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信心无问多少——2021年5月2日主日讲章/曾淼传道

 

经文:路加福音 17:5-6

17:5 使徒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
17:6 主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节日快乐!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洋才能安眠于沙滩上?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永远被禁止?
答案呐,我的朋友,就在风中飘荡
答案就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才会湮没于大海?
有些人要经过多少年才终于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会多少次转过头装作视而不见?
答案呐,我的朋友,就在风中飘荡
答案就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真的看见天空?
一个人要长几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要牺牲多少条命他才知道已经死了太多人?
答案呐,我的朋友,就在风中飘荡
答案就在风中飘荡

这首歌写于1962年,半个多世纪后为它的作者鲍勃·迪伦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之所以会想到这首歌,是因为它道出了我们生命中数不清的“要多少次、多少年、还有多久”的追问,尤其是在眼前这充满了动荡和未知的年月。

在上周袁牧讲道的经文中,主耶稣劝勉门徒们,如果有人一天七次得罪你、但是事后每次都回来请求你的饶恕,你都要饶恕他(17:4)。在《马太福音》所记载的一个类似场景中,彼得来问耶稣:“主啊,如果有人得罪了我,我该原谅他多少次?七次够了吗?” 耶稣回答:“不,不是七次,是七十个七次!”(太18:21-22,新普及译本) “七”这个数字在圣经里面代表“完全”,那“七十个七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次数限制!这对于耶稣那个时代、熟悉律法的犹太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犹太教认为,饶恕别人三次就算是值得敬佩的了。这是为什么彼得会问耶稣“七次够了吗?” 因为他知道耶稣的要求超越了律法,但是具体到什么限度呢?没想到耶稣的回答是让彼得和所有门徒都大跌眼镜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饶恕这件事从此要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了!这对于看重律法、看重行为的门徒们来说,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别忘了,这个时候门徒们还不完全认识耶稣神性的大能、和他救赎的恩典。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门徒中的领袖—使徒们向主耶稣发出了一个请求—“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路17:5) 面对“总要饶恕人”以及其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徒们扪心自问了一下:我能做到吗?答案是:做不到!然后,他们突然想到,自己做不到,是因为里面的信心不够。今天你所面对的生命挑战和难题是什么呢?你会不会觉得自己信心不够呢?如果你作一个基督徒的时间够久,你会发现,基督徒一生之久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对付自己的罪,要在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软弱中挣扎,还要跟这个时而诱惑我们犯罪、时而公开与我们为敌的世界争战。或许,当我们面对种种的未知、或者我们尚未看到出路的艰难苦楚,我们心里也会回想起福音书里那个孩子被鬼附的父亲的呐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马可福音9:24) 是啊,究竟我们需要多少信心才能支撑我们坚持走完这条天路、这条窄路、而不半途而废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使徒们一样,向主耶稣多要点儿信心呢?在今天这段经文所讲述的场景下,耶稣对使徒们的回答是:NO! 你们不需要“更多”信心,因为信心的重点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有没有。哪怕你只有一丁点儿的信心,也足以让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路加福音》的脉络,一起探寻关于信心的真理吧。

一、关于信心的迷思

如果我们回忆一下《路加福音》中门徒们先前的一些言行,就会发现,随着耶稣的言传身教,门徒们的生命其实是在逐步成长的。何以见得呢?还记得耶稣和门徒们在湖上遇到风暴的那次吗?当时船舱里已经灌满了水,情况非常危急;门徒们个个都吓得要死,可是耶稣竟然还在呼呼大睡。门徒们赶快把他叫醒,不是为了让他想办法,而是告诉他我们都要完蛋啦!没想到,“耶稣醒来,喝斥狂风巨浪。突然风暴就停了,一切都平静了。他问门徒:‘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路8:24-25,新普及译本) 后来,耶稣教导门徒们不要忧虑,也不要一直为了自己吃什么、喝什么而担心;因为他们的担心和忧虑,反映的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在上帝的眼中有多么宝贵。对此,耶稣说他们是“小信的人”(路12:28)。当然,你可以说信心的缺乏,本质上是没有信心,或者说是没有真信心。但是我想,耶稣之所以用“小信”这样的字眼,就表示他还是肯定门徒内心里面那个信靠的倾向和潜质,也乐意鼓励他们作出真正有信心的回应。至少,门徒们的小信跟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不信是截然不同的。

