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守望》第110期——读点神学

《@守望》第110期——读点神学

简讯:

 

1、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月7日、14日、21日,这四个主日没有弟兄姊妹到平台敬拜。我们在此继续恳求我们的主,在全教会在他面前的寻求中显明他的同在、引导和拯救,使我们教会走出现今的困境,在祂面前能够一同聚集敬拜。

2、2018年新年祷告会分别于12月31日 和1月1日晚19:00-21:40在长远天地举行,祷告会由敬拜赞美队带领敬拜开始,晓峰牧师和天明牧师分别做主题经文讲道。祷告会主题:敬拜感恩、同走十架路,敬拜颂扬、回应神呼召。

3、教会祷告部发起“2018年春节福音季禁食祷告”活动,为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传福音做好属灵的预备。禁食祷告的时间:1月22日-2月11日;禁食祷告的方式:每天固定禁食一顿;禁食祷告的天数:可以按照心中的负担自由选择连续禁食的时间长度: 5天、7天、10天、12天、14天、21天。

 

 

敎牧书信

 

得力在乎归回安息——2018年新年祷告会分享/晓峰 牧师

我常常觉得2017年是剧烈变化的一年,我们处在一个剧变的时代当中,发生的很多事情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我们该如何应对今天这个时代,如何应对2018年?我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

 

八福之“怜恤人的人有福了”/晓峰 牧师

“怜恤”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面对罪的时候,怜恤表现为赦免,面对伤害的时候,怜恤就表现为饶恕,面对别人贫乏的时候,怜恤表现为我们内在里面的慷慨,面对一个人心灵痛苦的时候,怜恤就表现为我们乐意进入到他的痛苦当中的那种同情。

 

读点神学

 

2017年圣经学校毕业感想/海洋
附:《圣经导读》之旧约脉络梳理

要说上完圣经学校最大的感触,就是发现自己对神的话语掌握的还不够。看到每一位老师所散发出的智慧,就激励自己更加渴慕神的话语,因为我知道,这智慧不是靠人自己,乃是靠神话语中的亮光。


认出神给我的恩典/朱琳
附:读《马丁∙ 路德:通往宗教改革的朝圣之旅》有感

最最感恩的是,经历圣经学校这一年的学习,生命中之前一直力量很大的不信和怀疑的种子也终于对我失去了控制的力量,终于认出了神赐给我的恩典,也终于在神里面找到了平安。感谢主!


2017年我最大的收获/艳青

我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天父不喜悦的事上,还不如把时间挤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带着这样的动机和出发点,我开始了为期近10个月的圣经学校的学习。


《团契生活》读后感——圣经学校学习心得/赵弟兄

感谢神!2017年,我领到了守望教会圣经学校的结业证书,这一年我50岁。


从圣经学校学习之感想到信仰反思/石伟

上完圣经学校的课,我就出差了,这段时间,也一直很焦虑,意识最深的就是知识的学习不是信仰的全部,认识神需要从理性、灵性、生命等多角度的认识祂。

 

 

思想随笔

写给你,我的女儿/艳青

你每天都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能有机会每天观赏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你,爸爸妈妈才有机会体会一些天父的心肠和天父的眼光来欣赏这朵属于上帝,从上帝而来的小花。

 

宣教之窗

 

当中国人遇上非洲人(一)/Joy

因为主的缘故,两族之间不再遥远;因为主,两族之间也开始有了生命的交织。

为万国祷告系列之为肯尼亚和藏族祷告

 

八福之“怜恤人的人有福了”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马太福音》第5章第7节:
5:7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我们一同来祷告:

慈悲怜悯的天父,今天你再一次招聚我们众人到你的施恩宝座前,我们要仰望你的怜悯、你的恩典。也愿那洞察人心并启示真理的灵,在我们中间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够再一次来认识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愿你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特别与我们同在。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登山宝训”是主耶稣对于属天子民样式的宣告,“八福”就特别论到了属天子民八个方面的品格。“虚心的人”是指一个人自知他在上帝面前灵里的贫乏,“哀恸的人”是指一个人因这种贫乏和自身的污秽而心生痛悔之心,“温柔的人”是指一个人在上帝面前的谦卑和顺服,“饥渴慕义”则是一个人把上帝当成他生命当中唯一和至深的满足。其实“八福”当中所提到的这八种品格,可以分成两组,前四个品格为一组,后四个品格为另一组。前四个品格可以称为被动的,是一个人在上帝面前对于上帝恩典和圣灵光照的自然反应。而后面的四个福分——怜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和为义受逼迫的人,其实是更进了一步,可以看成是主动的,是我们从上帝所领受的恩典在他人面前的一种展现,尤其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怜恤”这种品格。在今天这个世代,可能很少会提人们内心中对于他人的怜恤;似乎在今天这个世代里,如果一个内心非常柔软,常常去怜恤别人的人,是不常见的事情。我曾看到过一篇短文,作者说到有一次乘飞机的经历,在他的邻座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二人在短暂旅程中聊天,聊天的内容让作者觉得心惊胆战,他没有想到一个年轻人可以像一个饱经世事之人那样的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功利、无情和冷漠,但这样的人恰恰是这个世代当中别人所羡慕和称赞的那种人。就是说,今天的时代,人们可能已经不再以心灵层面的美善为可称赞和羡慕的事情了,甚至在教会里面,自我和冷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严重侵蚀到基督徒当中了。圣经说,神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我们今天考察基督徒的生命,可能会发现很多时候以礼拜取代了对于他人的怜恤,是以属灵的套话掩盖了我们心中的冷漠,甚至我们以事工当中的忙碌来遮掩、粉饰我们内心里面的自我中心。所以,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回到圣经当中,来思想主耶稣所讲的怜恤到底是什么涵义。

“怜恤”这个词就是《弥迦书》第6章第8节里面提到的“行公义,好怜悯”的“怜悯”一词。在新约圣经这个词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很多次。“怜恤”的基本涵义在旧约主要是怜悯。在新约里面论到这个词的时候,比如说主耶稣有一次在路上行走的时候,有一个人喊着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可怜”这个词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怜恤”。再比如说,保罗在《罗马书》引用旧约经文“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我想恩待谁,就恩待谁”,“恩待”这个词也是这里面的“怜恤”。所以,在新约圣经当中,论到“怜恤”这个词的时候,通常指是怜悯、可怜和充满了同情心,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个词的解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

是什么样的情感呢?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处在痛苦和患难中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有一种对他的同情,有时候我们把“怜恤”这个词直接理解为同情,这是我们自身情感上的一种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我们体会到了那个人的痛苦。但是在圣经中,这个词在使用的时候,并不只是局限在这个方面,这个词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第一个层面,表示一个人内在的心理和情感的状态,它是一种同情和理解。圣经里面论到“怜恤”这个词,如果在一个基本的情感层面作为同情去理解的话,其实它是指心灵的接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进入,是对于痛苦的进入。人的自然反应是趋利避害,我们往往都是喜欢安逸、平顺和享受。可是,当主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的时候,这依然是违背了世界的价值观。这句话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去体会和接近别人痛苦的人有福了。你会发现,当上帝呼召我们说“来,跟随耶稣”的时候,他其实是呼召我们跟随耶稣一同进入到世界的苦难当中。当我们说要跟随基督的时候,其实上帝的心意是你要进入到另外一个心灵的痛苦当中。所以,“怜恤”不单单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种简单的同情,而是我们主动进入到另外一个人的痛苦之中。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当别人跟我们分享他生命中喜乐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好,但是你有份于另外一个人向你敞开分享他内心痛苦的时候,那不是属世血气的力量可以承担的。这种内在的情感,不只是一种情绪,也不单单是一种同情。这种内在的情感,不是一种表面上表达一种同情,你和他一同流泪,它其实表达了一种更为深入的进入。“怜恤”在超越了情感这个层面之后,它表达的是你进入到那个人的心灵视角来看待他所分享的一切,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他的问题。这是我们信主之后不容易做到的,当你看到一个人非常可怜的时候,你天然地就会有同情心,而一旦你跟他有很多深入交流的时候,你知道他为何有这些遭遇的时候,我们的同情心有时候会消失。你听了他对自身境况的描述的时候,我们还缺少另外一个更为深入的层面,我们应该去听一听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几年以前我看到一则新闻,就在北京的街头上,有一个人不但抢劫而且还胁持了一个人质,后来人质被解救了,他被抓了,抓了之后,他说是因为他带着他的母亲到北京的医院来看病,办完住院手续之后,他身上剩余的钱被偷了,医院跟他说,如果再不交钱的话,就不让他们在医院待着了,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才做了这样的事情。圣经《箴言》也曾说,如果一个人因为饥饿而偷窃的话,不要苛责于他。很多时候,“怜恤”并不单单意味着你一看他可怜就立刻给他钱,有时候在街头跟你要钱的,大部分都不要你的怜恤。我们的爱心并不意味着你要被利用,可能你还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你稍微多付出一点点就能够分辨出对方真实的需要,你跟他聊十分钟,大概就会知道他是不是在说谎。如果你真的觉得他有需要,你在犹豫要不要帮他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来,可以跟他聊一会。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更为深入地进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心灵,你去更多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他人。

