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第一次“断舍离”

文/小珂(12岁)

 

小时候,我十分热衷于收藏各种七零八碎的小玩意儿。路上捡到的小石子,朋友送的小玩具,还有豁了口的旧杯子,写满了字的废纸片,甚至是小到不能穿了的衣服……我都坚决不扔,也不送人,尽管大部分东西对我来说毫无用处,只能称之为“摆设”。

渐渐地,这些“摆设”越集越多,越集越多……数量之大,种类之繁多,足以令任何进入我那小房间的人为之惊叹。我觉得我的房间好像一个小小的博物馆,里面应有尽有,丰富而有趣,我为它感到自豪。但令我有些扫兴的是,爸爸妈妈却并不赞赏我的“博物馆”,还劝我扔掉许多物品,说我都快成一个守财奴了,爸爸还劝我读一本叫什么《葛朗台》的书呢!我不以为然,仍旧坚持己见,守着那些“摆设”不放手。

然而,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房间里的这些“摆设”的确给我带来了一些不方便。当我急需某件物品时,在拥挤的房间里翻呀,找呀,可是就算我不放过每一个角落,把房间翻个底朝天,还是找不到。有一次,我急着要去上书法课,可怎么也找不到我用着最顺手的那支毛笔了,最后只好随便拿了支凑合着用。重要客人来家里时,我生怕客人看见我那乱糟糟的房间,看见紧闭房门之后的“真面目”,就把房间的门关得紧紧的,每次客人不经意靠近房门时我都心惊胆战,真是尴尬!还有一次,我的一个好朋友来家里玩,她环顾着我的小房间说:“你的东西可真多呀!”那语气,半是羡慕半是打趣,我有些羞愧起来……不禁又回想起她在评价手册上对我说的那段话:“先豫,我发现你的桌子经常是一团糟,找起东西来也显得十分慌乱。希望你以后能时不时地整理整理、收拾收拾,不用的东西扔一些,这样或许能更好地静下心来学习,不被杂事转移了注意力。”是呀,这种种的不方便,不仅让我十分烦恼,而且还让我第一次感到这样下去真的不行了,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影响了我的情绪。不过,虽然我给这些困扰贴上了“不可忽视”的标签,但就是一直没找到一个处理问题的好时机。

后来有一天,在学校的综合实践课上,老师教给我们许多收纳整理的小窍门,并鼓励我们运用到生活中,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回到家后,我却沮丧地发现我的东西太杂、太乱,根本无从下手。这时候,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瞧,最近特别流行三个字,叫做‘断舍离’。”我觉得这三个字听起来令人感觉很不舒服,只听妈妈又说:“‘断’就是断绝,‘舍’就是舍弃,而‘离’就是分离的意思。”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知道妈妈到底要说什么了——“我认为你很有必要对你房间里的那些废物进行一下‘断舍离’。”

啊,“断舍离”!这简短的三个字在我脑袋里回荡着——“断舍离”!很显然,虽然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处理一下”,但是事到临头,还是有些不情愿。不过,该来的总得来。

唉,我早就知道,那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件紫红色毛衣,是我最喜欢的,现在虽然小了,可我怎么舍得扔掉呢?这只毛绒玩具,伴随我度过了多少个夜晚?还是留着做个纪念吧。还有那堆小石子,是我在海边捡回来的,真不舍得扔呀!就这样,经过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奋斗,原本散落各处,我视如珍宝的“摆设”一个接一个地都找到了自己的归所。小石子小玩具等进了垃圾箱,全都难逃厄运;旧衣服有的准备送给表妹,有的被放在干净袋子里,在废品回收箱旁边等待着被人认领;只有一些比较珍贵的纪念品留了下来,也被我整理得见不到什么影儿了。

我亲手把那些宝贝扔进了楼下的大垃圾箱里,感觉心里好像失去了些什么,像我的“新房间”那样空落落的,又觉得似乎还得到了点什么……

在这之后,我自信心满满地又邀请那位好朋友来我家,想让她看看我房间的大变样。这次,在她环顾我的房间之后,我看到了她眼神中的赞赏。她说:“哇,现在你的房间显得真整洁!你以前的那些小玩意儿都去哪里了?不会是扔了吧,记得以前你扔个小石子都挺困难的。而且我发现你的课桌和桌肚也变得整整齐齐了,你的改变可真大呀!”听了她的话,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比之前听到别人惊叹我房间里东西多时感到的骄傲更真切。

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过的一段话,以前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好像有些懂了——“你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是为了让你自己的生活更加方便。你应该指使它们去为你做事,千万不要让它们使唤你。东西是为人服务的,人不是为东西服务的!永远也不要让东西成为你的主人!”

这是我的第一次“断舍离”,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作者为本教会的信二代)

妹妹和我

文/小珂(12岁)

 

一直到七岁,我都是家里的独生女,之后我们家添了一个新成员,那就是我的妹妹,阿玖。

这个小生命令我心情十分复杂。有一个妹妹意味着有玩伴了,我肯定不会再孤单;但是也意味着我必须存心忍耐与宽容,她惹我的时候,我不能任着性子,大发脾气。我还得尽量不显出高她一筹的样子,当她在某件小事上获得了成功时,我要尽力替她高兴、鼓励她,尽管这件事我早就会了。

妹妹出生以前,我在家里可谓是“独霸天下”。所有小孩的衣服、书籍和玩具,都归我名下,没有人和我争。但妹妹一来,妈妈把我的许多东西都给她了,还说:“这些都是你穿过、读过和玩过的,现在不适合你了才给阿玖,你应该知足才对。”我有一套中英对照的《贝贝熊一家》和一套英文的精装版《金色童书》,本来是想自己收藏起来的,却也给了妹妹。

更令我伤心的是,有了妹妹之后,妈妈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妹妹还没出生的时候,妈妈会给我扎辫子,讲故事,特别有耐心。但是现在对我就各种不耐烦,常常训斥我。好脾气好像全留给了妹妹,对她说话总是好声好气的。我知道妈妈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家,压力很大,也很累,但这还是很不公平。

阿玖还特别喜欢“搞破坏”。她经常在我的东西上乱涂乱画,让我忍无可忍,冲她大吼大嚷。她还很“擅长”破坏气氛。爸爸妈妈要是夸我一两句,阿玖一定会挤眼泪,非让爸爸妈妈也夸她不可。并且每次爸爸妈妈辅导我作业的时候,阿玖总会在旁边大声背古诗,或是故意问“妈妈,我是怎么知道六加七的呀”,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数学才能。

不过,我又不是唯一一个有兄弟姐妹的人,所以不应该过多的抱怨。既然有妹妹,就应当行出一个姐姐的样子。

有一次上主日学,老师让我们交流交流自己身边“不可爱的小罪人”。大家基本上都说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也不例外。可是说着说着我突然想起来,我不也是一个罪人吗?作为姐姐我也做过不对的事。一次妈妈给阿玖买了新头饰,我特别喜欢,偷偷藏在了自己房间里。还有一次阿玖得到了一本极其精美的地图书,我连哄带骗地让她把书送给了我。妈妈虽然很生气,但也无计可施。

其实,阿玖也经常很让我感动。她在幼儿园或主日学得到了什么好东西,只要我喜欢,她就会毫不犹豫地给我一份;妹妹也很崇拜我,我看书、画画、写作业,她都觉得很伟大,常常用敬佩的眼光看着我;妈妈批评我的时候,她总会护着我,捂住妈妈的嘴巴,不让妈妈说我,有一次她眼泪汪汪地说“她是我的姐姐”……这时候妹妹就不再是我心中“不可爱的小罪人”了,而是上帝给予我的宝贵恩赐,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我想,上帝赐给了我们兄弟姐妹,或许也是要锻炼我们。藉着兄弟姐妹,上帝赐给我们温柔、谦卑、忍耐的美好品格;让我们懂得彼此相爱,互相包容。所以,当我再想对妹妹发脾气的时候,我要向神祈求一颗宽恕、忍耐的心,“慢慢地动怒”。    

 

都在一条船上

文/张凯律师

 

2010年春天,我和十几位律师、记者一起研讨山西毒疫苗事件。

我把研讨会记录放在我的博客里,第二天,文章被删,为了表示抗议,我把这个事记录在了博客里。

之后,律师和记者分头行动,一系列维权过程我都写在博客里,但文章很快被外星人劫持了。

那一年,我见了很多当事人,他们的孩子在打完疫苗之后,有的忽然抽搐,有的死了……。

但是,人的生病和死亡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他们只能说明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但是谁能说清楚是否存在实质因果关系呢?

很多部门就是这么搪塞他们的。

疫苗的保存要求在2–8度,当时有证据表明:很多疫苗直接在高温下保存和运输。

高温下的疫苗只是无效,还是变质为有毒物质?谁都说不清。

当时毒疫苗事件发生在山西,八年后的今天,疫苗受害主要在山东。

这一东一西,惹动了人们的愤怒。

山西疫苗事件距今天已经八年时间了,这八年,我经历了人生各种起落和变故。

就像坐在一艘大船里,自己完全无力左右命运,只能跟着大船起起落落。

然而,我们何尝不都在一艘大船里,看起来船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事实是:船里的每一个人,决定着船的命运。

1

我的同学今天给我留言,让我写写毒疫苗的文章,因为他的孩子打了报道的问题疫苗,他不知道这疫苗进入孩子的血液里会发生什么。

我还记得他嘲讽我:不懂得赚钱,每天总是关心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闲的蛋疼。

我的同学就很会赚钱,平时不问西东,念叨着什么岁月静好。 八年前山西毒疫苗的事情他根本不知道,似乎也不需要知道。山东的事终于轮到他了。

他也真的急了,一下午给我发来好多这个事件的文章,问我是不是真的。

我说:“不传谣,不信谣”。这正是他曾经发给我的微信。

2009年,我帮助毒奶粉受害者。

2010年帮助毒疫苗家庭。

我的这位同学说:你什么都改变不了,倒是把自己搭进去了。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说的是真的,而且他也是俊杰。所以,我不为自己辩护。

2009年,我代理毒奶粉的受害人,到法院起诉,法院不立案。

2010年,毒疫苗的受害人到法院起诉,法院也不立案。受害人就到卫生部抗议,最后被拘留了,于是行政诉讼,我拿着他们的诉状到法院,依然不立案。我和法官吵起来,最后被轰出去了,这事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法院。

行政拘留不算太重的处罚,最多十五天。但据说有人因此被判刑,理由是:寻衅滋事,刑期两年。

确实,我什么也没有改变。

我常常感觉到:这样的处境,律师是最没用的,有时候,我们只是给当事人带来一些心灵的安慰而已。

今天网上才传出消息:过去管奶粉的领导,并没有卸任,现在管疫苗了。

网友质问:管不好奶粉的人,能管好疫苗吗?

