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北京守望教会2018年7月29日户外敬拜通报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

主内平安!这个主日是2018年户外敬拜的第27个主日。据我们统计,这个主日没有弟兄姊妹到平台敬拜。但在这样的日子里,几乎每主日仍有弟兄姊妹在平台附近敬拜。我们在此恳求主,继续祂在教会中已经开始的工作,引导并复兴我们,保守我们不失去信心与盼望。求主使我们一边恳切祷告,一边忍耐等候,相信主必为我们开出路,使我们能早日恢复全教会一同聚集在祂面前的敬拜。

请弟兄姊妹继续为秋雨圣约教会、活石教会、锡安教会、广州圣经归正教会等在争战中的教会和弟兄姊妹祷告,求主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

愿主的恩常与祂的教会同在!

 

 

北京守望教会
2018年7月29日

北京守望教会2018年7月22日户外敬拜通报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

主内平安!

这个主日是2018年户外敬拜的第27个主日。据我们统计,这个主日没有弟兄姊妹到平台敬拜。但在这样的日子里,几乎每主日仍有弟兄姊妹在平台附近敬拜。我们在此恳求主,继续祂在教会中已经开始的工作,引导并复兴我们,保守我们不失去信心与盼望。求主使我们一边恳切祷告,一边忍耐等候,相信主必为我们开出路,使我们能早日恢复全教会一同聚集在祂面前的敬拜。

请弟兄姊妹继续为恩典之家教会(西屋隔壁)、秋雨圣约教会、活石教会、锡安教会、广州圣经归正教会等在争战中的教会和弟兄姊妹祷告,求主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

愿主的恩常与祂的教会同在!

北京守望教会
2018年7月22日

《@守望》第116期——关注青少年

 

简讯:

 

1、2018月7月1日、7月8日、7月15日、7月22日、7月29日这五个主日没有弟兄姐妹去平台敬拜。我们在此继续恳求我们的主,在全教会在他面前的寻求中显明他的同在、引导和拯救,使我们教会走出现今的困境,在祂面前能够一同聚集敬拜。

 

2、2018年6月30日,金波/盈盈夫妇喜得一子,同一日松涛/文捷夫妇喜的一女;2018年7月13日,珽震/宁宁夫妇喜得一子,2018年7月27日,祖潘/海洋夫妇喜得一子,感谢神赐下产业!

 

3、2018年7月7日,超群弟兄/李昂姊妹举行婚礼,结为百年好合。

 


教牧书信

 

《启示录》七教会之序言一/晓峰 牧师

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天国的子民。其他所有的身份,都是在这个身份之下的。你可以有无数的身份,但没有任何一个身份可以超越你属天子民的身份。你看重什么,就表示什么是你的生命。

 

《启示录》七教会之序言二/晓峰 牧师

在上帝看来,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世代,它的结局是必然毁灭。相反,教会所预示出来的上帝的国度却是将要永远长存的。这就是《启示录》里面特别对比了这两个世界之间的不同,而且反差非常强烈.


青少年的导师

 

汽车拉力赛的领航员/徐森

坐在副驾驶位置的领航员,他的心里有远方的目标,他的口里有眼前的引导,他并不是让驾驶员漫无目的的自驾游,他帮助驾驶员在安全地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不断向目标前进。

 

我们怎么关爱青少年?/花仙子

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并且自己做出榜样,渴慕神的话语,常常的背诵和默想,省察自己的言行。我们需要鼓励,要求和监督他们委身于至少一个教会的团契或小组……

 

青少年最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Sue Shellenbarger   王潇译

在青春期成长最艰难的几年中,青少年们需要辅导、支持、良好的榜样,以及最重要的,得到理解。

 

为浪子型的儿女祷告/莫非

我们无法修补孩子生命中的破口,只有上帝可以。只有神可以在人的生命中工作,并带来持续性的改变。我们的成年子女需要的是我们爱他们,相信他们,并在祷告裡来支持他们。


青少年的家长

 

教育孩子要走心/华琦

孩子进入青春期了,世界的各种诱惑离她们越来越近,我能感知道的,也忍不住提醒,也忍不住劳叨,但我不能总劳叨,我就呼求主,每天望着她上学的背影为她祷告……

 

以爱——共同成长/水边老马

父母是孩子的最初模仿对象,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在兴趣的建立时要投入时间金钱。以爱,宽容,疏导,鼓励,信任,指点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如何接纳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天红

感谢主!他成长过程中,尽管一直不完美却一直被接纳着,尽管他没有学习的恩赐,但是生活中他处事的态度和能力却超过同龄的孩子,我知道但是神的道路高过人的路,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

 

老爸一出招,就把儿子制服了/范学德

儿子还是挑衅地看着我,不说话。但我看出来了,他是要惹我发脾气。而我要是一发脾气,就全输了,再好的道理也不是道理了。


青少年的独白

 

一个80后的青春样本/大水

回想我的青春期,那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虽然也有物是人非,但它并不恍如隔世。因为我最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都发生在了那时,最具穿透力和想象力的文字都写在了那时……

 

从进化论说起——我的科学与信仰探索之路/ Leilani

科学和信仰,这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误解的话题。有些基督徒对其敬而远之,但对这个话题的探索却贯穿了我的成长。

 

赞美他,直到地极/赵思涵

大一这一年最让我感恩的事情,就是和三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个小赞美乐队,并在校内的中国学生团契参与敬拜服侍。

 

第一次“断舍离” /小珂(12岁)

我亲手把那些宝贝扔进了楼下的大垃圾箱里,感觉心里好像失去了些什么,像我的“新房间”那样空落落的,又觉得似乎还得到了点什么……

 

妹妹和我 /小珂(12岁)

我想,上帝赐给了我们兄弟姐妹,或许也是要锻炼我们。藉着兄弟姐妹,上帝赐给我们温柔、谦卑、忍耐的美好品格;让我们懂得彼此相爱,互相包容。


热点关注

 

都在一条船上/张凯 律师

而这次,这位同学或许才意识到,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不仅仅我与这位同学,这次大富豪刘强东与八年前那些衣服都穿不整齐的农民,也站在了同一条船上。

 

《我不是药神》影评两篇/唐建英

生命诚然可贵。但是,假如为了救护生命,有可能触犯法律,甚至面临牢狱之灾,又该如何选择?电影《我不是药神》逼得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社会伦理困境。


宣教之窗

 

为万国祷告之为尼泊尔祷告

汽车拉力赛的领航员

                                                          文/徐森

我从2007年左右开始服事青少年,截至2016年转入全时间学习之前,有大约十年服事青少年的经验。目前在学校里仍在继续服事青少年的群里,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目前面对的青少年大多不是信主家庭出来的孩子。借着这篇文章,我分享服事中的某些心得体会。

认识两位服事中国留学生多年的美国老弟兄,他们经常感叹后继无人,有些教会里服事慕道友的活动不得不搁置,因为同工的年纪实在是大了。有一次,我问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除了一些社会问题之外(例如年轻人更喜欢去大城市),R弟兄谈到早年间过于刻板的神学立场将很多青少年推出了教会。比如地球的年龄问题,进化论的问题。教会里掌握话语权的长辈将此类问题的标准答案强加给青年人,而青年人则会认为长辈们不可理喻继而以离开教会作为回应。我认识的一位衷心服事留学生的美国老弟兄仍然认为地球的年龄只有五六千年,至于那些支持地球长龄的证据,则统统归结为“魔鬼的诡计”。既然不存在理性的对话平台,便可以想象为什么青少年要用脚投票了。青少年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接受的信息使得他们并不理所当然地接受成年人习以为常的观点。更严重的是,教会里流传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圣经有意教导的。我的女儿最近问我,主耶稣在天上的话,那么放烟花的时候会不会伤到他?主耶稣在天上的话,他会不会摸飞机?成年人可能会在潜意识里用例如“灵界”概念自动过滤掉这种看似幼稚的问题。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小孩子对“耶稣在天上”的理解,也许更符合使徒行传里目睹耶稣升天的门徒的理解。而一个与物质世界二分的“灵界”是否符合圣经的教导,反而更值得讨论。面对青少年提出的问题,信仰的长辈们不如先放下自己的标准答案,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他背后的意思是什么,他大约期待什么样的答案。然后用青少年可以理解的语言来与之对话。信仰的长辈如同汽车拉力赛里的副驾驶(准确的称呼是领航员),他们知道终点在哪里,但同时也清楚信仰道路上的坑在哪里,他们陪同青少年一起走过,在真实的生活中见证信仰的力量与智慧,面对复杂的新问题时,与青少年一起探求答案。关于副驾驶的作用,网上有人这样描述“首先这哥们嘚吧嘚嘚吧嘚说的可不是废话,他告诉驾驶员赛道的每一处信息,比如:前方6档全油门直行130米然后有一个弹跳,之后接左60度弯道减到2档通过出弯之后大直路全油门加速。”换句话说,长辈宝贵在于经验,而不在答案。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在教会开始了一个青少年小组。成员大都是来自不信主家庭的小留学生。青少年主日学的传统内容,显然并不合适他们。在经过了几次尝试,甚至还产生了一些冲突之后,感谢主,还是摸索出了一些“套路”。以目前他们的属灵状态,聚在一起来敬拜上帝并不现实,也不真实。信仰的实用功能可以着实挖掘一下,如圣经如何教导与朋友相处,如何处理怒气,如何看待两性差异,如何看待死亡。由他们的实际生活引入,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最后落脚于圣经的教导,挖掘圣经教导的现实意义。虽然如今青少年的物质生活并不缺乏(我接触到的范围),但是情感和生活动机的缺失,却有恶化的趋势。环境的变化,需要青少年的事工一起变化。与学生们增进感性和信任的捷径是一起面对生活中的低谷,比如失恋,比如异地恋。在这类处境下的学生非常需要过来人的分享和建议。除了找到信仰在生活中的切入点之外,与青少年对话的另外一个关键之处,是保持自己头脑的清新,对新生事物的开放与好奇的态度。例如为什为王者荣耀让青少年如此沉迷,为什么大麻对健康的损害以及依赖性比香烟低,却仍被列为毒品,为什么基督教的说教被抵触……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探索背后的原因,然后以更加丰富的生活和信仰经验引导他。

