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守望》第63期——户外三周年

《@守望》第63期——户外三周年

简讯:

1、3月9日,本主日有28位弟兄姊妹因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其中包括周五及周六分别被带到宾馆看管的两位姊妹。部分弟兄姊妹不久被释放;其余的分别被带到西区、苏家坨、温泉、豆各庄等四个派出所看管。截止下午17点50分,所有被扣留的弟兄姊妹都自由了。

2、3月16日,本主日有28位弟兄姊妹因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部分弟兄姊妹不久被释放;其余的分别被带到田村、苏家坨、温泉、豆各庄等四个派出所看管。截止19:00点,所有被扣留的弟兄姊妹都自由了。

3、3月23日,本主日有28位弟兄姊妹因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也有一些弟兄姊妹上午被看在家中不能出门。部分弟兄姊妹不久被释放;其余的分别被带到西区、苏家坨、温泉、甘家口、香山等五个派出所看管。最后一位被关在甘家口派出所的弟兄于晚上11点40分才被释放出来。

4、3月30日,本主日有30位弟兄姊妹因参加户外敬拜被扣留;也有一些弟兄姊妹上午被看在家中不能出门。部分弟兄姊妹不久被释放;其余的分别被带到西区、苏家坨、田村、豆各庄、香山等五个派出所看管。最后几位被关在豆各庄派出所的弟兄姊妹于下午5点多被释放出来。

5、复活节洗礼(初级)课程于3月22日(礼拜六)下午14:30在西屋1202开始,共4课。洗礼定于复活节(4月20日)举行。

6、唱诗班2014年度招新开始:条件:已受洗,愿意委身守望教会并且目前稳定在守望教会的小组或事工部门,有一定的唱歌恩赐,能够接受唱诗班的纪律坚持参加排练者均可报名成为预备成员。在经过乐理培训考试合格并稳定参加排练三个月以上之后,可转为正式成员; 报名:西屋国际C座1202,主日晚18:00—20:00。

7、第18期启发课程介绍餐会于4月12日(礼拜六)晚17:30在西屋1202举行,报名后将正式开始启发课程。

8、守望教会姊妹祷告会于3月21日(礼拜五)正式开始,欢迎本教会的姊妹们前来参加。时间:每礼拜五上午9:30-11:30;地点:西屋国际1202。

9、图书馆于3月29日举办第一次读书会,孙毅长老主讲,题目是“属灵阅读:读什么和怎么读”。读书会是教会图书馆今年新增的活动,旨在为弟兄姐妹的读书分享和讨论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10、下一期(64 期)《@ 守望》的主题是“母亲的角色”,欢迎姊妹们从母亲的角度写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梳理上帝赐给母亲这个角色的使命。截稿日期: 5 月1 日投稿信箱: shwchurch3+ej@gmail.com。


 热点关注

户外敬拜三周年之际 北京守望教会 告会书
在户外敬拜即将满三年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看到并确认神在现阶段对我们教会的带领,以此恢复我们起初的信心,坚定我们今天的脚步,“把下垂的手举起来、发酸的腿挺起来”,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基督;与此同时,我们盼望全教会能在主里面合一。

当前中国家庭教会的政治挑战/王怡牧师
中国的城市家庭教会在今天面对中国的政治的时候,需要首先看到自己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的一个身份,看到作为一个不同于政治国家的一个新城邦,一个中国市民社会的雏形的这样的一个角色和地位,带着祝福未来的中国社会的心去面对政治的挑战。


 敎牧书信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晓峰牧师
为何把尊主名为圣放在第一教导的位置上呢?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恳求,不如说这是一个命令和宣告,是一个敬拜和呼召。主祷文的第一句话,其实就是愿荣耀都归给你,愿普天之下的人都来敬拜你。

神国临在的争战/孙毅 长老
虽然教会群体存在于世界的主要使命并非是让专制的社会制度崩溃,正如耶稣来本意并不是要在地上产生纷争;但如果这种专制体制就是要以这种偶像崇拜来奴役人的良心与思想,这两个社会关系的冲突与争战就在所难免。

忍耐生老练/ 小白 牧师
正是借着在过去三年患难日子中的忍耐,主奇妙并充满恩典地在教会和弟兄姊妹生命中生出了前所未有的老练(即成熟),以下三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异象的清晰、工人的兴起、生命的成熟。


 户外三周年

共同持守 一起成长——户外敬拜三周年思考/樊春良
不是每个教会都需要走户外敬拜的道路。但对于守望教会来说,正如教会告会众书中所说:“不能背离主藉着‘山上之城’的异象对我们教会的带领,我们不能因为有关部门的干预、打压和逼迫,就改变我们对基督的顺服。对我们来说,它关乎教会是否忠于元首基督的信仰立场。”

给C老师的一封信/祖潘
人们都说,学生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也因此常常被人利用。我参加户外敬拜,也因此往往被周围的人看为激进。然而,我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那就是单单去敬拜主,在世人面前做那“灯台上的灯”。

神在户外敬拜中操练我/李启民
主耶稣责备跟随他的门徒“小信”,我也是小信的人。户外敬拜开始,有关
部门扬言要解散治委会(或者改组治委会),我就有些担心。我更担心的是教会的牧者会被拘留甚至坐牢。

户外所给留给我的/虎兰
户外是你一白遮百丑的修饰吗?户外是你向自己证明自己的方式吗?户外是你向教会向弟兄姊妹证明自己的方式吗?正如牧者说的,你去的时候带的是被宰之羔羊的心吗?对我而已,如今户外是我来敬拜上帝的方式,仅此一个原因。

主啊,我们在这里/建华
在此,特别纪念那些为主和群羊的缘故、甘心摆上自己的牧者。我想你们是主在有形教会设立的灯塔,你们是群羊的属灵遮盖,在主里真诚的道一声:牧者们,辛苦了!上帝愿意你们勇敢,你们被关在家里,就是做上帝的工了,就审判这个世界君王的不公义。

品尝户外初期的甘甜——小记3·23日户外经历/石鹏
“石鹏,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艰难不必走。神帮你补上了户外初期的这一课,但是在你能承受得了的时候。神的带领何等奇妙!”


微分享

微分享之微博微信摘录


 属灵阅读

反思灵修生活的好工具——读《神圣的拥抱》 /武昕
《神圣的拥抱》一书以基督教灵性主题,书名正取自上面那段《公祷书》中的描绘,这一灵性观的核心就是“神与我们联合,我们与神联合”。


 父母学堂

教养子女的目标和原则/晓峰 牧师
父母也无需为孩子将来走什么道路承担责任,你只要照着上帝的心意来教养他,把他交在上帝手中就可以了,就像刘志雄弟兄所说的,上帝将来不会看你的孩子的好坏来审判父母,而是看你是否是一个好父母来审判你。


祷告分享

守望教会2014年4月祷告题目


主日讲章

我们必以慈爱诚实待你——2014年3月16日主日讲章/ 晓峰牧师
在你们中间有永生神——2014年3月23日主日讲章/袁灵传道
也要使你们永远敬畏耶和华——2014年3月30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当前中国家庭教会的政治挑战 文/王怡牧师

美国神学家尼布尔曾经给政治有一个定义,他说一个社会的形成就是政治,他说政治就是直到一个社会的形成。因为有一百个人或者五百个人不代表有一个社会,就好像一辆波音的飞机,我坐飞机到香港的时候,这一班飞机出现了故障,后来他们就派了一个很大的波音757的飞机,把三个航班的人一起塞了进去,差不多坐了四五百人。这四五百人并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如果我们假设它遇到空难,坠落到一个孤岛上面,像美国的一个电视剧《迷失》,当飞机掉在那个岛上的时候,若掉下去有二百人,他们就会经历到一个形成社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政治。因为那二百个人在这个岛上碰巧有几个人是互相认识的,碰巧有几个人是老乡,碰巧大家都还能说同一种语言。这让他们互相之间会连接互助,可这些都不足以形成一个社会。这二百个人如何在那个荒岛上形成一个社会,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政治的过程。在《迷失》的电视剧中,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叫洛克的人,他要去修一座教堂,就跑去砍树。别人问他,你在干什么,他说他要去修一个教堂。这个情节是很有意思的,它反映了整个西方社会在过去这两千年,在福音传到罗马之后的整个西方社会的一个历史的过程。如果没有教堂,其实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社会。

自五旬节圣灵降临,代表着一个新的社会、甚至是一个新的城邦的形成。在五旬节的时候,耶稣在升天之前就选定了这十二个使徒,当时只剩十一个。所以在那之前他们一定要做一个预备的工作,就是要把第十二个人选出来,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在我的教会里面有五个长老,如果有一个长老生病出问题或者在信仰上跌倒出问题了,我们不会说一定要选一个人来补他的位置。至于将来我们看到有一个弟兄很合适,我们决定再增选一个长老,当然也可以,可是这不是为了要补哪一个长老的位置。但是十一个使徒一定要选一个人来补犹大的位置,非常清楚的就是要来替代犹大的位份,为什么呢?从神学上来讲十二个使徒代表着整个的以色列,代表着新的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是代表着那个要扩散到地上万族,分散到地上各国里面去的主的教会的一个合法的代表。在某个宪政的意义上,在盟约的意义上,你可以说十二使徒就代表着整个教会,所以一定要是十二,十一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十一就等于零,一定是十二个。所以这十二个门徒就代表着那个新要形成的社会,新要形成的那一座新的上帝之城,是一个在地上眼睛看得见的社会。到了五旬节的时候,因为一个超自然的上帝的工作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那一天约增加了三千人。这三千人就聚集在一起,他们天天在殿里、在家中祷告、互相擘饼、用饭,甚至把所有的拿出来,基本上是建立了一个公社。所以他们就相当于是一个政治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经济的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属灵的我们称之为信仰的共同体。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看,他们首先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体,如果这个时候你来对照希腊和罗马社会的历史背景,你会发现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在当时的罗马是在公元前27年的时候,屋大维开始称之为元首或者叫第一公民,我们通常管他叫凯撒,通常管他叫第一个罗马皇帝,意味着罗马共和国就消亡了。在公元前纪年的前后,罗马的共和制度消亡了,转变为了帝国的体制。在五旬节教会建立的时候,发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这十二使徒代表的是一个新的共和体。在当时的历史上你会发现旧的共和消失了,从罗马、希腊世界而言是从共和进入到了帝国,但在教会这里,教会代表着什么呢?新约教会在历史上是在希腊、罗马的背景下面的出现,代表着新的社会,而这个新的社会是一个共和的社会。这一个在信仰当中的共和跟正在消失的那一个政治上的共和,形成了一个相当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时候我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背景,觉得它对我们来理解从城市家庭教会,或者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我们面对的政治挑战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的中国其实是一片散沙,传统像梁漱溟说到中国文化的特点,说中国是只有个人,但是没有社会。我们也都知道整个的中国是在政治国家过于强大,而市民社会过于弱小,甚至几乎说是没有。现代化的过程,一个方面是政治国家的转型,可是这个政治国家的转型是取决于政治国家之外有没有新的社会的诞生。在政治国家之外的那一个新的社会的诞生与形成,才能最后带来政治国家的转型。

从西方基督教的历史来讲,第一,没有教会其实就没有社会。在罗马帝国整个衰败跟结束的过程,甚至堕落到了欧洲的所谓黑暗时代之后,你非常清楚的看到是有教会才有社会。第二、教会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第三、教会也在社会当中。所以我们始终来面对的就是从基督教的神学术语来讲,就是地上之城跟上帝之城二元对立的关系,它们又重叠,但是又不同的关系。从一种世俗的政治学的理论来讲的话,就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对立的关系。我们需要在这个架构当中来理解教会所面对的政治的挑战。

