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洛桑宣教大会已经告一段落,但本次大会对于中国教会的影响却会长远持续。虽然中国教会的参会者没有能够整体赴开普敦参会,但我们相信,中国教会却以未能“到场”的方式参与了这次洛桑大会;以缺席的方式“在场”于整个开普敦会议。虽然一些参会者只走到了机场,离开普敦还有千山万水,但在基督里,我们已经与世界其他基督的教会、与所有从世界各地去的弟兄姊妹相连在一起。
当然,这次中国教会的参会者未能赴会,相信也有神的许可。在他奥秘的旨意中,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寻求和反省的地方。中国参会者本想把这次大会当作是中国教会在世界教会面前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但现在,事实显露出中国教会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教会,在作为一个整体的教会走向世界宣教的路途上,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学习。
这次中国教会已经在学习的一个功课就是不同类型家庭教会之间的彼此接纳、支持与连接。借着这次洛桑大会的筹备、代表的推选,各地区的传统型教会、团队型教会、城市新兴教会及专业团体在耶稣基督这位教会元首里,在要同心回应世界教会借宣教士带给中国教会无数恩典这个心愿上,在要合意将福音传向地极的大使命中,走到了一起,一同见证了本次大会所要寻求的在基督里的合一:“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弗2:20—21)
但中国参会者被阻也将中国教会一个长久以来让人心痛的分裂再次显明出来。六十年过去,不少人以为这个分裂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这次事件却让我们看到,作为基督耶稣的教会,若不是“被建立在使徒与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各房都无法联络得合式。造成中国教会分裂的,既不是本次国际洛桑大会组委会,也不是这些被阻的中国参会代表,而是那干涉中国信徒宗教信仰自由的公权力,以及依附并效忠这种公权力的“三自”组织。六十年来,正是这种非教会性的官方行业组织像一个插入中国教会的楔子一样造成了中国教会的分裂。这个非教会行业组织不仅使“三自”下的地方堂会失去法人地位,掳去其自治与自传的权柄,占有其自养的教会资产,同时也意图如此地控制整个家庭教会,从而作为中国教会的代表,使中国教会不是连于元首基督,而是连于拥有世俗公权力的凯撒。
愿神怜悯中国教会。我们不知道中国教会的这种分裂何时才会结束,但我们知道,只要连于元首基督,认识神的儿子,中国教会必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我们相信,有一天中国教会必以其长成的身量出现在世界教会面前,在“整全的教会把整全的福音传向整个的世界”这个大的使命中承担她当承担的责任。
本期主题是“洛桑事件”。我们知道,反思洛桑事件对中国教会的长远影响还需要时间,但我们相信,把现在所经历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正是这种反思的良好开始。但愿中国教会在经历洛桑事件后有更好的成长。
作者归档:sweditor3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旧约十诫中的第一诫就明确地告诉与神立约的百姓,除了这一位与百姓立约的独一真神之外,百姓不可有别的神。在新约中,主耶稣把这种独一性以更为直观的话语表达出来:“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不可有别的神就意味着,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不能够爱世上的任何事物,包括家人、朋友、财物、党派以及国家,甚于爱我们的主。他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我们就不配作他的门徒;因为,这是我们得着永生的唯一途径:“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卷首语
真理讲台