在今年夏天,我认识了一位经常去河边钓鱼的大爷,且称呼他为司大爷。司大爷邀请我一起钓鱼。河中间会有些冒出水面的大石头。我们就站在上面用浮钓的方式看着漂儿顺流而下。如果漂突然往下沉的话,十有八九是有鱼咬钩,这时就要收线。收线不能慢,慢了鱼会脱钩,也不能太快,快了恐怕线会被扯断,总是要让鱼竿保持一定的弯度。虽然我也置办了渔具,而且司大爷提供了鱼饵,但是司大爷的咬钩机会还是比我多得多。我先观察了几次他如何扬杆、如何收线。之后再有鱼上钩,他会招呼我过去,替他收线。这条河里的鲶鱼大而有力,十斤以上的鱼很常见,大到二十斤也不奇怪,而且司大爷的鱼线通常会放上百米长,所以整个收线的过程真的是在搏斗,鱼线一头是求生的本能,鱼线的另一头是狩猎的天性。整个过程下来,我经常是急喘嘘嘘,需要坐下来歇会儿,而大爷则抽着香烟在旁边笑眯眯的。偶尔有鱼脱钩,大爷也并不在意。有时我会累得推辞一下,大爷还是不厌其烦的鼓励我再试试。在闲谈时,司大爷也会提到如何避免被鱼线割伤手指,在水流的哪些区域下钩比较好,热天鱼会停留在什么水位。跟着大爷钓过几次之后,我对钓鱼过程的方方面面也有了一定的感觉。回想起来,这也正是培养门徒,锻炼青少年最有效的方式。一个好学的青少年,即使他能够主动去阅读书籍、获取知识,他仍然需要有愿意塑造他们的长辈的护航,需要在真实的事工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信仰的长辈则需要为年轻人创造机会,敢于交托责任,适当地出谋划策,并且看淡成功和失败,而着眼于年轻人的成长。我接触过的初高中生,如果是在教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已经具备了服事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潜力,需要青少年的同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况且,年轻人的创造力总是比成年人要强,只是创新并不都实用。

如何吸引青少年参加团契,是个不小的挑战。食物、游戏、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是不可让配菜喧宾夺主。有一类青少年事工遭到广泛的批评,就是青少年在其中热热闹闹地嗨完了却没有生活的改变、信仰的进深。这里实在忍不住吐槽一下某些教会的敬拜,震撼的声音,炫目的光线,极尽所能地刺激着会众的感官。也许在当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已经适应了这种强度,但对于我还是些许感受到耳朵和心脏的压力。话说回来,青少年事工不是照顾学生生理和安全需要的托儿所。好像坐在副驾驶位置的领航员,他的心里有远方的目标,他的口里有眼前的引导,他并不是让驾驶员漫无目的的自驾游,他帮助驾驶员在安全地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不断向目标前进。

最近常感到体力不如从前了。每次感到精力不足的时候,就是再一次被提醒,应该思考能为年轻人做些什么,才能让他们在信仰上站得稳,站得久。我也鼓励读到这篇文章的弟兄姐妹,在辛苦服事时候能够休息一下,同时考虑如何让信仰传递下去。最后,即使工人付出再多的努力,孩童里总会有“不按计划”的成长。作为工人,一方面可以欣赏这些独立自由的人格,另一方面也当信靠神的主权,借用保罗的话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长。 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

 

(作者为本教会弟兄,曾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目前在美国读书)

我们怎么关爱青少年?

文/花仙子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处于从孩子向成年人过度的特殊阶段,生理的迅速发育,使得他们的身心灵和情感变得比较复杂。他们身边的人可能会觉得他们变化很大,变得有些爱叛逆和情绪化,相应而来的就是会出现一些令人头疼的青春期问题。

但去年我在来自非洲从事几十年青少年事工的卡西牧师关于“世界需要父亲”的讲座上,听到他的观点是,青春期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已经潜在了,只不过青春期时,他们在身体外形上已经具备了可以向外界发出挑战的能力。所以青春期问题是可以防御的,或者可以说从孩子小时就特别关注和守护他们的成长,可以让他们的青春期过的更快乐些。但是万一我们在孩子小时忽略了陪伴关爱和灵命的培育,使得他们变成青春期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了怎么办?

除了为他们祷告交托外,我想至少还可以补救一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或许会看到一些变化。特别是教会,更需要关注青少年,在他们这个特殊阶段,投入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透过教会让他们直接感受到神对人无条件的接纳的爱,他们成年后或许更愿意委身于教会。

父母需要对青少年有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与他们建立的关系。有了关系才会有影响力。如何与他们建立关系,让他们愿意敞开自己呢?我想第一位是花时间陪伴,没有时间的投入,其他都是无法实现的。对于在北京全职工作的父母来说,陪伴孩子的时间还是不足够多,更何况我们还有自己的喜好和软弱呢。

还记得我自己生了大儿子后,咏莲姐妹来家里探访,聊天时她听我说起了工作和家庭的计划时,她不无担忧的说,两者不可能兼得,建议我做全职妈妈,还讲起来神怎么带领她放下工作回到家里的见证,当时的我是觉得可以做到兼顾的,我因为工作的原故频繁出差,不在家时把儿子交给别人看管,甚至还觉得和儿子相处的很好,因为从来没有对儿子发过脾气,所以经常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这个妈妈做得还不错。阴差阳错,后来我辞职回家,整天和儿子相处之后,每每想起曾经的沾沾自喜,就汗颜,觉得自己简直是幼稚得可笑。因为陪伴少,投入的时间少,所以好多自己情绪上的缺陷,以及和孩子相处的矛盾都被掩盖了。

但是现实是不可能允许我们父母都回到家里全职陪伴孩子,所以我们就更要警醒和常常反省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以及有效时间是多少?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孩子有多久没有向我们敞开心扉聊天或是发起疑问寻求意见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了?若是自己没有平安,那就要删除一些常规事项和计划,取而代之的是陪伴孩子。在卡西牧师“世界需要父亲”的培训课上,有人提问在北京工作需要常常加班,而且交通堵车占据很多时间,让我们不能很好的陪伴孩子怎么办?卡西牧师挑战爸爸们说,要么把家搬的离公司近些,要么换工作,大家愿意吗?大家是更看重孩子的陪伴和他们的成长吗?

有时间的投入,是陪伴建立关系的前提,建立了关系才可能影响和改变孩子,才可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关于关系的影响力,麦道卫的《6A的力量》书里有很多的解释,比如经典的亲密关系+管教=顺服,恶劣关系+管教=叛逆,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其中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是,有一天,麦道卫的女儿对他说自己怀孕了,当时他惊讶和紧张的汗都要滴下来了,因为麦道卫作为牧师一直都在对周围的未婚男女讲婚前的性圣洁,可是自己的女儿竟然未婚先孕了,于是他对女儿说,“女儿啊,我作为牧师就要失业了,但是正好我可以有时间陪伴你,帮你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女儿感动的流泪了。当然这不是真的,是女儿编造用来试探爸爸是不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我引用这个故事不是想说接纳,而是想说,作为父母当我们看到青春期的孩子犯错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祷告之后的陪伴和帮助,而不是一味的恼怒和责备他们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我们和犯错的孩子应该是站在一起的,是一同在神里面的,而不是把他们推向神的对立面。顺便推荐一下,麦道卫《六A 的力量》应该是父母和老师必读书目之一,若是有条件,能亲自上一下付费的6A课程效果会更好。若是爸爸上6A 的课,我推荐罗坚老师的,若是妈妈上,我推荐MOPS的讲员塔娜老师的,他们都是基督徒,针对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责任/权威的六条原则,加入了很多生动和真实的案例,他们都在北京,可以随时联系上,付费就可以上课。(其他我认为父母必读的教育子女的书还有《子女心父母情》《从灵做父母》《为孩子立界线》和《世界需要父亲》)

