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2019年10月27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经文:列王纪下 22:1-23:30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要分享的经文将近两章,是关于犹大国最后一位好王约西亚的。与这位敬虔之王相关的记载,“历代志下”也同样有两章,可见圣经作者对他的重视。

“列王纪”给约西亚王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他是整个以色列王国历史中最后的一位好王,是列王时代最后的辉煌,基本没有负面的记载。若就个人一生的敬虔、对律法的热心与降服、以及推动信仰复兴的坚决,约西亚是超过希西家王的,甚至有些超过先祖大卫。他在位的时间也比较长,共有三十一年,其中实际执政二十多年。在他以后南国犹大开始进入倒计时,先后经历四王(其中约哈斯、约雅敬和西底家都是他的儿子,约雅斤是他的孙子。约哈斯和约雅斤都只在位三个月),二十余年即被巴比伦所灭,被掳到异国他乡。因此,我们“列王纪”的释经讲道也接近尾声了。

如果总结上一位好王希西家突出的特点是依靠神,那么约西亚这位好王突出的特点就是遵行神的律法:“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为此,以下我们就沿着“律法”这条主线,来看看今天的经文要对我们说的话。

得了律法书

约西亚为王期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得了律法书”。“历代志”记载约西亚王从小就寻求神,“他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寻求他祖大卫的 神。”(代下 34:3)圣经不变的原则是:“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 7:7)约西亚在玛拿西和亚们两代恶王之后,真心归向耶和华,开始修理圣殿时,就得着了律法书——这既是神对王及敬虔之人的赏赐,也为王所推行的宗教改革与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并奠定了基础。

这律法书既是在圣殿由大祭司发现的,其来源与权威当然就不容质疑。书记沙番自然不敢怠慢,立即呈送到王面前。约西亚王的反应确实不凡,让人看出其灵性的美好:王立即命令读这书,要听神的话,其敬畏之心与渴慕之情溢于言表。对比后来他那个不敬虔的儿子约雅敬——他直接就把先知耶利米奉耶和华之名所写的书卷丢在火盆里烧了——真可谓泾渭分明啊!圣经说神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生命的粮,须臾不可离开。约西亚王之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黑暗的日子,连摩西的书差不多都见不到了(不然大祭司就不用那么郑重其事了),神的律法就更少有人知晓了,敬虔之人是何等难过与饥渴啊!现在重新得回真迹,敬虔之人怎能不迫不及待地阅读以求饱足呢?今天我们不仅已经有了完整的圣经,而且各种版本丰富,阅读手段方便,但我们有约西亚王那样的渴慕与郑重吗?愿意常常倾听神的话吗?亲爱的弟兄姊妹,每天都拿起圣经来读吧,那并不是每个人、或每个时代想有就有的福分啊!

王听见了律法书上的话就撕裂衣服,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当时撕裂衣服意味着伤痛和懊悔,约西亚王听见律法书上所写神咒诅的话,联系到目前国民黑暗的属灵景况,面对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审判,能不忧伤痛悔、心急如焚吗?我们不知道大祭司所得的律法书到底包含哪几卷,但读在王面前的,很可能是“申命记”。那卷书第28章共68节,其中50多节是关于“若不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申 28:15)。众先知类似的预言已经持续多年了,现在再次听到这律法书上咒诅的话,约西亚王如何能平静呢?作为君王,仅仅自己忧伤痛悔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带领全民悔改,这是为王的职责。

于是王立即派官员去求问先知:大意应该是这书上所宣布的咒诅几时临到?当做什么才能避免或延缓呢?约西亚王年间,有著名的先知耶利米和西番雅在服侍,但官员们却是去求问女先知户勒大,可见有许多人或事都没有记载在圣经中。其实,求问那个先知并不重要,重要的乃是必须求问真先知,他或她所说的必须是神的话。在今天也一样,你去找哪位牧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寻求到神的心意。户勒大是真先知,有从神而来的回复,包括两点:一是关于犹大国的:“我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做的惹我发怒,所以我的忿怒必向这地发作,总不止息。”因玛拿西作恶太甚太久,局势恶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亡国与被掳已不可避免,留给犹大的时间不多了。二是关于约西亚王自身的,“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

面对神已无可挽回的审判,约西亚王并没有灰心,也没有放弃。既然审判不是马上临到,在王执政的日子里还有平安,王就仍有机会带领全民悔改,至少可以使审判得以延迟。于是约西亚王立即行动起来,更加有力地推行已经开始的宗教改革与复兴。

遵行律法

为切实遵行所听到的律法,约西亚王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招聚全体国民重温神的律法,并重新与神立约。以色列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读律法书、没有重温与神所立的约了。现在约西亚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先知,和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耶和华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又带领众人“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君王带头,众民跟随——由此可见,约西亚王所推行的改革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尤其是得到了上层社会的祭司、官员和长老们的支持。

这真是一个极佳的开端!因为任何属灵的复兴,都需要首先回归神的话语,建基在神话语的根基上,这是圣经一再记载的。以色列人进迦南前摩西重申律法,尼希米向耶路撒冷移民前以斯拉宣讲律法,现在约西亚王同样行这正路。今天无论教会还是个人也是一样,若要生命复兴,首要的事就是重温神的话,并再次坚定与神所立的约。

第二件是洁净圣殿、圣地和圣民。从周围的异教世界分别为圣,是以色列也是教会信仰的基本要求与特征,因为我们的神是圣洁的。不幸的是,以色列人与周围列国的混杂实在太久、太深、太广泛了,以致方方面面都被玷污。为此,约西亚王推行了全面、彻底、坚决的改革与复兴。

这次改革与复兴是由上到下的:既包括祭司洁净圣殿,又包括民间除掉交鬼的、行巫术的、以及家中的神像;是由近及远的:既包括王所住的耶路撒冷和犹大全境,又包括原来北国金牛犊崇拜的中心伯特利。正是因着这次清除偶像的行动,当年南国神人向耶罗波安所发的预言得以完全应验(参 王上13章);也是由里到外的:既废去了在圣殿以外按私意设立的敬拜场所,只准那里的祭司吃无酵饼却不可登耶路撒冷神的坛,又铲除了与异教的偶像、崇拜、迷信等有关的一切。约西亚王不仅拆毁了各处的邱坛,焚烧了偶像,而且用死人的骨头加以污秽(因为死人是最不洁净的),防止死灰复燃。在这一切事上,王可谓尽心尽力而为了。

与世界混杂,也就是世俗化,始终是教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历代如此。教会和基督徒若要屹立于世界而不被同化,就一定要清除不符合圣经的一切,从世界分别为圣,正如使徒约翰所教导的:“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 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一 2:15-17)只可惜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复兴运动并未能持久,效果也差强人意。原因不外一是以色列民在罪中浸染太久,二是改革的时间太短。所以尽管外面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尚未真正触及内心。随着约西亚王的阵亡,新王上台,死灰还是复燃了。

第三件是守逾越节。这是遵行律法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改革与复兴成果的见证,“历代志下”35章有详细的记载。与希西家王那次相比,约西亚所守的逾越节不仅在遵行律法方面更为严格,如在正月十四正日守节,一切礼仪均按律法而行等,而且经过了充分的动员与准备,全民参与,甚至包括前北国的一些余民。经文的评价是这样的:“自从士师治理以色列人和以色列王、犹大王的时候,直到如今,实在没有守过这样的逾越节;只有约西亚王十八年在耶路撒冷向耶和华守这逾越节。”约西亚对神律法的尊崇是真诚的,值得我们效法。

如果说约西亚王有什么不足,恐怕就是他阵亡这件事了。他一生寻求神的话,遵行律法,可惜这最后一次却没有听。当时埃及法老尼哥借道犹大北上援助亚述,因为此时巴比伦已经崛起,夺去了亚述东边的大片国土,亚述不得不退守西边苟延残喘。埃及与亚述结盟,企图阻止巴比伦坐大。约西亚大概属于巴比伦阵营,于是出兵阻拦埃及军队。“历代志”记载“约西亚却不肯转去离开他,改装要与他打仗,不听从 神藉尼哥之口所说的话,便来到米吉多平原争战。”(代下 35:22)约西亚王这次未能遵行神的话,结局多少有些令人遗憾。如果当时听了神借法老所说的话,历史也许就不一样了。随着这位敬虔之王的去世,犹大再没有机会了。