教会建造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附:
1、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
2、产权代表人声明
3、对建堂的主要疑问及回应
4、建堂奉献原则
5、北京守望教会建堂代祷书
守望教会牧师建堂访谈/本刊编辑部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天明
守望教会2009建堂纪事/刘官
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双燕
唐崇荣牧师建堂访谈录/本刊编辑部
神学思考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会堂之于国度的意义/王怡
我们为何不加入“三自”爱国会?/孙毅
挣扎在上帝与凯撒之间——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基督教会/宋军
对“基督徒的自由”一文的回应/孙毅
圣殿/新恩
建堂:怎能忘记弟兄姊妹?——从社会学等角度看守望教会建堂/Jerry
灵性操练
敬虔生活
山上的城/李红
咫尺天涯/曾淼
在神没有难成的事/连枫
建堂日记摘抄/snow
让主的心喜乐满足/沈颖
读书沙龙
安全的道路上没有平安——读《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小雪
北京基督徒会堂建堂始末/王明道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李道生
艺术广角
洛桑会议
封三
主爱在中国(简谱)
读者反馈
2010年秋季号《杏花》出刊以后,编辑部陆续收到读者反馈,现摘录如下,若读者对刊物有任何的意见,欢迎发邮件至xinghua2007@gmail.com与我们交流。
石家庄杨弟兄 :
守望建堂的确是一场属灵争战,为守望祷告、为中国教会祷告。
陕西孙弟兄:
秋季号《杏花》已收到,看了守望教会的建堂的经历及祷告很是感动,感谢神的怜悯和同在,我每天也为守望的同工和众肢体祷告,求神坚固信心,在每次的经历中认识神的全能和人的无能,仰望交托给神,神会照他的旨意成就在我们谦卑顺服的人身上,将荣耀归给神。
河南余弟兄 :
守望教会全体同工、《杏花》事工同工,感谢神的恩典,守望教会这样一种教会成长的方法和建堂的计划,给诸多城市新兴教会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模式,特别是你们对教会的治理和行政管理,给我们在探讨教会的团队事工配搭中带来诸多的借鉴之处,同时感谢神让这么多知识分子和成熟的教牧同工一起配搭,为中国家庭教会侍奉模式转型带来很好的样板效应,真的为你们感恩和喜乐。本人关注你们教会也有一些时间了,也在你们教会的网站上下载了不少的资料,但都没有告诉你们教会,特此感谢,我们教会也在不停的扩张中,在建堂的这条路上与你们会有诸多的相似之处,非常感谢你们将这期的《杏花》发给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属灵的指导。
新疆苏弟兄:
主内平安,你所寄出的《杏花》我已收到,内容很丰富,给我们灵性很大的帮助,守望建堂是全中国教会的旗帜,我们都该付上功夫,这是我们共同参与的机会,是使命使然,义不容辞,使被囚的得释放(在信仰自由的层面上我们是被囚的)。
江西吴姊妹:
主内编辑朋友们好,新一期杏花已经收到,非常感谢。因为是课间拿的包裹,首先翻开后面的文章,看到书拉密的文字,一直很喜欢这位姊妹的文笔。呵呵,结果觉得本期文章她的开头就像是在写我,因为不久前也被领导找去谈话了啊。祝福守望教会,祝福你们,愿神赐恩给我们和我们的国家!
上海朱姊妹:
各位在京的兄弟姐妹:
愿你们安稳、得力!
请允许我先引用一段《耶利米书》的经文:“你若与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觉累,怎能与马赛跑呢?你在平安之地虽然安稳,在约旦河边的丛林要怎样行呢?”(耶12:5)
读了《杏花》之后,感觉守望教会建堂,不啻于一场艰苦的跑步竞步,斯诚不易。我虽然人不在北京,也不再在守望教会一同聚集敬拜,但长时间同蒙一灵清晰、明确感动,为守望教会建堂献出自己一份力,不论是金钱奉献还是膝盖和嘴唇的代价——我相信异地这样同蒙感动同负一轭的肢体不在少数。所以请你们,无论得时不得时,无论目前占据那应许之地的当地居民多么强壮、凶猛,都千万不要放弃跟从神的带领,直至进入那应许的迦南美地。在这过程中,连放弃争战都是不够忠贞的!
