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太15:21】 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太15:22】 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太15:23】 耶稣却一言不答。门徒进前来,求他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太15:24】 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5:25】 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太15:26】 他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太15:27】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15:28】 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
我们今天所分享的这段经文,记载了一个迦南妇人蒙恩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本身有很多不那么容易明白的地方,特别是主耶稣所说的话,甚至引发了一些人不舒服的感受。总体上来说这个故事的张力,主要是在于我们对于这个来求耶稣的迦南妇人和耶稣之间关系和位置的不同理解所造成的。下面,我会以这个迦南妇人三次对耶稣所说的话来作为分享展开的层次,一,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二,主啊,帮助我;三,主啊,不错,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
一、“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二十一节经文所说的“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这一节经文并不单是在记叙一个地理背景,其实是也在说明这个故事的属灵背景;因为推罗西顿这两个地名在旧约历史中非常典型的与以色列人为敌,格外被以色列人所恨恶的外邦人之地。其实这里就暗示了前面经文所提到的法利赛人和耶稣关于洁净礼仪的冲突结果,就是耶稣离开了自以为洁净的以色列人,反而来到了被犹太人看为不洁的外邦人中。事实上,对耶稣的敌对从耶稣服事一开始就有。这一点从伯赛大和哥拉汛的不悔改被责备就显出来了,包括后面因安息日和法利赛人的冲突,污蔑耶稣靠鬼王赶鬼,拿撒勒耶稣家乡的人也厌弃祂,直到施洗约翰被杀,等。这就是马太福音在核心主题之下另一个暗线的展开,核心主题就是耶稣是基督,是天国的君王,是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暗线就是对基督王权的各种抵挡和敌意。当以色列的王,神所应许的弥赛亚来到的时候,自认为是上帝选民的以色列人竟然不接待祂,反而不断地敌对和逼迫他们的王,面对这种敌意,耶稣在服事的过程中就不断地离开,不断地退却。就像保罗在宣教旅程中看见犹太人对福音的抵挡后所说的那样“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徒十三46)。因此,这里虽然说耶稣退到了推罗西顿的境内,但从属灵上这反而是弥赛亚服事疆界的扩展,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竟然进入到了外邦人的境界来服事,这就让我们看见三件事,一,祂本就不是单为犹太人而来的,祂乃是普世的救主;二,救恩的顺序是先给犹太人,后给外邦人;三,救恩临到外邦的方式是藉着犹太人对福音的抵挡和逼迫。就如保罗在罗马书所说的“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罗一6)。
因此,马太在这段经文中一开头不但提到推罗西顿,还特别说“有一个迦南妇人”,这个词语具有很强的旧约意味,就是为了强调,这是一个外邦人。甚至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会马上引发他们民族传统中对外邦人的敌对和疏离。// 马可说“这妇人是希利尼人,属叙利非尼基族。她求耶稣赶出那鬼,离开她的女儿”(可七26)。
1.呼求vs沉默
