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父母在教养孩童中的责任

文/袁灵 传道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 22:6)】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 13:24)】

弟兄姊妹:平安!

今天下午我们要用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关于教育的问题。教育的话题其实很大很大,但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要讲的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可能很多弟兄姊妹是希望听到一些实际的教育方法,例如:如何带领家庭敬拜,如何教孩子祷告,应该报什么课外班……但在我看来,关于教育我们必须知道的有三点:第一、教育目标(异象),也就是你准备教育孩子哪些方面和使他成为什么样子;第二、教育者,也就是具体实施教育的人,他应当具备什么品格和素质;第三、教育方法,也就是怎么教、怎么训练。

而在这三者当中,我认为方法是最不重要的,而教育目标和教育者本身才是更重要的。

凡事都要先有目标,教育孩子也不例外。你知道要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儿,才谈得上寻找方法、制定计划、才能评估、检讨,也就是说要先有“异象”。我发现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清楚应当教孩子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现象,例如:孩子成绩好,但生活能力差,智商高,但情商低,这都是家长没有把那些重要方面纳入教育的结果。其实中国学校也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港台的提法是“德智体群美”,但是家长有没有真的认同并落实呢?所以我们要先搞清楚,你认为什么是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方面,并且你真愿意在那方面付出。

此外,教育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者,也就是家长、学校老师、主日学老师、课外班老师……而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因为家长才是要向上帝为孩子教育交账的那个责任人。所以家长是孩子教育的核心人物,他要负责制定目标,要负责挑选学校和老师,上公立学校还是教会学校,将来出国还是在国内,都要由家长做决定。此外,很多训练也应当由家长在家庭中完成,例如宗教教育、品格教育、性格培养、礼仪举止、待人接物。这些教育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是最方便最有效的。

而对家长来说教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其实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者自己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我们自己不行。我们自己其实才是孩子教育失败的关键原因,例如:对孩子漠不关心、简单粗暴、能说不能行、情绪不稳定。你整天抱着手机怎么管孩子玩手机,你整天和配偶吵架怎么教孩子心平气和。教育无论是品格还是技能,我们都只能把我们有的教给孩子,而我们自己都没有怎能传给别人呢?最终你孩子的样子不是你告诉他什么,而是你在他面前活出了什么样子。所以我今天特别要提醒大家别忙着教育孩子,我们自己先要接受上帝的教育。我们必须为自己不追求、不长进、拒绝学习忧伤痛悔,然后才能教育孩子。

前几天微信朋友圈传一个基督徒找孩子的帖子,刘岩、恩平都转了,好智认识孩子的家长。最后这个孩子找到了,我问好智孩子去哪儿了?原来是跟着邻居家的孩子泡游戏厅五天五夜。这么大的孩子离开家五天,既不想家,也不怕家长着急,已经说明教育很成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我看到有人在帖子里把责任全推给坏孩子和青春期,这真是愚蠢。我告诉大家,千万别相信青春期孩子变得不认识了的说法。青春期的孩子肯定在身心各方面都有一个爆发式的成长,但是这个成长并不是无迹可寻,也不等于叛逆。如果你和孩子一向感情好,彼此信任,保持沟通,建立了良性互动,那么这个时候你仍会保持对孩子的影响力,并且发现讲道理更容易。相反孩子叛逆,让你觉得都不认识了,往往不是孩子出问题了,而是暴露出你的前期教育失败了,说明你以前教育孩子就是简单粗暴,吓唬加忽悠,而没有真正的信任和学会沟通。

我劝遭遇青春期问题的家长不要把责任推给孩子、坏朋友、青春期和游戏,而要好好反思自己在教育上的疏忽和失误。你不让孩子打游戏,你让他干嘛?你让他看书,你自己看书吗?为什么书香门第的孩子擅长才艺,因为人家把琴棋书画当成生活,你整天看电视就别说孩子打游戏。我的意思不是说随他打,而是你自己也少玩,别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改、一起成长。

