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13:44~46节
太13:44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45 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46 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太13:44~46节——关于天国的两个比喻:一个宝贝的比喻,一个珠子的比喻。
「祷告」
一、关于这两个比喻的不同解释
关于天国的这两个比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把宝贝和珠子解释为教会,把遇见宝贝的人和寻找珠子的买卖人解释为基督,把田地解释为世界。所以这两个比喻的意思就是基督在世界中寻找他的儿女,并且为了他们甘愿舍己,而且会保守他的儿女不被撒旦夺去。
如果是这么解释的话,那么这两个比喻的角度或者说重点,就在于基督是何等的爱属他的人,甚至愿意为他们付上一切的代价,包括牺牲生命。这就应了加2:20节所说的【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主张这种解释的人不少,例如:倪柝声、马唐纳、摩根解经,还有《启导本圣经》。
而另一种解释认为,比喻中遇到宝贝的人和寻找珠子的买卖人是指神的儿女,而宝贝和珠子是指基督,而田地指福音。所以这两个比喻的意思就是神的儿女应当把基督或者说在基督里的救赎和一切属天的好处当成至宝,应当为了这些真正可贵的宝物付上代价,甚至是付上一切也在所不惜,并且悉心保守它们不被撒旦夺去。
如果是这么解释的话,那这两个比喻的重点就是基督徒应当看基督和福音为无比的宝贵,以及呼召神的儿女要竭力的回应神的爱,也要竭力的积攒天上的财宝。这样的解释同样呼应其他经文,例如:腓3:7、8节【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而倾向这种解释的也不少,例如:亨利马太,还有丁道尔释经。
那么,我们要如何理解这两个比喻呢?我想要点有两个:第一,就这两种解释的结论而言,无论重点是基督为他的羊舍己,还是基督徒应当把基督看为至宝,两种结论都完全正确,都完全符合圣经整体的启示;其次,就这两处经文本身究竟如何解读则可以见仁见智。所以,我们各人倾向于哪种解释都可以,但也要尊重别人的不同理解,因为最重要的是这两种结论都正统,都合乎圣经整体的启示。
二、从把福音看为宝贝的角度思想这两个比喻
虽然说把宝贝看为基督和把宝贝看为教会这两种结论都正确,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把宝贝理解为福音,也倾向把这两个比喻的重点放在信徒对福音的回应上。所以,我今天是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和大家分享三个问题:第一,福音对我们是宝贵的吗?第二,我们应当如何回应这宝贵的福音?第三,今天我们的信仰仍然是欢欢喜喜的吗?我想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解释这一段经文,这三个问题都适合所有的基督徒。
三、这两个比喻的异同
在分享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思想下这两个比喻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首先,这两个比喻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人是偶然遇见宝贝,而另一个人是主动寻找宝贝。这就好像有的人接触福音是不经意间的,例如:旅游时参观教堂恰巧听到赞美诗,一下子就被圣乐深深的打动了;或者应朋友邀请来教会,本来不了解信仰也没有特别感兴趣,结果一听到福音就突然有感动。这就是人在不经意间遇见了那令他心动的宝贝。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一直渴望获得真理,也一直积极寻找真理,他们看过很多书,问过很多人,想过很多问题,终于有一天他听到了福音,被深深感动,他感觉自己找到了真理。
所以,每个人信主的经历不同,可能有的人是很简单的不经意间被感动的,但也有的人是苦苦寻求后被感动的。就好像这两个比喻里一个是遇见的人,一个是寻找的人。
但是这两个比喻的相同之处又是什么呢?第一个相同之处是他们都认出了宝贝,他们都肯定这宝贝有极大的价值。所以,我们不能不感慨他们真有眼光,因为并非所有的遇见和寻找都一定能认出宝贝。所以我们说这两个人的背后其实都有神的恩典,因为【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12:3)】
所以,我们传福音不仅要讲道理,要把人带到教会,我们更要恒切的祷告,因为真正能感动人的唯有神自己,【我(保罗)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长。(林前3:6)】
而这两个比喻的第二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变卖一切所有的来得这件宝贝。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分享。