四点教训

从这两章经文的记载中,我想与弟兄姊妹简要分享四点教训:

其一是神的话安定在天,句句必要应验,正如神借以赛亚先知所宣告的:“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赛 46:10)从近处说,女先知户勒大的预言不久以后就都应验了,约西亚殉国,犹大被掳巴比伦;再远至三百年前,南国神人奉耶和华的名指着耶罗波安所筑之坛,以及约西亚王所说的预言,在本章得以应验;再跨越到一千多年前的摩西,在律法书中所宣布的咒诅,同样在悖逆的以色列中应验,列王时代因此终结。这些已经应验的预言,预示着那些尚未成就的将来必定应验不爽。圣经记载这些,就是为要坚固我们的信心,好存着活泼的盼望等候神的时间来到。如果你从圣经中读出了这样的信心与盼望,那你就得着了神极大的祝福。

其二是神以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方式向我们说话。在本章中,神首先借律法书,也就是成文的圣经向约西亚王说话。这同样是神今天向教会和圣徒说话的主要方式,因为圣经已经完备,我们所需要的都已包含在其中。实际应用的关键是知道该用哪处的经文、哪样的原则,前提则是熟悉整本圣经。其次是借先知向约西亚王说话。尽管今天类似耶利米、户勒大那样的先知已经不再有了,但神依旧会借教会领袖、属灵前辈或弟兄姊妹等显明他的心意。不过当你前往寻求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是去听神的话,寻求圣灵的引导,而不是为自己所企望的寻找支持。我们往往是已经拿定了主意,却打着寻求圣灵引导的属灵旗号。还有就是借着法老尼哥向约西亚王说话,圣经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假先知巴兰,大祭司该亚法等。我们不大容易接受这类情况,神竟然会借我们的仇敌向我们说话吗?我们一定要记得,神既然“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来 1:7),为什么不可能借外邦人或是其他什么说话呢?我们的心要宽广,神的智慧岂是人可以测度的呢?当年巴兰的驴不是就说过话吗?圣经教训我们“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 1:19),原因之一就是为防止我们错过了这些特殊的说话方式。

其三是要全备而平衡地把握神的旨意与人的责任。我们往往把这二者对立起来,非此即彼,不能兼顾。但约西亚王却把握得相当到位。尽管先知明言对犹大的审判不能更改,但王却依旧尽自己当尽的本分,带领全国、全民悔改,竭力推动宗教改革与复兴。客观上说,犹大积恶已深,不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就能轻易回复、逃脱审判的。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人可以破罐子破摔。神总是喜悦人悔改归正:“以色列家啊,我必按你们各人所行的审判你们。你们当回头离开所犯的一切罪过。这样,罪孽必不使你们败亡。你们要将所犯的一切罪过尽行抛弃,自做一个新心和新灵。以色列家啊,你们何必死亡呢?主耶和华说: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结 18:30-32)就国家整体而言,悔改即便不能改变结局,也许可以延缓其到来。就个人而言,神必按各人所行的施行报应——这两者都已通过约西亚及其王国显明出来。弟兄姊妹们,让我们现在就悔改离开罪恶吧!不要一味地纠缠于结果如何,当知道神的怜悯与慈爱是没有止息的!

其四是如何看待神应许约西亚王“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从一般人的眼光看,约西亚正当壮年却战死沙场,与恶王亚哈类似,怎么能算得上是平平安安呢?其实关键是这应许后面还有一句:“我要降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亚哈被箭“偶然”射中,那是神的审判,米该雅先知早就预言了;但对于约西亚,却是神的拯救。你只要对比后来的亡国之君西底家,或者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就可以明白了。对于一国之君而言,以身殉国战死疆场与被俘受羞辱,区别之大不是天上地下的吗?以赛亚先知说:“这义人被收去是免了将来的祸患”(赛 57:1),约西亚王的平安正体现在此。我们实在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也许我们太过留恋这日光之下的日子了。息了今世的劳苦、忧虑与争战而归回天家,不是好得无比吗?不要以为神的祝福就一定是多活几年,有时离开世界,何尝不是神的拯救呢?使徒保罗对此有精辟的认识:“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 1:21-24)求主怜悯我们!

最后,我们以“列王纪”设为典范、著名诗人大卫的宣告结束今天的证道,也作为我们回应的祷告——惟愿我们一生渴慕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
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
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诗 1)

阿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

北京守望教会2019年10月20日敬拜程序

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利米书31:33)

◎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开始今天的主日敬拜!

齐声诵读:诗篇40:1-11

40:1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他垂听我的呼求。
40:2 他从祸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磐石上,使我脚步稳当。
40:3 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赞美我们 神的话。许多人必看见而惧怕,并要倚靠耶和华。
40:4 那倚靠耶和华,不理会狂傲和偏向虚假之辈的,这人便为有福。
40:5 耶和华我的 神啊,你所行的奇事,并你向我们所怀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陈明;若要陈明,其事不可胜数。
40:6 祭物和礼物,你不喜悦,你已经开通我的耳朵。燔祭和赎罪祭非你所要。
40:7 那时我说:“看哪,我来了!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
40:8 我的 神啊,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里。
40:9 我在大会中宣传公义的佳音,我必不止住我的嘴唇。耶和华啊,这是你所知道的。
40:10 我未曾把你的公义藏在心里,我已陈明你的信实和你的救恩。我在大会中未曾隐瞒你的慈爱和诚实。
40:11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向我止住你的慈悲。愿你的慈爱和诚实常常保佑我。

歌诗:快乐崇拜歌(6)


快乐快乐我们崇拜,荣耀上主爱之神;

心如花开,到主面前,主如旭日我欢迎。
苦意愁云,恳求消化,疑惑黑荫求散尽;
永恒快乐,求主赏赐,旭日光华满我心。

主是不断赞美中心,主所造物都欢欣;
群星天使,团聚讴歌,天地反映主光明。
高山幽谷,沃野森林,草场积翠波如镜;
清晨小鸟,轻注流泉,唤起我们颂主心。

永远祝福,永受尊荣,永远赦免永施恩;
生之快乐,活水源头,欢乐安息海般深。
上主是父,基督是兄,爱中生活皆主民;
求教我们怎样相爱,同享神圣大欢欣。

晨星引起伟大歌声,我众欢然来响应;
父的慈爱统治我们,兄弟友爱系人群。
我们前进,歌唱不停,奋斗中间忠勇军;
得胜生涯,凯歌声里,恳求高举万众心。

齐声诵读: 罗马书第3章21-26

3:21 但如今, 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 
3:22 就是 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3:23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
3:24 如今却蒙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
3:25 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 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
3:26 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歌诗:喜传福音(92)


我爱传扬主福音,传扬天上事情,

传扬耶稣的慈爱,传扬耶稣光荣。
我爱传扬主福音,因这福音是真,
他能满足我渴望,远超世间金银。
我爱传扬主福音,历久常新的福音,
传扬耶稣的慈爱,传扬主救罪人。

我爱传扬主福音,因他奇妙非常,
胜过一切黄金梦,胜过千般奇想。
我爱传扬主福音,主宝血为我流,
因此我今传给你,愿你也得拯救。
我爱传扬主福音,历久常新的福音,
传扬耶稣的慈爱,传扬主救罪人。

我爱传扬主福音,越传越觉欢欣,
每次从头说一遍,倍觉甘甜清新。
我爱传扬主福音,因有多人未闻,
圣经中宝贵应许:慈爱赦罪救恩。
我爱传扬主福音,历久常新的福音,
传扬耶稣的慈爱,传扬主救罪人。

我爱传扬主福音,已信福音的人,
仍愿与他人同听,满足饥渴的心。
将来在荣美天家,唱新歌至万代,
仍是那古旧福音,是我当初所爱。
我爱传扬主福音,历久常新的福音,
传扬耶稣的慈爱,传扬主救罪人。

