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2020年5月17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路7:11-17】

前言:

主耶稣在迦百农医治了罗马百夫长的仆人之后,再次来到一个小城施行神迹奇事,这次所行的神迹是叫死人复活。主耶稣在地上行的神迹中,死人复活的事四福音共记载了三起,让迦百农管会堂的睚鲁的独生女复活(可五22,路八41),让伯大尼的拉撒路复活(约十一43),以及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发生在拿因城让寡妇的独生儿子从死里复活。

拿因城在拿撒勒的东南方约十公里,距离迦百农约有一天的路程,是加利利最南端的一个小城。这城位于隐多珥和书念之间,正是当年以利沙救活书念寡妇儿子的地方。发生在拿因城的这个神迹是路加独有的记载(就像让拉撒路的复活是使徒约翰的独有记载一样),其意义不但是让人看到死人复活的神迹,认出耶稣是谁,在这个神迹事件中,更是让人看到主是怜悯之主,因此与其说这个神迹主要的蒙恩者是那个被复活的少年人,不如说是这个少年人的母亲,那位哀伤绝望的寡妇。下面我们来看这个神迹发生的过程。

一、两个人群

1.跟随神独生子的人群

主耶稣是从迦百农出发前往拿因城,一路除了门徒之外,还有“极多的人与他同行”。这极多的人主要是因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而自发来跟从祂,他们对于耶稣的认识并不那么深入。主耶稣也就由他们跟着。所以,这次从迦百农到拿因城的旅程是一大群人簇拥着耶稣前往,很可能带着许多的欣喜和兴奋。跟随耶稣的门徒自不必说,他们看见耶稣如此有能力和影响力,看见这么多人跟随耶稣,内心自然很高兴,或许还带着一点自觉更有地位的自豪感;其余的人可能也很兴奋,他们觉的自己是在参与和见证上帝在祂百姓中的工作。

门徒和跟随耶稣的这许多人,他们应该只是将这次旅程看为耶稣随意选择的一个方向,他们不知道为何要去拿因城,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但实际上,这是耶稣在圣灵的带领之下有着明确目标的一次行程。很多时候,跟随耶稣的人群就是这样,很多人并不知道要去往哪里,会遇见什么,但前路其实都是神已经安排好的,有着特定美意和目的。

2.为寡妇死去的独生子送葬的人群

当耶稣一行人走到拿因城的城门口时,他们遇见了从城里出来的另外一群人。另外一个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群,因为他们遇见了一个悲哀哭泣,愁云笼罩的送葬的队伍。

这只送葬的队伍不是常见的终老而死的葬礼出行,而是在为一个死去的年轻人送葬;与年老者的离世相比,年轻人的去世总是更加令人难以接受;虽然死亡在本质上抹平了在世年日的差异,但当人们看到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时候,死亡的可怕和痛苦会更格外真实和剧烈地刺痛人们麻木的习以为常的心。

而且这个死去的少年人是这城里一个寡妇的独生子,这就更加令人关注、悲哀、同情、落泪,因这被人们看为是极大的灾祸。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可能很早就已离世,他的母亲在失去丈夫之后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个儿子是她生命中唯一的支撑和动力,是她丧夫之后唯一的安慰和喜乐所在,可以说,她独生的儿子就是她人生的希望,就是她的生命。现在好不容易儿子长大成人了,她也从失去丈夫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对将来的生活有了很多喜乐的期盼,可能此时这位母亲正在为她儿子将来的结婚生子筹划预备,也在为自己能含饴弄孙的美好后半生的生活憧憬不已,就在这时,她人生的一切指望突然间破灭了。儿子死了!相比于多年前丈夫的离世来说,儿子的去世,应该更加令她难以接受。丈夫死后毕竟还有儿子作为“依靠”,但现在儿子死了,她没有了任何一点指望了。她所有的盼望都没了。

尤其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处境下孤儿寡妇的生存是非常艰难的,这个寡妇的遭遇就更加令人心生同情。旧约圣经的律法规条里有一些特别救助条例,比如“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利十九9-10),“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这样,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你打橄榄树,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申二十四19-20)。大卫的曾祖母路得当年就是靠着去波阿斯的麦地里捡麦穗来生活的。可见孤儿寡妇谋生很不容易,他们的生活往往需要靠着邻里的接济。虽艰难但若是有一个儿子,那么人生就还有希望,只要儿子长大了就能从这种依靠别人朝不保夕的贫困生活中挣脱出来。但若儿子死了,对于寡妇来说就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了。拿因城的这个寡妇多年辛劳终于苦尽甘来看见人生亮光的时候,突然她的一切盼望和多年劳苦轰然崩塌。她不但是失去了所爱的儿子,失去了将来,也失去了过去,她过去一切的劳累和坚持,顷刻间化为泡影,顿成虚无。先失去丈夫,又失去独生的儿子!// 这是路加特有的记叙特点,就是突出了人生的苦难,以那些格外孤独困苦的心灵来引发我们的思考,谁才是我们真正的依靠和救主呢? 这件事在这个小城应该是一个很引起众人关注的大事,人们的心可能都被这事所笼罩和刺痛,这是整个小城的悲哀。这里记载说“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于这位寡妇所遭遇的苦难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件事对周围人群内心的震动。

3.困苦流离无可依靠的人生

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未曾经历过这个寡妇这样的苦难和悲伤,这只能说我们已经蒙了上帝格外的恩典的看顾,但这个寡妇的经历却让人看到每一个人人生的脆弱和虚无。

我们总是习惯于要在今世找到一个人生的依靠,结婚了就是丈夫,丈夫死了,就是自己的儿子,儿子也死了呢?还能指望谁呢?通过这个寡妇的人生就看到,今生的依靠和指望是如此的脆弱和无常,我们想要依靠的对象往往靠不住,先不说,这对象很可能会消失,即使对方乐意让我们来依靠,他往往也承担不起另外一个生命,谁有这样的能力和保证呢?因此,我们的人生总是在寻找,也总是在失望。这失望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发现的,我们一直依靠的那人原来不是我所期望的那样;或者,这失望是我们被动看见的,就像这个寡妇所面对的,她的指望顷刻间被挪走了,她该怎样活下去呢?// 当然,这并非是说,我们周围地人对我们一无帮助,上帝就是透过我们身边的亲友或不熟悉不认识的人来给我们很多帮助和恩典,但真正我们生命地供应和依靠是上帝自己,人们彼此之间只能是上帝恩典地搬运工,而非生产者。或者更准确地说,神赐各样恩典的目的正是为了让我们来寻求祂,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徒十七26-27)。但我们往往把神所给的帮助和恩典,或是人或是事物看为是依靠本身。当有一天我们所依靠的偶像被挪去的时候,我们心里就充满了惶恐和绝望。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的指望从来都在,从未离开。再美好的虚假,也不如真实,神拆毁往往是为了建造真实。

其实,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哀,也是每一个人的悲哀。我们都要面对死亡,他人的和我们自己的。当死亡临到的时候,能让我们面对的依靠和能力是什么呢?面对他人的死亡,我们无力阻挡,也无力安慰,无力安慰自己,也无力安慰其他还活着的人,我们无法面对。我们更无法面对我们自身死亡的临近,也同样无人能给我们安慰和面对的能力。但平日人们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自我麻木的方式在逃避这个人生的真实。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总以某个人或某些东西为我们人生的依靠,为我们生命最大的喜乐和满足;但总有一个时刻这些都会在顷刻间就从我们身边被挪去,从我们的生命中被拿走,我们生命的支撑和依靠就没有了,我们将依靠谁继续活下去呢?除了那位正在城门口望着你的耶稣我们别无依靠。

4.两个相遇的人群

我们就看到路加笔下两个对比强烈的群体,簇拥着神独生子的人群和簇拥着寡妇死去的独生子的人群,一个喜乐和盼望队伍,一个悲伤和绝望的队伍,就这样在城门口相遇了。这两个人群从某个角度喻示了人类的两个不同群体,一个跟随生命之主的人群,一个迈向死亡的送葬人群。这也是旧约智慧书包括诗篇第一篇特别强调的两种不同的道路,两种不同的人生,两种不同的结局。一条是永生之路,一条是死亡之路。一种是认识神跟随基督的喜乐平安有盼望的人生,一种是愚顽人悖逆神的惶恐迷惘的人生。一个是在光明中的平坦窄路,一个是在黑暗中的崎岖大路;一个是生命结局,一个毁灭结局。

拿因城门口这两个人群相遇的场景,其实就是今天教会和世界相遇的写照。教会就是一个带着生命和喜乐在世界上行走的队伍,而世界就是一个带着悲伤和绝望行走在死亡中的队伍,不认识神的人生就是行走在出生、死亡、埋葬路程上的人生。教会的使命就是行走在这个死亡的群体中,不断地与这个死亡人群中的人相遇,跟他们接触,同行,向他们宣讲拯救的福音,将他们中的一些人带入到这个生命的群体中来。

