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北京守望教会2023年3月12日主日敬拜程序

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 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诗篇 18:1-2)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开始今天的主日敬拜!

齐声诵读:诗篇93篇

93:1 耶和华作王!他以威严为衣穿上;耶和华以能力为衣,以能力束腰,世界就坚定,不得动摇。
93:2 你的宝座从太初立定;你从亘古就有。
93:3 耶和华啊,大水扬起,大水发声,波浪澎湃。
93:4 耶和华在高处大有能力,胜过诸水的响声,洋海的大浪。
93:5 耶和华啊,你的法度最的确;你的殿永称为圣,是合宜的。

唱诗:我听主声欢迎(30)


我听主声欢迎,
召我与主相亲,
在主所流宝血里面;
我心能得洗净。
主啊,我今来,我今来就主,
求用宝血洗净我,洗净一切罪污。

虽我软弱卑污,
救主赐我能力,
将我污点完全洗净,
丝毫不留痕迹。
主啊,我今来,我今来就主,
求用宝血洗净我,洗净一切罪污。

耶稣召我向前,
达到完全信望,
完全仁爱、平安、信靠,
在世如在天堂。
主啊,我今来,我今来就主,
求用宝血洗净我,洗净一切罪污。

齐声诵读:诗篇34:1-18

34:1 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
34:2 我的心必因耶和华夸耀;谦卑人听见就要喜乐。
34:3 你们和我当称耶和华为大,一同高举他的名。
34:4 我曾寻求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
34:5 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
34:6 我这困苦人呼求,耶和华便垂听,救我脱离一切患难。
34:7 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
34:8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34:9 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
34:10 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
34:11 众弟子啊,你们当来听我的话!我要将敬畏耶和华的道教训你们。
34:12 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
34:13 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34:14 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34:15 耶和华的眼目看顾义人;他的耳朵听他们的呼求。
34:16 耶和华向行恶的人变脸,要从世上除灭他们的名号。
34:17 义人呼求,耶和华听见了,便救他们脱离一切患难。
34:18 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

唱诗:耶和华是爱(365)


耶和华是爱
让我安歇青草溪水边
神令我省察心中的幽暗
共度每一天

耶和华是爱
在困境中他保守引领
神为我摆设丰盛的恩典
在危难也不改变

在世间主恩与共
他的爱常在我身边
神为我施恩惠保守勉励
共同度此生

耶和华是爱
让我安歇青草溪水边
无限满足快乐涌自心田
在危难也不改变

齐声诵读:彼得后书1:3-11

1:3  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
1:4 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 神的性情有份。
1:5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
1:6 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1:7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
1:8 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
1:9 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
1:10 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
1:11 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唱诗:耶和华以勒(238)


耶和华以勒,他的恩典
能够供应我一切需要,
一切需要。

耶和华以勒,他的恩典
能够供应我一切需要。

我主的恩典够我用,
是按照他极丰盛的荣耀,
祂要差遣天使来照顾我,
耶和华以勒为我预备,为我预备,
耶和华以勒为我预备。

讲道经文:使徒行传25:1-12

25:1 非斯都到了任,过了三天,就从凯撒利亚上耶路撒冷去。
25:2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首领向他控告保罗,
25:3 又央告他,求他的情,将保罗提到耶路撒冷来,他们要在路上埋伏杀害他。
25:4 非斯都却回答说:“保罗押在凯撒利亚,我自己快要往那里去”;
25:5 又说:“你们中间有权势的人与我一同下去,那人若有什么不是,就可以告他。”
25:6 非斯都在他们那里住了不过十天八天,就下凯撒利亚去;第二天坐堂,吩咐将保罗提上来。
25:7 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周围站着,将许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证实的。
25:8 保罗分诉说:“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凯撒,我都没有干犯。”
25:9 但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问保罗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听我审断这事吗?”
25:10 保罗说:“我站在凯撒的堂前,这就是我应当受审的地方。我向犹太人并没有行过什么不义的事,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
25:11 我若行了不义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他们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我要上告于凯撒。”
25:12 非斯都和议会商量了,就说:“你既上告于凯撒,可以往凯撒那里去。”

讲道题目:我要上告于凯撒(点击查看)


回应诗歌:神的道路(137)

 

神的道路高过人的路,
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
他的心里有蓝图,
他的时间不错误,
一步一步带领你前途。
他立大地的根基,
他让云彩空中飘浮,
是他创造生命气息,
是他应许照顾赐福。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
耐心等待必有欢呼。
啊,耐心等待有欢呼。

共颂: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敬拜结束◎

祝福歌:耶稣给你平安(352)


这世界虽有苦难,主耶稣是避风港湾,
他要给你,他要给你平安,源源涌流不断。
耶稣耶稣,给你平安,耶稣给你真正平安。
深深在你心里,源源涌流不断,
哦,耶稣给你平安。(X2)

“我要上告于凯撒” ——2023年3月12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徒25:1】 非斯都到了任,过了三天,就从该撒利亚上耶路撒冷去。【徒25:2】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首领,向他控告保罗,【徒25:3】 又央告他,求他的情,将保罗提到耶路撒冷来。他们要在路上埋伏杀害他。【徒25:4】 非斯都却回答说,保罗押在该撒利亚,我自己快要往那里去。【徒25:5】 又说,你们中间有权势的人,与我一同下去,那人若有什么不是,就可以告他。【徒25:6】 非斯都在他们那里,住了不过十天八天,就下该撒利亚去。第二天坐堂,吩咐将保罗提上来。
【徒25:7】 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周围站着,将许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证实的。【徒25:8】 保罗分诉说,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该撒,我都没有干犯。
【徒25:9】 但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问保罗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听我审断这事吗?【徒25:10】 保罗说,我站在该撒的堂前,这就是我应当受审的地方。我向犹太人并没有行过什么不义的事,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徒25:11】 我若行了不义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他们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我要上告于该撒。【徒25:12】 非斯都和议会商量了,就说,你既上告于该撒,可以往该撒那里去。

保罗从耶路撒冷去往罗马有上帝清楚的应许,但是上帝话语成就的方式却超乎保罗的预料。离开耶路撒冷,是在罗马千夫长高规格的护送下安全离开的。来到凯撒利亚,保罗第一次在罗马巡抚腓力斯面前被犹太人控告,受审。虽然腓力斯并没有查出保罗有什么罪来,但两年过去了,腓力斯到了要离任的时候,保罗还在被拘押的状态中。腓力斯既没有在保罗身上得着什么好处,也没有随了犹太人的心愿。只是腓力斯两年之久对保罗的拘押却让保罗时刻还处在犹太人的控告和威胁之下。

今天的经文是保罗在下一任巡抚非斯都的堂前,第二次被犹太公会控告的记录。但这段经文的重点不是保罗在公堂之上藉着为自己分诉来宣讲福音,(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捆绑以及在凯撒利亚被控告的过程中共有五次当众宣讲,为要应验在犹太人和诸侯君王面前为基督作见证的预言)。今天这段经文的重点是保罗第一次在庭审中主动提出要上告于凯撒的诉求,由此正式拉开了他离开凯撒利亚去往罗马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次看到上帝超越人心的带领和作为,不管人怎么思量,神的旨意总能成就。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享,一,犹太人对保罗的控告和阴谋,二,非斯都对犹太人的讨好;三保罗的上诉请求。

