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8:5】 耶稣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百夫长进前来,求他说,【太8:6】 主阿,我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疼苦。【太8:7】 耶稣说,我去医治他。【太8:8】 百夫长回答说,主阿,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太8:9】 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太8:10】 耶稣听见就希奇,对跟从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太8:11】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太8:12】 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3】 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
今天这一段经文是主耶稣从山上下来之后所行十个神迹中的第二个,这个神迹在福音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因为这个故事不单单是在论到上帝医治的神迹事件,更是在论到信心与权柄。我们会从三个方面来分享这一段经文,一,百夫长的请求;二,百夫长的信心;三,百夫长和犹太人的对比。
一、百夫长的请求
这个故事发生在迦百农,据说这是罗马帝国在犹大地区的税关,所以驻扎有罗马军人。这些军人招募自周围各族,归希律家统辖。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犹太人有好感,和驻扎地的犹太人相处融洽。经文中所提到的百夫长就是和犹太人关系很友好的一个人。
1.一个外邦人
首先,我们要留意这个百夫长是一个外邦人。而一个外邦人称耶稣为主,这就很不寻常。有人说这里的主啊,并不一定表示这个百夫长已经认识耶稣并认耶稣为主了,而是一种类似先生这样的尊称。但从后面百夫长对耶稣所说的话来看,这个百夫长并非只是以一种世俗的尊称来称呼耶稣,而是他真的认识耶稣,真的以耶稣为主,就像跟随耶稣的门徒称呼耶稣为主一样。这个外邦人是怎样认识耶稣的呢?照着路加的记载“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路七3)。可能这个百夫长从别人那里听到了耶稣在山上的一些讲论,可能听见了人们所说耶稣行神迹医治了那个大麻风病人的事。他就将这些听见的存留在自己心里,仔细思想,就蒙圣灵的开启认识耶稣是谁。关于耶稣的事,上帝在圣经中所启示的真道,会以各种方式传到人们的耳中,不一定必须是正式的面对面专门宣讲福音的方式;不管那种方式,人心若是对神的话语留意、关注、思想,就有从神来的恩典和开启。就像马利亚在听到天使对她讲的话,听到牧羊人的经历之后就“反复思想”(路一29,二19)一样;这对于今日有圣经,能随时读经,听道的基督徒是一个提醒和激励,我们在读圣经的时候并非只是读了就结束了,而是应当把我们所读到的圣经的话都存留在心里,反复思想,仔细咀嚼。因为诗篇的应许和赞叹是“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一2)。这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会因喜爱和思想神的话语而蒙福。
2.为自己的仆人来求耶稣!
然后,我们要留意,这个百夫长是为自己的仆人得医治来求耶稣的。这就显出了这个百夫长对待仆人那种非同一般的爱心、良善和怜悯。路加的平行经文记载更多的细节,比如这个百夫长的仆人是他“所宝贵的,害病快要死了”(路七2),他“就托犹太人的几位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路七3)。// 路加也透过几个犹太的长老的口描述了这个百夫长和犹太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路七5)。
3.“我去医治他”
