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守望》第72期——户外拘留时代(八)

《@守望》第72期——户外拘留时代(八)

简讯
1、10月20日,佛山教会6位同工被刑拘30天后获释回家,其中一位同工分享到“30天,黄袍加身,手铐加戴,与妓女、小偷、吸毒者、骗子、赌徒同吃、同住、同分享她们的故事。有一些故事已经被织入上帝的故事里,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的恩惠,就早已丧胆了!多谢各位手足的牵挂与守望!求主赐我(们)以基督的爱面对不信的家人。

2、10月19日,有6位弟兄姊妹因去平台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或被拦阻,其中靳会素姊妹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名义被行政拘留10天,这是她第二次被行政拘留。

3、10月26日,有5位弟兄姊妹因去平台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或被拦阻,其中张云成弟兄与张俊英姊妹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名义分别被行政拘留10天和7天,这是云成弟兄第四次被行政拘留、张姊妹第二次被行政拘留。

4、11月2日,有2位姊妹参加了平台的户外敬拜,他们被带离平台不久后被释放。

5、11月9日,有4位弟兄姊妹因去平台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或被拦阻,其中郭海鹰姊妹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名义被行政拘留10天,这是海鹰姊妹第六次被行政拘留。

6、10月15日,海鹰姊妹被拘留后获得自由。当日上午10:55左右她自行出拘留所,并与在外等候的弟兄姊妹会合。

7、10月22日,王魏弟兄被拘留后获得自由。当日下午16:45左右他被接出并被送往父母所住的宾馆。

8、10月29日,会素姊妹被拘留后获得自由。当日上午10:15左右她自行出拘留所,并与在外守候的姊妹们会合。

9、11月3日下午15:40左右,张俊英姊妹被住地派出所从拘留所内接出,但未获自由,而是再次被住宾馆(软禁)6天,11月9日才获得自由。

10、11月6日,张云成弟兄被老家派出所从拘留所内接出。此前其家人再次来京并造访了牧者和弟兄姊妹,表示要将云成弟兄带回老家,也不想让他再回北京。当日傍晚云成弟兄与教会联系,告诉教会他已被带到老家。

11、10月18日,宋维兴弟兄和王琪敏(夜雨)姊妹结为百年好合,众弟兄姊妹前去祝福。

12、11月9日,本教会会友樊春良弟兄出差成都,参加成都秋雨之福教会主日崇拜。当日是教会的圣餐日。王怡牧师的证道题目是:为受逼迫的教会祷告。王牧师特别提到守望教会。他说,为守望教会祷告是秋雨之福每主日必做的,因为秋雨之福是守望的"难兄难弟",真正的兄弟。只有受逼迫的教会才会为受逼迫的教会祷告。临走告别,王怡牧师让樊弟兄转达他对守望牧师、长老、同工和会众的问候,转达他们的心意:"我们为你们祷告!"

当日下午樊弟兄参加成都恩福归正教会的主日崇拜。他们也是每周为守望教会祷告。彭强牧师说,当年410第一次户外时,他也参加了,后来警察一看他的身份证不是北京的,就把他放了。他送给樊弟兄一本书,并给上面给守望留言:为守望感恩,为守望祷告!彭强牧师转达他对守望牧师、长老、同工和会众的问候!

——————————————————————————————————————敎牧书信

保守合一 /袁灵 传道

时代或议题本身并不是不合一的原因,我们自己才是不合一的原因。因为不合一的原因在我们,所以维护合一的责任也在我们。

求你赐我聪明智慧 /晓峰 牧师
对于所罗门来说,在他的生命当中有一块领域是上帝不能触碰的,他一方面建殿,另一方面却违反上帝的命令娶了埃及法老的女儿,而且持续他一生之久。

——————————————————————————————————————

拘留所见证

孕/郭利平
因为虽然不知道上帝要带我们到哪里,但我明明看见,户外期间一个个宝宝呱呱坠地,仿佛是上帝的恩典,以最明显的方式,从天而降。因此,户外不只是无奈的、苦涩的,以及其上彼此生命的连接;它也是充满慈怜的。

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好智
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户外敬拜小记/谭建华
主啊,不要撇弃我的灵魂,我本是如蛆的世人,私欲把灵魂蛀蚀成了空壳,常常忘记信主前的老我,被一切自义窃占心头。除非我来到神面前,以信心来仰望祂,祂的恩典是那样甘甜。

——————————————————————————————————————

美好见证

如何与父母沟通/祖潘
2014年10月25日上午,校园部学生团契举办题为“如何与父母沟通”的团契活动。活动一开始以表演情景剧“打电话”来呈现基督徒与父母沟通时存在的常见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回应。下面将剧本和回应要点整理出来,供弟兄姊妹面对类似问题时参考。

关于万圣节对话/雅歌妈妈
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箴言3:7)

为爱守候/夏普 沈丽荣
在她祷告完的时候,我单膝跪下,向她求婚。没有任何的准备,没有玫瑰花,没有烛光,有的是在祷告中我们的心是如此的亲近,神的爱又一次触摸我们。——————————————————————————————————————

属灵阅读

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读班扬《丰盛的恩典》 文/樊春良
突然一句话临到我:“你的义在天上。” 透过内心的眼睛我看见,耶稣基督正坐在上帝的右边;于是我说:我的义就是在那边,所以,无论到何处,无论做什么,上帝都不会对我说,他要索取我的义,因为我的义就是在他面前。

——————————————————————————————————————

父母学堂

王志勇牧师在“父母学堂”的答疑

——————————————————————————————————————

主日讲章

不要怕,只要信!——10月19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他也诧异他们不信——10月26日主日讲章/晓峰 牧师
先知之死——11月2日主日讲章/袁灵 传道
常常顾念我们的主——11月9日主日讲章/天明 牧师

王志勇牧师在“父母学堂”的答疑

编者按:10月25日,“父母学堂”请王志勇牧师就“敬虔家庭的建造与教育的使命”与弟兄姊妹座谈,本文刊登的是讲座结束后王牧师的答疑部分。讲座正文将在下期刊登。

问:听说王牧师在家里教育您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的心得,我们在座的大部分都是第一代基督徒,怎么把信仰传承下去是我们关注的,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吗?

答:所以,第一代父母有伟大之处,我们都是Founding fathers & Founding mothers—“开国之父”、“开国之母”!,我们都是身为“建国元勋”的一代,很有开创性,但要付出很多的代价,我们靠着主的恩典要愿意摆上。关于教育孩子,首先要明白的就是:第一教育大权是属于上帝!其次就是上帝赐给父母首要的教育子女的权柄。然后才是教会,最后才是国家,后者应该始终是帮助性的、补充性的,而不是强迫性的和取代性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有多种形式,在家教育(家庭学校)、教会学校、公立学校等等。其实,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父母教育孩子都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很多学校里,甚至在基督徒学校里,学生学习到最多的是Knowledge and skills(知识和技术),Character(品格) 的培养主要是在家里。你看一个孩子作风不好,没家教,就是指父母不到位。无论在教会里主日学老师怎么辛苦、在教会学校里老师怎么辛苦、在公立学校里老师怎么辛苦,他们没法解决孩子品格的问题,因为品格的塑造需要榜样。孩子们需要潜移默化,长期影响,不是一个行为、一个意念,一时一刻就能够塑造他们的品格的。我们父母在家庭中塑造孩子的品格确确实实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不教育的时候也在教育,你在教育的时候也在教育,不知不觉中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教育着我们的子女。从这点上来讲,基督徒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教会学校、公立学校只能够处于一种次要的、补充性的位置。

首先谈一谈我们在家庭学校方面的经历。我1996年信主,1997年全职事奉,那时候我太太在工商银行上班。当时我们的婚姻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信主后不想离婚,于是在一起重新建造婚姻。当时我们在北京,因为我刚刚毕业,又做教会的事工,原来做律师的时候可能收入多一点,一做牧师这钱都花光了。我们不断地搬家,孩子也很难上好的学校。但是,我当时最重要的感动还是基督徒教育,我们应当用主的教训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子。所以,我们就用了一些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开发的比较好的材料来教育孩子,我在这个方面的领受是毫无疑问的——不管是用什么形式,教育孩子首先的责任在父母。

第二个关于公立学校。其实,不光是在中国,在美国很多的公立学校、甚至基督徒学校在某些方面都非常混乱。公立学校其实很多方面都是一个谎言。原来美国没有公立学校,为什么呢?因为学校不能够由纳税人的钱、不能够由行政部门来参与建立。如果行政部门参与建立学校,他既管理你的身体,也管你的大脑,这就不知不觉地从模式上走向全面专制,政府既要管你外面的秩序性的行为,又要管你的头脑和心灵的教育,那就走向极权统治。后来到19世纪末,美国受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影响,一些教育学家,当然是不信主的,或者信主后离经叛道的一群人,他们就一直说,“公立学校的学生满了,美国监狱就空了!”他们认为犯罪现象的根源是缺乏教育。但是我们知道,起初亚当犯罪的时候哪儿缺乏公共教育?!犯罪就是滥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违背上帝的律法、践踏上帝的慈爱、藐视上帝的主权,是和人性有关系,和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犯罪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罪的问题。

如今美国不断地把基督教的祷告、十条诫命、牧师的训诲从公立学校清除出去,因为公立学校是公共广场,他们要把基督教赶出公共广场。美国的公共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是一个教会的失败,因为教会不再管教育。所以说我们基督徒的家庭,基督徒的教会应该建立学校,这是长远而言。但是现在呢,家庭教育是不容易的,因为家庭教育要求父母有极大的美德和克制。你要按时间做好计划,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各就各位。家庭搞这个其实和课堂一样,但是你知道我们很多做父母的,不收拾床,不收拾厨房,整个大家庭跟厕所一样,只是来了客人才重新收拾一下。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上学?孩子是没法在家上学的。家庭教育对父母是一个挑战。

从学习方面来看,我认为现在把同年龄的孩子放在一起这是失败的。为什么呢?同年龄之间学不到什么,同龄人之间是玩的,和比你水平高的人在一起学习,才能从他们那学到东西。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同龄的孩子上学,他就有Peer pressure(同龄人压力),一个教坏了,所有的小孩都跟风学坏,这方面说来话长。

但是,无论如何我想说明几个要点,教育大权是属于上帝的,教育的首先责任是属于父母的。基督徒的父母既可以开展家庭式的教育,也可以有若干个父母联合组成基督徒学校。当然,如果你个人的家庭,如果教会有一定难度,我们也可以送孩子去公共学校。但是,上公共学校的时候,你要注意为孩子祷告,要让孩子的心常常能回到家中、回到教会里,要特别的给他们予以爱心和真理的关注。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这个方面没有一个铁板化、统一化的模式。

问:实际上我们想听听您在家里具体的是如何操作的。
主持人:报报内幕。

:第一个方面就是常常认罪悔改,就是晓得我们底子薄、底子差、底子乱,就是我们上一代没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影响我们。我们想为人师表,可以装一装,但是在家里又装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在家里最容易原形暴露。我们在教育孩子上实在是需要多认真、多悔改、多寻求上帝给我们的力量。现在这段时间靠着主的恩典,我们在脾气等各个方面更冷静点了。当初我们教育老大的时候,有的时候就禁不住生气,老大说:“爸爸你这样发怒合乎情理吗?”我说:“真的不合乎情理,但是发怒了怎么办呢?希望你以后做的比我好一点。”我们说我们第一代基督徒实在是底子差、底子薄,这不是借口,而是现实,你必须承认,很多方面要打根基,要寻求上帝特别的怜悯。

第二个方面,我们教育孩子不要给他设定世俗的目标,不要让孩子一定要继承我们自己,完成我们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把孩子当作实现我们私欲、光宗耀祖的一个工具。“教育孩童要使他走当行的道”,什么是当行的道?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上帝的道,要走正道,要走大道。第二,你要观察孩子到底是什么性情,他到底是有什么恩赐,然后帮助他活出这个恩赐,不要预先给他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说我们老大,我希望他长大了也做牧师,他说:不做。“牧师最苦!最累!不挣钱,还没人说好!”我说你倒把牧师在中国的待遇总结的很精髓啊!这牧师确实不是人做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只是一个观察者,我们只是一个见证者,我们只是一个领路者,我们只是一个桥梁被他们踩着,继续往前的。所以我们不要像阀门那样,一定要把他们匝住,一定要把他们拦住。一定要让孩子走上帝的正道,一定要让孩子发挥上帝给他自己的恩赐,陪伴他,观察他,帮助他分析,到底上帝赐给他的心中的渴慕是什么,赐给他的恩赐是什么。要晓得在各个方面,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我们心里行走在上帝的道路中,那就能够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荣耀上帝。

第三个方面还是要多多陪伴孩子。现在生活在北京,甚至包括担任牧职,非常忙碌。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就像有一个挣钱多的人,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然后这个做父亲的说:“孩子,爸爸挣钱容易吗?一年给你花这么多钱,把你送到学校里来。”孩子说:“以后长大了,我挣了钱也,把你送进去!”孩子说这种话的意思,是说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你花多少钱,最重要的是不是你把我送到什么学校,而是你陪陪我。我们在这方面根据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来陪伴,像现在我们老大已经二十几岁了,可以陪伴他的就相对少一点。但是老二才六、七岁,他就喜欢跑跑跳跳,喜欢钻狗洞,喜欢跑来跑去,“来来来,爸爸来”,你就得跟他钻狗洞,就当作锻炼身体吧。所以你要陪伴他,参与到他所喜欢的活动中。

