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福音的大能,上帝的国度

文/江庆心

上帝总向愿意寻求他旨意的人赐下超乎所求所想的恩典与祝福。

参加“2017恩典城市福音大会”之后,一周都基本上在“没什么可写、也不想写什么”的意念中纠结,在审问自己为何抗拒以文字形式去反思和分享的过程中,圣灵帮助我更加向内看明白:原来内心的纠结,是与自己参加这次大会的初衷、动机和期待密切相关,也与过往的经历和当下低沉的生命境况相关。根本上讲,也反映了我在神的国和神的教会如何自我定位,以及我对福音的大能和基督的荣耀到底有多少的领受和敬畏,也查验出我内心对恩典福音的感恩有多深,对福音的盼望究竟有多强。

其实,在大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内心就暗自决定了“没有什么可写、也不想在教会分享”。原因之一是,在报名参会的过程中,原本没有打算享受教会经费补贴,而我得知可以自费参会之后,就决定自费跟从教会领袖们参会,又想到教会中几位参会的属灵“长者”都比我在真理上精深得多,我早先给自己卸下了回来提交“书面汇报”的担子。仔细思想这种心理,其实也是私心发作,借机逃避责任和推诿本分。

经过一周的沉淀,我决定学习古时犹太人在经历神的恩典后立石为证的榜样,分享我个人的领受,借此向神表达感恩。相信大会组委会很快会公开所有讲员的视频分享,也感恩于同行的教会领袖们的分享更能展示属灵高度和更宽广的国度视角,在此仅从个人层面分享我的领悟。

一、福音的大能彰显在不断被福音塑造和更新的生命中

自开始认真对待信仰生命,心中就默认“荣耀神、以神为乐”是一生追求的目标。但派博牧师以“福音的大能”为主题的三次系列信息,更凝练出“荣耀神”、“以神为乐”的生命准则,究竟如何实践在真正蒙恩得救的基督徒生命中。

“以神为乐、荣耀神”的生命,一定是基于福音(Gospel-based)并被福音更新的生命。那就是:被福音塑造的心灵、被福音塑造的头脑和被福音塑造的口舌,三个维度完全和谐、又完整合一地在一个生命中彰显基督的荣耀。惟有被福音大能真正塑造和更新的生命,才能以诚实的心灵爱神、认识神、传扬神的荣耀,并且单单以基督为满足和喜乐。

被福音大能塑造的心灵,就是单单珍爱基督自己的荣耀。在我们的内心情感中,单以基督自己的价值远胜过世上的一切,为此我们才可能珍爱基督为生命中的至宝。我们内心对基督深层的爱,必须是真实的情感,但单单情感还不足以荣耀神。我们爱神,不仅仅体现在情感和感觉层面。因为,心灵需要思想为其提供情感的燃料。我们必须对基督同时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情感,才能确确实实地把神当作神来荣耀他。所以,爱基督的心若要生发福音大能的果效,必须由被福音塑造的头脑为其提供对基督荣耀的正确认识。因为上帝所赐的真理之道是可被认识和理解的,上帝又赐给我们能够思想的头脑。所以,作为神的儿女,就是要愿意思想并且渴慕认识神。我们越是认识神,就会越爱神。我们爱神的情感和正确认识神的思想二者相互效力,促使我们能够以神为满足、以神为喜乐。爱与认识彼此促进,才使得我们能够在爱中以神为满足和喜乐。相反,魔鬼却是认识神越多,对神的仇恨就愈烈。

但是,单单思想神和认识神并不能促使人生发持久而真切爱神的心,没有人能单单靠自己的情感和理智的思想来爱神并使他人爱神,惟有仰赖圣灵在人心里的做工,才能让在思想和头脑上认识神的人从心里真实地爱神,而且越来越因认识神更多因此爱神更多并以神为乐。若要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地被福音的大能更新,就当常常祈求圣灵的感动,激发和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基督、爱基督和传扬基督,如此,我们才得以靠着圣灵大能的帮助,口唱心和并以道成肉身的生命,行走在世界当中,彰显基督的荣耀。

派博牧师的信息,对我而言是非常熟悉而又完美的属灵道理。牧师充满激情的讲解,时时彰显圣灵在他心中、思想中和口舌中的大能带领。派博牧师多次强调:被福音塑造的心灵、思想和口舌,统统都是大能圣灵的做工,因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于我而言,派博牧师的讲道,是我在教会十多年来最熟悉的讲道风格。其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说理透彻,再加上他分享全程中英文与中文交替翻译的缘故,同时两次重复听同一个信息,好几次我还对第一、第二、第三这种知识分解式的讲道产生轻微厌倦的心理反应。然而,恰恰是逻辑如此严密、在我看来如同讲解数学解题步骤一样讲解福音大能的牧师,一再反复强调圣灵的做工,反而激发我在沉淀一周之后,也试图靠着圣灵的开启努力地审问自己:我的心灵、我的头脑和我的口舌,真是被福音的大能塑造和更新的吗?我在哪些地方仍被感觉和知识所捆绑,因而算不上被福音大能塑造和更新的生命整全的基督徒?

大多时候,我既不愿随堕落世界之流而去,却也难以得享基督里的满足和喜乐,表面上看是处于“已然”和“未然”之间地上基督徒的生命常态,但事实上仍是对恩典的福音在头脑中没有真确的认识,因此内心没有足够的感恩;有时候对神、对人的满腔热情和“爱心”遇挫会容易消退,根本上是因为没能真正用上帝所赐的理性去思想和体认上帝的真实,更没有真实的信心从心志和行动上牢牢地持定这福音大能的真实;有时候因为传讲福音的果效不同随之对上帝以及对人的情感也潮涨潮落,无非是检验出对神对人的爱仍有多多的虚情假意。生命中所有种种的支离与破碎,都需要圣灵大能持续地塑造和更新,才能得以修补而健壮。