当我们来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有点委屈的地位了,我们很可怜,因为我们都在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总是落后挨打的一群,我们总是被逼得到处跑的一群。但是在上面的框架下,我们就可以看中国城市教会是对政治的祝福,政治需要城市教会所带给它的祝福。就好像我们教会,我跟宗教局的干部在一次谈话的时候(他们来我们教会骚扰我们的时候),就说到登记的问题。与刚才我讲整个西方近代社会的形成相关,我就跟他讲,第一我们不会在你的宗教局来登记;第二我们期望有一天可以在民政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你不干预我们的信仰)、跟社会其它的NGO组织、宗教类或非宗教类的这种组织一样的来登记。我又说:但是在我们还没有到民政部登记之前,我们仍然是家庭,我们仍然是教会;我们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之前,教会还是教会。但是,在教会没有到民政部门登记之前,民政部根本就不是民政部。所以民政部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转型,民政部只是挂了一个牌子,它若成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政部,是我们在那里登记后才能帮它成为民政部。我就跟他们讲,不是我们不需要你们的帮助,是我们要帮助你们,不是你们帮助我们走向合法化的道路,是教会要帮助中国这个国家走向合法化的道路,是我们要来帮助中国社会的转型。

所以一个方面,教会当然是面对政治的挑战,但其实政治一直面对的是教会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在五十年代的时候,我有一个理论叫“三次的文革”。第一场的文革就是打击基督教跟其它所有的宗教。所以第一场的文革是宗教的文革,从1953年就开始在基督教的三自更新运动,其它的封建迷信、反动会道门派都一起打了。 第二场的文革是针对资本家的。是到1956年完成的经济公有制和集体制的转型,消灭了资产阶级。第三场的文革是1957年开始的针对知识分子。你会非常清楚的发现共产党执政之后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来自于宗教,这是对这个政权而言最大的挑战,若同时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几个领域来看的话,会发现它把宗教当成第一大敌人,它首先要搞定宗教,先搞定有信仰的人,然后搞定有钱的人。对于那些又没有钱又没有信仰的知识分子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他们是无根的阶层,他们又没有信仰的根基,又没有经济的基础。

今天我们会发现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一般的民众,如果在对社会的理解和个人的理解里面来排序的话,今天中国大部分的知识分子跟一般公众都不会把宗教(信仰)排到比较靠前的领域当中,一定是政治最重要,或者是经济挂帅最重要了,不可能是宗教最重要。但是共产党在1949年执政之后,按刚才我说的尼布尔讲的这个定义,完成了一个社会的形成就是政治的这个过程。所以并不是打下天下就自然有了一个新的社会,一定要透过一个广义上的过程去形成这个社会。一个新的社会的形成就是政治的过程,形成社会的第一步要打击的重点就是宗教,第二步是有钱人,第三步才是知识分子。在我有一次和一些知识分子这样讲的时候,我说我这样讲会不会让你有一点失落,就是原来你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那么重要。对于共产党来讲,又没钱、又没有信仰的人不那么重要,是排在第三位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开始就面对教会的挑战,因为它在本质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阿伦特说:现代的集权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政治的模式,是古代没有的。有些学者也讲过类似的话,就是自由是古代的,专制是现代的。阿伦特就说这种集权主义就跟我们古代看到的那些暴君、那些奴隶制的社会其实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这些现代的集权主义是把自己的整个统治合法性建立在它的意识形态的伪神学的根基之上,这种现代主义的集权特征是使国家本身成为一种宗教,这个是集权主义不同于历史上的那些专制或者暴君的统治的原因。这是阿伦特说为什么集权主义是一种现代社会,甚至20世纪才出现的一种邪恶的人类的统治,就是它使国家本身成为一种宗教,它使这个国家的治理者成为祭司的阶层,它所建立起来的是一种现代的政教合一的国家。

对一种集权主义的政治来讲,它自己面对的最大的政治挑战就是教会的存在。就是从五旬节之后那个新的共和,在希腊、罗马的世界里面一直到现代社会的扩展。所以我这样讲,共产党的体制对于今天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来讲,的的确确会构成一种政治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来讲,家庭教会,尤其是现在正在兴起的中国城市家庭教会,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挑战。同样的一个问题,他可以很好的处理这些意见群体,他可以很好的镇压和瓦解其他的一些社会的力量。总体上来讲,知识分子的抗议的运动,知识分子的言论,对于共产党来讲都是手下无敌手,直到今天他都自认他的控制是成功的,因为他都可以把你抓起来。把你抓起来之后,他根本就不担心香港会有几万人上街,他知道他控制人到一个地步,在今天中国的市民社会没有那样的基础可以出现(当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会出现,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他还是有一个相当强的自信,可是对于教会他没有。

在1949年之后,在共产党治理这个社会,在他的整个政治的历程当中,他唯一的败仗就是面对教会的群体。在这六十年中,他从来没有打赢这一场仗,他从来没有消灭过教会。他用到了最厉害的肉体消灭的时候,都没有消灭掉教会,更何况是在今天,他只能够使用一些间接的方式,甚至在身体的逼迫上也是越来越受限于整个社会这种很复杂的情形,而不会那么的过于严厉。在这种情形之下我所接触到的所有的这些警察或者宗教局的,都会发现他们没有那样的雄心壮志,他们没有一个人会觉得在执行这个任务是要把你们消灭,或者是要让你们消失,或是要你们关门。他们的心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心。因为在与教会的交手当中他一直失败。从表面上来看教会一直失败,是因为教会一直都在被抓,教会一直都在被关,基督徒一直都在受亏损,直到今天没有一个合法的地位。就好像北京守望教会一样,在某个角度上来讲,直到今天这是中国六十年来没有过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共产党决定要灭一伙人,搞了几年都没有把他灭下去。在这六十年当中你找不到第二个例子,怎么可能?如果守望教会金天明牧师不是牧师,而是一位异议分子的话,你是刘晓波也可以抓起来的,你是高智盛也可以抓起来的,你是许志永也可以抓起来的,你是谁都可以抓起来的,但是唯独他不能抓。不是因为他了不起。在四川的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我觉得你是最危险的,怎么每次抓都不抓你呢?”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也很伤心,我真是看到在我的周围,很多我的朋友都坐过牢,很多我的朋友都有被抓。但是为什么没有抓我呢?不是因为我了不起,很简单,就是因为我的背后是教会。当然政府可能是从一个很简单的政治角度来看,说:他那里有几百号人,这些人上街的话麻烦,他有组织力量,他平常就组织的很好。所以如果抓了许志永,我知道不会有五百人组织有素的到天安门去的,不会的。虽然知道抓了许志永,可能有两千万人不满意,即使在他们那里有亏损,就是打这一仗,在政治上都有亏损,但是他非常清楚的知道不会有一个到处都有几百人的群体,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反应。他知道没有,他知道在这些知识分子的背后是一盘散沙的市民社会。唯有教会在1949年之后,每一次的逼迫之后都增长,这是一个特定的定律,他们是看在眼里的,逼迫三四年,差不多增长了十倍,又逼迫了三四年,我们就不知道要增长多少倍了。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我觉得中国的城市家庭教会,在今天面对中国的政治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看到自己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的一个身份,看到我们作为一个不同于政治国家的一个新的城邦,一个眼睛看不到的城邦,一个中国市民社会的雏形的这样的一个角色和地位,在这个上面去面对政治的挑战,并且带着祝福未来的中国社会的心,我们构成了对他们的政治挑战,所以在整个政治国家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因为我们的信仰可以带出来不同的东西,这是我想分享的最主要的一个绪论的部分。

对于今天中国社会来讲,中国社会在过去的这十年,我们对他会有的评价始终从两个很基本的东西来看,一个基本的东西就是刚才说共产党的体制是政教合一的体制,是一个不放弃对人的灵魂、信仰、精神的控制教化这样的一个政权。所以我们看它的变化,一个是宗教自由的变化,是看政教合一的程度的变化,是看它有没有削弱它的祭司的身份,它有没有削弱对我们社会成员的信仰跟思想精神的控制的变化。从这样的变化来讲,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十年没有变化。我既不认为有相当明显的倒退,也不认为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实际上是处在一个平衡点上。因为这涉及到中共统治的关键性的领域,什么是关键性的领域呢?宗教就是关键性的领域,因为它触及全部合法性的基础和整个政权的基本性质,所以它跟教会的关系是决定它生死的关系。它可以来反贪,也可以一下子对农民很好,也可以在受保护的其他某一个方面做一个很大的改动,来给老百姓一些实惠。这些在古代的君王都有做过,但是这些都不会涉及到这个政权的本质,不会涉及到它的本质就不会带来它正真的变化。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讲,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里面,看到宗教自由是所有的人权和自由的第一自由。很少有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甚至在教会当中,我们有很多的教牧人员跟基督徒的知识份子,也不一定深入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基于这一点来看到教会和整个国家的关系。在2009年守望事件,还有我们教会也是在那一年有上街的户外的崇拜,那之后我看到国内的非基督徒的一些学者的文章和相关的评论,其中有一位政治学者刘军宁的一篇文章,他的这篇文章就叫做《宗教自由是第一自由》。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的好,虽然他不是基督徒,不过他是一个对宗教的价值有很高的认同的保守主义的政治学家,所以他非常清楚的看见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常清楚的看到宗教自由在整个中国今天社会的转型跟人权的运动当中,是站在一个核心的基石的地位。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过去的十年还是习李上台的这一两年,我们没有在这个方面看到有任何的松动,在这个方面没有松动,其它的松动都等于零;在这个方面没有松动的话,其它的方面都是暂时性的。总之,对一个国家的政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政教的关系,政教关系是决定一个现代政体最核心的一点。

第二点就是中央跟地方的关系。从第二个方面来讲,政治上可能发生的变化,一定要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性质有没有一些松动。这个意义上,你就会清楚的看到没有变化。当然在事实上经过经济市场的改革开放,地方在不断的得到它实际上的主控权的震荡,那是因为它有钱,那是市场所带来的。但是每一轮的改革,每一轮新政府的上台,都有一个相同的政策走向,就是开始收拾地方大员,开始重新在政治上来削弱地方实际上拥有的那种可以对中央的施令,然后进一步的将中央集权的体制再一次的稳定。无论是江上台还是胡上台还是习上台,你都会发现这个特征。而且中央跟地方越来越不稳定,这的确是。所以从江开始你就会发现,每一轮中共的换届一定要干掉一个地方大员,不干掉一个地方大员,是没有办法重新稳定中央集权的体制。所以无论是陈希同,是上海的陈良宇,或者是薄熙来,你都会看到地方大员对中央的逼宫、影响、威胁在每一届的转型当中越来越厉害。然后中央要收拾他们重新的建立中央集权的稳定性花的代价越来越大,后续的政策也会越来越强。这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两个小组的建立上,你都会看到。在上台之后,基本上是延续着过去十几年,前两届换届的基本的模式。

