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感谢神,这使我们安心,使我们在埋头做工之外,只能抬头仰望神,而不再留意数点手中那点可怜的成果。因为能使瞎子看见、耳聋听见的,惟有凭己意行事的这一位,他愿意怜悯谁就怜悯谁,愿意恩待谁就恩待谁。 继续阅读
作者归档:守望 编辑2
适而未婚:守望教会大龄单身姊妹的挑战/杨宪法
姊妹们,如果你单身不幸福的话,那么结了婚也很可能不幸福。因为你把婚姻当成了偶像。神并没有应许姊妹们适龄了就一定能结婚,但神的确是应许了单身也照样可以过一个丰盛的人生。 继续阅读
这还不够/小雪
为什么还不够?因为在我这么说的时候缺少了一个维度,一个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最重要的维度——属灵空间。 继续阅读
思想梦境/孙毅 长老
思想梦境让我们知道,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包含着灵性领域在其中的世界中。在人没有得着恩典之前,梦与现实是分裂的,正如生活中的白日与黑夜是分裂的,我们的肉体与灵魂是分裂的一样,因为它们被拦截成两个互不往来的领域。 继续阅读
我信教会——2013年7月圣餐聚会分享/袁灵 传道
合一、坚定并满有能力的教会是上帝最荣耀的见证,也是这世界最大的祝福。相信魔鬼的计谋骗不了所有的灵魂,更相信上帝为了自己荣耀的缘故在各处都已预备了复兴的种子。 继续阅读
寻找历史真相的入口 ——沈迦和他的《寻找•苏慧廉》
我们这一代从历史教科书上读到的很多史实,后来才发现似乎离真相很远。胡适那句名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年少时也常挂在嘴边,可不经一定的阅历,如何能体味出其中深意?
真相是什么?柴静说,真相是“无底洞的那个底”。
沈迦,一个亦儒亦商的温州人。基于十多年前的一个念头,对清末来温传教士苏慧廉发生了浓厚兴趣。这个在人们有限的视野中面目模糊的人物,冥冥中竟成为此后沈迦人生使命中的一个路标,引领着他六年追寻,跨洲越洋,突破重重障碍,力图接近“无底洞的那个底”。
说起来,追寻的源起我也曾有幸参与。在《寻找•苏慧廉》一书的序中,沈迦提到,新千年的第一年,他还是温州日报的编辑、我的同事时,我俩心血来潮打算合作弄本关于老温州的书。有着基督教家庭背景的他提出从“传教士”这个题目入手。
于是,我们一起去采访。在庄严肃穆的城西教堂,支华欣老牧师领我们参观教堂主殿,仰头看黑色粗壮大圆柱支撑的穹顶,一字字读着百多年前苏慧廉亲撰的碑文……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我平生第一次踏进教堂的大门,颇感神秘,而印象中那天教堂的灯光很昏暗,更加重了我内心陌生、紧张、敬畏等等纷乱杂糅的感觉。
那时“传教士”在我的心目中,基本就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所描绘的形象: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先遣队。他们蛮横傲慢,与腐败的官府勾结,包揽诉讼,欺压百姓。
但在随后搜集到的文史资料中,我一点点惊讶地发现:温州的现代教育、现代医学无不和传教士有着密切关联,特别是那个叫苏慧廉的英国人。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最终,这个超出我们当时能力的合作计划宣告流产。
而十多年后,独自出发的沈迦捧出了厚厚一叠书稿。他沿着苏慧廉的足迹跋山涉水,从温州到太原,从上海到北京,从香港到澳门,从牛津到剑桥,为我们还原了这位传教士、汉学家传奇般的一生。
在中国,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温州,在刚刚抹去了教案斑斑血迹的太原,苏慧廉度过了近30年的光阴,从仍嫌稚嫩的青年到沉稳练达的中年,恰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他的勤奋聪慧今天听来还像个奇迹——他很快学会了鸟语般的温州话,竟能操着一口熟练的温州方言布道;他创办了学校,建起了医院,而这些都是温州历史上最早的现代文明的曙光。
温州、太原,一南一北的两个城市,都不过是彼时帝国的一个缩影。最可贵的是,沈迦努力将苏慧廉置于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大背景下考量,借着苏慧廉那双深邃洞察的眼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骚动不安乱云飞渡的年代,一个枭雄草莽争相登场的年代,一个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年代,世劫汹汹中隐含了多少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啊!
当看到苏慧廉夫妇对1898年戊戌变法的关注,并在不经意间亲历了全北京城搜捕康有为的惊魂一刻,我读懂了他们对第二故乡的期待:中国的未来需要耐心,也需要持续的同情。
当看到1915年古稀之年的李提摩太说中国学校的教科书缺乏四种东西:一是缺乏真正的科学;二是缺乏真正的历史;三是缺乏真正的经济;四是缺乏真正的宗教。我和沈迦有同样的感慨:这四种缺乏,我们今天补齐了吗?