这个百夫长宝贵自己的仆人,看到他害病快要死了,内心焦急,四处寻医,却无计可施。正好这个时候风闻了耶稣的事,在急难中他就仔细思想他所听闻的,就因此认识了耶稣。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福音神奇的拯救方式和能力。没有特定奉差遣的人,可能只是一些犹太人带着一种惊奇的心四处议论这几天发生的关于耶稣的新闻事件。讲的人也并没有把耶稣当成是主,是救主。很大可能连百夫长所托的几位长老也只是把耶稣看为是一位拉比,而非是他们所一直盼望的弥赛亚。但因为百夫长和犹太人相处融洽,还为他们修建会堂。平日和犹太人有很多交谈,就有机会听见他们所说的耶稣的事。正恰逢百夫长为自己仆人重病将死心忧不已,对于别人来说只是闲谈,但是他却留心所听见的。他越想越觉得耶稣此人非同一般,加上这个百夫长很可能对于犹太律法和传统也有所了解,他就蒙恩认出了耶稣是谁。可能,这个百夫长是耶稣传道开始,第一个信祂的外邦人;而且,这人信耶稣的时候都没有见过耶稣,关于耶稣的事也是风闻来的。神的道不受任何限制,神的工作有时候就是以人所不留意的方式就做成了。或者说,神其实早就已经开始预备环境,百夫长对犹太人的善意,对自己仆人的宝贵,他的仆人的重病,犹太人对耶稣的议论,百夫长听见了,等等这些因素贯穿在一起,耶稣就进到这个百夫长心里了。神拯救的工作藉着人的闲谈行在一个在犹太人看来和天国毫不相干的人身上,就让我们看见,即使那么多人听见神的道不以为意,也不影响神话语的能力和真实,反而更显明了人内心的刚硬和不信。// 这就应验了保罗所引用摩西的话“惟有出于信心的义如此说,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他到底怎么说呢?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罗十6-8)。
主耶稣对于百夫长请求的回应是“我去医治他”,这个回应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很平常,因为福音书中一般凡是到耶稣面前来求耶稣的,主都愿意医治他们。但实际上,主耶稣的这个回应并不寻常。
我们要提到福音书后面还记录的另一个外邦人来求耶稣拯救的故事。一个迦南妇人曾来求耶稣救她的女儿,马太的记载是“耶稣却一言不答”(太十五23),虽然主一直不说话,但这个妇人一直跟着不离开,门徒觉得这样不妥就也来求主赶紧把她打发走,主耶稣就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十五24),但妇人又拜祂求祂,主耶稣还是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太十五26)。直到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十五27),主耶稣才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太十五28),“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太十五28)。似乎主耶稣不那么情愿帮助这个迦南妇人,经过了几次对话之后,才施行拯救。包括约翰福音所记载的另一个主耶稣医治的神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约四47-50)。这个大臣求主耶稣下去医治他的儿子,主耶稣没有去,而是直接告诉他你回去吧,你儿子活了。惟独对于这个百夫长的请求,主耶稣没有任何犹豫,没有问一句话,听见了请求,还不是本人亲自来求的,还是托人来传话的,立刻就答应去医治百夫长的仆人,非常干脆。为何好像主耶稣厚此薄彼呢?我们若是对比这三个故事,就会发现,针对不同人的不同信心程度和认知情况,主耶稣给了不同的回应方式,为得是要让来到祂面前的这些人要将他们里面的信心表达出来并且还要有所突破。对于迦南妇人来说,主耶稣是在说你称呼我为大卫的子孙,但你不是一个犹太人,你来求我,你是依据什么呢?对于那个大臣来说,他信心的局限更大,他称耶稣为先生,并且认为孩子若还没死,他求耶稣才有意义;若死了,耶稣也没有办法;而且耶稣得去到现场才能施行医治。耶稣的话就直接挑战了大臣的小信,我不必去,我现在就告诉你你儿子活了,在你看来我什么都没作,你就听见我告诉你你儿子活了这句话,你此刻也还没有看见,你信吗?而对于这个百夫长来说,虽然不是他亲自来求,他托人来求,耶稣马上就说我去,其实这就是对百夫长内在信心显明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对百夫长信心的考验。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交往的隔阂背景。因着律法,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隔阂大到了一个地步,以色列人宁可绕路,都不从外邦人的村庄行走。更不要说会去一个外邦人家里了。尤其是一个有多人跟随的犹太拉比,如果他进入了外邦人的家里了,他基本上就很难被犹太人所接纳了。这一点,从使徒行传彼得去哥尼流家都需要主在异象中给清晰的命令,以及福音传给外邦人所受到的犹太文化的拦阻,就可以知道。主耶稣和罪人税吏一同坐席吃饭都被法利赛人质疑,若是他进了外邦人家,对犹太人来说更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件了。当然,这种文化隔阂对于主耶稣来说,不成为任何事奉拦阻和困扰祂的因素。但作为熟悉犹太人文化的百夫长他不可能不考虑这个情况,若他只考虑自己仆人得医治,对于明显会让耶稣面对和犹太社群关系的破坏后果无视。那他对仆人的爱依然是一个自私的爱,因为他是以损害别人来帮助自己所亲近的人。他托人来求耶稣,耶稣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耶稣就是要看看百夫长是如何处理当时这种文化上的冲突的,或者耶稣就是要让人看见这个百夫长内在信心的谦卑、成熟和深度到了何等的地步。