马太的记录中这个迦南妇人来求耶稣的时候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这个迦南妇人应该不是只喊了一次,而是不断多次的呼求;从后面门徒对耶稣所说的话可以印证。但主耶稣对此的反应却是“一言不答”。对于今天熟读福音书的基督徒来说,耶稣此刻的表现很罕见,因此也就令人很诧异。因为这和耶稣过去面对来求医治之人的反应截然不同。过去,耶稣对于凡来求祂的人都是有求必应。只要来到耶稣跟前的,耶稣都愿意医治。但这次耶稣听见呼求,却不理睬这个妇人,给人感觉非常冷漠。
有人说因为这个妇人是一个迦南人,因此耶稣就不回答她。但过去也不是没有过耶稣救治外邦人的事情,比如前面八章的那位罗马百夫长,加大拉那个地方两个被鬼附的外邦人(太八28-34),耶稣也都救治了;而且,那个罗马百夫长本人都没来,还是托人来求耶稣的,耶稣一听当时就没有丝毫犹豫非常痛快地说“我去医治他”(太八7)。显然,耶稣不回答这个妇人的呼求,并非因为她是一个迦南人。也有人说,耶稣之所以不理睬这个迦南妇人的呼求,主要是因为她喊耶稣为大卫的子孙,这个称呼不恰当。因为大卫的子孙,是一个犹太人对旧约圣经应许弥赛亚的称呼。比如之前耶稣曾遇见“有两个瞎子跟着他,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太九27),耶稣就医治了他们。包括以色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之后的反应也是“众人都惊奇,说,这不是大卫的子孙吗?”(太十二23)。可以说,大卫的子孙是专属于犹太人对弥赛亚的内部称呼。而一个迦南人用这个称呼来呼喊耶稣让人觉得有点别扭。就像中国人称呼一个自己本族的领袖说你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然后一个日本人冲着这个领袖呼喊说中华民族的大救星,求你救救我。这就很奇怪了。一个外邦人,呼喊说大卫的子孙,就是在说以色列人的王求你救救我。
但是,如果主耶稣只是因为这个称呼的错位而真不搭理这个迦南妇人的话,就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事实上,这个迦南妇人能喊耶稣大卫的子孙,这反而显出了她对耶稣认识的信心深度。犹太人中都极少有人喊耶稣为大卫的子孙。大部分犹太人根本就不认耶稣为弥赛亚。因此,这个称呼反而在这一刻具有了某些讽刺的意味,原本盼望弥赛亚的犹太人竟然不认耶稣;而一个被犹太人看为不认识上帝、在应许之外的外邦人竟然呼喊耶稣为大卫的子孙。// 甚至,这个迦南妇人此刻呼喊耶稣为大卫的子孙可以看为在某个意义上呼应了马太福音的起首经文“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太一1)。耶稣,犹太人的王来到外邦人的地盘,藉着这个迦南妇人的口,就表明了这位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并不仅仅是为犹太人而来的,也是为外邦人而来的,(耶稣并非只是为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而来,乃是为有像亚伯拉罕那样信心的人而来)。我们就看到,这个故事的头两节经文,在深层的文化背景下,已经凸显出了三重张力,一,耶稣竟然退到外邦人的地方;二,一个外邦人竟来求耶稣;三,这个外邦人竟然称耶稣为主,并喊祂大卫的子孙。
因此,耶稣的沉默并非是对这个妇人呼求的拒绝,祂的沉默一方面是为了显出了这种“尴尬”的张力氛围;另一方面也藉着耶稣的沉默来考验门徒和这个迦南妇人。主耶稣想要看看,门徒该如何来应对这种古怪的状况。同时也提醒这个迦南妇人,你作为一个外邦人是凭着什么来求我的呢?难道是凭着耶和华神给犹太人的应许吗?你能这样呼求我吗?// 对一个人的称呼表明了两个事情,一,我们如何来认识所称呼的对象。二,我们和我们所称呼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门徒的反应