但是,“怜恤”也并不单单是你了解了他之后,你就真的可以做到对他怜悯。“怜恤”超越了同情,也超越了对他深入的了解,“怜恤”还需要有一个智慧的视角。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待他的遭遇。否则,我们或许了解了他很多的痛苦之后,会给出一个大而化之的属灵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通常会说“你要信靠神”,他可能会跟你说“我不知道该怎样信靠神”,然后你会说“你要对神有信心”,这话永远没有错,但这叫“通用的属灵药方”。很多情况下这句话帮助不了他,你可能跟他讲了很多圣经的道理,而他没有任何变化,然后你就失望了,你就会心里想“我怀疑这人是不是真得救的基督徒”。我们往往会简化对一个心灵的关注。圣经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就是约伯的三个朋友,当约伯遭遇了他生命当中的痛苦与患难时,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三个朋友真的做到了情感上的同情和深入地了解了他的痛苦,但唯独在第三个层面,他的三个朋友没有做到。当约伯的家庭出现了重大变故的时候,他的三个朋友陪着约伯坐了七天七夜,我想今天在我们当中,很多弟兄姊妹也不容易做到对朋友这样的陪伴。如果他这三个朋友一直就这么陪着约伯坐下去的话,可能将来当上帝显现的时候,就不会说“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就不会说“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上帝显现的时候,责备了他的三个朋友。《约伯记》很大篇幅地记述了这三个朋友所讲的话,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约伯要悔改”,他们有一个简单的推论,今天你所遭遇的这一切,说明你犯罪了,因为痛苦和疾病是罪带来的后果,虽然这在神学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他的三个朋友直接把这个结论安到约伯头上去了,约伯你遭遇了灾祸,然后身患重病,原因只能是约伯犯罪了,所以他的朋友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只要约伯认罪悔改,他的病就会得以医治了。即使这在神学上没有问题,但是不能那样机械和粗暴地应用。越是抽象的理论,它背后的内容越是复杂。神学上固然如此,但具体到一个个体的时候,我们并不能说他今天所遭遇的这一切一定是因为他犯罪,上帝给他的惩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怎么解释主耶稣所遭遇的呢?主耶稣也遭受了很多的痛苦和患难,他还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圣经却说,他的死不是因为他的罪,而是因为我们的罪。所以,约伯的三个朋友在同情心这个方面做得很好,可是他们在智慧这个层面,对于明白和了解上帝心意的层面上,还远远不够。这是关于怜恤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内在的层面。你不单要感受到他的痛苦,而且要去了解,还要知道从上帝的角度该怎样去劝勉他。

圣经里面在论到“怜恤”这个词的时候,从来不是只停留在一个内在的层面,这个词还有第二个层面,就是内心当中的同理心,必然会带来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怜恤”不单单是一种情感,也不只是内心当中的思想,“怜恤”一定带有一个人外在的付出。当主耶稣周游四方医病赶鬼的时候,新约里面的“怜恤”这个词,几乎一多半都用在了主耶稣的身上。当那个瞎子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罢”,主耶稣伸手就医治了他,迦拿的妇人说“主啊,求你可怜我”,主耶稣也问她“你要什么”。那么多的人跟着主耶稣一整天,到傍晚的时候,主耶稣说“这么多人跟着我,我怜悯他们,我不想让他们回城里自己找吃的”,所以就用五饼二鱼喂饱了他们。主耶稣走到任何一座城的时候,人们都把得病的人带到主耶稣面前,主耶稣看见他们就怜悯他们,然后就医治他们。所以,主耶稣走到各处的时候,那些人只要来跟随他,主耶稣看他们就像羊群没有牧人一样颠沛流离,他就动了怜悯之心,然后开口教训他们很多的道理。你会发现,主耶稣一旦动了怜悯之心,要么是医治他们的疾病,要么是满足他们身体的需要,要么是赶鬼,要么就是供应他们属灵的需要,会宣讲真理的话语来牧养他们。因此,“怜恤”这个词一定会带来一个人实际的付出,或者是时间方面的付出,或者是属灵方面的供应,或者是体力、精力、经济等方面的付出,主耶稣更是把他自己作为供应,给了每个世代。如果我们觉得,“怜恤”从我们内心当中的同情出发,推动我们乐意去陪伴,乐意拿出钱财来帮助,甚至乐意做很多事情来帮助一个人,以为这就到了“怜恤”最完全的地步,你要知道,这还不是圣经当中“怜恤”最深层的涵义。

圣经在论到“怜恤”的时候,它更是指向了对于罪该如何去处理,“怜恤”这个词是跟罪连在一起的。论到主耶稣拯救我们的时候,神因着他的怜悯,差他的儿子为我们而死,把我们从罪和死亡当中拯救出来。也因此,“怜恤”这个词是跟恩典连在一起的。如果你可怜一个人,是因为他的所有痛苦和灾难都是你造成的,那么你不应该可怜他,你应该可怜自己,你应该心怀愧疚地去道歉和补偿,如果是因为你所做的一些事情,使一个人陷入困境了,你不应当有怜悯之心,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资格怜悯,这时候你的帮助、补偿是那个人应该得到的,这叫做公义。切斯特顿曾说过,如果那个人该得到你的友善,那不叫爱,那叫做公义,当他不该得到那个东西的时候,你给了他,这才叫爱。“怜恤”也可以是指这样的一种情况。你愿意去帮助那个人,是因为你心里有怜悯,这不是他该得的,也不是因为他跟你之间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只是因为你动了怜悯之心。其实,“怜恤”这个词恰恰是指向了上帝对于人类在罪和死亡当中挣扎的悲惨境况的反应。也因此,“怜恤”如果跟罪连在一起的话,它可以表述为“饶恕”。读到“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结构很熟悉,“你们不饶恕别人的过犯,神也不会饶恕你们”,“慈爱的人,神以慈爱待他;弯曲的人,神以弯曲待他”。你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怜恤”这个词的确是跟饶恕有关联的。如果是跟罪连在一起,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怜恤一定会带来行动的话,那么,“怜恤”就不单单是对于情感、时间和金钱的付出,而是有了牺牲的涵义。