当然我们总是会有很多的对明君的期待,就是他坐稳了之后会放手来干事情的。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我不是一个政治学家要去预测;我只知道无论他会干什么,我们从政权的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一个是政教之间的模式,以及中央跟地方的模式,这两个模式当中都清楚的看到,第一没有任何的变化,第二只有加强没有削弱。因此这一个体制仍然是钢性的,它不会呈现出任何出人意外的、我们所期待的民主和开明的变化。当然也可能在广泛的经济和文化的领域也许会有某些的变化,那一种的变化是不需要政治改革的,那一些的变化主要是政治力量之间角逐的结果,那一些的变化是历代的皇帝,当他觉得时机到了,他都可以去做的。所以这是我对中国社会的一个真实的评价。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在知识分子或是在中国公共的媒体当中,我们已经很难再提宪政的转折,也很难再提民主的转型,甚至很难再用政治体制改革这样的字眼来描绘未来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治理转型这个概念,从治理转型这个角度来讲,会发现整个中国社会从国家政治到公司、到教会,或者其它的民间组织,我们都面对一个治理的转型。这个也是从教会的角度来看政治挑战或反过来看对政治的祝福。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刚才和几位牧师在一起也分享到这个问题(我以前有一句很不好听的话,我是家庭教会,所以我批评家庭教会也是很严厉的),就是在中国的家庭教会当中,弟兄多的教会治理的就像《水浒传》,姐妹多的教会治理的就像《红楼梦》,老一代比较多的教会的治理就像《三国演义》,灵恩派教会的治理就像《封神榜》。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这些人被神得着,聚集在一起,可是福音真正的目的是要使他们形成一个社会,是要使他们形成一个城邦。虽然这不是一个眼睛看得见的有刀剑权力的城邦,但它的的确确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新的城邦,这个城邦在政治国家之外存在,并且反过来会对政治国家产生影响。

这个基本模式影响了后来的整个西方的社会,但是中国教会的治理显然是更多受中国文化跟中国传统的影响,根本不是受圣经的影响,或者是受两千年教会历史、改教运动以来的信教传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基本上会看到美国的教会是怎么治理的,美国的政府就是怎么治理的,这是美国建国的过程。因为美国还没有立国之前已经有长老会和浸信会,浸信会向美国提供了民主的原则,长老会向美国提供了代议或者是共和的原则。所以在基本上没有建国之前,在北美的大陆当中,那一个已经形成的社会就是教会,那一个已经形成的社会里面的整个治理的文化就是浸信会跟长老会(在这里,我只是拿浸信会和长老会作代表),它们在民主的原则跟代议共和的原则上面塑造了整个美国的制度和治理的文化。反过来看今天的中国,就是反过来说,共产党是怎么治理中国的,中国教会就是怎么治理教会的,中国的企业就是怎么治理企业的,中国的NGO就是怎么治理NGO的。实际上我们除了外资的公司,它似乎在里面有一种新的商业的机构的治理模式跟文化,这在今天的中国也有,但是它仍然是没能改变或者是构成对整个中国社会的一种改变。

当整个的治理都面对转型,今天的城市新兴的家庭教会就面对着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是以前的乡村教会没有面对的,就是他们开始注重教会的治理,他们开始向着建立一个治理的堂会转型。原来乡村教会也在做这个工作,但是城市教会在这个工作上是起头。这对教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同时对政治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城市家庭教会,需要一种以福音为中心的一场新的植堂的运动,不单单是从个人的意义上去传福音给A、给B、给C,而且是需要形成一个社会的植堂运动来回应政治的转型跟挑战;并且在这个里面,城市教会正在发生的治理的转型,必须先于中国政治国家的治理的转型,应该走在它的前面,应该成为教会新的共和,来反过来挑战国家的假的共和,反过来祝福中国社会未来形成一个新的共和体。在今天的香港或美国的社会里面,教会并不具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因为大家都已经在一个成熟的社会背景下。教会也不见得比其它的机构更成熟,教会在所有构成市民社会的机构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在今天的中国不是这样子。在今天的中国,除了教会,基本上看不到其它的成熟的市民社会里面的组织跟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异议分子都可以抓,但是抓牧师还是会谨慎的多。真正的原因就是在今天的共产党之外,除了教会你就找不到这样一个有组织的公民共和体。换言之在一个虚假的中国社会当中,只存在一个真实的公民之间自由结盟的真实的社会,那就是教会。教会有几千万之众庞大的真实的公民之间结盟的共和体,这是中国社会里面唯一存在的真实的公民共和体。

今天城市家庭教会面对政治的挑战,我们可以怀着祝福整个政治的进程的心。这种祝福不是我们要跑到街上去示威游行,不是要到一个狭隘的政治空间里面去,而是我们要用国度的眼光来看政治,看到政治就是一个公共的社会空间,政治就是一个新的社会的形成;政治就是地上有了基督的教会之后,政治就一定是地上之城跟上帝之城的一种二元对立、重叠和互相复杂的关系。

从这样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的政治的挑战还有一点,我非常强调的就是,我们需要靠着信仰来除去心中对政治的一切惧怕。因为整个中国的政治公共生活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怕’(虽然在微博、微信上我们说话越来越大胆,有时也会被删掉),但实际上整个中国社会里面最重要的一种公共政治情感就是‘怕’。其实惧怕是构成整个中国人——无论是官员还是商人,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惧怕是最重要的一个对政治的态度。甚至对于基督徒来讲,很难除掉这种对政治的惧怕,这是城市教会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挑战。我说到第一个挑战是对我们自身在基督里身份的认定;第二个挑战就是面对我们内心的真实的惧怕。在十多年以前的中国家庭教会当中,对于接纳一些敏感人士都仍然是相当害怕的。我曾经在北京认识一个1989年坐牢的民运人士,他后来信了主。他说他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他去不同的家庭教会,但都不接待他,因为他今天去了之后,牧师就告诉他,下次就不要再来了,因为你一来警察就来。

我们会发现家庭教会从某个角度是一个不从国教者的运动,它里面有一种属灵的勇气。但是我仍然对中国家庭教会再次强调(因为我是家庭教会的,所以对它的批评不意味着我要否定它),在整个中国家庭教会中,属灵的勇气很多时候是被夸大的。其实整个家庭教会的传统里面,除了有属灵的勇气和被上帝的恩典所保守,那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就是‘怕’。‘怕’是我们最基本的底色,这个底色一直蕴含在家庭教会和信徒甚至是传道人的心中。最近这十年的中国城市家庭教会的兴起帮助我们开始逐步的再一次除掉对政治的惧怕,就好像加拉太书5章1节中说: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如果基督徒和教会因着信仰有一种自由,相信这种自由甚至是法律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的前提,相信这种自由甚至是法律上的自由被剥夺了,而这个都是剥夺不了的。一种中国历史跟中国文化里前所未有、为所未闻的一种自由,那么我们就需要真实的不断的活在福音当中,不断的认识福音,不断的向施洗约翰一样再一次的发出那样的问题:那将要来的是你吗?如果是你我就一无惧怕,如果不是你我就还要再等,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除掉政治的惧怕。

我在以前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时候,很多人也都说我挺勇敢的,好像不怕事,所以我比较了解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包括他们为此付出了代价、坐牢。我曾经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也理解他们当中有一种勇气,这种勇气就使得他们在很多的时候比中国大部分的基督徒更加有一种所谓道德的勇气。我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朋友,包括刘晓波先生,我也给他传过福音,他跟我讲过一句话,说:“在你们教会里我没有看见一个值得我尊敬的人。”他一这样说,我就不好说了,因为表明我本身就不是他尊敬的人。当然我不会说你还是太骄傲了,他个人需要面对上帝去解决他的问题。可的的确确我们可以看到教会在今天整个中国的社会里面,没有呈现出一种不惧怕的见证,在中国精英的知识分子(我说的精英不是他有职称或者是在社会上有地位)、在道德和文化的角度对这个社会有担当的那一批人面前,我们没有赢得尊重。我的意思不是说在学问上一定要去赢得他的尊重,或者我们要在一些事情上赢得他的尊重。而是他没有在你的身上看到你所宣称的。有一种自由你们已经得到了,你们是自由的人在追求自由,而我们是一群不自由的人在追求自由,你没有让他看到这个差别。因此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政治的挑战就是,要不断的去挑战我们心中和整个社会上所谓的政治敏感、和所谓的政治底线、和所谓的我们里面的政治惧怕。因此我所在的教会在这些年当中,我们希望不断的去突破一些界限,通过这些界限也不断的帮助弟兄姊妹去突破他们内心的惧怕。

我们教会在过去的五六年当中,发生过六起弟兄姊妹公开退党的事件,每一次这样的事件对整个教会都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对他们所在的单位都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并且他们都经历过许多的压力。但是也非常的感恩,这五六位公开退党的我的会友,他们没有一个因此完全的被开除的。有个是做副所长的,现在被撤职不做官,做普通公务员了。还有一个是在机场工作的,把他的位置调到了不太重要的位置,是有很多区域不能进去的位置。受到一些影响,但他们没有一个真正是被开除的。

分享他们中的一个故事。在去年六月的时候,我们做了另外一个突破性的事工,也是我们的一个弟兄发起,教会来支持他,就是儿童节不要堕胎——反计划生育和不要堕胎的一个福音的行动。因为那些广告贴的到处都是,甚至都贴到大学里面,所以去年我们有七位弟兄姊妹被带到警察局。其中一个姐妹是因为带着她的孩子和两个教会中的孩子在地铁上发单张,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微博上。她是一个在税务局上班的公务员,在两个小时之后,单位就给她电话说让她赶快回到单位。她就回去,看到国保、警察全部都在单位里坐着,就把她带到警察局去了。她的领导就批评她,因为以前她是党员,就说:“你是党员不应该这样做”。她说:“我已经退党了,在几周之前我已经交了退党申请。”因为之前领导说不让她退党,就算她慢慢自动退党,这个事情就大而化小,不要影响单位。但是刚好因为发生了儿童节不要堕胎的事情,就不能让她悄悄退了,整个上面都知道了她这个事情,就闹得很大。这个税务局的局长被撤职,在全省的税务系统里面通报这个事情,开全局的党员大会要开除她的党籍。很有意思,在开除的会上还让她讲一讲她为什么要退党,她就说她是一个基督徒所以要退党。讲完以后她看到台下她的一些朋友悄悄给他竖起大拇指。最后书记说投票同意将某某同志开除党籍。所以她后来就受到很大的影响,收入、职位都被拿掉了。

在这些年我们不断地在做上访者的事工,做良心犯家属的援助,在过去几年帮助了十几个良心犯的家庭,在不断的挑战所谓的政治的敏感,通过这个也不断地挑战我的弟兄姊妹们除掉这个惧怕。虽然在良心犯小组的弟兄姊妹就六七位同工,大部分的教会成员都不会和这个事工有关,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因为有了这个,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危险,所以他们都知道要共担这个东西。很感恩,我们的良心犯家属援助小组里面大概有四五位曾经坐过牢的基督徒(包括八九坐过牢),这几位曾经有过监狱经历的,现在都在这个小组里服侍。我们的上访者团契也是一样,在里面的义工大概是十来位,但是整个教会在这里面会经历整个的除掉惧怕的过程。所以有一些从外面来到我们这里的弟兄姊妹,他们会感到很害怕,会觉得你们竟然可以讲这些,讲道的时候忽然提到经济的例子或者政治的例子的某些话,会让他们非常的害怕。他不适应,因为大部分的中国人都不适应。所以我非常的感恩,我可以在教会的讲台上这样的讲。我们教会的讲台,我相信也是在中国社会当中自由度最高的讲台之一。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大学的教授,没有哪一个新闻的记者,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公民自由结盟的讲台。有这样的一个坦然,单单基于他的信仰和基于他的良心,而没有受之以任何外在的恐惧对他的压力,来塑造或改变了他的信心和他要讲的话。这就是城市家庭教会的讲台应该成为中国社会自由度最高的讲台,应该成为中国社会良心自由的所在,应该成为一个除掉一切的政治惧怕,单单以人的信仰跟良心来生活和祝福自己所在的社会。

