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徒11:1】 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外邦人也领受了神的道。【徒11:2】 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和他争辩说,【徒11:3】 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徒11:4】 彼得就开口,把这事挨次给他们讲解说,【徒11:5】 我在约帕城里祷告的时候,魂游象外,看见异象,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从天缒下,直来到我跟前。【徒11:6】 我定睛观看,见内中有地上四足的牲畜,和野兽,昆虫,并天上的飞鸟。【徒11:7】 我且听见有声音向我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徒11:8】 我说,主阿,这是不可的。凡俗而不洁净的物,从来没有入过我的口。【徒11:9】 第二次,有声音从天上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徒11:10】 这样一连三次,就都收回天上去了。【徒11:11】 正当那时,有三个人站在我们所住的房门前,是从该撒利亚差来见我的。【徒11:12】 圣灵吩咐我和他们同去,不要疑惑。(或作不要分别等类)同着我去的,还有这六位弟兄。我们都进了那人的家。【徒11:13】 那人就告诉我们,他如何看见一位天使,站在他屋里,说,你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徒11:14】 他有话告诉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徒11:15】 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徒11:16】 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11:17】 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徒11:18】 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福音传到哥尼流家这件事是救恩历史上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从某个角度,福音从犹太人突破进入到外邦人,可以说是救恩历史中划时代、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这件事也被保罗称为奥秘,“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三6)。但这原本就是上帝在万世以先所定的救恩计划,只是今天藉着彼得和保罗等使徒显明了出来。
这件事对于今天读圣经的人来说,虽然有超自然的成分但似乎是一个不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主耶稣升天前不也说过福音的次序是“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徒一8)吗?要传到地极不就要传入外邦人中吗?为何对于彼得以及犹太教会来说这是极具有冲击力的事情呢?因为,犹太人一直看上帝子民的身份是神给他们族群的特权,他们最多可以接受外邦人先成为犹太人,然后才能成为神的子民,他们决没有想到,如今外邦人竟然可以直接藉着福音、藉着信耶稣就成为了上帝的子民,不需要像他们那样行割礼,守各种饮食节期的规条。这件事对犹太人的内心感受是今天的我们很难体会的。他们若要接受,就需要对其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信仰和文化传统有反思和突破,他们要重新认识他们的历史,重新认识神的律法,重新看待神在他们中间曾经的作为和话语,重新反思他们与神的关系。所以,神藉彼得在哥尼流家所行的事,在犹太人眼中绝不是一个那么容易接受的事情。
今天经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路加记载的犹太众教会对于外邦人信主的反应,以及彼得是如何来处理反对和质疑意见的。
一、“奉割礼的门徒和他争辩”(1-3)
1.“听说”
彼得在哥尼流家所作的事在那时的犹太人听来,是一件极具爆炸性的新闻,所以这事很快就传遍了犹太各地的教会,当然也传到了耶路撒冷。但我们要留意,路加在这里特别说使徒和众弟兄所听见的消息是“外邦人也领受了神的道”,而非是后面被质疑的彼得进入外邦人家里了,和外邦人一同吃饭了等说法。“神的道”就强调了福音真理,强调了耶稣,而非是旧约律法。可见传出这消息的人将彼得在哥尼流家所作的这件大事的重点放在了外邦人信耶稣这一点上,而没有去强调彼得突破了犹太人律法传统这一点,这人把握住了这件事的属灵重点。