疫苗问题没有解决,管疫苗的人也没有解决,但提问题的人都被解决了。

当年披露山西毒疫苗的记者王克勤被报社下岗,总编包月阳被免职。还有当年的那些律师,我都不想多说了。

最近读哈耶克,这位先知般的思想家,指出了人类通往奴役的路,他说:“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今天的中国的样子,就是中国人观念塑造的,中国人普遍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中国。

换句话说,中国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疫苗。

我那位同学的想法,基本是国人的普遍想法。

平时我懒得理他,他也懒得理我,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而这次,这位同学或许才意识到,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不仅仅我与这位同学,这次大富豪刘强东与八年前那些衣服都穿不整齐的农民,也站在了同一条船上。

平时我的这位同学一门心思赚钱,哪里管什么洪水滔天。但这次他发现了船在漏水,可能自己也会溺水,总应该想想怎么把船修好吧?

况且他平时很“爱国”,微信朋友圈几乎没有“负面”信息,最近又在朋友圈里转发人报文章,吆喝着要和美国把贸易战打到底,说什么:美国亡我之心不死。

这位同学最后发信说:“要好好赚钱,让儿子移民”。

我回复:“真怂”。

2

一个大胆的假设:

如果2010年,那些做报道的记者、律师不是被打压,而是得到荣誉。

如果那年的的疫苗事件,责任官员得到惩处,法院大胆的开庭审理,受害人得到高额赔偿。

如果那些自发组织起来的NGO组织,可以自由的发挥他们的功效。

那今天会怎么样呢?

不用太聪明也会知道:会产生更杰出的记者、律师、官员……

法官会充满荣誉感,他们会骄傲的说:八年前那个案子是我判的……

NGO组织会自豪的把八年前他们的功绩写在自己的宣传册里,对来访的人夸耀自己在疫苗事件中所做的贡献……

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设。

如果把我的这些假设翻译成政治或法律词汇,就是:新闻自由、司法独立、主权在民……

这些已经被历史无数次的验证过的价值,难道我们还需要别出心裁,另辟新道吗?

问题疫苗难道真的只是疫苗问题吗?

3

爱国青年说:“任何国家都有问题。”

是的,他们说的没错,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大不相同。

八年前,我们把毒疫苗的帖子删干净了,以为疫苗问题解决了。

但问题疫苗只是换了一个省。而且,这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调查报告《疫苗之殇》中披露,中国是世界疫苗事故最多、最惨的国家,每年至少都会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或死或残。

美国也曾经有过疫苗危机,大家都争着要往美国这艘船上跳,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船客呢?

几年前,美国麻州一家药厂出现违规,导致全国脑炎爆发,76人死亡,该厂负责人被控二级谋杀,药厂倒闭,赔偿2亿美金。

1988年,美国通过《国家疫苗伤害补偿程序》。确立了为接种疫苗造成伤害的无过错补偿制度,受害人无需诉讼就可获得初步赔偿。

我们得到赔偿的概率有多大呢?

这要解释什么是无过错补偿。简单的说:双方举证方式不同。

2013年湖南广东四川有4名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家属向医院提出索赔,院方称:尚不能确定死因与疫苗有关。也就是说:家属需要证明孩子的死是疫苗导致的。

想想,这样的证明有多难?孩子打了疫苗,孩子也死了,但这可以证明是疫苗导致的吗?不可以。

医院会说:孩子中午还吃饭了呢?你怎么知道不是吃饭死的?医生可以拿出一大堆病例说明:吃饭也是可以死人的。

你是一个几年才会接种一次疫苗的人,你的诉讼对手是精通疫苗医学的机构。你怎么可能讲过他?

你当然可以申请鉴定,但是疫苗有多假,鉴定就可以有多假。

美国确定的的无过错补偿责任正好相反,上面的案子为例,按照美国的法律,院方需要证明:孩子的死与疫苗没有关系,如果院方不能证明,就要赔偿。

依据上述的美国法律,也是先行赔付。先赔钱,然后再打官司,一般而言,孩子疫苗后,只要不是明显的意外死亡或其他疾病导致死亡,都会推定为疫苗导致。

而赔偿的数额呢?

在山西毒疫苗事件中,唯一获得法院立案的尚彩玲,打了三年官司,最终和疫苗厂家达成和解协议:厂家补偿十万元,尚彩玲放弃诉讼和上访权利。

从1988年至2000年法案实施12年间,全美有1500多人得到11亿多美元的基金救济。平均每人约500万人民币。

从数字来看,我们孩子比美国孩子疫苗致残、致死的数额多出十多倍。而赔偿,我们比美国少十几倍。

看了这样的数字,不知道那些整日喊着:“厉害了,我的国”的人会怎么想。

4

不能再写下去了,再写一下就又变成“别有用心”的人了。但希望这篇文章不要被删,谁家没个孩子,谁能避免被狗咬一口呢?

当年为疫苗受害者呼吁的律师,现在多半已经不干这事了。他们在哪里,自行谷歌吧。

我回到了北京,北京司法局还没有给我年检,所以不能执业,既然大家都在一艘船上,谁认识局长,帮我和他聊聊。把这么优秀的律师逼成一个靠文章打赏的人,实在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年7月23日


附:原来,世界很美好

 

当我陷入了人生困境和对中国法治几尽绝望的时候,我开始动笔公众号文章。我喜欢写文章,正如我喜欢做律师一样。

在做这两件事的时候,我可以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甚至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写公众号文章的人,往往会有个小目标,写出十万➕的文章,这如同读书时候考试,得了一百分一样的荣耀。

我的文章主要是时事和电影评论。

疫苗事件一发生,有人就在后台留言,希望我写文章。虽然我正式写公号仅仅只有几个月,却有了一些忠实的粉丝,他们篇篇阅读,篇篇打赏,篇篇期待。

7月22日下午,开始撰文:《我们都在一条船上》,直到凌晨6点才算定稿。睡了两个小时候后开始发文,但是,审核一直不通过。

据说:有机器自动审核敏感词。如果出现敏感词,就无法通过。之后,我一共修改十二遍,也发了十二遍。但依然无法通过审核。

 公众号有个输入关键词,弹出文章功能。很多公众号运营都在使用这个功能,我最早知道这个功能是在逻辑思维的公众号里,罗先生会每天通报当天的关键词。

《我们都在一条船上》这篇文章,最后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出去了。

我的小目标依然是文章点击量十万➕。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此文最后成了千万➕。

上帝给我们的总是超过我们所思所想。

有人告诉我:“几乎每个群都在转发和讨论我的文章”,

还有人告诉我:“她的妈妈都在转这篇文章,这是她和她妈妈第一次达成的共识。”

我看到:我的朋友圈里不仅仅知识分子在讨论,甚至养鱼的、卖菜的都在转发。

后台留言迅速几万条。我看着后台留言,感动的流泪了。有人从博客时代就关注我,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我做过的事,他们比我自己都记的清晰。

可惜的是:17个小时候后,我的公众号被销号了。

这件事更让我吃惊的是:文章打赏。

写公众号的人一般会有两种赞赏模式:第一种是使用公众号的赞赏标,第二种是贴出收付款二维码。我使用第二种,因为文章常常被删。

有人说:这篇文章我得到了30万,有人说100万。

实际都没猜对,从7月23日晚上到24日中午。我一共得到的是大约140万。

一篇只存在了17个小时的文章,得到140万稿费,这大概是我所知道历史上最贵的一篇文章。

之所以说它贵,不仅仅因为大家喜欢文章本身,还包括对我以往所付出一切努力的认可,以及对于未来的盼望。

这钱,如此沉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

圣经的金钱观认为:我们并不是金钱的所有者,而是财产的管理者。

所以,我知道:这笔钱是大家拿来让我管理的。

我做律师的时候常常有一种困境,很多的案子自己想做,却没有费用。很多的当事人希望打官司却找不到好律师。

我虽然援助过很多法律个案,但依靠个人的道德,实在无法维系太久。

这笔钱,大概用在这里最好。

所以,我决定,这笔钱全部用于中国的法治建设。成立:“有责法治建设基金”。

因为我们都在一条船上,所以,国家兴亡,人人有责。

而且,不仅仅是140万,我会努力赚钱,争取年底之前,一共投入200万。

对该费用的使用,我初步如此决定:

1、这笔钱用于法律援助项目,无力支付律师费的人可以申请。我会和我信任的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协议,我为打不起官司的人支付律师费。

2、该笔费用用于法律研究项目,支持群体主要是学者、作家、研究人员。

3、这笔钱使用完之前,每年年底,进行财务审计,向社会公开。

后面我会做这样几件事:

1、我会和腾讯公司沟通,打开我的公众号,并且可以正常提取这笔款项。

2、我和我的小伙伴商量,制定并出台实施细则,任何人可以根据细则,申请使用。

3、尽快恢复执业,努力赚钱。

谢谢大家的支持,上帝祝福中国。

                                         

张凯律师于7月26日上午九点

《我不是药神》影评两篇

文/唐建英

 

 

一、我是病人,就想活下来!