面对主耶稣的沉默不语,首先做出反应的是门徒。他们对主耶稣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门徒的意思是,她所求的对您而言就是说句话的事,赶快给她医治了,赶紧让她走。门徒不是觉得主耶稣就应该救她,而是觉得,让这样一个外邦妇人跟着一直呼求不是个事。所以,门徒此刻对主耶稣所说的话,并非是基于他们内心的怜悯恩慈,而是基于他们的心烦意乱。换句话说,门徒之所以支持耶稣出手救治一个外邦迦南人,主要是觉得这个妇人影响到他们的行程,打扰到他们的休息了。在门徒看来,我们在身心俱疲中,好不容易暂时脱离服事的一线,都躲到外邦人的地界里了,就是为了有一个清净休整的环境,却又被找人上门来了。(对于耶稣来说,来到这个地方固然有休息的层面,但更多是上帝的灵引导祂来到这里的,甚至耶稣就是为了在这里遇见这个妇人的。也藉此让人看见神应许给犹太人的弥赛亚并不仅仅要拯救犹太人)。所以,面对这个迦南妇人的呼求,门徒的反应是血气和属世的,而非是属灵的。// 实际上,所有主耶稣行神迹奇事医治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认识基督,靠近神。而此刻门徒求耶稣出手医治的目的却是赶紧让这个妇人远离耶稣。而且,耶稣在地上神迹奇事的能力从来就不是为自己谋取什么福利,比如能让自己安静休息什么的。因此,耶稣不可能像门徒所建议的那样,随便用一下属天的能力,让大家都清净些。
3.耶稣的拒绝
针对门徒的建议,主耶稣却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主耶稣这句话既回应了门徒的话,也回应了迦南妇人的呼求。
首先,主耶稣这句话是对这个妇人称呼祂为大卫的子孙的一种承认,你说的没错,我就是以色列人所盼望的弥赛亚,我是犹太人的王。
第二,主耶稣进一步说明,我若是犹太人的王,那么我的服事就是有限制的。我不能随意行事,我是奉差遣的,神让我作什么我就作什么。神给我的任务是要拯救以色列家的迷羊。// 该如何理解耶稣这里所说的我是为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而来的呢?一,耶稣奉差遣的目的不是要医病赶鬼,而是为“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0)。耶稣所要赐给神百姓最大的,不可或缺的恩典不是医病赶鬼,而是脱离罪和死亡。二,这个时候提以色列家的迷羊,给人有非常清楚的暗示,耶稣的服事范围不包括以色列民之外的外邦人。
第三,因此,耶稣的这句话,在门徒听来就是责备,我从上帝所领受的使命是拯救医治以色列人,而非外邦人,你们竟然让我出手医治迦南人吗?门徒对这个说法并不陌生,前面主耶稣打发门徒出去传福音的时候就曾对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十5-6)。对迦南妇人来说听起来就是拒绝了,你不是犹太人,你就不在我奉差遣服事的限定范围内,你没有求我救治的资格。
问题是,我们都知道主耶稣是上帝差来的普世万国的救主,并非只是为犹太人而来。在约翰福音中主耶稣曾说过“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十14-16)。因此,显然,耶稣说祂是奉差遣为以色列家的迷羊的这句话对于门徒并非是真责备他们,并加强他们服事的限制。对于迦南妇人也并非是为了拒绝,而是要藉着这句话来挑战并提升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对耶稣弥赛亚身份和服事的认识都有所突破。特别是对于这个迦南妇人来说,主耶稣无异于就是在提醒她,你得先解决你以何种身份来求我的问题。// 当然,有人说,主耶稣此时所说的话,其实主要是在强调祂在地上服事的阶段性疆界。每一个上帝所差遣的人都有其特定的服事阶段和范围,使命完成后就被上帝接走,后续的工作自有神所兴起的其他人来作。就像施洗约翰,他作为耶稣的先锋,在耶稣正式开始服事之前就服事了六个月左右,然后就被希律下在监里给杀了。耶稣在世的年日,在地上只有三十三岁,正式服事的时间也就三年,然后就被钉十字架,复活升天了。耶稣升天之后的福音工作是交给历代跟随耶稣的门徒来作的。像彼得等十二使徒,他们被称为是犹太人的使徒,他们主要的服事范围和主耶稣很像,就是主要在犹太人中间行走传福音。福音在外邦人中间的工作是主耶稣特别呼召保罗作外邦使徒来进行的。等等。因此,这里所说到以色列家的迷羊去,并不是说,耶稣只救犹太人,以色列民族之外的人与祂无关。而是说,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工作现在时间还没有到,也并非是上帝给祂的主要工作。耶稣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十字架上成就拯救普世万国的救恩大工,为此祂在地上三年多的侍奉主要就限定在以色列人中间,只有很小一部分的事工是为显明祂的拯救并不限于以色列,(就像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但耶稣此时却藉此来挑战这个迦南妇人的信心,在福音普世广传耶稣差派门徒往天下万国向万民宣教还未显明之前,你怎么突破当下这个特殊的福音预备阶段呢?
