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守望》第99期——回家

十诫之“不可贪婪”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旧约《出埃及记》20章17节:“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我们一同来祷告:天父,我们一同来到你的施恩宝座前,来俯伏敬拜你,来感谢你,因为你再次招聚你的众儿女一起到你面前来。愿我们这样来聚集颂赞你的时候,你就特别临在我们中间,并藉着你的话语,向我们的心灵来显现你的恩典和权能,下面的时间求你亲自地掌管和带领,祷告奉我主耶稣的名。阿们!

今天是我们十诫分享的最后一次,前面每次在分享之前,都会跟大家来回顾之前所分享的,每次回顾的时候,都会特别提到一点,律法是属灵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读圣经中的十条诫命,其核心并不在于单单是一套行为规范。律法当然包括行为上的规范,但它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行为的层面上。律法本身显明了上帝的爱,同时,律法也告诉我们如何去爱神、如何去爱人。我们也多次跟大家重复说,唯有从基督而来的爱,才能够使律法完全。今天我们读的第十条诫命,它跟前面九条诫命都不一样,因为这条诫命直接诉诸到一个人的心灵层面,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不可贪心”,或者说“不可贪婪”。

其实,十诫的第十条诫命,可以看成是对整个律法的总结。第十条诫命本身和第一条诫命“除了耶和华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有同样的含义,只不过第一条诫命是从上帝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而言的,而最后一条诫命则特别着重在我们心灵的状态。新约《雅各书》说到,只要犯了律法的一条,就是犯了众条,因为律法是一个整体。虽然十诫可以从结构上分,前四条是论到我们和上帝的合宜关系,后面六条论到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律法总体是在讲一件事,就是我们对上帝的爱以及在人身上如何体现我们对上帝的爱,这就是律法的核心。所以,律法在整体上是不可分割的。而我们刚才说到,第十条诫命是对律法的总结,也恰恰是在说到律法的整体性。

下面,先跟大家分享“贪心”的本质是什么。这条诫命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层面,但今天我们的重点会放在“贪心”本身在律法当中的基础性,或者说不是从“一个人内心里面对一个东西的喜爱”这样一个简单的层面,而是从我们的内心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来分享。

“贪心”这个词在希伯来文中似乎是中性的,意思就是“喜欢、喜爱、渴望、特别喜欢、想去追求”。当放在这条律法中使用的时候,就具有了负面的含义,它就具有了一个“超出上帝所赋予的正常需要范围之外”的含义。在伊甸园里,夏娃看见那个树上的果子是可喜爱的,“喜爱”这个词就是这里的“贪恋”。到了《约书亚记》的时候,亚干因为看见那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他贪爱那件衣服的“贪爱”,也是这个词。这个词表明了人内心当中的一种状态。我们在分享第八条诫命“不可偷盗”的时候,讲到“偷盗”在本质上是对上帝赐予的不满。每一条律法都有它独特的特点,比如“孝敬父母”,其核心是让我们尊重上帝所设立的秩序,比如“不可杀人”,告诉我们要尊重上帝所创造的生命,“不可撒谎”,告诉我们要尊重上帝所赋予的每一个人的尊严,“不可奸淫”,告诉我们要尊重上帝所设定的婚姻。论到“不可贪心”的时候,其实是说我们内心动机层面在上帝面前的纯正。可能跟我们之前分享的“不可偷盗”有很直接的关联,因为“偷盗”的主要内涵在于对上帝赐予的不满,或者是侵犯了上帝所赐予每个人的物品的神圣性。所以,从跟其他诫命的联系上说,“不可贪婪”这条诫命在本质上也是对于上帝的不满。所谓对于上帝的不满,就在于不管从上帝所赋予我们的地位、身份、所有,还是我们对于上帝和我们之间创造与被造的关系,都表达了一种反抗。

我记得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有一句话,当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面留了一个空间,那个空间除非上帝把它填满,否则我们的内心得不到永远的满足。之前我们也提到过,上帝创造每一个人的时候,在我们的里面,赋予了很多天然的需要。这个“天然”就是指上帝在创造之初就放在人里面的某些需要。有些需要是上帝特别赋予给人类的,这些特殊需要可以看作是我们区别于上帝所创造的动物、植物本质性的东西。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并不是因为我们能直立行走、可以创造并使用工具。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里面有敬拜性。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是需要有一个对象作为敬拜的目标,我们需要为之奋斗,需要把情感放在这个对象身上,需要把时间、精力倾注在这个对象身上。当这么做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活着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动力的。这个被称为是敬拜,所以敬拜是天性。如果你不把上帝当作敬拜的对象,你必定把其他的东西当作敬拜的对象。我们里面除了上帝所赋予的敬拜性或者说宗教性之外,上帝还赋予了我们很多其他的需要,比如说,我们对于爱、友谊、安全、食物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神给的,都是好的。但是这些需要被罪所玷污和扭曲的时候,就是贪心的表现。也就是说,上帝不单单赋予我们的这些需要,而且上帝还告诉我们如何满足这些需要。如果我们不是以上帝所设定的方式来满足我们内在的需要的时候,就是这里面所说的贪心。

“贪心”并不单单是指我们所读经文中的这些内容,“不可贪恋人的房屋,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而是指我们心灵当中对于上帝所设定的律法的逾越,就是我们的心灵超过了上帝所设立的界限。上帝所造的都是好的,所给的需要也都是好的,但不照着上帝的方式来满足的时候,就称为“贪心”。比如在伊甸园里面,夏娃看那棵树的果子是悦人眼目、可喜爱的,还能作食物,而且吃了能使人有智慧。如果夏娃只停留在这儿的话,还没有问题,那个时候她的内心还不是贪心的状态。当她觉得这棵树的果子这么好,她的内心想要要据为己有的时候,这就叫贪心了。因此,“贪心”是描述一个人的心灵对于律法的越界,反映我们内心状态里面和上帝关系的扭曲和破坏。律法首先是外在行为的规范,但律法本身不单单是行为,如果只是行为的话,我们不会触及到心灵的层面。属世法律在处理行为层面的时候,只能是从行为上来处理,比如说用肉体的拘禁来惩罚,用这样的方式使人在一个外在可见的层面上能够臣服下来,实际上所有的犯罪都有内在的原因,但这个内在的原因是进入到精神的层面或者观念、思想的层面,这是律法的第二个层面。当我们说律法是属灵的,或者说贪心是指心灵对于律法的逾越的时候,并不只是在思想的层面,也不是道德、文化的层面。如果只是道德和文化层面的话,很简单,我们就用教育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教育并不能解决犯罪的问题,你会发现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试图强力改造人思想的方式,无外乎两种手段,欺骗和恐吓。

当圣经讲到律法的属灵层面的时候,远比外在行为的规范以及内在思想的更新要更为深入。因为我们说到“属灵”这个词的时候,都不是只在精神和心灵的层面说的,而是指我们和永恒者之间的关系,是面对我们和上帝之间的关系这个层面而言的。当第十条诫命说不可贪恋他人东西的时候,它恰恰指向的是一个人内心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就是你的心面对上帝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每次敬拜的时候说,我们当手洁心清来到上帝面前。手洁是指我们外在行为层面,若有犯罪当来到上帝面前认罪悔改,心清是指我们内在心怀意念层面,我们向着上帝的心是不是纯正的。其实上帝更看重我们的内心。

如果我们把第十条诫命也称为罪的一种的话,它的特点首先就是内在的,也就是说这是世俗法庭无法审判的。当然“贪心”有很多外在的表达,但第十条诫命所处理的是一个人内在的状态。正因为它所表达的是一个内在的状态,所以任何人在面对上帝的时候,都应该诚实地看到自己内心里面的真实。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从不贪心,我不羡慕别人家的东西,我也没有贪图过别人家什么东西,这是他以他自己对贪心的理解来衡量自身,他自己定了规则,自己来衡量。

当撒母耳年老的时候,面对以色列人,撒母耳说,你们中间可以来见证,我从来没有抢过你们中间任何人家里的驴和牛。我们可能会觉得,撒母耳说这话对先知的要求标准太低了吧,当你年老的时候,你敢站在众人面前说,我从来没有贪图过会众任何东西吗?连保罗如此严谨的法利赛人,在《罗马书》里面他却说,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为什么?因为律法说不可起贪心,我就发现我里面的贪心,其实保罗指向的就是一个人内在里面的真实。从外在行为上,你可能找不出他有什么问题来,他都符合律法的要求。在主耶稣布道的时候,有一个少年官也是这么说的,他问主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主耶稣说,律法上所说的你就去行。他说,这些我从小就做到了。我们不是说他说的是假的,而是他忽略了律法的属灵层面,他忽略了他跟上帝之间的关系,他以为他只做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完全了律法。当他说,他完全以耶和华为我的神的时候,那么为了上帝的缘故,他就应该能够舍弃他的家产。主耶稣说,你应该把你所有的都分给穷人,然后来跟从我,顷刻间就显明了在他的心目当中,他所谓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孝敬父母”这一切的追求,其实并不是在上帝所要求的那个标准当中。

圣经当中一再说,没有任何人在上帝面前是可以夸口的,就是在律法的整体上而言的。如果不是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不是靠着上帝的怜悯,我们一刻都不能在神面前站立。我们得救是凭着恩典,我们得救之后能够得以到上帝面前来恳求,也依然是凭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圣经从来没有说,你可以只管坦然无惧地到神面前来,只要你行得好,而是说,你只管凭着耶稣的血,可以坦然无惧地到上帝面前来。那是指任何人,保罗是凭着耶稣的血,一个经常跌倒犯罪的基督徒也是凭着耶稣的血。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在上帝面前其实是残缺不全的。我们可以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努力去演绎出一个合格基督徒的形象,但是,再敬虔的人,你也阻止不了内心当中会有邪恶的想法,再清洁的人,你也阻止不了内心当中会有污秽的念头。你的心灵常常处在越界的状态里面,“贪心”之所以如此清晰地把一个人的罪显明出来,就是因为它指向了一个人内在里面的真实,我们其实都是贪婪的。虽然保罗说,他是通过这条律法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罪人,而其实对于所有人来说,通过这条律法都可以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