“要在路上埋伏杀害他”

“非斯都到了任”

腓力斯的被撤换,主要是因为他的无能和暴戾做法,令犹太地区的局势非常紧张。因此,罗马政府为缓和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就换一个更温和与公正的官员来任犹太地区的巡抚。从人的视角来看,这次官员的更替是政治的原因,但如果从上帝救恩历史的角度来看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解读,那就是上帝的仆人在凯撒利亚被拘押的时间满了两年,现在到了保罗要离开这里去往罗马的时候了,为此上帝就撤换了腓力斯,换上非斯都,要藉着非斯都这个人让保罗离开凯撒利亚。// 就像上帝藉着哥老丢吕西亚这位罗马千夫长多次保护保罗,并护送保罗离开耶路撒冷一样。

“祭司长和犹太的首领向他控告保罗”

非斯都是一个很勤勉的官员,他上任第三天就从凯撒利亚去耶路撒冷拜访犹太公会及其他权贵人物。这可能也表示当时的局势的确比较紧张,非斯都想尽快有所作为。但这更是上帝的时间安排,神的时间到了,一天都不会耽延。但非斯都如此急切的拜访,却让犹太人在时隔两年之后再次看到了谋害保罗的机会。他们一见非斯都,立刻就向新上任的巡抚提到保罗的案件,并请求把保罗送回到耶路撒冷来审问。他们并非是真的要再审此案,而是想要像两年前所谋划的那样在半路上埋伏刺杀保罗。犹太公会此举用心非常险恶,他们想要利用非斯都,一方面非斯都刚到任可能不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他们看见非斯都如此赶着来拜会他们,是在向他们示好,他们就借机发动。其实,都可以把犹太公会的这个请求看为是对非斯都的陷害,因为非斯都正是为了犹太地区的稳定而来,但犹太人却想要藉者非斯都制造一起刺杀罗马公民的流血案件。若非斯都答应了犹太公会,他面临的大概率会被罢官追责。

从犹太人这种不顾一切的刺杀谋划可以看到,他们对保罗的仇恨是如此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刻在心里。哪怕保罗都已经被关押两年了他们也没有放弃要杀保罗的想法。此时连公会的大祭司都已经换人了,他们对保罗的仇恨也没有任何改变,反而越发强烈,因为他们不惜以一位罗马高级官员的政治生涯来陪葬。也可能就是因为罗马官员换任,犹太人担心随着新巡抚的上任,保罗可能会被释放,所以他们就想先下手为强。无论怎样,随着犹太人的请求,保罗再次被放在了生死危机当中了。

“非斯都却回答说…”

但“人心多有计谋,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非斯都此时展现出了他为官应有的谨慎。他上任三天就来拜访犹太权贵,固然显出了他的心急和示好,但犹太首领却对第一次谋面的新巡抚如此急切地提到保罗的案件,这不得不让人下意识觉得这事不能轻易答应。太过急切,反令人多想。非斯都当即拒绝了犹太人的请求。他并不知道犹太人背后的阴谋,但他却知道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不能贸然答应这这种急切到有些不合常理的请求。非斯都的确是想要与犹太权贵搞好关系,但前提是以他认为安全和可掌控的方式。他就告诉犹太人,保罗本来就被关在凯撒利亚,我也马上就要回凯撒利亚,你们可以派人到凯撒利亚来审理这个案件。非斯都的谨慎令他躲过了这次被利用的危机。而且,非斯都在论到保罗的时候用语也很谨慎,“那人若有什么不是,就可以告他”,菲斯都并没有因为犹太人公会对保罗的控告就先入为主地认为保罗真有什么罪,也没有对犹太公会有什么承诺说,只要你们下来人告他,我就会照着你们的意思定他的罪。可见,非斯都在为官公正方面还是有所持守,并不是那种为了自己的目的行事毫无底线的做法。他的基本良知和稳妥的选择,就救自己脱离了杀害上帝仆人的阴谋。对于保罗来说,这是生死危机,对于非斯都来说,也可以说同样是生死危机。因为非斯都可能只是把犹太人的提议理解为这是为了地域优势和控告便利的提议,他不知道犹太人的疯狂打算。对于非斯都来说,在拒绝和答应之间并没有那么不可协调,若他讨好犹太人的心思再重一点可能他就会答应,但此刻他照着常理选择了拒绝。// 很多时候,在地上行事为人的智慧不在于知道很多事情背后的隐秘,不在于知道别人内心的想法和打算,然后我们才能做出智慧的选择。而是,我们就照着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了解程度,照着上帝话语的规范,照着我们内心良心的清洁,该怎么作就怎么作,不惧怕得罪谁,不惧怕因坚持原则而有的可能后果。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受制于人,不被人利用,不把自己陷入到未知的危机中。

犹太人的阴谋就此落空。我们看到神的手在人心里面的掌权。就像亚哈随鲁王有天晚上失眠,想看宫廷记录,恰巧就有人将末底改一年前救王的事情念给他听,又恰巧当时没有奖赏末底改,王想现在给补上,又恰巧哈曼在门外正等着进谏要王下令绞死末底改,亚哈随鲁王没等哈曼说话就立刻吩咐他去执行奖赏末底改的命令。几个在人看为平常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情景。这就是上帝对于人类历史常用的导演方式。祂可以以超自然的方式介入,但更多是以不违背人“自由意志”的看起来更自然的方式来引导事件的发展。上帝对人心可以在几个不同的意念衡量之间有人所不能理解的介入,使得人的意志既是在自己的意愿中来运行,又同时在上帝的权柄之下。这常常都是人所不知晓的,但却都是照着神的意志在进行。神若不允许,真的我们连一根头发都不会掉下来。非斯都并不认识保罗,也不认识耶和华,他就是照着他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当时对话的情景来说话做事。就是这样,让犹太人的谋划不能成就。此时,远在凯撒利亚的保罗并不知道,上帝已经藉着对犹太人的急切和对非斯都心怀意念的引导,让关乎他生死事情的交锋暂时告一段落。

“但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

为了表达对犹太人的看重,非斯都再次显出他雷厉风行的做事方式。在回到凯撒利亚之后,第二天就坐堂,“吩咐将保罗提上来”。显然,非斯都从耶路撒冷返回凯撒利亚的时候,是带着控告保罗的犹太人一同下来的。

“将许多重大的事控告他”