总之,孩子的成长有几个时期,首先是孩童期,就是从第一岁到七岁。中国人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它的道理。在七岁之前,你要把孩子按着主的原理管住他,让他学会使当地顺服权威,不是辖制他,而是让他规规矩矩按照秩序行。见到爸爸就是爸爸,见到伯伯就是伯伯,见到叔叔就是叔叔,见到老师就是老师,学会让他在他七岁之前就管住他,让他学会基本的真道。如果七岁之前你孩子还没管好,他不服,那你当知道,在家里不服父母,在教会里不服教牧,在社会上不服尊长,在学校里不服老师,再好的领导,再好的学校都学不到什么。所以说这个方面要培养他在主内顺服的品格。不是盲目的顺服,是按照原则按照标准,有品格的顺服。“同等且顺服”——上帝是耶稣基督的父,耶稣基督也是上帝,父上帝是子上帝,什么意思呢?耶稣与父是同等的,但是在祝福当中接受父的差派,观察父的作为,成为父的意思,最终成就升天坐在父的右边,这叫同等一切顺服。

然后就是七岁到十四岁,这段时间是孩子真正的成长期,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的关键不是严格的限制,而是守望和陪伴,这个阶段就相当于你陪他练习打球,“你可以!”,“别打了!别打了!”“给你纸巾,擦擦汗!”但是十四岁以后差不多他就相对独立了。十四岁之后,他就开始独自打球了。那个时候他就独自进场,你说停也不能停了。他是按照一定规则打球,你想叫停也停不下来了。

然后十四岁到十八岁的独立期,在这个阶段基本上慢慢脱离你了,孩子开始脱离你的权威和的监管,你们之间要成为好朋友。但是一岁到七岁你不要做他的朋友,不是说不能做他的朋友,而是首先你要树立你的权威。因为他的朋友有的是。你不要担心他没有朋友,他肯定有朋友,但是父亲只有一个、母亲只有一个。做父亲的就是要做父亲,做母亲的就是做母亲。七岁到十四岁多一点陪伴,十四岁到十八岁就确确实实是朋友了,都是成年人了。孩子到了十八岁你还没有管住,甚至十四岁你还没有管住,就管不住了。那时候你要承认对不起管不住了,那时候再想管和孩子就跟你打架,打架的时候只能你挨打。你打不过那小伙子的,打也不行了,不打的时候还能见面,打了就不见面了。

所以孩子的成长,你能够陪伴好孩子,你能够教育孩子的时间和影响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当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多求告主,赐给我们智慧和美德,使我们能够感化孩子。作牧者的,或者做基督徒的,或者中国人,普遍羞于向孩子认错,这是应该克服的。如果自己做错了,要跟孩子说:“对不起,爸爸妈妈这句话说错了”,“做错了,请你原谅”,“继续为爸爸妈妈祷告,我们也是罪人,我们也有问题,没有意识到。意识到有问题,但还没有克服,请你原谅,也帮助我们,让我们一同胜过罪在我们生命中的影响。”

问:我想问一下有关主日学的教育问题,在美国的传统的、保守的教会里面他们是如何来看待主日学的教育?

:主日学教育原自于英国,有一个弟兄看到有些父母们不来教会参加敬拜,他们的孩子在礼拜天的时候在街上跑来跑去,所以就特别有负担要成立主日学来服事这些不敬虔的父母的孩子。虽然父母那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但是希望这些被收的参加主日学的孩子,能够靠着主的恩典而接受真理的教育。所以主日学的起源或者发起,不是给敬虔父母的,不是给按照规矩、按照真理定期地参加教会生活的,是为了补足那些身为教会的会员,名义上是基督徒,但实际上不是基督徒的(他自己不去教会,孩子也不去),给这些人的孩子第二次机会。可惜啊,那些带着孩子到教会的父母,慢慢地也不按着主教训在家里教育孩子了,他们就把孩子硬塞给教会的主日学校,所以这样教会主日学校的负担不断地加重。其实我们做基督徒的父母不在家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却希望主日学的老师能够管教你的孩子,这真的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样做在根本就是叛逆上帝的吩咐,推托我们自己身为父母的责任。

过去的清教徒的父母每一天家里都有敬拜,所以孩子做下来读经、祷告、唱诗都很有规矩,很有持续的,他们明白的教理比现在很多牧师明白的都多。你想想他们学习《威斯敏斯的小教理问答》,就知道人生的首要目的,荣耀上帝,以他为乐,直到永远。他们通过学习这个小教理问答,就知道荣耀上帝的标准就是旧新约圣经,就知道圣经主要的教训是什么。现在你问很多基督徒,问很多牧师,圣经主要的教训是什么,一百多万字,教训多着呢,没办法总结!但是你问上过教理问答学校的这些小孩子,他们就知道,圣经主要的教训是上帝是什么样的上帝,上帝吩咐我们尽什么样的责任,讲的非常清楚。所以在教理问答学校中受教育的孩子,尤其在家庭敬拜中教育的孩子,他们很有修养,非常深刻,很有规矩。但是一旦基督徒父母放弃了家庭敬拜的责任,教会处理不了,现在大多数教会都处理不了,教会不胜负荷,教牧不胜负荷,主日学校不胜负荷。你累的不得了,还没有什么果效。你孩子在教会里不听话,老师给他一点糖,本来牙就被虫子蛀坏了,却还要塞给他糖吃,因为你不给他糖他就安静不下来。老师也不敢教导教理问答,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教理问答太枯燥了。所以,就给他一些画图的书,让他做一些手工。哪一种教育方式比较低级,就做哪种比较低级的教育方式,为什么?因为孩子安静不下来,没办法,这就不断往低级迁就,不能够提升孩子的档次。为什么呢?因为家中教育没底。孩子成了无底洞了,主日学老师也填补不了这样的无底洞,只能临时灭火,这是很可悲的。

像我们教会,我们四年来一直提倡“个人灵修、家庭敬拜、文化宣教”。个人没有灵修,到教会来听牧师讲道,这是次要的。这不是吃粮食,平常不吃粮食,你礼拜天的时候来吃药,来服药,想找灵丹妙药,牧师不是巫师,牧师不是巫婆,给你讲一篇道,按按手,你就可以从此就过着幸福的日子。不要那么想!你当常常祈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在这些方面我们要更多的回到圣经,更多的平常心来操练个人的属灵生命。

问:您全职事奉之后,您的夫人也是全职,全职妈妈就是一直在家庭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的,社会参与度就会降低,她自己也会有些压力。同时在家庭成员包括孩子,有时候孩子也问,别的妈妈有工作,你怎么没有工作,她觉得好像妈妈就应该工作,就是在这个认识上,您的教导是不是能够讲的更深入一些?

:全职母亲是非常崇高的呼召。所以在《箴言》书第31篇讲到,“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丈夫心里依靠她,必不缺少各种利益”。你知道《箴言》教人行事为人有智慧,《箴言》31章是个巅峰,这个巅峰就是“才德的夫人”!《箴言》强调:“智慧妇人,建造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和我们弟兄没关系!你看到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在这个文明中有多大的作用!所以说:弟兄征服世界,姊妹征服弟兄。然后,孩子说:孩子征服母亲。这都是爱的征服。这都是功用的配搭。但是,这些概念,今天在社会、教会中都被搅乱了。“才德的妇人”是指 the woman of power,“才德”在原文中是指“大能”,和“大能的勇士”中的大能是同一个词。你不要用今天的很多的概念来概括,因为很多人讲到姊妹的时候,尤其是改革宗长老会中一些不很明白真理的人,一味强调姊妹要顺服,或者姊妹要这样要那样,认为姊妹都成了小鸟依人似的女性,才叫才德的妇人,不是的。大能的妇人,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丈夫心里依靠她”!真正的好男人,他心里一定要依靠她太太的。如果他不靠自己家里的太太就靠别人家的太太去了!因为男人往往在心理上比女性还脆弱!

就像我在教会牧会,牧师、长老、执事都是弟兄。大家问:“你来做牧师,师母做什么?”我说:“牧师牧养教会,师母牧养牧师。”我们不要觉得女性就是弱的,弟兄就是强的,没这事的!弟兄有弟兄的功用,姊妹有姊妹的功用,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方面当我们讲到母亲的时候,其实母亲是非常崇高的呼召,是一个建造文明的祭司。当然现代文明的毁坏也是从女性传统角色被颠覆开始的,这方面说来话长。我们看到在欧美,在基督教文明下,全职母亲其实不只是一个全职母亲,你看《箴言》31章,她觉得经营有利,买这买那,买地,他丈夫起来也称赞她有福,这个姊妹其实是全方位参与家政的,最大的经济是家庭经济,在这些方面姊妹其实参与的事情很多。

二战之前,欧美一般的女性不管你多高的学位、多高的资历,一般结婚之后都是相夫教子,生养众多。现在做一个孩子的母亲比较浪费,如果你连着生九个孩子,你肯定不会去上班了!就这么简单,你上班也没法上,就像肯尼迪他母亲是一个非常卓越的女性,人家鼓励她要在社会上做事,后来她也没在社会上做事,她说,假如我原来自己在社会做事,我在社会上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女性,但是因为我帮助我的丈夫,教育我的孩子,结果我家里九个男人是卓越的!你说一个女人可以成为一个卓越的单个的女性,但是一个女性也可以教育或者帮助九个男性成为更卓越的人,哪一个更卓越?尤其在这方面是没法用单兵做战来比较的,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团队。

家庭是一个圣约的单位,是一个有机体。我们不能说手就更尊重,脚就更卑贱。在这个家庭中,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其实都是同样尊贵,各就各位,同时又互相配搭。如果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有心情担当全职母亲,当然也是好的。当然,现在大部分母亲也要工作,我们做弟兄的更要感恩。本来你应当独立承担家庭的重担,尤其经济的重担,养家糊口,娶得起老婆就要养得起老婆,这很简单。人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结果你是鸡狗不如,那是很可怕的,姊妹就只能够自己上阵,自己去挣钱,自己去教育孩子,其实都是弟兄没有担当!在整个社会中,我们弟兄不断被毁坏,从伊甸园堕落以来,你就看到,本来是亚当要好好做一个有爱心的丈夫,来服务家庭,来建造家庭,对妻子保养顾惜。但是,在伊甸园里,亚当不说话,亚当没有担当,任凭自己老婆和魔鬼打交道。然后老婆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让他吃他也吃了。吃了以后就说,“那女人让我吃,我就吃了,红颜祸水,都是我们老婆的事!”本来是让亚当做一个领袖的,做一个仆人式的领袖的,但是他却以受害人的形象出现。

你看今天很多男人,最没有男人气概的就是受害人的形象,“我老婆把我坑了!”“我老婆比我厉害,都是他搞的!”这种说法让人一看就是根本没有男人的担当,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女人身上,推到老婆身上,这是很可怕的。但是你要知道,堕落以后,从我们的第一个亚当开始,这个男人不是很光彩的。所以后来需要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在耶稣的身上看到男人的阳刚之气,当仁不让,见义勇为,甚至杀身成仁。有这种责任感,有这种担当意识,勇敢地承担这个托付,才能真的做一个好男人,做一个有智慧、爱心的人。

现在有的教会,特别是实行改革宗长老制的教会,丈夫天天拿着圣经来威胁妻子,“圣经上讲了,男人是女人的头。”你作头作到这个地步,必须拿着圣经砍人才能领导家庭,实在是太惨了!

妻子的职份是一个崇高的职份,母亲的职份是一个崇高的职份。做妻子做母亲这个职份,就像男人做丈夫做父亲这个职份一样,都受到黑暗势力的击打、攻击和蒙蔽。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妻子的问题,也不是丈夫的问题,是知识的紊乱,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所以说都不到位,最后不光不到位,甚至还想变性!男人不想做男人,女人不想做女人。整个的秩序大乱!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归正,我们要回到上帝的心意。弟兄是重要的,姊妹也是重要的;弟兄非常重要,姊妹也非常重要。在一起,各就各位更有尊严,更加和谐,更加重要,更能孝敬父母,更能教育孩子,更能承上启下。无论如何,夫妻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不要争竞,要学会互相珍惜。如果家有全职太太,要好好珍惜,要好好建造这个家庭。如果妻子还在工作,做男人的更要好好工作,好好爱家。因为妻子上班受很大的压力。哪怕她去上班了,她也仍然想孩子。男人工作了,老婆孩子都忘了!女人呢,虽然工作了,还想着孩子,还想着丈夫,所以在工作中承受很大压力。回到家里,上班一天这么累了,还得收拾家。所以,你看到女人一工作,在单位上就想家里事,在家里还要做家务!弟兄如果让自家的姊妹上班,就必须承担家务,分担家务,实际上你应当把家务活都包了!

