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森
我从2007年左右开始服事青少年,截至2016年转入全时间学习之前,有大约十年服事青少年的经验。目前在学校里仍在继续服事青少年的群里,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目前面对的青少年大多不是信主家庭出来的孩子。借着这篇文章,我分享服事中的某些心得体会。
认识两位服事中国留学生多年的美国老弟兄,他们经常感叹后继无人,有些教会里服事慕道友的活动不得不搁置,因为同工的年纪实在是大了。有一次,我问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除了一些社会问题之外(例如年轻人更喜欢去大城市),R弟兄谈到早年间过于刻板的神学立场将很多青少年推出了教会。比如地球的年龄问题,进化论的问题。教会里掌握话语权的长辈将此类问题的标准答案强加给青年人,而青年人则会认为长辈们不可理喻继而以离开教会作为回应。我认识的一位衷心服事留学生的美国老弟兄仍然认为地球的年龄只有五六千年,至于那些支持地球长龄的证据,则统统归结为“魔鬼的诡计”。既然不存在理性的对话平台,便可以想象为什么青少年要用脚投票了。青少年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接受的信息使得他们并不理所当然地接受成年人习以为常的观点。更严重的是,教会里流传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圣经有意教导的。我的女儿最近问我,主耶稣在天上的话,那么放烟花的时候会不会伤到他?主耶稣在天上的话,他会不会摸飞机?成年人可能会在潜意识里用例如“灵界”概念自动过滤掉这种看似幼稚的问题。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小孩子对“耶稣在天上”的理解,也许更符合使徒行传里目睹耶稣升天的门徒的理解。而一个与物质世界二分的“灵界”是否符合圣经的教导,反而更值得讨论。面对青少年提出的问题,信仰的长辈们不如先放下自己的标准答案,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他背后的意思是什么,他大约期待什么样的答案。然后用青少年可以理解的语言来与之对话。信仰的长辈如同汽车拉力赛里的副驾驶(准确的称呼是领航员),他们知道终点在哪里,但同时也清楚信仰道路上的坑在哪里,他们陪同青少年一起走过,在真实的生活中见证信仰的力量与智慧,面对复杂的新问题时,与青少年一起探求答案。关于副驾驶的作用,网上有人这样描述“首先这哥们嘚吧嘚嘚吧嘚说的可不是废话,他告诉驾驶员赛道的每一处信息,比如:前方6档全油门直行130米然后有一个弹跳,之后接左60度弯道减到2档通过出弯之后大直路全油门加速。”换句话说,长辈宝贵在于经验,而不在答案。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在教会开始了一个青少年小组。成员大都是来自不信主家庭的小留学生。青少年主日学的传统内容,显然并不合适他们。在经过了几次尝试,甚至还产生了一些冲突之后,感谢主,还是摸索出了一些“套路”。以目前他们的属灵状态,聚在一起来敬拜上帝并不现实,也不真实。信仰的实用功能可以着实挖掘一下,如圣经如何教导与朋友相处,如何处理怒气,如何看待两性差异,如何看待死亡。由他们的实际生活引入,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最后落脚于圣经的教导,挖掘圣经教导的现实意义。虽然如今青少年的物质生活并不缺乏(我接触到的范围),但是情感和生活动机的缺失,却有恶化的趋势。环境的变化,需要青少年的事工一起变化。与学生们增进感性和信任的捷径是一起面对生活中的低谷,比如失恋,比如异地恋。在这类处境下的学生非常需要过来人的分享和建议。除了找到信仰在生活中的切入点之外,与青少年对话的另外一个关键之处,是保持自己头脑的清新,对新生事物的开放与好奇的态度。例如为什为王者荣耀让青少年如此沉迷,为什么大麻对健康的损害以及依赖性比香烟低,却仍被列为毒品,为什么基督教的说教被抵触……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探索背后的原因,然后以更加丰富的生活和信仰经验引导他。
在今年夏天,我认识了一位经常去河边钓鱼的大爷,且称呼他为司大爷。司大爷邀请我一起钓鱼。河中间会有些冒出水面的大石头。我们就站在上面用浮钓的方式看着漂儿顺流而下。如果漂突然往下沉的话,十有八九是有鱼咬钩,这时就要收线。收线不能慢,慢了鱼会脱钩,也不能太快,快了恐怕线会被扯断,总是要让鱼竿保持一定的弯度。虽然我也置办了渔具,而且司大爷提供了鱼饵,但是司大爷的咬钩机会还是比我多得多。我先观察了几次他如何扬杆、如何收线。之后再有鱼上钩,他会招呼我过去,替他收线。这条河里的鲶鱼大而有力,十斤以上的鱼很常见,大到二十斤也不奇怪,而且司大爷的鱼线通常会放上百米长,所以整个收线的过程真的是在搏斗,鱼线一头是求生的本能,鱼线的另一头是狩猎的天性。整个过程下来,我经常是急喘嘘嘘,需要坐下来歇会儿,而大爷则抽着香烟在旁边笑眯眯的。偶尔有鱼脱钩,大爷也并不在意。有时我会累得推辞一下,大爷还是不厌其烦的鼓励我再试试。在闲谈时,司大爷也会提到如何避免被鱼线割伤手指,在水流的哪些区域下钩比较好,热天鱼会停留在什么水位。跟着大爷钓过几次之后,我对钓鱼过程的方方面面也有了一定的感觉。回想起来,这也正是培养门徒,锻炼青少年最有效的方式。一个好学的青少年,即使他能够主动去阅读书籍、获取知识,他仍然需要有愿意塑造他们的长辈的护航,需要在真实的事工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信仰的长辈则需要为年轻人创造机会,敢于交托责任,适当地出谋划策,并且看淡成功和失败,而着眼于年轻人的成长。我接触过的初高中生,如果是在教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已经具备了服事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潜力,需要青少年的同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况且,年轻人的创造力总是比成年人要强,只是创新并不都实用。
如何吸引青少年参加团契,是个不小的挑战。食物、游戏、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是不可让配菜喧宾夺主。有一类青少年事工遭到广泛的批评,就是青少年在其中热热闹闹地嗨完了却没有生活的改变、信仰的进深。这里实在忍不住吐槽一下某些教会的敬拜,震撼的声音,炫目的光线,极尽所能地刺激着会众的感官。也许在当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已经适应了这种强度,但对于我还是些许感受到耳朵和心脏的压力。话说回来,青少年事工不是照顾学生生理和安全需要的托儿所。好像坐在副驾驶位置的领航员,他的心里有远方的目标,他的口里有眼前的引导,他并不是让驾驶员漫无目的的自驾游,他帮助驾驶员在安全地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不断向目标前进。
最近常感到体力不如从前了。每次感到精力不足的时候,就是再一次被提醒,应该思考能为年轻人做些什么,才能让他们在信仰上站得稳,站得久。我也鼓励读到这篇文章的弟兄姐妹,在辛苦服事时候能够休息一下,同时考虑如何让信仰传递下去。最后,即使工人付出再多的努力,孩童里总会有“不按计划”的成长。作为工人,一方面可以欣赏这些独立自由的人格,另一方面也当信靠神的主权,借用保罗的话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长。 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
(作者为本教会弟兄,曾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目前在美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