齐声诵读: 希伯来书第10章19-25

10:19 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
10:20 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
10:21 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 神的家。
10:22 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 神面前,
10:23 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
10:24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
10:25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见〕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歌诗:黑夜已深(97)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荣耀盼望给我喜乐;

奇妙真理,快乐信息,主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主必快来,主必快来,我们必欢迎救主再来,
或在早晨,或正午或夜半,我知主快再来。

世界潮流天空现象,明星如昼,都是预兆;
我主所召忠信见证,高声传:“我救主必快再来!”
主必快来,主必快来,我们必欢迎救主再来,
或在早晨,或正午或夜半,我知主快再来。

许多信徒主内安睡,主再来时都要复活,
彼时天上金门大开,主必亲来设立快乐之国。
主必快来,主必快来,我们必欢迎救主再来,
或在早晨,或正午或夜半,我知主快再来。

我等活着存留信徒,眨眼之间身体改变,
被提在空与主相见,我等用此盼望互相劝勉。
主必快来,主必快来,我们必欢迎救主再来,
或在早晨,或正午或夜半,我知主快再来。

讲道经文:列王纪下 21:19-26

21:19 亚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二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年。他母亲名叫米舒利密,是约提巴人哈鲁斯的女儿。
21:20 亚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与他父亲玛拿西所行的一样。
21:21 行他父亲一切所行的,敬奉他父亲所敬奉的偶像,
21:22 离弃耶和华他列祖的 神,不遵行耶和华的道。
21:23 亚们王的臣仆背叛他,在宫里杀了他。
21:24 但国民杀了那些背叛亚们王的人,立他儿子约西亚接续他作王。
21:25 亚们其余所行的事,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21:26 亚们葬在乌撒的园内自己的坟墓里。他儿子约西亚接续他作王。

讲道题目: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年(点击查看)


回应诗歌:倚靠耶和华(321)


若非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

若非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我行若非神所悦,一切将拆毁;
我作若无神祝福,一切都将枉然。

若非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
若非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我所需要持守的,只是一颗心;
一颗完全相信的,坚定依靠的心。

共颂: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马太福音6:9-13)

『敬拜结束』

祝福歌:我们成为一家人


我们成为一家人,因着耶稣,

因着耶稣,成为神儿女。
我们成为一家人,因着耶稣,
因着耶稣,成为神国的子民。
因着耶稣得洁净,因着耶稣入光明,
因着耶稣同享复活的生命。
同享生命的喜悦,同在主爱中联结,
因着耶稣同受丰盛的产业。

我们成为一家人,因着耶稣,
因着耶稣,成为神儿女。
我们成为一家人,因着耶稣,
因着耶稣,成为神国的子民。
因着耶稣同敬拜,因着耶稣蒙慈爱,
因着耶稣彼此恩慈来相待。
或在喜乐中欢唱,或遇苦难同哀伤,
因着耶稣同度人生的风浪。

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年——2019年10月20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王下二十一19-26

前言:

这一段论到亚们的经文很短,就像他作王的时间很短一样。这与他的父亲玛拿西和他的儿子约西亚作王的时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玛拿西是南国历史上作王时间最长的王,他十二岁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五年(王下二十一1),约西亚八岁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王下二十二1)。相应地,亚们也不像他父亲玛拿西和他儿子约西亚那样在作王期间对南国犹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亚们的父亲玛拿西,在引诱百姓犯罪的事上做了大恶,藉着他的手,以色列百姓被玷污的深度和广度都已经到了要被灭绝的程度。以至于先知耶利米和列王记的作者,都把南国被掳亡国的原因归在了玛拿西的身上,列王记的作者说“耶和华使迦勒底军,亚兰军,摩押军,和亚扪人的军来攻击约雅敬,毁灭犹大,正如耶和华借他仆人众先知所说的。这祸临到犹大人,诚然是耶和华所命的,要将他们从自己面前赶出,是因玛拿西所犯的一切罪。又因他流无辜人的血,充满了耶路撒冷。耶和华决不肯赦免”(王下二十四2-4),先知耶利米也说“耶和华说,我命定四样害他们,就是刀剑杀戮,狗类撕裂,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吞吃毁灭。又必使他们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都因犹大王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事”(耶十五3-4)。因此,通常把玛拿西看为是南国犹大最坏的王,虽然他晚年悔改了。但亚们的儿子约西亚却又被评价为南国犹大最好的王之一,“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王下二十三25)。

亚们处在玛拿西和约西亚这两位截然不同的王之间,在南国犹大的历史中好像是一个简短的过渡,事实上,亚们的记载的确在玛拿西和约西亚之间有着某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准确地说,亚们更多是玛拿西一生的延续记载,是对于玛拿西蒙恩的一个补充说明,然后才是对约西亚作王的一个开启。如果没有亚们短暂的两年作王行恶的记叙,玛拿西和约西亚这两位王的故事可谓是顺理成章的,因为玛拿西晚年悔改了,所以约西亚作为接续的王在前王悔改归正的基础上有敬虔表现岂不是合乎情理、理所应当的吗?若是这样,就符合了我们心目中的某种合乎逻辑的思路,约西亚的敬虔总得有些什么人的原因和作为所影响的吧?就像玛拿西的作恶,总得有前面谁的原因导致的吧?但亚们的出现,让我们心中的逻辑链条发生了断裂,为何玛拿西的悔改在亚们身上没有发生正常的影响力呢?为何这么坏的亚们,他儿子却好像突然就敬虔了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处在最坏和最好的王(其父与其子)之间的亚们,圣经对他的记叙和评价如何。

一、“亚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与其父一样的犯罪)

亚们的王朝记录,是典型的列王记叙手法,他在成年的时候登基,二十二岁接续他父亲在耶路撒冷作王,但只做了短短的两年,犹大历史上最短的作王时间是三个月,分别是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和孙子约雅斤,第二短的作王时间是被耶户所杀的亚哈谢,亚们论作王时间最短排第三。对亚们作王的总体评价就是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1.“与他父亲玛拿西所行的一样”

但更加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里对于亚们的犯罪给了一个清晰的类比,连续两节经文重复指出,亚们如此行事“与他父亲玛拿西所行的一样。行他父亲一切所行的”。类似于对北国列王的评述“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虽然玛拿西晚年悔改了(悔改后还作王约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这里清楚地指出亚们的犯罪行恶是受了玛拿西悔改前恶行的严重影响。

这对于今天人们的警诫(尤其是为人父母)乃是,罪不但玷污影响自身的生命,而且对于周围的人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自己关系亲密的下一代更是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当然不是父亲行恶惩罚儿子,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而是一个人犯罪会对周围的人形成试探、诱惑、破坏等负面的影响。因为其他人也是罪人,罪的污染性或者蔓延性就在于罪会带来更多的罪。这不是将责任都归在玛拿西的身上,因为“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耶三十一29),神必照着各人所行的来审判人(结三十三20),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来负责,而不能怪罪在其他人头上。但在亚们的犯罪上玛拿西却有份。

2.“敬奉他父亲所敬奉的偶像”

亚们所行的恶事都是什么呢?就是“敬奉他父亲所敬奉的偶像,离弃耶和华他列祖的神,不遵行耶和华的道”。玛拿西虽然悔改了,但是在他悔改之前行恶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会因为他的悔改而会自动消除,玛拿西的犯罪对于整个犹大和自己的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犹大的整体堕落和他儿子的犯罪上。历代志的对照经文记载亚们“祭祀侍奉他父玛拿西所雕刻的偶像”(代下三十三22),就让我们知道亚们并未引进新的偶像,他所拜的偶像都是从他父亲玛拿西那里继承来的。

虽然玛拿西悔改之后除掉偶像拆毁各坛,但是他对偶像的破除并不彻底。可能表面上能见的大型偶像和坛拆除了,但是全国还有很多民间的偶像丘坛没有废去,可能连王宫里都有残存的偶像。即便玛拿西将偶像彻底拆除了,烧毁了,但他拜偶像在周围人心里所所产生的影响该如何去除呢?

