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加福音 6:27-36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路加福音的“平地宝训”,经文是6章的27至36节。相对于马太三章的登山宝训,路加的记载是比较简短的。如果我们将其互相参照着学习,必会得着更多的益处。
尽管福音书将这些教训集中记载在一起,但实际上主耶稣一定是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教导门徒和跟随他的人。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读一遍或试一次就完结了,而是我们一生要反复学习、不断追求的。
前言
神在基督耶稣里拯救了我们,但却并没有安排圣徒马上升入天堂,而是预定我们在世度过余下的人生。因此,基督徒的一生就要一如既往地继续处世行事、与人交往。不过既已重生成为圣洁,基督徒生命的表现肯定就不应该与信主前是一模一样的。那么,我们该有的生活样式是怎样的呢?再者,基督徒因着与世界分别的缘故,在今生也一定会遭受逼迫,成为社会的“边缘和弱势群体”(至少目前中国的现状是这样),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呢?答案就在平地和登山宝训中。为此,我想提醒弟兄姊妹,在研读并实际应用这些经文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些教训主要是针对信徒个人生命与品格的,用于指导作为个体的基督徒,在生活中当存怎样的心态,又当如何行事为人,不能简单地扩大适用范围。比如作为基督徒作为法官审判案件时,就不能强调被夺的东西不用要回来,那就有违公平公义的原则了;而同时作为教会的长老,他却应该如此要求自己和会众。
第二,不要把这些教训理解成“新约的诫命”,就像旧约以色列人那样。宝训固然描绘出基督徒应有的生命样式,也是其一生成圣当追求的目标。但同时更是圣灵结出的果子,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达致的,更谈不上什么功德了,否则就很容易落入律法主义、道德主义的陷阱。
第三,具体应用时要与智慧,也要平衡地把握圣经全面的教训,以免出现偏颇。比如打一边脸时转过另一边再被打,显然不能简单地按字面遵行,这样不仅有违基本的情理与智慧,而且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再说,主也教导说受逼迫时可以从一城逃到另一城,灵巧像蛇。总之,还是那句话:“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后 3:6)
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现在就来看这段经文要向我们说什么话。
原则
这十节经文的重心显然落在第31和36两节,这是指导基督徒如何待人处事、面对世界的基础性指导原则。其中第31节“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常被称为“金律”,可见其被普遍认可与喜爱的程度。
主耶稣曾总结律法最大的两条诫命为:“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 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可 12:29-31)金律恰恰是将“爱人如己”落实到了每个人日常的每一件事上——简单清晰,切实可行。自己喜乐的时候,自然希望别人也同乐,那就如此去与喜乐之人同乐吧;自己困难的时候,自然希望别人施以援手,那就如此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吧;自己做错事的时候,自然希望别人怜悯、宽恕,那就如此去饶恕得罪你的人吧;… 我们常说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世人尚且推崇这样的价值观,更何况蒙了极大恩典的基督徒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一 3:18)爱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尽管处境不同具体的表达会不同,但金律却给我们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可以在不同的处境下作出同样爱的回应。
如果你真的能像希望自己被对待那样去对待别人,哪怕你存这样的心,你几乎就不会加害于人,也就不大可能以恶报恶。除了个别的变态狂以外,人都是尽可能善待自己,没有人愿意被恶待。只可惜现实中许多人却不肯如此待人,反而在别人的苦难中幸灾乐祸。前段时间网上那个粥店嘲讽美国和日本疫情的横幅,实在挑战了人性的底线,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社会道德的败坏与价值观的混乱,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做人应该善良,应该有起码的良知,这是普世认同的道德底线。但主对门徒的要求却远不止于此,乃是要“爱人如己”——这才是圣徒当有的生命样式!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弟兄姊妹开始爱起吧。彼得说,如果你有了这样爱弟兄的心,就容易继续向外生发出爱众人的心。
我们都熟悉孔夫子的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将其与这里的金律比较,你就立刻能感受出前者的被动与消极,以及后者的主动与积极。孔夫子教导的上限只是被动地不加害于人,而主耶稣教导的上限却是主动地爱人,甚至包括你的仇敌。只要你稍微思想一下保罗有关爱的真谛(林前 13:4-8)那段经文,你就很容易得出结论:爱一定是主动的、积极的。爱应该是为着他人的益处,不求回报,不计代价的。若非如此,就不能算是真爱,本质上就是交易。一旦把自己的私利摆进去,你就很难按照金律的要求去行了。圣经不仅要求我们不以恶报恶,更是要求我们超越到以善胜恶的高度。要想超越与得胜,就必须积极与主动。这样的美好的生命,听起来似乎很不现实,但主为什么这样要求门徒呢?有现实的可能性吗?
答案在第36节:“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我们所侍奉的神、我们在天上的父就是这样!“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 5:45)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如此无差别、无保留地爱所有的人呢?更何况这些人还是罪人,自愿加入撒旦的阵营与神为敌,是按着公义当被毁灭的呢?
