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

《@守望》第129期——疫情与福音(二)

他的基督荣美的品质,激励着我们——记爱德华兹的影响力

文/ 馨百合

 

在基督教会史上,有无数神学家、布道家丶牧师,一生忠心地服侍神,奉献给神。
在他们中间,有一颗闪亮的明珠——布道家约拿单·爱德华兹。

十多年前我曾读过他的传记。随着时间的冲刷和我的衰老,对他事迹的记忆淡忘了一些。然而最最感人的一些事迹仍记忆犹新。

爱德华兹,是十八世纪北美灵性大复兴运动领袖之一,一位伟大的清教徒,是最有能力的布道家之一。

《宗教情操真伪辨》是他的代表作,《落在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是他的著名的证道篇,他忠心地服侍家乡教会。

他的名声很大。许多神学家给予他高度赞誉和评价,布道家医学博士钟马田曾用一个比喻形容爱德华兹:“清教徒们就如阿尔卑斯山脉,路得和加尔文就好比那喜马拉雅山脉,但爱德华兹就如珠穆朗马峰!我常常感觉到,没有一个弟兄比他更像保罗。”( 摘自《清教徒的脚踪》)

还有人评价道:“他讲道时的自然风格丶低沉谦和的声音、得体的举止, 以及他习惯性地、特有的庄严,言谈举止之间都能体现出与上帝的同在。”

爱德华兹和妻子都是基督世家的家庭背景,他们有着纯正的信仰和基督的情操。传记中写到:“真正的基督徒情感可以使人的性情发生改变,从而彰显出灵里的爱丶温柔和仁慈。真正的基督徒能够在生活,在与他人相处中,表现出自己的信仰情感。但这一切都要有圣灵的内在才会发生。”( 摘自《爱德华兹传》, 霍西尔著 )

爱德华兹最为感动我的是他后半生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他一心扑在家乡教会服侍二十四年。教会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使教会凸显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许多谈恋爱的青年男女,没有正式立婚约就同居在一起了。有的时间不长,说分手就分手,严重损害了神所设立的婚姻的圣洁。为了抵制这种现象,引领年轻人走向正轨,他提议在教会里严明纪律条款,没有正式结婚前,绝不允许双方同居在一起。要知道,这个教会很大,多数年轻人又都是一个家族的。这个家族的长辈为了取得教会更多的权力,一直充当爱德华兹的反对者,在教会里煽动其他反对者来迎合年轻人的私利, 使爱德华兹处于下风。

另有资料记载,爱德华兹谴责“半途信约”。他认为只有真正重生得救, 而有良好品德的基督徒,才可以有资格领圣餐。这使那些放纵的青年受到指责,家长认为有失体面,反对爱氏的人乘机煽动,造成教会辞退了忠心服侍教会二十四年的牧师。

爱德华兹决定离开这个教会,转到比较偏远的一个小镇上的教会,专事向印弟安人传福音。

他们夫妻养育了8 女 3 男,共 11 个孩子。这么多的一家人,举家搬迁异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爱德华兹毅然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踏上继续跟从主的路,终于在那个偏辟的小镇上安顿下来。

在那里,环境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爱德华兹不畏这些,继续辛勤地服侍教会。
他在默想日记中写到:“你必受苦,你必在苦难中来到十架前。即使你不受体肤之苦,也必经历心灵之苦。

有时你会被神离弃,有时会被邻人骚扰,有时你会无故地心灰意冷。你得不到安慰,找不到帮助,你无法解脱,那痛苦无法减轻。……只要你的痛苦是神的美意, 你就忍耐吧。神定意要你在患难中不得安慰时来全心仰望他,让你在患难中变得更加谦卑。”

爱德华兹讲道时满有圣灵的能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听他讲道,教会愈加扩展强大。他的朋友赞誉道:“我们需要爱德华兹先生深刻的洞察力和温柔的性情……”

虽然在那里生活很艰苦,但福音的兴旺是他最欣慰的事情。

爱德华兹就是这样一位神的仆人:他不畏权势,不随波逐流,坚守真理,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不畏艰苦环境,克服种种困难,忠心地为主作工。“……他相信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他发出的是怎样的一种呐喊啊!”

他的声望越来越大。1757 年,应普林斯顿大学聘请,爱德华兹岀任校长。上帝如此赐厚恩重用他!

后来,有学者对爱氏后代的追踪研究,见证了他的生命和品格的圣洁, 以及他充满智慧的极大影响力。

“他的后代当中有 8 位大学校长,大约 100 名大学教授,100 多名律师,60 名医生,30 名法官,80 人在政府重要部门任职,25 人在军中担任要职,还有几乎无法计数的神职人员。” 上帝又如此丰丰满满地恩赐和重用他的后代!

爱德华兹是我们效仿的光辉榜样!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约拿单. 爱德华兹,他具有的基督荣美品质和荣美形像,一直在激励着我,无论是在顺境或逆境中。

除了服侍教会外,爱德华兹每天祷告丶默想,迫切寻求神。他非常爱神,使他常常经历神,甚至在异象中亲密与神子相见。

一次,他骑马来到郊外一个树林幽静处,一边散步,一边对神默想祷告。“忽然有一个异象出现。我看见神人之间的中保神子的荣耀。看见他伟大、完全、纯洁、美妙的恩典与爱,以及他谦卑、温柔的俯就。这种宁静、甜密的恩典,显得非常伟大,超过诸天!基督无法形容的优美、崇高,足吞一切思想和概念……

“大部分时候,我眼泪直流,大声号哭。我心中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迫切热望,想要把自己倒空消灭,躺在尘埃,只让基督把我充满。我要以圣洁和纯全的爱去爱他,信靠他,生活在他里面,一生跟从他、服侍他。依靠他的神圣纯洁,使我得以完全、成圣。”( 摘自《心灵花园》)

异象中亲密与神子相见,这是何等大的恩典和荣耀!!

著名学者何光沪曾评价说:“爱氏生命的充沛与丰盛来自他与上帝亲密的交流。圣灵那超自然的运作在他生命中是如此强烈,以至他有时变得难以承受这属天的恩典。”( 摘自《爱德华兹传》)

清教徒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天晚祷时都要察验这一天的言行。爱德华兹,在家乡服侍教会近二十四年。后来因为教会的变故,他不得不举家搬迁到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在那里继续服侍教会。那时,他常常反思自已。当他反思察验自己的罪时是那么地“狠”,毫不留情。

他在《反思》一文中说:“我父已看到我的罪恶,似乎是完全无法形容, 我对我的罪,不知如何说,只好说无量的罪加无量的罪,无量的罪乘以无量的罪。”“我近来渴望有一个忧伤痛悔的心,愿意俯伏在上帝面前……然而我若不作最谦卑的人,我就是卑鄙地抬高了自己。”( 摘自爱德华兹《自述》)

噢!他的话直击我的内心深处。他那么优秀还称自己有无量的罪乘以无量的罪。那么我这个散漫信徒的行为,岂不是罪的平方吗?!我岂不更加需要恒切地祷告亲近神,像爱德华兹那样,察检我里面的恶行吗!

肉体的堕性,常使我满足现状。我曾觉得自已信仰生话还说得过去。哼,还自觉不孬呢。可是,当我专心安静在神面前祈求圣灵察验时,圣灵将我心里幽暗处的罪一一显露无疑了……圣灵在盘问:你对神敬虔吗? 迫切追求吗?谦卑吗?深爱神吗?深爱弟兄姊妹和众人吗?你是否还有骄傲?你常常自省吗?