一、教育的基本目标

1、信仰传承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孩子是否信主,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从小认识上帝和教会。而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对他们将来接受信仰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口味,回民从小不吃猪肉一生都难以改变,我不是说读圣经、参加教会就等于真信主,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很熟悉这些事情,就会对上帝有亲近感,减少很多信主的障碍。所以你做还是不做,是否有意识的培养和熏陶非常重要。

2、职业技能

在古代没有学校以前,犹太人的早期教育是在家庭完成,由父亲负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妥拉”,一是“手艺”。一个关乎心灵和道德,一个关乎谋生,两方面构成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其实中国古代也是如此,一要学习礼义廉耻,一要学习种地务工,而女孩要学习做饭家政都和将来谋生有关。其实,我们不要看不起谋生,这和人的品格灵性也是相关的,【在你们中间有人不按规矩而行,什么工都不做,反倒专管闲事。我们靠主耶稣基督吩咐、劝戒这样的人,要安静做工,吃自己的饭。(帖撒罗尼迦后书 3:11-12)】据我观察,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他在方方面面都不稳定可靠。职业观念不等于挣大钱,而是培养孩子做工吃饭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在我看主要是职业的教育。这个父母不一定有能力亲自教,但是父母有责任监督和调整方向。在国外很少人读研究生、博士,除非是真正喜欢,大部分读完本科就工作,还有很多技校,因为上学和工作有关,这是非常合理的。而我们那么多人读博士,其实不正常也没效果。所以父母不要盲目跟风,要把上学和职业挂钩,学文学理,学到什么程度要看孩子的特点,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但不是“以挣大钱为荣”。不一定要求门门功课都有好成绩,但需要注重一些将来干什么都用得着的科目。例如:英语。

3、生活能力

①照顾自己的能力——

包括过马路、买东西、做饭、洗衣服、使用家用电器,去银行、邮局、医院,开车。这些别以为是小事,其实也会影响人的自信和境界。生活能力不够就出不了远门,就不敢和更多人打交道,境界就狭窄。例如,我家出门旅游,走不出亚洲,因为我不会开车,影响很明显。我有很多事情是我有孩子之后学的,例如:游泳、坐飞机,开车,感谢主我愿意学也学得很快!这些明显影响我和人打交道、出远门和教育孩子的信心。虽然四十岁以后学也不晚,但是从小学岂不更方便,而且既然这些与人有益,何不越早学习越好。你要打算送孩子留学,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②保护自己的能力——

07年电影《盲山》讲女大学生被拐卖的故事。俗话说“被卖了还帮人点钱”,形容人傻,其实也是教育不足。最近还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儿童性侵犯。台湾自杀的美女作家林奕含,曾经对妈妈说:“我们家好像没有性教育”,她妈妈回答说:“性教育是给需要性的人的”,于是就失去了帮助女儿的机会。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回家注意有没有人尾随,不让别人触碰身体敏感部位,都需要教育。

③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交能力)——

包括怎么交朋友,怎么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人欺负你怎么办,怎么回应批评和表扬,怎么拒绝别人的追求,怎么向别人表示好感、怎么约会。

★ 社交能力需要礼仪训练

包括怎么接电话,怎么接待客人,怎么收礼物送礼物,朋友吃饭怎么付账,出席社交活动的穿着打扮,看电影,听音乐会,吃饭的规矩,吃中餐怎么夹菜,吃西餐怎么用刀叉。这些我们自己其实都不会,但是要学,和孩子一起学很有意思,不要说我老了就这样了,家长首先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好的随时学,坏的随时改”。

说到礼仪我们常常觉得礼仪就是“繁琐”、“虚伪”,但其实礼仪背后的精神是好的。就如同律法的本质其实是好的。礼仪体现很多好的观念,例如:给长辈让座,表示长幼有序;守时,代表尊重别人的时间;为女士开门,表示男人保护女人的意识,绅士精神怎么来的?就是这些细节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结果。有人总结礼仪的核心其实是“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所以真正懂礼貌的人一定让别人感到舒服、被尊重,因为礼仪的宗旨其实是“体贴他人”,这样的人怎能不受欢迎呢?传统意义上的绅士可能没有了,也许世界已经不时兴为女士开门,但是绅士精神始终都存在。