“贪心”其实还有第二个特点,除了它是内在的、属灵的,它还是所有罪的引发点。《提摩太前书》里面保罗说到,贪财是万恶之根。或者说,贪心是所有犯罪的引发因素。就是说所有的罪都不是孤立的,就像我们说律法本身是一个整体一样。当一个人犯奸淫罪的时候,并不是说他只是单单犯了奸淫罪,当一个人犯偷窃罪的时候,并不是说他只是单单犯了偷窃罪,而是在他犯这些罪之前,在一个人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怀意念被罪所玷污和控制之前,其实他心灵的状态已经和上帝的关系出现了偏离,所以外在的犯罪一定是先有内在的偏离。我们刚才之所以区分了罪的三个层面,行为的层面、心怀意念的层面以及属灵的层面,就在于说当我们内心里面开始出现嫉妒、仇恨,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犯罪的意念的时候,当我们行为上开始做出犯罪的行动的时候,其实在我们里面“贪心”已经发动了。我们是因为先有了贪心,然后就引发奸淫、偷窃、杀人的罪。罪在十诫这个大的框架当中,它永远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都有关联。

“贪心”的第三个特点,除了它是内在的,它是所有罪的引发之外,它也是不可满足的。你常常会认为,我特别想要那个东西,我得到它就心满意足了,有一天你终于得到了那个东西,你发现你内心的空虚更大了。贪婪所导致你内在里面的渴求,它所带来的是对于生命的一种损害,它只会带来更大的空虚,它不会带给你生命真正的满足。因贪心而有的奋斗、努力和获取,在你的生命当中所产生的都不是喜乐和满足,所产生都是更大的痛苦、更大的空虚。

我们要特别提到使徒保罗在新约当中论到贪心的时候,在《以弗所书》里面说的话,贪心就如同拜偶像。新约里面使徒对于贪心和拜偶像之间的论述,符合旧约当中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十条诫命的关联性。十诫的第一诫就是不可拜偶像,而最后一条诫命是不可贪心。你是在贪心的状态当中喜爱某个东西,就表明你所喜爱和追求的那个对象,在那个时刻已经超过了上帝。也表明,在那个时刻,上帝在你的生命当中已经不再是居首位,也不再是居于你生命中唯一的、最高的、最重要的满足的地位了。这是我们今天在地上,痛苦的真正来源。大多数情况下你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你觉得活得非常痛苦,是因为上帝不在你的生命当中居于首位,他也不是你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和带给你最大喜乐和满足的那一位了。

你所贪恋的那个对象,在某个情况下,它扮演了你生命中上帝的角色。它会充满在你的头脑当中,你昼思夜想的不再是耶和华的律法,而是你想要的那个东西。这是有人问“我可以炒股吗”我基本上不赞成的原因。你如果真是出于投资的考虑,买了之后就放那里了,这个问题不大,跟放在银行一样。可是如果你是短线投资,股市曲线一上升,你的心跳也跟着一块上升了,血压也上来了,当曲线一下来,你心跳也下来了,都快摸不着了,你每天的情感就在这种大悲大喜当中起起落落,它就是你的上帝,那还是不要炒了。所以当我们今天讲到“不可贪心”的时候,指向的是你处理你跟这个世界上所有对象的一种关系,你不可以把任何对象像热爱上帝一样的来热爱,像追求上帝一样的来追求。所以保罗说,贪心就像拜偶像一样,这不单单是一个比喻,这个在律法的精神上是相通的。

我们来看几个旧约当中非常典型的实例。最典型的就是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的犯罪,他们伸手摘那个果子就是出于一种贪心,上帝说,伊甸园所有树的果子都可以吃,唯独那一棵不可吃。但亚当却说,不,只要还有一棵树的果子不可吃,对我来说就还不够,这就叫贪婪。伊甸园这个案例是所有罪的发源,那是我们的原罪。第二个旧约当中非常有名的案例就是巴兰。新约对巴兰的评价是,那个贪爱不义工价的先知。所有历史都是当下,当你读圣经里面这个先知的故事的时候,其实有时候正是我们的写照。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个事是不能问的,但我们还是说,我们问问上帝吧,实际上是我们内在的贪心在作祟。当你的心已经不纯正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还去问上帝,这事儿我能干吗?不,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悔改和求神帮助。这个时候不是问上帝这件事能不能做,而是说,主啊,我内心在你面前还是如此的纯正吗?我们的心需要先归正回来,然后你就会知道该不该行。就像做生意,有人问,有客户让虚开发票,我能开吗?通常情况下,都不用打电话问牧师可不可以,每一次电话其实都是知道答案,但电话的意义是为了再次听到圣经真理的宣告来帮助自己抵挡内心里面的贪欲。所以,巴兰的例子今天依然是我们的警戒。

更严重的,是另外一个人,叫亚干。我们常常觉得《约书亚记》里面记载的是以色列人得胜的时光,但其实《约书亚记》记载的是上帝的得胜,是以色列人的失败史。耶利哥城当然是攻下来了,但在攻打耶利哥城那一刻,以色列人已经失败了,因为就在耶利哥城里面,亚干的贪心发动,就偷了很多财物。这个事情的严重程度,它伴随了整个以色列人的历史。不单是艾城的失败,此后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这件事。当然不是说亚干本人做的这件事,而是说,出于上帝格外的怜悯,只有亚干一个人伸手了。当以色列人一拥而入耶利哥城的时候,看见那么多金子、银子、美好的衣服,动心的可不只是亚干一人。所以贪婪的罪,那一刻,以色列民族可能都在犯。但亚干却伸手了,他不但贪心,而且偷窃。当亚干全家被石头打死的时候,以色列人在旁边的心态如果是觉得很庆幸那不是我,他们真的就失败了。所以如果你看到有弟兄姐妹犯罪跌倒了,被执行教会纪律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幸灾乐祸,你不要说,是我就不会那样做,你也没那么刚强。有人犯奸淫跌倒了,并不表明你的内心就比他更清洁,贪恋别人妻子的罪,或许在我们心里每天好几十次地上演。连保罗这样严谨的法利赛人,当面对不可贪心这条律法的时候,他也只能俯伏下来说,我真的是个罪人。

第四个旧约的案例就是大卫。大卫因贪恋别人的妻子就抢夺了拔示巴,随后还犯下了谋杀乌利亚的罪。贪心后面紧跟的是奸淫和谋杀的罪。而且因为这个事件所引发的,大卫家死了四个儿子。暗嫩强奸他玛,以及押沙龙的叛乱,其实跟大卫在拔示巴这件事上有分不开的关系。

第五个人物,也是我们多次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亚哈。亚哈因为看见了拿伯家的葡萄园,就贪恋人家这块地,他就任凭耶洗别去做假见证陷害拿伯。你会发现,在贪心发动之后,一个人里面各种各样的罪都会爆发出来,假冒伪善、撒谎、谋杀等等。

旧约有这么多贪心的例子,是不是到了新约会更好一些呢?到了新约之后,其实愈演愈烈。旧约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个的人物,刚才我们说到亚干的时候就提到,这其实不是一个个的个体,而是一个群体。到了新约的时候,最典型的内在里面有贪心之罪发动却不自知的就是法利赛人。所以《路加福音》里面特别说法利赛人贪钱,而且他们更加贪恋名声。他们站在十字路口祷告,禁食的时候往自己脸上抹白粉,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的敬虔。新约另一个我们常提到的是亚拿尼亚,从某个角度上讲,他和法利赛人一样,看到别人都在奉献,拿那么多钱出来的时候,他也愿意要那个敬虔的名声,所以他竟然撒谎欺骗神。新约当中保罗还提到有一个人叫底马,“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今天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在我们当中的时候,不要觉得惊奇。一个人离开真道,离开荣耀、神圣、尊贵的工作,主要是因为他内在里面对世界的贪恋。

今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不可贪心”有哪些典型的表现呢?我们从几个不同的类型来跟大家分享。

第一是一种现实当中的渴望,就是所渴望的都是现实当中真实的。比如外在眼目上的试探,对美貌的渴望,对于弟兄们来说,尤其是单身的弟兄们来说,他可能常常幻想,将来我要找一个长得像某个明星的姊妹。我不是说不可以有对于配偶的憧憬,而是说,我们在很多时候,越过了上帝所量给我们的界限。再比如说,对于潮流生活的渴望,最典型的就是攀比。当你看到周围人开的车、穿的衣服的时候,你可能心里说,我也一定要过这样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的消费观念不是出于一种正常的心态,我愿意花两个月的收入买一件某个品牌的衣服,其实是出于一种攀比的心态。这种攀比的内在心态,就是贪婪。我们也常常在年轻的弟兄姐妹进入婚姻之前,跟他们说,你们要过和你们收入相称的生活,就有这条律法的精神。还有,就是对于成功的渴望。今天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观念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有很多人把今天在时代的浪潮中站在财富顶端的那些人当成榜样和追求的目标,即便成不了他们那样的人,也得成为公司的中高层。我们对于成功有很多的渴望,就像使徒约翰所说的,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就是贪恋在现实世界当中三个层面的表达。