从永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上帝为这个寡妇特别预备的恩典,如果她照着世人惯常的路来走过她的一生,虽然她可能觉的今生无憾了,但是她却在世人所以为正的这条路上走到了灭亡。正如箴言所说“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十四12)。如今,虽然在她自己以及在人都看为她遭遇了人生中的大不幸,但在死人奔赴埋葬的途中,在城门遇见了生命之主,却是她的幸事。实际上,若是不遇见耶稣,无论是此时儿子先一步离她而去,还是后来她先儿子一步离世,本质上并无不同,只是在世人眼中,好像大有不同,她年老之时,看到儿子娶妻生子,儿孙满堂,然后她含笑九泉,她就人生无悔了吗?或者哪怕她丈夫未死,她又无疾而终,就比现在这种患难好到哪里吗?不,她如今所遭遇的,其实才是她人生的真相,这才是所有人人生的真相。有时候,上帝让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次序作一些变换,人们才会觉的人生无常,人们才会开始来正视真正的苦难和人生。

5.主看见那寡妇

这两个人群相遇在城门口,主耶稣没有先去行复活这个少年人的神迹,而是首先看见了那个悲伤绝望中的寡妇。经文记载说“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万有之主,在亿万芸芸众生中,看见了那个微小如灰尘、如轻风一样的生命,正如经上所言“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赛四十二3)。

这里路加第一次没有称呼耶稣的名字,而是称祂为主,为要突出,祂是生命之主,祂是历史之主。祂带领门徒和众人来到这个地方,碰见送葬的队伍,这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为要施行拯救和安慰。祂专为这个绝望的灵魂而来。

这一次主耶稣带领门徒和众人从迦百农到拿因城,并不是因为有人来求告耶稣,过去主耶稣所行的神迹很多都是有人听说了耶稣的名声主动来寻求耶稣,比如罗马的百夫长托犹太的长老来求耶稣,大臣直接来见耶稣,管会堂的睚鲁也俯伏在耶稣脚前来恳求,但这个寡妇在遭遇她人生绝境的时候,无人代求,她自己也心如死灰,她连恳求的想法都没有,在她以及在周围那些同情她的邻居看来,没有可以去寻求帮助的门路,谁也解决不了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和苦痛。其实,如果耶稣不来,如果没有上帝的主动施恩,圣灵感动,根本就不会有人来寻求神,如圣经所说的“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罗三11)。神是主动施恩的神,祂主动来寻找罪人,施行拯救。神早已看见了这寡妇的眼泪,听见了她的悲声。不但在这个时刻,在过往那些她灰心失望、悲痛哀哭的时日,主的眼目一直都在她身上。祂看见了她失去丈夫,看见了她辛苦抚养儿子,看见她儿子死了,祂就站在城门口看着她。这就是上帝的眼目,祂看见了那个绝望悲伤的人。

而且,当路加在这里说“主看见了那寡妇”的时候,暗示了这个寡妇虽然周围有很多人围绕她,但其实无人能完全看见她内心的真实。人们应当是彼此相顾,彼此守望的,但罪使得人类失去了真正心灵层面的接近。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彼此之间从某个意义上都是孤岛,我们可以有身体可见层面生活层面的交往,但我们的灵魂却无法真正看见另一个人心灵的状况。我们可以体会,可以感受,但所体会和感受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即使能看见,也无法安慰和承担。因此,人们一般都选择躲避,我们假装我们看见了,或者假装我们没有看见。因此虽然送葬的人很多,很多人也很难过,但没有人的难过和这个寡妇一样,他们不是这寡妇,也没有失去独生子。不管距离多近,我们总是在遥远地地方观看他人的悲欢;不管距离多远,上帝总是在心灵最深处听取我们的悲声。

所以,当路加在这里说“主看见了那寡妇”的时候,不但指主看见了一个灵魂的困苦,更是看见了她的孤独,主看见了她的悲伤,也看见了她的绝望,她身边无一人。就像大卫的诗篇所说“求你转向我,怜恤我,因为我是孤独困苦”(诗二十五16),但诗人并非真的孤独困苦,他还能向神祷告呼求。人生真正的孤独困苦是“我们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二12)。没有神,这才是生命悲惨的根本。但是当耶稣的眼目,当上帝的光照在这个困苦流离的寡妇身上的时候,她重获新生,真正的新生,她的生命从孤独变为有神的同在,从悲哀变为欢笑,从绝望进入盼望。她开始看到原来父母、丈夫、儿子、邻舍都不是我生命的依靠,他们都不能胜过死亡,耶稣才是我们灵魂的依靠和磐石,因为祂是生命之主,祂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一18)。今天是她和她儿子脱离死亡的时刻。

// 今日同样,当我们觉的无人体会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悲苦可能无人能懂,甚至无人知晓,我们在黑暗中独自啜泣,但那位我们看不见的上主都看见,都知道。祂看见你里面的一切。甚至,在我们没有寻求,没有信心,处在绝望和黑暗中的时候,没有想到上帝的时候,我们觉的无人知晓之时,上帝却都一直在我们身边,祂知道,祂看见,祂临近,祂触摸我们。祂一直看着我们,无论你是否感受得到。因此,我们当随时来到祂面前来寻求恩典和安慰。

6.主就怜悯她

主不但看见了她,也怜悯她。这就是我们的神,祂不是那种毫无情感、高高在上的施舍,祂不是无情的上帝,祂是哀伤之子。祂知道我们的悲伤,祂进入到我们破碎的心灵中,祂同情,祂安慰;祂与我们一同经历苦难。在复活拉撒路之前,圣经记载说“耶稣哭了”(约十一35),祂为人类的苦难、愚钝、悲哀、绝望流泪,祂为人类的哭泣而哭泣。

甚至,这才是耶稣行神迹的深层动力。虽无人配得耶稣为他们行神迹,照经上的话“祂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祂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三19);祂拯救是出于祂自己的主权和意旨,但总归是祂动了慈心。就像马太所说的那样:“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太九36)。祂能体会人们心灵的绝望和伤痛,祂知道她的内心。祂是怜悯之主。怜悯是上帝拯救我们的内在动力;在拯救以先,神已经怜悯了我们。

7.“对她说:不要哭!”

主不但怜悯她,而且也安慰她。虽有很多人来送葬,但无人能上来安慰她。人们可以陪伴她,可以说安慰的话,可以帮她料理很多事情,可以拿出金钱、时间、眼泪,等等,但是这些却不能成为悲伤之人的真正的安慰。人们所能提供的本就有限,人们所提供的帮助在效用上更加有限,没有人能真正安慰一个人的心。这个寡妇在世界上遭遇,使得她只能哭泣;过去她失去了丈夫,今日她失去了儿子;死亡将她生命中仅存的亮光熄灭了。今日是她生命的炼狱,是她生命的黑暗,她如何能不哭泣呢?

但是当耶稣怜悯她的时候,她真正的安慰来到了。只是主耶稣安慰的话语听起来如此的简单,又直刺内心。“不要哭”与其说这是一句安慰的话,不如说这是一个应许和命令,就像主耶稣论到爱的时候说这是一条新命令一样。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是带着权柄能力的,哀哭是因为苦难和内心的悲伤,但上帝有着胜过苦难和悲伤的恩典和权能,祂这样说,就表明祂已经预备了可以让哀哭变为欢笑的恩典。因此,无人能像主那样说“不要哭”这句话,惟有耶稣能说,惟有祂有安慰人心的能力。// 所以,我们对悲伤心灵的安慰乃是藉着祷告与哀哭的人同哭,藉着上帝话语的宣讲激发信心,以求圣灵藉着我们的陪伴和彼此劝勉来施行安慰降下恩典。

二、“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此刻听见主耶稣说这样一句话的周围的人,可能也包括这位寡妇,他们心里的感受可能是不解,甚至有人有怒气,你说的轻松,除非你能让她死去的儿子活过来。主的确动用祂神性的能力来安慰我们。祂不是只说一句安慰的话,伴随着这句话还有拯救的行动。

1.打断殡葬队伍

主耶稣所说的“不要哭”这句话可能让很多人不解,祂接下来所作的事可能更是让很多人诧异,因为祂拦住了送葬的队伍,无论在哪一种文化习俗中,拦截出殡都是令人震惊的事情。每一次主耶稣行神迹,都会带来对于世界的冲击,尤其是让死人复活的神迹。在救活睚鲁女儿的时候,众人都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可五22)。在复活拉撒路的时候,马大两次表达不解“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十一32),“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约十一39)。主耶稣所行的这三次让死人复活,一次是在刚死还没有出殡,一次是正在出殡埋葬的路上,一次是已经在坟墓里埋葬了四天。这次具有格外的挑战,睚鲁家是他们来请耶稣的,无论耶稣让他们作什么他们都愿意,马大家本就跟耶稣是很好的朋友,哪怕他们不信不理解他们也忍了,但这次城门口的相遇,没有人来请耶稣,很可能拿因城的这些人也不认识耶稣,一个陌生人突然出现,说了一句不要哭,就拦在送葬的棺木前,这一幕,不但令送葬的人大吃一惊,可能连跟随耶稣来到这里的人也被惊呆了。

