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灵魂需要透气口 / 孙毅长老 >>

人以为自己是头脑清醒的时候,也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依靠及寄托是什么。在灵魂还没有找到出口,或者人自己还不知道灵魂的存在与需要的时候,生活中所遇到的每样事物都可能成为虚幻的对象:既可能是被人用来撒气的对象,也可能被人当作是崇拜与依靠的对象。

继续阅读

珍爱生命,远离堕胎 文/铁皮娃娃 >>

编者按:9月29日的人民网有这样一条消息,“记者近日从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手术达1300万例,人工流产低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普遍缺乏避孕常识。会上公布了一项对1000名20—35岁女性所做的避孕问题调研报告。结果显示,每年流产女性中,65%为20—29岁未婚女性,50%是因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导致意外怀孕,反复人流者高达50%(记者李晓宏)”。在这样一个堕胎蔚然成风的时代,我们要发出声音:圣经宣称,生命是被创造的,生命是被赐予的恩典,生命是从母腹中开始的。胎儿是人,而不是一块无生命的肉。为此,本刊特组稿两篇文章,希望唤起更多的读者来敬畏生命、敬畏道德、敬畏上帝。
最近反对强制堕胎的呼声很高,有良知的人很难不被那些照片和事件触动。除了强制的之外,那些“自愿”的呢?好像还属于模糊地带。我的观点就是题目中说的:珍爱生命,远离堕胎。这里的“生命”,既指胎儿——孩子的生命,也指女人——母亲的生命。

继续阅读

基督徒生活的基本要素 文/陈终道 >>

笔者有一个堂兄弟,生下来便是软骨的,一直到七岁还未能坐得稳当,更谈不上能站立或走路了。他甚至吃饭也需要人喂他。到了七岁还不会说话,只会说些单音的字,终于就在那一年离开了世界。有许多基督徒是已经得救,可惜灵性就像一个患了软骨病的孩子一样,不但是软骨又是低能,还站不稳,不会开口向人作见证。信主虽然多年,却常要人照顾他的灵性,常要人用属灵的粮食喂养他,还常常不能站立得住。为什么这些基督徒已经信主多年,还是像一个软骨的孩子?简单地回答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过一个正常的基督徒的生活。这样一个正常的生活是由四样要素构成的,即祷告、读经、作见证、聚会或团契生活。因此,在这四样要素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自己的日常生活,对一个信徒生命的成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祷告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犹20)

每一个基督徒信主后,便当有祷告的生活。祷告好像人属灵生命的呼吸,人生下来怎样需要呼吸,重生得救的人也照样需要祷告。

继续阅读

读 《清教徒的脚踪》/郑小梅 >>

一、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诗42:5

去年八月,终于盼到可以休假。我比往年更加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北京,渴望躲到一方净土,脱离这“水深火热”之地。因此,打定主意,此次出行除了象征性地带本小圣经,不带任何书,轻轻松松地游山玩水,发呆睡觉,“抛却世间一切烦恼之事”。
临行前一周去小组,在组长家里看到一本崭新的《清教徒的脚踪》,新书的香味犹在,上学时就听英语文学老师讲清教徒,信主后又听到多读清教徒著作的建议,再看看目录中一个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诺克斯、爱德华兹、威廉姆斯、哈里斯、怀特菲尔德、巴克斯特、钟马田、巴刻⋯⋯,心中某处就动了一下下,不禁随口问组长说,这本书能借给我假期看吗?组长爽口答应。想想自己包里东西不多,加本书没问题,于是就这样带着它上路了。
火车离北京越来越远,夜也越来越深,我在幽暗的灯光中开始翻开书读序言。江登兴弟兄说他多年前碰到一本繁体的《清教徒的脚踪》,一下子喜欢上了这本书,之后成了枕边书,反复阅读,有的篇章读过不下五遍。

继续阅读

恩平师母:养育孩子要信靠神(四) >>

第五、 信靠神来享受神所赐的平安和喜乐

我们要学会过一个喜乐的生活,让自己常常享受神所赐下的一切美好。如果我们自己常常有焦虑、有担忧和不安,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带给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健康,总是处在忧虑中,有不安全感,不要指望我们的孩子会心理健康。如果你想要孩子有平安喜乐的性格,父母在生活中就要活出来。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喜乐,喜乐并不在乎性格的内向或者外向。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会喜乐的地生活,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也会喜乐地生活。我们的性情和生活方式会影响我们的孩子们,不要让孩子总是叹息、不要让孩子总是悲观、不要让孩子总是放弃。平安并不是说仅仅发生了高兴的事情才是平安的,而是即便是有某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的心态仍然能够平静,我们的平安依然作王,依然用平静的心态面对,也不影响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特别佩服牧师,有时候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在我看来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但是他回到家里照样和孩子们一起玩牌。

继续阅读

恩平师母:养育孩子要信靠神(三) >>

我再作一个见证。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我儿子的班主任老师突然给我来电话。我的孩子长这么大,在班级里表现不错,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事情让老师主动找过我。当然,老师曾经让我在课堂上发言,让我讲讲如何教育孩子,或者让我写稿子。除此之外,老师没有主动找我谈话,所以面对班主任老师的电话,我很敏感。老师告诉我,能够成为头一批入团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誉,但是儿子表示他不能入团,他选择了放弃,并且他还告诉老师他是信仰基督教的。我立刻就明白老师为什么来电话了,我告诉老师,我们一家人都信仰基督教,我们的孩子也相信基督教。我儿子出于诚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不是顶撞老师,入团和我们基督教信仰是有一些冲突,所以请老师理解。老师解释说,他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只是想确认一下我家儿子是否真的是信仰基督教,这和入团是否真的有冲突。我告诉老师:“是的,信仰和入团确实有一些冲突,所以希望你能够理解,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认同这个社会,我的儿子还是一样会去认真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