犹太人在两年之后,再次派出一个团队到凯撒利亚来控告保罗。关于庭审路加简略记录,因为大概还是与之前腓力斯在任时一样。但这里有两个细节,一,“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周围站着”,这一幕场景更准确的描述是,一群犹太人站着围住保罗。这就突出了犹太人对保罗充溢的敌意和威胁,属灵上就是那恶者藉着犹太人向保罗显出嘶吼吞咬的架势。而保罗则是孤身一人,面对一群气势汹汹的恶人。当然并非是保罗一人在面对,主与他同在。这种情景,我们并不陌生,过去和现在很多弟兄姊妹都曾面对过,一群人围绕着你一人,向你施加压力,口吐凶杀威吓的话,想要让你恐惧并且跌倒。但神有应许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我们若倚靠神,纵然在孤身一人的时候也能面对和得胜。二,犹太人“将许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证实的”,这也是撒旦常用的方式,用许多在法律上很严重的罪名来控告圣徒,不但罪名骇人听闻,而且还有很多项。这一方面是为要恐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取在罗马法庭前置保罗于死地的一种可能性。但这些罪名都是莫须有的栽赃和渲染夸大,没有一条是有证据的。而且,这一次犹太人的控告,相比两年前可能还编造了诸如保罗试图谋反,干犯凯撒等政治的罪名。这样的罪名最容易被重视和定罪。针对犹太人的控告,保罗的回应非常简单,就一句话,“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该撒,我都没有干犯”。很多时候,面对仇敌的攻击,不用说很多话来证明自己,只要表明自己的不认可和无罪就可以了。面对子虚乌有的事情,不作过多辩论。我们不需要证明自己无罪,只要凭信心说明是为基督的缘故面对这一切就好。

“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

显然,非斯都也看出了犹太人的控告都是不能证实的,他也看出了犹太人对保罗的“看重”。非斯都心知肚明保罗并没有罪,犹太人的控告只是关乎他们信仰不同的争端。所以,他的良知使他不能照犹太人的说辞来定保罗的罪。但是,非斯都也没有判定保罗是无罪的,他的良知太软弱,还不能使他作公正判决。非斯都作为一个在犹太地区任职的罗马官员,他上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缓和犹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在如何判决上,他要考虑犹太公会的反应以及和他的关系。他知道,如果他判保罗无罪释放,无疑就大大得罪了犹太公会。但他 的良知又不能判决保罗有罪。他该怎么办呢?// 可能此时的非斯都内心正在各种纠结和衡量。

坐在公堂之上的非斯都此时跟在耶路撒冷拜会犹太人时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不了解这个案件,虽然他也不了解犹太人背后的谋划,但因为他的谨慎就拒绝了犹太人的请求,他就救保罗和他自己脱离了危机。在凯撒利亚此刻的公堂上,非斯都了解了这个案件,并不复杂,这个保罗虽然是个罗马人,但也是一个犹太人,原本就跟耶路撒冷这些犹太人是一拨的,因为对他们信仰的不同理解闹翻了,才有了这个原本就不归罗马法庭审判的案件。之前不了解情况,为了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不能随意答应犹太人的请求。现在了解到案件很简单,保罗除了罗马公民的身份,也没有特别需要顾忌的。为了讨好犹太人,牺牲一下保罗也未尝不可。虽然非斯都知道了犹太人控告的无理和保罗的无罪,反而他却不能公正审断了。此时的非斯都,把考虑跟犹太人的关系,放在了公平正义之上。因此,“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案件后续给了保罗一个提议,“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听我审断这事吗?”。把保罗送回耶路撒冷去受审,本是非斯都已经拒绝了的犹太人的请求,但现在非斯都在公堂之上,众人面前却向保罗如此提议,是明明地向犹太人示好。

可能,对于非斯都来说,这是他此刻既不想得罪犹太人,又不想太违背自己内心良知,平衡这二者张力的最好解决方案。非斯都讨犹太人的喜欢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在明知对保罗的控告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没有当庭宣布保罗的无罪;第二,不但不宣布保罗无罪,竟然还提议保罗去耶路撒冷重新审理他的案子,这是一个明显对保罗不公不义又不利的建议。非斯都的良知表现在,第一,没有照着犹太人对保罗的控告就定罪了保罗;第二,虽然他有倾向把保罗送回耶路撒冷,但是他却是用了一个征询意见的方式,而非是一个宣布决定的方式。// 这一幕,跟当年彼拉多面对犹太公会控告耶稣的情景相似,犹太人是要杀耶稣,彼拉多却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最终彼拉多迫于犹太人的压力,做了非常荒谬的事,就是既宣告耶稣的无罪,又宣判钉耶稣十字架。

此时的非斯都依然不知道犹太人半路刺杀保罗的谋划,他如果公正审理,宣布保罗无罪,虽然得罪了犹太人,但是却可以让自己不陷入到犹太人的刺杀事件中。但此刻他怕得罪犹太人的惧怕胜过了他应当公正审判的良知,所以他就提出了一个在他看来可以拖一拖的妥协解决方案,实际上这是非常愚蠢的建议。这个提议再次让保罗面对了被刺杀的危险,也让他自己面对了极大的危机。// 在耶路撒冷,神藉着非斯都拒绝犹太人的请求,让人松了一口气,刺杀保罗的阴谋落空了。在凯撒利亚,犹太人的控告竟然让保罗再次要被置于被谋杀的危机之下了。这次却是由非斯都自己引发的。我们看到人心非常的诡诈和微妙,给人感觉,保罗的生死就在某些人的一念之间。

“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

其实,在公堂之上非斯都问保罗‘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听我审断这事吗?’,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提议。但凡一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来在凯撒利亚如果不能公正审理,去耶路撒冷有什么意义呢?而且,公堂上的所有人都知道,去耶路撒冷只会更加有利于定罪保罗。非斯都知道,犹太人知道,保罗也知道。保罗如果头脑正常没有发昏,一定会拒绝这个提议的。实际上,可能犹太人在听了非斯都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这么给保罗一个提议,也觉得这是很不智慧的做法,犹太人会想,你要有倾向,卖我们一个人情,直接就宣布移交到耶路撒冷就行了,你还征询保罗的意见干什么?保罗如果反对怎么办呢?// 当年亚迦布对保罗的预言是犹太人要把保罗捆绑,把他交给外邦人(徒二十一10),现在的情景却是犹太人竭力要把保罗从外邦人手里给抢回来。既然神说保罗要被交给外邦人,那么他就不会被交还给犹太人。

保罗面对非斯都不合理的提议,果然清楚有力地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站在该撒的堂前,这就是我应当受审的地方…他们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保罗其实是在指出非斯都审断的不公,我今天是在罗马的公堂上受审,我并没有违反罗马的法律,你作为一名罗马官员,只管宣布我无罪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你来管,你却要将我移交给犹太人,你不该这样作。