人们已经习惯了死亡,若有人打断死亡的进程,竟会令人不解不悦。但基督来到世界所作的就是打断死亡的进程。祂可以终止人们迈向死亡的脚步,祂拦住了死亡。这就是神差派祂独生爱子道成肉身来到世界地目的,就是要将行走在“送葬”道路上的人们救活。

2.触摸棺木

【约3: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主耶稣拦住送葬队伍之后,又做了一个更加令犹太人吃惊的动作,那就是“进前按着杠”。思高本直接将杠译为“棺材”,实际上犹太人的送葬不是用我们以为的那种完全封闭的木箱,而是一个类似担架的木架,死人用香料和细麻布一层层裹好放在上面。从律法礼仪上看,触碰死人是不洁净的。从耶稣的权能来讲,祂也本不用伸手,祂只要站在那里,说一句话,这少年人也一定能复活了。就像祂医治大臣的儿子,医治百夫长的仆人,祂都不用去,不用看见病人,不用触摸,那些人就得了医治,拉撒路复活的时候,主耶稣站在坟墓前说一句话“拉撒路出来”(约十一43),死人裹着布就出来了。但这一次,耶稣却直接上前去触摸棺木,表示祂贴近死亡,俯就卑微。祂触碰死亡,表示祂对死亡的胜过不是远处的胜过,而是亲身进入的胜过。// 我们很多时候要服侍人,就要进入到这人的处境中,进去,触摸他,才能扶他起来。

拿因城城门口的这次相遇,从某个角度可以看为是两位独生子的相遇。一位是上帝的独生子,生命与复活之主;一位是寡妇的独生子,一具失去生命的尸体。当主耶稣伸手触碰抬着死人的木杠的时候,已经暗示了神的独生儿子为了让死人活过来,祂将要进入死亡。如使徒约翰所说的那样“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我们不至灭亡,是因为祂替我们尝了死味。

3.命令少年人起来

然后主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这少年人就坐起来,并且说话。在睚鲁家复活睚鲁独生的女儿时,主耶稣说了类似的话,“闺女,我吩咐你起来”(可五41),“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可五42)。耶稣说一句话,这少年人就活了。祂本就是生命之主,祂的话语就带着生命的能力,复活的能力,祂的话语就是生命。但祂所赐更大的恩典,因祂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十一25)。

4.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这就是上帝所给的安慰。也是在这一刻,这个送葬的队伍就变成了欢乐的队伍,那个绝望的人,变成了无比喜乐的人,这喜乐胜过了之前她失去儿子时的悲伤。耶稣并非只是将儿子给了她,更是将永生的生命给了她。不单单因为她儿子又活过来了,更是因为是耶稣让她儿子活了过来,他们遇见了生命之主,他们在地上的欢乐反倒不那么的重要了,因为他们有了更超越、永久的喜乐。她的悲伤是失去儿子,但她的所得超过她的失去。她这次是真正得着了她的儿子,永不会再失去了,死亡也夺不走。

三、“神眷顾了祂的百姓”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传遍四方是正常的。但这里的传遍四方,对于当时的犹太人来说,更具有某种末世弥赛亚来临的意味。

1.众人都惊奇

当时在场的人,目睹了他们一生从未见过的奇景。他们不应当只是惊奇,他们应当感到恐惧。和合本所译为惊奇的希腊语,原文意思正有“惧怕、惊骇”的意思,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上帝在他们面前的工作,他们亲眼看见了神的儿子,虽然他们此时很大可能并不真认识耶稣,这一点从后面他们称耶稣为大先知可以知道。但他们内心的感受却是真实地,当上帝的作为和荣耀显现出来的时候,看见的人当为自己的罪悔改和惧怕,就像彼得看见主耶稣命令他们下网打鱼所得船都要沉下去的神迹时的反应,他那一刻“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五8)。而这正是施洗约翰在耶稣来之前所作预备工作的意义,让以色列人为自己的罪忧伤痛悔,准备迎接救主到来。

2.“归荣耀给神”

无论众人是否认出了耶稣是谁,但至少众人认出了这是神的能力和作为。这就比那些硬着心污蔑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的法利赛人要强多了,那些法利赛人熟读旧约律法,自己也以为自己认识神,但他们却犯下了不可赦免的大罪。但凡还有一点良知,不需要多高的学识,凭着常识就可以认出这是神的工作,神的恩典临到这城了。

3.“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众人归荣耀给神,却称耶稣为大先知。从拿因城众人对耶稣的称呼来看,他们似乎并没有认出耶稣是神的儿子来,而是将耶稣看为如同旧约以利亚和以利沙那样伟大的先知,毕竟能让死人复活并不能证明就一定是神的儿子,神也可以藉着先知行这样的神迹。

但是,他们依然错失了这个神迹与过去先知所行神迹的不同,无论是以利亚还是以利沙,他们都不能用说一句的方式就让死人复活,他们都需要祷告神,比如以利亚“就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我的神阿,我寄居在这寡妇的家里,你就降祸与她,使她的儿子死了吗?以利亚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我的神阿,求你使这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耶和华应允以利亚的话,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他就活了”(王上十七20-22);比如以利沙,“他就关上门,只有自己和孩子在里面,他便祈祷耶和华,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体就渐渐温和了。然后他下来,在屋里来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个喷嚏,就睁开眼睛了”(王下四33-35)。

耶稣却是只用一句话,直接吩咐这个少年人,就可以了。

4.“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但不管怎样,拿因城的百姓包括跟随耶稣来到这里的门徒和犹太人,他们显然是将他们熟悉的以利亚先知当年曾在撒勒法的寡妇身上所行的复活的神迹与今天所看见的耶稣所行的神迹联系起来了。他们至少看见了上帝能力的彰显和临在。四百年的时间上帝没有差派先知到祂的百姓中,他们对神的盼望和热情可能已经消失殆尽了。突然之间,就在他们合城悲哀绝望的时候,神的作为在他们眼前展现出来。

神的确是眷顾了祂的百姓,因为祂在旧约多次应许说“祂看顾孤儿寡妇”。这也应验了撒加利亚在施洗约翰出生后所发的预言“主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祂眷顾祂的百姓,为他们施行救赎。在祂仆人大卫家中,为我们兴起了拯救的角”(路一68-69)。

只是,拿因城的百姓显然并没有达到撒加利亚被圣灵感动之后的属灵看见,他们并没有认出这人就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他们认为耶稣是一位先知,而且是一位可以比肩以利亚那样的大先知。联想到旧约最后一卷先知书中的应许“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四5),很可能众人并没有认为耶稣就是弥赛亚,而是至少有一部分人认为耶稣就是在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神所派来的像以利亚那样的那位先知。

因此,不管拿因城的众人是否认出耶稣的身份,但他们至少都藉着这神迹,已经意识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降临了。神拯救的日子到来了,神大而可畏的日子快要到了。

// 一直盼望弥赛亚的以色列人可能已经开始意识到今天所看见的拿撒勒人耶稣所行的神迹并非是一个普通的先知行神迹的事件,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莫非这是他们从祖先所领受的拯救应许成就的时刻到来了吗?从治好外邦罗马百夫长的仆人,到拿因城寡妇独生子的复活,然后是施洗约翰对于耶稣的质疑,整个第七章展现出一个令以色列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弥赛亚的形象。

四、结语

甚至说,七章的罗马百夫长的仆人得医治和拿因城寡妇独生子复活这两个神迹事件正是对四章25-27节耶稣所说话语的呼应,耶稣当时以旧约两位最伟大的先知的遭遇来说明以色列人对于上帝仆人的不信,以至于上帝的恩典临到外邦人,先说到以利亚当年蒙西顿撒勒法的一个寡妇的招待,后说到先知以利沙曾医治了叙利亚的乃缦。罗马的百夫长显然是外邦人,而拿因城的寡妇虽然是以色列人,但是这个城里所有的人包括这个寡妇在内,在如此绝望悲伤的困境中,连一个来寻求耶和华的怜悯和帮助的都没有,是主耶稣主动来寻找帮助这个寡妇。神的确是眷顾了祂的百姓,但不是那些自以为义的人,不是那些自认为富足的人,而是那些贫穷的人,瞎眼的、瘸子、聋子、长大麻风的,那些谦卑的人,那些悲伤绝望的人。

耶稣来到这里,就是要走进那些真正破碎的心灵,走入到人们的破碎与悲伤当中,走入到人类绝望的生命当中。祂要在绝望中赐下盼望,在死亡中赐下生命,在悲伤中赐下医治和安慰。就像使徒约翰后来所说的,“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二十一4)。这话今日就应验在拿因城里了。

回应诗歌:《228 让神儿子的爱围绕你》

北京守望教会2020年5月10日主日敬拜程序

愿神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诗篇67:1-2)

◎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开始今天的主日敬拜!