4、心理调节能力

这个特别特别重要,我很感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疏忽照顾孩子的心灵,这个比照顾身体更加重要。我自从孩子上小学,每天回来都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我从来不问他今天学什么了。如果他说不开心,或者我观察到他心里有事儿,伤心、愤怒、抱怨,都要帮他解决。解决方式包括:讲道理,教他祷告,引导他倾诉,拥抱、安慰、吃顿好的。不要把辅导简化为道理,年纪越小讲道理越少。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和睦氛围,和你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但我们很多家长其实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很严重,所以我一会要分享关于教育者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家长的心灵健康。

5、审美能力

包括对文学、音乐、美术、美食的兴趣和鉴赏力。这个可以帮助拓展孩子的心灵,为什么教会音乐很重要,因为音乐能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感受。开发一些艺术能力,就帮助孩子多一种途径接触上帝,因为上帝是一切美好的源头,所以艺术训练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种灵性开发。

6、优先次序

以上是我认为教育的一些基本目标,可能有些人觉得应该教孩子更多,也许有人觉得这已经太多了。如果你力量有限,需要删减或者定出优先次序。那么在我看:应该把信仰生活、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吃饭出门的能力可以后来学,不敢出远门也没什么大不了,干什么工作并不最重要,只要培养孩子不好逸恶劳做什么都光荣。而真正关乎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和上帝的关系,和别人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能敬畏上帝,与人和睦,接纳自己,在这三方面的关系都和谐,那这个人才是真正健康和幸福的。

二、教育者

1、按神的眼光认识自己

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最糟糕、最有害的态度就是嫌弃孩子。你们承不承认很多父母是嫌弃自己孩子的?我们是不是都有嫌弃自己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常常自欺,他们以为自己管孩子是爱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你的方式是“冷嘲热讽”、“羞辱咒诅”,各种冷热暴力,那么你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其实是嫌弃自己孩子的,或者说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就是如果他没考多少分,没找到什么工作,没挣多少钱,他就不值得你爱。这种有条件的爱不是真正的爱,不能接受孩子达不到自己标准,就是嫌弃孩子,这是最最伤害孩子的。很多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都有严重的问题,或者和父母的关系破裂不再来往,或者一辈子活在讨好父母的心理阴影里痛苦不堪。

为什么父母会嫌弃孩子,两个原因:一是骄傲,我某某英雄一世,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二是自卑,或者说不接纳自己。因为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潜意识里害怕孩子成为自己。据我观察,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不少父母给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自己却做不到,而自己越做不到反而越给孩子施加压力。例如:打游戏,玩手机。绝对不能让孩子玩,但是自己却看电视,玩手机没有节制。每次我看到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发脾气时,我都觉得其实他是在对另一个他瞧不起的自己在发火。我真的觉得孩子实在很可怜,常常是大人压力、失落、自卑的发泄口。

我看有些不错的孩子不是被教育出来的,相反是父母不怎么管的,因为管的少反而扭曲、压抑的少。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问题的牺牲品,你要想教育孩子,而不是害孩子,就需要自己先被医治,你要先和自己搞好关系然后才能和孩子搞好关系。

如何和自己搞好关系?唯有藉着灵修用神的眼光看自己。灵修不是读经祷告而已,而是在圣灵的引导下认识上帝、认识自己。加尔文说:人类一切智慧都包括在这两方面里。从神的眼光看,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另外,你虽不好,但神却爱你、为你舍己,你为什么还和自己过不去?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和自己搞好关系的基本问题。理性知道,心里是不是真的接受?灵修就是要解决这种问题。灵修就是看心理医生,这个医生就是上帝,而且每天都得挂号就诊。你以为灵修是什么?灵修就是医治、矫正我们心里和生命中一切的疾病。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们有多少人有灵修的习惯?有多少人深刻体验过灵修的价值?我们都是病入膏肓、有病不看的人,你着什么急对付孩子?先来对付自己吧!所以,认识上帝,认识自己,和上帝和好,和自己和好,然后可以教育孩子。