问: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家庭敬拜的模式?或者对家庭敬拜给我们提点意见。

:家庭敬拜非常重要,因为家庭祭坛是需要有火苗的,家庭祭坛熄灭了、枯干了,那教会的一切事工都是假冒伪善的。过去宣教士讲的很简单,你必须有家庭敬拜!没有家庭敬拜会失去传承,你说你礼拜一、二、三、四、五、六都不敬拜上帝,到了礼拜天就可以蹦蹦跳跳、哈利路亚赞美主,这有什么意思?这是假冒伪善、宗教表演!公共敬拜是家庭敬拜的殿堂,是各个家庭合在一起,一起敬拜上帝。但是如果我们各个家庭都不尽责,都没有家庭祭坛的火,那就成了一般性的宗教聚会。所以,保罗说你们聚会不是受益,而是召损!不是教会有问题,而是组成教会的各个家庭都有问题,都没有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家庭敬拜很重要,约书亚强调:“至于我和我全家,必定事奉耶和华。”你在家里满足了,到了教会就能帮助别人;在家里得不到满足,在教会更不会找到满足!牧师或者弟兄姊妹再好,也不能够取代你在家庭生活中才能享受到的那种亲密和安宁。教会生活是有界限的,不能越位。所以,你在家庭得不到满足,你在教会只会找毛病,越是找毛病,就发现毛病越来越多,因为你自己心中没有满足,你自己中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满足。但是,在教会中,你永远也找不到家庭生活才能得到的那种亲密、那种安全,因为家庭和教会各有自己的领域和功能,不能越位!所以,家庭祭坛的建造非常重要。
家庭敬拜其实非常简单,第一是认识到重要性,第二是你去照着做。礼拜天听牧师讲道完了,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唱一两首诗,然后祷告,探讨探讨自己对牧师讲道有什么领受,得到了什么教训,然后做家长的就可以为妻子祝福,为孩子祝福,为教会祷告,为国家祷告,家庭就成为一个小教会,家庭就成为一个小国家。如果我们自己好好的牧养自己的家,圣经上讲就可以好好的牧会。

家庭敬拜的时间可以一周从一次开始,或者一周从两次开始,礼拜三、礼拜天。或者隔一天一次,或者一天一次,都可以。当然最重要的不是你做多少次数,做多么长,最重要的是保持规律,每一次的时间可或长或短,20分钟、30分钟都行。当遵守简便易行的原则,比如晚饭吃完饭了,先别洗碗,大家坐在一起,做父亲的(父亲不在,做母亲的)拿出圣经来,我们一起读经祷告,归荣耀给上帝就好。做的生活化一点,简单易行一点,就是了。这样人人都能够参与一点,好吧,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读班扬《丰盛的恩典》 文/樊春良

突然一句话临到我:“你的义在天上。” 透过内心的眼睛我看见,耶稣基督正坐在上帝的右边;于是我说:我的义就是在那边,所以,无论到何处,无论做什么,上帝都不会对我说,他要索取我的义,因为我的义就是在他面前。

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的《丰盛的恩典》(直译为《罪魁蒙恩记》(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是在狱中写出的,同时完成的还有《天路历程》第一部。《天路历程》一问世,就大受欢迎,成千上万的人曾读之而流泪。《天路历程》是除圣经之外最受欢迎的英文书,被译为各种各样的文字,现在仍然是关于基督徒经历最引人入胜的描写。《丰盛的恩典》则是班扬的精神自传,记述了他蒙恩获新生的历程。两本著作在精神上是同一的,正如乔治•欧弗引用契弗博士(Dr.Cheever)的话如此说道:

当你阅读《丰盛的恩典》的时候,你每前进一步都会禁不住说,这是《天路历程》未来的作者。这就仿佛你站在某个伟大的雕塑家旁边,观看他雕凿的每一步,目睹他的整个设计;这样,每一凿子下去,未来之美的某种新特征都会赫然现于眼前。

对于已经十分熟悉《天路历程》的中国读者,今天又可以读到《丰盛的恩典》的中译本,这是多么高兴的事!这本书不仅带我们回到英国清教徒时代,一同与班扬经历他那从罪恶中蒙恩的天路历程,也让我们一同体会和感恩基督赐给我们的恩典是何等丰盛。

一、《丰盛的恩典》的背景

班扬的《丰盛的恩典》既反映了罪人蒙恩悔改归主的一般状况,又与那个时代的宗教文化是分不开的。在班扬那个时代,宗教改革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加尔文关于上帝的主权、上帝的全能和公义、人的全然败坏和拣选等思想已被英国人广为接受。这是理解班扬《丰盛的恩典》的一个关键因素。

班扬1628出生于贝德福德附近一个叫爱尔斯托的村庄,父亲是一个铁锅修补匠,一家人艰难谋生。班扬在贝德福德的语法学校上学,和其他穷人的孩子一样读书写字。由于家庭贫困,班扬在小学毕业后即继承父业,留在阿尔斯托生活。班扬是个热情、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却喜欢恶作剧,满嘴脏话。班扬信主后,说起自己的青少年时期,用的词非常可怕,一般人以为他犯了什么大的罪恶,有人认为班扬夸大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罪性,但从信主蒙恩的人,之前没有上帝的生活就是生活在极大的罪中。班扬的叙述反映了他信主之后那颗对“旧我”忧伤痛悔、对“新生”饥渴慕义的心。

班扬所处的时代正是宗教改革后期,是英格兰变革的时代。16世纪60年代,随着加尔文思想在英国的传播,国教内部出新的宗教派别。他们试图按照加尔文的日内瓦路线“净化”英国国教会,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只承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强调所有信徒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摆脱王权对教会的控制,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因而得名“清教徒”。他们的主张在国教教会内部并没有实现,于是脱离出来,成立自己的教会。17世初期,在英王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清教徒反对君主王权,受到压迫。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代表清教徒势力的议会派军队发起进攻。1645年,议会军打败了王军,国王投降,清教徒克伦威尔执政。1649年,查理一世以叛国罪被处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国会派失去核心。1660年,国王派复辟,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登基,下令国民信从国教。1666年,保皇议会通过《信奉国教法》,宣布不从国教者即非法,清教徒受到残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审判,每日每时都受着威胁。

班扬出生的时候,清教思想已深入英国各地,内战时期,一些地方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教会。1644年,英国内战爆发的两年后,16岁的班扬应征参加了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派军队,与王军作战。1647年,班扬所在的军队解散,他退伍回到家乡。在军中,袖珍版圣经是班扬带在身边常读的书。他也可能听过清教牧师的讲道,那时这在议会派的军队中很普遍。可以推断班扬对清教徒主导的思想开始熟悉起来。1649年,班扬与一个穷苦出身的女子结婚,共生了四个孩子。他加入了裴德福郡的一家清教徒教会,并遇到后来对他灵性生活起关键作用的牧师约翰.吉福德。1659年,班扬担任教会的牧师。1660年,王政复辟,宣布新教教派集会为非法。不从国教的新教徒就在树林和户外集会敬拜祈祷,班扬因此于1660年12月12日被捕入狱。当时的地方官劝班扬答应不公开传道,就可以自由,但班扬毫不妥协,不愿做出承诺。在狱中,他写出他的灵程自传《丰盛的恩典》和《天路历程》第一部。

二、《丰盛的恩典》的主题:罪人蒙恩

《丰盛的恩典》有一个长长的名字:《罪魁蒙恩记或简述上帝如何在基督里对他卑微的仆人约翰•班扬施以极度的怜悯》。打开这本书,开始读序言,我们就会感到一种很熟悉的语言在对我们说话:

孩子们,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阿们。我从你们面前被带走,受如此捆绑,以至不能尽上帝托付我向你们当尽的责任,在信心和圣洁上进一步教导你们、造就你们;然而,你们也看见了,我的灵魂对你们属灵和永远的福分怀着父亲般的关怀和惦念。从前,我曾从示尼珥与黑门顶往下观看你们,如今我从有狮子的洞,有豹子的山照样观看你们所有的人(歌4:8),急切盼望着能看见你们安全抵达那心所愿去的海口(参诗107:30)。

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们的上帝;即使在旷野,在狮子的利齿之间,我仍因上帝赐予你们的恩典、怜悯,以及你们对我们救主基督的认识而满心喜乐:这一切都是上帝在他丰富的信实和慈爱中赐给你们的。你们饥渴慕义,盼望在他的独生子里面更深认识上帝;你们心存温柔,为罪战兢,在上帝和世人面前行事为人圣洁、自守——这一切都极大地安慰了我。“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20)

这多么像保罗写的书信!是的,使徒保罗就是班扬的榜样。他也像使徒保罗,正在监狱里写信。作为一个传道人,班扬对他属灵的孩子们宣讲他的蒙恩经历,教导他们。他使自己与保罗一致,他这篇自传的题目即来自保罗写给他的属灵儿子提摩太的信:

我从前是亵渎上帝的, 逼迫人的, 悔慢人的. 然而我还蒙了怜悯, 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作的。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 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基督耶稣降世, 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 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个是罪魁。(提前1:13-15)

《丰盛的恩典》记叙了班扬从一个罪人蒙恩的历程,它不仅是班扬个人的精神历程,也是个人在教会面前的见证,是一个传道人对他属灵后代的教导

三、寻求那蒙恩得救的确据

与奥古斯丁从情欲的强烈捆锁中挣脱不同,也与约翰.牛顿从一个奴隶贩子转变为全新的人不一样,班扬看起来没有明显的罪恶捆锁,也没有犯什么大罪大恶,他所有的是更普遍的我们每一个都有的那种不认识上帝的罪。按照他的说法,“至于我自己那天然的生命,在没有上帝的那些时日,我在世上的行事为人,确实是随从今世的风俗,顺从‘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弗2:2),‘被魔鬼任意掳去’(提后2:26),却还以为乐事。我的内心和生活充满了各样的不义,到处肆意妄为,恶行昭彰;虽然当时年纪尚小,身心也还稚嫩,但赌咒、发誓、说谎、亵渎上帝的圣名等等这些事情,从孩提时代起,就没有几个是我的对手。是的,我在这些恶行里面如此营盘坚牢,根深蒂固,它们已成了我的第二天性。”这样的罪,在每一个不认识神的人中都存在,有时比大罪大恶更难改变。

班扬在顽梗不化的青少年之后,境况发生了变化,上帝的恩典临到他。1649年,班扬结婚了。上帝怜悯他,让他遇上一位贤妻,他妻子的父亲是一位公认的敬畏上帝的人。虽然他和妻子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甚至连过日子用的锅碗瓢盆都凑不齐,但他妻子带来了父亲留给她的《凡人的天路》和《敬虔的实践》两本书。这两本书尽管没有触及到班扬的内心深处,但却使他对宗教信仰产生了一些向往。上帝已开始在他心里做工,他的思想和行为有了慢慢的变化,虽然旧的生活习惯和罪行仍然统治着他。上帝没有忘记他,上帝奇妙的安排终于临到他。班扬写道:

终于有一天,出于上帝美好的安排,我到贝德福德去揽活。在镇上的一条街道上,我遇见三四个贫穷的妇人正坐在门边,一边晒太阳,一边谈论着有关上帝的事情。我那阵子很愿意听到这类谈论,就凑近了些,想听听她们在说些什么,因为在宗教问题上,我自己现在也十分活泼健谈。可以说,我听见了她们说的话,却不明白,因为她们所谈论的,我还远远触摸不到。她们谈到了重生,谈到上帝在她们心中的工作,也谈到她们如何相信自己天然的光景是何等可怜;她们还谈到上帝如何借着他在基督耶稣里的爱看顾她们的灵魂,如何用话语和应许滋润她们、安慰她们,并帮助她们抵挡魔鬼撒但的诱惑。此外,她们还特别谈到了来自撒旦的试探和诱惑,说她们因此而受折磨,并彼此交通在遭受撒旦攻击时,如何靠着上帝刚强壮胆。她们也谈到了自己内心的苦情,谈到了她们不信的恶心;她们藐视、轻看、憎恶自己的义,看到这种义污秽不堪,了无益处。

在我看来,这些妇人开口说话,仿佛是因为心中的喜乐洋溢而出,不得不说。她们说话之间所用的圣经语言是如此甜美,她们所说的一言一辞都如此彰显恩典的温柔,对我来讲,她们仿佛已经找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仿佛她们是那里“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23:9)。

这次相遇对班扬信仰和生活的转变是关键的。这几个一边晒太阳、一边谈论有关上帝事情的贫穷妇人向班扬显示了一种新的生活,那就是重生的生活:在上帝的爱眷顾下、靠着上帝的话语和应许的生活。她们让班扬明白了:“我缺乏的是一个真正敬畏上帝的人的实实在在的表征,而且还让我确信,一个真正敬畏上帝的人必定是快乐而蒙福的。”于是,班扬一次又一次来到这些贫穷的妇人中间,常常把这当成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他发现自己内心发生了两种变化:“我的内心变得十分柔和、敏感,完全信服于妇人们凭着圣经所宣讲的话语;其次,我的心思也发生了巨大的翻转,定意时时默想她们的话语,并默想凡听到、读到的任何一件美善的事物。”

从此,班扬走上追求新生活的路。他开始用新的眼光来查看圣经了。“那些日子我从没有离开过圣经,不是研读,就是默想;我还大声向上帝呼求,求他让我明白真道,明白通往天堂和荣耀的道路。”但同时,来自魔鬼的诱惑和内心发出的试探也开始来临:“我对上帝有信心吗?”“我是蒙拣选的吗?”班扬陷入内心冲突之中。他仿佛看见一座高山,贝德福德城中那些喜乐有福的贫穷妇人坐在向阳的坡上,在惬意的阳光下畅快欢喜;而他却在黑云笼罩、霜雪覆蔽之下冻得瑟瑟发抖。他似乎还看到,在他们之间有一堵墙环绕着这座山。他渴望能飞跃这堵墙,与她们一同享受那属于她们的阳光带来的温暖。绕着这堵墙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瞥见了一道窄窄的缺口,像是墙上安的一扇小门。这门实在是又狭又窄。他费尽力气,直到精疲力尽,才让整个身子都穿过去。“我欣喜异常,走到她们中间,坐了下来。那属于她们的太阳放出的光芒与温暖,让我备受慰藉。”这与班扬在《天路历程》中基督徒进入窄门的描述类似,这都源于耶稣基督的教导:“你们要进窄门;……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7:13-14)

可是,班扬尽管进到与同上帝在的地方,但内心的冲突却没有减弱。《丰盛的恩典》主要部分记述了班扬从1649-1655这几年长时间的强烈心理冲突。班扬花了大量时间,查考圣经,希望从圣经中找到确切的蒙拣选的话语;同时,来自魔鬼的诱惑和内心发出、自我属肉体的朋友的试探开始伴随着他。在魔鬼的不断控告下,他经历了强烈的绝望、有罪和恐惧感。上帝的话总能给他安慰,给他保证,但不久他又经历试探,陷入绝望中,再开始急切呼求上帝,又受到更猛烈的试探和攻击,陷入黑暗之中。

直到有一天,班扬得到了确据:……突然一句话临到我:“你的义在天上。” 透过内心的眼睛我看见,耶稣基督正坐在上帝的右边;于是我说:我的义就是在那边,所以,无论到何处,无论做什么,上帝都不会对我说,他要索取我的义,因为我的义就是在他面前。不仅如此,我还看到,并不是好的内心光景能让自己的义变得更好,也不是坏的内心光景能让我的义变得更糟,我的公义就是耶稣基督自己,他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来13:8)。

