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守望》第118期——单身姊妹

《@守望》第118期 ——单身姊妹

 

简讯:

 

1、2018年9月2日、9月9日、9月16日、9月23日这四个主日没有弟兄姐妹去平台敬拜。我们在此继续恳求我们的主,在全教会在他面前的寻求中显明他的同在、引导和拯救,使我们教会走出现今的困境,在祂面前能够一同聚集敬拜。

 

2、2018年中秋假期,教会举行小组长营会,主题“按正意分解神的道”,共有60余位弟兄姊妹参加(包括儿童)。

 

3、2018年度会友课程自10月14日下午14:00在西屋开始,连续6个主日。申请条件:已经受洗、在本教会稳定聚会6个月以上、参加过会友课程。预备申请会友的弟兄姊妹请向张好智执事报名。

 



热点关注

 

牧者联署:为基督信仰的声明(第七版,426位牧者)

在中国的基督教会,愿意顺服上帝在中国设立的掌权者,尊重政府有管理社会和人的行为的权柄。我们相信并有责任教导教会的全体信徒,政府的权柄乃是出于神的,只要政府不越过《圣经》为世俗权力所设定的界限,即不干涉和侵犯一切关乎信仰和灵魂之事,基督徒就有责任尊敬掌权者,并热心为他们的益处祷告,也切切为中国社会祷告。

 


 

教牧书信

 

《启示录》七教会之序言三/晓峰 牧师

《启示录》一直在对比两个国度,一个是世上的国度——大巴比伦,富强、繁荣,一切所拥有的都可以让人来夸赞,另一个国度就是处在苦难当中流血的教会。可是《启示录》却告诉我们,那个被人看为卑贱的、被人看不起的那个国度才是永恒的国度,而在地上被人看为是荣华的却将来必定要灭亡。

 

《启示录》七教会之以弗所教会/晓峰 牧师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留在苦难当中,和这个群体一起同样经历苦难,因为耶稣基督在这里,他生命的呼召在那。对于我们今天这个世代的基督徒而言,我们寻求什么?我们寻求的是我们生命当中最宝贵的东西。所以,以弗所教会的危机就在于他把那个最宝贵的东西给丢失了。

 


 

单身姊妹

 

单身与婚姻都是神美好的恩赐/天明 牧师

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在领受独身的恩赐时,不是因为我们对婚姻的恐惧,不是因为婚姻曾经带给我们的伤害(无论是父母的婚姻或自己以前的婚姻)而产生对婚姻的恐惧,而是因为专心爱主的缘故,因为主已经使我们的生命得到满足的缘故。

 

去除幻想 预备承担——晓峰牧师回答单身姊妹面对婚姻的困惑

至少自己认同并愿意照着圣经的教导来预备自己,才可以认为已经预备好了。如果自己对于婚姻教导中的一些真理还不能接受,或者说对婚姻还带有一些虚假的幻想,那么就还没有预备好。

 

我的单身生活掠影/朴燕

此刻的我,已接受白发、皱纹和增加的体重,并仍在一天天操练靠主刚强、顺服圣灵的引导、过与主同行的日子。在这篇近期单身生活总结稿即将收尾时,我不由得再次惊叹,主的爱和恩典实实在在超过人的所求所想,我唯有感恩颂赞,靠主过好每一天,直到那日~~


单身也是一所学校
/梅小真

我不怎么羡慕别人有房有车,工作好挣钱多,学历高知识渊博,但是我羡慕那些结了婚还生了一堆孩子的人啊。我真的对自己的单身状态感到知足吗?

 

上帝,还是你来作曲,我来演奏吧/肖婷

单身期间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定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不是一个非正常的阶段,也不应该是一个让我们想”逃离”的阶段,甚至不用借由“单身生活过不好,婚姻生活也过不好“的理由来迫使自己去”享受“单身生活……

 

如今我正单身/梁静

如今,我正单身,却深知恩主的怜爱不偏不倚。如今,我正单身,外体虽然朽坏,内心却要竭力一天新似一天。如今,我正单身,愿意主你使用我合你所用,喜乐地与你同行。如今,我正单身,求你指教我女人合宜的形象和身份,叫我在人群中能彰显你的荣耀。

 

他必负责到底/左小娟

今年,开始享受单身。突然发现自己可以有很多时间练琴更好的参与服侍;也可以在假期的时候安排一次又一次的旅行,看神所创造的奇妙的世界;还可以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不断追求专业的成长;又可以跟单身的姐妹一起享受美食,一起走过孤单的时刻。

 

一个人的碎碎念/RR

她不喜欢各种形式的单身活动,教会组织的、个人组织的单身基督徒活动。一群姊妹带着期待,去面对寥寥的弟兄,大概这种方式冲击了她的骄傲。

 


 

宣教之窗

 

我的宣教之旅/虹洗 媛媛

媛媛为这次的短宣有个特别的祷告:愿我们被圣灵充满。在那天的敬拜中,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中国真的欠了很多福音的债,我在心里向神许愿,神啊,无论你差我往哪里去,我都愿意。

 

为万国祷告之为阿富汗祷告

单身也是一所学校

文/梅小真

“婚姻是一所学校”,有段时间听到牧者或前辈们对新婚夫妻或单身人士这样劝勉,或是已婚人士一副过来人的神情如此感叹时,心里总有点酸溜溜。什么感觉呢?适婚人士没有进入婚姻,就好比一个考学的学生落榜而中断学业。眼看着同龄的人一一进入婚姻这所学校,自己却总是在外徘徊,心里不免失落,受挫。而说这话的人,通常是一副高深的样子,好像在暗示你,婚姻中学到的功课,是你们这些单身人士学不到的。生命成长的这些秘籍与单身人士无关。于是,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个落榜生,一方面感到绝望,明明只要结婚就可以学到的新武艺,却因为少个人而只能隔岸摩拳擦掌。另一方面也感到愤恨,凭什么歧视单身人士,难道非得结婚才能学到那些武艺吗?既是如此,神岂不是很不公平,我们没有结婚不也是神的主权掌管的吗?

就这样,一个单身人士,一年年地渴望进入婚姻这所学校,却一年年地落榜,就这样在单身的园子里度过了花样年华。

有一天早上,我蹬着自行车和往常一样穿过国贸。国贸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总能引起我许多想法。比如看到桥下公交车站每天下班后沿着马路边排队候车回燕郊的长龙,心里就会涌出无名的哀伤。还有早晨上班高峰期在马路中间穿梭的行人,以及不顾行人和非机动车一往直前的公交车,让我每次经过后都要深深地缓一口气。还有那一座座现代高楼,时不时会让村里来的我感到生疏。这块首都的CBD之地,常常让我想逃离北京。当然,每天往往返返熟悉之后,通惠河上的夕阳与云彩,铁路桥上的月亮,国贸桥下的草地和上面飞着的白蝴蝶,都给我带来了丝丝安慰。总而言之,国贸常常引发我内心各种激烈的斗争。

回到那天早上,我骑车经过国贸的十字路口,不知为何想到了结婚的事情,我心里想着:如果我结婚了,就让老公养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就在骑车驶过路口的一刹那,一个念头强烈地冲击着我,不对呀,结婚后不也是靠神养着我吗?现在我不也是神养着吗?靠人靠弟兄是靠不住的呀。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区别了呀。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竟然还在期待婚姻成为我的拯救,拯救我脱离我现在的生活。那一刻,我真的很羞愧,我愧对神,他不是都教导我了吗?我却还在他之外寻求拯救。在悔恨之后,喜乐却不断流淌在心里,差点让我兴奋地欢呼起来,哎呀,我都有神的拯救和供养,所以不需要婚姻或某个弟兄再来拯救和供养。哈哈,太好了!那一刻,我体会到了自由的甜蜜。

婚姻既然不是我的拯救,这也意味着,在基督里,我也不需要婚姻才得以完全。“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基督徒的婚礼上经常会读到这节经文,久而久之,似乎暗示着唯有与配偶连合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单身的人自然是不完全的。然而,我们若读保罗的书信,就知道,保罗其实是认为基督徒单身更好,因为单身的人,更多想的是主的事情。那么保罗的教导和创世记神的命令有冲突吗?当然没有,创世记的这节经文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婚礼上,讲的是婚姻关系,所以我们在婚礼上读这节经文没错。神创造夏娃,乃是因为人独居不好,而婚姻关系乃是人类一切关系的起源。基督徒作为神家里的人,早已不是独居之人,处在各种关系之中。所以保罗说,单身是神的恩赐,婚姻也是神的恩赐。一样并不比另一样更好。

那些结婚的人,他们在婚姻这所学校学习什么呢?作为单身人士,我实在不敢妄自定论。不过据可靠的已婚朋友透漏,他们学到的一个很大功课,也是婚姻不是他们的拯救。因此,作为单身人士,我们可以窃喜,原来神是公平的,他没有把好的独留给结婚的人。即便单身,我们也可以学习真道。

当婚姻不再是拯救,婚姻这所学校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原来,假如说婚姻是一所封闭的学校,单身却是一所广阔的学校,就好比长辈们总是担心在学校读书过久的书呆子,将来适应不了学校外广阔的社会环境。当然,我说单身是一所广阔的学校,主要是说单身可以教会有我们宽广的心。很多人都说进入婚姻是个很大的挑战,殊不知,按照神的心意过好单身生活的挑战也非常巨大。

“在你现在的生活中,你渴望得到什么呢?”这是在讨论“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这句经文时,我问别人的一个问题。你羡慕别人是学霸吗?你羡慕别人有苹果手机吗?你羡慕别人有自己的房子吗?后来,一个弟兄对我旁敲侧击,你羡慕别人结婚了还生了一堆孩子吗?哇,他的话一下点中我的死穴。确实,我不怎么羡慕别人有房有车,工作好挣钱多,学历高知识渊博,但是我羡慕那些结了婚还生了一堆孩子的人啊。我真的对自己的单身状态感到知足吗?

以前,我把在神里面的知足理解为满足于现状,接受他所安排的一切,包括我的各种状况。但是让我痛苦的是,我心里常常不满足。这种不满足如何表现出来呢?就是我渴望着改变我的现状。改变我的婚姻状态,改变我的工作状态,改变我居住的地方。我觉得自己真是苦啊,我如何才能胜过自己的渴望呢?

在我信主不久的时候,曾读到伯尔纳的爱神的四个层次:第一级的爱是“为己爱己”,第二级的爱是“为己爱神”,第三级的爱是“为神爱神”,第四级的爱是“为神爱己”。我对他的这种区分印象非常深刻,虽然不能完全理会,也常常琢磨其中的意味。他说的第四个层次尤为玄妙。主耶稣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我们该如何为了神爱自己呢?答案就在主耶稣的这句话里:为了神而舍弃自己。对照伯尔纳说的四个层次,我们接受并相信神是我们的拯救可说是“为己爱神”。而我们若要进入完全,则必须进入为神爱己。我们要为了神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我们若要得着生命,就要为神舍弃自己的生命。即,“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由此再来看我的不满足,其原因何在呢?原来是我的关注全在自己身上。如是这样,我永远也不能知足,即便我努力去无欲无求。而无欲无求也不是神的心意,神希望我们努力为他而活。就如使徒保罗,他是向着标杆,努力奔跑。

无论是单身,还是结婚,神的心意乃是一样的,就是我们在他的救恩里为他而活,他就必为我们预备丰盛。“神啊,你开广我心的时候,我就往你命定的道上直奔。”惟愿我常在他里面。

去除幻想 预备承担

——晓峰牧师回答单身姊妹面对婚姻的困惑

至少自己认同并愿意照着圣经的教导来预备自己,才可以认为已经预备好了。如果自己对于婚姻教导中的一些真理还不能接受,或者说对婚姻还带有一些虚假的幻想,那么就还没有预备好。

问:常听说走进婚姻前要预备好自己,可怎样才算预备好了呢?那些步入婚姻的姊妹就一定预备好了吗?  

晓峰牧师:所谓预备好自己,主要是指明白圣经中关于婚姻的真理,并为自己进入其中的角色、所负有的责任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有理性层面的,灵性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等等。

理性层面准备如明白婚姻的意义、知道婚姻中的挑战等。灵性层面的准备如为自己的配偶来祷告,很多弟兄姊妹说我都不知道是谁呢,怎么为他来祷告呢?其实为自己的配偶来祷告就是为自己对配偶的期望来祷告,把自己对配偶的各样的期望(或者说要求)要带到上帝面前来,我们在真理上都知道上帝为自己预备的是最好的,但是我们自己对于将来要和自己生活一生的那个人可能有一些条件设定,如身高不能低于多少,学历如何,性格怎样等,要把这些在祷告中放在上帝手中,确认上帝具有最终的主权;如为自己的属灵生命的成熟来祷告,特别为自己能承担对方来祷告等。物质层面的准备如为结婚要做一些金钱的积蓄等等。

至少自己认同并愿意照着圣经的教导来预备自己,才可以认为已经预备好了。如果自己对于婚姻教导中的一些真理还不能接受,或者说对婚姻还带有一些虚假的幻想,那么就还没有预备好。

其实除非进入婚姻,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刻。因为即使我认同并愿意照着真理去行,实际还是会有冲突和磨练,我们的生命也需要在此过程中被塑造、被更新。当然,并非所有结了婚的弟兄姊妹都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再进入的,只是要在结婚后学习的东西更多,可能经历的磨练更多一些。

问:如何确定这人是我的那一位?

晓峰牧师:圣经中有的婚姻例子不是自己确定的,而是别人替你确定的,比如以撒的婚姻,是亚伯拉罕委托给了家里的老仆人回老家去找的,老仆人到了拿鹤城的时候就说,拿水给我和骆驼喝的那个女子愿她成为以撒的妻(创二十四章);而到了雅各的时候,则是自己选定了拉结,但被自己的舅舅欺骗娶了拉结的姐姐利亚,虽然他因利亚的眼睛无神而不喜欢利亚(创二十九17)。

在今日这种主要由自己决定和谁结婚的时代里,一个正常的基督徒进入婚姻的过程有一些指标,如对方信主吗?自己在祷告中是否清楚地认定就是这个人了?当然一般不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说:就是这人,与他结婚!而是要问自己:我了解他吗?我能接受他的家庭、他的过去、他的性格、他的习惯吗?我爱他吗?这感情层面的爱能带领自己提升到盟约的委身程度吗?我是否愿意与此人共同度过一生吗?我是否已经可以决定无论将来如何都愿意照着圣经中所教导的爱来对他吗?牧者的意见如何?父母的意见如何?如果这些都考察过了,基本就可以确定了。

问:能不能列个未来夫婿条件清单?能列的话得列多详细?

晓峰牧师:每个姊妹心目中可能都有一个伴侣的形象,从相貌、性格、气质等有很多期盼。但最终上帝为你所预备的那个人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你可能发现这个人就挺合适,虽然与最初自己所要求的那个人相去甚远。所以,还是不要列举未来夫婿的条件清单了吧,最好列举一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准备,以便在婚姻中见证基督。

问:全世界都弟兄比姊妹少,怎么办?就算能接受比自己年轻的弟兄,也很快就“用完了”年轻弟兄,以后的姊妹更严峻,怎么办?

晓峰牧师:可能全球范围内的教会里都是弟兄比姊妹少,但是婚姻又不是海选,像上面所说的你列举一系列的条件,然后从大量备选对象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就是他了?!不是这样的,你不需要有很多可选的对象,你只需一个即可。

因此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年轻弟兄用完了的事情,也更不需要为以后的姊妹担忧,婚姻是上帝所预备的,在你还没有生出,还不存在地球上的时候,你将来的一切都已经在上帝的册上了,你的家庭、你生活的环境、你的玩伴、你的教育历程、你的配偶,这一切上帝都已经为你预备好了。只不过你需要的是在信心中去观看、去等待、去接受就行了。当上帝为你预备的那个人出现的时候,你能很快认出来,少走些弯路多好。

问:有的姊妹不断为一个弟兄祷告,越祷告就越爱他,但对方始终无动于衷。姊妹能主动点吗?主动到什么地步?怎么决定是一直等还是抽身离开?