玛拿西一生所行的恶事有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都集中在一个罪上,就是拜偶像,亚们在其作王的两年间主要的恶行也是拜偶像。像前面所说的,罪具有天然的传染性,尤其是拜偶像的罪。离弃耶和华,必然拜偶像。因为人被造的本性决定了人必需有一个敬拜和依靠的对象,不是真神就是假神。拜偶像这事不用刻意去教导,它符合罪人的天性,在这件事上这是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或者“与生俱来的缺陷”,看一眼就能心领神会。敬拜耶和华才需要不断教导、昼夜思想、克己训练,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若无圣灵的帮助人也无法坚持到底地敬拜神,因为这与堕落的人性是相反的。玛拿西作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地拜偶像,亚们从小就目睹他父亲所行的一切,他看见了各样神明,各种仪式,可能他还看到了他父亲拜偶像时的庄重和虔诚,这些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敬拜假神于亚们而言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了。

3.“所犯的罪越犯越大”(代下三十三23)

实际上,亚们所犯的罪单单一句“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还不够,历代志的对照经文记载说“这亚们所犯的罪,越犯越大”(代下三十三23),就是说,亚们所犯的罪虽然是受到其父亲玛拿西的影响,是对其父的效法,但是亚们所行的已经超过了他父亲玛拿西所犯的罪,在犯罪方面,亚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能我们会有疑问,玛拿西在位五十五年,照着申命记所禁止的列表,将能犯的拜偶像、使子经火、观兆、行法术、交鬼、行巫术等等罪都犯了;又被先知将犹大亡国的责任放在他身上,这已经是犹大历史上最坏的王了,还有谁能在犯罪上超过玛拿西吗?何况亚们才作王两年,再怎么“努力”犯罪也很难比他父亲还坏吧?但亚们只在王位上两年的时间,竟然被圣经作者评价为“所犯的罪越犯越大”,可见堕落无极限。犯罪对于一个人来讲,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玛拿西已经是最坏的王了,引诱神的百姓行恶比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灭的列国更甚(王下二十一9),但这还不是他犯罪的极限,若上帝不伸手拦阻,玛拿西还能继续犯更大的罪。我们在玛拿西身上看到的他最终的悔改不是一个人犯罪到了极致,他触底反弹,凭自己开悟悔改了。而是若上帝放手不管,他将向着没有尽头的深渊坠落,但若上帝施恩,不管一个人犯罪到了何等地步,堕落到了何等的深处,他心灵的黑暗多么厚重,神若愿意,神都有能力让这人回转,神都能救人脱离罪的深渊和缠绕。而我们从亚们所看到的是,若神不施恩,一个人在罪中堕落的速度和深度令人惊恐。//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七节对于亚们短短的记载是玛拿西一生作王的一个附注。亚们就如同是玛拿西人生的另一个可能延伸,若神出手,玛拿西就能悔改,若神不出手,亚们就是玛拿西的写照。

我们从亚们的罪越犯越大就可以看到,罪在人身上展现出一种不可预料的失控性,一方面人不知道罪对自己的控制和腐蚀会到什么地步,另一方面人不知道自己犯罪会对别人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人并不能控制罪,反而罪在人身上会肆虐成灾,神若不出手,若任凭,往往就是滔天大祸。因此,亚们的犯罪,在没有上帝恩典介入的情况下,是必然的,而且也一定会越犯越大。

二、“亚们王的臣仆背叛他,在宫里杀了他”(与其父不一样的人生)

1.“不在耶和华面前像他父玛拿西自卑

虽然上面说亚们与他父亲玛拿西所行的一样,行他父亲所行的一切,其实这主要是在论到亚们在作恶这个方面,效法他父亲,所行与他父亲一样。但在历代志却特别提到亚们“不在耶和华面前像他父玛拿西自卑”(历代志三十三23),亚们只在犯罪方面效法了他父亲,但是在悔改自卑方面却不效法。

为何亚们看见了他父亲晚年的自卑却不效法呢?别说可能他就没有学效的想法,即使他想他凭自己也不能效法。罪具有天然的传染性和侵蚀性,但是悔改却不能天然传递;犯罪不需要上帝“帮助”,悔改却需要上帝的帮助;犯罪看一眼就能学会,悔改看一万次都不能学会。玛拿西的罪能够在亚们身上有负面影响力,但玛拿西的悔改却不必然能影响亚们走正路。这是今天我们对罪的理解需要留意的,若无上帝的介入,罪对人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一方面人可以凭自己的选择犯罪,却不能凭自己选择归正;另一方面,人犯罪后可以道歉,可以悔改,但对他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后果的消除却无能为力。人们需要明白,不管是自己犯罪,还是引诱他人犯罪,犯罪之路是一条单向的堕落之路,可能有很多岔路可以选,但是方向不可选,只能向下。玛拿西犯罪可以影响他儿子堕落,他的自卑却不能令其子从犯罪的路上回转,能令罪人回转自卑的只能是从神那里来的恩典和能力。

因此,照圣经记载,虽然玛拿西晚年在耶和华面前“极其自卑”(代下三十三12),但这自卑好像并没有影响到亚们,反而可能令亚们有一种恶意的侥幸。

2.亚们的被杀(55 vs 2)

亚们可能以为,自己的父亲在王位上作王55年,我不期望那么长,但怎么也会有个二三十年吧。他一定不会想到上帝竟然只给了他两年作王的时间。两年他就在犯罪的路上跑到了人生的终点。这不是他设想的人生,他被杀的那一刻可能还在想,我还准备在十几年之后悔改呢?怎么现在我就要死了呢?亚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被臣仆在宫里谋杀掉。// 北国历史上谋权篡位是王权更迭的一种常态,从耶罗波安到何细亚共发生了八次篡位的事件。南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卫的子孙被自己的臣仆谋杀的事情,犹大的君王或者病死,或者战死疆场,亚他利雅的死看似是政变,但亚他利雅本就不是大卫的子孙,她作为耶洗别的女儿坐在南国的王位上才属于谋权篡位。因此,亚们算是南国犹大第一位被臣仆谋杀的大卫家的王。

亚们可能是想效法他父亲玛拿西的人生,先犯罪后悔改的侥幸模式,他也想前半生肆意妄为,后半生敬虔谨守。他想着先放纵私欲,尽享今世,然后临终时再悔改归正,进入天堂;他以为人生的道路尽在他的掌握当中,毕竟有自己的父亲在前作为“榜样”,玛拿西能浪子回头,我也能悬崖勒马。亚们心里可能有一种误解,他以为人想犯罪就能犯罪,想悔改就能悔改,悔改好像是他自身所拥有的一种能力,只要自己愿意,随时就可以从犯罪的道路上转离。这是因为他不明白,犯罪之路是一条不归路,其父玛拿西能悔改,这不是他父亲本身所能有的能力,这不是他父亲凭着自身的智慧和反思产生的幡然悔悟。

这或许也是今天很多人心里的错觉,前半生放纵情欲,后半生或者最好是临终前一刻悔改信耶稣,这样既享受了世界的罪中之乐,又可以上天堂,还不必在基督的苦难上有份。这是一个不认识基督的罪人对于福音的误解。就像保罗所说的,律法本是好的,但罪却藉着律法引诱了我(罗七7-14);福音当然更好,但罪人却将福音简化为一张永久有效的天国门票,以为只要简单地凭着一次决志祷告或者洗礼就可以领到。甚至,有人还知道了预定论,他就更加喜欢了,只要上帝预定我得救,那么必定有一张门票是万世以先就已经为我存留了,我随时可以来取。这样,不管我现在悔改归正还是将来临终前悔改,都一样。从此,就可以在有了天堂保证的前提下,放纵情欲了。但希伯来书却说“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了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来六4-6)。“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来十26)。亚们已经看到了上帝在他父亲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的悔改降卑的正道,却还要重走犯罪的路,就不给他悔改的机会了。

3.上帝令人生畏的主权作为

凡这样想的人,都是怀着对于上帝试探的恶心。神不被人利用,他想利用神,反落在自己的网罗里。神就利用亚们的臣仆将亚们从世上挪走。

亚扪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但是“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十六9)。每一个个体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在历史当中的轨迹,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好像都是自己的选择加环境所决定的,从更高的属灵的角度来看,都是上帝主权的意旨所决定的。玛拿西作王55年,一生行恶晚年悔改,亚们只作王两年就被击杀,他的人生道路与他父亲截然不同。这不同不单单是五十五年与两年的不同,更是上帝所赐恩典的不同。