福音总是透过圣灵的工作塑造改变个人的生命。500年前若没有圣灵大能的工作,马丁路德何以能够发动一场宗教革命?500年后的今天,作为宗教改革者的后代,被福音拯救而得称为义的神儿女,若没有切实地祈求并经历圣灵在生命里的做工,何来对神的真实爱情?何谈渴慕更多地认识神?若没有顺服圣灵的带领,思想和理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满和自义的器具,何来心灵诚实单单爱神并且在基督里有满足的喜乐?若没有仰望圣灵的做工,传讲福音不经意间就成为自我彰显和操控他人乃至操控神的渠道,何谈荣耀神?正如一位牧者说:“恩典就是在我根本不配得的时候被赐予祝福,怜悯就是在我该受罚的时候被赦免释放”。若我已是得到基督所赐这恩典和怜悯的人,就必须在圣灵持续的工作中持续被福音的大能塑造、并不断被福音的大能更新。因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马书1:16b)就是诚心相信他并依靠他的人。若将派博牧师和王怡牧师二人的话合起来讲,那就是:惟有被福音塑造和持续更新的心灵、思想和口舌,才能让“跟随得胜君王基督的人成为‘必胜客’”。(王怡语)

二、上帝的恩典永无限量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福音大会,与来自各地不同教会三千多人相聚,四天之内结识了来自北京、四川、云南、山西等地不同教会的弟兄姊妹。亲眼看见上帝招引他所眷顾的众百姓从各处齐来聚集,并且让大家彼此睁眼看见:原来上帝的恩典如此大手笔,我们都从前风闻上帝四处施恩,如今却亲自站在一处,与中华大地四面各方属神的儿女代表一同向神欢呼赞美,这是何等喜乐和美好!之前,曾几次参加美国白人和华人分别举办的规模与规格上都不相上下或者略胜一筹的福音大会和奋兴大会。当再次身临福音大会,情不自禁地闪回之前的福音大会场景中,一方面兴奋感恩,一方面却怅然若失:若非环境的限制,此次大会规模难道不会更大吗?

三位主题讲员都是美国白人,是福音教会群体中极受爱戴敬重的属灵导师。我强烈盼望并下定决心来参加此次大会,主要原因也是受三位讲员属灵生命影响力和真理教导影响力的感召。然而,当亲临会场与讲员面对面领受从神来的祝福时,却情不自禁地闪回在北美参加福音大会的场景,心中油然生出些许的怅然和失落。在北美的华人福音大会上,讲员绝大多数是世界各地华人教会领袖或者在华人当中服侍中文非常流利的非华人,讲员们的思维和信息极其贴近华人教会的处境,分享的信息直入华人信徒真实生命的深处和破口。至今清晰记得,若干年前参加的大会上信息就如两刃的剑深深刺入我的骨髓与骨节。而此时此境,我一方面享受着三位属灵领袖的分享,一方面又觉察着信息背后异常突出的西方文化思维。单从我个人感受来说,我期待的信息分享,是能更深入到中国教会的真实处境和信徒真实生命的破口之中,以此带来属灵火焰的挑旺。我也盼望着借助此次福音大会几位美国讲员的分享,上帝的灵能大大激励大陆的教会尤其年轻的信徒们,在不久的明天出现更多在教会治理、真理建造和信徒生命造就方面,都更有影响力的神的忠心仆人,继续接过教会改革的棒,引领神的教会走在兴旺福音的大道上。因为神的道不受捆绑,必须大大兴旺。

在与来自不同教会弟兄姊妹交流的过程中,神继续打开我的心眼,让我看见神在众教会和弟兄姊妹中的恩典并为此深深感恩!单是 SX某地一个地方教会中,就有包括两个家庭两代人的30多位弟兄姊妹,经历两天半的长途汽车、火车和飞机的旅途周折,全部自费结队来参加会议。从来自SC的教会一个姐妹得知,她所在一个百人左右的教会就来了二十人参会,教会领袖预先为会众参加大会作了精心安排,早先与HK当地教会联络安排,在大会结束后带领教会参会人员一起参观HK教会和主内机构,继续他们的培灵旅程。上帝继续施恩给我,让我略略见证了BJ一教会的变革因此越发赞叹上帝恩典的大能。据我所知,这个教会一直持守自己的传统,就在半年前,还持守着教会和信徒不取“属灵”名字,不鼓励(甚至不给信徒写推荐信以拦阻)信徒学习神学。但仅仅半年过后,我就看到这个教会鼓励并支持三分之一的成员(包括家庭)走出教会来到大会现场,放眼观看上帝在不同教会的作为,得以与各处属神的儿女连于基督的身体!

感恩上帝如此爱我,感恩圣灵亲自帮助我,感恩上帝为我预备各样条件,使我突破常因已有纪律规定就自行逃避退缩的行为模式得以决定自费参与,如此既尊重了教会对于参会人数限制及经费支持的规定,又得到袁灵传道及同行弟兄姊妹们的帮助,饱享这场属灵盛宴。

赞美主,我看见了:不拘是参会人数,还是所需经费,又或是不同教会的治理模式,都不能限制上帝在其中的工作。因为上帝的恩典永无限量。

三、上帝国度恒久长

随着信主时间延长,有时候有口无心地唱“上帝的爱何等长阔深高”。而经过此次的参会经历,上帝的灵再次向我心坚定:上帝的爱何等长阔深高,这话是确实的!

从我的观察中,除了三位美国讲员和一位从美国来华白人宣教士之外,在台前带领、分享、敬拜赞美以及幕后组织者,绝大多数算是四十岁以下或左右的后生可畏的一代。不但神使用的这批精兵正处于青壮年龄让我为神国度的扩展感恩,而且更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上帝延绵不绝的爱与大能,他们展示的口才、品格、真理的装备和生命的厚度,都是上帝拓展属天国度的明证!

感谢一位年轻的牧师,他的信息向我惛懵的心注入一针强心剂。牧师提醒说:如果教会牧者没有为信徒的生命与挣扎着急哭泣,你们信徒就当为你们的牧者着急哭泣。如果基督的顺服是让我们蒙了福,那么我们顺服基督就是为了更多的人蒙福,绝非停滞于我顺服是为了我蒙福。在这个弯曲邪恶、人吃人的世代中,“甘心吃亏”是我们见证主荣耀的唯一方式,所以必须要甘心被吃,因为我们的主也是甘心被杀被吃,而只有靠吃喝基督的生命,我们才能够甘心被吃,成为他人的荣耀。所以,要甘心放下虚荣,与十字架认同,如此我们才能在世上做光做盐、彰显基督的荣耀。主啊,谢谢你如此提醒我,请帮助我先为我自己着急哭泣,为我逐渐麻木抑或自满的生命哭泣,好能有诚心和力量为更多的人着急哭泣。

感谢已故长辈杨心扉的侄子杨希伯,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生命中那个顽梗骄傲的自我,始终是阻挡我们真正认识神的仇敌。我们或者出于骄傲想获得人的认同而为(伪)善,或者因出于恐惧而迫于接受规则去免于作恶,统统都是那个仇敌即自我在作祟。惟有基督的恩典释放我们活在基督的自由里,我们是已经有了君王的称赞,就不再祈求奴隶的称许了。是的,像我这自称为在主里的人,还有多么厚的虚荣外衣包裹着我里里外外的为善与伪善?我在哪里还是因恐惧而表现着本为悖逆的顺服?在完全享受基督恩典所赐的自由的道路上,里面还有多少虚伪的自我必须被基督的灵来破碎?