晓峰牧师:我的建议是姊妹不要太主动,要等待。但可以有一些主动,比如在正常交往中对他热情一点,侧面打听一下他的情况等,就可以了。

至于为那个弟兄祷告,不如更多为自己祷告吧。为对方祷告产生不了决定,为自己祷告才能知道何去何从。

问:基督徒姊妹能不能和非基督徒男士结婚?

晓峰牧师:这个问题的结论不用太多讨论,按照我们教会的教导当然是不能。也有姊妹可能会有其他迂回的想法,如虽然他现在不信主,但我真的爱他,或许在结婚后他就信主了呢;是的,或许,这就表明对方信不信主并不那么重要,和对方结婚更重要。婚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极为亲密的关系,是从心灵到身体的合一,而信仰涉及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婚姻观、教育观等各个方面,若是信仰不同,怎么可能合一呢?难道只要婚姻的形式与外壳,并不要内在吗?爱情不是抽象的,爱若不能带来深层的合一,这就不是真爱。

问: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有单身恩赐,要做好准备不结婚?

晓峰牧师:首先,单身的恩赐不是谁想有就能有的,赐给谁谁才能领受(太19:11)。单身恩赐并非是因为自己渴望婚姻,但是因着各样的原因多年未能进入婚姻,在无奈之中开始考虑自己是否有“单身恩赐”的问题。单身恩赐是给那些为了天国的缘故而甘愿舍弃婚姻的人预备的。

然后,婚姻是神为大多数人所预备的生活,单身是少数。这并不说明单身就不好,只是单身可能需要比婚姻更大的信心。

从永恒天国的角度看,将来在天上不娶也不嫁(路20:35),所以婚姻对于一个人来说并非是必须的,这掌握在上帝手中,婚姻是上帝所预备的,单身恩赐也是上帝所预备的。所谓做好不结婚的准备,其实就是指要顺服在上帝的预备之下,或早就早点结婚,或晚就晚些结婚,或单身就感谢着领受。

问:若我可以接受单身生活,但是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疾病缠身后该怎么办?

晓峰牧师:当然是神会为我们的生命负责,从具体帮助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自己家人方面的救助,社会力量的救助,以及教会的救助。这其中,帮助有需要的肢体的生活,是教会这个属天生命群体的基本责任,彼此相爱不能只停留在言语和舌头上(约一3:18)。这是凭着对上帝的信心才能面对的。

问:若有过恋爱同居历史,很难走出后悔、愧疚的软弱感怎么办?害怕再交往时,弟兄或姊妹不接纳怎么办?

晓峰牧师:为自己过往的罪悔改,经上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我们良心的亏欠只有主的赦免才能除去。

在进入婚姻之前,要向对方将自己过去曾经同居的历史告知,结果如何交在了上帝手中。若对方不能接纳,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也表明这不是上帝所预备的那一位。我们对婚姻的信心既然是上帝所预备的,那么上帝必定预备一位能够接纳的。

问: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婚姻里面妻子的顺服和丈夫的爱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在婚姻里面的人都说婚姻不是我们在单身想像的样子,那婚姻到底是什么样子?从婚姻的责任和神给婚姻的应许,我们到底怎么样来平衡?

晓峰牧师:爱情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因为太多不同样子了,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爱情模式,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可以有不错的婚姻,今日爱得轰轰烈烈也有婚后过得痛不欲生的。爱情不等于婚姻,前者属侧重情感层面,后者侧重责任层面。

婚姻的理想状态是圣经中所描述的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丈夫要爱自己的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自己的丈夫(弗五22-33)。但现实的婚姻中,妻子不那么顺服自己的丈夫,丈夫也不那么爱自己的妻子;夫妻之间有很多的猜忌、辖制、隔阂、伤害、争吵、委屈、苦毒,甚至是怨恨、殴打。故此有很多在婚姻中的人对单身弟兄姊妹说,婚姻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就是因为在单身阶段对婚姻的想象更多是美好的一面,而婚姻中二人之间的磨合、争执所带来的两个生命之间需要去忍耐、更新的痛苦的一面则不常考虑,当然若不进入婚姻中也无法体会。

说到神给婚姻的应许,我的理解是否是指神给婚姻中的美好甜蜜方面的应许?若是这样,那么婚姻中的责任和婚姻中的美好是不能分割的,不存在平衡的问题,因为平衡从某个角度来讲意味着对立。要想体会婚姻中的美好,就要尽到婚姻中的责任,其实就是做好准备以自己的生命去谦卑忍耐服侍另外一位。

若我们对婚姻的期望是对方尽到该尽的一切责任,爱我,谦卑、忍耐地服侍我,试图在婚姻中从对方寻找自身生活的安全,生命的满足,将婚姻视为爱的供应,想从婚姻中为自己汲取所需的一切,那么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注定会对婚姻失望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预备自己有放下一切关于婚姻的虚幻假想的意思,重新考察自己能否去承担另外一个生命。现在看来,那个自己心仪的弟兄各方面都挺好,但可能婚后随着距离的贴近、了解得越来越多,你可能就会越来越失望,面对一个很多方面你不再欣赏,不再喜欢的人,你还能去爱他吗?这可能是大多婚姻中存在的实际状况。


(本文首发在2013年7月《@守望》第52期)

单身与婚姻都是神美好的恩赐

文/天明 牧师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非常感谢神赐给我们这美好时刻,让我们单单仰望瞻仰我们主的荣光,欢欣快乐地歌颂敬拜我们的主。这次我们来分享《哥林多前书》7章。

祷告:慈悲怜悯的天父,感谢你带领我们来到你施恩的宝座前,因基督耶稣所流的宝血我们得洁净、得圣洁,奉他的名我们欢欢喜喜来仰望父你的荣耀,一起来聆听你的话语。主,求你借着真理的圣灵来解开你的话,让你的话语成为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你的话成为我们生命的指引,成为我们人生选择的依据。主,求你用你的真理向我们说话,更新我们的心意,借着你的真理使我们分别为圣,让我们更深地爱你,更好地服侍你,带领我们以下的时间。奉主耶稣的名祷告。

今天我们来谈婚姻的问题。婚姻的问题是年轻的弟兄姊妹非常关注、关心的问题。但是今天将《哥林多前书》7章整体读下来的话,你就会发现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每次婚礼上的证道分享、唱诗和美好的祝福差距比较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整体来理解,看看这一段是在什么背景下讲的;注意,首先不是从神创造的美好里来理解此段经文。《创世记》2章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当上帝把夏娃带到亚当面前时,亚当发出感叹:“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这些描述是从神的创造的美好里发出来的。另外《以弗所书》5章用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来论到基督和教会的关系;神的美好计划是透过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来表达基督和教会的关系,希望婚姻中的造就和在爱里的成长能成为神美好的见证。这是神给我们婚姻中的一个崇高的属灵目标。

但在此段经文中,保罗不是从起初伊甸园里的创造的美好来讲婚姻,也不是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来谈到婚姻的崇高的属灵理想;它是对一个处在中间阶段的人来讲的婚姻,这个人会面对撒但的试探、不信的挑战以及现今的艰难等现实世界的困苦处境。这是一个教牧的辅导。也就是说当时有弟兄姊妹来找牧者辅导,辅导人是保罗。这是保罗针对哥林多教会存在的问题所给出的建议、劝勉,好让人从错误的婚姻观念、倾向、理解和认识中走出来,用合宜的方式来看待婚姻。读《哥林多前书》7章,你会发现保罗是非常实际地针对现世婚姻的实际问题来讲的。

一、无论结婚还是独身,都是神的恩赐

《哥林多前书》7:1—2说: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我说男不近女倒好。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

当时哥林多教会有一种倾向:“男不近女倒好”。这种“近”是指夫妻之间的性的关系而言;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不进入婚姻,保守自己不进入性的关系是好的,按照哥林多人的理解,这样更属灵、更圣洁,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这是一种倾向。这和我们今天的倾向不一样,我们今天认为结婚是好的,美好的,特别美好的,无论如何要进入婚姻。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哥林多教会这样的倾向。多年前我曾带领一些传道人上幸福家庭夫妻课程,当他们再到另外的地方,帮助其他传道人夫妇学习这个课程时他们就发现:很多人也有这种倾向,他们认为夫妻之间的同房是不太圣洁的,是不属灵的,是不好的;甚至有对夫妻很多年没有发生这种关系,当然还有的人生了孩子以后,因为照顾孩子的原因,再没有夫妻之间的性关系。不管是认为性的关系是不属灵的,不好的;还是认为婚姻是美好的,当渴望进入的,保罗在7章很实际地讲解了婚姻中性的问题。

先讲保罗的结论:“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人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只是各人领受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保罗指出:结婚是一种恩赐,独身是另外一种恩赐。无论是结婚还是独身,这都是神的“恩赐”,这种恩赐不是像讲道的恩赐,方言、治理的恩赐,这种恩赐是神恩典的赐予。领受结婚这样的恩典,那就让自己心理和生理正常的需要透过婚姻的关系得到满足,生命得蒙保守不陷入性的试探里面。独身也是一种恩赐,如果让保罗选择的话,保罗更愿意选择独身这样一种恩赐,他认为独身是更美好的恩赐,自然前提是能保守自己,不遇到试探,能够胜过试探。要平衡地看这个问题:无论是结婚还是独身,都是神的一种恩赐。

因此领受结婚恩赐的人,透过婚姻的关系使自己生理、心理的正常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既然领受了这种恩赐,那就有责任来满足配偶的这种需要。当用合宜之分待对方:“ 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也就是说除非双方同意,为了专心祷告的缘故,可以暂时分房,这是短期的,但祷告后仍要同房,免得撒旦趁着你们情不自禁引诱你们。从这个角度讲,婚姻不单单是为自己,也要为配偶尽自己的责任,这是基督信仰崇高的精神,不单为自己,更为配偶。

有一个弟兄,得到了自己长久以来所祈求的婚姻,有一天对妻子说,我这一周要专心祷告,于是也不管妻子是否同意,就进入密室,分房祷告去了。这是不蒙神喜悦的。既然领受了结婚的恩赐,就要尽婚姻中的责任,除非配偶同意,才可分开专心祷告,过后双方还要在一起。尽婚姻中的责任,保守婚姻的关系,满足配偶的需要,保护配偶不受魔鬼撒旦的试探。领受婚姻恩赐的人要了解婚姻不单是为我,更为的是配偶。这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点:不论独身还是结婚,都是神的恩赐,是好的。领受了神的恩赐,就要尽责任。按保罗的建议,如果能够保守自己独身,那是更好的恩赐。

二、蒙召时是什么身份就守住什么身份

《哥林多前书》7:20说: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守住这身份。

保罗上面说了,无论结婚还是独身都是神的恩赐,那我们如何面对婚姻呢?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就要守住什么身份。保罗举例,以割礼为例子,蒙召时是受割礼的,那就把割礼作为盟约的记号就好了,如果信主时没有受割礼的,那就不用割礼了,守住原来的身份就好了。你信主的时候,原来是奴隶的,也不要特别介意,当然有机会获得自由,也可以得自由,如果不能,你就守住奴隶身份,但这不会影响你自由地事奉主。因为神已经使我们从罪的奴役中释放出来,无论作不作奴隶都可以同样地事奉主,你服侍主人就像服侍主。同样地,当你信主的时候你已经结婚了,就要守住结婚的身份,持守婚姻。

如果没结婚,或者结过婚,但配偶离世现今独身,就守住独身的身份;如果发现自己有渴望又有需要,渴望并愿意结婚,那就领受结婚的恩赐好了。就如保罗在这里所说:“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10节说,“至于那已经嫁娶的,我吩咐他们,其实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说:‘妻子不可离开丈夫,若是离开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离弃妻子。’已经结婚的人,一定要保守婚姻的关系,不可离开自己的配偶,如果硬要离开,那他/她就不能再娶/嫁,为什么?你蒙召的时候是结婚的,就要保守这个身份,如果硬要摆脱就不能再婚,除非你再回到原来的婚姻里,重新和好。蒙召时是结婚的身份,维护婚姻中的关系就是你的责任。

如果一方信主一方不信主,信主的一方不能因为对方不信主的缘故而放弃了婚姻的责任。你一定要以维护婚姻为责任,如果不信的一方仍然愿意在婚姻中与你生活在一起,你就有责任来保守婚姻。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他们的儿女也成为圣洁。这里“成为圣洁”是什么意思?圣经上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从此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因此神透过信主的丈夫/妻子来对不信主的一方工作、施恩,并赐福这个婚姻,不仅能赐福配偶还能赐福他们的儿女。神通过信主的一方赐福这个婚姻,同样也透过信主的父亲或母亲赐福于他们的儿女。神可以通过信主的一方赐福另一方。

但是如果不信主的一方坚持离婚怎么办?这种情况可以看15节:“倘若那不信的人要离去,就由他离去吧!无论是弟兄,是姐妹,遇着这样的事都不必拘束。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你这作妻子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这作丈夫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从这段经文看,前面说让他/她离开,后面说有责任不让他/她离开,其实这是语感的问题,翻译的问题。另外一个比较中性的版本,是这样描述的:“可是如果不信的一方要离开就让他离开吧,在这样的事上那弟兄或姐妹就不受拘束了。不过神召唤我们是要我们和睦,作妻子的你怎么知道将来是否救你的丈夫呢,作丈夫的你怎么知道将来是否救你的妻子呢?”换句话说你能不能救你的配偶,你并不知道,因此当另一方执意要离开,你不能在不断挽回后继续带着福音使命的借口抓住他/她不放:一定要传福音让他/她信主。不要这样抓住他/她不放,主的教导很平衡,一方面借着信主的一方赐福另一方,让我们有责任来保守婚姻,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信主的一方尽力挽回,而另一方却执意要分开,那么就用和平的方式让他/她离开。

三、面对婚姻的选择,保罗建议独身是好的

还没有嫁娶的,或者配偶离世的人,会问保罗:我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既然说这是一种恩赐,恩赐都是好的;但又说蒙召时是什么身份就守住什么身份。一方面我愿意守住这个身份,但是另一方面我又愿意进入婚姻,那该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保罗给了如下教导。

论到童身的人,我没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怜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你们。因现今的艰难,据我看来,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你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脱离;你没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妻子。你若娶妻,并不是犯罪;处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

面对这种婚姻的选择,保罗的建议是:独身是好的。若有弟兄姊妹不了解保罗提到独身是好的,进入了婚姻后才明白保罗的教导,这时他/她对配偶说:“当初我觉得独身挺好的,但是受父母及环境的压力进入了婚姻,现在我们知道保罗的教导是独身更为美好,我们现在分开好不好?”保罗说不可以。保罗教导独身是好的,但是已经进入婚姻的不能求独身。另外,不能独身就结婚,这种情况下的结婚也不是犯罪。

保罗基于什么精神和原则来进行这样的劝导呢?现今若弟兄姊妹来咨询我独身还是结婚好,我如果劝导说独身更好,必会有弟兄姊妹心里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保罗给的原因是什么呢?保罗说:因现今的艰难……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

首先这与当时所处的艰难处境有关,当时弟兄姊妹很可能经常受逼迫。若你是传道人,逼迫临到,弟兄姊妹从这城跑那城传道,不能见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不能尽上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心里常常挂虑着这些,还不如不结婚的好。或者饥荒的年代或者战争的年代,具体是什么,保罗没说。保罗是基于现实的处境,出于爱心,而非出于惧怕婚姻所带来的伤害才提倡不结婚。他是出于爱心来劝勉,能保守单身就保守单身,实在渴望进入婚姻就结婚,那也不是犯罪。这是保守独身的第一个原因。