耶稣不仅指出过门徒们的小信,也称赞那些凭着信心到他面前来的人。比如,对于那个托人去求耶稣救他仆人的百夫长,耶稣就当众赞许说:“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路7:9) 而那个迫切想救自己被鬼附的儿子的父亲,在耶稣邀请他信靠的那一刻,他脱口而出地呼喊:“我信!但求你帮助我的不信!”(可9:24) 对于正处于人生的绝境、正在归信耶稣的这个人来说,信和不信同时存在于他的身上。其实,即便是一个信主很多年的人,当遭遇人生某种巨大的重创和痛苦之中,那种灵魂的暗夜同样也会让一个人经历信与不信交织、撕扯的情形,而那是没有类似经历的人很难理解的。《约伯记》就把这种信仰经验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因此,每个人信心的程度、表达方式,以及所处的信心阶段,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评判别人的信心时,应当格外谨慎,以免跟约伯的朋友犯同样的错误、贸然对处于困苦中的人说出一些论断的话。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使徒们的身上。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这次当使徒们再次面对耶稣的新的教导时,他们既没有惊慌、也没有忧虑、更没有抱怨,而是作出了一个在我看来是他们所能作出的最好的回应—“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17:5) 首先,他们接受了耶稣的教导、并且知道要以信心来面对生命的挑战;其次,他们承认自己的信心不足,因为认识到自己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信心;最后,他们相信主有能力,所以到主面前来寻求帮助。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们这次的回应都是妥妥的、没毛病的;然而耶稣的回答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17:6)

芥菜种是种子中最小的,像芝麻粒那么大;桑树呢,有着庞大的根系,足以支撑这棵树存活六百年。要把这么一棵桑树连根拔起、再栽在海里,根本是不可能的。这幅画面,就跟“骆驼穿过针眼儿”一样,是一个夸张、比喻的说法。耶稣这个比喻是在说,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信心,也能成就甚至让你想都无法想象的奇妙大事。显然,使徒们的信心目前还没有发挥出那么显著的功效。那么耶稣说这话,有几个意思呢?他是在说他们的信心还没有一粒芥菜种大、或者压根儿就没有信心吗?还是他在鼓励门徒们不要担心自己的信心小, 只要把有的那一点用出来就足够了?我想二者都有。不要忘了,这些使徒们是怎样的人呢?他们为了跟随耶稣,付上了代价没有呢?有啊!不管是雅各、约翰,还是彼得、利未,他们都是“撇下所有”来跟从耶稣的(路5:11、28);他们也认信耶稣为“上帝所设立的基督”(9:20)。即便是在耶稣告诉他们自己将受难、复活之后,他们也没有离开,并且一起面对了那些反对耶稣之人的敌意。尽管如此,他们的信心依然不完全,因为他们对上帝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所以说,他们的信心混合着相信与小信、甚至不信。

其实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的。去年是我信主第十七年。这个数字没什么特别,只是我刚好在这一年特别深地体会到自己信心的软弱。我发现,认真地信了这么多年,很多事情跟我想的不一样,神跟我想的很不一样,以至于在某些点上甚至会觉得有点信不下去了。这种信心的冷淡不是对神抱怨,而是疏远,因为关系出了问题,表现是缺少热切的祷告了,就有一种,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咱俩各干各的。天主教的灵修作家十架约翰在他的著作《心灵的黑夜》中,将这种状态称为“神枯”。一方面,我们这时候需要省察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我们在人生中一些新的挑战和艰难的境遇中,需要与神摔跤,直到我们跟他的关系重新修好,信心也被拉伸到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更深的地步。在我信心很软弱的那些时刻,我常常会想到一个一个具体的弟兄姐妹,想到每个人信心的表达,然后深深被弟兄姐妹的忠信和委身感动。如果你和我一样,也在信心上面对一些挣扎,我邀请你和我一起留意聆听耶稣关于信心的教导,也从圣经中寻找关于信心的蛛丝马迹。

二、信心的能力

使徒们比起之前的进步在于—他们现在明白了信心的重要性、并且渴望更多得着信心;然而耶稣却把他们的关注点,从信心的“量”转到了信心的“能力”上。使徒们可能心里想:既然信心是那个既能使人病得医治、鬼被赶出、罪得赦免,又能使我们免于恐惧和忧虑、活出耶稣教导的法宝,那么当然多多益善了。耶稣却纠正他们这样的看法,说信心要发挥功效,并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靠量大、个儿大,而是小小、小小的一点点信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效力了。