与孩子建立关系,首先需要时间陪伴和了解他们,接下来我想应该是接纳,尊重,鼓励和赞美。接纳孩子真实的神创造他们的样子,接纳他们的优缺点,他们的擅长和软弱。把他们当做成年人那样去尊重,当成和我们一样的神的创造去尊重,而不是仅仅把他们看作是“我们”的孩子。实际上他们是神的孩子,只不过是神暂时托付给我们,让我们好好爱他们教导他们,终有一天我们要向神交帐,有没有为神好好的养育他们。这样看来,我们要小心对待儿女,想想话语上有没有不尊重他们,情绪上是不是常常失控,随意向他们发泄。若是有,我想我们真的需要在神面前悔改,而且还要向他们真诚的道歉请求原谅。我自认为这种道歉与神授予我们教导孩子的权威并不是矛盾的,反而有时会更容易把孩子带到神面前。他们会看到父母和自己一样都需要服从神的原则来行事,一样都有软弱需要神的赦免和恩典,但这并不妨碍父母有神赋予的权柄在主里管教孩子,孩子也应当在主里顺服父母。

关于鼓励和赞美,6A的书里也写了很多,我想强调的是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赞美多多益善。有“针对性”的是指看到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就要多多的鼓励和表扬,即使他们并不是很优秀,甚至有时会是很差,但也不要吝啬你们的赞美,你们的鼓励会使他们愿意付出更多,变的更好,因为有人欣赏他们。不要等着他们变成我们认为优秀的程度再表扬,因为优秀无止境,而且也许等不到他们变成优秀,他们便因为一些挫折而放弃了呢。

我熟悉的一个青少年要去服侍小班的弟弟妹妹们,给他们讲圣经故事,我们有三个主日可以检验他的备课效果。第一个主日,他站在前面开始讲,十分紧张,腿一直乱动,时不时的忘词,讲话的语速极快,以至于五分钟他就把一个很长的故事讲完了。走下台的时候,嘴里还不时地说着“好尴尬好尴尬”。若是从演讲水平的角度来评价他,可能他都不及格,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他的认真,他的努力,他按照我们的要求把需要背的内容一字不差的都背下来了,虽然中间有忘词停顿。所以我们给了他至少五分钟的表扬评价,都是细节性的表扬,表扬他讲的好的地方,最后鼓励他回家继续多练习,放松自己不紧张,下一次肯定会讲的更好。第二个主日,果然他放松了很多,讲的更自如和流畅了,我们给了他更多的肯定,但还是建议他的语速再慢些。他私下对我们讲,“我讲的慢,‘大舌头’就会出来了”,我马上接着说,“‘大舌头’怎么了,‘大舌头’不会影响你讲的内容,‘大舌头’不会影响圣灵的工作,天明牧师讲道有时还口吃呢,但不影响我们对他讲道的喜爱和蒙恩啊?”他转身离开了。第三个主日,我们因为对他讲道已经比较满意了,所以没有安排让他演示,想让别人多练习一下,但最后有些剩余时间,他主动要求到前面再讲一遍,这一次他讲的更好了,不仅语速适中,情感充沛,而且铿锵有力,带着圣灵的能力。我只用了一句话回应他,“我可以带着你去短宣,你可以向保罗那样给别人传福音讲道了!”出人意外的是,真正去服侍的那天,他又有了超常的发挥,除了应讲的内容外,他又加上了自己的亲身见证,如何靠着主战胜了自己的软弱。有一位同行的同工因为很了解他,和他在一起相处有四五年的时间,听了他的讲道流泪了。后来我听了他讲道的音频片段也是热泪盈眶,眼前浮现了他很努力和认真的样子,很让人感动。所以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和赞美,它只会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努力,越来越好!

我们的教育是淘汰式的精英教育,不断的打击淘汰一些人,留下所谓的精英,而不是注重培养和挖掘潜力式的大众普及教育。我们的孩子又被诸多不擅长或不愿意鼓励和赞美他人的成人包围着,太多负面的话被他们听到,太多负面的情绪被他们接受到,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花时间了解他们所经历的,不关爱他们,不给他们正能量的充电,他们从哪里得到保护,免于或抚平心灵受的伤害呢?不要只盯着他们的缺陷和不足,看到了他们一点点的努力和进步时,就要马上立刻表扬。卡西牧师还传授过他屡试不爽的表扬小技巧,就是在孩子不经意间,故意小声的对妈妈或是其他家庭成员讲表扬孩子的悄悄话,确保孩子能听到,却制造了不让他们听到的假象,以便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认可和表扬是更真诚的。表扬和赞美要及时,要用心,要真诚,更要有智慧。

有共同的爱好,或是参与到孩子们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中,以及共同经历对孩子们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时刻,都会有助于建立关系,增进彼此的感情。

青少年,有时真的是“很酷”,他们真的是不愿意“理你们”,因为觉得你们的想法和他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没有共同语言。我们就让他们一直不理我们,不带我们玩吗?我们要找到他们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喜好,不同擅长的,之后投其所好,循循善诱。我们和周围的孩子建了公共群,发现大家几乎不在群里说话,都保持沉默,但我们为排练话剧建的小群里,大家却异常活跃。有时候问他们,最近怎么样啊,他们大多都是应付回应一下。若这样问“你最近又学了什么新的街舞?”,“你最近还有什么好听的英文歌推荐?”,“你什么时候考钢琴九级?最近在练什么曲子?”,“上周的足球比赛,你们队赢了吗?”,“这一周你都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受?”,这时候他们会多讲上几句,若是我们回应的好,他们甚至会侃侃而谈,有时还会询问一下我们的意见。比如他们会问,“你怎么看同性恋?”,“我们学校里女生喜欢穿超短的短裤配长衬衫,从后面看就像没穿裤子一样,我可以这样穿吗?”之类的问题。

有些孩子似乎没有什么明显喜好和擅长的,那就基于对他们的了解,帮助他们找到,引导他们发挥优势,享受成就感和自信。或是运动,或是艺术(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或是读书,或是旅游等等,神创造了那么多美好,总能找到一款,使他欣然向往。若是我们能在此陪伴,经历美好的感受和体验,那效果就更好了。儿子幼儿园时,我们想引导他热爱体育运动,希望喜欢运动的好习惯能陪伴他一生。但他真的是没什么体育运动细胞,踢足球不敢上场,躲在桌子底下不出来,我们就陪着他一起祷告克服恐惧,告诉他踢足球的好处,鼓励他只要敢上场,就表扬给奖励,渐渐的他不再害怕了,也享受在场上猛跑挥汗淋漓的喜悦,我们全家一起参加他每年两次的足球比赛,看台上为他加油欢呼,和他一同领奖牌拍照,总之是各种开心。比赛输赢,进球与否都不重要了,虽然他很自信的认为自己跑的很快,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经常连球都碰不到,呵呵。

人们往往对与自己一同经历风雨的人有美好的记忆和依恋,青少年的孩子们也是如此。他们成长历程中一些重要的时刻,若是我们有精心的设计和参与,他们会感到非常被爱。比如认真筹备的成人礼,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性的Party 或赠送精美的礼物,一同参加毕业典礼,洗礼仪式上肯定和鼓励的发言等等,都是表达爱的语言的美好时刻。卡西牧师在“世界需要父亲”的讲座上举了他儿子真实的例子,他儿子成人的那天,他送了儿子一把价值不菲的剑,告诉他已经长成一名男人了,希望他靠着神,拥有勇士般的勇敢坚强执着和果断,并和他一起把剑挂在了他自己房间墙上的醒目位置。有一天,儿子同学来到他家,看到剑知道由来后,哭了,儿子同学说自己的爸爸从来没有陪他度过这种时刻,也从来没有送过他这种礼物和祝福。

最后,青少年易受周围同龄人的影响,他们需要朋友。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找到有共同价值观的好朋友,同时引导他们远离那些会给他们带来坏影响的人。

上面说了那么多如何建立关糸和影响力,我想最终目的是为了把青少年带到神面前,让神引导他们的一生,做他们自己的神。

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并且自己做出榜样,渴慕神的话语,常常的背诵和默想,省察自己的言行。我们需要鼓励,要求和监督他们委身于至少一个教会的团契或小组,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有共同信仰的同龄人朋友,他们需要有服侍比他们小的弟兄姊妹的机会,他们有可以随时解决他们疑问或与之倾诉的青少年牧师或主日学老师,总而言之,青少年们的牧养和成人应该有区别,他们委身的小组和团契也不应该是类似父母所在的成年人团契或小组,对他们的牧养应该更灵活。若是教会没有这样的青少年团契,我还是更倾向于建议青少年来参加儿童主日学的高级班。

保罗说:“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8)。我们要竭尽全力,教导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成为敬虔的人!靠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靠着智慧,靠着祷告,也靠着信心!