这就表明整个犹太教会受到了双重震动,首先的震动不在彼得违背了律法的规条,而是外邦人竟然也领受了神的道!“领受了神的道”这个表述,既表达了犹太信徒对于外邦人信主这件事的稀奇,其实也隐含表达了他们里面的一种喜乐和接纳。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应该已经认出了这是神藉着彼得做了奇妙的事。就是说,在彼得正式回来报告之前,犹太的众教会对于外邦人信主这件事的看法可能大部分人基本上是接纳的。(虽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处理)。可见,在彼得回来报告之前,圣灵已经开始在人心里工作了,若没有圣灵超然的工作,这事接受起来太难了。
但彼得进入外邦人家里的确是突破了律法传统,的确也给犹太教会的弟兄姊妹们带来了困惑和冲击。所以,实际状况很大可能是犹太各处的教会一下子就因这个消息而轰动了,无数人关注和讨论此事,可能很多人彼此还产生了争论,有人认为彼得这么传福音是不合适的,也有人认为若是神带领的就是可以的。因此,此时各地教会都在等待彼得回来详细报告这事,并关注耶路撒冷教会对此事的回应是什么样的。
2.“争辩”
果然,彼得一回到耶路撒冷教会,就有人质疑他的做法。“及至”一词可能表达了一种等待已久,早就做好了准备的发问,可能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些门徒都没有等彼得正式报告,一看见彼得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发难。
只是,这些人没有直接质疑彼得说“你为什么给外邦人施洗?”,而是质疑彼得“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显然,彼得在哥尼流家施洗之后,哥尼流一定设宴大加款待彼得等人,彼得以及同去的几位弟兄不但在哥尼流家和外邦刚受洗的圣徒一同爱筵吃饭了,还又住了几天(徒十48)。这个质疑似乎对于彼得为哥尼流一家施洗并不那么反对,他们主要反对彼得和外邦人一同吃饭。或者说,他们对于接纳外邦人成为神的子民似乎不那么排斥,但是他们对于外邦人直接成为神的子民这事接受不了。在他们的观念中,外邦人应当先成为一个犹太人,然后才能被接纳成为神的子民。甚至,这些人可能都不反对直接去跟外邦人传福音,只是当愿意信耶稣的外邦人在受洗之前,他们就会说你们必须先行割礼,然后才能受洗得救。他们在救恩的前面放了一个门槛,一个条件,一个额外的要求。他们把神在救恩历史的次序中,先拣选他们,赐给他们律法和应许,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特族群,看成了是所有人得救都必须遵循的步骤。
质疑彼得的犹太人被称为“奉割礼的门徒”,指耶路撒冷教会中那些保守的犹太基督徒,可能之前他们大多是法利赛人。这些犹太门徒的特点是,非常看重旧约传统,看重对律法规条的遵守。他们虽然也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但是他们律法的执着,使得他们对弥赛亚的理解依然局限在犹太人这个层面,耶稣只是犹太人的弥赛亚,而非是普世的弥赛亚,藉着耶稣得救的人只能是犹太人,而没有外邦人。外邦人若要得救,首先得成为一个犹太人,然后才能得救。这些保守的犹太基督徒对于神国的理解依然是一个犹太化的概念,他们已经接受了不是所有犹太人都是神国的子民,但他们却认为神国的子民必须都是犹太人,只有犹太人中信耶稣的这些人才是神的子民。
耶路撒冷教会真正内部的危机此时才浮现出来,那就是如何看待基督的十字架和旧约律法之间的关系。其实,相信通过持守律法可以得救,与先行割礼加入犹太教再信耶稣才能得救,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基督救恩的贬低和敌对。无论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添加什么,都是属人骄傲的体现,想要夸口自己。所以,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冲击了犹太人一直引以为荣的律法和文化传统:唯有我们是神的子民,是蒙神特别眷顾的,被神特选的,是承受律法和应许的,我们与天下万族万民都不同;就像保罗所说的“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罗九4)。但实际上,这件事所冲击的不是他们的律法传统,而是他们内在的骄傲。因为藉着彼得为哥尼流一家人的施洗,犹太人看到,上帝子民的身份与犹太民族和律法传统之间的关联被消除了,彼得所说的“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彼前二9),不但是指犹太人,竟然也包括外邦人!外邦人“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彼前二10)。可能在有些犹太人看来,我们作为亚伯拉罕的子孙,持守律法、受了这么多苦、等候了两千年才等来了弥赛亚,而外邦人什么都不用作,只要一信耶稣就有了跟我一样的属灵地位,这太不公平了吧。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之前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守律法呢?这就是罗马书里所说的“这样说来,犹太人有什么长处?割礼有什么益处呢?”(罗三1),保罗对此的回应是“凡事大有好处,第一是神的圣言交托他们”(罗三2)。律法不是功德,而是神所赐的恩典,用以预备救主的降生。