四、福音的宝贵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思想刚才提到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福音是宝贵的吗?答案是肯定的,福音当然是宝贵的,而且是无与伦比的宝贵。因为
第一,福音关乎神圣和自由。
有人说“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也有很多人厌恶职场的虚伪和乌烟瘴气,于是勇敢的放弃都市生活去到农村尝试过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而这些都说明人类除了肉体的需要,还有深刻的心灵需要,特别是对崇高、纯洁和自由的渴望。
但是远方就没有罪的诱惑和捆绑吗?在农村就更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吗?显然我们稍微了解点儿人性和社会就知道,在远方也没有真的净土,诗人和艺术家也不比普通人更容易进入崇高,反而可能更空虚、更彷徨、更挣扎。
那么真的神圣和自由在哪里呢?真正的神圣和自由其实不在另一个地方或者另一种生活方式里,而是只能在神圣和自由的真正源头那里,也就是在超越世界和人心的上帝那里。而通往那里也只有一条道路,就是藉着耶稣基督。因为【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也唯有透过基督罪得赦免,透过基督与神和好才是真的自由。所以圣经说【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林后3:17)】又说【“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但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8:34-36)】
此外,我们的心灵焦虑、恐慌不得自由也在于我们活在世界的评价和他人的眼光中。其实今天有多少人真的穷到没吃没喝没地方住以致活不下去的地步呢?其实很少。为什么过去的人比现在穷多了却没那么焦虑、抑郁呢?因为过去普遍贫穷,没啥贫富差距。可见心灵的痛苦不是来自贫穷,而是来自比较,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来自我们接受这个世界对成功失败的定义和对意义价值的评断。
而人要想摆脱这种压制获得自由,就不能继续遵循世俗的规则,继续渴望世界定义的成功。而唯有进入另一种价值体系,就是接受上帝看待价值和意义的眼光,我们才能不再活在压抑和挫败中,而真的进入自由和安息中。就好像保罗说【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4:13)】但保罗为此沮丧吗?为此感到人生失败吗?完全没有。他的心态是【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7、8)】所以保罗以及无数像保罗一样的圣徒,他们的人生怎么样呢?他们应当被可怜还是值得羡慕呢?保罗和与保罗相似的圣徒们的人生难道不是真的喜乐、平安、自由、丰富的吗?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人心最需要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是价值、意义、崇高和自由,而不是金钱和地位。人们竭力追求金钱和地位,只不过是误以为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获得前者。但其实这条道路和目标是南辕北辙,而真正的价值、意义、崇高和自由只在上帝那里,也唯有透过基督才能进入、才能获得。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如果我们真能看出唯有福音和基督才能成就和满足我们人心最深的需要,我们怎么会不认为它是最无与伦比的宝贝呢?
其次,福音关乎复活和永生
人类的困境除了对自由、崇高等等的深切渴望,还有一个同样大的难题,就是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很多弟兄姊妹已经人到中年,已经开始进入照顾父母的阶段。而当我们越来越多面对疾病和衰老,也越来越多和医院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就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和对死亡的恐惧。其实谁不害怕死呢?以为自己不怕死的只不过是还年轻还健康,还没有意识到死亡和自己有关系。但是真的面对死亡的时候谁能坦然无惧呢?所以圣经形容人类是【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5)】
因此人类最深的渴望之一就是胜过死亡,没有人想到死亡真能无动于衷。但是真正的永生之道是什么呢?不是通过修仙,也不是借助灵丹妙药,而是藉着基督死里复活,藉着基督进入永生,这就是福音。这就是使徒们所传的【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林前15:52-54)】。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说福音和我们有关系吗?它是人类基本需要之外的奢侈品吗?不是的。它是人类的必需品,它解决人类最基本的问题,也解决人类最根本的问题。而人类最基本问题和最根本问题的解决之道难道不是最有价值和最可贵的吗?