 

(作者为本教会姊妹,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

 

 

为浪子型的儿女祷告

文/莫非

 

每位母亲都应该有个自我认识,就是承认我们无法修补成年子女生命中的破口。 

哪些生命破口?不学好、叛逆、得过什么重病、受过什么灾难或伤害,甚至,子女的一些软弱,使子女无法活出原来应有的潜力。

然而难免,子女生命的破口都是父母心头的痛。看到破口,我们自然会想要去帮孩子修补。孩子小时候性子慢,就会催。孩子功课不好,就会想办法帮她补习。个子长不高,就熬排骨汤为他补。但是,有些孩子生命的破口父母无法修补,这是我们要诚实面对的一个事实。对成年子女尤其是。

当成年子女失恋的时候,我们不能去找对方算帐。被裁员的时候,我们不能去找老板讨公道。金钱上老是不够用,父母也不能总是买单。面对成年子女的经济,父母总会挣扎到底要不要帮忙?是要帮助他们不要年纪轻轻就负上债?还是要让子女自己学习一个负责任的艰难功课?出手或不出手间,我们到底是在帮助孩子站住脚?还是在纵容孩子无法活出神的心意?

不管作什么,都得承认,我们无法修补孩子生命里的破口。若要强插手,很可能两败俱伤,人没修正,关系却破裂了。还有可能挡住神要对我们孩子的祝福,甚至管教。

有的时候,我们只能为孩子祷告,其馀的就让神来工作。最不可取的是因为我们的血气,成为神在孩子生命中工作的种种拦阻。

我们无法修补孩子生命中的破口,只有上帝可以。只有神可以在人的生命中工作,并带来持续性的改变。我们的成年子女需要的是我们爱他们,相信他们,并在祷告里来支持他们。我们也可从祷告中得知,神要我们作什么,不作什么,然后我们就顺服。

所以,你曾为孩子祷告求神么?你曾求过神帮助你放手,在孩子生命中带来合神心意的改变么?

由放手到合起双掌为孩子祷告,有几方面的功课需要学习:

相信神可以改变万事

神会垂听,也会回应父母的祷告,但是我们对祷告要有个认识,祷告不是要求神为你的孩子作什么。祷告是与神同工,来使祂在孩子生命上的旨意成就。是的,神对我们的子女生命有一套计画,也有一个蓝图。我们无须完全了解祂的旨意,就可以祷告:「愿祂的旨意成就在我们的子女身上!」

神也不会违反一个人的自由意志。若孩子任性而为,神也会由他。但一个人的心只要对神开放一点点,神就可穿透他的内心来工作。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的儿女对神,心是完全地敞开?还是半开?还是假装开放,内心封锁?甚至明言关上,心中却还有一丝丝的缝系?但是我们虽然不知道,神却知道,因此我们需要时时祷告,让神来工作。

有时候,神也会使用一些看来是个问题或者打击,来得到我们成年子女的注意力,因而从中教导他们生活里不能离开神。有些生活中的困难,也可能是来自神的怜悯和慈爱,为要拯救他们,归正、并保护他们。因此不要因为生活表面的风波跟着起伏,那是轻看神的作为。反要赞美神,赐各样机会给儿女学习。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或译:惩治),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3:11-12

对子女在生活中所碰到的各样挫折,不要太心疼怕孩子承受不起。让孩子从生活中来学习成长,负责任。其实接受打击,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学习。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小时候求学一直很顺利,考到好学校,功课也一直名列前矛。人生真正的挫折,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才遇到,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经验,也没有心理装备来面对。

那时是在华盛顿首府一家银行作会计经理。华盛顿首府号称巧克力城市,就是黑人很多。我下面有四个黑人雇员,一个白人雇员。上面则是两位白人老板,我自己是东方女性。夹在其中,深深感觉美国百年历史里的种族张力。每次和在街头长大,很会斗狠斗凶的黑人下属争论时,就被砍杀的很惨。而上面白人上司要我铁腕镇压时,又和中国文化的温良厚道相违逆。那时候我还没有信仰可以依靠,压力大的常觉精神近乎崩溃。

因此,我鼓励女儿高中有机会就出去找工作。暑假陪她一家家店去应征,虽然因为美国经济不景气,很多大人被裁员便去和高中生抢工作,造成工作难找。但是我对女儿说,被拒绝也是一种学习,累积几年的被拒经验,把这当作生活中的常态,让找到工作反而是非常态,将来,你生存的能力自会强大很多。

相信每个孩子进入成年,都会遇到许多挑战。即使孩子是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曾被婴儿礼献给神,上过主日学十年以上,然而一旦离家,还是有可能面临各种诱惑,接触不健康的影响,选择损友,经验一些错误选择的后果,或者离开信仰。

但因着我们的祷告,神可以改变万事。

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不管孩子的问题有多大,神更大!神可以改变任何事,任何人。但祂必须先被我们用祷告邀请到子女的生命中,和子女的问题里来。

只有当我们向神祷告,改变才会发生。

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要自我责怪

作父母的,很容易有罪恶感。尤其当孩子发展不如所想,一旦面临问题,作父母的很容易会自责。

犹记生女儿的那一天,因为妊娠中毒症,孩子生出来只有四磅,还进了保温箱。当即想到那阵子听到别人的婴儿一生下来都是八磅,九磅,就觉得自己“没有生好”。孩子生得像个小耗子,在起跑点已经输了,产后忧郁瞬间冒出来,开始连连自责。

作母亲的很容易自责。

或者自责过去孩子小时候管得太严,弄得孩子大了和自己不亲。或者自责小时候没有管,孩子长大才这么不负责任。自责孩子现在太胖,是因小时候吃零嘴方面过于纵容。或者孩子身体不好,是因为家里过去没有开伙做饭。或者孩子没有金钱观念,是因为给零用钱给得太容易。自责孩子自卑,是因为没有给孩子比照一般同学的物质待遇。再加上每个孩子不一样,问题更复杂,同样教,为何第一个孩子优秀,第二个反而会出现问题?便自责是否给两个孩子的注意力有偏差?

只要孩子出了问题,无论出事或生病或受伤害,母亲很容易反复推想,是否当初应该作些什么?注意些甚么?好像孩子的失败,就是母亲的失败。

但若要祷告有果效,便必须先停止自责。如果我们真的有什么疏失或亏欠,可以先认真地向神认罪,甚至向孩子道歉。若还能作些什么弥补就去弥补,如果不能,就全部交给神。

当然,也有的父母不会自责,但会怪罪他人,说:“孩子会有今天,都是因为他交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带坏的,我们家的孩子我知道,原本不是这样的。”或说:“我儿子不求长进,都是因为他那个不成才的老爸,有其父必有其子。什么样的德行,就教出什么样的儿子!”

不论自责或怪罪他人,常会把神可以进入我们生命难处来作改变的机会给剥夺了。我们要来到神的面前,求神帮助我们卸下不能改变的事实,用祷告来帮助我们的孩子改变。

要常常提醒自己,天下没有百分百完全对的父母。因为人的堕落,我们都是残缺,我们的爱也有残障不足的地方。唯有天父是完美的父亲。

其实你我都是天父的成年子女。看看自己的德行就知道,天父对我们的养育有多么不容易。但祂从来没有离弃我们,总是在那等候我们的回头,来继续走祂的路。

也因为祂是唯一的完美父母,只有祂能帮助我们学习怎么作一个更好的母亲或父亲。我们要向祂学习什么是真爱,不带条件的爱,以及永远饶恕的爱。学习爱,是要带有救赎的意义,而非只是批判、责骂或摧毁的性质。

换句话说,孩子虽然长大了,不代表我们的爱就没有成长的空间。神是救赎主,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神都能拯救我们残缺的母爱,父爱,只要我们愿意来到祂的面前祷告祈求。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用信仰来教养孩子,现在孩子长大了,就到神的面前认罪,求神来拯救我们没有作到的地方。求神拯救我们过去自己信仰的不坚定,不追求,也拯救我们没有看重神所托付的财产,好好用圣经的原则来管理。

求神拯救我们不理解要如何传承属灵价值观,或者因为不善教导,无法把圣经的话语在孩子的心上深深地扎根。求神帮助我们现在回到祂的面前来,学习如何活出祂的心意。如何为我们的孩子祷告。

透过我们的祷告,神会有祂奇妙的恩典和怜悯,在我们孩子的生命里面工作。像这段经文:“夜间,每逢交更的时候要起来呼喊,在主面前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饿发昏;你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祷告。”(哀2:19)

现在孩子饿得发昏的机会不多,但在灵里却十分可能处于饥荒。因此,可以这样读:我们的孩子在各市口上(灵里)受饿发昏,我们要为他们的(属灵)性命向主举手祷告。我们要在白天,也要在夜间,起来呼喊,在主面前倾心如水。我们也要相信神会亲自教导我们的儿女,让他们享有生命平安。

“你的儿女都要受耶和华的教训;你的儿女必大享平安。”(赛54:13)

这节经文说儿女都要受耶和华的教训,英文是被神来教导(taught by the Lord)。这对作父母的是莫大的应许。也许我们在孩子小时候,没能帮助孩子让圣经的话语深深扎根,但是我们仍可以求神来亲自教导我们的儿女,让他们可以大享平安。儿女可以学到我们没有教导过的的东西,也可以摆除我们自身一些不合神心意的影响。

比如说,我们是否间接示范了如何对长辈不敬,因为我们自己对公婆或丈人岳母态度很不恭敬?