生命诚然可贵。但是,假如为了救护生命,有可能触犯法律,甚至面临牢狱之灾,又该如何选择?

电影《我不是药神》逼得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社会伦理困境。

电影故事的原型,是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2014年因替病友代购低价印度仿制药而被捕,2015年无罪释放。

我终于鼓起勇气看完这部电影,其中很多情节和场景,就是我曾经历的生活!

我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吃网购的原料药,也是执法者眼中不合法的“假药”,但我却因此挣扎着,活了下来。

1

2014年我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全身扩散,已经无法手术。医生给的治疗意见,让我服用辉瑞公司的靶向药克唑替尼。

我是alk基因突变,这个突变的病人非常少,药特别贵,纯自费。直到现在,这个药也没有纳入医保目录。

正版克唑替尼,一个月药费53500元。我连续吃了四个月,花了二十一万多人民币,把我的商业保险全吃没了。

幸好疗效不错,我的脑部、肺部、骨头上的肿瘤缩小了很多。

自费4个月之后,有所谓的8个月慈善赠药。我家老蒋去他单位、我单位、几个居委会折腾一大圈,跑了半个多月,盖了N多个章。这还不成,还要寄回我老家新疆,让我父母的单位盖章,查查他们的收入。

每次去领慈善赠药,都需要主管医生签字,而且要求病人必须亲自去,据说是看看病人身体情况,防止弄虚作假。每次去领药,我们都要坐老远的车,辗转去北京南城的一个药房领药。真不知道那些坐着轮椅,或者虚弱无力的病人怎么坚持住的。

为什么不能让药品直接降价呢?病人希望的,不是这样的“慈善”!

2

靶向药物效果明显,副作用小。但是,靶向药物有个缺陷,会耐药。耐药,就要换药。

吃了9个月克唑替尼,我身上的肿瘤又长大了,医生让我加入了二代药物色瑞替尼的临床试验组。

这个二代新药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 2014年已在美国上市。可是,美国上市的药物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还必须在中国重做几期临床试验。

2018年6月,经历四年,alk突变的二代药物色瑞替尼(又称LDK378)才在国内上市。这四年,有多少病人因为没有等到它上市而撒手人寰,有多少家庭为之嚎啕哀哭!

我不明白,美国FDA审核标准还不够严格吗?

病人望穿秋水,眼巴巴地等待最新的抗癌药物上市救命。可是,药监部门的审批节奏却像老爷车,总是拖拖沓沓!

诺华公司,就是《我不是药神》提到的,那家生产“格列卫”的瑞士公司。我因为加入他们药物的临床试验组,接触过诺华公司的医药代表。

我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好,冷静职业、彬彬有礼,并不是电影里漠然阴沉的形象。

2015年底,我的脑部肿瘤略微有些进展,临床试验组的护士询问诺华公司,可否继续给我用药。诺华公司的人员回复:如果医生觉得病人继续服药,生存能够获益,就可以继续领药。

这个回复,充满人性的温度,比某些公立医院医生冷漠的拒绝好得太多了!

科普作家、儿童抗癌药物专家菠萝博士撰文说,电影里白血病病人吃的靶向药格列卫,药厂投入巨大!从发现相关基因突变,到药物上市,几千名科学家,一起努力了41年。

科学劳动需要尊重,专利有必要保护,我们病人不是不知道,我们并非不懂得感恩。

2016年底,有一个病友群群主的微信公号,介绍了北大教授、哈佛医学院博士的亲身经历。

他回国后再做抗癌药物研发,就没有太多的资金支持了。教授撰文呼吁公众募集资金,促进癌症药物的研究。美国有一个癌症专科研究所,就是公众捐资兴建的。

病友群里,很多病人和家属慷慨解囊捐助,支持这位科学家的科研。不过,教授拒收了这笔钱。

3

这些天,基督徒圈子里盛行的微信公众号在评论电影《我不是药神》,又在教导我们专利保护多重要。道理义正辞严,一点都没错。

只是,如果我们癌症病人买不起药,买不到药,又该怎么办?

癌症病人吃靶向药,需要天天吃,不能停药。药物控制好的时候,就像电影里程勇说黄毛一样,“看起来一点不像个病人”。

肿瘤医院的医生说,如果需要停药,停药时间不能超过一周。

停药时间过长,或者出现耐药,导致病情恶化,随时都可能丢命。

电影里的吕受益,最后就是因为无药可吃,病情进入急变期,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2016年4月,因为靶向药物耐药,转移到盆腔的肿瘤扩张,生了一个巨大的囊肿,我差点送了命。

那个春夏之交,似乎黑云压住了我,异常的沉重和绝望。

我已经被从临床试验组清走了,国内医院也暂时找不到能吃的靶向药物,我极端绝望。

有一家知名医院的医生好心告诉我们,日本上市了一种新药艾乐替尼,对脑的效果非常好,可能可以控制得住我脑部肿瘤的增长。他让我们努力找找看。

老蒋四处奔波,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总算从香港、日本的医生和病人手里辗转买到了艾乐替尼,一个月就要近6万人民币。

老蒋咨询过香港的医院,香港的医院可以代购艾乐替尼,但要加关税,一个月的药费需要10多万人民币,真是天价啊!

4

老蒋也托人打听过印度仿制药,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印度版艾乐替尼仿制不成功,我们只好断了这个念头。

说起印度仿制药,电影里的警察张口就是“假药”。可是,陆勇等癌症患者代购的印度仿制药大部分疗效不错,对身体健康并未造成危险。

在专利保护之外,医药行业还有一个词——“强制许可”。

如果涉及公共卫生和国民健康,政府可以授权本国企业,仿制专利保护尚未到期的药品,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

印度政府启动了“强制许可”机制。在印度,有许可的仿制药是合法生产的。

中国在医药管理的有关规定中,也有“强制许可”的条款可以启动。但限制条件很苛刻,好像从来没启动过。

《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舆论压力巨大,听广播新闻,有关部门人士接受采访时说,专利法中的“强制许可”条款正在抓紧修订和完善……

5    

那些日子,我为高昂的药价忧心忡忡!

老蒋平时连买件T恤衫都要拈量很久,这次却对我说:“你放心,就是砸锅卖铁,我也得救你!”

吃了近两个月艾乐替尼,我脑部肿瘤控制得不错。可惜因为做盆腔囊肿切除手术,我的身体非常虚弱,引发了间质性肺炎,我又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我又被迫停药了。

2016年的6月,我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奄奄一息。不过当医生告诉我说,你不能继续吃艾乐替尼了,我心里却一阵轻松!

我实在吃不起了!

日本病友转卖的药量很少。如果去香港医院或药店购买,一年下来就是120万,2年就是240万,很快就要把我们自己住的房子卖掉了才行。

艾乐替尼停药1个月,我的脑部肿瘤迅速长大,压迫视神经,我一只眼晴快看不见了,走路开始跌跌撞撞。

6

没办法,我们只好选择了一种“原料药”。准确的说,它不算成品的药,就是在实验室和工厂合成的“原料”,当然也是仿制国外的靶向药物。

这是我的主治医生推荐给我们的。他很善良,总是想方设法帮助病人多活几年。

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病人,让我们向她咨询。

这个病人接了老蒋的电话,非常警惕,把老蒋和我像审犯人一样,再三盘问。审了半天,最终也没告诉我们去哪里买原料药。

老蒋四处加群。最后,终于在QQ病友群里,找人买到医生说的那种“原料药”。《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刘思慧,就是在这类群里帮病人代购印度药。

服药三天,我几乎失明的那只眼视力很快恢复,两周后去眼科检查,视力已和从前差不多。

真是“神药”!

我认识的一个肺癌病人,因为脑转移,肿瘤压迫神经,走不动道,瘫痪在床。吃了这种原料药,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起来独立行走。

药效确实不错,但副作用也很大。全身浮肿,手脚疼痛,平时宽松的鞋都穿不进去,关节僵硬,有时弯腰都困难。

见到我的朋友,总有人说:“你怎么又胖了”。

他们不知道,虚胖浮肿是药物的副作用之一。

7

如果有选择,我真的不想吃原料药,也不想被人指责“侵犯知识产权”。

可是,当时这个药只在美国、香港等地有临床试验组。那时,我生命垂危,怎么能跑得到那么远,等待临床试验组审查?

就算能去,各类检查抽血费用、辅助用药和生活费用,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真的很羡慕美国的癌症患者,靶向药耐药后有那么多新药临床试验组,不够条件入组的,据说还有同情用药、超说明书用药。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试验组在国内审批得特别慢,让我们等的看不到希望。

2016年的《南方周末》,专门报道了肺癌病人吃原料药治病求生的故事,充满同情之意。可是,执法部门该打击的时候,一点都不手软。

他们肯定义正辞严,那是不合法的“假药”啊!为什么要放过违法犯罪者?

可是,我和我的很多病友们,正是靠着这些“假药”才坚持到了现在,活了很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每年春节前后,严厉打击之下,因为断药,人们忧心如焚,因为不知道要等多久。

8

病人就想活下去,不可以吗?

专利保护很重要。与专利保护相比,难道人的生命健康权益就不重要吗?

这两者,其实都是政府的责任。如果政府不作为,不救济,我们病人可不可以自救呢!

清华大学法学院劳东燕教授发表了《价值判断与刑法解释:对陆勇案的刑法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仗义执言,又让人觉得好温暖。

“陆勇走上购买印度仿制药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度逼迫的结果。这其中,既有专利制度方面的因素,又涉及现行医疗体制的问题。”

“面临要么失去生命,要么将整个家庭拖入倾家荡产的处境的困境”,劳东燕教授认为,陆勇购买只有专利药价格1/100价格的印度仿制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而言,这样的选择也是合理的,谈不上道义上可谴责的问题。”

影片《我不是药神》给了一个光明的结尾。字幕上的“药价改革、纳入医保、抗癌药零关税……”,都是好消息。

最近的新闻报道,药监部门一再强调,会推动药价谈判,承认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加速境外药品的审批……

可是,何时才能落到实处啊?!