二、百夫长的信心
果然,这个百夫长并没有让耶稣进入到他家里来,甚至他本人都没有来见耶稣,而是“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路七6),在半路上就拦住了耶稣,并表达了他对于求耶稣医治的信心。这个百夫长极具深度的信心就自然化解了当时那种犹太人不可进外邦人家的文化张力。// 照着今天来看,连门都不让进,本人都不出面,这是太没有礼貌的举动了。但这样在客观上对于耶稣当时的服事才是真正有好处的作法。这个百夫长考虑的很周全。这就和前面那个得医治的大麻风病人不成熟的作法形成对比,耶稣明明告诉他不可以告诉别人,但他在激动之下就把耶稣的话放在了脑后,给主的服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可一45)。
1.“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百夫长首先表达了他的谦卑,“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路加的记载中还说“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路七7)。我们可能会想,一个人认出了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难道不应该是兴奋,高兴,非常想要见到祂吗?为何这个百夫长还躲着耶稣,不敢见祂呢?彼得在一次主耶稣讲道之后,听从主的吩咐下网打鱼,捞上来的鱼多到网险些裂开,装满了两只船,船甚至都快要沉了;彼得看见这神迹之后,“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五8)。一个蒙恩的罪人看见了上帝的荣光和权能之后,自然的反应就是惧怕,而蒙恩认识基督十字架的爱的人,就是敬畏。就是百夫长这里所说的,自觉不配,我是谁,竟敢劳动神儿子大驾光临。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罪人,认识到神儿子的至高和屈尊俯就,才能在天父面前说“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路十五21),一个人才能有真实地谦卑。以色列的几个长老对耶稣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路七4),但这个百夫长自己很清楚,这是我所不配得的。(而一个骄傲的人通常都是对自己的罪轻描淡写或视而不见,不把自己的罪当回事反而紧盯和放大别人的罪)。// 今天是一个缺乏敬畏和谦卑的世代,人们不觉得上帝的帮助是我们不配得的恩典,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甚至觉得这是神欠我们的,若是我求了,就已经是给神面子了。人们认为,我本有很多选择,我选择相信你,这就是抬举你了。我有很多处理问题的作法,我没去采用,我愿意用你所喜悦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还不配得你来成就我的心愿吗?因此,若我祷告了,神敢不应允我,不照着我所求的来做事,我就很不高兴,很不满。有人会说,神不是喜悦我们跟祂说话,向祂祷告祈求的吗?当然,神喜悦人到祂面前来,神也愿意帮助我们,而且,惟有神的帮助才是真正对我们有益处的,但是这不表示这就是我们配得的,祂亏欠我们的。
真正的信心,必定是谦卑的信心。就像那个大麻风病人来求医治的时候所说的“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太八3)。对上帝的信心不是对上帝的命令,而是顺服和感恩。我知道你有医治我的能力,你若愿意,必定可以医治我;但我也相信是否此刻我能得着医治,不是照着我的心愿,而是照着主你自己的主权和智慧。我也相信神所给的才是最好的,而非是我所要的。因此,你若医治,我感谢,你若不医治,我依然感谢。谦卑的信心必蒙恩典,或者蒙病痛被医治的恩典,或者蒙可以胜过病痛的更大信心和能力的恩典。神照着自己的智慧和美意给不同的人有不同种类的恩典经历,是为让神的荣耀更被显明出来。