第二个类型的贪心表达是所有的放纵。你把方式当成了目的本身,这就叫放纵。比如,吃饭本身不是你生活的目标,如果吃饭成为你生活的目标了,这个就叫贪婪,就叫放纵。同样的原则,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比如娱乐。

第三类,称为虚拟化的渴望,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白日梦。其实白日梦在今天的时代有很多种类,如幻想自己成为了一个巨富之家的继承人,一个公主,一个大侠等等,一些幻想还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各网络媒体。比如,很多穿越小说,你在现实里只是一个普通人,你一下穿越到古代变成了皇帝,其实这些自我满足和麻醉,除了虚空就是虚空。在生活当中,白日梦会占据我们的头脑,并且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它消耗你人生的意志。有人会问,那么有一点点浪漫的梦想不可以吗?没有问题,只是要在上帝所设定的范围内,耶利米书里说,你要图谋大事吗?不要为自己图谋。白日梦有时候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会成为非常顽固地困扰你的东西,有一首诗歌唱到,主耶稣断开我一切锁链,使我脱离世俗虚空之幻想。我每次唱到这句的时候,真觉得这个作者洞察人心,他知道我们很多人会有白日梦想的问题。其实,还有另一类的虚拟的贪心,就是在想象当中对别人的咒诅。我不喜欢某人,就假想他倒霉,然后心里就获得很多满足。这也是贪心的一种表现。

第四类贪心,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嫉妒。很多时候,嫉妒不是因为别人有你没有,而是因为别人比你多。所以,嫉妒不是因为缺乏,而是因为比较。贪心在很多的时候也不是因为缺乏,是因为不满足于上帝所给的。其实有时候过度的忧虑也属于贪心的一种。当你过于忧虑将来,过于忧虑你的生活的时候,其实你所表达的是,对于上帝今天所给你的还不满足。

第五种贪心的表现,就是诋毁和藐视一切事物。当你看到很多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你总是表现出满心的不屑一顾,你会觉得说,他还不如我呢,他这都是凭运气。靠着一种猜想,靠着一种没有依据的对对方取得成就的诋毁和贬低,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当中的贪婪。类似的,还有抱怨;总是抱怨自己缺少机会,抱怨上帝给自己的不够多。

最后一种,叫做幸灾乐祸。一旦看到有人过得比自己差的时候,内心里面总有一种欢愉的感受,这也是贪婪的表现。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来应对内心当中的贪婪呢?圣经里面给的原则是,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我们刚才把律法从行为、内在的思想观念以及属灵三个层面来论述,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生命的问题是外在行为的问题,其实真正的属灵战场不是在环境中,而是在内心里。所以,你要追求圣洁,不是靠着行为上的自我限制。就像王怡牧师所说的,我们的信仰不单单要革面,还要洗心。你要处理的是内在的问题。圣经一再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这里的心并不单单是在一个思想观念的层面上,这个心更重要的其实是在你跟上帝的关系的层面上,你要时常保持你的内心是在上帝面前。春节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回老家跟家人团聚,之后再回到工作的城市,会觉得恍如在梦中一样。就因为你突然发现,那是一个跟你平时生活有很大不同的环境,可能在那里你除了走亲访友、看电视、打麻将,没有读经祷告的时间了,你发现你跟上帝之间好像隔得非常远了,所以你要保守你的心不被这个世界所吞噬。

那么,要从哪些方面来保守自己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保守我们内心的谦卑。为什么保守内心的谦卑和抵挡贪婪如此相关?因为我们常常觉得,我们配得一切。那个人有的,我也配得,因为我不比他差。那个人没有的,我也配得,因为我比他强。当没有进入婚姻的时候,我们会问,别人都有配偶,为什么上帝不给我预备?进入婚姻之后,我们会说,别人都过得那么好,为什么我们天天吵架?我们总是在一种欲壑难填的状态当中,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配得我们内心所向往的那一切,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我挺好的我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什么问题,那是上帝对我不好。

第二个方面,保守自己常存感恩的心。其实上帝给的,都是你在这个世界上花钱也买不到的。如果你觉得上帝亏待了你,恰恰说明,你还没有意识到上帝所给的是多么的可贵。新约当中保罗的书信说,我们要既能够处贫穷,也能够处富贵,表明感恩本身跟外在的环境是无关的。并不是说上帝给了你一个好的工作,你就感谢他,即使上帝没给这一切,他依然值得我们来感谢他。所以,保守我们内心,最核心的东西是要去思想你生命当中真正带给你满足和喜乐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婚姻带给你很多的喜乐,它是你最重要的,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婚姻会带给你很多的痛苦。你如果认为另外一个人是你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你会发现,他可能会带给你最大的失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恰恰就处在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我们生命当中最宝贵的,能够真正满足你的渴望和需要的是上帝自己。这是我们一开始讲的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的那句话,你生命当中的那个空洞,只有上帝自己才能够填满。任何对象、任何人都不能带给你真正的满足,也不能带给你真正的喜乐。盼望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把我们的心思聚焦在为我们钉十字架的主耶稣身上,他才是你的盼望,是你的依靠,是你生命的喜乐和真正的满足。有一天,如果你到天上去的话,你会发现,在那个地方,永远没有厌倦,没有缺乏。你会发现,基督对你的爱,对你不是辖制,而是让你的心灵更加地自由。基督给你的满足,不带有一点点的空虚和其他的副作用,那一切都是真实的。

我们一起来祷告:

主啊,愿我们都能经历使徒保罗那样的经历,以你为我们人生的至宝,并不是单单头脑知识上的,而是在我们的生命经历中的。使我们为你的缘故,可以看万事如粪土,看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已被钉在十字架上,看我们对世界而言,也被钉在十字架上了。惟愿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供养、生命的喜乐,不再以这个世界为源头、为供应,我们内心的喜乐,我们内心的价值,都是从你而来。也唯有你,成为我们生命的唯一、生命的力量。这凭着我们自己无法做到,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当中,总是面对各样的试探,在这种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的心也常常被这个世界带得偏离,但我们到你的面前来恳求你,愿主你照着你自己的能力,你自己的恩典和你的怜悯,保守我们的心常常在你里面来仰望你。祷告奉我主耶稣的名。阿们!

(本文是晓峰牧师2017年2月8日在圣餐聚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祷告的障碍及春节回家的挑战

文/袁灵 传道


前言:关于祷告会的转型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们不会讲的很长,今天将是一次比较简短的分享,因为新雨说,从今年开始祷告会要转型,以后祷告会应当少讲多祷告。我不知道上一次祷告会怎么样,但是今天你会感受到变化,不仅椅子重新摆了,形式也会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我会讲的短,然后我们用更多时间一起祷告。你即使坐在角落里也要开口,因为我今天要大家轮流祷告,每个人都要开口,也许每个人还会轮到很多遍呢。

我很同意新雨的想法,既然我们这个聚会叫祷告会,那么确实应当以祷告为主,而不应是主日聚会的翻版。如果这个祷告会我们来了,听了很多讲道,但却不开口祷告就很奇怪。我相信在这里上帝更希望听到我们祷告,我们在这里也能最好的学习祷告,操练祷告。我看很多人是每周都来,但是每周都坐那不开口。如果我们长年累月的参加祷告会,知道了很多关于祷告的原理、意义、价值、好处,但是你到头来还是不开口祷告,也不会祷告,也不好意思祷告,那其实参加这个祷告会就没太大意义。而且对讲员来说,这种情况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打击,如果讲员非常投入的分享关于祷告的真理,但结果是大家始终无动于衷,也就是无论如何都不开口祷告,那他一定很有挫败感。所以让我们今天就回归祷告会的真意,也就是重点放在祷告上。盼望我们今年祷告会能成功转型,也盼望藉着我们开口祷告,我们的生命和教会都被大大建立和复兴。

一、祷告的障碍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两个问题,一个是祷告的障碍。为什么我们不能开口祷告,这个障碍究竟在哪里呢?我想祷告的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内心的问题,一个是语言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感觉的问题。

1、内心的障碍

什么叫内心的问题?就是内心处于一个混乱或空洞的状态。你的心乱,那你就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者你说出来的话也是乱的。如果你的心里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状态,有很多的情感和念头,但是没有沉淀下来,这样的话你就很难进入祷告。或者你的心是一种空洞的状态,当然如果信佛的话就很好了,什么都没有,无欲无求,但是信主就不好了,你心里实际上要有渴望,你要渴望更加圣洁,渴望家人信主,渴望平安度日……没有这些渴望你也很难祷告。

所以影响我们祷告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我们的内心,祷告的第二步才是我们应当对神说什么,怎么说,但首先我们要先安静我们的心,要先整理一下我们的思想,你内心的真实需要,你的难处,哪怕是你的软弱、不那么属灵的东西,都要先清清楚楚地浮现在我们心里,然后我们才能把它们说出来。如果你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状态,你就需要先把它沉淀下来,如果你的内心是一个冰凉的状态,那你就需要把它激活起来,然后我们才能够进入祷告,也才进行一次有效的祷告。所以影响我们祷告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内心,我们需要学习整理我们的内心,学习安静,学习看清我们自己内心真实的状态。

