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12:43】 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
【太12:44】 于是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空闲,打扫干净,修饰好了。【太12:45】 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
十二章这一整章的内容主要记录了主耶稣和法利赛人之间因为安息日所发生的冲突。今天这三节经文是对法利赛人为何如此抵挡耶稣在属灵层面更为深入的说明。// 十二章30节是主耶稣从堕落人性和上帝关系的角度来说明为何法利赛人整日研究圣经,反而不能认识耶稣,甚至更加仇恨耶稣;就是因为他们研究律法不是为了更认识神,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耀。今天的经文是从一个堕落人性和灵界抵挡神的力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为何法利赛人会堕落到如此之深。
因此,今天的经文,是从一个灵界的视角来讲述堕落人性的可怕状况。这三节经文的主题可以总结为,空闲和充满。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享这一段经文,一,污鬼与屋子的比喻。二,污鬼的离开与回来。三,屋子的空闲与充满。
一、污鬼和屋子的比喻
1.污鬼-屋子
首先,这里的房屋显然是指人。更侧重指人的心灵,也可以指人的身体,(以及藉着身体所表达出来的外在行为)。
然后,我们来看这里所说的污鬼是指什么?显然主耶稣是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因此这个故事中的污鬼既可以照着字面意思就理解为真实的污鬼邪灵,也可以在象征意义上指一个人内心的污秽、抵挡上帝的意念、从世俗来的观念、自我私欲的犯罪等等。相应地,污鬼住在人的心里,可以指人被鬼附,也可以指污鬼藉着人各样私欲破口对人的心灵可以随时发挥影响力,通过试探引诱恐吓等方式,对人心形成蒙蔽和辖制,让人犯罪。比如,就像伊甸园里蛇对夏娃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书上的果子吗?”(创三1),这就是试探,故意说一句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话,来让人对神产生不信任。然后就是诱惑,“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4-5)。把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弱化,或者就说没有你所担心的后果,甚至撒谎说反而会有很多好处。把恶事说成是好事。在人堕落之后邪灵对于人心的影响方式依然如此,把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放在人心里或者直接把让人犯罪的意念放在人心里。这就是使徒保罗在论到一个人还不认识神的时候的堕落生命状况“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弗二2)。// 因为主耶稣在此主要是通过讲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法利赛人的内心状况。所以我们接下来从这个寓言的象征意义来分享。
2.人性的可悲与可怕
无论哪一种解释,这个寓言故事所呈现出来的堕落人性和灵界污鬼之间的关系,应当令人惧怕和哀哭。罪人的心灵竟然可以成为污鬼的居所。主耶稣曾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太二十一13)。类似的,人的心灵身体原本应当是神的殿(林前六19),竟沉沦到成为鬼屋。也因此圣经论到堕落的人性时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新约使徒也说“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罗七18)。主耶稣在责备法利赛人的时候也说“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太十二34-35)。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这话说的好过分,或者至少这不是在说我,都是在说别人,在说以色列人,在说法利赛人,这些话与我无关,我不是这样的。但罗马书说“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神”(罗三10-18)。
所以,人对自己的本相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老我应抱有极大的警惕。// 堕落人性有两个层面的可怕,一是诡诈与邪恶,二是不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就像圣经所说“我为他写了律法万条,他却以为与他毫无关涉”(何八12)。
3.时刻进行着的属灵争战
