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13:31-33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又一次巧合的是,21年初“路加福音”这两个比喻的主日证道也是分配给我的——神的美意就是如此吧!那篇讲章的重点放在了解经上,探索在教会历史上对这两个比喻的正、反两种解释。正解认为这比喻的目的是为要显明天国拓展的威力,尽管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却能排除万难,锐意进取,直至最后完全得胜,从而坚固门徒的信心;反解则正好相反,认为这比喻的目的是要警戒教会,在天国拓展的同时,必定伴随着虚假与有害的“增长”,如异端、假师傅等,正如麦子与稗子的比喻所提醒我们的。故此,天国的拓展——在这末后的世代里即体现为真教会的建造——必定伴随激烈的属灵争战,并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得胜。虽然反解的观点不那么显然,但这样的解经却并无不妥之处,因为“树与酵”在圣经中通常用于形容不好的东西。这两种解经都有根据,也都与比喻所在的上下文彼此协调,并且都有教会历史大量的例证,所以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也许正是圣经全备真理的体现之一吧。为此,四年前讲章的最后提醒我们在阅读、解释并应用圣经时既要具有“平衡而全备的智慧”,又要有广阔的视野,以免因固执己见而错失了领受宝贵真理,或是与持不同见解的弟兄姊妹彼此合一的机会。
无论正解还是反解,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就是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有些事情,起步阶段或初期尽管微小,很难令人有所期待,但在其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却能爆发出惊人的能力,从而冲破一切阻拦,最终成就一个伟大而令人惊异的结果。故此,今天证道的重心,将以正解,即天国的拓展——既体现于基督徒个人又体现于具体的教会——为背景,来探讨一下其背后的原因与条件,以便应用于指导我们当下个人生命与教会的建造。为此,以下的证道将分为“基因”、“环境”和“忍耐”三部分依次展开。
基因
小小的芥菜种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或是一点面酵为什么能使一大团面都发起来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它们包含着成就这事的“基因”——即神所赋予它们的品质(或本性)、能力与使命。由于神的旨意必定成就,没有任何人或事能加以拦阻,所以芥菜种就必定会长成大树,面酵必定促成面粉发酵,正如日常之谚语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作为基督徒和基督教会,我们同样有“天国的基因”,因此必定成为天国拓展的一分子,在这看似微小实质却伟大的事工上有份,也在这过程中发挥作用与影响,就如使徒保罗所宣告的那样:“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 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 2:11)神在基督耶稣里重生了我们,给我们新生命,成为新造的人,又有圣灵常住在我们里面,这就是我们基督徒属灵的基因;教会与主基督合一,成为基督的新娘,基督的身体,圣灵运行在其中,这就是基督教会在世的身份,属天的基因。
这基因既包含着“无穷之生命的大能”(来 7:16),就一定会成长与拓展。因此,基督徒个人的生命一定会进深,教会一定会拓展。这是属天生命固有的品质,是圣灵在重生我们时就已经植入了的。当然,这也是父神与主基督所交托我们的大使命,是圣徒与圣教会当追求的生命经历:“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18-20)圣父与圣子既已如此定意,又有圣灵亲自施行,天国的拓展以及最终的得胜岂不是必然的吗?