二、“主啊,帮助我”
1.迦南妇人的第二次呼求
听到耶稣如此说,马太对这个妇人的回应记录是“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这里有两个词语需要我们留意,一,拜祂;二,主啊。这个迦南妇人听见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她对耶稣的称呼中就不再有大卫的子孙这个词语了,而是只留下“主啊”这个称呼。她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解决主耶稣所说的祂只不过是为犹太人而来的,但她又是个迦南人,这样的难题她并不知道该怎样解决。但是她知道一点,无论你是为谁而来的,但我就认准你了,我就认你是我的主。
其实,相比于“大卫的子孙”的称呼,“主啊”这个称呼才是更为值得较真的。称呼耶稣为主,这本身是属神的子民对耶稣的尊称,称呼耶稣为主,这不是对人的降低,也不是在抬高耶稣,这反而是对人的一种抬高,不是谁都可以称耶稣为自己的主。其实对于这个迦南妇人来说,耶稣是在问,你是凭着什么来称我为主的呢?你真知道我是谁吗?而当这个迦南妇人来拜耶稣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了,她是把耶稣看为神,她真的相信耶稣是神成为人的样式来到世界。她看耶稣不仅仅是犹太人的救主,也是她的救主。耶稣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王,也是她的王。她对耶稣的认识已经超越了犹太人弥赛亚的范畴。你虽然是以色列人的王,而我不是以色列人,但是我也愿意认你为我的主我的王。就像当年路得对拿俄米所说的话“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一16)。这个迦南妇人对耶稣的这个认识不像路得是通过自己的婆婆拿俄米而有的,她的信心更多像是当年约书亚时代的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的信心,“我知道耶和华已经把这地赐给你们,并且因你们的缘故我们都惊慌了。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们面前心都消化了。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怎样在你们前面使红海的水干了,并且你们怎样待约旦河东的两个亚摩利王西宏和噩,将他们尽行毁灭。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书二9-11)。这个迦南妇人通过从他人那里听来的关于耶稣在犹太地所行的事,就认出这是从神来的。
2.耶稣的“羞辱”
按说,一个人的信心已经表达到如此的程度了,耶稣这个时候总该答应医治她的女儿了吧。但没有想到的是主耶稣竟然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如果说,前面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要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这话人们都还能理解,还在一个现代人可接受的范围内;那耶稣此刻所说的这句话就已经是令人不理解到震惊的程度了,你不医治就算了,为何还要羞辱这个可怜的妇人呢?照着今天西方的价值观,耶稣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当然东西方文化都难以接受这句话,因为这听起来就是在羞辱一个人。耶稣这话无异于是在说,犹太人在神面前如同是神的儿女,外邦人在神面前就像是一条狗。耶稣这话不但是羞辱了这个迦南妇人,其实是羞辱了所有非以色列人,包括今天的我们。在神眼中我们竟然就是这样的地位吗?我们竟然是如此的不堪吗?我们真的就像是狗一样吗?
首先,耶稣说这话,是当时人所共知的犹太人看待外邦人的态度,在犹太人看来我们因有神所赐的律法,我们在神面前就是洁净的,是高贵的,我们就比没有律法的外邦人更加高等,外邦人就像是狗一样不洁净。因此,即使在耶稣的时代在传统上严谨的犹太人是不跟外邦人在一起吃饭和交往的,连出门都要绕着外邦人的村子走,回家的时候在村口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免得带着外邦的不洁净回到自己的居所。犹太人普遍就是这么轻视外邦人,外邦人也知道犹太人对他们的轻视。因此,外邦人也敌视外邦人。这个迦南妇人显然知道犹太人对外邦人的看法。// 当然,知道是一回事,当面把这种轻视和羞辱的话给挑明了说,又是另一回事。