唉,我以爱德华兹和圣经教导来衡量,岂不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我猛然警醒:惟有每天祈求圣灵的光照和察验,才能看清自己的真实面目!

我对自己时紧时松,怎能谈得上敬虔呢?!我不过是一粒尘土,是被造者,有什么资本骄傲呢?惟有永远谦卑在神的面前。效仿主耶稣那样, 他将自已隐藏在神里面,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我也要像主耶稣一样,将我隐藏在基督翅膀下面,谦卑自已,决不显示自己,警惕所做的一切事绝不掺杂一顶点儿个人杂念!一切为主而作,一切为了彰显主的荣耀!!

骄傲是各种罪的根源,惟有谦卑, 永远谦卑,才能抵挡骄傲的罪。谦卑, 还是谦卑,神的话语蔵在心里就是踏实的。所以我不在乎环境如何。倘若我为了私利,以虚假的热心讨好人、蒙蔽善良人的眼睛,岂不是我的罪过! 我能蒙混过圣灵的眼晴吗?!不能! 因为“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 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剌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辩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来 4:12-13)

圣经启示我们“爱心是联络全德的”( 西 3:14)。只要我心里存着从神而来的爱,无论遇见怎样的大事小情, 都能以爱的智慧相处,才能让我们的心愈加亲近神。如保罗所教导的:“凡事谦虚、温柔丶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弗 4:2-3) 以此,在主内的团体里,彼此相愛,相互支持,相互勉力,我们同心合意地敬拜神,服侍神!

我惟有诚诚实实地谦卑在神的面前,像保罗和爱德华兹那样只在乎神!只在乎神!!让我所做的只要父神满意,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一门心思仰望神,信靠神,服侍神。

我要努力哟,在每天祷告与神亲密交通中,得着父神的带领和坚固, 作神所悦纳的好儿女!

《子女心,父母情》帮助我用神的话牧养孩子的心

文/孙琦

 

多年前,一位高中生的妈妈跟我推荐了《子女心,父母情》这本书,说这本书卸下了她心头的重担。而我虽然认同,却因孩子尚未出生,并没有太多的感悟。一晃我的孩子也慢慢长大,我越来越多的发现自己缺少智慧、毅力,缺少忍耐、同理心,脾气差,自我管理能力差,仿佛半辈子的缺点全部爆发!所幸由于服侍妈妈团契,我从很多书籍、讲座及前辈那里得到了不少切实的帮助。然而经验和技巧总是有限的,我还是会不时的感到缺乏和不确定。我觊觎圣经里的智慧是至好的,可是如何使用圣经来教养自己的孩子呢?

三年前,一位资深讲员在讲座中又提起每位父母都应读这本书“Shepherding A Child’s Heart”(编注:即《子女心,父母情》)。我彼时恍然大悟!“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心的问题解决了,其余的不都迎刃而解了么?教养儿女,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为标准,然而内心的尺子却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子女心,父母情》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把我们引入不变的真理当中,教我们如何使用神的话语来牧养孩子的心。

那么我们到底要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当初,我和先生为孩子们立下的目标是“认识神、爱神、服侍神”。常常停下来回顾这些目标,让我的生活少了很多困惑。在本书中,作者把小要理问答中的第一个答案作为教养儿女的目标,即“荣耀神,并且永远以他为乐”(P61)。相比而言,这个目标更加的明白可行。它给了父母们一个清晰的思路,让他们知道该怎样选择牧养方法,何时发力何处发力,也帮助父母随时检讨,不至于随波逐流。而对于孩子,这个目标不仅是最有价值的目标,说功利一点,它还完胜了一切育儿技巧。因为如果一个孩子内心愿意去荣耀神,那么他一定会努力去做对的事,而且尽力为神做好每件事。如果一个孩子能以神为乐,那么注定他的生活也是满足喜乐的。

书中说(P10),“只改变行为而不从根源去改变内心,就是治标不治本”,就是“假冒为善”。因此,为人父母必须学会“引导儿女的心”,从行为去发掘孩子的心思意念,并让孩子了解内心的问题。该书中也有涉及到技巧的部分,比如沟通的法则及不同形式,杖责的使用原则等,但这些技巧也都最终指向如何引导孩子的心。不得不提的是,若父母只专注于孩子的行为和外在,其实假冒为善的首先就是父母了。父母的所有工作,包括纠正管教和训练,都必须以心为重点,为要帮助孩子“荣耀神,并且永远以他为乐”。

例如情绪控制是让很多家长都倍感苦恼的一个问题。网上有很多关于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段子和图片:“不学习时母慈儿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医生劝告不要辅导孩子学习”,“爸爸提着拖鞋看儿子写作业”。一条条段子,一张张图片背后隐藏着一个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家长。称孩子为“熊孩子”、“神兽”,暴露出了面对孩子的叛逆时的无力。针对这类问题,本书提到“如果你是因着神的命令而纠正管教儿女,就不要用愤怒来破坏这项工作”(46页)。孩子都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而我们是代表神来管理孩子的。圣经说,人的怒气不能成就神的义。我们也需要察验自己的内心,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荣耀神?是否在教养孩子上以神为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是对任务的托付者——上帝的尊重。

曾有一次,我的大女儿不仅没有及时打扫,还冲着我大声嚷嚷,坐在桌上气愤的看着我。以前,我极有可能会冲她吼回去,然后气势汹汹的拿起管教板,“给她些颜色看看”。但那次,我把她叫进卧室,在平静的回顾了原委之后,说:“子惠,有时顺服妈妈的确很难,但这才是神所要的‘真顺服’。就是在你不愿意的情况下,依旧会用心做好要做的事。妈妈已经很久没拿板管教你了,这样不对。因为管教你是上帝给我的责任,好让你及时的从错误中走出来,免受更大的损失。虽然不舍得打你,但因着上帝的命令和爱你的缘故,这次妈妈必须要管教你”。常常声嘶力竭怕疼的老大,那次主动把手伸了出来。一板下去,手红了,她的眼泪也夺眶而出,但是她却向前一步紧紧的抱住我,然后趴在我的肩上哭了起来。而且从那以后,几乎每次她发脾气顶撞我的时候,我只要轻轻问一句,“顺服不容易吧,你愿意为神喜乐的去顺服么?”她就会立刻笑容回归,开心的去做了。

就像书上所说的,她心甘情愿的接受管教,不再跟我计较对错,并不是因为我的理论有多完美,更不是我表现的恩威并重,而是因为她爱神的心醒悟过来,所以乐意去顺服神,即使再难也要做蒙神喜悦的事情。而顺服,也让她享受到了从神而来的平安和喜乐。

当然,这本书里也有很挑战父母的地方,例如63页就提到关于霸凌的观点。通常我们都主张应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本领,而本书却强调要教孩子“以善报恶”,让孩子学习把自己交托在神的照顾和保护下,帮助他感受得罪他的人的需要。惊讶之余,我们的头脑里一定会立刻冒出无数个问题和担忧。然而静下心来反问自己,我是否相信神是“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神呢?我是否相信在主里才是绝对安全的呢?甚至,我是否相信神呢?!其实,这些担忧就是不信的表现,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信,怎么能够说服孩子相信神呢?这本书,不仅帮助我们发掘、引导儿女的心,更提醒我们先省察自己的心。每一条我们所要教导孩子的都是应该活在我们生活当中的。