此刻,锁住我双腿的铁镣脱落了,我从捆锁与患难中得到了释放,所有的试探全都奔逃四散而去。……又有一句话让我想起:“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上帝,上帝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1:30)借着这节经文,我知道“你的义在天上”这句话是真的了。”

这确据不是“内心的光景”所感觉的,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是真实的。

借着这节经文,我看到作为人子的耶稣基督,尽管就肉身的同在而言,他如今离我们相去甚远,但他在上帝面前正是我们的公义和圣洁。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借着基督,我满有平安喜乐地活在上帝面前。哦!基督!基督!我的眼里只有基督,别无其他。……如今,我看见自己既是在天上,同时也是在地上;对于我的肉身和人格而言,我是在地上;但借着基督,也就是借着我的元首、公义和生命,我却是在天上。

我们从班扬的精神历程可以看到当时清教文化的影响。清教徒强调基督徒个人的生活应表现出与“蒙拣选的恩典”相称,寻求蒙恩得救的记号和确据。班扬的精神冲突就是在不断地确认自己的身份,寻求蒙恩的确据中产生的。他恐惧自己是与该隐和犹大同样的人,前者杀死了自己的弟兄,后者出卖了主耶稣。他恐惧自己出卖了耶稣,担心自己“故意犯罪”,失去救恩,直到从圣经的话语中得到确据。

我们看到班扬的蒙恩得救和重生是一个过程,从他遇到那几位贫穷的妇人到他从圣经中得到“义在天上”的确据,很难确切地说在哪一个时刻,班扬就皈依转变,成为信徒了。这一过程确实如莱尔在《圣洁》一书中所说的:“基于圣经,有三件事情对于每一个在基督国度里得救之人都是必须的。这三样就是称义、重生和成圣。在每一个上帝的儿女里面,都有这三样:他同时是重生的,被称义的,也是得以成圣的。在上帝眼中,缺少了这其中任何一样都不是一名真基督徒……。”(第11页)我们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圣灵借着上帝的话语在班扬里面工作,洁净他、安慰他、坚固他、改变他;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属灵争战的过程,内心之中存在着旧人与新人之间、肉体和圣灵之间激烈的冲突和争战。这种经历是每一个基督徒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正如班扬从马丁路德《加拉太书注释》中看到了路德的经历与自己类似一样,我们也会从班扬的经历重看到自己类似的内心冲突和争战。属灵争战使我们受益,上帝的力量和平安会在这一过程驻在我们心中,正如班扬后来说到:

有一件事,也仅此一件,我之前说过,现在再对你们提一次:总的来说,上帝乐意带领我行经这样的路途。首先,他容许那些抵挡上帝话语的试探临到我,让我在这些试探中暂受苦难,然后再将这些话语向我显明。有时候,我因心里的罪恶感而不堪重负,几乎要被压垮在地,这时,上帝就会向我显明基督的死,并将基督的血洒在我的良心上,于是我就会发现,尽管方才律法还在主宰并肆虐着我的良心,但不知不觉间,上帝的仁爱和平安已经透过基督,驻留并安歇在我的良心中了。

班扬的《丰盛的恩典》是一个荣耀上帝的见证。1653年,班扬申请加入裴德福郡的清教徒自由教会,教会要求新会员公开他们的内心世界,向会众讲述上帝在他内心的恩典工作。班扬的见证一定给会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班扬回忆如何蒙召从事圣工,写道:教会一些生活最圣洁、最有判断力的圣徒们,“确实察觉到上帝已经赐我一些智慧悟性,让我能明白他透过他圣洁、有福的话语启示出来的旨意,也赐给我某种程度的口才,让我能将所看到的传讲出来,造就人。”班扬由此走上传道的路,最初他传讲的就是他经历的事,而《丰盛的恩典》则是他在做传道之后,又一次对他的会众和属灵的后代讲述蒙恩的经历,见证上帝在他里面的工作。

班扬的《丰盛的恩典》并不是那个时代唯一的精神自传,而是那个时代大量精神自传的代表。John Stachniewski和Anita Pacheco 编辑过一本《丰盛的恩典及其他精神自传》,同时收录了班扬同时代人的几篇精神自传:R.Norwood的《忏悔录》,J.Crook的《约翰•库克的生活简史》,L.Clarkson的《找到了失落的羔羊》等,这些自传与班扬的《丰盛的恩典》在许多方面很相似。两位编者在该书的导言中写道:“正如班扬在序言中表明的,回忆和叙说他们的属灵经历,特别是信仰皈依的过程,是清教徒必需做的事。正是拯救的证据是拯救的条件:拣选必需具有确据。……”

班扬的《丰盛的恩典》也是一篇对属灵后辈的教导。他在本书序言中写道:“孩子们,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阿们。我从你们面前被带走,受如此捆绑,以至不能尽上帝托付我向你们当尽的责任,在信心和圣洁上进一步教导你们、造就你们;……”其中的“教导和造就”原文是edifying and building,edifying一词意义是教化、教诲,它的名词是宏伟的建筑物的意思,edifying的意思是通过教导建造,和building 放在一起,意义重复使用,加强了通过教导建造信徒的意思。Edifying一词是一个对清教徒很关键的词汇,表达是当时不从国教的教会在缺乏物理上的实际教堂的情况下,依靠的是所传讲的道将教会凝聚在一起。

四、清教徒的热忱:班扬的讲道

讲道是清教主义的核心。清教徒传道人自己这样说:“所传之道是健康之途、救恩之车。……传讲圣道犹如一个百叶窗,基督通过它注视他的圣徒,并向他们显明自己。”“讲道实在是上帝的命令,被上帝圣化,可以借以生发信心、开启理性,并引领意志和情感归向基督。” 班扬这样的人作传道人,是少见的。他没读过几年书,是个补锅匠,但他却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传道人。普通人愿意听他讲道,不在乎他是个补锅匠;有钱人也愿意听他讲道,惊讶他只是个补锅匠。就连约翰•欧文(John Owen ,1616-1683), 那个时代最富有盛名的清教派牧师,也常常去听班扬的讲道。讲道是上帝给班扬的恩赐,上帝也预备他:在那几年救恩确据的寻求中,班扬“从《创世记》开篇到《启示录》末了”彻底地考查圣经,把全身心投入进去,他已活在圣经的话语中。上帝开始带班扬为祂做那极美好的传道工作,他紧紧仰望上帝的带领,“感谢上帝,每次在我传道的时候,我总是会以极大的真诚向上帝呼求,祈求上帝让我所传的道对灵魂的得救显出功效。……盼望如果可能的话,借着我所传的道,上帝能够将世人的罪和他们个人的罪孽特别指明出来。”在传道中,班扬凭着最坚定的信心和最无亏的良心去传讲、坚持和捍卫上帝的道和基督的灵所教导他的。

《丰盛的恩典》的中译本收入了班扬的两篇讲章《适时的劝勉:给受苦之人的忠告》和《得救是本乎恩:有关上帝恩典的讲论》,让我们领略到班扬传讲上帝话语的丰富和力量。

《适时的劝勉》是班扬对为义受苦的人提出忠告,正如编者所说,没有人比班扬更有资格这样做。班扬在开篇劝勉读者:“若非在患难的境遇中,上帝加在你们身上的某些恩典就不能彰显出它们的果效、荣耀和能力,也彰显不出恩典的作为。信心和忍耐只有在遭遇逼迫时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彰显,有所成就;基督徒的信心和忍耐就是在此,别无他处。”“事实上,上帝允许患难临到我们,是为成就我们现在和将来的益处”。这篇给受苦之人的忠告,全篇围绕着《彼得前书》的一句经文宣讲:“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彼前4:19)”我们知道,《彼得前书》是写给受逼迫的基督徒的。班扬从三个方面讲解这句话:(一)指明受苦之人当尽的本分;(二)哪一类人会蒙引导将自己的灵魂交与上帝看顾;(三)将灵魂交与上帝的美好结果。班扬这篇讲道细致入微,这句话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词组、每一个短句都解释得十分详尽,并且总结出一些教义的要点,最后提出若干应用。这是典型的清教徒讲章。

《得救是本乎恩》是讲有关上帝的恩典,通篇解释的是《以弗所书》的一句话: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弗2:5)班扬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解释这句经文:(1)何谓得救;(2)何谓得救是本乎恩;(3)什么样的人得救是本乎恩;(4)如何表明得救之人的得救是本乎恩;(5) 上帝为何选择本乎恩而不本乎其他任何方式来拯救罪人?班杨以整本圣经为指导, 阐释神借着耶稣基督在我们罪人之中所施的那丰盛的恩典。班扬禁不住感恩赞美:“哦,神的儿子!你的每一滴眼泪都饱含恩典——当鞭子抽打你时,你流露的是恩典;当荆棘刺痛你时,你流露的是恩典;当钉子与刀枪刺入你的身体时,你流露的是恩典!哦,可称颂的神的儿子!这才是真正的恩典!无法测透的丰富的恩典!让天使惊叹、让罪人欢欣、让鬼魔战兢的恩典!然而,将这位上帝的儿子践踏在脚下的那些人却将如何呢?”这篇讲章后面也给出了若干应用。读完这篇讲章,我们就会对明白班扬对自己青少年罪行的描述不是夸大。对于一个真切品尝上帝圣恩、蒙拯救的人,当圣灵启发他,思想起得救之前的种种行为时,那些“赌咒、发誓、说谎、亵渎上帝的圣名等等”怎能不是大罪?

这两篇讲章对于今天的我们弥足珍贵。班扬的讲道,是那个时期清教徒讲道的代表,从圣经出发,应用圣经指导生活;整个讲章渗透着上帝的道,又与人们的生活和各类事务密切相关;既阐明教义,又应用于生活。班扬在《得救是本乎恩》的前言“致读者”中写道:“在这些讲论中,倘若您发现我少说了点什么,请将它归诸我对简约的喜好。”今天,我们读者读这篇讲章,我想大部分人得到的会是相反的感觉:班扬讲得系统、全面,甚至可以说繁琐;发现他对我们所熟悉经文的阐释,有很多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班扬那一代清教徒对圣经的理解和消化,要远远超出我们现代的基督徒!今天这样的讲道,我们已经很少见到了。能读到班扬的这两篇讲道,真是福分!

班扬的《丰盛的恩典》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经历他经历的冲突和安宁,聆听他讲解圣经的教导,体会上帝向我们这些罪人所施的测不透的恩典和长阔高深的爱,我们便会与他一同赞美神的恩典,好好思想圣经的教导: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

——————————————————————————

[1]Grace Abounding: With Other SpiritualAutobiographies (OxfordWorld’s Classics) 2008,pp.xxvii-xxviii.
[1]同上,p229.
[1][英]利兰×赖肯:《入世的清教徒》群言出版社2011年,第145-146页

为爱守候 文/夏普&沈丽荣

编者按:2014年11月8日,福音教会的夏普弟兄和新树教会的丽荣姊妹结为百年好合,下面两篇见证是守望教会的咏莲姊妹发现并建议新人向《@守望》投稿,我们很高兴有本教会以外的弟兄姊妹的见证出现在《@守望》上,同时祝福两位新人在婚姻生活中能够回应主耶稣与教会的关系(弗5:25—33),越来越思想这关系是否符合天上的样式,并在恩典中荣耀神。

我现在知道并相信我可以拥有一份真诚而又美好的爱情。在过去的俩年中,感谢主让我经历他的恩典。还记得在守贞课程要结束的时候,师母给我们每人一张守贞卡片,还有一个环(为爱守候,For Love ) .并要在这个小卡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我犹豫了,不敢签。那个时候我不相信会有真诚而美好的爱情,对于此时此刻拿着这张卡片的我来说,这是比童话的故事还要遥远的事情,离我更是千里之外。这怎么可能?

与许多中国学生一样,我经历了高考,考的不好,其实内心的恐惧和自卑一直没有消去,有时候做梦都还在考试。直到去美国,在那边呆了4年左右。大二的时候,我的初恋开始了,休息的时候吹着海风,看着日落,呼吸着海上湿润的空气。当时虽然在八个月里面我也不能见一次她,但是在电话中,我们的恋爱持续了三年。最后在一个安静的下午,她对我提出分手。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在以后的三个月中,我还是放不下。直到时间一点一点的抚平我麻木的伤口。这可以说是我从感情上面不相信我可以再有一份爱情的原因吧。

最后面临着长期的打算,有三条路可以走,回到北京发展,或继续做当时的工作,或去到美国通过一些渠道拿到绿卡。因为错过了飞机,然后奇迹般的来到了福音教会,慕道班和洗礼班一起上,最后在福音教会北堂的一个弟兄家里参加小组,就这样我接受了福音。现在回头来看,这是我蒙福的开始。

因为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爱,但是又特别希望这个世界上有爱。总之,对我来说,爱是这世间最珍贵的奢侈品,我的心是干渇的。为了寻找爱的源头,从2012年的10月份起,我每个周日都会听两篇讲道(上午在福音北堂听到,下午回到我委身的清华园堂,后来搬到了南边居住,也是上午去南堂,下午回到清华园堂),认真的做笔记,害怕漏掉一个关键的字词,回来之后整理笔记,或者就是很累的睡着了。虽然如此,读经却是如同嚼蜡,我想亲近主,但是主好似一点也不理睬我;虽然参加祷告会,弟兄姐妹也为我祷告,我心里也愿意祷告,但却又不真相信祷告,心里时常是痛苦的,依然是干渴的……