因此,对于罪人来说,生命处在非常危险的状况,一方面心灵时刻处在被试探,被诱惑,被蒙蔽,被辖制的危机当中;罪人的生命就像是一个千疮百孔漏风的房屋一样,邪灵污鬼随时可以很容易就找到攻击的缺口,人就成了被邪灵使用犯罪工具,行抵挡神、得罪神的事,引发神的愤怒和忧伤。就是圣经说的“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六5-6)。另一方面有人的前面有一个随时可能会坠落进入的一个极其可怕永远沉沦的无底坑。因此,对于罪人来说今生最可宝贵的地方在于这是上帝所赐可以来思想神,认识基督得着拯救的机会,就像保罗说的“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徒十七26-27)。但人们都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却不关心自己的生命。
而对于基督徒来说,信主之后更是面对了激烈的属灵争战。因为神把基督徒差派在世人中就是要让基督徒履行祭司先知和君王的职分,随时传福音,“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所以,认识基督之后的每一个基督徒不但被从罪和死的奴役中解救出来,也马上就领受了基督使者的使命和职分,也就都立刻进入到了属灵争战当中了。邪灵对认识耶稣的人的攻击在两个方面,一藉着人的肉体私欲和老我来试探引诱人,另一方面也藉着外在的艰难逼迫来威逼恐吓。因此使徒彼得说“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 事实上,不管是认识基督的人还是不认识基督的人,污鬼邪灵在人身边一直是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只是,当一个人还不认识基督的时候,就像一个睡着的人,神的恩典和保守是在这人并不知晓的情况下运行在他身上,阻挡邪灵,保护他虽然灵性是死的,但还不至于被撒但完全侵入和占据。当一个人认识基督之后,就应当像一个睡醒的人主动来倚靠上帝的恩典,抵挡魔鬼撒但的一切攻击,藉着顺服神的心意而被神使用参与在基督得胜拯救的工作中,就像经上所说“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四7)。而且,这种抵挡和得胜的工作并非是一次性的,不是得胜一次就一劳永逸了,邪灵再也不会来攻击和搅扰了。有些试探引诱可能会一直持续存在。因此,应对的方式就是让得胜成为习惯。虽一直争战,却一直得胜。
二、污鬼离开又回来
1.污鬼离了人身
这里“污鬼离了人身”相应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真的指污鬼从人身上离开了,或者看起来是污鬼主动离开了,或是被动的被赶走了。二,指人立志要脱离被污鬼影响所犯下的某个罪;或人里面的某个错误认知、观念被更新了,藉着读了某本书、听了某人的话或者经历了一些事情等。因此,这里的“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不是指这人已经完全圣洁了,没有任何一点罪了。而是指这人的内心和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方面有了更新,和很多人相比,从观念到行为有了让人称许之处。// 更不是指这人从本性上已经被更新了,即时是一个被鬼附的人身上的鬼被赶出去了,也不表示这人就一定认识基督了。
故此,这里通常是指神基于普遍恩典对人的保守和开启,保守人的心灵不会完全被自我、世界和邪灵所侵蚀和蒙蔽,并开启人的心灵还能有对罪、对真理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使得人可以抵挡一些罪。
2.又回来了
然后,污鬼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可见,对于污鬼来说,他把人的心灵看为是可以随意进出的场所,甚至他可能看人的心灵就是属于自己的房屋居所。我可以住着,我也可以出去逛一逛,看还能不能祸害其他人一下;然后,我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甚至这句话从某个角度可以说,如果把人比喻为一座房屋,这房屋的产权归神,但因人的罪,连使用权其实都不归人。邪灵污鬼想来就来,想进就进。因为人只要离开神,就是罪在人心里作王。人只要想自己作自己的主,实际上就是罪作主。人只要自己看守房屋,实际上这房屋就是不设防的,就是开放的。就像诗篇所说的那样“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一二七1)。这就是罪对人的迷惑和蒙蔽,人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人以为是自己在驾驭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实际上是邪灵藉着罪在使用人的心灵和身体。主耶稣曾对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1-32),他们却不理解地问“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自由呢?”(约八33)。主耶稣告诉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八34)。// 要想真正胜过罪,惟有让基督在人的心灵中做主作王。这就是主耶稣说的“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八36),“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保罗也说“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林后三17)。