这正是基督徒与基督教会信心之所在。因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 11:1)只有出于永生而信实之神的,才足以构成未见之事的实底与确据,不论环境或人的理解与感受如何。无论是个人的成圣,还是教会的拓展,都离不开信心。基督徒与基督教会可不仅是因信称义,而且也同样是因信成义。任何的圣工与国度的拓展,都只能凭信心。也许现在你的生命软弱,似乎陷入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或是教会弱小且问题多多(就如哥林多教会那样),似乎一时难有起色,但何必担忧与灰心丧气呢?我们不行,难道我们背后的神与主基督也不行了吗?在神难道有什么成就不了的事吗?实在说来,导致我们时常软弱的原因之一,恰恰就在于我们不是凭信心,而是凭眼见。但主的教导是怎么说的呢?岂不是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太 17:20)只要信心与盼望不失落,就没有不能成就的事!所以我们当求主坚固我们的信心,求圣灵挑旺我们里面的盼望之火,从而在任何处境下,都能靠主得胜有余。
天国的拓展是一个长期而宏大的工程,个别的基督徒或教会只能参与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是主所量给我们的那一部分。因此,基督徒与教会必须寻求并清楚自己所领受的异象和使命,借此参与天国拓展的进程,成为主合用的器皿。不管看起来有多么艰难或不可思议,只要是出于神,就不要疑惑,就要持守到底。保罗领受的异象是把教会拓展到外邦人中,当时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可能,但短短的三十年内,不就已经在罗马帝国内大见成效了吗?而这位外邦人的使徒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恰恰是:“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 26:19)。保罗一生的侍奉,恰如这芥菜种的比喻,初看很微小,至终却长成了参天大树,奠定了基督教会持续拓展直到地极的基础——但愿我们也能活出同样精彩的人生,不辱从主领受的使命!
回望守望教会这些年所走过的路,令人既感恩又感慨。十几年前我们刚领受“山上之城”的异象,开始建堂与户外敬拜的时候,有谁曾预见到我们要经历如此漫长的时光,或是这许多的艰难呢?但令人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竟然一直持守到了今日!尽管直接的目标依旧尚未实现,但谁能说这粒微小的芥菜种没有发芽长大,或是这少量的面酵没有产生影响呢?我们依旧坚守在这里,不就是长成的小树(实在不能说是大树啊!),不就是发起的面团吗?今天主要带领他自己的教会转入建造的新阶段(借着会友大会),我相信这小小的芥菜种将继续成长,这不多的面酵将继续发挥作用。求主继续使用我们,更求主使我们在所领受的异象与使命上忠心到底!
环境
仅仅拥有基因是不够的,若不具备适合的环境,也将一无所成。芥菜种只有种在土里,面酵只有放在面粉里,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获得期望的收成。如果把芥菜种种在面粉里,或是把面酵藏在田地里,那就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甚至可能带来糟糕的后果。
在属灵的事上同样如此。尽管基督徒和基督教会有内在属灵的基因,若没有外在合宜的环境与条件,也就是主基督在前面撒种比喻中所谓的好土,同样是难以发挥正常作用,结不出果子的。对于基督徒和基督教会来说,我们既是种子,被主栽种;又要做好土,确保属灵的种子能发芽长大。
就基督徒与教会日常的生命状态而言,这属灵的好土包括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内在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与父神和主基督耶稣良好与活泼的关系。随着信主年限的增加,属灵的生命应当同样成长、成熟,也就是呈现出保罗所谓“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 4:16)的生命状态,从而识主更多,爱主更深。
这其中最基本的两项就是读经与祷告,可谓老生常谈了。对个人或教会都一样,只不过对教会读经更多体现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 2:15),祷告体现为众人同心合意的公祷。要认识神、认识主基督耶稣,只能借助神的启示,也就是圣经,除此再没有其他的途径。我们这些芥菜种若不放在神话语的沃土中,怎么会茁壮成长呢?如果缺乏祷告或敷衍了事,又怎能保持与主真实而活泼的关系呢?神是不可见的,主基督耶稣现在也在天上,读经与祷告就是我们与主面对面、时常与主沟通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我劝弟兄姊妹不要抱着一定要有什么亮光的心态,而是像一日三餐正常吃饭一样地每日读经;不必一定要有生命特别的经历或感动,而是像日常呼吸一样地随时多方祷告祈求。这样就是使自己的生命成为如好土一样的环境,然后就可以安稳地等待基因发挥作用。
再就是在所领受的异象与呼召上忠心,顺服到底。基督教信仰从来就不是仅仅在言语、思想、知识层面上的,而是必须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雅各书”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 1:22)顺服的基本含义就是不照自己的意思,而是完全按主的意思;就不能与世界或流行思潮妥协,而是准备好付代价。总之,就是不能让荆棘、杂草长起来,从而把芥菜种给挤住不能生长了;就是不能让温度太低,从而使面酵不能发挥作用。我们教会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在为持守异象而付代价,未来应该还要继续付出与承受。既然主的旨意是要我们借此成为合用的好土,就求主坚固我们,能顺服并持守到底!