也请你们在为建堂争战的过程中,切勿疏忽对会众的牧养,不要稍却对福音的传播,请一刻都不要忘记宣教——我相信这是我们天上的父对守望教会的托付。
我也一直在关注本届洛桑大会中国与会者的参会进展,当昨天从守望网站读到天明兄失去联络的时候,我难过得不能自已,只能马上做一个祷告。我相信所有关注此事的肢体感受到的伤痛是一样的,我也在为你们所有人祷告,特别是守望教会那些灵里软弱的。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负上膝盖和嘴唇的代价,为你们代祷。
所以亲爱的守望者们,守望教会的众带领肢体,我愿意让你们知道,你们并不孤单,我们天上的父已经感动了一个异地的姊妹遥遥记念你们,每日清晨为你们代祷,我每次都被感动为你们提名祷告,所以请你们一定要对神忠贞,对神的托付忠贞!当你们觉得很难的时候,请一定记得马上来到神面前祷告。
为此我愿意告诉你们我的一点点看见,我在这段时间的祷告中渐渐看见神的永恒计划,那长期的计划。正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一样,尽管马丁·路德·金本人未能看到黑人不用再坐在公共汽车尾段的那一天,但在信心的仰望里,他实在清楚地看见了。
如今才半个世纪过去,可谁能想象得到就在50年前的美国,黑白对立那般严重,甚至一些南方的基督教会都公然敌视黑人信徒。感谢神,他让我最近重读了那段历史,从中看到了信心、智慧和力量,基督那和平的爱的力量。所以也求神赐给我们基督那般的谦卑、和平和忍耐。
也感谢圣灵感动我为大河房地产公司祷告,这一点或许会对你们有所安慰,所以我愿意让你们知道。
最后我想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那些不能相聚一起祷告的兄弟姐妹,就算身体不在一起,但在圣灵的带领下我从未感觉远离,我相信圣徒相通,我相信圣灵的带领,我相信圣而公之教会——这正是我何以至今仍以守望一份子自居,因为我和你们同感一灵,同负一轭。我倍感荣耀。
庞德《诗章十三》
这杏树盛开的花朵
从东方飘到西方,
我已尽力不让这杏花飘散
——庞德《诗章十三》
加略山的爱 文/老海
对于神最近在我们加略山教会所做的一切,我想留下一些文字作为记录。作为该教会的牧者,我深深以能在加略山服侍为荣耀。近两周来,我亲眼目睹了这间教会对于神国度惊人的奉献,使我的心深深地被震动,一种爱痛交织的感觉在我的内心盘旋着,作为牧者,加略山教会如同我的孩子,当他猛烈地冲开一切要为神国奉献时,我看见了他向神的憨和痴,像雅各冲向神要和神摔跤一样,我也看到了他的痛,因为他年轻的膀臂会被猛力拉伤,如同雅各的大腿被神触摸之后,他要在痛中瘸腿而行。但那却要成为他成长的记号:神的爱烙印在了他的身体上。
当关于洛桑会议的信息传到内蒙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教会的希望:中国教会要由一个散的教会变为一个合一的教会;要由一个接受的教会变为一个给予的教会;也要由一个被服侍的教会变为一个宣教的教会。在过往的二百年来,我们一直在宣教士的爱心、教导和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下成长着,我们也一直在一种关闭和隐蔽的地下环境之中成长着,以至于我们虽然有七千万基督徒,却都是处于散落状态的,并且奉献极少,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奉献几乎寥寥无几,当中国洛桑委员会提出我们要自筹资金并要承担邻国100位参会者的费用,中国教会要自主奉献1000万时,我看见中国教会实在在静默之中成长起来了。当洛桑的分享来到内蒙时,内蒙的众位牧者看到,这是我们内蒙教会蒙恩的转机,我们内蒙教会不是这些年都在为合一、成长和宣教祷告吗?我们盼望借着参与洛桑,使内蒙教会成为一个合一、给予和宣教的教会,并且愿意挑战内蒙教会能向神奉献一百万来支持洛桑。
感谢神,当我揣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指望回到加略山教会,开始和同工们分享时,有位同工满带着圣灵的感动跟我说:是的,我们中国教会要有整体的荣耀感,我们内蒙地区的教会也要有整体的荣耀感,愿神借着洛桑使我们中国教会强大起来!我又斗胆跟同工分享:我们教会能在这次向神奉献10万吗?其实这个数字我几乎完全是凭着信心说的,说完以后连我自己也不能相信。因为我们教会去年一年的奉献才15万,我们是一个小小的教会,支持着十来位宣教士和全职同工的花费,还有一年7万的房租。我在说10万的时候,想到上一次内蒙整体为洛桑奉献的11.3万中有我们教会认捐的3.6万,这样我们再奉献6万多就行了,但实在的说,就连奉献这6万我也不敢相信。但同工们却都同意了,并且愿意让我在教会中分享。