“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四6)。谦卑是一个人在神面前蒙恩的基础。一个骄傲的人不会觉得自己需要的是恩典,不会觉得自己需要被怜悯,自己需要被医治更新。一个骄傲的人也会有需要,但是他会把他的需要看为是他的权利,因此他就觉得他有了要求人和神去照他的意愿做事的权柄,因此他对他需要的表达不是恳求,而是命令。他不认为自己需要帮助,需要被恩待,而是需要别人服从于他。因此,骄傲的人看别人都是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工具和手段。而对于谦卑的人来说,并非是不顾自己的需要,而是在把自己的需要向神恳求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需要放置在了上帝的权柄之下,他不把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意愿)凌驾在上帝之上。谦卑人所求的其实不是自己需要的满足,而是上帝的恩典。他把需要放在上帝面前,却不指定上帝必须照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愿意接受上帝解决问题的方式。// 就像保罗,他身上有一根刺,“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林后十二8)。但主没有应允保罗的祷告,但主听了他的祷告,“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所以保罗就把自己伏在了上帝的旨意之下了,以至于他能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十二9)。摩西也类似,他几次求主能让他也进入迦南,主不应允,最后主说“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事。你且上毗斯迦山顶去,向东,西,南,北举目观望,因为你必不能过这约旦河。你却要嘱咐约书亚,勉励他,使他胆壮。因为他必在这百姓前面过去,使他们承受你所要观看之地”(申三26-28)。主给摩西的回应是,到此为止,不可再提。我的旨意带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不是你,是约书亚。摩西认为他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是好的,但上帝说你就走到这里就是最好的。
2.“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然后,这个百夫长表达了他对耶稣医治权柄的深刻理解。
百夫长对权柄的理解不是凭空有的,而是根据他在地上任职的经历。百夫长平日运用权柄来指挥他手下的人,他自己也听命于上级官员,他很明白掌握权柄的人口里所说话语的能力。但世俗权柄背后的推动力是靠着利益和恐惧,就像保罗论到神在地上所设立的治理权柄时所说的“他不是空空的佩剑”(罗十三4)。百夫长知道,在他手下的兵丁之所以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不是因为他本身有什么特别能力,而是因为罗马政府整个体制(如奖惩等规则力量)所形成的对人心的强大约束力。一般情况下换任何一个人坐在他的位置上,都可以运用现在藉着他所行使的权柄。// 人间的任何权柄都是被赐予的,而非是天然自有的。凡是被赐予的权柄都有三个特点,第一都有范围和职权界定;第二,都需要在神面前交账,向神负责;第三,都可以被剥夺。
但上帝的权柄却非如此。第一,神是随己意行作万事的主,世界是祂所造,并在祂权能的护理下运行。第二,祂不需要向谁来交待,跟谁协商,祂只为自己的荣耀行事;因为惟有祂是正直良善,公义智慧的。第三,祂的权柄是永远的,因为惟有祂是自有永有的,如诗人所说“你的国是永远的国,你执掌的权柄,存到万代”(诗一四五13),使徒们也说“原来荣耀权能都是祂的,直到永永远远”(彼前四11)。因此上帝权柄的运行和人间权柄的运行就很不相同,上帝的权柄和祂的本性、旨意和能力是完全合一的。祂不需要征求谁的意见,也不需要通过什么仪式,神的话语一出事情就成了,“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三三9)。就像创世记记载上帝的创造过程那样,“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神的话语本就带着从神来的权柄和能力。神不用去靠着说服谁,或者恐吓谁,不用靠着展示力量来让人伏在祂的权柄之下。
但是,令我们惊奇的是,百夫长对于耶稣医治权柄的认识深度。世上有权柄的人说句话,权柄之下的人就去行,和“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这样的权柄认知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人和人,人和动物之间,用语言或动作来作为命令的方式是因为人和动物有理解语言或者手势的能力。但是,说一句话,病就好了,这种权柄运行的方式已经是超越了人理性所能理解的范畴了。就像我们对于一把椅子说,你挪到那边去,这个椅子就自己挪走了,这跟你对一个孩子说你坐到椅子上去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百夫长命令自己士兵的权柄,和耶稣说句话命令疾病的权柄,从现象上有类似之处,但是有实质不同的。其不同在于,耶稣说句话就能医病的权柄,其实并非只是对疾病有效用,这个权柄其实是对万有和生命的绝对掌控权柄。