书中提到合乎圣经的养育过程,是父母对孩子的原始权柄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而逐渐减少,但父母的影响力却逐渐增多。盼望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长大时,能拥有让孩子愿意主动顺服父母权柄的影响力。把儿女交托给神,因为他们今后的道路“更是依赖于他们本身对神的信靠”,而且“神曾经如此恩待我们”。

隔离,我们就离自由更近了

文/ 张凯律师

大家憋了太久,终于迎来了这次中国互联网的狂欢。

口哨的文章,根本删不完。


比爱国小红粉喊着:“不转不是中国人”更有力。这次,如果你没转,都不好意思发微信朋友圈。

一篇文章题目是:《这是微信公众号诞生以来最荒谬的一天》。

而我却觉得恰恰相反,这是微信公众号诞生以来,最像公众号的一天。

妇女忽然把裹脚布扔了,奴才忽然把腰板挺直了,他们顿时看上去有点别扭,然而,这正是他们本来应该的样子。

这次狂欢,如同一次大赦,我们似乎顿时感到了没有裹脚布的清爽。哪怕也会脚臭袭人,但是我们顿时发现:原来可以这样活着。

几乎所有人,在这次疫情中,进行了一次共同的表达。

这种表达,不是因为经常被欺负的报复,而是在公开宣称:我们已经忍你很久了,去你妈的,老子不干了。

正如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一样,生涩的笑过之后,却满是怅然所失的无奈。

我们当然也希望,这表达换来的不是暂时的含情脉脉,不是口是心非的谎言。而是给予真正的尊重、善意和接纳。

这次,人民日报也出来挺吹哨人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删的文章呢?他们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

法治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任何侵犯到公民自由的事情,都应该有责任主体。也就是说:法治社会提倡的是冤有头,债有主。

法治不是一套简单的规则,而是一套本身就包含着尊重、爱、宽容等美好品格的规则。所以,法治,足以让人类着迷。

但是,互联网的删帖的行为却没有责任人,甚至它到底是人还是机器我们都搞不清楚。

想去法院告?幼稚了,法院都不会理你。因为很可能,法院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腾讯的《大家》不是也被销号了嘛。甚至前一段时间,新华社的文章也被删了。

那到底是谁干的呢?

我们知道一个东西存在,但不知道他在哪里,也不知道他是谁。甚至不知该如何称呼。想想也挺吓人的。

他就如若一个幽灵般的存在。

人疼的时候,会喊一喊,听上去不那么和谐。但也会减轻点痛苦。

可是,如果把嘴都捂住了,憋住气,这是要死人的。

不让网上喊,就只好在楼上喊:“假的,都是假的……”。

终究有一天会发现,说话的嘴,比捂嘴的手,要多很多。

捂住了说中文的嘴,但是,这次希伯来文、拉丁文,甚至梵语都出来了。能捂得过来吗?

事实上,不让百姓说话,官员就一定会造假。过去为了防止官员造假,皇帝还微服私访之类。现在大概没什么微服私访的机会了。最后大概皇上自己都觉得天下太平,安居乐业。

一个谎言遮盖另一个谎言,最后就变成了全是假的。

隐藏的事,没有不显露的。因着这次疫情,很多人脑子的病,反而治好了。

岁月静好的看到了,要不是李医生这种“不懂政治”的人大喊大叫,大概更多的人,连岁月都没有了。

担心境外势力搞破坏的也明白了:这次,我们成了全世界的“境外势力”。

日本的“钻石公主号”,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病毒在船上乱串,哪管头等舱,还是末等座。空气不能自由流通,就会滋生病毒,就是一船人的灾难。

在中国,先知先觉的人早就看到了,空气里一直在蔓延着另类无法用显微镜测到的病毒。似乎都知道会有一场“瘟疫”,只是不知道它什么时间和用什么方式爆发罢了。

没有肺炎病毒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关心李医生,我们不觉得他们与我们有关系,我们不会在乎谁的文章被删了,还可能会觉得那个作者活该。

我们甚至不会关心粮食和蔬菜,否则那些地沟油就不可能频繁的出现在餐桌上。

我们选择了看上去最“智慧”的生活态度,吃着火锅唱着歌,看上去开开心心的。甚至我们连坏消息都不愿意听,我们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负能量”,似乎说了沾上了就不吉利。

然而,我们真的安心吗?我们只是看上去安心罢了。我们明明是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之中,就像巴别塔之后,变乱了口音,我们在一起,却彼此陌生。

这次疫情,一切都改变了。

它打破了我们所有人的孤寂,我们不得不像诺亚一家登上方舟一样,彻底的与世界隔离。这种隔离让我们才开始深切的望着彼此,我们才开始体悟到:原来我们真的是一条船上的。不仅中国人,全世界都在一条船上。

四面环水,我们却更把周围世界看得更清楚了。这个世界不是,也不应当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而是“要有光”。

我们知道:总有一天鸽子会带着橄榄枝回来,总有一天地面会露出来。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出船。

但是,不经历这种与世界的隔离,我们就只会彼此心生厌恶,我们就不会知道,我们是世界的囚徒,我们被困在铁屋子里彼此伤害,我们以为自由,实际早就被隔离了。

事实上,没有经历疫情,我们也在经历着隔离,也在经历着死亡。我们与鲜活的生命隔离了,那种可以相爱、诚实、单纯的生命,已经死去很久了。

我们并不关心邻舍的死活,我们觉得文章被删就删了,这是多大一点事。东部小城的教堂被拆了,和我有什么关系?

所有人都在参加一场盛宴,热闹,却孤独着。

泰坦尼克号上的露丝,无论船上多么的富丽堂皇,都无法阻挡孤独来袭的悲凉。越奢华,越孤独,人类社会技术高度文明,却无法带走孤独的哀叹。

爱情是露丝最后的拯救,而这种拯救,恰恰来自于一场灾难,如果没有那场海难,露丝和杰克也不过是一夜的欢愉,很快,就是更大的孤独。

这场瘟疫与其说是病毒侵入了我们的肌肤,不如说是我们的心灵需要一场救赎。我们被隔离起来,反而我们更接近自由。

我们知道了邻舍需要大米还是小麦,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口罩省下来,寄往武汉。

我们为医生的不公而哭泣,呼喊。

我们从没有像当下一样,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也没有像当下一样,真正的知道:权利,关系的不仅仅是法律问题,而是关乎我们自己的尊严与命运,甚至它是决定我们生死存亡的一个器官。

毫无疑问,医生是我们这此疫情的英雄。然而,没有疫情的时候,那些为我们权利奔走的人,那些为民请命的人,那些像孩子一样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人,就是我们的英雄。

只是,我们的心灵早就麻木了,不通过一场举世隔离,一场生死别离,我们死灰一样的心灵就无法泛起涟漪。

那位医生说:早知道这一天,老子到处去说。

我想说:如果大家都到处去说,或许根本就不会有这一天。

隔离,本身包含着拯救,上帝拯救以色列人的方式就是把他们分别出来,原文就是分开,分离。

今天中国的举国隔离,也正是我们心灵需要审查自己的时候。但愿也是我们幸福的开始,我们需要睁开眼,重新看这个世界,虽然我们破衣烂衫,但总要学的体面一点。

张凯律师于 2020年3月12日深夜

你努力的样子,真美

文/ 赵璇

 

截至5月14日,法国新冠病毒确诊人数超14万,死亡27074人。5月11日,法国结束55天的禁足期,公共交通恢复,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迎接学生返校。但大部分家长还是担心感染不受控制,不敢送孩子上学。感染人数持续上涨,虽然没有禁足禁令,但正常生活的恢复依然遥遥无期。