接下来的那个主日我是凭信心站上讲台的,圣灵却将极大的感动赐给了我,我流着眼泪对大家说:“这10万是我们教会要凭着信心和爱心才能够得着的一个数字,我本来不敢说,但主告诉我,这是他的教会,我不能低估他的工作。这10万是作为我们加略山教会整体向耶稣基督奉献的一份爱的礼物,也是我们为主做的一个共同的见证。这次我们不是向神要10万,而是要得能给神10万的能力。我知道我们教会也是一个成长中的教会,我们也有许多的需要,但我们不看这些,只看神的荣耀!”我两次哽咽着将这篇信息讲完,祷告时,我感受到加略山整体都在爱中被感动了。
在下午,同工们将认捐的数字发给我,我又一次流泪了:15万。只上午一场就奉献了15万,一个完全让我难以置信的数字。接下来的四个晚上,我们教会都在一起感恩、祷告,祷告时,一位姊妹哭泣着说:“我现在明白了我们的一切都是神的,我应该完全地为他而活。”她还说:“看见我们教会不为自己考虑时,神却将这样的复兴赐给了我们。”
周六的时候,同工告诉我,我们为洛桑的奉献可以截止了,因为已经远超过了10万。第二天的主日我分享《哥林多后书》8章和9章,来勉励也感恩祝福弟兄姐妹们的慷慨乐捐,并且宣布为洛桑的奉献到今天截止。但没想到弟兄姐妹们乐捐之心敞开得如此之大,还是不断有奉献的,周日结束时,已达23万之多。那位同工跟我说:“刘弟兄,我们真的应该感恩,弟兄姐妹们乐捐到连同工都不愿意接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周二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我知道神已经悦纳了这次的奉献。一位弟兄,在这次有很大数目的奉献,他在认捐时妻子不在场,就直接写了一个大数字。回去跟妻子交通时,妻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啊?他说:我被圣灵感动,不敢消灭。妻子也是乐意支持。但近来他们的经济状况也吃紧,他是凭信心写的数字。而且他们要外出二十多天,盼望能在外出之前将认捐的奉献汇给教会,于是他向主祷告。没想到在周一的晚上,有一个人(也许是他们的生意伙伴)到他的家,提了一大笔现金,跟他开玩笑说:“教会让我来给你的。”而且数目正好是认捐的数目,不多也不少。这位弟兄第二天就汇过去了,并且说:“神太奇妙了,早知这样,当时应该再多写些。”他们一家就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了。
昨日在联祷会上分享了神在加略山教会所赐的恩典,勉励我们内蒙教会要成为给的教会,众人也都深受激励。我们本卑微如尘土,愿神将乐捐之恩厚厚地赏赐我们!也愿我们中国教会整体崛起,能多而又多地将财物和宣教士送往世界各地,因为“施比受更为有福”!
笨拙之笔,捕捉几缕神恩写下,写时仍不能完全明白,内心还是有种爱痛交织的感觉。愿神大大赐福加略山教会!愿神大大赐福众教会!
2010 年第三届洛桑会议简介
一、这届洛桑会议的历史意义
第三届洛桑会议将于2010 年10 月16 至25 日在南非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又被称为2010 开普敦会议)。预计将会有来自二百多个国家的4,000 位代表参加会议,另外还有1,000 位特邀来宾、观察员和在开普敦的现场工作人员。除了这5,000 位在开普敦现场直接参会者之外,还将会有成千上万人能够通过虚拟方式参加这次盛会。
这次会议之所以选在2010年是因为这一年在历史中乃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首先,2010 的这次盛会是为了纪念100年前的那次盛会,即1910 年在约翰•马特(John R. Mott)的带领下在苏格兰爱丁堡(Edinburgh, Scotland)所召开的普世宣教会议。2010年召开的开普敦会议让教会有机会庆祝那次爱丁堡世界宣教大会,并且庆贺自那次爱丁堡会议以来宣教和福音事工所取得的进展。另外,开普敦会议也将给教会以机会来评估我们作为全球教会的能力:自1910 年以来,我们已经在宣教和福音事工方面学到什么?犯了哪些错误?我们从这些错误中汲取什么教训?在分享福音时有什么新挑战和机会摆在我们面前?