感谢一位讲员直接敲击我的心:在惟有恩典才可以做工的地方,你是否一直在强势地动用律法又试图使其奏效?有谁能与一个总是要求正确、始终要求对的人和睦相处?与一个总是要求正确、始终要求对的人在一起生活的人,怎么可能会进步?正如王怡牧师所言:“我们的罪太重太滑,律法拖不动我们的罪!惟独恩典,惟恩典为王!”是啊,基督不是舍己牺牲以恩典和怜悯才将我挽回吗?我不是一直到如今都是靠着基督的恩典才可以跌跌撞撞地继续活着吗?神若纠察我的错失,我何以不会瞬时跌倒如已死的人一样呢?所以,主啊,你的国是永远的国,你的恩典大过一切的罪恶,我要祈求你更大更持久的恩典,帮助我向你放在我身边的人,施与更多的恩慈而非苛求!

王怡牧师主持了一场包括袁灵传道参与的座谈会。王怡牧师的开场白说:为守望教会在神面前的忠心坚持感谢上帝,也代表凡是愿意被他代表的教会和弟兄姊妹向守望教会的忠心献上感谢,因为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如此的褒扬令我因感恩而激动、又因羞愧而不安,身上冒出一阵热汗、又一阵冷汗。我为我的牧者和弟兄姊妹们深深地感恩,为支持我们的众教会弟兄姊妹感恩,主的慈爱永不止息,主的怜悯永不断绝,主的国度必会久长!然而,我是否可算为“这信德传遍天下”群体中的一员呢?我们这个群体又该如何掂量、并以诚诚实实且无愧的良心来回应这“信德传遍天下”的安慰和勉励呢?

最触动我心灵的,是王怡牧师在一个晚上带领的祷告环节。王怡牧师说,他正被神的灵大大激动,必须要呼召三十岁以下,四十岁以下的、四十四岁以下的(因他自己今天四十四岁),愿意立定心志把自己分别出来,立志一生委身基督、全身心全职侍奉神。在全场的祷告声中,一百多位四十岁以下(我猜绝大多数是三十岁至四十岁上下)的弟兄姊妹陆续站起来,陆续走到前台。伴随着全场的祷告声和众多感恩的微声哭泣,我透过泪眼,仿佛看到一大队神的精兵正列队而行,又仿佛听到万万千千的天军正吹起争战和得胜的号角。

感谢我的主,在这块你亲自眷顾的地土以及其上居住的民中,你的手从没有停止工作,你不断兴起一代又一代属你的精兵,因你应许你的福音更要广传,因你应许你的恩典永无限量,因你应许你得胜的国度恒久长!

 

 

一场灵性奋兴的大会

文/杨宪法

信主的时间越长,人也就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所以我对这次大会“宗教改革与福音”的主题应该是很有兴趣的。会前从讲员的名字及主题我就预测这是一场属灵盛宴。从个人层面来讲,从慕道,受洗以后这15年就一直委身在守望教会,听说了一些国内的教会,却很少有机会与其他的教会有什么交流,不知道现在国内其他教会发展怎么样,这是我愿意参加这场大会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对于上班的弟兄来讲,连请5天年假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果然这次大会让我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这些国外的讲员以前我也就在书上听过名字,从信息介绍里他们属于奋兴型讲员。从听道的过程中确实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福音的热情。讲员中John Piper都71岁了,讲道还那么有激情,确实让我羡慕,每一个讲员的信息都有些地方深深地打动我。比方说在John Piper的座谈中,他提到教会永远不要跟某一个政党站队,而要永远站在真理这一方;在讲道中说:当我们更多看到神的荣耀的时候,我们也就越能抵挡罪中之乐。Paul Tripp也提到了我们需要那些在恩典中真诚地指出我们身上的罪的人,以显明我们的内心,同时我们也要能勇敢地指出他人身上的罪(大概意思)。Richard Pratt也提到了启示录中的以弗所教会,现今位于土耳其,当初的教堂现今被改成了清真寺,他警戒我们,如果我们不相信,就看看现在的欧洲,现在的美国。听到这,让我心里产生强烈的呼求:一家教会一时的兴旺,并不意味着能够世世代代的兴旺,主啊,求你让守望教会时时住在你的爱里,求你不要将金灯台从我们这里移走。虽然大部分信息对于我来说不是新的,但是能够被这样的信息不断的提醒,激励,对我个人生命还是很有造就的。


从国外讲员的讲道中,我感受到我特别喜欢的讲道风格:充满从神而来的热情,讲道内容紧扣主题,释经非常严谨,也有非常精彩的总结。比如John Piper在解释罗马书8:32为什么不是支持成功神学的经文时就解释了后面的经文来反驳,8:32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

在讲到约翰福音11:6的经文时,他解释为什么这一节经文的开始用所以(therefore)【他参考的是希腊文原文以及其他的英文版本,我们读的NIV版本翻译成却(yet)】,即耶稣爱马大一家人,听到拉撒路生病,没有马上去,所以在所居之地,住了两天,由于对这个所以(therefore)的解释,他得出的是与我们通常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结论。但他不仅仅是根据原文,而且也提出了从其他经文中的论据加以佐证。11:6 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

另一方面,我也很感恩地看到华人教会全职工人的兴起,从他们的讲道我可以看出他们对福音都有热情,也有讲道的口才,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引入主题,不乏诙谐的妙语,有些牧师的讲道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王怡牧师谈到恩典的时候,引用了“免死金牌”的比喻来形容,非常生动,也非常贴切。但坦陈来讲,国内讲员的讲道也有我不太能接受或满意的地方。比方说:有些牧师的讲道我感觉对经文引用不太恰当,对经文有过度的猜测,有些讲员分享的内容似乎没有反映分享的主题,这些需要我们多多的祷告来扶持他们。一个好的讲员,一篇好的讲道,神会借着这些激励一个教会甚至一代人来火热地跟随主,这是我从教会里可以看到的,这也是我比较关注讲道的原因。