是否教导了孩子怎样和配偶吵架,因为自己和配偶天天凶来凶去,不会好好说话?

是否呈现了一种生活方式,是大人永远太忙,没时间来照顾孩子,以致于他们对自己的下一代也是忙的没时间照顾?

是否鼓励他们不用太努力来谋生,因为我们在物质上供应的过于丰富?他们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开口就有,命立就立?

我们是否教他们信仰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里根本看不到信仰的影子?我们言行间是否根本闻不出基督徒爱的味道?

无论我们教养孩子里有什么残缺不足,或误导犯错的地方,神可以用祂的爱来救赎,来教导他们所需要知道的正确价值观,也摆脱我们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带到祷告里求才可能发生。

你有为此祷告么?

将孩子归与耶和华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撒上1:27-28)

这是旧约里哈拿的祷告。哈拿很难怀孕,因此为孩子的事迫切祷告。哈拿为孩子的祷告,也可成为所有基督徒父母祷告的范本,迫切求告,且不屈不挠。

事实上也是,愈迫切祷告,愈不屈不挠的,就愈能看到神奇妙的作为。因此为我们成年孩子祷告,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丧志,要时时迫切。哈拿迫切又很长一段时候的祷告,结果生下塞缪尔,后来成为以色列人中最有影响力,也最有能力的领袖。

我们永远不知道,为成年孩子的迫切祷告会生出什么样的果子来?但我们要学习哈拿,将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孩子放手,但是放手,不是交给社会,交给国家,而是交到神的手里。整本圣经可以看到无数父母把孩子交给神的例子,而且愈早愈好。要向整个世界表明,尤其向敌人魔鬼宣告,这个孩子归于耶和华,不要妄想攻击、蛊惑或占有。

祷告可以说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大祝福,也是最美的祝福了。然后,哈拿所说的:「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是作父母灵魂里最大的喜悦。这也是作父母得到完全平安的方式。因为当我们把孩子交入神的手里时,我们是交到天地间唯一的一位完美天父手中。这也是我们和神同工的机会,用祷告来塑造并挽救孩子的灵魂。且可以一直祷告到80岁,90岁,那时我们的成年子女将是快50岁,60岁。

孩子是一生的托付。我们可以用祷告来守望其一生。

 

(文章来源“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作者为创文主任)

 

《启示录》七教会之序言一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一章第1-6节:

1:1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 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1:2   约翰便将 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1:3   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1:4   约翰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但愿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 神。和他宝座前的七灵。1:5 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脱离有古卷作洗去〕1:6   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 神的祭司。但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我们一同来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你,在这末后的世代,常常以你的真理,以你自己的权能,召集你的众儿女到你施恩宝座前一同来仰望和寻求你。愿我们今天晚上在这里,能够得听你的恩言,并且你的话语也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坚固,成为我们在这末后世代当中生活的力量和喜乐。也求你亲自带领、保守我们下面在你面前的时间。祷告奉我主耶稣的名。阿门!

在今天这个世代,尤其是在2018年开始的时候,来分享《启示录》应该是非常适时的。我们对于《启示录》通常的感受是,这卷书很难,不容易读懂。但这不是说,既然这是圣经的最后一卷,又很难读懂,就什么时候有空偶尔读一下。《启示录》虽然不容易理解,但却是一卷很重要的书信,依然需要我们来多读。据说过去教会的传统是,每当教会在面对从世界而来比较严峻的逼迫时,就开始来查考《启示录》。大家如果有这种印象的话是对的。但是有一点需要留意的是,教会永远在逼迫当中,只是程度的不同。所以,《启示录》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每次面对争战的时候,内外交困的时候 ,都需要来读的。我们对于《启示录》的第二个印象是,似乎《启示录》里面所讲的都是将来的事情,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似乎里面讲的都是我们觉得难以置信的事情,尤其是讲到末后审判时的那种大灾难,我们觉得这超乎了我们的想象,至少我们今天都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灾难。《启示录》的确是预言,但它并不只是预言将来的事情,它跟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生活是切实相关的。第三个特点,《启示录》其实没有那么难读,虽然存在有争议的神学问题,比如关于灾前被提和灾后被提,前千禧年、后千禧年和无千禧年等等,但这只是《启示录》所处理的信息中很小的一部分。对于争议较大的经文我们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所能接受的去理解,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整卷《启示录》信息的解读。整个《启示录》,如果掌握基本的释经原则的话,在内容上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之所以说《启示录》的内容简单,是因为它其实可以看作就是记载了四个异象。第一个异象是,约翰在拔摩海岛,看见了主耶稣在七个教会当中行走,写了七封信。然后,他被带到天上,看见基督在世界中的审判,这是第二个异象。第三个异象,他在旷野当中看见基督在属灵争战中的得胜;最后,他又被带到山上,在山上看到了新天新地。整卷的《启示录》其实就是这四个异象,篇幅最长的是第二个异象,可能是很多人觉得最困难的那个部分,就是七印、七号、七碗,这三个“七”所构成的大灾难。所以,《启示录》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一卷预言将来的书信。不认识上帝的人读《启示录》的话,更是觉得这里面讲的似乎是神话故事。但是大家要知道,《启示录》所写作的对象其实是神的教会。所以,《启示录》的主题是什么呢?就是神是如何在这个世界当中来带领他的教会的。如果《启示录》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教会,用两个词就是逼迫中的教会,用三个词就是教会在逼迫中如何被坚立。

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环境下开始分享《启示录》呢?因为在更早以前,从我们户外敬拜开始一直到今天,整个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是照着我们心中所以为的那样,越来越宽松,反而越来越收紧。这个世界变得让我们越来越惊讶。所以,这恰恰是分享《启示录》比较好的时机。

刚才是总体上对《启示录》的一个简介。第二点,我们要特别分享一点,《启示录》有一个内在很特殊的地方。《启示录》特殊的地方在哪呢?就是使徒约翰在写《启示录》这卷书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我们知道,使徒约翰在圣经当中一共写了五卷书,《约翰福音》、《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和《启示录》。使徒约翰写作的特点,就是他的立意非常深远,他的用语非常朴实,他用他简单的文字表达出一个极其深奥的神学道理。深奥并不是单说我们难以理解,而是说他所表达的非常深邃。《启示录》和其他所有的书卷都不同,跟使徒约翰所写的其他书卷也都不同,它的不同点就在于,《启示录》有一个独有的视角,这个视角我们可以称之为这是使徒约翰在面向普世教会来提醒教会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看待自身的时候所具有的那个视角。那就是《启示录》有一个永恒的视角。当我们用这样一个眼光再来读《启示录》的时候,你发现《启示录》就容易读了。约翰始终是在一个永恒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可以这么说,天使把约翰提到天上,你就把它理解成,约翰似乎是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往下俯视整个世界和整个人类的历史。约翰是站在一个时间序列当中,从人类起初一直到人类的末后,他看见这个历史长河整幅的画卷。我想,除了保罗在论到《以弗所书》里面荣耀的教会的时候,似乎有这样一个非常高远的视角之外,圣经当中再也没有这样一个视角了。

使徒约翰始终是这样一个俯视的视角,他从上往下整体来看待人类的世界。也因此,在约翰的眼中,《启示录》有一个独有的人类历史的视角,他看人类历史是上帝的救恩历史。我们对于历史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使徒约翰在解读人类历史的时候,他看到这是上帝所定的救恩的历史,这是他解读历史的视角。今天有很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有各种各样的专家学者,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历史,而使徒约翰的视角是,这是一个救恩历史的展开,他看任何事情,都跟耶稣基督在地上的拯救有关联。也因此,使徒约翰在解读人类历史的时候,他看地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天上争战的一个反映,这是他的历史观。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他的世界观,也就是,任何一个历史中的具体事件,背后都有属灵的意义。任何事情,你都要先问一句,上帝要藉着这件事情表达什么?从上帝的角度而言,我该怎么解读这件事?神的心意是什么?我想,可能很多弟兄姊妹在看待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时候,都是这样来看待的。其实这跟使徒约翰在写《启示录》的时候是一样的,只不过他的视角更加宽广。因此,使徒约翰看整个教会的历史,就是一个属灵争战的历史。撒旦始终想通过各样的方式来逼迫、试探、诱惑和攻击教会,但教会就是在这种风雨飘摇当中却有着上帝格外的同在。所以我们刚才说,逼迫才是教会的主题。从地上有教会起,甚至说在主耶稣道成肉身之前,以色列的先知们,他们总是受逼迫,和新约的教会受逼迫一样。《使徒行传》里司提反的那篇讲道论到以色列说,你们就像你们的祖宗一样,常常逼迫杀害先知。教会就是在这些讲道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今天,使徒约翰在《启示录》当中,他不单解读整个人类的历史是救恩的历史,而且他解读教会的历史就是属灵争战的历史。甚至可以说,教会的历史就是逼迫的历史和殉道的历史。我们知道教会是荣耀的、得胜的教会,《启示录》对荣耀和得胜的角度更多是从属灵争战的角度来解读的。也因此,在《启示录》中,最后一个部分,论到了这个世界的终局。我们过去总是把世界最终的命运当成《启示录》的主题,但是在《启示录》中,这个始终是使徒约翰在一个更大的宽广视野当中来论述的。其实他不是在讲这个世界的终局,他是在对比两个国度,属世的国度和属天的国度。如果你抛开了那个属天国度的话,单看这个属世的国度,带给我们的除了绝望,就是绝望,除了恐惧,就是恐惧,除了虚无,就是虚无。所以,使徒约翰其实在第二个异象当中,在七印、七号和七碗的异象当中,每一个插入语都是在论到教会。他一方面说到世界有这样的灾难,紧接着说到天上有属灵的敬拜和颂赞,然后又说地上有灾难,再说教会如何如何。所以他始终是在对比两个国度,一个是地上的、残缺的、罪恶的、将来必然毁灭的国度,另外一个是被人看为卑微的,似乎是没有力量的,却是永恒而荣耀的国度。这是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特别需要留意的视角。