还有一点就是要全面而均衡,而不是只侧重于自己的喜好或专长。面粉若杂质太多,再好的面酵也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土地若贫瘠缺乏养分,种子就长不起来。一时而言,个人或教会确实可能在某一方面为主大大使用,这当然是该感恩的,但因此固步自封,以为不需要注重其他方面就有失偏颇了。我们教会在对外争战、真理教导、规规矩矩地办事等方面曾被主使用,但同时也必须重视并加强祷告、彼此相爱与肢体相联、对外拓展等方面,从而能建造一个比较全面而均衡的教会,成为主手中的好土。
外在方面总括而言就是做光做盐,好使内在基因能以显露。芥菜种不论种在那里,都应当长起来叫人看见,而不是白占地土,或者是徒有其表而不结实;面酵无论放在哪种面粉里,都应当促成发酵,不能和没放一样。基督徒和基督教会对外首要的使命就是传扬福音,引人归主,拓展神的国度,也就是遵行主升天前所颁布的大使命。从我们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直到远方素不相识的外国或外族人;从教会的增长,到同文化的植堂,再到跨文化的宣教;从基督徒个人,到单个的教会,直到众教会的联合等等。具体的个人与教会当然会有具体的侧重,却有着共同的内涵,为着共同的目标。即便在过去这十几年相对艰难的处境中,教会在集中精力对外争战与对内建造的同时,依旧没有忘记福音与宣教的事工,远、近都没有停止过(尽管存在不少亏欠)。随着教会进入新阶段,我们在福音与宣教方面应该会有更多的投入,求圣灵引导我们前面的路。
做光做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为山上之城,“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 5:16)基督徒和教会都不应当是隐藏的,尽管暂时可能受限于客观环境,但终究需要显露在世人面前。教堂的存在,不就是向世界无声的福音宣告吗?基督的教会就在这里,凡寻求的人可以到这里来!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这一点尤为明显。经历过这十几年的争战,我们对此深有体会。其实你只要看一看魔鬼撒旦对教会持守山上之城异象的攻击与阻挠,就不难明白我们行在主的心意中了。当初我们种下这粒芥菜种的时候,可能并没有预计到其成长过程中要经历这么多、这么大的风雨,也没有意识到能长到多大。从当初几个人的小组聚会,到今天比较健全的教会组织;从地下室到写字楼,再到网上直播;从一代青年学子,到中年顶梁柱,再到新一代产业的兴旺;… 回望教会走过的路,我们满心感恩。遵行主的旨意,在主里的付出决不徒然!我们常常希望轰轰烈烈,心想事成,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恐怕就是站在那里,持守住所领受的异象,就如那棵由小芥菜种长成的大树一样,可以为飞鸟提供落脚与栖息的地方,就被主使用了。主给我们的使命也许就是这样,但愿我们能忠心到底。求主坚固我们!
忍耐
基因、环境皆具备,我们也按正确的方式撒种或发面了,结果就自然会出来吗?显然没这么简单。因为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时间!芥菜种长成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树,而是高大的很像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面酵起作用也需要耐心等待几个小时。就我们的经历与感受而言,这个等候的过程就是忍耐,正如主所教导我们的:“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 10:22)又如歌中所唱的:“耐心等待有欢呼。”
忍耐既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又贯穿基督徒与基督教会的一生。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但这的确是圣经一贯教导的。按人的本性,没人喜欢忍耐,顶多是不得已而为之。由此就可以知道,忍耐为什么是要由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结出的果子了——那是非借助于强大的外力不能得着的!