2、夫妻和睦

这比上什么幼儿园,上什么学都重要。很多夫妻为教育孩子争吵,甚至离婚,这是丢西瓜捡芝麻。如果有矛盾怎么处理?我建议:做最平常,普通、成本最低的那个选择。例如:选花最少钱、离家最近的学校。任何选择都有成本,而且可能是高利贷。买大房子,装修费更多,家具更多。买新衣服,就要买新鞋、新包、新手表、新眼镜。为什么有钱人会破产,因为所有开销都大,因此我也劝大家不要轻易提高生活水平,要一点点提高,务必不要低估后续成本,更不要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如果已经离婚,带孩子的一方不要抱怨另一方,或者说另一方的坏话,尽量做一个喜乐的单亲。

我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他们对我的教育很简单,就是“好好学习”加上“要有礼貌”,而没有宏大的三观教育。但是我家却非常和睦、温馨,没人离婚,也几乎没有争吵,我上大学时一度空虚到不想活了,那时唯一阻止我走绝路的原因就是不愿意伤害爱我的家人和破坏那个和睦的家。如果我的家充满争吵、分裂,让我没有可留恋的呢?最近俄罗斯传过来的死亡游戏其实主要就是帮那些生无可恋的人迈最后一步,推他们最后一把,而非能够吸引所有人。

3、投入耐心

教育需要投入,不仅是金钱,而是全身心。陪伴孩子对我们很多人已经很难了,而要达到训练的程度更要大量的投入。不要看不起辞了工作专门带孩子上课外班的家长,他们错在使孩子负担太重和功利性目的,但是他们肯投入这是值得肯定的。教育的成果基本在于投入,“投入多少,产出多少”,这是在教育方面也适用的普遍规律。

父母的投入分为三个层次:饲养孩子(只管吃喝),陪伴孩子(以孩子为主,不用心思),训练孩子(观察孩子的特点、制定计划、重复训练)。任何品格和技能都是这么操练出来的。你看看教练和运动员所做的事,你就知道训练的意思了。因为训练总需要反复,不是一次性完成,所以务必要有耐心。而基督徒训练孩子并不是为了争冠军,所以也不用急躁,要细水长流,也要注意量力而行。

4、开放好学和相信改变

回顾刚才我们提到的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不会的东西很多,不会又不学就只能简单粗暴。要想让孩子学,我们自己必须好学,要始终对新知识保持兴趣和开放的心。而且父母单纯的好学,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这种学习兴趣本身就会影响孩子。我们当中不少妈妈三四十岁才开始学钢琴,我还知道好几位八十多岁的老阿姨在学钢琴,我们需要这种精神。

此外,要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中国人容易很早就认为自己不会改变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会这么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还有希望”。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要先相信和渴望自己能改变,然后你才会更有信心和耐心帮助孩子改变。

三、人生是有季节的,教育也是

意思是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例如:结婚、生孩子,教育孩子也是。我刚才说任何年龄都可以改变,但是作为父母发挥的作用会不一样。1~6岁树立父母的权威,7~12岁教育孩子技能和习惯,13~18岁让孩子磨炼、实践,18岁以后基本需要放手,鼓励孩子独立。就像牧师对信徒发挥属灵影响力而非行政命令,家长对孩子也是如此,家长要知道你能命令孩子的时期其实很短。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你们孩子还小,请抓紧时间教育他们,孩子长大的很快,我们的时间很有限。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大了,如果你前面没有教育好孩子,那也不要补课了,要向前看。要按孩子已经成为的样子接纳孩子,如果要补课,只要注意培养亲情,并且让他看见你的改变。

『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