// 律法的作用是显明人的罪,预备真正的救恩。律法的规条不是得救的前提和条件,反而律法告诉犹太人,你们凭自己无法遵从律法,你们唯有仰望律法之外的拯救。就是保罗所说的“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罗三20-22)。因此,这种强调律法,强调割礼,强调民族传统的做法,在骨子里依然是对人的高举,是人性里面骄傲的自我高抬,把上帝没有要求强行加在了福音上。当然,这不是说律法有什么不好的,割礼是一定要反对的,而是说,在得救这件事上,信耶稣就足够,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任何条件也不能被加上。
// 但这一点,耶路撒冷教会中的一些人并没有意识到,信耶稣(基督教)已经与犹太教有了本质的区别,已经是另一个新信仰,新“宗教”了。其实,藉着司提反殉道而来的耶路撒冷教会所经历的逼迫,已经显明了这一点。这一次彼得和耶路撒冷教会奉割礼门徒之间的争辩,更是将这个问题放在了明面上。
二、“彼得就开口,把这事挨次给他们讲解说”(4-16)
面对质疑,彼得也已经做了准备。彼得的回应就是“把这事挨次给他们讲解说”,就是把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讲给他们听。一方面这件事情过于重大,需要把细节详细考察报告;另一方面耶路撒冷教会也需要从一个完整事件的过程来确认是否是神的工作和引导。 彼得并非是单纯复述这个事件,彼得这次的陈述从三个方面来强调圣灵在此事件中的工作,一圣灵所给的异象,二圣灵的吩咐,三圣灵的降下。
1.“异象”(5-10)
彼得首先讲到在约帕硝皮匠西门家所经历的异象。这个异象我们需要留意两个方面,第一,异象本身。彼得经历的这个异象既不是直接显明神自身,也不是直接命令彼得去作一件什么工作,这个异象的特殊在于它主要是为了颠覆彼得一贯对于律法饮食条例的认知。以色列人通过恪守很多律法的条例,来显出他们与外邦人的 不同,以色列人也将此看为是自己属神子民的外在信仰特征,甚至这在犹太人被看为是保持神子民身份的方式。自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开始,这是整个犹太民族已经持守了一千五百多年信仰和生活的传统,出埃及之后一代一代的以色列人从生下来他们就是如此被教导和被熏陶的。持守这些规条,在犹太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是绝不可以动摇和突破的。谁如果不持守了,就会被整个社群,整个犹太社会所厌弃,会被驱逐,会被看为失去了犹太人的身份,进而会被看为不再是属神的子民。因此,这个异象对于彼得来说有很大的冲击和困惑,律法传统告诉他说,不洁净的食物,都不可以吃;但如今,神在异象中却告诉他,这些都是可以吃的,无论洁净的,不洁净的,都一同混在这块布中了。严格来说,这个异象此时对于彼得来说,还不涉及给外邦人传福音和施洗,这个异象主要就是要更新彼得一贯对于律法所要求的饮食条例的持守,更新洁净与不洁净的区分。因此,就在彼得领受异象的这个时刻,神给了犹太基督徒有了新的对律法洁净条例的持守原则,那就是旧约律法条例中关于洁净与不洁净的区分被取消了,此后的犹太基督徒可以吃那些被看为不洁净的食物了。其实任何食物都是洁净的,因为“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提前四4)。主耶稣也曾说“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十五11)。因此推衍开来,犹太人与外邦人不可交往,不可同桌吃饭的传统也就废除了。因此,这个异象直接的效果主要是为彼得接待从凯撒利亚来的哥尼流的仆人以及彼得进入哥尼流家来预备的。当然,彼得讲述这个异象也就清楚地回应了对他进入外邦人家中吃饭的质疑了,神已经在基督里解除了这禁令,有何不可呢?// 这并不表示神是出尔反尔,似是而非的,启示原本就有渐进性。律法原本的意义就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但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来到,我们从此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加三23-24)。“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辖制”(加五1)。