1)玛拿西-蒙了极大恩典的特殊人生

论到玛拿西一生行恶,虽然晚年的时候归正悔改了,我们要再次强调,第一,罪是堕落之人不能抗衡的,人凭着自己无法悔改,若非上帝格外的怜悯和主动地施恩,无人能从犯罪的路上回转。第二,这悔改乃是恩典,无人配得上帝施恩从罪中救拔出来。给谁不给谁,是上帝凭着自己的良善、智慧和主权所决定的。“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九18)。玛拿西神就给了,亚们神就没有给。第三,因此,若有人能从从罪中悔改,这是他对上帝所赐恩典的回应,这悔改并非是他的功德,这恩典只能救他自己,他的悔改并不自然地延续到他人身上。玛拿西的悔改既不能使其他人悔改,也不能令犹大逃避亡国的结局。即使后面有他孙子约西亚的敬虔和大力改革,也不过是给犹大带来一点回光返照的短暂复兴而已。玛拿西犯罪的影响却无可更改。// 很多事情,一旦做了,就不可能回到之前的状态了。悔改是从犯罪的路上转回,但常常不能转回到犯罪之前的路上,我们只能在另一个生活的轨迹上生活。属灵上归正了,但生活却是另一个你所无法预料的生活。

在玛拿西身上,上帝显出了令人惊奇到不解的忍耐、宽容和恩典,正应了使徒保罗所说的“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五20)。这是南国历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位王,最坏,却作王时间最长,晚年竟然还能悔改;别的王都是开始敬虔,晚年跌倒,唯独玛拿西作恶一生,竟然晚年悔改了。这恩典令人敬畏。

2)亚们-显明上帝公义和刑罚的正常人生

在亚们身上,正显出了上帝对于罪雷霆般的震怒和毫不迟延的刑罚。上帝既没有给他更长的宽容时间,也没有给他强制悔改的机会,而是藉着他的臣仆直接将他除掉。以此来提醒后来人,不是谁都能有玛拿西这样的极为特别的恩宠。不要痴心妄想自己是下一个玛拿西,这是非常态;亚们才是常态。像玛拿西还是像亚们,这事你决定不了,这是上帝的事。

但即便是这样,上帝在亚们身上并非没有恩典,首先,玛拿西的悔改对于玛拿西本人是极大的恩典,对于亚们同样是一种恩典。他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他应当思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自己的父亲有了如此的变化,什么力量可以让一个人从犯罪转向敬虔呢?他父亲能转变,他也当寻求这个能力。

甚至,就连亚们的被杀既是刑罚也未尝不是上帝的一种怜悯,没有让他再犯更大更多的罪,上帝减少了他在世犯罪的年日。

三、“但国民杀了那些背叛亚们王的人,立他儿子约西亚作王”

1.背叛亚们王的臣仆

这段经文并没有明确说明亚们的臣仆为何要谋杀王,有人说,亚们的死背后有埃及的势力在推动,因为亚们亲亚述,这次谋害无关乎宗教,而是政治斗争。也有人说,因为亚们的倒行逆施连他的臣仆都无法忍受了,就像当年非尼哈枪挑恶人那样(民二十五8),刺杀了以色列人中犯罪的人,就止住了神的怒气,因此,亚们的臣仆所行的虽然是谋杀君王,但是却被神所喜悦。我想从后面民众杀了这些弑君者来看,亚们的臣仆们并不那么的敬虔,他们所行的也非神所喜悦的。所以,我们并不知道亚们的这些臣仆具体出于何种想法行谋杀君王之事,但这些人效法北国以色列诸王更替那样,想以流血和阴谋篡夺大卫家的王位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甚至,可能在这些谋杀君王的人看来,玛拿西已经将犹大折腾的够呛了,好容易有几年恢复,如今他儿子亚们却更加为非作歹,民不聊生,亚们不配坐在王位之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理当有德者居之,我们要推翻昏君,立一个更贤明的君王上来,既然大卫家的人没有能力将犹大治理好,就让有能力的人来作王好了。这从属世政治的角度来讲,或许还有些忧国忧民的意思,但是南国犹大的问题并不是换一个君王就能解决的,王固然重要,但百姓依然不能推脱自己的责任。解决犹大的问题,不是换王就可以了,而是要换一个天上的人来作王,是让耶和华作王才可以。// 或许,约西亚的作王,上帝也是为了让以色列人中的那些能人志士们看清楚,即使有了一位励精图治、敬虔尽力的好王,也无法挽大厦于将倾,犹大的灭亡是必然的,王也没有能力拯救以色列人。人类的问题,不在于王的英明,王的个人品格和能力智慧,不在于政治制度如何,而在于罪的问题。只有以基督为王的国家,才是永远的国,如经上所记“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但二44),只有基督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祂的国必不败坏”(但七14)。

2.国民杀了背叛亚们王的人

从国民杀了这些背叛亚们的臣仆知道:一,神允许并不表示神喜悦,上帝可以利用亚们的臣仆来杀死亚们,并不意味着谋刺君王的罪不被追究。这些背叛的臣仆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们是上帝手中用来刑罚亚扪的工具,他们也要为他们背叛弑君的罪被审判。就像亚述是神怒气的杖,管教以色列是出于神,但神也必追讨亚述的罪一样。二,谋权篡位更是对于上帝的背叛和对抗,这位置不属于他们,他们却要强夺,这是对上帝的藐视和得罪。那些杀了亚们的臣仆以为自己能决定谁坐在君王的位置上,他们忘记了这位置是神来定的,唯独耶和华将国赐给谁,就赐给谁,谁在王位上,由上帝说了算,不由人自己的意愿。而南国犹大的王位只属于大卫家族,这是上帝藉着大卫之约和上帝在万世以先所定的救恩计划所决定的。不是大卫的子孙配得这王位,而是上帝的旨意所定。三,很可能这些背叛亚们的臣仆想要立一个非大卫家的人来作犹大的王,而国民却不认可。国民的不认可,源于他们对于大卫家坐在王位之上的信心,虽然南国犹大的众民在玛拿西的影响下也拜偶像,犯各样的罪,但是他们在上帝面前还有一个基本的信心持守,那就是国位只能属于大卫的子孙。虽然他们犯罪为神所憎恶,但是他们这个信心却蒙神的喜悦。就是说,神不喜悦亚们的臣仆谋杀君王,却喜悦民众诛杀叛逆。

3.神对约西亚的赐福

如果我们对于南国犹大诸王好坏的形成缘由不清的话,尤其是对于玛拿西这么坏还悔改了,为何亚们这么坏的一个王,他儿子约西亚竟然就是一个好王,那么这一节经文可以让我们稍微看到一些迹象。圣经里父子之间属灵生命的好坏并无一个传承的定式,不是说,父亲敬虔儿子就一定敬虔,父亲败坏儿子就一定败坏,南国犹大的君王不是看在父亲的份上,儿子才能坐上王位,而是都看在大卫之约的份上,上帝有怜悯和恩典为他们存留,南国的王与北国的王,从人性的角度并无二致,只是上帝所施的恩典不同。神为自己名的缘故,想要怜悯谁就怜悯谁,想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民众虽然受玛拿西的影响,在拜偶像上犯罪,但是这些犹大的民众在持守大卫之约上却显出了对于上帝的忠诚,他们杀了那些背叛亚们王的臣仆,就是不同意这些人要立一个大卫家之外的人来作王,他们认为王的位置必须也只能是由大卫家的后裔来做,于是让才八岁的约西亚坐在了犹大君王的位置上了。神纪念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的忠心和行为,作为对于他们如此行事的奖赏,神就施恩给八岁登基的约西亚,保守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王下二十二2)。

四、借鉴

我们从玛拿西55年作王,先作恶后悔改,与他儿子亚们只有2年作王,却被谋杀,约西亚八岁登基一生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这种鲜明的对比可以知道,无人能凭自己胜过罪,人的悔改和努力也挽回不了犯罪所产生的后果,悔改乃是上帝主权的恩典,于今日有以下三方面的借鉴:

