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受苦的榜样,我们也当效法。
读经:彼前3:13 – 4:6
【彼前3:13】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彼前3:14】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的威吓或作所怕的)。【彼前3:15】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6】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彼前3:17】 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彼前3:18】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彼前3:19】他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彼前3:20】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彼前3:21】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前3:22】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彼前4:1】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彼前4:2】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彼前4:3】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彼前4:4】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彼前4:5】他们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账。【彼前4:6】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性却靠神活着。
《彼得前书》主要论到基督徒的身份与责任、苦难中的喜乐与荣耀这两方面的内容。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一段经文就是论到基督徒的受苦。
使徒彼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小亚细亚一代教会正面临逼迫,如何面对因信仰而遭遇的逼迫和苦难就成为彼得在这封书信中要论到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今日基督徒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面对基督徒受苦,我们时常也有一些困惑:该如何理解基督徒受苦?该如何实际面对?本段经文从基督徒如何面对受苦、基督受苦的榜样、受苦的心志与胜过罪这三个方面来讲述。
在三章十三到十七节这一小段中,彼得讲到基督徒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受苦。首先,接续十二节的内容“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彼得以一个设问句来说到基督徒若热心行善,无人能害你。主会看顾保守义人,这是基督徒尽力行善的信心基础。当然,彼得的意思并不是在说,基督徒若是热心行善就不会有逼迫患难,而是说虽然有逼迫患难,但主却会保护看顾。随后,彼得进一步指出“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就是”这个词表达了一种较小的可能性,指一般情况下,行善不会被苦害;但即使发生了,却会给因义受苦者带来祝福,即当有人因行善而受苦的时候,是上帝为了自己的荣耀所给的赐福机会。这赐福就是透过圣徒所受的苦,属天的救恩就会临到这里。当主允许因行善而受苦时,乃是要透过我们的受苦降下恩典和福分。这福分可能是双重。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给了我们一个事奉上帝的机会,一个检验我们生命真实的机会,一个炼净我们生命的机会。对于其他人可能是救赎的恩典透过我们在苦难中的温柔、忍耐而临到。
然后就具体讲到如何面对苦难中的一种“人的威吓”。十四节的后半段和十五节的上半段是对《以赛亚书》八章12-13节的引用:“他们所怕的,你们不要怕,也不要畏惧;但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以他为你们所当怕的,所当畏惧的。”若要惧怕,只有上帝是可惧怕的。正如一位殉道者面对要被火烧死的危险时所说的:“这火只能焚烧一时,不足畏惧;但地狱里那不灭的火才真正可怕。”面对恐吓,不要怕、不要慌,只要尊主基督为圣,这是基督徒面对威吓时的应对原则。有时人们威胁和恐吓我们,好像他们可以随时把我们吞灭一样,好像他们是我们生命的主宰一样,这时不要忘记了基督是我们的主。基督徒在世上虽然在人看来处在极为卑微弱势的地位上,世上有很多的势力可以轻易地欺压我们。但基督是世界的主,是万国的君王,是万有的主宰;他更是我们的主。