论到罪的时候,我们觉得应当都是远离和深恶痛绝的,可是圣经中,有很多的经文如果我们去思想的话,你会发现这些经文告诉我们面对罪的时候,其实应该有另一种态度。比如,“耶和华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为什么会把上帝的公义和慈爱作这样一种对比呢?其实上帝在面对罪恶的时候,他并不单单只有忿怒,忿怒当中还有怜悯,他还会为世人所犯的罪,内心当中感到忧伤。在新旧约圣经当中,有两段经文描述了同样的情况,旧约当中的例子就是扫罗,当上帝拣选了扫罗,并派撒母耳去膏抹扫罗时,其实撒母耳还是很欣赏他的,只是没想到扫罗后来不听上帝的命令,私自献祭并且留下了亚玛力人的首领和百姓的性命,撒母耳指出他的问题的时候,他竟然说是百姓喜欢亚玛力人的牛羊,所以撒母耳说“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扫罗一直没有悔改,后来扫罗说“虽然如此,你也要陪我出去见百姓”,扫罗的意思是,为了我的面子和官职,你也得陪我站在百姓面前,然后撒母耳就同意了。因为撒母耳要走的时候,扫罗把他的衣服给撕裂了,所以撒母耳就说“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从那以后撒母耳就回家了,直到撒母耳死,他再也没跟扫罗见过面,也就是从扫罗犯罪不悔改开始,撒母耳就不再跟扫罗见面了,直到撒母耳去世。这个有点类似于,今天在我们当中如果有弟兄姊妹犯罪了,你跟他谈过之后,他却不认为自己有罪,我们称之为不悔改,按照教会纪律,不悔改的罪,通常情况下是开除会籍,也就是我们宣布这个人不再被我们教会看为是基督徒了。新约里面,保罗也是这么处理的,“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可是在《哥林多后书》,保罗又说道,如果他表现出悔改来,我们就当接纳他回来,免得他忧愁过重,甚至沉沦了,像那些受了惩治,又表达出悔改的弟兄姊妹,当显出坚定不移的爱来。其实,圣经里面“坚定不移的爱”这个词只用在了《哥林多后书》里面处理教会纪律的时候。回头再来看撒母耳对扫罗也是同样的,撒母耳从此以后不再见扫罗,因为他不悔改。可是,圣经里面记载撒母耳不见扫罗的那段时间里面,两次说到“撒母耳为扫罗悲伤”,以至于上帝亲自介入说“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然后让他起来去膏抹以色列的新王,撒母耳一生膏抹了两位以色列王,扫罗和大卫。当我们今天分享“怜恤”的时候,恰恰是在讲,很多时候,我们在和犯罪保持距离的同时,我们的心灵可能也跟那个人保持了距离。当有些弟兄姊妹因为犯罪而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就常常把他们从我们的视野、记忆和祷告当中驱逐出去了,其实我们应该有一颗怜恤的心,时常为他的罪来悲伤。因此,当八福当中讲到“怜恤”这个词的时候,不单讲到了情感,还讲到了行动,它不单讲到了情感可以推动外在行为的表现,而且它更是讲到了对于罪、对于痛苦,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对于痛苦,我们当然要去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痛苦,对于罪,我们要有怜悯和饶恕的心。但是对于上帝而言,如果“怜恤”作为一种情感和内在的动力的话,这个恰恰是上帝施恩和上帝之爱的背后的动力。或许我们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过所谓神圣的爱是什么意思,我们可能常常想到的是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跟我们没有关联,但这是不是就表示上帝的爱是冷漠的呢,是不是上帝对我们没有感情呢?是不是主耶稣就像是一个只有责任、受人所托的人一样呢?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理解上帝的爱,似乎上帝并不关心我们的内心感受,也不关心我们的要死要活,上帝只是说“我要救你就会救你,怎么样都会把你给救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上帝是有丰富细腻情感的神,我们的情感也都是从他而来,上帝的爱当然是无条件的,但是上帝的爱是基于他对罪人的怜恤。当我们说到无条件的时候,是说上帝不是根据我们身上的什么优点来爱我们,也不是因为我们多么悲惨上帝来爱我们,是因为上帝基于对我们的怜恤,他爱我们。所以,圣经里面说道,那个小儿子从远处来的时候,他的父亲远远地看着他,心里就动了慈心,老早就在那等他,他一来还不等他说什么话,他的父亲就把他搂过来,给他穿上袍子、戴上戒指,然后带他回家,立刻吩咐仆人宰羊杀牛来招待他。这就是上帝的怜悯,这就是神愿意拯救我们的那个情感和动力。所以,上帝的怜悯,跟我们的施舍,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有时候对别人的帮助不是基于上帝的那种怜悯,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我们希望从那个人的眼神里面获得他对我们的感激,甚至如果他的眼神里面带有一种对我们的景仰的话,可能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满足和喜悦,这是人性当中高举自我、想做他人之神的内在罪性。其实我们都想做别人的神,我们内心当中都有一种想当救世主的情结,有一个事情谁都解决不了,你去了之后顷刻间就解决了,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就如同别人的神一样。而上帝的怜悯并非是让人高举自我,上帝的怜悯恰恰是他愿意付出、舍己并高举不配得的人,所以圣经里面常常说道,神把我们从灰尘当中抬举起来,他把我们从粪堆里面救拔出来。如果我们对别人的怜悯,不是要把别人提升,而是为了提升我们自己,我们巴不得别人在我们面前越发地卑微,这就不是真怜悯。

因此,“怜恤”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面对罪的时候,怜恤表现为赦免,面对伤害的时候,怜恤就表现为饶恕,面对别人贫乏的时候,怜恤表现为我们内在里面的慷慨,面对一个人心灵痛苦的时候,怜恤就表现为我们乐意进入到他的痛苦当中的那种同情。所以你会发现,这不是这个世界上应有的生命品格,这只能是从上帝而来。也就是说,只有一个蒙受了上帝怜恤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怜恤去面对他人,这里的“怜恤”其实就是圣经里面所说的从上帝而来的爱的方式。我们常常说的从基督而来的爱,就是指这种怜恤之爱。也因此,这里所讲的“怜恤”就是在面对教会的群体或者是面对世上其他群体时那种带着受苦心志的服侍,甚至可以说,这里面的“怜恤”就可以表达为我们的心灵被上帝的怜恤之爱所推动,愿意到遥远的、陌生的群体当中,把这种怜恤之爱告诉那些还没有经历过这种怜恤的人,如同宣教士的舍己精神一般。其实圣经里面对于怜恤本身,除了我们刚才所提到的约伯的例子和好撒玛利亚人的例子之外,最大的怜恤就是主耶稣的道成肉身。所以你会看到,圣经在论到基督道成肉身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他自高天之上进入到罪人中间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维度来描述的。基督是亲自进入到我们生命的痛苦当中,他原本不用去经历那些身体的疲乏,但他跟我们一样,也披戴了血肉之躯,他更不用去经历被人羞辱,可是他却被人在脸上吐唾沫、被人殴打,他也不需要经历被人背叛,可他却经历了被人出卖,他不用经历死亡,但他却进入到我们的死亡当中,他不用受洗,但他也愿意让施洗约翰在约旦河给他施洗,这就叫怜恤,就是他进入到我们的痛苦当中,十字架就是基督以怜恤之爱来面对我们的顶峰。