在讲到污鬼离开又回来的时候,主耶稣在这里提到了一个细节的描写,污鬼“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这暂时离开了人身的污鬼,继续在找一个栖身之地。其实堕落天使被从天上驱逐之后,他们就进入了没有栖身之处,永不得以安歇的状态。因此这里的水可以象征上帝的恩典和祝福,而干旱无水之地就是指远离上帝之后那种干渴黑暗痛苦的状态。不管是人还是天使,堕落之后的生命状态都是悲惨和痛苦,没有安息的。但人在堕落后依然还有上帝所赐的各样普遍恩典,可能对于污鬼邪灵来说最好的栖身之所就是人身,污鬼邪灵的目标就是占据人的心灵,掌控人心,藉着人的犯罪来抵挡神。// 人类生活的环境其实有两重,一是可见的物质世界,二是不可见的灵界环境。就像人的需要也是双重的,人既有身体方面的饮食的需要,也有心灵方面的需要。就是圣经说的“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但堕落之人因为和神关系的断绝,虽然依然蒙恩,但并不倚靠神的话,这就给了邪灵有侵占人心灵的机会。
3.还去带了七个更恶的鬼来
这污鬼不但自己回来了,还又去带了七个更恶的鬼都住进来。这是要表明什么呢?我们说,污鬼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主要指藉着人的自我和私欲邪灵对人心灵的攻击,让人里面产生错误认知和观念,进而让人有外在的犯罪行为。鬼的离开,可以看为是人因某种原因暂时克服了自己身上的某个罪。而鬼的回来,就是指人自己对罪的胜过是暂时的,会有反复,这个罪还会继续来试探和引诱人,还会继续藉着人的私欲和自我对人形成辖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思想这七个更恶的鬼在这里是指什么。这里有两个词语,一,七这个数字,表示更多,或者足够多;二,更恶这个词,指比先前的罪更严重的罪,或者说更加阴险和隐蔽。这样,这里所说七个更恶的鬼,意思就是指人以自我的某种方式在暂时胜过一个罪之后,这个罪不是就被彻底胜过了,这个罪会反扑。而且这罪在再次试探诱惑人的时候,会引发这个人心里更多更可怕的罪。// 甚至,这里的七个更恶的鬼可能还指向了法利赛人的心灵在清醒状态下已经被邪灵最大化地侵蚀和占据了,以至于他们抵挡耶稣到了犯下亵渎圣灵这样严重的,不可赦免的罪。
4.具体到法利赛人
具体到法利赛人,或者说具体到以色列人,(法利赛人可以看为是以色列人热心律法的典型代表),这里的“污鬼离了人身”可以解读为因为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藉着摩西领受了上帝所给的律法,在知识上他们就清楚地知道了何谓罪,何为义。人的良心可以被模糊和扭曲,但刻在石板上的十诫让人对自己的罪无可推诿。这就是神赐下律法的主要功效,“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也因此,以色列人和当时迦南各族的外邦人相比,交鬼、拜偶像、奸淫、偷盗等这些凡是十诫所显明的罪,他们整体上的确知罪认罪并且也保守自己在行为上不犯这些显而易见的罪,可以说这些罪远离了他们。
利赛人作为教法师在律法的认知和遵守上更是可以作为犹太人的榜样和典型,他们从观念上确实恨恶拜偶像、恨恶奸淫偷窃等罪,他们也不会有行为上有可见的拜偶像的罪,也不会小偷小摸,也不会犯奸淫等等。他们不但不犯这些罪,还努力去行出律法所规定的其他条例,比如他们在十一奉献上恪守讲薄荷茴香芹菜都照十分之一来奉献,他们守安息日,他们禁食,施舍等等。这些从行为上看都是好的。他们从外在把自己修饰好了。后来使徒保罗在论到自己的时候也曾说“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腓三6)。就是说,对于以色列这个民族来说,因为他们蒙了上帝所赐律法的恩典,对于外邦人来说常见的拜偶像、偷窃、犯奸淫等罪,在以色列人中,是被严厉禁止的。在这个层面,犹太人外在的道德水平普遍高于外邦人。
但法利赛人对耶稣的仇恨却令人心惊和不解。他们没有外在的拜偶像等罪,但是他们里面却住着七个更恶的鬼。他们对耶稣的接纳竟然还不如没有律法被他们所轻视的外邦人。因此主耶稣论到法利赛人的义的时候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太二十三23)。法利赛人的确在十一奉献上遵从了律法,这是好的。但是他们却丢弃了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所以主对此更进一步的责备是“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 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二十三24-25,28)。// 离开他们的鬼就相当于他们只是洗净了杯盘的外面。那重新回来并又带了七个鬼进来,就是指他们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打扫干净了,指外面显出公义;末后更不好的状况指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三、空闲与充满
这人末后的境况比先前更不好有两个层面的不好,一,这人犯的罪比之前的罪更大;二,之前这人还知道自己在犯罪,现在不觉得自己是在犯罪。// 我们主要提到第二个方面,这七个鬼更加凶恶和可怕主要体现在这七个鬼更加隐蔽,对人的迷惑和辖制更强。而之所以隐蔽,就在于对人的蒙蔽,对人最大的蒙蔽莫过于让人自以为义,就是藉着伪善和道德来遮掩,有了虚假敬虔的装饰,人就披戴了一个看似属灵的外壳。这样的伪装最难以打破,这样的罪最难以悔改。这样的人往往恨恶别人的罪,对自己的罪却视而不见,这是更为极端的骄傲和自我。人一旦里面被恶念所充满,人反而就不会觉得自己是恶人了。
我们需要思想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先打扫干净了,后来境况却更差了?