独身的第二个原因是29—31节:“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

这是保罗从末世论的角度来看,主来的日子近了,当我们进入永恒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妻子、哀哭、快乐、置买的一切、世上的房产等都要过去。所以从永恒的角度来讲,婚姻并不是必需的。没有永恒的爱情,当一个人离世时,婚姻就结束了。婚姻只是今世的关系,像主所说的,天上没有嫁娶,没有丈夫和妻子,都像天上的使者一样,虽然我们还会有今世的记忆。因此,不要把婚姻当做永恒的、完美的、理想的、不朽坏的、必存到永世的来理解,这一切都要过去。

第三个原因是从侍奉的角度来讲,末世越来越近了,要多做主工。所以32—35节说:“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妇人和处女也有分别。没有出嫁的,是为主的事挂虑,要身体、灵魂都圣洁;已经出嫁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丈夫喜悦。我说这话是为你们的益处,不是要牢笼你们,乃是要叫你们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侍主,没有分心的事。”建议独身的第三个原因是:如果结婚的话,很难专心地服侍主。因为对配偶、孩子、家庭经济等各种各样的责任挂在心上,你不能专心地事奉主,这是事实。你既然结婚了就不能像单身时那样服侍主,家也不顾,孩子也不管地服侍主,这是不对的。没有结婚的,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配偶身上和家庭上,没有从婚姻来的忧虑,身体灵魂都圣洁。千万不要误解独身的人身体、灵魂都圣洁,结婚的人只是灵魂圣洁,身体不圣洁。不是这个意思,身体、灵魂都圣洁,是指整个人全身心地事奉主,全部都分别为圣,结婚的需要分心,比如:丈夫/妻子过生日需要考虑怎么过生日,你需要讨他/她喜欢,这是婚姻中的责任。不能对配偶说我已经把你交给神了,所以我不用考虑对方的需要,只需要专心事奉主就好了,这样的人不应该结婚。

四、若要进入婚姻,就与信主的人结成婚姻

《哥林多前书》 7:39—40说:丈夫活着的时候,妻子是被约束的;丈夫若死了,妻子就可以自由,随意再嫁,只是要嫁这在主里面的人。然而按我的意见,若常守节更有福气。我也想自己是被神的灵感动了。

假如有人进入婚姻后,配偶离世了,那么她/他就是自由的,可以再婚,若愿意进入婚姻就嫁给主里的弟兄。但是如果不想进入婚姻,出于上述原因守独身更好。

在早期教会里有些年轻的弟兄或姊妹早早失去了配偶,他们有一个爱主的心志,一定要一生一世单单爱主。于是在主前许愿,不会再进入婚姻,我要好好服侍主,以事奉主为念。这个心愿很好,这就像彼得发誓说就是死也不会不认主那样,初衷是好的。但是过了不久遇到了一见钟情的弟兄/姐妹,她/他就突然后悔了,要结婚。保罗看到很多这种情景,所以建议他们不要许愿,免得犯罪,建议他们都结婚。保罗的教导很平衡,结婚是恩赐,不结婚也是恩赐,他不是禁欲主义者,也不是独身主义者,他是出于当时环境的考虑,也是为了专心服侍主的缘故,建议他们单身更好,但是渴望结婚的,也可以结婚。

无论领受哪种恩赐,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主和他永不改变的爱,这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奉主的名劝勉已经结婚的弟兄姊妹,一定要守住你的婚姻,珍惜、维护你的婚姻,珍惜、爱你的配偶,不要因为事奉的缘故,更不要因为工作、世俗缠累的缘故,忽略了你对配偶的爱和对婚姻的责任。对还没结婚的弟兄姊妹,我奉主的名劝勉你们,若能领受就领受独身的恩赐,若不能领受就领受结婚的恩赐,这都是好的。

我们必须以我们的真实来面对这种选择,而不是以社会的潮流、环境,或者教会文化的影响来看待婚姻,今天我们教会的文化倾向有点过了,就是:结婚是更美好的。实际上教会的传统文化是不结婚更好,甚至因这个缘故,天主教就效法保罗,所以有了修士和修女。但今天教会的文化是结婚才是美好的。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在领受独身的恩赐时,不是因为我们对婚姻的恐惧,不是因为婚姻曾经带给我们的伤害(无论是父母的婚姻或自己以前的婚姻)而产生对婚姻的恐惧,而是因为专心爱主的缘故,因为主已经使我们的生命得到满足的缘故。

对于已经进入婚姻的,一定要谦卑承认自己的软弱,我们需要在婚姻中被保守,也需要圣灵对我们身体、情感及整个生命的保守。愿神赐福我们!

祷告:主,我们知道不管是结婚还是独身,都是你的恩赐,你的引领总是美好的,你为我们预备的总是美好的,你知道我们人性的软弱,你也知道这个世界的败坏,你知道婚姻带给我们的祝福以及婚姻带给我们不同的痛苦,你知道我们内心真实的需要,你也知道我们每个人在你面前生命经历的丰富与成熟程度。亲爱的主,借着你的圣灵引导我们,带领我们,使我们照着我们内心所愿的,把内心的真实放在你面前的时候,被你的真理所更新,被你的话语所光照,并且我们的心愿放在你面前的时候,照着被更新的心愿,或者领受结婚的恩赐,或者领受独身的恩赐,总之,透过不同的方式来经历你的爱,让我们的生命中有因你而来的满足。将荣耀归给你,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本文根据天明牧师《哥林多前书》7章讲道的录音整理而成,略有删节。原文首发在《杏花》2011年春季号。

牧者联署:为基督信仰的声明(第七版,426位牧者)

 

我们是中国的一群基督徒,被至高的上帝拣选,成为祂卑微的仆人,并在各城各乡作基督教会的牧者。

我们相信并有责任教导世人,一位又真又活的三一上帝,是宇宙、世界和地上各族的创造主,人应该敬拜上帝,而不应敬拜任何人和任何事物;相信并有责任教导世人,上自国家领袖,下至乞丐囚徒,人人都犯了罪,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公义的审判,若没有上帝的恩典和救赎,人人都将永远沉沦;相信并有责任教导世人,那位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了的耶稣,是全球教会的唯一元首,是全人类的唯一救主,也是全宇宙永远的统治者和最高的审判者,一切信祂、向祂悔改的人,上帝赐给他们永远的生命和永远的国度。

从2017年9月国务院颁布新的《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以来,到2018年2月该条例执行以后,中国各地的基督教会,在公共敬拜和信仰实践上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的程度不一的逼迫、藐视和误解,甚至包括各种企图改造和扭曲基督教信仰的行政措施。其中一些粗暴的举动,是文革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如拆毁教会建筑的十字架,粗暴干涉基督徒家庭悬挂、张贴的十字架和春联等信仰表达,强迫和威胁教会加入官方控制的宗教组织,强迫教会悬挂国旗或歌颂世俗国家、政党,禁止基督徒的未成年子女进入教会和接受信仰教育,剥夺和取缔教会和信徒的自由聚会等。

我们认为这些诉诸公权力的不义之举,使中国社会面临严重的政教冲突。这些行为违背了人类的信仰和良心自由、也有悖于普遍的法治原则。我们有责任告诉掌权者和全社会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对人的灵魂的一切压制和对基督教会的一切迫害,都为上帝所憎恶,并必将受到上帝公义的责备和审判。

我们更有责任向掌权者和全社会传扬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上帝的独生儿子、人类的救主和君王耶稣,为了拯救我们罪人而曾被杀,埋葬,并以神的大能从死里复活,胜过了罪恶和死亡的权势。因着爱和怜悯,上帝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一切愿意相信耶稣的人都预备了赦免和救恩。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从任何罪恶中向主悔改,归向基督,敬畏上帝,使个人得着永远的生命,使家庭和国家蒙受上帝慷慨的祝福。

为信仰和良心的缘故,也为中国的掌权者和全社会的属灵益处,并最终为着上帝的荣耀、圣洁和公义,我们向中国政府及全社会作出如下声明:

1、在中国的基督教会,无条件地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和启示,是一切公义、伦理和救恩的来源和最高权威。任何政党的意志、政府的立法和人的命令,若直接违背《圣经》的教导,损害人的灵魂和反对教会所信仰的福音,我们有责任顺从神、而不顺从人,也有责任如此教导教会的全体成员。

2、在中国的基督教会,始终仰慕和决心走基督的十字架道路,也乐意效法那些曾为信仰而受苦、殉道的中国教会的前辈圣徒,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情愿和有责任以和平、忍耐和怜悯之心,承受来自政府和社会一切可能的逼迫、误解和暴力。因为当教会拒绝服从恶法时,不是出于任何政治目的,不是出于怨恨和对抗,乃是单单出于福音的要求,出于对中国社会的爱。

3、在中国的基督教会,愿意顺服上帝在中国设立的掌权者,尊重政府有管理社会和人的行为的权柄。我们相信并有责任教导教会的全体信徒,政府的权柄乃是出于神的,只要政府不越过《圣经》为世俗权力所设定的界限,即不干涉和侵犯一切关乎信仰和灵魂之事,基督徒就有责任尊敬掌权者,并热心为他们的益处祷告,也切切为中国社会祷告。甚至甘愿为福音的缘故,忍受不公平的执法所带来的一切外在损失;出于对同胞的爱而情愿放弃一切原本属于我们肉身上的权利。

4、为此,我们相信并有责任教导信徒,凡在中国属于基督的真教会,必当持守政教分立的原则和基督是教会唯一元首的立场。我们声明,教会愿意在外在行为上,如其他社会团体一样,接受民政或其他政府部门的依法管理;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带领教会加入官方控制的宗教组织,不带领教会在宗教管理部门登记,也不接受任何方式的挂靠。我们也不接受因信仰的缘故而对基督教会的“取缔”和“罚款”;并愿意为着福音的缘故,预备承担一切损失乃至失去自由和生命的代价。

牧者联署(共 426人)

第一批29人:

王 怡牧师(成都秋雨圣约教会)

仰 华牧师(贵阳活石教会)

金明日牧师(北京锡安教会)

张晓峰牧师、孙毅长老、游冠辉长老(北京守望教会治委会)

黄小宁牧师(广州圣经归正教会)

窦绍文牧师(郑州磐石教会)

张春雷长老(贵阳仁爱归正教会)

温洪斌长老(成都溪水旁归正教会)

杨希伯传道(厦门巡司顶教会)

蒋建平传道(佛山橄榄树教会)

薛红根长老(成都郫都主恩归正教会)

查常平长老(成都生命之泉教会)

施尚标传道(漳州腓利之家教会)

李 涛牧师(昆明恩典教会)

申先锋牧师(武汉晨星堂)

唐伯虎长老(上海彩虹家归正教会)

崔 权牧师(上海万邦宣教教会)

苏耀荣牧师(台州天福归正教会)

王 腾传道(台州明道归正教会)

王昌以牧师(台州天台福音教会)

暨建羊长老(台州仙居蒙恩教会)

郭春雨牧师(长春临河之福归正教会)

李怜悯牧师(深圳沙井圣经归正教会)

庄志勇牧师(深圳华强北圣经归正教会)

陈景堂牧师(深圳桂芳园圣经归正教会)

黄 磊牧师(武汉下上堂教会)

张 勇牧师(长春阳光之家归正教会)

 

第二批(86人):

 

高丽俊牧师(温州望坤教会)

蔡景良传道(佛山橄榄树教会)

徐建伟传道(河北唐山堂)

姜 添传道(成都福音堂)

安彦魁传道(太原郇城归正教会)

郝 鸣长老(德阳秋雨青草地教会)

李子虎传道(成都秋雨恩约堂)

程章纯传道(成都秋雨迦南堂)

曹庆恩传道(成都邻溪树归正教会)

王天民传道(厦门新造教会)

王兆荣长老、万长春传道(蚌埠活石归正教会)

李迦勒牧师(北京导航之家教会)

黄益梓牧师(温州平阳凤卧教会)

林雅各牧师(贵阳蒙恩教会)

吴轶奇牧师(长春福音之光归正教会)

顾洪飞传道(北京爱宣教会)

徐之兵牧师(江苏灌云县四队中心堂)

彭 强牧师(成都恩福归正福音教会)

郑照北长老、任利传道、界守团传道(成都溪水旁归正福音教会)

江国成长老、彭玉安长老(仁寿恩惠归正福音教会)

刘茂林长老(临沂恩约归正教会)

阎小新长老(日照恩照归正教会 )

霍 伟长老(临沂恩泉归正教会)

陈 舜长老(临沂恩源归正布道所)

李荣泰长老(临沂恩临归正教会)

杨 斌传道(枣庄主恩堂教会)

刘红伟牧师(北京橄榄山教会)

林和生传道(成都芳邻教会)

刘志勇传道(西安祭台村磐石教会)

罗锐生传道(广州穗归正福音团契黄深江点)

叶新德传道(福建漳浦以琳之家归正教会)

孟永光传道(甘肃兰州晨星教会)

王梓晟传道(青岛积米崖教会)

黄文祐传道(香港中华基督教会)

陈惠珍传道(漳州龙海石码新城教会)

刘 洋牧师(西安信望爱教会)

孙 超传道(云南曲靖非拉铁非教会)

徐 梅牧师(西安恩泉教会)

董 志牧师(北京和睦佳教会)

巨大卫牧师(西安哈利路亚教会)

赵燕伟牧师(郑州钟爱教会)

任金彪牧师(河北泊头市宏恩堂)

黄 磊牧师(湖南岳阳市磐石圣经基督教会)

孙宏广牧师(吉林圣约真道教会)

朱乐海传道(张家界盼望基督教会)

张前进牧师(北京,宣教士)

高全福牧师(西安锡安之光教会)

郭 志牧师(东莞归正福音教会)

陈胜达传道(温州伯特利教会)

王兰青传道(山东临沂天城圣约教会)

郭易君牧师(北京恩道归正浸信会)

徐 峰传道(安徽阜阳男照兴起发光教会)

黄文广传道(深圳耶和华以勒教会)

李拣选传道(深圳感恩教会)

尹旭光传道(北京石景山曙光教会)

周云峰牧师(咸阳信望爱仰望教会)

杨赋立传道(石家庄弘道教会)

程超华教师(温州 神州布道团)

秦胜杰传道(河南八里庄教会)

王伟信教师(温州渔夫堂教会)

翁祥昆牧师(温州 神州布道团)

黄汉新牧师(温州 神州布道团)

王 枭传道(河南东郭村教会)

朱家好牧师(温州 神州布道团)

辛 义传道(大同利仁皂教会)

赵丽辉传道(大同利仁皂教会)

林金减牧师(温州 神州布道团)

严晓洁牧师(温州上江教会)

陈家福(陈大卫)传道(福州伯特利归正教会)

杜友长牧师(荆门橄榄山教会)

汪永诚牧师、冯光雄长老(温州神爱世人丰收教会)

阮大卫牧师(湛江更新教会)

管新元传道(江苏溧阳家庭教会)

赵若翰传道(河南喜获教会)

孙产力传道(湖北十堰荣光庇哩亚教会)

李友洪长老(成都生命之泉教会)

严熙夏长老、苏炳森长老、李英强长老、覃德富长老、张旭东传道(成都秋雨圣约教会)

 

第三批(82人):

 

王春智长老、廖衍涛长老、兰军安传道(成都恩福归正长老教会)

覃 韬传道(佛山方舟教会)

梁咏恩传道(大连市恩真教会)

陈显飞传道(北安圣约永道教会)

游冠达传道(厦门殿前教会)

李远飞传道(重庆栽道归正福音教会)

花家泉传道、杨振江传道(宁波城市恩典教会)

谭松华牧师(武汉房角石教会)

王正荣牧师(天津圣光归正教会)

毛志斌牧师、申凌长老(深圳三一福音丰收教会)

张 森长老(阜阳麦种归正教会)

李乐清传道(上饶余干古阜约书亚教会)

王林牧师、龙降恩牧师、高颖佳牧师、尹会彬长老、李建军长老、简兆鹏长老、王君长老、叶雄进长老、田杨博传道、袁国深传道、王聪传道、郄佳富传道、陈勇传道、汪劲传道、张堃传道、陈如坦传道、刘桢彬传道、姜海林传道、杨俊传道、吴镝传道、崔建国传道、金海兰传道、耿朋朋传道、吴鸿飞传道、张永豪干事(北京锡安教会)