那么,怜恤人的福分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必蒙怜恤。之前我们说过,这不是一种交换,不是说唯有我们怜恤了别人之后,上帝才会怜恤我们。这里面恰恰告诉我们的是,只有一个人领受了上帝对我们的怜恤的爱之后,我们才能够以怜恤之爱去对待他人。为什么这里说“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呢?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一种张力当中度过的。任何人都处在两难的境地之中,一方面我们极其渴慕别人能够完全理解我们,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极其恐惧别人知道我们的全部。我们渴望有一个人能够知晓我们的一切,就像撒马利亚的妇人扔下自己的罐子,跑到村里说“你们过来看,那个人把我过去所行的一切都说出来了”。今天我们也巴不得说“我们心中的一切隐秘也可以被人知道”,但同时我们又竭尽一切所能希望不要有任何人知道我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曾把自己百分百地向另外一个人展现过。甚至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就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样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承担一个完全真实的你。你的恐惧就来源于这一点。你既渴望却又惧怕,因为你清楚地知道,当那个人完全了解了真实的你之后,他可能就会离你而去,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欣赏你了。可是你要知道,圣经告诉我们,神却是完全地知道我们。上帝完全地知道我们,不单是一个客观的层面,而且是从能力上的知道。《诗篇》139篇说,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在你还没有认识上帝的时候,神就从远处认识你,你所有的意念,你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上帝就知道了。所以,《希伯来书》里面说,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是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也就是无论你乐不乐意,你在上帝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你要知道有一位,他完全地了解你。这意味着他能够完全地体恤你,他知道你内心当中一切的痛苦,他知道你里面的任何挣扎,他也知道你为什么会犯这个罪,甚至他允许你如此地跌倒,他以无比的忍耐,可以长久地来忍耐你不照着他的话语去行,这就是上帝。不论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你都要知道,上帝有这样的能力。其实我们跟其他人之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一种关系。或许你想要完全地敞开自己,却没有人能够承担,或许别人想要完全了解你,可是他却没有能力可以承载。所以你要知道,“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这就是上帝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所给予我们的最大的恩典。他知晓我们的一切,然后他却说他必使我们能够像天父那样得以完全。他不但知晓我们的真实,而且他能把我们变得更加真实。这个福分本身就告诉我们,我们是凭着上帝的怜恤来认识他,我们也是凭着上帝的怜恤活在这个世界上。

最后,我们分享几点简单的应用。首先,如果我们是从对一个心灵痛苦之人的接近来看,很多时候我们就能够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会经历很多的痛苦。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会经历很多苦难呢?过去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说法“今日你的经历或许将来会成为别人的祝福”,这就是从怜恤的角度来讲的。你从来没有体会过那样一种痛苦,你也没有办法直接进入有类似痛苦经历的那个人的心灵。主耶稣到地上来,他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救主,因他凡事也受了试探,但是他却胜过了罪,因此我们跟从他,也能胜过罪。他知道我们心里的挣扎,他也知道我们为什么软弱。他给出的答案是,他也进入到这个痛苦当中。如果很多的时候我们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让我们经历这个痛苦,就像约伯一样,他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让他经历这些,但他却知道上帝的心意是良善的。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以痛苦去接近另外一个痛苦的心灵,这可能就是上帝的美意。其次,就是让我们学习何为真正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有时候我们会好心办坏事,就像约伯那三个朋友一样,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帮助约伯,其实他们却加重了约伯的痛苦。我们往往以自己的想法,觉得对那个人好的方式去帮助别人,以我们的方式去怜恤别人,或许我们并不了解他内心当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第三个方面,去更多真实地了解另外一个人的内心,使得我们更容易忍耐、宽容和饶恕。你知道而且明白的事情越多,你宽容的能力也就越大。第四个方面是,唯有出于怜恤的爱,才能去做福音的工作。他人的灵魂,永远不是我们在上帝面前可以夸口的资本。你是真的看到一个人的灵魂在罪和黑暗当中挣扎,出于内心的怜悯,愿意去接近他,帮助他。所以,惟愿我们能照着上帝怜恤我们那样,尽可能地去接近一个个的心灵,并照着上帝的方式去爱他们。

我们一起来祷告:

主啊,我们要特别地到你的面前,来仰望和感谢你。因为你怜悯我们,知道我们不过是尘土,但你却抬举我们,使我们能够作神的儿女。也愿我们能够以同样的怜悯,来面对其他的心灵,也愿我们能够跟从你的脚步,能够进入到一个一个破碎和痛苦的灵魂里面,能够体会到他人内心当中、生命里面真正的需要。也愿主你赐给我们从你而来的智慧和能力,使我们知道该如何把你的恩典和你的亮光带给他们,这不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本都是软弱的,愿主你使用我们,成为你恩典的器皿。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读《马丁∙ 路德:通往宗教改革的朝圣之旅》有感

文/朱琳

路德,听到这个名字,稍微有点基督教信仰常识的人都会把他跟宗教改革运动联系起来。当然,这是必然,考虑到他在历史上的所言所行,以及他留下来的大量书籍。很多人从他的成长环境来试着理解他的行为,也有人因为他言语举止粗鲁批评他,甚至厌恶他辱骂他,也有人根据他跟天主教论辩,对天主教教皇主教的批评反抗,对真理的捍卫赞美他的勇敢,更多人会因为他所留下的大量的著作而对他产生景仰之情,所以,宗教改革500年后的今天,还有很多神学生,平信徒,学者,牧师想要更多介绍他,讨论他,了解他。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些,而是路德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焦虑,抑郁,备受折磨的灵魂,如何成长为在主里面有平安,并为主而大发热心,被主使用,影响了无数的基督徒的一代改教家,以至于500年后我们还会从其著作和生平事迹中重新来思想我们今天的信仰。我看到的是大大的两个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一本书,研读《圣经》。

今天学者们介绍路德,都会介绍到路德的家庭成长环境。路德自己也常常提及路德的父母极其严厉,成年后路德也多次痛苦地讲起他严苛的童年给他带来的创伤。紧张的父子关系,当路德选择修道院生活时候,因为失望不能给家族带来荣誉和利益而勃然大怒并多年不能原谅路德的父亲。路德在电闪雷鸣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恐惧,以及路德作为神父第一次主持弥撒的时候的恐惧。这些恐惧一路伴随着路德很多年,而且也深深地折磨着路德的灵魂。年轻,敬虔,真诚,有激情,也敏感的路德,不断地通过忏悔,惩罚自己的身体,想要减轻罪对自己生命的折磨,却一直都没有得到他需要的平安,以至于开始更加地焦虑,甚至绝望。因为他看到,罪,显然不只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行为或者思想,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存在方式。每时每刻,你做或者不做,每一个行为或者没有行为都有罪,想或者不想,思想里面都带着罪。这种痛苦无时不刻不在折磨着路德。按照基督徒的一般常识,我们应该来到神面前认罪悔改,只是路德已经拼尽全力,也无法获得心灵的平安。

就在这个时候,路德的忏悔神父,修道院院长任命路德到维滕堡大学(University of Wittenberg)教授圣经。这也是路德生命发生改变的起点。新教徒中间有一个传说,作为修士的路德并不太懂圣经,甚至没有拥有一本完整的圣经,他也是在神学院授课期间才开始认真地研读圣经。有人说这只是个传说,而我一开始也相信了这个故事。毕竟,很多修道院有苦修的传统,在圣经稀少的时代,有些修道院也以拥有圣经为奢侈,只以苦修身体为真正的敬虔。我也以为,聪明智慧如路德,如果有整本圣经的情况下,怎么会不知道不理解保罗所说的“因信称义”呢?如果他听到了或者从圣经中读到了保罗的教导,自然不会如此痛苦了。如果是这样,就应验了苏格拉底所说,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知道了真理,就让人得自由了。可是,真的是如此简单吗?

路德在《罗马书》找到了答案,找到这个答案并不像是某一天突然翻开《圣经》,读到“义人必因信得生”就明白了,就解除了人生所有的难题和痛苦,正如他本人所说,而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和极度痛苦之后才有了这个重大的发现。我想,简单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的文字的总结,其实背后是数日数夜数年的内心痛苦的挣扎,以及无数困难的事件和痛苦的关系的经历。他无数的文字遗产,包括德语版《圣经》的翻译,无数反对天主教主教阶层的辩论,无数的劝慰书信,他的痛苦,勇敢,爱和信心都在这些文字当中,其实是在言语当中,更准确说是在关系当中,也在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的真实经历当中。

一个人的痛苦恐惧不会凭空突然就没有了,一个冷漠软弱的人也不会突然就有爱有热心有爱的力量了。路德生命的改变不在于他的导师他的忏悔神父或者修道院的弟兄多么有爱,让路德感受到了爱,那个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安慰路德内心的恐惧痛苦焦虑和绝望,唯有来自神的安慰才可以。阿们!神不仅仅借助他的话语《圣经》,也带领路德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更新他的生命。