最后,国内三千多弟兄姊妹能够齐聚一堂,这本身就是一个感恩的事情。我们的聚集不是为了抱团保安全,而是因为在主里彼此需要有连接,这也是国内教会合一的一个象征。周四晚上王怡牧师呼召弟兄姊妹全职服侍时,会场中有一百多弟兄姊妹站起来,这让我非常感动。这让我真实的看到:尽管守望教会被压制,目前我们看不到什么发展,但神在神州大地开始的工作没有停止,神国度的拓展没有一个势力可以拦阻。


但关于这场恩典城市的运动,大会说这是神赐给中国教会的异象,这一点我还没有听到清楚的说明。如果说恩典城市运动的核心是回归福音,追溯宗教改革“五个唯独”的精神,那应是城市和农村教会都应该持守的,何以显明这场运动是神对城市教会特别的呼召呢?从实践层面来看,城市教会应该如何具体地参与这场运动还需要有更多的说明。但总体来说,对教会普通信徒来讲这是一场灵性奋兴的大会,也是开阔视野的大会,也是一场教会合一的大会,在这些方面对牧者对普通信徒都是有意义的。

神的义——罗马书3章21节到26节讲道

文/一琨

 

首先问一个问题,圣经里哪一段经文最重要。这并不是说《圣经》有一些经文比别的经文更重要更高,上帝使用《圣经》逐步向我们启示,《圣经》是一个整体,每一段经文都很重要。我这里讲的“更重要”是指这段经文集中地表明了我们的信仰,那就是《罗马书》3章21节到26节,这也不是我的看法,是马丁•路德的看法。

(读经)

1、反叛创造主的大罪

我再问一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很严肃的问题。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我妻子在学基督教教育,这是她的一个老师问的问题。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显明了你信的是什么。有人说二加二本来就等于四,因为这是十进制,如果不是十进制,那二加二就不一定等于四。就好比说男的为什么一定要上男厕所呢?不一定啊。为什么一定要跟女的结婚呢?不一定啊。说“不一定”的是无神论。那么我们比无神论再往前进一步,上帝让二加二等于四,上帝创造的这个规律,让二加二等于四,是这样吗?上帝就为了让二加二等于四,所以让二加二等于四,这种叫自然神论。就是上帝设立了二加二等于四之后他就不管了,这种说法好比我们听到的一个很熟悉的看法,上帝是一个钟表匠,他造了一个钟表,把发条紧上以后,转身就走了,从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的意识当中,上帝就不需要让我们出现了。因为有二加二等于四就够了,这是叫自然神论。

还有一种看法:二加二等于四彰显了上帝的荣耀。是不是很小题大作?宗教狂才会这么说。可是如果二加二不等于四,我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会打起来。我再说大一点,我们人类引以为傲的市场经济瞬间崩塌了,因为二加二不等于四。大家知道当年的千年虫的问题,就是因为一个小数点的问题,导致了那么大的损失。二加二不等于四,我们面前所有的建筑都会坍塌。所以二加二等于四彰显了上帝的荣耀、智慧和他的全能,他是用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的。

这就是《罗马书》保罗一开始要去讲的。保罗没有建立罗马教会,他一直想去罗马教会,因为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的信心传遍了天下,同时我想保罗作为一个宣教士也特别想去这样一个地方,因为是罗马,是当时人类引以为傲的地方,它的制度,它的文化,它的艺术,它的建筑,保罗要去那样一个地方。保罗没有去,但是他留下了这样的书信。

保罗书信的一开始却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副场景就是人类的败坏。他在《罗马书》前面的时候没有讲到耶稣基督,我们今天在认识上有一个跟保罗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犯罪是因为我们不认识耶稣基督,不接受耶稣基督,可是保罗没有从这里讲。我们看《罗马书》1章20节的时候,保罗讲到,“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我们根据原文的意思稍稍再直译一下就是,“自从造天地以来,神那看不见的属性,就是他永恒的能力和他圣洁的本性,虽是眼看不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二加二等于四这件事情也彰显了神看不见的神性,叫我们无可推诿,保罗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讲二加二等于四彰显了上帝的荣耀,今天我们看这样一个好天气,那绿树、花草背后都彰显了上帝看不见的永恒的能力和他圣洁的本性,我们都可以晓得,我们无可推诿。然而21节说,“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这就是人的罪,人的罪不是因为不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而是,“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

中国有很多孩子都在学奥数,从来没有人讲,这些数学彰显了上帝的荣耀。我们是处在一个故意不认识神、不荣耀神的这样的世界当中。保罗写给罗马教会,就好比今天写给北京教会,写给巴黎教会,写给纽约教会,写给莫斯科教会的信,在那里有人类最引以为傲的各方面的成就。但是同样的,在那里保罗看到的是人故意不认识神,不去荣耀他。我们人类所有一切的,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一切都发出一个声音,“没有神,不需要神”。这是《罗马书》向我们展现的一个景象。

我们讲福音传福音的时候,起点直接切入到耶稣基督了,耶稣基督是我们救恩的中心,但是那个中心的起点是什么?我们到底因为什么大罪以至于耶稣基督要来?《罗马书》给我们展现的,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人对上帝的反叛。

2、震怒与定罪

那上帝的回应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罗马书》2章5节的时候,讲到了人是“刚硬不悔改”,所以上帝震怒,而且震怒之后显明,就是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我们看到人类是这样对待创造他的主,而上帝是以那公义的震怒对待他们。如果我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比如说我的女儿站在我边上,一看我俩的长相就知道我是她的父亲,我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了她,她也受了好的教育,在教会内外都有好行为,但是她对我说“你不是我的父亲”,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背叛更让人愤怒?这就是我们对待上帝。我想说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没办法拿自己和上帝比较,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反叛上帝的罪有多么可恶,而因此上帝有震怒,而这个震怒即使我们看不见,将来在“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就会经历到。这是一个。

