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致洛桑会议的信1 文/天明执笔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罗8:35)



全球瞩目的基督教盛会第三届洛桑会议即将闭幕,但我们这些被邀的两百多位中国代表却未能出席此次大会,对此我们深感遗憾。三年前,当听到国际洛桑准备邀请中国教会参会时,我们感受到,这是基督的大家庭向中国教会发出的呼唤。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的团契已被阻隔了60年。为了恢复与普世基督身体的团契,也为了能够在其中了解、学习和参与普世宣教,两年前我们就成立了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筹备会。在筹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老一辈们对我们参会的支持,也经历了农村与城市、传统与新型教会间的合一,教会及专项事工领域的连接,教会牧者与基督徒专业人士间的配搭,并且在各地以洛桑会议为契机传递宣教的异象、推动金钱的奉献。神透过洛桑会议在中国的筹备过程,大大祝福了中国教会自身的成长与成熟。



这次为赴会实际办理签证和预定好机票的160位中国大陆应邀参会者,大多数在海关被拦截无法出境,部分被强行堵在家门口无法去机场,也有参会者没能赴会,是因政府介入,所在单位不给请假,或参会者所在教会受到来自政府的压力。坚持参会的一些代表护照被没收,甚至有一位代表遭到拘留。尽管被拦截在海关的部分地区的参会代表后来遭到软禁、受到二十四小时监控,也有些地区参会代表听到扬言要取缔家庭教会的威胁,但我们认为,没有一个力量可以阻隔基督身体合一的连接,没有一种势力能够阻挡基督教会的成长及宣教的步伐。二百年来,中国教会一直都在各样的拦阻中经历神自己的大爱,见证福音的大能。



自1807年马礼逊入华宣教以来,欧洲、美洲、澳洲等全世界各地的上万名宣教士,蒙神呼召,背井离乡,带着神对中国人民的爱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当中有的人再也没有回去过,他们不曾得到什么,孤独、疾病、患难和流血却常伴随他们。神的爱借着他们的舍己和艰苦的努力,让中国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听到福音,信基督而同享神救恩的好处。他们把福音的种子,从沿海撒到内陆,撒到边疆的小山村,在中国各处建立教会、医院和学校。在这样服侍中国的过程中,共有五百多位宣教士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宣教士们所撒下的福音的种子,借着他们所浇奠的血,在中国茁壮成长起来,成了中国教会建立及成长的祝福,这也见证了主自己的话:“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1949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历史性巨变。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中国教会经历了火一般的试炼。所有的宣教士陆续被迫离开他们心爱的宣教禾场——中国,公开被许可的教会不断被合并、缩减,大批的传道人被捕入狱,圣经被烧,教堂被毁,信徒四散,以至到60年代末期,有形的教会似乎从这个国家完全消失,基督教这棵大树仿佛从这片土地上被连根拔除了。然而,神自己的工作并没有离开他的中国教会。他的爱激励中国基督徒坚守信仰,为此他们甘心舍己,甚至殉道。神透过他们的苦难,炼净了中国教会,并在中国打下了教会的根基。从此,在中国,基督教不再是洋教,而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信仰。这样,中国教会坚实的根基立住了,正如主所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神借着中国老一代基督徒在苦难中所表现出的忠贞的爱,有力地见证了主爱在中国的得胜,正如圣经所言:“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8:35—37)