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第一章1-6节,是整卷《启示录》的序言。其实就在讲一点,《启示录》到底讲了什么。或者说,这是在介绍《启示录》的背景是什么。在《启示录》一开头,就说到耶稣基督的启示,之所以叫《启示录》,也是因为“启示” 这个词是放在本书最前面的。但我们需要留意的是,在第1节中提到耶稣基督启示的时候,“启示”这个词跟我们所说的启示文学的那个“启示”不是一个意思。我们知道,《启示录》是一卷很特殊的书信,它的特殊性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内容和视角的特殊之外,还有文体上的特殊,就是它的写作手法也很特殊。

在第1节后面说,神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晓谕”这个词,在吕振中译本里面,就直接翻译成“用表号指示”。其实就是说,《启示录》里面充满了象征和比喻,这就是启示文学的特点。启示文学的特点是,它用一些数字和一些象征性的手法来表达一些事情,所以不太容易读懂。比如说,《启示录》里面论到有十四万四千人将来在天上向上帝敬拜,你不能把这个“十四万四千”就认为是个实数,“十四万四千”在《启示录》当中,通常是被指代为那是教会的数字。再比如说,《启示录》里面提到一载、两载,你不能必须解释为那就是指具体的年日。《启示录》里面论到了很多数字,比如论到那两个见证人,我们也不能认定那就真的是两个人。所以,《启示录》用了大量的象征,用了很多旧约里面启示文学的写作手法,这是启示录难读的一个原因。但是,当我们在论到第1节“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这里面“启示”这个词的时候,不是说这是一种写作手法,这个“启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我们信仰的特点是从启示来的。“启示”这个词的意思是“打开”的意思,原文的意思就是把一个本来被遮住的东西给打开了;这个词的根本涵义是,如果没有上帝主动地把关于属天的事情告诉我们的话,没有人能知道。所谓遮住,就是人的理性、聪明和能力是无法揭开那个盖子的。刚才我们说过,《启示录》里面所有的文字我们都认识,可是却很难读懂。先不说能不能读懂的问题,就这些文字本身,就不是使徒约翰自己能编出来的。所以,当我们读到第1节说“耶稣基督的启示”的时候,特别强调的是约翰所写的这封书信里面所讲的所有异象,都是从上帝来的。所以,“启示”其实是表示《启示录》里面所讲的内容的来源是从上帝来的,这不是约翰自己想出来的,这也不是人间某个聪明人自己写出来的。因此我们说,这是我们信仰的特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信仰都声称是启示性的信仰,比如伊斯兰教,它自称是天使直接告诉穆罕默德的信息,比如说摩门教,它的摩门经也自称是天使告诉它的,再比如说犹太教也是启示性的信仰,它也说旧约是从上帝来的。启示性的信仰,就是都宣称所信的内容不是自己发明的。其实在这个意义上佛教不是启示性的信仰,佛教是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自己悟出来的。所以“启示”这个词更多强调的是,我们所信的是从我们自身之外而来的,是这个世界之外的信息。

约翰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的,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就是因为,《启示录》里面所记载的这些内容,让人觉得太难以置信了。包括基督徒在内,我们读了之后,既不能理解也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所以,在这里强调这是从耶稣基督而来的启示,其实强调的是,这里面所讲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不管你觉得多么不可思议,也不管你觉得多么难以接受,但你要知道,这些话语是从上帝而来的,将来一定会显出真实。《启示录》里所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末后,不管你相信的是灾中被提还是灾后被提,你就照着你的信心去接受。我们一定要知道,不可以把《启示录》当成是“这里面所说的或许是真的吧”。不认识上帝的人可能会说,这里面所讲的东西太过于匪夷所思了。基督徒会觉得,这离我太遥远了。不,当约翰在这里说“这是耶稣基督的启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强调他所讲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从上帝而来的。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再来看圣经关于这个世界的终末是怎么描述的。

强调了《启示录》内容的来源之后,引言当中提到的第二点,就是《启示录》这封书信是写给谁的呢?他介绍了领受这个预言的对象,第4节里面特别说到“约翰写信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那么,这卷书信只是写给亚西亚的那七个教会的吗?我们说《启示录》有非常明显的启示文学的特点,就是它里面一旦用到数字,就有它的涵义。为什么这里特别说到写给亚西亚的“七”个教会?“七”这个数字在圣经当中被称为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七”通常是代表所有的。当这里面说到“七个教会”的时候,一方面是指使徒约翰当时还活着的时候,亚西亚真的有这七个教会,跟约翰同时代的教会有很多,不只是这七个,但约翰就单独把这七个教会给拿出来了,就表示在当时的状况中,那个时代背景里面,这七个教会具有某种代表性,这七个教会其实就代表了七种教会。也就是说,这七个教会,在约翰所处的时代中,就已经代表了当时所有的教会。虽然没有提到耶路撒冷教会,也没有提到亚历山大的教会,没有提罗马的教会,但这七个教会其实也代表了那些教会。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如果我们读《启示录》后面写给七教会每个教会的书信的时候,它都会说“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都应当听”,也就是这个“七教会”不单单代表了使徒约翰所在的那个时代所有的教会,而且也代表了历世历代普世所有的教会。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给所有教会的书信,包括今天的我们。因此,这封书信也是写给今天这个世代所有属基督的教会的。

那么,约翰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了这封书信呢?我想,使徒约翰被流放到拔摩海岛的时候,有一个我们都熟悉的背景,就是在那个时候教会处在逼迫当中。从约翰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被流放到那个荒岛上,他自己就在逼迫当中。所以,他写《启示录》的第一个背景就是,教会处在逼迫中,但是我们一定要留意,这并不是说教会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处在逼迫的顶峰了。使徒约翰写《启示录》的意思是,虽然教会过去可能经历了一些逼迫,但他给教会写这封书信的时候,他表达的意思是说,那个真正的大逼迫还没来呢,后面会有更大的逼迫,这是他写《启示录》的那个隐含的背景。其实,他是在为后面更大、更持久、更强烈、更多的逼迫在做准备。虽然他现在就处在逼迫中,但他认为这还不算什么。相应的,对于任何一个世代的教会而言,通常在逼迫当中会伴随着对教会的另外一种搅扰,就是异端。所以,约翰所处的教会当时也有很多异端错谬的道理对于教会的搅扰,这是他写《启示录》的第二个背景。第三个背景,也是我们很熟悉的,那就是因为教会所面对的逼迫,因为外在环境的很多异端邪说,所以教会当中很多弟兄姊妹的爱心都冷淡了,很多弟兄姊妹的热心也都缺失了。所以,教会出现了属灵的低谷,很多人不来教会了,也不读经祷告,对主耶稣也没有那么强烈的追求了,传福音可能也没有那么热情了,生活也开始缺乏见证。这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这个世代,今天这个世代的基督徒常常会给人这样的感受——生活没有力量、没有盼望、没有动力、没有喜乐,就觉得一切都是虚幻。所以,使徒约翰当初所面对的教会的状况,跟今天教会所面对的内外交困的状况毫无二致。这就是使徒约翰在写《启示录》时总体的大背景。