第二,这个异象连续出现了三次,这在圣经中是很少见的;一般重复表示重要,比如主耶稣一旦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就表示下面的话要留意仔细思想,可能你一下子理解不了,但这就是真理。如果是三次重复,就更表示对于听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这是你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重要内容。其实,在彼得的经历中,经历三次神对他重复说话这里不是第一次,当年主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曾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约二十一15,16,17)。今天,彼得再次经历主三次向他显明异象,同样是在提醒他,这是他服事生涯中极为重要的突破时刻,需要他竭力来思想和把握这新启示。甚至都可以将这三次重复的异象看为是对彼得生命的“帮助和迁就”,神知道这异象对彼得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观念改变,也是非常困难的行事规范的突破,为避免其怀疑是自己出现了幻觉,不敢确信这是神的启示,因此就三次重复,令其确信这的确是从神来的异象。就像基甸的羊毛法,两次相反神迹的应验,就是神差派他带领以色列人去和米甸人争战无可辩驳的确据,这就成为他日后遇见挑战,自我怀疑时得胜的力量。我们可能并不会都像彼得这样看见异象,还是三次重复,但我们都会有圣灵在我们生命中开启、感动和引导的经历,这些经历就会成为我们在奔走神带领我们所走道路过程中遇见难处、质疑或自我怀疑时对抗的帮助所在。对于基督徒来说,并不惧怕遇见反对、挑战和艰难,而是惧怕不确定我所作的是否是神的心意。只要确定这是神让我们去作的,再难我们都能去面对和持守。
2.“同去”(11-14)
然后,彼得就讲到圣灵告诉他该如何回应哥尼流家来人的邀请。第一,圣灵有清晰的命令,“圣灵吩咐我和他们同去,不要疑惑”。彼得其实再次回应了进入外邦人家的质疑,那就是这是圣灵让我去的。圣灵给彼得异象,圣灵也带领哥尼流家的人来见彼得,圣灵也吩咐彼得和他们同去。特别针对彼得的内心状况,告诉他“不要疑惑”。神的时间到了,神工作的节奏会非常快,从彼得三次看见异象,到哥尼流家的人敲门几乎是无缝连接,没有给彼得更多思考的空隙,他必须马上回应,神此时对彼得的带领就是一边顺服圣灵的带领,一边思想圣灵所给的异象。在顺服中明白神的心意。// 这就是主耶稣说的“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带领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进入了就明白了。这里的进入可以理解为经历和顺服。
第二,圣灵感动彼得不是他一个人去,而是从约帕教会请六位弟兄一同去。这就避免了这事若只有彼得一个人的见证可能带来的争论。彼得带六个弟兄,不止是符合犹太律法传统中所要求的至少有两位见证人,而且加上彼得共有七位见证人,这就保证了彼得所讲的见证无可争辩的有效性。在我们的服事中同样,重要的事情,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挑战你的事情,不要一个人去面对,应对和肢体一同面对,这是智慧的做法。
3.“降在”(15-16)
最后,彼得提到了圣灵在哥尼流家伟大奇妙的工作,那就是在彼得还没有按手,没有祷告,甚至还没有讲完道的时候,圣灵就降临在哥尼流家听道之人的身上了,就是彼得这里所说的“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
而且,彼得对他所看见的圣灵降在外邦人身上的神迹,解读为“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彼得把在哥尼流家所看见的神迹和教会建立五旬节那天圣灵如大风,如火焰舌头降下的经历相类比。这是圣灵感动他让他意识到这件事跟五旬节圣灵降临在犹太众门徒身上是一样性质的事情。既然是同一位圣灵的降下,就表示哥尼流家的人领受了和犹太信徒一样的救恩恩惠;既然领受了同一位圣灵,他们也是神国的子民,是基督的门徒了。圣灵这种超然的工作就清楚地表明,外邦人得救不需要先成为犹太人,外邦人领受圣灵不需要受割礼,守节期和饮食条例。圣灵的赐下并不需要有这些,也不能被这些拦阻。彼得此刻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这一点,这是摆在他面前不能否认的惊人事实。// 这里圣灵的降下,依然是指圣灵以某种可见的方式降临在一个群体中,以此显明他们被接纳进入了神的教会里,成为了基督身体的一员。只是,在哥尼流家,圣灵的降临具有两重意义,第一,显明外邦人被接纳进入教会,第二,圣灵已经在哥尼流家这些听道的人心里做了超然的重生的工作,圣灵已经内住在了他们的心里。耶路撒冷五旬节圣灵降下,教会建立。后来彼得讲道,三千人信主受洗归入教会。哥尼流家圣灵的降下也是同样,圣灵降下,受洗,他们也都进入到五旬节这一天所建立的基督的身体,神的教会。(同时哥尼流家的外邦第一间教会此刻也同时建立)。