过去十年这一波城市家庭教会的福音运动有一个特征,都是从大城市开始的,是从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地区性的中心城市,开始看到了中国教会的复兴。所以城市家庭教会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带出来整个市民社会面对这样一种政治环境的时候,要让每一个中国人看到,当你向他们来传讲他们是一个罪人的时候,当你向他们来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的时候,你必然是会在社会真实的文化、政治处境当中去传讲。若你怀着这样的惧怕,不能去面对政治意义上对你的信仰发出的挑战,你没有办法来塑造一代的基督徒,他们是勇敢的在信仰当中可以去见证上帝,可以去拓展这个国度,并且来祝福这个社会的。

(本文是王怡牧师今年3月8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座,征得其本人的同意整理而成,限于篇幅有限有部分删节)

北京守望教会2014年4月守望祷告题目

户外敬拜三周年,我们的主我们的神带领守望教会经历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属灵争战,在其中,我们有得胜,也有软弱;有欢笑,也有眼泪。但主的慈爱坚定不止息地环绕着守望教会,主的权柄和大能护卫着每一位跟随祂脚步的弟兄姊妹。如同经上记着说:

“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必使这百姓承受那地为业,就是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只要刚强,大大壮胆,谨守遵行我仆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离左右,使你无论往哪里去,都可以顺利。”(约书亚记 1:6-7)
祷告题目一:为教会治委会及教会前面的道路祷告

经上记着说:“百姓离开帐篷,要过约旦河的时候,抬约柜的祭司乃在百姓的前头。他们到了约旦河,脚一入水(原来约旦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涨过两岸),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撒拉但旁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那王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下流的水全然断绝。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去了。”(约书亚记 3:14-16)

天父,我们继续为教会治委会的四位牧师长老向主献上感恩,感谢主保守他们在你里面刚强,感谢主赐给他们谨守遵行你话语的勇气和力量。我们继续为他们的信心祷告,起初在启动建堂事工的时候,神你如何亲自带领他们有信心回应你的呼召,如今三年过后,恳求主依然将那样从上头来的信心充满他们,恳求主继续以圣灵的大能带领他们或争战或安息。因为知道并相信这是一场属灵争战,争战的得胜在乎主你自己。我们恳求主在这场争战中,继续保守他们带领的心志,带领全会众渡过“约旦河”,一同承受那地为业!继续恳求主恩待他们的家人(妻子、孩子和老人),不叫他们遇见试探,救他们脱离凶恶,无论他们在哪里都有你的平安!

天父,为教会能早日进入新堂,结束户外敬拜祷告,求主怜悯施恩给你的守望教会。

我们相信:使约旦河涨溢的水立起成垒的神如今依然与我们同在!

祷告题目二:为参加户外敬拜的弟兄姊妹及其家人祷告

经上记着说:“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在约旦河中的干地上站定,以色列众人都从干地上过去,直到国民尽都过了约旦河”(约书亚记3:17)

天父,感谢你所赐的圣灵在前引导,三年来每当你的儿女顺服你的带领,参与户外敬拜时,你的恩典就追随着我们。感谢主让我们经历到你所量给我们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天父,恳求你继续呼召更多的守望儿女们来参与到户外敬拜中来,或去平台敬拜,或在所外陪伴,或在家中代祷……以各样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其中,恳求主保守在各处一同争战的弟兄姊妹,恳求主赐给我们合一得胜的信心和勇气!

天父,继续为着到平台参加户外敬拜的弟兄姊妹的家人祷告,求主保守他们的家人不受搅扰,即或再有搅扰,恳求主的平安统治他们,叫他们里面没有惧怕,并保守家人和弟兄姊妹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恳求主借着每一次的机会,在家人心中动工,施行你的救恩,使他们成为你天国的子民。

我们相信:神会带领我们全会众尽都过那“约旦河”。

祷告题目三:为记念主复活祷告

经上记着说: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哥林多前书15:3-8)

天父,在记念主耶稣复活的日子里,我们向你献上感恩,感谢你将你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并叫他从死里复活,胜过黑暗的权势,带给我们永生的盼望。天父,我们再一次邀请你登上我们心灵的宝座,我们需要再一次被你那死而复活的能力覆蔽,我们需要再一次被你的十架大爱所激励。恳求天父赐下寻求你的心,在这段时间我们安静默想你大能的作为,花时间亲近你,反复思想主耶稣复活的意义,恳求圣灵再一次融化我们冷淡的心,让我们被主的爱所燃烧,激发我们里面火热爱主的心,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你说:我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天父,恳求你祝福各处复活节的活动,保守我们教会复活节之前的受洗课程,你亲自带领属你的儿女们明白受洗的意义,并在复活节洗礼中见证神在他们生命中的奇妙作为。也恳求主保守其他各处的福音活动,在记念你复活的日子中,使用我们,把救恩带给更多还不认识你的人。

我们相信: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祷告题目四:为执政掌权者祷告

经上记着说:“耶和华使列国的筹算归于无有,使众民的思念无有功效。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他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他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事有福的!”(诗 33:10-12)

天父, 我们再一次向你献上恳求,求天父的公平公义在这个国家彰显,求主开执政掌权者的眼睛,叫他们看见一国的福祉在乎那掌管万有的神。天父,我们为这个国家献上认罪的祷告,求主饶恕这里的百姓背离你的罪,求主赦免这地的执政者逼迫你教会的罪,求主除去这片土地上的邪恶,让真理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飘扬!

   天父,我们为近来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彻底被驱散祷告,求主施恩怜悯这土地上的百姓,叫这地的上空重新有蓝天。

我们相信: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爱的人。

守望教会祷告部
2014-3 -25

教养子女的目标和原则 文/晓峰 牧师

经文:

虽然神有灵的余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单造一人吗?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愿人得虔诚的后裔。(玛2:15)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申6:4-7a)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诗127:3)

前言

父母通常都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比如我小时候,爸妈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能考上大学,他们再苦再难也愿意。那时候的父母虽然在对教育子女方面提供的机会不如今天的父母,比如没有跆拳道班,没有钢琴,但是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投入和决心一点都不小,甚至是超出了在座的诸位,他们是拿出了他们的所有和一切。但父母为什么注重教育,或者说,父母看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爸妈告诉我要跳出农门,进入城里,不再在太阳下汗流浃背,有的父母甚至为了让孩子们努力学习,会有意在天气最热的时候带着孩子到田地里干农活,让炎热成为孩子读书的动力:我要努力,以后几十年都不要过这样的生活,因此奋发图强。现在的城市父母们已经不再停留在我小时候父母的目的了,因为都已经在城里了;可是你在孩子们的身上依然有大量的投入,或者资金,或者时间,这些投入表现在学校、课外班等等方面。在学校的选择上,为了让孩子进入一个重点学校,可以一掷十万金,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就如此。此外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英语、钢琴、绘画、羽毛球、舞蹈等等。我还记得有一次有个家长跟我说想给他们家女儿报一个马术班。基督徒父母在这些投入之外,还会有信仰方面的投入,比如不让孩子进入公立教育机构,而是进入教会学校,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无神论和属世思想的熏陶(今天我们不讨论上公立学校是否符合圣经的问题);坚持每个主日送孩子参加儿童主日学,甚至有的父母对教会的选择就是是否能提供儿童主日学。

不是说,这些课程不好,这些做法不好,而是,我想问各位家长,我们花钱、报班的目标是什么?要给孩子什么?可能有各种答案,如有一个好的教育氛围(当年我和妻子曾犹豫是否让女儿上我家楼下的小学,距离最近,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现在的小学,归根到底,还是觉得这个学校的师资氛围要好一些,为此宁愿跑远一些里的路);如为了培养孩子的品格、气质和能力,如体育类项目为了强身健体,如音乐类项目为了陶冶情操,提升气质,我就听一个孩子奶奶斩钉截铁地说小姑娘就得学舞蹈,训练气质;也可能是为了让将来小升初的时候有特长加分,等等。我想,教会的孩子家长还有一个事奉的目标,比如学钢琴是为了将来能在教会参与司琴的事奉,学英语是为了将来读神学的时候能阅读英文典籍顺畅等。我们今天就特别来考察一下圣经中所讲的父母对子女要培养的第一目标是什么,以上的目标无可厚非,但应该是为了配合第一目标的,而非是损害第一目标。

一、教育孩子的第一目标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圣经对孩童教育首要的要求是什么?如玛拉基书所言:是要得敬虔的后裔(玛2:15),具体内容就是《申命记》里面摩西所说的“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6:4)。这应该是父母在孩子身上要第一重视和最优先投入的。

我想,没有基督徒父母会否认上帝赋予父母教育孩童的目标是让他们荣神益人。但我们所用的方式,多少反映了我们认为对孩子教养的第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因为没有人敢于反对圣经中的话语,但是,我们可能往往只是为自己教育子女的目标披上一层属灵的外衣,里面其实是我们自行选择的教育目标。

1、常见的非圣经设立的目标

比如,给孩子设立一条条很严格规矩的父母,可能隐藏着一个目标,是要教育出一个听话的孩子,这样自己既有权柄,又有面子,还省事;别人会因孩子的温顺而给父母有很多的夸赞,父母在沾沾自喜的同时还觉得很好地完成了神的目标。

比如,任由孩子肆意妄为的父母,可能隐藏着一个私心,自己不想在管教孩子上投入更多精力,不想“委屈”自己的孩子,虽然给别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却以给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和爱为借口,以为将来他们会变得更好,现在只是一个特定年龄段的问题来安慰和开脱自己的责任。

比如,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的父母,可能说是在培养他的体魄和艺术修养,但实际上是为了在孩子身上将自己的梦想实现。我们是否把自己过去未曾实现的理想当成了教育的目标?这理想可能是自己小时候的遗憾,如今需要让自己的子女来弥补;也可能是自己的爱好,想要子女接着当做爱好来继承。而且,基督徒父母可能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想要做牧师而没有做成的梦想,要把儿子培养成传道人。

或者,我们是否把属世的优秀和成功当成了教育的目标了?父母的各种投入和培养只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这样我们可能很早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领导才能,上下级关系的处理等等。这个时候,很多真正优秀的品格父母可能就不会看重了,比如有人说你家儿子真善良,你会觉得他将来在社会上难以生存,觉得他可能会吃亏,不行,我得教他点不那么善良的东西。

或者,我们是否把有生存能力、凡事平安顺利当成了教育的目标了?我们把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行为当成了教育的目标了?我们把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当成了目标了?我们把一个舒适的生活当成了目标?比如带孩子旅游,告诉他们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过这样的生活。或者,我们是否把发现他的恩赐特长并加以培养当成目标了?甚或,有的父母对儿女没有什么教育的目标,能养大就很不容易了,管吃管喝有衣有住已经不错了,还要求什么?