我很吃惊地发现,在《罗马书》2章9节里面,上帝还说“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这里面和合本的翻译是说一种外在的苦难,那么这节经文就好像和我们的经验不是很符合,很多人虽然不信上帝,买得起房子,工作也很顺利,各方面都很顺利,这也是诗篇当中诗人没有办法释怀的事情,恶人为什么在这个世上凡事平顺。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圣经》的经文,本来的意思,它并不一定指向外在的苦难。这里面原文意思指的是愁烦、压抑、内心越来越狭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内心越来越不敞亮。上帝要把愁烦、压抑、内心越来越不敞亮这样的结果“加给一切作恶的人”(13:34),这是原文的意思。就是把愁烦、压抑、内心越来越狭窄的结果加给每一个作恶的人的内在,加给他全人,这不就是今天我们这个世代的写照吗?从来没有一个世代像今天这个世代物质的繁荣和我们精神上的痛苦之间的张力有那么大,抑郁症已经成了第一大流行病。

这就是反叛上帝带来的结果,上帝跟我们过不去,我们感受到上帝的震怒不单表现在我们认为的甚至我们有时忘记的将要来的审判,还表现在我们内心不得平安,这个世代就是不得平安的世代,因为这个世代作恶多端。因为我们这个世代是特别骄傲的世代,我们普遍都受到了好的教育,我们有很多可夸的,有一个哲学家说,有一些最愚蠢的错误是一定要那些受过好的教育、高智商的人才会犯的,那就是我们今天这个世代。这就是《罗马书》向我们展现的这样一个世界,《圣经》永远不过时。

保罗知道人类肯定是不服的,因为他们的心刚硬。所以保罗以论辩式的方式来展现,有三种人不服,一种人是有德行的人,他说我的行为比那些人要好吧?保罗说是吗?你们只是作恶的方式比较文雅一点罢了。有一种是异教徒,他说好吧,我读过《圣经》,或者他当时说,我不是犹太人,我不知道上帝的律法。保罗说,你内心的良心和上帝创造的世界都在指着你的罪,你无可推诿。那么第三种人是站讲台的人说,我挺好的,我经常给别人讲道,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人。保罗说,你讲的你行出来了吗?这三种人基本就代表了所有的人。因此所有的人都在上帝的震怒之下。

3、救赎

今天是一个要读《罗马书》的时代,因为今天越来越像《罗马书》描述的世界,我们用一切的方式反叛上帝,去不荣耀神,无可推诿。而今天上帝在我们身上的震怒,已经如此明显,这世界没有平安,我们用一切方式都找不到平安,我们怎么可能有平安呢?因为那是上帝震怒的手加在我们身上。如果《罗马书》就在这里结束的话,我们就没有希望了。所以为什么《罗马书》3章21节开始是那么宝贵的经文,有一个伟大的转折就是“但如今”,我们的命运发生了翻转。

3章22节讲到“没有分别”,我们前面看到的是说所有人都没有分别,就是23节讲到“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和合本这里用了一个分号,大家注意那个分号,那个“没有分别”还包括在24节,我们很多时候是“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要没有那个分号,24节也是“没有分别”的话,要怎么传福音呢?

所以保罗这里面讲的是,第一“没有分别”的是“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第二个“没有分别”的是,所有的人都蒙了神的恩典,可以领受上帝的礼物,这也是没有分别的。
这就是《罗马书》一个伟大的转折。人们可以领受从上帝来的礼物,那么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保罗用24节、25节、26节来向我们诠释这白白的礼物到底是什么。我们首先看到24节讲到的救赎,就是说这礼物是救赎。那什么是救赎?保罗在这里面用的这个词有离开和赎价的意思,这两个意思都不能偏废。赎价是指的这个礼物是花代价的,虽然我们是白白领受的,但是这礼物是花代价的。

第二个是离开。从哪离开?从上帝的震怒之下离开。如果没有《罗马书》前面的这样的描述我们的处境,和上帝对我们有意地刚硬地敌对他而有的愤怒,我们要离开干嘛呢?所以这救赎就是付上了代价,让我们可以离开上帝的震怒。

这是谁完成的救赎呢?是基督耶稣。所以25节和26节,我们看在ESV这样的版本中,25节和26节是一个解释性的从句来解释耶稣基督是谁,就是因为耶稣基督的救赎,我们就领受了这样的礼物,那这耶稣基督是谁呢?25节和26节就来解释耶稣基督是谁呢?这里面有几个概念我们再来去思想一下,第一我们看到的是挽回祭。什么是挽回祭?我们看到也有译本翻译为赎罪祭或者避罪祭,避是遮蔽的意思,就是说不看。什么意思呢?在七十士译本里面经常用“挽回祭”这个词是指向施恩座。什么叫施恩座?就是《利未记》里面讲到的约柜上面的那个盖子,那个盖子是做什么用的呢?祭牲的血要浇在那盖子上,好平息上帝的怒气,那个地方一定要流血,所以和合本用“挽回祭”这个词要比“施恩座”更好的理解就是说,上帝这救赎是什么呢,好让他不要再对我们有怒气,好让他不要再看我们的罪,这就是挽回祭的意思。

所以25节、26节这里面的“设立”是指的公开,就是上帝公开地把耶稣基督当作平息他震怒的祭物。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了下面讲的是凭着耶稣的血。那挽回祭,平息上帝的震怒必须要流血,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上帝。有时我们对上帝的理解基本上是圣诞老人型的,到那个时候他就出来,让我们万事如意,让我们心想事成。而《圣经》里面向我们展现的上帝他是震怒的,他必须要流血才能挽回他的怒气。

我们今天很多时候就觉得献祭是过去的一种宗教现象,要流血,太不文明了,太野蛮了,这种观念已经伴随着基督教几个世纪了。但这就是上帝,上帝不依赖于我们自己的看法,他必须要让耶稣基督流血,来挽回他的震怒。为什么?上帝就没有更好的方式吗?一定要用这种野蛮的、可怕的、不科学的、不文明的方式、落伍的、过时的方式来救我们?上帝为什么不去办好多的查经班?全世界到处都是上帝的查经班,他告诉我们他是谁,告诉我们信仰的知识,然后我们明白了我们就信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呢?这为什么不是一种救赎方式呢?这种救赎方式就是深入学习、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大家听出来这是什么吗?这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一种变形的救赎方式,就是人类当中少数人精英通过知识的学习,达到救赎。上帝为什么不用这样的方式呢?