因此,彼得结合自己身的经历和主耶稣曾说过的话“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他就非常确信神在哥尼流家,神在外邦人中做了非同寻常的事情,做了超乎犹太人想象的事情。彼得事先并不知道圣灵竟然在自己讲道的过程中就降下了,圣灵在哥尼流家的降下方式,对于彼得来说是意想不到的,也是“措手不及”的,甚至是带有某些强迫性的,彼得在这个时候没有时间来慢慢思想,也不能说我要先回去跟其他使徒长老商量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也必须紧跟神工作的节奏和步伐,他需要立刻回应圣灵的工作,之前神在他身上所预备的属灵的生命状况,也使得他能明白和顺服圣灵此时对他的带领,因此他就马上给哥尼流家都施洗了。
我们再次来看神工作的方式,似乎越是重大的突破性事件,越不在人的预想当中。我们一般认为重大的事情,需要有很多事先的预备和商议沟通。但神手中的重大事件,都是神自己来推动成就的,人一般是被动地顺服跟随。就像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向犹太全地一样,彼得等使徒同工,包括腓利,可能都不会想到神竟然是藉着耶路撒冷教会的被逼迫来完成这一福音重要的阶段扩展的。这次更是,福音要从犹太进入外邦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中,神甚至都没有跟彼得事先说一下,而是藉着显明一个三次重复的异象,随后哥尼流家的人就登门邀请,然后彼得就去哥尼流家,一讲道圣灵就降在了哥尼流家所有听道之人的身上了。神的工作在如此重大的事件上,显得如此紧凑、密集,令人来不及反应事就成了。这是为了让人知道“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林前一31)。
而且,神也没有给犹太教会有什么准备,神先藉着彼得和约帕教会的几位弟兄做成了突破性的工作之后,再让教会知道并思想这事。神的工作在某个角度来说先于所有人的预料和认知,神先工作,让我们看见神做成的事情,然后我们在一个既成事实前来面对和思想。所以,神的工作很多时候并非是先有神学上的突破和预备,而是直接地,先有事情发生,然后再有真理层面的新认识。就像这里,哥尼流家作为第一个外邦教会的建立虽然已经是神工作的事实,但是犹太教会完全理解并接纳此事,却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直到第十五章第一次耶路撒冷会议才在神学和教会的层面上形成了接纳外邦教会的正式决议)。
// 我们很多时候的认知也是这样,先认定这是神的工作、神的话语,然后怎么理解,怎么协调和我们一贯认知之间的张力就会有圣灵的帮助。人如果不能承认这是神的工作,不能接受这是神的话语,那么人就会从自己旧人的观念来解读所看见和所听见的,就会抵挡神。
三、“我是谁,能拦阻神呢?”
最后彼得以一个反问句来作为他报告的结束。反问句一般表示强调,表示无可辩驳,不可否认,甚至是不得不接受的一种必须。可能,在这句话中彼得还有另一层意思,我跟你们一样,对这件事有很多困惑,但是我在那种情景之下,我只能照着圣灵的带领来做事,我必须顺服神。彼得所说的这句话充分显明在他去哥尼流家讲道、施洗、吃饭,这个事件过程中,每一步都是神的工作,他更多是被动地,甚至是忐忑不安地,跟随神工作的脚步,顺服神的带领。这件事,完全是神自己所做成的。这既不是彼得的突发奇想,不是彼得的一厢情愿,也不是彼得有意识地想要向外邦人去传福音,而是外邦人蒙神感动,主动到他面前来找他的。这不是彼得在开布道会,恰逢哥尼流家的仆人路过,听见了,感兴趣,就请彼得到他家来布道。当然,这样在人看为自然的方式,内在依然是圣灵超然工作的过程,在千万听见福音的人心里,特别就在这几个人心里作超然开启感动的工作。但是,这次彼得到哥尼流家,不是这样一个自然的引导过程,从哥尼流家开始就是超然的,天使直接显现的神迹,告诉哥尼流去约帕找彼得,连彼得具体住哪都告诉哥尼流了。然后,彼得也看见异象,预备他的心。彼得到了哥尼流家一讲道,圣灵就直接降在了听道的外邦人身上,又是一个超自然的神迹显明。福音传到外邦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神迹奇事的过程。所以,对于彼得来说,不管这事多么难以接受,彼得自己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事从始至终,都是圣灵在工作,这事就是出于神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因此,不管彼得对此事心里的想法是什么,感受是什么,民族传统对他的影响等等,在明确了这是上帝的带领和工作之后,这一切都可以放下,都可以改变,都可以突破。所以,彼得在这里说“我是谁,能拦阻神呢?”的时候,所表明的是一个人在心里还有一些拦阻的时候,对上帝的顺服。神为大,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无论理智和情感上多么难以接受,神的工作已经显在眼前了,彼得除了接受,除了更新改变自己一贯的观念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就是在拦阻神,对抗神了。// 不管我们过去所领受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多么的源远流长,多么的辉煌灿烂,多么被人所珍重和高举,一旦显出跟神的启示有冲突,那么就当放下这些,跟随神。