第一,不要自欺。不要觉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想悔改,就能悔改。无论是慕道友还是基督徒,一个人看到了圣经里面所说的天国的荣耀和将来的盼望,却被今世的生活所牵引,就对自己说:等等再信耶稣吧,等我老了,等我没有了后顾之忧了,等我退休了,等我躺在病床上了再信;先享受今生,等到快死的时候再来跟随耶稣,这样既有今世的荣华又有天国的美好。但我们要知道无人知晓明天会怎样,若非主的恩典谁能安然起床呢?若非上帝的恩典,一个罪人不能自动地选择悔改和归信。犯罪可以自己选,回转却单单在乎上帝的主权。事实是,只要你犯罪,罪就成为了你的主;神若不出手,你将永无出头之日。何必试探神呢?“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六7)。

第二,能拦阻罪的蔓延和侵蚀的唯有上帝格外的恩典工作,既然是恩典就是不配得的,端在乎上帝自己的主权。即使上帝有恩典,犯罪的后果也需要来承担。就像玛拿西,虽然晚年悔改了,但是他犯罪的影响却不是悔改能挽回的。犹大必然灭亡,亚们也会被杀。犯罪之后,很多时候,你将不能回到从前。有时,你犯罪没有产生什么严重后果,那已经是上帝在你还不知道的层面上施恩给你和其他人了。有时候一点小罪酿成大祸,是上帝任凭罪照着本来的破坏力的蔓延。或许我们看到今天的世界有很多罪恶,这令我们心头沉重,甚至心生绝望,但我要说这还不是最坏的世界,这已经是上帝施恩伸手拦阻很多罪的结果了,就像诗歌所唱“罪恶虽然好像得胜,天父却仍掌管”。神为教会的缘故,依然施恩给这个堕落并终将毁灭的世界。

第三,不要错失神所给的恩典的机会。当你耳中还能听到你要悔改的信息的时候就当悔改,“当趁着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赛五十五6),有悔改机会的时候,就是当还能听见无论是从肢体,还是从自己内心有声音提醒你要回转的时候,要立刻回应,马上回转,不要硬着心拒绝这声音,轻看神所给的宝贵的恩典,“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约十二36)。你焉知后面还有这样的机会?

回应诗歌 《倚靠耶和华》321首

《@守望》第127期——关怀与陪伴

简讯

1. 7月7日、14日、21日、28日四个主日,有一位姊妹去平台敬拜。

2. 8月4日、11日、18日三个主日,没有弟兄姊妹去平台敬拜;8月25日,有一位姊妹去平台敬拜。

3. 9月1日、8日两个主日,有一位姊妹去平台敬拜;9月15日,没有弟兄姊妹去平台敬拜。

4. 7月18日晚19点20分,丰阿姨安息主怀。21日,丰阿姨追思礼拜在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告别室举行,家属亲友、弟兄姊妹约70人参加。

5. 7月20日,教会正常举行圣餐聚会,80多人参加。

6. 8月6日早晨,于静姊妹的母亲刘培成姊妹安息主怀。追思礼拜于8月9日在北大医院告别室举行。

7、8月14日,教会正常举行圣餐聚会,90余人参加。

8. 8月18日,秋雨圣约教会的李英强长老“取保候审”一年,与妻子儿女团聚。

9. 8月28日,芳洲姊妹在美国进行了去除肿瘤手术,术后伴随有血栓、发烧、腿部肿胀、积液,需再次手术处理积液、清理感染,求神怜悯医治芳洲,减轻她的痛苦。

10. 9月4日,教会正常举行圣餐聚会,70余人参加。

11.9月12-14日,教会举行小组长和诗班联合营会,成人孩童约100人参加。


教牧分享

《约翰福音》系列分享之四 /晓峰牧师

在这个故事当中,那个身体得医治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恩典,他们全家人都信主耶稣了才是最重要的恩典。

 

《约翰福音》系列分享之五 /晓峰牧师

这个神迹奇事告诉我们的,重要的地方就在于,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那能救身体的恩典远不如认识耶稣基督的恩典。我想,不单单是对于没有听过福音的人,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依然需要反思,基督在我们生命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什么。


关怀与陪伴

 

关怀与陪伴——承载爱的生命水流 /曾淼传道

我想,我们蒙神格外的怜悯得救,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做事更有效率的人,而是成为一个更会爱、爱得更好的人。这爱,首先要藉着我们对别人的关注———关怀、和对别人的付出———陪伴表达出来。

 

我的探访故事 /周阿姨

我们香柏好多弟兄姊妹都和我一起探访过。探访是我们彼此相爱,彼此勉励,彼此牵挂,彼此搀拉。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为荣耀主圣名!神必纪念弟兄姊妹的劳苦和爱心!

 

在活人之地,得见你的荣耀——记探访小组姊妹李可的父亲 /曾卓崑

亲爱的主啊,我亲眼看到你拣选的灵魂谦卑地归向你,我亲眼看到姊妹同工,你的祝福便倾倒而出,我亲身感到那份欣喜,“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最美的告别——临终关怀见证 /咏莲

感谢神使这一刻成为美好,他的慈爱是那样细腻温馨。在这浓浓的爱流中,死亡逃遁得没有一丝气息。哈利路亚!从19点几分直到20:点07分赵叔叔离世,我一直在温暖地参与着、享受着这感人的一幕,在见证着一位基督徒老人自然安详地逝去……

 

送别 /小雪

建秀走了,既突然又在意料之中。突然只是没想到这么快。我们以为生命的流失是如水渐渐减少减少,我们可以在最后的时刻才预备告别,却不知有时候生命的流逝是戛然而止,不给我们充分的预备时间。

 

永远的小秀子 /梅小真

“英雄何竟扑倒?”每当想起国永、建秀,想起朋霍费尔,心里不免叹息。建秀的追思礼拜前夜,我梦到她躺在棺木中,棺木是在一个大礼堂的舞台中央。凌晨时分,我和几个人在舞台边上等着追思礼拜开始,然后突然看到她身体动了。我们都很兴奋,以为她没死。可是她却没有走下棺木,而是冉冉升上天上去了。

 

我们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日子 /李静

弟兄姐妹们,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光好好享受,好好珍惜吧!让我们好好陪伴陪伴父母吧,因为神给的陪伴的时间并不多了。妈妈离开我们回天家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们朝夕相处二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时展现在眼前,那么清晰……

 

见证 /Faith

我对妈妈回天家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但是感谢神,祂使万事互相效力,叫我这爱神的人得益处,救我这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脱离惧怕与谎言,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领受阿爸父对我真实而浓烈的爱,也领受母亲的爱,也恢复我爱母亲的能力、恢复我爱神的能力。


思想随笔

 

妈妈,回去吧 /李树太

安葬妈妈离开家回北京时,这次只有爸爸和弟弟们把我送到了村口桥头,当我回头时,发现妈妈也在向我招手,她不咳嗽了,脸上带着微笑,“妈妈,回去吧。”泪水浸湿了我的眼,当我再看时,只看见爸爸在向我挥手……

 

我的家族见证——姥姥篇 /志洁

姥姥一生在主前尽忠,83岁时,随家人去美国时,还在纽约和洛杉矶各讲了两堂道,铿锵有力,条理清晰。如今96岁高龄,依然早起读经、祷告,依然单纯喜乐。每次,我回家,她都会询问,主日可坚守?可有带孩子们去主日敬拜?当答案是肯定时,她会喜乐地像个孩子,为我们感谢神!

《约翰福音》系列分享之四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约翰福音》第四章第43-54节:

43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44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

45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他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为他们也是上去过节。

46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

47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

48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49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50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

51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

52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

53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54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我们一同来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你,今天晚上再次召集你的众儿女到你面前来,主,我们知道每一次的聚集都是你的恩典,也愿当我们在这里的时候,你的灵也在这里特别地临到、同在,并且将我们生命所需的一切恩典都赐给我们,愿你的名在这里得着荣耀。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的名。阿门!