特别感谢主,当时虽然读不懂圣经,但是他赐下赞美诗,基本每天早晨就会学着唱一首赞美诗,靠着赞美诗,我能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也感谢主藉着我所在的小组,让我不断认识他。依然记得小组长他们一家热情的招待,以至我把那里当作属灵的家;依然记得弟兄姐妹们真诚的分享,认真的听,不打断,不评论,在心里默默的为着对方来祷告,他们把自己心里面的挣扎说了出来,让我学会了怎么看自己,怎么看身边的人,让我学会了真诚,让我学会了表达自己;依然记得好多个冬夜,小组聚会结束后,自己一个人慢慢的骑着自行车,在寒风中,心里会问自己,为什么这种情况下,我还愿意去参加小组呢?当时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愿意去;依然记得,有一次祷告会,好像都是单身的弟兄,还有我的带领人,于是大家为各自来祷告,为每个人能保守自己的心,持守圣洁而祷告,聚会完后我和一个弟兄一起分享对婚姻的期待,我也很想拥有有一个份在主里的爱情,但是却没有,不过好似也没有关系;依然记得在我要离开北堂到南边的时候,一个主日,北一堂的弟兄姐妹为我唱的那首“愿耶和华祝福你”,还有牧者为我的祷告,早晨灵修听音乐每每听到这段录音的时候,都会黯然流泪,我知道,这是感恩的泪水,是神爱我的表达方式。是神的爱让我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每一天的生活,让我可以安静下来赞美他。那时候,特别想有一位属灵伙伴,但是身边也没有合适的弟兄,我就找到了我们小组长的母亲秦姊妹,她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她们母子一起灵修,然后7:20 和我一起在分享灵修感想,我真的特别感谢她,就这样坚持了2个月左右,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不能继续下去,但是感谢主,秦姊妹的敬虔是一副美丽的画面,在我的心里,一直激励我,我也坚持着早晨的灵修,虽然有时会落下一天。

希望有一位好的姊妹来到我的生命之中,在我依然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有小组长一家和其他的弟兄姐妹在为我祷告,我自己也常常拉着手中一直带着的那个守贞环,为着我将来的她来祷告,感谢主一次一次的安慰我,给我信心。就这样慢慢的我一点点认识神,神也慢慢的改变了我的心,改变了我这个人。

每次周日敬拜聚会结束后,我愿意把这一周自己面对的难题和弟兄姐妹一起分享,愿意把心里面的挣扎和困惑向弟兄姐妹们分享,已经忘记他们对我说了什么话,虽然分享之后,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神透过他们安慰我,鼓励我。或者就是在早上的灵修时,神用他的话语亲自的医治我。在神的殿中有我最好的朋友,和我的亲人一般,我们一同奔走天路,彼此聆听,彼此坚固。除了神及其他所赐的恩典之外,我别无所有。在主里面的生活,让我有满足,也使我很平静的来看待爱情。因为每一个姊妹都是神的女儿,在我眼所能看到的姊妹中,我都敬重她们,感觉不配,也慎重的对待。但是我却感觉这份爱只是存在弟兄姐妹的关系之间,不会存在我和另外一个姊妹中间。怎么会从弟兄姐妹的关系转换成恋人的关系?基督徒之间的恋爱就是每天在一起读经祷告,是不是有些不正常甚至是枯燥呢?这也是我起初不敢相信爱情的另一个原因。

一个主日结束后,一位姊妹突然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我和她就这样认识了。在一段比较理智的了解之后,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结婚和结婚之后的生活,当时我也不敢确定就是她。我当时的工资不高,虽知道金钱不是婚姻中最大的问题,但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一个动不动就会在我的心里冒出来的问题,虽然我知道那是我心里面的一个谎言,是我的一个偶像,但是我在这个上面却一直有挣扎。我的妈妈更是会把我的人生大事一遍又一遍的念叨,每当此时,面对自己所爱的妈妈,而又看到身边没有适合自己的姊妹,更是有神的教导“信与不信不能同付一轭”,此时我不能做什么,只能跪下来祷告,把所有的事情像一个很委屈的孩子一样,在天父的面前一一的道尽,直到我安静,我就拿起赞美诗来,一遍一遍的唱《生命的执着》,或是高声唱出,或是在心里唱,直到唱到喜乐,唱的累。我没有办法回答母亲的问题,只有聆听,把我的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只能靠着神的安慰来从这种情感中走出来。唯有来到主的面前向他倾心吐意的时候,才知道我所信的是什么。我把心里的想法和堂里的长老说,他给了我鼓励。真的是感谢主,通过这种方式让我来依靠他,如果我真的有比较多的钱,也许我就不知道对神的信靠会是来自神还是从金钱而来的安全感。感谢神慢慢的在我身上做工,得到从神而来的祝福。不敢说自己胜过金钱上面的谎言,但是有着和她一起的祷告,有着神每日的供应,我相信我们可以幸福,因为我们是神手中的工作,神不会把他手中的工作搞砸的。在金钱上可以说也是我当时不敢相信爱情的其中一个原因。

上面的这三点,在我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使我不敢相信有真诚而又美好的爱情。感谢主,通过她来爱我,“爱是甜蜜的,被爱是幸福的”;感谢主,使“她完全吸引我的心”;感谢主,亲自的看顾她,引领她,给她属灵的同伴,使她不至孤独,给她属灵的长辈,使她被爱充满;感谢主,给她服侍的心,拜访弟兄姐妹,使她乐在其中;感谢主,给她一颗寻求的心,让我看到在她的身上有主的荣美,比珍珠更美丽;感谢主,亲自在她心里做工,打开那“关锁的园,禁闭的井,封闭的泉源”,让我看到那园子里的丰盛,品尝到泉水的甘甜;感谢主,完全应允我对另一半的祷告:她能单单靠主喜乐,愿意传福音,和我心有灵犀。

我的神,是何等的可畏,何等的美善,赐人平安,喜乐……在他的恩典面前,我只能感谢和赞美。

还记得第一次在小组见面的时候,感觉她就是一位很平常的姊妹。“你什么时後信主的呢?”“你有属灵同伴吗?”“你每天早晨怎么灵修的呢?”这是她最开始问我的几个问题,我感觉是见面不成功,但是心里还是有一些波动。

接下来就是几乎程序式的理智的了解方式,我要求是每一次打电话前祷告一次,结束之后祷告一次,在电话当中,求主保守我们(一个单身弟兄,一个单身姊妹)的心;我每一次都会称呼她丽荣姊妹,她也感觉很奇怪,我知道她当时对我没有好感,但我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在我没有确定她是我的另外一半之前她就是一位姊妹,我需要敬重的了解她;我们会提前一周制定一些话题,自己思考,然后通过对话,来真实的表达自己,帮助对方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因为对她真的一点也不了解,每次给她打电话之前就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有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祷告一会,然后唱一会赞美诗,此时我才知道我这次打电话的真正目的;我不知道怎么和一位基督徒姊妹去恋爱。以前的花言巧语是不能说的,那是说谎,不是真正的表达爱的方式。“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我就选择祷告和真诚,这两样去和她了解。因为“贤德的妻子,是耶和华的赏赐”,只有神能够在她的心里动工,我需要先求得天父的喜乐,然后再是想着她的感受。在恋爱的事情上,我愿意选择一种神所喜悦的方式。因为“我口中的言语,心中的意念,神都知道”。这样做,我心里平安。

她第一次吸引我的地方,是她在小组的祷告会上分享的一篇小短文,我以为她是从什么地方引用的,后来才知道,是她平时在祷告的过程中,自己写下来的。那篇文章让我感觉完全是出于一位敬畏神的人,一位清心的人,一位信靠神的人。从此我就很主动的和她联系,虽然她当时给我的印象很“冰冷”,也有些“严肃”。三个月之后,因为我们在言语上有一些误会,我对她说了一些气话,也否定了对她的好感。晚上我祷告的时候,发现自己说了谎言,因为我有一点点喜欢她了。于是我决定向她道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很奇妙,我们聊了很久,2个多小时,但是却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从来没有过的轻松和愉快。7月份,我们开始一起灵修分享,她把她早晨的灵修感想写下来,发给我;我就把我和秦姊妹每天早上打电话灵修的录音,通过邮件发给她。这样有几个月,我们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为彼此代祷的。

“爱情,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在此期间,我更深地明白了这句话,爱,完全是神的恩典,信他的人需要领受这份恩典。感谢主,让我敢去爱,敢站起来接受这份恩典。从5月15日到9月中旬假期,我们是每个星期在小组里面见面一次,然后是固定周一上午有一次的电话聊天时间。9月末的时候,在她一位好友的陪伴下,我们第一次在一个咖啡厅见面。后来好感就越来越多了起来。在一次愉快的晚餐之后,她对我说,她心里有一些不平静,因为好像关系发展的有些太快了。所以她提出想要安静祷告一段时间再做决定,这期间我们不联系也不见面,分开20天,如果有什么想对对方说的话,可以写下来见面再分享。“如果是神所配合的,人是没有办法来分开的”。我也是不情愿的答应了,然后对她说,为什么20天,那就一个月吧。回去的路上,我发现我是用我的行为在讨好她,我发现我紧紧的把她放在我自己的手中,在我的眼目中看到的更是她,而神在其中掌权的成分在我的心中越来越少了。真的感谢主,给这位姊妹这样的智慧,她的提议我没有拒绝,最后我从心里赞同她。于是我们决定从10月15日到11月15日为我们祷告的一个月。就这样,漫长的一个月之后,我们在11月16日,那个约定的周六下午,我们见面了。在第二天,我们公开宣布正式的恋爱关系。

在我和她美好的关系中,也有我为着曾经的感情突然伤痛的时候,在我和她一起漫步在大自然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曾经也和初恋的那个女孩A也一起有过这样的时间,我回忆起了我曾经和A一起很多快乐的时间,A的身影模糊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甚至有些话语也突然的在我耳边想起。她很敏锐的发现了我的心思,然后我也诚实地向她说出了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想法和挣扎,她以前没有恋爱过,所以也没有这样的阴影在她的心里,她不能体会我的心情。但是就在那个时候,我们停下脚步,她开始为我来祷告,求神医治我的伤痛,也求神帮助她自己,能够全然的接纳我,因为耶稣已经完全的接纳了我。在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会为着这个事情来祷告,后来神真的在这方面医治了我,也使她完全的接纳了我。我也记得她在晚上11点多还睡不着的时候,给我打来了电话,分享关于他弟弟的事情,她父母为了弟弟的愁苦,她在这件事情上很无奈,很不能交托,我除了聆听她,也为她祷告。

我们在一起,有着很多的美好时光,但也常常会软弱。神使我们彼此为着对方来祷告,陪伴对方。就这样,我慢慢的发现我爱上她了。在爱中没有惧怕,要凭着爱心说诚实话。我也发现她的一些问题,会很直接的指出来,有时太直接也让她有些伤心。两个灵魂的交流中,因着不同的观点时常碰撞,但是感谢主给我们耳朵,让我们学习聆听,给我们权柄让我们可以祷告。每一次来到神的面前,她真的是完完全全的吸引了我,我发现我们的关系是如此的亲近,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也是牧者所讲的我们两人和神的三角的关系,当我们越来越亲近神,越来越寻求神的时候,我们的心就越来越靠近,我们的心就更多的被神的爱连接。我完全的感受到了,神通过她来爱我,多么奇妙,多么美丽的爱。

我们常去的地方是在西郊的一个花园,每一次去,漫步在其中,或者是找一个地方坐下来,都会发现不同的美,或是幽静的小树林;或是一起踩踏在落叶上,干枯的叶子折断的轻脆声如大自然独有的歌曲;或是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岸边枯萎的水草,水中清晰的杨柳倒影;或者是冬日的下午,温暖的阳光,柔柔的洒在我们身上,时而凉风一阵;或者是月上树梢,月边飘云,云动挡月,诸天诉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美德。有时候,她会拿出速写本来写生,我就在她旁边安静地看着;有时候,我们会一起赞美和祷告。在爱与美的包围中,充满中,我和她一次次的来到神的面前感恩,感谢他将我们两个人带到到彼此的生命之中,感谢他在我们中间做的工作,也祈求他对我们关系的带领和祝福。我们也会拿出一段时间,专门的为着身边的弟兄姐妹,牧者,各自的家人来祷告。在这段时间里,神通这些事情,陶醉了我,让我真正的经历了那真诚而又美好的爱情。

依然记得,去见她父母的时候,我心里的那种波动,还在为她父母可能问的各种问题来想自己怎么来回答。但是她总是在我和她父母之间做桥,在他们没有见到我的时候,她都会尽量真诚的在她父母面前表达对我的肯定。见到她的父母,经过一天的相处,感谢主,我们之间就慢慢的建立起来了那种信任。她有一个善良的母亲,浓浓的对于儿女的爱,在她的一举一动中都流露了出来;他的爸爸,乐观开朗,真诚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辛勤的劳作,很少有怨言,虽不那么富有,却知足常乐;我很感慨在这个民风日下,物欲横行的世界里面,还有这样善良的夫妇。感谢主藉着她父母给了她这样一个健康温暖的家庭环境。就在我要离开她们家的那天中午,她为我祷告,差不多有30分钟,我特别的感动,因为有这样的一位姊妹,这样爱着我。在她祷告完的时候,我单膝跪下,向她求婚。没有任何的准备,没有玫瑰花,没有烛光,有的是在祷告中我们的心是如此的亲近,神的爱又一次触摸我们。在她答应了之后,我们泪流满面,再一次来到神的面前感恩,数算他的恩典,祈求他的带领和祝福。

天国的路是窄的,感谢主,让我与她一起走。

(文/夏普 2014年7月)

来自姊妹的话

一直以来,对感情的事,我想的很少,大学时候,当身边的同龄人都陆陆续续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仍然追逐梦想,一心准备考研,虽然考了三年,最终也没考上。这时,父母和一些长辈开始提醒我要考虑个人问题。

对于婚姻这件事,前前后后祷告了也有四五年,但真正开始认真的思考是俩年前,最初的祷告大多是跟神求,提各种的条件,希望神给我预备一个好的弟兄。直到有一天,神开了我的心:如果真有这样的一位好弟兄,你能配得上吗?我立刻愣住了,是啊,自己总跟神提要求,自己又能满足别人什么样的要求呢。于是从那以后,我决定改变我的祷告,求神帮助我更好的来预备自己,成为一个适合对方的人。