和当初武汉的情形类似,疫情大爆发初期,医疗物资储备不足,医护人员几乎都在“裸奔”。大多数人可能都和我一样,看着干着急,但一没财力, 二没渠道,不知道怎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这些医务人员。但这两周多的时间里,我身边一位和我一样普通的妈妈Candy,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近2000个口罩、1000欧的酒精洗手液和52副护目镜,送到了Necker 儿童医院(这是巴黎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之一)。由她联系捐赠的其他医用物资,也正在赶来法国的路上。

认识Candy 并没有太长的时间。一年多以前在孩子们的故事会上相识,小小的她,每次见面都忙忙碌碌的。上班、带娃、两个娃,竭尽全力给孩子营造可以说中文的环境,热心肠地联络邻居,然后不知不觉建起了快 200 人的邻居群。邻居多了,不免吵吵闹闹,作为群主的她总能及时出现,用不偏不颇的三观把大家拉回来。这大概是我微信里信息量最大,但管理最有效的群之一了。

Candy 说,收到的每一份爱心,都烫手

热心妈妈

3月16日下午14:41,Candy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求助:“Necker医院医生的外科口罩失窃,医生们没有口罩防护,巴黎有口罩现货的人请和我联系。我正在和几位中国妈妈一起想办法为医生们准备物资”。信息的结尾,她加了三个感叹号。很快,Candy建了一个“热心妈妈捐助群”。当晚20:41,270个筹集到的医用口罩就由群里的一对夫妻亲手送到了医院医生的手里。“多少家庭的爱,多少人的付出,你们都是最棒的!”

第一次的捐助群刚要解散, Candy 就收到了一位怀孕足月的邻居妈妈的求助。这位妈妈的先生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工作,但医院没有足够的口罩和消毒液。“大家快来帮帮她!”Candy又一次在朋友圈里发出了呼吁。信息发出的第二天(3月19日),法国封城的第三天, Candy全副武装,蹬着自行车,跨过大半个十五区,分别到四户邻居群妈妈家里取了捐赠的口罩、手套、酒精,再亲自送到这位孕妈妈手里。那天,巴黎的天气好得出奇,大街上空空荡荡。看着她骑车远去的背影,心里和久违的太阳一样,暖暖的……

路痴的Candy,拿着先生打印标注的地图, 取货送货。疫情中戴口罩的会面,弥足珍贵

就在这一天,Necker医院的医生再一次找到Candy,问能否找到护目镜,急诊科的医生实在没有护目镜可以用。于是当天,Candy 联系到了巴黎一家有酒精和护目镜现货的药房,并在朋友圈里发起了第二次募捐(“我希望也发誓是最后一次”)。而这一次的捐赠,一波三折。

步步惊心

3月20日一大早,Candy把所有的捐赠人拉到群里,说头天联系的药房现在无法提供货品,紧急商量购买物品的对策。“我们在和时间赛跑!”这是 Candy一条条语气急促的语音里反复被提及的一句话。即使在这个时候,作为群主的她,还是尽力征求了大部分人的意见,避免了一滩可能引起争端的“浑水”,并最终联系到了另一家可以提供酒精和护目镜的卖家。

原本四天后就可以发货的物品, 又被延迟到了七天。一直等待收货的Candy,在3月26号那天早晨(也就是到货的前一天)才被告知,护目镜被捐了,没货了。“每天提心吊胆就怕夜长梦多,没想到,还真的出了问题”。Candy 立刻开始找新的货源,终于联系到一家可以提供带面罩的医用口罩,她征求大家意见,准备把护目镜换成这样的物品。没想到,更惊险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下午刚过,一车物品就送到了Candy 家楼下。原来是送货人搞错了日期,把之前说已经被捐无法供货的护目镜和酒精送了过来。司机不敢直接送到医院,于是只戴了个口罩就匆匆下楼的Candy,又要面对送货的难题。“原本我在想先把物资自己一箱一箱扛到地下室,或者扛到家门口,或者叫队友下楼帮忙。但家里还有两个娃,多一个人出来又多一个人浪费口罩,增加风险”。最终,Candy决定打车, 自己把货物送到医院去。出租车司机没有口罩,为了避免接触,甚至不能帮忙搬运物品。于是 Candy 就自己把十多个纸箱子扛进了后备箱,然后一路忐忑地跟着司机去了Necker 儿童医院。

一路惊魂,Candy把几大箱物资,亲自送到了医生手中

交接完物资回到家,Candy 把自己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清洁了一遍。用高温洗澡,两脚烫得通红。群里的妈妈满怀爱意地说,照片里露出来的, 是“最美丽的腿”。医院对接的医生发来信息,叫她super hero。她说:“其实我压根儿不想做 hero啊!”

这些天,Candy 的朋友圈又恢复了日常的烟火气,长得很像的一家人, 又恢复了日常的平静和温馨。她时不时还跟大家汇报好消息:收到温州团体捐赠的一家巴黎医院,开始无限制地为病患做检测;另一批国内捐赠的口罩和护目镜,已经在路上……

想起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说自己个子小小的,皮肤黑黑的,普通话也不标准,按照国内白富美的标准,大概是很难嫁出去的。但是从刚认识她的时候开始,标题里那句话就在我脑子里出现了,因为她努力的样子,真得好美!

后记

这段时间以来,“爱邻舍”这句话,给我很多感触。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为屏幕里的一条条消息难过,甚至流泪,但那种关怀,点点手指头就可以做到了。看到国内的肢体开始孕产妇和点对点的事工,我也跃跃欲试地加入了,可是琐碎的家务加上法国疫情严重,又给了我很多推脱的理由。最终,什么也没做。Candy的行动
力,给我很大的提醒,因为我常常都是有感动,想一想,然后就停下来了。

周六拿起手机,跟认识的邻居和法国朋友发了信息,才知道楼上一位上年纪的老太太,已经发烧两周,住院又出院回家了。我不知道她是否是确诊感染了,但心里真得很难过。把家里不多的口罩,拿出来一些,放到了她的门口,又给门房大叔,从门缝里塞了几个。北京的肢体,给我们寄出了“连花清瘟胶囊”;另一位好友,帮忙给滑雪认识的荷兰朋友寄了口罩; 香港的闺蜜,准备把老公生日收到的口罩寄给我们……天南地北的邻舍, 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联系紧密过。

身边的医生姐妹,每天在诊所工作 12 个小时,周日还去法国的“方舱” 轮值了一天:“我很庆幸我简单的存在这个时候带给人一种安全感,尽管我自己知道我其实不能做什么”。那我们,就在后方,为你默默祷告吧。

意殇‧复活月

文/叶志洁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唯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 6:23)

2020 年的复活节,当意大利国宝级歌唱家 BOCELLI 在米兰大教堂前独自唱响“奇异恩典”时,我泪流满面。此时的意大利太需要从上帝而来的盼望和安慰了。这是一场没有现场观众、只在油管上对全球直播的“盼望之声”音乐会,对着往日人潮喧哗而此时寂静无声的米兰城和整个亚平宁半岛宣唱基督复活的福音。

这不是一场战争,然惨烈却不亚于战争。但我亦知道,这场瘟疫的背后,是神的许可!当一月初因为小儿子开学,我和孩子从北京飞回罗马后, 国内的疫情开始蔓延。看着球场上挥汗奔跑的儿子,我心里默默为祖国与亲朋好友祷告着,而同时也感恩意大利还是一切如常。没承想,2 月 21 日意大利的北部出现了首例感染,并很快演变成病毒肆虐的势态。霎时间, 尸横遍野。甚至,许多神父、修女、医生、护士、药剂师,这些可敬可歌可泣的冲在最前线的逆行者们,纷纷被无情的病毒夺去宝贵的生命,也是为他人献出的。我能听见整个意大利北部那些失去至亲、失去爱人、失去朋友的人们的嚎啕。那是无际的哀伤,还有绝望。