首先要忍耐自己。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传道书”教导我们的首要智慧,我称其为“属灵的现实主义”。我们也得承认成长需要时间,没有一蹴而就。那个要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竟然预备了八十年,却只被使用了四十年;使徒保罗从蒙大光照耀到第一次外出宣教,同样预备了十几年的时间。他们是神特别重用的人,有神特别的呼召与恩典,尚且需要如此漫长的预备、训练,何况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呢?我们读书都是从小学、中学、大学一步步走过来的,没有谁直接就上博士了。没有忍耐怎么能成为可用之才呢?常存进取之心通常是好的,但不可急躁。要安心于你眼下的处境,在你手的工作上尽心尽力,因为这是主在预备我们。如果你在当下的小事上都不忠心,却指望在大事上被主使用,岂不是与圣经的教导相背吗?主要操练我们的,往往不是技能,而是灵性与品格——这是非借忍耐不能达成的。圣经说神的时间不错误,你若预备好了,主一定会使用你的,放心!
当然,忍耐不能成为懒惰与放纵的借口。灵命与品格的操练,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为此,基督徒的一生应当是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一生,而这恰恰就是忍耐要达成的目标。就本质而言,一个懒惰或放纵的人恰恰是没有忍耐的人,因为基督徒的忍耐本身就包含着节制与勤奋。
其次是忍耐弟兄姊妹。我们对别人往往更没有耐心,但谁成长不需要时间与经历呢?以色列人在旷野不断抱怨,但神却一再宽容、忍耐他们;约拿任性,不肯前往尼尼微传道,神不是同样没有失去耐心,直到先知悔改了吗?哥林多教会的确问题多多,但保罗却耐心地对待他们,不仅自己写信,而且先后派出提摩太和提多前往纠正。我们看周围的弟兄姊妹如何,是不是感觉有点差、不满意呢?其实我们需要多一些理解、宽容与忍耐,主都不急,我们慌什么呢?实在说来,你的忍耐与陪伴,往往正是他人生命成长的“助推剂”,而我们的急躁与压迫,却适得其反。彼此相爱、彼此扶持,多是在彼此忍耐中才能体现出来的。
对教会领袖、同工同样需要忍耐。在目前现实的处境中,很多基督工人都是“土生土长”起来的传道人,于建立并建造教会没有太多经验,需要不断摸索前行。在教会服侍的这些年里,常令我感动与感慨的事情之一就是弟兄姊妹的包容与忍耐。有些事我们可能处理的并不好,或者想的不够周全,但弟兄姊妹的包容往往补足了其中的缺憾,没有令教会受大的亏损。这次的会友大会将产生新的同工团队,愿弟兄姊妹继续在主里给予理解、忍耐与支持。
还有就是忍耐教会。教会不仅是由多人组成的群体,而且还包括麦子和稗子,问题、冲突在所难免,完美的教会只在天上,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忍耐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不能正确看待教会,一遇到问题就一走了之,这是不合适的。要委身一个具体的教会(这就是委身的含义),就一定要忍耐,就不要怕受伤害。人与人之间、基督徒与基督徒之间不就是如此吗?多付出、多解决问题,少抱怨、不拆台,不正是建造教会所需要的吗?圣经教导我们要彼此相爱、彼此扶持,唯愿我们忍耐的果子越结越多、越结越好。
教会既是“圣徒相通”最重要的形式与途径,因此就是我们生命成长与成熟必不可少的沃土。基督教从来没有独行侠,圣徒必须属于具体的教会。无论身体还是家的比喻,都不是个人而是群体的,沙漠修士同样要参加主日敬拜。在当今个人主义的时代,持守合乎圣经的教会观,积极参与教会建造,显得尤为重要。感谢主!我们在此曾被主使用,惟愿我们能在从世界分别为圣上有更多、更深、更美好的见证。
比喻能将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出来,是喜闻乐见的教导方式之一。主基督耶稣不愧是教导的大师,在这一章使用比喻教导许多有关天国的道理。愿我们洗耳恭听,好成为沃土,长成大树。
最后,我们以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第一封信中的两段话结束今天的证道——保罗劝诫哥林多那些自以为有聪明的人,真正的智慧唯有从神而来,唯有从主基督耶稣和圣灵保惠师才能寻求得到。惟愿我们能在真道上不断进深:
哥林多前书 3:6-8,18-19上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 神。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因这世界的智慧,在 神看是愚拙。
阿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