2、语言的障碍

第二个方面的障碍是语言。语言是表达我们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也是一种能力。当然每个人的天资不同,有的人天生说话早,又能很准确的表达,而且还能很生动。但是这个能力能不能后天培养?能不能学习?能不能成长呢?也许你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那些天才,但是对你自己来讲,你的不断地学习、操练,却可以让你在这方面不断进步。如果说这是一种恩赐的话,那我们就更可以向上帝祈求得着,因为雅1:5说“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 神,主就必赐给他”其实不只是智慧,也包括口才等一切恩赐,只要能够荣耀上帝和造就我们自己的,都可以向上帝求,主就必赐给我们。所以我们应当操练也应当祈求,只要我们不灰心,不自己论断自己,那我们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我们越操练开口,就必越来越会向神倾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谦卑,你的祷告即使现在还很笨拙,那你就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就当自己是一个呀呀学语的婴儿,从头学习说话。如果我们能谦卑到这个程度,那我们就一定能够成长。但我们要自己论断自己,自己对自己说“我就是笨嘴拙舌的,我永远都不会擅长祷告。”那你就难免自我预言实现。但这不是上帝的心意,你不应该这样,你可以祷告,你可以祷告很多,也可以表达的很准确、很生动,也许你比不过那些上帝给了特别恩赐的,但就你自己来讲,你完全可以在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而且这个成长过程可以持续一生,你的祷告会越来越娴熟,你的祷告会越来越通畅,这是没有问题的,相信这是上帝的心意,我们需要祈求也需要操练。

3、感觉的障碍

第三个方面的障碍是感觉的问题,这是很多人最严重的一个障碍。很多人不祷告是因为觉得别扭,他感觉祷告好像是自言自语,是对空气说话,因为感觉不到上帝的同在,只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存在,所以祷告在他看就好像表演或者自说自话。我们如果没有上帝同在的感觉,那必然影响我们祷告的投入。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没有上帝同在的感觉呢?如果你祷告没有上帝同在的感觉,是不是说明你没有信主呢?这倒不是。那么为什么你有对上帝真正的信心,却没有上帝同在的感觉呢?我想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我们信是真信了,但我们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就是眼见为实。我们即使信主后,可能很长时间仍然习惯性地只把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当成是真的。所以我用眼睛看不见上帝,我就缺乏上帝同在的感觉。这就是老我的习惯使我们的感觉和我们的信心割裂开来了。其实我们是真的相信有上帝,但是我们的感觉却让这样的信心显得不真实。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唯有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就是建立一个不是凭着眼睛,而是凭着心灵去感受的习惯。你用心灵感受事物带来的真实感觉,要像你用眼睛看见一样。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新习惯,那我们对上帝的信心就和我们对上帝同在的感觉统一起来了。那么,我们又如何建立这样一个新习惯呢?你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建立这种新的习惯,就是用心灵去感受上帝的习惯呢?其实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祷告最能帮助我们感受到上帝的同在。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要等到你有了上帝同在的感觉才祷告,而是要让祷告帮助你获得上帝同在的感觉,或者说藉着祷告培养你用心灵感受上帝的能力。这个感觉不是等来的,而是藉着一点点的信心,然后付诸祷告的行动,然后才渐渐的获得。我们不断投入祷告,这个感觉也不断随之越来越真实。这样,我们就慢慢建立了用心灵感受上帝的能力,我们的信心和感觉也越来越统一,祷告也就越来越自然,正如有些人形容“祷告应当如同呼吸一样自然”。

其实不仅是感觉的问题,实际上我上面说的三个问题,无论是你内心的问题、语言的问题还有感觉的问题,这三个祷告的障碍,说到底都需要藉着祷告来破除。这个听起来好像是矛盾的,吊诡的,但是有经验的基督徒都会如此见证:祷告本身就是克服祷告障碍的最佳工具。无论是你内心混乱,还是语言能力有限,还是没有上帝同在的感觉,最终唯有你花时间来到神面前,也要开口向神说出来,一定要说出来,一定要祷告出来,然后问题才会发生改变。

总而言之,我讲了三点祷告的障碍,但结论只有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开口,这是你来祷告会的目的,也是你获得祷告能力的途径。我希望这一年都逼得你们开口,如果你没有被我讲的这些吓得不敢来参加祷告会,那么我相信,我们若在祷告会中突破了开口的障碍,我们其他一切祷告的障碍就必迎刃而解,但愿年终回顾的时候,我们能够看见我们自己和祷告会的巨大变化。

二、春节的挑战

以上是我要分享的第一个方面。接下来我要分享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今天要祷告的重点。我们今天要为什么事祷告呢?因为春节快到了,我们要为家人信主祷告吗?其实不光要为家人信主祷告,也要为整个春节假期祷告,更要为我们个人的灵性祷告。春节不仅凸显我们很多家人还不信主这件事,春节也往往暴露我们自己灵软性弱这个问题。

每年春节其实是我们很多弟兄姊妹灵性软弱的时候,我们在春节不是经历复兴,而是经历一个低沉的阶段。所以我们今天特别要为我们的灵性来祷告。

为什么过春节让我们很多人经历软弱呢?我想原因有三点,或者说春节主要给我们三个方面的挑战。

1、属世价值观的挑战

第一个方面的挑战就是价值观的挑战。几乎每年春节我们都会被父母、亲戚、邻居问到:“在哪儿工作啊?挣多少钱啊?买没买房子、汽车啊?怎么还没对象啊……”所以今年春节前有一首歌在网上流行,叫作《春节自救指南》,特别引起我们的共鸣。其实这个困境一直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特别刺痛我们,我们都害怕被问这样的问题,而我们也预测到一定会被问这样的问题,即使有人不问出口,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心里仍然在问我们,这就是我们害怕春节和回家的关键原因。此外,过春节除了和家人在一起,还离不开参加很多同学聚会、朋友聚会,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聚会大多都带着攀比和炫富的意味,别人看你的眼光主要就在于你的工作,你的房子,你的车和你的钱……这样的眼光让我们极不舒服,或者说让我们感到很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背后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冲突。这个冲突就是世界所推崇的和我们所遵循的不一样。世界所高举的和你所拥有的不一样。我们所拥有的,比如教会生活,团契生活,读经,祷告,服侍,这些在世界看来都是奇怪的,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你就能从他们的眼光中看到对你的惋惜、可怜、甚至不屑,这就让我们有压力。

那么,我们的主耶稣在世时有没有体会过这种压力呢?使徒们有没有过这种压力呢?其实一定是有的。那些法利赛人,还有祭司长,有谁瞧得起主耶稣呢?在他们看“拿撒勒能出什么好的呢?”一个木匠家庭出身,又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的人,他算老几呢?这就是世界的眼光,对于有权有势有学历的人来说,他们是打心眼儿里看不起主耶稣。

使徒保罗的境遇也是如此。保罗原本很有前途,可以说是天之骄子,有钱有学历有背景。但是信主之后别人怎么看他呢?用一句经文来概括,就是林前4:13节所说的:“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这就是保罗信主后世界对他的态度,和原本世界对他的青睐形成强烈的反差。

所以主耶稣也好,使徒们也好,都和我们一样,曾经受到过来自属世价值观的冲击。但是他们和我们的区别在哪里呢?这区别就在于:他们胜过了这个冲击,或者说,他们能够不让世界的看法对他们构成压力。这可以从保罗的另一句话里使我们知道,就是腓3:7-8节保罗说“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这就是保罗面对世界对他鄙夷时的心态。这不是保罗说大话,而是保罗真实的生命。他不是带着失败感躲到宗教里面来,而是他真的知道什么是宝贵的,他也真的享受了那真正宝贵的,以至于他不是被迫,不是无奈,而是甘心主动地放弃了世界的财富、地位和权势。这就是保罗的心态,保罗的境界和保罗的得胜。而我们的问题也恰恰在此,就是我们并不能像保罗一样完全享受属天的好处,以至于仍然害怕世界对我的评价。我们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别人会问我们挣多少钱,有没有房子,我们真正的问题是,那些问题对我们来说竟然还是问题,我们竟然还会为他们所问的感到难过,这个其实才是我们的问题。这就说明我们的内心对我们拥有的属天福乐还没有感到至上的满足和喜乐,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自己是比那些有钱却没有永生的人更加幸福,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耶稣基督、永生、和与上帝的密契,对我们来说,还不如一千万存款在户头上,和二环里面有一套房,给我们更大的底气,所以我们才会被世界的眼光所伤害,这才是我们的问题所在。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面对价值观的挑战,首要的问题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我们的里面。我们不必怪别人讨论那些庸俗的话题,而要反思自己为何不能真爱天上的财宝。这个挑战的解决也不在于辩论,你也不能逃避,你就算不回老家,你也知道家里人怎么想的。留在北京过年也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因为北京人也和你老家的人一样看问题。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是要胜过自己,我们要真的使那圣洁的生命,天国的产业,以及神儿子的名分,成为我们的喜乐,成为我们的财富,成为我们的底气,我们要是想起这些做梦都能笑醒,那我们就不会怕过春节了,也不会怕过任何节日和见任何亲戚朋友了。阿们!