当他不得不预备讲授圣经的时候,他开始认真地研读《圣经》,研读圣经过程中的新看见也逐渐让他更加认识神的慈爱怜悯,也更加清楚看到自己的需要。1513年,路德开始在神学院讲授《诗篇》。他在《诗篇》中看到,作为圣父的上帝要求顺服和公义,作为圣子的上帝爱我们,他舍命救了我们。这个时候,路德在耶稣的苦难中得到了安慰,但是这却不足以治愈他的痛苦和绝望。1515年,路德开始讲授《罗马书》。他后来说,他在《罗马书》1章找到了解决他的难题的答案。罗马书1章17节说:“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根据这节经文,福音启示出上帝的公义。而上帝的公义让人,让我们很难受。这样的信息怎么会是好消息?是福音呢?对于路德,对于我们每个人,我们都希望上帝不要审判,也许这意味上帝不公义。当时罗马书1章17节清晰地表明,福音与上帝的公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路德,包括我,也很讨厌上帝的公义,也日思夜想,努力渴望能够明白到底如何才可以“义人因信而得生”。

神的恩典显明在路德的身上。他发现,“上帝的义”并不是指惩罚罪人,而是指义人的“公义”或者“义”并不是他们的,而是上帝的。上帝把祂的义赐给人。上帝之所以将义赐给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义人,只是因为上帝愿意这么做。而“因信称义”也不是说上帝对我们的要求是信心,仿佛这是我们必须完成或者做的,然后上帝奖赏了我们他的公义。相反,信心和诚意都是上帝的作为,都是上帝白白赐给罪人的礼物。

神的恩典显明在路德的身上,他听见了神跟他说的话,他的生命也因此开始有了平安,爱和力量。他说:“我觉得,我已经重生,天堂之门已经被打开。整部圣经有了新的意义。从此以后,“上帝的义”不再令我满腔愤恨,而是因一种伟大的爱而变成了一种无以言表的美。”

马丁∙路德的故事到这里,我们看到了属灵生命的成长,和随之而来的平安和喜乐,这是神赐给我们的永恒里面的平安的预尝。阅读的过程也让我不断地反省,我看到自己心里面那个一直想要通过良好的表现来获得平安的“小人”,虽然一直没有成功,却一直不停地在尝试。可是我知道他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他的成功与失败都不能真正让我找到平安与快乐,真正的平安和快乐从神的爱而来。

我想马丁∙路德生命成长的故事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启发了我。研读圣经,或者说是认真思考倾听神的话语的重要性。常常因为读经文生命也没有什么改变而灰心泄气沮丧,为什么常常读经,生命仍然没有改变呢?为什么我还在物质贫穷,生命枯干,痛苦当中不能自拔呢?神为什么还没有对我说话呢?以至于不再勤于读经,以为神的作为不可捉摸,就像法利赛人一样渴求神在我们的生命中行神迹,也许有一天我生命中所有的问题就都消失不见了吧。而路德的平安来源于研读圣经的时候对神的认识,圣经是神的话语,是我们灵魂的吗哪,因此也给我更多的信心来研读神的话语。

 

认出神赐给我的恩典

——2017年圣经学校毕业感想

文/朱琳

圣经学校毕业典礼结束,大吃大喝以后,就想着要发个朋友圈昭告天下:我圣经学校毕业了!可是心里越想说点啥吧,越不知道说点啥。后来毕业证书还一直放在书架上随手可以拿来拍照片的地方,也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总结这一年的圣经学校的团契生活,就连毕业典礼的照片、毕业证书也都没有发朋友圈炫耀了。

2017年对我来说不是很容易的一年,却也是神的恩典最清晰和丰盛的一年。今年圣经学校入学的时候,我还完全没有听说过神论,基督论,救赎论…… 这些名词对我都还是陌生的词汇,一年学习下来,谁再说这些概念的时候,我就大概知道大家在说啥了;之前很多有误会的词语,比如灵命,灵修,我之前一直觉得这是迷信,不靠谱,也随着灵修训练课程的完成,理解了什么是灵修,并开始了灵修训练;作为一个户外宝宝,每次听大家说起曾经的“团契时代”、“房山团契”,我都一脸的茫然,就“你们在说啥啊,什么年代的历史古董啊”这种感觉,而在圣经学校,不仅听牧师详细分享了我们教会的历史,当然包括了早期的团契时代的历史,也见到了真实的房山团契的弟兄姊妹了;也更多认识了我们的牧师,守望几年很少见到牧师,圣经学校的时候,却吃了不少牧师洗的苹果,切的西瓜,煮的咖啡,每个老师都让我们上课吃瓜子,我们也还真吃了不少瓜子,瓜子才是每堂课必备的解困小能手;多次下课后,跟姊妹一起祷告的时间也是最感恩,如果没有姊妹陪伴并一起祷告的时间,圣经学校最后坚持的时间也许会更加艰难一些。最最感恩的是,我生命中之前一直力量很大的不信和怀疑的种子也终于对我失去了控制的力量,终于认出了神赐给我的恩典,也终于在神里面找到了平安。感谢主!

最后两次课的时候,校长让我们给圣经学校打分,我就想说,这课程其实已经很好了,硬要提想法和建议,我也不能不认真对待啊,那就多提点建议吧,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圣经学校就是我们未来的神学校了,不是吗?为了这个目标在心里,我就每个方面都提了一些想法,好像总分就只给了个85分。意思是已经很优秀了,但是还可以更好。最后还想说,是不是每科都得布置写作的作业啊,因为我自己是觉得有写作的作业反而是我读书最认真的作业,没有写作的作业就没有更多的总结分析的过程。不过这也许是我个人阅读习惯比较懒惰的缘故。不过各科都有作业这个建议我没有写在问卷调查表上,所以,如果2018年每科都有作业了,应该也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吧。

总的来说,圣经学校这一年是蒙神祝福和恩典的一年,新的一年愿神也吸引更多的弟兄姊妹来圣经学校领受神的恩典,研读神的话语,更多地认识神,就会有从神来的更多的恩典和带领,就会更加地爱神,内心也会更多从神而来的平安和祝福。

 

《圣经导读》之旧约脉络梳理

文/海洋

通过对圣经旧约部分的学习,我所理解的旧约脉络是以神所设立的一系列圣约为主题,将旧约39卷书连贯起来。其中包含五个主要的圣约:亚当之约、挪亚之约、亚伯拉罕之约、西奈之约和大卫之约。另外,耶利米书31章31节特别提到了“新约”这个概念,从而使旧约与新约联系起来。神通过这一系列的圣约,以渐进的方式向人启示了祂的救赎计划,以及赢回属神国度的计划,最终达到恢复神和人美好关系的目的。

《诗篇》、《箴言》、《传道书》、《约伯记》、《雅歌》是旧约圣经中的诗篇和智慧书部分,内容涉及对神的祷告、祈求、赞美,以智慧教导以色列人,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等等。这一部分“圣著”以另一种体裁和形式使人倚靠、敬畏、认识神,最终的目的同样是恢复神和人美好的关系。

一、亚当之约

亚当之约所涉及的是旧约《创世记》1-3章的内容。

神对亚当,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心意(亚当之约)包含两个部分:犯罪前神的命令(创1:28-30)、犯罪后神的咒诅和应许(创3:14-19)。起初,神的创造尽都美好。神对人类的心意也是美好的。人与神有美好亲密的关系。神赋予了人管理看守的权柄和自由意志,并显明了善恶树所代表的主权(神的国度),人可以在自由中选择——顺服或是背离。然而,不幸的是,始祖受诱惑,犯罪堕落,放弃了对神主权的顺服,破坏了人与神之间美好的关系,导致神国度的失落。最终,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

二、挪亚之约

挪亚之约所涉及的是旧约《创世记》4-9章的内容。

(一)立约的始末

随着始祖犯罪,被赶出伊甸园,远离神,人类开始堕落犯罪。从该隐和亚伯之间发生的人类第一起犯罪开始,人的后代不断犯罪。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创6:5-8)