第二,有人为了化解耶稣这里用儿女和狗来类比犹太人和外邦人所带来的张力,就指出耶稣在这里所说的狗这个希腊词语,不是新约圣经其他地方所说的犬类,野狗等词语,而是指小狗,而且是用的复数。因此,主耶稣是以一个开玩笑的口吻在提醒这个迦南妇人,你就像是一个家庭里的宠物狗那样,主人预备的食物得先给孩子们,然后才轮到你。对于小狗这个词语的解释没问题,但主耶稣绝不是以开玩笑的口气在用这个词。我认为,主耶稣的确是用了一个并不常用的词语来弱化了犹太人常用的狗这个词语对外邦人的轻视力度。但也只是弱化了些,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这种等级先后次序的轻视意味依然还在。
第三,耶稣的确是在用当时犹太人和外邦人都熟悉的彼此轻视的文化用语来讲到犹太人和外邦人在上帝赐恩次序上的不同,而且主耶稣是站在一个犹太人的立场上来说这话的。但是主耶稣在这个看似羞辱性的比喻中并非是把这个迦南人给隔离了出去。犹太人说外邦人是狗的时候是一个完全的切割和疏离。但饼这个词语的使用,却一下子就把犹太人所用的隔离的意味给真正消除了。从某个角度来说,饼才是主耶稣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人们的注意力通常被儿女和狗的对比所吸引,但犹太人轻视外邦人为狗的说法中,完全没有饼和后面迦南妇人所说的桌子这两个元素,犹太人看外邦人的确就是在户外的流浪野狗。主耶稣已经悄然把犹太人和外邦人彼此为敌的关系给做了一个转化,虽然祂是在说不好拿儿女的饼给狗吃,但是狗可以吃到主人所预备的饼这个意思已经隐含在了祂的话里了。耶稣已经把儿女和狗的类比是放在一个家庭的场景里来说了。//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主耶稣就是生命的饼,祂是把自己给了神的儿女。祂就是人吃了可以永远不饿的生命之粮。其实主耶稣这句话从属灵上解读的话,羞辱外邦人的意味就更弱了。有把自己当作生命的饼给狗吃的吗?有为狗舍命的主人吗?所以,仔细思想的话主耶稣这还真不是羞辱,只是真理听起来令人扎心,让人不舒服。就像福音一样,罪人对于听见有人说自己是污秽的罪人,只配被钉十字架,没有得救的资格,是不会高兴的。主耶稣只是把让人不舒服但是却真实的一面表达了出来,为要检验这妇人内在对自己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3.能力vs关系
其实,主耶稣这个看似羞辱的话是在让这个迦南妇人要明白,你是基于什么凭借来求我帮助你的呢?你是因听见我在犹太地所行的神迹奇事,只看重我有超然能力才来求我的吗?若是这样这个迦南妇人对耶稣的认识要么是把祂看为是犹太人人所信的一个地方性的神明而已,要么纵然耶稣是全地之主除了在祂的能力上和我有些交集之外其他都与我无干。若是这样,那么这个迦南妇人来求耶稣医治她女儿,就跟今天我们求人办事的心态是一样的。或者我拉下脸面作揖磕头,触动所求之人的怜悯,或者我付出一些代价换来这人为我出手一次。之后,我跟这人之间都两清了。你继续在犹太人中行走,我依然在外邦偶像下生活,我们不过是各自生命某个时刻偶然相遇的过客,最多在回忆中带着感谢想起你。也就仅此而已。若是这样,不管这个迦南妇人在耶稣面前的态度如何谦卑,都只不过是以谦卑作为手段来求使用一次耶稣超然的能力,是在利用耶稣。致于耶稣是谁?我和耶稣的关系如何?那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因此,看似耶稣是在论到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在神面前蒙恩次序的事,实际上,主耶稣是在以一个人无可回避甚至可能会被激怒的方式来问这个迦南妇人,你来求我,你是如何来看你和我之间的关系的呢?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到我面前称呼我主啊的?
三、“主啊,不错,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
这个妇人给了令主耶稣喜悦,令世人惊奇的回答。
1.迦南妇人谦卑的回应
她没有因为听见耶稣的近乎羞辱的话愤而离去,没有说宁死不吃嗟来之食。她也没有与基督争论,她没有表达任何不满,更令人诧异的是她没有觉得自己被羞辱了!因为她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这个迦南妇人准确地把握到了耶稣所说的话,和一般犹太人轻视外邦人的话之间的不同。她的回应有三重含义,第一,你说儿女的饼不好给狗吃,以色列人有优先级,这我接受,因为你是神,你说先给谁就先给谁。第二,你说我们都不认识你,是不洁的,在先领受了律法的以色列人眼中就如同狗一般,这我也接受,我们的确在对你的认识和行为上就像畜类一般(诗七十三22)。第三,但是,照着你所说的,儿女既然和狗在同一个主人的家里,我们可以排在后面,你在分饼的时候总会掉一点碎渣吧,我们要这个就足够了。