当看到苏慧廉的女儿谢福芸笔下的1926年的上海:没有哪个城市像上海一样霓虹闪烁,这无疑是很幼稚的品味,但却受到大众的欢迎。……我禁不住笑了。的确,“谢福芸这句话,对今天依然是很好的描述。”
沈迦以时间为纵轴,以寻访为横轴,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串起了每个时间节点上的重要细节,编织出了一幅近代中国风云图。在这幅图上,有地方民变的动荡,有维新变法的鲜血,有八国联军的炮火,有辛亥革命的枪声,有学生运动的激情,有庚子赔款的曲折……同样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视角观察,看到的是全然不同的景象。历史幽暗如长长的隧道,其复杂和多面又如莫测的迷宫,沈迦的探寻颠覆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让我们循着另一条路径——一条被掩埋了多年的路径,赫然发现很多早年被灌输的定论是多么粗暴和简单。
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如是,而那些小小的细节也同样可见沈迦对真相的执着。温州市图书馆珍藏着苏慧廉、苏路熙夫妇的两本英文著作,对此温州本地媒体一直以来的说法是: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温籍学者夏鼐先生在北京街头旧书摊上购得两书,后赠送给温州市图书馆作为善本加以珍藏。这个故事常常被作为夏先生情系家乡的典型事例广泛引用,没想到被沈迦发现了破绽。他并未放过这个无碍大局的小细节,坚持查阅第一手资料,夏鼐日记以及当年图书馆馆长梅冷生先生留存的信札,这才发现两本书原来是温州市图书馆向夏先生借阅的,在夏先生多次催还未果后便留在了图书馆,成为温州学界了解苏慧廉及温州近代宗教史的重要史料。
内心深处,我真的感到很遗憾,好端端的典型事例被揭开了另一面——竟是借书未还。不过遗憾归遗憾,我们终究要鼓起勇气面对大大小小的真相。它让我们知道,很多真相并不美好,甚至是残酷的,但真实总是让人更清醒、更理性。
沈迦说自己这本书是“雄心和能力失衡的产物”,我倒觉得它是知行合一的收获。满世界的搜寻一个几乎要被遗忘的人物,线索渺茫,语言障碍,明知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结果亦未可预料,但他还是不计成本全身心的投注了进去。在写作过程中,为恶补历史,阅读了一两百本书,查阅了大量资料,甚至有相关当事者后人翻箱倒柜找出的长辈日记。那些隔了数十年岁月侵蚀的字迹让他读得很辛苦。“辨认十来页,即要闭眼让眼睛歇一歇”,他一度因此罹患眼疾,视力严重受损。
不过,沈迦最终用六年时间以及这本30万字的著作验证了那句老话:苦心人,天不负。无巧不成书的小说情节居然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他绕了地球一圈寻找的人最后发现竟是温州文坛前辈;在海外偶遇的中国牧师竟然是温州早年本土传道人的后裔……上帝必是眷顾勤奋的人,将这些奇遇作为他努力的回报。
了解历史是为了观照今天。恰如《寻找•苏慧廉》台湾版的书名《日光之下》,语出圣经“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已发生的,未来必还会发生。
对历史真相的探寻,远未结束。
(本文由新星出版社提供,《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作者: 沈迦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守望》第51期——社会服务
简讯:
1、 6月16日,本主日共有30位弟兄姊妹因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1位姊妹礼拜五晚被住宾馆。至当日上午10:55左右,所有被扣留的弟兄姊妹均被释放。
2、 6月23日,本主日共有23位弟兄姊妹因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1位姊妹礼拜五晚被住宾馆。至当日上午10:40左右,所有被扣留的弟兄姊妹均被释放。
3、6月30日,本主日有25位弟兄姊妹因为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有几位弟兄姊妹与有关部门的人员发生争执,其中两位弟兄姊妹直到下午五点多才被释放出来。至17点50分,所有被扣留的弟兄姊妹均被释放。
4、芦山赈灾特别奉献又收到2400元,本次特别奉献共募集赈灾款22546 元,已全部转交相关主内团队。
5、7月圣餐安排:7月2、3日(礼拜二、三)晚19:00在西屋举行圣餐崇拜,请弟兄姊妹安排时间参加。
6、新树教会迁出西屋:自6月23日起,新树教会正式迁出西屋,故西屋不再用于主日聚会。经治理委员会同意,守望教会将库存的部分椅子、钢琴等赠送给新树教会。为此,6月22日,赵生、会素等17位弟兄姊妹去临时库房整理物品,协助新树教会搬运所需物资。
7、 端午节假期期间,诗班为期两天的美好营会在房山郊区欢乐开展,诗班成员含家属和特约嘉宾有17人参加。
8、又到一年毕业季,守望教会学生团契2013年毕业晚会于6月22日晚举行。学生团契2013年共有17名毕业生。
9、征稿启事:下一期《@守望》的主题是“关注单身姊妹”,这是教会牧养面对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适而未婚,怎么办?欢迎投稿。截稿日期是7月19日,投稿信箱:shwchurch3+ej@gmail.com。
——————————————————————————————————————————————————————————————————
热点关注
同性恋带给福音怎样的挑战? ——从美国最高法院否决《捍卫婚姻法案》引发开来