意大利所有的城市都进入民众居家隔离的日常模式。中国第一个对意大利伸出了援手,医疗物资、医疗人员都来了。虽然我们自己国内都还没完全从疫殇中走出,虽然国际舆论也有对此次援助的负面报道,甚至在意大利本土也偶尔有不领情的声音,但我依然为祖国叫好!这时候中国的及时援助对意大利人和在意大利的华人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意大利甚至响起中国国歌,升起了中国国旗!在意大利的华人也是尽己所能地各种捐赠医疗物资和捐款,我周围的朋友都坚定地留了下来。一来对许多在意的华人来说,意大利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也会有这样的情节,毕竟我二十岁就来到这里),所以愿意和意大利一起坚守。二来也真是不想给好不容易控制好了疫情的祖国添乱。

意大利华人磐石教会,开始为期两周的 24 小时弟兄姊妹轮流不停歇地为疫情祷告,并大量地捐赠口罩给本地的不同政府部门。所捐赠的口罩里都会附上福音单张,单张上用双语写着:“不要怕,耶稣爱你”,“Non aver Laura,Gesu’ ti ama” 。各个城市教会的弟兄姊妹也勇敢地走上街头,给路人分发口罩,或给自己的邻居送去口罩。因为许多药店的口罩在中国疫情暴发时都被中国人买空捐寄回国内了,所以意大利口罩奇缺。而在疫情初期政府宣传也一直不鼓励民众戴口罩,加上意大利人根深蒂固的认知, 他们认为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因此,疫情初期口罩的奇缺并未体现出来,直到民众对新冠状病毒的“妖孽”程度认识加深,不得不戴口罩时, 却真是有点一罩难求了。对于国人送出的口罩绝大部分人都会欣然接受并心怀感激,他们并没因为之前药店的口罩被国人搜罗一空而受之理所当然。我国内俩朋友分别给我寄来了些口罩,我带着儿子夜深人静时,把家里分装好的口罩投入领居们的信箱。于是就看到大门处、电梯门上都贴上了感谢信,称送口罩的人为人间天使。其实,在这艰难的时刻,许多人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爱与尊重。有面包店在店门口放一筐新鲜的面包、有广场上放许多包意面、有果蔬店门口放一筐分装好的水果与蔬菜,然后写着鼓励的语句,给任何需要的人。这些温暖是光,可照进幽暗。

我是个很宅且喜欢安静的人。疫情并没改变我的生活方式多少,只是更宅了而已,可心境却完全不同了。日日看着满屏的疫情新闻,看着每日死亡的人越来越多,真的很难平静。看到意大利政府在疫情下突显出来严重的官僚主义做派,看到和国人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意大利人在疫情还没极度肆虐时的各种“作”(在我眼里),也看到国内疫情下,那些凄惨的不公义的事情……心头会莫名地堵得发慌,那似乎不是害怕或恐惧,是一种深深的忧伤还夹杂着愤怒。接踵而来的是病毒的全球蔓延,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忧虑会悄悄地一圈圈地绕上我的颈项。我越来越难以入睡,忧虑、哀伤与愤怒都无从宣泄。正是有点失控的心理状态下,新雨姊妹邀请我参加教会的晨祷。真的特别感谢神!听着牧者们分享神的话语,和弟兄姊妹一起祷告。慢慢的,我里面开始稳妥, 灵里的枯干被滋润了。神让我看到, 其实我所拥有的真的很多,祂的恩典够用!我不应该为明天忧虑(这段时间辉师母、恩平师母、庆心姐,新雨, 还有我小组的弟兄姊妹都很关心我、挂念我、爱我,弟兄姊妹在用祷告托住我,真是感恩)!我明白灵魂的锚该抛向复活的基督,我明白我的救赎主活着,祂昨日、今日、直到永远,不会改变!

这次的病毒如张着血口满街寻索吞噬生命的恶兽,逼着人们停下在外忙碌的或游荡的脚步,躲进家门后。

每个人终于能安静下来,去思考许多内心深处的问题,或如何真实地面对自己,这些极必要又迫切的问题,在以往的忙绿中,是无暇以顾或刻意忽略的。如是,疫情就如照妖镜,照出人们心灵里的贫乏、虚空,欲念里的丑陋,情绪里的愤怒、忧愁、无助,性格里的自私、乖张……还有无神可仰赖的绝望。

所以, 求神开恩可怜我,调整我的眼光,透过基督看疫情,因我是祂的儿女。回到心灵深处,我该如何去思想?去看见?去盼望?我该如何活着?上帝的心意是什么?……祂愿人人悔改,不愿一人沉沦;祂愿所爱的儿女们下垂的手、发酸的腿重新挺起;祂愿男人无忿怒,无疑惑,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祂愿我们先求祂的国与义;祂愿我们真实地盼望那更美的家乡,在地活出在天的滋味;祂愿我们能学像基督,真实地活出复活主的馨香的生命。

愿上帝的名在全地被尊崇,愿万国都来跪拜耶和华!愿神得祂当得的荣耀!不管洪水如何泛滥,祂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祝福的桥梁

文/永春

 

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 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利米书29:7

期待

因为每年暑假是东非的旅游旺季,机票往往都很贵,所以早在去年的圣诞节之前,我们就开始讨论今年暑假回国的日期和航班,最终定在了6 月1 日回国,紧接着就订好了相应的往返机票,并开始筹划在国内的各种活动,期待之情溢于言表,毕竟母女仨有近两年没有回国了。

突变

当国内疫情在 1 月份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事态的严重, 虽经历过 2003 年的 SARS,还有当时学校封锁的深刻印象,但觉得事情也会像当年一样在个把月后恢复平静。但随着日历翻到了2 月份,各种消息如洪水袭来,尤其是在国外,信息更是纷繁复杂,心情也在每一天经历忐忑,但基本还觉得暑期回国不用太担心,因为非洲只有零星的病例,并主要集中在埃及和南非这两个与欧洲有密切联系的国家。

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的团契在2 月底成立了疫情处理小组,来应对疫情的挑战,并为周日崇拜及小组聚会订立了疫情反应办法,依据所在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确诊病例及隔离人员情况设置了不同的级别,从而决定采取变换聚会地点、戴口罩及消毒(这儿的观念也是有病的人戴口罩, 有中国人因为戴口罩而被警察勒索)、全部改为线上聚会等不同措施。

这样的应急方案谁都不希望用上,但每个人心里都隐约觉得这又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参与了全球化贸易的国家哪个都难以真正地隔绝,随着疫情在欧洲的泛滥,我们都迫切地祈求疫情不要在非洲这个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土地上传播,但每个人对非洲的未来都比较悲观,基本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谨慎言行,生怕本已紧张的中非关系“引爆”在自己身上, 各个中资公司也在准备抗疫物资的同时努力安抚本地员工,避免成为媒体的焦点。