所以,我想请各位父母来反思一下,你在孩子身上的所有投入中,有哪一项是为了培养敬虔?大多培训班的投入都是为了能力,而非是品格,为了气质,而非是属灵生命,比如我家女儿我们给她报了跆拳道,目标有两个一是强身健体,还期望能有点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训练她的一些品格,因为她的性格柔弱,我们希望透过跆拳道让她可以学会面对挑战。这两个目标都没问题,但我和她们跆拳道班上一个女孩子的奶奶聊过,她家送孙女学跆拳道和我的目的一样,这一目标至少不是直接为了敬虔。可能有的父母会说,让孩子上教会学校,让孩子坚持上儿童主日学。或许这两项是如此,但是培养敬虔后裔的责任完全是学校和教会的责任吗?或许有的家长说,我们每天都有家庭敬拜、有带着孩子睡前祷告、读经等等。这些都很好,但是这些是培育敬虔后裔的方式。显然,公立教育的学校不可能帮你培育敬虔的后裔,他们不拉后腿就不错了。各种培训班也不会帮助你培育敬虔的后裔,教会学校和教会有些可能。但是,我们考察圣经就会发现,圣经是把教养孩童的责任放在父母身上,而非是放在学校和教会里面的。

因此我们需要来思想,我们认可圣经所讲的这一目标吗?我们在教育孩童成为敬虔的后裔这一点上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努力?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2、孩童的人生道路是上帝设立的

我们必须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当妻子怀孕的时候就表明上帝赐福给你们这个家庭,要将一个生命放在你们手中了。这个生命本质上是属于上帝的,因为是从上帝那里来的,但是上帝乐意让你们成为一段时间的代理人。孩子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诗127:3),他不是我们的私有物品,子女的人生使命,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都不是我们为他们设立的,而是上帝设立的。如箴言所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箴:22:6)。这里当行的道,不是你为他指定的体育之道、钢琴之道、成功之道,而是上帝为他预备的人生之道。

所以,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不是父母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非常自私的教育动机和动力),有些父母习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比。孩子是上帝托付在父母手中的责任和祝福,父母要帮助子女去为将来奔走上帝为他所定的人生道路做准备。因此,虽然道路是上帝设立的,但是教养的责任却是要父母来承担的。父母必须意识到你们身上被赋予了一个神圣而艰难的任务,就是从小就开始有意识有目标地把这个小生命培养成合神心意的人。

二、养育敬虔的后裔是给父母的责任

1、父母是第一责任

教育子女是上帝赋予给父母的责任,而不是给其他教育机构的,也不是给教会的。父母之外的力量都是辅助性的。我们可以让孩子上教会学校,但即使是教会学校也不对孩子的灵性负有第一责任。今天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是,父母都要工作,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接送孩子可能还是爷爷奶奶来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更不要提教导,父母的大部分责任就是养育了。但无论如何,谁也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和责任。父母要把对子女的教育放在生活的一个重要位置,而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任务。父母可以在时间上更多地给工作,但是你的心思和地位上要负有第一责任,孩子的教养不能放给幼儿园、小学、主日学、爷爷奶奶等。所以,需要父母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要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了解他们、教导他们。

而父母当中负有主要责任的是父亲还是母亲呢?当然是父亲。但今天和孩子在一起时间较多的是母亲,对孩子影响较大的也是母亲,圣经中,好像摩西、撒母耳、参孙都是母亲起的作用大一些,但是父亲是责任者。母亲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这一点,让孩子意识到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

2、求神给智慧

可能有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觉得自己不是完美的父母,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完美的父母,因为我们和孩子一样,同为罪人,不过是我们在地上待的时间比孩子要多,见过的事情比孩子要多,见过的丑恶和犯过的罪比孩子要多,读过的书和对圣经的知识比孩子要多。所以,我们其实是和孩子一同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有些方面我们比孩子要领先那么一点点,见识多那么一点点,被神训练的比孩子要多那么一点点,但在更多的方面,我们可能和孩子一样,甚至还不如孩子。

正因为不完美,所以我们才需要求神,因为神是完全的,我们作为代理人,所求的是忠心,而非凡事完美。神也必定赐给我们够用的恩典。这是对上帝的信心,这也是父母的智慧。

三、该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当然,我们都知道父母教育孩童的第一目标就是让他荣神益人,就是让他爱神。但这个目标具体在父母的教养过程中如何体现呢?是不是从小就带着他一同唱诗、一同祷告、一同读圣经就是尽到了教养他爱神的责任了呢?还是以基督宽宏的爱来爱他,让他从小就有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对他的诸多错误忍耐包容,多多为他祷告,这就是尽到了教养的责任了呢?还是说,从小就给他立很多规矩,在管教的辅助下,让他凡事都规规矩矩地去行,这就是尽到了教养的责任了?我们有很多方式来实践让孩子“尽心尽性尽力爱神”的目标,方式有很多,但有些原则却是一致的。

父母的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导,二是品格塑造,三是为他祷告。

1、救恩真理的教导

孩子是一个罪人,不是说他和坏孩子在一起了就学坏了,跟好孩子就学好了,他不跟坏孩子在一起也会学坏,他的坏不是因为环境,而是因为本性,环境只是起了一个激发的作用。父母千万不要有一种虚假的盼望,以为等到孩子长大了,他们在社会的熏陶下自然就会好了,自然就不再自私、骄傲、悖逆了。我们当知道,没有一个孩童的心是中性的,是可以被自然塑造成为合神心意的,父母当明白一个前提,那就是任何人,包括孩童生来就是罪人,人里面有罪性,长大了和小时候不一样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罢了,罪性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父母从小教育的第一目标是让孩子要认识基督,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我们可能会培养出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却培养不出真正的敬虔。

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小罪人,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需要认识的。所以,你要告诉你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他都不是完美的,他要接纳自己的不完全。如果他犯错了,你要告诉他这是错的,同时也要告诉他这是罪,他需要被饶恕。上帝也愿意饶恕赦免他,只要他认罪,因为主耶稣已经为他的罪付出了代价。从什么时候就开始要把福音的内容教导给孩子呢?越早越好,犹太人的孩童四岁就开始受律法的教导,十三岁就开始负担律法的责任。

2、品格的重视(心灵的建造)

基本的救恩真理之外有许多需要教导的内容,但是教导不是生硬地灌输,不是把圣经的经文和真理读给他听就行了,甚至往往不是这样的。教导也不是命令,教导也不是设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有奖惩制度。教导的重心是内在的建造,所以要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过于对他们行为的关注。父母的很多教育方式其实都不是对孩子心灵的建造,而是对行为的规范,当然行为的规范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孩童来讲,很多规范不需要他们理解,而是需要他们遵守。但在我们的教养目标中,行为的规范却不是放在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心灵的建造。

一些父母以为孩子有了敬虔的外在就如同他有了敬虔的内在,以为有了温顺的行为就有了温顺的内心。但我们要知道一点,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16:7)。父母很多时候,会被假象迷惑和欺骗,有时候是由于自己的无知和懒惰,心灵的工作需要心灵的投入,需要你的精力、心力的关注,但父母有时候很忙,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内心,当他们需要解决学习问题的时候我们很乐意帮忙,因为这对我们来说较为容易,但是内心的关注,比学习成绩和他们能做到什么更加值得我们投入。而在子女还是孩童的时候,这种投入不但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很多事情,过了那个年龄段,就需要加倍的补救。一些在父母面前很听话的孩子,一些小时候很顺从的孩子,在父母之外,在长大之后,会有很多令人吃惊的反叛举动,就是父母忽略了孩子内心里面的真实想法,却以为自己已经在上帝面前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父母要善于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来看到他内心的状况,父母却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行为上,比如对于一个善于纠正行为的父母来说,当看到这个孩子有不好举止的时候,父母可能更多是着力于行为的纠正和批评,甚至是制定一个有效的训练计划和奖惩机制来保证他以后不再有类似的行为。至于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可能就忽略了。或许对于父母来说不必去关注孩子的内心,我们不用去问,已经知道了他们心里想什么。其实,孩童和成年人的心理机制是不同的,父母虽然是从孩童阶段长大的,但是长大后就忘了孩童的事了。如一个小男孩总是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从玩具到食物,凡事他看上的伸手就抢。“睿智”的父母就会从圣经得出结论说这是人贪婪的罪性所导致的,一定要遏制住。所以,就先喝止这行为,然后将东西从哭喊孩子手中拿回来,然后开始教导他;抢小朋友的东西是不对的,然后教给他以后怎么面对这种情况,要先问小朋友说,可以让我玩一下吗?等到对方同意了才可以玩一下,而且要约好一个时间,不要玩太长时间,要记得说谢谢等等。我不是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好的,而是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够的,因为你发现下次他还是会抢,你就把上次说的话再重复一次,你发现你过去说的话好像没有被重视和遵从。

甚至,一些父母对于行为方面的纠正也不是那么注重,在孩子的行为没有影响到自己和孩子自身的安全之前,父母也懒得去管,只有孩子的行为让自己生气,让自己没有面子的时候,才来管束。

忽视和放任孩童心灵世界的建造是父母在教养子女的时候最需要来警醒的,睿智的父母以上帝的话语来建造孩子的品格基础,关注行为的养成更关注心灵的纯正。

3、最先需要建造的品格:顺服

心灵的建造主要是要让孩童知晓圣经的真理,并照着真理来管束他们的心,引导他们。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人性的本质,知道基督的救赎,知道上帝的创造,知道符合神的心意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心灵建造的主要方面有:顺服、谦卑、守约、忠诚、信心、饶恕、关爱、勇气等。从小就教导他主耶稣是我们的依靠,教导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做事的出发点是为了讨神的喜悦,而非父母的喜悦。也就是说,要凡事将他和上帝联系在一起。

对子女建造的属灵品格的第一品格就是顺服。因为上帝把每一个人都放在父母的权下,父母作为上帝的代理人代表上帝来管理教养自己的孩子,这个次序和位分不能被挑战。

第一,父母必须知道自己所负有的神圣使命和权柄。教养孩童,这是上帝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不必不好意思。

第二,父母必须知道这权柄的使用不能凭着私意。父母须知道自己并没有绝对的权柄。要照着上帝的意思来教育、引导和管教自己的孩子。不要照着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来教育孩子。而且,父母也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自己教导他们的权柄是从上帝来的,而不是自己的,比如尽量避免说“你给我如何如何”的话语。要让孩子有一个依靠而又独立的权柄观念,不需要让孩子绝对信服父母,不要让孩子以为自己需要仰赖父母的鼻息生活。所以,对父母的第一要求就是要以上帝权柄的代理人的角色来教育孩子。

第三,父母不需要凡事征求孩子的意见。父母有权利帮助他决定很多事务,而非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第一要义就是顺服,孩子和父母在人权地位上是平等的,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却没有被赋予和父母一样的决定权柄,比如上幼儿园、上小学、买吃的、穿的,基本上父母不会根据孩子的意见来决定,父母对孩子不是一个建议者,而是一个决策者。这并非是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你可以赋予孩子在某件事情或者某个时刻的自主决断权,但要注意是你所赋予的,不是孩子天然就有。而且,你赋予了,你也可以收回来。比如,午饭吃什么?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见,并照着他所说的选择了,但你也可以不征求他的意见。顺服比自主在次序上要靠前,没有学会顺服,就不可能学会自主。其实,所谓的自主权,是不再需要父母帮他们解读和顺从上帝的心意,而是他们自行直接对上帝负责了,依然是顺服,而非自主。就是将代理权挪走了,可以直接顺服神了。

第四,毫不妥协。很多父母的失败在于说的话在孩子的身上没有什么效用,小孩子不但不听父母的劝告和命令,甚至,正因为你说了不要怎么样,就偏要这样。而父母更大的失败在于公开场合中因为孩子不听话,当中羞辱或者责打孩子,因为丢了自己的面子。或者“开明”的父母,就任凭自己的孩子在公众场合肆意妄为,在聚会中狼奔豕突,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中霸道抢夺,父母不但不加以管束,不以为意,还觉得这是考验其他人爱心和忍耐的时刻。以上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帮助孩子有一个顺服规则的权威和习惯。而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则在于父母很多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来让孩子遵守一个规则。