同性婚姻正进入你所在的社区,现在不是惧怕、勃然大怒或诉诸政治手段的时候。这是像我们这些被神饶恕的罪人,去做基督的百姓一直在做的事情的时候,去指向基督的十字架,说道:“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
教牧分享
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孙毅长老
当我们说基督徒应有其社会关怀或责任时,我们并不是要承担在这个地上建立什么样的天国的责任。这些都是过于刻板和狭窄的理解。圣经只教导我们爱身边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某种抽象的群体或非人格化的制度。
——————————————————————————————————————————————————————————————————
关注雅安
上帝和我们,一起在雅安——雅安机构服事概况
4月20日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日子,地震的突袭撕裂了这里的静谧安详,随之而来的是滚滚的泥石流与遍地的废墟。雅安在呜咽,考验人心的时刻到了,四方的支援、八方的援助、志愿者蜂拥而至。
神向我说话——雅安志愿者见证/赵弟兄
主颁布的大使命我们不知道读过多少次,也讲过多少次,但始终没有具体的行动,这次总算迈开了第一步。当我走上这条宣教之路时,我亲身经历神的带领,每当我犹豫彷徨时神就藉着圣经向我说话,显明他的旨意,坚固我的信心。
雅安志愿者见证二
我们的神是保守他的百姓的,他是保守他子民的神。不论遇到什么事,人总是最先想解决的办法,而主想要的却是如何在环境中使他得荣耀,他给我们的永远都是祝福、喜乐与平安。
——————————————————————————————————————————————————————————————————
美好见证
靠着上帝才能成就爱——孤儿院服侍有感/晓东
在与孤儿群体逐渐深入接触当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些在地上没有父母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生活上的救助、教育条件的改善,其实,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爱。
面对癌症,假如你想帮忙/songsao
自2003年父亲罹患胃癌开始,癌症这个词便开始走进我的生活,且越走越近;直到2009年自己被诊断为乳腺癌,经历了手术和八期的化疗,癌症真正走入了我的生活。而自此,我也开始走进癌症病人的生活和生命中。
在中国建立医疗服侍的长城/周明 牧师
在医疗服侍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专业知识和水平要过硬,服侍的态度要端正,而且要抱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同时注意我们不要把传福音放在首位,而是先建立关系,真心地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奉献与逼迫——小记怡乐老人之家的建立与现状
尽管这个老人之家已经存在了近二十年,先后赡养了五百多位老人,却一直没有一个老人院的“名分”。 多年来,他们向民政局申请注册,一直以“条件不符合标准”遭到拒绝。最近几年更是不断受到逼迫。
——————————————————————————————————————————————————————————————————
户外敬拜
户外敬拜小记(之三十三、三十四)/马锐
时光如电,主啊,这样的日子,是应该快一点好呢,还是慢一点好?你的恩典什么时候临到呢?或者这户外的日子就是你赐给我们的恩典,我们已经在这恩典中了。
——————————————————————————————————————————————————————————————————
思想随笔
爱把荒漠变成乐园————《荒漠乐园》书评/齐宏伟
贪污腐化、坑蒙拐骗等固然有体制上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丧失了信念和精神,世道也从有所不为和有所作为的价值理性变成了无所不为和为所欲为的工具理性。
——————————————————————————————————————————————————————————————————
祷告分享
“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6月份圣餐分享/晓峰 牧师
我们需要有一种为了不犯罪而受苦的心志。很多时候读圣经的经文,它提出来的挑战不会让我们特别舒服,但你照着如此行了,会发现,这经文在你的生命当中就是真实的。
我们要过有异象的生活/一琨
我们生命当中遇到问题,缺乏的时候用钱、孤独的时候用婚姻、焦虑的时候用心理辅导、实在烦了可以移民,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有被提到吗?
——————————————————————————————————————————————————————————————————
属灵阅读
——————————————————————————————————————————————————————————————————
主日讲章
你们信 神,也当信我——2013年6月16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活出新生命——2013年6月23日主日讲章/袁灵传道
圣灵的工作带来信心和盼望——2013年6.30日主日讲章/天明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