我们的生命不在任何人任何势力、团体的手中,只在上帝手中,就如同主所说的:“你们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路二十一18)。但面对那些握有生杀予夺的世俗权柄的威吓的时候,我们可能对这些的恐惧超过我们对上帝的敬畏。我们可能会忘记了上帝掌管一切权柄,我的生命只在上帝手中。我们甚至可能会问自己:这些人都是不认识上帝的人,他们会听上帝的话吗?我们都知道“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像垄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1),但我们的表现好像耶和华只掌管王的心,好像王的手下的心在王的手中,不在耶和华手中似的。我们若惧怕上帝,我们就不会惧怕世上的一切。我们若尊主为大,就会有平安。我们所面临的任何人和事件,我们当知道主都掌管。
除了人的威吓之外,因行善还可能带来另一种苦难-——毁谤。我们能够坦然面对任何的毁谤、责问,所依据的是我们里面“无亏的良心”。若我们没有亏欠,没有任何的罪疚,那么我们面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坦然无惧。内心里面若是有罪,撒旦就会在我们心里控告我们,我们就会软弱无力,站立不住;并且言语的交锋很多时候难免带有血气,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执。故此,基督徒应对世人毁谤的方法不是与之争吵、辩解,而是在行为上无可指摘,将来在面对审判时显出那人诬告的罪来,让他们蒙羞。
但是,当基督徒在面对苦难、压力仍有和平、忍耐和喜乐的时候,这常常会引发他们的注意和好奇。如在户外崇拜的过程中,我们的弟兄姊妹不断地被人问起关于基督信仰的各种问题。使徒彼得告诉我们,当有人问起我们“心中盼望的缘由,要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常做准备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准备好随时将从主那里所领受的真理讲论出来,这是传讲福音见证基督的机会。我们在平时也要为这样的时刻做准备。做什么准备呢?就是要“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西三16),这样当别人问起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容地回答了。在回答时,不要因别人的敌意和轻视而动怒,而要存一颗温柔怜悯的心。“温柔”使得我们所讲出来的话语带着恩典和爱,不会在血气和争吵中来讲论基督的救恩。其实我们可能赢得了辩论,却失去了一个灵魂;因为不是我们的辩论和口才吸引人,乃是基督吸引人。而“敬畏”则可以防止我们因自己的私欲和软弱去迎合听者,从而篡改或歪曲上帝所启示的福音真理。
然后,在三章十八到二十二节使徒彼得讲到了基督受苦的榜样。
面对苦难,我们常常会问神:为什么让这样的事情临到我们?我们的信仰中好像有一个前设:苦难与上帝的爱是相对立的;若是上帝爱我,他就不能让我们经历痛苦;若他让我们经历了痛苦,那么他就不爱我。所以彼得说,让我们来思想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他也曾受苦,虽然他是完全圣洁的;他所受的苦都是出于上帝的定意,如《以赛亚书》中所说的“耶和华却定意要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赛五十三10)。基督无论是从本身的道德和能力两个方面都可以不经历苦难。可是,对于基督的受苦,我们好像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是合情合理的。我们若是深入一点来思考基督的受苦,我们会发现,基督的受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是完全圣洁,无罪的,他也完全有能力让自己脱离那些不公的对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太二十六53),“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约十18)。虽然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但是他依然在肉身受苦,透过受苦他学习了顺从并完成了上帝的旨意(来五8-9)。
可见基督的受苦乃是出于上帝,并且具有伟大的意义。基督受苦的意义乃在于,藉着他的受苦,为我们成就了永远的救赎。“一次”的意思就是指藉着基督肉身的一次受苦,就成就了永远有效的救赎(来七27)。所以,使徒彼得在这里引用基督受苦的例证来说明受苦在上帝的计划中有其神圣的意义,因为藉着基督的受苦我们被引到了神面前(彼前三18)。