要从小给孩子有一种观念和习惯,那就是有些话语是必须要顺从的,父母的指令要清晰并且彻底。要么你不说,要么你就要让他们必须遵行。所以,我的建议是父母不要给孩子有很多的规则,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多了父母自己可能都不记得了,孩子违反不听的时候我们也不以为意了,觉得他已经遵从了很多规则了,打破一两条也无妨。最好是,透过一两条规则的遵从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话语是不能随意违背的,父母这个时候要坚持,不能因为他的哭闹而放弃。比如,我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规定,父母跟她说话的时候,她必须及时应答,不能以很小的别人不易听见的声音应答,不能等好几分钟之后才应答,更不能不出声只是以所谓的眼神看一眼,或者轻轻点头表示自己回应了,我们要求必须以正常的说法方式及时应答。什么时候发现违反了这一点,什么时候就纠正。

这不表示父母给孩子的限制太大了,相反,这可能给孩子的自由更大了。因为,你知道你不能随意说不行,你只要说了,你就要求孩子听从,他若是不听从就损害了父母的权柄。比如,孩子有很多时候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但是并不涉及对与错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以此为规矩,如在地上爬,很多孩子三四岁了,都会走会跑了,可能还是喜欢就地一坐或者在地上爬行,把衣服弄脏,这个时候父母不一定要禁止,而是看情况。我女儿小时候在楼下公园有时候会爬土坡,弄得满身都是土,我妻子的做法就是让她换身衣服尽情去爬。但是,如果今日说了不让爬,那么就是不可以,孩子若坚持要这么做,就马上带她回家。同样的原则可以用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有时候自己家孩子行为不当自己劝告甚至严肃命令了就是不听从,那么应当马上终止这次聚会,带领他回家处理这个问题。总之,让小孩子从小意识到,不听从父母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第五,恒久忍耐,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动怒。这是教育孩子的过程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或者以怒气来管教。我们有时候会使用怒气,因为我们发现好好说话就不行,就得声嘶力竭急赤白脸地说才有效果,慢慢地,我们把我们和孩子的沟通分成了两种态度,一是正常地说,二是喊着说。要知道,怒气不能建立孩子的任何正面品格,相反还会建立他的负面品格。怒气会有两种反应,一是他惧怕了,二是他也愤怒了甚至仇视、对抗。惧怕会将他的心灵关闭,会使距离疏远,看起来是顺服了,其实是一种压制,会让他的性格变得内向、冷漠、不加判断地听从。仇视会让他更加悖逆。有时有效的方法并一定是好的方法。

第六,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并不单单体现在你所说的你都是如此行的,你让孩子要守约,首先你必须得说话算数。而且还体现在示范,不是单单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而是示范,就是你先做一遍,或者带着他做一遍。很多时候,我们有一个天然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以为孩子应该知道该怎么做我们所要求的,其实除了罪之外,没有什么是孩子天然就会做的。你要先教后导。你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也要告诉他怎么做。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爱他们的。很少有父母说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伤害,比如当众训斥是伤害,任意放纵也是伤害。按照上帝的方式对待他们,就是爱他们了。首先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表现好就爱,考得好就爱,犯了错误我们的心态就是愤怒和藐视。我们一旦发怒,我们就不爱了。甚至,父母把爱与不爱当作是一个条件来吓唬孩子:你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爱你了。这就是赤裸裸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爱是有条件的,这样的孩子处于恐惧中,他竭力讨好你,生怕你不爱他了。对于有多个子女的父母更是要小心,总有一个可能比较乖,比较出色,你就更爱这个。他犯了一些错是你不想看到的,你就大喊大叫,你会使他恐惧的。这有时候跟我们对上帝对我们的爱的理解有关系,我们可能有时候努力做很多事情,我们以为我们这么做了,上帝对我们的爱就会多一些。我们一旦有些事情没有做好,我们就觉得上帝就疏远我们一些。我们这样看我们的神,我们也这样对待我们的孩子。

第二,我们把以为对他的好的东西给他就以为是爱了。比如,给他买一个玩具,吃一顿好的。但很可能你是为了省事,为了表达自己缺席的愧疚。父母有时候都被自己骗了,都觉得孩子不懂事,自己太委屈:我都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了,你却觉得我不爱你。因为孩子没有感觉到他在你生命中的那个地位。他会觉得,你的工作要比他重要,查经比他重要,电话比他重要。你当然不是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他身上,但是在他需要的时候,要有时间留出来给他。我们把自己留给他们,这就是爱。他们不需要玩具的代替。

4、敬虔的真意

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能背很多的经文,参加儿童主日学,有读圣经祷告的习惯,有家庭敬拜,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信仰的操练,并不表明一定有敬虔的实质。属灵习惯和好行为的训练是需要的,但也不是教养的目标。好行为若不是有敬虔的内在,那么这好行为就是假冒伪善。家庭敬拜若是得在厌烦中坚持二三十分钟,这就纯粹是形式。属灵习惯是在生活中具体的事件中来应用这些习得的属灵真理所得来的属灵沉淀。

5、祷告的重要

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改变一个人的心灵,只有上帝能做这样的工作。你即使是为他建立了最好的环境,他还是有可能会悖逆。就像亚当和夏娃,上帝给他们的伊甸园的环境可以说是最好的,最自由的了,但是他们还是犯罪了。更何况今天的人类是生在罪孽中的,环境比当初的伊甸园要差很多。即使该做的你都做了,但是你依然不能保证这个孩子在你期望的时候表现出敬虔来。因为这不是你能保证的,真正的保证是神,就像保罗说的,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让他生长的乃是神。为孩子祷告,将他交在上帝的手中,求神使用父母的工作和努力,让上帝的话语在他的生命里面扎根。

父母也无需为孩子将来走什么道路承担责任,你只要照着上帝的心意来教养他,把他交在上帝手中就可以了,就像刘志雄弟兄所说的,上帝将来不会看你的孩子的好坏来审判父母,而是看你是否是一个好父母来审判你。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像上帝待我们一样来待上帝交在我们手中的产业。

反思灵修生活的好工具——读《神圣的拥抱》 文/武昕

“主耶稣基督啊,你在残酷的十字架上伸出爱的膀臂,让每个人都能进入你拯救的怀抱;因此,求你把我们拥进你的圣灵里,好让我们在爱中伸出双手的时候,也使那些不认识你的人,得以认识你、爱你。奉你的名祈求,阿们。”

《神圣的拥抱》一书以基督教灵性为主题,书名正取自上面那段《公祷书》中的描绘,这一灵性观的核心就是“神与我们联合,我们与神联合”。按照作者的看法这也正是圣经与早期基督教灵性观的精髓,不过,受到不同文化叙事的影响,两千年来基督教的灵性观逐渐偏离,以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然面目全非,需要重回本源了。全书两个部分的标题表明了作者努力的焦点:“危机——灵修如何脱离神圣的拥抱”、“挑战——让灵修回到神圣的拥抱中”。

作者在本书中以“神的故事”作为基督教灵修的根基,他认为对于基督徒来说“除了神的故事,再没有别的故事”。书中前一半的篇幅简单描绘了历史上灵修与神的故事脱钩的经过。作者并非叙述完整的基督教灵修思想史,而是选取了几个教会历史的片段,让我们看到“其他的故事”如何渐渐取代“神的故事”,从而影响了基督徒的灵性观。属灵生命离开了与神联合,就会被神秘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多元主义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化潮流重新定义。这部分内容视野宏阔,资料丰富,其中提及的每一个历史上的偏差都足以让我们好好思量,反省己身。

“如何使灵修重回它的本源,就是以《圣经》和神学为基础的信念?”这是作者第二部分要回答的问题。作者试图以神的主动和人的回应两方面的行动,重新确立我们与神在神圣拥抱中的联合。他总结出五个要素来重回古代灵性观:神的故事、我的故事、他的生命在我里面、我的生命在他里面、生命的契合。

作者这部分聚焦于那“神圣的拥抱”,撷取教会传统中那些精彩动人的生命言说,将古代教父、中世纪灵修作家与当代研究成果融于一炉,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基督教灵修的整全图画,也给我们带来能够借以重思属灵生命的厚礼。作者曾宣称写作本书的“难题是要把大量材料浓缩成一本书”,而这样浓缩而成的一本书对读者来说的益处就是——能找到足够多的好材料,以及有充分的空间思考和继续探索。以下就以第九章为例来谈谈本书的实用价值。

“本笃规章为基督徒生命操练定下了详细的导引。规章虽是为修院生活而写,但也适用于一般基督徒在世间的生活,指导我们依照耶稣的死和复活的样式而活。我们可以把这套规章运用到自己属灵生命的操练上,接下来让我们看三个誓约、三项操练,以及三个在生活中与基督相遇的途径。”

《神圣的拥抱》第九章标题为“我的生命在他里面:恒久专一的顺服”,翻开正文之前我猜到作者的主题是“如何活在神圣拥抱中”之类,却没想到他会用圣本笃规章也讨论这个主题。之前我也翻看过本笃规章,不过心得很少,应用寥寥。而韦柏的洞见给出这份古老的修院章程的当代应用,真有不少有益的提醒。

比如作者针对本笃修士每日七次定时祷告的规定,提出的一个应用:使用固定祷文在固定时刻祷告,“背诵每个祷告时刻的一段祷文,一天当中无论在哪里,在脑海中重复背诵,最好是朗读出来,好让你不但说出来,而且也听得到”。使用固定祷文是我比较少采用的属灵操练,适时使用真可以为我的祷告生活提供不少活力。又比如对于本笃修士每天四小时祷读圣经的规定,作者的解说提醒我们读经不能仅仅浅尝辄止,更要花时间聆听、默想、背诵、咀嚼,“直到心灵被触摸,迸发出火焰”。这正对我日常读经时的理性化和碎片化提出挑战和提供帮助。

作者很看重本笃规章,称它为“以基督为中心”的规章,将规章的操练看为“有助于我们成全属灵生命”,能借以“经历基督的同在”,并用一位平信徒每日应用规章的见证来说明他的实用性。我们可以不必完全同意他对本笃规章的看法,不过我们可以学习他对属灵操练的态度:“属灵操练不是属灵生命的源头,基督才是源头;属灵操练整理和组织我们的生命,使我们在神与我们人性联合的怀抱里,在神借着耶稣为我们展现的生命异象中,越发得着神的丰盛”。

最后我想用作者提供给读者默想的一段材料来结束,这段文字本笃称之为“属灵手艺的工具”,作者称之为“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之72守则,或许我们可以在这些守则的光照中更深检视自己。