这段经文记载的是第二个神迹奇事,医好大臣的儿子。《约翰福音》的八个神迹奇事,只有第一个和第二个神迹是带标号的。这并不是说这是主耶稣在地上所行的第二件神迹,从迦拿的婚筵到这里,这是再一次在迦拿行神迹奇事,中间主耶稣其实去了一趟耶路撒冷。这也是《约翰福音》的特点,前面三卷对观福音给人的感觉是,主耶稣一路从加利利直往耶路撒冷去,好像只去了耶路撒冷一次,到了《约翰福音》我们就发现,主耶稣其实多次前往耶路撒冷,至少《约翰福音》里面清楚记载了主耶稣有五次前往耶路撒冷。这一次是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去了之后,主耶稣就从耶路撒冷往回走,特别提到了主耶稣在耶路撒冷行了很多神迹,以至于那天晚上尼哥底母去找主耶稣,就是因为他看见神迹了,然后他去找主耶稣。《约翰福音》的记叙特点非常有意思,主耶稣在耶路撒冷行了那么多神迹,有很多人看见了,来找主耶稣的只有尼哥底母一个人,而主耶稣还批评了他,说“你作为犹太人的师傅,作为拉比,竟然还不明白我说的话吗”。然后,主耶稣就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经过了撒玛利亚,所以《约翰福音》里面有很多独有的材料,主耶稣在撒玛利亚这个地方就碰见了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碰见撒玛利亚妇人之后,主耶稣就来到了加利利的迦拿,从耶路撒冷往回走的路上,特别提到,主耶稣在耶路撒冷行了神迹,在加利利行了神迹,耶路撒冷只有一个人回应,就是尼哥底母,而加利利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因为听见神迹也来找主耶稣,就是这个大臣。就在耶路撒冷和加利利之间,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撒玛利亚结出的福音的果子,信主耶稣的人远超过这两个地方,撒玛利亚人没有看见神迹,那个妇人遇见主耶稣,主耶稣就跟她谈论,谈论完之后,她就回去作见证,那个城里的很多人就出来见主耶稣。所以,在《约翰福音》里面特别说,那个城里有很多人就信了,然后我们刚才读的经文里面主耶稣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其实这已经暗含了对耶路撒冷和加利利的责备,之前尼哥底母和这个大臣,都是因为看见神迹来找主耶稣的典型例子,而这样的信心不够。这是这段经文背景的一个简单的介绍。

迦拿是主耶稣行第一个神迹的地方,之前我们分享过,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镇子,在以色列当中并不起眼,但上帝伟大的工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然后主耶稣再一次回到这个地方,回来之后,有一个迦百农的人来找他,这个人我们通常就把他理解成他是一个以色列人,说他是一个大臣,其实这个“大臣”在原文的意思就是指他是宫廷里面的官员,这个宫廷通常是指希律的宫廷。这是一个官员,位高权重,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来找主耶稣。迦百农在加利利湖的边上,海拔很低,迦拿距离迦百农大概有三十多公里,所以从迦百农到迦拿是从下而上,迦拿这个地方海拔比较高。他来找主耶稣的时候,这个大臣和耶路撒冷公会的尼哥底母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对比,这两个人都是官员,一个是公会的官员,一个是宫廷的官员,一个是犹太人当中处在权力中心的人物,一个是在行政体系希律的官僚制度当中的官员。在福音书当中,尤其是在《马可福音》当中,主耶稣的福音对象往往都是底层的穷苦人,圣经里也常说“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帝就排斥那些有钱和有权势的人,他们乐意来的话,上帝依然有格外的恩典。从尼哥底母到这个大臣,我们会发现,上帝在这个群体当中依然有格外的恩典。相对于这个大臣而言,很多人的生活当中可能有诸多的不如意,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到上帝面前来,所以主耶稣说“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要难”,因为富人可能没有那么多欲求不得的地方。这个大臣,从某个角度来说,代表了世人当中那个有钱和有权势的群体,他们看似在生活当中没有任何的问题,可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他儿子快要死了。如果说迦拿的婚筵当中以水变酒,表示的是人生当中从一个喜乐欢庆的时刻进入到一个灰心绝望的时刻,那么这个大臣其实代表了人类当中更加真实的状况,你可能觉得你一无所缺,但有一件事你解决不了,就是死亡的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个大臣的儿子不是得病了,而是他快死了。今天有很多的医学方面的专家和技术,病是可以治的,死是治不了的,医疗手段解决不了死亡的问题。其实这个大臣的儿子是快要死了,只不过是以疾病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所以,他上来求主耶稣,看似他跟尼哥底母求主耶稣很像,足够谦卑了,当尼哥底母来求见主耶稣的时候,首先称“拉比”,尼哥底母自己就是拉比,而他称主耶稣为拉比,然后说“我知道你是从神来的”,我们觉得这已经够给面子了,但你发现主耶稣丝毫不领情,因为按照主耶稣真实的身份而言,他给的尊重远远不够。这个大臣依然是这样的,他的信心比尼哥底母还要差,他看似是不远几十公里过来见主耶稣,但他真的不是奔着主耶稣这个人来的,尼哥底母还是来问主耶稣“我知道你是从神来的”,这个大臣其实就是奔着主耶稣的能力来的,他来这里的推动力极强,因为他的儿子快要死了,而尼哥底母至少还有一点抽象的神学意义,对于天国的盼望和属灵的层面,来找主耶稣探讨神学问题“怎么进神的国”,这个大臣却特别简单,他很像我们,所以他来见主耶稣的时候,依然没有逃过尼哥底母的命运,虽然他是个大臣,有钱有权势,虽然在世人看来他屈尊来求主耶稣,但是主耶稣丝毫没有给他那个让人意料当中的待遇,相反,他来求主耶稣的时候,主耶稣却给了他一句责备的话“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无论如何也应该夸奖一句吧,因为这是一个为儿子心急如焚的父亲,当然我们要知道,这个大臣还是有信心的,当他儿子得病的时候,他听见主耶稣过去在迦拿行过神迹奇事,甚至耶路撒冷的风声也传来了,他毕竟到主耶稣这里来了,他没去求巴力,他也没有像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那样说“求谁都没用”,无论如何他来了,他来就好,至少他有点基本的信心。

那么,他来的时候,主耶稣为什么要责备他呢?这个责备其实是论到了神迹和信心之间的关系。这个责备不单单是对这个大臣,甚至这是针对当时所有的犹太人,因为这里用的是“你们总是不信”,我们就一下子想起了保罗所说的话“犹太人求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犹太人的信心的模式是什么呢?犹太人以为,只要我看见神迹我就信。犹太人和中国人很像,非常实用主义。主耶稣其实就指出了他们信仰当中的错误的模式,他们以为看见了就能信,而主耶稣告诉他们说“你们以为你们看见神迹就能信,实际上即使你们看见了也不会信”。信心是上帝所给的超然的工作,单凭你自己的眼见是建立不起来的。其实犹太人自己可以证明这一点,法利赛人看见主耶稣赶鬼之后,他们竟然说这是凭着鬼王赶鬼。你会发现,那个神迹犹太人都看见了,却没有产生出相应的信心来。那神迹奇事的意义何在呢?神迹奇事其实并不产生信心,那不是信心的根基,神迹奇事可以坚固信心,也就是说,得先有信心了,再看见神迹奇事,那个神迹奇事就有了意义了。我记得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一句话,凡是一个人凭着好奇建立起来的信心,那必定会被好奇给拆毁掉。同样,如果一个人是凭着看见神迹建立起来的信心,他的信心也必定会因为神迹而被拆毁。因为看神迹不一定要找耶稣,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人声称能把他的儿子治好,他可能就会找那个人去了。所以,神迹本身只是能力而已。圣经当中一旦有神迹显明出来,它的目标是什么?这就是《约翰福音》里面核心的内容,就是让我们因为看见神迹就能够认出耶稣是谁,他指向的是那个神迹背后的身份的问题,这是神迹的意义。神迹不是我们让上帝听我们的,而是我们要听上帝的。当你看见耶稣有行神迹奇事的能力,你不能心里想的是“这能力怎么能够为我所用”,这时候敬拜就变成了利用。你不是想让我信你吗,我信你之后,你的能力总得让我用用吧,你喜欢奉献,我十一奉献一分不落,你喜欢聚会,我每个聚会都来,但我有事的时候,我要求你必须要帮我把这个事给解决了。这个时候,我们跟上帝之间就不是敬拜的关系了。所以,神迹奇事既不是为了解决我们今生人生当中的困境,也不是我们信心的基础。

