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合一,信徒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不分你我”。他们所想的、所做的,就是拿出去跟别人分享。这就是在基督里的新生命…
编者按:本篇讲章是曾淼姊妹原本要在10月28日教会祷告会上的证道分享,10月25日曾淼姊妹参加教会的户外敬拜,并被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拘留7天,于11月1日获得自由。所以这篇讲章未能当面和弟兄姊妹分享,但愿主使用这篇讲章来祝福弟兄姊妹。
“他们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和祈祷。” ——使徒行传2章42节
上周天明牧师分享了五旬节前门徒们以祷告来等候圣灵的降临。今天我们要看的这节经文发生在圣灵降临之后。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经文所发生的背景。
圣灵和圣言
在这三千人受洗、形成了耶路撒冷第一个教会之前,发生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五旬节当日,圣灵从天而降;第二就是使徒彼得对着众人讲道。这两件事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请大家回忆一下,使徒们被圣灵充满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第4节说,他们“照着圣灵所赐给他们的口才,用别种语言说出话来。”也就是说,他们说起了外语!那些从天下各国聚集到耶路撒冷过节的犹太人,听到使徒讲出了自己的家乡话,都无比惊讶。这让我们联想到圣经里的什么事件呢?巴别塔的变乱口音!那时,全世界的人同是一个民族、讲一样的语言。他们发现了一块平原,要建一座城、造一座塔,却是为了立自己的名。因此上帝混乱了他们的语言,使他们听不懂对方的话,又把他们分散在全地(创世记11章1-9节)。而五旬节事件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散居各国的犹太人齐聚耶路撒冷,原本不通的语言突然相通,使徒们用外语讲说的是神的大作为,而不是要为自己立名(徒2:11)。因此圣灵的降临,首先从语言上,显出了一种带有末世记号的、非同寻常的合一。接着,彼得向在场的犹太人(应该也包括已经归信犹太教的外邦人)讲道。他讲道的内容是什么呢?核心信息就是耶稣已经复活,且圣灵已经降临。由此可见,耶稣就是基督、神所应许的弥赛亚!
圣灵和圣言带出行动
领受了圣言的众人“觉得扎心”,当即作出回应,问彼得和使徒们:“弟兄们,我们应当作什么呢?”(2:37) 彼得的回答是,你们应当:悔改、奉主的名受洗、领受圣灵。于是当日有三千人受洗。我想这就意味着,他们都悔改转向神、受洗归入基督,并且领受了圣灵。也就是说,他们都进到了三一神的里面,神也在他们里面。注意,圣经这里还特别用了“门徒”这个词(2:41)。下面终于到了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节经文。在前面所介绍的这一系列的背景下,这三千位新晋门徒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通、擘饼和祈祷。”有意思的是,彼得给他们的教导只是在归信基督、与神恢复关系的层面,并没有给他们更为具体的行为指导。然而我们看到,当这些领受了圣言和圣灵的人,开始诚实地跟随那从死里复活的主,这个最根本的关系不断地引发出更多扩展的含义,比如这里所说的四个——遵守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后面我们还会看到更多。
属灵的相交
如果说悔改、受洗、受圣灵,是一个人在属灵上迈出的第一步、是属灵同心圆的最内环,那么紧接着会发生的事情,就是我们刚刚说的那四件事。第一,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尽管这里作者没有具体说明使徒们的教训是什么,但我们可以从上文、以及使徒行传的前书《路加福音》推断出,使徒们所传讲的应该主要集中在耶稣的教训和行动上。福音书中多次提到,爱我的就遵行我的话,属我的就遵行我的话。可见“遵行主道”是我们与主连接的主要方式。这个信仰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践行了什么。只有当我们遵行主的道,我们才能说我们是属主的、是跟随耶稣的。第二,彼此交接(新译本译作“彼此相通”)。意思是:交通、团契。而团契的意思是分享,或者共同拥有。这里不仅指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也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的分享。第三,擘饼。这里应该指的是一般性的吃饭。当时圣餐也很频繁,他们可能会在每餐结束之前一同记念主。第四,祈祷。从这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圣灵和圣言中被孕育出来的这个基督里的爱的团契,因着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4:1-6),从而在生活中每个层面都是互相连接、彼此分享的。首先他们都以遵行主道连于基督,其次他们同在一处,一起吃饭,一起祷告,互相交流,彼此分享。甚至到了一个地步,他们凡物共用,还变卖财产帮补有需要的人(徒2:44-45)。“私人的”、“私有的”这样的字眼完全不在初代教会的字典里。除了合一,信徒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不分你我”。他们所想的、所做的,就是拿出去跟别人分享。这就是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彼此之间建立起的集家人、朋友、师生于一体的新的人际关系。
弟兄姊妹,我想请你花一点时间思想:平时你会跟什么人一起吃饭呢?(家人?朋友?同事?客户?)你会跟什么人谈心呢?你会将你所拥有的拿出来跟什么人分享呢?你跟与你同属于基督的弟兄姊妹又相连到什么程度呢?其实当你跟一个人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一起打球、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喝茶等等,这些事情就都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当然不应该把跟福音朋友交往的时间都全部占掉,但我想,对于许多弟兄姊妹来说,我们之间尚未达到那样一个密契,以至于让不信的人被我们的彼此相爱、彼此分享所吸引到。我们的信仰,不仅在于信念的表达,更在于关系的表达,在于“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的连接,在于我们“彼此互为肢体”的连接。
祈祷
最后我们回到祷告上。同样地,经文并没有告诉我们信徒们为什么事情祷告,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线索。
纵观五旬节所翻开的教会历史的第一页,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圣灵的工作:
1.圣灵指向基督;
2.圣灵促进合一;
3.圣灵激发“外向”的性格和慷慨的给予
以前,每次我的不信主的朋友问我“团契”是什么意思,我都要想半天。从今天的经文来看,团契就是在基督里的融合,在彼此的生命中有分。
在我准备这篇信息的过程中,我里面越发地生出要去一次平台的冲动。即将要站在讲台上分享神的话语,我的心里有一丝的不安。那就是在过去的四年中,在很多弟兄姊妹所艰辛背负的户外的担子上,我没有份。我想象着自己面对着那些在过去这一年多进到拘留所里的弟兄姊妹分享这篇信息,自觉底气有些不足。于是我带着不要被拘留的侥幸心理,在我要分享的那个祷告会前的主日上了平台,又出乎我所料地进了拘留所。尽管没有做好进去的准备,等我真进去的时候,心里还是喜悦多于其他的感受。我想到吕华、红雨、兴梅、会素⋯⋯心里默默说,现在我终于分享了你们所经历的了。不管后来我在里面经历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平安地出来,对我来说那些都是额外的恩典。我所要的,就是当我站在这个职分上、面对着这个我的生命所紧紧连于的信仰群体服侍时,心里可以坦然。
讲台不是那么好站的。因为圣灵和圣言的威力,更强烈地聚焦在那个地方。每一次圣言的分享,必然带出行动的回应。那个行动可能是去平台,可能是向别人道歉,可能是拿出钱来奉献,可能是探望一个肢体,端看圣灵怎样引导。《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2-13节说:“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然很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 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如果我们对此都不反对,那就愿我们所饮的这位圣灵,激励我们更加合一、更加慷慨,更加乐意效法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