王德生牧师(北京安华教会)

宋洪涛传道(邯郸恩典教会)

汪守道牧师(山西省怀仁市圣爱教会)

梁君培牧师、张大卫牧师、毕国雄长老(香港基督路小教会)

任中志传道(美南浸信会耶路撒冷教会)

吕底亚传道(湖北硒都国度基督教会)

姚 昆传道(昆明田园里圣经教会)

李归圣传道(河南南阳家庭教会)

沈万众牧师(辽宁丹东耶中教会)

秦晨光传道(北京国门教会)

刘杨孙牧师(河南安阳教会)

郭利未传道(福建福清恩雨之家教会)

殷迦南牧师(上海中福基督教会)

王红忠牧师(长治牧宣教会)

黄 勇传道(成都恩福社区教会)

傅 军长老(成都生命之泉教会)

钟 正传道(新疆石河子基督教会)

杨建军长老(岳阳市磐石圣经基督教会)

胡会堂传道(东莞显明归正教会)

赵彰华传道(清远曙光福音堂教会)

覃祖正传道(南宁恩城教会)

赵 弸传道、许志强传道(郫县基督教会)

育培新传道(宣教士,四川宜宾)

胡摩西传道(浙江丽水新生命教会)

尹克山长老(临沂恩泉归正教会)

赵建新长老(临沂恩临归正教会)

李文卓传道(济南恩典之约归正教会)

范优才牧师(临沂三一圣约布道所)

安耀林传道、杨志刚传道(山西霍州教会)

李明华传道(山西太原青橄榄教会)

孙大文传道(天津锡安山教会)

桓满金牧师(淮南琴与炉教会)

安 溪牧师(北京福音第一长老教会)

王世强传道(玉溪沐恩教会)

潘永光牧师、游广波长老、谢建庆长老(深圳改革宗圣道教会)

 

第四批(81人):

 

黄永辉牧师、郭有汉长老(唐河县复兴教会)

张孟侠传道(唐河县福乐教会)

史喜田传道、史书勤长老(唐河县恩崇教会)

崔丰三传道、徐兴义长老(唐河县永福教会)

刘宗勤传道 (社旗县福音教会)

李勤乐牧师、曾宪瑞传道(唐河县恩福教会)

催保存传道、杨炳琴传道(唐河县信爱之家教会)

田玉娇传道(唐河县王岗教会)

李玉荣传道、祝小梅传道(唐河县恩惠教会)

陈朝见传道(唐河县施恩教会)

宗世昂牧师(唐河县宣道教会)

王祥海长老、刘道书传道(唐河县恩雨教会)

刘道彩长老(唐河县恩惠教会)

张永成长老、毕爱云传道(唐河县恩膏教会)

任文涛长老(唐河县荣恩教会)

黄福平长老(唐河县恩荣教会)

冯 超长老(唐河县张店教会)

申庆克长老(唐河县申冲教会)

胡长林牧师(桐柏福源教会)

王明保牧师(桐柏同行教会)

姚明娟牧师(桐柏同心教会)

胡群星牧师(桐柏溢恩教会)

魏文国牧师(桐柏丰恩教会)

徐 燕传道(桐柏太山教会)

李建坡传道(桐柏毛集教会)

廖西芝传道(桐柏新生教会)

胡长红传道(桐柏固县教会)

苗爱军长老(桐柏南岗教会)

于书华牧师(新野安舒教会)

冯学智牧师(信阳恩泉教会)

徐友兵牧师(信阳恩信教会)

舒文祥牧师(信阳恩雨教会)

郭春梅牧师(信阳宝石教会)

张 成传道、袁保罗传道(信阳仁爱教会)

李寿珍传道、刘 霞传道(信阳迦南教会)

周春艳传道、书 梅传道(信阳橄榄教会)

王锡平传道(信阳董家河教会)

鲁金旺传道(信阳双井教会)

王 艳传道(信阳佳恩教会)

胡世华传道(信阳沐恩教会)

余法荣传道(信阳甘霖教会)

杨玉霞传道(信阳武胜关教会)

曾 玉传道(信阳甘露教会)

魏金党牧师(郑州谷穗教会)

李自娟牧师(河南以琳教会)

姬后军牧师(郑州活泉教会)

岳群增牧师(郑州涌泉教会)

王军平牧师(郑州蒙恩教会)

马 腾牧师(郑州中兴教会)

陈乐嘉传道、颜祖源传道(宜宾市叙州区以马內利教会)

翁乐文传道(温州苍南县地方教会)

赵德伟等绝大数同工(北京宋庄艺术家团契)

李 洁传道(临汾圣约家园教会)

曾深元牧师(成都紫荆宣教教会)

王 玮传道(宁夏宣道教会)

陈启超牧师(北京大地颂歌教会)

陈德夫长老(临沂恩约归正教会)

孔凡永长老(临沂恩泉归正教会)

朱 宇长老(日照恩照归正教会)

阎圣临传道(日照恩照归正教会)

顾沛迎传道(临沂恩约归正教会)

杨玉明传道(临沂真爱教会)

经玉才牧师(江苏扬州播种教会)

陈 辉传道(成都恩福教会德阳布道所)

王永飞传道(深圳坂田福音归正教会)

李 哲牧师(北京青橄榄教会)

林志森传道、杨海山传道(辽源家庭教会)

丁 贺传道(天津爱之家教会)

 

第五批(26人):

 

邓晖垣牧师、徐禹城传道、张静传道(陕西安康十架福音归正教会西北分堂)

卢要旺传道(郑州天路教会)

王兴本传道(武义恩民归正福音教会)

曹志超传道(广州羔羊归家教会)

宋晓贤长老、章晓冬长老(广州乐恩教会)

赵 刚教师(华西圣约神学院)

霍 磊传道(临沂恩泉归正教会)

战 刚牧师(青岛胶州和散那教会)

冉子亦长老(利川市基督家教会)

颜安明传道(浙江丽水新生命教会)

王 冠传道(山东潍坊市辛寨教会)

黄章武传道(温州市苍南县龙港天恩堂)

孙 辉传道(恩福宜宾城区教会)

闫复兴牧师(吉林省四平双辽市中华爱生安提阿福音宣教教会)

潘 钟传道(三明归正福音基督教会)

马器皿传道(河南省溪水旁教会)

邬小鹤牧师(香港基督教中福教会)

袁祖国牧师(昆明宣道教会)

吴显明牧师(云南昆明更新教会)

罗 耀传道、王炳坤传道(台州明道归正教会)

张首成牧师(四川省绵阳纯福音教会)

吴 斌传道(厦门海福教会)

 

第六批(39人):

 

冯学忠传道、郭志强传道(长治改革宗浸信会恩约教会)

胡靖春传道(杭州文津布道所)

许秋诚传道 (厦门巡司顶教会)

刘亚明牧师(郑州大里教会)

叶碎建传道(山东省淄博市淄川香柏树教会)

陈 起牧师(漯河美盛堂)

郭新伟牧师(驻马店平舆堂)

王俊轻牧师(襄县阎寨堂)

李国伟牧师(洛阳教会)

雷 勇牧师(汝州教会)

李子娟牧师(驻马店教会)

文可远牧师(禹州方岗堂)

李军艳牧师(禹州华恩堂)

朱宗林牧师(开封和平教会)

师心平长老(河南宗店教会)

郭素英长老(河南了城教会)

孔凡海长老(河南大庄教会)

郝 夺长老(河南扶沟包屯教会)

刘成亮长老(河南位丘教会)

张成松牧师(三门峡门宣教会)

张汉东传道(河南邢口门宣教会)

梁中华传道(江苏宿迁福音中华网络教会)

罗铭生传道(广州宣教士)

邱烈勤传道(郑州加信家庭教会)

钱付起传道(台州明道归正教会新前布道所)

麦伟强传道(湖南岳阳盐光教会)

方纪栋传道(河南信阳市葡萄树教会)

郭志刚传道(临汾恩约教会)

刘铁根牧师、赵华锋传道(郑州牧宣教会)

方生雁牧师(浙江温州橄榄山归正教会)

李万华圣经教师(广东江门丰乐教会和鹤山蒙爱之家)

郑卫林传道(太原万柏林归正教会)

李大海传道(太原磐石之上圣经归正教会)

王勇祥牧师(昭通恩典教会)

孙 超传道、季冬梅传道(吉林晨更教会)

尹雪梅牧师(兰州活水教会)

 

第七批(83人):

 

陶崇壹教师(温州永强牧区五溪教会)

杨新华传道(厦门尚理教会)

蔡 军牧师(淮安锡安教会)

于天祥传道(青岛锡安归正教会)

张刚华牧师(长沙火星教会)

王 波传道(温州平阳凤卧教会)

高华兵传道(贵阳恩约小组)

黄新明传道(石首平安归正福音教会)

喻 桑传道(厦门杏光教会)

易 君牧师(北海晨星教会)

钟文军牧师(武汉街道口教会)

李泽新牧师(武汉丰翼教会)

刘四海牧师(北京新心教会)

杨宝英传道(燕郊丰盛教会)

张 玉传道(北京白石教会)

吕绍智传道(加利利得胜教会)

亓凤先传道(北京方舟教会)

许春秀传道(大兴磐石教会)

王景存牧师(北京圣恩教会)

纪程刚传道(北京恩泉教会)

岳功云传道,程新传道(应县明光教会)

刘俊杰传道(北京伯特利教会)

戴克义传道(丹东教会)

王迦勒传道(北京活水泉教会)

马洪波传道(大庆林甸教会)

王亚拿传道(北京伯特利教会)

张恒传道,田娜传道(北京载道教会)

吴鹏飞传道(石家庄教会)

姜 波传道(铁岭教会)

沈凤兰传道(北京宏恩教会)

姚超杰传道(新心教会)

史亚歌传道(北京水屯教会)

张兴海牧师(延边清晨教会)

石 洋牧师(北京佳音教会)

刘 华传道(北京救恩教会)

刘洁琼传道,魏和平传道(北京恩光教会)

邱 远传道(北京生命泉教会)

付群柱牧师(北京和一教会)

李春阳牧师(福州方舟教会)

李覃启传道(北京救恩教会)

李 锋传道(北京活水教会)

刘永朝传道(集宁新兴教会)

左龙飞传道(天津葡萄园教会)

沈智贤传道(北京玛哈念教会)

王 英传道(活石教会)

赵永团传道(大同青橄榄教会)

马景忠牧师(曲阜圣泉教会)

张春生传道(邢台新生教会)

刘红伟传道(北京橄榄山教会)

王长青传道(长春佳音教会)

赵秀文牧师(辽宁调兵山教会)

姚书武牧师,李兰英传道,张进莲传道(八五二六分场教会)

顾洪飞传道(燕郊橄榄山教会磐石堂)

丁世杰传道(北京橄榄山教会棕树堂)

杜 斌牧师(锦州福音教会)

陈家友传道(黑龙江尖山教会)

刘同名传道(青县教会)

李长江牧师(新民市佳音教会)

垢恒祥传道(新民新福教会)

赵晓格传道(北京橄榄山教会右安门堂)

胡凤娇传道(新民活水泉教会)

李宝昌牧师(哈尔滨佳音教会)

尹书峰牧师(沈阳福音教会)

张成军牧师(安徽爱聚教会)

康承福传道(宝清福音教会)

王洪武牧师,徐海英传道,王淑艳传道 (鸡西光明教会)

刘淑玲传道(黑龙江尖山教会)

钱 程传道(葫芦岛馨香教会)

吕明玉传道(大庆市丰泽园教会)

垢福民传道(沈阳伊甸家园教会)

钱 龙传道(沈阳恩雨教会)

白耘丰传道(沈阳野地百合教会)

黄丽荣长老,高文学传道(新民卢屯教会)

马 蕊传道(新民新福教会)

夏明辉传道(加木斯双福教会)

 

中国教会的牧师、长老或传道联署,请附所在教会的简称,致函earlyraincovenantchurch@gmail.com

 

主后2018年8月30日第一版,9月1日第二版,9月5日第三版,9月6日第四版,9月8日第五版,9月15日第六版,9月22日第七版。

启示录七教会之序言三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一章第9-20节:

1:9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 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1:10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1:11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1:12我转过身来,要看是谁发声与我说话,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1:13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1:14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1:15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1:16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1:17我一看见,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了一样。他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1:18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1:19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1:20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

我们一同来祷告:

天父,我们再一次感谢你,将你宝贵的话语陈明在我们的面前。藉着你的仆人约翰,将今天在这个世代中你的教会再一次带到你真理的话语面前,惟愿你藉着你的话,现在也向我们每一个人来讲,使我们的心灵能够听见,也使我们的信心被坚固。愿你在你的教会当中,得着你当得的荣耀。祷告奉我主耶稣的名,阿们!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才是真正写给七教会书信的序言。在我们之前分享的时候,提到过《启示录》在内容上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就是使徒约翰看见的四个异象。第一个异象就是,主日他在拔摩海岛上看见了行走在教会里面的主耶稣。第二个异象就是,他被天使提到天上,看见了神在地上所施行的审判。第三个异象就是,他被天使提到了旷野,他看见了在争战当中基督的得胜。最后一个异象就是,他在山上看见新天新地从天而降,基督——神的羔羊作为上帝国度里面的君王。《启示录》主要在讲什么呢?主要在讲一件事,就是讲基督的再来。所以,这四个异象分别是基督作教会的元首,在教会中行走;基督作万有之主,在地上的审判;基督作得胜之主,在属灵争战当中击败了魔鬼撒旦;基督作天国的君王。如果从这四个角度去读的话,《启示录》就比较容易读了。从《启示录》第一章的第9节一直到第二章、第三章,这就是《启示录》当中使徒约翰看见的第一个异象,就是使徒说的他曾在拔摩海岛上被圣灵感动,所听见和所看见的。那么我们刚才所读的这经文,主要内容是在讲什么呢?既然是第一个异象的序言,第一个异象又是基督写给七个教会的书信,这序言就是对主耶稣这位将来来到的属天国度的君王的介绍。换言之,就是论到了教会和教会的元首。或者说,是论到了我们的救主和我们的主基督的威严和荣耀。我们今天分享的这段经文的题目就叫“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

我们读这段经文需要首先留意的就是,使徒约翰对于自己的称呼。在一章1节,使徒已经介绍过自己,但是在第9节,在看到这个异象的时候,使徒约翰又一次介绍自己,特别说到他是作为我们的弟兄看见了这个异象。使徒约翰作为异象的领受者,我们有没有觉得有一点和保罗不一样?保罗在写信的时候,几乎开头都要强调“作使徒的保罗”或者“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保罗很强调他使徒的职分。但在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却没有强调他使徒的职分。从某个角度来说,使徒约翰被圣灵感动,有点类似于保罗被提到三层天也听到了隐秘的话语,《启示录》是关于这个世界将来结局的奥秘。但使徒约翰却强调他不是作为一个使徒,而是作为我们的弟兄,来将这奥秘的领受告诉教会。

他强调作为我们的弟兄,主要是为了凸出他和我们一起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和忍耐里有份,他作为使徒在患难中没有任何特殊性,如果说有特殊性的话,就是在患难当中他首先承担,但是他也并不认为这个患难只是单独属于使徒,任何跟随耶稣基督的门徒们,患难、国度和忍耐都是属于他们的。约翰这么说的意思就是,我和你一样都同为弟兄,今天基督的患难在我身上,同样也在你们身上。他用“弟兄”这个词,强调我们一起在基督的患难中有份。这可能是从使徒的角度而言,要与患难中的弟兄把灵里的距离给拉近。一起在基督的患难上有份,彼此的团契关系一下子就变得真实而亲近了。我们跟使徒保罗、约翰在灵里都是弟兄,这关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因着约翰的受苦,今天我们在主里面也得了安慰,神透过他也牧养了我们。就像因着保罗写的书信,教导和牧养历世历代的教会那样。同为弟兄,同受苦难,使徒于他所处的时代在基督的患难、国度和忍耐里,今天我们在基督的患难、国度和忍耐里和他一同作弟兄。这是非常美好的圣徒之间的关系,生命之间的连结。