开普敦是从7个城市或地区中选出来作为会议地点的。选择开普敦具历史重要性,因为公认的宣教之父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曾经提议,于1810 年在那里召开国际宣教会议。200年后,克里的心愿终于得到成就。 另外,“非洲企业”的创始人暨2010 年开普敦会议顾问团成员迈克尔•卡西迪(Michael Cassidy)说,他相信开普敦会议“将会为非洲教会增加巨大的动力和鼓励,完成其在21 世纪的普世宣教使命”。
二、这届洛桑会议的议题与使命
2010年开普敦会议将会成为一个“普世教会会议”,探讨向世界各地推进福音事工所面临的迫切议题。这种教会会议使基督的身体聚在一起,探讨影响福音的整全性、人类的未来以及教会的见证等的议题。无论你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你会发现,当基督徒努力传福音时,他们都在面对各种具有挑战性的议题。
许多议题在影响特定的地方或地区,有些议题也具有全球或国际重要性,例如对挑战福音的其他信仰作出救赎性的响应、艾滋病、贫困、深入门训的需要、环境问题、全球化和城市化等。诸如此类的全球议题需要世界各地神的子民“参与全球对话,寻求全球解决方案”。基督的身体是由所有信徒组成的全球身体,这是前所未有的。
教会现在也同时面对科技、生物伦理、恐怖主义和环境等议题,这些是20年前根本没想过的。我们看到教会、政治、社会和文化发生重大改变,与此同时,由于对抗福音的势力正在增强,教会面临的敌对和挑战也在增加。
具体来说,会议将围绕普世教会(the Whole Church)、整全的福音(the Whole Gospel)和直到地极(to the Whole World)三个主题,将讨论的议题细分为:全球化、城市宣教、协作同工、男女同工、管家职分、口语文化、环境保护、成功神学、世界宗教、贫富差距、媒体、技术、领袖培训、族群与身份、圣经翻译、运送圣经、职场服事、未得之民、侨民、人类的未来、生化伦理等方面。
教会通过对神的爱、基督的救赎、圣灵在肢体生命中的神圣工作连结起来。这种连结跨越种族、部落、族群、性别、宗派、地理和社会等障碍。没有哪个国家、宗派或服事能够独自回答摆在教会面前的所有问题。2010年开普敦会议使那些在基督里的弟兄姊妹以教会领袖的身份相聚一起,在祷告中寻求神的智慧,排除在分享福音的好消息时所遇到的种种障碍,好使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机会相信基督。
2010年开普敦会议使基督里的弟兄姊妹聚在一起,祷告寻求神的智慧,回应传福音所遇到的挑战和机会。我们一起谦卑寻求主,当我们研究世界和我们的文化,寻求如何处理教会和世界在下一代面临的紧迫议题时,恳求他的带领。第二届洛桑会议的结果是,世界各地的教会和不同机构之间产生了将近350个合作关系。我们祷告,2010 年开普敦会议将再增加近千个合作关系,更多人有机会听闻基督。我们希望一起确认,教会应当把精力放在哪方面,以便更加有效地响应基督的呼召,把福音带入整个世界,使万民作基督的门徒。
我们期待并且祷告,2010 年开普敦会议将达成三方面的成果。
第一,更能体会基督里的合一:《约翰福音》17 章记载,耶稣为门徒祈求,希望他的门徒合而为一,正如他和天父合而为一,好叫“世人相信”。当我们面对面相聚或以虚拟方式相聚时,我们有机会更接近神,在祷告和制定策略时心思意念相连接,更多地互相学习、在个人和事工上互相支持。这对于正在观看我们的世人将会是多么有力的见证啊!