我们如何达到保罗的境界呢?就是藉着祷告。除非我们常常藉着祷告与神亲近,否则天上的事就难免对我们来说虚无缥缈。而我们若能常听上帝的声音,世界的声音就不会那么刺激我们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祷告的目标之一。

2、属世节奏的挑战

其次,春节给我们的第二个挑战,就是世界节奏对我们的挑战。我们不喜欢过节,或者说过节让我们痛苦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被世界的节奏牵引。这个世界过春节的节奏是什么呢?就是猛吃、猛喝、猛玩,聚会多、灵修少、没时间读经祷告,甚至没时间睡觉。这样的节奏非常不健康,令我们不得安息。但我们被世界的节奏牵引,有时是被动的,好像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有时却是我们自己主动的,例如:放假前我们就暗暗的下决心,要利用假期,哪怕不睡觉,也要把所有错过的美剧、韩剧补回来。这就是我们主动追随世界的节奏了。

而上帝对年日的设计有没有他的节奏呢?其实也是有的。节日本身就是上帝的设计。无论是七天休息一天,还是其他的节期,都是出于上帝智慧和美好的设计,是为了我们的身心灵获得休息。至于什么是最好的休息,这也要由上帝定义,因为我们是他造的,他也最了解我们。

按照上帝的心意,首先,我们的心灵需要安息,而亲近他无疑是使我们的心灵最能得到安息的方式。所以节日中仍然要灵修和敬拜,这也是圣经给我们看到的,古人在安息日和节期所做的最重要的事。这不是表面的敬虔,而应该出于真诚的感恩,在节日里更能体会上帝在方方面面的赐福,岂能不向他献上感恩呢?而且这也是出于我们心灵的需要,唯有亲近上帝,我们才能在根本上重新得力。为什么有的人过节比平时还累,因为心灵没有得到安息,因为不藉着神,心灵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安息。其次,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假期可以适度补充睡眠,适度安排娱乐活动,只有节制、适度,才能对身体有益。此外,也可以利用假期探亲访友,关心他人,这就是遵循爱心的原则,避免我们陷入自我中心。而这些就是上帝喜悦的我们过节的方式和节奏。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你究竟要根据哪种节奏和方式过节呢?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二种挑战,也是我们今天祷告的第二个方向,具体而言就是求主使我们不被世界的节奏裹挟,能够勇敢的对它说不。愿我们今年春节都能过得充实而不疲惫,既欢乐也不失去里面的安息。

3、家人信主的挑战

第三个节日的挑战就是家人信主的挑战,这也是每逢春节都让我们倍感压力的问题。以往我们常把这一条放在祷告的首要位置,甚至我们只为这一条祷告。但其实我们应当把它放在最后一位,因为你内心如果不强大,在那些有钱的同学或者家人面前你还抬不起头来,你又怎能给人家传福音,又哪有力量影响家人信主呢?所以你要自己先爱上帝,自己先享受上帝,然后才能够谈得上给家人传福音。而且这方面的祷告不仅包括使家人信主,你也要求神保守你自己的心不被魔鬼伤害。如果我们的家人长期不能信主,魔鬼就可能借此大大攻击我们。无论你是不敢给家人传福音,或者你传了福音却不成功,或者你会内疚,或者你感到失败,或者对自己感到灰心,或者对上帝感到灰心,总之在家人不能信主的背后,有很多魔鬼可以攻击和控告我们的方面,所以我们也要为自己祷告。

面对家人信主的问题,我们要祷告先求神给我们信心,让我们相信上帝的主权,相信上帝的时间,相信上帝的慈爱,也让我们相信我们的祷告,虽然可能还不够,但是上帝已经垂听,即使我们的祈祷有时只是叹息,但是上帝也已记念我们里面的渴望。

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祷告求神给我们传福音的热情和紧迫感,也求神给我们传福音的机会,给我们传福音的口才,保守我们传福音的心态,也让我们看到神自己的工作。有时候不是你刚一传别人就能接受,但是那个种子已经进到他的心里面。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神使我们知道下一步如何为他祷告,或者帮助介绍其他人跟进,总之关于传福音的一切方面都需要我们祷告。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简单分享,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开口向神祷告吧。愿我们的心和我们的口都大大向神敞开,愿神奇妙的工作就在接下来我们的祷告中发生。阿们!

(本文是袁灵传道2017年1月18日在教会祷告会的分享 ,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当命运遇见恩典

文/Eason


春节过后,在地铁站里又能看到许多的农民工背着行囊、扛着包裹,来到城市里打工。每当看到这些农民工,我觉得他们就像我老家的某一位叔叔和伯伯,总会勾起我对故乡人事的记忆,更会促使我思考他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1

我的老家在西北一个偏僻的农村,村里的壮年劳力——我的父亲和同村的叔伯每年都去省城打工,家里的妻子、老人和孩子则留守在村里。从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记得村里的男人们为了养家糊口,既要在农忙的时候犁地种田、收割庄稼,又要在耕种结束后去工地上打工挣钱,因为孩子的学费、日常的开销、家人的疾病都需要钱来解决。

寒冬腊月的时候,建筑工地大多停工,村里外出打工的男人们一个个回到家里。每当我看到父亲笑呵呵的回家,那就说明他挣的工钱拿到手了,他可以给我们买东西过年;如果父亲显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那就是他的钱还被包工头拖欠着,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回来。

村里有一句顺口溜:“腊月八,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打娃娃。”我母亲说有钱的人家养一头猪,腊月初八杀了猪就能过个年;没钱人家的娃娃哭着要吃肉,但家长没钱买,只能打自己的娃娃出气。

记忆最深刻的是村里有一户人家,春节的时候因为没钱过年,家里孩子哭、妻子闹、老人骂,丈夫忍无可忍,把孩子丢在家门土坡下出气!村里人闻讯而来,我们孩子们傻傻地围观,男人们沉默着一根接一根抽烟,女人们皆抱着那个妻子哭……

2

农村生养的孩子多,一般家庭都有两三个小孩,一位妈妈在贫穷和劳苦中养大几个孩子,其忧烦与苦难远远大于欣喜和安慰。

我母亲生下我以后,一直都担心我的身体,由于我从小体弱多病、爱哭爱闹,母亲不知为我流下了多少眼泪。五岁的时候,我趴在农村架子车上玩耍,被倒下来的车子打翻在地,母亲看到满嘴流血、牙齿脱落的我,以为我危在旦夕,她抱着我跪在地上哭着跟神明许愿。

当我长大一些,我才明白村民们把一切自己无力掌控的事实,都归结为一个字——命!嫁一个穷人家是命,娶一个泼媳妇是命,生一个女孩子是命,患病卧床是命……

于是,合村庙宇里供奉的“神”和菩萨,成为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和阿姨婶婶的精神寄托,她们期盼这些偶像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平安。阳春三月,用来敬“神”的庙会请来了秦腔戏班,有些外出打工的叔叔伯伯会赶回村里,有的抱着公鸡,有的牵着山羊,进到庙里向“神”还愿。

3

我父亲一直在工地干活,直到2009年被确诊患了胃癌。起初,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当他意识到这是真相后也拒绝医治,要强的他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在工地上大干十年,给妻子和孩子挣更多的钱。

最后,父亲只好接受“命”的安排,接受我为他联系医院作胃切除手术。躺在病房雪白床单上的父亲,伸着一双被劳动磨损得有点肿胀、龟裂的手,粗糙的手指头上留有一些被工地上的利器割伤的疤痕,一如我妈妈的手。他的脸失去了往日的威严,眼睛里写满了拖累妻子和孩子的焦灼和不安。

手术结束后,我听从同学的意见,没有为父亲做化疗,而是直接带他回老家调养。母亲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情绪时好时坏的父亲,常常以泪洗面。母亲有没有像救小时候被车打翻的我那样跪求神明,我至今也没问过,村里人告诉我每想到自己的丈夫或许不久于人世,无助的母亲想过很多只有她自己才能想得出来的办法,但都于事无补,她在绝望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度过……

圣经上说:“我的良朋密友,因我的灾病都躲在旁边站着;我的亲戚本家也远远地站立。”(诗篇38:11)父母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发现危急关头连最亲近的人也是靠不住的,只能自己苦苦撑着,期盼奇迹的发生。

谁能料到父亲很快就能下地走路,吃饭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复查时体内的癌细胞没有扩散,起初严重的贫血逐渐恢复正常,这样的奇迹连医生都不敢相信!

我的父母也不会想到六年以后,圣经里那位赐人生命的救主将祂的应许显现:“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诗篇103:3-4)

4

父亲的生病,让我更加看到了“钱”的重要,因此也更加追求物质和利益,觉得只有挣更多的钱,才能防备不时之需。那时候,生活的意义对我来说好像只有一个,就是挣更多的钱!但同时,我又觉得日子总是浑浑噩噩,好像一切都没有意义。

忘记了是哪一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发生枪击事件,连同凶手在内共计33人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校园枪击案。生命的消逝总让人惋惜,我在为那些无辜的学生难过的同时,听到广播里说美国人民点燃了33根蜡烛,为33个灵魂祷告,慈悲的牧师讲道:“这里的每一根蜡烛都象征着一个生命,它们现在都很平静,我相信他们都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安息。当那位凶手在开枪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灵魂在地狱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灵魂在一起,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

听了牧师的话,我很震惊:什么样的信仰如此博大宽厚,连制造凶杀的罪犯都能饶恕?回归到圣经,我才看到耶稣说的话:“爱你们的敌人并为那些迫害你们的人祷告。”(马太福音5:44)那一刻我相信耶稣基督是真正的神,宇宙万物没有祂这样的慈悲和怜悯。为了坚定我的信心,我专门看了电影《耶稣受难记》,影片里耶稣受刑的鞭伤和钉痕,至今想起来依然血肉淋淋。连着几天我的脑海里就一直回响着耶稣被钉十字架上的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

2012年,我找到了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耶稣基督!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小组参加聚会时心灵深处受到的触动。弟兄姊妹一起唱赞美诗、读经、祷告,分享着彼此对父母、家人、弟兄、姊妹的爱与关怀,将喜乐平安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的心被弟兄姊妹的歌声和经文感动,好像仁慈的上帝也对我发出呼召,让我融入到这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大家庭。我喜爱这样的氛围,感受到了平安的心情,我这颗无主的心灵终于找到了满足的安慰。

2012年的12月30日,我在教会受洗。在教会的服侍中,我认识了自己的妻子,2015年我们结婚,2016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

5

更加让我备受安慰的是,上帝垂听了我一直以来为父亲和母亲灵魂得救所献上的祷告,如今他们全都归到耶稣基督的名下!