是弟兄就因耶稣的缘故,一同面对患难和忍耐。这与保罗所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定经历很多的艰难”(徒十四22)意思类似,患难和上帝的国度连在一起,然后,患难一定伴随着荣耀。约翰在介绍第一个异象时,就把《启示录》的基本背景给定下来了,一读第9节,我们立刻会觉得有点沉重,因为这里提到了“患难、国度、忍耐”。我们要留意他在什么地方看见了这个异象呢?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这是距离以弗所大概一百公里的一个岛,这个岛现在还有,据说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了。使徒约翰在这里特别提到拔摩海岛这个地方的名字,其实不是在强调这个地方,不是在强调这个异象是在这个地方看见的,使徒约翰提及拔摩海岛的地方名,目的是为了强调受苦的背景,是强调这个异象是在什么处境下从上帝那里得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读《启示录》能读到使徒约翰现在在基督的患难中吗?《启示录》的经文并未直接说到约翰的患难是什么。约翰自己也没有说我正在基督的患难当中被圣灵感动看到了异象。可是,通常我们解释启示录的时候都会说使徒约翰这个时候正在基督的患难之中。为什么?就是因为拔摩海岛。虽然今天这个地方是一个很美丽的旅游地点,但是在两千年前的罗马帝国,拔摩海岛是一个流放政治犯的地方。就是说,使徒约翰这个时候是以一个罪犯的身份被罗马政府扔到了这个海岛上负苦役,据说在当时是在做采石的苦工,因为这个岛盛产某种优质的石头。用今天更容易引起关注的说法可以表达为,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曾在那叫奥斯维辛的集中营里。他正在极大的患难和逼迫当中。所以,对当时的基督徒来讲,他们一读这封书信,一听到拔摩海岛,他们立刻就知道约翰是被流放在那个岛上正在做苦工。这个地方就是个监狱,但是他却说“他是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使徒约翰说得非常清楚,虽然在世人的眼中,那是一个流放罪犯的地方,他是在服刑,但是他自己非常清楚地知道,他只是因为传讲福音、传讲真理的缘故,只是因为耶稣基督的缘故,所以他被扔在了这个岛上。

这其实是整卷《启示录》的背景,这不单单是写给七教会书信的背景,甚至可以说这是整个《启示录》的背景。也就是说,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这件事情,对于当时的教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我们知道初期教会经历了两次大的逼迫,第一次就是在五旬节之后,教会刚刚建立不久,从犹太公会而来的逼迫,彼得、约翰他们都被抓、被打,并被威胁不准他们再提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字。而那一次逼迫是以司提反的被杀为标志,着是新约教会里面第一位为主殉道的人,司提反被杀之后,逼迫升级,就使得耶路撒冷教会的弟兄姊妹们开始四处分散,那是教会所面临的第一次逼迫。那一次逼迫所带来的效果是什么呢?就是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到撒玛利亚,到犹太全地。也是在那种情况之下,使徒保罗蒙召。其实保罗是那一次逼迫当中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人,一开始他是作为逼迫基督徒的法利赛人,后来他蒙召之后就成为外邦人的使徒。第一次逼迫是从犹太人自己内部而来的。但是,使徒约翰被流放到拔摩海岛的这一次,就不再是从犹太人来的了。这是教会在历史上所面对的第二次大的逼迫。这一次逼迫,主要不是在耶路撒冷,保罗那个时候已经在罗马各地建立了很多教会,使徒约翰可能在那个时候也已经离开耶路撒冷,在各地牧养教会。保罗在传福音的时候,虽然他受了很多的逼迫,有生命的危险——被鞭打、被下在监里,但是逼迫他的主要力量不是从罗马政府来的,而是从犹太人来的。甚至罗马政府有时候还扮演了保护保罗的角色,有几次都是罗马的巡抚面对犹太人对保罗的控告而置之不理,尤其是在耶路撒冷,保罗在面对生命有危险的时候,是罗马的千夫长和百夫长把保罗给救了。保罗传福音的那个阶段,逼迫的主要力量是来自犹太人内部。可是,约翰被流放到拔摩海岛的时候,逼迫的来源发生了变化,逼迫主要从罗马政府而来。为什么罗马政府开始逼迫基督教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皇帝崇拜。其实,对于罗马帝国来说,皇帝崇拜在最开始的时候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从民众开始的,所以有的皇帝看重,有的皇帝无所谓。可是到后来,皇帝崇拜变成了自上而下推动的法律了,罗马皇帝就开始要求先认凯撒为主,在这个前提下,拜过凯撒之后,每一种宗教都可以保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自由。可能对于其他的很多宗教来说没有关系,但是对于基督教来讲,就面对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不肯拜任何偶像,更不要说一个具体的人了。所以,对于使徒约翰这次被流放到拔摩海岛,通常认为他是在尼禄当皇帝的时候被抓的,当然也有说是多米田当皇帝的时候。这两个罗马皇帝的不同在哪呢?尼禄并没有采取一个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对于教会的逼迫,但是多米田却采取了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对于教会的逼迫。所以,这是教会历史上所面对的第二次大逼迫,这次逼迫的特点就是,这是教会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强大的帝国作为逼迫教会的主要推动力量。当时教会弟兄姊妹的心态可能是“我们还能够生存下去吗?”。

我们要知道,当时罗马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人们都以自己是罗马公民而自豪,我们从保罗跟那个千夫长的对话就可以知道。罗马帝国当时在法制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等各个方面,是世界上最先进、力量上最为强大的国家。所以,当帝国的皇帝开始把皇权神化的时候,那个对于教会逼迫的力量使教会所有的人感到担忧。可能当约翰被流放到拔摩海岛上的时候,他自己心里面也在想这个问题“教会的将来在哪呢?”。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教会所面对的逼迫,和今天我们在地上所面对的逼迫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呢?第一,我们今天只是觉得风雨欲来,还没到真正的逼迫,有一些局部的逼迫发生。第二,哪怕是真的遇到了逼迫,也跟他们没法比,即便今天中国所有的基督徒都被抓起来砍头了,那基督教灭亡了吗?没有,因为你知道别的国家还有基督徒。可是,当时约翰他们所处的处境不一样,那时候的教会几乎全在罗马帝国范围内。可能那时候的弟兄姊妹们在想“如果我们都死了,都解散了,教会就不存在了,那大使命谁来完成呢?”,所以那个时候,弟兄姊妹们无比盼望主再来。保罗传福音的时候面对犹太人的逼迫,大家盼望主再来,因为主一来,逼迫就结束了。到了使徒约翰这个时候,大家依然盼望主再来,还是因为主一来,逼迫就结束了。每一次教会面对逼迫和患难,觉得过不去了的时候,就要读《启示录》,一读《启示录》,心里就大得安慰。只要主再来,逼迫就到头了,因为世界都要结束了。逼迫患难都是有限度的。所以在那个时候,教会面对的外在环境的争战是,他们要开始第一次面对从一个政权而来的逼迫。举国之力量要是想把教会连根拔起的话,似乎是轻而易举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教会的弟兄姊妹们可能会问“上帝的教会还能够存在下去吗?”,甚至这可能是教会领袖也要考虑的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说,当使徒约翰说“他在那曾叫拔摩的海岛上”看见这个异象的时候,他接下来所听到和所看到的就是对于刚才我们所说的教会当中的弟兄姊妹心里疑问的回答,上帝的国度和地上的国度谁能更长久呢。上帝就在这个时候,在非常合适和恰当的时机,把话语赐下来给祂的教会。或许在流放到拔摩海岛之前,使徒约翰可能也不是特别地清楚。但是,他从拔摩海岛回去之后,他立刻就清楚了。对于教会的弟兄姊妹而言,约翰从拔摩海岛带回来从上帝而来的启示的话语,同时也带回来了关于逼迫更为真实的情景。可能对于教会的弟兄姊妹而言,长老都已经被抓了,这已经是逼迫的顶峰了,其实这才是真正逼迫的开始。约翰被抓到拔摩海岛上,这是初期教会在面对第二次大的从政权而来的逼迫的序幕而已,这只是个开头。初期教会历史,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大概是主后96~98年之间,掀开了罗马历史上长达两百年对教会的逼迫。那一刻弟兄姊妹心里的感受可能是复杂的,一方面觉得长老终于被释放了,是不是逼迫结束了,没想到使徒约翰回去之后跟他们说这才是逼迫的开始。我们在读《启示录》的时候,不要以为这时候教会已经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了,不是,这时候才刚刚拉开序幕,这是为后面更大的逼迫在做准备。所以,上帝的方式是在大的逼迫来临之前,尤其是在一个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逼迫来到之前,先用《启示录》的话语来坚固他的教会。

那么,使徒约翰具体是如何领受这个异象的呢?我们并不清楚,圣经里只是说他被圣灵感动。我们需要留意一点,是在主日这一天——“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我们不知道那个岛上是否还有其他基督徒,如果没有的话,这就是一个人的敬拜,也就是使徒约翰在主日的时候,一个人在拔摩海岛上敬拜,就在这个时候,圣灵感动他,让他能够听见天上的声音、看见神奇的异象。

那我们来看他听见了什么。他听见“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这让我们想到当年摩西在西奈山,上帝降临的时候,有大的吹号的声音。他听见声音说“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这句话就表示他后面所听见、所看见的是对于教会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特别说要“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这七个教会是真实的,不是杜撰出来的,是当时使徒约翰很熟悉的七个教会。比如说以弗所教会,他可能就是在以弗所教会被抓走的。比如说士每拿教会,他可能曾经去过士每拿教会讲道。但是,《启示录》的写作风格是启示文学,因此这里面一旦提到数字就要留意,特别提到“七”个教会,“七”这个数字在圣经里面是完全数,所以通常认为这七个教会不单是指当时那个时代使徒约翰所熟悉的那七个具体的地方教会,也指那个时代的所有教会,用这七个教会来指代所有的教会。可以说,这七个教会不单单是指向当时的那七个教会,也不单单是指向了当时的所有教会,更是指向了历世历代普世所有的教会,包括我们今日的教会。所以,那个声音说“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那七个教会”,今天我们读这封书信的时候,这句话也是对我们说的,也是送达给今天所有教会的。也有人说,其实这七个教会是指七种类型的教会。比如,我们读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的时候,一读就觉得这是在写守望教会,有相似的地方,我们再读写给老底嘉教会的书信,也觉得是写给我们教会的,因为我们可能有时候也觉得自己不冷也不热,我们再读写给士每拿教会的书信,可能也觉得是写给守望教会的,因为我们也是在基督的逼迫患难上有份。也就是说,每个教会在读这七封书信的时候,可能都能从这七封书信中读到自己教会的影子,会觉得这就是指着我们教会今天的某种情况来说的,如果有这种感觉就对了。圣灵感动使徒约翰写了七封书信,不单单只是对当时那几个教会而言的,当然那是真实的教会,他们的问题也是真实的问题,但是,这几个具有典型性,因此也指向了所有的教会。所以,今天我们再读《启示录》,去分享这七教会,写给七教会的七封书信,对于我们当下的处境,其实也有很强的应用性。

我们来看,使徒约翰在异象中看见了什么。“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七个金灯台是指什么?在第20节里面,主耶稣就把这个“七灯台”给解释了,这七个金灯台就是指七个教会。我们前面读到了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这七个教会之后,会发现,使徒约翰突然间在异象当中就看见了七个金灯台。这七个教会和七个金灯台之间产生了一种关联,金灯台是旧约在会幕里面、在圣所里面放在陈设桌上的那个灯台,是照明用的,所罗门在建圣殿的时候,在圣殿里面放了左右两边各五个金灯台,金灯台是用整块精金打造出来了,所以它不单单是贵金属,从工艺品的角度来说,也是极其贵重的。旧约中,这个在圣所里面使用的物品,今天拿过来类比了上帝的教会,金灯台类比了神的教会。其实在当时,罗马帝国那个处境之下,基督教并不是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教会那样,虽然我们拿罗马帝国跟美国作了类比,在美国,你说你是教会的牧师,可能是很受尊重的,你说你是个基督徒,大家可能也不会对你有任何的歧视。可是,我们还记得保罗在他写的书信里说“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我们看做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四13),就是在罗马帝国的时候,教会和基督徒,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群低等、卑贱的人,是被人轻视的,尤其是当逼迫临到的时候,教会更是处在被欺压的风雨飘摇当中。所以,当使徒约翰转身看见了七个金灯台的时候,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呢?七个金灯台的异象和教会连在一起的时候,他立刻看见了教会另一层的与众不同,那就是这是在上帝面前真正被看为宝贵的,教会其实才是这个世界不配有的。在神面前被看为宝贵,因为那是用耶稣的血所买回来的。虽然我们看我们自己也是软弱的,可是在上帝眼中,教会就像是那个用精金打造出来的灯台一样,而且这个金灯台是放在圣所里面的,就放在上帝面前,跟约柜放在一块,神的眼目始终在看着。所以,至少在我们读完这个对比之后,会带给今天软弱中的教会有很大的安慰和鼓励。不管别人怎么看你,在神的眼中看你是最为宝贵的,而且是被神一直看守和保护的。很多人看我们的信仰,看我们做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在上帝眼中,却看教会是金灯台。这个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呢?就在于这个灯台是要发光的。主耶稣说他就是那真光,然后说你们是世上的光。灯台是要发光的,是因为教会里面有永生生命的光,所以保罗书信里面说教会就是真理的根基与柱石。如果你要想得永生,你要想听到关于生命之主,关于得救和救赎,关于公义、正直和良善,要到教会当中来,神就把真理托付在这群人身上,虽然被人看为卑贱。所以,当使徒约翰在看到了七个金灯台之后,用金灯台来象征教会的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旧约之间的联系而已,即使在旧约里面,金灯台也是极其贵重的器皿。教会的价值,是由上帝来评定的,所以你也不用太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但是,如果教会哪天不再发光了,这灯台可能就被挪去了。所以,教会在地上的意义就在于他要发光。教会作为山上之城,作为灯台上的光,是不能够隐藏的,主耶稣说没有人点灯是放在斗底下的。所以,发出真理的声音,见证基督是教会在地上的本质使命,教会的价值就在于此。

我们来看这段经文最核心的地方,“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人子是指谁呢?是指主耶稣,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多次用“人子”来自称。那“人子”是什么意思呢?主耶稣为什么要用“人子”来自称呢?“人子”这个词,当主耶稣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是个特指。《但以理书》第七章第13~14节里面这样说道,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其实主耶稣对于“人子”这个称呼的使用,就是从旧约的《但以理书》而来的。旧约《但以理书》在使用“人子”这个词的时候,主要指向的是基督人性当中的完美和荣耀,不是指向了基督的卑微,而是指向了基督的荣耀。所以登山变像的时候,主耶稣的面容放光,那就是他作为人子的荣耀。《但以理书》的那个“人子”,就是指上帝永恒国度的王,“人子”是指那个第二亚当。过去我们跟大家分享过,亚当堕落之后,我们再也没有看见过一个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了。这个世界上,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包括你觉得最优秀的人在内,我们再也没有看见过一个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我们看见的都是残缺不全的人。只有基督来到之后,我们才知道,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那个完美的人性,在基督身上就被彰显出来了。所以,他被称为是初熟的果子,他被称为是天国的第一人,他也被称为教会的元首、天国的君王。所以,这是指在基督里面那个完美而荣耀的人性。