2018年7月3日,我去肿瘤医院检查,碰到同病房的病友,一位来自河北农村的大姐,看病的钱,好像她女儿出了不少。

大姐告诉我,她去药房买靶向药克唑替尼。她问药房:“总理都说抗癌药降税了,药价怎么一点没降?

药店店员说:“没接到降价的通知啊!”

7月9日,大姐微信告诉我,肿瘤医院附近医院的药房断货了,问我知不知道其他卖药的地方。

我记得去年培美曲塞纳入医保之前,有些医院也断货了。这还是北京的医院,物流很发达的地方。

癌症病人买得起药、买得到药,其实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二、我们不得不抗争,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不是药神》不仅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它打开了急速变动时代社会情绪释放的阀门,人们郁积了多年的委屈、伤痛、不满和怒气,一下子倾倒出来!

救命药怎么那么贵?医保报销的费用怎么那么少?看医生怎么那么难?

我的一位朋友,哈佛大学的博士,生物学家,看了我写的上一篇文章《药神》:我是病人,就想活下来!非常感慨,“作为一个生物医学出身的人,我很无奈地说,我们辛辛苦苦研究癌症,自己生病了,一样吃不起自己研发出来的药。制度的问题”。

多么奇葩的社会!

这个制度可不仅仅是医药体制的问题!虽然我们的医药体制确实弊病丛生!

药品、药价和医保的问题,折射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尖锐矛盾。

我讲个我看到的奇葩故事……

2016年,我患了间质性肺炎,呼吸困难,被转送到某知名医院的呼吸科重症监护室。

有一天晚上,我听见隔壁的老人大喊大叫。那个老人白天好像还和家人隔着监护室的玻璃,用对讲电话说了一会儿话。

年轻的小护士说,隔壁那个老人家已经在重症监护室躺了快两年了。在这儿有人照顾,家属省心。护士还说,有好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是常年在这儿。

啊?!重症监护室的费用多贵啊!我住院二十天,仅输进口抗生素救命,就花了十万元,有一半的费用自费,医保一点不报销!

常年躺重症监护室,他们怎么花得起这笔钱?

我问护士。护士说,他们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干部,住重症监护室都能报销!

当然,如果不是这样,ICU病房这么紧张,怎么能让他们常住。

上周四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候诊,有位阿姨,从河北宣化过来,说起当地的医院,连增强CT都不给报销。

威权体制下,权贵与资本联姻,垄断各种资源,社会阶层加剧分化,贫富悬殊,社会保障体系脆弱不堪……医药矛盾能不尖锐吗?

这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发生的时代背景!

电影里的吕受益、黄毛、刘思慧、刘牧师这些白血病病人和家属,基本都来自社会的底层,人生有太多的破碎与苦难,他们买不起天价药,只好想办法自救。

电影的主角,印度神油店小老板,油腻的中年男程勇,也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

后半段戏份,程勇良心觉醒,赔钱卖药,挺身而出,救助这群处于社会鄙视链更低层级的病人!

底层良心的觉醒,其实就是底层抗争的开始。

1

起初,那个程勇只是庸俗、落魄的小商人。骂骂咧咧,打老婆,交不起房租,店里的印度神油卖得也不好。

他愿意冒“销售假药”的法律风险,答应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去印度带便宜药,主要为了一个字——“钱”!

程勇不是新闻报道中的“陆勇”,他又没患白血病,不可能感同身受病人的苦,也没有理由无偿帮助病人。

所以,印度仿制药“格列卫”500元,程勇卖5000元,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从程勇手中买药的白血病患者也甘心情愿,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一盒正版“格列卫”标价4万元(电影说的价格,新闻报道23500元),有的人连房子都吃没了!

不过,留着杀马特式发型的底层少年黄毛却一直很鄙视程勇。

黄毛生病后,从偏远地区的县镇,孤身一人跑到上海。他身上有着底层少年的直接和粗暴。

他从程勇手里抢了药,直接了当地说,程勇的“仗义”,只不过是为了钱。

2

上海小老板程勇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

吕受益的割腕自杀和死亡大大刺激了程勇!

程勇赚够钱,把印度仿药代理权交给另一个药贩子张大林。

而张大林被警方查获,吕受益无药可吃,疾病控制不住,最后凄惨地死在医院。

上帝造人,也把他的良善放在人心里。

这一危机事件,触动了程勇的良知,他决定帮助这些只能吃得起低价印度药的病人们。

程勇找到当初卖药的“小分队”,重新联络印度厂家。厂家涨价,他自己贴钱,卖给病人是每盒500元,每月赔进去十几万。

一个商人,不赚钱,反而主动贴钱,还因为帮助病人买药被警方追捕……

这种情愿自己付上巨大代价,也要帮助弱势群体的行为该怎么评价呢?

我想来想去,还是用了“英雄气概”这个词。虽然我觉得徐峥饰演的程勇怎么看,都有些俗气油滑。

但是,谁说英雄只能是衣冠楚楚、高大上的角色呢?

斯皮尔伯格的名片《辛德勒的名单》,将1100名犹太人从纳粹魔爪中救出来的奥斯卡•辛德勒,原本也是个贪婪势利的德国商人,向德军行贿送礼是家常便饭。

辛德勒雇佣犹太人,只是因为他们是廉价劳动力。不过,纳粹的血腥屠杀改变了辛德勒,他冒着失去生命和财产的风险救出了尽可能多的犹太人。

这是《药神》导演文牧野最喜欢的影片之一。

3、

少年黄毛,迅速用行动表达了对程勇义举的支持!

他主动帮程勇搬药箱,发现警察搜捕后,开着装载印度救命药的车辆飞驰,想帮程勇撇清责任,结果却与迎面而来的卡车相撞身亡。

那个场景,是影片的悲情时刻!

悲痛的程勇质问侦查此案的警察曹斌:“他们想活下去,有什么罪?”

那一群买不起正版药的对白血病病人,被曹斌关押起来审讯,要求交待卖药人的下落,他们默不作声。

开声的老太太质问:“谁家没有个病人,你就能保证自己不生病?” 问得掷地有声!

沉默和质问都表达了他们的抗争,非暴力,不合作。

正是因为他们抗争,震撼了警察曹斌的良心,所以他才回去和局长说,“这个案子我查不了!”

影片结尾,程勇被判刑入狱,数百名白血病病人目送他远去。他们摘下了防细菌感染的口罩,露出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

因着他们的支持和作证,法庭承认了程勇帮助他人的事实,将刑期改为三年。

其实影片的前半段,也有一群焦急愤怒的病人在瑞士公司的门前举牌抗议天价药。

电影审查制度的缘故,他们只能选择把医药公司当出气筒!实际的生活场景,应该发生在有关部门的门前,扔个臭鸡蛋啥的,都不解恨!

这就是社科院于建嵘老师说的,底层的立场与抗争。因为“被剥夺感”、“利益受损感”,“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困苦或不满寻找解释的方式和解决的路径。”

我想起了2015年的陆勇案,300多名白血病病友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他免予刑事处罚,陆勇最后被无罪释放。

陆勇说,他们去韩国考察,韩国白血病志愿者介绍,当初韩国病人抗议、游行、示威,甚至被警察抓,后来昂贵的格列卫才纳入韩国医保。

没有什么权益、福利和社会进步,是不争取,不付出代价就可以轻易获得的。

程勇的故事、陆勇的故事,病人的故事,其实都和你息息相关!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主教约翰•多恩《紧急时刻的祷告》有一段名言,我特别喜欢。

1623年,伦敦瘟疫大爆发,无数人丧生,多恩主教也不幸染病,走到死亡的边缘……

“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亡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

 

 

(作者为本教会的姊妹,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蒋唐说”,经授权转载。)

启示录七教会之序言二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一章第7-8节:

1:7 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这话是真实的。阿们。

1:8 主 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乃希腊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我们一起来祷告:

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我们要在你面前特别来感谢你,因为你呼召我们从万人中出来,能够藉着你的儿子到你的宝座前来敬拜、颂赞你。你每次把我们聚集的时候,以各样的恩惠赐给我们,我们也求你的灵在我们的生命中来开启我们,让我们藉着你的话语能够得以认识你、经历你。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之前我们已经分享了《启示录》第一章的第1-6节,其实第1-6节,主要简单介绍一下《启示录》这卷书。我们都知道,《启示录》作为新约圣经的最后一卷书信,可以说是最难理解的一卷书信。加尔文在写圣经注释的时候,66卷圣经,他写了65卷,唯独《启示录》的注释他没有写。很多人猜测说是因为太难了。我们读《启示录》的时候,不是特别容易理解,但是,教会历史有一个特点,每当我们面对逼迫时,我们就读《启示录》,可见《启示录》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平时可能读起来不容易,有压力的时候就容易理解了。当我们遇到逼迫和人生当中的痛苦,我们有困惑,信仰带给我们挑战的时候,我们再来读《启示录》,可能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我们说《启示录》读起来比较困难,其实是因为《启示录》所用的写作手法的特殊性。《启示录》被称为“启示文学”,里面用了很多的象征、比喻、隐喻、数字等等,如果我们不熟悉旧约的话,读《启示录》的确有些困难。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使徒约翰难道不能用其他的方式来写吗?从某个角度来说,不能。为什么呢?他之所以要用一种特殊的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写《启示录》,是由于他所看见的内容决定的。

