”呼来喝去、颐指气使的人,而是如果这个家里其他成员有什么软弱,就需要他去承担的人。如果妻子因为无论什么原因不能负担起妻子的责任,做丈夫的就必须任劳任怨地“又当爹又当妈”。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我在工作中也带领着一个小小的团队。通过此次与张辉师母的配搭侍奉,在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带领者方面,也让我有很多启发和学习。

二、关于恩赐的配搭

在营会筹备阶段,有一次,需要我列出与房东交涉的事项。我列了10条左右。但负责与房东沟通的同工指出,我列的要求太多,重点不突出,会让房东觉得他们要承担很多,从而会增加交涉的难度。里面有几处地方,我的措辞也不够委婉。

这位同工把要求做了精简,几处地方改换了措辞,一对照我就看出,修改之后,我们的核心要求并没有降低,但从对方的角度,确实会感觉更容易接受。这是重要的心理学。

我后来也观察到,这位同工与房东沟通时,非常客气,该提的要求不会打折扣,但有些地方就会充分考虑到房东应得的利益。最后乘坐火车的大部队离开时,这位同工暗暗提醒我:我们去向厨房做饭服侍我们的人表示一下感谢吧!我连忙过去向几位阿姨、大嫂诚恳地表示了我们的感谢。这虽然看似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行为,因为她们并非老板,都是在厨房辛苦工作、给老板打工的人,但仔细想想,这样的做法,让我们确实在她们面前留下了真实美好的见证。

这位弟兄是做生意的,我早有耳闻他们那个地方的人都很会做生意,但这次通过一起配搭的服侍,通过近距离的观察,我再次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做生意就更成功,甚至为什么有些人做事情会更成功。做任何事是否用心用脑,是否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是否愿意公平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尊重和照顾到所有相关的人,这些都是造成最终的不同和成败的重要因素。

这只是给我突出印象的一个例子。此次营会的筹备和运转,就是整个团队如此配搭侍奉的成果。有人有专业的技能和头脑(例如负责财务的同工),有人特别有服侍的恩赐,有人知道怎么组织儿童活动,有人会演奏乐器,有人善于带领大家一起祷告、唱诗和敬拜,有人擅长摄影,还有不是正式同工但却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服侍的弟兄姊妹们……可以说,离开任何一位的付出,这次营会都会出问题。我因为是“总管”,或许有更多机会收到大家的感谢,我每次都说,要感谢我们有强大的同工团队,这并不是客套话,而是真心话。

跟房东结算时,房东给了我们这个团很高的评价,说是他们接待过的“素质最高”的一个团。这与我们平常能主动维护环境卫生、遇到突发事件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态度、以友善和尊重对待所有服侍我们的人、打交道时一直恪守诚信等的做法和品格,是分不开的。感谢神,让我们在外邦人面前做了美好的见证!

三、关于意义:意义感决定做事的果效

这几天,大家常对我说“你事情那么多,辛苦了”这样的话,但这次营会期间的真实情况就是,无论有多少琐碎的事、处理什么麻烦的情况,我都不觉得辛苦和厌烦。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都是为着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上帝的真理和话语在这次营会中的工作、弟兄姊妹生命的成长和造就。

在这次服侍中,我再一次体会到,人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目标感和意义感,这样,无论做的具体的事是什么,都能够更积极、更乐观,身心灵也更轻松。服侍神是非常喜乐的事。反思我在职场上对自己工作的态度,因为看不到有些事情的意义而不爱做,也就很难做好,常常事倍功半。

但是,若是上帝要我做的事,我就应该和可以找到它们背后(在上帝眼中)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没有找到,就要为此祷告,求神开我的眼睛,看到他把我放在某个岗位上的意义和从神而来的目标。如果确实是在上帝眼里没有价值的事,就应当不论潮流如何,都向这些事情说不。

结语:关于侍奉中的学习和成长

以前曾听牧者讲过,在教会中服侍是一种最好的学习。与社会上更复杂的环境相比,教会整体来说有更多的爱、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是一个非常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开始在这个环境中服侍,参与敬拜赞美、也参与照顾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们。我为我们的孩子高兴和感恩,感恩他们能从小学习服侍、学习服务,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更加认识上帝、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

愿上帝在我们侍奉他时扶持、建立我们,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服侍彼此、服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