可是,使徒却说“有一位好像人子”。所有跟随耶稣的门徒中,跟主耶稣关系最近的三个门徒就是彼得、约翰和雅各,约翰作为最早跟随主耶稣的人,跟主耶稣生活在一起三年多,亲眼见过、亲手摸过,他一直跟随主耶稣到了十字架下,被主耶稣托付说“看,你的母亲”,主耶稣复活之后,他第一个跑到坟墓。如果说论到对主耶稣的熟悉的话,可能也就彼得能够跟约翰媲美,保罗都不能跟约翰相比,因为保罗毕竟没有跟主耶稣生活在一起,他只是见过复活的耶稣。如果连约翰都不能够确定这就是耶稣的话,我想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确定了。所以,当这个时候约翰说“好像人子”,“好像”这个词并不是说他不确定这是不是耶稣,他非常确定这就是耶稣。但是,这跟他平时所认识的耶稣有点儿不太一样。他在地上的时候,他所见过的主耶稣是在卑微之中的主耶稣,人们可以欺负他,可以质疑他,犹太人可以抓他,还可以吐唾沫在他脸上,甚至把他给钉死了。即使是复活之后的主耶稣,依然还可以说“来,多马,你伸手摸我”。但是,如果主耶稣升天之后再次显现的话,那就是主耶稣的荣耀之境。所以这时候,使徒约翰所看见的“有一位好像人子”,是因为他看见的是荣耀中的基督。所以,他不那么敢往前上去,他认出来了,但他又觉得这真的跟我平时见过的主耶稣不一样,这才有了约翰下面对于在异象中看见人子的这个记录。

这个记录是什么呢?他首先看见主耶稣的衣服,“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有人解释说,这是指耶稣是大祭司的装束。其实还可以有另一个解释,《以赛亚书》第六章第1节“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也就是说,当他看见主穿着长衣一直垂到脚,我们可以把他媲美像以赛亚看见的异象当中,坐在高高宝座之上的主一样,“衣裳垂下、遮满圣殿”是表示上帝的威严,更何况那“胸间束着金带”,更表示他存到永久的权柄。我们可以说,他看见了上帝。然后,他看见人子长什么模样呢?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我们翻到《但以理书》第七章第9节:我观看,见有宝座设立,上头坐着亘古常在者,他的衣服洁白如雪,头发如纯净的羊毛,宝座乃火焰,其轮乃烈火。大家有没有发现,跟旧约先知但以理所看见的那位亘古常在者对比的话,是不是使徒约翰在这个时候所看见的人子的形象,跟旧约里面先知看见的上帝的形象,几乎是一样的。旧约中一旦出现“如白羊毛、如雪”,都是指上帝的圣洁和公义,是他的至圣至荣。“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依然是在《但以理书》当中但以理在异象中看见的那一位大有能力者——他的手和脚都是锻造过的铜,包括“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这是旧约诗篇里面我们很熟悉的——耶和华的声音就像大水的声音。也就是说,其实使徒约翰在异象当中所看见的对于人子的描述,从衣服到他的容貌,如果读这封书信里这段经文的是保罗或者是一位法利赛人或者一位文士,他一眼就认出来了,使徒约翰是在写上帝。就像法利赛人听主耶稣说“我与父原为一”,他们立刻就说“你说了僭妄的话了”,他们马上就意识到“你是在说你跟神是同等的”。使徒约翰在这里的这段描述,凡是熟悉旧约的人,他一读就知道这是对上帝形象的描写。所以,固然这里面可以有各种解释——基督的威严、公义、圣洁、审判等等,但它的核心就在于这一位就是以色列人所敬拜的那独一真神。

这一刻,使徒约翰看见了人子身上完全的神性。但我们不是从一个神学的角度而言,乃是从一个处境化的角度而言。处境化的角度是什么呢?就是第16节,他看见“人子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七星”是指七个教会的使者,关于七星的解释,通常是说这是教会的守护天使,但是更合乎上下文背景的,应该解释为这是指教会的领袖或者神所设立的在教会当中带领教会的工人。也就是说,其实每一个教会,神都设立了带领教会的神自己的工人、神自己的仆人,每一个教会也都在上帝的手中。神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带领他的教会呢?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希伯来书》的经文告诉我们,神的道就如同两刃的利剑,甚至连灵与魂、骨节与骨髓都能够分开(来四12)。显然,这的“两刃的利剑”就是指基督口中所出的一切的话语。其实,在《约翰福音》里,主耶稣也说过同样的话,他说“不要想我今天来审判你们,将来必有审判你们的,就是我所说的话”。而且,神的话就带着审判的能力。

然后,是一个总结——主耶稣的“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使徒约翰看见这一幅景象,他的反应是什么呢?他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了一样。我们过去常说,这是一个人面见上帝时的自然反应,不是我们今天想象出来的那种带有浪漫色彩的反应,比如欢喜雀跃。其实在圣经中记载上帝的仆人在异象当中看见主之后,他们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但以理在《但以理书》记载说他在异象当中看见那一位像人子的之后,他就浑身发软,仆倒在地,像死了一样。包括以赛亚在《以赛亚书》第六章里面记载,他看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之后,他立刻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所以天使从坛上用火剪夹了一块火炭烫了他的口,他才能够得以在上帝面前站立。大家还记得,摩西在山上四十昼夜与神面对面,当然他不是真的与神面对面,因为最终神离开的时候,他跟上帝说“能让我看你一眼吗”,上帝说“人不能见我的面,见我的面必死”,但是上帝让他看了一眼背影,也就是说,他在山上,跟上帝是最近的距离了,也不能真的看见上帝的面,即便是那样,摩西从山上下来之后,他一进以色列的营中,他走到哪哪里就没人,他一过去,大家就立刻躲开了,因为他的脸上带着从上帝而来的残留的光,以色列人面对不了。摩西面皮上留的那点光,以色列人都受不了,所以他拿一块帕子包住自己的脸。在上帝圣洁的荣光面前,那种至圣至荣,一个不完全的人是无法面对的,这就是保罗为什么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我们必须复活,就是上帝再给一个完美的身体,我们成为一个完美的生命,才能够真的在天上与主面对面。所以,罪人不可能见主。主耶稣带着千万使者从天上来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接近他,你自己可能除了惧怕就是惧怕。神是烈火,他是忌邪的神,上帝知道我们内心的一切隐秘。一个不完全的人怎么能够见神呢?不管使徒多么的敬虔,当他只是在异象当中,还不用说是真实地,看见复活的人子之后,他就仆倒在地,像死了一样。所以主耶稣用右手按着他说,不要惧怕。我们说右手代表上帝的能力和扶持,但以理同样也是,神用右手按手在他身上,他才能够听。我也在常常想,如果没有主耶稣伸手按他说“不要惧怕”,没有按这一下说这句话,可能就没有《启示录》了,那一刻他除了颤抖之外,不可能再听见和看见什么了。所以,这一刻上帝有格外的恩典,使他能够领受启示。

然后,主耶稣作了一个宣告——“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这一节经文,就是旧约先知最常使用的经文,尤其是以赛亚,先知以赛亚论到耶和华说“耶和华是那首先的,又是那末后的”(赛四十一4,四十四6,四十八12)。所以,我们依然说,如果是一个熟悉旧约的人,读到这节经文立刻就知道,这是上帝的自称。但是,主耶稣在这里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存活”就是永活,其实我们在第1~8节里面已经跟大家分享过,这是在强调他是万有和历史的主宰,他是开始,又是末后。但是,主耶稣同时有另一个宣告——“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他不单是创造之主、历史之主,而且他也是生命之主。所以,使徒约翰所看见的异象和所听到的话语,就是针对当时软弱的教会,是处在风雨中、是处在灵性低落当中教会所需。上帝写给这七个教会的七封书信,都有一个同样的结构,第一,主耶稣的自我介绍;第二,夸奖;第三,责备;第四,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五,如果得胜的话,有什么样的应许。如果我们留意主耶稣写信的时候,写给这七个教会的自我介绍,比如说写给以弗所教会的时候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写给士每拿教会的时候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写给推雅推喇教会的时候说“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的神之子说”,大家有没有发现,使徒约翰在《启示录》的第一章第9~20节里面所看见和听见的,其实就成为了第二章、第三章写给七个教会的主耶稣的自我介绍。我想,这个结构不是使徒约翰在写作的时候有意识地用了一种很高超的文学手法,因为这是上帝向他讲的话,他就如实地记录下来了。这个对应的关系,其实就在提醒我们一件事情,如果当时的教会面对即将到来的一个帝国的逼迫,她担心自己的安危、命运,那么解决的方案就是透过上帝给使徒约翰所讲的话和所展示出来的异象。也就是说,教会的所需就在约翰所记录下来的这卷书信里,这也是为什么历世历代的教会面对逼迫患难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来研读《启示录》这卷书。

我们回到刚才最一开始的主题上,为什么说这是讲到了两个国度? 当时的罗马帝国,是如此强大的一个地上的国度,教会作为上帝国度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那个组织,被人看为是软弱和卑贱的,所以,不但世人觉得消灭教会是轻而易举的,可能连教会自己也觉得是这样。教会的弟兄姊妹在面对即将到来的逼迫时,他们势必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能够胜过这地上的国度吗?更何况,当时使徒约翰所面对的是内忧外患,里面有各样的异端,有搅扰,有灵性的后退,有信心的软弱,有各样内在里面的问题,还有外在的问题。过去我们读教会历史的时候,我始终觉得读神学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读教会历史,因为读教会历史可能会一下子粉碎了我们对于教会所想象出来的某种美好,我们觉得教会历史里面的人都是像使徒保罗那样的圣徒,而你一读教会历史,你发现记载的很多都是教会的失败,教会里面也有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也有各样的犯罪和跌倒,所以很多时候可能会对我们形成一定的冲击。我们会觉得,难道这就是上帝的教会吗?就是这样一群不配的人、卑微的人、有罪的人,心里有软弱、有惧怕的人,上帝的教会竟然直到今天还存在,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展。也因此,神的能力就是在人的软弱上显明出来的,使得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上帝面前自夸。谁也不能说是凭着他的勇气和能力带领了教会,也不能说是凭着他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上帝作了见证,没有这样的事,神知道我们都是软弱的,但他恰恰就要在这样一个群体的身上显出上帝的刚强和得胜。为什么呢?就是使徒约翰在这里所看到的异象当中的那一位行走在金灯台当中的人子,不在于那个灯台有多么刚强,而在于神自己的刚强。所以,复活的基督,他在荣耀中显现的时候,他不单让人看到他就是那个属天国度的君王而且,而且他的国度是永恒的国度。《启示录》一直在对比两个国度,一个是世上的国度——大巴比伦,富强、繁荣,一切所拥有的都可以让人来夸赞,另一个国度就是处在苦难当中流血的教会。可是《启示录》却告诉我们,那个被人看为卑贱的、被人看不起的那个国度才是永恒的国度,而在地上被人看为是荣华的却将来必定要灭亡。不是因为那一群人怎么样,而是那一群人所在的那个国度的元首、那个君王是永活不死的神。主耶稣在这里一再强调他自己,他不单是教会的元首,不单是天国的君王,而且他还是生命之主,他不单是历史之主,他还是万王之王。所以在这地上,不单是罗马帝国,任何一个帝国,自古到今,没有哪个世上的国度可以胜过天上的国度。也因此,神的教会依然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在上帝的保守当中为主来作见证。

我们一起来祷告:

是的,主啊,你为教会作万有之首,不是我们有多么的刚强,而是你乐意要将恩典加在这一群卑微的人身上,就像保罗所说的“我今日成了何等样的人,一切都是因为你的恩典”。愿主你在这个世代当中,尤其是面对可能和当时使徒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一点类似的时候,你那当初来感动和提升约翰的灵,也在我们中间来感动我们,使我们同样能够透过圣经看到那天上的异象,能够看到主你自己的荣耀、你的能力、你统管万有的权柄,也因此能够看到教会在你的右手当中。主,我们也恳求你照着你的美意,使我们能够在临到我们的一切试炼和挑战当中得以站立,并且引导和帮助我们,能够藉着我们,使你得着荣耀。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本文是晓峰牧师2018年4月4日在教会圣餐聚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启示录七教会之以弗所教会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二章1-7节:

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2:2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2:3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2: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2:5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那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2: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2: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 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我们一同来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你,早在两千年之前,你就藉着你的仆人,将你的圣言赐给我们。今天,我们听到你自己所讲的话语的时候,愿你的圣灵就开启我们,使我们看到你话语当中的奇妙和亮光。并且在今天这样一个世代里面,特别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当中,能够成为我们的儆醒,成为我们信心的坚固。你亲自带领下面的时间,祷告奉我主耶稣的名。阿们!

写给这七个教会的七封书信,有一样的结构,基本上都有四个部分,分别是:一,主耶稣对自己的介绍,二,对这个教会的称赞或者夸奖,三,对这个教会的责备并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得胜的应许。

今天分享的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是这种结构当中最为典型的,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称赞很多,责备也很严厉。把以弗所教会放在这七个教会的开头,并非偶然。如果把第4节去掉的话,以弗所教会几乎可以称为是完美的教会了,她的行为、劳碌、忍耐,她对于真理的持守和敏锐,对圣洁的持守、对恶行的恨恶是被神一再称许的,我们去看写给其他教会的,很少有对以弗所教会的称赞这么全面的(或许推雅推喇教会可以与之相比)。可是,以弗所教会同时也有非常大的危机。我们在分享七教会序言的时候,曾经提到,有两个教会,主几乎没有任何的责备,就是士每拿和非拉铁非,有两个教会几乎没有任何称赞,是撒狄和老底嘉,剩下那三个教会是既有称赞又有责备。其实对于七教会还有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从顺序上来看,以弗所教会排在第一,老底嘉教会排在最后,这两个教会其实都是有着致命危机的教会,然后,士每拿教会和非拉铁非教会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六位,这两个教会是状况比较好的教会,中间的第三、四、五这几个教会,是处于不是特别好但还没有那么危险的教会。

我们之前提到过,这七个教会是亚细亚省当时实际存在的七个教会,甚至以弗所教会就是使徒约翰侍奉的教会。上帝为什么没有给这七个教会之外的教会写信呢?如果论到教会地位的话,怎么也得给耶路撒冷教会写封信,还有安提阿教会、腓立比教会等等。为什么上帝特别选中了亚细亚省的这七个教会呢?通常我们在理解给这七个教会书信的时候,都会参考这七个教会所在的城市特点,这七个教会的特点,跟他们所在的城市有某种可以类比的地方。我们相信,这七个城市的教会是神特别挑选出来的。