于是,神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创6:17)。却唯独因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创6:9)而拯救了挪亚一家,并与之立约。“神晓谕挪亚和他的儿子说:‘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创9:8-11)

(二)立约的记号及其意义

神与挪亚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虹。(创9:12-17)每当有虹出现在云彩中,无论是人或是神看到,便纪念神与人类及生物界所立的约。(创9:14-16)

(三)总结

挪亚之约是神与人类及生物界所立的平安之约,并且一直在人类历史中应验着,使我们看到神不再用洪水灭绝世界的心意,也为神的国度计划和救赎计划的开启做了铺垫。

三、亚伯拉罕之约

亚伯拉罕之约所涉及的是旧约《创世记》10-50章的内容。

历史总是不断的重复,挪亚的后代也无法摆脱罪的辖制,继续犯罪。神是满有慈爱和怜悯的,通过拣选亚伯拉罕并与之立约,开启了祂对人类的救赎计划和赢回神国度主权的计划。

(一)亚伯拉罕之约涉及的主要内容
土地(创12:7,13:15,,15:18,17,8)、后裔(创18:10)、赐福——万国因亚伯拉罕而蒙福(创12:2,15:1)

(二)立约的对象

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以撒、雅各)

(三)立约的过程

神与亚伯拉罕一共有五次立约:

1.创12:1-3,神呼召亚伯兰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到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并应许他成为大国,赐福给他,叫他的名为大,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亚伯兰得福。

2.创13:15-16,神应许赐土地,使他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

3.创15:1-21,神应许亚伯兰作他的盾牌,并应许了从亚伯兰本身所生的后嗣。

4.创17:1-27,神给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因为神已立他作多国的父。此处,神再次应许了国度,君王,后嗣和土地,并设立了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

5.创22:1-18,神试验亚伯拉罕的信心,叫他献以撒为祭,亚伯拉罕顺服神的旨意并且遵行。

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过程,也是亚伯拉罕信心成长的过程。可见,上帝应许的实现离不开信心。

(四)立约的记号

神通过设立立约的记号提醒亚伯拉罕及其后裔要遵守约的规定。创17:10-11规定: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

可见,行割礼是亚伯拉罕之约的记号。神通过这种可见的礼仪宣告受割礼的人是属祂的子民,同时也将应许印在祂百姓的心里。通过这种仪式,也能见证百姓在神面前事奉的责任。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时,要求亚伯拉罕作完全人(创17:1),割礼也象征了要治死肉体的情欲及罪恶,作完全人。

(五)亚伯拉罕之约的重要性

如果说亚当之约是神对整个人类的心意,挪亚之约是神与人和世界所立的平安之约,那么亚伯拉罕之约就是神与个人所立的第一个约,它是以撒之约、雅各之约、西奈之约、大卫之约的基础。以撒、雅各之约(创26:2-5,创28:13-15)是坚定亚伯拉罕之约,西奈之约是亚伯拉罕之约的延续,大卫之约也与亚伯拉罕之约有关。
在亚伯拉罕之约中,神主要应许了土地(创12:7,13:15,,15:18,17,8),后裔(创18:10),祝福(创12:2,15:1,),初步启示了神的救赎计划。亚伯拉罕之约中也提到了国度和君王(弥赛亚的预言)(创17:6)。这些应许的内容贯穿新旧约的始末,在其他圣约中也被再次延伸和强调。

四、西奈之约:亚伯拉罕之约的延续

西奈之约所涉及的是旧约《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的内容。《约书亚记》、《士师记》和《路得记》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故事的延续,“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个人任意而行”(士21:25)。从而为以色列人向神要王治理他们埋下伏笔,也为大卫之约的设立做了铺垫。《路得记》也使我们看到,即使是在以色列离弃神的士师时代,神仍然保留了敬虔的人,并提供了大卫王的血统。

(一)立约的经过

耶和华神与亚伯拉罕立约之后,继续与以撒、雅各坚立亚伯拉罕之约,作他们的神。之后,雅各的儿子约瑟被他的哥哥们卖到埃及(创37:12-36)。然而,神却与约瑟同在,救他脱离困境,使他被立为埃及的宰相(创39-41章)。并通过饥荒将雅各及其家人共70人(创46:27)带往埃及地,并使他们在那里生养众多,并且繁茂,极其强盛,满了那地(出1:7)。这也应验了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中关于后裔的部分,“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创13:16)及至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出1:8),便苦待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在埃及地为奴430年之后(出12:40),神终于兴起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并在西奈山与摩西及以色列民立约。

(二)立约的对象

以色列民。在西奈之约中,神清楚地指出以色列民是他自己拣选的民族,也第一次清楚地表示与以色列这个民族立约(原先是与他们的族长立约)。“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祀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5-6)

(三)立约的内容

律法是西奈之约的内容。西奈之约(也是律法之约)的内容记载于出埃及记20-31章及申命记5-26章中,内容涉及宗教、政权、刑事、民事、婚姻、财产、继承等生活中的众多方面。并在申命记27-30章中,记载了背约的后果和遵行诫命所得的祝福。神告诫以色列民:顺服的受到祝福,悖逆的遭受咒诅。在旧约《民数记》、《申命记》、《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及大小先知书中,都贯穿了这个主题:顺服的蒙神祝福,悖逆的遭受咒诅。

“十诫”作为律法的核心,被写在两块石板上,放置于约柜,并象征神同在的圣殿中。可见,“十诫”在律法中的重要性。那么,神颁布“十诫”是要辖制人吗?断乎不是,乃是要恢复神起初造人时与人之间亲密的爱的关系。

(四)立约的目的

神首次拣选一个民族(以色列民族)作属祂的子民,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出19:5-6)。并通过以色列民族实现祝福万民的计划,好使万民成为“被拣选的族类,有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属神的子民”(彼前2:9)。

五、大卫之约:出于亚伯拉罕之约

大卫之约所涉及的是旧约《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历代志上下》和部分先知书的内容。

(一)立约的对象和内容

大卫之约(撒下7:8-16)是继亚伯拉罕之约之后,神再一次与个人(大卫)所立的约,是神的救赎计划的进一步拓展。从亚伯拉罕之约到西奈之约,再到大卫之约,神救赎百姓,赢回属神国度的心意逐渐向祂的百姓显明。神设立大卫之约时,君王(弥赛亚)出于大卫子孙的心意已经完全显明。并且神应许其国位必坚立,直到永远。(撒下7:16)

(二)大卫之约在旧约书卷中的体现

在《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和《历代志上下》中,清楚记载了神与大卫立约的过程,以及神如何坚立与大卫所立的约。在《历代志》和《列王纪》中都记载了很多败坏的王,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然而,即便如此,在《先知书》中,先知紧紧地抓住神向大卫所立的约,一再地求神施怜悯。虽然以色列民犯了罪,但祈求神的慈爱不离开他们。神是信实的,纪念大卫之约,保守了大卫子孙的国位。

在《诗篇》所记载的大卫的祷告中,也无数次提到神与他所立的约,求神纪念这约并施怜悯、慈爱和拯救。

六、另立新约

纵观旧约历史,从亚伯拉罕之约开始,神的救赎计划就是通过拣选一人、一家、一国来赐福地上的万族。然而以色列民不断的悖逆,拜偶像,无视神的旨意,最终导致了北国以色列的灭亡和南国犹大的被掳,同时也使神的救赎计划和国度计划无法实现。因此在耶利米书31:31中,“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神通过先知耶利米明确提到“新约”这一概念,预言了耶稣基督作为一次永远的赎罪祭救赎神的百姓并赢回神的国度。耶稣基督的宝血所立的新约是恩典之约,是白白得来的,需要藉着信心得到。

 

 

 

 

 

2017年圣经学校毕业感想

文/海洋

回顾刚刚走过的2017年,我不由得想起这节经文:“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诗65:11)这一年,我进入了神为我预备的婚姻,很快就有了神赐的产业,诗班转正,圣经学校毕业等等。神的恩典数算不尽,这里就说说最后一件吧。