1979年,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会仿佛迎来了“百花开放、百鸟鸣叫”(歌2:12)的春天。神点燃了深埋在他儿女心中那不息的福音火焰。福音的火开始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燃烧起来,人们带着痛苦、破碎的心灵涌入教会,神也兴起许多传道人,差派他们到中国各处。福音在广阔的农村地区被传开,教会在全国各地迅速被建立起来。1989年之后,神点燃了城市教会的复兴之火,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知识分子及城市人群,带着饥渴、破碎的心灵,寻找真神,归入基督的名下,新型的城市教会在各处不断被建立起来。这样,在过去的三十年,从农村到城市、从工人到学者、从商人到艺术家、从老人到孩童,各个地区、阶层、行业、年龄的人们,在基督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破碎、受伤的心灵经历神的爱而得到了医治。现在的中国,不仅处在商业繁荣的年代,更是处在信仰复兴的年代。基督徒在各行各业、不同的领域里,在日常生活中,以爱向世人见证并分享基督信仰的真实与美好,教会也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人们涌入教会,生命在基督里得到改变,教会在各处被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信仰的复兴,教会开始进入中国的主流社会,基督信仰也逐渐影响中国的各阶层。中国教会进入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期,她所面对的挑战也是巨大的。首先,是政教关系的张力。教会的成长不断突破原有的政教关系模式,滞后的宗教政策无法承载今天中国教会的成长。若不改变现有的宗教政策,这种张力就会继续存在下去。这次200位参会者被拦是明显的例证。其次是世俗化的挑战。中国社会在短短的30年内经历了信仰的破碎、经济快速的增长和社会的巨变,由此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在社会中盛行,道德在沦丧,越来越多的婚姻和家庭经历破碎。面对如此快速世俗化的社会,教会如何保守圣洁,并且在这些挑战中仍以基督的爱和智慧把福音带给人们,以十字架的大爱安慰受伤的灵魂,医治破碎的婚姻,重建社会的道德,点燃基督里的新希望,这是教会的重大课题。第三个挑战,就是教会的建造与宣教。新一代传道人中,很多人在过去没有见过教会,不是在教会中成长起来的,却蒙召建造教会。因此如何建造教会,教会如何在社会中“作光作盐”、如何承担世界宣教的使命,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基督徒和教会需要学习的属灵功课。



请你们为我们中国教会祷告:

(1)为着政教关系的改善来祷告。求神让中国政府面对中国教会成长的现实,改变现行的宗教政策,以这次“洛桑事件”为契机,中国在上的政府官员能够积极与教会的牧者进行对话和沟通,从根本上制定出落实宪法所赋予公民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消除政府与教会间长期存在的张力,促进和谐政教关系的建立;并且祈求神消除政治给中国的家庭教会及三自教会带来的分离,使中国教会在基督里早日合一。
(2)求神以真理保守中国教会,面对不断世俗化的社会,能够保守圣洁,并且以爱和智慧在这个世代传扬主的福音,以十字架的大爱和真理医治受伤的灵魂,重建破碎的家庭,随着教会的成长,教会作为这世界的“光和盐”,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的祝福。
(3)求神带领中国教会,让我们更多了解并学习宣教,开始参与普世宣教,并且最终能够与普世教会共同承担世界宣教的使命,“偿还福音的债”,完成主所托付的大使命。
我们在主里再次感谢你们对中国教会的关心、代祷和支持!
“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罗1:7)

2010年10月24日
(天明  执笔)

——————————

1  这封信是洛桑中国大陆代表在洛桑会议期间为回应当时关注中国教会的海外教会,特别是包括香港在内的海外华人教会而写的。当时因种种原因未能够寄出。

2010年冬季号——洛桑事件 >>

  • 洛桑会议与政府宗教政策分析
  • 读者反馈
  • 寻找溪水边书屋 文/章以诺
  • 如此“能不忆江南”——远行记忆之六 文/姜原来
  • 不自由的公司 文/文峰
  • 这是新互联网革命的前夜? 文/许宏
  • 苦难是尊贵的——读《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 文/小雪
  • 浅评《多元社会中的基督教》 文/临风
  • 耶稣政治学? 文/许宏
  • 上帝的儿女何等有福——记“访民”老康
  • 你清理自己了吗? 文/孙毅
  • 参与书写中国基督徒的身份想像 文/宋军
  • 洛桑事件后守望教会与政府关系走向1 文/曹志
  • 普世教会传扬整全的福音直到地极 文/洛桑神学工作小组
  • 附2–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代祷信
  • 附1–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公开信
  • 被看护日记选 文/明义
  • 在通往洛桑会议的路上 文/魏洪
  • 我们为什么是家庭教会1 文/王怡
  • 洛桑中国参会者通信选录
  • 洛桑会议札记 文/王东
  • 洛桑会议日志 文/Maria
  • 洛桑事件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筹备大事记 文/李继 整理
  • 神的全球城市宣教 文/蒂莫西·凯勒
  • 《洛桑信约》讲解节选1 文/约翰·斯托得 孙毅 译
  • 2010年冬季号卷首语
  • 圣灵带领下的团队服侍 文/萧寿华
  • 全部 2010年冬季号——洛桑事件 >>