就像是上帝从无中创造出有的那种权柄能力的运行一样,不需要万有能听懂上帝的话语,不需要动物有语言的能力,甚至不需要人认识上帝,顺服上帝,上帝的权柄都能照着神的心意行使。上帝的话语一出世界就坚立,上帝的话语一出世界就动摇,就像诗篇所说的“耶和华啊,你的斥责一发,你鼻孔的气一出,海底就出现,大地的根基也显露”(诗十八15)。上帝对万有对生命的权柄不依赖于万有本身,是在另一个人所不能理解的层次上在运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上帝的旨意。// 与这个百夫长形成对比的是马大,拉撒路病死后,马大对耶稣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十一21)。马大话里的意思是,我相信耶稣有医治的能力和权柄,但耶稣只能医病,不能医死。这信心跟前面提到的大臣的信心类似,我信你有能力,但是我信的是一个有限能力。人活着的时候,你的能力还能施展;人死了你也无能为力。这种信心是对一个名医的信心,但不是对上帝的信心。因此,耶稣在听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之后有意耽搁了几天才去,就是“故意”要等到拉撒路已经死了才去。好叫人们知道,马大对祂的信心不是高抬了祂,而是小看了祂。祂不但能医治疾病,还能医治死亡,而医治死亡才是耶稣降世的真正目标。耶稣医病并不需要诊断,号脉,触碰,询问病情,开药,耶稣在地上所行的医病的神迹,都是让人们知道,祂不是一个名医或神医,祂是生命之主。祂医病所施展的是祂的创造大能,是祂对自己手中所造活物在某种程度上的重整和再造。所以,百夫长对耶稣医治权柄的理解超越了医治本身,他相信,只要耶稣说句话,不管什么病,不管自己的仆人在那里,哪怕在深海里,他都相信这人就得了医治。其实,这就是亚伯拉罕当初献以撒为燔祭时对上帝的信心,就是保罗所说的“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罗四17)。
3.“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
既然百夫长的信心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主耶稣就让他看见上帝能力的真实,照着他所信的那样。这就是主对马大所说的话“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约十一40)。
这次,主耶稣对百夫长仆人的医治和前面医治大麻风不同,上次医治大麻风主耶稣是又说话又触摸,不是必须触摸他才能医治,而是通过一个可见的方式让人看见基督和罪人的联合,并因着这种联合,罪就被胜过了。这次,耶稣只一句话,你的请求蒙应允了,你的仆人得医治了。然后,就好了。甚至百夫长的仆人都还不认识耶稣,也不知道百夫长的信心,百夫长的仆人就得了医治。这一幕在一个没有信心的人看来,是如此的荒谬。一个敢说,你不用去,说句话就行。这一位就真的说好,我就不过去了,你仆人已经好了。如果耶稣是百夫长请来的一位名医,这人不问一下仆人得了什么疾病,病到了什么程度,就隔空说句话就走了;那么不但百夫长的精神有问题,耶稣也大概率会被人怀疑是骗子。但若百夫长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那么在百夫长看来,耶稣来到他家附近都是屈尊为了别人的益处,耶稣根本就不用来,只要对百夫长托的那几位长老说,你们回去吧,这事解决了。百夫长也不用等那几位长老来回复见耶稣的情况,在几位长老见着耶稣的那个时间就能看见他的仆人从病床上站立起来了。
所以,其实耶稣在地上所行的一切神迹,其真正意义和目的不是为了医病,而是为了拯救。耶稣所行的医病的能力,不是今天中医西医所显出来的高超的医学技能,这能力用于医病其实是“大材小用”了,耶稣所显明出来的医病的能力其实是能胜过死亡的、赐给人生命的大能,是让人从死里复活的能力。他若是愿意医治,不管什么疾病,什么绝症,什么不治之症,残疾,先天的后天的,人类科技能治疗的,不能治疗的,他都能治。但耶稣不是为治病来的,而是为拯救人脱离最大的顽疾、绝症-死亡而来的。就是天使对约瑟所说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耶稣来不是要改良社会,不是要在地上建立一个天国,不是要解决人类的政治问题,治安问题,疾病问题。对于信祂的人,上帝也没有应许说,跟随祂就一定富足平安,凡事顺利,而是心灵里有这世界的艰难疾病不能胜过的信心、爱心和盼望。上帝的拯救是先把脱离永死的最大恩典赐给我们,然后应许将来以复活解决我们今生身体衰残和疾病的问题,今生照着祂的主权和美意来加给我们现在这个身体供应、力量和医治的恩典。我们已经脱离了永死的咒诅,正在盼望身体的复活,在这之间我们依然指望祂给我们随时的保守和恩典才能存活,就是使徒保罗说的“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一章10)。
可以说,相对于病得医治来说,只是说话就能医治,这种超越的权柄能力的展现更加应当令人瞩目。人们必须要思想,这人是谁?竟然能作这样的事?