4、神的义

这两节经文就告诉我们,上帝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让人没有办法接受的方式,这两节经文就是目的从句,它就告诉我们上帝用这样的方式显明他的义。那我们就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什么叫上帝的义,什么叫神的义?我们对公义的理解是,你所得到的和你做的是对等的。

今天我们讲到公义的时候我们不会讲到神的公义。我们看到在《圣经》里面讲到的上帝是公义的,他设立律法成为我们的标准,他也依照这样的律法来判断我们是否是公义的,上帝是审判官。C.S. Lewis说,这几个世纪人类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颠倒就是,我们是审判官,无论你以什么名义都不会以神的名义,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颠倒。我们就认为公义是某个人、某些人、某个组织的,他是那样的一个判断者。所以《人民的名义》这部戏非常具有宗教性的,人民或者中央就是权威的来源,那就是神。

我们今天讲到公义的时候已经不再讲到这是神的义,但是在马丁•路德的时候,他会因为神的义这个观念焦虑了很长时间。为什么?他觉得上帝在跟他开玩笑。为什么?上帝是公义的,我一个罪人怎么能够在上帝的公义面前站立得住呢?你跟我说我被你救赎了,可是我是如此污秽,我在你面前根本站立不住,你的公义和我面对面,我只有死亡,我只有落在你的震怒之下。他就觉得上帝是在骗自己,自己怎么可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呢?所以当马丁•路德看到《罗马书》3章21节的时候,“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马丁•路德当时一下释放了,心中有了温暖的力量,被上帝的福音摸着了。为什么?因为,神的公义不只是指上帝的怒气,这里讲的是在律法之外上帝的义也彰显出来,在审判人、与人为敌的律法之外上帝的义也彰显出来了,这就是福音。

如果我们回到《旧约》当中我们就更好理解。神的义,我们看到《以赛亚书》中,以赛亚先知说“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耶和华给我们设律法的,他是我们的王,他必拯救我们。”在《以赛亚书》40章以后我们会发现大量的平行经文,讲到上帝的公义就讲到上帝的救恩,讲到上帝的公义就讲到上帝的怜悯。那是希伯来人的一个表达。就是上帝的公义跟上帝的救恩是连在一起的,上帝的公义和上帝的怜悯是连在一起的。就是说因为上帝爱人,与人立约,然后设立了律法来表明我们是不义的,但是上帝依然在约中爱我们,这就是神的义了。所以马丁•路德在神的义这件事情上突破了,那是圣灵的光照。

那么我们今天不是来讨论宗教改革,我们今天还是回到这经文。25节和26节,我们明白了挽回祭是什么意思,我们明白了神的义是什么意思,那么这样两节经文讲的是什么呢?就是上帝公开地设立耶稣基督作为挽回祭是要凭着他的血、借着他的信。我们看到25节下半节和26节,都有两个“显明”。上帝设立耶稣基督作我们的挽回祭,目的是什么呢?显明神的义。两个“显明”。第一个“显明”是什么呢,“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这是一个过去时,对人类来说就是耶稣基督来之前和来之后这样一个分水岭。25节讲的是神设立耶稣基督作为挽回祭,他要显明神的义。这经文意思说,上帝在忍耐中,宽容人在耶稣基督来之前所犯的罪,注意,上帝在忍耐中。忍耐不是没有原则的,没有原则的忍耐就是纵容。如果我们看到前面讲到上帝的审判的时候我们再来看上帝的忍耐才是真实的,才是宝贵的。上帝为什么要忍耐人先时所犯的罪?因为他是义。这个意思就是上帝在忍耐中宽容人先时犯的罪,表明上帝是公义的,或者说表明既是公正的又是慈爱的。这是上帝公开设立耶稣基督作为挽回祭的第一个显明。

5、成为义人的罪人

第26节则跟我们今天相关了。这里说,“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两个“显明”,第一是过往,第二是在现在,也显明上帝的义。怎么显明?26节后面两句说,“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这是上帝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难题里面,这是一个难题。上帝是公义的,人竟然也是公义的,只要信了耶稣基督,人竟然也是公义的。怎么可能呢?我们今天很多人的答案就是怎么不可能呢?上帝爱我啊。可是,《圣经》里面向我们展现一个张力,如果这一件事情是那么可能,那么容易,那么合乎情理的话,请问耶稣基督流血为的又是什么呢?

教会历史上在《尼希亚信经》制定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异端叫亚流。亚流为什么认为耶稣基督不可能是神呢?很多异端都是品格高尚的。亚流是觉得上帝跟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他是如此公义的,在上帝之外不可能再有公义,在上帝之外不可能还有上帝神性的彰显。所以亚流觉得耶稣基督不可能是神,怎么可能上帝跟我们之间是这样近距离的,怎么可能在一个人的身上有上帝义的彰显?亚流不能接受,所以他觉得耶稣基督不是神。在父上帝之外,没有人配称为神。我觉得他很可爱,我觉得他对上帝的敬畏到了一定地步以至于过了,但是跟他们比起来呢?我们是不是也过了呢?跟他们比起来,上帝跟我们的距离太近了,上帝太可爱了。

我不是说我们不可能或者不经历上帝的爱。在我们讲到上帝的爱之前,我们要知道上帝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爱。亚流走到了钟摆的那一端,我们走到钟摆的这一端。

所以回到这节经文,这是一个难题。我们看到21节“有律法和先知为证”,那些先知们他们也在看到这样一个难题,上帝既然爱我们,对于那些旧约先知来说,上帝既然爱以色列人,而以色列人又那么败坏,而上帝又说对他们的慈爱永远长存,上帝永远爱他们,这怎么办呢?那是一个难题啊,上帝是圣洁的,他不可能跟我们同流合污,但他又说爱我们,这怎么可能呢?所以26节就把这样的张力放在我们面前,怎么可能?就是在这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上上帝显明了他的义,如果我们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是匪夷所思的,我们怎能体会到上帝的公义呢?所以26节又是一个“显明”,就是显明他的义,上帝就是在他是公义的,然后我们这些人也被他称为公义,这两件事竟然能合而为一,这件事情上显明他的义,这件事情如此荒谬。

亚流就觉得太荒谬了,不可能,我们就觉得太正常了,上帝太爱我们了,没什么问题,我们都走偏了,我们都没有明白这件事情显明了上帝的义。而上帝怎么来让这两件事情能够达成一致呢?那就是他让耶稣基督流血平息了他的怒气,同时给我们开了信心的道路,因此,他的义就显明出来了,也因此上帝是公义的,而我们也成为义人了。我们从上帝的震怒之下离开了,这件事情才是可能的,这是我们信仰的核心,这是我们信仰最让我们没有办法理解的。