那我们还能求神迹吗?当然,凭着信心求就可以。但我们要知道我们的信心是什么,不是我们内在里面的自我的愿望被称为信心。所有的神迹奇事的目标,都是为了显明上帝的荣耀,都是为了让我们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所有的神迹奇事都不是为了解决我们本身的问题,解决问题只是个方式而已。我问一个问题,他的儿子如果今天得了医治,三年之后又得病了,那怎么办?五年之后又得病了,怎么办?我们的生活是靠神迹奇事来支撑的吗?我们总会走过那个死亡之河,我们总会以各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或者意外,或者疾病,所以不一定要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这种神迹奇事的能力,而是要透过曾经有的和我们经历过的,来更多地认识我们的主。主耶稣其实对这个大臣是一种信心层面的责备,指出他们的问题来。这让我们想起主耶稣对另外一个人的夸奖,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当中都记载了有一个罗马的百夫长,他跟这个大臣都是迦百农的人,那个百夫长的仆人得病了,他来求主耶稣,其实不是他来求,他连来都不敢来,因为他是外邦人,他知道犹太人不跟外邦人说话,所以他不敢直接到主耶稣面前来,他就托几个犹太的长老,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地求他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主耶稣当时二话不说就说“好,我去”。你会发现,面对一个大臣亲自来了,主耶稣说“你的信心有问题”,而面对托了别人来的外邦人,主耶稣说“我去”,好像这两种反应完全不一样,其实让我们更惊讶的是那个罗马的百夫长,那个百夫长一听说主耶稣要来,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你不用来,你是神的儿子,你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了,所以以至于主耶稣说“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这两个故事可以放在一起来对比,一个是说“主啊,赶紧跟我下去救我儿子”,主耶稣说“不去”,另一个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主耶稣要去,百夫长还不让去,主耶稣面对不同的人,教导的模式完全不一样。那个罗马百夫长,那是真正的信心,第一就是他说那句话“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他把那些犹太长老说的话给挽回来了,那几位犹太长老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给我们建造会堂”,第二句话就是“只要你说一句话就可以了”,主耶稣真的是就说了句话,真没去,但他的仆人当时就好了。

这个大臣听见主耶稣的责备之后,他的回应是“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从他对主耶稣的称呼就可以看到一点,他这个时候还不认识主耶稣,他来找主耶稣,真的不是因为认识主耶稣而来的,主耶稣不是核心,他儿子才是核心,这就是主耶稣责备他的那个意义。第二,他对主耶稣说“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这个信心太小了,他的言下之意就是“我儿子若死了,你也就别去了”,他认为主耶稣只能医病,不能使人活,甚至连医病的信心,他也只是听了之后死马当活马医。所以,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印证了主耶稣对他的责备。但是,神有格外的恩典,主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这句话,一方面我们可以看成是拒绝。我们要留意,在这段经文当中有三个“下去”,他一来就是请主耶稣下去,我把这个词理解成这是《约翰福音》当中特有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暗示,暗示的是“你得照着我所期望的方式来解决我的问题”,主耶稣拒绝以他的方式来帮助他,但是主耶稣的拒绝其实是更大的恩典。主耶稣给的恩典远超过他所求的,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主耶稣给的恩典已经过于他所能想象的了,因为主耶稣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我们是否把这句话就单单理解为这就是主耶稣行了个神迹,他的儿子就病得医治了呢?如果主耶稣只是给了一个他儿子病得医治的恩典的话,那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我们就错失了其中一个更重要的恩典的涵义了。这其实是一个挑战,这个大臣在这一刻面临了他生命当中真正的生死攸关的关头,当他听见主耶稣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其实他就面临着他生命当中的抉择了,生与死的抉择。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挑战呢?如果他质疑的话,他的儿子活了,但他们全家人就死了,他们就失去了这个永远生命的拯救了。如果他有质疑,先核实了再信,他的儿子也能活,他走这几十公里来求,主耶稣真的就给了他这个恩典,他儿子就活了,但是后面那个恩典可能就没了。所以,当他听见主耶稣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这一刻他的信心突破了前面主耶稣所说的“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突破了这个模式。

这一次他没有看见神迹,还离着有三十多公里呢,他听见这句话就信了。这是真正的信心,就是上帝说了,我听见了,我就信了。他用行动表达了他的信心,他就回去了,而且我们从他回去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他真的信了,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其实他不是不信,而是要核实一个时间,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未时就是下午一点。说到“昨日未时”,显然他和仆人碰面的时候就是第二天了,犹太人的一天是从黄昏开始算的,可能晚上七八点钟他到家了,问仆人什么时候见好的,仆人说“昨日未时”,那也走了六个钟头,三十多公里的路程走六个钟头,又是下坡,显然是慢悠悠地走的。他来的时候可能是心急如焚,回去的时候他真的是平静安稳地往回走,他心里确信一定是好了。但我觉得这还不够,然后,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在这个故事当中,当他真的信了耶稣所说的那句话,不单他儿子的生命这一刻病得医治了,而且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除了他之外,他全家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可能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但是突然间他儿子就好了,这显然是神迹奇事,而他们家人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去请主耶稣,主耶稣也没来,那个父亲也没回来,儿子却好了,所以他全家人信,是这个大臣跟他们讲的,大臣自己先信,然后给他们全家人传福音,他们全家人都信了。其实主耶稣所给的恩典,如果他以信心回应了主耶稣这个“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的恩典之后,不单他的儿子活了,而且他也得着了那个永生的恩典。所以,在这个故事当中,那个身体得医治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恩典,他们全家人都信主耶稣了才是最重要的恩典。而且从他传福音给他们全家人,我们就知道,这个人是真的信了。他不是就把这事存在心里,默默思想,然后跟谁也不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有,而且很多。我们刚才不是说他是个高官吗?今天如果我们国家的体制内某一个官员他经历了这样的神迹,你觉得后续他会跟全家人传福音,然后他全家人都信了吗?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他真的很感激,但是要信就比较难了,他如果现在要给他全家人传福音的话,他首先要考虑的是,他的地位、权势就没有了,而且他把他儿子的一生也拿出来了,他的儿子可能将来就不能继承他的位置了。所以,这个大臣能够传福音给全家人,这一刻他的信心已经超越了他儿子病得医治了,他知道永生的福分才是最可宝贵的。所以,我们从这个神迹奇事就看到,刚才我们提到标号的问题,主耶稣在加利利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是在迦拿的婚筵,第二个神迹依然是在迦拿,如果说第一个神迹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帷幕,那么第二个神迹奇事是对第一个神迹的解释和界定。这个神迹就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主耶稣是那赐生命的主,第二,神迹奇事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我们认识主耶稣,并且因他的名得生命。就像这个大臣的儿子得了医治一样,他从病中得医治,相对于后来他通过他的父亲信耶稣而言,真的不算什么。当然,病得医治本身就是神迹了,那个神迹是要指向永生的生命。可以这么说,《约翰福音》里面所有的神迹都是沿着这一条进路往前走的,一直走到拉撒路复活,主耶稣在那里就宣告“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我们一起来祷告:

是的,主啊,让我们胜过我们的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岂不是我们对你的信心吗,你的永生在我们里面,就成为我们今天能够面对一切挑战、压力、患难、痛苦的能力和盼望。也让我们知道,不管我们在地上的时候能否经历圣经里面所记载的这些神迹奇事,我们能否真的亲眼看见你,这对我们而言都并非是最重要的,因为你说“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主,我们也在这里特别来恳求你,就在我们今天所处的这样的世代当中,愿我们的生命里面充满了活泼的盼望和为你作见证的心志,你也使你的教会在这个世代当中得以站立得稳,吸引更多的灵魂来归向你,不是靠着神迹奇事,乃是靠着对你的信心。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