19-22节是一个插入,这有两处经文需要解释:一是在19节彼得提到基督藉着圣灵曾去传道给“在监狱里的灵听”,监狱在这里指未得救之人死后灵魂的所在,问题是那些在监狱里的灵指谁呢?从20节经文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传道对象清楚地讲到是“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那么基督是在什么时候藉着圣灵去向这些灵传道的呢?是指基督在十架断气被埋葬后到复活前这段时间?还是指着基督在道成肉身以前挪亚所在的那个时代?若是前者,那何以主耶稣专门跑到阴间去对在挪亚时代死人之灵魂传道呢?这些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圣经也从未教导过人死后还有机会听福音。因此,第二个解释可能更加合理。在挪亚那个时代,神藉着挪亚传道给当时代的人。但除了挪亚一家八口之外,其他人都讥笑挪亚。这些讥笑挪亚的人因为不信从挪亚所传的道,死后就被拘禁在监狱里,等候最后的审判。所以,这一节经文并不能用来证明基督曾去阴间给那些已经死去的未信之人传福音。无论哪一种解释,这处经文的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藉着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旧约历史中的一个事件,向信徒们说明挪亚用了120年的时间传道,最终只有他自己全家八口人得救,从这当中看到神是如何地容忍等待他们悔改。因此,现今我们所经受的逼迫和患难也是神对这些人的恩慈、宽容、忍耐,是在等他们悔改(罗二4)。我们也可以推测一下挪亚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境况和所受到的压力。挪亚在当时所做的事情-——修船和传道,可能都是被人看为不正常的事,受了很多的讥诮和嘲笑。但挪亚却专一在神的面前持守神的命令,和上帝一起忍耐了120年的时间,最终得救。虽然世人毁谤基督,讥诮挪亚,但是上帝却在基督和挪亚忍受了苦难之后,让他们所行的成为拯救,这拯救在审判和洪水来临的时候就成为了那些毁谤讥笑之人的羞愧。二是,在21节所提到的洗礼与拯救的关系。这里显然不是指洗礼本身具有拯救的功效,而是指洗礼是我们在基督里蒙恩的标志和记号,洗礼表明了“我们与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的属灵事实。
基督也因着自己的降卑、顺从和苦难得着了尊荣和高举。透过基督受苦的榜样,让我们看到,若是因自己的善行而受苦,则不必感到意外和沮丧,相反倒要欢喜快乐,因为这是我们在基督的苦难上有份。我们的主曾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既然走过了这样一条路,我们这些跟从他的人理当跟随他的脚踪行。
最后,在四章一节到六节中彼得讲到受苦与圣洁生活的关系。行善可能带来苦害。我们的主曾这样为遵行上帝的旨意被杀,但这苦难却成就了永远的救赎,基督也在受苦之后被高举得着了荣耀,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二9)。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当有这样的心志,那就是,为了上帝荣耀的缘故,我们愿意为遵从上帝的旨意而受苦。即我们这些跟从基督的人,也应该意识到这“属灵的规律”,也当对自己的基督徒生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就是彼得在这里所说的“以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的意思。
既然受苦的心志是兵器,则这一定是为迎战而用的。这兵器争战的对象是什么呢?就是罪。那受苦与犯罪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犯罪大多是因为害怕肉身受苦,因恐惧导致犯罪。因惧怕贫穷,而可能以非法的方式来挣钱;因惧怕脏乱,而可能不愿去帮助无家可归者;因惧怕牢狱,而可能妥协;因惧怕劳累,而可能推卸自己当尽的本分;以及惧怕被人议论,惧怕别人的眼光,等等。我们若是惧怕肉身所面对的这一切可能的苦难,罪就会藉此胜过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要选择“罪中之乐”还是“苦难中的平安”。如同《希伯来书》对摩西的描述那样:“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来十一25-26)。因此,受苦的心志可以让我们与罪断绝。其实意思就是为了不犯罪愿意付出代价,这就是与罪断绝的方法。这代价可能是禁止某项活动、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心理的难受,愿意为了上帝的缘故去忍受;愿意为了上帝的缘故,控制心理生理上的冲动。也就是说,不把世人看为合理的肉体的满足看作是自己理所应当的享受,而是为了上帝的缘故,这些肉体的满足都可以舍弃。这样,情欲就不能再支配我们了,因为我们已经立下了心志,愿意忍受不满足情欲的需要所带来的不适、难受、痛苦,愿意忍受因此所带来的损失、排斥和轻视。很多时候,我们心里的恐惧,正是来自我们没有做好为了基督可以付出代价的准备。
最后彼得指出神必审判。所有的人,无论是谁,在上帝面前必定有公义的判决。那些已经离开世界的圣徒,虽然曾被人毁谤,被人定罪,甚至被人处死,从肉体的角度来说,有过这些遭遇的基督徒虽然被人定罪,但上帝却会在末后的日子证明他们是义的。上帝必定在将来的审判中为他们申冤。跟随基督,会被人侮辱、毁谤和定罪,但却会得到神的称赞。最后,让我们以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话语作为我们跟从他的激励:
【太5: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太5:11】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太5: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