1.空闲
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里面空闲”这个词语。房屋的本质不是由房屋本身来决定的,而是由房屋里面居住的是谁来决定的。人性的问题不是行为上的不完全,这只是问题的表象。人的问题是里面的生命本质出了问题。不解决里面的问题,单单更新某个观念,矫正某个行为,是治标不治本。修修补补没有用。// 法利赛人的问题不是行为还不够好,而是心灵不够好。是他们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灵之间不匹配。律法的要求从来不是只要求行为,而是行为和心灵一体的要求,就是主耶稣所说的“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五27-28)。“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十六7)。他们对律法的遵从不是照着心灵的新样,而是照着仪文的旧样(罗七6),因为“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罗二29)。这不是说神不看重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上帝首先看一个人的内心,然后再藉着内心来看一个人的行为。若是居心不良,那么外在所谓的好行为其实只是诡诈和欺骗别人的手段。在客观上,这些好行为一方面会让别人对这人有好感,另一方面也的确会对别人有一些益处。但是,从诡诈之人自身来说,这所谓的好行为,却不会给他带来什么益处,反而还会给他带来审判。这就是保罗所说的“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罗九31-32)。一个人只追求行为上的敬虔,而不追求内心的更新,这就是只凭着行为求,不凭着信心求。这就像是建造房屋,内心的更新才是稳固的根基,若是没有内心的更新,只改善外在行为,就像是把房屋建造在沙土上,就像主耶稣所说的“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七26-27)。// 内心没有更新的纯行为的矫正,还很可能会产生报复性的失败。单控制行为,内心没有改变,这就不是去除情欲,而是压抑,反而会加大内心情欲的饥渴和爆发。就像一个要减体重的人,饿了一天之后,夜宵可能吃的比一天禁食的都多。
因此,要解决房屋所面对的问题,就要看谁是这房屋的真正使用者和居住者。若是你的自我住在里面,你不过只是邪灵的傀儡和代言人而已。表面上是你在使用居住,实际上是邪灵污鬼藉着你在使用和居住。你必须把一个真正爱你,对你好,并且有实力能解决问题的人给请进来才行。// 除了神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天下人间还有谁能胜过阴间的权势呢?
2.充满
因此,这房屋必须被基督所充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义的代替不义的,而非是用一种不义来代替另一种不义。// 就像种地,把地里的野草扫清了,地也平整了,若是什么都不种,任由地荒废在那,来年一定杂草丛生,而不会长出麦子或者玉米。没有计划性的播种耕种,只是清理杂草,人只能陷在一遍一遍地清理杂草的虚空劳作中。庄稼不会因为你清理了杂草就会自然长出来。反而你越是清理的干净,后面草就越是长的茂盛。你不清理可能只长这一种草,你把这一种草给彻底清理了,空白的土地上会长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各样杂草。除掉杂草,撒下种子,精心培育,才能结出好果子来。所以施洗约翰对法利赛人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三8)。不是仅仅“洗净杯盘的外面”,否则“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太二十三25)。单有外在的符合律法的行为可以类比为只是除掉了杂草,里面却没有让神的话语扎根。这样的结果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伪善早晚会崩坏,而且崩坏的会非常彻底。
因此,真正得胜、敬虔和圣洁的根本首先不是行为的改变,也不是知识的充满。而是看一个人里面有没有被基督的爱所充满。因为“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爱心既能造就自己,也能造就别人。单纯有行为,没有内在的爱心,就是只有敬虔的外貌,而没有敬虔的实意(提后三5)。就是经文所说的,只是把房屋打扫干净了,再有一些属灵知识来装饰,但是房屋的主人若是没有变化,房屋的本质和内在就是没有发生改变。也因此,心灵的清洁不是靠着打扫,打扫到里面什么都没有,而是靠着充满。单纯恨恶罪不够,人里面需要有基督的爱的充满。否则人就会陷入到苦毒和愤世嫉俗的自高自大当中。不是不要作什么,更重要的是应当作什么。不是禁戒一切不好的行为就可以了,而是尽力去作神所喜悦的事。守住律法只是底线和起点,竭力追求向着标杆直奔才是真敬虔。因为上帝拯救我们的目的,不是让我们不要犯罪,而是让我们行善显出神的荣耀。这就像是球赛,一个球员不能在场上消极散步,不防守,不进攻,比赛结束后,他跟教练说,我是场上的最佳球员,因为我一次犯规都没有。踢球的目的不是不犯规,而是努力拼搏,或防守,或接应,或冲锋,为的是进球得分。// 这也是我们应对生命中顽固坏习惯的方法,不是竭力去禁止不打游戏,不看视频,而是把此刻的时间安排为另一件神所喜悦的事情,比如读书、打扫家务,体育锻炼,等等。就是把一个更好的事务填充在这个时间中。就像是两军交战,这个山头你不占领,你只是清理了杂物,平整土地,适合驻扎,然后你就让这里空着,敌军一定会跑过来占领的。