齐声诵读:诗篇67:3-7

67:3  神啊,愿列邦称赞你,愿万民都称赞你。
67:4 愿万国都快乐欢呼,因为你必按公正审判万民,引导世上的万国。(细拉)
67:5  神啊,愿列邦称赞你,愿万民都称赞你。
67:6 地已经出了土产; 神,就是我们的 神,要赐福与我们。
67:7  神要赐福与我们,地的四极都要敬畏他。

歌诗:万国都要来赞美主(272)

 

万国都要来赞美主,
万民都要来赞美主。
敬拜耶和华, 唱诗来向祂欢呼!
赞美耶和华, 万民都快乐欢呼!

敬拜赞美耶和华,
凡有气息都要赞美祂。
敬拜耶和华, 赞美耶和华,
我们活着是 为要敬拜赞美祂,
我们活着是 为要敬拜赞美祂。

齐声诵读:诗篇66:1-12

66:1 (一篇诗歌,交与伶长。)全地都当向 神欢呼!
66:2 歌颂他名的荣耀,用赞美的言语将他的荣耀发明。
66:3 当对 神说:“你的作为何等可畏!因你的大能,仇敌要投降你。
66:4 全地要敬拜你,歌颂你,要歌颂你的名。”(细拉)
66:5 你们来看 神所行的,他向世人所作之事是可畏的。
66:6 他将海变成干地,众民步行过河。我们在那里因他欢喜。
66:7 他用权能治理万民,直到永远。他的眼睛鉴察列邦,悖逆的人不可自高。(细拉)
66:8 万民哪,你们当称颂我们的 神,使人得听赞美他的声音。
66:9 他使我们的性命存活,也不叫我们的脚摇动。
66:10  神啊,你曾试验我们,熬炼我们,如熬炼银子一样。
66:11 你使我们进入网罗,把重担放在我们的身上。
66:12 你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歌诗:你若不压橄榄成渣(140)

 

1.祢若不压橄榄成渣 它就不能成油;
祢若不投葡萄入醡, 它就不能变成酒;
祢若不炼哪哒成膏, 它就不流芬芳。
主! 我这人是否也要 受祢许可的创伤?
每次的打击 都是真利益,
因为我所失的东西, 祢用自己来代替。

2.祢是否要鼓我心弦, 发出祢的音乐;
是否要使音乐甘甜, 须用祢爱来苦炼?
是否当我吓倒之时, 才能识爱的心?
我是不怕任何损失, 若祢让我来相亲。
每次的打击 都是真利益,
因为我所失的东西, 祢用自己来代替。

3.主, 我惭愧因我感觉, 总是保留自己,
虽我也曾受祢雕刻, 我却感觉受强迫,
主 祢能否照祢喜乐 没有我意去行,
不顾我的感觉如何 只是要求祢欢欣。
每次的打击 都是真利益,
因为我所失的东西, 祢用自己来代替。

4.如果我愿意的苦乐, 未以祢心为心,
要祢喜乐须我负轭, 我就愿意多苦痛。
主 我全心求祢喜悦, 不惜任何代价,
祢若喜悦并得荣耀, 我背任何十字架!
每次的打击 都是真利益,
因为我所失的东西, 祢用自己来代替。

5.我要赞美 再要赞美 赞美何等甘甜,
虽我边赞美边流泪, 甘甜比前更加添。
能有什么比祢更好,比祢喜悦可贵?
主! 我只有一个祷告: 讨你喜悦日日增。
每次的打击 都是真利益,
因为我所失的东西, 祢用自己来代替。

齐声诵读 诗篇119:4-16

119:4 耶和华啊,你曾将你的训词吩咐我们,为要我们殷勤遵守。
119:5 但愿我行事坚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
119:6 我看重你的一切命令,就不至于羞愧。
119:7 我学了你公义的判语,就要以正直的心称谢你。
119:8 我必守你的律例,求你总不要丢弃我。
119:9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
119:10 我一心寻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
119:11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
119:12 耶和华啊,你是应当称颂的,求你将你的律例教训我。
119:13 我用嘴唇传扬你口中的一切典章。
119:14 我喜悦你的法度,如同喜悦一切的财物。
119:15 我要默想你的训词,看重你的道路。
119:16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乐,我不忘记你的话。

歌诗:你的话(336)

 

我将祢的话语, 深藏在我心,
免得我得罪祢, 免得我远离。
哦,主啊! 与我亲近,我爱祢声音,
作我脚前的灯,作我路上的光。
天地将要过去,祢的话却长存,
天地将毁坏,祢的话却长新。

我将祢的话语, 深藏在我心,
免得我得罪祢, 免得我远离。
哦,主啊! 与我亲近,我爱祢声音,
作我脚前的灯,作我路上的光。

讲道经文:路加福音 7:1-10

7:1 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就进了迦百农。
7:2 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
7:3 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
7:4 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的求他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
7:5 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
7:6 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7:7 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7:8 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
7:9 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7:10 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

讲道题目:百夫长令耶稣希奇的信心(点击查看)

 

回应诗歌:我未曾谦卑(176)

 

1.以往我未曾谦卑,主!我一向自以为义,
直到你向我显现,主!我才俯伏在地;
我虽然常逼迫你,主!你大恩却将我寻回,
你奇妙爱折服我心,主!我愿终生属于你。

2.以往我心眼失明,主!我摸索在黑暗中,
直到你赐我信心,主!我才归向光明;
我虽在撒旦权下,主!你大能却调我脚步,
你大权能改变我心,主!我愿终生属向你。

3.以往我硬着头项,主!我喜爱偏行己路,
直到你自天呼召,主!我才顺你旨意;
我虽常抗拒圣灵,主!你大爱却熔化我心,
你道路高过我道路,主!你今差我我必去。

共颂: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马太福音6:9-13)

敬拜结束◎

祝福歌:耶稣给你平安(352)

 

这世界虽有苦难,主耶稣是避风港湾,
他要给你他要给你平安,源源涌流不断。
耶稣耶稣给你平安,耶稣给你真正平安,
深深在你心里,源源涌流不断,
哦,耶稣给你平安。

百夫长令耶稣希奇的信心——2020年5月10日主日讲章/冠辉长老

 

引言

伟大的信心总是会让人感到惊讶。乔治•穆勒被称为“信心的伟人”。1836年,他创办了一家孤儿院。1838年开始,他经常囊中羞涩,手中所有的仅够今天用,孩子们明天的饮食不知道在哪里。可是,孩子们的饭桌上总是摆得很丰盛。穆勒相信,耶和华以勒,他的恩典能供应孤儿院一切的需要。他虽然贫穷,却相信上帝是富足的。他将上帝的富足看作天上永不倒闭的银行。你若去读一下穆勒的传记,或者他的自传,常常不由得感到惊奇。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物,也可以称为“信心的伟人”,因为连我们的主耶稣对他的信心都感到希奇。

这个故事记载在《路加福音》7:1-10。《马太福音》对此也有记录(8:5-13)。马太和路加两人描写的细节有所不同。但是两部福音书都突出了百夫长的信心。《路加福音》有为关注信心的主题。在医治瘫子的神迹中,路加提到,耶稣见瘫子朋友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5:20)耶稣对有罪的女人(7:50)、患血漏的妇人(8:48)、麻风病人(17:19)、耶利哥的瞎子(18:42)都说:“你的信救了你。”在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中,百夫长的信心令人称奇,甚至让耶稣感到希奇:“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他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7:9)耶稣也曾经称赞过另一个外邦人即迦南妇人的信心,说她的信心是大的,但从来没有谁的信心令耶稣感到希奇过。“希奇”这词分量很重,在此表示惊讶和称赞。用这个词来描述耶稣的感受,只出现过另一次,是在《马可福音》6:6:“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那次,耶稣是对家乡人的不信感到惊讶和失望。耶稣同样感到希奇,但一个是对百夫长的信心,另一个是对家乡人的不信。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见,百夫长的信心非同寻常。

百夫长令耶稣感到希奇的信心究竟是怎样的信心?