所以那遇见这块地的人就欢欢喜喜的变卖一切所有的来买这块地。为什么变卖一切所有的,而且是欢欢喜喜的,因为他真知道这块地,也就是福音和其中所包含的基督的可贵。
而我们是基督徒,基督徒是什么意思?基督徒就是和这人一样能够看出和相信基督无比宝贵的人。所以福音是可贵的吗?这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应当是无可争议,毋庸置疑的。我们如此相信,我们也要如此宣扬。
五、付上代价
接下来我们再来思想第二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回应这宝贵的福音?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两个比喻的另一个共同点中,就是“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去买(那块地和珠子)”。我们刚才讲了这两个比喻有两种解释,为什么有人把买地和买珠子的人解释为基督呢?因为认为福音是白白的恩典,是不能用功德换取的。这么理解是对的,但是不把变卖所有理解为功德也是可以的。其实变卖一切所有的也可以指我们放弃一切没有价值的去得那真有价值的,丢掉那些廉价的去得那真正宝贵的。其实圣经的提醒很清楚,就是有舍有得,我们要想多得属天的就要尽量舍弃属地的。例如:【“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太6:19-20)】【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玛门。”(太6:24)】
但是魔鬼和人的私欲却常常欺骗我们可以既要、也要、还要。结果最终我们不是“放弃一切属地的,专心得着了属天的”,而是“牺牲了一切和属灵有关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全部用在了属地和属肉体的事上”。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圣经说【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路12:34)】这话真是透彻。如果我们的心思、意念、时间、精力根本没有多少放在属灵的事上,却说我以天上的事为念或者我看永生为宝贵,这岂不是自欺吗?所以,福福音的应许对我们来说是廉价的还是贵重的,并非难分辨和不可知的。那变卖一切所有来得它的是真看它为宝贵的,但是那舍不得为它付上一点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不可能是真把它看为宝贵和放在心上的。
六、我们仍然欢欢喜喜吗?
第三个问题,今天我们的信仰仍然是欢欢喜喜的吗?
第一个比喻中那个“欢欢喜喜”的形容特别打动我,因为使我想到自己信主时的情景。那时不仅是我,似乎教会的弟兄姊妹都是欢欢喜喜的,就好像现在的乐高团契。但是到今天,我们这班信主已经二三十年的弟兄姊妹还有多少保持着欢欢喜喜呢?如果我们不再欢欢喜喜了,又是因为什么呢?
我想影响我们欢欢喜喜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属灵的价值观是否坚定,一个是信心是否坚定。
把什么看为宝贵其实是个价值观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真的把属天的属灵的事看为真宝贵的极宝贵的,那么地上的得失就不会夺去这人的平安和喜乐了。但是我们的价值观可能并不那么纯粹。我们大学毕生时可能并不觉得自己多么贪恋世界,因为那时同龄的弟兄姊妹和不信的同学朋友都差不多一无所有,但是时间一长有人在世上发达了,而我却仍然一无所有,我还能欢欢喜喜吗?有人还能,说明他们是真看万事为粪土而以基督为至宝。而我若不能,就说明我的心需要进一步炼净,我的价值观需要更加纯粹。
其次,我们的心态必然要么受眼见的影响要么受信心的影响。如果我们的信心不强我们就受眼见的影响,那我们怎能欢欢喜喜呢?因为眼见尽是动荡、内卷、疾病和死亡。但如果我们的信心坚定,我们就能超越眼见看到未来,看到天上。信心的看见其实并非不如眼见真实,信心的看见同样真实甚至更加真实,正如圣经所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所以我们如果信心坚定,我们也就常能欢欢喜喜了。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所信的福音不是廉价的,而是真正的宝贝。如果人真知道这信仰的宝贵必不会忧忧愁愁的信,而必是欢欢喜喜的信。也不会随随便便的信,而必要舍弃一切次好的来得这最好的。
最后我再用腓3:7、8节来提醒我们激励我们。【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7-8)】阿们!
「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