    2010年 >>

  • 归家的鸟——我的天空阴转晴
  • 主的恩典够我用!
  • 双倍的赏赐,无尽的恩典
  • 信仰点滴
  • 福音特刊——理财or理命?
  • 他是改变人心的神
  • 认识主真好
  • 主是我患难中的力量
  • 福音特刊——影响我的一个人
  • 回家的路
  • 一个不可知论者的信主见证
  • 个人见证
  • 有福的确据
  • 福音特刊——信仰见证
  • 福音信息
  • 2010年圣诞福音特刊卷首语
  • 2010年冬季号——洛桑事件
  • 洛桑会议与政府宗教政策分析
  • 读者反馈
  • 寻找溪水边书屋 文/章以诺
  • 如此“能不忆江南”——远行记忆之六 文/姜原来
  • 不自由的公司 文/文峰
  • 这是新互联网革命的前夜? 文/许宏
  • 苦难是尊贵的——读《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 文/小雪
  • 浅评《多元社会中的基督教》 文/临风
  • 耶稣政治学? 文/许宏
  • 上帝的儿女何等有福——记“访民”老康
  • 你清理自己了吗? 文/孙毅
  • 参与书写中国基督徒的身份想像 文/宋军
  • 洛桑事件后守望教会与政府关系走向1 文/曹志
  • 普世教会传扬整全的福音直到地极 文/洛桑神学工作小组
  • 附2–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代祷信
  • 附1–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公开信
  • 被看护日记选 文/明义
  • 在通往洛桑会议的路上 文/魏洪
  • 我们为什么是家庭教会1 文/王怡
  • 洛桑中国参会者通信选录
  • 洛桑会议札记 文/王东
  • 洛桑会议日志 文/Maria
  • 洛桑事件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筹备大事记 文/李继 整理
  • 神的全球城市宣教 文/蒂莫西·凯勒
  • 《洛桑信约》讲解节选1 文/约翰·斯托得 孙毅 译
  • 2010年冬季号卷首语
  •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 主爱在中国(简谱)
  • 读者反馈
  • 庞德《诗章十三》
  • 加略山的爱 文/老海
  • 2010 年第三届洛桑会议简介
  • 我是谁? 文/朋霍费尔
  • 今天白天有雪 文/书拉密
  •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 文/李道生
  • 北京基督徒会堂建堂始末 文/王明道
  • 安全的道路上没有平安——读《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 文/小雪
  • 让主的心喜乐满足 文/沈颖
  • 建堂日记摘抄 文/snow
  • 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文/连枫
  • 咫尺天涯 文/曾淼
  • 山上的城 文/李红
  • 看见建堂的世界 文/ 许宏
  • 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 文/游冠辉
  • 建堂:怎能忘记弟兄姊妹——从社会学等角度看守望教会建堂 文/Jerry
  • 圣殿 文/新恩
  • 对“基督徒的自由”一文的回应 文/孙毅
  • 挣扎在上帝与凯撒之间——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基督教会 文/宋军
  • 我们为何不加入“三自”爱国会? 文/孙毅
  •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会堂之于国度的意义 文/王怡
  • 唐崇荣牧师建堂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 文/双燕
  • 守望教会2009建堂纪事 文/刘官
  •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文/天明
  • 守望教会牧师建堂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代祷书
  • 守望教会建堂奉献原则
  • 对建堂的主要疑问及回应1
  • 产权代表人声明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 米该雅惹着谁了?/宋军
  • 第一诫释义1 文/汤姆·华森 汪咏梅 译
  • 2010年秋季号卷首语
  • 2010年夏季号——职场与服侍
  • 上班之前的祈祷
  • The Elixir 化石成金
  • 人,你怎能怎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培尔·金特》的百年追问 文/察世俗
  • 深山古树的叹息和守殿弟兄的祈祷——远行记忆之五 文/姜原来
  • 爱心在行动——简记“中国爱心行动义工协会” 文/Rita
  • 把灯放在灯台上 文/活水
  • 洛克菲勒是谁?
  • 那颗施予的果子——美国慈善基金制度的信仰源流 文/Snow
  • 史蒂文斯“全民神学”赏析1 文/顾乐翔
  • 书摘:还原真实的清教徒工作观1 文/勒兰·赖肯文 杨征宇译
  • 理财or理命? 文/明明
  • 文字事工三年整 文/慕义
  • 我所经历的三堂课 文/易禾
  • 办公室里的祈祷 文/书拉密
  • 谈基督徒在职场中的顺服与忠心 文/老曼
  • 尽仆人的本分——基督徒信仰在工作中的实践 文/冰霞
  • 全部 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