非斯都在历史上比腓力斯的评价要好一点,但好的有限。非斯都的良知更多一点,但是他的良知在面对犹太人的时候却没有胜过他对得罪犹太人关系恶化的恐惧。但他里面还有一点良知,(或许还有对自身政治安全的考虑)。他想要平衡对犹太人的惧怕和良知。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良知与恐惧是很难平衡的。非斯都平衡的结果就是提了一个两头不讨好的提议,犹太人觉得这个人情给的不彻底,简直就是敷衍,甚至后面还激发了保罗上诉的要求,让保罗彻底脱离了犹太人的手,(甚至,现场可能有人会想,该不会非斯都是想要帮保罗吧)。保罗会觉得,你明知道我无罪,却不宣判,反而提议把我交给犹太人,你不够公义正直。就是保罗说的“我向犹太人并没有行过什么不义的事,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让人看到,非斯都这么一个老练的官员,怎么在这事上就提了如此愚蠢的一个建议呢?这就是人们常常面对的道德困境,在私欲和惧怕中不能坚持公平正义,内心的良知却又让他不能完全去作恶。最智慧的做法当然是离恶择善。不够智慧的做法就是首鼠两端,想平衡两端,却两头不讨好。但两头都想要的妥协哪怕被看为是无知和愚蠢,也比完全倒向罪恶要好。

// 也因为非斯都基本的良知还在,让他只是有限地讨好犹太人,非斯都并没有下定决心要把保罗送回到耶路撒冷去。就这一点良知,他虽然妥协,虽然提出了一个被保罗指出是不公义、被人看为愚蠢的提议,神却藉着保罗的回应,救他脱离了犹太人的阴谋。

“我要上告于该撒”

保罗不同意非斯都这个提议的抗辩词中的最后一句话对于整个事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是保罗说的“我要上告于该撒”。// 作为罗马巡抚,我们不能把非斯都的提议简单理解为这就是在征询保罗的意见,这个提议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保罗若是反对不但需要有一定的勇气,而且还需要有非斯都无法否决的理由。若是非斯都被激怒很可能就说,不用多说了,就去耶路撒冷吧。保罗再怎么指出非斯都的不公都无济于事。

对于保罗提出要上告于该撒的请求,据说这是当时罗马法律赋予给罗马公民的权利。但不是所有被控告的罗马公民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这么提,就可以被押送到罗马听审。如果定罪的证据确凿,罗马地方官员可以拒绝罗马公民上诉的请求,可以就地判决。如果证据不足,本地官员就只能把这人送到罗马去受审了。显然保罗的案件并不是一个证据确凿可以宣判的案件,反而,这本应该是一个当庭宣布无罪释放的案件。这种情况下,只要保罗提出上告于该撒,法律上他这个案件的审理就脱离了凯撒利亚的范围,被提交到罗马了。// 上告于凯撒,并不表示一定会将案件呈现到皇帝面前,而是会将案件呈现到在罗马的最高审判机构中来审理。

保罗的主动要求

从保罗来到耶路撒冷,他就进入到了捆锁当中,他的人生就已经“失控”了,他的去留生死都不能自己选择了。事实上,保罗也的确常处在一个随时可能丧命的危机中。当然,即使在他可以自由行动的时候,他的行走生死也不在他手中,也在上帝手中。但是,毕竟自由状态下,神的旨意可以藉他的主动选择来显明。但是从他进入圣殿开始,他的生活就不再是他主动的选择,基本上都是被动的了。用属灵的角度来说,就是完全交在了上帝的手中了。他自身的处境基本上都是别人说了算。比如,第一次被群众包围,若不是罗马千夫长把他抢出来,那次就被打死了;第二次,又是罗马千夫长把他从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的争斗中抢出来;第三次,犹太人要埋伏杀他,是他外甥告诉千夫长连夜把他送出了耶路撒冷;到后面,面对腓力斯本该被无罪释放,却被羁押在监里;犹太人请求非斯都把保罗送回到耶路撒冷,非斯都拒绝了。包括腓力斯和非斯都什么时候提审他,他不能预料;何时被释放,他也不知道。等等。保罗的境遇,都是神藉着别人的手来做成的,不是他能左右的,甚至有的都不是保罗能知晓的。他的前路如何,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中,他也不能有什么计划,他只能被动地等待一些事情的发生。

而上告于该撒的请求,这是保罗被捆锁之后,第一次自己主动提出要作什么。之前面对群情激昂的犹太人,保罗没有呼救;面对要撕碎他的犹太公会也没有出声,面对刺杀的阴谋完全让罗马千夫长来处理,面对腓力斯也没有提出释放自己的要求。但今天面对非斯都的提议,保罗没有说,悉听尊便,既然你是神所设立的掌权者,无论什么决定我都听从。保罗这次清晰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罗马巡抚不公提议的反对和进一步的诉求。

保罗提出上诉的原因

其实,保罗在离开耶路撒冷的那一天就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去往罗马的路程。虽然在凯撒利亚被拘押了两年,但这并不表示他还会从这里返回耶路撒冷。他清楚地知道离开耶路撒冷去往罗马是上帝给他的应许和带领。在凯撒利亚被拘押的两年,表面上看是腓力斯的不公和贪心所造成的,但这也同时是保罗去往罗马之前,神所给他一段时间的休整和沉淀。保罗自己也在等候从凯撒利亚启程去往罗马的时间。直等到腓力斯卸任,非斯都就任巡抚,犹太人再次控告他,在公堂之上保罗再次看到了犹太人对他的仇视,新任巡抚对犹太人的讨好,他就知道自己在凯撒利亚被公正审理,被释放的可能性不大了。此刻保罗已经明白了,他去往罗马的方式,不是从凯撒利亚被释放,自己筹钱和几位同工一起去;而是,就以囚犯的方式被罗马官方押解到罗马。这未尝不可呢?上帝的应许是保罗一定可以去到罗马,却没有说过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往罗马。所以,当保罗听到非斯都虽有很强的倾向性把自己送回耶路撒冷,却竟然当堂征询他的意见的时候,就看见了这是上帝所给的他可以离开凯撒利亚去往罗马的机会,他就照自己对罗马法律的知识,立刻提出了要上告于该撒的诉求。这就让我们看到,保罗用到他罗马公民法律权利的时候,背后都有其属灵的用意。这次保罗之所以会主动提出要上诉于该撒,一方面可以追溯到两年前在耶路撒冷主耶稣在夜间异象中曾对他的应许“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徒二十三11)。另一方面,是他看到了上帝带领他离开凯撒利亚的时间到了。// 可以说,犹太人在新任巡抚非斯都面前对保罗的第二次庭审控告直接促成了保罗前往罗马的行程。犹太人和非斯都是想要对保罗不利,但神的意思却是要藉此让保罗离开凯撒利亚。