那么,耶稣基督的启示到底告诉使徒约翰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要留意,第1节中说“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这启示是从神而来的,神当然是告诉耶稣基督,然后耶稣基督透过天使告诉约翰,约翰再告诉众教会。那到底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呢?是“必要快成的事”。我们通常理解这节经文的时候,“必要快成的事”是指《启示录》后面所说的所有事情都马上就要成就了吗?事实上,从使徒约翰开始一直到今天,过去了将近两千年的时间了,有一些预言已经成就了,但很多预言都还没有成就。我们对于“必要快成的事”在理解的时候,通常是在一个时间序列上。首先我们说,那是预言将来的事,其次我们说,将来的事很快就要发生了。所以,初期教会的弟兄姊妹或许在末世论的问题上,对主耶稣再来的这个问题上,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紧迫感。跟我们今天不一样,过去两千年了,我们越来越不觉得主耶稣明天就要来了。他们过日子,真的是觉得主耶稣马上就要来了,所以教会里面可能就会有弟兄姊妹说“反正主耶稣马上要来了,今天就不用认真干活了”。今天在我们中间这么想的人很少,即使不干活也不会以“主耶稣马上要来”作为借口。今天我们对于“主耶稣什么时候再来”这件事,没有那么紧迫、强烈的感觉,我们觉得还很遥远,我们会觉得在我们有生之年,这事几乎不可能发生。虽然圣经里面没说主耶稣什么时候再来,但是我们一想这件事,就会认定“在我死以前,主耶稣肯定不会再来”。这恰恰表现出我们对基督再来没有信心,因为不那么盼望基督的再来,也不觉得多么具有紧迫性。从某个角度而言,经过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对于“基督再来”这件事,现在已经变得麻木了。我们不敏感于基督的再来,我们更敏感于圣经里面其他的那些教导,比如婚姻、工作的问题。可以这么说,不读《启示录》的话,这些问题你都不可能理解。因为使徒约翰其实恰恰在《启示录》里面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启示录》这种属天的、永恒的属灵视角的话,你很难知道地上发生的事情该怎么去看待,那个本质你把握不了。你不知道上帝为什么会让一个无神论的政权来执政,你理解不了所处的时代。而读了《启示录》之后,你可能就能够明白一些,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属灵的视角。当这里面说到“必要快成的事”的时候,当然首先是指向将来之事,但并不一定是指马上、很快、立刻就要应验的事情。所以,“必要快成的事”里面“快”这个词,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它既可以指将来,它也可以指《启示录》里面所说的这些事情必然会发生。“快”这个词有时候不是指时间序列上的那种快速,不是指彼得所说的“主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它还表示一种确定性。就像主耶稣说的“我必快来”,这个“快”就表示他必然会来。

也就是说,《启示录》里面所讲的所有事情,都是人类历史的真实。比如论到巴比伦的倾倒,我们知道,“巴比伦”在圣经当中既可以指尼布甲尼撒的那个帝国,也可以指迦勒底人的首都巴比伦城,还可以指这世上一切的文明和人类的智慧,凡是这世界的荣华都可以称为叫巴比伦。可是在《启示录》里面论到巴比伦的时候说,将来它必定会被毁灭,它的灯光必然熄灭,它众多的人口必然被杀戮。这些话放在今天,我们会觉得这怎么可能呢。我相信,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发达会发出某种惊叹,但是在惊叹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将来这一切会怎样?会像启示录里所说的这样“必成为荒凉”吗?可是,当这里说“必要快成的事”,就是指这一切都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理解,其实《启示录》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视角,那就是,这是上帝所掌权的世界。历史是上帝的历史,历史不是一些毫无逻辑、混乱事件的拼凑,掌管历史的那一位,就是我们所敬拜的上帝。所以,从耶稣基督而来的启示告诉使徒约翰,《启示录》里面所讲的事情,不单是将来的,不单是必定会发生的事情,而且还有第三层涵义,这里所讲的“快成的事”还有一种“忽然发生”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词有一种让你觉得意外的感受。这个意外的感受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在时间上让你感到很意外,你觉得明天还会像今天一样阳光明媚,可是明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整个人类历史就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成的事”里面的“快”这个词可以把它理解为有“突然发生”的意思,所以,圣经在论到主耶稣再来的时候说,主来的日子就像贼一样。主耶稣来的日子是让人出其不意的,你觉得主耶稣明天不可能来,如果主耶稣明天却来了,那你就觉得这太意外了。对于初期教会的弟兄姊妹来说,他们觉得主耶稣明天就会来到,可是过了两千年了,主耶稣还没有来,这也是令他们意外的。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他的再来一定是公开的,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但他再来的那个时间一定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其次,这个意外的感受还表现在事件本身。《启示录》里面所讲的这些事情,对于世人而言,都会让他们觉得意外。他们正觉得在平安、享乐和荣华当中的时候,顷刻之间,毁灭就临到了。人们觉得稳固的时候,毁灭却临到了。所以,今天所有读《启示录》的人,如果觉得这里面的事情非常荒谬的话,有一天会显明他们的感受是荒谬的,因为这些事真的会发生。当我们说主耶稣把将来什么样的事告诉了使徒约翰呢?就是那将来必要快成的事,不单是将来,不单是必然,也是指意外的事。

我们看第三点,就是使徒约翰不单论到说将来必要快成的事,而且在这里特别提到一个应许。这个应许是,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我们之前刚刚分享过八福,《启示录》里面对于有福的应许有七个。这是第一个有福,后面还有,比如说,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而且他们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再比如说,《启示录》里面论到第三处有福的时候说道,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你会发现,使徒约翰在《启示录》里面论到三种人都是有福的。第一是念这书上预言的人是有福的,也就是你读了,信了,你是有福的;当你去传福音,跟别人讲《启示录》的时候,你是有福的。第二种人是那听见的人是有福的。但我觉得念和听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后面,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是有福的。如果你听见《启示录》所讲的这一切,然后你觉得无所谓就抛之脑后了,那么这就不是福分,而是咒诅了。我们常常对于圣经的经文有一种误解,我们以为读之前和读之后,我们在上帝面前的责任是一样的。你要知道,你读之前和读之后的责任是不同的。你听见了,却不去遵行,你的心会变得越来越硬。所以,在我们的信仰中,没有一个中间地带,我们要么向前,要么向后。信主多年的基督徒在灵性上可以越来越退步,甚至可以说你没有长进就是退步了。你怎么才能保持对于上帝话语的敏感呢?除了你昼思夜想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就是你能去遵行,只有遵行,才能保持你对上帝话语的敏感。

那么,具体都有哪些福分呢?使徒约翰没有讲,“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但他没有讲具体都有哪些福分。我想,这个福分当中至少包括一点,就是如果有人因为读《启示录》而信耶稣,会得到永生的福分,这个是一定有的。那如果单对于基督徒而言,我想,福分是两个层面的。我们说《启示录》的背景是教会必定会面临逼迫患难,因此读《启示录》可以使我们能够得着面对逼迫该如何应对的福分,也就是你读《启示录》的时候,会从《启示录》当中得到一个超然的属天的视角,因此你心里面就会有从上帝而来的平安、喜乐和勇气。还有第二个层面,我们怎么面对这个世代当中那些失丧的灵魂。读《启示录》有一种感受,就是你始终会有一种很紧迫的感觉。所以,《启示录》的经文给我们有两种感受,一种是非常肃穆的感觉,一种是非常紧迫的感受。如果主耶稣明天就来了的话,你该如何自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你关心的问题,那些我身边的、我认识的、我关心的那些人的灵魂该怎么办?所以,你会格外地去关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灵魂的得救。因此,这个福分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你自身可以面对患难,第二个层面是神会使用你去拯救更多的灵魂。

为什么说“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呢?使徒竟然给了个原因是因为日期近了。什么日期近了?主耶稣再来的日期近了。对于当时的教会而言,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可能很多弟兄姊妹就是这么来看待的。虽然今天有很多释经的学者说不可能是指基督的再来,但是当使徒约翰在写《启示录》的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了,那个时候他所侍奉的神,他可能一直盼望什么时候可以再次见到主耶稣基督。当然我们知道,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快就发生的。当这里面说“因为日期近了”,首先表明的不是一个时间性的,当《启示录》里面说“日期近了”的时候,它其实表明的是时间的方向性,就是显明这个世界将来结局的那个时刻越来越近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每当我们多活一天,我们都知道,我们距离主耶稣再来又近了一天,我们多活一年,我们距离主耶稣再来又近了一年。你关注的是,我们朝那个方向又前进了一点,这是一个基督徒在地上生活应有的时间观。我们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代的看法,其实应该是有标记的。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知道所谓的标记。比如说唐朝的时候,贞观九年,这个就是标记,是以李世民登基做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定年号为贞观。包括今天的台湾,仍旧在用民国多少年来记录,都是有一个时间的参考点。你看时间是有标记性的,你以那件事作为你所处的这个世代最重要的那个时间基点,你以那件事来衡量你自己的生活。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基督徒的人生,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倒叙的,我们不是从起点开始算的。其实当主耶稣在受死、埋葬、复活、升天之后,对任何一个基督徒而言,我们人生的参考点,我们对历史和世代的看法已经更改了,你不是纪念建国多少年或者自己多少岁的生日。圣经里面说,有人觉得日日都一样,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实际上,让我们在地上能够有力量、有目标、有动力地去生活的是基督再来的那个时刻,我们都是奔着那个时刻去的。我们是为那个时刻而生活的,甚至可以说,我们是为那个事件而活的。基督再来可以说成为了今天我们在地上生活,人生当中的大事。没有这件事情的话,这个世界将上没有什么大事了。可能有人会说,那万一我的有生之年等不到主耶稣再来呢?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我们和摩西、大卫,我们和那些在我们以先离开这个世界的圣徒相比,我们距离主耶稣再来的那个时间并不是更近了,我们距离我们之后的那些圣徒,也不是更远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对于摩西而言,他在旷野侍奉到《申命记》的那个时刻的时候,他去见主耶稣的那个时刻已经可以按天来数算了。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明天就见主了,也有可能明年见主。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其实你的人生,时刻都在一种紧迫感当中,因为你随时可能离开这个世界。今天你还活着的时候,其实你是有一个在上帝面前侍奉并建造自己工程的机会,你现在还有这个机会,所以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当你一旦离开这个世界了,那个机会就没有了,所以要珍惜我们在世的年日。当这里面说“因为日期近了”,这就是约翰的历史观(世界观及人生观)。为什么称为末世呢?从主耶稣升天的那一刻起,末世就开始了,因为他随时可能再来,而且他必定来。这就是圣徒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你数算在地上的年日,是以主耶稣再来与否作为终点的,这是你看待这个世界的参照点,也是你看待自己生活的参照点。