母亲不识字,对上帝的话语却特别渴慕。祷告的时候我就听见她说:我的阿爸父,小孩子是睁眼瞎子,求你像治好瞎子一样打开我的眼睛,好把你的话常常记在心上……晚上躺在床上,她口里念念有词,原来是为孙子祷告能睡好觉,为我父亲祷告照顾好自己不生病,为我弟弟祷告他的婚事早日定下来,为我妹妹的两个孩子祷告好好上学,也为老家教会里一位婆婆的孙媳妇闹离婚祷告,更加迫切为一位因着信主遭丈夫殴打的姊妹祷告。

我说妈你现在是真信了,她说自从信主后心里彻底把好多东西都放下了,再不为我们几个孩子担惊受怕,也不把痛苦和难受憋在心里,想到什么就向神诉说、倾倒出来,心里变得又轻松又敞亮。

母亲还说你爸信主以后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对我脾气那么大,现在知道放羊回家帮我在灶头上烧一把火,还会对我嘘寒问暖,以前想都不敢想。你爸以前得病的时候,我心里可害怕了,现在我把他交给了神,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

经历了福音对我和家人的生命改变,我也把这奇异的恩典分享给了村民,如今另外一户农民工的家庭(我二叔、二婶和儿子、女儿)也完全被福音得着,他们都接受耶稣基督作为生命的救主。我们两家人组成了一个聚会点,常常在一起祷告,一起赞美,一起分享神的话语。二叔的儿子被神大大使用,这段时间非常火热地服侍老家的教会,不仅参与跨省的培灵会,还探访分散在各个村子的弟兄姊妹。

我相信上帝眷顾这块贫瘠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千千万万的农名工,唯有认识改变人生命的耶稣基督,才能脱离罪恶的捆绑,活出新的生命,得着永远的拯救!愿上帝在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和农民工中开展工作,愿祂的救恩临到每一片土地、每个人心里!

基督徒春节回家面临的挑战——访谈小方

采访、整理/李锋

峰:此次回家你遇到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方:我这次主要的挑战是给癌症晚期去世的大娘(大伯的妻子)传福音(今天得知她已经去世了)。以前传的时候比较唐突,而且没有说服力。

先说一下我们家的信仰情况。我父母愿意信主,但是对真道了解比较少。之前我因为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好见证,信心软弱,没什么权能(帖前1:5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于是祷告说,希望镇上的弟兄姊妹能够跟我父母有连接,建立关系。记得有一次听爸爸分享了他眼里的牧师。我们镇上的牧师是三自的,领国家薪水,自己也开了一个杂货店(他不是全职牧师)。有一次我爸爸在牧师的杂货铺看到了一件事:有个人过来买东西,牧师找给他找了一张20块的人民币。那个人过了会儿又回来,说这20元是假的。牧师说:我应该没有给你找假钱,不过没关系你拿过来换吧。牧师给了他一张新的,那人就拿了。牧师当场把假的20元撕了,那人说你不要可以给我,干嘛撕了啊。牧师说这是假的,留着还能做什么呢。爸爸当时觉得这个信耶稣的还是挺可靠的——好见证。后来又有一些时间,牧师邀请他去教会,他也愿意。

当然,在这之前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值得一提——大家可能也知道,有较强传统文化的闽南人,很多人不会因为只是看了牧师的好见证,就愿意去教会的。在我信主了好几年之后,有一次我借着一个机会,问家里能不能处理一下那些偶像(闽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的偶像)。我妈就按照她的方式求问了她的『神』,说可以。我刚开始以为妈妈只是暂时的去除而已,没想到是整个系列的改信。他们从那之后,不但不拜偶像,也不祭祖了。记得我是从2012、13年开始,家里的偶像、祭祖、烧香全都没有了。妈妈那时候不信主,她不祭祖的理由,一个是自己的儿子已经信耶稣了,自己也很难继续祭祖,二是闽南的各种天公(闽南人信『天公』的,甚至可能比信『妈祖』的多,至于『天公』的名字是什么,不太好说,可能就是祭天吧)、祖先祭祀太麻烦太累了(这点甚至一些邻居和亲戚都赞同我妈)。我妈妈就想着和那些无神论者一样,过一个无神论的生活。爸爸对家庭传统的信仰,也基本属于风俗性的追随,并不真的相信有神鬼之类的——甚至刚过世的外公跟我表达过不信鬼神。想到这点,我都有点感谢共产党,是他们把闽南这么有着牢固的宗祠文化和传统民间信仰的地方,变得如此的『世俗』与无神论。

锋:有不少异教徒是先转变成无神论者再变成基督徒的。

方:对。我家人也是先是无神论,再平滑走到现在愿意信主,这并不容易。现在整个宗祠都知道我们家已经改信耶稣了(100-200人左右的宗祠)。在我爸对基督信仰基本处于无知时,竟然还是凭着微弱的信心,盖新房子没有找风水先生,而是决定问牧师,按照基督教的习俗来。甚至乔迁的时候,他竟然专门邀请当地教会的牧师长老执事和弟兄姊妹来给我们家祝福暖房。爸爸还专门在一层客厅中间的闽南风水画之上,按照家乡一些弟兄姊妹们的做法,镶了个红色十字架。

锋:你们那里基督徒建房子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方:牧师告诉我爸说没有什么习俗,做个祝福祷告就行。乔迁时教会的同工过来一起唱诗祝福,这也是一种探访的方式。

回到刚才第一个问题——今年的挑战。大娘是癌症晚期,特别痛苦,去年腊月的时候开始全身无时无刻的疼痛。我刚开始在电话上给她安慰,后来过年去看望她。看望她的时候,想传福音,但平时与她关系不深,觉得第一次在她病重的时候见面就传福音,比较唐突;在宗祠文化压力下心里也不太平安,不敢说(以前给外公传过,但舅舅们比较反感)。在犹豫中,有一天启发的海洋姊妹提醒我,有没有给大娘传福音,我就更加迫切祷告。那天,我心里突然有句话:直接给她讲耶稣比较唐突,但可以用一种比较缓和的方式(大娘一个人比较孤独,需要人陪伴,她和我们家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比较好),我可以给她唱赞美诗嘛。后来我就去了,在征得她的同意之后,唱了一首又一首,她说挺好听的。我边唱边解释歌词讲的是什么,也就带出了福音的基要真理,特别是基督徒面对死亡与永生的看法。她听了之后,就分享说,她以前自己听一个牙医给她传过福音,和我讲的一样。我跟她说信主挺好的。

锋:在她弥留之际有没有重新表达过对信仰的认识?

方:她只是说我和那个牙医讲的都一样,但是拦阻自己信主的,就是自己一辈子是拜佛的。我也跟她讲了基督教对死亡的看法,甚至提到一句经典的话,『对于信耶稣的人,死亡就像是地平线上的一道门,穿过这道门,信耶稣的人将走向永生』。她应该是听懂了。

锋:你们闽南地区基督徒对祭祖是怎么看呢?完全不参与吗?

方:分两种情况。一个是在出殡的时候,基督徒行注目礼,不用下跪和烧香。但是祭祖时完全不参与。我个人认为该有一个缓和。

第一,在亲人即将离世时,应该有充分的,甚至胜过世人的临终关怀,叫别人看出你的善。

第二,出殡的当天,我有点不是很赞同闽南基督徒完全不下跪的教导。记得以前参加过一个婚礼,一个中国的校园同工嫁给了韩国的同工,婚礼上韩国同工直接在父母面前下跪,但是他们知道中国人没有下跪的习惯,就没有勉强妻子。今天的主日讲道也提到,亚伯拉罕向赫人买地时也向他们下跪。这样说来,下跪可以只是一个道德上而不是属灵崇拜意义上的表达——也就是,出殡时,可以用下跪来表达对长辈的感恩(生养之恩)和缅怀。

第三,祭祖时可以主动去扫墓,但不是烧纸钱,而是用一些其他的媒介表达缅怀,比如鲜花。不参与祭祖,也不用其他方式缅怀,别人可能不会在意你是在『虔诚恪守闽南基督教习俗』,而是认为你不孝,数典忘祖,大逆不道。

锋:基督徒有两种倾向。一方面又要与世界分离,以免陷入试探和罪恶当中;另一方面又要让世人看到基督徒好的方面,又必须和平相处,最起码不能让他们认为你在道德上是败坏的。

方: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讲『出世』和『入世』之间是有关系的。文章认为,基督徒会经历先『出世』——『分别为圣』,然后经历再『入世』——『道成肉身』。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他不是只给了一些诫命,而是亲自进入一个污秽罪人的环境。在『礼仪之争』之后,我们中国基督徒很多时候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好像更多的是『出世』——当然,内地会的做法暂且不在此列。韩国的习俗是很重的,但是韩国的基督徒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比较好。中国的基督徒恰恰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一个是『礼仪之争』,另一个是『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中国人』的清末『治外法权』司法问题。在中国强大的传统文化和无神论民粹爱国主义面前,基督徒如何处理『分别为圣』与『道成肉身』的关系,如何处理传福音与做见证行善的关系,则是还需要更多的反思。

锋:传统的礼仪有没有可能被基督信仰更新,被赋予一个新的含义?仍然是旧的形式,但是有了新的含义。

方:这方面有很多可以做的。礼仪承载的,往往是道德。不少我们很作呕的礼仪,更多可以看作是国人对某种道德观的不正确表达与实践。我小时候对基督教(闽南叫『吃教』)的初印象,是这样的:我有一个亲戚信主了,根据闽南基督教『不可吃』祭物的传统,他每次从外地回家,家人都不得不给他准备另外的食物(过节时,闽南地区很少有没祭祀过的食物)。其他的亲戚对此很有意见:你从小就吃这些东西长大的,现在还会毒死你不成?在他们看来,基督徒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行为,基督教充其量,主要是奇怪的精神洗脑的宗教——唯恐避之不及。在我的个人领受里,其实我们应该效法保罗,向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向律法以下的人,就做律法以下的人;向外邦人,就做外邦人;总是要多得一些人。

面对传统礼仪,我们可以抓住这礼仪要表达的那个核心道德,用新的形式替换那旧的仪文。这包括善行、孝敬、圣洁、关怀、和睦、相爱、平安、爱心、亲情、相交、包容、健康等。我们不需要一定要采取最极端的对抗和消除异己的方式,而可以考虑『替换』——好比圣诞节的来历一样,如何成功转型那些不正确的道德表达(不正确的礼仪),也是我们将来可以做的。

锋:你谈话中偶尔提到的『礼仪之争』具体指的是什么?