我们说,《启示录》这卷书由四个部分构成。就是,使徒约翰被圣灵感动看见了四个异象,他把这四个异象给记下来,就叫《启示录》。第一个异象,使徒约翰看见基督在教会中行走。在哪看见的呢?主日的时候,他在拔摩海岛上看见基督行走在教会当中,他看到基督是教会的元首。第二个异象,他被圣灵提到天上,他在天上看见了基督对于世界的审判。第三个异象,他被圣灵带到旷野,在旷野看到基督在属灵争战当中的得胜。第四个异象,他被圣灵带到山上,他在山上看到基督从天降临,在新天新地当中作永世国度的君王。这就是《启示录》的四个内容。你会发现,我们从《启示录》的内容可以看到,使徒约翰在写《启示录》的时候,他有一个整体的眼光。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启示录》,我们得找出使徒约翰写作《启示录》的时候,他所带的那个视角是什么。如果我们把握到这一点,《启示录》就不那么难了。第一,《启示录》其实有一个从上而下的视角,这跟我们很多时候的思路不一样,我们一般都是从下往上写,我们看见历史,我们对于历史资料作了很多总结,然后我们得出一个更高的结论,这是我们通常看问题的方法,但使徒约翰在写《启示录》的时候恰恰相反,他有一个非常超越的视角,他看任何问题都是从上而下。使徒约翰在看人类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从人类历史当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他首先的解读是,这是上帝救恩历史的实现,他是从天上看地下,他用天上的视角来解释地上的事,所以他看待人类历史,这是上帝救恩历史的实现,是上帝救恩历史的展开。第二,使徒约翰看见地上的教会历史,我们必须说,《启示录》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在讲教会,讲教会的经历,使徒约翰看教会历史是一部属灵争战的历史,教会为什么受逼迫, 为什么有的君王兴起来之后对教会有敌意,他看到背后有属灵的争战。为什么传福音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反对,为什么教会在地上,基督徒行善和守法,却招致很多的打压呢?它超越了政权本身,不是只有无神论政权才对基督教有敌意。所以,《启示录》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论到了属世国度和政权对于属天国度的逼迫,两个国度之间的对比。第三个视角,我们说《启示录》其实是从一个永恒的视角来看我们今生所处的时代。甚至可以这么说,使徒约翰其实是从世界的结局来看世界的现在,他是从世界的起始来看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这是使徒约翰写作《启示录》的时候,他的从上往下、从天而地、从永恒到暂时这样一个写作的视角。

总体上《启示录》的内容写了什么呢?如果从教会的角度来说,其实写了两个国度之间的争战,一个是属世的国度,一个是属天的国度。在世人的眼中,看教会是卑微的,看教会是软弱的,看教会是迷信。所以,有时候你去跟别人讲基督再来,你讲人有灵魂、有审判、有地狱的时候,神所拣选的很多人有兴趣,但更多的人是对你充满了轻视和讥诮。世界对于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呢?它可能认为人类将千秋万代地存在下去。人们总觉得人类会永远存在下去,所以人们在追求不朽。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中国文人后来发现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人就追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就是成为万世的榜样,立下不朽的功勋,或者写下传世的经典。这就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他认为这样就不朽了。可是,这是世界对于自身的看法。然而,在上帝看来,这个世界其实既不美好也不永远。在上帝看来,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世代,它的结局是必然毁灭。相反,教会所预示出来的上帝的国度却是永远长存的。我们如果属于上帝国度的话,我们将会在一个永远的国度中。所以,这就是《启示录》里面特别对比了这两个世界之间的不同。而且反差非常强烈,有一天,神会为我们伸冤,上帝会让世人看见他们所抵挡和不信的竟然成为了真实。这是《启示录》内容当中的第一个视角,就是教会的视角。《启示录》内容的第二个视角是更重要的视角,就是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第7节,《启示录》其实有一个核心的事件,就是基督再来。我们可以这么说,第7节可以看成是整个《启示录》的核心经文。《启示录》的内容就在讲一件事,就是基督将来会驾云降临。这就是《启示录》的主要内容,所以围绕基督的再来,《启示录》讲了很多的灾难,尤其是第二个异象当中,使徒约翰被天使提到了天上,他看见了神在地上所降的三个七的三重灾难——七印、七号、七碗,这是在基督再来之前,上帝对于世界的审判。后面就开始讲到,基督在人类历史当中是如何胜过那个属灵的势力的。然后就讲到基督再来,然后讲到新天新地。你会发现,整个《启示录》就在讲一件事,就是基督再来。这就是《启示录》的核心内容。在第一章当中,那“将必要快成的事”就是指基督很快就要再来。《启示录》所讲的基督的再来是人类历史的重要事情。我们常常说要展望未来,但人们对于未来的展望最多是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将来会不会一定照着他们所愿望的那样去成就呢,从最终结局来看,一定不是。作为基督徒,我们展望什么呢?我们对于历史的展望,对于人类将来的展望,其实就是基督的再来。其实人类历史的中心就是基督,基督界定了人类的历史,他把整个人类的历史做了一个框架性的、阶段性的划分。你发现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主前主后。你发现基督的第一次到来,就成为衡量和记录历史事件的标准。每一个基督徒的生活,其实不是这个世界给你设定的人生,也不是你所出生的环境,基督徒赖以生存和在这地上能够奔走你在世年日的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基督第一次来临的时候,在地上所成就的救恩,是基督对你的拯救。也就是说,耶稣基督才是你生命的起点,是你考虑任何问题的起点。

对于基督徒而言,其实还有第二个界定你人生的事件,除了基督第一次来,就是基督第二次来。我们通常把基督第一次来称为末世的开始,末后的世代是以基督的第一次道成肉身降世为人作为标志的。所以,基督升天之后,人类的末世开始了,今天我们就处在末世当中。什么时候末世结束呢?基督第二次来的时候,末世就结束了,世界走到了它的终点。所以,我们现在就处在基督第一次来和第二次来之间这个阶段。你有没有发现,基督怎么样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命运呢?基督一来,就开启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篇章,揭开了人类历史当中一个崭新的时代,那就是新约的教会时代。基督第二次来,整个世界最后的时刻就来到了。所以,《启示录》第一章第8节特别说“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这是希腊字母当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他是始,他也是终。《希伯来书》说,主耶稣是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的那一位,世界是因他开始,世界也因他结束。其实使徒约翰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那个观察视角非常的高远,他从高天之上来看人类短暂的历史,不单单是我们这短暂的生命。所以,基督不单单是历史的界定,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基点。甚至我们可以把基督的再来当成是你人生当中的灯塔,你要常常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我们处在每一个时代当中,或许这个时代很平淡,或许这个时代有各种事情的发生,我们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急剧的变化和层出不穷的事情搞得比较迷惑,我们不知道这个世代将来会往哪走,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当中是怎么定位的,当你心中有困惑,当你看不清这个时代的时候,看不清历史往哪发展的时候,就如同今天的中国,你看不清中国将来要往哪走,我们发现发生了很多对于中国而言非常重大事件的时候,你考虑整个中华民族将来的命运,我建议你读《启示录》来看一看里面说的基督的再来,那是你的灯塔,那是你在人类历史的汪洋大海当中,你这艘小船被波浪晃动的时候,你不知道你的航向去哪的时候,你就赶紧看基督的再来,你就知道不管历史怎么变化,一定会向着基督再来的方向行进。你怎么校正你自己呢?不管我现在上下起伏怎么样,我要想的是,我今天的生活能面见再来的基督吗?因为基督随时都可能来,你能面见主耶稣吗?基督再来的时候,你能坦然无惧地去面对他吗?这就是你在地上校正你的人生方向。所以,基督的再来不单是整个人类历史的结局,也是你个人生活的航向。不管这个世代怎么变化,你知道这个世界总有结束的一天。

那么,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怎么来看待基督再来这件事对我们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呢? 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只能这么说,从总体上来看,基督的再来是一件值得令人高兴的事。其实,当我们说基督的再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的时候,这是个非常奇怪的说法。因为基督的再来意味着世界末日,当你跟别人说“世界末日真好”,估计那些不信的人听了之后会觉得你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可是,我们读《启示录》的时候,里面竟然说“主啊,我愿你再来”。我们说基督再来就是这个世界的终了,就是世界末日的那一刻,我们竟然说我们无比盼望世界末日,但这就是圣经的真理。也就是说,对于基督徒而言,这个世界的终了是一件我们盼望的事情,虽然我们今天很多人可能舍不得这个世界,但对于基督徒而言,基督的再来是一件值得令人高兴的事。圣经里面有很多的经文论到将来面见主的时候,是如何地喜乐。为什么我们见主的时候就特别高兴呢?第一重的喜乐就是,你终于见到了那个最爱你的人,我们心里可能不那么盼望见到他,但是当你见他的那一刻,一下子你就完全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谁,就是他,那个曾经为你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你去死的那一位,你就要见到了。就像《约伯记》里面说的,我曾经风闻有你。今天我们都是凭着信心,我们只是风闻有你,虽然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经历,但我们没有一个人的肉眼看见过,而那一刻,你将亲自用肉眼看见基督,和他面对面。我想,仅此一点就足矣。如果你无比想念基督的话,那一刻你见到基督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情况,哪怕你心里充满了羞愧,那一刻你的心里也是高兴的。你见到他,你在地上经历的任何痛苦和亏欠,那一刻都就被消除了。所以,见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让人盼望和喜乐的事。见到基督的那个时刻,同时也是一个荣耀的时刻。因为,我们将脱离这卑贱的身体。圣经说,当基督再来的时候,他是带着千万使者从天而降,那个时候,我们这活着还在地上的人,将都要被一同提到云里,在天空与主相见。我们将脱离这卑贱的身体,进入到基督的荣耀当中。我们将脱离这世上一切的痛苦、苦难和压力,一切的困扰,一切对你的逼迫患难。保罗在《罗马书》里面说道,我们将脱离这世界对我们所形成的辖制和一切的虚空。我想,这是一个无比荣耀的时刻。而且,这可能也是让我们非常惊奇的时刻。不管我们今天读圣经,你的信心有多么大,你的信心无法企及更无法取代你真实地与主相遇的时候你心里的那种惊奇。