千万不要忘了,我们从前都在他们中间,正是那忘恩的和作恶的!即便已经蒙恩得救,忘恩与犯罪的事在今生依旧免不了。但神从未嫌弃我们,也没有因此不肯施恩于我们。我们既蒙了如此大的恩典,又明白这眼不能见的一切,就更“该效法 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 神。”(弗 5:1-2)圣洁的生命,理当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美好的见证,理当成为基督徒生活的常态。
路加在此用的是“慈悲”,而马太对应的经文则用了“完全”。从属灵的意义上说,没有多少差别。但慈悲一词,更强调某种性情。我们所敬拜、所信奉的神是有位格的神,神的性情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与人交往启示出来的。我们的性情,也应该流露于人际关系之中。在目前全世界的人都遭受苦难的情形下,慈悲为怀、悲天悯人应该是基督徒基本的情怀。对于那些弱势和边缘群体,这样的情怀就更为重要——而这正是路加特别关注的。随着瘟疫的蔓延和时间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我们中的许多人)被迫落入弱势和边缘群体的行列,教会和弟兄姊妹应该为很可能来临的慈惠、怜悯等服侍做必要的准备。
例证
本段经文其余的部分主要是以上两个原则的例证。第一个是关于爱仇敌,这是最典型,也是最难的应用。按着我们自然的本性,爱那可爱之人尚且不容易,何况是爱仇敌呢?不盼着他遭殃已经很有境界了,还要主动爱他,门都没有!但你看主耶稣是怎么对犹大的呢?主一开始就知道犹大要卖他,但主不仅拣选他进入使徒的团契,而且信任他作司库,最后还蘸饼给他。再看主是如何对待那些钉他在十字架上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呢?他在十字架上为他们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 23:34)我们也遭受逼迫,你恨那些逼迫你的人吗?老实说,我自己有时候还勉强,但常常爱不起来,求主怜悯!
当然,爱仇敌并不意味着就要认同他的罪,更不可以在他的罪上有份,因为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比如你寄口罩给不信的人,带了福音单张,他因此举报你。下次他需要,你还是要寄给他。不要因为他伤害了你就忌恨在心,漠视他的需要,这才是爱。福音单张可以继续给他,因为那才是最大的爱。也许这一回,他就读了、信主了,谁敢说没这个可能呢?
第二个是关于打这边脸和那边脸的。这个例子有些难度,因为实在让人想不通,现实中也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因此,这个例子的关键要落在何处呢?如果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而你竟然愿意把那边的脸也转给他打,就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准备好接受再次的伤害与羞辱,即使是来自同一个人、短时间之内的,即使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即使是有能力打回去的。这是典型的以善胜恶,需要极大的爱心、克制与忍耐。我们受逼迫确实有些日子了,前面也许还要持续许多的日子,我们愿意不断经历为主的名“被打”吗?保罗教导我们“行善不可丧志”(加 6:9),又教导我们“爱是永不止息”或“永不失败”(林前 13:8),只要我们常在主的爱里,我们就一定能得胜有余!
第三个是关于回报的。就是罪人也懂得回报,爱那爱他们的人,善待那善待他们的人。如果基督徒也不过如此,就和世人没什么区别了,如何能让人看出是分别为圣的呢?这样的爱在本质上是交易,不是无条件、无代价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确不错,但一个“报”字,却不经意地泄露了其实质。我们爱人,不是因为他曾经对我好,而是因为他困难;我们爱人,不是为追求虚荣或为将来投资,而是为遵行神的诫命,见证信仰的美好;我们爱人,不是居高临下的可伶,而是为效法天父的慈悲。带着自私与功利的目的,不论做了什么,那爱都已经变味了。
第四个是关于出借与收回的,这是生活中免不了要面对的事。如果弟兄姊妹、亲戚、朋友、同事生活有困难,你应该帮助他。如果他实在无力,还不上,就不要收回了。因为如果当你挣扎在那样苦境的时候,肯定也希望债主能宽限你。当然,这同样不能简单地推广至商业领域,在商言商,与经营、投资有关的事,需要应用不同的指导原则。也不适用于那些企图填满因贪心或无智慧而挖了“大坑”的情况,这里面首先是悔改和承担责任的问题,也需要量力而行。
后语
每每涉及这类实际生活的主题,有一个问题总绕不过去:这样的生命确实美好,也真心盼望自己能拥有,但实在做不到啊!怎么办?这大概是每一个基督徒都程度不同地正挣扎于其中的问题,我自己也不例外。在我们存活于世整个成圣的期间,这个问题恐怕都将一直伴随着我们。整本“天路历程”,就是这个边挣扎边前进的过程的拟人化描写,所以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全书的终局,就结束在渡过生命河——因为只有到了天家,一切才能完全。
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现成的“套路”可循,是与个人、教会、时代都密切相关的。在结束今天的证道前,我想就此分享三点,与弟兄姊妹共勉。
首先,生命的改变、成长与成熟,是圣灵结出的果子,决非人力可为。不要以为只有悔改重生是圣灵的工作,成圣同样也是。使徒保罗说的明白:“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 5:16-18,22-25)顺着圣灵而行,治死肉体,舍此没有其他的捷径。
其次,这是持续一生的追求,不能懈怠。基督徒的一生是跑路、争战和持守的一生,没有轻松,也不能停息。这一路可能跌跌撞撞、时快时慢,但大方向总是向前的,正如“天路历程”的主角“基督徒”那样。加尔文主义五要点之一就是“救恩永不失落”,让我很得安慰。既然如此,坦然面对自己的进退就是:进,不得意忘形;退,不灰心丧胆。圣灵既已内住,他的恩典就一定够我们用。
因此,我们就不当失了信心与盼望,这是基督徒一生至为重要的。成圣不可能一帆风顺,蜿蜒曲折在所难免,但只要有信心,就能得胜,因为“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一 5:4)只要不绝望,就能向着标杆直跑,因为“盼望不至于羞耻”(罗 5:5)。你被恶习所捆绑吗?你的软弱难以胜过吗?你感觉生命停滞不前吗?“不要怕,只要信!”(路 8:50)任何时候都要抓住主的应许:“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 10:22)不必纠缠于一时的结果,要紧的“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 3:13-14)!
最后,我们以使徒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证道。保罗所说的,与主耶稣在这里所教导的,实在有异曲同工、彼此呼应之妙:“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的款待。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 12:10-21)
阿们!
求主保守、看顾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