方:我指的范围比较宽泛,并不是专门指清朝发生的『礼仪之争』,而更多是中国本土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爱国主义思潮的冲突。孙老师有一句话:我们今天仍然在受迫害,这迫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在为以前的弟兄姊妹和传教士的一些做法还债。这是我们需要在神学上反思和回应的地方——我相信晓峰牧师的观点:很多问题都是神学问题,神学建设不够就是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至今,闽南的基督教仍然没有在神学上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甚至间接拦阻了一些人信主。

锋:我们再回到较小的话题上来。今天很多城市里的年轻基督徒每年回家的时间很有限,很难保持和家乡的密切接触。然而家乡的礼仪之争却是常常上演的。在这样一种格局下,你认为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方:我个人的经历是能做的不多,但是我们可以祷告啊。比如我曾经的祷告,就是求神感动家乡的基督徒给我父母传福音,建立关系——感谢主,现在我爸妈与当地教会开始有来往。想起小白牧师说的一句很受用的话:有人说,在守望教会的户外敬拜陷入当下的时局中,我们看起来什么都不能做。这不对,我们可以祷告啊。祷告比『做点什么』更重要。同理,如果我们不能花时间为家人祷告,我们还想做点什么呢?另外,你说基督徒每年回家的时间很有限,我想这也是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关心家人的时间那么有限?可否做的更好?我们理解大家的工作和北京家庭的压力大——只是,就连『为什么工作压力也这么大?家庭压力这么大?』也是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总可以有做得更好的地方』(恩平师母语)

锋:好的,谢谢小方对基督徒春节回家这一话题的回应。
方:谢谢。
2017年2月12日于中关村海对面餐厅

回家奔丧

文/咏莲

今年的春节对我们家尤其是对我爱人来说是最难过的一年,因他亲生的母亲于除夕前3天过世了。(注:他身世特殊,有养母,前几年也已离世,信主)这消息太突然太沉重了!突然在于,我婆婆是在所有人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发心梗一睡未起;沉重在于,这世界上最爱他的人未及见上最后一面已是生死两茫茫而且尚未归信,再会无期!本来我们今年不打算回去,已订了去海口的机票,一接到电话马上办理退票全家改飞云南。

我们没赶上葬礼,因我们当天赶不回去,而他家乡的5个哥姐妹考虑到马上过年不好办事,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办葬礼、出殡,等我们回来再立碑。对基督徒来说,参加由不信家人主导的葬礼时,一定会遇上“以传统祭拜表达孝心”以及“不可拜偶像”之间的试炼,只要真理清晰、心意坚定、提前祷告并合宜表达,神总会给人奇妙地开一条路可以胜过,这样的见证比比皆是。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相比有些肢体所面临的挑战(比如逝者是不信的配偶之父母),双方信主、信仰受到家人尊重的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算不得什么,可以从容胜过。大年三十那天,我们随同父亲、手足及其家眷上山为婆婆立墓碑。不信的亲人们就以他们自祖辈沿袭下来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哀思,同时祈求亡灵的保佑。立碑之后他们从大到小一个接一个在墓碑前下跪、上香、表白,接着是烧纸、献饭……站在不信者的角度,我也能理解他们,人总是习惯“做点什么”来表达情感、赚取护佑,习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和仪式承载这份努力,这样踏实。这种偶像崇拜的模式从自至今没改变。人很不习惯、也不敢相信什么也不做单单靠“心灵和诚实”就白白地得着恩典。因此,我更加深切体会到每位能来到神面前的人绝对是神的恩典,也是奇迹,更加感恩自己得到这恩典。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 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弗2:3-5)

既已蒙恩,我和我爱人对不履行这些“孝行”仪式就没有什么纠结,提前跟一个妹妹打了个招呼,只是出于对母亲的爱及感恩之故,向老人之墓鞠了一躬,父兄姐妹也不见怪。因为他们多年来见证了他的爱,深知这个儿子虽然过继给了无儿女的大伯家,却分毫未减少对亲生父母及手足的帮助。当年在五妹想复读、六妹自费读书而苦于无钱时是哥哥从微薄的积蓄中慷慨出资,在父亲有机会集资买教师福利房时是他出资力顶……这次我他的爱不在语言和舌头上,而在行为和诚实上。 逝者已往,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待生者。这次我们回来主要就是陪老父亲,为此我们没主动联系任何同学、朋友,我爱人谢绝了一切饭局、茶局。我们陪老父亲散步、看电视,给他做想吃的饭。

当然真正的挑战不在胜过那些仪式及尽孝,而在于长久敏感于与神同工赢得亲人的灵魂。我相信所有信徒都会有同感:就是再没有什么事比得人灵魂的事让我们感到无能。抢夺灵魂的事任重而道远。既知道这是神的工作,除了切实付出爱和积极营造表达信仰的机会,更需要付上恒久的、足够的代祷甚至禁食祷告。婆婆的突逝警醒我和丈夫,我们对亲人灵魂的真爱还是太少了。在传福音方面,我对他家人的热情远不如我家。我总认为他家的福音应该主要由他传,客观上他家人也的确更看重他。求主赦免我们,加负担和爱的力量给我们,趁着讲的和听的都还有今日,多传福音。

“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林后5:18)

一个鸡腿引出的故事

文/小雪


每逢春节,除了“信二代”以外,大批年轻的弟兄姊妹就面临回故乡的糟心事,担心被逼婚啦,担心七大姑八大姨的闲话啊,担心回家遇上祭祖上坟啊……总之因为信仰被逼迫的感觉油然而生,不自觉地就和网络上的“父母皆祸害”结成统一战线了。我有时候会想:基督徒在信主之后,能不能换一个思路思考问题呢?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是否是有益处的呢?尤其是在面对父母至亲的时候。我想到大约十年前听来的一个故事:

大约十年前,我参加一个神学院的敬拜夏令营。神学院请来了北美、东南亚、港台以及内地的专业音乐指挥带领唱诗班的排练,有牧师指导灵修,祷告,圣餐,敬拜……其中一位北美音乐家在介绍她们家兄弟姐妹带领孩子为父母祝寿成为传福音的见证时使用了祝寿现场的一张照片,在座的不少学员开始议论:他们在下跪啊!这是拜偶像!此后几天中,还有学员议论纷纷。后来,一位东南亚来的L牧师给我们讲了他自己的故事:

L牧师是在高中阶段开始接触福音并且信主的。初信的热情似火,立刻回家砸碎偶像。L的父亲早逝,L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独立支撑抚养L长大。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每逢春节过年,L的母亲按照习惯会将一只烧熟的鸡供奉在L父亲的遗像前摆一摆,然后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自从L信主之后,坚决不肯再吃拜过偶像的食物,包括祭祀过父亲的这一只鸡。母亲拿不出两只鸡过年,又心疼儿子过年吃不到肉菜,于是只好把一只鸡砍下一只鸡腿供奉在遗像前,剩余的大部分鸡拿给儿子吃。

L牧师说:年轻时我觉得母亲让我吃祭拜过的食物就是对我的逼迫,等我有了一些年岁,慢慢懂得一些事理之后,才替母亲想:母亲爱父亲,一只鸡是她对父亲爱的表达;母亲也爱儿子,心痛儿子不能吃上这只鸡。我以为我是为信仰而抗争,却不知我是在逼母亲在爱儿子与爱丈夫之间做选择。我赢了,母亲只好把给丈夫的爱压缩到就剩下一只鸡腿那么一点点……我是为信仰受逼迫吗?我是用我的信仰在逼迫我的母亲,借着她对我的爱逼迫她。

L牧师的故事常常让我思想:耶稣的爱应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博大,因为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将恐惧除去了。那么,我们信主之后的生命样式是更加有爱了吗?一个更加有爱的生命是否能够创造出更有意义的形式慎终追远,引领文化的更新,而不是处处设防,时时抵抗的心态面对家人和亲人?我们基督教会内的婚礼、追思礼拜的方式都对我们不信主的家人朋友具有吸引力,圣诞节、复活节的节庆也得到许多人的认同(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那么,是否我们有新的方式替换清明扫墓,春节祭祖?除了可以用鲜花代替烧纸,用蜡烛代替上香,我们还能做什么?比如主动参与家族的历史记录?做影像PPT,做视频的访谈,建立网上的纪念园……让传统文化被基督更新圣化。总之,我们不是被动挨打的受害者,而是更加爱我们的亲人的福音传播者。

“我反抗了你的沉默”——电影《沉默》观后

文/陈亮


电影《沉默》改编自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江户幕府迫害天主教徒的背景下,葡萄牙传教士葛尔贝(亚当•德赖弗饰)和罗德里格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偷渡来到日本的友义村和五岛,信仰天主教的村民们大为欢欣,为他们提供了藏身之处,两人在官差的严密搜捕下进行秘密传教。之后,吉次郎(渡边谦饰)将罗德里格斯出卖给了官府。罗德里格斯被官府用各种卑劣的办法逼迫弃教。而被捕的葛尔贝一直不愿退教,他追随被处以水刑的教徒自杀身亡。罗德里格斯的恩师——二十年前来日本传教失踪的费雷拉(连姆•尼森饰)又突然出现,身着武士服的他已经失去了信仰,还逼迫罗德里格斯退教。罗德里格斯必须在为了拯救众教徒而退教和忠于信仰殉教之间做出选择。为了保护信徒,罗德里格斯神父弃教成为了日本人冈田三右卫门,死在了日本。