或许,会有人说,保罗此时请求上诉于该撒,是在寻求属世政府的庇护,利用罗马法律自保,在属灵上已经不是对上帝完全的信靠了。从表面上看,保罗的上诉要求,是基于罗马法律的一个公民权利的主张。但实际上,上告于该撒的诉求,并不表示保罗是要去罗马寻求一个公正的审判结果。作为深知基督奥秘的使徒来说,保罗当然知道地上的司法并没有完全的公正可言。凯撒利亚的官员不能公正审理,罗马的官员就能吗?地方官员是罪人,中央政府就是圣人吗?人性在哪都一样。其实,去罗马会有有什么样的判决结果,保罗不知道,这也不是保罗所关注的,去罗马才是。但是,既然保罗使用了罗马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利,就表示保罗并非是把属世的司法体系和政府治理,完全给否定废弃了。纵然保罗经历了腓力斯和非斯都两人罗马巡抚的不公正审理,保罗最后还是使用了罗马法律来应对这种不公。保罗一方面知道地上的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是完全公义的,或者基本上都是不太公义的,甚至是行事邪恶的;但另一方面保罗也承认在地上的权柄都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罗十三1),“做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罗十三3),地上的治理权柄都是神的用人,用于赏善罚恶的。保罗看罗马政府的权柄和自己属灵的使徒职分并非是对立的,地上的政府权柄和教会的权柄都是上帝所设立的,这两个权柄分别承担不同的功用,政府的权柄主要承担赏善罚恶的功用,其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执行都要体现出公平正义。若是不能,就是政府对于上帝所设立权柄的错误使用。如果法律条文违背神的律法和人的基本良知,那么这法就属于恶法,上帝的子民可以不遵从,“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五29),但甘心承受不遵从的后果。如果法律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执行的官员不公正,徇私舞弊,那么我们可以照法律的程序,提出申诉。因为我们依然把地上的权柄看为是神在掌管和使用。// 就像我们今日面对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他们所制定的属世法律法规来逼迫基督徒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可以使用法律法规来应对呢?我们是否可以照着法律的程序和赋予给我们的权利来行事呢?当然可以。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条文和属世权利,并不是我们倚靠这些,而是在上帝的带领之下来使用这些。我们的指望不在法律条款或者某个人的公正,我们倚靠圣灵的带领。我们可以照着属灵的原则,和灵里的感动来使用神所设立的属世法律条款。我们可以提出复议或上诉的请求,也可以不提。我们对属世法律规则的看法是并不反对,但是超越。我们可以运用法律规则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不执着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利。甚至,有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交在属世的权柄之下,并不在乎这权柄的使用是否公义。神可以藉着这些法律来达成自己的旨意,神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成就。比如,保罗在腓立比的经历,他完全可以在官府打他之前就表明自己罗马人的身份,但是保罗却是在之后才说的。

而且,此刻保罗的主动请求,不是出于惧怕。上告于凯撒是罗马法律赋予给他的权利,但是他并不指望这个权利的运用可以救自己脱离捆绑。首先保罗这个时候并不知道犹太人对自己的刺杀计划在两年之后依然还在执行中,他不知道自己回去就必定会死。当然,他知道自己若是被移送回耶路撒冷,一定是凶多吉少。保罗并不怕死在耶路撒冷,若怕他就不会来耶路撒冷了。保罗在耶路撒冷面对为危机的时候,并没有为保命主动求过谁,反而坦然面对。因此,有殉道的心志,并不表示要主动给别人制造出一个杀死自己的机会。若去的地方是上帝的带领,哪怕有丧命的危险也要顺服前往。若上帝没有带领去往某地,又知道那里有很大的危险,当然要尽力躲开了。既然上帝的带领是去罗马,耶路撒冷又显出格外的敌意,凯撒利亚再次出现不公义的审理,让自己脱离这些就是自然的考虑。这个时候保罗寻求远离耶路撒冷,远去罗马,不是怕自己的同胞杀自己,而是不愿意让犹太人因他犯更多的罪。因此他还特意为自己辩护说“我若行了不义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

故此,这个时候保罗突然的主动诉求,正是出于圣灵在他内心的感动和带领。去罗马当然是上帝的应许,但这并不表示保罗就是完全被动地等待上帝的工作,在很多保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保罗就以信心忍耐等候神的工作。但在保罗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保罗就主动参与到上帝的应许和带领的工作中来。所以,保罗一看到上帝所给的时机出现了,他立刻就发声说我要上告于凯撒。神就藉着保罗的主动要求,成就了上帝自己的应许和带领。

“可以往凯撒那里去”

身陷囹圄的保罗,在提出了这个要求之后,就等待非斯都的允准了。实际上,这依然是保罗把自己交在了神的手中。果然,神对保罗去往罗马的带领就是如此。非斯都在跟议会商量之后,就同意了保罗的请求,“你既上告于该撒,可以往该撒那里去”。// 非斯都没有当堂驳回保罗的诉求,也没有立刻同意保罗的上诉,可能依然是出于他的谨慎和两面的讨好。从某个角度来说,他跟议会商量之后,才把结果告诉保罗,这个做法是合宜的。一方面这可能是当时的议事程序,非斯都需要征求议会的意见。另一方面这个推后的结果宣布,对于安抚犹太人也有正面的作用。保罗直接就要求上诉于凯撒,这是法律赋予给罗马公民的权利,我不能拒绝。但我也没有立刻答应,我就还跟议会商量了,大家都觉得应该让他去罗马。这样,犹太人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从某个角度,非斯都在公堂之上给保罗的这个提议,表面上是在向犹太人示好,实际上是给了保罗一个提出上告于凯撒的机会。我们不知道非斯都在给保罗这个提议的时候,是否想到了保罗作为罗马公民的还有上诉凯撒的权利,至少保罗一说,非斯都就应该意识到,这是合理的请求,符合罗马法律。这样藉着保罗对于罗马公民上诉权利的使用,不但救保罗自己脱离了犹太人的手,而且也让非斯都得以从这讨好与良知两难的境地解脱了出来。保罗这个“烫手山芋”随着保罗上诉的被允准,就从凯撒利亚给送到罗马去了。保罗和非斯都都安全了。

结语

从保罗在宣教过程中有了去往罗马宣教的领受,到主耶稣在耶路撒冷亲自应许他会在罗马为主作见证,到今日一位罗马高级官员亲口对保罗说你可以往该撒那里去。我们看到神以人所不能想象的奇妙方式展现了神对自己仆人服事行程的带领。

特别是保罗从耶路撒冷到凯撒利亚这两年中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惊险异常。非斯都上任之后,让犹太人谋杀保罗计谋落空的是非斯都,让保罗再次面临被谋杀危机也是非斯都,但听从保罗要上告于凯撒诉求的依然是非斯都。我们看到人心非常的复杂和微妙,就在毫厘之间转换,对于非斯都来说只是两个意念之间的稍微切换,但对于保罗来说就是生与死的不同。我们却看到了神就是在一个更为超越的层面上做王掌权,就像箴言所说“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1)。一切都是非斯都的想法,一切也都是神的引导。

最后,我以保罗晚年写给提摩太的书信中的一段话来作为我们今天证道的结束:“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提后四17-18)。

回应诗歌:《137 神的道路》

北京守望教会2023年3月5日主日敬拜程序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 16:33)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开始今天的主日敬拜!

齐声诵读:约翰福音 14:1-4,15-21

14:1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 神,也当信我。
14:2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14:3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14:4 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有古卷作“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

14:15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14:16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14:17 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14:18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
14:19 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14:20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唱诗:三一来临歌(2)


恳求圣父来临,助我赞美主名,敬献心声!
惟主无上尊荣,惟主完全得胜,
求主统治我们,万古之神!