每个人却似乎都在“盼着”这一天的到来,随着几次疑似病例的“预热”,3 月中旬出现了首例确诊患者。但我们感恩的是首例患者为从欧美回来的本地人,不然如果是华人或从中国回来的本地人,华人的境遇将难以乐观、雪上加霜。当天上午媒体爆出这条新闻后,首都全城陷入了抢购, 超市收银台排起了长龙(过半为本地人),每台购物车都是满满当当,已经有消毒液等货架空了。难以想象这是在非洲,因为像我们所在的国家大约只有 10% 的本地人属于中产,平时去超市的只有这些人,大多数本地人从没去过大型超市。面对如此慌乱的情形,我们也不免忐忑不安。

平静

3月末政府相继宣布停航和全国宵禁,4月初又宣布几个大城市的封锁。当第一次面对宵禁时,心里有很多的不安和疑惑,但神藉着使我们经历“危难”让我们得平安。

刚开始宵禁的那几天,不断看到警察粗暴对待违反宵禁规定人员的新闻,甚至邻国有人因为违反宵禁被打死,我们对本地警察的野蛮执法早已有所耳闻,宵禁更是成了极好的由头。但就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的邻居(本地同工)在一天晚上却突发疾病,肚子极其疼痛,由于已经处于宵禁时间段内,妻子就给她止痛药物、暖胃食物,并藉着祷告安慰她,希望能熬过那个晚上。但看到姊妹非常地痛苦,面无血色,她也主动要求去医院,我们经过与牧师、师母沟通也决定试着送她去医院,但我们都是第一次经历宵禁,虽然开车上路了,心中还是充满了恐惧。

当我们开车到去医院的那条主干道上时,当我隐约看到在医院附近的远处有一群警察设置了路障时,心里不由得紧张和惧怕起来,但就在我们到达医院时看到警察还在 50 米外的路口,我们有惊无险地进到了医院里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治疗,姊妹有些好转,我们可以回家了,但我们还记得警察就在我们要掉头的路口,当我们出医院后却发现警察已经离开了。我们所准备说的话,要展示给警察的证据一样都没有用上,神知道我心里的软弱,祂超然地保守了我们。

在经历了这次“危难”之后,我们继续经历了神的恩典,祂的爱也藉着弟兄姊妹之间的联结使我们彼此得安慰,虽然对于回国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生活物资的供应心有疑惑,对于疫情的发展难有乐观,但我们看到了神的保守和恩典。正如诗歌所唱:“有许多未来的事情,我现在不能识透,但我知谁管着明天,我也知谁牵我手! ”

母会的弟兄姊妹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在这里刚开始封锁的时候,就通过昂贵的国际物流给我们寄来了口罩等防护用品,内中的儿童口罩更是在这儿想买都买不到的。我们被母会的爱深深地感动,体会到同为肢体的幸福。

桥梁

疫情在发展,但我们知道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本地人的生计问题,东非最大的贫民窟就在 5 公里开外,那里的人基本都是以打零工的方式糊口, 没工作意味着一家人都要挨饿,但在疫情期间,因为惧怕不明接触带来传染的风险,大多家庭都不再雇佣妇女清洁工,摩的也几乎失去了全部生意, 对于像贫民窟这样的贫困人群(超过人口的 80%),生存问题比疫情要更紧迫、更严峻。我们深知这个国家的缺乏,也迫切地希望能给这些缺乏的人带去帮助,但我们也知道在非洲做救济的事上充满了套路和欺骗,我们只能求神给我们智慧、为我们开道路。由于贫民窟的特殊安全问题,如果没有本地人或机构的支持,华人不可能进到贫民窟里分发食物、给她们带来支持。4 月初由于一次基贝拉贫民窟附近分发食物,造成数千贫民一起涌向食品分发点,为争抢食物发生踩踏,很多人受伤,两人身亡。当日, 政府就出台政策规定除通过政府渠道统一安排外不得私自向贫民区发放食物。我们炙热的心好像被泼了冷水,不知如何开展。期间我们进行了一次向本地宣教机构捐款,由他们安排捐助的具体操作,但一方面在我们捐款后迟迟看不到他们实施行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反馈也很慢,我们不能知道他们行动的进展和进一步的需求。我们只能继续寻求神为我们开更通达的道路。

在一次我妻子参加国内点对点的培训后,我们极大地受到了启发,我们也可以通过有过接触、可信任的教会牧师、服事人员,以点对点的方式直接开展捐助。第二天经过在疫情反应小组的讨论和祷告,我们决定先从最熟悉、也是最缺乏的南苏丹难民教会开始运作。

神赐给我们通达的道路,就在 5 天时间里,从款项的筹集、捐助家庭的审核、食品需求的预估、转账、食品的采购和分发都顺利完成了,一期就惠及了近 700 个难民。这期间有一件事特别鼓励我们,有一位女士,在听到牧师说有食品可以领取,徒步从 20 多公里外来取食品,她说那几天因为没有食品,几乎都要被饿死在家中了, 感谢神借此眷顾她及家人!也感谢神以此勉励我们!还在一期食品分发的过程中二期也得开始推进,南苏丹难民教会也成了一个祝福的管道,不仅祝福了自己的难民成员(不全是信徒),也通过教会的平台祝福了附近的本地人。之后这个平台也向贫民窟扩展,通过本地的一个机构,项目得以继续在索韦托贫民窟推进,通过三期、四期项目将食物带给了更多家庭。现在项目仍在继续推进中,近期将通过另一间贫民窟学校的校长兼牧师推向马萨雷贫民窟,求神继续为我们开更多的道路,也赐给我们智慧、保守我们脱离虚假和诡诈。

我们这个小团契的异象之一是做中非之间的桥梁,我们的主日聚会是双语的,通过中非及各国共同聚会和分享,传递耶稣基督的爱,因为我们相信只有从耶稣而来的爱才能真正化解中非之间的误解,透过教会里弟兄姊妹之间的爱作为起点搭建中非和好的桥梁,但我们期待这份爱不只是在教会里,更是在社会中能带来更多的改变。而今通过点对点项目使我们这个有限的通道,看到这座桥梁正在逐渐地成型,感恩神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使用我们这个不起眼、也不配的团队。

祝福

由于疫情下的隔离,弟兄姊妹的团聚变得异常困难,但藉着网络的平台不仅团契的弟兄姊妹得以一起敬拜,连已经从团契离开去到其他国家的人也可以一同相聚,可以说因着疫情,我们再次相聚在一起,共同奔走天路,真是神的恩典。

在我们团契转到线上聚会后,原本占据较大事工部分的儿童主日学事工暂停了,看着我们的孩子们好像没有牧人的羊一样,心里特别地难过和觉得亏欠。一次在讨论给我们家的孩子上主日学的时候,神给了我们特别的感动,何不也在网上进行主日学事工呢?虽然我们对如何在新的平台进行上课没有把握,但看到了神满满的祝福,不仅通过网络使已经回国的孩子得以继续参加主日学,更是通过主日学操练了老师们,老师们的生命因着服事更加地成熟和丰盛。

在我去给主日学的孩子送儿童口罩时,我更是看到了神的祝福,因为本地买不到儿童口罩,神却透过国内的肢体送来了儿童口罩,祂不仅怜惜孩子们的灵魂,祂也关心孩子们的身体。

这次的疫情让我们见识了人的脆弱,人在小小的病毒面前惊慌失措, 但我们更是看到了人性的丑恶,罪深深地在我们的心中掌权,不管是中国人、欧洲人、美国人还是非洲人。但我们在教会间却看到了爱在传递。这次疫情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中国的教会在兴起,不仅帮助在国内众多面临各样困难的家庭,也将爱和帮助传递到了国外。