其实,这也基督徒胜过罪的方式,我们目标不是奔着罪去,而是奔着基督去。人的心灵只要被基督充满,臣服在基督的话语之下,罪自然就不能作人的主,这就是使徒保罗说的“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六14)。惟有基督的恩典才能真正胜过罪和自我,人靠着自己的力量试图通过遵从律法规条来胜过罪是不可能的。
3.突破
对于基督徒来说,生命的成长也类似。不是成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而是要永远成长。可以说,基督徒属灵生命的成长没有尽头,不能停滞。因此,属灵生命的成长一定是对现有生命极限的突破,而非是现有生命的维持。可以说,基督徒的人生是一直行走在突破自我生命极限的过程中的。这和运动员类似,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技成绩,每一次都是竭尽全力照着自己最好水平努力得着的。因此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高,就是对自我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体育精神的更快更强,本质上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我。冠军已经是第一名了,他也还在努力,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我的极限。
每一次突破自我极限,对人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对基督徒的属灵生命来说所挑战的就是信心。“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因此信心就是对“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事情的向往和追求。上帝让人生命突破的方向正是人没有经历过的陌生领域,甚至是人不能理解的,从未触碰过的崭新境界。所谓从得胜走向得胜就是如此。基督徒生命的特征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跟着上帝一直在探险,一直在往水深之处,未知领域前行。平静安稳从来不是指我们在生命经历和生活中所面对的事情方面,而是指我们和上帝的关系层面是平静安稳的。但是在生命体验上,却总是充满了惊喜和新体验的。基督徒正常的生命状态应当是,又平静安稳,又突破连连。// 就像亚当,他起初的被造是完全的,但是亚当的完全却非像上帝那样的完全,上帝的完全是绝对的、完美的、至高的,上帝不用进化,上帝不需要在时间过程中,变得更加完全。上帝的完全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不能更加完全的完全。但被造的人却非如此,亚当的完全是有成长空间的,是可以更加完全的。就像一个婴儿,生出来是健康的,是好的,是完全的。但是婴儿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工作,不能作很多事情,随着婴儿的成长,他开始学会很多技能,他和刚出生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开始会说话,会走路,会作很多事,他更加完全了。这就是被造生命的奥秘,不是到了某个地步就完美了,不需要成长了。而是,越发追求突破现有的自我的完全,要追求更加的完全。人的生命的正常状态,就是要不断突破和成长,永无止境。
但是突破自我人凭着自己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人生命的成长是需要在时间过程中,藉着很多学习和训练,在信心和顺服中蒙神恩典才能做到的。每一次成长,都需要上帝赐给每一次有更新的恩典。这就是生命成长的属灵规则,我需要被建造,我自己无法建造,我需要上帝恩典的帮助才行。信而顺服才能得着恩典,信神的话语,并顺服神的话语,除此之外没有别人的办法。// 就像有一次主耶稣讲完道后就吩咐彼得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路五4)。彼得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路五5)。可能在彼得看来,耶稣在木匠活上是专家,在教导律法上也令人信服,但是论到打鱼有谁比他这个从小就生活在湖边以捕鱼为职业的专业人士更精通呢。外行就不要指挥内行了。但是彼得此刻的智慧就在于,他刚听了耶稣的讲道,他觉得这人并非是一个普通的拉比,既然耶稣说了,我虽然心里存疑,但是我就听你的,试试吧。“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路五6-9)。哪怕只有芥菜籽这样的一点点的信心,哪怕有疑惑,但是在微小的信心和巨大的疑惑中依然顺服了,他们就看见了上帝的能力,就经历了生命的突破。
四、结语
最后,主说“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这就不仅仅是指着法利赛人来说的,而是指着普遍人性来说。更是指着今天的世代来说。普遍人性对于不认识耶稣的人来说,就是想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对于认识基督的人来说,就是在信仰上不冷不热,停滞不前,没有竭力追求更多更深入的生命突破。
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过去胜过了什么罪,而是你内心有没有被基督所充满,有没有被基督更加充满。更具体来说,我们要时常省察我们里面有没有被基督的爱所充满,基督的爱是否总是感动我们,而且越发感动我们,我们对基督的有没有越发热烈的爱。这就是彼得所说的“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彼后一3-11)。
回应诗歌:《32脱离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