一年前,因为好朋友TT,我们认识了。

起初,对他没有任何的感觉。他每周会给我打一次电话,聊一些话题。他主动,我被动。不太想和他去了解,所以在这过程中他也忍耐了我不少的冷漠。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自己的偏见和内心隐藏的骄傲,觉得他信主时间短,不能带领我。那段时间很纠结,一方面不太清楚是要继续了解还是就干脆不再了解了,另一方面,也不敢轻举妄动,怕错过了神的美好安排,所以只能祷告,等待。

有一天,给一位属灵长者打电话询问意见,和她分享了我的困惑,她给了我几个很好的建议,其中之一就是鼓励我们可以每天一起分享神的话语。

于是和他说了这个方式,他欣然答应了。介于每天打电话也不方便,后来我们就决定通过电子邮件和微信的方式把自己的灵修感想发给对方。他通过e-mail给我发录音, 我给他发文字信息。由于不常上网,我很久才查一次邮件。一天下午,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把他那段时间的邮件一口气读完了。透过邮件里面的分享,能感觉到他对神的渴慕,是一个有单纯信心的人。就在那天,我开始对他的看法和认识有些改变了,也愿意继续了解。而他其实早在俩个月前小组的祷告会上,开始对我有些好感了。

“当看婚姻为极大的事,象生死一样的重要,这样你就不会草率谈爱情订婚姻。”

“不要轻易向异性的人生发爱情,因为这与作茧自缚是一样的危险。”

几年前在一本牧者文集里看到的一篇文章《关于婚姻的几句话》,其中这俩句话留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对于恋爱和婚姻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庆幸神的救恩早早临到了我的同时,也曾暗暗下定决心,如果对方没有可能成为我的终生伴侣,就不要轻易和他恋爱。

所以,在和他了解的阶段,我相对还保持比较理智的态度。四个月后,我们考虑可以见面更深入了解对方。神也开始不断在我心里作改变的工作。

……

不知从何时起,我越来越觉得他可以让我信任,愿意和他分享很多生命中的事情。他谦卑柔和的心以及他的坦诚和真实打动了我。我渐渐地觉得,这位弟兄是我能托付终身的。

经过了一个月的祷告,心里很平安。那一个月之间,我也问了自己很多问题:我被他什么特质所吸引?我们在一起后与神的关系更近还是越来越远?我的家人会赞同接纳我们的关系吗?

最终,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在一起。

很感恩神藉着一些属灵长辈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和帮助,她们同时也为我守望祷告。神是信实的,让我在祷告中等候他,经历他,也在祷告中学习交托。

神做事的方法实在是独特,在我完全没有预知的情况下,把他带到我的生命中,让我可以拥有这份美好的爱情。深知自己不配,只能献上感谢。

在恋爱的过程中,他常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丽荣,真的很感谢神把你赐给我,我一定要好好寻求神,才能带领以后的家庭。他也常常告诉我,在他眼中,我是多么珍贵。我们常常一起祷告,一起赞美,一同经历神的奇妙和美好。

一个被主的爱陶醉的人,一定也夺得了主的心,完全溶化在主的爱中,这样的爱,胜似美酒,比蜜更甜。同样,一个被爱情陶醉的人,他(她)的心也沉浸在爱中。爱与被爱,多么幸福和甜蜜。原来,我们都是为爱而生的人。

(文/ 沈丽荣 2014年夏末)

关于万圣节对话  文/雅歌妈妈

万圣节的前一天,孩儿她爸接了女儿回家的路上,父女俩讨论了一路。

“爸爸,明天我想参加同学家举办的万圣节聚会,行吗?”因为每天爸爸接了她都是直接回家,所以如果她有什么特殊安排,得跟爸爸商量。

“万圣节是跟鬼相关的节日,你知道我们基督徒是不过那个节日的。”

“嗯~,我不当它是万圣节,就是个普通的节日,行吗?”基督徒不过万圣节,这是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的,但是现在,面对着同学们的聚会,她还是心动了。

“你不当它是万圣节,可是你的同学在组织和邀请这个活动时,人家可是按万圣节过的。”

“嗯~,那我不穿鬼怪衣服,不戴巫婆帽子,行吗?”她还是不甘心,继续想各种变通的方法。

“不管你穿不穿鬼怪衣服,你只要参加了,他们是过万圣节的,你在这事情上就有份了。”
“嗯~,那我当它是圣诞节行吗?就像圣诞节的活动一样,可以给别人传福音。”还会用属灵的由头了,呵呵。

“我们不想打着与鬼交好的名义去传福音,传福音每天都可以传,为什么偏偏要挑别人过鬼节的日子呢?”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林后6:15]

“嗯~,那我只是跟在他们后面,他们要糖的时候我不说给别人捣蛋的话,行吗?”

“当别人做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你跟着去,哪怕你不参与,你也在这事上有份。因为别人看到你跟他们在一起,别人不知道你没跟着一起做,只是跟着看。”
“好吧,那我不参加了。”

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箴言3:7]

附:万圣节由来

万圣节起源是在公元三、四世纪以前,基督徒受到罗马政府及犹太人的迫害,教会为记念这些先圣先贤们的殉道舍己,而于公元610年5月13日定为诸圣日,意为天下圣徒之日,用来记念殉道者。

后来因为凯尔特族人的“鬼节”(11月1日)在罗马帝国日益盛行,为了导正歪风,公元835年,教宗凯瑞四世就宣布万圣节改在11月1日。而原本教会也会在11月1日前一天为神圣的万圣节作预备,故教会就也顺道把10月31日这神圣的夜晚取代了原本凯尔特族人之鬼节的前夕活动。

但万圣节在今天没有一点“神圣”的味道,反倒充满了惧怕、破坏与各种鬼灵精怪的接触,是因为当时异教徒没有听从教会。他们在万圣节继续沿用许多鬼节的仪式。

早期凯尔特族人也会在这个夜里,举办许多关於魔术、巫术、算命、召灵……等仪式。若做完仪式鬼魂不走,反进屋内,凯尔特族人就会假扮各种鬼灵精怪来吓走这些鬼魂。这也是为何现在卖场中为了庆祝万圣节而呈列出许多可怕面具。

户外敬拜小记 文 /谭建华

之二十二: 9月21日、9月28日 周日(第 181周、182 周户外敬拜)

周天早上我和佑伟相约一起去平台,到平台下面我们互拍了照片以备他用。刚到一层敬拜,朝阳国保就把佑伟接走了。我快敬拜完了,看见正准备上平台的虎兰,我们就一起敬拜。国保用手机在远处偷拍我们 —在制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证据。

年轻的田村所警长第一次到平台执勤,还不太懂“规矩”,以为守在二层的路口不让人上去就行。国保让他们下来带我们走。

我和虎兰先后被带上了公交车,史国保(同行称呼”史哥”、“老史”)一如既往说谎言,也许谎言说多了,会把他们自己都给骗了。我以前在上庄所遇到的海淀国保过来找茬,忍不住跟他呛了几句。西区所两位执勤的民警找我闲聊了一下。

车窗外见到熟悉的弟兄在打探情况,没吓到国保,倒是把我吓一跳,感叹弟兄真勇敢啊!

警车开到了田村所,我被带到地下室。里面四男四女因为赌博被抓了进来。上午民警给我做笔录,我总的回复是“拒绝回答”。他们采集了我手机和公交卡的信息。在墙上看到,信息采集分三步:

采集前,把被采集信息人带离采集室;
用 SIS系统秘密采录手机SIM卡通讯录信息;
把 SIM卡还回手机,手机恢复原使用状态。

一小兄弟给我录指纹,询问我个人信息,我拒绝回答,他问我是否要采血。我回答不是必须就不用采了。他回答你有沉默的权利,我夸他比警察懂法,他说自己不是保安(外地警校派遣他们到北京来实习)。

中午我出来上厕所,开门的声音吵到了看守的民警,民警蛮横地不给我弟兄姊妹送进来的午餐。直到下午被带往拘留所的时候,在我要求下,才把食物给我。

下午四点半左右从后门出来,他们把弟兄姊妹驱赶到派出所院外,警车开得比较快。我从警车后窗跟陪伴的弟兄姊妹挥手。

上周田村的胖副所撒谎,差不多“发咒起誓”说吴弟兄和红雨已被送走,还那样淡定(撒谎都不脸红)。半个小时后吴弟兄和红雨姊妹才被送往拘留所,他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到拘留所,做完正常的体检,就等着办入所手续,有时间跟那个实习的警校生聊天,真希望他以后做警察能公义一些。他把我送到二层,跟里面的管教民警说,守望教的。我纠正说守望教会的,他也立时改口。
进去几次,也算老号了,到里面还比较适应。刚进去,大家都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新鲜感散尽之后,众人便纷纷散去。在里面着实有些冷了,有好几人感冒了。弟兄姊妹送进来的衣物正合适,每个人几乎都分享到了弟兄姊妹送进来的衣物。

经历被称呼“教主”,“耶稣”,“稣哥”,这次被众人封为“牧师”,职责是在里面听人倾述、为人祷告、维护和平、为人按摩。

这是我第四次进拘留所了,在里面也接触了不少人,感觉真正把一个人带信主是不容易的,更多的是做一些福音的预工,播撒福音的种子。

周四下午,我们教会的 X弟兄也被送进来了。他刚进来的时候,我们都有些近视,还不敢相认。他向我挥挥手,见到之后格外的惊喜,感叹上帝赐给我们弟兄“同居”的恩典。他开摩托车没驾照(驾驶本还没下来)。我们在里面配搭得挺好,一起分享祷告、一起洗碗、配搭着传福音、给号子里面其他人送衣服。他在里面带领大家锻炼,我们和大家处得也比较和睦。

小王:9岁那年父母离婚,之后他父母相继组建了新的家庭。14岁那年,父亲去世,他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当了五年兵,退伍回北京。因抑郁症和妻子离婚,因家里财产分配比较纠结。上次喝多酒,打架进了拘留所。这次喝醉酒,打 110骂警察。出来之后联系上了我,他自己跑到晨光书店买了一些装饰品。带他参加了一次教会的祷告会。出来之后向我和另外一个弟兄借了钱。最近又因为喝多酒,打110倾述,之后骂了警察,不知道会不会被拘留。他对他继母有比较深的仇恨,心里苦毒不少。服侍一个人不容易,没有从基督而来的爱很难去服侍,也证明了一个人不可能靠着自己来服侍,我们不是救世主。我常常感到自己爱心的冷谈。

金钊:北京延庆人。他离过婚,这兄弟挺会来事,情商挺高,嘴勤。比较会和管教搞关系:看见地面有水,赶紧拿拖布弄干;看见胖管教就去拿凳子给管教坐,说怕管教时间站长了腰疼。八月末刚卸任201号的班长,不到一个月又因吸毒被抓了进来。当处罚书下来,他要被强制戒毒两年,我感到他心里面的惊慌,他让我给他讲讲耶稣,听完后自己主动要求洗碗。

米饭:和我同年,听他讲述,生活比较混乱陷入滥交当中,但自称精神没有出轨。没有耶稣的人生真是何等的虚空,出来看他微信朋友圈发的都是吃喝玩乐的东西。

安徽:他十岁时,生了重病,医治无门,有人给他们家传了福音,之后他的病就好了,全家开始信主(之后他慢慢地远离主)。他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涉及骗险、婚庆、出租二手车。因资金链紧张,把丰田和宝马车低价转手,几经转手,查到宝马车到了北京,准备从安徽找人过来开锁把车开走。和店员从安徽吸完毒过来,到酒店住宿登记时,警察赶到把他们俩带了过来。我和X弟兄一起给他送去了衣物。他当时掉了眼泪,说我们对他的好,使他想起他父母对他的爱了。他感觉自己离主比较远。我们吃饭就带着他一起祷告,临走几天他主动对我们以弟兄相称。我告诉他存在的一些问题,若不悔改,眼泪就白流了。让家人过得幸福无可厚非,但犯法就是大错了。

小广西:刚过 20岁,在柳州吸完毒跑到北京来工作,第一天上班就因为吸毒被抓进来了。混夜场长大,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迷失。

宝宝:快 50岁了,和人打架进来。在拘留所他血压比较高,拘留所比较担心这种情况,提前三天把他放出去了。出来之后主动联系了我,希望有时间能够介绍他去教会慕道。

河南大叔:68周岁了,他在中关村卖臭豆腐。我在里面给他传福音。我出来以后,在中关村顺着臭豆腐的味道找到了他,再次见面挺惊喜的。

小哑巴:因为偷窃被抓了进来,他每天都帮我铺被子。出来之后,我们加了 QQ,我给他留言让他有机会去认识耶稣、去教会。他回答说,知道了。希望他真有一天能够认识主。

这次吸毒的人比较多,好几个人要被强制戒毒两年。

出来当天下午因为十一国庆节的缘故,拘留所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梨。我周三下午四点多被放出来。出来的时侯向管教要到了山越和竟榕两位师姐寄送的卡片。

这次我自行从北门出来了。外面下着小雨。早上云成很早就过来等候了。见到了熟悉的面孔:强富/艳霞带着小鹿、李震 /谢敏、彭丹、小雪姐、会素、伯良、奕同、钟兰、岩松、刘芸、唐华。看着弟兄姊妹的陪伴,着实感动。感谢主!
晚上在小白牧师家一起爱宴包饺子,F牧一家也过来了。