1. 全心、全意、全力爱主神。

2. 爱邻如己。

3. 不可杀人。

4. 不可奸淫。

5. 不可偷盗。

6. 不可贪婪。

7. 不可作假见证。

8. 尊敬所有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舍弃自己,跟从基督。

11. 克苦己身。

12. 不爱享乐。

13. 喜欢禁食。

14. 安慰穷乏人。

15. 给赤身露体的人衣服穿。

16. 探望病弱者。

17. 埋葬死人。

18. 帮助身处忧患的人。

19. 安慰忧伤的人。

20. 抗拒世俗。

21. 爱基督甚于一切。

22. 不要生气。

23. 不要发脾气。

24. 不要心存诡诈。

25. 不要假报平安。

26. 不要弃掉爱心。

27. 不要起誓,免犯作伪证之罪。

28. 实话实说,心口如一。

29. 不要以恶报恶。

30. 不要伤害别人,却要忍耐接受伤害。

31. 爱你的仇敌。

32. 不要辱骂那辱骂你的人,却要祝福他们。

33. 要为义受逼迫。

34. 不可骄傲。

35. 不可酗酒。

36. 不可贪食。

37. 不可贪睡。

38. 不可怠惰。

39. 不可发怨言。

40. 不可毁谤人。

41. 要信靠神。

42. 将你内里的良善归于神。

43. 要认识到人内里的恶只归咎于人自己。

44. 要惧怕审判日。

45. 要惧怕地狱。

46. 要全心渴望永生。

47. 每天把死亡摆在面前。

48. 不止息地监察自己的行为。

49. 要确知神察看一切。

50. 一有恶念立即掷向基督而粉碎之,并且向属灵导师表白。

51. 不要口发恶言。

52. 不要多嘴。

53. 不要说无益的话,也不要说哄笑的话。

54. 不要贪爱粗俗的玩笑。

55. 要喜欢神圣阅读。

56. 不时参与祈祷会。

57. 每天谦卑祷告,向神陈明过去的罪,避免将来再犯此罪。

58. 不要随从肉体的私欲。

59. 要轻看自己的心意。

60. 凡事遵从院长的命令,即使他偏离自己的道路,要记着主的命令:“凡他们所说的,你都要做,但他们所做的,你不要效法”(太23∶3)。

61. 未有圣洁品行,不要希望得称为圣;要先有圣洁品行,然后得称为圣,方为名副其实。

62. 用行动实践神的诫命。

63. 爱贞洁。

64. 不要憎恶任何人。

65. 不要羡慕或妒忌人。

66. 要恨恶争竞。

67. 要显明你没有骄傲的心。

68. 敬重长者。

69. 护爱幼者。

70. 为着基督的爱,为你的仇敌祷告。

71. 在日落前去与你的对头和好。

72. 永远不要对神的怜悯失去盼望。

《神圣的拥抱》(The Divine Embrace),作者: 罗伯特• 韦柏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韦柏 (Robert E. Webber)是美国著名的灵修作家,曾任美国北方神学院(Northern Seminary)教牧学教授及崇拜研究学院(Institute for Worship Studies)院长,著书超过30本。

微分享

3月31日微博摘录:

朝阳区方舟:一日国宝邀我喝茶,问我对守望的看法,我说:“理解,尊重,支持”.

蒙恩的周保罗:从习李新政一年多以来的政策走向看,宗教领域的管制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守望目前的处境还可能继续持续下去。守望应当思考在当下的处境中如何加强教会的牧养、建造以及各项事工的开展并制定出长期的政策。外在的环境从来都不是耶和华的儿女应当惧怕和考虑的,我们自身的软弱和罪才是我们应当惧怕的!

因为我们的软弱和罪会造成破口,不但会使撒旦攻击我们,而且会使上帝掩面不听我们的祷告。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约书亚说:因为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你们要自洁,因为明天耶和华必在你们中间行奇事。(约3: 4—5节)。愿上帝帮助他的教会!

阿迟:有一点体会,我以前在户外时很好和警察国宝们争理,询问有没有带工作证件啦,他们拉扯我一下或者抢、踩我们的敬拜单张我很据理力争,我觉得我的基本人权或者敬拜的权利,不容他们侮辱。后来随着户外次数增多,经历丰富了一些,一琨有一次也点醒了我,“如果一点屈辱都不能承受,那么你来平台的意义是什么?”后来我感觉越是温柔沉稳越能抵抗撒旦的攻击,有时候撒旦的计谋就是借着国宝们激动我们的血气,让我们不平安,圣经说“得胜在乎平静安稳”,是真理啊。昨天我们八个人在朝阳的车上一起敬拜,国宝很怒,不许我们出声,还抢了国永手中的单张,我们一句话都没有反击,稍作停顿后继续开始,国宝见状也无奈,后来又把单张还给国永。中间他又有一次发飙,顺手使劲推靠近他的刘优弟兄的手机,刘优也没有反应。但是我们会把声量控制住,使他们知道我们不是故意做对,我们只是要完成敬拜程序。关于这方面,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哈,我也想听听其他的看法

一琨:不过我昨天想,其实不是国保的问题,是撒旦恐惧我们奉主的名聚集赞美。所以我们实在是和魔鬼在争战。我和阿迟的经历一样,那就是放低声音,但敬拜不可停。

瑞玲:昨天一开始国保怒喝不准出声,后来命令我们小点声,再后来他不出声了。到了豆各庄更是对我们和颜悦色。深刻体会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如同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阿迟:@瑞玲,昨天在车上我心里为那个国宝祷告来着,很奇妙,以前对他的憎恶在那一刻没有了,求主怜悯他,救他脱离末日的审判,呵呵,后来到豆各庄的确他的情绪变了。随着户外的深入,让我们对这些警察们的负担也多起来了,呵呵。昨天好智在温泉跟一个警察聊了好久,可惜我们没带福音单张,没法送给那个警察。

张阿姨:以后还真多带点福音书,在平台下,还有警察小声讨要福音书。

虎兰:我们的持守加上温柔忍耐即是最好的福音单张呢。基督在我们里面,活出基督,成为亮光,照亮这个世界。最近看到钟马田总结的一句话:任何一场福音的大复兴都是突然有一批人勇敢的活出了基督,坚守真道。我们将是这批人吗?弱弱的问。 不过神必会在各地兴起这样的人。

尹威:我最近学习良友圣经学校的“差传导论”课时,里面讲道公元780-1070年左右“北欧海盗”侵略南欧,杀修道院院士、烧修道院、手抄圣经,对信徒是极大打击和苦难,但信徒还是用爱心对待北欧海盗,感化他们信主。这对我们面对警察时是很大提醒,求主使我在受伤害时也能存温柔爱灵魂的心。太难了……主啊,帮我。也有一位叫安斯加的宣教士去北欧宣教途中被海盗劫持,他的坚忍和机智使丹麦王改变看法,准许他兴建教堂。这提醒我要恳求主给我面对恐吓的胆量、给我坚忍和机智,在信仰上坚定,又有爱心和机智救灵魂。我们教会很多年轻弟兄姐妹面对警察怒吼时的沉着、不退缩,对敬拜的持守,(国永在被警察怒吼后温和的要回讲章继续敬拜)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觉得这就是勇敢和胆量。警察在开车打电话时因我们大声敬拜听不清对方说话时,我们适当降低音量敬拜是爱心和智慧。

我这次在去东坝所的路上发给邻座的一个福音单张,帮其认识信仰。感谢主。其实我包里还有几张。求神加增我勇气和胆量送单张给更多警察。请为我祷告。每次看到豆各庄所里的弟兄姐妹面对警察交谈时的从容心态,我也求主给我这样的心态,把握交谈机会,更多传福音。

张阿姨:神把我们带进户外这个大课堂,为让我们学习到在室内缺少的功课。这课还真挺难学,但很重要。

红雨:昨天争战确实有些特别什么原因,我们无法猜测也不重要。就像祖潘分享的天明牧师问有感动上平台的那个弟兄:“是否有信心为主摆上?在心态上是否愿意被像羔羊一样被牵到宰杀之地?”这是我们最初走向户外并坚持所需要面对和预备的。户外马上要进入第四个年头了,愿神带领我们不丢弃起初的信心和盼望,警醒祷告,在每个主日警醒预备,就像歌中所唱的“愿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荣耀主圣名”! 阿们!

品尝户外初期的甘甜 文/石鹏

今年3月23日这个主日,我因为参加户外,在甘家口派出所呆到晚上11:40左右才被放出来。感恩于在派出所时神丰富的恩典,禁不住于第二天在户外争战群里面发了一个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昨晚的经历和来由:甘派副所长去年曾经逼迫我们搬离甘家口地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不用每周派人来接我了。我搬走后继续参加户外,但一直没有跟他们说我的新住址,包括住在哪个区。这样国保还是主要把我安排到甘家口所。昨天他就想让我亲口说出住在哪个区,这样他们以后就可以不用管我了。我还是不说,他一再追问。我就问他,当初我被搬家怎么解释。他含糊其辞地说,那是因为房东不愿意租给你这样的人了,把他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我觉得实在没有告诉他我住在哪个区的理由,就坚持不说。后来到了晚上十点左右,他又给我“出主意”,说只要我下次去户外跟国保说我不住在甘家口了也行,我也没答应。他没办法了,就跟我说下次再来甘派呆得时间会更长。又像往常一样说出一些黑社会的手段来吓唬我。感谢主带领我最近一段时间对禁食祷告的操练,我一个人在里面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默想祷告,甚至为从来或者很久没为他们祷告过的同学、同事、朋友、亲人祷告。去卫生间间隙偷看一眼手机,看到有弟兄姊妹为我代祷,又想起门外还有弟兄姊妹陪伴,心中顿感幸福和安慰,觉得自己很蒙福,内心很平安!恩典还有很多,接下来找机会详细分享。”

读完以上的分享,你是不是觉得“情节”很熟悉?刚开始,我也琢磨:这很像户外初期很多弟兄姊妹都经历过的事啊!小雪姐在小组微信群中的回复让我茅塞顿开,她说:  “石鹏,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艰难不必走。神帮你补上了户外初期的这一课,但是在你能承受得了的时候。神的带领何等奇妙!”

我从2009年初到2013年9月都在小雪姐带的牧养小组聚会,户外期间我的状态她也都看见了。所以,她对我的评价还是很准确的。神让我这个户外的后来者也品尝了一把户外初期恩典的甘甜。虽然在争战程度上逊色不少,但恩典已足够。

我是在2013年7月21日才第一次参加户外。当天闹钟竟然没响,我迟到了两小时,到平台跟前的时候眼睁睁看见最后一拨警察钻入警车,开走了。于是我一个人走到三层平台的最中央,毫无阻碍的按照教会的程序敬拜完了。然后就去西区所陪伴了。到了第二次,就开始进派出所了。由于我进派出所的前三次都是所有弟兄姊妹一起被关在西区所,所以那时并没有感到怎样的惧怕。后来经历了住址被查到和被搬家,才开始感受到争战的激烈。我也辗转去了好几个派出所,永丰所、田村所、上地所,甘家口所等,其间也有一些争战的经历和神恩典的垂青,但是感觉今年3月23日这次还是很特别的。

这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后来听贵斌弟兄说好像是所长被海淀分局的人批评了),甘家口地区的贵斌弟兄和吕华姊妹一大早就被限制在家。但是因为我去户外了,甘派还得派人到平台接我。我被接到甘派后,就像往常一样坐在大厅内的排椅上。十点左右吕华姊妹来探望我,过了一会儿大宇弟兄和赵璇姊妹也来陪伴了。赵璇姊妹已经有了身孕,看到他们我很感动。到了中午十二点多他们仍然不放人,往常这个时候就该放了。吕华姊妹很早就已经开始帮我打探什么时候放人了。从来没有给所长打过电话的她开始打电话联系所长,刚开始没打通,她又去帮我找警长联系所长。到了下午终于联系到所长,他说还不能让我走,想和我谈谈,还说“我想让他什么时候走他就得什么时候走”之类的。我也没太在意。