显然,这个迦南妇人所关注的耶稣话语的重点和现代人不同,我们都关注在耶稣说犹太人是儿女,外邦人是狗,我们更在意的是,你竟然说我是狗,这是我不能容忍的,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但这个迦南妇人却关注在主人和饼上。我们没有像以色列人那样有律法,有应许,我们什么都没有。但重要的是神,是耶稣,有你就足够了。很多人关注在我和别人相比的地位上,这个妇人只关注在上帝的家里有没有我的位置。我不求一整张饼,也不求在桌子上吃的位分,我所求的是有从你来的恩典就行了。圣经说,宁可在我神家里看门,也不愿住在恶人的帐篷里(诗八十四10)。我宁可在神家门口作看门狗,也强如在地上作君王。我哪怕被你放在靠后的位置上,放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我的生命有和你的关系,我就知足了。就像彼得对耶稣说的“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还要去归从谁呢?”(约六68)。哪怕在人看我活得还不如一条狗那又如何呢?就像你曾把约伯放在毒疮和垃圾中,他也没有放弃仰望等候你。我在富足中,你是我的主我的神,我在灰尘和粪堆中,你依然是我的主。我在地上的境遇地位、被人看为高低贵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我的神,我是你的民吗?我在你的家里吗?你是我的主吗?我没有想改变神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也没有要求像以色列人那样享有恩典的样式,也没有想要像其他人那样富有,健康,平顺,你给什么我就接受什么,就照着你所给我的,我就在你所安置的位置上来仰望你。
而且,这个妇人对上帝恩典的看法也和世人不同,你给我的碎渣对我就已经足够了。是的,这一点碎渣就够了。你没有给的,我不敢求,你给一点就行。因为神的筵席太丰富的,我不用上桌就能得着足够的,碎渣就够了。
其实,这个妇人所表达就是在说,在你面前我是不配来求你的。我没有任何凭借,我没有资格来求你,我不配你给我恩典和帮助。但是,我却需要靠从你来恩典才能活。就像那个小儿子对自己父亲所说的“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路十五19)。// 犹太人看外邦人不配得神的恩典,其实犹太人也不配的。外邦的狗和犹太的羊都不配得。外邦人承认自己的不配,反而得着了神儿女的名分。犹太人觉得自己配得,反倒得不着这儿女的名分。
2.耶稣的夸赞
主耶稣听见这个迦南妇人的回应,就夸赞她“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主耶稣的这个评价就显出了之前耶稣的一再拒绝和“羞辱”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主并非是不愿意医治,而是要藉着门徒和这个妇人的对话,来显出这个迦南妇人内在里面真实的信心。
这个夸奖在整卷圣经中是最高的,这个迦南妇人的信心可以媲美之前那个罗马百夫长的信心,罗马百夫长所表达的信心是“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太八8)。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得救的信心,我知道我不配,但是我却需要你来怜悯我。// 罪人的骄傲是,我知道我不配,好吧,那么我宁可死也不来求你。这就是犹大灭亡的原因,他宁死也不悔改。
这个迦南妇人的信心之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敬畏,她真认识耶稣是谁。这个迦南妇人的信心并非只是知道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而是也同时知道耶稣是全地之主。她知道耶稣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神,而且也是外邦人的神。耶稣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神,是她的神。二,谦卑,她真知道她是谁。她认为自己不配得着耶稣的恩典;她自我的姿态之低令人吃惊。这种低姿态不是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忍辱负重,不是一种为了自己女儿得着医治的忍气吞声,就像人所常见的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愿意付出一切代价,不要说让我承认自己是狗,让我爬地上学狗叫我都愿意。这个迦南妇人的信心绝不是这样一种被迫被压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惺惺作态。若是这样假如耶稣真出手医治了,立刻心里的屈辱就会和耶稣保持距离,以后最好不再见。她的信心是真的认为我没有权利求你,我不要说比以色列人都不如,我连灰尘都不如,就像约伯所说的“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四十二5-6)。
3.谁受伤了?