6、神的爱

上帝没有别的方式吗?上帝你强迫我们,你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神学生,你肯定有这个方式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上帝你管教我们,我们脑子里一有反叛的念头你就咔嚓一个雷声,不可以吗?上帝就只有这个方式吗?或者上帝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方式呢?如果没有这样的追问,我们的信仰太合乎我们理性的理解了,直到我看到《约翰一书》3章16节。上帝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呢?是让我们知道他的爱。这就是上帝的目的,和这里面讲到的是一样的,上帝在他的公义显明了他的爱,上帝必须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神的爱,什么是爱。所以《约翰一书》的3章16节就告诉我们,我们根本不明白什么叫爱,上帝要用这样的方式才让我们明白什么叫爱。所以才显明上帝的义。所以让《圣经》亲自来对我们说话,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上帝是怎样的,我们是在一个怎样的处境当中。我们不明白上帝对我们人类的看法,我们也就不明白上帝的爱到底是什么。那因此我们的信仰就没有根基了。

所以今天在教会当中,在我们的福音的宣讲当中,我们很少讲上帝的震怒,我们现在传福音基本上是圣诞节似的,给你一个礼物哦,你收下吧,收下就能够得到好处。你有没有告诉他如果不接受这个礼物,他会是怎么样呢?

所以在《罗马书》5章10节的时候,我们看到保罗说,“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这节经文可以矫正我们对救恩的看法,在当时的文化处境当中有一种论辩方式,先说重要的,然后说比那个最重要的稍许轻一点的。保罗的意思就是,上帝都跟我们和好了,我们将来难道不会得救吗?上帝已经跟我们和好了,我们将来当然会得救了,那得救是在将来完成的。重要的是,上帝如果跟我们和好,将来那个得救就是稳固的,因为神已经跟我们和好了,神不再跟我们为敌了,耶稣基督作为挽回祭把我们从上帝的震怒之下离开,而这个离开是因为耶稣基督的血那样的代价,然后我们想这真是上帝的心意吗?上帝会有别的方式吗?会不会有改变呢?那这节经文就告诉我们说,不会改变,因为这件事情是显明了上帝的公正和慈爱,因此是不改变的,是稳固的,还是宝贵的。我们才能够明白神的爱到底是什么。这才是我们的福音。

7、我们的回应

我们看到25节、26节里面,这里面讲到的是上帝是公开地设立挽回祭。上帝没有把救赎变成,变成秘籍,而是在历史当中公开地显明出来。有一句赞美诗歌词我非常反对,“你若问我怎知他活,他活在我心里”。如果耶稣基督救我们这件事情是活在我们心里面,以至于我们整个的信仰都是在我们自己心里面,最后我们的心比上帝的心更大。罗马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上帝公开设立耶稣基督作挽回祭,是公开的,是已经发生的,确认无疑的事实,这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不是要我们放在心里面,是让我们去看,去回应,而不是让我们去感受。不管你的感受好不好,耶稣基督已经上了十字架。而我们今天的信仰,耶稣基督在我们心里面,变成了只在我们心里面。因此我们感受好的时候上帝就是爱我们的,他为我们的罪上了十字架,我们感受不好的时候,神你还爱我们吗?这就是《约翰一书》透露出来的,我们根本就不明白神的爱。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已经发生的公开的事实,我们去回应,我们去面对,直接面对十字架对我们的挑战,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爱。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比那不信的更可怜。因为《罗马书》后面讲到,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但是宝贵的是上帝的爱永远不会与我们隔绝,但是上帝只是活在我们心里面,我们就不明白什么是神的爱,如果我们把上帝隔绝在我们心里面,我们认为的上帝的爱就真与我们隔绝了,我们就比那不信的更可怜,我们的信仰没有成为我们的生命力。

所以让我们今天重新回到上帝借着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讲到的,重新面对公义的震怒的上帝,却同时让他的儿子用血来让我们从上帝的震怒之下走出来,面对这样一件事情,让我们知道上帝是要与我们和好。只有上帝与我们和好,我们的内心才有平安,我们才有力量面对这世界一切的挑战。也只有上帝与我们和好,并且因着上帝与我们和好,我们有那样的盼望,将来我们一定完全地全然地得救,那样的盼望,好让我们可以面对今生一切的苦难。我们来祷告。

 

宗教改革运动思想离中国有多远——读《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文/许国永


有句成语叫“知人知面不知心”,意思是指能看到人的表面,却不能洞察人的内心,也即难于识人。这个成语反映了明白人的“内心”在真正认识一个人上的重要性。正如人有其“内心”一样,一场运动也有其“灵魂”,也即主宰这场运动的思想。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宗教改革运动只是西方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个年代久远的事件。大家的记忆基本上都来自中学历史课本里的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其中提到16世纪一个叫路德的人曾在一个教堂门口贴了张类似“大字报”的东西,然后就引发了一场运动,至于这场运动中的其他人物,除了加尔文只是一笔带过之外,别的人更是只字未提。发生在16世纪欧洲的这场运动所涉及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历史课本当然是沉默不语的,更遑论这些思想跟中国又有什么关系了,而这些问题,估计也是很多人所不曾想过的。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一书的作者阿利斯特•麦格拉思(Alister E. McGrath)在“原书序”中写道:“宗教改革运动包括了若干范畴,即使有重叠之处,仍然是人类活动相当突出的范围——教会与社会的道德与结构的改革,政治问题的新取向,经济思想的转型,基督教属灵观的更新,以及基督教教义的改革。这运动是基于一组差不多是紧扣相连的观念,相信那足以说成是改教方案的基础观念。……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扩展中,宗教观念主导了一个重要部分。若是研究宗教改革运动而没有考虑刺激它发展的宗教观念,就正如研究俄罗斯革命而不理会马克思主义一样。”

基于这种认识,在该书中,麦格拉思简要介绍了16世纪上半叶欧洲以信义宗和改革宗为代表的“宪制的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改教家马丁•路德、茨温利、梅兰希顿、布塞、加尔文的生平,阐释了“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基督教神学思想,并比较了众改教家在神学及政治思想上的异同,并试图了解影响这些改教家思想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作者还分析了宗教改革运动思想对历史的重要影响,比如带来了积极的新教工作伦理;对资本主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等等。