“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 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 20:35)当中国教会在这个时代中不断兴起,不断给世界带来祝福的时候, 我们更能不断地领受从神而来的祝福,愿我们就像一座祝福的桥梁,将本就是从神而来的祝福,通过我们这座小小的桥传递给更多的人。

疫情中的小肯国

文/ 乐乐

 

“人说话的语言不同,但咳嗽的声音都一样。”

这是一句非洲谚语,但特别贴切地描述了现在全球的局势。面对突如其来、传播迅猛的新冠病毒,整个世界都近乎瘫痪,这场战疫仿佛无人能免。目前全世界已经有 185 个国家因新冠而沦陷,其中就包括 53 个非洲国家。之所以非洲的确诊病例比欧美国家少很多,第一,因为国际旅行人数比其它欧洲国家少,所以初期输入型病例相对较少;第二,接受检测的人少, 因为医疗物资严重缺乏,试剂盒不足。张文宏不是说了嘛:“例数越少的地方,有可能是检测不到位的地方。例数越多的地方,它的检测是到位的”;第三,穷人没钱去做测试。举个例子,我们小肯国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做免费的核酸测试(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 / 之前坐飞机来肯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其它人如果有症状,想测试一下,需要自掏腰包 100 刀。试想一下, 小肯国总人口 5100 万,一半以上的工人月收入少于 300 美金,贫困率达86.5% (麦肯锡 2015),这些人都是拿日工资的,每天挣的钱低于 5.5 美元,手停口就停,疫情已经让很多人失去工作了,又如何承担得起如此高昂的检测费用呢?!

这边的人都叫新冠“富贵病”。为什么呢?因为最开始把病毒带进来的都是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就拿第一例确诊病人来说,她是 2018 年Kericho 的旅游小姐选美冠军,从美国到英国转机回到小肯国后确诊。另外两位是某郡的副行政长官(德—肯) 和天主教神父(罗马—肯),他们在确诊之前至少接触过 300 个本地人,而且很多都是政治和宗教精英。总统非常迅速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全国宵禁(晚上 7 点至次日凌晨 5 点) 和封城(五个疫情多发城市)。即便这样,还是很快地出现了社区传播, 其中包括贫民区和难民聚居区。中国人都乖乖地自我隔离在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当地上层人士也无须太紧张,只要不被传染,还是可以保值的,但对于贫苦老百姓来说可就太煎熬了。

在我所住的“大内村”就有全非洲最大的一个贫民区——基贝拉,在仅占城市面积 6% 的区域内塞进了全市 60% 的人口(约 250 万人)。它离我住的地方只有不到 5 公里,但却是另外一个世界。我曾经在持枪军警的护卫下踏入过这片陌生的区域,之后就只是坐车从边沿经过。除此以外,就是透过新闻、记录片和朋友分享的故事来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听得越多,越感无力,心中常常会有亏欠感, 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但又无从下手。每当暴雨倾盆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水漫基贝拉的景象,想着人们手拿铁板一铲一铲地把灌入铁皮屋内的雨水往外舀,心就往下沉……

基贝拉一隅

虽然外面的人很难进入贫民区, 但里面的人却常常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不少家庭的保姆、小区的保安和门卫都是从贫民区来的。我家小区的保安 Mary 就住在基贝拉,她胖乎乎的,性格很开朗,如果我进大门不和她打招呼,她还要把我叫回来问为什么不理她。因为非洲文化中,问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农村,从你出家门开始,一路遇到邻里乡亲的都要问候,而且要从问候对方的父母、妻儿开始,直到家里的牛羊鸡鸭。估计问候完了,大半天就过去了。不过在城市,效率就快多了,但问候仍然是人们注重的礼节,我在大街上走的时候, 经常有陌生人会友好地和我打招呼, 倍感温暖。

初到小肯国时,还经历过另一种文化冲击,就是这里的人习惯向别人要东西。我想可能和他们原来是部落共享文化有关,凡物公用,我没有的就找你要,你没有就找我要,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所以我经常会被当地人要这要那,这在中国文化里是很羞耻的事情,但在这里却稀松平常。慢慢地,我也开始和他们分享一些我有的(索贿除外)。Mary 有时也找我要,我就和她分享水果和小礼物,慢慢也建立起友谊。有一段时间, 她没来上班,其他保安说她怀孕了, 我心想,下次要送她婴儿用品。很遗憾,她流产了,再次见到她时,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很坚强,没有流泪,只是红了眼圈。如今她已经不在我们这里工作了,我不知道她被调到哪里,连声再见都没来得及说,但心里默默祈祷,愿她一切平安……

突如其来的疫情再加上宵禁使很多本来生活艰难的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一天不工作,一天就没饭吃。病毒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不知道哪个先到。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也许吃上饭比躲病毒更重要。虽然政府已经开始给贫民区的人发放食物,但每次发放的食物只够一家人吃两天。普通贫民区家庭一般都有五六个孩子,面对封城管理和失业危机,这些家庭口粮难保。很快悲剧就发生了。当地时间 4 月 10 日,有一位好心人在基贝拉附近分发食物,数千贫民一起涌向食品分发点,为争抢食物发生厮打和踩踏。为了制止混乱,警方发射了催泪弹,很多人受伤,2 人身亡。自此以后,政府规定不得私自向贫民区发放食物,必须通过政府统一安排。

如果说贫民区的居民日子难熬, 那么难民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目前小肯国收容了近 47 万来自周边国家的难民,这些国家都饱受战争的蹂躏,其中以索马里、南苏丹、刚果金难民为主,分布在小肯国不同地区的难民营里。

某天清晨,在“大内村”联合国难民署办公室门外不远处的一棵树上,一个小伙子,用一条白色头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得知他是乌干达籍难民 AM,年仅 28 岁。其他的难民伙伴告诉记者,AM 因为实在饥饿难耐,就从每天栖身的人行天桥下离开去到联合国难民署外乞讨食物。没想到换来的却是警察一顿警棍毒打。饥饿、羞辱、绝望把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AM 只是众多难民中的一个代表,疫情之前他们还能沿街向路人讨点吃的果腹,但如今,越来越少人出门,这些难民基本断了食物来源。AM 在自杀之前不知道饿了多久……

新冠传播、粮食短缺、经济危机, 再加上沙蝗肆虐和洪水泛滥,之后还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这些接踵而来的灾难,把人推进角落,蜷缩在那里, 意识到人类是何等渺小和无力。一位朋友发出感慨:“突然发现,现在没别的要求,只要活着”。而这种“ 活着”不应该是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跟随基督的人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活着”,是在祂里面的“活着”,是可以让人学习感恩的活着。以前太多欲望和贪念, 但现在回归本初。每天能自由呼吸、有饭吃、有水喝,有遮阳避雨的住处都是特别感恩的事;在基督里的“活着”由盼望引领,虽然不知道明天如何,但却知道谁掌管明天;在基督里的“活着”以祂为中心,因此可以从自我延展到他人,就是我们的邻舍。

沙漠蝗虫

当你祈祷的时候,也同时采取行动。 When you pray, move your feet.(非洲古谚语)我们团契常常在祷告中记念小肯国和在疫情中面临生存挑战的人们,但我们也想以实际行动去支持这些苦难中的人。团契虽然很小,总共加起来也不到 30 人,外面的需求那么大,我们能做什么呢?祂把谁放在我们眼前谁就是我们的邻舍。DG过后,我们把目标锁定在南苏丹难民教会和本地一个救助贫民的机构 TCI,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和他们有配搭合作, 并建立起信任关系。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原属于苏丹,但由于种族和宗教的巨大分歧导致国家陷入连绵内战。最终于2011年脱离苏丹成为独立的国家。但好景不长,很快南苏丹又因族群之间的种族冲突引发内战,到目前为止估计已有 38 万人在战争中丧生,400 万人流离失所,将近 230 万人成为难民,其中有超过 12 万涌入小肯国。位于“大内村”的卡旺瓜瑞贫民区的南苏丹难民教会在这些年来成为南苏丹难民的庇护所,可以让他们暂时有个落脚安息的地方。