但是,对于还不认识耶稣的人,对于不信基督的人,基督的再来就不是那么令人高兴的了。基督的再来,对于世界来说是末日,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所以,《希伯来书》论到基督再来的时候,特别说道,基督第一次来,是为赦罪,基督第二次来,是为审判。也就是说,第一次基督来的时候,那救恩的恩典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我们常常说,今天就是悦纳的日子,今天就是拯救的时刻。也就是说,从基督第一次来到基督第二次来之间的这段时间,任何人只要你想信,只要你愿意,都可以白白地来取生命河的水喝,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可是,基督第二次来的时候,是为审判而来,不再给悔改的机会了。基督第二次来,在天上驾云降临的时候,凡是看见他而没有被提到天上的,就再也上不了天了。所以,对于不信耶稣的人来说,基督的再来就是灾祸,就是恐惧和绝望。因为,基督是唯一能够逃脱上帝审判和怒气的避难所,是唯一的拯救,这地上没有任何其他的拯救和躲避之所。因此,对于不信的人而言,那真的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时刻,而且那也是一个令人羞耻的时刻,因为他们所讥诮、所轻视和抛弃、拒绝的,那一刻在他们面前竟然成为了他们的羞辱。其实,基督再来的那个时刻,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这个世界要毁灭的时刻。所以,《彼得后书》里面说道,将来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他带着烈火而来,这地上有形质的都要被销化。挪亚那个时代,是大洪水的审判,基督再来的审判不是用水来审判了,而是用火来审判。

基督再来的意义,如果对于信徒来说,是可喜乐的和荣耀的时刻的话,那么,我们接着要分享的是基督再来的特征和征兆是什么。基督再来的具体时刻没有人知道,因为这是圣经里面主耶稣亲自说的,人子什么时候再来,没有人知道,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所以,主耶稣在《马太福音》里面曾经特别提醒门徒们说道,将来如果有人冒我的名说基督在这降临或基督在那降临,你们都不要信,因为那个时刻没有人知道。如果谁做了个预言说基督明晚十二点就降临在某处,那一定是假先知。上帝没有告诉我们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预测。虽然在教会历史当中有很多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预测,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虽然时间我们不知道,但是基督再来的时候是有一些征兆的,就像天要下雨,下雨之前一般是会刮风和黑云密布。基督再来之前,第一个征兆就是福音要传遍天下。当福音传遍天下之后,基督就会再来。福音传遍天下,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这个“天下”是指地上所有的人群。第二个征兆就是,这地上不法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离经叛道的事会越来越多。所谓不法的事情,就是犯罪的事情。其实人类的历史一直就是犯罪的历史,可是今天这个世代,包括将来的世代,人类的犯罪有一个和过去人类犯罪显著不同的特点。过去的人类虽然犯罪,但还知道那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还会去遮掩,可是在今天这个世代当中,人类犯罪变得理直气壮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是《以赛亚书》里所说的,那些以好为坏、以坏为好、以善为恶、以恶为善的有祸了。所以,有时候你会惊讶于人类的犯罪,你不是惊讶于他做了这件事情,你是惊讶于他的态度,他不但不以为意,而且他还非常自豪,他觉得这是他人生成功的标志。这是将来末后时代的一个特点。第二个层面就是,这个世界对于基督教会的敌意会越来越大,逼迫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基督再来的时刻越来越近的一个特点。第三个层面是教会层面的特点,就是爱心可能会冷淡,热情可能会减退,有很多人可能会表示不信了。第四个层面就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称是再来的基督。比如中国最著名的就是东方闪电,那个人自称她是女基督。所以,《马太福音》和保罗的书信里面都论到了将来末世的时候,会有一个人自称是神,甚至坐在神的殿中自称是神,还能行很多的神迹奇事,连信徒都会被迷惑。这是基督再来的第二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是福音传遍天下,第二个就是不法的事情越来越多,第三个特点就是战争和灾难会越来越多。主耶稣在《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所说的,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而且还会有很多灾难发生。甚至主耶稣特别提到将来会有大灾难,那个大灾难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从创世以来直到今天,人们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灾难,其实对比的是挪亚时期的大洪水。其实,我们想一下挪亚的洪水,会让你觉得非常恐惧。四十昼夜,水深可能达到几百米。所有的山顶都被没过了,只有挪亚的那艘船浮在水面上。那时候你能躲到哪去呢?可是,主耶稣却说将来在他再来之前,将有大灾难,大到一个程度,超过了挪亚的洪水,我们无法想象那会是什么样的灾难,我想可能只有人类的核战争才能与之相比。但是,主耶稣却说“为了教会的缘故,神会让灾难的日子减少,否则的话没有人能活下来”。所以,你发现教会在地上存在的珍贵吗?上帝为了教会的缘故,做万有之首,赐福给整个人类世界。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天上的星象都要变动。如果说地上的事情,你觉得已经非常恐惧了,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一个更为显明的特征就是,会有奇异的天象,星辰的位置都要挪动。太阳要变成黑布那样,月亮也不再发光了。我们发现,《启示录》里面对于这个世界的描绘,和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如此的不同。我们刚才说,凭着信心我们说我们无比盼望这个世界的末日,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世界的明天不是会更好,这个世界的明天只会越来越差,唯有在基督里面的盼望,会是越来越清晰。

第二个方面,如果这是基督再来的征兆的话,那么基督再来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刚才说的是那些预兆,当基督真的再来的时候,你看见的景象是什么呢?第一个特点,就是“看哪”。这是一个呼召,其实当我读到这个“看哪”这个词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想到的是使徒约翰其实在这里面所重点强调的,是你用肉眼能看见。也就是说,主耶稣的再来不是一种属灵的降临。我们待会要用圣餐的方式来记念我们的主,主可以在圣餐当中与我们同在。可是,将来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不是以一种属灵的方式,而是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当基督第一次降临的时候,他出生在马槽里作为一个婴孩,那一天基督降临在地上的时候,除了马利亚、约瑟和那几位牧羊人之外,普天之下没有人看见他。甚至当他在拿撒勒长大之后,耶路撒冷包括犹太全地的大部分人,很多见到他的犹太人,尤其是公会的成员法利赛人,除了尼哥底母那天晚上去看主耶稣,其他人都是亲眼看见耶稣却不认识他。人们可以亲眼看见第一次道成肉身降临的基督,却不认得他,这需要信心,我们需要信心才能认出这是上帝的儿子。可是基督第二次来的时候,不需要信心,你一看就知道,这就是圣经里讲的那一位曾经被杀的羔羊,这就是上帝的儿子,他就是耶稣基督,他就是神在肉身显现的那位。当耶稣驾着云从天上降临的时候,信的人自然认识他,不信的人看见他的时候也不需要信心了,所以将来全地看见他的时候都不需要信心,看一眼就知道,这真的就是他们所抵挡的耶稣基督。不单单是形体的问题,所有人都会认识那就是基督。

第二个特点,就是这里面所说的“他驾云降临”。 我们要强调的是,主耶稣第二次来的时候,是驾着天上的云而来,可是大家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了那个云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白云。圣经里面提到云的时候,都不是指一个自然现象。尤其是在旧约当中提到“云”这个词的时候,比如以色列人在旷野,白天有云柱,晚上有火柱,引导他们,那个云柱和火柱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上帝的引导和临在。所以他们在西奈山上,上帝降临的时候,是在密云黑暗和电闪雷鸣当中降临的。以赛亚是在异象当中看到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的时候,烟云充满了圣殿。甚至在所罗门献殿的时候,当他祷告完了,那殿里面就被烟云所充满,充满到一个程度,诗班必须从圣殿里面退出来。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荣耀太大了。所以,“云”在圣经当中,到了新约是一样的。在犹太的传统当中,“云”代表的是上帝的荣耀和威严。所以在新约当中,主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依然是有一朵云彩来。所有在圣经当中提到云的时候,都是指上帝的荣耀和威严。为什么云代表荣耀和威严呢?因为上帝的荣耀太大了,大到一个程度,没有人能够亲眼看见神,谁也不能跟神面对面。摩西在山上与神面对面的时候,上帝也是有云彩挡着,但即使是那样,摩西脸上存留的那一点上帝的荣光,以色列人都不敢抬头看。所以,如果没有那个云作遮挡的话,没有上帝对于自己的荣耀作遮蔽的话,上帝的荣耀一显现,我们就会被杀死了。我们立刻就会烟消云散,没有人能够承受上帝那样的光彩和荣耀。所以,一旦出现云,就表示这是上帝荣耀的临在。即使遮蔽,也不是谁都可以随意亲近的。因此,基督的第二次来和第一次来之间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第一次来是以非常卑微的方式来到的,他成为肉身,他在一个和我们一样的身体当中来到这个世界,所以人们可以亲近他,可以和他一同吃饭,可以和他面对面说话,甚至他允许人们侮辱他、殴打他,甚至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因为他是以一个卑微的方式来到世界,为拯救而来。可是基督第二次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他是在荣耀当中来到这个世界。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无论信耶稣或者不信耶稣,如果你想寻求他,都可以到他跟前来。他第二次来的时候,除了信他的人在身体复活之后才可以与他面对面之外,没有人再能够接近他了,不信的人不可以再到基督面前去了,因为他那威严的荣光,罪人是不可能忍受得了的。所以这里面说“他驾云降临”,绝不只说这是一个大的神迹,它强调基督的第二次来是在荣耀当中。如果第一次来,他是可亲近的,那么第二次来,他就是可畏惧的。基督在《启示录》当中终于展现了他作为上帝的荣光和威严。其实,第7节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将来基督驾云降临的时候,是带着千万个使者一同来的。连那些已经在基督里睡了的人,就是在基督再来之前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圣徒,那一刻也要身体复活,和主一同在空中显现,这是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中特别讲到的。因为在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弟兄姊妹当中有人去世了,他们以为主耶稣明年就来了,所以他们就问保罗“我现在就死了,那主耶稣再来的时候我怎么办?”,保罗说“我们现在还活着的人,断不会在那些已经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之先”,就是人家死得早,复活得也早,人家复活之后在天上降临,主耶稣一来,那一刻我们直接就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主耶稣第二次来,带着千万个天使,不像他第一次来的时候那天晚上非常地安静。所以,平安夜给人的感觉是极其地安宁。可是基督第二次的来临,给人的感觉却是场面非常地宏大,全世界的人都要看见。基督第一次来,是成为一个婴孩,他一个人来的,第二次来是带着千万个使者一同降临。《马太福音》说道,当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他从天降临,就会有号筒声吹响,将他的选民从四方召集而来。 那一刻我们都要经历神迹,我们不但要看见神迹,我们也要成为神迹的一部分了。第五个特点就是,众目要看见他。这就表示基督第二次来是一件公开的事情,而且公开到一个程度,所有的人都要看见他。基督的第二次来,不是一个秘密事件。