恳求圣子来临,彰显威严大能,垂听呼声!
施恩与众子民,使主圣道振兴,
建立善意公平,救主良朋!

恳求圣灵来临,显出神圣见证,感化众人!
惟主全能至尊,恳求统治众心,
永不离开我们,大能圣灵!

圣父、圣子、圣灵,当受万民颂称,世世无尽!
但愿我众齐来,欢然瞻仰圣名,
虔诚亲爱崇敬,直到永恒!

齐声诵读:约翰福音 1:1-14

1:1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
1:2 这道太初与 神同在。
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
1: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1: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1:6 有一个人,是从 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
1:7 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
1: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
1: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1:10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
1:11 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1: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 神的儿女。
1:13 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 神生的。
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唱诗:你是荣耀的君王(255)

 

你是荣耀的君王,你是和平之主。
你是天地万有主宰,惟有你圣洁公义。
天使都向你跪下,敬拜尊崇你,
因为在你有永生之道,你是主耶稣基督。
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和散那归于万王之王,
愿荣耀归于至高神,耶稣是弥赛亚。

齐声诵读:以弗所书 6:10-18

6:10 我还有末了的话:你们要靠着主,倚赖他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
6:11 要穿戴 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
6:12 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两“争战”原文都作“摔跤”)。
6:13 所以,要拿起 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
6:14 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
6:15 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
6:16 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
6:17 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 神的道。
6:18 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

唱诗:我愿意跟随耶稣(56)

 

我愿意跟随耶稣走平坦道路,
或在花木茂盛清水常流之处,
既有救主在前引导,我愿跟随主,
一路走到天上紧跟主脚步。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无论往何地方我愿跟随主!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只望耶稣引导我愿跟随主!

我愿意跟随耶稣走崎岖道路,
或遭风雨交作黑云把路拦阻,
既有救主在前引导,我永不惊慌,
总不惧怕危险因有主相助。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无论往何地方我愿跟随主!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只望耶稣引导我愿跟随主!

我愿意跟随耶稣走任何道路,
我愿与主同行时常蒙主保护,
如今我所走的路程,主早已经过,
主必领我进那应许光明处。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无论往何地方我愿跟随主!
跟随,跟随,我愿跟随耶稣,
只望耶稣引导我愿跟随主!

讲道经文:使徒行传24章

24:1 过了五天,大祭司亚拿尼亚同几个长老和一个辩士帖土罗下来,向巡抚控告保罗。
24:2 保罗被提了来,帖土罗就告他说:
24:3 “腓力斯大人,我们因你得以大享太平,并且这一国的弊病,因着你的先见得以更正了,我们随时随地满心感谢不尽。
24:4 惟恐多说,你嫌烦絮,只求你宽容听我们说几句话。
24:5 我们看这个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又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
24:6 连圣殿他也想要污秽。我们把他捉住了。(有古卷在此有“要按我们的律法审问,
24:7 不料,千夫长吕西亚前来,甚是强横,从我们手中把他夺去,吩咐告他的人到你这里来。”)
24:8 你自己究问他,就可以知道我们告他的一切事了。”
24:9 众犹太人也随着告他说:“事情诚然是这样。”
24:10 巡抚点头叫保罗说话。他就说:“我知道你在这国里断事多年,所以我乐意为自己分诉。
24:11 你查问就可以知道,从我上耶路撒冷礼拜到今日不过有十二天。
24:12 他们并没有看见我在殿里,或是在会堂里,或是在城里,和人辩论,耸动众人。
24:13 他们现在所告我的事并不能对你证实了。
24:14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我正按着那道侍奉我祖宗的 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
24:15 并且靠着 神,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
24:16 我因此自己勉励,对 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
24:17 过了几年,我带着周济本国的捐项和供献的物上去。
24:18 正献的时候,他们看见我在殿里已经洁净了,并没有聚众,也没有吵嚷,惟有几个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
24:19 他们若有告我的事,就应当到你面前来告我。
24:20 即或不然,这些人若看出我站在公会前有妄为的地方,他们自己也可以说明。
24:21 纵然有,也不过一句话,就是我站在他们中间大声说:‘我今日在你们面前受审,是为死人复活的道理。’”
24:22 腓力斯本是详细晓得这道,就支吾他们说:“且等千夫长吕西亚下来,我要审断你们的事。”
24:23 于是吩咐百夫长看守保罗,并且宽待他,也不拦阻他的亲友来供给他。
24:24 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夫人、犹太的女子土西拉一同来到,就叫了保罗来,听他讲论信基督耶稣的道。
24:25 保罗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腓力斯甚觉恐惧,说:“你暂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来。”
24:26 腓力斯又指望保罗送他银钱,所以屡次叫他来,和他谈论。
24:27 过了两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留保罗在监里。

讲道题目:对 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点击查看)


回应诗歌:活出基督歌(114)


你的生命藉我表彰,耶稣我主万王之王;
使我能有你的形状,随事随在为你发光。

你的大爱藉我宣扬,耶稣我主万王之王;
使我作你反光明镜,将你荣美昭显与人。

你的工作我愿担当,耶稣我主万王之王;
全心全力由你支配,凭你差遣绝不推诿。

忧喜甘苦与你共尝,耶稣我主万王之王;
成为你的忠心伴侣,一生一世跟主到底。

共颂: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马太福音6:9-13)

敬拜结束 ◎

祝福歌:相约在主里

 

我们相约在主里,共同生活常相忆;
我们相约在主里,将来有一天要再欢聚。
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愿主带领你,进入迦南地。
哦!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愿主赐给你,丰富的奶与蜜。
你可不要忘记,我们相约在主里,
记得我们相约在主里。

回忆过去日子里,亏欠虽多主恩满溢;
忍不住要告诉你,在主的爱里我等着你。
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愿主带领你,进入迦南地。
哦!在主里祝福你,我在主里思念你,
愿主赐给你,丰富的奶与蜜。
你可不要忘记,我们相约在主里,
记得我们相约在主里。

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2023年3月5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证道经文:使徒行传24章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尽管保罗被关押在罗马兵丁的营楼里,但犹太的狂热分子却不肯就此善罢甘休,多人密谋用诡计杀害保罗,并为此起了大誓。但主却按所应许的保护自己的仆人,让保罗的外甥得知了这一阴谋,并立即报告给千夫长。千夫长不敢怠慢,连夜派重兵将保罗护送到巡抚腓力斯那里,并附带了一份汇报情况的公文,其中准确地定性此案为宗教案件,与刑事或民事无关。当然也不忘趁机美化自己,同时吩咐犹太人前往凯撒利亚巡抚面前控告保罗——“使徒行传”第24章所记载的,正是这次较为正式的法庭审理。