一、百夫长的虔诚

百夫长是罗马的下级军官,管辖一百个士兵。他们是罗马军队的骨干。新约中提到了七个百夫长,基本上都是比较正面的人物。罗马历史学家波利比乌认为,罗马政府选拔百夫长,主要不是看他们有多么勇武,而是看他们是否具备稳重、谨慎、坚毅的品格。百夫长是外邦人,效忠于罗马皇帝,协助统治犹太人。百夫长的薪水比士兵要高很多,有人说要高15倍。今天我们分享的这个百夫长,是在迦百农。迦百农是重要的驻防城,但在公元44年之前,罗马在迦百农没有驻扎军队。罗马的军团主要驻扎在叙利亚。这位百夫长应该是在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的手下,负责训练士兵,维护秩序,平定叛乱。

百夫长家里有自己的仆人。在罗马帝国,仆人是奴隶,地位极其低下。罗马作家瓦罗说,仆人就是财产,与动物无异,只不过会说话。主人可以决定仆人的生死。仆人是活的工具,有用就保留,无用则可以抛弃。换做其他人,仆人病成这样,快要死了,等他死就算了,不将他抛弃已经不错了。但这个百夫长却爱他,为他来求耶稣医治。在求耶稣帮助的人中,有为儿子的,有为女儿的,有为自己的,唯独这位百夫长,是为仆人来求耶稣。这个仆人是百夫长所宝贵的。第七节“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中的“仆人”(pais),原文与第二节中 的“仆人”(doulos)不同,意思是“孩子”。他不由自主地用“孩子”而不是“奴隶”来称呼自己的仆人,可见他对仆人的爱有多深。因此,他愿意动用自己重要的关系,请犹太的长老们去替他求耶稣救他的仆人。在罗马的社会环境中,百夫长对仆人如此深的爱的确令人称奇。今天,我们没有仆人,但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保洁、钟点工、快递员等各种为我们服务的工人。我们对他们存什么样的态度?是跟许多世人一样,认为我们付费,他们服务,理所当然,对他们的服务稍有不满,便责备、发怒;还是尊重他们,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

百夫长不仅爱自己的仆人,而且爱犹太百姓。我们都知道犹太人处在罗马的殖民统治底下,对罗马人通常充满了敌意。罗马人也不喜欢犹太人和他们的信仰。但在这段记载中,我们看到,百夫长与犹太人的关系融洽。犹太人很尊重这位百夫长。犹太的长老们甚至愿意为他去找耶稣,恳切祈求耶稣帮助他。长老们对耶稣说,百夫长爱犹太百姓,为犹太人建造会堂。根据约瑟夫的记载,当时的确有一些外邦人资助犹太人建造会堂。罗马皇帝甚至鼓励帮助犹太人建会堂,但那是出于政治安定的考虑。而百夫长为犹太人建造会堂,是出于对他们的爱,这是犹太长老们的见证。作为一个罗马的百夫长,一个外邦人,他为什么会爱犹太百姓,为他们建造会堂呢?我相信,那是因为,他相信犹太人是上帝的百姓。他为他们建造会堂,是出于敬虔。这个百夫长像《使徒行传》第十章中的百夫长哥尼流一样,是个虔诚人。哥尼流敬畏上帝,慷慨地周济犹太人,而且常常祷告,为犹太通国所称赞,几乎可以说是犹太教的信徒。摩根认为,改信犹太教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改信者,另一种是“站在门口”的改信者,二者分别很大。真正的改信者完全顺服犹太教的一切礼仪律,并受割礼,也享有立约之民的一切权利。而“站在门口”的改信者仍被犹太人视为外邦人,是约外之民。摩根认为,哥尼流属于后者。在我看来,这位百夫长也属于后者,是“站在门口”的改信者。他虽然没有正式皈依犹太教,但心中却敬畏和相信以色列的上帝。在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中,亚伯拉罕回应财主说:“若不听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16:31)许多犹太人虽然知道摩西和先知的话,但却不听。然而,这个百夫长听进去,相信了。这种信心体现在他对仆人的爱,对犹太百姓的爱,以及慷慨奉献建造犹太会堂上面。

二、百夫长的谦卑

百夫长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马太告诉我们,这个仆人患的是瘫痪病,非常痛苦。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当时,耶稣的名声已经传开了。百夫长在迦百农,听说过耶稣的一些事迹和教导。《路加福音》第四章记载,耶稣在迦百农赶逐污鬼,吩咐污鬼从被鬼附的人身上出去,鬼就出去了。从中,他可能知道,耶稣的话里带着权柄,连污鬼都听从他。另外,《约翰福音》第四章记载,耶稣曾经医好一个大臣的儿子,当时大臣的儿子就是在迦百农,而耶稣是在迦拿。大臣的儿子也是快要死了。大臣求耶稣趁他儿子还没死就下去医治。耶稣没有去,只是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约4:50)他的儿子果真活了。耶稣没有到大臣儿子的身边,只说了一句话,大臣儿子便得医治了。这件事很可能给百夫长留下深刻的影响。

百夫长托犹太的长老为他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这里的长老应该指的是民间的长老,而不是犹太公会的长老。由于百夫长对于犹太百姓的爱和慷慨的捐助,长老们对他心存感激。他们听到百夫长的请求,立即去了,而且肯切地求耶稣帮助。长老们对耶稣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长老们是在告诉耶稣,这个百夫长是个好人,行了许多的善事,耶稣应该帮助他,医好他的仆人。

《马太福音》的记载说,百夫长是直接求耶稣医治他的仆人。《路加福音》却告诉我们,百夫长没有直接去,而是委托人去求耶稣,先是托长老,后来又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两个福音书的记载看似矛盾,其实马太只是简化了整个过程,直接表达百夫长恳请耶稣医治他的仆人这件事。路加则记录了他托人的细节。百夫长为什么不自己直接去求耶稣,而是两次托人呢?这和他的外邦人身份有关。外邦人是在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以外的。作为外邦人,他认为自己是污秽的,不配去见耶稣,所以他请犹太的长老为他代求。耶稣毫不迟疑就和他们同去。当耶稣与长老们快到百夫长家的时候,百夫长为什么还要托朋友去见耶稣,而不让耶稣直接进他的家呢?一方面,他觉得让耶稣进到他家不合宜(参 徒10:28)。犹太传统认为,一个人若进外邦人的家会染上污秽(参 约18:28)。百夫长肯定熟悉犹太的律法,了解犹太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自己不配劳驾耶稣,让他跑到他家去。他虽然身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百夫长,也受到犹太百姓的尊重,甚至为他们建造了会堂,但他没有以此自恃,也没有从他们身上受荣耀。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犹太的长老认为他配得耶稣恩待他,他却深感自己的不配。不管犹太的长老们如何评价他,他知道,在耶稣的面前,他是污秽的。彼得曾经对主耶稣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百夫长听到彼得的话,一定会深有同感。百夫长的谦卑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外邦人——迦南妇人。当耶稣对她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时,她没有回答说:“这不公平!”而是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15:26-27)。很多人读到这段经文,会有被冒犯的感觉。这不是太歧视人了吗?但这个迦南妇人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不配,唯仰望耶稣的恩典。因此耶稣称赞她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

在百夫长与迦南妇人的身上,我们看到谦卑与信心是紧密相连的。人若不能认识到自己在上帝面前的位置,不承认自己一无所有、软弱无助,就不可能对上帝有真实的信心。彼得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因着百夫长的谦卑,耶稣虽然没有进入百夫长的舍下,却进入了他的心中。

三、百夫长的信心

百夫长在仆人快死的时候,托犹太长老们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这已经表明了他的信心。他听说过耶稣的事,所以才托长老们去求耶稣。当耶稣和长老们快到他家的时候,他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7:6-7)百夫长相信耶稣的话语具有权柄。耶稣在迦百农赶鬼时,彰显了这种权柄。医治大臣儿子时,耶稣也没有在场。百夫长完全相信耶稣有这权柄,而且他对这种权柄的理解非常深刻。他说,他在人的权下,也有人在他的权下。作为百夫长,他在更大官长的权下,他的官长在凯撒的权下,而他手下的士兵则在他的权下。他的官长给他下一道命令,他立刻就去执行。同样,他给手下的士兵下一道指示,他们也会立刻执行。执行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百夫长对于权柄的尊重和顺服帮助他理解耶稣的权柄。如果人说一句话,就可以让他的手下办成所要办的事,他自己不需要在场,那么,耶稣更不需要到仆人跟前,不需要借着触摸或其他的方式,只要发出一句话,疾病就会离开他的仆人。耶稣可以借一句话或一个命令,做成任何事情。这意味着,百夫长相信耶稣的权柄是绝对的和无限的。唯有天地的主才具有这样的权柄。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

百夫长对于权柄的理解和对耶稣的信心令耶稣感到惊奇。他转身对跟随他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信心的确罕见。上帝赐给了以色列人诸般的恩典,借着众先知晓谕他们,又借着耶稣教训他们,显神迹给他们看。耶稣在地上主要的服侍也是在犹太人中间进行。上帝特别的恩典本应当使他们对耶稣有更大的信心。但犹太人对于耶稣的回应却并没有那么积极。许多犹太人对耶稣充满敌意。耶稣家乡的人对他完全不信。就是耶稣的门徒也常常小信。《路加福音》第八章记载,门徒在风浪中感到惊恐。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8:25)

耶稣转过身向跟随的人称赞百夫长的信心,是为了以一个外邦人的信心来激发犹太人的信心。保罗也曾经对他的犹太同胞说:“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罗11:13-14)最后,耶稣照着百夫长的信心,隔空医治了百夫长的仆人。百夫长的信心预示了外邦人开始被接纳,进入上帝的国。