这节经文今天如果应用的话,应用在哪呢?第一,基督的再来,不需要别人告诉你,那一刻你就知道了。第二,基督的再来不是在地上。这里明确地讲到了“他驾云降临”,基督的再来是在天上。我想,基督的再来那个时候不是用现在我们所理解的通讯手段,而是一个超然的、普世性的神迹奇事。然后特别提到,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所谓“刺他的人”,首先是指犹太人,这个其实是对《撒迦利亚书》经文的引用,《撒迦利亚书》特别说“犹太人将来要仰望那被他们扎的人”,就是犹太人将来要仰望那被他们扎了手和脚的那个人。当然不是犹太人亲自动手的,他们是藉着罗马人的手。罗马人也不是在这罪上无份的,虽然彼拉多当众洗手,但他依然是杀死耶稣的凶手之一。因此,这里面所说的“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就是指所有敌对耶稣的人。你会发现《启示录》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那些不信的人将来如何面对基督。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刺他的人”就是指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所以,将来对于信徒来说,那是一个荣耀而喜乐的时刻,但对于不认识基督的人来说,那是一个恐惧而懊悔的时刻。每年的圣诞节,我们都会唱《普世欢腾》。我不知道,当基督再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唱什么。圣经里面却说,万族都要因他哀哭。那一刻,所有不信的、所有认为这一切都是虚假的人,是他们痛苦和哀哭的时刻。我们可能会觉得,这难道不是他们悔改了吗?上帝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呢?不,上帝已经给了他们机会了。就像主耶稣讲的那个寓言故事一样,那个在地狱的财主跟亚伯拉罕说“你让拉撒路复活之后到我的兄弟那去,他看见了复活的拉撒路,他必定就信了”,亚伯拉罕说“我儿啊,没有人能回去,而且有摩西律法赐给他们,要信他们早就信了,他们如果不信,即使有一个人复活,他们也不信”。当然,主耶稣讲的那个比喻当中的拉撒路和后来那个真正复活的拉撒路不是同一个人,可是圣经就是这么幽默,主耶稣的那个好朋友真的就叫拉撒路,然后他死了三天之后,基督说“拉撒路出来”,他真的就复活了。可是,耶路撒冷的人是怎么反应的呢?因为拉撒路复活了,所以他们想要把拉撒路和耶稣都杀了。为什么呢?因为复活的拉撒路是一个证据。谁看见了拉撒路就知道,耶稣有让人复活的能力,岂不是都去信耶稣了吗?他们为了把这个证据消灭掉,竟然想要连拉撒路和耶稣都杀了。犹太公会真正动了想要杀耶稣的心,就是因为拉撒路的复活,他们真的看见了一个人的复活,他们的心却更硬了。所以,信心不是凭着眼见,真的看见了基督从天而降的时候,那个信心是假的,那是在恐惧当中对于基督的利用——你既然那么厉害,我就低一下头。这不是出于对基督的爱,那个哭也不是出于悔改,而是后悔,这不是真悔改。所以,第7节的最后就说道,这话是真实的,阿门。这个短语,其实是个重复。“这话是真实的”是希腊语,“阿门”是希伯来语,“阿门”的意思就是“这是真实的”。其实使徒约翰是用了一个重复语说“这话是真实的,是真实的”,就像我们今天说的“真的,真的”,当我们唯恐别人不信的时候才会这么说,使徒约翰在《启示录》当中依然带着非常强烈的传福音的心,不单单是给基督徒读的,给基督徒是坚固我们的信心,给没有认识神的人来说,他是在亲口作见证说“这话是真的,是真的”。可是对于今天这个世代来说,我们看到人们愿意相信现代教育、理性主义、科学至上、实用主义等等,他们却不会相信圣经说的是真的。

所以,人类对于自己的将来有一种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乐观。人们总觉得我们今天当然是不完美的,就像我们经常说中国“我们当然有很多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总体上还是好的”,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我们的问题,或者是科技,或者是制度,或者是因为物质的极大丰富,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友善了,就是说人们把人类将来的命运寄托在技术或者人类智慧自身的发展上,所以人们觉得人类将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如果不出什么天灾,大家会觉得我们不会有毁灭自身的人祸,人类就是有这样一种盲目对于将来的乐观。甚至有时候我觉得可能在基督徒当中,我们也有一种对于人类世界的乐观的判断。我们读《启示录》会有一种感觉,面对将来毁灭这个世界的灾难的时候,那些不信耶稣的人看见他就要哀哭,那是一种在恐惧甚至是在懊悔的仇恨当中的痛苦。其实读《启示录》,如果你要说将来这个世界要毁灭,不信耶稣的人不能到天上与主相见,那么不信的人心里可能会生出一种愤恨。基督徒读《启示录》的时候,我们心里会不会有一种遗憾呢?我们会觉得说,这个世界虽然不是那么美好,跟天国当然没法比,可是也不算那么差吧,就让人类世界在这种次好的状态当中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有什么不好吗?我们感受到的是,似乎人类世界就在这种不完美当中,正往前走得还不错的时候,上帝突然间介入进来咔嚓一下,就把人类世界给毁灭了。这不是事实,我必须说,这不是事实。其实我们今天所看见的世代,我们今天的确从物质的各个方面已经丰富了很多,可是你会看到饥荒照样存在,饿死人的事情照样存在,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世界没有像我们所想象的,有了吃的,好像所有问题就解决了。不,吃饱之后你发现,犯罪的事情更多了,你内心的不安与惶恐也更多了,人类世界不是变得越来越和平。也就是说,在一个有罪的人类共同体当中,在一个罪恶掌权,在这个世界上运行的人类历史当中,自我毁灭是内在里面的基因,有一天人类会走到一个自我毁灭的程度上去。所以,不是上帝非要毁灭人类,如果上帝不出手来阻拦人心往下堕落的话,我们早就已经自我毁灭了。我们能够存留到今日,就像旧约所说的,我们今天还有余种存留,那是耶和华诸般的恩惠和怜悯,其实放在整个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的。所以,教会地位的尊贵之处,圣经里面讲了很多很多,到了《启示录》其实讲得更多。神为教会的缘故,给这个世界有很多的恩惠,或者某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某种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但无论是哪一种制度,你发现都有基本的秩序存在,上帝可以藉着人内心当中的私欲、藉着人内心当中的一种自我膨胀和骄傲,让这个世界有秩序。神藉着人内心当中残存的良知,阻拦人犯罪。这一切都是神给这个世界的恩典,但并不表示这个世界会自己越转越良好,那怎么可能呢?包括今天人类所取得的所有的成就,人类文明的成果,岂能说没有上帝普遍的恩典吗?然而不信的人是看不见这一点的,甚至连基督徒有时候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有时候我们唱的诗歌,要留意它的神学内涵非常深远,如“神是万福泉源”,这个“万”就表示任何,任何你觉得美善的,都是从上帝而来的。到了第8节,其实是约翰的一个颂赞,这个颂赞是神自己亲口所讲的,是对于上帝本身的超越性的一个宣告,就是“神是阿拉法、是俄梅戛”,就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表示上帝是历史起始的原因,上帝也是终结人类历史的那一位。因为在上帝看来,人类历史有开始、有结束,而且都是因上帝开始,也是因上帝结束,这个历史观超越了我们所有对于人类历史的看法。原本并不知道人类历史将来去哪,但圣经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将来就是在上帝面前被毁灭、被审判。第8节第二点要告诉我们的是,上帝才是真正人类历史进程的掌控者,上帝是历史之主,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管当中。运用到今天的话就是,我们不必为这个世代当中所发生的那些出人意外的事情感到多么担忧,好像世界失控了似的,我们可以为之忧心,可以为人的罪去悲伤,但我们不要觉得失控了。第三个就是,人类的历史有其独有的意义和目的。其实人类的历史,就是为了让基督在地上拣选出神所拣选的那些人,让他们重新能够成为圣洁,进入天国。所以当得救的人数满了的时候,基督就再来了。

我们一同来祷告:

主啊,是的,我们在这里要来仰望你将来荣耀的降临,愿这成为我们内心当中对于永恒的渴望,也成为我们内心当中对于将来的盼望。愿我们在地上的时日,能够准备好自己,迎接在天上面见你。愿那个时刻,我们的心中是坦然无惧、没有惭愧、没有羞愧,在那个时刻,我们在你面前的时候,不单让我们能够看见你,也让我们因所领受的一切的恩典,将颂赞、荣耀都归给你。愿你也在这末后的世代里面,再次来激发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看到这个世代对于福音的需要。也激发我们的爱心,激发我们的热心,使我们愿意为你的缘故,在地上来向他人作见证,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你。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本文是晓峰牧师2018年3月7日在圣餐聚会上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为万国祷告之为尼泊尔Nepal祷告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享誉世界各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面的尼泊尔也因此闻名。其实,不仅仅是珠穆朗玛峰,全球最高的10座山峰中有8座位于尼泊尔。“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诗121:1-2)”愿神拣选尼泊尔人,使他们看到周围的一座座高山时,也能仰望那创造天地的耶和华。

人口:2990万
首都:加德满都
基督徒人数:85万1千 福音派人数:83万8千
主要宗教:印度教 成长最快宗教:基督教
官方语言:尼泊尔语 全部语言:127种


http://map.ps123.net/world/4662.html

尼泊尔全称是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是位于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内陆国家。尼泊尔有多达100个族群,包括超过300个民族、亚族群和种姓阶级。