耶稣没有想伤害这个妇人,这个妇人也没有受伤害,但可能所有的读者都受到了伤害。我们都替这个迦南妇人难受,觉得被耶稣伤害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迦南妇人知道自己是谁,因此她把自己摆放在了那个合适的位置上来面对耶稣和耶稣所说的话,所以她能明白耶稣在说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却以为我们知道我是谁。因此,人们都觉的耶稣所说的不好拿儿女的饼给狗吃这句话太过了。因为这句话挑战了人性里面在神面前隐秘又敏感的自我中心和骄傲。凡是觉得基督说的话过分了,为这个妇人打抱不平的人,也觉得自己被伤到的人,不是觉的自己接受不了比犹太人次序靠后,而是把自己放在了和上帝一样齐平的位置上了。// 但是,除非你觉得被基督这句话所羞辱了,你就不会认识到你本性里面老我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样的。所以,一个罪人若觉得被羞辱了,这很正常,正显出我们里面的旧人本性。旧人一定觉得自己被羞辱和贬低了,一个在基督里的新人却觉得这就是我本来的面目。这也是基督真理和现代社会对人性给出的两种不同诊断,圣经说人一切的问题都是把自己看高了,世界说人一切的问题都是你把自己看的太低了。
现代基督徒最需要被更新的地方也在于此,就是把上帝放在比自己高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上帝之下。否则,基督徒会常常在上帝面前受伤。比如,有一件事,我祷告过多次都未蒙垂听,这件事我觉的并不匡外,不算是妄求,而且对上帝来说也是举手之劳,神若不照着我的心意来为我成就,我就可能生气了,受伤了,觉的上帝真不够朋友,(亏上帝还说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问题就出在,我们通常对上帝的权能大有信心,信神创造并掌管万有,信耶稣从死里复活,但是对上帝能力的运用常颇有微词,觉的上帝对这事的处理不如我对这事的看法。这就是表明我们和上帝位置关系出现了问题。我们认为我们和上帝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爱,就应当是互相帮助,彼此成全。我们把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投射到了我们和神的关系上了。神对人的爱表现在赐恩,人对神的爱表现在顺服。神人之间正常关系的最基本层面就是不对等的上下关系,而非是合作的各取所需的关系。人的堕落其实就是要求自己和神一样平权,而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拯救正是为了让人重新恢复以神为大的关系。人的罪,其本质就是想要混淆神和人之间的高下不同。这就是亚当在伊甸园里犯罪的本质,我不要耶和华你作我的神,我不要以你所说的话语为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不要听从你的话,我要自行决定何为善何为恶,何为好何为坏。我要以我自己的认为,我的感受为最大,并以此来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甚至来评判神的作为。当我们对神说,你为什么不照着我所期望的来帮助我呢?就是在说,你应当照着我的意思来行事;就是在说,我所喜欢的想要的,就是善的,是好的;你加给我的,是恶的,是不好的。当然,很多时候,上帝所给的,也正是我们想要的,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信靠感谢神。但是,只有当我们的意思和神的意思不一致的时候,我们的抉择才是真正检验我们和神关系是否正常的标志。就像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是“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二十六39)。谁都不愿意生病,谁都不愿意经历痛苦,从自然人性的角度都不喜欢患难,这很正常。但是,若这就患难是上帝定意要让我们经历和面对的,忍耐和承受的,我们里面的意思能否臣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呢?同样,谁都愿意要自己喜欢的,感觉好的东西,这也很正常。但若这是上帝定意不给的,我们愿意顺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享受上帝已经赐予的呢?就像伊甸园那棵分别善恶树没有什么问题,那棵树是好的,照着夏娃的说法“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创三6),这棵树的果子不可以吃的唯一问题,单单是因为上帝说了“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16-17)。很多事情本身无关乎对错,只关乎在这件事上谁的心意为尊为大。// 对于新约时代的犹太人来说,他们和耶稣之间的最大的冲突就在于耶稣不符合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期望。他们知道上帝会派一位救主来拯救他们,他们也盼望,但他们自行规定了上帝所派来的弥赛亚是什么样的。因此,他们所盼望和所信的其实是他们照着他们的自我所想象出来的神。
四、结语
在这个故事中,无论耶稣和门徒说了什么,这个妇人的回应都是主啊,这就应验了后来保罗所说的话“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十12-13)。这本就是旧约的应许,彼得在五旬节讲道的时候也引用了这一节经文“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珥二23,徒二21)。耶稣不但要救她女儿脱离邪灵,更是要救他们母女都能认识真神。而每一个真认识耶稣的人,都是藉着狗也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这样的信心。否则,就不是真实得救的信心。我们可以简略总结为狗吃碎渣的信心,才是真正认识基督十字架救恩的信心。// 我们知道上帝引导耶稣在地上行走的轨迹都不是随意的,都是安排好的。主耶稣和这个迦南妇人不是偶然相遇,就像中午主耶稣向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一样,主耶稣带着门徒专门在此等候这个迦南妇人。因此,这不是一个拒绝的故事,而是一个接纳的故事。虽然这个迦南妇人不是犹太人,但是她依然是上帝的子民。而且藉着她的回应,就显出了上帝子民真正的信心是什么样的。
最后我以使徒保罗所说的一段话来作为今日证道的结束“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弗二8-13)。
回应诗歌:《40 我来就主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