这部电影我看的时候,感觉很沉重:画面内容上,“水磔”、“云间地狱”、“穴吊”……这些日本江户时代的刑罚透过电影画面展现出来,让观者颤栗;电影手法上,电影配乐没有用大部头交响曲,而是使用自然声音烘托气氛,再配以突兀插入的镜头终结平缓的叙事,又让人会产生被刺痛的感觉。更让我感到沉重的是,主人公自己没有遭受酷刑,但是却被用这样的办法逼迫:如果你不弃教,你就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人因为你而被折磨致死;而你要做的只是“形式”上的“肉体弃教”——踏绘(日本人在德川幕府时期发明的仪式,为了探明人是否是基督徒。踏绘有背弃基督教的意思,禁止基督教时曾经下令要所有教民践踏以示叛教,违抗者处刑。在禁止基督教后亦用于测试进入当地的荷兰人是否传教士)。按照王怡牧师的话,“日本史这一时期对基督徒迫害的残酷性,远超过中国史,几乎只有罗马尼禄时代可以相比”。现今,我们当然没有被用杀害亲人来威胁,虽然中国家庭教会经历过并也正在经历着:你就签个字嘛,加入嘛,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电影的主人公罗德里格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踌躇满志;第二个阶段,经受试炼;第三个阶段,沉默至死。他个人的生命历程,反映出了江户时期日本对基督教迫害的程度以及他本人的个性色彩。

在第一个阶段,友义村和五岛,面对受尽苦难却依然虔诚的渔民们,罗德里格斯的内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五岛,他为上百个成人发圣餐。我觉得他大概有属灵的骄傲:电影中当他在小溪喝水的时候,在水中他看自己的影像变成了耶稣的样子;他和他的同伴在友义村的时候,也常用“惊恐”“虱子”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村民和环境。一个虚心的事奉者,他会认识到事奉乃是上帝的怜悯和恩待,不是为了改变别人、改变教会,而是首先认识到自已比别人更需要被上帝改变,这样他才不会落入自义和骄傲中。也许是他的骄傲,让他低估了当时环境的危险,让他以为他会给日本带来改变,也让他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如他的口才)和无畏(如对殉道的渴望)来面对随之而来的试炼。另外,这段时间,主人公也看到了日本的村民对基督信仰的理解与真理存在偏差,以及村民看到神像、念珠、十字架的那种兴奋和喜悦,更让神父担心这些村民堕入了偶像崇拜的境地,这也对应了电影后面日本官长所说的“天主教在日本已变成莫名其妙的东西”。


在第二个阶段,本应是主人公面对各样试炼决意誓死不弃教的故事。但最终的结果,却与他之前所思所想完全不一样了。有三个场景,对他心灵的冲击是逐层递进的:一,他的同伴的死。日本官府卑鄙地告诉葛尔贝,说罗德里格斯已经弃教了,并且让他目睹了不弃教的神父葛尔贝所带来的后果——信徒被执行水刑,以及葛尔贝因此跳水自杀,并且奉行大人还嘲讽了主人公,你还不如葛尔贝,最起码他的名声是清白的;二,见到已经成为日本人的费雷拉。费雷拉在写关于医学和天文学的书,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能感觉自己是有用的,还写反对教义的《显伪录》,甚至费雷拉与他说话的内容也是令他惊愕不已:1.天主教在日本无法生根。2.信徒们的死不是为了天主,而是为了“你”。3.哪个主?在日本主是“江山”、“大日”,在日本找到了“本性”以及主的意义。要知道,罗德里格斯面前的可是他的恩师,他来一直想寻找费雷拉,是基于“最坚强的人(费雷拉)的变节对教会意味着什么”才来到日本的。三,在我看来最冲击心灵的场景是,狱中上层墙壁上刻着费雷拉写的拉丁文“赞美祂”,下层是五个人承受“穴吊”酷刑。他问主:“你与我同在吗?”即影片开始时并且一直贯穿全片的疑问:“上帝为何沉默?”。电影中,他看到“踏绘”的神像时,听到了声音:“踏吧,踏吧,我来就是为了让你蹋,现在你的生命和我连在一起”。这个声音让主人公和观众都有了安慰。

在第三个阶段,有过屡次欺骗、背叛行为的吉次郎,竟仍然找他告解,而后吉次郎因身藏神像而被处决,竟因此实现了他一直不敢的殉道。吉次郎这个人物实在耐人寻味:在重重逼迫来临的时候,我会不会就是那个吉次郎?甚至还不如吉次郎?影片中耐人寻味的还有这两句对话“我反抗了你的沉默”“我和你一起受苦,却从未沉默”。罗德里格斯说他不再是神父,至死没有再祷告。他有日本妻子,生了小孩,最后被当做佛教徒火化,但影片片尾却是他的手中被放入了一个十字架。

《沉默》这部作品,不是让人讨论上帝是否沉默,因为人无法全然理解全知全能的上帝,当我们用“沉默”这个词来形容的时候,上帝依然在掌管看护这个世界;这部作品更不是用来阐述哲学思想,讨论所谓“伊壁鸠鲁悖论”的。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沉默》与真实历史人物的姓名、故事肯定都是不一样的,但作品却体现出艺术上的真实:真实地表现出当时历史的残酷,真实地反映出作品人物的内心,最终也真实地拷问着观看作品的我们!

PDF下载

 

  • 《@守望》第132期——我信教会
  • 《@守望》第131期——与神和好,与人和睦
  • 《@守望》第130期——末后世代,建造家庭
  • 《@守望》第129期——疫情与福音(二)
  • 《@守望》第128期——疫情与福音
  • 《@守望》第127期——关怀与陪伴
  • 《@守望》第126期——亲密关系
  • 《@守望》第125期——亲历3.23
  • 《@守望》第124期——祷告
  • 《@守望》第123期——回家
  • 《@守望》第122期——重拾异象
  • 《@守望》第121期——感恩,2018!
  • 《@守望》第120期——面对数字化产品
  • 《@守望》第119期——单身弟兄
  • 《@守望》第118期——单身姊妹
  • 《@守望》第117期——十诫
  • 《@守望》第116期——关注青少年
  • 《@守望》第115期——兴起弟兄
  • 《@守望》第114期——这个世代的青年
  • 《@守望》第113期——户外敬拜7周年
  • 《@守望》第112期——团契生活
  • 《@守望》第111期——孝敬父母
  • 《@守望》第110期——读点神学
  • 《@守望》第109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108期——感恩
  • 《@守望》第107期——基督徒的财富观
  • 《@守望》第106期——青宣大会
  • 《@守望》第105期——守约
  • 《@守望》第104期——宗教改革500年
  • 《@守望》第103期——家庭建造
  • 《@守望》第102期——陪伴•关怀
  • 《@守望》第101期——户外敬拜6周年
  • 《@守望》第100期——读经
  • 《@守望》第99期——回家
  • 《@守望》第098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097期——感恩之心
  • 《@守望》第096期——关注宣教
  • 《@守望》第095期——关于祷告
  • 《@守望》第094期——软弱之道
  • 《@守望》第093期——悔改之道
  • 《@守望》第92期——婚姻之道
  • 《@守望》第91期——教养孩童
  • 《@守望》第90期——职场呼召
  • 《@守望》第89期——户外敬拜五周年
  • 《@守望》第88期——纪念国永
  • 《@守望》第87期——家庭敬拜
  • 《@守望》第86期——务求传福音
  • 《@守望》第85期——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 《@守望》第84期——操练敬虔(二)
  • 《@守望》第83期——操练敬虔(一)
  • 《@守望》第82期——为主而活
  • 《@守望》第81期——人生标杆
  • 《@守望》第80期——性别认同
  • 《@守望》第79期——里外更新
  • 《@守望》第78期——穿上新人
  • 《@守望》第77期——户外敬拜四周年
  • 《@守望》第76期——我们向主要什么
  • 《@守望》第75期——我不以福音为耻
  • 《@守望》第74期——圣诞节传福音
  • 《@守望》第73期——感恩
  • 《@守望》第72期——户外拘留时代(八)
  • 《@守望》第71期——户外拘留时代(七)
  • 《@守望》第70期——户外拘留时代(六)
  • 《@守望》第69期——户外拘留时代(五)
  • 《@守望》第68期——户外拘留时代(四)
  • 《@守望》第67期——户外拘留时代(三)
  • 《@守望》第66期——户外拘留时代(二)
  • 《@守望》第65期——户外拘留时代的开始
  • 《@守望》第64期——户外特刊
  • 《@守望》第63期——户外三周年
  • 《@守望》第62期——小组•家(二)
  • 《@守望》第61期——小组•家(一)
  • 《@守望》第60期——圣诞月•传福音(二)
  • 《@守望》第59期——圣诞月•传福音(一)
  • 《@守望》第58期——数算恩典
  • 《@守望》第57期——我和守望(二)
  • 《@守望》第56期——我和守望(一)
  • 《@守望》第55期——梳理户外敬拜
  • 《@守望》第54期——户外敬拜中的忍耐
  • 《@守望》第53期——关注单身弟兄
  • 《@守望》第52期——关注单身姊妹
  • 《@守望》第51期——社会服务
  • 《@守望》第50期——关注职场
  • 守望网络期刊第4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