经济:尼泊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有三分之一的人民生活水平在贫穷线以下),90%的人民属于农业自给。孤立的地理位置、贫瘠的土地、基础建设的匮乏、环境的破坏、天灾以及政治上的不稳定,都是国家发展受阻的原因。水力发电以及旅游都是有前景的国家发展产业。

政治:尼泊尔于2008年废除古老的君主制,成为多政党的宪政共和国。尼泊尔从未被其他国家殖民,1951年以前政治处于孤立状态。1990、2000年代,尼泊尔共产党分子造反,2008年起成为执政党。虽然内战已经结束,但政治仍旧不稳定,政治界人士对于新的宪法也众说纷纭。

宗教:因为曾经被印度王室的专制政权统治,尼泊尔深受印度教影响,全国有大约80%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在尼泊尔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现在大约有10%的尼泊尔人信奉佛教。其他宗教包括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喇嘛教和基督教等。基督教在尼泊尔发展很快,今天在尼泊尔的75个地区当中,每个地区都至少设有一间教会,但是基督徒的总数仍然很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BC%E6%B3%8A%E5%B0%94

祷告事项:

1、愿神坚固尼泊尔当地的信徒,赐他们力量面对各种逼迫,并勇敢传扬福音。

2、愿新世代的教会领袖接受圣经装备,学习基督的样式,有效地牧养教会。

3、愿神兴起更多的宣教士进入尼泊尔,愿偏远地区的未信者能认识耶稣。

4、威廉克理曾于1821年将新约圣经翻译为尼泊尔文。尼泊尔目前有超过100种语言,但是只有8种语言又圣经译本,求神使更多种语言的圣经被翻译出来。

5、2015年尼泊尔曾发生8级地震,求神医治受影响的人的身、心、灵,并求神帮助尼泊尔能尽快重建家园。

青少年最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文/ Sue Shellenbarger  译/王潇

蒋佩蓉推荐:我自己养育了三个荷尔蒙起伏不小的青春期男孩,曾经在美国跟先生辅导了好几年的青年人,也不断的在面试中美申请大学的高中生。因此我对青少年人的教育有比较独特的亲身体验,对于留学低龄化这个话题也有比较不一样的感受和观点。

过去几年,出国留学的年龄越来越低,被很多教育专家和家长都认为越早出国越对申请好大学有优势,孩子会适应的比较快。也有不少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多年提倡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父母要给他们空间成长,不要管太多。这刚好符合“越早离开家越有教育竞争优势”的这种看法。

作为一个本身也在小学 6 年级就离开台湾留学的小留学生,我有不同的体验和看法 -- 我认为青春期正是一个人最需要父母在身边的期间。作为一个母亲,我也很庆幸当我的三个男孩需要我们父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一直不仅身体没有离开,心灵更在尽心尽力的接近他们。

下面这篇文章是华尔街日报最新的报道。作者分年龄段的根据最新大脑发育的研究为家长们总结了青春期的孩子们每个年龄阶段的大脑正在如何发育,需要我们父母的养育方式如何调整和配合。正像我多年所体验的和养育三个青春期男孩的经验在证明,青春期正是孩子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也是我们需要积极转型的时候 -- 从良师和教练转型成为益友和顾问。希望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把最好的自己投资入孩子们在我们屋顶下的最后一个期间,让他们能够心理健康的,充满信心的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做有积极贡献的事情。

感谢王潇的翻译。

英语原文地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what-teens-need-most-from-their-parents-1470765906?mod=e2fb


十几岁的孩子常常让父母们很困惑。敏感的孩子变得浮躁或是喜怒无常。曾经很冷静的孩子会和搭乘危险驾驶的车或是参与其他愚蠢的冒险。

大量新的研究为这些困惑提供了一些解释。大脑成像增加了另一种可以帮助测试青少年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假设和印证的数据。近几十年的研究开始追踪青春期一定时期的发展,而不是在一个时间点对一组青少年进行比较。

新的纵向研究改变了科学家对家长在帮助孩子度过这不稳定的十年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曾经认为青春期是父母退场的时刻,现在越来越被认为是持续关注和情感连接的机会。研究发现多数青少年都会在特定的年龄经历四个重要的智力、社交、情感能力的发展阶段。下面我们将介绍研究的最新发现:

11 至 12 岁

当青春期走上人生舞台的时候,许多青少年在很多基本技能方面可能会退化。研究表明,空间认知能力和特定推理能力在这一阶段会降低。而负责前瞻性记忆,即记得你将来应该做什么的记忆,仍然在成长。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老师要求青少年在上学前上交一张纸条这种事会让他们毫无头绪。

训练青少年建立组织能力会有帮助。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记忆提示,例如把健身包放在门口,或者在手机上设置提醒。他们可以分享实用的工具,比如任务管理的app。

少年的逻辑和决策能力通常尚待完善,家长可以训练他们变得更有条理以及思考其他观点。配图:Robert Neubecker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的决策、权衡利弊和思考其他观点的能力。根据2014年发表在《行为决策学报》的一项基于76名参与者的研究表明,在10-11岁时知道如何做决定的孩子表现出较少的焦虑和忧愁,到12-13岁时和朋友之间的争吵和麻烦也更少。

家长也许可以通过温暖和支持来影响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脑部发育。2014年一项针对188名儿童的研究比较了在意见分歧中保持温暖、亲切和鼓励的母亲和变得生气好斗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根据这项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出的研究,在16岁的青少年中,那些母亲在他们12岁时亲切有爱的,他们的脑部发育倾向于更低的焦虑和忧郁水平,以及更高的自律能力。

13 至 14 岁

家长应该做好准备面对一段情绪异常激动的过程。年轻的少年们对同伴的意见更加敏感,并且反应剧烈。当他们还没有成熟到掌握能够理解他们同伴真实意思的社交技能时,这一切变得令人困扰甚至痛苦。

在这种时候,青少年面对压力的反应变得乱七八糟,导致他们常常摔门或是哭泣。社交压力的影响在这时达到高峰,在由压力引发精神障碍的成年人中,50%在15岁之前得到过类似的诊断。另外的研究表明11到15岁的青少年在遭受类似被群体排斥这种社交压力时,会变得难过和焦虑,而成年人并不会这样。

根据2016年《发展科学评论》的研究报告,大脑最易受压力伤害的部分尚在成熟过程中,因此青少年在这一阶段使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在脑回路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一生的模式。心理学教建议教导并示范他们自我舒缓的技巧,比如冥想、运动或听音乐。

青少年在13-14岁时易受社交压力。家长可以帮助他们解读同龄人的社交暗示,示范健康的应对方式,例如运动或冥想。(注:冥想是从英语的 meditation 翻译过来的,原文的意思是默想圣经的经文,这属于信仰的操练。)配图:Robert Neubecker

培养青少年的交友技巧,包括如何解读他们同伴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鼓励他们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来结交朋友,而不是看谁更受欢迎,并且远离那些不友善的朋友。教导他们如何在争吵之后学会道歉、做出改变和妥协来修复友情。

来自家庭的支持是压力的缓冲器。根据2016年《家庭心理学》杂志上一项对362名以色列少年的研究,能够从家庭获得陪伴、解决问题、情感支持的青少年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比较少陷入抑郁。

15 至 16 岁

2015年一项由荷兰莱顿大学对超过200名8到27岁的参与者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这个年纪对危险活动的兴趣最为高涨。大脑的奖励受体迅速发展,放大了青少年对多巴胺的反应。这是一种与愉悦和满足感相关的神经递质。 这使得青少年追求刺激的欲望比以后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更强烈。

正常的对危机的恐惧感在青春期被暂时抑制,科学家相信这一转变是基于生物进化需要离开家园寻找新的定居地点的本能。研究发现,即使被警告实际危害会超过他们的预期,少年们也不会改变他们对危险情况的评估。

在这一阶段结交和保持好友的能力非常有用。根据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心理学助理教授伊娃·特拉泽博士(Dr. Eva Telzer)2015年对46位青少年进行的研究结果,拥有可信赖可依靠的好朋友的青少年更少参与冒险行为,例如商店盗窃、乘坐危险驾驶的车或无保护的性行为。经常与好友争吵的青少年更容易参与这样的冒险。

寻求刺激对15-16岁少年来说前所未有的吸引人,他们大脑的奖励受体正在迅速发育。家长仍然可以有所作为:鼓励健康的友谊,展现温情和支持。

有所改变成为温暖、支持的父母不会太晚。根据2015年《神经认知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对23名青少年的研究,在一项实验室冒险测试中,从15岁开始与父母变得亲密的青少年大脑中控制冒险行为的部分激活较少,在18个月后也更少采取行动。特拉泽博士(Dr.Telzer)也参与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根据该研究,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包括通过讨论问题得到父母的尊重和帮助,没有争吵或大喊大叫。

17 至 18 岁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大脑改变和发展的功能收效显著。一些青少年智商有所提高。根据2013年宾州州立大学帕克校区及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对11,000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天生聪明的少年更容易表现出智商的提高,因此原本就聪明的孩子会变得更聪明。

年龄较大的青少年能够在情绪和冒险冲动上控制自己,他们解决问题和战略规划的能力正在进步。他们可能在辨别微妙的人事情况上需要帮助。配图:Robert Neubecker

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负责判断和决策的前额叶皮层部分已经发育得足够成熟,可以制止失控的情绪和冒险的冲动。根据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研究人员2015年的研究结果,执行功能,例如解决问题和规划策略的技能,在这以后至少到20岁仍会继续发育成熟。

据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教授莎拉 – 杰恩·布拉克莫尔(Sarah-Jayne Blakemore)的研究,社交技能和相应的大脑区域仍处在发育过程中。在这个阶段,青少年更能注意到别人的感受并表现出同情心。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缺乏能力去解读人们在复杂社会情境中的动机和态度,比如说,理解为什么一个朋友会在聚会聊天时突然转移话题。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蒋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