那么,使徒们对信心的认识是在哪里产生了偏差呢?首先,所谓“信心的能力”,并不是信心本身发出的,而是上帝的能力藉着信心发挥出来。使徒们求更多的信心,其实是把信心放在了信心上。如果我有更多信心,我就能做成原本我所做不到的事;这么一来,信心就有可能降格成了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但是耶稣口中所说的那种芥菜种般的信心呢?它本身很小,但它是对准那一位创造宇宙万有、伟大而又奇妙的上帝的。既然是他创造了宇宙万有,那他把桑树连根拔起、再栽到海里,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当那个儿子被鬼附的父亲迫切地恳求耶稣救他的儿子时,耶稣邀请他来信靠上帝,而不是只寻求这一次的帮助,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4) 耶稣说这话,是因为相信的人比别人有什么特别吗?不是,而是所信的那一位大有能力。信心带来的“果效”很神奇,但它不过是我们从上帝那里支取他的能力的管道;如果把它当作所倚靠的对象,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其次,信心是藉着“相信”本身、或者说在我们运用信心的过程中增长的。就好比,一个人说我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强健,那么这个人就应该去锻炼身体,而不是说“求主加增我的强健”。同样的,信心也是藉着我们对神真实的信靠、然后切实地看见神在我们身上做成的工作,来加增我们对神的信心。

如果这么说还有些抽象的话,下面就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路加福音》中那些得到过耶稣肯定的信心范例。透过他们每个人不同的信心的表达,我们可以更深地理解能带出能力的信心的特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那个要救他仆人的百夫长(路7:1-10)。他都没有跟耶稣见上面,耶稣却稀奇且称赞他的信心。他的信心体现在他托几位朋友向耶稣传的话,他说:“主啊,不必劳驾你亲临舍下,因为我实在配不上这份殊荣,我甚至不配来见你。你只要在你那里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会痊愈。我知道你有这个权柄,因为上面有管辖我的长官,下面有受我管辖的部下。我只要说 ‘去’,我的部下就去;说 ‘来’,他们就来;我吩咐奴仆 ‘去办这事’,他们就会照办。”(路7:6-8,新普及译本) 百夫长之所以让耶稣都感到惊讶,在于他对耶稣身份认识的深刻程度。这跟他在军队中任职、对权柄的体会深刻有关。当他听说了耶稣的事迹后,当即明白耶稣作为弥赛亚所拥有的位分和权柄,就以与耶稣身份相称的方式在主面前谦卑自己,以此来尊荣耶稣。他对耶稣的能力也笃信不疑,坚信只要耶稣说一句话,就能医好他的仆人。

表现出类似信心的,还有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妇人(路8:43-48)。当她遇到耶稣,坚信哪怕只要摸一下耶稣的衣裳穗子,自己的血漏就能被治好;而且她的这一举动是冒着打破当时的社会禁忌和宗教礼仪、甚至自己有可能会被打死的风险。与此同时,管会堂的睚鲁正站在一旁焦心地等待,他的独生女儿快要死了。显然,他的信心没有百夫长和血漏妇人那么大;然而,耶稣还是容让他处于一个让他的心灵更崩溃、更绝望的境地、甚至亲耳听到人说他的女儿死了,好让他再无指望、惟有全然倚靠上帝。我想耶稣也是有意让睚鲁亲耳听见血漏妇人的见证,继而勉励睚鲁:“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8:50) 耶稣不仅是要让睚鲁女儿肉体的生命得救,更是要让睚鲁的灵魂得救。

最后一个,是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做客时遇到的有罪的女人(路7:36-50)。这个女人知道上帝以耶稣的身份临在,就抓住机会,以极大的勇气在众目睽睽之下,全情倾注地以她的香膏、眼泪、肢体动作来向耶稣表达她最深挚的感谢和敬拜。虽然耶稣以这个女人的爱来教导法利赛人西门关于恩免的道理,但是最后他对那女人说的是:“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路7:50) 这表明,那女人爱和敬拜的行动,是由她对耶稣的信心生发出来的。

三、真信心的特质

透过今天的经文以及《路加福音》中这三个人的信心范例,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能够带出能力的真信心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我自己总结了以下这几个要素:

1. 真信心是跟耶稣建立关系、全然倚靠他的能力和权柄—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来说,需要我们藉着祷告来亲近他;2. 真信心不是凭着眼见—从眼见的现实到那“未见之事”,需要我们作出“信心的一跃”,尤其是在那心灵的黑夜;3. 真信心一定会伴以顺服的意愿和行动,并且会以某种可见的方式表达出来;4. 真信心会带出上帝的能力和作为,并且最终会让我们的灵魂得救。

今天,我们正在面对更加严酷的环境和有可能的逼迫。可能上一个问题我们还没等来答案,就有问下一个问题了——

还要等多久我们才能进入新堂?

还会有多少人因为信仰失去自由?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真的不知道。但我们确实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谁手中,以及我们当如何在这充满了未知的岁月里敬虔度日。惟愿我们切切地向神祷告,求神赐给我们那能从他支取能力的真信心,也让我们凭着这信心顺服他的旨意。“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翰一书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