最后是使徒约翰的祝福和颂赞。简单地来说,这个祝福是一个三一结构的祝福,特别提到“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和他宝座前的七灵,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这个三一结构的祝福的特点在哪呢?它论到了上帝的永恒——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它论到了上帝的权能——那在他宝座前的七灵。有很多人说这个“七灵”不一定是指圣灵,但是就这个结构而言,指圣灵最合适。其实七灵这种表述指向了圣灵的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更是指向了圣灵统管万有和鉴察人心的能力。圣灵是在神宝座前的七灵,“七”这个数字再次出现,“七”就表示完全,是指神完全的能力。然后论到主耶稣的时候,突出了基督的权柄。所以你会发现,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的祝福语带有非常强烈的末后的气息,他强调上帝的永恒,强调圣灵对全地的鉴察,强调基督统管万有的权柄。所以,这个祝福语给人的感受是带着非常强烈的那种属天的荣耀和肃穆,会让我们心里有一种敬畏感,甚至说让我们心里有一种畏惧感。但是这个祝福语当中,它的重心却是在基督论上。我们知道,三一上帝的三个位格通常的顺序是圣父、圣子、圣灵,可是在这个祝福语当中,圣子耶稣基督其实放在了最后。放在最后不是对他不够重视,恰恰相反,是要特别强调基督在地上所做的。

这里对于基督所做的,提到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诚实作见证的。“诚实作见证”这个词,在吕振中译本里面直接翻译为“他是那忠信的舍生作证者”。也就是说,主耶稣在地上是为上帝诚实作见证的那一位,他是上帝最忠诚的、最完美的见证者,因为他始终说“我与父原为一”,他不单这么说,而且他在地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父来的,他所行的每一件事都是父让他做的,他从来没有照着自己的意思行过任何一件事,这就是他对上帝的忠诚,他是绝对和完全的忠诚,十字架就是他的忠诚最极致的表达。对于上帝忠诚的代价是什么呢?是他的舍命。其实这是对今天所有基督徒的挑战,我们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想被上帝使用,神愿意透过我们来做一些工作,愿意让我们成为上帝工作和恩典的途径的话,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你也进入到他人的苦难当中,第二种方式,就是你为那个人流血牺牲。其实基督在地上就是这样的,他的道成肉身就是进入到我们的苦难,他在十架舍命就是为我们流血牺牲。所以保罗说,我情愿在我的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这不是保罗在自夸,也不是他觉得基督的拯救不够,而是说,他也乐意像基督那样被上帝使用。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不管是宣教也好,还是说你在本地为上帝作见证,只要你完全忠诚于上帝的话,一定会伴随着代价和牺牲。这不单是在那个时代,在所有时代任何一个教会都一样。教会只要是为上帝作见证,只要是完全忠诚于上帝,逼迫患难是必然的,因此,代价和牺牲就是必然的。其实这个限定词,表达了非常强烈的在末后的世代里面,如何来跟随上帝。

第二个方面,就是关于他论到了基督是首先从死里复活的。这是这个世代最大的神迹,这也是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在末后的日子里生活中最大的盼望、最大的喜乐和最深处的勇气和力量,因为基督胜过了死亡。其实这个世界对我们最大的威胁不过是死亡,但基督却胜过了死亡。第三个方面论到基督的时候,特别说到“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我们在教会的层面上,特别强调基督是教会的元首。但《歌罗西书》里说,基督为教会的缘故作万有之首。到了《启示录》里面,当基督骑着白马,身上溅了血,穿着洁白的衣服出现的时候,他大腿上还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所以《启示录》里面极其强调,基督作世上万国的君王,他是世上所有作君王的元首。这个其实对于我们在地上生活,跟我们很多时候的感受不太一样。我们可以在神学上认同基督作万有之王、万王之王,其实圣经这句话的意思是基督是所有权柄的主宰,不管是美国的总统,还是泰国的国王,或是中国的主席,他们都是被上帝所管制的。但往往我们把这句话只信在的神学层面上,可能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知识。因为我们一想到握有如此强大权柄的人,我们会觉得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而这里强调的是,我们在这个末世当中生活,当面对逼迫患难,面对一个强大的我们无法胜过的势力的时候,你该惧怕和倚靠谁呢?你如果惧怕他们,就表示你不那么惧怕上帝,你不认为上帝比他们更加强大;如果你倚靠他们,就表示你不倚靠耶和华,他们比上帝更强大。所以,《诗篇》说,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这个“王子”其实就是指世上政权的君王,那些大有权势的人。

最后是约翰的一个颂赞,这个颂赞其实就说了一点——他爱我们。如果把中间的去掉,只说“他爱我们”,后面就是“但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这也是可以的。中间说到“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神的祭司”,这三句话就是对那个“他爱我们”的解释。神是怎么爱我们的呢?他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这是基督在地上永远可被称颂的荣耀而伟大的作为。如果我们看历史的话,我们就当看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那一件事,就是基督为我而死,这当成为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看第二件事,就是他会再来,我将要在他面前交账,因此那是我生活的意义和动力,这就是基督徒人生观的框架。你对这个世界是这么看待的,这是你的世界观,你这么看待这个世界,就决定了你的价值观,你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你的人生观。所以后面特别说,他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神的祭司。这有点类似于《彼得前书》二章9节所说的,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在末后的世代里面,基督徒应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最根本的身份是属天的国民。“国民”这个词,其实表示这是我们的本质,我们不能忘了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我们常常说,我们的身份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属天的国民,另一方面是地上的公民。其实,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天国的子民。其他所有的身份,都是在这个身份之下的。你可以有无数的身份,但没有任何一个身份可以超越你属天子民的身份。你看重什么身份,就表示什么是你的生命。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些身份舍弃另一些身份。我们可能都不太认可的就是,新闻有时候会报道说,有某一个小学老师,为了给学生上课,却不管自己生病的女儿,而这却被作为先进的典型,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认同,我们会觉得她作为母亲的身份应该高于她作为老师的身份。而当她优先选择了那个作为老师的身份,却把作为母亲的身份扔下的时候,就表示,在她看来,作为老师的身份更重要。而今天我们所说的是,作为天国子民的身份,超越你在地上的任何身份。主耶稣不是不爱他的母亲玛利亚,但是天父上帝让他上十字架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在玛利亚面前尽孝了。所以,当这里面说“他又使我们成为国民”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你最重要的那个身份是什么。而“祭司”则表示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如果说“国民”是在提醒你的自我认知,就是你要知道你是谁,属天的国民是你的身份,是你的本质,那么“祭司”从某个角度来说,算是你的职分。“祭司”就表示了你在地上,你的使命是什么。“祭司”就是你的使命,将来到了天上就不需要作祭司的使命了,因为每个人都认识主耶稣。但是在今天这个末后的世代里面,你身上有一个荣耀而君尊的使命,那个使命就是你在地上、在永生上帝面前作祭司。“祭司”的涵义就是,你站在别人面前,来代表神,你站在神面前,来代表那个人。这是我们常常说的,基督徒有最基本的两重责任,就是福音和祷告。你有把从上帝领受的真理宣讲给那些需要听到的人的责任,你还有为他们祷告的责任,在这个基础之上,你有伸手帮他们的责任,那是上帝要透过你把恩典给他,这个叫祭司。其实我们常常说,基督徒的呼召是什么,特殊呼召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普遍呼召很清晰,你被呼召作祭司。

因此,在最后的时候,我想,使徒约翰跟保罗很像,“愿荣耀权能归给他”是从他内心当中发出来的对于上帝的颂赞。当他想到他身上有荣耀的身份和使命的时候,他不得不把这荣耀归给神。

我们一同来祷告:

是的,主啊,在这末后的世代当中,我们尤其要来思想你在我们身上所赐给我们诸多的恩典,这恩典乃是你用你的血把我们从罪恶当中救拔出来,你还给我们上帝子民荣耀的身份,而且你也赐给我们能为你工作、被你使用的荣耀职分。愿我们今天,能够在你面前再次来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当中这宝贵的属天恩典,使我们能够抛开这世上一切的缠累,能够再一次在你面前立定心志说,主啊,我们在世上还存活的年日,能够被你使用,能够专心来寻求和跟从你,因此就使我们可以挣脱这世上各样的搅扰,使我们的生命能够进入到自由当中来事奉你,见证你。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本文是晓峰牧师2018年1月31日在圣餐聚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