出庭的原告方是犹太公会代表团,尽管他们聘请了一位辩士(即专业律师)做诉讼代理人,但所提出的控告却既不实又无力;被告方仍是孤身一人的保罗,但他为自己所做的辩护却正相反,诚实而有力;主持庭审的法官则是巡抚腓力斯,表面看来中规中矩,但其判决却既不公又糊涂。这一幕就如保罗曾说过那样:“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林前 4:9)以下我们就来看看这台庭审大戏。

进入正题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作为法官的这位巡抚腓力斯大人,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庭审时所发生的事,以及各方所做的陈述。腓力斯是罗马政府任命的犹太巡抚,任职已有五、六年之久。此人原本是奴隶,性情残忍且贪婪,与犹太人的关系比较紧张。在他任期的最后,犹太人派出使团前往罗马控告他,迫使其不得不辞职离去。腓力斯在任内确实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效果远未达到贴土罗所谄媚的程度。他的妻子犹太人土西拉,是亚基帕一世的女儿,亚基帕二世的姐妹——前者就是12章杀害使徒雅各,又企图杀害彼得的那一位;后者则是26章参与审问保罗的另一位——土西拉本是有夫之妇,腓力斯用诡计诱惑并娶了她。

原告:不实且无力的控告

看来犹太人决不肯轻易放过这次机会,打算借助罗马政府的力量继续追逼保罗。他们立即组成了一个诉讼团队前往凯撒利亚控告保罗,而且由大祭司亲自带队,并且聘请了专业的诉讼代理人——其反应速度之快,使团级别之高都颇令人惊讶!这一方面说明保罗的影响力巨大,以致犹太人不得不“高规格”地对待;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打算利用大祭司的身份地位向巡抚施压,增加己方的胜算。

既然是在罗马的法庭上,原告方就由辩士贴土罗全权代理发言。不知这位代理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但他一定精通罗马法律,熟悉罗马法庭的诉讼程序,并且能言善辩。他的开场白虽不算过分,但依旧免不了夹杂阿谀奉承之词。腓力斯的辖区远没有国泰民安,犹太人也不真心感谢他。千夫长需要动用庞大的兵力护送保罗,虽然有美化自己并夸张的成分,但其中所透露出的不太平的味道却是非常明显的。

贴土罗共提出三项指控。其一是说保罗“如同瘟疫一般”,鼓动普天下犹太人生乱,即控告保罗是动乱或滋事分子。这听起来相当严厉,因为没有任何政府会容忍扰乱社会秩序、到处惹是生非的动乱分子。但由于只是泛泛而谈,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事实可供查证,实则软弱无力,因为千夫长就完全没有提及与此相关的事。

这同样是不实的指控,因为保罗从未鼓动犹太人生乱。基督徒的目标是成为和平之子,“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 12;18),怎么会主动挑起动乱呢?贴土罗如此控告,就是企图把宗教问题政治化,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定罪保罗。今天依旧有人以“寻衅滋事”,甚至“诈骗”这类刑事的罪名构陷传道人和基督教会,其手法大同小异,再次见证日光之下无新事啊!

但从另一侧面看,当福音的使者宣讲福音时,的确会在人群中造成纷争,正如主早就预言过的:“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 10:34)这世界与神为敌,容不下真理,故福音所到之处与教会所站之地,争战与纷争都在所难免。如果教会或基督徒传福音而从未引来任何敌对,我实在怀疑所传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场景,相信弟兄姊妹感慨良多。但这是属灵争战,不能与属世的动乱混为一谈。只可惜从古至今,动用属世的力量、资源、办法解决属灵问题的企图始终连绵不绝,教会今天依旧深受其害。

其二是说保罗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即控告保罗是基督教会的领袖。从其用词中,就可以看出犹太人对主耶稣和基督教会的轻蔑和诋毁。这一点到是完全属实,保罗自己也欣然接受。只是对于巡抚而言,这项指控毫无意义,因为当时罗马人看基督教不过是犹太教的又一个分支而已,他们才不关心犹太人内部的事情呢!

按有些版本的记载,贴土罗就此表达了犹太人的不满。他们的本意是在内部解决问题(那样他们可就要杀害保罗了),只是由于千夫长的“强横”干预,才导致现在不得不上法庭、打扰巡抚大人的结果。如果因此能打动巡抚,将保罗交还给犹太人,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平息骚乱、维护治安乃千夫长的主要职责,他不可能任由犹太暴民肆意妄为而不加制止,更何况保罗还具有罗马人的身份。犹太公会也完全不打算按律法审问保罗,只想置保罗于死地。从大祭司一上来,当着千夫长的面就吩咐人打保罗,即可见一斑。保罗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宁可上诉于凯撒,也不肯回耶路撒冷受审。

其三是控告保罗想要污秽圣殿。贴土罗已经悄悄地往后退了一步,因为知道拿不出真凭实据,故只说想要。这虽是一项具体的指控,但依旧软弱无力。既然是想要,就没有付诸行动,也就难以定罪。不过当年犹太人定罪主耶稣时,使用的也是类似的罪名,“这个人曾说:‘我能拆毁 神的殿,三日内又建造起来。’”(太 26:61)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保罗再次效法他的主。

主耶稣与使徒保罗的遭遇提醒我们,作为从世界分别为圣的基督徒与基督教会,被人诋毁,甚至构陷,“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彼前 4:12)。世界经常企图以政治、治安、经济或民事为由逼迫教会,就像“非法组织”、“寻衅滋事”、“诈骗”或“扰民”等等。既然“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约 13:16),我们就当像保罗一样效法主!

被告:诚实而有力的辩护

原告起诉完毕,作为法官的巡抚腓力斯示意被告为自己辩护,因为保罗没有聘请辩护律师。这符合法庭审理的一般程序,也是保持法庭审理公正的基本诉讼程序。

保罗的开场白简洁明了,毫无奉承谄媚之意。他知道腓力斯已在任有些年头,熟悉相关情况,故希望他能秉公断案。

针对犹太人的指控,保罗断然否认第一与第三项。其反驳的要点可概括为:首先是没有证人,也不具备“作案”的时间。扣除在路途及凯撒利亚的时间,保罗在耶路撒冷不足一个礼拜,除了会见教会领袖以外,就是在圣殿办理与还愿有关的事,哪里有时间与机会鼓动生乱呢?也没有证人可以出庭指证。引发骚乱的是亚西亚来的犹太人,保罗是受害人。千夫长完全没有提及此事。因此,第一项指控不能成立。

其次是保罗去圣殿是为办理还愿之事,还替其他人出了规费,这样一位严守律法之人,怎么可能同时又想要污秽圣殿呢?即便与外邦人特罗非摩在一起,最多是到了圣殿的外邦人院,没有任何违反规矩的地方,第三项指控同样不能成立。再说,保罗这次到耶路撒冷,也是为救济自己的犹太同胞,毫无恶意,怎么会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呢?