一、处境化的写作特点

麦格拉思在“如何使用本书”中说:“本书的目的可总括为三点:介绍、阐释、处境化地了解。”本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处境化”,即不是孤立地研究各个宗派和个人的思想,而是将其与时代背景以及个人信仰经历联系起来,在达到“见树又见林”的效果,显明共性的同时,又凸显各自的独特性。因此作者在介绍、阐释各宗派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运动时,试图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作用。这些背景包括人文主义和经院哲学等伟大的思潮运动、极端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天主教等其它宗教意识形态,以及16世纪早期帝国城市的政治和社会实况。这些因素都对改教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比较不同宗派、地区宗教改革运动的异同时,作者提出信义宗的改革最初是一种学术运动,基本上是关于维腾堡大学神学教育的改革,后来才变成教会与社会的改革方案。而改革宗的改革运动,一开始就是为了以符合圣经的模式对教会的道德与崇拜进行改革。路德坚信称义的教义对他的社会与宗教改革有重要意义,而早期的改革宗却对教义不大感兴趣,他们改革的方案是以建制、社会与道德为中心。虽然两个派别的改革有这样的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动力都是宗教性和神学性的,而在英格兰,宗教改革主要是政治性和实用性的。教会的改革是亨利八世为了获得和确保他在英格兰的个人权力而付上的代价。

在谈到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时,作者提出改革宗的早期改革方案完全是人文主义的,借用了瑞士人文主义和伊拉斯谟的典型观点,直到1525年茨温利执笔攻击伊拉斯谟的自由意志观和对教育的乐观,改革宗便与人文主义疏远。而信义宗则只是利用了人文主义的成果,即人文主义的经文与语言技巧。路德甚至被人文主义者误认是他们的一份子。他与人文主义者的相似,只是表面上的,例如反对经院哲学,重视圣经、教父、教育及修辞。但路德对人文主义者一直采取敌对态度。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神学思想对当代家庭教会的重要性

对当代的很多基督徒来说,信仰生活不过是去去教堂,读读圣经,做做祷告而已。当他们拿起一些教会杂志,一上来就会跳过前面的神学思考性文章,直接阅读一些灵性操练和见证性的文字。看看众多基督教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我们会发现排在首位的总是些婚姻、励志、亲子类的图书,神学类的图书则很少上榜。在很多信徒看来,神学只是神学院的师生或研究基督教的大学教授的事情,是高高在上和遥不可及的。大家甚至还有一种误解,认为神学只是一些知识,于生命的成长无益。

但是一个基督徒,不管多么排斥神学,他的头脑中一定会有一些神学立场,而这些立场又可能是他压根儿没意识到的。信仰生活是群体性的,一个基督徒所在教会的教导和信仰实践必然会影响他的思想,而教会往往都会带有一些宗派背景。各种宗派的神学思想又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因此,一个基督徒要想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信仰生活,必须了解自己所处教会的宗派思想。《宗教改革运动思潮》这本书很全面地为我们展现了宗教改革运动中,信义宗和改革宗两大宗派在“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神学思想上的异同,介绍了极端宗教改革派的一些神学思想,以及天主教教会内部针对新教改革所做的神学回应。作者在介绍这些神学思想时,还追根溯源,将其中的一些思想回溯至奥古斯丁。透过此书,我们既可以找到教会里那些在当代人看来似乎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的历史来源,也可以明白一些教会信仰实践的历史原因及其所代表的具体含义。比如,为什么现在的新教信徒可以人手一本圣经,并随时随地地阅读;为什么我们的教会中有那么多带职事奉的工人;为什么我们只有洗礼和圣餐两个圣礼;为什么我们不支持婴孩洗礼;为什么教会会发表信约和章程;为什么教会要执行纪律。总之,透过此书,我们可以掌握自己教会的信仰及其实践所基于的各种神学教义的历史由来。

另外,此书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一些与我们所持的教义不同的人时,分辨他们是与我们有着某些不同的新教正统宗派,还是异端,从而明确以何种态度来面对他们。

麦格拉思在书中引用华菲尔德的话说:“从内在考虑,宗教改革运动只是奥古斯丁的恩典教义最终战胜奥古斯丁的教会教义而已。”(第137页)两个教义打架就能引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可见,神学思想的重要性,是不容我们小觑的。

(本文原载于《教会》杂志2009年03月号,总第16期,略作编辑和修改。——编者注)

纪念•今天

文/书拉密

 

有一种生命
是为了从种子变成花朵
歌唱自由 爱与美
雨水与风暴
让叶脉更明亮
将所有的力量凝结成一颗果实
丰满,无畏
虚弱的是身体

这样的生命
死去,依然活着

有一种生命
从种子开始
就努力要爬成一株充满恶意的藤蔓
所过之地
洋溢黑色的泡沫
蛇一样匍匐
铁一样刚硬
爱自己爱到不想看见真理

一个罪人的忏悔

文/小梅

 

我还不认识神
世道如此险恶
人心如此诡诈
我的肉身衰残
我的心灵忧伤
一切如此糟糕
一切为何存在
还要我求赦免
还要我存感恩
这是他的失职
这是他的不公
他需要我原谅
他却藏而不语

我还不认识神
我膨胀再膨胀
也装不下他
我向他反抗
我忘记历史
我怀疑真相
我自寻毁灭
我找不到我
我不是神
我不知道
神总知道
我找不到
神能找到

我不是神
如虫 归土
如草 短暂
愚昧 无力
我不是神
有一位神
是神所以是
请你原谅我
因我想作神

爱惜光阴

文/艳青


端午节在老家时好智问我,圣经上珍惜时间怎样用英文表达,我说是value time, 他说不是是redeem time. 我一查果然是: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Redeeming the time, because the days are evil. 或者翻译为 …… making the most of every opportunity, because the days are evil. 我发现这两个翻译都恰到好处,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一些提醒。

一是时间是我们生命的载体之一,如何利用时间,真的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的处境中,救赎时间,就是自己的时间如果使用的不蒙神喜悦就是落在恶者的手中,没有中间道路。所以看看自己一天的时间哪些是很明显是神不喜悦的,就知道自己生命的光景。吃饭,休息,运动健身,与人沟通这些都是好的,也是需要的,但是也不能过;追剧,沉迷看小说,读一些乌七八糟的新闻或者媒体资料肯定是在消耗生命,甚至对自己没什么益处的。勤奋忠心的工作也是神喜悦的。用心地对待孩子的问题和相处,不是轻慢地应付他们也是在于孩子相处的有限时间里救赎与孩子相处的光阴。等等不胜枚举。

另一个就是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神的命定当中,每一个事件,甚至冲突都是上帝给我们的机会,让我们经历福音的大能,不断在福音的光照中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抓住每一个机会,用神给的智慧对待自己与回应他人,这样也把这种恩典能带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