以弗所这个城市,应该是在基督徒心目中的著名城市。以弗所城已经不存在了,但今天还可以去,因为那里还有废墟,在土耳其境内。以弗所这个城市之所以在基督徒当中闻名,是因为保罗曾经写过《以弗所书》,然后《启示录》中第一封写给教会的书信就是写给以弗所的。其实在当时罗马帝国的时候,以弗所的确非常闻名,以弗所城被称为亚细亚省城市之光,是亚细亚省的第一城市。我们要知道,亚细亚省的首府不是以弗所,而是别迦摩。但是,以弗所无论是从政治地位、影响力、交通便利程度、经济,以及它在罗马帝国当中的知名度等各个方面,都超过别迦摩。这是以弗所在当时亚细亚省的地位,为什么要说这个背景呢?其实以弗所教会在当时的亚细亚省的众教会当中,也是为首的教会。以弗所这个地方不单单是它的政治和交通枢纽的地位,而且这个城市在信仰上也有非常独特的特点。使徒约翰在被流放到拔摩海岛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对于教会的逼迫,虽然很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们已经处在逼迫中了,但其实真正的逼迫还没有开始。罗马帝国当时对于教会的逼迫,体现在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皇帝崇拜,罗马皇帝被放在神的位置上。以弗所城为什么在罗马帝国如此备受中央政权的喜欢呢,给了它很大的自由度,它被称为是自由城,罗马帝国给了以弗所这个城市很大的自治权,而且凡是到亚细亚省上任的高级官员,第一站都必须先到以弗所,然后再到他所任职的城市去,就是因为以弗所城在对罗马帝国的忠诚上是被人称道的,也就是它对于皇帝崇拜非常地重视。以弗所有两大著名建筑,一个就是为皇帝建的神庙,另一个就是以弗所有世界上人类建筑的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底米女神的神庙。这个在《使徒行传》中保罗旅行布道在以弗所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一点,保罗传福音有很大果晓,以弗所行会里面崇拜亚底米女神的那些人就不干了,为什么?福音的广传影响到了以弗所制造神龛的行业?所以整个以弗所合城就起了骚动。可想而知,在以弗所城里面,对于亚底米女神的崇拜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以弗所在经济上特别发达,在政治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而且在异教信仰层面也非常盛行,不只是崇拜亚底米女神,还有各种巫术。这一点我们也是从《使徒行传》里面得知的,当保罗传福音以弗所教会建立之初时,那些初信的基督徒们就把他们家里那些占卜、交鬼和巫术的书都拿出来烧了,大概价值五万块钱,那时候的五万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五百万。为什么这么说呢?书籍在古代都是比较贵的,不像今天。在历史上真正的贵族,不是有几千亩地,而是有几千本书。那时候书是很贵的,因为都是手抄的,而且那时候没有纸,要抄在羊皮卷上。所以,那个时候的弟兄姊妹在悔改之后,真的是把那些他们认为是贵重的却是神所不喜悦的书籍全部烧掉。可想而知,以弗所教会在成立之初的时候,就是在跟偶像争战大大得胜当中建立的,所以这个教会是在激烈争战当中建立起来的教会。为什么把他放在第一封书信里面?即使是在基督信仰的层面上,这个教会在各个方面的确都值得称道。当使徒约翰写《启示录》这封书信的时候,距离保罗建立这个教会可能已经过去五十年了。保罗建立这个教会五十年之后,《启示录》这封书信才写成。这个时间的跨度,我们可以体会一点点,这里面特别称赞他们的忍耐,从某个角度来说,以弗所教会从建立之初持续五十年都在争战当中,他们是真的忍耐这个城市里面有皇帝崇拜、异教信仰、各种巫术、各种异端,还有犹太人的攻击等等,在他们四周都是敌对的力量,但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上帝依然称赞他们有非常好的见证,劳碌、行为、不容忍恶人,所以他们今天被称赞,是真的应该被称赞。这也跟神在这个城市里面的美意有关系,既然这是亚细亚第一大城,也是亚细亚各城面对压力非常大的一个城市,所以在教会历史上神给以弗所教会也有诸般的恩典,这个恩典可能只有耶路撒冷教会能媲美。耶路撒冷教会有十二位使徒,没有哪个教会在创立之初有十二位使徒,而且还有很多著名的执事。以弗所教会,是由使徒保罗传福音在那里建立的,这是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到以弗所的时候建立的教会,也就是说,保罗至少去了两次以弗所。第一次去以弗所的时候,就在那待了一段时间,大概也就一两周,讲完就走了,但是保罗走的时候,留了一对夫妻亚基拉和百居拉在那里,第三次旅行布道的时候,保罗又去以弗所。以弗所城可以说是保罗留下来侍奉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他在那待了三年,保罗离开之后,把提摩太留在那里。提摩太之后,神又带领亚波罗去那,这都是《使徒行传》里面讲到的。但是在教会历史上,在《使徒行传》的记载之外,据说对以弗所教会影响最大的不是使徒保罗,而是使徒约翰,约翰后来就一直住在以弗所,是以弗所教会的驻堂长老,直到他终老。所以,在这个城市,上帝派了各种各样有不同恩赐的工人去帮助他们、牧养他们。也因此,以弗所这个城市和以弗所教会之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以弗所城非常繁荣,影响力非常大,在罗马帝国当中的地位也很高,以弗所教会也格外地被神所看重,他们的信德可能也传遍了天下,大家都知道以弗所教会的治理很有体系,事工也开展得很好。

但是,以弗所这个城市,就在它繁华的表面之下有一个巨大的危机,因为这个城市是一个港口城市,这个港口正好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以弗所是一个老城,到了使徒约翰这个时候,以弗所这座城市大概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了,以前那条河比较清澈,到了使徒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那条河因为周边的树木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开始变得浑浊了,所以每年有大量的泥沙就被带入到港口,因此到了使徒约翰写这封书信的时候,以弗所城的泥沙开始在港口中越积越多,原本它是个深水港,大船可以进来,但后来这个城市因为泥沙的堆积就使得大船无法进入海港。这对于一个港口城市来说是致命的,所以历史上以弗所城里的人多次清淤,但是效果不好,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下,他们的工程力量、人力、技术都不足以赶上泥沙堆积的速度,虽然不断地清淤,但以弗所城的危机却越来越重。当约翰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大船已经进不了以弗所城的海港了,只能停在大约几百米或者一里之外,虽然不远,但是无法靠岸,所以只能用小船来运输货物。这个城市非常忙碌,效率很高,他们所有的规划特别紧凑。同时,对于以弗所教会来说,就跟这个城市一样,就在教会兴旺和这么有见证的情况之下,以弗所教会也有一个致命的危机。

现在我们先来看主耶稣对于自己的介绍。在这七封书信中,主耶稣给每一个教会书信中对于自己的介绍都不一样,因为就针对这个教会特殊的问题和需要,主耶稣特别侧重于他本身某一个方面的特点来介绍。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主耶稣的介绍是“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七星”就是指教会的七个使者,“星”在这里是指教会的带领层——牧师、长老。之所以强调“右手”,表明教会的领袖是上帝所设立的,也在上帝的手中,所谓在上帝的手中有两层含义,一个就是神给他有权柄和带领,另一个就是上帝也鉴察他、管教他。因此,这里面所强调的是教会真正的带领、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不是约书亚,不是这个教会的牧者、长老,不是保罗也不是约翰,而是那右手拿着七星的那一位,神是这个教会真正的带领,神也是这个教会真正的保守。虽然他们处在那种满有压力和争战的环境之下,你发现他们依然能够站立得稳,就表明神给了他们格外的恩典。“右手”在圣经里面通常是指尊贵、权柄,是被高举的意思。而特别强调“在七个金灯台当中行走”,表明神在这个教会当中有工作,神始终在教会当中行走。因此,第二节里面说“我知道你……也知道你……”,他强调的重心就是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是教会的主宰,是教会的保守和带领,他关注教会的一举一动,上帝知道一切。如果在我们中间,有些弟兄姊妹的侍奉是不为人知的,就是他的侍奉是你看不见的,有很多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侍奉,神却看得见。所以新约圣经里面说道,如果有人爱主的话,这人是主所知道的。你无数次流泪为教会的祷告,你屈膝在上帝面前为教会在上帝面前来寻求,你的眼泪上帝都看得见。反过来,如果我们心里有很多的漫不经心,我们心里有很多的争竞,神也都知道。我想,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里面上帝对于自己的介绍,强调的就在这一点,他才是教会的主宰和监督,在教会当中上帝所设立的仆人——牧师、长老,不过是神的仆人。

然后,我们来看上帝对以弗所教会的夸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夸奖,神首先夸奖的是他们的行为,所谓的行为就是,这个教会格外地注重在上帝面前为神做一些事情,格外地注重事工,所以他们可能有很多的事工部门,这些事工部门可能也运转得很高效。对于以弗所教会而言,神知道他们一切的劳苦,这里面的“劳碌”这个词,希腊文的意思不只是忙碌,而是有竭尽全力、殚精竭虑的意思,不单是体力,也包括精力,在各个方面,他把他的力量用尽了。甚至这个词跟当时的以弗所城非常像,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的忙碌。这些弟兄姊妹都生活在以弗所城,他们很有可能就把他们在工作当中的一些作风也带到教会当中来了,所以在处理教会事物的时候也是节奏非常快。当然这不是不好的,在上帝看来,把恩赐用在主工方面,这是神所称许的。然后,提到他们的忍耐。这个城市的教会从建立到现在,已经经过大约五十年的时间了,这五十年真的是他们忍耐了五十年,也就是他们始终处在强度比较大的争战当中,他们不是处在愁苦当中,这种忍耐其实是带着一种雀跃的忍耐,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就应该在忍耐当中持守信仰。所以,他们的忍耐带着一种盼望,带着一种心里的力量。

第二个特别称许他们的地方是“他们不能容忍恶人”。这个“恶人”,我们就自然地把它解释为下面所说的“他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就是指那些假使徒。但是这里面的“不能容忍恶人”,其实更重要的是指以弗所教会在真理方面的持守,他们特别看重真理的纯正,所以他们才会有这种儆醒的心。其实保罗在建立这个教会的时候,曾经有过预言。《使徒行传》里面,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在以弗所住了三年之久,他就离开以弗所了,要去往欧洲各教会,就在腓立比、哥林多探望,然后从雅典坐船又回来,回来的时候途径以弗所,就把以弗所的长老们给请来。请来之后,保罗其实是跟他们道别,从某个角度来说,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已经知道他将要面对什么了,这个从《使徒行传》能够看出来,保罗已经知道耶路撒冷一定有捆绑在等着他,所以他是跟这些长老们作永别了,以后可能不再见面了,因此他们就非常难过,但是保罗说“从我走以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我想,以弗所那些长老们应该是把这话听到心里去了,所以他们就格外地谨慎,凡是有外来的传道人自称是蒙神呼召的上帝的仆人,他们不是直接就把他们真的当作上帝的仆人接待进来,他们要检验和沟通。

第三个层面,上帝对他们的称许就是他们恨恶尼哥拉一党的人。有人解释说“尼哥拉一党”就是指那些假使徒,但是从经文来看“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显然说明和假使徒不是同一件事。那“尼哥拉一党的人”到底是指谁呢?我们从圣经里面找不出一个确切的解释。“尼哥拉”这个名字出现在《使徒行传》,初期教会选出来七个执事,其中一个执事就是后加入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叫尼哥拉,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个尼哥拉就是这里的尼哥拉一党的人。也有人说,这就是写给别迦摩教会的那封书信里也出现的“尼哥拉一党的人”。“尼哥拉一党的人”在这七封书信当中两次出现,我们就可以猜测,尼哥拉一党的人在各教会当中都有影响。保罗在那次给以弗所长老们的临别赠言中,除了提到有凶暴的豺狼之外,保罗还提了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在你们中间也有自称为弟兄但其实是假弟兄的人起来,诱惑神的百姓”,所以我们把“尼哥拉一党的人”就解释为保罗在五十年前所发的预言当中的那第二类人。如果说第一类人是从外面来的假使徒的话,那么尼哥拉一党的人应该是在教会本地,就是以弗所教会内部所出现的一些对于教会的搅扰。但是你会发现,这里面的用语非常的严厉,因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就表明上帝也特别地愤恨,具体我们不知道这些人做了什么,但能引起上帝如此愤怒的,我们可能从他们当时的处境当中多少有一些揣测。以弗所这个城市,主要面临信仰方面的两大挑战,一个是君王崇拜,这有点像今天的国家主义,就是国家是每一个人的第一需要效忠的对象,一个强大的政权要在你的生命中占据第一位。第二个挑战就是异教崇拜的挑战,在当时的社会情况,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自己供奉的偶像,其实当时反对保罗的主要是造亚底米女神像的那个手工行业的那些工匠们。作为一个基督徒,如果你不拜那些偶像,可能就无法进入那些行业,那你选择职业的范围就太窄了。跟今天有点类似,在我们中间有的弟兄姊妹可能是在企事业单位或者国营单位工作,过去可能还有一些施展你才华的空间,而现在你的上升空间就比较小了,或许你的领导会劝你入党,这样才可以升职,你说你不可能选择其他的信仰,那么你的领导可能就会明确告诉你“你的职位就到此为止了”。这个趋势这两年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也是如此。这有点类似于以弗所教会所面对的压力,所以我们从这两个大的压力可以揣测,或许在他们内部有一些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他们在面对这个世俗的压力和挑战的时候,他们有所妥协,他们觉得只要他们心里不是真把凯撒当成神的话,那他先说凯撒是神,接着再敬拜基督,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就像保罗所说的“那祭偶像的物不算什么”,不是因为它祭过偶像了它就变质了,所以吃也没有关系。祭偶像之物对于保罗来说,他的处理模式就是这样,但如果有人问你的话,那你就不能吃了。他们这些尼哥拉人,或许对于弟兄姊妹有一些属灵淫乱的引诱,他把一个不合信仰的事情在神学上合理化,因此被神所恨恶。今天我们的宗教情感应该站在上帝这一边,恨神所恨恶的行为,爱神所爱的。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在教会里,在上帝眼中这是一件大事,而我们却觉得无所谓,在神看来这是一件小事,我们会觉得这是大事。弟兄姊妹之间闹了一些矛盾,上帝觉得这不算什么彼此饶恕彼此接纳就可以,而我们却觉得不行,可是,在信仰上做出一些妥协,在上帝看来这是一件大事,你却觉得没什么。我们在属灵的敏锐上不够,其实以弗所教会在属灵的敏锐上真的是被称许的。这方面摩西可以作为一个类比,摩西第一次从山上下来的时候,看见以色列人拜金牛犊,他把两块法版摔了,这被称为是义怒,是神所喜悦的。但四十年之后,摩西两次击打磐石,那个发怒就是上帝所不喜悦的,因为神没有让他两次击打磐石,神只是说“你吩咐磐石出水”,也没有让摩西说那一堆话,那就是神不喜悦的,因为他没有站在上帝的立场上。《列王纪》当中,我们在分享约沙法的时候,约沙法是在南国犹大当中算是个评价比较好的王,他的各个方面都是好评,但就是一件事神非常不喜悦,他跟亚哈家的关系太好了,所以他跟亚哈喝完酒回来,神就派先知迎面上去指着他说“你为什么爱那恨耶和华的人呢?”。我们在宗教情感的层面上若不敏锐,就不能体会上帝的心意。但是以弗所教会在这个方面蒙神夸赞。

我们今天所讲的重点是在第4节,“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以弗所城看似繁华,其实它已经在衰退当中了。也就是说,以弗所城将来的命运基本上是可见的,虽然过了六百年它才消失,但它现在泥沙的淤积已经使它不再能够作为一个优良海港了。就在它繁荣的表面之下,涌动着它衰退的致命危机。而对于以弗所教会来说,同样,就在他的行为、劳碌、忍耐、对真理的持守、对罪恶的恨恶,就在这些被神所称许的优点之外,以弗所教会有一个致命的隐患,就是他们失去了起初的爱心。我们要思想,这个“起初的爱心”是指什么呢?这个“起初的爱心”是指他们刚刚信主的时候,在上帝面前对上帝的那种热情吗?这里面既然讲“起初”,这是个时间用语,最自然的解释就是他们刚刚信主的时候。这其实也符合我们每一个人的信仰经历,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刚信主的时候,在上帝面前是什么样的反应。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你会发现,我们距离起初信主的时候对上帝那种单一的爱,那种炽烈的热情,随着信主时间的拉长,慢慢地淡下来了。今天我们可能很多时候把事奉变成了一种负担,里面对于上帝那种单纯的热爱没有了。随着我们信主时间的增加,我们的热情在减退。我们刚信主的时候,我们的热情、爱心与我们的知识之间的比例是一比一,随着读经越来越多,知识也越来越多,可能就变成一比十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不是说知识不好,而是说知识如果没有成为我们的生命,就会成为我们的骄傲。而这恰恰是以弗所教会的危机所在,这里面用了一个词说“离弃了”,“离弃”这个词其实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词,“离弃”这个词有主动的意思,就是“我不要了”,有轻视的意思。也就是说,以弗所教会把起初的爱心给抛弃了,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他知道那很重要,但是他却越来越不重视了,越来越看不起这个东西了,慢慢就把它给遗忘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变化?我想,以弗所教会的优点或许就是他们的危机。他们的行为可能就构成了他们的试探,他们对于真理的持守,可能就构成了他们的骄傲,他们对罪的那种恨恶,可能就构成了他们对弟兄姊妹缺乏怜悯。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后面主耶稣让他们怎么去改正这个问题呢,从来没有说让他们减少这些东西,而是说在这些东西之后,他们失去了一些东西。不单是对于以弗所教会,对于今天任何一个教会而言,都是一个儆醒。当我们在上帝面前真的蒙了很多的恩典,我们的恩赐在教会里被发挥出来之后,你发现教会的很多事工做得非常好,我们就开始注重事工本身了,我们的心思可能就被事工所占据了,我们可能只是想的是怎么把这些事情做成,我们的心思逐步地会被事工本身给充满了。