几乎一整年的学习,虽然辛苦,我还是有不少收获,尤其是属灵生命获益不菲。现在坐在桌前尝试写点什么的时候,过去一年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仿佛又浮现在了眼前。

我们美丽爽朗的NN老师,不得不说,真是满有XJ的恩赐和热情。在短短的两节课中,她那充满激情的讲解使很多对XJ并不熟悉的同学开始了解XJ的重要,并逐渐对XJ产生了负担。说实话,在接触XJ之前,我并不清楚神的“大使命”是什么。通过学习,我开始了解XJS的不易,祷告支持的重要,并且愿意花更多时间在祷告中纪念并支持他们。在跨文化体验的那次午餐中,彼此还不熟悉的同学们就勇敢地在彼此面前暴露了用手抓饭的不雅吃相。大家彼此交谈,分享第一次跨文化的感受。就是在那次午餐后,大家彼此之间开始熟悉起来了。

我们另外一位美丽知性的大水老师负责这一期教会历史和如何读旧约两门课程。真是不得不佩服这位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姊妹对真理的渴慕。虽然后期因为身体的缘故,教会历史这门课听的晕晕乎乎的,但仍然使我对自己的信仰如何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有了大概的了解。虽然今天的我还是傻傻的分不清奥古斯丁和奥古斯都,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但当我尝试去了解并区分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所处的历史,经历的事情都不再是陌生的了。

天明牧师认真但不失幽默,在学习圣经导读这门课的过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对圣经熟悉程度不够。也正是这句话激励我更仔细的研读圣经,背诵经文。晓峰牧师智慧,讲解细致。袁灵牧师就是有能力将原本枯燥的系统神学上的充满了乐趣。而孙老师那儒雅安静的气质正适合灵修训练这门课程,仿佛使人一下子被带入了灵修默想的那种宁静气氛中。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虽然老师们都是知识丰富,充满了智慧,认真负责的教导我们,但知识的消化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课堂上同学们听的都十分认真。问题的讨论也是特别积极。印象深刻的就是江河大哥,他总是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艳青姐和其他一些同学就积极地回应。课堂上不仅有老师和同学间的互动,同学之间也是讨论的不亦乐乎。课堂气氛真是十分的活跃。不过,写作业就没那么轻松了,对我来说,听是听明白了,但要写出来就发现真不容易。本来,我以为亚伯拉罕之约、西奈之约、大卫之约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当我以此为题写作业,尝试在整个旧约中进行梳理时,才发现我对这些圣约理解十分有限。借着这次作业,我仔细阅读圣经,终于较为深入地理解了这个主题。

要说上完圣经学校最大的感触,就是发现自己对神的话语掌握的还不够。看到每一位老师所散发出的智慧,就激励自己更加渴慕神的话语,因为我知道,这智慧不是靠人自己,乃是靠神话语中的亮光。感谢主,因为我们有热心服侍的神的仆人们。感谢主,使我们有渴慕的心参加圣经学校的学习。真心希望在完成学习后,我仍然能保持那份渴慕的心和学习的热情。

从圣经学校学习之感想到信仰反思

文/石伟

 

2017年年底,圣经学校的课程结束了,毕业典礼上准备谈谈感受,但是因为时间的缘故,未能表达。1月份工作比较忙,之后出差,这段时间状态一直很差,可能和之前的感受就有所差别了,用时过境迁这个词大概比较合适。应《网刊》约稿,就在此唠一唠。

想起圣经学校快毕业时,校长袁灵牧师让我们挑选100元左右的书籍,我起初挑选的书籍是《圣徒永恒的安息》、《心灵渴望》、《软弱之道》。后来微信群中,海鹰姊妹告诉有多余的《软弱之道》送给我,我就换成了《加拉太书注释》,现在回味一下,自己或许一直在寻找心灵的安息吧……

记得2016年时,教会通知会友可以报名参加圣经学校的课程,我感觉时间不太充裕,犹豫之下,就没有报名圣经学校的学习。不过也巧,课程一部分在我住的地方(教会图书馆)上课,我也就时不时能蹭两节圣经学校的课,也大概知道压力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之后就安排了一下时间,决定就2017年参加学习吧!

圣经学校课程挺丰富的,不过每个课程的学时比较少,更像是在为信仰打开了一个窗口,我对每个课程也简短谈谈感受吧。

宣教简介:这个课程我没上,不过我上过宣教课程《把握时机》,这个课程我就申请免修了,老师说内容大致相仿。宣教课程,在知识上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学会了从宣教的角度看圣经,发现我自己以前忽略了很多圣经经文,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会按照自己的心意看圣经,我们对一些经文竟视而不见。我可以告诉大家,上了这个课程,那些关于宣教的经文,你是躲不过去了, 诸如不作宣教士,但是可以做宣教的事,“指日可待”、“竭力达成”等等诸多词句也会印在脑海中。确实如此,教会本来就应该是宣教的教会,神更愿意让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听闻福音。

圣经导读由天明牧师给我们讲,牧师询问我们的一些问题,我发现不少问题我都不知道,这个时候我才觉察到自己对圣经是多么陌生。经过讨论这些问题之后,我发现圣经中的很多亮光,按照这个角度,我确实被圣经更新了不少。

如何读旧约,让我看到圣经成文的年代跨度比较大,又是不同的题材,这个课程也帮助我理解圣经,需要更多了解圣经经文成文背景的重要性。

关于教会建造,让我知道我们在地上的教会,是出于神诸般的恩典,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他的身体,我们互为肢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更能体会一段经文:“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 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或译: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 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以弗所书 2:19-22 和合本) 我们在地上通过有形的教会,我们彼此连接,过着团契生活,这是主莫大的恩典。当然,也通过这个课程更多地了解到我们教会的建造过程。

灵修操练,孙老师给了我们这方面的灵修指导,印象深刻的还是那段经文,摩西素常支搭帐篷(出埃及记33:7)。以前我感觉还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方法能支搭帐篷与神亲近就好了,但经过时间的验证,貌似孙老师的建议还是比较好,这算是我们长老的灵修沉淀吧,我想具体到每个人,主要还是能把灵修的这段时间分别出来,最好放在早晨。虽然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但还是有所期望,继续努力吧,希望形成习惯并一直坚持下去。还有个经验就是用背经灵修,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经文在不经意间会影响到自己。

系统神学,我喜欢描述系统神学的一句话:道虽不可尽道,人还是勉为道之。

再摘录一段:系统神学中所表明的神学观点,其实就是信仰寻求理解的观点。首先,能肯定信仰是第一位的,信仰是前提。没有信仰,其他一切都是不牢靠的,都是不具有终极意义的。信仰能够把理性带到一个安全地带,引到一个正确方向,使其不至于失控,即超出自己的界限,任意妄为。其次,信仰不是盲目的,信仰也不与理性相悖。相反,通过理性学习系统神学,信仰能够被更好更充分地理解。经过理性理解的信仰也会更成熟、更坚定。如此学习系统神学还是益处多多,不过这方面的内容我至今还没有完全读完,门已经打开,希望进深。

教会历史内容更是丰富,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历史嘛,有血有肉,基督教史让我觉察到信仰是如此地真实。如今,我们现在留下来的教义、信经、传统都经过历史的淬炼。细分一下教会历史,它就是基督教教义的思想史,基督门徒的见证史,门徒的灵修史,部分社会史等等。我想,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放到教会历史中也是成立的,教会历史也会帮助我们试图回到历史的那个时刻,让我们能更深地理解我们的传承。不过按照《传道书》所讲,日光之下无新事,历史中神还是一样的神,人还是一样的人。教会历史对我们在知识上更多认识神和认识人还是有益处的。

课程最后F牧给我们补充讲了归纳法查经,这个很实用,利用好查考圣经的方法很重要,在小组查考圣经时,更能接近原文并能有所应用。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句话:查考圣经时,自己要站在客体的位置,准备好自己被圣经经文随时更新的状态。如能有此过程,可谓是心意更新而变化了……