中午的时候吕华和赵璇两位姊妹帮我们买了午饭,吕华在户外争战群里看到有弟兄发来石锅鱼的图片,还一个劲儿地说让我吃得不好,其实她给我买的肉夹馍正是我当时最想吃的。下午派出所来了几个需要调节纠纷的人,其中有位大哥就坐在我们旁边,吕华和大宇积极地给他传福音,我也和他聊了一会儿。到了下午三点左右,吕华所在牧养小组的GYJ姊妹也来参加陪伴了,她带了好吃的东西和饮料。感谢主,这是她第一次陪伴派出所里面的弟兄姐妹,过了一会儿她还带了女儿过来一起陪伴。

下午四点多,所长回来了,一个劲儿地让吕华和GYJ回去——他是想孤立我,跟我好好“谈谈”——吕华和GYJ都没有回去。所长把我叫到他们食堂,这个惯常用来谈话的地方,对我好言相劝,希望我把自己住在哪个区说出来,今后他们就可以不用派人来接我了。不管他怎样劝,我总是笑着回复他“不说”。后来他就怒了,说我不懂事,辜负了他以前对我好(指的是每次挺早放我出来)。就大声嚷嚷着让协警把我带到地下室。于是我从食堂走到大厅,吕华和GYJ还在那里等我,我的背包也在他们旁边。吕华让我把背包和吃的一起带到地下室,但是所长不让。我刚把手机和备用电池装进口袋,背包就被所长夺走了。这时没想到吕华竟然勇敢地跟上去,要从他手中替我把背包抢回来。吕华一手抓住了我的背包,所长还是没有放手的意思。我跟上去,跟吕华说,算了,算了,让他拿走吧。吕华就松手了。接着,我就被一个协警带到地下三层的讯问室。我进去之后,坐在一个讯问室的门口,也是一个小角落,小角落的对角线位置坐着那位协警。我一坐下就闭上眼睛开始祷告,内心很平安。祷告了一段时间后,睁开眼睛,发现协警在盯着我看。我跟他笑了一下,他就开始跟我聊上了。聊了他对基督教的看法,以及对我的看法,我对他也有一些回应,不知他听进去了没有。我们俩正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有个嗓门大的协警下楼了,大声喊着让他去吃饭,我们的谈话就中断了。跟他聊的过程中发现地下室竟然有很多蚊子,不过祷告的时候没有一个蚊子咬我。

又过了一会儿,嗓门大的协警把我带上楼,又来到食堂。让所长继续跟我聊。我仍然不说,他一再追问。我就问他,当初我被搬家怎么解释。他含糊其辞地说,那是因为房东不愿意租给你这样的人了,把他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我想来想去实在没有告诉他我住在哪个区的理由,就坚持不说。所长就大声跟协警说要把我关到十点以后,找个偏僻的地方把我扔那里。接着所长就不理我了,间或有两三个协警过来“劝”我几句。在没人理我的间隙,他们或打游戏或看球赛,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默想和祷告,几乎没受他们的影响。我很惊奇自己内心竟是那样地平安,偶有惧怕,也能靠着祷告很快胜过。他们把姊妹送来的香蕉、葡萄干和老婆饼给我,我就吃了两个老婆饼和一根香蕉。因为最近操练禁食,晚上吃得少,所以感觉也饱了。后来大宇弟兄多次借着打水的机会到食堂看望我,问我吃晚饭了没有,还送来了两个糖饼。于是我又吃起糖饼来。可能我吃得太香了,所长看不下去了,警告我说:吃一个得了啊,别再吃第二个了。

后来所长又给我“出主意”,说只要我下次去户外跟国保说我不住在甘家口了也行,我也没答应。又过了一会儿,应该是晚上十点多钟,他让我把食堂的地扫一扫,我当时觉得自己没这个义务,就用开玩笑的方式拒绝他。没想到他还真来劲儿,拿他的电棍一边戳我一边催我去扫,我一看他这样,就更不答应他了。他就一个劲儿地说我没觉悟之类的话。又跟协警说要把我关到十二点以后,跟我说下次再来甘派呆得时间会更长,又像往常一样说出一些黑社会的手段来吓唬我。

等他停下来之后。我就想,他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扫地呢?我就想起前不久有一次,吕华和我被带到他们所,他让吕华和我去帮他搬桌子。刚开始吕华没同意,我们在派出所呆了一会儿之后,他又说让我们去搬,吕华站起来做了做样子,他也没真让我们去搬,就把我们放了。原来他就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啊。(据吕华说这招是跟红雨姊妹学的)。

想到这里,我也明白了,他让我扫地的目的也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他劝我这么多次也没效果,总得给自己找个台阶,顺势放我出去啊。但是又想,如果现在他再问我一次,我就能甘心去扫地吗?恐怕也不能,因为他用电棍戳我了。好吧,那既然这样,我就继续祷告吧,也不管他们什么时候放我出去了。

到了十一点多,那位所长把我的背包给提出来了。我一看这是要放我走啊,就上去接我的背包,还说了一声“谢谢所长”(虽然不必谢他,但还是脱口而出了)。他却说:“先别急,你先站那儿。”我嘴上问着:“站那儿干吗?”心里却意识到,他又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了。于是我先不拿包,走回去站在窗户边上。他又拿起他那个电棍,问我说:“告诉我,打哪儿?”我转过身,指了指自己屁股,一边开玩笑一边让他打了两三下。他这下满意了,又跟我高谈阔论一番,总之就是下次再来没好果子吃。就把我送出门了。我一出门看到贵斌弟兄和明明弟兄在外面陪伴,感觉那个亲切啊,立马一人来个拥抱!所长看到贵斌弟兄,又“谆谆告诫”下次再去户外的利弊,最后贵斌回他一句“下周见啊!”,想必所长有些崩溃,白叨叨半天了。然后我们就走了。

回想自己在派出所中默想祷告的过程,没法不感谢赞美主!好像要弥补我以前祷告不够的缺欠似的,我也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做“你的言语在我口中比蜜甘甜”。

我首先跟往常一样,为自己和妻子、父母、亲人、教会牧者、弟兄姊妹祷告,又为从来或者很久没为他们祷告过的同学、同事、朋友、亲人提名祷告。我把所有自己担心的事、忧虑的事全部带到神的面前,求神保守,内心越来越平安。去卫生间间隙偷看一眼手机,看到有好多弟兄姊妹为我代祷,就想:这么多人为我祷告,那我得多蒙福啊!私下想自己在天上积累了不少财宝呢,哈哈!又想起门外一直有弟兄姊妹陪伴,感觉很幸福!

祷告过程中,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亏欠。我感到我亏欠了自己的妻子,因为我在工作中、生活中的一些软弱,有时甚至是罪,让她也跟我一起受苦受累;我感到我亏欠了自己的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对他们的关怀和孝敬实在太少了;我又感到我亏欠了牧者,曾经对他们有那么多的不理解,甚至是埋怨,对他们的祷告也是远远不够;我感到我亏欠了教会的弟兄姊妹,自己不断的享受到弟兄姊妹服侍的成果,却太少关心弟兄姊妹,在教会的服侍也不够尽心。当然,我不能仅仅停留在亏欠上,必定会靠着神有所行动。

我要感谢教会呼吁弟兄姊妹将周六分别出来禁食祷告,也感谢白牧每周六像在军营里面吹号一样的提醒。以前禁食祷告在我看来是一件很难做的事,现在我也和妻子开始积极操练了。虽然我在周六只禁一餐,但禁食祷告操练的果效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现在每周另有三天禁一餐,为我们下一步的生活安排祷告。

感谢赞美主,耶和华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万军之耶和华啊,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的确,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艰难不必走!我们所经历的,在人看来似乎艰难曲折,实际上却是神给我们预备的一条正直的路。

PDF下载

 

  • 《@守望》第132期——我信教会
  • 《@守望》第131期——与神和好,与人和睦
  • 《@守望》第130期——末后世代,建造家庭
  • 《@守望》第129期——疫情与福音(二)
  • 《@守望》第128期——疫情与福音
  • 《@守望》第127期——关怀与陪伴
  • 《@守望》第126期——亲密关系
  • 《@守望》第125期——亲历3.23
  • 《@守望》第124期——祷告
  • 《@守望》第123期——回家
  • 《@守望》第122期——重拾异象
  • 《@守望》第121期——感恩,2018!
  • 《@守望》第120期——面对数字化产品
  • 《@守望》第119期——单身弟兄
  • 《@守望》第118期——单身姊妹
  • 《@守望》第117期——十诫
  • 《@守望》第116期——关注青少年
  • 《@守望》第115期——兴起弟兄
  • 《@守望》第114期——这个世代的青年
  • 《@守望》第113期——户外敬拜7周年
  • 《@守望》第112期——团契生活
  • 《@守望》第111期——孝敬父母
  • 《@守望》第110期——读点神学
  • 《@守望》第109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108期——感恩
  • 《@守望》第107期——基督徒的财富观
  • 《@守望》第106期——青宣大会
  • 《@守望》第105期——守约
  • 《@守望》第104期——宗教改革500年
  • 《@守望》第103期——家庭建造
  • 《@守望》第102期——陪伴•关怀
  • 《@守望》第101期——户外敬拜6周年
  • 《@守望》第100期——读经
  • 《@守望》第99期——回家
  • 《@守望》第098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097期——感恩之心
  • 《@守望》第096期——关注宣教
  • 《@守望》第095期——关于祷告
  • 《@守望》第094期——软弱之道
  • 《@守望》第093期——悔改之道
  • 《@守望》第92期——婚姻之道
  • 《@守望》第91期——教养孩童
  • 《@守望》第90期——职场呼召
  • 《@守望》第89期——户外敬拜五周年
  • 《@守望》第88期——纪念国永
  • 《@守望》第87期——家庭敬拜
  • 《@守望》第86期——务求传福音
  • 《@守望》第85期——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 《@守望》第84期——操练敬虔(二)
  • 《@守望》第83期——操练敬虔(一)
  • 《@守望》第82期——为主而活
  • 《@守望》第81期——人生标杆
  • 《@守望》第80期——性别认同
  • 《@守望》第79期——里外更新
  • 《@守望》第78期——穿上新人
  • 《@守望》第77期——户外敬拜四周年
  • 《@守望》第76期——我们向主要什么
  • 《@守望》第75期——我不以福音为耻
  • 《@守望》第74期——圣诞节传福音
  • 《@守望》第73期——感恩
  • 《@守望》第72期——户外拘留时代(八)
  • 《@守望》第71期——户外拘留时代(七)
  • 《@守望》第70期——户外拘留时代(六)
  • 《@守望》第69期——户外拘留时代(五)
  • 《@守望》第68期——户外拘留时代(四)
  • 《@守望》第67期——户外拘留时代(三)
  • 《@守望》第66期——户外拘留时代(二)
  • 《@守望》第65期——户外拘留时代的开始
  • 《@守望》第64期——户外特刊
  • 《@守望》第63期——户外三周年
  • 《@守望》第62期——小组•家(二)
  • 《@守望》第61期——小组•家(一)
  • 《@守望》第60期——圣诞月•传福音(二)
  • 《@守望》第59期——圣诞月•传福音(一)
  • 《@守望》第58期——数算恩典
  • 《@守望》第57期——我和守望(二)
  • 《@守望》第56期——我和守望(一)
  • 《@守望》第55期——梳理户外敬拜
  • 《@守望》第54期——户外敬拜中的忍耐
  • 《@守望》第53期——关注单身弟兄
  • 《@守望》第52期——关注单身姊妹
  • 《@守望》第51期——社会服务
  • 《@守望》第50期——关注职场
  • 守望网络期刊第4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