百夫长对于权柄的认识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现代人其实非常陌生。我们惯于强调自己的权利,对权柄的观念非常淡薄,更不用说顺服了。对上帝所设立的自然秩序和属灵秩序缺乏尊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圣经上说,孩子要顺服父母的权柄,妻子要顺服丈夫的权柄,公民要顺服政府的权柄,只有当这些权柄违背了更大的权柄,也就是上帝的旨意时,我们才能说:“顺从上帝,不顺从人,是应当的。”然而,许多时候我们的不顺服不是出于顺服上帝的权柄,而是因为我们自我和骄傲。骄傲使我们无法顺服上帝所设立的权柄,也无法顺服上帝自己的权柄。骄傲也成了我们信心的拦阻。

弟兄姊妹,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在变局当中,什么依靠都开始摇动。面对瘟疫、降薪、失业、逼迫、人际关系的紧张破裂等等挑战,我们何等需要信心。这些危机正是我们信靠上帝的机会。让我们谦卑俯伏在上帝的面前,仰望祂的怜悯和慈爱,仰望祂的丰富和大能。让我们像百夫长一样,相信耶稣拥有至高的权柄。祂所发出的言语,没有一句会落空的。

最后,让我们以穆勒的一段话作为对我们的劝勉:

“真正认识上帝,像朋友一样与上帝同行,可以向他倾诉一切,将一切的忧虑和重担交托给祂,这是何等蒙福!在这条蒙福的路上,如今我已行了44年。我难以描述这种圣洁、蒙福的生活所带来的喜乐,无论环境如何艰难,政治如何变化,经济如何困难……只要我们能够依靠上帝,我们都可以拥有我们可能需要的一切。”(穆勒,《自传》)

北京守望教会2020年5月3日主日敬拜程序

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的恩惠,就早已丧胆了。
要等候耶和华!当壮胆,坚固你的心。我再说:要等候耶和华!
(诗篇 27:13-14)

◎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开始今天的主日敬拜

齐声诵读:诗篇 27

27:1 (大卫的诗。)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保障”或作“力量”),我还惧谁呢?
27:2 那作恶的,就是我的仇敌,前来吃我肉的时候,就绊跌仆倒。
27:3 虽有军兵安营攻击我,我的心也不害怕;虽然兴起刀兵攻击我,我必仍旧安稳。
27:4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
27:5 因为我遭遇患难,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里,把我藏在他帐幕的隐密处,将我高举在磐石上。
27:6 现在我得以昂首,高过四面的仇敌;我要在他的帐幕里欢然献祭,我要唱诗歌颂耶和华。
27:7 耶和华啊,我用声音呼吁的时候,求你垂听;并求你怜恤我,应允我。
27:8 你说:“你们当寻求我的面。”那时我心向你说:“耶和华啊,你的面我正要寻求。”
27:9 不要向我掩面。不要发怒赶逐仆人,你向来是帮助我的。救我的 神啊,不要丢掉我,也不要离弃我。
27:10 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
27:11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敌的缘故引导我走平坦的路。
27:12 求你不要把我交给敌人,遂其所愿;因为妄作见证的和口吐凶言的,起来攻击我。
27:13 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的恩惠,就早已丧胆了。
27:14 要等候耶和华!当壮胆,坚固你的心。我再说:要等候耶和华!

唱诗:耶和华你是我的神(389)

 

耶和华你是我的神
我要时时称颂你的名
你是我的盾牌 是我的荣耀
又是叫我抬起头的神
纵然仇敌围绕攻击我
在你怀中必不怕遭害
你是我的神 我所倚靠的
你同在使我全然得胜

齐声诵读:列王纪上 8:33-43

8:33 “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败在仇敌面前,又归向你,承认你的名,在这殿里祈求祷告,
8:34 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
8:35 “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你的名,离开他们的罪,
8:36 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仆人以色列民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赐给你民为业之地。8:37 “国中若有饥荒、瘟疫、旱风、霉烂、蝗虫、蚂蚱,或有仇敌犯境围困城邑,无论遭遇什么灾祸疾病,
8:38 你的民以色列,或是众人,或是一人,自觉有罪(原文作“灾”),向这殿举手,无论祈求什么,祷告什么,
8:39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
8:40 使他们在你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
8:41 “论到不属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为你名从远方而来,
8:42 (他们听人论说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向这殿祷告,
8:43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又使他们知道我建造的这殿,是称为你名下的。

唱诗:我听主声欢迎(30)

 

1.我听主声欢迎,召我与主相亲,
在主所流宝血里面,我心能得洗净。
主啊,我今来,我今来就主,
求用宝血洗净我,洗净一切罪污。

2.虽我软弱卑污,救主赐我能力,
将我污点完全洗净,丝毫不留痕迹。
主啊,我今来,我今来就主,
求用宝血洗净我,洗净一切罪污。

3.耶稣召我向前,达到完全信望,
完全仁爱平安信靠,在世如在天堂。
主啊,我今来,我今来就主,
求用宝血洗净我,洗净一切罪污。

齐声诵读:哥林多后书 4:7-18

4:7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 神,不是出于我们。
4:8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
4:9 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4:10 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4:11 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4:12 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4:13 但我们既有信心,正如经上记着说:“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信,所以也说话。
4:14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耶稣一同复活,并且叫我们与你们一同站在他面前。
4:15 凡事都是为你们,好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 神。
4:16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4:17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4:18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唱诗:我愿意跟随耶稣(56)

 

1.我愿意跟随耶稣走平坦道路,
或在花木茂盛清水常流之处,
既有救主在前引导,我愿跟随主,
一路走到天上紧跟主脚步。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无论往何地方我愿跟随主!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只望耶稣引导我愿跟随主!

2.我愿意跟随耶稣走崎岖道路,
或遭风雨交作黑云把路拦阻,
既有救主在前引导,我永不惊慌,
总不惧怕危险因有主相助。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无论往何地方我愿跟随主!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只望耶稣引导我愿跟随主!

3.我愿意跟随耶稣走任何道路,
我愿与主同行时常蒙主保护,
如今我所走的路程,主早已经过,
主必领我进那应许光明处。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无论往何地方我愿跟随主!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只望耶稣引导我愿跟随主!

讲道经文:路加福音 6:43-49

6:43 “因为,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
6:44 凡树木看果子,就可以认出它来。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里摘葡萄。
6:45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6:46 “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
6:47 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像什么人。
6:48 他像一个人盖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作“因为盖造得好”)。
6:49 惟有听见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的很大。”

讲道题目:磐石上的智慧人生(点击查看)

 

回应诗歌:坚固磐石

 

1.我心所望别无依靠,只有基督公义宝血
我无好处堪足自夸,惟全然靠救主圣名。
立在基督坚固磐石,其余根基全是沙土
耶稣基督就是磐石。

2.有时黑云遮蔽主面,主恩不变是我依靠,
在风浪中不会漂流,我锚抛牢在主恩中。
立在基督坚固磐石,其余根基全是沙土
耶稣基督就是磐石。

3.基督宝血奠立圣约,救我不受洪流吞灭,
其他倚靠都要失效,救主是我居所,盼望。
立在基督坚固磐石,其余根基全是沙土
耶稣基督就是磐石。

4.末日听见号角响起,那时我必在基督里,
穿戴救主雪白义袍,圣洁无暇立宝座前。
立在基督坚固磐石,其余根基全是沙土
耶稣基督就是磐石。

共颂: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马太福音6:9-13)

敬拜结束 ◎

祝福歌:相约在主里

 

1.我们相约在主里,共同生活常相忆;
我们相约在主里,将来有一天要再欢聚。
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愿主带领你,进入迦南地。
哦!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愿主赐给你,丰富的奶与蜜。
你可不要忘记,我们相约在主里,
记得我们相约在主里。

2.回忆过去日子里,亏欠虽多主恩满溢;
忍不住要告诉你,在主的爱里我等着你。
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愿主带领你,进入迦南地。
哦!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愿主赐给你,丰富的奶与蜜。
你可不要忘记,我们相约在主里,
记得我们相约在主里。