很感恩我们圣经学校的老师们,这一年给我们讲授课程并陪伴我们。与圣经学校的老师、同学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也是彼此认识、连接的过程,能有这样的团契生活,唯独神的恩典。

上完圣经学校的课,我就出差了,这段时间,也一直很焦虑,意识最深的就是知识的学习不是信仰的全部,认识神需要从理性、灵性、生命等多角度认识祂。这段时间和一些弟兄姊妹们背诵雅各书,其中几句是:“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雅各书 1:22-25 和合本)

听道和行道相比,自己可能听道比较多,能觉察到在这种状态下,信仰还是肤浅的。再反省自己出差独处的时候,吸烟很严重,邪情私欲也很多,这可能和大家认识的我,有很大的出入,假冒伪善的那种感觉貌似在自己这里加强了,因着自己的骄傲,现在是一个很重的包袱。不过感谢主,在出差中,自己带了侯老(编者注:指侯士庭,灵修神学家)的一本《心灵渴望》,读书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自己很安静。这让我好好反思自己的心灵渴望有很多是扭曲的,如此承认,也是想被神的灵所更新,过别样的生活。

事实上,基督徒都承认自己是罪人,是神的恩典,让我们能承认我们需要被拯救。
神也应许我们: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9 和合本) 我们也承认神在救赎方面,祂以完全的恩典遮盖了我们以前、现在、将来的一切罪。但是,我们要活出丰盛的生命,就必须在悔改中不断地被更新,记得牧师在新年祷告会中,讲的主题就是悔改,而且是深度的悔改。

我所能做的就是认识祂更多、经历祂更多、效法祂更多,这让我想起一个比喻,有传道讲到,我们属灵的生命,就好像是一座花园,园中有一棵树代表属灵的生命,草代表自己的罪和不洁,倘若自己总是关注于拔草,不注意浇灌自己属灵的生命树。自己属灵的生命树会因为自己的“拔草”长得更好吗?显然不是,这让我警醒,自己的软弱和罪一直会存在,不要太关注于它,更多的是先承认罪,先自我接纳。不过还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树能被浇灌,能够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也想到小白牧师引用的威斯敏斯特信条第19章6款的宣告:“虽然真信徒不在作为行为之约的律法之下,藉此称义或被定罪,可是这律法对于他们以及别人都大有用处,因它作为人生的标准,既将神的旨意和人生的责任指示他们,便指导并约束他们照着去行;并且他们藉此既发现他们的本性、心思和生活的罪污,就因自省而对自己的罪更加认识、差愧、恨恶,并更清楚地知道他们对基督及其完美顺服的需要。同样,律法对重生者也有用处,因它禁止犯罪,抑制他们的败坏;而它的警戒表明他们虽然免于律法所警戒的咒诅,但他们当知,自己因所犯的罪也应受什么惩罚,为罪今生要受什么痛苦。照样,律法的应许向他们表明神是嘉许顺服的,虽然律法不被看作行为之约,可用来使人配得祝福,但他们若遵守律法就可以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祝福;所以人因律法鼓励行善、胁止作恶而扬善弃恶,并不表明他是在律法之下,而不在恩典之下。”

因着主的恩典,我也期望得到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能继续被主更新,看自己当所看的,也希望自己能更多有末世眼光、国度眼光去待人接物。

后记:在外出差的这段时间,给我充电的一次听讲道,还是回到了“信”。确实是这样,信心是根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悦;因为到 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 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 11:6 和合本)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 11:1 和合本) 我又重新思考这些经文,结合牧师的讲道,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这些经文确实值得好好查考。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愿我们在自己软弱的时候,都能默想我们信主的起初,正如诗歌《主,我邀请你》所唱的歌词:“让我回到那起初的爱,让我能对你忠贞专一……”

愿我们都能邀请我们的主登上我们心灵的宝座,也愿祂一直在我们心灵的宝座上。

 

PDF下载

 

  • 《@守望》第132期——我信教会
  • 《@守望》第131期——与神和好,与人和睦
  • 《@守望》第130期——末后世代,建造家庭
  • 《@守望》第129期——疫情与福音(二)
  • 《@守望》第128期——疫情与福音
  • 《@守望》第127期——关怀与陪伴
  • 《@守望》第126期——亲密关系
  • 《@守望》第125期——亲历3.23
  • 《@守望》第124期——祷告
  • 《@守望》第123期——回家
  • 《@守望》第122期——重拾异象
  • 《@守望》第121期——感恩,2018!
  • 《@守望》第120期——面对数字化产品
  • 《@守望》第119期——单身弟兄
  • 《@守望》第118期——单身姊妹
  • 《@守望》第117期——十诫
  • 《@守望》第116期——关注青少年
  • 《@守望》第115期——兴起弟兄
  • 《@守望》第114期——这个世代的青年
  • 《@守望》第113期——户外敬拜7周年
  • 《@守望》第112期——团契生活
  • 《@守望》第111期——孝敬父母
  • 《@守望》第110期——读点神学
  • 《@守望》第109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108期——感恩
  • 《@守望》第107期——基督徒的财富观
  • 《@守望》第106期——青宣大会
  • 《@守望》第105期——守约
  • 《@守望》第104期——宗教改革500年
  • 《@守望》第103期——家庭建造
  • 《@守望》第102期——陪伴•关怀
  • 《@守望》第101期——户外敬拜6周年
  • 《@守望》第100期——读经
  • 《@守望》第99期——回家
  • 《@守望》第098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097期——感恩之心
  • 《@守望》第096期——关注宣教
  • 《@守望》第095期——关于祷告
  • 《@守望》第094期——软弱之道
  • 《@守望》第093期——悔改之道
  • 《@守望》第92期——婚姻之道
  • 《@守望》第91期——教养孩童
  • 《@守望》第90期——职场呼召
  • 《@守望》第89期——户外敬拜五周年
  • 《@守望》第88期——纪念国永
  • 《@守望》第87期——家庭敬拜
  • 《@守望》第86期——务求传福音
  • 《@守望》第85期——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 《@守望》第84期——操练敬虔(二)
  • 《@守望》第83期——操练敬虔(一)
  • 《@守望》第82期——为主而活
  • 《@守望》第81期——人生标杆
  • 《@守望》第80期——性别认同
  • 《@守望》第79期——里外更新
  • 《@守望》第78期——穿上新人
  • 《@守望》第77期——户外敬拜四周年
  • 《@守望》第76期——我们向主要什么
  • 《@守望》第75期——我不以福音为耻
  • 《@守望》第74期——圣诞节传福音
  • 《@守望》第73期——感恩
  • 《@守望》第72期——户外拘留时代(八)
  • 《@守望》第71期——户外拘留时代(七)
  • 《@守望》第70期——户外拘留时代(六)
  • 《@守望》第69期——户外拘留时代(五)
  • 《@守望》第68期——户外拘留时代(四)
  • 《@守望》第67期——户外拘留时代(三)
  • 《@守望》第66期——户外拘留时代(二)
  • 《@守望》第65期——户外拘留时代的开始
  • 《@守望》第64期——户外特刊
  • 《@守望》第63期——户外三周年
  • 《@守望》第62期——小组•家(二)
  • 《@守望》第61期——小组•家(一)
  • 《@守望》第60期——圣诞月•传福音(二)
  • 《@守望》第59期——圣诞月•传福音(一)
  • 《@守望》第58期——数算恩典
  • 《@守望》第57期——我和守望(二)
  • 《@守望》第56期——我和守望(一)
  • 《@守望》第55期——梳理户外敬拜
  • 《@守望》第54期——户外敬拜中的忍耐
  • 《@守望》第53期——关注单身弟兄
  • 《@守望》第52期——关注单身姊妹
  • 《@守望》第51期——社会服务
  • 《@守望》第50期——关注职场
  • 守望网络期刊第4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