第二,更加清楚明白福音:我们感到教会在福音上越来越模糊。那些自称相信福音的人,竟然也质疑福音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作为基督的身体,我们必须重新宣告我们在认信中失去的基础,即福音是真理。我们必须更加明白,在我们所居住的、不断变化的文化和世界中,如何传递福音真理。
第三,更加明白摆在我们面前的优先次序:我们同工比我们单独所做的更多。通过2010 开普敦会议,我们能够辨明关于神的教会和普世宣教的使命,他在对我们说什么,并且能更明白,并同心在言行上传扬基督。
三、这届洛桑会议的参加者
绝大部分2010年开普敦会议参会者是每天直接从事福音事工的同工,或是事工的推动者、教师、影响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参会者的选拔也会考虑参加者能够在2010 年开普敦会议之后,回到所在国家或地区,通过召集未到会的领袖,一起祷告、讨论和规划策略行动,以扩大会议影响的能力。因此参会者从以下群体中选拔:牧师和传道人;本国、国外和带职宣教士;平信徒专业人士(约10%的参会者是行政总裁、政府及市政领导、商界人士、宣教及事工筹款机构的捐款人和主管);宗派领袖、宣教机构主管、事工机构主管;专业事工主管和领袖(儿童、媒体、艺术、社会关怀、圣经分发、网络等);福音事工、宣教及神学教师;研究员、统计学家、历史学家、学生;国家或地区选拔委员会认为合适的其他人员。
洛桑2010年开普敦会议的国家或地区委员会已经于2008 年9 月1 日开始接收被推荐参加2010年开普敦会议代表的姓名及资料。推荐程序一直持续至2009 年3月31日。然后,国家或地区委员会审核所有申请表,再向2010年开普敦会议选拔委员会递交推荐名单。2010年开普敦会议选拔委员会于2009 年9月作出最终选拔,并且向现场参会者发出邀请函。
选拔2010 年开普敦会议现场参会者采用以下标准:在培训基督耶稣的门徒时,完全承认圣经的权威;认同《洛桑信约》,并且委身洛桑异象;能够从其所在处境在洛桑发言,包括他们的生命和事工体现他们对普世宣教的委身;所在机构和/或当地教会同意和支持;在本国的服事已经在影响力和责任上确立了声望和地位(作为国内服事人员、国外宣教士、由于事工安排或通过移民服事侨民而不在自身国家的人员);参与本地教会;体现协作或合作服事关系;愿意参与会前活动,例如回应会前报告和参加会前聚会;有机会回到所属地区传达会议内容,包括参会者承诺回到所在地,对事工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向洛桑国家委员会报告;向其他未参加者分享;承诺担起2010 年开普敦会议中出现的一个或多个普世宣教优先事工;由国家或地区委员会、2010 年开普敦会议选拔委员会或洛桑世界福音委员会推荐;熟悉以下其中一种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斯瓦希利语;有能力自行提供资金支持,达到国家或地区委员会设定的要求;热心组织会众为大会祷告,并且为本国的参会者祷告。
洛桑竭尽全力确保大会参会者代表每个国家中广泛的地区、语言和民族。这个异象最好的表述是《启示录》5:9和7:9,我们盼望参会者能够代表“各国、各族、各民、各方”。各个国家的参会者名额取决于该国基督徒和非信徒的数量,以及特定国家中的教会情况。洛桑努力确保参会者的比例如下:35%为女性,65%为男性;60%在50 岁以下;至少10%是平信徒(没有全职服事的人员)。
四、洛桑会议与中国教会的关系
洛桑运动曾经对中国教会产生过重要影响。1974年第一届洛桑会议,催生了华福(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CCCOWE,http://www.cccowe.org),推动了世界各地华人教会的宣教运动。
1989 第二届洛桑会议,200个座位虚席以待,期待中国教会回到普世教会的身体当中。会议提出重点针对“10—40 之窗”(指介于北纬10—40度之间,横跨北非、中东、印度和中亚的一块长方形地区,没有机会听闻福音的族群大多集中在这一地带)投入宣教资源,中国成为该区域中最大的宣教受益国。
参加2010 年洛桑会议对中国教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教会走出去,促进了与普世教会的合一与团契。1、我们作为中国教会的一部分,融入普世教会大团契。通过洛桑这个全球性的教会平台,加强了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2、恢复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在基督身体里的连接,并与大公教会的历史传承接轨。
第二,中国教会走出去,有利于中国教会迈向普世宣教。1、了解并宣传普世教会宣教的现状和动向。2、成为中国教会走向普世宣教的一个平台,推动中国教会参与普世宣教的实际行动——共同寻求使命,共同承担责任。
第三,中国教会走出去,展现出中国教会自身的成长与成熟。1、使中国教会具有更广阔的国度胸怀,促进中国教会内部的合一、交往和配搭。2、有助于加强中国教会在社会中的见证,推动中国教会以基督的爱和真理服侍这个世代并走向普世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