// 但彼得在与外邦人一同吃饭这一点上其实并没有完全自由。他在圣灵的引导下去了哥尼流家讲道施洗,也认定此事是神清楚的心意,也为此在众犹太人面前作见证,他也从心里可以接受外邦人不需要行割礼守节期,只要信耶稣奉主的名受洗就是神的子民了,也跟外邦肢体同桌吃饭。但跟外邦肢体同桌吃饭这一点,是在那些保守的犹太门徒不在场的情况下的突破。神藉三次重复异象向他所显明的心意,并没有让他完全胜过奉割礼的门徒。彼得在基督里的自由只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场景。后来保罗在加拉太书中就曾提到彼得正在和外邦弟兄一同吃饭的时候,听说有几个从耶路撒冷来的保守犹太信徒来了,他就赶紧躲到里屋去,他不敢让耶路撒冷教会的保守基督徒看到他跟外邦人在一个桌上吃饭。彼得的软弱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就是“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加二13),更深层的其实就是危害了外邦教会和犹太教会之间的合一。所以保罗就当众责备了他。
彼得和保罗的差异在哪里呢?若论到对律法的精通,保罗超过彼得;但若是论到对于律法的“抛弃”,保罗也超过彼得。因着福音对律法的更新方面,彼得不如保罗那么彻底,保罗为了基督能说“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三7-8)。为了福音保罗可以把律法的规条看为粪土,可以丢弃。但彼得此时还没有纯粹到这种地步。道理都懂,经历也有,但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和在基督里圣徒的身份,对于彼得来说,并没有完全剥离。作为犹太人的优越还在。基督的荣光还没有完全取代摩西的荣光。但对保罗而言“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林后三10)。
彼得恐惧的焦点在哪里呢?使徒约翰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约壹四18)。惧怕是爱的软弱。此时的彼得对于外邦基督徒的接纳,还是不如他对犹太信徒的接纳和看重。他是面对神的工作不得不顺服,但是他内心里面的更新还没有那么深入。他的顺服超过了他的认知,(这是美好灵性的表现)。他对外邦信徒有爱,但爱的还不够完全。他能接受外邦人不用行割礼就可以靠信耶稣得救,但他还是觉得又行割礼又信耶稣得救的圣徒更好。其实,我们今天有时候和彼得一样,理论上我们能接纳任何信主的人,但事实上在我们心里依然有分门别类和高下之分。因此,此刻的彼得能进入哥尼流家,但是他进入不了有保守犹太人把守的哥尼流家。神知道彼得的生命状况,特意把他引导到约帕这个地方,还派了六位心灵开放对接纳外邦人没有拦阻的犹太门徒来作为他的帮助。什么时候基督的爱和福音的热情把他里面作为犹太人的骄傲燃烧净,什么时候他就可以非常坦然地和外邦肢体同桌吃饭了。
四、结语
所以,我们看到,彼得回应质疑的方式不是直接针对同桌吃饭质疑来回应,(可能事实上,他的确对于和外邦人同桌吃饭心里有忐忑,不够那么坦然)。而是把自己所经历的事实都陈述出来,他把对神的工作有把握,没有一点怀疑和犹豫的方面都讲出来,让听的人关注思想在神的工作上。就是当年腓力传福音给拿单业被质疑的时候所用的方法“你来看”(约一46)。基督信仰的力量不在知识的宣讲上,而在你对你所宣讲道理的经历以及你所宣讲的属灵知识在你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力上。在这个场景中,彼得承认,他的确是进入未受割礼之人家里吃饭了,他也知道律法的规条,但我这么作却是在圣灵引导下作的。你们来听一下我所经历的整个事情,然后你们自己评估一下这事吧,是照着传统,还是顺服圣灵呢?
听完彼得的陈述,众人就不言语了,辩论就停止了,也没有人再接着继续发问。可能很多人心里还是有疑问,甚至可能有人心里还是不服,但如果他们相信彼得所讲的是真的,他们只能无话可说。彼得从某个角度来说,代表了耶路撒冷教会大部分犹太人的属灵生命状况,神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折服了彼得,也就藉着彼得折服了其他人。所以,其中有些人立刻就从彼得的发言中确认了神的工作,他们就马上归荣耀给神,这些人藉着彼得的讲论,就蒙恩被更新提升了。感动彼得的灵,此刻也藉着彼得的讲论感动了他们。使他们开始脱离他们祖宗律法的轭,开始得以享有在基督里更自由的生命和服事。
最后我以使徒保罗的一段话来作为作为今天证道的结束,也作为所有在基督里被释放,得以自由,蒙恩圣徒的劝勉“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得人,我虽然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我正在律法之下。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九23)。
回应诗歌:《61 当我与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