再次是在圣殿引起骚乱的那些人,即那些最初、最直接的原告人并没有出庭,这大大削弱了原告方的控告力度,对保罗非常有利。如果保罗真有什么问题,也应当由那些来自亚西亚的犹太人出面提出控告,或者至少要作为证人出庭。但这些人早已不知去向,也不大可能出庭,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过是为泄私愤而捕风捉影而已。
最后,保罗承认自己曾在公会审理时引发了争论,但那是为一个有关是否相信复活的纯宗教问题。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本就争论不休,又怎能以此定保罗的罪呢?如果要定罪,大祭司吩咐人打保罗到确实违反律法,只不过保罗并未提及。总之,保罗与犹太人的争论属于纯粹的宗教问题,但贴土罗却以政治或治安的罪名加以控告,企图混淆视听,不能成立。

但保罗并没有止步于为自己无罪辩护,而是更进一步,抓住机会为自己所领受的职分、所从事的福音宣教服侍作见证,用主的话说就是:“为我的缘故站在诸侯与君王面前,对他们作见证”(可 13:9)——保罗坦然承认自己确实是犹太人所指控的“异端教派”的领袖,拿撒勒教党正是他所建造、所服侍的教会,因为拿撒勒人耶稣正是他所侍奉的主!

保罗的陈述着重两点。一是保罗所信仰的完全合乎律法与先知书——即旧约圣经——拿撒勒人耶稣正是旧约预言的应验,因为“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 10:4)。所以不是保罗是异端,而是犹太人心蒙脂油,不能也不愿意接受拿撒勒人耶稣正是他们所一直盼望的弥赛亚。

另一是有关耶稣的复活,这不仅是有许多见证人的真实历史事件——保罗自己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义,正如保罗一直所传扬与所宣告的:“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 15:14)撒都该人不信复活,法利赛人虽然信复活,但却不相信耶稣已经复活,于是他们联合在一起抵挡主,逼迫主的使徒保罗。

由于保罗以前也曾与他们一样,所以完全能理解他们,因此也就更加盼望自己的同胞能像自己一样灵眼得开,接受神所差来的主耶稣基督。故此,保罗在法庭上的陈述,不但是说给法官腓力斯听的,而且更是说给大祭司等犹太人听的。为此,保罗说了一句既发自肺腑又感人至深的话:“我因此自己勉励,对 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尽管法庭上保罗孤身一人,但保罗对主、对犹太同胞、对外邦人、对教会以及对自己所领受的异象与职分的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保罗的自辩,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之处。比如基督徒应当抓住机会为自己及信仰辩护,不单单是为澄清事实,维护公义,更是要为主作见证,传扬福音;辩护时态度应当不卑不亢,既不讨好、不惧怕,但也不张狂;讲话一定要诚实,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最重要的就是能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正如使徒约翰所言:“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 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 神坦然无惧了。”(约一 3:20-21)对神对人乃一体的两面、相辅相成,对神是根本,对人是表现,缺一不可。并且不是时断时续、忽冷忽热,而是一生稳行在高处。

法官:不公又糊涂的判决

作为庭审法官的腓力斯为人并不糊涂,他任巡抚已经好几年了,基本熟悉犹太人的情况,对新兴的基督教也相当了解,以致路加形容他“本是详细晓得这道”。按说这样的法官理应做出公正与明智的判决,但结果却不是这样。

这案情一点也不复杂,从控、辩双方的陈述已经可以认定事实,再加上千夫长的文书,腓力斯心中肯定有数,知道该怎样判决。但他却装起糊涂来,以等候千夫长到来为由将案件的审理拖延下来。实际的情况是,腓力斯根本就没打算召千夫长前来,也没打算释放保罗,案件因此竟拖延达两年之久,直到腓力斯离任也没有正式判决。

一个“支吾”,腓力斯的心态与表现跃然纸上。腓力斯如此不公又糊涂的原因首先是为讨好犹太人。前面说过,腓力斯与犹太人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他一方面不喜欢犹太人,常常凶狠地对待他们;但另一方面又害怕犹太人到中央政府控告自己,不时又要讨好他们。保罗的案件,就成了其讨好犹太人的机会。于是就像当年的彼拉多一样,腓力斯没有作出公正的判决。但由于保罗是罗马人,腓力斯也不敢苛刻地对待他。

腓力斯如此判决也是出于自身的贪婪。也许是在法庭上听见保罗说到善款的事,他以为可以趁机索贿,于是明里暗里示意保罗送钱给他。身为法官和政府官员竟如此以权谋私,实在可恨!看看我们的周围,这样的官员与案例不是同样不少吗?保罗是神的仆人,当然不可能行如此不义之事!

腓力斯这人有点像杀害施洗约翰的那个希律王,既对保罗不公,但又来听保罗讲道。也许他对基督教信仰有些兴趣,也许想借此了解更多情况,也许想趁机索贿,也许几个因素都有。保罗肯定看穿了腓力斯,因为属灵的人能参透万事,于是重点向其宣讲与“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有关的真道。这直击腓力斯的要害——对保罗的判决,显出其不公义;与土西拉的婚姻,显出其放纵情欲、毫无节制。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的罪人,如何能逃脱将来的审判呢?——这令腓力斯的良心大为不安,以致甚觉恐惧。尽管如此,腓力斯仍不肯认罪悔改,真是可悲又可怜啊!人真的很奇怪,有时明明知道自己有罪,却宁可刚硬到底,也不愿悬崖勒马、迷途知返。求主怜悯我们!一旦有得罪神或人之处,特别是当主借人或事提醒我们的时候,不是抵挡、推诿或拖延,而是能立即认罪悔改,回转归向神。

从保罗与腓力斯交往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与传福音有关的要点。一是要传全备的福音,而不是只说讨好人的话。得祝福、医治与平安顺遂的话人人都爱听,但不能只说这些好处,而不提罪、审判与悔改等同样属于福音却不中听的另一面。面对腓力斯这样的人,就要像保罗一样勇敢地提及公义、节制与将来的审判,以警告促其悔改。

二是坚持真理,不看环境与人物。面对巡抚,也是直接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保罗并无惧怕,而是放胆讲道,以致腓力斯因真道而惧怕。这也应当是我们面对政府官员、单位领导或社区工作人员时当有的心态与表现。

三是光明磊落,宣道并且行道。试想,若果保罗这面传福音,那面却为获释而行贿,这样的见证岂能令人信服,并归荣耀与神呢?见不得光与言行不一,怕是我们最常见的人性弱点,也是撒旦常用来试探我们的破口,一定要警醒啊!

大概保罗也没想到,去往罗马之前要在凯撒利亚被关押达两年之久,直到新巡抚非斯都上任,保罗的案件才有了转机,并由此踏上前往罗马的旅程。神借以赛亚先知宣告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赛 55:8)诚然如此!

最后,我们以使徒保罗对自己的两次评价结束今天的证道。保罗自蒙召直到殉道回天家,所行所为正如自己在本章所宣告的:“我因此自己勉励,对 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惟愿每一个跟随并服侍主的圣徒,都能像保罗一样,一生忠心,从而得那从主而来公义的冠冕:

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先在大马士革,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 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 26:19-20)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 4:6-8)

阿们!

在主里纪念所有为主的名遭受逼迫的兄弟教会、牧者和弟兄姊妹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