三、主耶稣的称赞和警诫
在百夫长的仆人得医治之前,百夫长对耶稣已经有这么大的信心了,主耶稣对此很希奇。
1.主耶稣的称赞
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主耶稣希奇的事情吗?这里的希奇是一种强烈的欣喜和夸赞的表达。主耶稣在福音书里对一些人大加夸赞,比如,拿香膏膏抹祂的马利亚,比如,这里的外邦百夫长。是因为他们的信心都超越了当时的世代,甚至超越了现今的世代。// 我们其实应当为耶稣的希奇而希奇,神的儿子竟然对祂自己的造物欣赏和夸赞到如此的程度,这不是应当令我们欣喜并感恩到惊奇的程度吗?祂爱我们,祂喜悦我们行在祂的心意中,也因为我们的罪而忧伤,主曾为耶路撒冷哀哭,“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二十三37)。愿我们以基督的喜悦为我们的喜悦,以基督的忧伤为我们的忧伤。
2.主耶稣的警诫
因此,主耶稣在称赞欣喜之余,还有警告与哀伤。祂在看见一个外邦百夫长有这么大信心的同时,也看到了原本先蒙恩的以色列人却没有这样的信心,那些让百夫长风闻耶稣的犹太人,那些替百夫长来求耶稣的长老们,等等。不是上帝给的恩典不够多,而是人对上帝的恩典不够看重。一个外邦人,连耶稣的面都没有见过,只是听闻从山上下来的人的只言片语,只是听见有人说大麻风病得了医治,就有如此的信心。那些不需要风闻,可以面对面看见耶稣,亲耳听见,亲眼看见许多神迹奇事的人,竟然没有几个信的。// 主耶稣说“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二十29)。主没有应许给我们今生的富足权势,但是祂把祂自己给了凡信祂的人,基督就是“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一30)。
犹太人一直以自己的血统、律法传统为自己的荣耀,甚至看为这是自己可以得以进入神国的依据和资本。但主耶稣却在这里藉着对外邦百夫长的夸奖表明了,天国子民真正的特征和确据就是信心,而非其他。但犹太人认为只要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他们就天然在上帝的筵席中有席位。但现在耶稣明确说了,将来有很多人外邦人要和亚伯拉罕一同作在席上,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反而不在其中。自以为有资格的人被排除在上帝的筵席之外了。因为他们只凭着肉体求,而不凭着信心求。真正天国子民的特征不是血缘肉体上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而是信心上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三7)。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的人,才是天国的子民。不管这人是谁,只要有这样的信心,并遵基督为大,凡事都愿意照着基督的话语来行的人,都是天国的子民。不是凭着感觉,凭着知识,而是凭着信心。什么才是真正基督徒生活的特征呢?不是凡事顺利,而是凡事顺服。不是凡事猜疑,而是凡事相信。
四、结语
旧约有一个和这个百夫长类似的故事就是耶利哥城的女子喇合,她之所以恩待两位以色列人的探子,就是如她自己所说“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怎样在你们前面使红海的水干了,并且你们怎样待约旦河东的两个亚摩利王西宏和噩,将他们尽行毁灭。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现在我既是恩待你们,求你们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也要恩待我父家,并给我一个实在的证据,要救活我的父母,弟兄,姐妹,和一切属他们的,拯救我们性命不死”(书二10-13)。听见耶和华在埃及和旷野所行之事的人是整个耶利哥城的人,心都消化的也是整个城里的人,但是更进一步思想这事并选择要投靠这位以色列的神的人只有喇合一人,而且她还为她全家祈求,最终耶利哥城只有喇合一家得救,其余的都灭亡了。
最后我以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说的一段话来作为今天证道的结束“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罗九30-33)。
回应诗歌:《20 昨日今日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