这次在里面他们邀请我加入“小团体”的特权阶层,我认为不合适,就谢绝了。

处理号子里不公义的事情的时侯,我自己或者比较容易冲动以致鲁莽,或者是胆怯。从基督而来的平安才能真正的征服人心。

弟兄姊妹送进来衣物,班长让我给他一双袜子,他自己穿袜子一次性不洗就扔掉了。我说我不做烂好人,弟兄姊妹送进来的衣服是给有需要的人。基督徒做的工作,更多的是雪中送炭的工作,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在拘留所的默想:不是在与他人比较中我的罪得到赦免,除非我悔改归正在耶稣面前,承认我一切的不义。罪是我的,荣耀和圣洁却是上帝的。主啊,不要撇弃我的灵魂,我本是如蛆的世人,私欲把灵魂蛀蚀成了空壳,常常忘记信主前的老我,被一切自义窃占心头。除非我来到神面前,以信心来仰望祂,祂的恩典是那样甘甜。感谢你,我的上帝。
之二十三: 10月5 日 周日 (第 183周户外敬拜)

上午, 郭姐和小雪姐被带到甘家口所。

兴梅、“天使”姊妹、丰艺、赛赛、会素、彩霞、阿峣、国永、大宇推着小孩过来配伴,明明弟兄下午也过来陪伴。

两点半她们就被送往拘留所。大家与两位姊妹一一告别,在拘留所接人的弟兄姊妹也在拘留所门口看到她们了,还从警车的窗户口给她们塞进去了衣服。

下午三点,被拘留七天的雪芹姊妹从拘留所自行出来。晚上弟兄姊妹一起爱宴。
晚上小雪姐又被送回甘家口所。

郭姐因为是第五次,将被拘留十天。

之后国保向小雪姐单位施压。11月1日,小雪姐被带到海淀拘留所被处以行政警告的处罚。

11月8 日 好智弟兄从拘留所出来。

之二十四: 10月12 日 周日 (第 184周户外敬拜)

上午王魏弟兄被带到甘家口派出所,奕同、吕华、贵斌、国才,我们一起在那里陪伴。
中午给王魏弟兄送进去了盒饭。

晚上云成、明明、佑昌、崔阿姨、秀程/泉泉夫妇过来陪伴。

王魏七点左右被送到拘留所。

10月14日 一自称警察的人约我妈第二天上午聊天,我跟我妈把教会的情况和对方的来历、目地、将会遇到的情况说明了一下,我妈说倒是不害怕,先去听听看对方讲什么。

10月16日 仨便衣警察找我妈聊天(其中一人名字叫徐棋),谈的当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让我妈做我的工作,诋毁教会和牧者,说少数信徒被洗脑(真是贼喊捉贼),年轻人当以前程、婚姻、孝敬父母为重。我妈说教会和弟兄姊妹挺好的,没做什么坏事。说警察拿着钱干坏事的也不少(把其中一个警察逗乐了)。我妈遇到类似的事情一般的原则:先一致对外,家里要吵架也得关起门来(比如对我去参加户外也有些意见,说最多半年去一次就行了)。谈完话我妈略有些起伏,我赶紧安抚一下。现在一切还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10月15 日上午海鹰姊妹从拘留所自行出来。

图片四

(与等候的姊妹们合影)

之二十五: 10月26 日 周日 (第 186周户外敬拜)

周天上午张阿姨和云成被带到田村所。

国才、赵姐、乐水、强富、钟兰、丹义、王姊妹、郭姐等弟兄姊妹到田村所陪伴。
晚上,S长老和白老师夫妇、秀芹姊妹、F牧也过来陪伴。凌晨两点,张阿姨和云成被带去了拘留所。

图片五

(三位姊妹陪伴于田村所大厅)

陪伴的弟兄姊妹得多穿衣服了。夜寒,唯愿上帝复兴我们,胜过一切的艰难。
云成弟兄第四次,被拘留 10天;张阿姨第二次,被拘留七天。
愿神祝福他们在里面的每一天。

之二十六: 11月2 日 周日(第 187周户外敬拜)

周一,王魏弟兄的父母乘坐火车回家。石伟和王魏一起去送站。

10月31日是宗教改革纪念日,11月1日是守望教会首次户外敬拜(雪中敬拜)5周年纪念日,11月2日是第187次户外敬拜——真是一串值得纪念的日子,更是需要恳切祷告的日子。

五年前在海淀公园的雪中敬拜,还历历在目。五年了,特别为我们是行在上帝的心意中而感恩。愿神继续坚固我们。

本周虎兰和胡阿姨去平台敬拜。海淀国保马林、自称市局统战部的某某等人在一层平台的柳树下找虎兰谈话。到10点20分两位姊妹都自由了。

本周没有弟兄姊妹被拘留。11月3日下午四点半,10月26日因参加户外敬拜被拘留7天的张阿姨被派出所接出后,继续被软禁在宾馆(理由是在APEC期间维稳),软禁7天。有女警轮流陪住,对门两个保安陪住。弟兄姊妹陆续探望,从上帝而来的爱是永不止息。

11月4号 下午云强(云成的弟弟)和他一亲戚去天明牧师家。与牧师谈了一会儿,据说谈得还可以。

11月5号下午云强和他的亲戚去小白牧师家,来广营派出所保安队长陪同。谈话气氛不错,内容还是希望劝云成不要去户外、不要被拘留。还说这事惊动了他们的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等等。说第二天云成肯定要被带回去,还打听云成在北京的住处与公司,意思应该是“清盘”。小白牧师主要强调公义、强调我们是为信仰的缘故、强调云成是成年人等等,他们一再强调社会的现实就是如此云云。

11月6日云成弟兄上午从拘留所直接被接回邯郸馆陶老家。

当时云成刚出海拘南门,他在车上就看到冰霞师母、仁爱弟兄。弟兄说刚想向外招手就被左侧的公安人员和右侧的云强控制住双手。随后旁边公安拿出手拷要把云成拷上,并用力压云成的头。最后坐副驾的副局长说别拷了,这才没拷并不再压云成的头。后来到萧宁服务区才改善气氛,他们的车胎气不足几次停车充气但都沒人。到衡水服务区吃的自助餐,云成弟兄喝到了久违的百事可乐,吃了副局长买的水果。云成弟兄说心里一直都很平安。

张阿姨:在这次被拘留的过程中,我对云成弟兄的认识有了一个颠覆性的改变。在前往拘留所的途中,正是有他在旁边陪伴,我才能从微微胆怯中刚强壮胆。这位弟兄表面是那么柔弱卑微,卑微到几乎让人看不见,没想到他的内心却是那么的强大。面对警察忽冷忽热的态度,我的情绪也常常变化,但我们的云成却是泰然自若,面对警察恶毒挑衅,我常被激怒,血气上升,但云成弟兄却处世不惊,面带笑容,句句回答到位,直冲对方要害。在他身上,从里面散发的阳刚之气,一定也令警察震惊。在云成那里,我更理解神为啥定规男人是女人的头,更明白人看人是看表面,但神看人是看内心。祝云成弟兄能胜过苦难逼迫! 愿天父赐给衪的孩子一个美满婚姻!

张鹤:看云成弟兄的照片,读大家的留言,听老姊妹的声音,心里有泪直涌出来,主将我们放在这个世代,是我们的福分,还有哪个群体是真心因为爱而惦记一个人,因为信而愿意舍弃外在安全的呢?愿主耶稣基督的爱与平安与云成弟兄和他的家人同在,赐力量在每个守望的儿女身上!

11月7日邯郸馆陶县政法委领导、公安、宗教部门和乡镇领导到云成弟兄家做他工作,劝阻他不要参加户外敬拜,云成手机被没收控制。云成弟兄也感觉最大的挑战是来自家人,也是他回北京最大的阻力之一。上帝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愿神保守云成弟兄身心灵的康健,早日回到我们中间。

第186次户外敬拜依然持续,等待云成弟兄平安归来。

之二十七:11月9日 周日 (第188周户外敬拜)

今天佑伟、唐华、郭姐、虎兰到平台参加敬拜。

到上午11点,10月26日因参加户外敬拜被拘留7天,紧接着又被住宾馆6天的张阿姨自由了。

来广营派出所民警被国保指挥着把虎兰“请”下了平台,统战部某某今天又找虎兰聊天,还要虎兰手机号码,要给她说说不知道的“老情况”和“新情况”。声称他们去弟兄姊妹家是带东西去看老人。跟虎兰约喝咖啡被拒,转而又约喝茶。虎兰姊妹回应:“要聊天,主日有机会再说吧,我若是不参加户外敬拜,你就算看见我也不会搭理我,这样的话我们平时见面算怎么回事呢?。”某某又约下周日。

佑伟和唐华被接回来广营所,咏莲小组的姊妹们还有冰师母小组的弟兄姊妹过去陪伴。阿迟和佑伟今天生日,阿迟制作了蛋糕。这准妈妈的手艺越来越好了,真是一巧妇啊!

郭姐被西三旗派出的警车带走。王华、李薇、徐森、韶婉、雪芹、孟娴、李峰、刘芸在西三旗所陪伴。

中午,西三旗所拒绝弟兄姊妹给郭姐送饭。

下午三点半,郭姐被送往海淀拘留所。因为是第六次,将被拘留10天。因APEC拘留所放假缘故,要到礼拜四(13日)才能前往探视。愿神保守她在拘留所每一天的日子。愿神在祂的教会中兴起更多的精兵。

晚上十点,唐华和佑伟从派出所出来。

张阿姨:路漫漫,雾茫茫,风雨路上常分手,一样分别两处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姊妹),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海鹰,主与你同在!

李阿姨:我既难过,又为海鹰姊妹感恩,从今年五月四日起我们的弟兄姊妹开始被拘,经历了六个多月,而海鹰被拘就近两个月。我们要切切祈求主兴起更多的人去争战啊!

樊弟兄:我最近在成都出差。今天上午我到成都秋雨之福教会参加主日崇拜。本日是教会的圣餐日。王怡牧师的证道题目是:为受逼迫的教会祷告。王牧师特别提到守望教会。他说,为守望教会祷告是秋雨之福每主日必做的事情,因为秋雨之福是守望的"难兄难弟",真正的兄弟。只有受逼迫的教会才会为受逼迫的教会祷告。因今天是秋雨之福的圣餐日,王怡牧师讲到在守望户外敬拜一年多的时候,守望有一位同工,有机会来到秋雨之福,也是圣餐日。他很渴望和大家一起领圣餐,说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有领圣餐了,但最后,他没领,说他要等着和他的会众一起领。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差点儿流下来!这一主日聚会特别好,讲道有力,会众齐心,气氛浓烈,让我想起我们当年在老故事餐吧聚会的情景。我们盼望我们一起进入新堂!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进入新堂当作每日必备的祷告事项!临走告别,王怡牧师让我转达他对守望牧师、长老、同工和会众的问候,转达他们的心意:"我们为你们祷告!"

下午去成都恩福归正教会,参加他们主日崇拜。他们也是每周为我们祷告。彭强牧师说,当4.10第一次户外时,他也参加了,后来警察一看他的身份证不是北京的,就把他放了。听得我大为亲切。他送给我一本书,并在上面给守望留言:为守望感恩,为守望祷告!彭强牧师也转达他对守望牧师、长老、同工和会众的问候!

如何与父母沟通? 文/祖潘

2014年10月25日上午,校园部学生团契举办题为“如何与父母沟通”的团契活动。活动一开始以表演情景剧“打电话”来呈现基督徒与父母沟通时存在的常见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回应。下面将剧本和回应要点整理出来,供弟兄姊妹面对类似问题时参考。

情景一

杰子(简称“杰”)和妈妈(简称“妈”)

杰子在大学毕业前信主,工作四年至今还没有女朋友。妈妈还未信主。

爸:喂?

杰:爸,我是杰子。我妈呢?

爸:你妈在炒菜,你等等。(失望地)这孩子,每次都找妈,就是不和爹亲。
妈:喂,杰子啊。

杰:妈,你好啊,刚才你给我打电话啊?(调皮地)好香啊,做什么好吃的呢?

妈:你这馋猫,就算闻得到也吃不到。我问你,早上我去菜市场买菜,遇见你罗阿姨,听说她女儿小梅还没有男朋友。我看这小梅长得挺水灵的,人家现在在地税局工作,公务员,又是你高中同班同学。你考虑考虑?

杰:(低声,作难地)妈,你知道我是基督徒,只能和信主的女孩结婚。小梅是漂亮,但不是基督徒,我们在一起不会幸福的。

妈:什么幸福不幸福的?你以为人家小梅配不上你啊?人家虽然读的是中专,没念过大学,可论条件哪一样不如你?你还好意思说!我告诉你,你不要每次都用基督徒来挡我。我可和你罗阿姨说好了,春节回家就见面,说不定人家小梅还看不上你呢!

杰:妈,教会单身姊妹多的是,就非得在外面找啊?

妈:你每次都提你们教会女孩多,咋不见你领个媳妇回家啊?杰子,明年一过,你可就三十了啊。男人一过三十,找对象就不容易了啊!你再不抓紧,妈我的脸在你姑姑婶婶面前往哪里搁?

杰: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我不是还在观察吗?婚姻大事,岂是儿戏!我准会给你找个优秀的儿媳妇的。

妈:(生气,责备地)你这话我听多了。我不管,今年春节回家你要是不带个女朋友回来,我就死在你面前。你看隔壁人家祥子,比你还小两岁,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今年你要是不带个女朋友回来,就别回家!