因疫情缘故,教会中的 80 个家庭已经断了粮,每个家庭约有六七人左右,他们需要最基本的食物生存下去。于是我们发起了支援难民和贫民的行动,将弟兄姊妹,甚至还没有认识主但愿意奉献一份爱心的朋友们捐助的款项分批转给 JH 牧者,由 JH 统一购买粮食分发给这些家庭。目前第一、二期的食物(玉米粉、大米、食用油、面粉、糖、洗手液、肥皂)已经分发完毕,约有 1000 人得到帮助。TCI 已将第三批食物分发给索韦托贫民区的居民。

为南苏丹难民分发食物

TCI 在索韦托贫民区分发食物

我们称这个项目为“祝福的桥梁”,在爱邻舍的同时,也希望传递FY 和好的信息。很多海外华人在这次疫情中也陷入排华的漩涡中,被扣上“中国病毒”、“Corona”的帽子,小肯国的华人也不例外。之后又出现广州排非的现象,这一消息被非洲各国媒体炒作,开始在民间发酵,华人就陷入更艰难的境地。但另一方面,这边有些华人缺乏对当地人的尊重,恶言恶语,常常显出民族优越感,以致两族之间的矛盾被深化,在新冠时期就更容易被点爆。“祝福的桥梁”希望借着华人和本地弟兄姊妹携手祝福当地社区的行动将主的爱传递出去, 使危机成为转机,使和好成为见证。这个桥梁不仅搭建在小肯华人与本地人中间,也搭建在中国 JH 与非洲JH 中间。疫情刚刚蔓延到小肯国时,就有国内弟兄姊妹关心我们这边医疗物资的需要,我们也把本地的基加贝医院的需求分享给国内JH。这家医院已经有105 年历史,是由非洲内地会建立的一个小诊所开始的,现在已经是拥有 800 位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综合性医院, 其中有一半是XJS 医生,他们一直参与难民营的救助工作,特别是索马里难民。神感动弟兄姊妹奉献的心,很快便筹集了购买 2000 只 N95 口罩和防护服的费用。目前已经有两批口罩顺利抵达,还有一批防护服正等待出关。整个过程汇集了众多弟兄姊妹的 DG 和努力,我们都说这批货物是由 DG 专机运送,由天使护航到达小肯国的。

当第一批医用口罩送达基加贝医院时,负责的同工非常兴奋地和我们分享:“请特别向中国 JH 说一声感谢,感谢他们伸出援手支持我们,为他们祈祷 !”另一位也说:“他们对基督身体的爱和付出的一切努力,我想这是对我们医护团队最大的鼓励!”

基加贝医院

我们不知道这次疫情将持续多久,也不知道非洲各国前景如何,但祂将我们安置于此,我们就为着这个国家这座城求平安。我们的力量也微小,但如果祂愿意向这空器皿中注入恩油,就愿我们可以更多地被使用,向邻舍倾倒祝福。

PDF下载

 

  • 《@守望》第132期——我信教会
  • 《@守望》第131期——与神和好,与人和睦
  • 《@守望》第130期——末后世代,建造家庭
  • 《@守望》第129期——疫情与福音(二)
  • 《@守望》第128期——疫情与福音
  • 《@守望》第127期——关怀与陪伴
  • 《@守望》第126期——亲密关系
  • 《@守望》第125期——亲历3.23
  • 《@守望》第124期——祷告
  • 《@守望》第123期——回家
  • 《@守望》第122期——重拾异象
  • 《@守望》第121期——感恩,2018!
  • 《@守望》第120期——面对数字化产品
  • 《@守望》第119期——单身弟兄
  • 《@守望》第118期——单身姊妹
  • 《@守望》第117期——十诫
  • 《@守望》第116期——关注青少年
  • 《@守望》第115期——兴起弟兄
  • 《@守望》第114期——这个世代的青年
  • 《@守望》第113期——户外敬拜7周年
  • 《@守望》第112期——团契生活
  • 《@守望》第111期——孝敬父母
  • 《@守望》第110期——读点神学
  • 《@守望》第109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108期——感恩
  • 《@守望》第107期——基督徒的财富观
  • 《@守望》第106期——青宣大会
  • 《@守望》第105期——守约
  • 《@守望》第104期——宗教改革500年
  • 《@守望》第103期——家庭建造
  • 《@守望》第102期——陪伴•关怀
  • 《@守望》第101期——户外敬拜6周年
  • 《@守望》第100期——读经
  • 《@守望》第99期——回家
  • 《@守望》第098期——圣诞·福音
  • 《@守望》第097期——感恩之心
  • 《@守望》第096期——关注宣教
  • 《@守望》第095期——关于祷告
  • 《@守望》第094期——软弱之道
  • 《@守望》第093期——悔改之道
  • 《@守望》第92期——婚姻之道
  • 《@守望》第91期——教养孩童
  • 《@守望》第90期——职场呼召
  • 《@守望》第89期——户外敬拜五周年
  • 《@守望》第88期——纪念国永
  • 《@守望》第87期——家庭敬拜
  • 《@守望》第86期——务求传福音
  • 《@守望》第85期——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 《@守望》第84期——操练敬虔(二)
  • 《@守望》第83期——操练敬虔(一)
  • 《@守望》第82期——为主而活
  • 《@守望》第81期——人生标杆
  • 《@守望》第80期——性别认同
  • 《@守望》第79期——里外更新
  • 《@守望》第78期——穿上新人
  • 《@守望》第77期——户外敬拜四周年
  • 《@守望》第76期——我们向主要什么
  • 《@守望》第75期——我不以福音为耻
  • 《@守望》第74期——圣诞节传福音
  • 《@守望》第73期——感恩
  • 《@守望》第72期——户外拘留时代(八)
  • 《@守望》第71期——户外拘留时代(七)
  • 《@守望》第70期——户外拘留时代(六)
  • 《@守望》第69期——户外拘留时代(五)
  • 《@守望》第68期——户外拘留时代(四)
  • 《@守望》第67期——户外拘留时代(三)
  • 《@守望》第66期——户外拘留时代(二)
  • 《@守望》第65期——户外拘留时代的开始
  • 《@守望》第64期——户外特刊
  • 《@守望》第63期——户外三周年
  • 《@守望》第62期——小组•家(二)
  • 《@守望》第61期——小组•家(一)
  • 《@守望》第60期——圣诞月•传福音(二)
  • 《@守望》第59期——圣诞月•传福音(一)
  • 《@守望》第58期——数算恩典
  • 《@守望》第57期——我和守望(二)
  • 《@守望》第56期——我和守望(一)
  • 《@守望》第55期——梳理户外敬拜
  • 《@守望》第54期——户外敬拜中的忍耐
  • 《@守望》第53期——关注单身弟兄
  • 《@守望》第52期——关注单身姊妹
  • 《@守望》第51期——社会服务
  • 《@守望》第50期——关注职场
  • 守望网络期刊第4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1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3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4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5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6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7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8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29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0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1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2期
  • 守望网络期刊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