磐石上的智慧人生——2020年5月3日主日讲章/曾淼传道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我们用了几周的时间来跟大家分享主耶稣在山间的平地上向着众人的讲道。大家还记得耶稣的听众当中都有哪些人吗?除了从山上跟着耶稣一起下来、他刚刚选好的十二个使徒之外,还有跟随了耶稣一段时间的一大群门徒,以及从巴勒斯坦全地过来的、连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内的一大群老百姓。当时,那些人带着他们心灵的需要、肉身的需要来找耶稣,要听他讲道,也指望自己的病得医治,就和今天我们来到耶稣面前的状态一样,有信主的、有不信主的,也是带着自己各样的挣扎—心灵的痛苦、身体的痛苦、为家人和儿女的愁烦等等来听道,想寻找一个答案,想寻找一条出路。可以说,耶稣是面对着历世历代到他面前来的普罗大众,讲了这样一篇道,被称为“平地宝训”。他从普世人类最看重的福与祸讲起,站在永恒的角度上颠覆了这个世界所定立的价值—虽然这个世界暂时还处于魔鬼的一定权势下,但是当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对这个世界的价值进行了“拨乱反正”。他是谁呢?他凭什么对这个世界进行拨乱反正?使徒约翰说耶稣,“万物是藉着他造的;没有他,凡被造的,没有一样能造成。在他里面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他)是真光,来到世上,照亮每个人。他在世界里,世界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约1:3-4、9-10,新汉语译本)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真正当家做主的那一位来了,那他当然有权利、也有资格对这个世界进行拨乱反正了。耶稣宣告说,今生贫穷、饥饿、哀哭的人都因为他而有福,今生以富足为指望的人却有祸了;不仅如此,耶稣还呼吁听他讲道的人违背人之常情地去爱仇敌、以仁慈和怜悯对待那些不配的人。这一切,如果不是拉到永恒的维度里来看,就不能成立;如果不是宇宙中唯一被称为爱和良善的那一位、在我们还作他仇敌的时候先来爱了我们,那么他要求我们超出自己能力地、舍己地去爱仇敌的呼吁也同样说不过去。有人说,这难道不是纵容恶吗?从公义的角度来讲,恶行得到制止和审判是应当的;但是这里耶稣讲的是在人际关系层面,人不要把自己放在审判者的位置上,而是要活出一份这个世界所未曾有过的爱来。这就是耶稣作为那真光,照亮人里面的黑暗和贫穷,因为这些是人自己所没有的。他召唤每一个来听他讲道的人以爱和恩慈来对待每一个人、不论对方给予什么样的回报,正如天上的父那样;他也召唤人们在跟人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常常怀着宽容、忍耐的心,慷慨地给予对方所需要的饶恕和其他恩典,就像站在他们面前、唯一配称为“老师”的这位耶稣那样温柔、谦卑。今天,当我们来到平地宝训的尾声,耶稣在这篇讲道的最后,谈到的是生命的本源和根基。当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人群即将散去,耶稣再一次把焦点对准他自己,他邀请每一个好不容易来到他面前、也听了他讲道的人下定决心来跟随他,过一个坚立在磐石之上的智慧人生。

一、好树坏树——内外一致

耶稣说,“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6:43) 这句话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当然是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啦,这还用说嘛。可是仔细一想,就会觉得有点奇怪:树怎么会有好坏之分呢?为什么要用“好”和“坏”来形容树和果子?什么是“好树”?什么是“坏树”?难道好树上就不会结烂果子了吗?那“坏果子”是指什么?“好果子”又是指什么?耶稣接着说,“从树的果子就可以分辨出每一棵树来。”(6:44a, 新汉语译本) 耶稣在这里所指出的是,树和果子之间具有的独特关联。刚开春的时候,我和姐妹们去爬山。山上有很多树都开了花,我们拿着手机对着那些小花比啊比,看啊看,也不能完全确定那些树到底是桃啊、杏啊,还是李子。不过那些树上要是结了果子,那就好认多了。所以,虽然桃树长的是桃树叶子、开的也是桃花,但是总归不如看它的果子容易分辨。然后,耶稣又举了个具体的例子,他说,“荆棘中摘不到无花果,蒺藜上也采不到葡萄。”(6:44b, 新汉语译本) 这句解答了我们前面那个关于好坏的问题。无花果和葡萄是巴勒斯坦地区最受欢迎的水果。如果你没吃过无花果、或者不喜欢吃葡萄,也可以把水果那个地方换成香蕉、草莓、芒果、樱桃……重点就是,这些你爱吃的水果,是在荆棘和蒺藜中采摘不到的。荆棘和蒺藜是什么?是亚当犯罪以后,土地因为人的缘故受到诅咒之后长成来的东西(创3:17-18)。在整本圣经中,荆棘和蒺藜成了没有用和不出产的代名词;因为无用,荆棘的结局是要拿来烧掉,因此也常常跟神的审判联系在一起。这样看来,能够产出美味可口的水果的树就是好树,而像荆棘和蒺藜那样不产出能吃的果实的树就是坏树。

下面我们来看,耶稣用好树和坏树来比喻什么。他说,“善良的人心怀善意,就从心里流露出善来;邪恶的人心怀恶念,就从心里流露出恶来;因为人心里充满什么,嘴里就说什么。”(6:45,新汉语译本) 这下我们清楚了。原来,好树是指心怀善意的善良之人,而坏树指的是心怀恶念的邪恶之人。而我们如何才能得知一个人的心性是善还是恶?耶稣说,看果子。就像树会结出果子、从果子就能认出树来;同样地,一个人从心里面所流露出来的,就是这个人的生命当中所结出的果子。这样,树对应的是一个人内里的心性,果子对应的则是这个人由心发出的、外在可见的一切言行;而外在的这一切言行,就构成了我们的生命所产出的果实、带来的果效。箴言中有一节经文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就是在讲我们的心和生命果效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生命所流淌出来、生发出来的,如果能造就别人、对人有益处、带给人祝福,就是结出了好果子;反之,如果不能造就别人、对人没有益处、不能带给人祝福,就是结出了坏果子。

在路加福音中,作者一开头就使用了“果子”这个意象,也给耶稣的这段话作了极好的注脚。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一带宣讲悔改的洗礼,他警诫那些要来受洗的群众说:“要结出果子,与悔改的心相称”(3:8) 他知道犹太人心里想的是,“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上帝的选民啊”,所以警告他们说,你们想多了,上帝难道没有能力另起炉灶、再造一批亚伯拉罕的子孙出来吗?所以,千万别抱有任何侥幸心理,“现在斧子已经对准树根,凡是不结好果子的树,都要砍下来,丢进火里。”(3:9,新汉语译本) 于是老百姓问了,那我们该怎么做?约翰回答说:“有两件衬衣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要这样做。” 税吏也来问,约翰说:“除了规定的,不要多收。” 当兵的也来问,约翰说:“不要勒索,也不要敲诈,有自己的粮饷,就要知足。”(3:10-14) 你看,约翰是怎么给我们具体地勾勒出“好果子”和“坏果子”的生命样式的?坏果子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好果子是怜恤别人、慷慨解囊的;坏果子贪得无厌,好果子谨慎自守;坏果子仗势欺人,好果子知足常乐。那生命是如何从结坏果子转变成为结好果子的呢?这个转折点就在于,上帝赐下了一颗“悔改的心”,这颗心带来了生命方向的改变,因为“悔改”的意思就是转向上帝;与此同时,这颗“悔改的心”要求生命结出好果子来与之相称,因为只有当生命发出了好的果效,我们才能辨认出,人里面的那颗心真的转向了上帝、回应了上帝。
同样地,当耶稣讲这个比喻,他不是在泛泛地讲善恶,也不是在从一般意义上讲好人与坏人,因为不论从路加福音整体的脉络中来看、还是从耶稣的这段讲道中来听,他都无不是在指向天上那位永生的上帝、以及把人带到那位上帝面前的他自己。除非是靠着上帝,否则谁能甘心乐意地为了人子忍受贫穷、饥饿、哀哭、别人的恨恶、拒绝和辱骂呢?除非是靠着上帝,否则谁能去爱自己的仇敌、恩待那些忘恩和邪恶之人呢?除非是靠着上帝,否则谁又能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先去反省自己、对付自己,却慷慨地宽恕别人、给予别人呢?而这些,就是耶稣所说的“善”。那棵好树,就是耶稣自己;那颗善良的心,就是上帝自己的心(可10:18)。约翰福音里的一段话可以佐证这一点。耶稣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约15:1-6) 相对于路加福音里的好树和坏树,使徒约翰在这里用的是“真葡萄树”和“不结果子的枝子”。相对于没有任何产出的荆棘来说,葡萄树是多么的繁茂啊,源源不断地结出一串又一串的葡萄;而耶稣是那棵真葡萄树,“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1:4) 凡在他里面的,就跟生命的本源相连,生命的活水就在这个人的里面涌流起来。因此,所谓“好果子”,不单是指行为和生活,也不局限于品格和道德,而是能够使人生发出生命的、活泼而美好的生命。这生命,惟独是从生命之主那里来的。所以,耶稣藉着好树坏树的比喻,首先邀请人来接受他这棵真葡萄树,与活水的泉源相连(耶2:13)。

那么,如何检验这生命是从那棵真葡萄树里长出来、是从惟一善良的那颗心里发出来的呢?看果子。耶稣指出,人心里充满什么,口里就说出来(6:45b)。听一个人讲话,就知道这个人的心如何。话语就是检验一个人生命的试金石。圣经里面有特别多的经节,讲到人的言语。箴言当中提到负面的言语时,用了这些词语来形容——谎言、恶言、乖谬、暴戾、浮躁、谗谤、争吵、传舌、播散纷争、多言多语等等;而提到正面的言语时这样说道——口吐真言,永远坚立(12:19);甜言加增人的学问(16:21);良言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16:24);恩言使王与他为友(22:11) ;义人的口教养多人(10:21)、滋生智慧(10:31);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25:11),等等。为什么讲这么多关于言语的事情呢?因为言语实实在在就是一个人灵性的表达、内心的出口。雅各书第三章专门有一大段来讲论舌头,用来指代我们口中所发出的言语。雅各指出,“舌头就是火。在我们身体的众多器官中,舌头是个不义的世界,可以玷污整个身体,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雅3:6,新汉语译本、和合本);又说,“假如有人在言语上不犯错,他就是完全的人,有能力管束自己整个身体。”(雅3:2) 可见一个人口中所发出的言语,对自己、对他人释放出的威力是多么大!难怪箴言也说,“生死在舌头的权下”(18:21)。