杰:(抱怨地,生气)妈,你这人怎么这样呢!你咋把我和祥子比。你要是喜欢祥子,就认他做儿子,就当我死了算了。祥子算什么东西,一想起他我就来气。从小欺负我,每次考试全班倒数第一,不就是个包工头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妈:你先别说人家,你瞧瞧你自己有什么出息?你每个月挣得有人家多吗?人家有老婆孩子,新房子是今年过户的。你都毕业四年了,你存了多少钱?你那点钱够养活你自己就好了。

我还是那句话,没有女朋友,就别回家!你要回家,就准备去见小梅。

杰:你烦不烦啊!每次打电话都说找女朋友。我又不是不找,不就是没合适的吗?教会牧师长老都在为我物色呢,我不就是在等待观察嘛!不结婚会死人啊?!
妈:每次你都是这个理由。我不管了,你就是不听话!啪——(挂断电话)
杰:唉——

回应:

主持人:谢谢两位弟兄姊妹表演。杰子和妈妈的沟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内在需要?如果你是杰子,你会怎样处理或者避免类似问题?请大家在小组讨论发言。

D同学:问题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婚姻,二是工作。妈妈催婚,没和杰子商量就定下相亲,不尊重孩子,而且嫌杰子工作挣得少。

L同学:杰子可能来自小地方,老家结婚年龄早,小学同学都有孩子了,而他自己还没有女朋友。妈妈在人前有压力是可以理解的。杰子一开始还能坚持原则,忍耐倾听,只是妈妈提到祥子后就失控了。与祥子作比较时突显出来的落差成了杰子的痛处。

G同学:父母催婚是我们常常要面对的情况。策略性的做法是,可以和父母谈谈自己是如何看待某位有好感的肢体的,让父母知道自己个人问题的最新进展。给他们盼望,而不是让他们以为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任何预备。另外,我觉得杰子要继续学习一个功课,就是放下藏在内心的比较。在祥子面前,杰子不用自卑,神的儿女得到的祝福胜过世上一切。

情景二

小刚(简称“刚”)和妈妈(简称“妈”)

小刚上大学后信主,毕业工作两年,爸妈都没信主。

妈:喂。
刚(兴奋地):喂,妈。
妈:(有点无精打采)小刚啊,打电话有什么事啊?
刚:噢,两个星期没打电话回家了,问问你们的情况。啊,你身体好吗?
妈:老样子。
刚:爸爸还好吗?
妈:差不多。
刚:外婆呢?能下床走路吗?
妈:都还好。这些不用你操心。
刚:(有点失望)噢……
妈:(有点生气)昨天干什么去了?打你电话也不回!
刚:(开始有点紧张)噢,什么时候打来的?
妈:八点左右。
刚:(带着歉意)那时我在参加教会祷告会。关机了。

妈:(很气愤地)你三天两头朝教会跑,不好好工作,今后看你怎么办!

刚:(有点委屈)妈,我没有!下班了才去教会。

妈:哼!别提你的教会,我问你,你每个月交给教会几百块钱,教会给你什么了?你是被别人骗了。家里哪里见到你寄来的一分钱?

刚:那是我交的十一奉献,是献给神的,不是给人的;我之前寄回家五百块,你没有收到?

妈:别提你的神了!一提我就来气!你开口闭口都是神,找个工作也是和你们教会有关,一个月才拿四千多。你看人家小华,学历还没你高,现在一个月就是七八千,人家年底就结婚。你看看你,整天神啊鬼的,怎么没见你的神给你个好工作,给你买房子啊?

刚:妈,现在的工作是我喜欢的。钱虽然少,可是很有意义。

妈:你还好意思说!你爸和我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还念了研究生,你就混成这个鬼样子!你叫我们在亲戚朋友面前怎么抬头见人?你现在一个人在北京,一没房子,二没靠山,老大不小了,你赶紧回来好好找个工作,不要让家里人操心。

刚:妈,我在北京不是一个人。我有教会,教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弟兄姊妹对我都很好。我现在在北京很好,暂时不打算回老家发展。

妈:你是不是要让我和你爸死在你面前才心甘!你摸摸你的良心,你每个月拿这点工资对得起谁?

刚:(开始反抗)这是我选择的生活。不用你管!你们从前供我上学的钱,我以后会慢慢还你们。

妈:(语带讽刺)你拿什么还?就凭你那点工资?你结婚不向我们伸手要钱就算好的了!你有什么出息!

刚:(愤怒地)你放心!我结婚就算去要饭也不会伸手向你要钱!从小到大,吃你们的、穿你们的,每次交学费就像欠债一样,你以为我好受啊!我的工资是少,但一分一毛都是我挣来的!我不愿意花你们的钱,不想老是活在你们的阴影中。你以为我这几年过得好吗?上大学就是满足你们的期待,读书就像是还你们的债一样。从今以后,我的事你不用管!

妈:好,好,好,你以后不要再打电话回家。啪——(挂电话)
刚:(后悔、伤心)……

回应:

Q同学:我觉得妈妈不了解教会,甚至对教会有很大误解。有可能是小刚平常很少和家里谈及教会生活,或者没有有效地让家人了解教会。

L同学:妈妈不满意小刚的工作,可这是小刚喜欢的工作。中国家庭父母管得太多,没有界限。尤其是让小刚觉得亲情之爱就像投资,读书就是为了还债。这一点我深有同感,虽然我知道那是谎言,可话一出口就收不回来了。

S同学:小刚妈妈用世俗的观念来关心小刚,在关心当中免不了拿小刚和别人比较,伤了小刚的心。她想让小刚变成她所希望的人来满足自己。而作为小刚来讲,沟通中显得很被动,最后以愤怒来表达反抗,这样就激化了母子间的矛盾。 如果小刚能意识到妈妈还没有信主,和自己的价值观念不一样,那么在打电话之前就要预备自己。首先,在电话中要争取到话题的主动权,在说不到一起的情况下,尽可能暂时跳开原来的话题聊点别的,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说。如果对方一直抓住矛盾不放,则要带着一颗祷告的心去聆听,要以温柔、忍耐的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打电话时可以多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生活中高兴和感恩的事,不必每次都要提及信仰和教会。还可以给家里寄教会刊物,潜移默化地纠正家人对教会的成见。
情景三

丹丹和妈妈

丹丹刚考上研究生,刚信主不久。家里人还没信主。

妈:诶,丹丹啊。

丹:妈,干嘛呢?

妈:(热情地)看电视呢。丹丹啊,到了新学校,适应那里的环境吗?老师喜欢你吗?室友对你好不好啊?我看新闻说北京雾霾好吓人,你有没有觉得喉咙不舒服啊?多喝点水啊,能不出去就不要出去。你看,我昨天从你姑姑那儿拿来一包口罩,是她们医院最好的。我下午就给你寄过去。

丹:哎,妈,你好啰嗦,我又不是小孩子,连个口罩都不会买!

妈:会是会,就是怕你买贵了!丹丹,我看新闻说香港那边学生要占什么中,连课都不上了。妈妈可要告诉你,你一个人在北京可不要参加什么反党反政府活动。

丹:妈,你想哪儿去了!香港占中哪里像你说的那样,什么反党啊,人家是非暴力不合作争取普选。连小学生都罢课游行,学校老师还鼓励学生罢课,香港人就是让人佩服!我还转了支持占中的微博呢!

妈:(有点紧张)什么,你还真参与了!丹丹,妈妈警告你,赶紧删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听说有人在网上支持学生罢课,就被公安局抓了!你听话,赶紧删了!

丹:哼,这是压制言论自由,这个政府太卑鄙了!

妈:我不管什么自由不自由,你不要参加反党活动,否则到时候吃亏的是你自己!

丹:如果没有自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哎呀,这些你不懂!

妈:妈妈是不懂,你只要好好学习,不要惹事,比什么都重要!

丹:你怎么这么狭隘呢?我们是公民,连在网上说话的自由都没有,那我学新闻有什么用?我就是不删!

妈:不要和我说这些大道理,你没有受过苦,等你受苦了,就太晚了。这个社会太复杂,你不懂。听话啊。

丹:(大声地,责怪)我什么不懂?我这是坚持正义,我就是想不明白,你们这代人老是怕这怕那,一点正义感都没有。我之前就是太听你们的话了,高考填志愿时,我喜欢历史,你和爸爸说学历史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劝我报新闻,我就顺着你们报新闻。可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学得可痛苦了。现在我长大了,我有自己的主见,我不要再听你们。

妈:(语气放缓)丹丹,妈妈说这些都是为你好!你年纪还小,很多事你不明白。

丹:(气愤地)烦死了。我不想听你说。在你眼中,我永远都是小孩子,你什么事都要管,弄得我现在什么都不会做。宿舍同学笑我不会扫地,去食堂打饭都会脸红。我现在明白了,这些都是你们的错!是你们剥夺了我成长的权利!

妈:(生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话?难道我们生你养你还养错了?你就这么报答父母啊?学校老师是这么教你的吗?

丹: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你从来就不了解我,根本就没有真正关心过我!啪——(挂电话)

妈:丹丹,丹丹——

回应:

W同学:妈妈溺爱丹丹,管得太严,其实是不相信丹丹能够生活自理,所以连个口罩都要买好寄来。丹丹要独立,不要凡事被管着,难怪矛盾爆发了。

G同学:丹丹是任性的孩子。我怀疑她是否真了解占中的意义,其次,她从一开始说的话就不像是一个基督徒当有的表现。

D同学:妈妈固然溺爱丹丹,不愿放手,丹丹争独立坚持主见有点走极端,但主要矛盾还是思想代沟问题。这一代父母从小经历过政治运动,谈政治而色变,担心孩子引火上身,而新一代大学生受民主自由价值观影响,借助网络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公民意识成长起来,这与上一代人很不一样。两代人观念上的冲突不可避免,只不过在这个剧中夹杂了母女关系中的管控和反抗。思想代沟是母女沟通中存在的客观障碍,就像基督信仰的价值观构成当前我们和家人关系的紧张一样。

总结:

S老师:谢谢同学们的表演。大家的回应都很到位,我就不多说了。很有意思,三个剧都是妈妈和孩子在互动,爸爸这一角色似乎缺席了。中国的家庭关系中,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张,特别是父子关系,这一点很有意思。作为一个父亲,我的感受是,其实父母主要不是透过孩子做了什么,比方说寄多少钱回家,买了多少礼物等等来体会到爱,而是在与孩子说话交流中体会到爱。我们家孩子在国外读书,我们全家定期会通过skype聊天。时间一到,孩子就算忙着写论文,也会暂时放下。孩子会对我谈谈最近听课读书心得,有什么想法等等,和师母呢聊得最多的就是买什么衣服啦,去逛街啦之类。(笑声)我也有一个儿子的身份。在过去,我总是通过母亲了解父亲的需要,后来逐渐意识到这不好。因为传话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以后就直接和父亲沟通,而且我自己也有意识地避免做他们之间的传话者。

PDF下载

 

  • 《@守望》第132期——我信教会
  • 《@守望》第131期——与神和好,与人和睦
  • 《@守望》第130期——末后世代,建造家庭
  • 《@守望》第129期——疫情与福音(二)
  • 《@守望》第128期——疫情与福音
  • 《@守望》第127期——关怀与陪伴
  • 《@守望》第126期——亲密关系
  • 《@守望》第125期——亲历3.23
  • 《@守望》第124期——祷告
  • 《@守望》第123期——回家
  • 《@守望》第122期——重拾异象
  • 《@守望》第121期——感恩,2018!
  • 《@守望》第120期——面对数字化产品
  • 《@守望》第119期——单身弟兄
  • 《@守望》第118期——单身姊妹
  • 《@守望》第117期——十诫
  • 《@守望》第116期——关注青少年
  • 《@守望》第115期——兴起弟兄
  • 《@守望》第114期——这个世代的青年
  • 《@守望》第113期——户外敬拜7周年
  • 《@守望》第112期——团契生活
  • 《@守望》第111期——孝敬父母
  • 《@守望》第110期——读点神学
  • 《@守望》第109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108期——感恩
  • 《@守望》第107期——基督徒的财富观
  • 《@守望》第106期——青宣大会
  • 《@守望》第105期——守约
  • 《@守望》第104期——宗教改革500年
  • 《@守望》第103期——家庭建造
  • 《@守望》第102期——陪伴•关怀
  • 《@守望》第101期——户外敬拜6周年
  • 《@守望》第100期——读经
  • 《@守望》第99期——回家
  • 《@守望》第098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097期——感恩之心
  • 《@守望》第096期——关注宣教
  • 《@守望》第095期——关于祷告
  • 《@守望》第094期——软弱之道
  • 《@守望》第093期——悔改之道
  • 《@守望》第92期——婚姻之道
  • 《@守望》第91期——教养孩童
  • 《@守望》第90期——职场呼召
  • 《@守望》第89期——户外敬拜五周年
  • 《@守望》第88期——纪念国永
  • 《@守望》第87期——家庭敬拜
  • 《@守望》第86期——务求传福音
  • 《@守望》第85期——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 《@守望》第84期——操练敬虔(二)
  • 《@守望》第83期——操练敬虔(一)
  • 《@守望》第82期——为主而活
  • 《@守望》第81期——人生标杆
  • 《@守望》第80期——性别认同
  • 《@守望》第79期——里外更新
  • 《@守望》第78期——穿上新人
  • 《@守望》第77期——户外敬拜四周年
  • 《@守望》第76期——我们向主要什么
  • 《@守望》第75期——我不以福音为耻
  • 《@守望》第74期——圣诞节传福音
  • 《@守望》第73期——感恩
  • 《@守望》第72期——户外拘留时代(八)
  • 《@守望》第71期——户外拘留时代(七)
  • 《@守望》第70期——户外拘留时代(六)
  • 《@守望》第69期——户外拘留时代(五)
  • 《@守望》第68期——户外拘留时代(四)
  • 《@守望》第67期——户外拘留时代(三)
  • 《@守望》第66期——户外拘留时代(二)
  • 《@守望》第65期——户外拘留时代的开始
  • 《@守望》第64期——户外特刊
  • 《@守望》第63期——户外三周年
  • 《@守望》第62期——小组•家(二)
  • 《@守望》第61期——小组•家(一)
  • 《@守望》第60期——圣诞月•传福音(二)
  • 《@守望》第59期——圣诞月•传福音(一)
  • 《@守望》第58期——数算恩典
  • 《@守望》第57期——我和守望(二)
  • 《@守望》第56期——我和守望(一)
  • 《@守望》第55期——梳理户外敬拜
  • 《@守望》第54期——户外敬拜中的忍耐
  • 《@守望》第53期——关注单身弟兄
  • 《@守望》第52期——关注单身姊妹
  • 《@守望》第51期——社会服务
  • 《@守望》第50期——关注职场
  • 守望网络期刊第4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