当为了你手中所做的事情可以继续下去而损害公平正义的时候,事工就成为了偶像。甚至在一个教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他的制度、规则、流程都会成为一个教会的限制,不是说制度不好,有制度是非常好的,以弗所教会之所以发展到了五十年,他们的行为、劳碌、忍耐依然被上帝所称许,我想,他们内部的很多教会的传承、他们的惯例,可能没有一个书面的章程,但却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制度可以预防和屏蔽人很多的弱点,可是制度本身有时候会带来另一个试探,就是我们可能会缺乏在上帝面前对上帝的依靠,我们的祷告可能就会缺少,我们在选拔工人的时候,可能不再第一注重的是工人本身的灵性,而开始注重工人的恩赐,因为恩赐马上就可以用,能保证事工很快见成效。我们教会在选拔工人或者看一个弟兄姊妹可不可以作带领的时候,首先考察的就是他对上帝的忠诚,因为圣经说所求于管家的首先是忠心,恩赐可以求,可以通过一些训练获得,但对上帝的忠心是出于内心自由的良心,忠心不是要求就能有的,而是有了才能看见,忠心是生命当中的沉淀。但是对于以弗所教会来说,当他们发展到五十年之后的时候,他们已经逐步地把爱心给失去了。我们刚才只是从一个外在的角度来说的,其实这些外在的背后有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我们起初刚刚信主的时候,为什么里面有对上帝那种非常纯净的爱和热情呢?是因为在那一刻,圣灵在我们身上是一个主动恩典的作为,突然间你眼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可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信主之后我们里面依然有老我和罪性,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依然是一个争战的世界,我们只要活着就在争战当中,教会在地上一天,就是争战的教会。这个世代有很多的试探和诱惑,人性的弱点就使得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争战中,一个基督徒生命的成熟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学会如何去支取从上帝而来的能力。所以,以弗所城的危机就是刚开始那条河是清澈的,后来为什么有了泥沙的淤积呢,是因为河水变浑浊了。我们的生命就像是那个浑浊的河水一样,始终有一个东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对我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基督信仰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你不可能保持在原位不动,为什么呢?因为始终有一个属世的力量在你的心里面运行,就是保罗所说的里面有另一个律,我们有人性的弱点,稍不注意,就会被拉扯着往后走。以弗所城的特点就是,如果它不及时地解决那个源头的泥沙淤积的话,单纯地清淤是没有用的。我们人性里面的很多弱点和罪性依然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一旦我们的眼光定睛在上帝之外的对象上时,那些对象不足以让你抵挡内心当中的那些攻击,你内心当中的使命也不足以抵挡这一点。真正让我们能够抵挡我们内心当中各样的软弱、各种的试探和诱惑的是对上帝的仰望。尤其是我们生命当中的盲区,每一个人都是有限的,当我们一旦在某一个事工上开始得心应手之后,那个属灵的自大就会进来,你可能就听不进去别人所说的了,越是在教会当中时间长的基督徒,你生命当中的危机就越发不容易被你看到,因为他们开始失去基督作为他们生命的异象,他们开始失去十字架在他们生命当中的那个中心的地位。

所以,主耶稣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呢? 是让他们回想是从哪里坠落的。也就是,他们今天的问题和危机不是今天造成的,是在很早以前累积出来的。之所以让他们回想,其实就意味着他们或许已经不记得了,或者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他要回想是从哪里坠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太注重在上帝面前祷告的寻求和对上帝单一的信靠了呢?就像我们今天的事工一样,我们今天的事工其实也有很大的危机,我们每年都做事工计划,做完之后,事工计划基本上都能正常地进行,基本上都能够顺利而平安地进行,可是我们用在祷告上的时间有多少?其实每次营会我心里都很地紧张,我是希望我们的营会有特别的为我们所有的准备环节、人员的使用、场地、整个活动过程以及信息,我们要切切求神在我们中间帮助我们、保守我们,以唯恐我们觉得只要我们做了计划,只要我们劳苦的程度够了,这事就成了。真的不是,之所以过去我们没有那么迫切地祷告,事也成了,那是出于上帝格外的怜悯,那不是因为我们尽到了责任。但如果我们不及时儆醒的话,一定会有一个时刻,我们会发现在我们中间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所以,上帝给的建议是从哪坠落的要去思想,并且要悔改。可能大家会觉得,悔改还需要说吗,基督徒不是都会悔改吗? 说实话,基督徒不太容易悔改,我们愿意承认错误,却不愿意悔改。我们可以承认说“这个真的没想到,这真的是个失误”,但我们不愿意悔改,悔改是在上帝面前的,承认错误是在人面前的,我们很少在上帝面前去思想在这件事上我在神面前有哪些没有尽到责任的地方,我在神面前有哪些不够忠诚和单一的地方。我们在上帝面前有时候心思不那么纯净,但我们把那个不纯净就放过去了,所以真正的悔改是真觉得那是个严重的问题,并且乐意在上帝面前归正。那是真正的悔改,否则你会发现在我们中间会有一个怪圈,就是或许每一次出现了问题我们都会反思,也会意识到问题,但是下次这个问题会照样出现。我们该反思会反思,该认错会认错,下次还是会犯错。这就表示我们不注重这个问题,我并不是说具体的事物,而是在论到起初的爱心。可以这么说,这是我们信仰当中的根基,这是我们信仰当中的灵魂,基督信仰如果缺少了对于基督的爱、对于十字架的关注,我们的信仰其实就把灵魂和脊梁给抽去了。所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里面论到爱的时候,会特别地讲“你舍己身叫人焚烧,散尽所有的家产,如果没有对上帝的爱的话,对你就没有什么益处”,对别人可能有益处,但如果没有对上帝的爱的话,对你没有什么益处。生命和财产,保罗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恩赐和能力当然也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但如果没有对上帝的爱的话,你的事业越大,对你来说就不是祝福了。当然我不是说我轻视那些为了社会公义去发声的人士,相反,我非常佩服那些哪怕不认识上帝,为了一个理想当中的公义公平去发声的无论是维权人士还是律师,甚至他们为此而付出代价,我觉得他们是可佩服的。只是在我们今天的信仰层面上,如果没有出于对上帝的爱的话,你所做的那一切,对你而言不是一个生命的祝福。这个事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不悔改,基督会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我们刚才就说到以弗所教会面临一个致命的危机,甚至他可以跟老底嘉教会相提并论了,他的危机大到一个程度,是一个可以让他严重到灯台被挪去的程度。灯台被挪去,是今天对教会最严厉的审判,所谓灯台被挪去,就是这个教会被上帝拆掉,也有可能拆毁不是顷刻间的,而是缓慢进行的,比如说失去了在上帝面前话语的领受,失去了在上帝面前内心当中清晰的方向的带领,也失去了上帝所赐给他们的内心当中的动力、火热,也就是说,在教会当中事奉真的只是变成一个工作了,上帝把对这个教会的使用和荣耀会挪去。

最后,我们来看得胜的话应许是什么。“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我们会看到,这七封书信其实是一个整体,这并不是说以弗所教会只读给以弗所的信,士每拿教会只读给士每拿的信,不是,而是以弗所教会也要读写给这七个教会的信,这七个教会是一个整体。安提阿教会也要读写给这七个教会的信,今天所有的教会都要读上帝写给众教会的信。

那得胜的应许是什么呢?“神必将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这节经文,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创世记的伊甸园了。但是这节经文也会给我们有一种误解,难道这里面是说不得胜的话就不给生命树的果子吃吗?难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得救的基督徒,因为起初爱心的失落就不得救了吗?《启示录》所有的得胜的应许里面都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整体去读《启示录》的话,你会发现,《启示录》里面所说的凡是上帝的真子民必定会得胜,这个教会如果是上帝的真教会,是真正的认识上帝的人,当主耶稣亲自说“你要悔改,把起初的爱心重新找回再行起初所行的事”的时候,那些有圣灵内住的人一定会听到这句话,他们会悔改,也会重新找回起初的爱心,他们重新调整他们生命当中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他们的核心不是外在的见证、对外的工作和教会内的事工,那不是他们生命的核心,而是他们对上帝爱的回应,他们必须回到那个核心当中来。当这里面用“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的时候,显然生命树的果子就是指永生,得胜的,以永生报答他们,使徒保罗说过类似的话“凡寻求那尊贵、荣耀、不能朽坏之福的,神就以永生报答他”,其实保罗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没有人寻求这样的福分,谁才会寻求这样的福分呢? 那被上帝所拣选、被基督的爱所激励的人才会寻求这样的福分。可是,当使徒约翰在这里用这个词的时候,其实他指向的是亚当的堕落,为什么会指向亚当的堕落呢?保罗在《哥林多后书》里面特别提到夏娃的堕落的时候有一句话,夏娃为什么会伸手吃那树上的果子呢,因为她失去了向上帝的纯净单一的信心,就像以弗所教会失去了起初的爱心一样。亚当最后也伸手接过了夏娃递给他的果子吃,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对上帝单一的信心和爱心,不那么纯净了,他开始夹杂很多东西了。亚当有时候跟以弗所教会也很像,神看见亚当在伊甸园里面的劳碌、行为,但是当他吃那个果子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起初在上帝面前的信心。那种专一的信靠和爱心失去的时候,其实我们跟上帝之间的关系会越走越远,所以亚当就失去了那个生命树的果子,也就是说,亚当面对分别善恶树的这个考验,他失去了生命树的果子。

大家可能会想,对于以弗所教会,该如何应用呢?我想,恰恰他指向了是整个以弗所教会这五十年的历史,甚至不单是这五十年,还包括往后五百年的历史。我们看今天欧洲的信仰状况,欧洲很多非常宏伟的教堂现在都变成旅游景点了,主日做礼拜的人比游客要少得多。唐崇荣牧师有一次讲道的时候说,他去欧洲各个教堂里面观看,去了之后他发现他真年轻,里面做礼拜的人,他们的年龄都比他大,他就觉得欧洲教会已经衰落到进入老年的老年了。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教会从如此的敬虔和复兴衰落到这样的程度,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就是在他信仰的传承过程当中,那起初的爱心给丢失了,那十字架的异象丢失了,对耶稣基督的忠诚和敬虔丢失了。他们保留下来的是什么呢?是行为、文化、礼貌和素养,甚至保留下来的是今天我们大家所称许的自由和民主。很多人对于西方的向往,向往基督耶稣的可能不多,向往的是那里因为过往他们的先人的荣光所遗留下来的今天先进的社会制度、福利待遇和宽松的人文环境。但我要说,那不是最重要的,那不是生命。为什么有些人愿意留在苦难当中,和这个群体一起同样经历苦难,因为耶稣基督在这里,他生命的呼召在那。对于我们今天这个世代的基督徒而言,我们寻求什么?我们寻求的是我们生命当中最宝贵的东西。所以,以弗所教会的危机就在于他把那个最宝贵的东西给丢失了。五十年的时间,其实一个教会开始有第二代的信徒了,如果第二代的信徒从他们的上一辈继承的是他们的劳碌、忍耐、对神学的探究、对教会纪律的严格执行、对教会规章制度的遵从,却失去了对于耶稣基督的渴求,那么,第三代、第四代将失去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其实历史早就证明这一点了。所以,惟愿今天我们的教会在有这一切被神夸奖之外,不要把那个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丢失掉,就是我们对于十字架异象的持守。

我们一起来祷告:

是的,主啊,每当我们在这里聚集,来聆听你话语的时候就知道,你所赐给我们的是何等的丰盛,因为你把你的生命倾倒,你把你自己赐给了我们。愿我们能够持守你是我们生命的中心,以十字架作为我们对你的追随。愿我们就在你的爱的激励当中,有劳碌、有忍耐、有对于真理的寻求和坚持,你帮助在这个世代当中你自己的教会。听我们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本文是晓峰牧师2018年5月2日在教会圣餐聚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PDF下载

 

  • 《@守望》第132期——我信教会
  • 《@守望》第131期——与神和好,与人和睦
  • 《@守望》第130期——末后世代,建造家庭
  • 《@守望》第129期——疫情与福音(二)
  • 《@守望》第128期——疫情与福音
  • 《@守望》第127期——关怀与陪伴
  • 《@守望》第126期——亲密关系
  • 《@守望》第125期——亲历3.23
  • 《@守望》第124期——祷告
  • 《@守望》第123期——回家
  • 《@守望》第122期——重拾异象
  • 《@守望》第121期——感恩,2018!
  • 《@守望》第120期——面对数字化产品
  • 《@守望》第119期——单身弟兄
  • 《@守望》第118期——单身姊妹
  • 《@守望》第117期——十诫
  • 《@守望》第116期——关注青少年
  • 《@守望》第115期——兴起弟兄
  • 《@守望》第114期——这个世代的青年
  • 《@守望》第113期——户外敬拜7周年
  • 《@守望》第112期——团契生活
  • 《@守望》第111期——孝敬父母
  • 《@守望》第110期——读点神学
  • 《@守望》第109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108期——感恩
  • 《@守望》第107期——基督徒的财富观
  • 《@守望》第106期——青宣大会
  • 《@守望》第105期——守约
  • 《@守望》第104期——宗教改革500年
  • 《@守望》第103期——家庭建造
  • 《@守望》第102期——陪伴•关怀
  • 《@守望》第101期——户外敬拜6周年
  • 《@守望》第100期——读经
  • 《@守望》第99期——回家
  • 《@守望》第098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097期——感恩之心
  • 《@守望》第096期——关注宣教
  • 《@守望》第095期——关于祷告
  • 《@守望》第094期——软弱之道
  • 《@守望》第093期——悔改之道
  • 《@守望》第92期——婚姻之道
  • 《@守望》第91期——教养孩童
  • 《@守望》第90期——职场呼召
  • 《@守望》第89期——户外敬拜五周年
  • 《@守望》第88期——纪念国永
  • 《@守望》第87期——家庭敬拜
  • 《@守望》第86期——务求传福音
  • 《@守望》第85期——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 《@守望》第84期——操练敬虔(二)
  • 《@守望》第83期——操练敬虔(一)
  • 《@守望》第82期——为主而活
  • 《@守望》第81期——人生标杆
  • 《@守望》第80期——性别认同
  • 《@守望》第79期——里外更新
  • 《@守望》第78期——穿上新人
  • 《@守望》第77期——户外敬拜四周年
  • 《@守望》第76期——我们向主要什么
  • 《@守望》第75期——我不以福音为耻
  • 《@守望》第74期——圣诞节传福音
  • 《@守望》第73期——感恩
  • 《@守望》第72期——户外拘留时代(八)
  • 《@守望》第71期——户外拘留时代(七)
  • 《@守望》第70期——户外拘留时代(六)
  • 《@守望》第69期——户外拘留时代(五)
  • 《@守望》第68期——户外拘留时代(四)
  • 《@守望》第67期——户外拘留时代(三)
  • 《@守望》第66期——户外拘留时代(二)
  • 《@守望》第65期——户外拘留时代的开始
  • 《@守望》第64期——户外特刊
  • 《@守望》第63期——户外三周年
  • 《@守望》第62期——小组•家(二)
  • 《@守望》第61期——小组•家(一)
  • 《@守望》第60期——圣诞月•传福音(二)
  • 《@守望》第59期——圣诞月•传福音(一)
  • 《@守望》第58期——数算恩典
  • 《@守望》第57期——我和守望(二)
  • 《@守望》第56期——我和守望(一)
  • 《@守望》第55期——梳理户外敬拜
  • 《@守望》第54期——户外敬拜中的忍耐
  • 《@守望》第53期——关注单身弟兄
  • 《@守望》第52期——关注单身姊妹
  • 《@守望》第51期——社会服务
  • 《@守望》第50期——关注职场
  • 守望网络期刊第4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