回想一下这一周,你对你的配偶、子女、父母、室友、同事、还有你自己所说的话,不管是在人前还是背后说的,这些话是造就人、还是不造就人的呢?是对别人、对自己有帮助、还是没有帮助的呢?是让人听了得安慰、还是更愁更烦了呢?是能反映出上帝的温柔、怜悯、恩慈、宽容,还是带着自我里面的苦毒、怒气、愤怒、喧闹呢(弗4:31)?上周袁灵牧师讲“不要论断人”,最后讲到,当你想要去挑对方眼中的刺,先要看到自己眼中的梁木。怎么能发现我们自己眼中的梁木呢?透过我们口中所讲出来的话,就能看到。就像从树的果子可以分辨出每一棵树来,从我们口中出来的话,也可以分辨出我们心里面如何,判断我们的生命是否还在那棵真葡萄树里面、一如我们所宣称的那样。我不知道大家听到这里心情如何,至少我在准备这篇讲章的过程中,有一次读着耶稣的这段话,直接就啪地合上电脑,走出门外,因为我的心里、口里都正在发出恶来,我还讲什么道呢。那个时候真的非常痛苦和绝望。我以为只有那些在网上骂方方的人才邪恶吗?不,我也是一样的。在我里面毫无良善。作为一个传讲上帝话语的人,讲道带给我的一个非常真实的挑战,就是我时常需要检视自己的生命,时常需要对着要讲的那段圣经问自己:我信吗?我活出来了吗?我所讲的跟我所行的一致吗?有时候跟人吵了架,我心里都会蹦起一根弦儿,想想下次什么时候要讲道,得在那之前向神认罪、悔改、跟人道歉、和好……对于成熟的牧师们来说,讲道是他们生命的流露;但对我来说,很多时候是讲道逼着我成长。虽然不是每一个基督徒都面对公开侍奉带给生命的挑战,但是每一个跟随耶稣的人,都面临着自己生命的果效跟自己宣称所信的那一位上帝是否一致的问题。当你面对着自己的家人、面对着跟你谈论福音的朋友,他们都在品味你的生命所结出的果子;如果我们不留意省察自己的内心、花时间跟耶稣在一起,别人很容易就会在我们身上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不一致,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所散发、流露出来的,跟我们所宣称、认信的,不是一个味儿,人们称之为“假冒为善”,或者,虚伪。因此,耶稣用好树坏树这个比喻向人发出的第二重邀请,是留意自己的生命所发出的果效、尤其是省察自己的话语,以此来分辨我们生命的本相如何、又是接在哪一个源头上。可是接下来的问题是,我怎么才能接上生命的源头、活出良善的生命呢?在下面这个关于根基的比喻中,耶稣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两种根基——知行合一

耶稣说:“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行我的话呢?” 在整个这段平地宝训的记载中,路加多次强调,这些人来都是要听耶稣讲道;耶稣在讲道中也提到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6:27)。但是,在耶稣即将结束他的讲道、人们也将各自散去的这个时候,他却指出了一个非常严肃、且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们听了道,却不去行道。两千多年前,耶稣在世的那个时候,跟随他的人身上就有这个问题;过了两千多年,我们发现,对耶稣感兴趣的人也好、宣称相信他的基督徒也好,还是一样的——人们嘴上虽然尊称耶稣为主,可是到了实际生活中,却不遵行他的教导,还是照样自己作主、各行其是。耶稣深知,要让人放下自己原有的优先次序、做事方式和生活状态,转而照着他的教导去做,是难而又难的事。所以他用了一个比喻,来勾勒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种是听了他的教导就去遵行的,一种是听了他的教导却不去遵行的。耶稣说:“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像什么人:他像一个人盖房子,深深地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6:47-48) 而那些听见了却不去行的人呢,他说,“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得很大。”(6:49)

即便我们没有盖过房子的人也都知道,盖房子最重要的就是打地基,这是常识。一个人再不济,也不会在打地基这件事上疏忽大意,因为这关乎人的身家性命。而听见耶稣的教导遵行不遵行这件事,究竟有多重要呢?他说就像盖房子打地基这件事那么重要。听了就去遵行的人,就好比一个人深深地挖地,一直挖到底下那块巨大的石头,然后把房子的根基安在磐石上;而听了却不去遵行的人,就像是直接把房子盖在地上。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遵行耶稣的教导、知行合一,就是把生命的根基坚立在磐石之上;如果不遵行耶稣的教导、知行不合一,那就不只是根基浅或薄弱的问题,而是压根儿就没有根基。耶稣把这两幅图景往我们面前一摆,该选哪个,一目了然。问题是,盖一个看得见的房子、或者建造一个看得见的项目,我们都知道要打好基础,因为现实的风险就摆在那儿,一旦风险真的临到,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可是我们却时常忘记,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建造工程,就是我们的生命。

正如生命的果效如何,在于是否连着那棵生命树;生命的根基如何,也在于是否安在那块磐石上。到底怎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地连于耶稣这生命的本源、安在耶稣这生命的磐石上呢?答案就是,听耶稣的教导、然后去遵行,这就是让枝子常在葡萄树上的办法,这也是将根基直安到磐石上的方式。就拿这篇平地宝训来说,耶稣所教导的我们都听到了,听的时候也觉得扎心、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跟他的教导相差很远,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只停留在“我做不到”,而背后真正的意思其实是我不想改变。如果我们一直听道却不遵行,只有懊悔、没有改变,甚至慢慢地连懊悔也不懊悔,慢慢地我们就会陷入灵命瘫痪的状态,生命也就成了那没有根基的房子,遇到挑战和冲击就垮了,而且受到很大亏损。听道且行道,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正心诚意、不打折扣地既悔且改。路加福音后面记载,税吏长撒该在遇见了耶稣之后,就表示要把他的一半财产送给穷人;之前讹诈过谁,就还谁四倍。(19:8) 这就是耶稣向我们所要的、以生命的改变来对他作出的回应。如果我们在遵行主的道上有所挣扎,我们需要诚实、认真地来到神面前,说:“主啊,我的生命在什么什么地方需要改变、可是我真的做不到你说的那样,求你可怜我、帮助我”;然后一天、两天、三天、天天跟神祷告、向神祈求,一次、两次、三次地尝试去行,失败了再重新尝试。袁灵牧师分享说他几年如一日地在神面前祷告、在那几件小事上不断地对付自己,日后不仅自己的生命受益,也在弟兄姐妹面前作了美好的见证。这就是耶稣在盖房子的比喻中所说的“深深地挖地”,在人所看不见的地方,把生命的根基深深地打下去,立在耶稣基督这块磐石上。所以保罗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勉励他们“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b) 这并不是靠人的行为得救,而是把神的救恩内化到我们生命里边、又把它活出来的智慧。

三、平地宝训总结——委身耶稣

回到耶稣一开始讲这篇道之前,那些来听耶稣讲道的群众都想要摸耶稣,因为有能力从他身上发出来,医好了他们(6:19)。众人想要的是“点石成金”、“魔法棒”般的速效改变,没想到,耶稣却在讲道的最后,呼召他们不要只是听道,还要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行道。这样的人,就是把根基立在磐石上的智慧人,不仅能够面对人生的风浪,也得以安然地经过上帝面前的最终审判,得着天上的奖赏。耶稣在这篇平地宝训中向我们启示了神国的事情——他告诉我们神国里的福与祸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态度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神国里生命的本源和根基是谁、我们要经历什么才能得着这生命、且进入神的国,正如保罗劝勉初代教会的门徒所说的:“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 最终,那些遵行了耶稣教导、又发出美好生命果效的,就得着天上的奖赏和祝福;而那些拒绝耶稣、也不遵行他教导的,结局则是灾祸和灭亡。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已经听说过耶稣、但还没有接受他,你是否愿意相信他就是那棵赐生命的真葡萄树、是否愿意今天就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他?耶稣说,我们在世上有苦难,但是他应许我们,在他里面的人生,是一个坚立在磐石上的人生,不论是经受风暴、还是度过黑暗,都能安稳而不摇动,因为他已经胜了这个世界(约16:33)。在耶稣这棵真葡萄树里、这块稳固的磐石之上,我们走的是一条极其荣耀的天路;在忍受了这世上至暂至轻的苦楚之后,我们将会穿过一扇荣耀之门,到达那荣美的家乡、得天上的奖赏!哈利路亚!愿一切荣耀、颂赞都归给来到世上拯救我们、又从死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